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0: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內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68份,回收168份,問卷回收率為100.0%。168例患者對內科護理工作滿意137例(81.5%),不滿意31例(18.5%)。對護理工作不滿意患者的原因展開進一步分析,發現主要原因為護理人員缺少有效溝通技巧10例(犯.3%),護理技術不足5例(16.1%),服務態度不良5例(16.1%),偶有護理差錯4例(1.29%),醫療費用高4例(12.9%)及患者與家屬自身因素3例(9.7%)。
2討論
2.1提升護理人員業務素質
在社區內科護理中,部分護理人員存在護理技能不足、服務態度不良等問題,有些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缺少應有的責任心;因此,應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予以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對護理人員基本的業務能力與理論知識加強培訓,大力宣傳“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重視加強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定時開展溝通技能培訓,促使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有效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同時護理人員應主動進行自我約束與自我剖析,做到換位思考,充分為患者考慮。
2.2加強護患溝通
現階段患者及家屬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在治療過程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時常有強烈的求真欲望。因其缺少醫療護理相關知識,若治療結果未達到患者的預期效果,患者及家屬易懷疑護理人員或對其進行指責,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在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治療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及可能出現的其他情況,使患者及其家屬有充分的思想準備。.33公開收費標準本次調查顯示,醫療費用問題是患者對社區內科護理不滿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護理人員應在其入院時首先說明大概費用,使患者及家屬對收費標準有明確的概念,在患者住院期間及時為其提供詳細的治療費用明細表。新儀器、新藥品與新技術的使用可發揮更為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也會給患者家庭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易導致其心態失衡,護理人員應為患者詳細說明治療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若治療中需要使用貴重藥物,應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屬,有疑問時給予明確、耐心的解釋。
3結語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心內科患者1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國心內科防治指南的心內科病標準。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其中干預組57例,男38例,女19例,平均年齡(45.9±5.6)歲;對照組57例,男32例,女25例,平均年齡(47.1±7.3)歲。2組患者一般情況無明顯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加以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心理護理
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心內科疾病是長期慢性的疾病,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患者易產生焦慮、悲觀、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緒,甚至出現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采取患者能接受的方式進行疏導和安慰,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慮,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狀態從而配合治療。
1.2.2健康知識教育
對患者予以相關的健康教育,醫護人員通過面對面宣講、發放宣傳手冊、組織座談會及講座、電話隨訪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講解心內科的相關知識,如與環境的關系,心臟功能運行的機制及防控措施,心內科的臨床常見癥狀,并且分析不良情緒對患者的病情產生的影響。
1.2.3運動指導護理
給予患者適當的運動指導,告知患者適當合理的運動會對心臟功能帶來獲益,并且根據患者自身的病情選擇合適的運動類型、頻率及強度等,如慢跑、游泳、氣功、太極等,囑咐患者每天堅持運動30min,以期間無明顯的不適感、中等強度以下為宜,若患者在運動時出現胸悶、心悸等癥狀應立即停止運動,若停止后仍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
1.2.4用藥的護理
給予患者臨床用藥的指導,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用藥方案,選用適當的藥物,對患者進行早期治療與聯合治療等方式的治療。了解并掌握藥物的名稱、劑量、服用時間及方法、藥物的不良反應等,指導患者用藥,囑咐患者按照醫囑定時、定量、堅持服藥,按時監測患者的心臟功能情況。
1.3療效標準顯效
病情穩定,無明顯并發癥;有效:病情相對穩定,偶見心悸胸悶,均可自愈;無效:較前無明顯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2結果
2組患者干預前后
總有效率干預組為78.9%,對照組為54.4%,2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χ2=27.70,P<0.05)。
3體會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主要是按照醫囑和護理基本要求進行護理,試驗組采用風險管理護理。主要有制定管理制度、護理培訓、加強溝通、安全教育等。護理效果評價:在患兒病情康復后讓患兒的家屬對護理工作進行滿意度的評價,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并且結合患兒病情恢復的情況綜合評價護理的效果。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并且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93.8%,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83.3%,試驗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3討論
引起兒內科護理風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上兒內科護理的難度,風險管理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風險管理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不僅需要護理人員提升其護理的技能,還需要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不斷調整護理管理制度,從而使得護理更加安全。護理風險因素:
①患兒的自身因素:由于患兒的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疾病發作得快,患兒對于自己的感受不能很好地傳達給醫護人員,使得醫生的確診增加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另外,患兒的自理能力差,沒有很好的醫囑遵從性,會增加護理風險,加上家屬的疏忽等,非常容易發生跌傷等意外情況,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②社會因素:現階段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屬對于護理的期望值與護理人員達到的護理程度存在明顯的落差,一旦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不到位,就會引起家屬對于護理的極大不滿,從而引發醫患之間的矛盾。
③現階段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必要的監督體系,使得護理人員的工作存在著隨意性,在病例記錄時出現錯誤等,為醫患糾紛留下了隱患。
基礎護理管理主要包括[3]:患者因疾病易產生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積極、熱情與患者交流病情變化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困難。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相關防護知識和注意事項,使患者了解疾病治療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悲觀、消極情緒。保證患者居住在溫度、濕度適宜的環境,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開窗通風,定期更換衣物,保證患者皮膚清潔,保持患者口腔清潔,餐后進行口腔護理。定時對房間進行消毒,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對先兆癥狀做出準確判斷,評價患者呼吸頻率、深度、呼吸機使用情況及意識情況。護理人員需定時進行肺部聽診,密切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意識變化,準確判斷患者是否需要插管和氣管切開輔助呼吸。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并發癥,特別需要加強半夜的巡視,避免哮喘患者發作帶來的危險。患者表現出缺氧癥狀時,需及時給予吸氧,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節氧的流速和流量。搶救物品準備充分,出現危急情況時,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護理人員需掌握藥物的使用方法、使用劑量和配伍禁忌。用藥時應了解清楚患者的用藥史和過敏史,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呼吸科危重患者需要保證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異物,吸氧次數和吸氧時間保證合理、有效,避免吸氧過程中對患者黏膜造成損害。在呼吸機使用過程中密切觀察儀器參數的變化。氣道濕化時保證吸入溫度與患者體溫接近。呼吸內科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反復發作,易出現營養不良,會嚴重影響患者康復。對此需加強營養,為患者提供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對不能自主進食的患者可采取鼻飼流食。
2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利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與計量資料分別利用χ2檢驗與t檢驗表示,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2.1實施基礎護理管理前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實施基礎護理管理后,患者呼吸道阻塞、肺不張、過度通氣、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較管理前明顯降低(P<0.05)。見表1。2.2實施基礎護理管理前后護理質量評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比較實施基礎護理管理后,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和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較管理前明顯提高(P<0.05)。
3討論
3.1呼吸內科危重患者基礎護理存在的問題
(1)醫院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視不足[4]。呼吸內科危重患者病情嚴重,對基礎護理要求較高,但院方對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視不足,片面認為患者家屬護理的責任較多,院方未在日常護理中對護理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監管工作執行不到位,引發基礎護理工作不到位,護理效果不理想,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2)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偏低。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水平相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護理工作質量。呼吸內科患者易出現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呼吸衰竭、肺不張等并發癥,護理人員因缺乏積極性和責任意識,影響了治療效果,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護理人員因對搶救技術不熟練,導致救治時間延誤。因缺乏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和鼓勵,導致患者不能積極配合治療,進而影響了治療效果。(3)醫院管理不到位。醫院缺少對護理流程的具體管理規定,使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相應規范,護理操作往往不到位。因缺乏責任制度,導致護理人員責任意識不強,難以保證護理質量。由于護理工作多注重治療,則忽視了對用藥效果的觀察[5]。加之績效考勤制度缺少人性化,影響了護理人員的積極性。(4)患者因素。呼吸內科危重患者年齡較大,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颊哂捎谧晕冶=∫庾R和健康意識較差,不能積極配合治療;部分患者因病情惡化,易出現消極不安情緒,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在治療中儀器的干擾、環境的嘈雜均會使患者產生抵抗情緒?;颊卟∏楹兔總€人承受能力的差別,也對治療和護理工作產生影響。長期臥床的患者易出現皮膚破損和壓瘡,部分患者由于無力會出現摔倒和墜床的情況。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也是影響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
3.2呼吸內科危重患者基礎護理管理的對策
1.1規范化健康教育方法
1.1.1構筑和諧平等的護患關系為確保健康教育護理的深入開展,護理人員需以實際行動博得所有患者的信任,這便需要從患者入院之初,仔細完整地了解其性格特征及興趣愛好,以此作為相互溝通的突破口。在進行臨床談話時,要用柔和的語調、清晰地發音,為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性化服務。在談話的初始階段,護理員工可略去健康教育的有關要點,主要以護患之間的相互認識和熟悉為主[2]。在健康教育活動的后續階段,可牢記護理重點,分主次向患者耐心細致地講述,并運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贏得其認同。例如,靈活地通過動作、圖片、神態及表情等形式,特別對于口語表達有障礙的病患,圖片及文字無疑具有更理想的效果。
1.1.2加大疾病保健常識的宣講力度神經內科患者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消極情緒,或對治療護理抱著不合作的態度,這些狀況的出現大都來源于對自身疾病的不明確性。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各異,職業及人生閱歷更是截然不同,因此,對于疾病的認知及相關保健知識的掌握度相差甚遠[3]?;诖?,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的內心需求及認知程度,詳細地講解疾病的病理、治療方案、護理手段及自我調整方法等,并以臨床護理中成功的案例,激發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培養自我預防意識,使之深切地意識到個人的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等均對病情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重新樹立起健康的生活態度,并朝著康復的方向邁進。
1.1.3親屬投入到教育活動中為數不少的內科患者的生活均依靠親屬的關照,從這個角度看,在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時,親屬的輔教育不可或缺。需提升患者親屬的疾病知識及操作能力,特別在患者出院前,要對接受輔助護理任務的患者家屬予以相應的考核[4]。
1.1.4出院指導患者準備出院時,需提前告知患者出院后的休養及飲食方面的要求,并指導患者堅持功能性鍛煉,發放健康調查卡片,其內容主要有:患者姓名、家庭地址、病癥類型、主管醫護人員、出院后的提醒事項、病房聯系方式等。
1.2療效指標出院時對比2組患者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護理的滿意度。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行問卷調查,共設置50題,每道題2分,滿分100分,≥60分為及格,<60分為不及格;在及格以上的評分中,≥90分為優秀[5]。
1.3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中,掌握程度為“優秀”的43例,占86.0%,對照組“優秀”32例,占64.0%;觀察組有47例對教育效果滿意,占94.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7例74.0%,觀察組病患在對病癥掌握度及滿意度方面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對病癥掌握度)=3.825;χ2(滿意度)=3.175,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90例,男41例,女49例,病例年齡范圍在13~65歲之間,平均年齡在(40.7±1.8)歲。其中肺炎23例,哮喘21例,肺栓塞26例,支氣管炎20例。本次研究涉及到的護理人員共計28名,年齡范圍19~36歲,平均(28.7±2.9)歲;本科9名,大專13名,中專6名。
1.2方法
1.2.1建立護理小組
在入選的30名護士中通過公開競聘選出3名責任組長。責任組長盡量選擇學歷較高、護齡較長、臨床護理經驗豐富、工作責任心強、理論知識扎實、護理技術高、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組織管理能力及溝通技巧的護士。然后再經專業培訓進修,最終定崗定責。遵循責任制的管理模式,根據其余護士的工作經驗、工作年限、學歷水平、專業能力及操作技能,在護士長指導下對其進行綜合評估,將其分為護理學員、輔助護士和責任護士。責任護士由呼吸內科中經科室嚴格考核的中年護士擔任;輔助護士則原則上為經考核合格的低年齡低資歷護士;護理學員原則上應為新護士。同時,根據各科室床位數及疾病特征,整體上將病90例患者分為3個小組,每組30例患者,由3名責任組長分別帶領三個護理小組負責。
1.2.2區分崗位職責
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過程中,必須確保各個崗位分工明確,職責清楚。
1.2.2.1責任組長
責任組長整體負責整個小組的排班、管理及優質護理項目的完成質量。責任組長需固定上班時間,落實小組責任制,保護臨床的治療、護理,及時處理危急重癥。排班上應改變傳統功能制護理模式,推行APN排班,減少護士交班次數。責任組長每天提前15分鐘到達病房,以便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病情,根據實際情況及護士能力對小組內護理狀況進行分管。
1.2.2.2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及護理學員
責任護士應在責任組長監督下對本組患者的治療、護理及搶救工作負責;輔助護士對本組患者的臨床用藥及配置輸液負責,并在責任組長和責任護士的指導下參與搶救危重癥患者;護理學員則對本組患者的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負責。
1.3觀察標準
分別在責任整體護理干預前后對醫護人員的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在干預前后護士長對于責任制整體護理考核中責任護士的工作狀況分別進行責任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綜合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以)χ2進行比較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取t值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滿意度調查
于責任整體護理干預前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90份,回收90份;干預后發放90后,回收90份。問卷要求患者對整體護理體驗感受劃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及不滿意四個標準,本研究定義滿意率為排除不滿意者的比重。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前,非常滿意35例,滿意33例,一般8例,不滿意14例,滿意率為84.44%;干預后,非常滿意47例,滿意32例,一般7例,不滿意4例,滿意率為95.56%。干預后滿意率明顯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護理小組成員考核評分
責任制整體護理干預前后護士長對于入選護士的護理分別評分考核,干預前平均評分為(76.2±5.1)分,干預后平均評分達到(92.2±4.9)分,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交互式教學(ReciprocalTeaching)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種旨在改善學生閱讀理解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之后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在我國當前的研究中,對于交互式教學的定義與內涵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多數學者認為,交互式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合作關系,使學生完成由樂學、好學到會學、學會的轉變。病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運用真實的或者經過精心設計的病例,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導學生對病例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講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以及對典型病例的分析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在知識、思維和情感方面進行綜合交流,使教與學相互呼應、相互啟發,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2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
2.1遵從臨床實踐規律,重組教學內容,實現教師與教材的交互內科護理學教學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將內科基礎理論和臨床護理工作相結合上。由于學生很少接觸臨床,只具備相應的醫學、護理理論知識,不容易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以致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術操作脫節。為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式,樹立整體護理理念,有必要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典型病例導入新課,圍繞病例,以發現患者健康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評價為主線,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學手段,把內科護理學知識、護理人文、護理學基礎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術等有機融合,按照護理程序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傳授科學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護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溝通能力,使其盡快進入護士角色,同時還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師傳生受”、“師問生答”的傳統模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實現了教與學過程中師生“雙主體”的良性互動,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形式,學生不僅需要聽課或是簡單回答一些問題,還必須作為主體參與到病例討論中來,在眼、耳、手、口多種感覺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積極參與教學。而教師通過PBL和任務驅動教學設置問題、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的臨床思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提供指導。
2.3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實現學生與教材的交互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課前發放學案,預設問題,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教材、網絡資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獲取大量知識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并加深學生對教材的認知,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想像和思維空間。然后讓學生根據學案對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取舍、挑選、重組,從而找到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與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學生感受到了知識的魅力,還提高了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2.4運用多種教法學法,實現學生與學生的交互內科護理學開設于第三學年,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文化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對臨床專業課程有著一定的興趣和好奇心,對護理操作技能較為感興趣。因此,他們較重視專業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可塑性強,對未來的職業無限憧憬。故在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分析病例,進行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來發現患者的健康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實施整體護理,實現了學生與學生的交互。
3討論
全球醫學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職業態度、科學基礎、臨床技能和群體保健、溝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的培養,因此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1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終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因此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學生依據學案,通過預習,針對預設的問題、任務,主動查詢相關資料,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實現了與教材的交互,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學生帶著疑問參與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
3.2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所謂臨床思維能力,實際上指的是合理分析、處理臨床所見的各種癥狀,以便有效地實施治療的能力。針對護理專業,臨床思維能力是指臨床護士根據護理程序,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利用所獲得的健康資料,包括病史、身體評估、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結果等,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用一定的思維方法來綜合分析,提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制訂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及進行效果評價的能力。內科護理學因其實踐性很強,臨床應用廣泛,故受到師生的重視。但是由于主客觀方面的一些原因,內科護理學教學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也是以記憶知識點應付考試為主要目的,但學生總有一天要從教室走入臨床,從理論學習進入臨床實踐,因此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通過問題設置、任務驅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評判總結等方式,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將重心轉移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培養了學生求疑、實證、嚴謹和理性的臨床思維。
3.3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護理人際溝通能力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過:與人相處的學問在人類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是排在前面的,溝通能夠帶來其他知識不能帶來的力量,它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護理學的服務對象是人,學生畢業后多數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每天接觸最多的是患者,現代護理理念強調的是以患者為中心,良好的護患溝通技能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學生扮演護士、患者,體驗不同角色內心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同時也使學生體會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體會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學會了換位思考,培養了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3.4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能在輕松、活躍的環境下學習,并勇于表現自我,積極發表觀點,便會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學生通過與教材的交互、與教師的交互、與同學的交互,課前查閱資料,積極思考,課中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幫助下,通過自我探索、小組學習、相互討論,分析病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由師生共同評價、總結,從而融會貫通新舊知識,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活躍了思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5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素質是群體或社會對扮演教師這一特定角色必須具備的心理和行為品質的要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醫護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傳播者———臨床護理教師,其素質狀況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關鍵。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不但要求教師不斷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熟悉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還要求其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基礎護理學知識、臨床護理學知識,且熟悉并掌握目前臨床新進展、新技術及人文社會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向精深的方向發展。這就促使內科護理學教師加強自主學習,不斷擴充知識容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駕馭課堂教學,控制教學節奏,以淵博的知識、高深的理論、獨到的見解指導和幫助學生,并通過師生良性互動產生新知、鞏固舊知,從而掌握技能。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