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9: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法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缺乏法律理論知識
法律理論知識是高校學生在現代的社會環境中對法律以及法律現象在一定的反應過程中形成的系統化以及整體化的一種理性思維體系,也是現代法律觀念在理論上的表現。具體來說,它具有形態系統化以及指導性地位等特性,它是高校學生能夠樹立起科學的法律意識并形成出色的法律能力的基礎與前提、如果沒有對于法律知識的全方位的了解與科學的認識,就無法形成較高的法律能力以及科學的法律意識。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部分高校學生整體上缺乏對于法律知識的全面了解,并且他們對于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部門法律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都不容樂觀。
(二)淡薄的法律意識
隨著在我國公民中深入進行,大部分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通過思修課的學習和其他的相關途徑,他們了解并已經掌握了一部分的基礎法律知識,能夠了解到依法治國方針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然而,在思修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學時較少以及課程的安排不多等情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仍舊偏重于對于基礎法律知識的講授。所以大部分的高校學生仍然缺乏對于法學中的理論知識的深層次的了解。在發生日常糾紛的情況下無法用法律理論知識將其解決。同時,大部分的大學生不僅缺乏對于法律本質的認識,還缺乏應有的權利意識。一部分的高校學生錯誤的認為學生只有義務,沒有權利。也就是這部分學生只有被動的法律意識,并沒有主動的法律意識。
(三)欠缺法律能力
這里所說的法律能力指的是能夠體現出大學生的具體的法律素質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了護法能力、守法能力以及用法能力三個要素。在當下,大部分的高校學生在這三個能力上都有所欠缺。第一,大部分的大學生缺乏守法的自覺性,近一段時間內,大學生中出現的違法犯罪行為層出不窮,在我們身邊的大學校園里,人身傷害、詐騙、盜竊以及性犯罪等案件出現的頻率并不低,狀況不容樂觀。第二,大學生使用法律的能力比較低,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善于應用法律。第三,在高校學生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去維護法律尊嚴的行為仍然不夠普遍,大部分的學生缺乏能夠與違法犯罪的行為斗爭到底的決心與勇氣,護法能力比較弱。
二、如何使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得到提高
(一)應在大學生中加強對于法治理論知識的相關教育
要想使學生的法律素質得到提高,就離不開大量法律知識的積累。學生只有做到知法、懂法后,才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做到用法、守法以及護法。才能夠把法律法規變成自己的內在行為準則,對于大部分非法學專業的高校學生來說,他們的大部分法學知識都是通過思修課程獲得的,由于大學課程中的思修課程安排有限,無法讓大部分的學生在短暫的課堂上理解并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識,這就要求各大高校要盡可能在有限的課時中盡可能向廣大學生傳播法律知識。同時還要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培養,讓大學生即使在課外也可以更好地加強自身對于法律知識的相關學習。如果學生自身所掌握的法律知識越多,他們所具備的法律素質也就越高。這樣他們就可以對自身的法律意識進行更好地培養,也可以使自身運用法律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高校應建立起比較合理的法律教育體系
在各大高校中的法制教育里,應努力促進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全方位的教育體系的確立,并且與高校中的普法教育相配合,不斷對社會中的法制環境進行改善。在現階段這三個方面里,學校的法制教育應起到首要的所用,但由于高校中關于法制課程的課時較少,內容較多,為解決這一問題,大多數學校會采取上大課的方式來解決,這樣一來就十分容易造成學生關于法律知識的認知層次出現不同等情況,無法使教學收到滿意的效果。面對這樣的情況,各大高??梢猿碎_設法律基礎的公共必修課以外,還可以有計劃、有選擇地開設一部分的法律課程,以便喲與不同層次法律知識的學生來進行選擇。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系里向教務處申請希望增設的法律課程,經過匯總以及整理工作后,教務處可以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大綱,再根據本學校內教師的具體情況來安排教學任務,從而減少在課程設置上可能出現的雜亂情況。
(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各大高校在實施法制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其中既要對法律的基本理論進行闡述,還要將其與典型案例以及社會熱點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的分析,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第二課堂,從而實現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延伸以及深化,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直觀的、生動的法律教育。
(四)還要注意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生動有趣的講解往往比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多使用反問與設問等提問方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一定的啟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的作用能夠得到發揮。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另外,還要注重實踐環節,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行為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進行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布置篇幅不長的專題論文來對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進性培養;通過在課堂上的提問以及對辨析題的解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直覺思維以及形象思維等能力進行必要的培養以及鍛煉;對于一部分學生中存在的賭博、抽煙、打架、作弊以及喝酒等不良行為,要使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約束,也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培養。
三、結語
【關鍵詞】法學教育 法律理論 教育目標 途徑
眾所周知,法律制度離不開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法律制度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健康、有序的法治的形成離不開一個穩定、系統的法律教育制度。因此,目前中國大學法律理論教育問題受到學界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
法律教育屬于職業性教育,但又不同于我們所認為的一般性的職業教育。大學法律教育不僅要培養社會需要的法官、檢察官以及律師,還需要培養大學生社會公正意識。因此,大學法學教育中不僅要灌輸大學生法律知識,同時還要塑造大學生法律理論意識。因此,本文以法律理論為研究對象,嘗試對西北某大學法學教育中的法律理論教育的目標以及實現途徑做初步的闡述。
法律理論的概念界定
“法律理論”是大學法學院課程體系中重要的一門課程,是一個具有很強包容性的概念。因此,要想分析西北某大學法學教育中的法律理論,就必須明確法律理論的內涵以及理清其外延。為了更好了解法律理論,本文將比較法律理論、一般理論以及法律職業理論。
1.一般理論。一般理論是指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人們積累形成的道德準則體系,它是人們維持正常社會生活的基礎。在長期的共同生產生活中,人們經過無數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逐步積淀,形成了代表不同民族或國家的、體現其民族精神傳統和習俗文化的理論準則體系。因此,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產階段不同的地域必然形成不同的理論準則體系。
2.法律理論。法律理論不同于一般理論,法律理論是具有法律性質的理論。法律理論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法律理論離不開一個國家的一般理論,它必須根植于一般理論,法律理論源于國家一般理論,但又高于一般理論,否則就不能形成法律理論。
(2)法律理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一般理論最集中的表現。法律理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一般生活理論的強制化和規范化,因此,法律理論必須是對該民族一般理論的記載和升華。
(3)法律理論決定了法律的品質。法律制度也有善惡正邪之分,法律理論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的法律品質。
3.法律職業理論。法律專業人員在其工作以及生活中應該遵守的相關道德行為準則就是法律職業理論,例如律師從業理論準則、法官職業理論準則等。法律職業理論主要是用來規范從事法律事務的專業人員,要求他們在工作生活中,嚴格遵守自身的行為操守,要對當事人一視同仁、廉潔自律、忠誠于法律。如果說法律理論是法律制度的內在理論,那么法律職業理論就是法律制度的外在理論。
通過了解,我們發現目前西北某大學的法律理論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第一,該學校注重對受教育學生的法律一般性知識教育,而忽視對其進行法律理論教育;第二,在該校法學教育中,法律理論教育的功效十分有限,并沒有突出法律理論自身的特點,使教學內容不突出、教育目標不明確。因此,我們有必要根據法律職業特點的要求,重新設定西北某大學法律理論教育的目標。
法律理論教育目標的設定
本文結合法律制度的內在理論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分析目前在西北某大學法學教育中法律理論教育應關注的目標。
1.培養該校學生法律理論的問題意識。在西北某大學的法學教育中,我們不難發現:教育過程就是一個填鴨式的過程,老師將已經存在的知識傳授給受教育的學生就是教育的全部目標。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作為靜態的法律條文并不能解決所有不斷發生的新的法律問題。這也就是為什么法律條文要不斷加以修訂和解釋以適應新事件的需要。中國的法律屬于體系,但是我們要借鑒歐美的判例法律體系,培養該校學生的法律論文問題意識,使得學生不斷對已存在的知識提出疑問,繼而培養高校學生不斷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發現:西北某大學法律專業學生知識豐富但見識卻較少,擅長辯論但卻解決不了實務問題。因此,西北某大學應該改變目前填鴨式的教育過程。法律理論教育應當首先關注學生的理論問題意識的培養。一方面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發現理論問題的敏感性的培養,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減少他們在以后從業過程中遇到理論問題的風險;另一方面,增強該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陷入法律理論困境的承受能力,使他們了解到在法律學習工作中遇到理論問題是很平常的問題,要有決心迎接理論問題的挑戰,解決法律理論問題是法律從業者光榮而艱巨的使命,是自己的責任。
2.培養該校學生法律理論的推理能力。作為一個法律專業人員,首要,具備良好的洞察能力,對法律理論問題具有強烈的敏感性;除此之外,法律專業人員還要具有精湛的理論推理能力。但是在西北某大學的法律理論教育中,我們發現:其法學教育中根本沒有培養學生法律理論推理能力這一目標。本文認為導致目前該校忽視培養學生法律理論的推理能力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對法律問題和理論問題的錯誤理解;二是對理論問題認識不足。
理論知識有著嚴密的邏輯結構,人們通常認為理論問題不屬于理性知識,其實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如果我們重新審視理論知識,我們就可以看出:理論知識是理性知識,是可以被證明的。在西北某大學中,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如何解決理論道德問題,進而發展自身的推理能力并將自己的能力運用到解決實務中遇到的理論問題上。因此,作為一個法學院的學生,為了適應將來從業的需要,要加強訓練自己的推理能力。一是要培養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二是要培養自己辯證推理能力。因此,在法律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上述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律從業人員。
實現法律理論教育目標的途徑
第一,西北某大學的法學院應當將法律理論教育納入該學校的法律教育體系。目前,該校并未單獨開設有關法律理論的相關課程,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該校教育機構應當開設有關法律理論的相關課程,使該校法律學生對理論知識有系統性、規范性的了解,為后續能力的培養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我們說該校應開設法律理論相關課程并不是簡單地開設一門課程,而是在法律教育中將法律理論教育貫穿法律學習的始終。因此,該校應當將培養法律學生的理論觀察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貫穿整個法律教學環節。
第二,提升法律學生自身的理論道德修養和其自身的發展能力。法律是一個每天都有新變化的學科,其法律條文規范不是靜止不變的,法律理論同樣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處于不斷發展之中。因此,西北某大學的法律教育要使學生養成自我學習、掌握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該校的法律學習應為該校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其理論道德修養以及日后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基礎。
第三,必須改革現行的法學教育方式。西北某大學要改變現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以實現將法律理論教育貫穿于整個法律教學過程中。上文已經提到,歐美國家的判例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長時間的教學實踐證明:判例教學法是成功的。因此,西北某大學要改變教學方式,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法律理論問題來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對法律理論進行更具有深度的思考;另一方面,學生思考的過程也是提高其自我法律理論道德修養的過程。
西北某大學開展的法律理論教育活動僅僅是實現法律理論教育的目標,是構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第一步。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將法律理論道德教育擴展到法官、律師等職業實踐當中。中國的法律教育起步較晚,西北某大學的法律理論道德教育更是處于起步階段。法律理論的教育不僅關系到我國法律人才素質的提升,還關系到整個國家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律體系的健全。因此,西北某大學必須明確法律理論教育目標,改革教育方式,為國家法律事業培養大量高素質、高修養的法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超:《論法律理論的方法及其性質――基于分析法理學的視角》,《北方法學》2012年第2期。
[2]周S:《當下中國學院式法律教育之惑――并及當下中國高等法學教育向何處去之問題》,《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第9期。
[3]蔡鎮順:《法學教育的定位與改革》,《太平洋學報》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