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0: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級會計師經驗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能力、職業能力與會計職業能力的內涵
(一)能力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中提出:構建面向21世紀的新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是一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資源開發體系。在《辭?!分?,對能力的解釋是指能夠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征。針對工作實際而言,能力是指根據所掌握的知識,再加上經驗累積所粹煉出來的可以用于做出判斷、選擇和實踐的力量。
(二)職業能力 關于職業能力,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的定義是指在某一個真實工作環境中能夠按特定標準承擔工作角色、完成工作所應具備的能力。加拿大注冊會計師協會(GGA)將職業能力定義為:能夠有效履行某一特定工作角色而應具備的知識、技能、才能和行為的總和。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則認為,職業能力是一種才能,具備這種才能的人能出色地、有效率地和恰當地完成高標準工作。澳大利亞國家培訓委員會則把職業能力定義為,在職業范圍內能夠達到雇主所期望標準的工作能力,從工作的結果看,這種標準是指任何一個在特殊職業中扮演角色的個人被期望達到的程度。
(三)會計職業能力AICPA將會計職業能力的核心歸納為“能夠為用戶提供價值和結果的會計師技能、技術和知識的獨特組合”。國際會計教育準則委員會( IAESB)頒布的國際教育準則1~6號中,明確了從知識技能、技術技能、個人技能、人際技能和組織技能五個方面對會計人員的要求。筆者則認為會計職業能力是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且賴以生存發展的從業能力。 美國會計學會(AAA)會計教育委員會曾明確指出,學校會計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學生在畢業時就成為一個合格的會計專業人員,而在于培養學生未來能夠成為一個會計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他們終身學習。這也強調了應注重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高職會計學生就業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
(一)高職會計學生就業崗位 調查發現,高職會計學生畢業后主要的崗位是出納、會計、會計助理人員等崗位,表1是對我院近五年約1200名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的調查結果。
(二)就業崗位的要求 通過對近兩年來浙江省各單位招聘財務人員的要求進行調查,對就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總結見表2。
從總體上看,各個招聘單位對會計崗位人員要求具備的能力主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溝通、表達與協調能力,誠信和責任心等職業道德,良好的學習能力與職業判斷能力等。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會計專業人員又不斷出現新的要求,體現在對會計專業資格證書要求越來越嚴格。很多單位的招聘條件都必須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則會要求至少具有初級會計資格、中級會計師職稱;其次是要有開闊的專業視野。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業務的復雜多變使財務工作的復雜性不斷增加,這就要求財務人員要有開闊的專業視野來應對;此外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財務工作中,細致、認真是對財務人員性格特征的重要要求。
三、高職會計學生職業能力框架的構建
(一)專業能力 一是文化素養知識。主要包括對歷史發展、世界的不同文化和國際視野的理解;對人類基本行為知識的掌握;對思想、政治、社會差別的感知能力和判斷能力;對文學、藝術和科學的欣賞能力;書面和口頭交流能力以及正式或非正式地表達意見的技巧等。二是會計專業學科知識。要求學生掌握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審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一定金融、財政、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熟練運用財務軟件完成會計業務處理。三是相關法律知識。會計人員履行職能,自始至終都受到國家法律、法規和制度的制約,因而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稅法、經濟法、會計法等知識。
(二)管理能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人員越來越多地參與公司管理決策和管理實踐,所以會計人員對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管理學、風險管理、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等知識都應有所涉及和了解。
(三)職業判斷能力 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是會計人員按照目前國家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的規定,結合企業自身的經營環境、經營業務及經營特點,靈活運用其所掌握的會計專業知識和經驗,對企業發生的不確定經濟事項和交易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程序等做出判斷和選擇的能力。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日趨復雜,經濟業務的不確定性日漸增多,這就要求財務人員要具備良好的職業判斷能力,對復雜的經濟業務做出合理的、公允的判斷。會計人員應具有對經濟的發展趨勢及市場環境變化的分析判斷能力,應善于利用財務機會,規避財務風險,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四)交流能力會計人員除了要能處理好日常財務工作外,還會常常和外界發生聯系,如向銀行申請貸款、稅務登記及申報納稅、工商年檢等,財務工作人員要經常和銀行、稅務部門打交道,有時還必須為單位的重大決策提供財務參考意見,這就要求會計人員有較強的人際交往、公關能力,能夠很好地與相關部門溝通。
(五)學習能力知識經濟時代信息量呈現爆炸式增長的趨勢,知識更新的頻率不斷加快?,F代科技和信息的日益增長與會計人員接受信息的時間限度之間存在矛盾;知識更新周期的不斷縮短與會計人員受教育時間不斷延長之間同樣存在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六)團隊合作與協調能力 出納、會計及財務主管等各個崗位的工作是相互關聯的,并不是單獨存在的,會計人員要具有分工合作的團隊意識才能將工作完成得更好,這一點也是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十分關注的。
四、基于崗位職業能力的高職會計教育改革措施
(一)制定合適的培養目標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而高職會計教育應緊跟時代潮流,符合當前社會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高職院校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根據各學校的辦學特色,確定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突出專業特色,創建專業品牌,提高會計專業的適用性。不能將培養目標僅僅定位在會計操作技能上,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而是要強調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畢業后更好地處理復雜多變的經濟事項和適應未來多變的就業環境。
在制定培養目標時,要強調在高職會計教學的不同階段,會計教學的核心內容是一樣的,但培養學生掌握知識、認知技能、會計實務操作能力等程度和方法則是不同的,因而,教學目標應當有不同的側重點,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的深度、廣度不同,由此訓練出來學生擁有的能力和技巧才各有側重。因為財務人員工作的特殊性,在強調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同時,在不同培養階段都要貫徹職業道德教育。從總體上說高職會計教育應培養具有開闊視野和創新能力,有較強社會責任感和良好職業道德,發展潛力大、具備較強專業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會計人才。
(二)整合會計課程體系 會計是為經濟服務的,必須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去認識和掌握會計知識。目前我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體現的是專才教育的模式。這種模式的缺陷會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學科嚴重分離,致使教師和學生都無法跳出會計的框架,學生無法全面理解會計;在課程設置中,經濟學、管理學等課程課時比較少、學生也不大重視這些課程的學習。為此,應當打破現有的會計學科課程體系,將相近的學科知識內容重新進行整合,形成新的會計課程體系,既突出會計學科本身的完整性,又不過分強調會計學科與經濟、管理等學科之間的界限,從而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從社會、經濟、生活大背景中學習和掌握會計專業知識。通過對課程設置進行整合、優化,構建“通識教育課+學科基礎知識課+專業知識課+實踐課”的課程體系,淡化專業學科的界限,改變目前專業課程過多,專業課占大比例的現狀,通過各種手段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和應用能力。
(三)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 隨著知識更新的頻率不斷加快,學會如何學習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許多高職院校中,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財務會計》達到128課時,但任課老師仍覺得這門課的課時太少,要講的內容太多,老師整個學期“滿課堂灌輸知識”,手把手教學生會計賬務處理,可課時還是不夠用,學生掌握的不理想。在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下,由于會計賬務處理知識太多太細并且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任務非常繁重,而學生卻達不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如采用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等,傳授學生如何學習會計,如何去思考和分析問題,提升學生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制度,全面考核學生的職業能力 日前高職會計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為考而學,老師則為考而教。期末閉卷考試成績是學校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的主要依據,體現的基本特點是“重理論、輕實務”,“重記憶、輕理解”。這種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體系,既無法公正評價和衡量學生的職業能力,也無法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能力評價的需要。 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制度將會對高職會計教育的改革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從而提升會計教學質量。一方面,實行考核方式多樣化:如將平時測試、學習情況與期末考試相結合、改變考試題型與題目、突出考查專業知識運用等。另一方面,要改革會計職業能力評價體系,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見圖1),并使會計專業質量評價制度化。新的考核體系以會計應用能力為主、職業素質訓練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為輔的教學體系,突出應用性、系統性、崗位性,全過程灌輸職業道德教育,全方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惠忠、劉勇:《會計教育改革:理論探討與經驗總結》,《會計研究》2009年第12期。
[2]李曉慧:《會計教學體系研究:來自英國大學的借鑒》,《會計研究》2009年第10期。
[3]劉永澤、池國華:《中國會計教育改革30年評價:成就、問題與對策》,《會計研究》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