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9: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骨科臨床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臨床教學實踐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醫學院校學生從學校邁入工作崗位的橋梁課程,臨床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醫學院校畢業生的質量,臨床實習是基礎醫學教學的延伸,是不同教學形式的轉換點,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初始階段。骨科專業性強,新理論、新技術、新業務發展快,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促進醫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是作者對如何提高骨科臨床實習教學質量作的一些探討。
1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臨床思維是臨床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教學大綱無法將這一內容具體化,這就需要帶教老師將自己積累的工作經驗、思維過程傳授給學生,這種思維方式的培養主要通過教學查房、接診病人的問診、體格檢查時來完成的,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培養[1]。大多數實習醫生已經認識到臨床實習的重要性,但是自信心相對不足,主要與缺乏嚴謹的臨床思維方式有關。臨床教學有一套獨特的思維方式,它是指導醫生診斷治療疾病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在與病人接觸、詢問病史和體檢中,醫生頭腦里產生知覺和表象并形成診斷假設之后,通過體檢、實驗室檢查及閱讀X光片等應證或假說,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帶教老師本身就是臨床醫生,要總結自己的經驗指導學生掌握建立診斷的一般原則,尤其要讓初到臨床的實習醫生克服拿書套病的方法,教他們從整體出發,以臨床表現為依據,不斷提高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2]。
2強調對采集病史和體格檢查的重要性
采集病史和體格檢查是通過了解疾病的表現來認識疾病屬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從病人身上最方便、最直接獲取第一手資料的重要診斷方法。由此獲得的資料既可為索取其它資料提供線索,又可對其他輔助檢查方法提供的資料進行某種程度的核實與驗證。要完全掌握好體格檢查這項臨床實踐能力,達到體格檢查手法準確、技術熟練、項目完整,必須以診斷學理論為基礎,以臨床思維程序為引導,強化臨床實踐綜合能力鍛煉。在某種意義上,它已超出了簡單的操作技巧的范疇,而是一種以操作技術為表象的、綜合性臨床實踐能力。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體格檢查和病史采集常是交織在一起的,在充實的病史資料的基礎上,有選擇地進行體格檢查,通常能使臨床醫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珍貴的信息。有時在體格檢查中偶然發現,會使臨床醫生打破原來固有思維模式,擴展思維范圍,甚至產生創造思維,提高臨床診斷水平[3]。
3及時補充臨床所需知識
在大學學習期間,骨科學部分并未獨立分開,而是屬于外科學中的一部分,造成了內容多,學時少,而骨科的專業性又極強,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和記憶。骨科的新理論、新方法,在近十年中發展迅速,但在外科教科書中并未及時補充這些內容,與臨床實際距離加大,課本受篇幅所限,以及規范化要求,很難把這些新理論、新方法表達出來。在第6版《外科學》中,雖然加入了一些新名詞,但仍不足以傳達這樣的信息,相反,由于無適當的解釋,使學生產生更多的疑惑,教學內容與實際臨床工作脫節嚴重[4]。針對這種情況,帶教老師應先把《外科學》進行必要的復習,把書本上未涉及到的,但臨床工作又必不可少的最新方法、最新技術與外科課本及解剖、放射知識貫穿起來,結合臨床病人進行示教講課,通過這種講授,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更加豐富、拓展,與實際臨床工作更加貼近,對于這種方式的學習,同學們普遍反應臨床實習的自信心增強,不像初到臨床那樣茫然,這樣的帶教方法比重復課本的學習方式更加有實際意義。
4培養學生的讀片能力
骨科學與影像學有著密切的聯系,任何一種骨折、脫位的診斷及術后效果的評估均少不了影像學知識。在帶教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讀片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在直觀影像引導下,接受能力得到加強,又便于理解和記憶,其教學效果顯然要比單純理論教學理想[5]。在閱片過程中,不能僅看到骨折,要養成全面分析能力,掌握看片的順序,如:腰椎攝片,不僅要看椎體有無變形,還要看腰大肌陰影是否正常等,并把讀片放在最后階段,在未詢問病史及嚴格體格檢查前,不提倡僅靠X線片就下診斷,要結合解剖學的知識,完整的閱讀X光片,不懂的問題,需要將其他的諸如CT、核磁等資料放在一起研究、討論以得出準確的診斷結論。
5醫患溝通技巧及防范醫療糾紛的教育
實習既是醫學生通過實踐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醫學生接觸社會、服務病人、強化醫德意識、確立醫德信念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在醫患關系問題比較突出的今天,如何處理好醫患關系、避免醫療糾紛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臨床溝通不足是造成醫療糾紛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臨床溝通易被實習同學忽略,很多同學認為只要學好醫療技術,還怕以后無“飯”吃?因此實習時不愿意或害怕接觸病人和病人家屬,缺少必要的交流時間。為何特別強調臨床溝通?因為醫學模式已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發展成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療成功的關鍵不僅是醫療技術本身的問題,還和病人的心理、家庭、社會等因素密切相關。帶教老師不但要傳授臨床技能,同時也要傳授他們如何與病人交往,這對避免他們畢業后因為初入社會,經驗不足而犯錯誤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劉宇楊,史冬梅.如何做好醫學生的臨床教學工作.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6,10(28):183.
2胡海瀾,楊進順.把握醫學生心理特征,提高骨科帶教臨床見習的教學質量.國際醫師衛生導報,2006,12(30):118.
3李孝存,錢濟先.加強骨科實習醫生臨床技能的培養.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4(8):177.
1.1一般資料
我院骨科是國家級重點???,按專業設骨傷、脊柱骨病、骨關節等7個病區,共開放床位315張。骨科系統共有臨床護士132人,均為女性,年齡20~49歲,平均34.5歲。其中副主任護師3人,主管護師16人,護師52人,護士61人;中專8人,大專105人,本科19人。
1.2方法
1.2.1骨科護理業務學習平臺的組建①人員結構。根據我院學科設置,由護理部組織7個骨科病區建立骨科系統護理業務學習平臺,設教學組長2名,由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護士長擔任,負責制定培訓計劃,授課人及授課內容的審核;教學秘書1名,由護理部干事擔任,負責協調安排培訓時間、培訓場地、教學設備的準備、資料收集及考核工作。②制定培訓計劃。根據院護理人員分級培訓計劃及專科培訓的特點,由教學組長制定骨科護士分級(責任組長、責任護士、小組護士、助理護士)培訓計劃,上報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授課人選擇專科理論扎實,技術能力和表達能力強的骨科護理骨干,明確授課形式和課時,上報護理部主任核準。③組織實施。根據臨床護理工作實際情況及排班模式,做到培訓工作既不影響臨床工作又能保證參培率,培訓時間一般安排在16:00以后,每次培訓安排3個課題,每個課題限時15~20min,要求授課人緊緊圍繞課題充分準備,用簡短、精煉的語言,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大家傳授豐富而先進的知識,授課內容具體、實用性強、有針對性。骨科護理業務學習平臺每月開展培訓1~2次,每季度對培訓內容進行1次考核,由護理部的教學秘書匯總成績,教學組長根據存在的問題及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及時修訂培訓計劃,不斷改進培訓方式,保證和提高培訓效果。④建立激勵機制。將骨科護理業務學習平臺培訓工作納入院護理繼續教育項目,參加1次培訓授予院級繼續教育學分0.5分,授課老師授予2分??剖易o士每季度考核平均成績及參加培訓情況列入季度臨床護理管理質量考評。每名護士成績記入個人技術檔案,與護士年度考評、晉升掛鉤。全年考核成績優異者予以表彰和獎勵。
1.2.2評價方法比較骨科系統護理業務學習平臺實施前(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實施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護士??浦R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考核成績,以及護理新技術、新項目、學術論文撰寫發表情況統計。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實施前后護士考核成績比較
2.2實施前后開展護理新技術、新項目,護理創新及學術情況實施前開展護理新技術、新項目1項,護理創新3項,發表學術論文2篇;實施后分別為5項、16項和7篇。
3討論
“第五次國際傳統醫學美容大會”于2010年3月21~2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會議由馬亞西亞萬儀駐顏美容學院承辦。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分會和《中華中醫藥雜志》社將組織中醫美容行業的專家參加會議。現將征文內容通知如下:
1.征文范圍:①中藥化妝品、中藥美容產品、養顏藥膳、外用中藥的臨床應用研究及實驗研究;②中藥在藥浴、外敷、香薰、灌腸、內服排毒中的應用研究;③中醫各種診療方法在美容、保健及治療中的應用研究;④中醫美容文獻研究和理論研究;⑤中國民族醫藥及世界其他民族傳統醫學在美容領域的應用研究;⑥中醫美容人員資格教育、培訓制度研究及課程設計;⑦中醫美容行業標準化方案研究;⑧美容院中醫服務項目范圍研究與限定;⑨中藥化妝品、中醫美容儀器、中醫美容產品的研發和應用研究。
2.征文及參會要求:①未正式公開發表過的論文;②稿件篇幅在3000字以內,關鍵詞3~8個,附400~600字中英日文摘要,注明作者姓名、單位、詳細通訊地址、郵編、電話、手機、電子信箱等;③論文請發送電子版,郵件以“作者姓名+馬來西亞會議”命名。收到必復,若無,請與我部聯系,請自留底稿,恕不退稿;④報名截止日期:2010年1月18日,請自血因私護照并填寫出國人員情況表;⑤費用:論文翻譯費300元,報名費每人500元,因故不能成行者報名費不退。
3.省略
第五次國際傳統醫學美容學術大會籌委會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分會
股骨頭壞死修復與重建國際研討會暨輝瑞骨科鎮痛高峰論壇
第二輪通知
由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和輝瑞制藥有限公司主辦,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承辦的“股骨頭壞死修復與重建國際研討會暨輝瑞骨科鎮痛高峰論壇”將于2010 年4月8日~10日在上海市光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會議邀請知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并舉行《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第5 屆“三優”評選的頒獎儀式。參加本次研討會可獲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Ⅰ類學分10 分。會議將邀請美國杜克大學Virginia Flowers Baker 骨科主任、骨與關節外科雜志(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JBJS)董事長James Randolph Urbaniak 教授、Current Opinion in Orthopaedics 雜志主編Vincent D. Pellegrini 教授和總醫院骨科王巖教授、中日友好醫院骨科李子榮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醫院骨外科王坤正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王義生教授等多位知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
1.會議內容:①吻合血管游離腓骨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②股骨頭壞死研究新進展;③表面置換與保留股骨頸的人工關節置換。
2.省略,聯系人:張老師,電話:028-85422431;截稿日期為2010 年3 月15 日。優秀稿件將優先在《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正式發表。歡迎廣大骨科臨床、教學、科研人員及在讀研究生踴躍投稿及參會
3.報到時間:2010 年4月8日(8:00-20:00);報到地點:上海市光大國際會展中心(上海市徐匯區漕寶路66號B座)。
4.會議時間:2010 年4月9日~10日;會議地點:上海市光大國際會展中心(上海市徐匯區漕寶路66號B座);會務費:800 元。
5.省略;燕曉宇 13671725441,E-mail:。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2010年《中國美容醫學》征訂啟事
中國美容醫學雜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的國家級醫學專業學術期刊,是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和國內外多家大型數據庫和檢索機構收錄期刊。主要欄目有:基礎研究、整形美容、皮膚美容、頜面美容、齒科美容、眼耳鼻美容、中醫藥美容、護理美學、綜述、講座、國外美容最新動態、國內最新書訊會訊等,并將繼續增設美容醫學焦點研究專欄。本刊為全彩銅版印刷,圖文并茂、內容涵蓋面寬、信息量大、理例兼容、實用性強,是從事美容醫學及相關專業醫務人員的必備讀物。
2010年征訂工作現已開始,定價15元,全年180元(含郵費),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52-27,編輯部亦可直接訂閱和投稿,地址:西安市188號信箱 《中國美容醫學》編輯部收,郵編:710043。咨詢電話:029-82218513,82251091-8833,網址:省略,E-mail:zgmryx@163.省略。投稿時請寄稿件審理費30元,并在稿件后附第一作者詳細聯系方式(包括詳細通訊地址和手機號碼)。
2010中華醫學會第七次全國醫學美學與美容學術年會
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20周年慶典
暨第三屆兩岸四地美容醫學學術論壇
中華醫學會第七次全國醫學美學與美容學術年會、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20周年慶典暨第三屆兩岸四地美容醫學學術論壇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主辦,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湘雅二醫院、湘雅三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亞韓國際醫學美容醫院承辦,總醫院、湖南省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協辦,會議定于2010年6月3-6日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大會期間還將舉行第三屆“兩岸四地美容醫學學術論壇”和第二屆“醫學美學藝術展”,頒發第四屆“學科貢獻獎”。舉辦本分會各學組的繼續教育學習班、手術演示等活動。本次大會是中華醫學會全國Ⅰ類學術會議,也是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參會者可獲得國家級Ⅰ類學分。歡迎廣大專家學者踴躍投稿,征文內容如下。
1.征文內容:學科建設:①美容醫學整體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經驗、前景;②美容醫學學科發展的國際化方向等; 美容外科學: ①美容外科程序標準化探討;②面部年輕化、面部輪廓美容;③吸脂、美容;④常見美容外科手術并發癥的防治等; 美容皮膚科學: ①非手術面部年輕化技術療效評價;②損容性面部皮膚損害及修復;③化妝品與皮膚美容科學等; 美容牙科學: ①牙齒正畸與面部輪廓美容;②牙齒修復美學;③種植牙美學;④牙齒色彩學;⑤牙周美容等; 美容中醫科學: ①中國針灸與中胚層療法的關系探討;②黃褐斑中醫藥治療進展;③中醫抗衰老;④中醫減肥等;美容醫療技術: ①色素沉著性皮損的光學治療回顧與展望;②血管性皮膚病激光治療進展;③無創嫩膚除皺技術的評價;④局部注射美容技術;⑤文刺與祛文刺技術的安全性;⑥美容術后護理效果的評價等;醫學美學與美容醫學人文科學: ①中國人的美容心理評估;②美容心理,美容醫學心理學;③中國人面部輪廓特征的美學探討;④各類藝術形式學;⑤醫學審美教育;⑥美容醫學倫理等;⑦美容醫療中的醫患關系及相關法律問題;⑧美容醫療糾紛及事故的定性與處理等。
2.征文要求:①文體形式不限,論著、綜述、評述、個案等均可;②來稿請寄500字以內的摘要1份;③投稿方式,一律采用網上投稿,網址:省略.省略;④投稿截止日期:2010年4月30日(錄用與否恕不退稿)。
?消息?
《中國美容醫學》被以下檢索系統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рж)、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知網)、萬方數字化期刊群、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國內外讀者可以在:省略、 省略、 zgmryxzz.省略等網上查閱、下載《中國美容醫學》全文。其中中國知網和萬方數字化期刊群同時收錄中外各類醫學期刊近百種,可查閱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醫院管理等醫學論文資料。歡迎登陸查閱《中國美容醫學》,并歡迎國內外作者讀者積極投稿!
聯系地址:西安市新科路1號東興科技大廈12層《中國美容醫學》編輯部,郵編:710043,聯系電話:029-82218513,82251091-8833;網址:省略,投稿E-mail: 。
?告作者讀者?
投稿數字寫作須知
根據《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本刊采用三位分節法(即從小數點算起,向左向右每三位分一節,節間留出一定空隙),不用千分撇分節法(如3,216改為3 216)。但年份、頁數、儀表型號、標準號不用三位分節法。中文出現的數字,凡屬計數數值,一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關于中英文摘要書寫格式的要求
本刊中的論著文稿正文前應附300字以內的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要素,并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得使用“作者”、“我們”等主語。關鍵詞3-8個,撰寫應正確選用中國醫科院情報所出版《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MeSHAAL)內所列的詞語,必要時可采用自由詞語,每個詞組(匯)間用逗號(,)隔開。英文摘要要與中文摘要基本對應,略有擴展以便對外交流。英文摘要格式要求:文題首字母為大寫,作者需要全部列出,姓名及省、市名用漢語拼音,姓氏每個字母均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文題及單位用英文書寫英文關鍵詞均小寫,不能使用縮寫詞,應與中文關鍵詞序一致。
希望作者讀者在投稿或(和)修改稿件時,按上述要求認真補充完整,并注意規范使用醫學專業詞匯。
版權轉讓聲明
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全體作者需在收到編輯部發出的稿件回執時簽署《論文投送介紹信》,將該論文的復制權、發行權、印刷版和電子版的世界范圍內轉讓給本刊。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被《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凡被本刊錄用的稿件將同時通過因特網進行網絡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務,稿件一經刊用,將一次性支付作者著作權使用報酬(包括印刷版、光盤版和網絡版各種使用方式的報酬),并贈送當期雜志兩冊。
常用參考文獻書寫格式要求
參考文獻,請選您親自閱讀過的最近5年以內發表的文獻(經典文獻除外),序號請按正文中引用先后排序,并與原文仔細核對、在原文以相同序號標注。文獻書寫格式如下:
1.如果參閱的是期刊其書寫格式為(除了虛線部分其他包括標點符號都按以下格式書寫,不能缺少):
[序號]作者名(三位以內者全部列出,超過三位作者的只列前三位,中文后加“等”,英文加“et al”;尤其英文文獻要求名在前,姓在后,如“Morris PJ,BradleyJA”等). 文題[J]. 刊名(外文縮寫按Index Medicos格式),年份,卷(期):起頁-止頁.
示例:[1]楊 瑛,顧偉英,楊彩霞,等.凡能斯提爾美容切口在婦產科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03,12(5):509-510.
2.若參閱圖書:
[序號]作者(主編姓名). 書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 起頁-止頁.
示例: [2]王 煒.整形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73-474.
3.若為析出文獻:
[序號]章節作者. 章節文題. 見: 作者(主編姓名). 書名[M]. 版次. 出版地: 出版者, 年份:起頁-止頁.
示例:[3]劉德伍,呂潤華.抗瘢痕增生藥物研究進展.見:蔡景龍.現代瘢痕學[M].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42-444.
4.若為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骨質疏松的病因還不太清楚,可能與遺傳、年齡、性激素及生活習慣有關。臨床資料表明,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超過60%。骨質疏松癥的最主要的一類是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它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必然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老年人骨質疏松是骨的退行性變化,屬原發性骨質疏松。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老年人較男性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發病率要高,這主要是由于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的。由于對骨質疏松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發生脊柱和髖部骨折又很難恢復,因此一定要以預防為主。那么老年人如何預防骨質疏松癥呢?
1、控制飲食結構,避免酸性物質攝入過多。大多數的肉類、谷物、糖、酒、魚蝦等都屬于酸性食物,大多數的蔬菜水果都屬于堿性食物,健康人每天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攝入應遵守1:4的比例。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
2、吸煙影響骨峰的形成,過量飲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陳代謝,喝濃咖啡會增加尿鈣排泄,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應避免形成上述習慣。
3、保持生活規律,不熬夜。調節心情和自身壓力,可防止酸性物質沉積,保證代謝的正常進行。適量接受陽光照射,保證攝取足夠量的維生素D,提高血鈣、血磷的含量,有助于它們在骨骼中沉積,有利于鈣的吸收。
4、多進行戶外運動,經常運動的老人平衡能力好,不易摔跤,可預防骨折的發生,太極、快走、扇子舞等老年運動都較適合。
治療骨質疏松的主要藥物:
1、鈣劑與維生素D3是骨質疏松防治的基礎藥物,應用需強調目的性,切忌濫用。
2、活性維生素D3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包括對骨形成的促進作用和對骨骼肌的增強作用。
3、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激素補充治療(HRT)及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新型二膦酸鹽在臨床上可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骨質疏松治療。
4、降鈣素作用于骨骼和中樞,對疼痛的緩解作用十分明顯。
2015年8月21日,由北京市海淀醫院發起并舉辦的“第二屆脊柱微創學習班-椎間孔鏡及通道技術沙龍”在該院舉行,海淀醫院骨科專家蔣毅教授出任執行主席。在此之前記者還了解到,蔣毅教授長期致力于脊柱疾患的診斷與微創治療,自2005年開始在海淀醫院開展脊柱微創治療與研究以來,已經填補了多項院內空白。有鑒于此,在本次學習班開幕當日,本刊記者就微創脊柱外科領域的諸多學術熱點話題,對他做了深入采訪……
脊柱微創技術發展迅猛
采訪一開始,蔣毅教授首先對微創技術的發展概況做了簡要介紹。他說,微創技術在外科手術中的運用,是現代手術學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這種技術在實現小“孔”切口的同時,與可視化技術相結合,能更好地觀察手術區域。
回到自己的專業領域,蔣毅說:“在過去的10年間,微創脊柱外科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于脊柱微創手術對軟組織的牽拉和剝離較少,因而能夠降低術后疼痛,縮短恢復時間;而且隨著顯微內鏡技術的發展和特殊手術器械與設備的臨床應用,外科醫生可以通過一個或多個微小的切口來完成以往的手術操作。與開放手術相同,微創脊柱手術也能實現微創下的神經減壓,脊柱穩定與融合,以及脊柱畸形的矯正。脊柱微創技術從椎體成形到經皮置釘,從顯微鏡下摘除到通道下融合,從介入髓核消融到完全內鏡技術,幾乎涵蓋了退變性疾病治療的各個方面。在劉尚禮、池永龍、周躍、劉曉光、海涌教授等專家的大力發展下,我國脊柱微創在治療手段和技術培訓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p>
采訪前據記者了解,蔣毅教授曾在2011年及2014年在德國和美國接受了脊柱微創的培訓,因此,記者希望他能介紹一下國內外在脊柱微創治療方面的理念是否有差異;如果有的話,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談及這個話題,蔣毅教授坦言:“由于國內的微創技術發展較晚,同時受限于微創設備的購置和微創技術的普及,‘終極治療’往往是骨科臨床目前的常見手段,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合理的。微創技術在國外日臻成熟并且逐漸流程化,能給病人提供更好、創傷更小并且更有效的服務,因此也更受患者的喜愛。技術微創化是微創治療理念的表現之一,國外的醫療更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思維,治療更為個體化,醫療設備更為先進,配套設施更為完善,這也使得微創治療的方式更為多樣化,階梯治療成為常態?!?/p>
據此,蔣毅教授認為,雖然近10年來我國脊柱微創技術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臨床隨訪結果令人振奮,但我們存在的許多問題也需要改進,比如如何進一步降低并發癥,能否研制出更適合于微創植入的椎間融合器,如何降低微創技術的學習曲線以利于微創手術的普及等等;同時,微創手術遠期臨床效果目前報道也比較少,還需要進一步跟蹤隨訪。
青年醫生最渴望“微創教育”
在采訪中,蔣毅教授談及正在舉行的“第二屆脊柱微創學習班-椎間孔鏡及通道技術沙龍”的宗旨和意義時說:“這已經是我們醫院舉辦的第二屆學習班了。去年在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微創委員會和醫院領導的關懷下,尤其是在周躍教授和劉曉光教授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完成了第一屆脊柱微創內鏡培訓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引了全國近200人參加,得到參會學員的一致認同,并表達了想再次參加類似培訓班的意愿,于是我們又舉辦了第二屆學習班,再一次搭建起了脊柱微創的交流平臺?!?/p>
他繼續介紹說:“這次學習班作為北京市級繼續教育項目之一,也再次得到了北京市醫學會和海淀醫院的支持。此次會議由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脊柱微創學組主辦、北京市海淀醫院骨科承辦、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協辦的。本次會議結合我院目前開展比較成熟的內鏡和通道技術作為基礎,邀請到了部分國內在微創內鏡和通道技術領先的專家進行報告和點評,同時還有微創手術的直播互動交流,這種方式在目前是最受參會人員喜愛的交流方式,更為直觀并真實,可以更直接地解答微創技術的疑點和難點,更容易幫助初學者突破技術壁壘。”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次會議的開幕式由大會執行主席蔣毅教授主持。他首先宣讀了來自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的周躍教授的賀詞:“微創先鋒,引領未來?!痹陂_幕式上致辭的專家學者還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劉曉光教授、北京市海淀醫院王東教授;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總醫院張西峰教授,北京朝陽醫院楊晉才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鐘沃權教授、祝斌教授,北京大學北大醫院劉憲義教授,北京市海淀醫院黃承教授等多位專家,并在會上做了精彩演講。特別值得介紹的是,在互動環節,由蔣毅教授主刀、吳磊老師等海淀醫院骨科醫生護士們開展的現場手術直播――微創經皮全內鏡重度脫垂型腰椎間盤切除術,與會專家學者與蔣毅教授一起探討互動,現場氣氛活躍,手術圓滿成功。術后蔣毅教授還與大家分享了手術成功的經驗和技巧,與會專家學者贊聲連連?!斑@次會議的手術直播,為青年醫生學員們提供了更為真實生動的學習平臺!”蔣毅教授欣慰地說。
此外,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劉曉光教授在《微創技術在脊柱外科的應用》課題中談到近三年的熱點微創技術有:經皮微創通道下后路腰椎椎體融合內固定術;小切口技術治療頸、胸、疾患;改進的各類內鏡技術、椎間孔鏡;各類導航技術、術中神經探測技術及術中3-D和CT監測。
在培訓期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鐘沃權教授圍繞《應用通道技術(MIS-TLIF)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這一課題做了精彩發言:MIS-TLIF手術指證為腰椎不穩定、間盤源性腰痛、腰椎滑脫、極外側椎間盤突出、椎間孔區狹窄、腰椎側彎、腰椎間盤突出合并間盤鈣化/椎體后緣離斷:同時還指出透視要求定位是:透視要求標準正側位;正位棘突在椎體的中線;側位椎體腰板呈直線;如存在退行性側彎、椎體旋轉,可調整手術床使雙側椎弓根對稱;不要隨意調整C臂機/G臂肌透視的正位,易被誤導。
總醫院張西峰教授就《經皮脊柱內鏡的原則和技巧》課題做了精彩講解。張教授強調了脊柱內鏡臨床應用的趨勢:可以手術的病理越來越擴大,接受手術的患者越來越多,二次手術返修率越來越低,可以使用的品種越來越多,國內應用的單位越來越多。同時還強調理想的脊柱內鏡手術技巧是:操作方法簡單、醫患放射線少、患者依存性好、醫生容易學習、復發容易返修。
北京朝陽醫院楊晉才教授在《關節突成形技術在椎間孔鏡應用中的價值》這一課題中指出,關節突成形的原因是:椎間孔――手術入路;Kambin三角――神經間隙:出口神經根、下椎體后上緣與硬膜囊外側緣之間的解剖區域,骨性結構關節突關節;盤黃間隙,椎間盤與黃韌帶之間和安全入路。
談及這次學習班的詳細情況,蔣毅教授進一步介紹說:我在多年的學術交流活動中了解到,青年醫生特別渴望“微創教育”,也正是這種契機我們決定舉辦脊柱微創技術學習班。第一屆的成功舉辦,不僅證實了我的認識,也更堅定了我們舉辦第二屆的決心,因此我們邀請到了更多知名專家現場授課并答疑。來自全國各地的骨科專家和學者歡聚一堂,演講和研討骨科的新進展和新技術,推動椎間孔鏡及通道微創技術交流,增進臨床骨科各專業醫師之間的互相了解。
此外,在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和蔣毅教授一起為“脊柱微創青年沙龍(北京)內鏡基地”揭牌,“這一基地的成立,更為廣大微創同道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交流平臺?!笔Y毅教授說。
微創脊柱內鏡有望
成為另一“金標準”
蔣毅教授還在采訪中介紹了他本人在該領域所主要從事的相關研究:“脊柱微創治療是我2005年開始為自己定下的目標。先后開展了頸腰椎間盤突出癥經皮穿刺激光及射頻治療、經皮椎體成形術及后凸成形術,內鏡及通道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及椎管狹窄癥,吸引了全國40余家醫院前來學習,總結經驗并發表了相關論文,目前主要在研究脊柱單元重要結構(后縱韌帶及纖維環)保留與否在微創治療中的意義。現在我有兩項內鏡相關的專利正在申報之中,希望能在日后的臨床應用上為脊柱內鏡技術的發展及變革,貢獻一份微弱的力量?!?/p>
話題延伸到具體的學術領域,蔣毅教授坦陳:“脊柱內鏡技術引入國內以來,在老一輩微創專家的引領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在以周躍教授為首的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團隊的努力下,以Joimax椎間孔鏡技術作為突破點,大力拓展了脊柱內鏡技術,并使該技術在全國得到了迅猛而有序的發展?!?/p>
蔣毅教授認為:“要成功地完成手術,以下幾點缺一不可:精良的手術設備、適應癥的良好選擇和階梯式的技術訓練。目前內鏡技術集中在椎管狹窄的治療上,鏡下的動力磨鉆系統尤其重要,可視下對骨性狹窄結構的減壓是動力磨鉆系統的主要功用,也是保證安全的主要措施。從當前應用西山科技的可變角度的動力磨鉆的體會來說,不僅對椎管狹窄椎間孔區域骨性結構的減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應用經椎弓根的入路治療重度移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必備工具。”
他還認為:“微創脊柱內鏡技術經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上已經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逐漸在初次手術選擇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并可能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另一個‘金標準’。目前椎間孔及椎板間隙是主要的入路途徑,但在特殊類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中也顯現出一些問題,重度脫出移位及椎管內占位嚴重的病例因減壓不徹底的可能性較大,導致療效不滿意。同時,對于青年醫生而言,內鏡手術也有一定的學習曲線,合理的技術訓練是保證安全的重中之重,不僅要注重理論的學習,更要有實際操作的訓練,這方面新橋醫院的內鏡培訓基地,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技術學習平臺。”
據記者了解,北京市海淀醫院骨科成立于1998年,由楊明連主任開創,經過17年的努力,在脊柱、關節及創傷等專業上逐漸發展成熟;現在在王東主任的帶領下,主要關注常見病及多發病,致力于退變性疾病的診治,為老齡化的社會提供更有效的服務;此外還承擔著北京市海淀區科委科技發展計劃項目課題、院內青年基金等,發表多篇國外SCI論文及國內核心期刊論文。骨科重視人才的培養,期間多次選送優秀醫生出國深造,為后期專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專業細化激發了醫生的工作積極性,高年資醫生的傳、幫、帶理念和青年醫生的熱情,是團隊建設的核心根本?;谶@樣一個優秀的團隊,蔣毅教授接著介紹說:“我們應用微創脊柱內鏡技術,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上已經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在經椎間孔/椎板間/椎弓根三種不同入路技術方面,治療了68例重度脫出移位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
蔣毅教授進一步介紹說,經過觀察與分析,我們認為,椎間孔較大、椎管空間大的病例可以采用椎間孔入路并通過加大置入角度將工作管道置入到椎管內,先切除部分纖維環,必要時切除部分下位椎體后上緣骨質,充分顯露突出物,通過彈性探鉤和彈性髓核鉗可以摘除移位髓核。對于椎間孔較小、高髂嵴,尤其是L5S1節段椎板間隙較大者,可以采用經椎板間隙入路完成,術中可以先尋找神經根肩部或腋部進入,部分減壓后再旋轉管道推開神經根進一步減壓摘除髓核。對于椎板間隙及椎間孔間隙均狹小的病例,可以嘗試經椎弓根入路,擴大骨性工作空間后直接減壓,但摘除移位髓核后,處理椎間隙難度較大,應用動力磨鉆系統有一定的風險性。通過術后CT測量,經椎弓根上切跡磨除的高度在3至5mm,最大寬度8mm左右。雖然術中及隨訪中沒有出現骨折現象,但遠期風險需長期觀察。
采訪中,蔣毅教授坦陳:“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脊柱微創技術在滿足臨床需要的同時,也帶了一些爭議和熱評。我們在兩屆學習班上也對此作了深入探討,同時我還主編了一期《脊柱微創聚焦孔鏡技術與動力裝置》特刊,薈萃了國內頂級專家的學術研究成果和臨床體會,希望能為這一領域的學術發展帶來一些益處。”
蔣毅教授最后表示:“雖然微創手術創傷較小,但并不代表手術的風險更小,相反外科醫生承擔了更大的手術難度和風險,需要微創脊柱外科醫生熟悉脊柱周圍的三維解剖,嚴格掌握微創手術的適應癥,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同時,新的器械、新的生物制劑和先進影像設備、高精尖機器人系統的不斷發展,有望推動一場微創脊柱外科手術的、新的革命!”
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關節病是目前我國肢體致殘的兩大主要原因之一,遠遠高于脊髓灰質炎、腦癱及交通事故等,而在這些關節病中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致殘率高居首位。RA是我國常見的一種慢性致殘性自身免疫病,相關專家預計,目前我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超過440萬人。遺憾的是,大量患者未得到規范有效的治療。
張鵬,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轉化醫學研究與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師從我國著名骨科專家戴尅戎院士,主攻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理和治療。
作為知名骨科專家秦嶺教授領導的轉化醫學中心的核心成員,張鵬博士研究團隊以骨科炎癥性疾病為研究重點,從病因、發病機理、治療以及康復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發。以對發病機理的探討作為基礎研究提升水平的基石,以對該類疾病治療手段的創新以及相關產品或技術的臨床應用和產業化作為最高目標,以服務廣大骨科患者作為宗旨,正在走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骨科轉化研發之路。
“老藥新用”,攻堅類風濕
張鵬曾在導師戴尅戎院士的指導下,在國際上首次驗證了手術懸吊方式刺激迷走神經進而激活“膽堿能抗炎通路”對于RA模型早期炎癥發展的抑制作用。研究結果發表在SCI 期刊《Inflammation Research》上。隨后該論文陸續被《Nature Review Rheumatology》和《Nature Review Immunology》等高端雜志引用,截至目前該文章已被引用11次。
針對目前全球范圍內新藥研發遇到“冷冬”的大環境,張鵬課題組聯合計算機化學及生物信息學相關的專家,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預測結合目前骨關節炎基礎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在臨床用藥中篩選具有治療RA及骨關節炎等疾病的藥物新功效,即“老藥新用”在骨關節炎癥中的應用。
張鵬曾在《Inflammation Research》、《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usculoskeletal Disease》、《ScientificWorldJournal》等雜志發表文章,闡述了RA治療中的“老藥新用”策略:以膽堿能受體作為潛在的治療靶點,通過應用最新的藥物靶點檢索手段—“蛋白質折疊碼”技術,在臨床用藥中篩選新的抗風濕功效,進而通過臨床前實驗手段(體外細胞學、動物模型體內)驗證其生物學特性,從而提出了一整套基于現代生物信息學最新技術的“老藥新用”策略,并在RA治療中進行具體實施。
目前,基于神經內科用藥GTS-21(膽堿能受體激動劑)探討其治療RA的研究已經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進展順利。該項目是張鵬博士倡導的骨關節炎癥“老藥新用”策略的具體實施之一。
研究小組基于傳統中藥在RA治療中的特殊療效,從祖國醫學理論出發,結合現代藥理學的開發,從具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的中藥品種中提取若干有效成分,用于對RA療效的觀察。從臨床前研究的角度,采用體外細胞及動物模型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前期實驗。目前已經篩選到了若干有效的中藥活性成分,推進下一步的機理研究,最終期望將有活性的成分開發成RA治療中的療效確切的藥用品種。
本項目應用研發團隊核心成員楊家安博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蛋白質折疊碼”技術,可將復雜的蛋白空間三位信息轉成具有一維結構的編碼,并對藥物結合靶點特性以及藥物數據庫進行掃描比對,具有高效準確的特點。張鵬博士主導聯合楊家安博士等核心人員建立了一整套“基礎研究靶點—蛋白質折疊碼技術掃描分析—臨床用藥數據庫比對篩選—生物學有效性驗證”的“老藥新用”研發策略體系。
據張鵬介紹,該研究策略在目前原創性化學新藥研發遇到巨大挑戰的大背景下,可為新藥研發提供重要借鑒?!袄纤幮掠谩钡牟呗钥蔀樾滤帲?.6類新藥)的研發提供捷徑。由于“老藥”已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在安全性上具有保障,可避免藥物上市后因不良反應而“退市”的情況,同時可大大降低藥物研發成本及臨床用藥價格,進而惠及大眾。
除此之外,張鵬研究團隊對于膠原誘導性關節炎模型(CIA 模型)的創新性發現完善了對該疾病模型的認識。在此項研究中,張鵬發現了先前文獻中未作報道的CIA模型發病足爪關節破壞規律以及特殊的組織病理學表現,為全面了解CIA模型發病的特點和規律提供了實驗依據。通過放射學和組織學觀察,進一步完善了對其發病特點的描述,明確了該模型距下關節以及距舟關節為最早受累足爪關節的發病特點,在組織學觀察中發現了相鄰關節軟骨的“融合”現象,并在“融合”部位發現了新生血管的侵入以及新骨的生成,進而提出了“炎癥影響關節軟骨的終末分化狀態進而啟動軟骨內骨化”的科學假設,為研究RA發病中關節軟骨在骨贅生成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支持。相關成果發表在風濕病領域國際SCI期刊《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上。
致力轉化醫學,打造人才梯隊
關鍵詞:下肢靜脈血栓 骨科術后 預防 護理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DVT)是由于骨折術后需長時間臥床而較常見的并發癥,是患者圍手術期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醫院內非預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臨床上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交通事故、運動損傷、老年病人、血脂異常的人群在不斷增多,國內外報道骨折術后DVT的發生率為7%~45%。血栓性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預防[1],為此我們通過對骨科術后病人正確的評估,預見性地從病人飲食、、功能鍛煉等多方面進行綜合的護理干預,有效降低了骨科術后病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總體發病率,現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12月的骨折病例 231例,其中男154例,女77例,年齡31歲~89歲。人工股骨頭置換65例,股骨頸骨折復位內固定32例,股骨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38例,股骨髁上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18例,踝部骨折術后27例,髖關節置換術后18例。脛腓粉碎性骨折伴皮膚軟組織重度挫傷4例,脊柱骨折19例,脛骨平臺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10例。
1.2 方法
重點強調預防,通過綜合評估骨科術后病人,確定高危人群,預見性地從飲食、、功能鍛煉等多方面采取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
1.3 結果
本組231例患者,術后僅7例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僅為3%,低于國內外報道骨折術后DVT的發生率,效果顯著。
2 護理干預
2.1 相關知識宣教
DVT的發生往往是由于認識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而導致的,因此對患者及家屬進行DVT相關知識的宣教顯得尤為重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講解為何骨科術后病人易并發DVT,讓病人及家屬對本病有足夠的重視,灌輸預防為主的理念,為后續開展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病人的配合打好基礎。
2.2 確定高危人群
對骨科術后病人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將高齡、肥胖、激素替代治療、惡性腫瘤、吸煙、糖尿病、心功能不全,既往有靜脈血栓史、手術為骨科大手術、創傷嚴重、脊髓損傷的患者作為極高危的重點預防對象。對高危病人,不宜采用下肢靜脈輸液,以避免靜脈炎的發生。若一定要用下肢靜脈,針頭宜細,操作力求一次成功,拔針后按壓力度,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局部血栓形成。盡量避免靜脈注射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長期用藥者,避免在同一靜脈進行多次穿刺,減少對血管內膜的損傷以預防血栓。
2.3 干預
術后2h可改變一次病人的,使之重力有所傾斜,以改善受壓側肢體血液循環,既可預防肺部感染,又可減輕下肢靜脈壓力,有利于靜脈回流,是預防DVT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術后注意保持患肢正確,患肢應高于心臟平面約20~30cm,膝關節屈曲15°,使髂骨靜脈呈松弛不受壓狀態;下肢靜脈血栓的好發部位在比目魚肌的靜脈竇內,因此,為了防止小腿肌肉的長時間受壓,可在足關節下方置4cm厚的小沙袋,使小腿腹部離開床面,以利小腿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
2.4 飲食干預
飲食對DVT的預防起著重要作用,誘發DVT的重要原因是血液粘度增高,因此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減輕組織水腫,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時保證每日水分的攝入,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大便干燥的雙重效果,避免因便秘而腹內壓增高,影響下肢靜脈回流;骨科病人以男性比例大,由于香煙中的尼古丁刺激靜脈血管收縮痙攣,因此干預戒煙落實情況,可降低骨科術后病人DVT的總體發病率。
2.5 功能鍛煉干預
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是預防DVT最積極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鍛煉能有效加速肌肉泵的作用,促進下肢靜脈竇的血液向心回流,改善局部組織代謝的內環境,增加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活性。因此24小時與患者密切接觸的護士,針對不同個體制定不同的活動計劃,加強患者肢體主動與被動活動,是預防DVT的關鍵。方法包括主動肌肉關節活動、被動肌肉按摩、使用彈力繃帶等等。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背伸跖屈活動,使小腿肌群及股四頭肌有節律的等長收縮運動,促使靜脈回流;老人、小孩或對疼痛較敏感的患者功能鍛煉依從性差,可指導其家屬使用向心性按摩手法,即用手掌面、掌根部貼緊皮膚從肢體遠端自下往上、向心方向進行按摩,每日3~4次,每次按摩約30min,功能鍛煉的基本原則是主動鍛煉為主,被動鍛煉為輔,以病人可以耐受的個性化原則。
3 討論
據報道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三大因素有:血流滯緩,高凝狀態,靜脈瓣損傷。[3]其發生的主要原因為凝血機制活化后所導致的血液高凝狀態。骨科術后病人要臥床并限制患肢的活動,靜脈血流淤滯和靜脈膜的損傷,易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此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使其認識到預防DVT的重要性并掌握相關的預防方法,如飲食、等配合,加強術前評估,確定高危人群并重點預防,術后功能鍛煉越早,越能有效預防DVT的發生。臨床護理實踐表明,積極、系統的預防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骨科術后病人DVT的總體發病率。
參考文獻
[1] 劉聰,夏文芬,付麗萍,等.下肢靜脈血栓性疾病的護理方法及研究.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12(4):47-49.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