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1: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曲線運動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知識目標
1、知道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它在某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在曲線這一點的切線上.
2、理解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合外力與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主要有兩個知識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材一開始提出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的明顯區別,引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問題,緊接著通過觀察一些常見的現象,得到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線的這一點(或這一時刻)的切線方向.再結合矢量的特點,給出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關于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教材從實驗入手得到: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再通過實例加以說明,最后從牛頓第二定律角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編排自然順暢,適合學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認知規律,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相互滲透,適合對學生進行探求物理知識的訓練:創造情境,提出問題,探求規律,驗證規律,解釋規律,理解規律,自然順暢,嚴密合理.本節教材的知識內容和能力因素,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是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進一步理解和完善,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教法建議
“關于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的教學建議是:首先讓學生明確曲線運動是普遍存在的,通過圖片、動畫,或讓學生舉例,接著提出問題,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讓學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錄像資料,讓學生總結出結論.接著通過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義,得到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關于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的教學建議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編排先做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提問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得到結論,再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加以解釋.如果學生基礎較好,也可以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先從理論上分析,然后做實驗加以驗證.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重點: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主要教學過程設計:
一、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一)讓學生舉例:物體做曲線運動的一些實例
(二)展示圖片資料1、上海南浦大橋2、導彈做曲線運動3、汽車做曲線運動
(三)展示錄像資料:l、彎道上行駛的自行車
通過以上內容增強學生對曲線運動的感性認識,緊接著提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問題:
(四)讓學生討論或猜測,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應該怎樣?
(五)展示錄像資料2:火星兒沿砂輪切線飛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車后輪原地運轉
(六)讓學生總結出曲線運動的方向
(七)引導學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變化,速度矢量就發生了變化具有加速度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二、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方案一]
(一)提出問題,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線滾動的小球,若在它前進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運動情況將如何?若在其側向施加外力,運動情況將如何?
(二)演示實驗;鋼珠在磁鐵作用下做曲線運動的情況,或鋼珠沿水平直線運動之后飛離桌面的情況.
(三)請同學分析得出結論,并通過其它實例加以鞏固.
(四)引導同學從力和運動的關系角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體受到合外力方向與初速度共線時,物體做直線運動引入課題,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會發生改變嗎?進而將問題展開,運用力的分解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力改變運動狀態的兩種特殊情況:
1、當力與速度共線時,力會改變速度的大小;
2、力與速度方向垂直時,力只會改變速度方向.
最后歸結到:當力與初速度成角度時,物體只能做曲線運動,確定物體做哪一種運動的依據是合外力與初速度的關系.
(二)通過演示實驗加以驗證,通過舉生活實例加以鞏固:
展示課件三,人造衛星做曲線運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曲線運動的相關知識.
課件2,拋出的手榴彈做曲線運動,加強認識.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角色定位;學情分析
教學的環節很多,但作為教師和學生面對面交流最多的是課堂教學這一環節。課堂教學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率最關鍵的環節,課上得好,學生聽得有勁、投入、思維順暢,學生就會對這門課感興趣,期待著下一節物理課的到來。如果課上不好,學生就會厭倦、排斥,進而不喜歡物理課,害怕上物理課,作業當然也是應付差事,教學效果當然差,這樣課后花再多的時間去輔導,結果也是事倍功半。那么什么樣的物理課是一堂好的物理課呢?
一、思路清楚
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思路清晰。如,我們前面學了什么,思路發展到了哪里,今天我們要學什么,在整個物理學中今天要學的內容是怎樣的一個環節,我們將要做些什么事,解決什么問題,要讓學生做思維活動的主導者。例如,學生去游園,作為導游老師,要準備一條線路,并將所有景點安排在線路上,還要使各個景點之間有邏輯關系,最重要的是在游園時,導游千萬不能在隊伍前面一個勁地跑,既不告訴你到哪里去,也不給你介紹景點對整個園林意味著什么。作為導游教師,應該告訴大家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整個園林的結構是怎樣的,有哪些重要的景點,相互之間的呼應關系是什么,然后把旅游的心得和大家分享,這樣大家才能主動地去看、去聽、去想、去體會。例如:講電場強度就應該首先告訴學生,我們需要引進一個物理量用來描述電場,而用來描述電場的物理量當然是只與電場有關,且能夠反映電場的基本性質。我們說一個物體的質量與物體本身有關,但是我們想要知道物體的質量是多少怎么辦呢?應該用天平,但是天平和砝碼其實和物體的質量一點兒關系都沒
有,物體的質量由物體本身決定。
然后發動學生思考、分析與歸納電場的基本性質。而不能上來就給定義E=■,然后再解釋它的意義,最后強調E與F無關,與q無關。
二、提問明確,內涵豐富
一堂課是由教師提出的許多問題串起來形成的,一堂好課教師的提問必須有明確的思維導向性。例如,講曲線運動,教師上來問什么是曲線運動,學生答軌跡是曲線運動,然后,我們要講曲線的速度特點和受力特點,但是我們不能這樣提問:“曲線運動有什
么特點?”這樣學生不好答。如果換一種問法,曲線運動的速度有什么特點?曲線運動物體受力有什么特點?學生就知道往那個方向去想了。設計好問題是一堂好課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應該將幾個主要問題的提出時機、提問語言、語調精心設計好。
三、精心設計實驗
只要是物理課堂就應該有實驗,打造一堂好的物理課應該
經常有好的貼切的實驗,一個好的實驗能讓人記一輩子。例如,一個老師在講機械能守恒定律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通過天花板上的掛鉤,把體育組的鉛球用結實的繩掛上,然后拉著鉛球站在墻邊把球貼著鼻子放手,所有學生明知道老師的鼻子一定會安然無
恙,但是同學們的心還提到了桑子眼上,那鉛球的質量實在太大了,只要接觸到肯定會出問題,同學們沒有一個敢上去試試的。大家都既期待又擔心地看著老師做實驗,當那個鉛球在老師的鼻尖
前準時返回時,守恒的概念就深深地烙印在大家的腦海里了。
實驗是一定要事先準備,精心設計的。同樣的實驗,準備過和沒有準備過,做出來的效果大不相同,同一個實驗用實驗現成的儀器做和用自己設計制作的東西來做效果也大不相同。例如,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教材上有閃光照片,直接分析閃光照片是可以的,但是我們用簡易頻閃光源和數碼相機在課堂上做個實驗,然后直
接放到電腦,分析研究我們自己拍攝得到的頻閃照片,學生理解頻閃照相這種方法和照片的物理意義的程度,和直接分析教材上照
片是有很大不同的。還比如: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相互作用力大小和距離有關,很難用實驗驗證,教科書上的演示實驗很難實現,因為教室的環境濕度太大,靜電漏電太快。我們用塑料吸管做成靜電指針,利用兩個靜電指針之間作用力來定性
演示,用摩擦產生的束縛電荷代替通草球上的自由電荷,實驗就很容易成功。當然要做好一個演示實驗,課前準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機械能守恒的實驗,因為鉛球很重,不可能簡單的敲一顆釘子做實驗,必須在天花板上裝非常牢固的掛鉤,而且要編織一個合適的網兜把鉛球掛上,還必須挑選一條足夠結實基本上不會伸長的細繩,事先還得把環境充分設計好,不能在另一面碰到別的東西,更不能碰到學生,其中辛勞和麻煩不言而喻。但是對教育效果的促進更是無法形容的。
四、充分利用課件
當然在高度現代化的今天,上好一堂課還應該有一個好的課
件。課件不是備課筆記的電子化,而是通過課件來達到黑板、語言無法實現的功能。如,概念的呈現,如果只用語言表達,學生可能會印象不深,如果在黑板上寫又花太多時間,我們用課件呈現還可以對關鍵詞進行強化,如果需要還可以進行動畫圖示。如果只有課件沒有備課筆記就很有可能出現記不得下一張幻燈片是什么內容的窘態。課件更不是萬能實驗室,不能用課件包辦代替演示實驗,我前面舉的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如果在課件中呈現,學生從理論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會給學生任何心靈體驗,也不會給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說現代課堂課件很重要,但課件絕對不是萬能的。需要的時候就一定精心準備,不需要的時候也不必用課件來裝門面。
五、設置戲劇性的思維沖突
有了前面所述基礎,還應該考慮在課堂中設置一些戲劇性的
思維沖突和跌宕起伏,這樣就能使得課堂更加精彩有吸引力。
曾經聽一位物理特級教師講課,課題是《外力做功和物體動能之間的關系》,從實驗和理論兩個角度討論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物體動能之間的關系(用的都是書上的實驗和思路),但是兩個途徑最后都證明了一個結論,物體動能的多少與外力對物體所做的
功無關,當得到這個結論時已經是課堂的第四十分鐘了,學生從一開始被老師精彩的課堂語言所吸引,被嚴謹的實驗思路和有趣的
實驗過程所折服,但是卻得到這樣一個明顯的和預期不符的結論,師生完全陷于迷茫,聽課的教師也都很著急,怎么能這樣收場呢?這時有學生終于看到了問題的所在,主動提出了物體所受合外力
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量,而和物體的動能沒有關
系的結論。課堂這樣安排,把謎底揭曉,既合情又合理,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極其深刻的影響。
當然,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認真、仔細、周到備課的基礎上的,所以認真備課當然是贏得一堂好課的基礎。備課的第一個環節是看書,第一要看的是教材、教參、大綱,第二要看的是其他人的備課筆記(現在有很多類似的教案集)。通過看書借鑒形成一個清晰的課堂思路,如果需要還可看一些物理學史方面的書、相關的雜志介紹,形成書面的備課筆記。我對備課筆記的理解是對課堂設計的思考筆記,寫備課筆記時,設想我在課堂中,首先怎么開場白?怎么把學生的思路引到我希望的地方去?怎么板書?怎么總結等等。筆記上記下幾個關鍵點的提問,和自己在課堂有可能忘掉的,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課堂思路,這個備課筆記很多是教師假想課堂的簡要實
錄,當然還包括舉什么例子,做哪幾個例題,布置什么作業。
備課還應包含和同行的交流,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一方面同事之間通過集體備課可以互相啟發,相互借鑒;另一方面集體備課可以使一些機械勞動相互分擔,再有集體備課可以發現我們單獨
1借助于網絡技術的優越性,記錄教學過程中思考的點滴,以教育博客的形式形成反思日記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能夠突破傳統教學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網絡教學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十分普通的一件事,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我一直堅持利用教育博客的形式將教案的設計、課件和視頻、教學心得體會等上傳至博客空間與同仁們進行學習與交流,可以說已經形成了自身教學設計的一種習慣,逐步形成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反思,在反思中進步,最后又在教學實踐中體現出來.這種方式給我平時的教育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性,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同事們的集體備課和教研交流畢竟個人自身見解的機會不是太多,主要是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些年輕的才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基本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生怕出現錯誤或不恰當見解,但是通過教育博客這個平臺,每個教師都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思想和想法,提出自己不惑的地方……甚至于不成熟的見解都可以出來,讓其他人幫助解決,在交流中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提升.當初我一開始寫教育博客的時候,內容和形式都是比較隨意的,可以說這種反思日記是隨筆式的、不受形式束縛地記錄了自己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感觸與感悟.
在此呈現我曾經反思的教育博客日記之一: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節奏快慢的控制體現了一位教師的整體素質,有些年輕教師課堂節奏很覺整節課的容量很大,但是學生真正接收到的知識有限,能力的提高微乎其微,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中很多是不重要的言語,有些沒用的話插入在教學中的情況嚴重,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較差;相反有些資深教師,課堂教學的動作與節奏都是比較慢的,學生容易接受,反觀其課堂容量并不小,主要是他們在課堂教學中言簡意賅,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這是我們一線教師值得關注與反思之處;剛開始教學反思日記的創作是比較隨意的記錄所思和所想,經過長期的實踐下來,現在逐漸形成了主動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之中的好習慣,通過教育博客中展現的反思日記內容在許多博友的贊賞中個人感受到取得成功的愉悅感,從而產生了不斷激發自己、鞭策自己快速前進發展的動力.
正是由于博客具有及時、交流互動性強等特征,使得教育博客成為實時監督自身發展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督促自身不能懈怠教學反思與研究的外界力量.自從我養成通過教育博客創設反思日記后,對于平時在高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的點點滴滴的思維火花進行梳理后記載下來,在與博友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教學、改進教學,獲取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良策.
2在對于物理試卷的質量分析與點評過程中積極撰寫反思日記,反思平時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缺陷和注意點
考試是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一份高質量的試卷往往具備很強的導向性與示范性作用,分析研究試卷是每一位一線教師都要處理的事情;在平時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在分析試卷的時候只是簡單對整張試卷進行逐條題目講解,像這樣沒有針對性分析、總結歸納的試卷分析失去了對學生啟示和點撥作用的意義.對于一份試卷的分析應該從學生每道題目得分情況統計出發,找出學生答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與探究,從而對學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處理技巧;在任教高三物理的這一年里,我一直堅持對每次考試后的質量分析的記載工作,通過詳細的分析掌握學生對物理知識與規律的學習情況以及在考試過程中答題技巧等情況.
在此以“2014屆紹興市第一次模擬考試”為例,簡單進行物理試題的質量分析,摘其部分重點記載如下:(班級參考人數50人)
14題:12錯,機械波與電磁波的基礎知識Ⅰ級要求,說明班級中下等學生基礎知識不牢;
19題:5錯,幾何光學知識的考查,由于復習過于粗糙學生遺忘率較高,評講時正對這一章節進行整理回顧基本概念、公式和規律;
22題:(1)問,15錯,多用電表歐姆檔讀數方式遺忘,根據燈泡參數計算電阻為額定工作下的電阻缺乏理解,復習中應該加強;(2)問,25錯,反映學生對器材選取的原則和實驗的原理理解程度不夠,進行強化訓練;(3)問,6錯,說明少數學生對實物電路圖的連接缺乏實踐操作的經歷,有條件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4)問,2錯,反映絕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理解“描繪小燈泡的伏安曲線”的圖線特征.
24題:(1)問,0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歐姆定律基本理解;(2)問,3錯,對題中模型大部分學生已經理解,平衡條件運用恰當;(3)問,3人全對、30人部分正確,17人全錯.仔細對照學生試卷發現:學生過程的變化理解不夠全面,缺乏分析復雜過程的能力,另外存在多數學生答題時間不夠,平時訓練中要注重限時訓練.
在進行試卷分析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試卷中的重點部分,特別是試卷中學生容易忽視的和忘記的內容,在紹興一模中我特別注重電學實驗和電磁學的重點分析,以失分比較大的題目作為典型進行剖析,包括讀題、審題和處理的方法和技巧的介紹及運用的策略等,在這課后我還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試卷中的壓軸題針對第一層次的學生重點講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題針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進行點撥,當然這一過程都是采取自愿的形式,結果我發現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其中.可見,對分析數據進行量化處理是一份試卷質量分析的重要環節,了解學生在考試中主要的失分情況,結合學生的面談細節情況,制定具有的針對性的評講方案,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3回歸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之中,針對具體的課程教學內容與實施策略進行反思,形成反思日記
物理課堂是教師傳授和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理解物理規律、提升處理問題能力的主戰場,針對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的反思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布魯巴赫認為:反思日記是在課堂教學之后教育工作者對自身教學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醒悟與體會等信息的及時記載;反思日記多數是以個體的行動研究為主,通過客觀的數據統計與分析有效說明教學方式和策略的具體效果,反思日記記載的是對課堂教學的回顧與反芻、分析與評價,教學計劃與實際教學情境之間的差距分析以及對今后的教學帶來的啟發與思考,可以包括:“反思成功、反思失敗、反思中取得意外收獲的緣故”;我曾經利用錄音筆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了錄制,對教師和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觀察發現自身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在此摘錄部分我課堂教學之后記錄的反思日記如下:
對《曲線運動》這一節課堂教學的反思:由于本節內容是整個一章節的基礎內容,在備課時的計劃是在落實基本知識的教學中滲透自然科學探究思路.在演示實驗中由于實物投影儀的位置不當導致實驗出現2次失誤情況,提醒我以后在課前要準備好實驗器材,實驗中發現利用強磁鐵的效果會更好點.
本節課中演示實驗中處理值得肯定之處為:(1)利用斜槽控制了鋼球滾下的方向,保證其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線運動;(2)條形磁鐵放置在斜槽正前方,控制鋼球滾下來后仍然做直線運動,引導學生分析受力情況,總結歸納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3)根據前面操作的基礎之上,將磁鐵靠近鋼球直線運動路徑靠后部分的旁側,觀察鋼球運動情況,進行分析得出鋼球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學生思維;培養
在物理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主要體現在概括、分析、抽象、綜合以及比較中,隨著新課標實行,對思維能力培養越來越注重。為了開拓學生思維,教師必須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與時間,讓學生自主進行討論思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學對抽象思維的培養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抽象思維主要通過物理規律以及物理概念形成。物理作為研究運動以及物質結構的基礎學科,通過研究熱、力、光、原子等物理現象,對物理規律進行正確判斷。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必須注重物理規律與概念引入,如果推導、引入過程過于呆板,就會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的局面。例如,在學習《力的合成》中,通過8+12=?引入分力與合力的等效性,在分析分力與合力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親和力,就能對其進行深入的思考。在這過程中,如果教師對教案進行科學設計、推導、引入,將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物理教學的“引入”法有:試驗、類比、現象、問題、邏輯推理引入法。在試驗引入中,要求方法更加巧妙、新奇、明顯;類比引入法,則要求類比不僅要達到形象生動的要求,還必須恰當;現象引入,又叫舉例引入,現象必須充分、典型。這些方法都是從直觀生動直接過渡到概括、抽象,通過綜合、分析、概括、抽象等活動,將思維從感性活動上升到理性活動。
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通過逆向思維逐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根據思維流程差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思維可以分為兩種情況:(1)根據事物發展及原因,對事物可能出現的結果進行推斷;(2)逆向思維,用與正向思路完全相反的思路,從事物發展的結果進行推斷。從實際教學來看,逆向思維主要包括:研究對象、條件、思維程序、因果關系以及光路的逆向思維,只要合理設計,逆向思維在教學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在適當的時機結合正向思維將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曲線運動》一章教學中,通過直線運動規律對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式進行提問,通過歸納、總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從應用效果來看,在物理教學中培養逆向思維,不僅擁有明顯的教學效果,在不知不覺中還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
另外,還可以使用開放式與開放題的教學方式,從根本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在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轉變傳統解題方式,適當加入或者采用一些開發思維的題目,幫助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與創新精神。在常規的物理教學中,主要集中在對思維進行收斂中,這樣不僅有助于集中學生思維,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也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質量為m的質點中,以初速度v0從斜面底端向傾角沖下去,靜止時與斜面底端的距離?知道物體摩擦因數P,滑動摩擦力與P最大靜摩擦力基本上相等。對于這道題目,老師必須從問題本身入手進行解決。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各種資料或者網上習題,從生活、技術以及生產方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當學生思維被激活后,為了進一步提高思維能力,教師必須及時引導學生向著特定方向發展。對待這種狀況,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營造環境,讓學生學會分析、推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要求,對相關問題進行加工、篩選,從而更好地對信息進行反饋,設置認知懸念,讓學生試著主動研究相關問題,讓其在交流中鍛煉思維能力。如,在《力的合成》中,可以讓學生主動猜想分力、合力,從得到的正確結果出發進行試驗設計。
對于學生在作業中的錯誤,教師應該在批改后進行歸類,及時找出錯誤原因,或者使用同學互批作業的方式,提高學生批判性
思維。
總之,對學生進行思維培養應該作為一項系統、持續的工作,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中。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從自身出發,起好帶頭作用,用發散的思維探討新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羅勤.高中物理教學中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研究[D].蘇州大學,2008.
關鍵詞:自編講義 高三復習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高考試題,物理部分只有12個題目,7個選擇題,兩個實驗題和三個計算題。通常高三有近一年的總復習時間,其間學生將做三千多個習題甚至更多,備考工作不能說不充分但每年考出來的結果總是不令人滿意,甚至感覺在做無用功。每年下來總感覺復習時間不夠,復習進度趕不上,跟其他縣市兄弟學校相比,復習的進度和成績有比較大的差距。原因可能很多,生源質量和整個教育氛圍存在差距,但復習備考的策略和課堂效率不高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所以必須改變復習策略,以提高課堂復習效率。以往復習進度往往被所訂的復習資料所拖累,資料上的習題沒講完或沒復習到位,心里總是不踏實。而且復習資料針對性不強,對我?,F有學生的學習基礎更是不符,學生和老師都辛苦,復習效果還是不好,真是得不償失。所以我們天高高三物理備課組決定嘗試新的復習方式,即自編講義,提高課堂復習針對性,及時反饋,以提高復習進度和效率。
講義是為課堂復習所準備的一份資料,復習的最終結果是使學生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績。那么我們的復習準備必須有針對性,按高考考試大綱和新課程的要求進行復習。聯系實際,熟悉和研究近幾年高考試題命題特點,以提高課堂復習針對性。研究近幾年全國各個省份的物理試題,發現物理試題有幾個主要共同特點:以考查高中物理學科的主干知識和核心內容為主,同時兼顧非主干知識;強調考查能力;聯系實際,通過具有現實意義的情景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針對以上特點,在一輪復習過程中,備課組首先進行討論和協商,統一復習進度,在復習新一章節之前,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易錯點和難點,突出主干知識和易錯點,分配給每一位任課教師一塊內容,按教案形式編寫一份講義,要求精選3到4個例題,強調例題在訓練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中的作用,同時編寫具有針對性的課后例題,以檢驗學生當堂課的學習效果。定時拿出初稿,再交備課組審議,依靠集體的力量進行修改和刪減,定稿后油印成稿,供全體學生復習之用。這樣做,利用集體的力量集思廣益,可以充分利用老教師的經驗和學識,效果肯定比個人單干強。課后練習也具有針對性,可以及時反饋學生課堂掌握情況,而且作業量減少,對學生來講就是一種減負,通過這種方式復習了一段時間,學生還是比較喜歡這樣一種復習方式且效果不錯。下面我介紹一下我們是如何進行講義編寫的。
二、在高三復習過程中講義編寫的實施策略
1、突出主干知識,處理好重難點與非重點內容的關系
在復習《力》這一章之前,考慮到本章是整個力學的基礎,也是高考的熱點。但復習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突出主干知識和學生難點和易出錯點的在教學時間中所占的比重。從往年的高考試題中可以看出,本章高考熱點一是彈力、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定問題,二是共點力的合成問題,三是物體的平衡問題,正確的受力分析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彈力和摩擦力存在的條件,大小和方向的判定也是學生的難點和易錯點,所以我們確定本章復習分為8課時。彈力和摩擦力的復習是我們重點復習的部分,時間也投入最多,各占2課時。其中彈力的第一課時為彈力存在的條件,方向的判定,繩子彈力和桿子彈力的區別。第二課時為彈簧彈力的大小求解,彈簧長度的確定,連接體問題的處理方法。摩擦力也為2課時,摩擦力存在的條件,即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在具體情境中的判定和計算,疊加體中摩擦力的判定與方法處理,圖像問題和傳送帶中的摩擦力種類和方向的判定。物體的平衡和受力分析各一課時,力的合成與分解一課時,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一課時。這樣編寫,通過典型例題訓練和變式學習,并通過隨堂的同步課后練習,加深對概念和規律的內涵和外延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復習效率的提高。
2、利用講義構建好知識體系,理順學生復習思路
按認知心理學觀點,學習過程是構建知識體系并不斷同化的過程。在學生頭腦中構建知識體系是總復習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把書念薄”的必然途徑。例如學生在復習電磁場的時候,很懼怕這塊內容。一是這塊內容對學生來講比較陌生,初中這塊內容學的不多,第二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學習起來比較困難。針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建立起這塊內容的知識框架結構,讓學生從整體上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個新的認識,有利于學生理順復習思路,綱舉目張。所以在開始復習《電場》之前,先編寫一份復習講義,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復習這部分內容,加強知識體系框架的構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形成過程的理解,便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復習講義編制有時構建知識體系,也可以復習完某一章節后進行復結時采用。比如在復習完高一這一冊書時,按受力特征和初始速度之間的關系,理順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的關系,圓周運動和平拋運動的區別,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與能量觀點和動量觀點解決問題優缺點,及在不同條件下那種方法更簡便等進行方法總結梳理,以求在學法上有所提升。
有效物理課堂的教學,首先取決我們老師對課堂上應做什么作出正確的決定;其次取決于我們如何實現這些決定,課堂上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其中也包括對人對已的情感,態度和價值等心理成份。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應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單元走向多位。高中物理教學不僅應該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該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談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應該重視知識的傳承,但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對有效課堂教學談以下幾點看法:
1.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常儀器簡單、現象鮮明直觀的演示實驗、或能使學生多觀察、多動手的學生實驗,利用設懸念、擺疑點、設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而根據教材舉出一些生動、直觀、新奇的現象,也可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如,蘋果為什么落向地球?如果拋出的石塊速度足夠大,還會落向地球嗎?在光滑的平面上,一只螞蟻能推動一個很重的鐵塊嗎?在雪地上開車時為什么速度不能太大?如果太大會有哪些危險?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別一根木棒哪頭是樹根?在此基礎上再不失時機地設法強化、鞏固學生的興趣。
2.讓學生在活動掌握物理知識
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讓學生聽中學、做中學、聽懂以后做出來、做好以后說出來。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高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于得出結論。 3.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有效物理課堂教學離不開啟發講授式、實驗探究式、小組合組式、自主學習式、科學研究式等多種教學方式??鬃釉凇墩撜Z》中指出了“悟”的邊緣狀態是“憤”、“悱”。說出了啟發教學的精髓。通過啟發讓學生達達“憤悱”的狀態:“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探究式教學有多種形式,靈活運用,把握好提出問題這個要素,讓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課堂的中心。愛因斯坦講:“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讓學生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一堂有效的物理課,必須使所有學生都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罢鎸崱保w現在學生從不懂到懂、不會到會、模糊到清晰、錯誤到正確、失敗到成功的過程之中;體現在教師的循循善誘、真誠幫助、嚴格要求和規范訓練的方法之中;體現在學生不同方法不同過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觀點的碰撞和懷疑、爭論、發散、統一以及自圓其說之中;體現在教師真情實感的批評和表揚之中;體現在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有個性的語言表達和有膽魄的對一切權威的否定之中;體現在教師機敏地捕捉動態生成的教育教學資源,對預設教案的必要調整和舍棄之中。真實的,才是最美的、最精彩的。
4.發揮多媒體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創建物理情景、渲染氣氛,增強學生求知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可以輕松的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場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倍增。如在講授?"曲線運動”這一節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過山車情景來引入新課,學生會被刺激的情景深深吸引,有的還會想起自己的親身經歷,有的還會以后去試試。教師適時提出問題:在高處,為什么過山車在軌道的下面也不掉下來?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這樣可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再結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導學生思考提出假設,這會給學生產生難以忘懷的印象,從而加深對光沿直線傳播的認識。
5、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利用猜想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猜想的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思維發散過程,通過猜想力的鍛煉和培養,激發和保持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濃厚興趣和欲望,從而使學生自覺地、積極地去探求物理知識。這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