時間:2023-03-14 15:11: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特色課程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課程游戲化;園本特色;有效結合;探討與分析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的有效結合是以幼兒為中心,符合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一種教育模式,對其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可以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為幼兒園教師,除了要對當地具備的資源條件及文化內涵有所了解以外,還得看清幼兒園的當下現狀,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盡可能在原有的游戲化課程基礎上加強創新。在過去的育兒模式當中,教師具有最高的權威性,是教學課堂的主導者,導致大部分幼兒都會發自內心的畏懼,學習主動性較低,這對于今后的學習與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在現如今的幼兒課程規劃方面,必須得從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幼兒能主動加入到課堂中,并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注重開發其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長此以往,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的有效結合才能變成現實。
幼兒園核心理念的確立
盡管在新課程改革已經明卻指出幼兒園要具備個性化的園本特色,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來,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推進,幼兒園教學內容相似度高、架構不合理,教學模板未經過規范設計的情況還是十分普遍,能夠具備獨特教學文化與特色的幼兒園實在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在游戲化課程方面也是如此,游戲過程中總有那么幾個幼兒始終處于游離狀態,不愿意加入其中,究其原因在于游戲總體難度的設定偏高。因此,幼兒園在園本課程構建之始,必須得先確立自身的課程核心理念,比如課程的開設專注于哪個層面,通過園本課程想要培養什么樣的孩子?課程游戲化在其中可以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只有搞清楚以上的幾個問題,才能奠定具有園本特色的課程建設的基礎,也才能為后續課程實施中游戲化推進提供正確的方向。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有效結合的具體策略
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的有效結合過程中加入本土的文化元素
古往今來,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民間藝術百花齊放,最經典的有儒家文化、雕刻藝術、剪紙藝術和皮影表演等等。在幼兒園園本特色的建設過程中,教師們應嘗試把當地的民間藝術加入進來,大力弘揚本土文化,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幼兒園在園本特色方面的重復性,二來也能夠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幼兒長期接受自身文化底蘊的熏陶,才會越來越了解和熱愛養育自己成長的土地。舉個例子,我市千陽縣的剪紙藝術遠近聞名,地處千陽縣域內的幼兒園就可以把剪紙文化加入到園本特色的建設當中,在具體實施時應結合幼兒的年齡階段對游戲難度進行合理調整。比如“森林動物節”這一課程主題,在開展到這一游戲課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帶上小動物參與進來,教會他們怎樣剪下自己動物的基本形狀,時間充裕就把角色扮演也設定在內。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讓學生了解到了本地的獨特文化,上起課來也會更加積極主動。
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的有效結合過程中加入生活化元素
生活是一個很大的學習課堂,其中蘊含的知識可謂無窮無盡,這點適用于所有年齡段的學生,尤其是正處在探索時期的幼兒,他們每每看到新鮮的事物都會自然發出疑問。幼兒教育除了傳授知識以外,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掌握相關技能也是不容忽視的。每一天的生活內容,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都可以轉換成游戲的形式進行表達,這也是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有效結合的意義所在。教師要傳授幼兒基本的生活常識,讓他們獲得生活技能,并促進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通過游戲來組織學習是最好的辦法。
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的有效結合過程中加入趣味性元素
幼兒的游戲活動不僅限于室內的游戲課程,室外的游戲課程對于幼兒身心發展也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從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幼兒的游戲種類相當之多,但如何在豐富內容的基礎上增加游戲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投入其中樂此不疲,就是我們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的有效結合下,教師可以嘗試把跳皮筋、打豆腐塊、丟沙包等具有民間特色的小游戲加入其中。很多幼兒園老師在童年時期也接觸過這些游戲,可以通過設身處地提煉自身的游戲體驗,來不斷豐富和優化游戲內容和方式,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在體能鍛煉的同時,對傳統民間游戲產生濃厚興趣,也不失為一種繼承與發揚民間傳統的方法。
(3 )創設豐富自主的游戲環境
環境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身心發展,特別是對幼兒這一特殊群體而言,他們的心智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缺乏準確、積極的人生規劃,極易受到各種外部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所以要想使幼兒身心發育能夠始終保持在正向、積極的方向上,就必須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前教育氛圍。在對幼兒展開學前教育的實際過程中,幼兒園要積極主動地給廣大幼兒創造出一個健康、穩定、向上的學前教育環境,讓所有幼兒都能夠在這一良好的環境中得到熏陶,從而使幼兒今后的學習與生活變得更加高效,最終便可獲得最佳的學前教育體驗。
三.總結
智能時代的到來,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創造了極大的便利,也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與生產技術。對幼兒園教育來說,以往的教育手段也因智能技術而變得更加多樣化、智能化?,F代化教學設備的引入在方便幼兒園日常教學的同時,使傳統的民間游戲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如果任其繼續發展,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必將走到盡頭,成為兒童游戲天地中的一大遺憾,因此,我們應更加注重幼兒園教育與民間游戲的相互結合,這不僅可以為幼兒園教育提供個性化且豐富的教育題材,也能在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游戲過程中提煉自身的園本特色,通過不斷優化和提升課程游戲化水平,逐步達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與園本特色的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和園本特色的有效結合[J]. 吉靜.考試周刊.2018(45)
近年來,幼兒園教學與課程的研究已從學科(領域)教學走向多學科(領域)之間的滲透,進而趨向以園為本,發展特色課程的構建,從而推動幼兒園課程內容向綜合化、多元化、現代化、個性化方向的發展。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地園本教研活動持續深入的開展,幼教界提出有能力的幼兒園應建立自己的“園本課程”的建議呼聲也越來越高,這對幼兒園課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幼兒園已經開始了進行這方面的探索,嘗試構建凸顯本園特色的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方面,主要是結合本地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社會人文歷史等資源,進行了一些零散的不系統的嘗試活動。目前我市的大部分幼兒園選擇使用的是外地課程(教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是依樣畫葫蘆,還不能真正消化外來教材的內容,不善于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本地、本園情況進行選擇、改造;大部分教師在幼兒園的教育中,對近在身邊的豐富的傳統民間地方民俗文化教育資源缺乏應有的敏感性,不善于去抓住身邊的民間地方民俗文化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在園本教研活動中,開發出具有本地區特色、適合本地區幼兒的園本課程做好帶頭引領示范作用。
二、研究的意義
(一)對于促進幼兒健康個}生發展的意義。適合幼兒心理特點,為幼兒能接受的地方優秀民俗文化教育資源融入幼兒藝術教育,建構富有特色的幼兒園課程體系。
(二)對于促進教師素質提高和專業發展的意義。通過學前教育專家團隊與幼兒園教師的合作,積極探索地方民俗文化教育與幼兒園活動課程相互滲透和融合的研究,開發適合本地區、本園幼兒發展的園本課程。
(三)對于進一步彰顯本園特色,促進本園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目前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未來幼兒園教育事業的發展必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唯有具有特色的幼兒園才有可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
三、相關研究現狀
(一)關于民間民俗文化相關研究。民間民俗文化包括民俗戲曲文化、民俗節日文化、民俗工藝文化和民俗飲食文化等,認為幼兒園應根據本園幼兒發展的興趣與需要以及幼兒園的實際條件,創造性的利用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幼兒創設一個多方面深入接觸、了解、認識和熟悉民俗文化的環境,培養其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進其對家鄉與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關于園本課程開發的研究。我國對園本課程的研究是在逐步的深入,從開始的討論園本課程設置的必要性,到尋找園本課程開發的資源,再到某些幼兒園進行園本課程開發的實踐,幼兒園慢慢認識到園本課程對幼兒園課程發展的重要性,從無意識地盲目跟風的設置園本課程到根據自己本園的實際情況,運用本地的鄉土文化資源到園本課程中,意味著園本課程已經開始逐步的發展成熟。
四、研究的價值
(一)理論價值。本研究探討地方民俗文化教育與幼兒園活動課程相互滲透和融合的有效方略,試圖從課程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構建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園本課程體系,豐富園本特色課程開發的理論。
(二)實踐價值。首先,在把民俗文化滲透幼兒藝術活動過程,不但可以讓幼兒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萌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本研究也可以為幼兒園進行園本課程開發提供借鑒。
五、本研究的技術線路
(一)文獻研究法:了解本地相關民俗的背景來源,學習與幼兒美術教育相關的理論,并能運用理論來指導研究與實施,便于更好地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研究活動。
(二)調查法:通過座談問卷等形式分別對教師在幼兒繪畫教學中的困惑進行調查、研究,尋找依據與方向。
(三)觀察法:對民間美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班級主題活動環境創設進行了仔細觀察與記錄,并對幼兒園教師組織開展民間美術教學活動的環節、具體教學活動目標執行的情況以及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四)經驗總結法:定期進行階段小結,將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比較零碎的經驗進行匯總。
六、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內容
2005—2007年發展規劃
現狀分析:
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在2004年的9月徹底轉型為幼兒園,這就要求我們從根本要進行轉型。新樓的建成使我園的硬件建設以逐步完善,,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www 但我園現在的軟件建設還相當薄弱。
首先,我們在目標管理、計劃管理上還沒有形成幼兒園的管理體系,在保教工作方面存在著輕游戲重上課,輕德重智等傾向,忽視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忽視對幼兒多元智力潛能的開發,幼兒社會性發展較差,在課程改革上還剛剛起步。我們的教師隊伍在不斷的學習中精神面貌已有所轉變,但還存在著一些潛在的消極因素,大部分教師在思想上還很陳舊,觀念還需要進一步的更新,另外大部分教師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還沒有經驗,實際工作的能力還有待于提高。我園現在的大環境以初步完善,但內部環境如走廊文化、家園聯系、班級環境、墻刊設計等還需進一步完善。為了使我園能以最快的速度發展起來,在較短時間內能走向正規,成為市級、省級一流的示范園,特制定未來三年的發展規劃;
總目標:
沿著一條主線:實現科學規范的幼兒園管理,爭創省級示范園;
創建兩大特色:課程生活化、管理特色化;
遵行三個第一: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健康第一
瞄準四個目標:建立具有我們自己特色的協作型團體、以全面實施和諧教育為主線,努力打造和諧的育人環境、注重幼兒多元智力潛能的開發、三年內達到市內創示范、地區爭排頭、省內有影響的一流幼兒園水平。
分步實施目標與計劃:
2005年3月—2005年7月
階段目標:全面的實施和諧教育,完善生活課程建設,進一步完成新樓的內部環境布置,提高教師自身建設,逐步完善幼兒園的管理體系,建立起我們自己特色的協作型團體,
措施與計劃:
一、搞好生活課程建設,生活課程是幼兒園基礎中的基礎,所以要放在首位.
二、搞好教師的隊伍建設,要建立具有我們自己特色的協作型團體.發揮每位教師的潛能,為我園的發展釋放能量。
三、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做到各種規章制度上墻的同時要求全體教師還要把規章制度牢記在心,用它時刻的約束自己。并更好的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
四、完善園內內部環境,如走廊文化、家園聯系、班級環境、墻刊設計等還需進一步的完善。
五、走課程改革的第一階段,把主題活動全面的引進來,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
六、組織教師進行“綱要”培訓,深入學習《綱要》解讀的第三章、第四章理論部分。吃透“綱要”精神,轉變教育觀念。用自己培訓自己的方法,用各種交流活動或每月一文、案例分析、教育隨筆等來提高教師的寫作水平。
七、做好家園聯系工作,設計好每月一次的“家長園地”欄目,包括教師承諾、家長須知、育兒知識、各種計劃、安排等,做到家園教育相互配合。
八、帶領教師深刻領會其和諧教育實質、掌握其和諧教育內涵,讓全體教師都盡快把和諧教育引入幼兒一日生活中,使幼兒學會獨立思考、自由學習、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的快樂的獲取知識,結合落實新課程標準,使我們的“和諧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化,以實現我們的辦園宗旨。
2005年8月—2006年7月
階段目標:提高保教質量,進行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注重挖掘幼兒的多元智力潛能,進行多項課題的試驗與研究,完善內部環境,健全、修改完善各項制度,抓好園風建設和教師自身的提高,擴大我園教師在省、市的知名度,爭創省級示范園。
措施與計劃:
一、進一步健全、修改完善各項制度,尤其是教師和幼兒的評價制度,把各項監督機制落實得更細更實。
二、提高保教質量
1、進行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進行主題探究活動的全面開展,以"科研為突破口"開展主題探究活動的研究,創幼兒園課程的研究特色。學期末召開主題探究活動的匯報會、總結會。
2、根據我園幼兒的特點按小、中、大制定不同班次幼兒教育目標。從各個方面注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爭取把我園建立成全語言幼兒園。
3、加強班級管理擴展特色課程的實施,爭取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色。特色課程增設微機課,并加大英語課的比重。
4、注重挖掘幼兒的特長,開展英語、美術、鋼琴、舞蹈各興趣小組活動,進行雙語教學,創辦、舞蹈、美術、英語特色班,促進幼兒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
5、堅持保教結合,抓好膳食管理、園內清潔、班級衛生、環境創設、餐眠護理、健康檢查、病幼照顧、放學候接等工作,做到分工名確人人有崗、人人有職、獎優罰劣,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6、認真做好預防、接種、體檢等衛生工作,重視安全教育工作,認真組織幼兒開展各項活動,做到安全,無事故發生。
7、抓好園風建設,重教師和自身道德行為的示范性,不斷完善各個中心的職責,要求人人明確規范,形成良好的團結協作的氛圍,增加教育和發展自身活力。
五、繼續開展“綠色教育”活動,做到課程“綠色”化、生活“綠色化”、環境“綠色”化,并在年底開展“綠色教育”的展示活動。
六、做好教師培訓計劃,重點放在“綱要”第三章、第四章的實踐部分。
七、加強家園合作,在提高自身建設的同時用多種手段來轉變我們身邊家長們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搞好我們的主題探究活動的研究。
八、從不同方面為我園爭創省級示范園做充分的準備,爭取在本學期達到省級示范園的標準。
2006年8月-2007年7月
階段目標:形成我園系統的管理體系,繼續進行我園的課程改革,注重幼兒不同階段的發展,挖掘幼兒的潛力,開發幼造力,用網絡系統把幼兒園的檔案材料信息化,建立我園自己的網站,不斷創設一流的辦園條件,推進幼兒園的發展,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措施與計劃:
一、加強目標管理、計劃管理,并形成系統的幼兒園管理體系。
二、進行課程改革的第三階段,具有我園自己特色的主題探究活動逐漸形成,完成生活課程、特色課程及主題探究活動的整合。
三、運用網絡系統把幼兒園檔案材料信息化,進一步管理、加工、利用、建立適宜的現代化管理信息系統,并建立起我們幼兒園自己的網站,擴大我園的知名度。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園內生活和社會活動,創設一個寬松、愉快、充滿人文關懷的環境,形成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
五、繼續進行課題研究,完善園本課程。在實踐中進一步貫徹落實“綱要”的精神。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六、進一步加強幼兒園、家庭、社會的聯系,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形成相互發揮積極影響的“一體化”教育思想。
一、幼兒園課程是屬于課程管理者、課程專家的嗎?
可以說,在幼兒園的課程開發中,課程管理者、專家和學者起著關鍵的作用,他們希望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完善的課程設置給幼兒呈現完美的課程,并通過課程評價來檢驗課程實施的成果。在中國現實的幼兒園教育語境中,幼兒園課程把課程管理者、專家和學者的要求具體化為目標、任務、內容、途徑、方法,強調幼兒獲得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等,把教育評價量化為一次又一次的評比、考評。表面上看,通過規則的制定、任務的分配把幼兒園教育的重大任務分解細化為若干小的任務,考評的時候幼兒園提交報告、總結,但這樣的后果卻是直接導致了幼兒園老師有忙不完的材料,寫不完的總結,老師們反而沒有時間和精力給幼兒建構快樂而健康的幼兒園生活。
為了迎合實踐管理者和專家們提出的課程理念,有些幼兒園表現出過高的課程建設熱情,沒有把幼兒的發展和需要放在第一位,而把所謂的“特色”作為追求的最終目標。有的幼兒園以“科學課程”為特色,引導小朋友觀察、記錄、分析種子成長的過程,讓幼兒合作分擔澆水、施肥、捉蟲的工作,在“科學課程”的主題下培養幼兒科學的意識和研究的嚴謹態度。但有的幼兒園為了完成所謂的“特色”而生造出所謂特色。某幼兒園確定了“國防教育”特色,讓小朋友穿上迷彩服,請軍人來到幼兒園,給學生講“熱愛祖國”的故事。這樣的特色讓人啞然失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我們要培養的優秀品質難道是服從嗎?再者,給幼兒講“愛國”這些抽象的概念也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愛國”不如從“愛家鄉”開始。只注重課程管理者和專家的所謂“特色”必然是失敗的教育。
很顯然,幼兒園課程不屬于課程管理者和課程專家,課程管理者和課程專家應該是課程建設的引領者,他們高屋建瓴地提出課程建設的藍圖,指引著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方向。
二、幼兒園課程是屬于家長的嗎?
在學員的交流學習中,有的幼兒園園長提出他們把家長滿意不滿意作為判斷幼兒園課程成敗的標準。我持懷疑態度。一方面,家長有著不同的學歷背景、成長經歷、自身閱歷,自然就會生成不同的教育理念。這些理念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卻是錯誤的。比如有的家長認為要給孩子多教識字、算術。另一方面,即使幼兒園的家長水平都很高,掌握的教育理念都很先進,但是眾口難調,在有分歧的問題上幼兒園最終應該聽誰的呢?
無論是中國還是澳大利亞,課程的框架都不缺乏頂層設計。澳大利亞頒布的《歸屬、存在和形成:澳大利亞早期學綱》和中國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都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幼兒保育和教育的基本要求,對教師的課程設計也提出了目標和方向性的要求。因此,幼兒園課程是有“法”可依、有據可查的,而不應該人云亦云,被家長牽著鼻子走。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作為幼兒的重要他人,家長也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幼兒園課程的參與者。
三、幼兒園課程是屬于教師、幼兒的嗎?
行文至此,幼兒園課程究竟屬于誰已經有了答案:幼兒園課程既屬于教師,也屬于幼兒。
(一)幼兒園課程屬于幼兒和教師,家長、社區等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以下是澳洲的一個幼兒園寫給家長的信:
昆蟲項目――給家長的信
親愛的家長:
孩子們在菜園里挖地時發現了很多小昆蟲。這個經歷讓孩子們普遍對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現在計劃做一個項目。我們已經討論和記錄了對于昆蟲的已有知識,正在著手思考我們要學到哪些東西。我想知道你們家周圍有沒有昆蟲?如果您有任何與昆蟲有關的書籍、游戲等,我們非常期待能夠將您擁有的這些資源納入到我們的項目中。
祝好!
兒童課程團隊敬上
我們可以從中解讀出若干有用的信息:
這個課程最初的提出者是孩子,他們在挖地的過程中產生了研究昆蟲的興趣。教師尋求家長的幫助:你能不能找到你家周圍的昆蟲,你能不能提供相關的書籍和游戲?很明顯,幼兒是課程的親歷者,教師是課程的組織者,家長是幼兒園課程積極的參與者。
在澳大利亞的學前教育中,我們多次看到這樣的教學活動。教師參與幼兒的游戲,制作學習故事,并生成自己和學生共同關注的教學主題。這種課程既是教師的,也是幼兒的;是家長參與的,也是社會其他人參與的。在課程資源的選擇上,一片樹葉、一塊涂著顏料的石頭都可以成為課程。教師們可以帶著幼兒在樹林里看小鳥,讓孩子領略自然的美好風光,由某個幼兒發現的一個問題可能成為全體幼兒探究的主題,讓孩子體會探究的幸福。
(二)幼兒園課程屬于幼兒和教師,課程設計要關注幼兒的需求
幼兒的生活是自身與周圍環境交互的結果,他們不可能如小學生那般坐在教室里聽課,他們的活動是在活動室、戶外游戲區、沙土區等,讓童心在活動中飛揚。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
在上海的一所幼兒園,學校的保安們在兩棵樹之間架起秋千,把園中的一棵樹設計成“可以爬的樹”,幼兒特別喜歡這些樸素的游戲材料。老師們在戶外活動中每個人負責一個區域,配備單反相機和記錄本,一邊負責幼兒的安全,一邊觀察并記錄來這個區域玩耍兒童的興趣、能力以及性格等,并由此生成有r值的主題,升華為幼兒園的課程主題。在蘇州工業園區幼兒園,老師們充分把握幼兒的年齡差異,全面考慮班級特點,運用時代元素裝扮幼兒的“娃娃家”。在娃娃家里,有真實的電話、臺燈、電飯鍋等,還有ipad等時下流行的電子產品模型,甚至有幼兒們喜歡的卡通形象如“花園寶寶”“天線寶寶”等,為幼兒創設了豐富的游戲環境。
(三)幼兒園課程屬于幼兒和教師,課程設計要考慮幼兒的主體身份
幼兒園課程設計的終極意義是兒童建構自我與塑造自我,所以要能充分考慮幼兒的主體身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動機,讓幼兒在活動中成長。
培訓中在兩所幼兒園觀摩聽課。我認為:幾位執教教師一定像全省眾多的準備公開活動的教師一樣,認真研究課程教學目標,反反復復地組織同行聽、評課,希望在公開場合呈現一次完美的活動。這就是他們的教學目標,但孩子的探究、游戲是很少被考慮在內的。比如,觀摩的一次社會領域活動中,幼兒根據不同人的要求選擇公交車路線,如果幼兒選了“錯誤”答案,教師糾正成她所認為的正確答案就算完成任務,卻沒有讓孩子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也許錯誤本身就有價值呢。觀摩的一次科學領域活動中,教師偏重于講授圖形的面積、邊長、角等概念,但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還不夠。這不是教師的錯,關鍵是我們把幼兒園等同于小學,小學有課程標準,我們把《指南》也當做課程標準,衡量每一個教師是否貫徹這些標準,每一個孩子是否能達到這種標準,而忽視了這個年齡階段最美好的應該是探究、游戲與快樂。
【關鍵詞】美工活動 手工 幼兒教育 安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206
一、題目
我園整體課程理念為“一日生活皆n程”,初步構建了《愛心健康寶寶》的課程體系。課程中的一部分為“依托登封地域資源”研發的園本課程,題目為《“我愛天地之中――美麗登封”園本課程》,此課題就是這部分的研究,為表述方便,突出“愛”的主題,以下用《我愛我家》報告課題開展情況。
二、研究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幼兒園要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這充分體現了將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與教育密切結合起來的開放教育思想和幼兒教育生活化的教育觀念。
我園地處享譽世界的少林武術發源地――登封。這里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有聞名世界的少林寺及少林功夫,有風景秀美的中岳嵩山,還有極具科學、技術、藝術、歷史價值的古代建筑群“天地之中”歷史古跡和名勝風景,具有鮮明的登封旅游文化特色。
作為省級示范幼兒園,多年來,我們也嘗試結合登封獨特的歷史文化特色,把登封的風景名勝、少林武術等帶進課堂,讓孩子深切感受登封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隨著2010年8月“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遺成功,我園更加堅定了把登封特色旅游文化作為園本課程教學資源的信心,為此我們開展了園本課程《天地之中――美麗登封》建構工作,以通過對登封旅游資源的挖掘,讓幼兒了解本土文化,從而產生對家鄉文化的自豪感,培養幼兒對家鄉的熱愛為目標,開發出具有實用性、熟悉化的園本課程來充實我園現有課程。
三、研究過程
通過遵循理論思考――結合地域特征――頂層設計課程網絡――設計課程――實踐――反思研究――探索、實踐――課程評估――理論思考――經驗分享的研究路徑、各課程的滲透教育和家園配合來實現。
成立課題研究組,開展“頂層設計”,進行課程規劃,課程建構以幼兒為本,從孩子自身出發,分析孩子“愛”的歷程:“愛”要從身邊的親人開始,從家庭出發,再到孩子最初走入的小社會――幼兒園,接觸到老師、小朋友,逐漸和周圍的人、事、物發生關系,產生情感。由此思考,課程中的“愛”,應以孩子為中心,由近及遠,有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此開展我們的課程頂層設計:愛家庭――愛幼兒園――愛家鄉,然后擬定主題和主要課程內容的分類,建立課程網絡圖,按照主題規劃,進行教育活動設計(游戲設計)――案例(游戲)研討、實施――反思調整――完善案例――經驗推廣。
四、主要做法和經驗
主要做法:采用行動研究法、教學反思法、經驗總結法,以教學案例(或游戲)為主,開發課程,實施教學。
(一)完善園本課程開發制度,保障園本課程開發的實效性
1.確定園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成員,明確各自職責。領導小組成員由園級領導、中層干部、教師代表三個層面組成,根據各自負責的研究小組產生。
2.教研組長每月末向業務園長匯報園本課程實施動態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
3.園長針對各年級組的園本課程實踐研究過程進行隨機督導。
4.資料收集制:對實踐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資料要及時收集,在每月交流時上交各類資料。
根據“六大主題”,我們已在各個小組長的帶領下,研發出了比較成熟的教學案例(游戲活動)。風景名勝11節;少林武術6節;登封小吃6節;嵩山文化19節;民間游戲8節;農作物11節。在這53節教育活動中,設置不同的目標,在不同年齡班都可以開展活動,共計159節教育活動。工作室成員:嵩陽實驗幼兒園和白坪新區幼兒園跟著幼兒園整個課題組的進程,穩步開展研究。園本課程的研發是發展的、流動性的,還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資源的豐富,教師的預設和孩子的生成,不斷的更新和增加,切實體現“我愛我家”的課程主題和“游戲中學習、生活中成長”的教育理念。
(二)健全園本課程管理網絡,保障園本課程開發有效性
完善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網絡。根據職責分為:研究組――教研組――教師,三級網絡。由教研組長帶頭分年級推行“集體討論――個由業務園長人備課、說課――集體研討――活動實施――課后反思――定稿”的集體備課模式。每學期開始,由教研組長帶領本年級教師依據本年齡段幼兒學習特點和課程資源,確定活動主題和教學活動計劃,教研組成員根據各自教學特長選擇一個教學活動進行設計,然后教研組成員將開發的成果集體進行研討分析,在教育實踐中予以驗證;教師的職責是將園本課程有效運用,并及時反饋相關的信息給教研組長。
(三)建立課程管理細則,保障園本課程的順利開展
加強園本課程備課管理,每周二參與說課活動。園本課程開發的集體備課要做到“五落實”:落實時間;落實地點;落實主備人;落實活動程序;落實活動記錄。園本課程融入幼兒集體教學中,各班級根據年級組集體備課內容一周必須開展一次園本課程。課程研究過程中的經驗積累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研發的過程中,我們會不定時的進行集中研討,對大家的一些好的做法、經驗及不足,進行整合記錄,以便在以后的課程開發中得以借鑒。
(四)創新園本教研形式,提升教師研究的實效性
園本課程的開發需要教師以理論為基礎外還必須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因此課題組除每周二的集體備課,每單周五下午四點半至五點半,根據園本計劃按時開展園本培訓。園本培訓形式多樣,通過專家引領、自我培訓、同伴交流有效促進專業成長。我們利用“一課多研”、“名師展示”、“優質課評比”等活動,對所開發出的園本課程,進行針對性的觀摩研討,如:民間游戲展示活動、登封地域文化特色課程展示、區角游戲課程觀摩,在觀摩研討中進一步優化園本課程。
(五)評價園本化實施的效果
在課程園本化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對保留下來的課程內容、改變后的課程內容及原創的課程內容進行評價,通過研討把確定這些內容是否促進幼兒的有效發展,是否適合本園所用,對適合的進行留檔,不適合的要調整或減刪。
驗:立足實際,挖掘本地資源,彰顯地域特色,突出“愛”的主題。堅持理論聯系實踐,把課程管理從長遠處規劃,頂層設計,逐級實施;不斷反思,不斷完善。在反思中成長,在完善中提升,從小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五、研究成效
(一)提升了幼兒園內涵發展品質
1.以幼兒發展為本,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在豐富幼兒經歷與感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提高了幼兒對家鄉歷史古跡、風景名勝、家鄉特產、自然資源等的認識,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積極情感。
2.提升了幼兒園教師的課程意識,注重學習―實踐―反思―實踐―總結的過程性研究,全面提升教師挖掘園本課程資源、并將其滲透于課程實施過程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課程內容體系。國家級課題《幼兒園園本課程建構》榮獲“一等獎”。
3.豐富了課程資源,形成教師、幼兒、家長三位一體的課程建設模式,家園密切合作,實現教師、幼兒、家長與課程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二)取得的一些成績
園本課程的逐步構建,為教育工作的“核心”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豐富了幼兒園的課程體系,讓幼兒園的課程更加符合本地區幼兒發展,更接地氣。我園的課程構建以《幼兒園滲透課程》和《幼兒園多元探索課程》中的五大領域七個學科為基礎,選取適合我園幼兒發展特點的課程為內容,再結合我們登封的旅游文化,基礎課程+特色文化=市直一幼“愛心健康寶貝”課程體系,“我愛我家”是課程中的園本課程。一幼的園本課程建構之路從“零打碎敲”到“逐步整合”,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
本學期,園本課程的框架雛形已經定位,內容正在不斷的豐富之中,六大主題一百余篇案例正在修改和完善之中。
六、存在的問題
園本課程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們長期的不懈努力。我園的園本課程構建還處在摸索研發、探究構建之中,雛形和實質的內容具備、目標清晰,在鄭州市教研室、登封幼教中心、登封市教研室的指導下,有了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但課程中教師的“預設”和孩子的“生成”還不能達到靈活、隨機、較完善處理的水平,幼兒的全面發展和特色彰顯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難于取舍的糾結――這也是我園園本課程建設的困惑之處。期待通過各位領導、專家,以及依托河南大學學前教育學院的“專家團隊”的深入指導,相信我們的園本課程研發、課程建構更加的完善和成熟。
今后的設想:匯編《我愛天地之中――美麗登封》園本課程集,完善幼兒園課程體系;并借助于“園長工作室”平臺,引領本地域幼兒園課程建設,讓《我愛我家》的課程內容更加豐富,更有效的彰顯本地地域特征,凸顯“愛”的主題;讓課程的研發、建構有效促進幼兒的健康和諧發展,促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升和幼兒園內涵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細文;書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份:2002年9月;頁碼120-137頁。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書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年11月,首都示范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園校合作共同體;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8-001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08[本刊網址]http://
工學結合,園校合作,是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與發展的關鍵。川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以幼兒園師資培養培訓為核心,以行業需求為導向,與幼兒園聯手聯動,構建園校合作共同體,實現了幼兒園與高校之間“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利益共贏”的良性互動。
一、園校常規合作的基礎模式
(一)工學結合,培育理實一體化專業人才
以職業為導向,幼兒園參與高校人才培養的方案制定、見習實習、意見反饋等全過程的始終。
1.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在每屆學生招生入學之前,學前教育專業都要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邀請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等召開“職業能力、崗位分析”的人才培養剖析會,針對幼兒園的主班教師、配班教師、保育員等崗位的工作內容、能力要求進行逐一分析論證,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使畢業生符合崗位需求。
2.共同培育理實一體化人才
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幼兒園作為學生一日觀摩見習、保育見習、課程見習、影子跟崗見習和頂崗實習的主要場所,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真實的實踐情境場,學生在真實生動的幼兒園環境中,有效地將理論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鍛煉良好的職業技能,提升其專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
3.共同推進專業課程改革
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結束后以及就業一年后,組織召開幼兒園意見聽證會,廣泛聽取幼兒園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從而使人才培養更趨合理、特色更加鮮明,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行業標準對接”。
(二)園校合作,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
1.建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
優秀的幼兒園作為專業實習實踐基地,是推進高校課程改革、人才培養的基礎保障。根據專業特點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學前教育專業先后與市內外60多家優質幼兒園合作建設實踐基地,各基地幼兒園每學期共接納約2000人次學生入園見習、實習。基地園作為高校的親密合作伙伴,不僅給予學生實踐演練的機會,而且不斷為幼兒園輸送新鮮的幼教人才,實現園?;セ蓦p贏。
2.完善校內專業實訓中心
根據科研需要,立足學前教育實踐層面和學科前沿,設計和建設實訓中心。擁有區角活動實訓室、奧爾夫音樂教學實訓室等十間實訓室。實訓中心除了滿足校內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實訓外,還對幼兒園開放,幼兒園可以帶孩子過來開展區角活動、親子活動等,也作為幼兒教師回爐培訓的基地。
3.搭建專業交流研討平臺
成立“川北幼專學前教育研究中心”,成功舉辦多次園長論壇,共聚研討學前教育重大理論及實踐問題,分享幼兒園管理與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經驗與智慧,共同探討川北地區學前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為全市幼兒園之間搭建了交流學習的平臺,有力助推地方學前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
(三)專家互派,促進教師隊伍專業成長
通過互派專家指導工作,提升了高校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加強了校園雙方的人才隊伍建設。
1.幼兒園增援高校兼職教師隊伍
通過邀請幼兒園園長及優秀教師到川北幼專開設專題講座,承擔專業選修課程、教學法課程,擔任學生實習指導教師等多種形式,豐富了高校教師隊伍的多元特性,增強了專業課程的實踐性。
2.高校教師到園掛職鍛煉
在園校合作的實踐過程中,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幼兒園開展“一人一園”定點掛職一學期,高校教師發揮引領作用,以“參與者”及“問題解決促進者”的身份加入幼兒教師的教育實踐活動,為教師的學習提供專業支持與理論指導,幫助幼兒園解決管理和保教工作中的遇到的困惑和問題。
二、園校深度合作的多元模式
川北幼專學前教育專業分別在與獨立建制的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農村小學附屬幼兒園的合作中,逐漸探索出了不同的合作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合作辦學。
(一)獨立建制的公辦幼兒園--課題共研
目前川北幼專開展深度雙向合作的幼兒園主要是獨立建制的公辦幼兒園。此類幼兒園舉辦歷史較長,辦園科學規范,團隊專業成熟,教學資源豐富。高校與幼兒園的合作,最好的抓手應該定位在“教研”層面,以合作教研為切入點,既能溝通幼兒教師的實踐,又能發揮高校教師理論科研的優勢。
1.參與和帶動幼兒園教研,促進幼兒園內涵式發展
第一,常規聽、評課教研,形成隨堂聽課、集體評課的合作教研機制,有利于合作的日?;5诙虒W活動實例教研。高校教師與幼兒園教師就幼兒園某一個真實的教學活動的設計、實施、評價等開展一系列的研討。第三,專項園本課題研究。發揮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合作的優勢,立足于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困惑,確立研究課題,實施園本教研,開發園本教材。通過引領和帶動幼兒園教師參與教育科研,不斷促進其內涵式發展,從而提升辦園水平。近兩年學前教育專業老師參與的幼兒園科研課題如《幼兒陽光體育活動的實踐研究》、《廣元市本土資源在幼兒園中的開發利用》、《幼兒園父性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等。
2.幼兒園參與高??蒲?,增強高校科研的應用性
專業教師積極申報利于園校合作的橫向課題,高校大課題銜接幼兒園子課題,幼兒園優秀教師實際參與到科研項目中來,有力增強了科研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近年來高校教師主研、幼兒園教師參與的科研項目有《廣元市利州區民辦幼兒園教師隊伍現狀調查》《高專學前教育專業與幼兒園伙伴合作模式的實踐研究》《農村幼兒園混齡教育模式研究》等。
(二)民辦幼兒園--特色共建
民辦園不能沿著公辦園的發展軌跡前行,必須選擇錯位競爭,打造特色,以滿足家長的多元教育消費需求。川北幼專在與民辦園的合作中,首先幫助幼兒園打造特色,然后借助幼兒園的特色資源豐富高校辦學模式,相互帶動。
1.幫助幼兒園打造課程特色
積極幫助合作民辦園梳理教育理念,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如廣元市幸福泉幼兒園的蒙氏教育、廣元市漢碩幼兒園的品德課程等。從特色課程的引入、課程的實施與效果評定,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都全程參與指導。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廣元市幸福泉幼兒園的蒙氏教育特色顯著,設有專門的“兒童之家”蒙氏分園,教具設備充足,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并且聘請了臺灣蒙臺梭利教育專家、中國蒙臺梭利協會副會長黃秀華教授作為長期教學顧問。
2.借助幼兒園資源形成高校育人特色
本著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則,學前教育專業借助合作園的辦學資源,豐富高校的培養模式,形成高校的育人特色。首先,聘請蒙氏教育顧問及講師開展蒙氏教育的講座及選修課程,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教育理念。其次,在學生充分了解、自愿報名的前提下合作開設蒙氏教師培訓班,共同培養了兩屆蒙氏教師。幼兒園與學校達到了物質、人力、信息資源的整合,即使幼兒園的教育特色得到進一步彰顯,也使高校的育人模式進一步豐富,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
關鍵詞:民族文化;景寧;學前教育;園本課程
一、教育目的
在學前教育階段開展民族文化教育,是從根源上對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一種探索,也是促進民族幼兒全面發展與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內容。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作為浙江省內唯一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自治縣,近年來在縣政府的關心下,畬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與發展,其“三月三”等傳統民俗活動在海內外產生了深刻影響。全縣范圍內各幼教機構也通過民俗文化感受、學習課、民俗表演課等多種形式對幼兒進行民族文化教育,以在幼兒階段普及有關畬族的基本知識,增強幼兒對畬族文化的了解,培養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意識,同時在教育過程中通過漢族與畬族互動等形式加強民族團結教育。
二、課程開展
景寧縣全縣學前教育階段民族文化教育的開展是一種分層、遞進式發展模式。縣教育局按學校規模結合實際確定各幼兒園民族教育開展目標,縣城學校以實驗幼兒園為主,探索一套深入且全面的民族教育模式,日后在全縣范圍內鋪開。由于鄉鎮條件較差,幼兒園要結合自身實際有條件地開展基礎的民族教育,讓幼兒領略畬鄉文化??h教育局希望以這種分層式的民族教育發展策略形成以強帶弱的局面,最終促進全縣民族文化教育的繁榮局面。
目前,景寧縣實驗幼兒園的畬族文化教育涵蓋音樂、美術、體育等基礎性課程,該幼兒園現已成立全部由幼兒組成的具有畬族特色的迎賓樂隊,并已經在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慶活動中亮相,得到臺灣同胞的認可。該樂隊全部身著畬族特色服飾,用本土竹子制成的畬族樂器進行演奏,設有專職教師進行輔導。此外,為了開設畬族文化課程,該園還成立了畬族文化教研組,針對畬族彩蛋、畬族服飾、“三月三”歌節、竹拍操、龍接鳳(傳統畬族體育游戲)等特色畬族藝術進行教材的編寫和課程教授,這一成果拿到了省級課題,多次獲省、市大獎??h教育局鼓勵民族文化教育課程的開設,為了提供更高質量的幼兒階段的畬族文化教育,縣教育局邀請了由麗水學院教育學院教授等組成的專家團隊專門對實驗幼兒園進行了指導,并計劃未來在全縣范圍內推廣。
此外,在條件相對較差的大T鄉幼兒園、毛鄉幼兒園等鄉鎮幼兒園,縣教育局也劃撥專項經費鼓勵這些幼兒園開展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目前此類鄉村幼兒園已經向幼兒普及了基本的畬族文化知識,并會有計劃地在“三月三”等傳統畬族節日到來之際,有組織地引導幼兒通過身著畬族傳統服飾、對歌等形式,進行民族團結教育。
景寧縣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廣學前教育階段的少數民族文化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系,在教學發展中,縣教育局一直堅持“多元一體”化教育,通過借鑒、吸收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理論,以本土研究為方法,以試點實驗為突破口,逐漸完美民族教育的課程設置。
三、園本經驗
1.以藝體課程為主激發興趣
幼兒階段由于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對于知識課程的掌握具有一定難度,相反對于興趣為導向的藝體課程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民族文化教育在學前教育階段的開展應當堅持以藝體等實踐課程為主,輔之以部分知識介紹。整體的原則應當把握“寓教于樂”,首先讓幼兒在活動實踐體驗中激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然后教師再以圖片、音像、文字等多種形式進行民族文化的知識教育。在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將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與游戲融合進藝體課程,以充實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同時,教師在課程中要注意捕捉教育契機,將民族文化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無意識地滲透到幼兒的藝體課程中,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景寧縣實驗幼兒園在實際操作中開設了一套完備的藝體課程體系,以竹拍操作為體育課程,彩蛋繪畫制作為美術課程,畬族民歌為音樂課程,通過開展文體活動、手工品制作、評比等方式讓幼兒逐步接受畬族文化元素,并且通過對外課題申報、公開課等形式推廣該園的特色藝體課程,以集思廣益,為藝體課程的完善和幼兒接受能力的提高尋求意見和指導。
2.打造專業的教師團隊與園本教材
教育的主要依靠力量是教師與教材,學前教育因為其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對教師隊伍和教材要求更高,要求二者在注重知識性的同時又要考慮教學活潑性。民族文化教育作為學前教育階段一種特色教育,最主要的是發揮教學主體――教師的作用,民族文化教育園本課程的開發要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以幼兒教師隊伍為開發主體,甚至承擔起開發活動負責人的領導職能,逐步消除幼兒園行政管理體制的束縛,激發教師的參與熱情。同時,要形成園本課程教研組或者討論組,通過集體、小組、個別學習研討,交流互動,中心發言,觀摩分析,參觀訪問等多種形式,提升園本教師的教研能力。民族文化教育開展的另一重要手段是教材的選編。作為特色園本課程的一種,其教材必須融合本地本民族實際,并且要符合當地幼兒的接受能力,因此,多方考慮下,民族文化教育的開展需形成自己編撰的園本教材。在園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除了發揮園本教師積極性外,還要借助高校等科研機構提升園本教材的質量,并通過對外學習,沙龍式的園際交流等多形式最終形成特色園本教材。景寧縣實驗幼兒園在園本教育實踐中成立了以陳海燕園長為首的教研組,吸納優秀教師進入教研組編撰教材、教案,在編撰過程中,廣泛地聽取麗水學院教授組的修改意見,并依托省、市課題的優勢,前往杭州等大城市幼兒園考察學習,在此基礎上形成畬族文化教育教材,同時依據教材開展教學。
3.吸引家長參與尋求認同與發展
家長參與幼兒教育既是一種權利,又是一種義務,家長的參與對幼兒而言,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對教師而言,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有助于教師與家長進行互動,以提升教學質量。民族文化教育作為特色園本課程長遠發展必然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在幼兒園與家長互動的過程中,幼兒園要做好民族文化園本課程的展示和匯報工作,通過邀請家長參與公開課、家長會以及民族文化親子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家長參與和了解這一園本課程內容,并重點展示幼兒通過這一園本課程學習的收獲,以尋求家長的認同。另一方面,幼兒園要引導家長在參與園本課程的同時提出自己的意見,通過從家長角度的意見更完善地開展民族文化園本課程。在景寧縣藍天幼兒園民族文化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如何動員以農民為主體的家長參與到園本建設中。圍繞這一問題,藍天幼兒園采取了親子運動會的形式,而運動會的內容又結合了傳統的畬族體育項目,在家長廣泛參與的基礎上實現了家長與幼兒、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良性互動,并收集到了一批有建設性作用的家長意見,藍天幼兒園的民族文化教育得以穩步發展,而其融合畬族特色的親子運動會更是成為該園辦學的一大特色。
參考文獻:
[1]王鑒.我國少數民族教育課程本土化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1999(03):85-90.
[2]許瑜瑜.閩南本土文化與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J].學前教育研究,2012(12):64-66.
[3]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