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9: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明禮儀格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在常規課中講禮儀
物理教師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在常規課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在教學設計時,應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有話可說,尤其是要激發他們學習文明禮儀的興趣。例如,我在上聲學講到骨傳聲的時候,就給學生講春節晚會節目《千手觀音》的故事,讓學生知道節目中的聾啞人就是通過感知振動來排練舞蹈的,讓學生體會到殘疾人的艱辛,順勢對學生進行不占盲道、幫扶殘疾人過馬路等文明禮儀教育;在講《噪聲的危害與控制》時,我告訴學生,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發出的是噪聲,同時也是不禮貌的行為;在講《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時,我努力培養學生節約用電的社會責任感,并積極樹立他們的安全用電意識,告訴他們浪費電能、危險用電都是現代文明所排斥的行為。
二、在實驗課中踐行文明禮儀
實驗課實踐性較強,可以讓學生踐行禮儀。上課前要讓學生排好隊安安靜靜地入場。教師演示時,要讓學生明白愛護儀器、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權利,是踐行文明禮儀的重要體現。諸如實驗過程中不要讓刺激性氣體對著同學,實驗完畢后對器材的擺放、實驗室衛生的打掃,物理教師都要進行細化講解,從而使其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還有,在實驗室里張貼名人文明禮儀格言,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教師做表率
1.打造文明禮儀文化——形成文明班風
文明班風體現的是班級文明風氣,它要求班級成員人人講文明、個個懂禮儀、學會謙讓、學會尊重?,F在的學生不缺乏健康的身體,更不缺乏聰明的頭腦,他們往往缺乏的是禮貌謙讓和文明行為。具體表現在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包容和禮讓,不講文明禮貌,沒有好的習慣等。
文明禮貌的缺失,導致學生高傲自大,以自我為中心。為此,我將開學第一個月定為文明禮貌月,在全校發起了文明禮儀的倡議,編寫了文明禮儀歌謠,少先隊大隊部成立文明禮儀崗,全校學生人人爭當文明好少年。學校在各班深入開展“自編文明禮儀格言”活動,同學們參照《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編寫了“點點滴滴,安全第一”、“真誠面對,溝通無限”、“走廊上留下文明,操場上盡展英姿”、“禮貌助人得快樂”、“在家做一名好孩子,在校做一名好學生”等格言。活動開展以來,每名學生將自編“格言”當成自己的行為準則時時遵守,言行舉止得到了進一步規范。文明禮儀教育極大地促進了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促進了文明班風的形成,一股講文明,樹新風的風氣在全班興起。
2.實施民主管理文化——形成和諧班風
和諧班風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關鍵。它體現的是班級成員爭當班級的小主人,實行班級民主管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和睦共處,友好團結,全體學生朝氣蓬勃,奮發向上。形成和諧班風必須有良好的班級秩序,而良好的班級秩序建立在民主管理之上。從帶班第一天起,我就實行民主化管理,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班級榮譽感,讓同學們認識到自己是班集體中的一員,有義務為創造一個良好的班級而奮斗。
民主化管理中我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公正對待每一件事,不能搞凡事班主任說了算。我鼓勵學生人人爭當班級小主人,并落實在具體行動中,做到選拔班干部由學生來定,評選優秀由學生來評,開展活動由學生來做主,班級事務由學生來分,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把班級權力交給學生。
為了讓民主化管理深入開展,我在班上積極推行“班級管理日志”,通過班級管理日志,表揚表現好的同學,提醒有錯誤的同學,鼓勵全班同學明確今天的奮斗方向,極大地推動了和諧班風建設。同時各班針對學生年紀小,自控能力差的特點,積極開展“班級溫馨提示”,用輕輕的話語,友善的提示,幫助學生改正缺點,為形成和諧的班風打下了好的基礎。
3.打造高尚儒雅文化——形成儒雅班風
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班風建設的“助推劑”。健康高雅的班級文化是儒雅班風的外在體現,是優秀班集體的重要特征。學生從踏入教室第一天開始,就將和同學、班主任、科任老師一起學習生活三年,高雅的班級文化建設無疑會讓學生在三年的學習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努力學習。因此,我校強調要積極創設高雅的班級文化,用班級文化建設來引導學生成長,引領班級進步。
為了讓儒雅班風在班級盡快形成,開學初,我就開始認真做好教室布置,努力讓教室墻壁有“文化味”。在墻壁上開辟了“評比欄”、“展示欄”、“評星欄”、“班級寄語”等版塊。評比欄和展示欄展示學生優秀作文、美術、書法等,讓學生體會成就感。評星欄有讀書之星、關愛之星、紀律之星、學習之星、一月一評,評上的同學張貼自己的照片和感言,讓學生有成功感,班級寄語則由各班根據本班實際,用一句話表達全班努力的方向,或是寄托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希望。
高雅班級文化建設帶動了儒雅班風的形成,儒雅班風象熔爐一樣,對班級學生起著熏陶、感染作用,儒雅班風培養儒雅學生,促進學生人品提升,人格提高,學生學習、做事、生活有品味,有涵養。同時,班級文化建設極大地促進了優良校風的形成。
4.營造高雅書香文化——形成書香班風
讀書使人有涵養,讀書使人有品味,讀書更能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一個好讀書的學生必定是一個有修養、有內涵、有自制力、有奮斗方向的學生,一個好讀書的班級也必定是優秀的班級。因此,我通過深入開展班級讀書活動,形成書香班風。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33―0099-02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鬃诱f:“不學禮,無以立。”孟子說過,“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惫畔ED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說:“禮貌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這些都充分說明“禮”是何等重要。小學階段的兒童可塑性強,是進行禮儀教育的最佳階段。而農村有著特殊的教育環境,教育條件也相對落后,對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小學生實施文明禮儀教育應該因地制宜,對癥下藥。
一、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農村學生家長一般文化教育水平和文明素質不高,對子女的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對孩子的要求一般重智輕德,也缺乏必要的禮儀指導。由于農民工外出務工造成相當普遍的“隔代教育”和“單親教育”現象,出現了許多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缺乏有效監管與教育,文明禮儀相對較差。同時,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嬌慣,養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獨尊的性格,不懂得謙讓與合作,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禮儀常識,不遵守公共秩序,待人接物時不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不尊敬老人和師長,缺乏與人溝通和交往的能力。所有這些都會大大影響農村小學生人格的成長和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
2.學校因素。首先,農村學校的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偏重于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培養;其次,學校文明禮儀教育隨意性較大,僅僅停留在宣傳和號召的層面上,導致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淡??;再次,學校教育方式過于宏觀,不關注細節。學校沒有把“守則”、“規范”與“禮儀”的內容扎扎實實地滲透到學校的各科教學、各項工作和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最后,農村師資力量缺乏。農村學校的教師資源缺乏,其中許多教師都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和培訓、質量不高,很難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輔導和教育,對其良好禮儀習慣的培養更是力不從心。
3.社會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明禮儀受到嚴厲的沖擊和挑戰。由于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與文明禮儀相悖的思想和行為給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F在農村學校周圍出現了很多的游戲廳、臺球室、網吧等,這些場所會對那些沉溺于其中的小學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目前流行的快餐文化、網絡文化與符號,如超女現象、網絡語言,等等,都導致學生的認識出現偏差、行為失范,影響了他們禮儀素養和人格素養的提高。
二、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途徑
1.明之以禮,開展禮儀認知教育。必備的文明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農村教育條件與環境相對落后,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較為薄弱。同時,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較差,抽象思維還未充分發展。因此,對學生提要求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提出的要求要明確而不含糊,具體而不抽象?!崩?,在與人交往中要談吐舉止文明;和別人見面時要說聲“你好”、“您好”;跟別人道別時應說聲“再見”;請求別人幫助時,要說“請”;得到別人關心、幫助、支持時要說“謝謝”;打擾了別人或有愧于人時說聲“對不起”、“請原諒”,等等。這些要求都非常明細、具體,有助于小學生自覺遵守,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執行情況的檢測。
具體做法還有:閱讀一些禮儀故事,熟記一些禮儀格言,開展禮儀知識培訓,針對學生特點,編寫校本教材《小學生禮儀常規》,讓學生系統地知道在禮儀習慣上具體應該做到哪些。要充分挖掘《品德與生活》中有關禮儀的內容,把文明禮儀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并有機滲透到各個學科之中。同時,利用班會、禮儀課,結合《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系統地講解適合學生不同年齡特點的禮儀常識,如舉止、談吐、服飾、社交、家庭、公共、餐飲等禮儀,并設計情景讓學生參與實踐。
2.動之以禮,踐行禮儀實踐活動。知的目的在于行,禮儀教育的全部意義在于它的實踐性。學校積極開展文明禮儀體驗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知禮明禮?!抖Y記?冠義》中也有這么一句話:“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也就是說,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從身邊細小的事情做起。因此,各種實踐活動的選擇注意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農村實際:一是利用校園文化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組織舞蹈、合唱、健身、演講等活動。通過各班的專題學習園地和紅領巾廣播宣傳文明禮儀專題,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種講文明、講禮儀的氛圍;二是結合班團隊、課外實踐活動和國家重大節日,有計劃地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系列實踐活動,強化文明禮儀養成教育訓練;三是將禮儀教育與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相結合。也就是把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到學“守則”、“規范”日常教育活動之中;四是組織學生參與禮儀教育專題活動,突顯禮儀教育的特色。例如,舉行“講文明,樹新風”知識競賽活動,組織“文明禮儀伴我行”專題教育活動等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機滲透。
3.導之以禮,營造禮儀教育氛圍。教育事業本身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繼續。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取得一致,形成合力,才能獲得整體效應。由系統生態觀可知,“人的心理與行為總是環境的函數。”良好的禮儀教育氛圍對孩子的成長與禮儀的形成無疑有著重大的影響。首先,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如在樓梯走廊上張貼關于文明禮儀的宣傳標語、常用問候語、名人名言、禮儀故事等;精心布置文明禮儀提示圖片、文明行為標志,等等。其次,家庭教育氛圍更為重要。研究結果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文明素質對其子女的品德行為發展有明顯影響,同時,家庭氣氛和家長的期望程度也是影響兒童品德和良好禮儀行為形成、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應加強同家長的聯系和溝通。比如,針對家長不同的文化層次及教育水平舉辦專題講座,如“怎樣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等。定期召開家長會,指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舉辦“家長咨詢會”,為家長提供一些先進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長保持與孩子的溝通,為孩子樹立榜樣,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看電視、上網以及打游戲等。最后,重視社會的大環境優化。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洛姆曾指出,“只有健康的社會,才有健康的人?!睂W校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孤立存在,社會風氣與社會環境同樣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社會教育需要政府發揮作用,政府應整合資源,營造全社會“講文明,重禮儀”的良好環境氛圍。
4.約之以禮,加強禮儀制度管理。禮儀教育要與學校的管理制度相結合。禮儀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而行為約束的可靠途徑則是管理制度。美國知名學者亨廷頓認為,“制度就是穩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發生的行為模式?!币揽恐贫葋砑s束人,而不是用人來約束人。通過禮儀制度建設,在禮儀行為習慣的教育訓練中,以制度作為保障,既給實施者以明確的評定、判斷標準,又給受教育者以清晰的方向和認可感,如文明禮儀常規制度、檢查考核制度、文明禮儀評比制度、獎勵制度、家訪制度等,利用制度的規范性、強制性和獎罰、激勵機制,引導學生增強禮儀、禮節、禮貌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小學生禮儀教育要想取得實效,必須制訂出詳細、具體的禮儀常規,并落實到學校的規章制度中。
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童蒙養正”文明禮儀教育已經受到農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與學校的重視。所以,農村學校只有堅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點滴細節入手,持之以恒地不斷訓練,學生才會享受到良好禮儀習慣帶給他們的幸福人生。
參考文獻:
[1]關鴻羽.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養成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35.
[2]吳飛.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版),2010,(3):35-36.
【關鍵詞】禮儀塑心特色凸顯
禮儀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催人奮進、凝聚力量、完善自我、和諧人際、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精神力量。結合新形勢下中學生思想教育的重點熱點問題,借申報教育部“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小學特色學校發展戰略研究”之機,我們選擇了子課題“文明禮儀教育與學校特色建設研究”,以期突破中學生德育的瓶頸,建構學校特色。
通過歷時四年的研究,我們創建了三大層次目標,六大考評維度,九大方法體系,把文明禮儀教育目標化、序列化、課程化、考評化,探索了以禮儀文化為基礎的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著力用博大精深的中華禮儀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提升文明禮儀素養。
一、構建特色目標,完善方法體系
我們把“文明禮儀教育與學校特色建設研究”滲透到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中,融進教師日常工作中,增強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提升了學生的文明素養,加速了科研骨干教師的成長,豐富了校本課程建設,擴大了社會影響,促進了學??沙掷m發展,全面推進了特色學校的創建工作。
(一)三大層次目標
首先我們將學校德育總目標具體化為:“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敬仰真理,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進取心,逐步形成公民意識,崇尚法律,養成良好社會公德、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健全的人格,愛護生命,關愛他人,弘揚健康有益文化,培育多元智能全面開發、有創新精神和有實踐能力的現代新型人才?!痹诖嘶A上,建構學校禮儀教育的總目標:了解中國“禮儀之邦”源遠流長的禮儀文化,了解談吐、舉止、服飾等個人禮儀,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領域的交往禮儀的基本內容,懂得文明禮儀是當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個人交往的文化、道德、思想等修養的藝術表現,是人們和諧交往的行為規范與準則。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做優雅大方、豁達樂觀、明禮誠信的合格公民。再分初中、高中學段,制定了年級具體的文明禮儀教育目標(詳見附表1、2),形成了層次化的中學文明禮儀教育目標體系。
“分層要求”。從知識目標、情感意志目標、行為目標方面構建了初中、高中各年級禮儀教育目標,并將中學禮儀目標分成“底線”目標,“弘揚”目標和“追求”目標三個層次予以實施,提出了和諧社會對公民基本禮儀素質的要求。
第一層次目標,即“底線”目標,是對中學生基本的禮儀要求,從掌握基本的禮貌、禮節規范入手,讓學生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秩序、講公德的良好習慣,重在培養學生良好文明習慣。并將其細化為“五愛三雅十個好習慣” (五愛――愛家鄉、愛學校、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三雅――語言文雅,行為儒雅,情趣高雅。十個好習慣――從十個具體的方面規范學生行為)對學生提出了明確具體要求。
第二層次目標,是“弘揚”目標。從禮儀文化入手,讓學生了解禮儀的淵源和內涵,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方法,提高合作、參與、交往的能力,培養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性格,形成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樹立社會主義公民意識,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有民族自豪感,崇尚集體主義,弘揚愛國主義。
第三層次目標,是“追求”目標,從禮儀思想入手,上升到理想信念層面,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確定遠大志向。積極引導學生參加黨課培訓,傳播黨的理論,堅定信仰,樹立終生為之奮斗的崇高理想,培養具有“民族素質、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在此框架內,重點研究文明禮儀教育在實施過程中的評價標準和教育方法。
(二)六大考評維度
我校根據各個學段學生對自身、他人、社會、國家、世界、生態和諧的認知和禮儀實踐能力等具體特點,制定了各年級的上述六大維度評價細目表。在高中各年級禮儀法紀素質評價細目表中,明確地將“用恰當語言贊美他人”,“審美情趣,遵禮儀守法紀,自律”,“溝通與分享、樂于助人、禮儀交往”,“敬仰真理和正義,敬慕英雄和正氣,敬重社會公德”,“熱愛祖國,依法作為,理國”,“關注全球重大問題,支援受災人民,共建和諧世界”,“愛護生態環境,敬重生命與文化生態和諧”等內容,作為中學文明禮儀教育的評價內容,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和細目表(詳見附表1―5),使禮儀教育目標更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和中央關于構建和諧社會文化的要求,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切合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身心發展規律。
(三)九大方法體系
我們在“教育目標、活動主題、活動形式”方面,明確提出了初中、高中各年級“教育活動安排建議”(附表6、7),并安排進課程表,實現禮儀教育課程化。在實施過程中總結出的“系統認知”“意義引領”“規范約束”等九大禮儀教育方法,符合教育規律與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反映了課題研究的新鮮經驗,操作性強,實效性好,對中學階段加強禮儀文化教育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①“系統認知”:指有計劃、有步驟、全面地讓學生認知有關學校、家庭、社區、對外交往等禮儀常識,中學生必須力行的禮儀常規。
②“意義引領”:是基于道德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而采取的一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引導。使學生明確,注重禮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是社會生活中應有的行為規范。學生深刻體會禮儀生活的意義,自覺地用禮儀創和諧。
③“規范約束”:指用禮儀的規范性內容來影響教育學生,對學生的生活進行約束調適。
④“實踐推進”:我校以“三禮”(知禮儀、懂禮節、講禮貌)“三文”(文明其言行、文雅其身心、文化育靈魂)“一感恩”活動為突破口,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注重感恩”的美德和社會責任感。
⑤“榜樣示范”:學校每期堅持評選文明禮儀先進個人和集體,通過樹立禮儀榜樣,使禮儀教育常抓常新,不斷深化。
⑥“學科滲透”:各學科有著豐富獨特的文明禮儀教育資源,各科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創設富于美感,充滿智慧又具有親和力的教育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中,提高禮儀意識和踐行能力。
⑦“主題活動”: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主題鮮明、育德導向性強的禮儀文化專題教育,促使學生將道德認知內化為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并外化為行為,達到知、情、意、行高度統一的效果。
⑧“社校協同”:充分整合學校禮儀教育與社會禮儀教育資源,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形成以學校為主,社會、家庭共倡文明禮儀的良好效果。利用傳統節日,把社區作為學生禮儀實踐活動的舞臺,讓學生沉浸于經過優化的節日文化情境之中,回歸傳統,感受民俗,踐行禮儀,體驗真情,珍愛生活。
⑨美育陶冶”:以學校成立的學生文學社、書法攝影、“瘋狂英語”社、管樂隊、舞蹈隊、足球隊、街舞社、籃球社等學生社團,舉辦藝術節等文體活動,將空洞的禮儀規范用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在享受美感的同時得到心靈的陶冶,自覺踐行禮儀規范 。
二、物化研究成果,彰顯學校特色
(一)物化研究成果,編寫校本教材
我們創造性地編撰印發了校本教材《禮儀伴我成長》和教師教學參考用的《中學文明禮儀教育案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學文明禮儀教材。
《禮儀伴我成長》主要解決了中學禮儀教育中缺乏有針對性、實效性的禮儀教材問題,為中學禮儀教育提供了有效載體。彌補了學生班會活動中缺乏系統禮儀教材的缺陷,克服了以往禮儀教材中空洞說教的弱點,充分考慮了學生認知規律和思維習慣。同時也為教師進行禮儀教育提供了教學參考資料,減輕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教育負擔。該書內容涵蓋了學校、家庭、社區和對外交往等禮儀常識,提出了中學生必須踐行的禮儀常規。具有以下特點和優點:
(1)創新性強。每課課題簡潔文雅,富有詩意,主題鮮明;文筆流暢,圖文并茂,著力在“用微笑構建和諧、用恰當的語言贊美他人”等活動設計、成長計劃、名言啟迪上進行創新;要求學生收集古今中外的禮儀名言,自創禮儀格言,具有傳承創新和獨特的編寫特色。
(2)結合性好。該書在案例聚焦、活動設計、知識鏈接、成長計劃和名言啟迪上科學結合;將感恩教育、親情教育、法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禮儀教育有機結合,著力培養學生與自身、他人、社會、國家、世界、生態的和諧相處;將禮儀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堅持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相結合,繼承發展與深入創新相結合,將禮儀的“系統認知”“意義引領”等方法有機整合。推廣運用的實效性好,著力體現了課題研究提出的分層次遞進式禮儀教育特色目標、評價及實踐推進。
(3)可讀性強。該書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趣味性、導向性、時代性。經過我校7400多學生推廣運用,學生越讀越愛讀,越讀情趣越高。
(4)人文性強。本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考慮了中學生的禮儀修養需要,謀求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凸顯學校禮儀文化建設的個性。揚中華經典,習現代禮儀,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學科教學中,著力用環境孕文明、訓練育禮儀,用禮儀文化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全書共六個單元,27課。每個單元有導讀,便于同學們從宏觀上把握、提高學習效率。堅持以案例導學激趣,以活動引路導行,知識鏈接作小結,從具體到抽象,由個性到共性,切合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身心發展規律。具有獨到的內容和獨特的編寫特色。
(二)創新禮儀文化,激發禮儀動機
我們在傳承傳統禮儀文化基礎上,堅持從學校物質禮儀文化、行為禮儀文化、精神禮儀文化方面進行革新,創新學校禮儀文化,激發禮儀需要和誘因,增強禮儀動機,創建學校特色。中華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禮儀之邦鑄就了一代代英雄兒女,每個炎黃子孫都應流淌禮儀的血液。學校更是傳承禮儀文化的主陣地。我校一直重視傳統禮儀文化的傳承,先后編寫了《三字經》《千字文》等傳統禮儀教材,并運用班會、夕會、課外活動等進行經典誦讀。同時,結合“唱、讀、講、傳”活動,不斷創新文化傳承的內容和途經。
1.物質禮儀文化
我們結合學校的歷史傳統,辦學特色、區域特色和時代特點,按照高品位、重實用、怡人性的原則,合理規劃、科學布局,打造有獨特風格的物質文化;自然景觀建設力求達到美化、綠化、凈化要求;人文景觀突出濃郁的文化氛圍,達到怡情勵志,促進師生和諧發展的目的。整潔、優雅、文明的環境,既突顯了學校特色,又不斷催生著師生的進取精神。
2. 行為禮儀文化
教師和學生在儀表、語言、舉止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禮儀文化,既能彰顯學校人格培養方面的特色,又能讓師生時時處處受到文明禮儀行為的耳濡目染,不斷提升師生文明禮儀的檔次,使校園到處流淌著師生言行的文明,到處充滿和諧的陽光。
3. 精神禮儀文化
關鍵詞: 國學經典 文明禮儀 養成教育
一、國學經典給力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意義
(一)認真學習國學名句——知理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在國學課上或者課前,我們總能夠聽到學生朗讀經典的聲音。經典的國學內容包含了人生哲學、審美情趣和民族精神,是我國無數圣賢智慧的結晶。學校開設《小學生必備古詩》和《弟子規》這些與國學有關的課程能幫助孩子們在誦讀這些與禮儀相關的國學經典時了解禮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經典的國學內容時要把所學到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讓孩子們通過誦讀和學習這些國學名句,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二)認真了解國學故事——明辨
在對孩子們教授經典的國學內容時,不應該只讓孩子們死記硬背,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在對國學經典爛熟于口的時候,逐漸懂得國學經典中的內涵。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針對所學的國學經典內容講述與其相關的故事,讓學生真正了解名著;可以把國學經典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列舉生活中的禮儀故事,在故事中認識對與錯,強化對國學經典文化中禮儀的理解。如《弟子規》第一部分“入則孝”講述的是儒家文化首倡的“孝道”?!缎W生日常行為規范》第四條“勤勞儉樸,孝敬父母”也提到“孝行”。很多孩子們在學習了《弟子規》之后,主動找這些經典中的典故故事,開始主動觀察身邊的很多禮儀現象,這不但有利于孩子們深入了解國學名句,還能幫助孩子分析判斷文明與不文明的行為。
二、國學經典給力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途徑
(一)榜樣示范法
《弟子規》是古圣先賢教育子孫后代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為人處世等方面基本品德修養的教育寶典。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古圣先賢的文明禮儀還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教育孩子見到老師和客人要行鞠躬禮,老師要給孩子們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在課堂上,學生向老師鞠躬問好,老師也要用相同的方式回應他們。在平常生活中,孩子們向老師問好,特別是早上和中午都會看到戴著紅領巾值日的學生不斷地向老師問好,禮貌儀態都很規范。筆者每次看到這樣的孩子都會點頭和他們打招呼。在上學途中,老師見到孩子們也要主動地和她們打招呼。在放學的時候看到來接孩子的家長,筆者都會熱情地向家長問好。老師在對孩子們的教育中要注意自身形象,以身作則,對孩子們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小學生生活中的學習榜樣不僅有老師,還有其他同學,孩子們在生活中也渴望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筆者針對孩子們的向上心理和喜歡表揚的特點,因勢利導,樹立正面形象,從正面進行教育,讓榜樣做好帶頭示范作用,帶動孩子們的文明禮儀行為。
(二)制約訓練法
制約訓練法指的是用一些常規手段和行為規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約束,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在課堂上不好好聽課、左右搖擺、交頭接耳的學生,下課后,筆者先找他們談話,講與文明禮儀有關的道理和重要性。再比如我班有幾位同學喜歡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久而久之班上的有些同學也跟著效仿。我就利用班隊課的時間告訴學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既不衛生,又不文明,極易傳染疾病,不僅污染生活環境,而且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禮儀的養成教育,提高了講文明、懂禮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梁啟超說《論語》、《孟子》,“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外生活”。這些有益身心的圣賢格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養成好的禮儀習慣,提高講文明和懂禮儀的自覺性。
(三)實踐教育法
實踐教學法是指通過示范活動、重要節日、案例分析等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學習文明禮儀的知識和技能。
1.教師節活動
教師節不但是教師的節日,還是學生對老師表示感恩的日子。在教師節這個節日里提醒我們所有人,如果沒有老師的付出,就沒有今天的我們。作為中國公民,希望我們國家更加重視老師這個職業,也希望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理解和支持老師的工作,不要把對老師的感恩只停留在教師節這一天。如在教師節教學生朗讀“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尊師則不論其貴賤富矣”這樣關愛老師、尊重教育的名句,可提醒人們對教師職業的尊崇。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尊重老師并不是體現在給老師買禮品、送禮物等方面,好好學習,認真思考,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才是老師最希望得到的報答。
2.重陽節活動
尊老愛幼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給孩子樹立尊老愛幼的觀念,引導孩子尊敬、愛護、幫助老人,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重陽節時我們舉辦了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的詩歌朗誦會,全體學生誦讀《弟子規》“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其主要目的是教育孩子在家或者外出待人接物舉止時都要講究文明,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做出詳細規范,讓孩子們認真背誦國學經典,認真聽讀尊敬老人的故事,認真去做尊老承諾。
三、國學經典給力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成效
文明禮儀最重要的是體現在自覺行為上,為促使學生透徹理解所學的國學經典文明禮儀知識,落實到自己的行為中,要認真細致、扎實反復、堅持不懈地抓,樹立正面的身邊的榜樣,讓榜樣去帶動和影響他們。老師應對學生認真觀察,對有禮貌表現的學生及時做出認可,對精神面貌好和文明風氣強的學生給予及時評價。一段時間后,良好的班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我們班在2011—2012年度獲晉江市“先進班集體”;在2012—2013年度獲泉州市“先進班集體”;中隊活動《文明城市從我做起》榮獲“福建省中小學優質主題班隊會活動”三等獎。
同時,在開展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逐步養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如征文比賽、故事劇片斷表演、故事經典語句解讀、踐行國學禮儀表演、國學經典品行吟唱團等。汪福慶、何閩等同學榮獲第五屆“海西”杯暨第十五屆“海峽冰心”杯“學習雷鋒爭當先鋒”全國青少年寫作大賽小學高年級組二、三等獎。王濤、何閩等同學榮獲“泉州市第四屆少兒電視藝術節校園劇”比賽三等獎。張云鵬、黃雋萱等同學榮獲“新聞花苑杯”2011年晉江小記者文化藝術節之少兒現場涂鴉大賽(少兒組)、晉江市中小學《建設幸福中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演講(講故事)比賽、晉江市“優秀學生干部”等稱號共15人次。張云鵬、陳芳、朱娜等同學榮獲池店鎮開展的“輝煌六十年”、“小小主持人”、“校園歌手”、“講故事”的各項比賽一、二、三等獎(20人次)。郝啊健、劉嘉敏等同學榮獲池店鎮“三好生”、“優秀少先隊員”稱號(5人次)。
德育工作文化創建成長評價禮儀實踐班級工作,德育是永恒主題。盡管班主任在這方面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卻常常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德育教育越做越難,有諸多客觀因素:信息時代為孩子成長提供了良好條件,可網絡、手機等傳播的不健康文化也時刻侵蝕著未成年人的思想;留守兒童越來越多,老人無力承擔的監護和教育責任;單親家庭、組合家庭的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和照顧,家庭教育嚴重缺失;有些家長的不良行為不僅影響了學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對孩子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從主觀方面來看,我們班級德育工作的思路方法也存在問題――嚴厲的管制多于民主基礎上的學生自律,空洞的說教多于細心的誘導,形式化的德育活動欠缺長遠的規劃設計,等等。
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道德品質的生成源自學生的生活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主體形成的自我意識,活動是學生一切道德品質發展的源泉和中介。因此,改進班級德育工作,需要做到以人為本、從規律出發。
一、文化創建,引領學生的道德認知
學校倡導環境育人,以正確的理念為核心,構建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力求為學生成長提供科學的真、倫理的善、藝術的美,引導學生求真、向善、尚美。所以,班級特色文化創建活動,要與校園文化建設同步,把學校文化大氣候和班級文化小環境相結合,從而改善班風班貌,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走進校園文化,促進學生內在的道德取向和價值觀的養成。校園文化以理念文化為核心,以環境文化和活動文化為最直觀的外在體現。學校在廣場、教學樓內的大廳和走廊文化設計了養成教育、傳統美德、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藝術教育等系列內容,文化展版色調明快、圖文并茂、意蘊深厚,清新淡雅的溫馨提示、格言警句觸動心靈、陶冶情操,顯出學校的文化底蘊和育人特色。學校文化藝術節組織文藝表演、體育競賽、繪畫展、經典誦讀等活動,展示學生才情、飛揚青春激情。這樣獨特的校園氛圍文化顯示了學校在德育教育中發展創新的智慧與情懷。作為班主任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文化活動,通過校園文化知識競賽、我是文化解說員、主題征文、討論研討、交流感悟、踐行活動等形式,用文化滋養靈魂,用藝術陶冶性情,將有形的文化轉化為無形的自我發展驅動力,從而達到特色的校園文化對學生道德認識的引領,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人格塑造更是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在特色班級文化創建上,老師和學生共同設計班級的班名、班訓、班規、班級誓言和特色吉祥物,以一種積極向上的主流文化精神來凝聚學生的創造力,增強學生的品行感染力。指導學生設計課桌文化,介紹個性的自我,擬寫學習感言和座右銘,展示我的目標追求等,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了學生自信樂觀、開放向上的心理品質。班級的學習園地學生自己設計有“成長驛站”“筆墨生香”“你追我趕”“放飛夢想”“學海拾貝”“我最閃亮”等欄目,成為學生展示自我力爭上游的平臺。在班級各項活動中滲透班級文化的引領激勵機制,使孩子的思想得以啟迪,人格得以升華,情操得以陶冶。
二、成長評價,激發德育的內驅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說學生是自我教育的對象,同時又是教育者,通過自我體驗、自我分析評價、自我激勵等心理活動,達到規范自我的言行、形成良好習慣的目的。道德教育只有喚醒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啟動學生的內驅力,才能使學生真正成長起來。
素質教育提倡多元的評價方式,把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結合,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結合,并要建立學生成長檔案。班主任通常把成長檔案放在學期末填寫,帶有隨意性,變成了鑒定書,老師填寫難,學生看著也反感,最終會流于形式。如把評價記錄放在每周周末和每次集體活動之后填寫,細化評價內容,重視自我評價,注重過程的記錄,效果會截然不同。每一周我都讓學生進行一次自評,先在小組里對自己一周表現從多個方面做個自我評價,再讓組里其他同學發表意見,然后在自己“每周一評”的本子上紀錄得失,評定等級。翻開成長記錄冊,學生會看到自己每一次細小的進步和輕微的過失,聽到成長的聲音。“我成長,我快樂”成為追求上進、自我約束的強勁內驅動力。到學期末匯總時,學生看到一路走來的堅實腳印,抽象模糊的成長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喜悅。有始有終的評價、反思活動,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了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三、禮儀實踐,強化學生的德育養成
自古以來,中國人崇德尚禮,把禮儀作為立身處世的規范準則,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養性。在新時代,禮儀教育是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德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對于培養學生文明習慣和提升道德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德育教育講究“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的結合,而落腳點只有一個,那就是“行”。我們在平常的班級德育工作中,最大的問題是注重“知”的強化,而忽視了“行”訓練。這是導致德育教育實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教師天天講為人處世、立志修身、愛校愛國的道理和要求,“大”而“空”的道理讓學生感到渺茫而又無所適從,難以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去。即便是部分要求有具體的行動,也常常是虎頭蛇尾,有始無終。而禮儀教育使得德育教育生活化,不論是“講道理”還是“訓練”,總是著眼于一個具體“行為”的養成,這恰恰改變了德育重“說教”輕“養成”的弊端,突出了德育的實踐性。
在班級管理中,我把“文明禮儀伴我行”貫穿學期始終,通過“文明禮儀我自知”“文明禮儀故事會”、創作表演禮儀小品、文明小衛士、禮儀標兵評選等活動強化由“知”到“行”的轉變。設置文明禮儀監督崗,由每周評出的文明小衛士、禮儀標兵評任監督員,要求抓細節處,并用最文明的方式處理不文明的事情。長期堅持禮儀教育,學生的衣著、談吐、舉止、交往、集會等方面的表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會了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變得樂觀豁達、善于合作、熱心參與、善于交往,個人素養明顯提高了。
德育教育是一項繁雜的工作,期間必然會出現許多新的課題,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有人說得好,“讀不出學生心靈深處的音符,就彈不出贏得知音的樂章”。只要我們走近學生,研究學生,呵護成長,共同進步,就一定能把德育工作做得高效有新意。
關鍵詞:規范辦學 科學管理 凸顯特色
學校特色是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風格特點。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受社會歷史、環境、人文、辦學的側重點等因素的影響而不同。 根據我們學校民族特色而確立的辦學思想是“和美教育——和而不同,美在品質”。它體現了對蒙漢民族尊重、包容、融合、和諧、凝聚等。為了實現這一辦學思想,我們又確立了“規范辦學,深化內涵,凸顯特色 ”的具體實施目標。
一、規范辦學,是創建特色學校的根本
規范辦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辦學思想、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學生素質等方方面面。它是學校辦學的基本目標和指針,也是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
近幾年來,我校致力于學校規范化建設。首先根據形勢的要求和特點, 修訂了學校的辦學理念,以“整體樂學、創新發展 ”為辦學宗旨;以“著眼于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著眼于和諧環境建設,著眼于創辦家長滿意學?!睘槟繕?;以“依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榮校,全面育人”為辦學之路,明確新時期學校發展方向。其次, 全面抓好教育教學常規工作。按要求開足開齊各門功課,認真搞好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穩步提高教學質量。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我校以“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出發點,積極組織開展各項文體活動和實踐活動。如:舞蹈社團,聲樂合唱團、美術社團、書法社團、 乒乓球、蒙古象棋、吟誦苑等將近20個團體。 第四,注重學校文化的建設。按照規范化的要求認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學校穩步發展,逐漸形成特色。如果基礎教育教學工作沒有做,而另辟蹊徑,一心只想在短期內創建學校特色,是舍本逐末,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科學管理,是創建特色學校的基礎
許多名校都有自己顯著的特色,這些特色的形成,是基于學校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和一套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模式,能促進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正常、有效地開展,對師生的發展有積極的引導作用。科學的管理模式是學校特色形成的基礎。
(一)規范管理,積淀人文底蘊,創建平安、文明、綠色、和諧校園
校風建設是學校的“形象工程”,也是“靈魂工程”。 良好的校風猶如春風,雖然無形卻能吹綻桃李、芬芳校園。校風建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二是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不斷的培養中形成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把每一名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就要從基礎抓起,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抓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塑造學生的靈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運動習慣等。每天上學放學都組織排列整齊的隊伍進出校門;在教學樓樓梯上,印有愛心提示,如“請講普通話”;樓道內輕聲慢步;遵守行走規則;上下樓梯三人成行兩人成排等等,提醒同學們待人接物講禮儀,行為舉止講文明 ,提醒學生上下樓梯要遵守從右走的好習慣;其次還設有一些勵志性的格言,它們從思想上給同學們啟迪和激勵,教育同學們從小養成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的良好品質,這些都體現出我校先育人、后教書的科學教育觀。課間操安排由不同樓區的年級交叉進行,避免集中上下樓梯的擁擠;由于班級學生數額大,同一樓層班級多,課間時間在走廊流動學生多而擠,容易發生安全事故,課間時間,在每一樓層的左右兩個樓梯口,安排科任老師護導輪崗制,監督學生的課間行為,及時監護,確保校園安全。
我校借助班級文化主題板塊和樓梯文化展廊等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經典易懂的故事,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文明禮儀的教育。我們還開設了文明禮儀校本課程,每周都安排有一節文明禮儀課,主要就針對少先隊大隊部主題設置,進行文明禮儀的學習,同時還組織學生開展文明禮儀知識競賽,組織開展《弟子規》的學習等。通過多渠道開展多樣式的針對性教育,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修養。
(二)規范管理,常抓師德師風,創建高尚、奮進、團結師資隊伍
小學管理在教育教學的全部管理中,正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在教育改革中,如何與時俱進、全方位的實施對學校的管理,也正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如今,在一些人的腦海里,“管理”一詞既熟悉又神秘,雖然知其含義,卻難以抓住本質。有人說:管理是一門神奇的綜合藝術,管理就是生產力,就是效益。管理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際關系。也有人說:管理就是預測、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管理就是溝通,就是激勵,就是服務。還有人說:管理就是不斷改進工作,發揮大家的能力,創造價值,等等。那么,如何落實學校的管理?小學是否需要管理?怎樣進行管理?對于廣大學校管理者來說,似乎還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或理解簡單的話題。本文就這一內容提出幾點思考與認識,與大家交流。
1.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
一提到教學質量,有些人往往認為這只是校長或教導主任或教研組長的事,與其他的教學人員毫無關系。其實,從現代教學管理來看,教師不僅是教授者,又是一個管理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等管理工作,直接參與教學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師在講課、檢查學生作業、測驗等教學活動中,也要真正意識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者,這對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2.動員各方面力量參與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的提高,要通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地實現。要使教學管理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根據國外現代教學管理的成功經驗,必須動員、組織學校的全體成員直至家長及社會其他有關成員參與教學管理。一些國家,不僅在校內建立師生員工及家長參加的管理、監督機構,而且在校外還設有教師、家長及社會有關成員的聯合組織,共同為學生的教育教學負責,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國的學校,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校內的教學管理只是校長領導下的教導主任主管各科教研組管理系統,很少甚至沒有師生對教學施以監督的組織,從而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3.管理要從細節入手,細節決定成敗。每一個方面的管理都要做到精細化
因此,要使教學管理充分發揮作用,動員有關方面人員參與教學管理是勢在必行的。做好這方面工作,我校的經驗如下:
(1)學校領導以身作則,深入課堂,做教學表率
學校的領導班子成員在完成本崗位工作之外,同其他教師一樣承擔教學任務,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時,想方設法提高教學成績,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質量監控,健全教學質量分析制度,深入了解各年級、各學科的教學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常規檢查上不定時檢查任課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和批改、輔導等環節,并把檢查結果納入到考核評比之中。認真研究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走輕負高效的教學改革之路,細化、實化教學常規管理。把精致化管理的理念落實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求真務實、動真碰硬抓教學常規,以管理求效益,在嚴抓教學常規過程中做到“五要”,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教學要“活”、作業要“精”、輔導要“細”。
(2)重視教研工作,推動管理創新,做教研表率
學校以學科組為中心,在學校領導及環節干部(學科主任和學科組長)的帶領下,通過“講課、聽課、評課”這三個關鍵的教研環節,不走形式,不擺花架子,引導、督促領導和骨干教師深入一線,帶頭教研,做教學研究的骨干、老師們的榜樣,為教學研究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圍繞教風建設,堅持每節課前學科組都要進行課前研討,聽課后要進行課后反思。同時就單元、期中測驗都要進行質量分析。學校還針對后進生、優生另設了月清月優測試等,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支持和保證。通過這樣系統的工作,我校建校十年,連續九年奪取土左旗小學畢業年級調研測試冠軍,土左旗旗委旗政府。給我頒發了名校長稱號,我被評為市級優秀校長。
三、學校文化建設,深化學校內涵,是創建民族學校特色的關鍵
學校特色是學校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個性化學校文化模式,是學校文化內涵積淀的產物。一所學校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才能凸顯學校特色。
學校文化建設包含兩個方面,首先是校園環境的建設。校園環境是校園文化的載體,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是教育思想、辦學理念、管理模式等的滲透和傳輸,使它們融入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活動中。
我校以班級文化建設為出發點,借助樓道文化展廊的宣傳作用,以活動為載體,搭建育人平臺。
我們學校的教學樓共三層,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一樓的主題是“書香苑”,整體文化設計以書香文化為主,我們學校在走廊墻壁上張貼了很多師生的書法作品和育人的詩詞以及勵志名言,讓同學們從小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通過這些濃厚的文化氣息教育和熏陶、感染我們,讓我們知道學校是育人的搖籃,讓每個同學在舉首投足之間,都能感受到我們書香文化和育人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時刻體現我們學校的教育不僅僅在課堂上,教育充滿在我們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二樓的主題是“賞心苑”,整體文化設計以藝術文化為主,從上二樓的坡道、坡道走廊、二樓樓道我們張貼藝術類的文化作品。上二樓的坡道上張貼了有關藝術的名言、二樓的樓道掛滿了師生的各類美術作品,在二樓的東樓道角還設計了“我的手最巧”,展出同學們的手工和科技制作作品,這些作品我們是利用學生的周末或課余時間制作的,我們還成立了科技制作小組,這個平臺的設計,讓同學們的個性得到了發展,讓學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臺。
三樓的主題是“民族風”,整體文化設計彰顯民族特色文化, 展示富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日常生活習俗,用具;其次利用校園內外的各處場所,展示富有民族特色的格言、諺語以及中華經典。第三,挖掘民族文化資源,開展民族民間文化進校園活動。在校園里,我們的上課鈴聲設置成動聽的民族歌曲,音樂課上能聽到看到民族歌舞,體育課上的是民族體育競技,社會課上有色彩紛呈的民族資料展示,美術課上有精美的民族繪畫和工藝品。我們學校還編寫有民族特色的蒙古舞蹈操,與廣播體操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