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1: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醫療衛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農村基層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概況
河北省目前有鄉鎮衛生院1960個,鄉鎮衛生院床位數58777張,平均每千農業人口1.18張(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16張),鄉鎮衛生院住院人數為155.4萬人,病床使用率為55.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58.1%)。河北省目前有村委會48969個,村衛生室65375個,設衛生室的村占總村數100%。河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年診療人次為24484.6萬人次,其中鄉鎮衛生院為3756.2萬人次,占15.34%,村衛生室16494.3萬人次,占67.37%。在農村基層就診患者中,高脂血癥、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感冒、胃腸炎的患病率較高。
1.2農村基層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醫療技術人員概況
河北省鄉村醫生和衛生員總數為85639人(其中鄉村醫生82527人,衛生員3112人),平均每村村衛生室人員為2.13人(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2.29人),平均每千農業人口村衛生室人員為2.09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53人)。河北省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醫師占25.2%(每院平均5.2人),執業助理醫師占24.1%(每院平均5.0人),注冊護士占10.6%(每院平均2.2人),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占5.1%(每院平均1.1人),見習醫師占4.6%(每院平均1.0人);具有本科學歷人員占4.4%(每院平均不足1人),大專占27.8%(每院平均5.8人),中專占50.2%(每院平均10.5人),無學歷人員分占5.2%(每院平均1.1人);具有高級職稱人員占不足1%(每院平均不足1人),中級職稱占8.5%(每院平均1.8人),初級職稱占59.5%(每院平均12.4人);25歲以下人員占7.0%(每院平均1.5人)、26~45歲占67.6%(每院平均14.1人),46~55歲占13.2%(每院平均2.8人),56~60歲占4.0%(每院平均不足1人),60歲以上的人員占1.0%(每院平均不足1人)[1]。從河北省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現狀可以看出,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及職稱偏低,衛生技術人員機構不合理,缺乏實用和高層次人才。
2河北省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發展對策
2.1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訓
調整醫療、護理、預防保健、管理人員結構,滿足服務職能;加強農村衛生人員知識培訓,普及基本專業技術,建立衛生專業人員崗位培訓制度,鞏固和更新醫療衛生知識,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立逐級進修學習制度,鄉鎮衛生院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到上級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臨床進修和短期培訓,有計劃地選派中心衛生院業務骨干到市級培訓基地進修學習;鄉村醫生每年接受鄉鎮衛生院的免費培訓和業務指導;繼續開展鄉村醫生中專學歷教育,鼓勵在職人員通過自學考試和職業教育,提高專業學歷水平,改善農村衛生人才結構,滿足農民群眾健康需求。
2.2提高農村基層醫療技術人員待遇
由于待遇低、基礎設施差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村基層衛生院普遍存在著技術人員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大的特點,影響了鄉鎮衛生院整體的技術水平和發展。因此,一方面應加快基礎設施和硬件建設,為衛生技術人才創造可以施展才華的平臺;另一方面,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工資及獎懲制度和激勵機制,提高廣大醫療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3加強衛生管理人才培養
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公開招聘作風好、懂技術、善管理、有工作熱情、具有中級及以上衛生專業技術資格的優秀人才擔任衛生院長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干部;建立基層衛生管理干部崗位培訓制度,提高基層衛生管理人員依法行政、科學決策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有計劃地選撥、選派有管理才能的后備干部,到市、縣區醫療衛生機構掛職鍛煉,提高綜合管理能力;逐步建立衛生管理干部持證上崗制度。
2.4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培訓基地建設
充分發揮市直、縣區醫療衛生單位的技術優勢,加強培訓基地的規范化建設,加強基地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基層衛生人員的培訓能力,形成以市直、縣區帶鄉鎮、鄉鎮帶村所的逐級培訓網絡,加大對農村中心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培訓力度,全面提高農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2.5加強面向農村基層的全科醫生人才培養
論文摘要:我國農村醫療保障經歷了從五六十年代建立合作醫療到今天又大力試點推廣新型合作醫療這樣的變遷歷程。然而,從大的區域范圍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將導致地區之間存在醫療保障的形式和水平的差異。本文在分析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歷史變遷基礎上,將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和建議綜合起來,并對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設想,進而對政府主導建立此體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一、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研究綜述
與城市相比,在我國廣大農村,疾病和養老無疑是農民面臨的最大風險,而由于農民有土地可以依賴,同時還可以靠子女來養老,因此,疾病與養老相比,風險更大;另一方面,疾病與貧困總是聯系在一起,因病致貧在廣大農村還很頻繁。從而,醫療保障才是農民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第一需求。迄今為止,國內學術界對農村醫療問題研究的較多,特別是近年來對新型合作醫療的研究特別多,當然也有部分對醫療保障體系進行了探討。
(一)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歷史變遷
自以來,合作醫療一直是我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然而,合作醫療自出現雛形再到建立以來,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經歷了幾起幾落,最終在大部分地區走向衰弱。對建國后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歷史變遷問題.國內學者對其進行過較多論述,其中,筆者認為,陶敏和林麗娟在
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已有研究綜述由于各種醫療保障形式各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陷,任何一種形式都不可能單獨承擔農村醫療保障的全部責任,正如有的學者提出的,目前應因地制宜,建立多層次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那么,如何充分調動各種資源,發揮各種醫療保障形式的優越性,從而構建分工合理的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便被提到日程上來。到目前為止,國內學者對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也進行過一些探討:朱俊生、齊瑞宗和庹國柱在《論建立多層次農村醫療保障體系》中論述的多層次體系包括合作醫療、農村大病醫療保險、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城市——鄉村一體化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胡洪曙在《我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路徑選擇》中論述了以政府為主導,以三級衛生機構一體化為基礎,建立以提供基本衛生保健和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宗先順在《非典疫情呼喚我國新型的農村醫療保障體制》中論述了要重新建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和建立對農村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制度的農村醫療保障體制。這些探討都各有側重點,但我認為都不夠全面。因而構建全面的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構建新的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必要性
就我國農村目前的醫療保障現狀來看,其醫療衛生服務與醫療需求是極不適應的,廣大農村還主要是一些鄉村衛生所,只能治療一些小病,而對于一些大病則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廣大農民仍然主要是自我保障,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得了小病尚可自費診治,倘若得了大病則要么傾家蕩產,要么因治療費用太高而不去治療,“小病忍大病扛”在農村還是普遍現象。此外,從2002年1O月中央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開始到目前的試點和推廣時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經濟水平的不統一決定了醫療形式多種不可能統一。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收入有較大差異,因而不可能都統一建立新型合作醫療。而應該因地制宜,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的多層次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
三、構建新的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設想
一直以來我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對模式的選擇差異很大,不同地區適應不同的醫療保障形式,從而應該因地制宜,不同農村地區靈活選擇醫療保障模式,并界定各種醫療保障形式的次序和地位,使之合理分工,相互補充,提供新的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
(一)基本衛生保健——農村醫療保障的基礎
國家將有限的公共衛生資源投到對廣大農村居民營養不良、婦幼疾病及傳染病等的預防和治療及初級衛生保健領域(婦幼保健和計劃免疫保健保償制),并向全體農村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仍然是農村醫療保障的基礎和首要任務。如果堅持“預防為先”,只要花費極小的成本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把傳染病控制在萌芽狀態,就可大幅降低發病率和治療費用。從公平與效率的角度來分析,投資于公共衛生,對貧窮患者實施補貼。是既公平又有效率的,因為這類投資盡管只占GDP的很小一部分,但卻可以取得很高的社會效益。
(二)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合作醫療——目前農村醫療保障的重點
根據保險原理,最經濟效率的風險分擔方式就是在較大的投保人群中,對發生頻率低,治療費用卻高的疾病進行保險。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農民對于小病還有較強的應對能力,而抵御重大疾病的經濟能力卻十分有限。而我國目前正在試點推廣的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若患小病,只需繳少量費用就可以得到較為優質、價格低的服務;而對于一些大病則應實行大病統籌,也即政府應以農民自愿為基礎,采取國家、集體和個人共同負擔的原則,建立大病醫療統籌制度,農民則根據自己實際繳納個人大病統籌的保險費用,建立個人賬戶,遇到大病時費用首先從個人賬戶中支出。由于我國目前所能籌集的資金有限,還不可能建立全面的、較高水平的醫療保障。只能使這些有限的資金用于最急需的地方.即對農民威脅最大的重大疾病防治上,以此來提高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各種形式的保險
1.有條件的地區試點推行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對于東部沿海農村及城市郊區等農民生活水平較高的富裕地區來說,已具備全面推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條件。應采取措施全面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及服務網絡。這些地區的醫療保障體制建設,應納人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民的醫療保險制度可以向城鎮過渡,甚至結合。中等和較發達地區,同樣也可以在發展和完善現行合作醫療制度的基礎上,嘗試向醫療保險制度過渡。
2.鼓勵商業醫療保險在農村的發展.滿足多層次的更高的醫療需求
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農村,社會醫療保險已不能滿足富裕農民的較高的醫療保障需求時,農民可以自愿尋求商業保險的保障。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本身具有不平衡性,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指導思想下,經濟收入差異Et趨加大,醫療需求趨向多層次、多元化。一部分收入較高的農民自己愿意花錢買商業醫療保險,享受醫療待遇,商業醫療保險應抓住這一潛在市場,推出適合這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的醫療。
(四)建立醫療貧困救助制度,加強衛生扶貧工作——農村醫療保障的補充
目前,我國農村還有大量的貧困人13和五保戶家庭,他們的生活尤其是他們之中老年人的生活還相當貧困。為了發展生產,擺脫“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應加強對貧困人群的衛生扶貧,對于已建立了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合作醫療的地區.在這些人患病時除報銷部分醫療費用外,經濟上仍有困難的應該給予適當的醫療補助;在沒有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合作醫療的地區,政府部門也應參照當地城鎮下崗職工的最低生活標準給予適當救助。醫療救助計劃是醫療保障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應當把衛生扶貧、醫療救助計劃與整個醫療保障體系有機結合起來。
(五)醫療互助
社會醫療互助與前面所說的社會醫療救助不同。社會醫療互助是建立在“加入自愿、資金自籌、辦法自訂、管理自主”的基礎之上,在農村居民居住范圍內建立居民醫療互助,通過基金援助.達到互助互濟、救急救難目的,主要用于患重大疾病者。從而增強農民共同抵御大病風險的能力。
(六)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和城鄉一體化衛生服務體系
從長遠看,隨著農村發達地區的Et益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城市——農村衛生服務的二元體系必將被打破,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結構和功能將逐漸完善,具有某些合作醫療功能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實際上是城市衛生保障體系與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的有機結合。在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和農村人13都密集,且農村大多在城市近郊區,其將慢慢向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靠攏,并最終納入城市衛生體系而一體化。城市——鄉村一體化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具有相當的可行性。
四、政府主導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農民的積極參與需政府的宣傳教育費改稅后特別是逐步取消農業稅后,廣大農民負擔減輕,收入有所增加,因此有實力參加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合作醫療,然而由于其不了解從而不參與;另一方面,農民自身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認為自己得大病的概率很小,怕吃虧,因為生病的人畢竟是少數,怕交了錢卻賺不回來,因而不參與。政治上的高度重視和強大的政治動員力曾經使合作醫療獲得了無以倫比的外部支持,現在的新型合作醫療本身就有優越性,就更需要政府的宣傳教育。政府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上采取自愿原則、大病統籌、資金管理上透明化、增加民眾參與管理及加大宣傳力度均是必要的,有利于群眾的接受,也只有這樣才能取信于民,使更多的農民參與進來,實現2010年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目標。
1.1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對象。除已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人員外,其他本村在冊農業人口均可以參加新型農村醫療。對符合上述條件的人員,已參加了商業保險,也可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1.2基金的籌集標準。每人每年40元的新型合作醫療基金由縣級市財政、鄉鎮財政和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個人四方籌集??h級市財政、鄉鎮財政按實際參加人數給予每人每年20元支助;村集體經濟按實際參加人數給予每人每年5元支助;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員均以整戶為單位每人每年繳納巧元。敬老院在院老人、五保戶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民其個人繳費部分由縣級市財政和鄉鎮財政各分擔10元;殘疾人其個人繳費部分由縣級市殘疾人聯合會負責解決。
1.3基金遵循公開、透明的管理原則。市農醫辦定期結清合作醫療基金收支帳目,列出詳細清單并發到鄉鎮人民政府,由鄉鎮人民政府農醫辦負責在該村村務公開欄上公布。
1.4醫療補助的比例。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人員,在市內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所花費的醫療費用(符合補助規定范圍內的)按下列標準,以分段計算的辦法予以補助:500元(含500元)以下的部分不予補助;501一3000元的部分,可補助20%;3001一6000元的部分,可補助30%;6001一10000元的部分,可補助40%;10001元以上的部分,可補助50%。在臨安以外醫保定點醫院診治的,則按上述標準的%%進行補助。多次住院可以累計。最高補助金額為20000元。
1.5門診藥費的報銷。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員,在醫保定點的鄉鎮衛生院就診時,其藥費(自費藥品除外)可當場結報10%。此部分費用不再列人上述分段補助范圍進行補助。
1.6辦理醫療費補助的手續。在結算周期內(結算周期為一年)發生符合規定可補助的醫療費用,將診治醫院原始發票(包括費用明細帳單、藥品匯總清單)、病歷、合作醫療證、本人身份證送至鄉鎮人民政府農醫辦,由鄉鎮人民政府農醫辦代其辦理。
2實施情況:以對浙江某村的分析
2.1成績分析。
2.1.1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熱情很高。該村1504人,總參保人數為1397人,參保率為93%。
2.1.2該村已享受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的農民占了較大比重。從2004年7月l日至12月31日,該村已有14戶農民報銷過醫藥費,累計報銷總額25892.11元。
2.1.3農民群眾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在詢問農戶“你對這項工作的滿意程度如何?”時,回答“滿意”的占77%,回答“基本滿意”的占19%,回答“不滿意”的僅占4%。95%的被調查農戶表示“明年還要參加”,只有0.2%的農戶表示“明年肯定不參加”。
2.2問題分析。
2.2.1宣傳深度不夠制約農民參保率。農民對于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對涉及切身利益的規定和制度把握不準。調查結果顯示,只有46%的農戶知道“醫藥費報銷所需要的手續”,20.8%的農戶則根本不知道。70%的農戶回答“有點清楚”或“不清楚”“報銷的醫藥費金額是怎樣計算的”。門診和住院報銷的比例的區別造成農民對合作醫療報銷的期望值與實際報銷額之間產生了出乎想象的差距;還有的農民擔心參保后生病住院不能按章兌現補償,擔心資金被挪用,這都降低了參保率。
2.2.2制度設計不夠完善,影響了農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農民反映較多的有四個方面問題:一是報銷比例偏低。補償少,農民自己承擔的費用還是偏重;二是醫藥費報銷的起付線、封頂線制定不科學。起付線定得太高,農民擔心小病不受益,影響農民的參保積極性,封頂線定得太低,農民擔憂大病無保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三是報銷手續太繁雜。特別是轉院的需要經過層層環節,農民意見較多;四是關于定點醫院的規定限制了農民選擇醫院的權利,不利于各醫療單位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2.2.3定點合作醫療機構的藥品價格高于市場藥店,農民反映較為強烈。當前農村醫療費用中,藥品費用一般占到75%一85%。定點醫院相當一部分藥品價格大大高于市場藥店。參保農戶發生的藥品費用在獲得合作醫療報銷后,仍高于藥店零售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積極性。
3思考和建議:加強行政監督,建立制度的良性循環機制
3.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教育工作。要統一思想,加強對農村合作醫療的組織領導和宣傳教育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涉及千家萬戶、維系億萬農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眾歡迎,能否具有較強的生命力,關鍵是我們的工作能否得到群眾的認可和信任。要面向社會宣傳,擴大社會各界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認知度,鼓勵社會捐獻、多方籌集資金。
3.2完善制度設計,實現制度創新。要及時深入了解和分析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存在的疑慮和意見,及時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議,完善制度設計。要擴大門診的報銷范圍,調動農民參保積極性。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研究,及時調整補償標準,以提高農民受益程度;要逐步降低并有效控制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品價格,最大限度降低藥價。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杜絕人情方、大處方及重復檢查等,切實減輕農民醫療負擔;要因地制宜對婦女及兒童等農村特定群體提供幫助,對一些農村常見的婦女病檢查與治療、分娩等制定一些特殊的照顧政策。對當年沒有發生醫療費的農戶提供免費體檢。
3.3改善農村醫療機構基拙條件和服務模式,減輕農民就醫負擔。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服務模式改革。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興辦農村醫療衛生事業。重點加強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建設,逐步配套必要的醫療衛生設備,合理調整優化農村衛生資源,加快改進鄉村衛生機構服務模式,加快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增加農村衛生投人,加大衛生支農。鼓勵優秀的醫學院校畢業生到農村衛生院工作,不斷提高鄉、村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3.4建立系統的行政監督,實現網絡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涉及到資金管理的政策,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資金的收、管、用方面如何透明和公開的問題。要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面對龐大的參保群體,必須實行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將鄉鎮農醫辦設在衛生院大廳,農民就醫在掛號窗口繳費,另一個窗口報銷,審核工作由計算機自動進行,一人次報銷幾分鐘即可完成。這既增強了資金運作的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又避免了人工審核報銷的弊端,確保數據準確,方便農民報銷。
論文摘要:醫院醫療市場營銷是將人類對健康的需求轉化為醫院獲利的機會而進行的各類經營活動。隨著醫療制度改革,市場經濟的深入,國民對健康的需求的提升,醫院必須積極的進行市場創新,開拓新市場。全文首先分析了當前醫院醫療市場存在的問題,隨后提出了醫院醫療市場營銷創新的手段:樹立全員營銷和口碑營銷的觀念;細分醫療市場;切合國家醫療衛生管理制度,積極發展社區和農村醫療服務。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各類醫療機構逐漸走向了自負盈虧的經營道路,另外,病人權利意識的提高,醫療服務的多元化,醫院所在區域的分布和病源的經濟狀況的區別,以及國家公共衛生支出提高所帶來的國民衛生意識的提高,都使得各級醫療機構需要為病人服務的同時,不斷開拓醫療市場。
一、醫院醫療市場營銷管理現狀分析
醫院醫療市場營銷的任務,就是為了促進醫院目標的實現而調節需求的水平、時機和性質。當前醫療市場已經進入了買方市場,但是醫院醫療市場的理念還并未在醫療行業樹立起來。綜合分析醫院醫療市場營銷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缺乏現代醫療市場意識
與其他市場不同的是,醫療市場并不是消費者愿意主動進行消費,而是在有診治需要或必要的時候才會產生市場。因此醫院一般不愿意進行市場調查,預測并重視和實現潛在消費者的現實需求以及潛在需求。另外醫療市場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在同一個地域,醫療條件越好的醫院,很可能越有市場,這一是因為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另外就是醫療消費是一種剛性需求,而且隨著國民對醫療衛生的重視,這種需求只會越來越大。因此,醫院往往并沒有憂患意識,對醫療市場的開拓不積極。
2.醫院沒有明確的目標市場
對于醫療市場,每一個病人群,每一個消費能力群都是一個細分市場,這種服務不是對醫療服務產品進行分類,而是對需求各異的病人進行分類。而現實中醫院往往以自身所提供的醫療服務產品作為驅動,對市場進行劃分,小醫院將服務目標針對所有患者群體,大醫院對患者來者不拒。因此醫院逐步走向綜合化,但是其醫療服務能力,治療水平可能未得到提高,其結果就是最終失去部分患者。
3.營銷策略出現問題
常見的手段就是平面廣告滿地轟,做電視廣告,甚至是虛假廣告。如何提高廣告營銷成功率,并未受到醫院的重視。有些醫院根本就沒有相關的醫院營銷部門和相關的市場策劃活動,導致整個醫院營銷都比較盲目,既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也沒有明確的客戶群體。
二、醫院醫療市場營銷創新
1.樹立全員營銷和口碑營銷的觀念
全員營銷服務是通過每一位員工來實現的,其實現的結果又直接關系到每位員工的利益,因此全員營銷有助于培養和深化干部員工的營銷觀念。全員營銷要做到三級:新員工培訓,院內交流,以及市場專題會。以十堰太和醫院為例,該院每年年初都要召開醫療市場拓展專題會議,所有院領導、臨床醫技科室和行政后勤科室中層以上干部必須參加,分管副院長、職能部門和臨床科室主任代表都要作專題發言,從不同的角度總結和介紹上年度市場拓展工作經驗,查找不足,最后院長布置醫療市場任務,同時,該院的公關部及時通報市場動態和市場拓展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的方法。通過這種全體員工被動員的方式,積極挖掘內部潛力,提高其醫療市場份額十分有效。
口碑傳播是一個被消費者經常使用且深得消費者信任的信息渠道。醫療市場的特殊性在于其有一定得地域限制,因為除了臨時暫住的人口,其主要目標客戶群都在當地。這種市場非常適合運用全員營銷和口碑營銷手段。據統計在醫療市場上,有47%的消費者會通過親朋好友介紹獲得相關信息??梢哉f,口碑營銷的理論基礎——“250法則”在醫療市場上得到了充分驗證。而且客戶的口碑是在給醫院免費做廣告,并且這種廣告的可信度和信息量要遠遠大于媒體的宣傳。對于醫院而言,應通過多種手段,通過優質服務,獲取客戶對醫院的有真實的內容的口碑價值。在實踐中,應積極運用醫院的各種關系,他們都是進行口碑營銷的載體,如醫院內部職工,醫院投資者,政府,社團,專家,社區關系(包括公安、消防等)還有醫院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裝修單位,配套單位等。如此龐大的關系群里,人員眾多,通過250法則讓可以讓更多的患者了解醫院的優勢所在,成倍增加了潛在客戶群數量。 2.細分醫療市場
醫療服務呈現多樣化,根本原因就在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市場客觀存在需求差異性。常見的影響醫院消費者需求的因素可以概括為四大類:即地理因素、年齡因素、消費者消費水平和購買行為因素。一是按地理因素劃分市場,即按照社區位置,交通等因素劃分,顯然這種細分對于醫療條件較好的醫院并無多大意義,但其對于社區醫院,衛生所,農村醫療服務站特別有效。二是按病人年齡、性別人群因素細分醫院市場。如老年人市場、婦女兒童市場和青壯年勞動人群市場等。三是按病人消費水平因素細分醫院市場。這是最難劃分的市場,因為醫療消費是剛性消費,一般以醫療服務質量為準,可以分為高檔、中檔和低檔市場。(四)按購買行為因素細分醫院市場。如根據利用動機把市場細分為體檢市場、美容市場、預防市場、醫療市場等;根據追求利益把市場細分為急診市場、便民門診市場、專家門診市場;根據利用者情況將市場細分為利用者市場、曾利用者市場、潛在利用者市場;根據消費者對醫療服務產品的偏愛程度可將市場細分為忠誠病人市場、中等偏愛病人市場、偏愛移情病人市場、無偏愛病人市場等。將醫療市場進行細分后,醫院就可以結合自身的醫療條件,發展狀況,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進行目標市場定位,并有針對性的進行醫療市場宣傳,提高專項服務知名度,占領細分市場。
3.切合國家醫療衛生管理制度,積極發展社區和農村醫療服務
隨著國家對公共衛生的重視,衛生公共支出逐年在提高。而和諧社會理念的逐漸深入人心,國家在醫療衛生管理方面越來越注重全民化,因此醫院應把握這一政策導向,積極開拓醫療市場。一是基本醫療保障市場,該市場包括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人群,政策覆蓋面廣,就醫需求量大,是醫院市場拓展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擴大醫院的定點范圍,吸引更多患者就診。定點醫院可以在醫療費用報銷,質量服務方面為患者提供保證;如太和醫院,通過發展定點醫院病人持醫保卡可以在醫院直接刷卡結賬,同時在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后,醫院計算機中心根據各縣政策編制了院內結算程序,解決了合作醫療病人和周邊省(區)病人出院靠手工結算的難題,極大的方便了參?;颊咴谖以壕歪t。二是商業保險市場。商業保險市場是保險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醫院為商業保險市場提供服務,有利于客戶在醫院體驗到方便、快捷的服務并得到真實的體檢結果。對于商業保險的客戶,在保前體檢和住院,門診資料的查閱、復印工作,體檢和病歷資料及其歸檔應以高標準進行,這一方面可以喝保險公司,財險公司建立良好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做到了對客戶負責。三是基層醫院(社區)市場。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小病到社區,大病到醫院的就醫理念正在逐步為群眾所接受,基層醫院和社區成為病人就醫的首選,同時也是決定病人轉往哪家醫院的關鍵所在。為了拓展這一市場,醫院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開展同城市社區的雙向轉診工作,并可以同時采取大型義診和小型坐診的方式,安排醫務人員定期到社區開展義診、幫扶活動,鞏固同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合作關系。通過這種雙向轉診措施,即不延誤患者病情,又可以有效化解社區醫院的醫患關系矛盾,提升患者對醫院的認同感。二是開展下鄉活動。醫院應該有良好的口碑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因此廣大農村市場不應被醫院所忽略。醫院可以安排本地籍的行管、后勤、臨床、醫技科室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對口聯系家鄉的醫療單位,以太和醫院的管理理念和醫療技術,幫助和扶持家鄉醫療單位提高醫療技術和管理水平,改善家鄉的醫療條件。這既達到了全員營銷的目的,又提升了醫院口碑。
現代醫院經營者面對醫療市場的逐步開放、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中國加入WTO后,全球一體化的市場經濟局面。醫院之間的競爭必然會越來越激烈,因此醫院的經營和管理必須適應市場,適應國家的衛生經濟管理理念,并積極開拓市場,提升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孫忠河,潘淮寧,馬振華,南京市屬三級醫院所處的多元化醫療市場環境及發展前景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09,29(3):28-29
[2]肖俊輝,對我國醫院服務營銷現狀的思考[J].中國衛生經濟,2007,26(5):47-49
[3]黃海,醫院市場營銷與品牌塑造[J].醫院院長論壇,2009(2):16-18
[4]趙寧志,劉文華,高茗,市場營銷戰略與醫院管理[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8,15(1):67-69
【關鍵詞】 余杭區衛生進修學校;農村;成人學歷教育;實際成效
【中圖分類號】R72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570-01
余杭區衛生進修學校在農村成人學歷教育工作中,堅持“政府統籌”部署的教學目標設置,依照“社會需求”定位的培養專業選擇,遵循“寬進嚴出”原則的教學管理制度,注重“社會應用”評價的目標考評制度等為核心,以局長負責制、課程設計、授課方式、師資隊伍、考試管理、學員選擇等為行動要素。對2002―2012近十年來參加農村成人學歷教育的學員進行問卷調查,同時對學員所在單位的管理人員進行調查,發現在余杭衛校農村成人學歷教育方面的優勢,如學歷的提升、職稱的提升、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提升、社會競爭力的提升,因此基層衛校在農村成人學歷教育工作中的成效值得推廣。
1.1 調查對象 分兩類人群:(1)調查對象一:余杭區各區署醫療衛生單位和1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層(2)調查對象二:2002年~2012年在余杭區衛生進修學校參加農村成人學歷教育的500多位學員。
1.2 調查方法 調查過程中設計了兩份調查文件。第一份是管理者問卷,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45份,收回有效問卷145份。內容主要包括各醫療衛生單位管理層對參加成人學歷教育后在自我管理、學習能力、農村基層工作能力、職稱晉升機會、崗位晉升機會、對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增多等方面。第二份是成教學員的調查問卷,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82份,收回有效問卷554份。內容主要包括參加學歷教育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參加學歷教育后的崗位定位和能力的提升,在學歷教育過程中如何克服工學矛盾,參加學歷教育后科研能力的提升等。
2 結果
2.1 余杭區各醫療衛生單位管理者調查結果
2.1.1對余杭區各醫療衛生單位145位管理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110人(占調查總數75.9%)認為成教學員在學習能力上的提升非常明顯;有106人(占調查總數73.1%)認為成教學員在自我管理能力上的提升非常明顯;有99人(占調查總數68.3%)認為成教學員在農村基層工作能力的提升非常明顯;有113人(占調查總數77.9%)認為成教學員在晉升職稱的機會明顯占優勢;有104人(占調查總數71.7%)認為成教學員在崗位晉升的機會明顯占優勢。
2.2 2002―2012近十年來參加農村成人學歷教育的學員調查結果
2.2.1 本次參加調查的從事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基層醫療衛生工作人員有554,調查顯示這些人員通過參加成人學歷教育后,不管在學歷還是職稱上都明顯的提升。
學歷前后變化
2.2.2 針對現在社會上形形不同形式的成人學歷教育,這些調查人員選擇余杭區衛生進修學校學習主要原因是學校地點方便(占61.0%),參加學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文憑(占51,。4),可見基層衛校存在的必要性。
2.2.3 調查數據顯示參加學歷教育后學員在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特別是醫學專業知識,同時這些學員認為接受學歷教育后崗位的定位最適合縣區級醫療衛生機構。
2.2.4 在工學矛盾上,有48.6%的成教學員認為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單位是非常支持的,有43.5%的學員認為是政策的支持才參加學歷教育。
2.2.5 參加學歷教育后工作方面的提升。
調查中發現,參加學歷教育后,以第一作者的 一共 238篇,其中在國家級刊物發表文章 55篇,省級刊物 142篇;縣區級刊物_32__篇;其中與農村衛生有關的論文_16篇。
3 結論 加強基層衛校在農村成人學歷教育方面的工作非常有必要,結合“高等醫學院校成人教育教學方法探討” [1] ,區縣衛生進修學校在培養農村衛生人員、繼續醫學教育方面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視,在新的發展時期仍然有優勢和其他教育平臺難以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勢下醫學成人學歷教育” [2],余杭衛校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成效值得肯定,可進一步完善和推廣,是更多人群收益。
參考文獻
[1] 顧平 高等醫學院校成人教育教學方法探討 醫學教育探索,2006,(9)
【關鍵詞】美國醫療保障 日本醫療保障 財政定位
美國是典型的市場型醫療保障制度,而日本則是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從醫療保險體系的介紹及其最新改革兩方面來介紹兩國醫保情況,以期對探討財政在構建新醫保體系過程中的正確定位有借鑒意義。
一、日本醫療保險體系
1、日本醫療保險制度介紹
日本的法定醫療保險屬于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模式,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是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其主要由雇員健康保險、國民健康保險、其他雇員保險、老年衛生保健服務和私人醫療保險等制度組成。國民醫療保險的資金來自稅收、受保人繳費和政府補貼。日本的全民醫療保險制度具有以下特點:強制性參保,個人負擔小部分醫療費用,醫療保險的運營和管理由國家公共機關負責。優點主要是:實行社會統籌,可以充分發揮社會互助共濟、風險共擔的作用,體現公平性的同時兼顧效率,避免資源浪費和過度保障的弊端。缺點首先是采取“以支定收,以收定付”的資金籌措與償付方式,將會導致醫療保險基金的循環上升;其次保障范圍較為有限,限定在一定條件范圍內的居民,所以,這種醫療保障制度并不崇尚全民醫療保障。
從日本社會保障資金的收入和支出構成上看,國家財政始終居于重要地位。在收入方面,大約6成的資金來自社會保險費,3成來自財政,1成來自資產收益。其中社會保險基金主要由被保險者、企業主和政府三方負擔,且來自雇主的比例相對穩定,一直高出雇員的貢獻。在支出方面,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兩大項目一直占有絕對多的份額,隨著人口老年化的加劇,增幅最大的是養老保險費用,其次是醫療保險費用,如表1所示,從1995年到2005年醫療保險所占比重一直較大。
2、日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最新改革
自2000年以來,日本社保改革的總體方向是:努力抑制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的過度膨脹,減少中央財政赤字;確保制度的公平性,即在人口結構變動的過程中不讓特定的年齡層承擔過重的負擔,不使給付和負擔在特定的時期發生不平衡。2008年以后實施醫療保險的改革措施主要是創建新型高齡者醫療制度。新制度的資金來源有三個部分:一是后期老年人繳納的醫療保險費;二是在職職工(國民健康保險和受雇者保險)的支援金,三是來自中央和地方財政的公費負擔。三者的負擔比率為1∶4∶5。保險費由各市町村征收,資金運營則以都道府縣(省)為單位,實行省級統籌。
二、美國醫療保險體系
1、美國醫療保險制度介紹
美國是實施市場型醫療保障制度的典型代表,這種醫保制度的優點是充分發揮了市場調節功能,使得醫療市場上的產品呈現多層次,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政府財政支出僅僅保證經濟困難人群的基本醫療需求即可,政府只承擔監管責任,大大降低了政府在醫療衛生服務上的財政支出。缺點則是政府的“全面退位”勢必會導致“市場失靈”,受保者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支付能力的制約,無法或只能獲得較低水平的醫療服務,醫療保障不能覆蓋到全體居民,難以保證再分配的公平性。
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資金來源于交納聯邦醫療保險稅的工作者及其雇主繳納的稅金,也稱醫療保險稅。醫療保險稅是聯邦稅,約占聯邦稅的7%,是全部工資或自雇者凈收入的2.9%,(有土地的農民屬于這種情況)稅金是由雇主和個人各承擔45%。稅金用于支付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費用。按現有社會保險政策,美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占GDP比重將不斷地增長,醫院保險(HI)和補充醫療保險(SMI)的增長增幅很大(如表2所示),預計2072年HI的支出將比1998年增長一倍多,而SMI的增幅接近2.5倍。到2045年兩者的支出將明顯超過OASI的支出水平。
2、美國醫療保險制度的最新改革
奧巴馬在2010財政預算報告中要求國會同意建立一筆高達6340億美元的醫保儲備基金,作為未來10年改革醫保體系的首期資金,這筆資金一半將來自向美國高收入階層增稅,另一半則由縮減公共醫療補助制度支付給醫院和保險公司的費用產生。美國醫療保險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財政壓力,最有效的工具之一為抑制開支的增長,通過改革,調整提供高增值服務的實際成本。奧巴馬的醫療保險計劃內容主要有:第一,推出全新的醫療保險計劃。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投保人可享受到全方位的醫療服務項目,項目設計參考現今的聯邦雇員健康福利項目;為無法支付醫療保險費用的家庭提供聯邦津貼,保證低收入家庭被納入新計劃之中。第二,削減醫療開支。第三,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三、美、日經驗對我國財政在構建新醫保體系中定位的啟示
美、日的醫保體系及改革操作方式雖各不相同,但它們之間也有著共同之處。首先保險覆蓋率廣,實行多層次社會保障制度;其次,都面臨嚴重的財政壓力。研究借鑒這兩個國家的經驗教訓,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以下啟示。
1、財政應著力解決資金支出結構后失衡問題,正確處理財政投入與個人支出之間的關系
醫療保障被認為是一種準公共產品,政府必須承擔提供公共產品的主要責任,加大醫療衛生直接投入,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在美、日醫保體系歷史沿革中兩國財政投入都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但目前我國醫療費用支出結構性失衡問題尤為突出,問題之一是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在衛生費用支出中占比過大,而政府支出不足。衛生部公布的《2008年我國衛生改革與發展情況》中記載2007年我國個人衛生支出為5098.7億元,占比45.2%;政府衛生支出2297.1億元,占比20.3%。因此在現階段我國醫保水平仍很低的情況下應建立穩定的財政經費保障機制和增長機制,逐步增加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醫療保障事業的投入,增加我國人均醫療資源占有量,改善人均醫療服務狀況。強化政府責任,逐步實現衛生費用主要由政府負擔,扭轉政府衛生投入比例過低、居民個人負擔過高的狀況,財政增加的投入,主要用于疾病預防控制、基本醫療服務、醫療困難救助、資助低收入人群參加醫療保險等方面。醫療費用支出結構性失衡問題之二是衛生資源分配流向不合理,大醫院費用太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太少、呈倒三角形。因此我國財政在加大政府對醫療事業投資的同時,也著手從制度設計上尋找解決醫療費用支出結構失衡問題的突破口,政府必須明晰和重視醫療保障事業中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強調政府的投入并非所有的資金均應由政府包攬下來。從美、日兩國經驗看,目前兩國均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歷史遺留的問題目前兩國仍很難較好的解決。未來中國的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政府絕不會大包大攬,所以要處理好財政投入與個人支出之間的關系。
2、財政應合理加大對農村醫保資金的投入,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制度
美、日醫保制度都是在一個主要的醫療模式基礎上,建立多層次、多樣性的醫療保障體系,且兩國在醫保方面的最新改革均逐漸覆蓋低收入人群。因此借鑒兩國經驗應進一步擴大醫保覆蓋范圍,逐步讓低收入人群享受平等的醫保。我國目前城鄉差別仍很大,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仍較低,因此在較長時期仍會繼續實行分層次的醫療保障制度,采用分步走的策略,在經濟發達且區域內發展均衡的地區范圍內,建立更高保障能力的醫保制度,以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同步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待條件成熟時,逐步將農民納入城市居民醫療保障體系中,并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醫療保障制度。在現階段突出問題是農村醫保水平偏低,且資金支持力度不夠,因此財政在資金支持上要體現政策合理加大對農村醫療保障的資金補償,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將農村視為資金補償的重點,走出過去醫療保障的“城鄉二元體制”的誤區,將政府衛生投入的重點從城市轉向農村,合理加大對農村醫療資金的補償力度。特別是將公共衛生資源向農村傾斜,這會使有限的衛生資源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3、財政應建立獨立的醫保基金,對社會保障資金的運作進行統一管理、多樣化投資
美國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逐步放寬了對基金投資限制,增加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投資的品種,擴大投資管理渠道,鼓勵金融機構的創新。同時逐漸開放國外市場,允許社會保障醫?;鹳徺I國外上市公司的股票,利用資本市場的機制和條件,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運作管理效率。因此借鑒美國成功經驗,財政應將用于醫保的資金單獨拿出來,建立獨立的醫保基金,對其運作進行統一管理?;鹩蓪iT的委員會負責管理,并對基金的保值、增值負責,這應在政府嚴格的監督下進行以確保投保人的利益不受損害?;鹞瘑T會可組織成立一個投融資公司,對基金進行多元化投資所得收益必須納入基金,除一部分可留作儲備金外,其余部分應全部用于投保人。如對公司債券、股票和一些事業項目(如房地產、大型建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等)進行投資,來提高醫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率,這條道路是十分可行的。隨著社會保障基金規模日益擴大,并隨條件的成熟,醫?;疬€可以利用風險投資、指數投資等新興投資工具對國際資本市場進行投資,最大限度地實現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社會保障基金投資到海外市場,利用全球化分散投資是降低風險的有效手段但這個具有一定風險性,需各方面條件成熟了再考慮。
【參考文獻】
[1] [EB/OL].
[2]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Social Security Policy[Z].2009(8).省略/links/government/ministries/ministry5.html[EB/OL].
[4] 張楠: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對中國的啟示[J].理論觀察,2009(1).
關鍵詞:對口支援;農村衛生院;護理質量
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農村衛生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衛生院所承擔的職能,已不僅僅是完成臨床診療救治任務,還包括承擔所轄區域內居民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宣教等內容,這就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范疇提出了新的要求。但衛生院的護理工作發展緩慢,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主要原因是護士隊伍不穩定,學習進修機會少,缺乏進取意識,知識老化,護理服務觀念落后,護理管理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因此衛生院護理質量急需提高[1]。
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公共服務委員會針對海淀區北部地區農村衛生院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于2006年7月正式開始實施"整合資源 統籌發展 推進北部醫療衛生工作",建立區屬二級醫院與衛生院之間的技術支撐與業務協作,不斷提高衛生院的管理水平、專業技術人員臨床技能、業務水平與服務能力。
海淀區區屬四家二級醫院分別對口支援北部農村地區溫泉、蘇家坨、上莊等六家衛生院,至今已有近8年時間,溫泉中心衛生院通過對口支援醫院-海淀醫院的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幫扶活動,護理質量、護理人員素質、護理操作技能、急診急救能力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溫泉中心衛生院自2006年海淀區實施對口支援以來至2013年12月護理工作的統計報表。
1.2方法 對收集的統計表和有關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匯總,對主要指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部分數據通過t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 對口支援方式 與溫泉中心衛生院對口支援的護理部分由海淀醫院護理部負責,采取的方式有:由海淀醫院護理部根據衛生院的護理現狀,有針對性的派出護理骨干到衛生院負責護理人員帶教、培訓、考核、質量控制、并接收護士到海淀醫院對口臨床科室進修等。
2.2對口支援后護理質量明顯提高 海淀醫院按照北京市一級醫院評審標準中對護理工作的要求,為溫泉中心衛生院制定護理培訓計劃,每月進行護理理論和操作考核,"三基、三嚴"培訓考核,護理文件書寫、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和落實。比較對口支援前后,衛生院護理人員各項護理考核成績、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明顯提高,見表1,表2。
2.3對口支援后護士應急搶救技能水平普遍提高 通過與海淀醫院對口支援衛生院護理人員建立了規范的培訓考核制度,通過護理專家帶教、系統的理論與操作培訓、進修與定期考核、崗位護理技能比武,衛生院護理人員基本掌握了CPR、簡易呼吸球囊使用、心電監護儀使用等,急診急救技術掌握明顯提高,見表3。
3討論
3.1對口支援提高了衛生院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確保了護理質量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侵權責任法》的相繼出臺,對醫療護理安全進一步敲響了警鐘。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質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標[2]。海淀醫院針對衛生院護理人員法律意識、安全意識淡薄,對護理安全隱患預見性較差的現存情況和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協助衛生院制定培訓計劃,陸續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廢物管理辦法》、《技術操作規范》《護士必讀》等護理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并協助指導加強院級管理和護士長的系統管理和定期的質量控制檢查工作,針對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安全隱患,重點抓整改、抓落實、抓持續改進;加強醫護溝通、醫患溝通、護患溝通。嚴格各項護理規章制度的落實,使衛生院護理質量得到很大提高。
3.2對口支援健全了衛生院護理管理體系,完善了護理規章制度 通過對口支援,海淀醫院護理部協助溫泉中心衛生院健全了院級、科級護理管理體系,完善護理崗位責任制、操作規范、各項規章制度,如:護理人員崗位責任制;護理人員培訓、管理、考核與獎懲制度;護理差錯及事故防范制度;護理質量管理制度;護理質量安全教育制度;主動報告護理不良事件制度;急救藥品、物品使用交接制度;加強質量控制,協助完善了《質量手冊》和《服務手冊》。建立院感管理體系和相關制度,規范護理技術操作、搶救流程。每月衛生院自己進行院、科分級質控檢查,每季度由海淀醫院派出護理質控組的骨干對衛生院的護理工作進行全面質控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協助與指導整改和落實。通過對口支援,使衛生院的院長、護士長樹立管理理念,讓管理出效益,管理保質量,管理保安全,從而提高護理質量[2]。
3.3對口支援加強了衛生院護理人員隊伍的素質和人才培養 通過對口支援,海淀醫院根據溫泉中心衛生院護理人員的現狀,人員的學歷、年齡、護理水平,采取系統的分級人才培養方式:護理骨干到衛生院帶教、授課、指導等方式進行護理教學與培訓,在衛生院建立護理培訓基地,制定培訓計劃,要求全院所有護理人員和新引進的所有護理人員必須參加基地的理論和護理技能培訓與考核,新參加工作的護理人員只有通過護理培訓基地的考核才能與院方簽訂聘用合同,根據衛生院護理人員需求分配到所需的臨床科室工作,如護理基地考核不及格,則試用期考核不合格,衛生院將不與其簽訂正式合同。制定護士分級管理,構建院、科二級的護士培訓計劃,不同層次有不同的培訓與考核要求[3]。海淀醫院免費接收衛生院的護士長、護理人員到海淀醫院相關科室臨床進修,使衛生院護理人員的人員素質與臨床護理技能水平、急診搶救水平不斷提升。2013年護理人員在撰寫護理論文方面取得了突破,業務水平與能力大大得到提高。
3.4對口支援提高了衛生院護理服務的患者滿意度 通過海淀醫院的對口支援,溫泉中心衛生院護理管理、護士的理論水平與專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護士的儀表端莊、服務規范、優質的服務得到患者的好評,患者滿意度提高,多次受到患者的口頭表揚、表揚信、電話表揚和錦旗,尤其是在家庭醫生式服務方面,能利用豐富的護理知識上門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開展健康講座。協助全科醫生做好慢性病的規范化管理工作,使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得到居民們的認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4結論
4.1城鄉對口支援應總結工作經驗,建立長效機制,上級主管部門建立專項工作獎勵機制,鼓勵城市大醫院到農村衛生院開展對口支援,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完善區屬二級醫院與衛生院之間的技術支撐與業務協作,不斷提高衛生院的管理水平、專業技術人員臨床技能與服務能力,不斷推進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為廣大的農村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4.2通過開展以城鄉對口支援的形式,有計劃地組織和安排城市二三級醫院的護理人員對口支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尤其是農村衛生院的護理工作,可不斷持續提高基層醫院的基礎護理質量、護理水平,為廣大民眾提供便捷、優質、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沙浞掷贸鞘写筢t院先進的護理管理理念及豐富經驗,有效利用優質的人力資源支援鄉鎮衛生院的發展,提高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水平及綜合服務能力[4]。實現城鄉衛生事業的協調、均衡、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宋麗君.新醫改形勢下城市醫院幫扶基層衛生院提高護理技術水平措施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2012,2(5):123.
[2]楊成桂.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護理質量的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2011,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