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1: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國歷史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研究綜述
(一)對于“歷史文化老街”概念的界定
自2008年啟動“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以來,已有全國各地共計40條街道入圍。“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評選時為了更好的保護歷史文化街區,那么到底何為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是特殊類型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廣大民眾日常生活的場所?!吨腥A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四條中規定: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并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街道,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街區,并報國務院備案。2008年《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做出的定義為:歷史文化街區,是指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并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在學術上,一般稱其為“歷史地段”。 而我們這里所指的“歷史文化老街”就是歷史文化街區中的核心內容。
(二)歷史文化老街保護價值及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中傳統歷史街區的外在物質形態與現代文明、發展形式的矛盾日益凸顯。歷史文化老街組成了一個城市的歷史環境,其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歷史聯系,保留著城市的歷史特色,見證了城市的變遷,是歷史文化發展的實物例證。當今的中國正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城市的變換更是日新月異,很多的城市都在進行舊城改造,很多的舊城街區被拆除改建為高樓大廈,保留下來的歷史文化老街很少,并且在現實的保護工作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使歷史文化老街的保護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因此歷史文化老街保護研究就必須受到重視了。歷史文化老街的保護研究的價值及現實意義重點體現在:
1.歷史文化老街保護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的歷史與文化變遷。因為歷史文化老街的存在本身就是歷史文化發展的實物例證,對其的研究當然可以了解城市的歷史,觀察城市的變遷。
2.歷史文化老街保護研究有助于尋求歷史文化老街的合理保護模式。對不同歷史文化老街保護模式的比較研究,可以尋找各自優缺點,找到更好的老街保護模式,解決一些歷史文化老街保護中遇到的問題,為老街保護提供政策的參考。
3.歷史文化老街保護研究有助于喚醒人們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歷史文化老街是一個城市的歷史財富,是屬于廣大市民的共同財富,但由于老街的存在可能并不為人們所熟知,對歷史文化老街保護的研究可以喚起大家對歷史文化老街的重視,注重對其的保護,為老街的保護獻出一份力。
4.歷史文化老街保護研究有助于豐富一個城市的特色文化,形成城市的文化名片,增強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
(三)歷史文化老街保護的相關政策規定
歷史文化街區或說“歷史地段”這一概念的形成始于20世紀60年代。戰爭的肆虐以及隨后如火如荼的城市化建設使得大面積的老城區、老街道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當城市的特色漸失,當城市的回憶被割裂,人們開始逐漸意識到保存這些歷史文化、地區特色對于文化傳承、地域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最先提出規定將有價值的歷史文化街區劃定為“歷史保護區”的國家是法國。法國1962年頒布了《馬爾羅法》,其中制定了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繼續使用的規劃,如保護區內的建筑物不得任意拆除,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國家的資助,并享受若干減免稅的優惠等。
相比之下,中國略為落后。中國正式提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是在1986年。國務院在公布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對文物古跡比較集中,或能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筑群、小鎮村落等也應予以保護,可根據它們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公布為當地各級歷史文化保護區”。這是保護歷史遺產的重要舉措,也是從此開始形成保護文物古跡、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分層次的保護體系。2008年國家開始實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四)關于歷史文化老街保護的研究成果
國內外關于本課題的研究通常是與該城市的城市規劃相結合,如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和重慶市規劃局編制處共同發表的論文《歷史街區建筑的保護與整治方法》;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發表的論文《對于我國歷史街區保護實踐模式的剖析》綜合分析了對我國城市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的實踐模式及其利弊,該文指出我國城市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科學發展值得思索的幾個共同點 ,并試著提出發展對策?;蚴且月糜螛I發展為目的來研究歷史文化街區的動態保護模式,如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發表的研究成果《我國歷史文化街區動態保護模式的比較研究》等。而這些研究可說大多都是基于發展目的來研究保護模式的。
二、百年曇華
1.物質文化的遺存。目前,僅黃山市行政區劃范圍內已查明的至今保存完好的徽州古街鎮、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等地面文物就達5000多處。這其中,黟縣的西遞、宏村2000年11月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屬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潛口民宅、許國石坊、棠樾石牌坊群等17處;屬于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程大位故居、花山謎窟及摩崖石刻、程氏宗祠等63處;屬于黃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老街古建筑群、戴震紀念館和藏書樓、龍興獨對坊等73處。
2.非物質文化的遺存。2005年,文化部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第一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活動,之后黃山市展開了全市性的非物質文化遺存的普查、分類、立項和申報工作。目前,已經普查登記的項目有1305項,涉及民間文學、民間手工技藝等14類,其中,徽劇、萬安羅盤制作技藝等16項已經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徽派版畫、徽州篆刻等26項列入安徽省省級保護名錄;徽州民諺、徽州毛豆腐等91項列入黃山市市級保護名錄,另有黃山市各縣(區)級保護名錄184項。
3.文獻文書的遺存。首先是徽州典籍文獻?;罩輾v史上素有“東南鄒魯”、“文獻之邦”之稱,至今仍然遺存有大量的典籍文獻,據目前已經完成的對數百種公私目錄、藏書志及各種版本的府縣志、正史、詩文集、筆記的普查,見諸于著錄的徽州人經史子集類著作總數當在6000部以上,存世的尚有3000多部:未見諸著錄而散存于徽州民間的家刻本和散落在海外的孤本、手稿還有很多,據筆者不完全的調查統計,數量當在1000部以上。此外,徽州還有大量的譜牒文獻,《中國家譜聯合目錄》著錄的徽州家譜僅有700余部,而據筆者的調查,目前已經發現且已經被各收藏單位和個人收藏尚未著錄的至少有3000多部:散藏于民間屬于尚待發現的至少還有3000—5000部。故目前還遺存的徽州典籍文獻總數在10000種。
其次是徽州文書。它在今天遺存的數量甚巨.20世紀50年代第一次被大規模發現時就約有10萬余件,當時就被譽為是20世紀繼甲骨文、漢晉簡帛、敦煌文書、明清檔案發現之后中國歷史文化上的第五大發現:至20世紀末,已知被各地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收藏的達25萬件左右;之后,徽州文書還在不斷發現。至2009年底,依筆者所見,已發現的徽州文書的數量當不下于40萬份;而可資研究利用、目前還散落在民間、屬于尚待發現的文書數量尚有10萬份左右,兩者相加就是50萬份左右。這些徽州文書,上溯南宋,下至20世紀80年代,均是歷史上微州人在具體的社會生產、生活、發展與交往過程中為各自切身利益形成的原始憑據、字據、紀錄,是徽州歷史、文化、社會發展以及生產、勞動、商業、社會交往、風俗習慣、等狀況的最真實、(文史論文)具體的反映。
關鍵詞:歷史文化遺產低碳保護機制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逐漸升溫,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斷加強。低碳經濟、低碳城市的理念和研究實踐已經成為了當今世界的熱門話題。中國正處于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之中,有效利用能源,實施中國城市的低碳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的高效發展,已是城市重點工作內容,這與提倡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經濟不謀而合??梢姷吞祭砟钤谥袊鴮嵭惺堑锰鞎r順地利。
現階段,內地的各個省市都在爭相打造低碳經濟、低碳城市的名片。北京、上海、保定等大城市已經采取行動,建立低碳經濟示范區和低碳城市。其他各級城市也積極采取各種方法實現低碳城市的目標。然而,研究發現,對于低碳城市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的研究和實踐應用幾無設想,論述甚少。
本文選取煤炭大省―山西省的煤炭重鎮兼世界文化遺產先進市晉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總結其在低碳城市建設中如何應對大量文化遺產的保護,期望得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低碳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隨著氣候問題日益嚴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正在興起,人類也將因此進入低碳時代,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全新時代。城市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關鍵環節,只有整體城市在這些方面實施到位,才能起到實質性作用。
城市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也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三個階段管理的龍頭[ 百科全書關于“城市規劃”的定義],必然擔負著建設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在城市規劃中有效落實低碳城市的建設理念,關系低碳城市的實現程度?,F在已經有很多專業人士致力于研究低碳城市規劃,并做出了相應的實踐探索。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從屬于城市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低碳理念深入到城市規劃,必然反饋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但對于如何將低碳理念引入到歷史文化保護中,如何確定低碳歷史文化保護的定位、內涵,以及如何具體實施,都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應用低碳策略的必要性
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除了自身對于專業研究人士的固有價值之外,更多的表現在開發旅游的價值上,向游客展示曾經的輝煌,這也是政府能夠接受的、可以增加政府收入的方式。然而城市的快速發展,使得歷史文化遺產所處的歷史環境遭受破壞,亟須應用新觀念、新方法進行全面保護和開發。
歷史文化遺產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評價標準就是其所處的環境,環境是承托其形象的重要因素。1999年國家頒布了《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價標準》(GB/T1775―1999),其中確定了評價旅游區等級的三大體系,即服務質量與環境質量評定體系,景觀質量評價體系,游客意見評價體系。這三大體系的提出為旅游區生態保護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標:空氣質量,噪聲質量,水環境質量,景觀、文物、古建筑保護,環境氛圍協調性,生態狀況等[ 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775-1999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 中提及的相關論述]。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逐漸提高,對環境的要求日益增加,旅游者更傾向于在環境優良的旅游區活動。他們更多青睞于原始古樸、自然宜人的生態、人文環境,而那些環境惡化、充斥劣質人造景觀的地方則日益為游客所厭棄。
在建設“低碳城市”這個系統的過程中,歷史文化遺產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開發,這樣對于豐富低碳城市內涵,全面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歷史文物的可持續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晉城市簡介
晉城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一個古老而年輕的城市
說她古老,是因為晉城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相傳女媧氏、神農氏、蚩尤及堯、舜、禹等都曾在這里活動過。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神農躬耕等眾多的神話傳說就發生在這里。悠久的歷史傳承、豐厚的文化底蘊,給晉城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文物古跡,古石窟、古雕塑、壁畫比比皆是,古代建筑物隨處可見。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是全國擁有國寶單位最多的地級市,另有省保35處、市保55處。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6處、歷史文化名村14處?,F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結構古建筑約占全國同時同類期遺存的1/3,全省近2/3。說她年輕,是因為她誕生于1985年市管縣體制改革,今年剛剛25歲,正像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處處充滿蓬蓬生機和無限活力。它自然資源豐富。無煙煤、煤層氣、白云巖、石灰巖、鋁土礦等礦產資源儲量可觀,尤其是煤炭資源儲量大,品質優,享譽全國,全市含煤面積占總面積的49%,無煙煤探明儲量為273億噸,占全國的1/4多,山西的1/2多[ 省略/kpw/kjbnews/edit/UploadFile/20081016113332331.doc中晉城市基本情況介紹]。
正是在這樣一個既年輕又古老的城市中,歷史文物與煤炭資源交織糾纏著,而低碳策略的應用正是解決這一困境的出路。
晉城市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所作的低碳探索
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需要觀念上的進步,也需要政策上的創新。晉城市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尋找保護文物與發展煤炭資源之間的平衡點。近幾年,采取了“生態興市”戰略,確定了建設生態強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政府集中財力投向市民假日休閑和歷史文物旅游處實施綠化工作。這些實踐探索,可以歸結為以下兩點:
4.1在規劃低碳城市的過程中,對歷史文化遺產進行專門規劃
在確定建設低碳城市目標的過程中,晉城市政府提出了“建設產業多元、低碳發展、生態優美的現代化宜居城市理念”,積極開展城區及周邊環境的綠化美化工作,先后投入10多億元,全力構筑“匯碳銀行”。對有歷史文化遺產的地區進行專門規劃,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現以白馬寺森林公園為例說明。
白馬寺森林公園[太行日報《荒山變“綠心”――白馬寺山森林公園景觀綠化紀實》]位于市區北4公里處,面積1萬多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自然風景旖旎如畫,而且人文景觀底蘊深厚,主要景點有“白馬寺拖韁”、“白馬禪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龍潭”、旅游滑道等。白馬禪寺創建年代不詳,但毀壞的比較徹底,原來的舊址上僅剩下一座"景公塔",聳然矗立,向人們昭示著她往日的輝煌。在整個城區綠化美化工程的基礎上,特聘浙江大學園林專家對白馬寺森林公園進行高規格規劃設計。
4.1.1總體規劃
城市綠心,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形象鮮明的5A級生態休閑和旅游勝地。
4.1.2規劃方案及相應措施
歷史景點的恢復:恢復修建了白馬禪寺、景公塔、長江支隊紀念碑、方山觀景臺、湯王廟、小祈山、黑龍潭、黃龍廟等自然人文景觀,同時又建設了充滿文化藝術氣息的平安系列工程、標志性建筑白馬雕塑、四季園等,使公園充滿了文化魅力。
白馬寺山造林綠化:市政府鼓勵大型煤礦與景區展開合作,聯手開發白馬寺后山,建設集休閑、娛樂、旅游、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園區。借此機會不僅可以逐漸改善環境,而且為煤礦的轉型提供良好機會。晉煤集團2009年一次性投資2000萬元,建成了四季園精品工程和登山步道綠化工程。
4.2開展歷史遺產的生態保護行動
晉城市在歷史遺產的生態保護方面,主要采取了“以煤換綠”和低碳旅游兩種方式。
4.2.1“以煤換綠”行動
開展“以煤換綠”行動,關閉或整治了歷史文化遺產周邊的大型碳排放企業,堅持“節約型、多功能、園林式”的歷史遺產生態保護理念。
2011年1月,皇城相府[山西新聞網《晉 級 之 路皇城相府創建5A級景區記》]正式獲得國家旅游局批準,成為山西省繼云岡石窟、五臺山之后第三家5A級景區。整治污染對這一碩果的取得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皇城相府所處的位置緊鄰山西第二大河流―沁河。沿沁河沿岸開發有很多煤礦資源,一些采礦污水排入沁河,導致周邊的環境遭到污染。為有效保護這一地帶的文物,政府決定大力整治環境,將周邊的煤炭企業整體遷移。同時皇城相府景區進一步整合沁河周邊旅游資源,形成以皇城村為龍頭的特色城鎮化示范區,并構建全國一流風景名勝旅游區。
4.2.2倡導低碳旅游
觀光旅游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價值的有力體現,在近年受到極大的重視。旅游與低碳的結合不僅能促進低碳城市的建設,而且有利于歷史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2010年,晉城市蟒河景區被亞太旅游聯合會、國際度假聯盟組織、中華生態旅游促進會聯合授予“中國低碳旅游示范區”。
蟒河景區被譽為“華北小桂林”、“北方小九寨”,是國家級森林公園。近年來,大力倡導低碳旅游,堅持以創建循環型經濟為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技術,降低碳消耗,優先發展體現低碳旅游的基礎設施和旅游產品:積極應用電子檢票系統和針孔攝像頭;通過建立景區網站,增加網上購票、網上訂餐等功能,來減少人工成本等[ 來源于2010年10月13號人民網-山西頻道]。
借鑒與應當注意的問題
目前針對低碳與城市規劃結合的相關理論很少,而且大多停留在宏觀的目標層次上,缺乏實際可操作的實施策略。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作為城市規劃的分支,低碳理論涉及相對更為貧乏。晉城市突破慣有做法,率先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案例,盡管目前所做的實踐和嘗試大多停留在歷史文化的環境生態保護方面,但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視野:低碳策略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至關重要。
筆者認為只有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低碳保護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構建理論基礎,明確具體著手方向,建立可操作指標體系,才能促進其不斷完善和發展。誠如國家《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價標準》(GB/T1775―1999)中旅游區(點)等級的確定依據一樣,歷史文化低碳保護也應確立一套完整、可量化、可推廣的實施指標體系,并融入相關保護條例和保護規劃規范中,才能真正將低碳理念落實到歷史文化保護的規劃建設實際中 。
參考文獻:
[1] 谷永新,李洪欣. “低碳城市”的思考[J].建筑節能,2008,8:24-25
[2] 張泉,葉興平,陳國偉. 低碳城市規劃―一個新的視野[J]. 城市規劃,2010,334(2):13-18
[3]顧朝林.低碳城市規劃發展模式[J].城鄉建設,2009:71-72
[4]楊鴻勛.關于歷史城市與歷史建筑保護的基本觀點[J].建筑文化,2007,1:24-28
[5] 趙中樞,胡敏.歷史城市的生態保護[J].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鄉規劃――200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
關鍵詞:陳爐 旅游開發 現狀
一、陳爐古鎮旅游資源調查
陳爐古鎮地處渭北高原,地形為土石低山梁塬丘陵地貌。今屬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管轄。全鎮總面積99.7平方千米,全鎮人口約2萬人。由于當地處于黃土高原和關中平原的分界區域內,全年降水少,植被稀疏,自然環境一般。陳爐的主要旅游資源集中在歷史人文旅游資源的范疇中。其擁有的大量古代窯址、歷代燒瓷碎片、窯神廟遺跡等歷史遺存被專家、學者所重視。在2006年,陳爐古窯址被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耀瓷燒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陳爐古鎮被命名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據史料記載,陳爐鎮是因為“陶爐陳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陳爐古鎮是宋元以后耀州窯唯一尚在制瓷的舊址,其燒造陶瓷的爐火千年不息,形成“爐山不夜”的奇特景觀。
二、古鎮旅游開發現狀分析
1、旅游開發已見雛形,但基礎設施投入不足
自從陳爐古鎮被列為我國歷史文化名鎮的目錄之中,陳爐古鎮的旅游開發就迅速展開。經過五年的發展,當地的旅游開發已經初見成效。從銅川市前往陳爐的唯一一條道路實現了路面硬化,路面寬度3.6米,基本滿足旅游進入的需要,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通訊基站架設,滿足了旅游通訊的需要。古鎮古窯址區域內設置了統一的標示牌和路線指引,實現了旅游標志物的辨識。以當地居民為主體,開辦了一些能夠提供基本餐飲、住宿服務的“陶家樂”旅游項目。但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是相對巨大的系統工程,陳爐古鎮的旅游開發要做大、做強,就比如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實現可持續的長遠發展。比如:在古鎮的進口處設立游客服務中心,古鎮給排水設施的完善,垃圾處理廠的建設,旅游開發區域內建筑的同意修繕、維護等都有待投資建設。
2、開發主題不明確,缺乏重要景點的打造
陳爐古鎮的旅游開發主題首先應當明確。在目前陳爐的旅游開發過程中,實施的旅游方案是對于村鎮格局和建筑的完整展現,并加入一些窯址遺存的展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做法也不失為陶瓷文化展示的一個方面,但未能抓住精髓。在旅游開發的實踐中,每個古鎮都必需抓住自己的優勢,大肆渲染。陳爐古鎮則應該在“窯”字上大做文章。在重要的旅游節點上打造旅游吸引物,比如恢復窯神廟,重現窯神祭拜的儀式;擇地仿建古代窯廠,讓游客能夠真切地感知古代制瓷過程等。
3、手工業優勢明顯,但旅游商品開發不足
作為延續千年的陶瓷生產重鎮,陳爐的手工業相對發達,至今當地的陶瓷廠眾多,能夠生產各種陶瓷制品。但能夠給游客提供的旅游商品卻嚴重缺乏。甚至在當地并沒有能夠代表陳爐本地特色的陶瓷制品。筆者在2013年2月走訪陳爐時發現,當地的陶瓷廠、陶瓷作坊僅僅生產外地的訂單產品,而對外銷售的也僅僅是在銅川、西安等工藝品市場隨處可見的“倒流壺”,這樣的窘境不但和具有悠久陶瓷歷史文化的陳爐古鎮的文化定位極不相稱,也難以提高當地居民的旅游收入,同時還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需求,是旅游開發中的一塊明顯的短板。
4、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亟待環保工程的投入
陳爐古鎮平均海拔1200米,呈現兩山夾一溝的基本地形格局,交通相對閉塞,只有一條公路和銅川市區相連。由于特殊的地理條件,長期以來,陳爐人習慣于將廢棄物就地傾倒,當地保持的歷代燒瓷碎片“磁瓦山”就是這樣形成。難以降解的垃圾在陳爐的河溝、洼地隨處可見,對當地環境造成了較大的污染,也不利于良好旅游形象的塑造。而當地地處半干旱地區,水資源本就匱乏,一旦垃圾污染了珍稀的水資源,造成的后果將更加難以估量。隨著大量游客的進入,污染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加大。因此,在陳爐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引入環境保護工程和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5、資源稟賦優良,但宣傳不足
陳爐古鎮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文物考古價值在陜西地區的古村鎮中可謂名列前茅,但遺憾的是良好的資源稟賦并未形成巨大的旅游吸引力,可謂“養在深閨人未識”。陳爐的知名度非常有限,省內游客甚至銅川本地居民對于陳爐古鎮都知之甚少。當地政府也曾探索依靠拍攝電視劇《陳爐古鎮》來打響旅游知名度,但由于電視劇收視率較低而未能達到預期目的。
三、古鎮開發前景展望
1、利用多種渠道招商引資,加大資金投入,打造秀美陳爐、文化陳爐
旅游開發需要資金的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景觀打造都需要大額資金。對于財政實力相對較弱的銅川市來說,必須增加融資的渠道來解決這一問題,如:利用銀行貸款,出讓部分經營權,吸引外地客商投資等都是可以使用的途徑。在此基礎上,開發陳爐古鎮的過程中注重文化的挖掘和環境的優化,應該是未來陳爐旅游開發的主題思路。
2、重建重要景觀、恢復部分遺跡,增加游客旅游活動的可參與度
對于大部分游客來說,旅游的需求主要是身心、感官需求的滿足。陳爐的悠久歷史必需通過具體的景觀、項目傳遞給游客,讓游客真實地感知到文化的存在,最終獲得旅游需求的滿足。陳爐古鎮應該恢復眾多的神廟、寺廟遺跡,重現古窯燒制技法的表演展示,并提供陶瓷加工體驗區,讓游客能真正體驗燒制瓷器的全過程。以這些具體的景點為依托,全面地展示陳爐悠久的陶瓷文化史。
3、注重宣傳,融入精品旅游線路
陳爐古鎮的知名度相對較低,其地理區位又相對遠離客源市場,所以有效的宣稱就顯得至關重要。一方面可以增加媒體宣稱的途徑,利用網絡媒體、平面媒體全面介紹陳爐,吸引更多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慮和周邊知名景區進行合作,融入到經典旅游線路之中。比如:可以考慮將陳爐納入到“西安---延安”陜西北線旅游之中,既給陳爐帶來了大量的客源,又使得原本“西安---延安”之間較長的旅游交通時間中加入了新的景點,能有效緩解這一游線中游客的疲勞度。
參考文獻:
[1]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關鍵詞】《秦時明月》;定位;創新;重慶;動漫;啟示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1-0084-02
近年來,《秦時明月》、《喜洋洋與灰太狼》、《魁拔》、《熊出沒》等國產動畫,改善了中國動漫領域的發展,其中,以武俠為題材的動畫片《秦時明月》,它不僅成為了熱門點播的動畫之一,也被上海唐人電影制作有限公司改編為電視劇版,并衍生了動漫相關周邊的銷售。動畫片《秦時明月》,以武俠文化、中華歷史、玄幻風格為一體,巧妙地將悠久的中國歷史與文化蘊于整部劇情之中,為國產動畫作品注入了濃厚的中國風情。作品里最大的成功因素,可歸屬于其定位與創新,在其定位上,建立了整體的產業鏈體系;在其創新上,通過劇情、人設、畫風方面的創新,實現了對本土國產動畫的突破。而觀重慶動漫產業,雖近年來重慶動漫在制作技術和人物設定上都有所進步,但在產業鏈的建設和本土元素的巧用方面尚有待改善。由此,筆者認為,通過對《秦時明月》兩大主體方面的分析,能為重慶本土動漫產業帶來新的啟發。
一、習而求異的定位
針對動畫片《秦時明月》的成功,可歸功于其“習而求異”的定位,即它在借鑒原著作品、優秀產業模式等的基礎上,又不乏創新的設計。一方面,它學習日本和西方動畫的受眾定位,不再局限于少兒群體的受眾,而將受眾年齡擴大到成年人,尋求符合任何年齡階段的題材。那么,眾所周知,武俠里的俠骨柔腸、精忠報國等精神易于形成不同群體共同接受的題材。同時,“武俠”是中國最具有文化優勢和市場基礎的民族性題材,也是國際識別最高的中國文化符號。[1]于是,《秦時明月》將武俠元素運用到極致,并依托了中國的歷史背景,完美地貼上了中國特色的動畫標簽。然而,在重慶動漫作品里,除《麻辣小冤家》體現了重慶的方言特色,其他的動畫作品都偏向于借鑒日本動漫的構架框式和漫畫風格,這就使重慶動漫的定位不夠獨特鮮明。由此,筆者認為,重慶動漫可以將中國歷史文化或本土民間故事、風俗特色等,融入到動畫作品里,結合當代的動漫畫風,并設定不局限于少兒群體的動畫劇情,勢必能提高重慶動漫的發展。
另一方面,動漫產品作為文化商品,從創意開發到推向市場被消費群體接受,向各個行業延伸,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復雜市場運作過程,其中任何環節的偏差,都會對整個產品鏈的形成帶來連鎖的負面影響,導致產品的失敗。[2]因此,《秦時明月》的成功也源自其不同于中國常見的動畫市場定位,它采用了由“小說改編動畫翻拍相關游戲軟件研發真人影視劇及相關周邊銷售”的一體化產業鏈模式,這意味著,在動畫制作之初,就已存有部分熱愛原著小說的粉絲,而這些小說受眾很可能轉化為動畫受眾,以及后期衍生產品的受眾。那么,倘若重慶動漫在產業鏈的定位上,嘗試通過小說原著、游戲等方式,去贏得部分穩定的受眾或者挖掘到潛在的受眾,或在動畫作品里蘊藏本土元素,去激發本土受眾和吸引外地受眾,就能有效實現動漫作品受眾率的提升,促動相關動漫衍生品的開發,進而推動產業鏈系統化的發展。
二、融而不同的創新
《秦時明月》作為代表“中國風”的優秀動畫作品,融合了中國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和當代數字藝術的創新風格,這部動畫在整體上,體現了氣勢磅礴、俠骨柔腸、神秘玄幻、唯美新穎等特征,尤其在劇情、人設、造型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突破,為我國“全齡化”動畫作品打開了發展道路,亦對今后我國本土動漫作品的創作帶來了寶貴經驗。
(一)劇情構架的創新
動畫片《秦時明月》的靈感來自溫世仁小說作品,正如武俠類型小說的一個共同點,其劇情背景通常選用在歷史里的“戰爭亂世”或“著名時期”為參照,且會伴隨一群對歷史軌跡起到一定影響的英雄人物展開。這樣的劇情構架也存于《秦時明月》中,但它又不同于其他武俠作品,去圍繞一些武林門派展開,而是對諸子百家進行創作?!肚貢r明月》是基于秦始皇兼并六國到咸陽被楚軍攻陷的歷史為故事背景,加入了一些當時的民間故事、傳說,主要講述了荊天明歷經種種困難最終蛻變為蓋世英雄,并致力于用一己之力改變歷史軌跡的傳奇故事。整部劇情的構架雖融入了真正的歷史,但為了構架出原創型武俠情懷的劇情,在巧用歷史原型人物和部分歷史故事的同時,也在情節里注入玄幻色彩,更是將武俠的舞臺建立在諸子百家中,運用武俠視角去詮釋諸子百家的各種思想精髓,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陰陽家的陰陽術、墨家的機關術等,從而讓受眾更好地領略到中國的奇門遁術、百家思想,以及武俠世界里天馬行空的奇妙幻想,進而為動畫本身增添了趣味性,也暗示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重慶制作的《可兒歷險記》,其劇情上也將大背景構架在中國歷史里,選用了漢朝抗擊匈奴的背景,并進行了一些情節上的創新,但由于劇情里“穿越”橋段的設計,使其創作層面上的獨特性、創新性還有待增強。
(二)人物設定的創新
人物形象往往被看作動漫里的靈魂,人物形象的設定關系著動漫作品能否吸引受眾,以及能否通過人物的性格、精神等體現動漫所蘊藏的內涵,因此,只有把動漫里人物形象設定好、塑造好,才能創造出令人難忘的動漫作品。動畫片《秦時明月》在人物設定方面做得十分成功,它以原著小說的人物形象作為動畫版人設參考,再憑借創作者的獨到見解,創作出不同身份和不同派別里的獨特人物形象。尤其在人物的外形設定上,不僅注重了中國的美學特征,如:中國古代的服飾、妝容,也迎合了當代大眾的審美需求,對人物的身形結構、發型設計、武器配飾等進行了夸張,如:女一號高月的發型設計上,顏色選用了橘紅色加咖啡色的混合,配合飄逸的青藍色服飾,體現出其神圣高傲的氣質;女二號石蘭的裝束上,借鑒了當代特工的緊身衣設計,展現了其靈活的身軀、堅強的性格;農家的勝七,強壯的肌肉、干練的短發、臉上的符文,以及身上鐵鏈的裝飾,強有力地彰顯其威武雄壯。并且,通過不同流派代表的人物形象,很好地襯托出墨家的威嚴感,道家的仙雅感,陰陽家的異域感,農家的力量感等特征。而重慶制作的《緹可春季篇》里司徒寒等中國古代人物形象,其人物整體畫風上,處理得比較簡單,對人物細節的顯著刻畫不足,故而未能完美地挖掘出中國古代人物之美。
(三)畫面風格的創新
中國動畫多以二維動畫居多,直至近幾年受國產游戲里三維動畫影響,原創三維動畫的作品才陸續增多?!肚貢r明月》作為當下的三維動畫作品,在繼承民俗文化的同時,又以當代審美與數字技術進行藝術創新,其造型可謂既有現代動漫的時尚造型,也帶有中國水墨畫的氣韻,非常唯美,是典型的中國風格的動漫作品。[3]其第一部、第二部的畫面,雖在質感上略遜于后面幾部,但從整體畫面上,已經可以看到它對畫面光影、色彩、服飾等的精準把控。而從《秦時明月》的第三部起,畫面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更加能展現出精致、精美的畫面設計,也使畫面更貼近當代國產游戲的畫面風格,有效地調動了當代受眾的審美習性,并且在不少劇情場景、動作特效、人物造型上,依舊注重了中國山河、青銅器皿、古老符文、機關暗術等元素的展示,使其畫面風格具備了傳統的東方氣韻。那么,在重慶未來動漫的畫面創作中,對于本土巴渝文化的特色,可以依靠水墨氣韻的畫面,繪制重慶巴國歷史文化,也可運用“傳統東方”與“現代時尚”結合的方式,制作出具有時代底蘊和中國特色的原創動漫作品。
三、結語
動畫片《秦時明月》的創作,不僅蘊含了中國文化和獨創精神,也展現了中國動畫技術的發展,再度提升了中國動畫史上的視覺藝術。因此,通過探析動畫片《秦時明月》,歸納出它在定位、劇情、人設、畫風方面的創新特征,無疑對未來我國動漫的產業模式、受眾劃分、畫面設計以及故事編寫起到了啟示作用,也通過重慶本土動漫與其進行比較分析,發掘出重慶動漫需要改進的元素,從而推動未來重慶本土動漫作品的創作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焦素娥,范玉雪.國產原創動畫《秦時明月》的俠文化主題及其表現[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
[2]李優,熊花.產業鏈視角下對中國動漫市場營銷的思考――以《魁拔》《秦時明月》《阿貍》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4(14).
[3]徐淑蘋,鐘文才.淺析動漫《秦時明月》[J].電影文學,2011(12).
作者簡介:
丁楨楨,女,重慶人,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戲劇與影視學影視藝術方向;
關鍵詞:生態旅游區;品牌支撐點;品牌塑造
引 言
現代旅游業已從當初的旅游資源、旅游產品上的競爭,發展到了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競爭,且愈演愈烈。旅游目的地相繼采用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來實現與各地區的差異。旅游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內容有品牌的定位、設計、內部建設、外部推廣和管理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缺一不可,實際操作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品牌塑造或品牌重新建設。
1 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游區的品牌建設
1.1 品牌要素提煉
一般而言,旅游區的品牌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環境及風景,歷史文化名勝,民俗風情,地理位置及氣候,社會經濟等各種因素。
1998年開始皇城相府完成初步修復并開放,并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來數百萬海內外游客,先后有10余部影視劇再此拍攝。值得一提的是: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在央視播出后引起了不小轟動,收視率達到空前高度。另外,皇城相府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促進了旅游業發展,在剛剛過去的幾年間,該村先后摘取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十佳小康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佳旅游景區”和“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區”等榮譽。
1.2 皇城相府的品牌支撐點的構建
皇城村始終堅持“文化旅游業強村、現代服務業富民、高新技術業興企”的發展戰略,通過近幾年的發展,皇城相府升級成了國家5A級文化生態旅游景區,實現了從革命老區到生態文化建設強村的跨越,目前皇城相府的發展越來越著重于品牌的塑造,皇城相府的知名品牌的構建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挖掘歷史文化,實現文化與品牌銜接
文化熏陶是旅游的重要組成,只有文化才能體現出旅游的魅力所在??滴醯蹠r期的命相陳延敬故居,是一座擁有400年歷史的古建筑,但長期以來遭到了各種形式的破壞,近乎破敗。為此,皇城相府采取了相應的方法來保護和延續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通過各方面的大力投資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使這一古建筑重新煥發生機。豐富了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游區的文化內涵,提升了品牌價值。
(2)完善配套設施,豐富旅游內涵
皇城村通過大力投資興建各種配套服務工程,是皇城村的發展規模更上一個臺階,修建了休閑廣場、演藝舞臺和音樂噴泉等公共設施,極大地提升了旅游服務空間和服務功能。同時,皇城村擁有全國第一座字典博物館,博物館的館藏代表著與皇城村悠久歷史相關的各種文化背景?;食谴逡揽客晟频呐涮自O施開展了各種文藝活動,加上皇城村美麗的夜景,可以讓游客真正感受到鄉村旅游的樂趣所在,增強景區的競爭力。
(3)開發服務特色,著力宣傳皇城相府品牌
只有獨特才能體現出競爭力和吸引力,在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皇城村在這方面加強了對人文方面的開發,通過開發自然山水景、生態農業園和農家樂等新型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皇城相府景區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優勢,還將新農村的建設思路融合到景區的建設中來,使皇城村的旅游產業發展路線越來越具有綜合性,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人的需求,在各種服務企業得到長足發展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
另外,皇城相府主動走出去,將自己面向世界進行宣傳,通過各種影視劇的拍攝、專題電視報道以及文化傳媒公司的成立,充分提升了皇城相府的知名度。只有走出去,才能把越來越多的游客引進來。
2 皇城相府生態旅游區的品牌之道
旅游地品牌的構造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豐富品牌的內涵和形式,皇城村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立足于古典文化、多樣的服務形式等品牌要素,構建更為完善的旅游品牌,并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力,實現完整的旅游品牌體系的構建,從而提升品牌價值和景區的綜合影響力。
皇城村通過旅游精品的打造,建設了完善的景區系列工程,并在此基礎上加快了旅游資源的整合,尋求與周邊旅游區的雙贏合作模式,帶動周圍景區的發展。在對外方面,皇城村加大了對全國主要省份的旅游市場的開發,將服務做到全國范圍內,同時,皇城村文化活動作為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強力支撐,大膽進行旅游宣傳新嘗試,這種類似于“一站式服務”品牌建設代表著超前和發展的眼光,使皇城相府得到有利的開發,為皇城人民謀利益,推進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江西婺源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也是著名的生態文化旅游區,在其景區建設中實行生態保護、城鎮建設以及交通建設均以服務旅游為中心,致力于將婺源打造成一個大公園,并長期堅持封山育林和造林綠化工程以及古文化、古遺跡的挖掘、整理、開發和保護工作。為了保持該縣的生態優勢,確立了以生態工業為主的發展方向,有效的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了對景區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態與文化的完美結合?;食窍喔鷳B文化旅游區的品牌建設也應當發揮自身優勢,確定明確的發展目標,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實現對景區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實現生態與文化的完美結合。
3 皇城相府品牌塑造的價值與展望
皇城相府的迅速崛起能給人們帶來很對的啟發與思考,皇城相府的品牌塑造是使其被外界認知的一個有效方式,這不僅關系到整個旅游區能否在旅游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還能對皇城村景區的發展方向有一個明確的指導,關系到皇城村人民的切身利益。這就要求皇城相府景區在開發和品牌塑造的過程中,結合旅游市場形勢和同類型地區優秀示例尋求更為合理的發展模式。
皇城相府的建設通過積極探索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產業發展、景區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不僅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惠,而且有力推動了全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皇城村的各種高新技術產業不僅促進了農民就業增收,還帶動了許多家庭餐館或旅游商品經營的發展,同時為周邊各村的剩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崗位,促進了幸福鄉村建設,村民的各項待遇均得到提升,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楊桂華.生態旅游景區開發.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馬平.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6.
一、教師要探索隱性目標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角色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書匠”和“機械執行者”,而應該是教學的“研究者”,“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具有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要求教師提高課程開發的能力。所以,作為一名歷史教師,積極主動地開發、豐富、研究中學歷史課程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一般來說,隱性目標包含倫理、道德、情感、人格、精神、價值觀等一系列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人文學科責無旁貸的任務。歷史學科是最基本的人文學科,這種學科性質決定了歷史教育要關注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設?!冻踔袣v史課程標準》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明確規定:使學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據此,歷史教師要依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否使學生樹立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關乎歷史教育的成敗。
以“中國古代科技史”的教學為例。通過教學,教師要使學生基本了解中國古代重要的科學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萌發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感受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和對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另外,教師還要對中國傳統科技與西方近代科技的區別進行分析,使學生初步明確中國傳統的科學技術由古代領先轉向近代落后的原因,即著名的“李約瑟之謎”的謎底。這樣做,一方面使學生意識到中國古代優秀的科技成就中所隱藏的不足,即重經驗輕實驗、重綜合輕分析、重實用輕理論;另一方面,還有利于糾正長期以來我們對歷史上的科技成就表現出的過分沾沾自喜的錯誤觀念。只有面向世界的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的世界眼光,使學生樹立奮發圖強、為復興中華文明而自強不息的意識和精神。
以上事實告訴我們:歷史教師對于沿襲多年的傳統說法,不應該不加分析地全盤接受,而應該尊重事實,盡可能真實地再現歷史,揭示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當歷史事實與人們已有的認識不相符時,需要改變的是人們的認識,而不是歷史事實。這也正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表現。只有教師具備了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精神,才能引導學生學會用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認識人類社會,汲取智慧,陶冶品性,繼承文明,激勵上進,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精神教育的隱性目標。
二、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币獙崿F這一目標,歷史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由傳統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這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教師怎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筆者認為以下做法值得借鑒。
(一)范式引領
所謂“范式引領”就是教師在課堂上選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歷史內容進行講解,以此作為范例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地理解學科知識中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原理,并借助于這些原理和學習方法的“遷移”實現活學活用。
(二)激發興趣
歷史課程中有許多豐富的、精彩的片斷和內容。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片斷和內容,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形式,如,創設故事情境、媒體情境、表演情境和對話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在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開闊歷史視野,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啟發學生的思維,不斷鼓勵學生的學習表現,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使學生在激勵性評價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鼓勵并指導學生撰寫歷史小論文
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收集、篩選文獻資料的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因是初中學生,教師不必對論文的寫作規范和篇幅作過多要求。在論文的選題和立意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同時,教師要注意教導學生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杜絕不合邏輯推理的“標新立異”
三、教師要提供歷史與現實對話的平臺
目前,學生不重視歷史、不喜歡上歷史課的現象在許多地區普遍存生。歷史課程和教學與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嚴重脫節,可以說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狀況?《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課程內容的選擇應“增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這就要求歷史教學緊密聯系現實,提供歷史與現實對話的平臺。
歷史與現實的對話,其實質就是在現實社會這一獨特的“情景”氛圍下,基于已有的社會認知,通過人和人的思想碰撞,理想與現實的交流,歷史與現實的貫通,實現社會個體對歷史內容進行現代“意義”的自我建構。
司馬遷寫作《史記》,其原則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其目的為“鑒于往事,以資于治道”;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更是明確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可見,歷史與現實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學習歷史就應該從現實生活開始,而不是割裂歷史與現實的聯系,為歷史而講述歷史,對于這一點,中學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在現實這一大的社會“情景”下解讀歷史,我們會獲得更為廣闊的理解歷史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