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8: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學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內容。現代審計教育必須以社會對審計需求的發展為導向,注重學生專業勝任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要綜合考慮學科發展、專業設置、外部環境等因素,要體現審計學科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既要有寬闊的視野,又要站在學術的前沿,突出體現現代審計對信息技術的需要。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隨時關注審計領域的發展動態,緊跟當前審計理論與實務發展的步伐,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時補充新的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質量,并適當引入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的課程。審計學專業教學內容應包含審計基礎理論、審計技術與方法、審計實務等方面,以及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這三大主體審計的內容、方法和程序,適度地融入管理審計、績效審計、工程審計、計算機審計、環境審計等內容。
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結合我院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設計了包括通識教育課、專業課、實踐環節三大板塊的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通識教育課和專業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通識教育必修課主要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設置,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基礎課(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應用文寫作、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計算機程序設計(VF)、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等),以及體育、軍事理論課程、形勢與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學生學習與心理指導等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按人文素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素養教育、健康教育、創新創業實踐教育6大模塊設置,學生每學期至少選修1門課程,學有余力者可以多選。專業課遵循“先基礎,后主干”“、先理論,后實務”的順序,設置為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三部分。由于審計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熟悉會計專業知識,掌握計算機、法律、經濟管理等相關知識,為此我們設計的審計學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包括會計學基礎、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財務管理、宏觀經濟學、市場營銷共計9門課程。審計學專業的專業主干課包括財務會計、財經基本技能、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基礎、金融學、會計模擬實訓、稅法、審計實務、會計軟件應用、成本會計、金融企業會計、計算機輔助審計、投資學共計13門課程。其中,金融學、金融企業會計、投資學等課程是結合我院金融行業背景而設置的課程,不僅體現了行業差異性對審計工作的要求,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院審計學專業的辦學特色。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還應體現各個行業對審計人才的不同要求。為此我們設置了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內部審計、政府審計、金融審計、審計案例分析、審計英語、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等專業選修課。學生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志向以及就業方向,采取“三選一”的方式,從12門專業選修課程中選修4門,學有余力者可以多選。審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由課內實踐(實驗、上機等)、校外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社會調查、軍訓等項目構成。實踐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重要形式,應該貫穿于審計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
審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我院審計學專業實踐教學主要采取以下三種形式:①審計實驗。為配合審計學專業的課堂教學,我院在校內建設了手工和電算兩個審計實驗室。手工實驗室主要用于訓練審計程序、方法等內容。實驗時,學生每人領取一份用檔案盒存放的模擬企業賬套資料(以前做會計模擬實驗時形成),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制定審計方案、實施抽樣審計、形成審計工作底稿、出具審計報告等一系列手工操作。電算實驗室配備了專業的審計軟件,學生借助于模擬的數據資料開展社會審計及企業內部審計,提高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實際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學。實施案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審計社會責任的感性認識,是培養審計學專業學生實務技能的重要手段。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彌補教材的不足,有利于鞏固和深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③審計實習。審計實習通常在校外進行,使學生通過接觸社會,深入地了解審計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最終實現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綜合考慮各審計機關、各單位審計部門和社會審計機構的特點,我們認為實習基地主要應建在會計師事務所,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接觸到各行各業、各種各樣的審計業務,可以盡早熟悉將來可能承擔的審計工作。
本文作者:劉東輝盛永志作者單位:哈爾濱金融學院
高職院校作為實用性人才培養基地,當然要承擔為會計與審計系統輸送各種類型的、掌握會計與審計專門知識和能力的人員的重任。事實上,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在為如何培養合格的會計與審計人才進行積極探索。根據現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對會計與審計對象的選擇,對合格會計與審計人才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評估:一是會計與審計人才總體的合格性,即會計與審計人才在總體數量和總體結構上要滿足不同會計與審計主體對相應會計與審計對象進行審查和評價以有效實現其審計目標的需要,培養的審計人才既要滿足企事業單位、政府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三大審計主體不同需要,也要滿足各個重要行業的特定需要。二是會計與審計人才個體的合格性,即會計與審計人才的知識和能力必須滿足財政財務信息真實性、財政財務活動合法性、經濟管理活動有效性的復合性要求,無論是會計、審計人員,都必須掌握相應知識和能力。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現行高等職業院校培養模式弱點。
針對行業的需要,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很早就認識到會計與審計教育事業的產品是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應服務和服從于經濟建設和會計與審計事業的發展。為此,我院會計與審計學專業不斷研究審計人才需求的變化,并以此調整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手段,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
一、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
根據國家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預測,會計人才的高層次要求增多,審計機關審計人才,尤其是高級審計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隨著審計業務比重的增加,審計機關產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會計與審計學專業立足國家審計,開發特色課程,實施特色教學,樹立專業品牌,近年來該專業先后開發了基礎審計、財務審計、審計電算化等特色課程,與時俱進,重點突出會計與審計實訓。隨著經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和企業制度的建設完善,將有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意識到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也將有明顯增加。據了解,我國大約需要35萬名會計與審計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但目前只有執業人員5萬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國際機構的認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來10年我國需求的15類人才排行榜中,會計與審計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位居榜首。從歷年的就業情況來看,該專業就業層次較高,并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就業率。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及我院現況
資料顯示,我省十所高職院校里只有有2所設置審計專業或審計專業方向,有6所設置了會計專業,這只是會計與審計學科的一個分支,而且是設置在管理學專業之下,從2所高職院校會計與審計專業設置來看,對會計與審計人才以培養社會審計人才為主,而這種專業設置,缺乏對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專門審計人才培養的功能,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不能滿足審計人才總體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斷,我國高職院校審計人才培養總體結構體現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國高職院校審計人才培養模式單一,一些高職院校要么沒有會計與審計類專業,要有就是注冊會計師培訓;缺乏所有會計與審計主體人才的培養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業會計與審計、財政稅務會計與審計、金融保險會計與審計、工程投資會計與審計等所有會計與審計門類人才的培養功能。二是我國會計與審計人才的培養以管理學專業為背景,會計與審計人才的培養中難免受管理學理論、思想、的制約,以管理學為背景的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機制,難以培養出既有會計操作技能,又能進行財政財務審計,又有績效、效益審計知識和能力的復合性人才;作為學科來說,也難以形成促進審計與會計以外的其他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臺。
三、根據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求,調整高校審計人才培養模式
會計與審計專業優勢經過多年建設,會計與審計學專業已經成為我院品牌專業,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會計與審計學專業劃分為基礎審計、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和資產評估四個專業方向,體現了審計學專業結構比較完整和全面的特點,突出了審計本質性的內涵,而省內開設了同類專業的其他院校,大多將其定位在社會審計方面,與之相比較,審計學專業整體架構比較合理。財會知識只能作為審計專業的基礎之一,而不是全部內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內容,現代審計理論要求我們審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必須在文、史、哲和外語、計算機等基礎課教學前提下,向經、管、法方面延伸。為此,會計與審計教學內容設計也體現了寬口徑、厚基礎、重實用”的原則,強調會計與審計專業人才全面素質的培養,不斷拓寬其知識面,增強其社會適應性,培育其獵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調適和創新能力。培養目標該專業培養具有優良政治素質,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社會中介組織從事審計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工作的 工商管理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課程設置該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基礎審計、財務審計、績效審計、會計電算化、審計電算化、稅收實務、經濟法、資產評估、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實踐性教學環節,如暑期社會實踐、會計模擬實習、審計模擬實習、畢業實習等。我院2009年該專業的就業去向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部隊,其中,在各級機關就業的占總就業人數的10%左右,事業單位占15%,各類企業占55%,金融單位占20%。
四、會計與審計專業的發展展望
1 充分認識管理學在會計與審計學科建設中的地位,管理學是現代審計學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須關注管理學發展對會計與審計學的影響,把握會計與審計學科發展的新趨勢。也就是說,要從現代經濟管理的角度而不是從傳統的財務核算、財務監督角度認識會計與審計的重要性,從會計與審計的對象、會計與審計的定位、審計與會計的關系、審計與管理學的關系、審計與經濟學的關系以及審計與法學的關系等等認識現代會計與審計發展的趨勢和方向,特別是要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學科體系等方面準確把握會計與審計學科同管理學科的聯系和區別。對會計與審計的專業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2 在經濟學、管理學學科建設的今天,可以會計與審計學專業建設為核心,帶動其他學科建設。首先,要加強對會計與審計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把握會計與審計學科發展的規律。其次,要加強對會計學與經濟學與審計學、管理學與審計學以及法學與審計學的交叉學科研究,科學把握審計學科發展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趨勢。這樣,在不會把會計與審計單獨認為成為“大會計學”。
3 按照現代社會需要優化培養方案,為社會培養會計與審計專業人才。首先,要重新設置會計、審計專業作為管理學科的學科共同課程,強化經濟學和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等學科基礎科,滿足專業培養對基礎理論的需要。其次,重新確定專業主要課程,滿足培養“一專多能”的綜合性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要。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勝任會計與審計工作,必須對學生進行執業訓練。在會計與審計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采用案例教學、模塊教學,這樣就能以點帶面,增加學生對流程、會計、審計程序等的具體認識。同時,在本科教學的后期,可以把學生安排到會計師事務所或大型機構財務部門實習,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一畢業就能立即投入實際工作,既保證了會計與審計專業教學的效果,又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是一舉兩得的。
會計與審計專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在,高職院校的會計與審計學科必須建設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的模式,以培養滿足不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會計與審計人才,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潘穎.對審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Zz66免費論文資源網.
摘要:自2012年國家審計署要求實施“金審工程”以來,我們與福建省審計廳商討籌劃開辦計算機審計學專業。2013年度開始招生。本文主要探討計算機審計學專業的建設情況,具體內容是:“金審工程”建設亟需計算機審計學專業人才;計算機審計學的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以“金審工程”建設為中心,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關鍵詞 :“金審工程”;計算機審計學專業;專業建設;實踐教學環節
《審計署關于印發進一步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審辦計發﹝2012﹞119 號)明確指出,“金審工程”二期和三期銜接期間審計信息化工作有十五項。單從技術上看,主要有:加強審計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審計管理系統和現場審計實施系統應用力度、繼續完善審計管理系統功能、研究提升現場審計實施系統功能、逐步擴大聯網審計范圍、積極探索信息系統審計等等。在這個背景之下,2012 年11 月福建省審計廳與我校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之后,我們就把開辦計算機審計專業提到了議事日程,并開始調研與組織申報工作。2013 年4 月,根據《教育部關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備案或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2013〕4 號),我校申報的計算機審計學專業獲批。2013年9 月我們已經錄取了64 名計算機審計專業的新生?,F將我們對于對計算機審計學的專業建設、培養計劃、課程設置、實踐環節等情況簡述如下,以供大家討論、參考、賜教,幫助我們辦好這個全新的專業。
一、“金審工程”建設亟需計算機審計學專業人才
現在,許多被審計單位正廣泛地采用電子商務交易方式,采用集成電子信息系統,尤其是大中型企業都在使用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這樣企業經濟交易就處于無紙化的信息環境之中,審計對象及其載體發生了變化,傳統的審計方法難以滿足有效執行審計的要求。因此,只有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與工具(Computer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 and Tools,以下簡稱CAATs),才有可能對那些高度自動化的信息系統及其內部控制系統進行測試,并搜集證據。這就需要審計人員掌握必要的CAATs。換言之,CAATs 已成為審計人員特別是CPA 專業勝任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福建省的高校教育還無法滿足審計人員對于CAATs 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需求。省內幾所高校的本科會計教育是培養審計人才的主要場所,但會計教育存在著重理論、輕實務的現象,學校的會計與審計的實踐課與目前的“金審工程”嚴重脫鉤。在我省各地審計機關、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就業的會計學本科專業的畢業生,在會計和審計專業知識方面一般是能夠勝任的,但是遇到采用先進而復雜的信息系統的被審計單位時,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集成在一起,數據庫結構非常復雜,大學里根本沒有接觸過,畢業生就會顯得束手無策。目前,我省審計系統與會計師事務所由于招不到掌握CAATs 的會計學本科畢業生,只能是先聘請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再對其進行會計、審計專業知識方面的進修與培訓,然后才可以勉強上任工作。因此,在“金審工程”的壓力之下,我省審計系統不得不對于本系統的審計人員進行計算機培訓。在這個背景之下,我們成立了由會計學教授、計算機學教授、審計廳計算機處專家等資深專家組成的計算機審計學專業專家籌備組,進行了10個月的調研活動,制訂了具有福建特色的計算機審計專業培養計劃。
二、計算機審計學的專業建設
專業是課程的一種組織形式,一般是按照社會對不同崗位的專門人才需求來設置的。計算機審計學專業建設應側重于把計算機與審計兩個不同類型的專業合二為一的課程設置、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等三個方面,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以人才培養為根本目的。本專業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教學計劃、課程開發、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制訂等等。重點是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建設。
計算機審計學專業是把傳統的審計學與計算機科學融合為一體的交叉學科,也是在我國目前“金審工程”的大好形勢下催生的新型專業。計算機審計是一種以計算機為審計工具執行經濟監督、鑒證和評價職能的審計方式。通俗地講,計算機審計的內容與對象包括兩個方面:(1)管理數據的計算機;(2 )計算機管理的數據。因此,當前專業建設的主要任務是:
(一)以多學科為基礎,設計人才培養方案
我國傳統的審計工作是以財會人員為主的查賬小組進行的一年一度的財稅大檢查。審計人員主要來源于財會隊伍,其知識結構是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核心能力是帳薄檢查和財會資料分析。但隨著會計電算化的不斷普及以及審計業務的發展,目前審計功能與審計對象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審計功能從原來的經濟管理控制與財務監督擴大到內部審計、內部控制、經濟鑒證、認證服務、公共績效審計等功能;審計對象也從單一的財務角度的檢查轉變為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分析、核算、對比、評價。由此可見,審計學是會計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學科的融合體,客觀上要求我們在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以多學科為基礎,打破文理科的界限,重視基礎知識學習,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的復合型審計人才。在這個指導思想之下,制訂高質量的具有計算機審計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使計算機審計專業既培養應用型人才,也培養研究性、創新性的人才,提高研究性的素質教育方面的課程比例,正確認識、恰當處理學歷教育與國內外執業教育的區別與聯系,避免走進以國際執業教育課程代替計算機審計專業課程教育的誤區,聯系實際而不流于實用主義,會操作同時也具備開發與研究能力。
(二)以審計學專業主干課程與計算機專業主干課程為重點,構建課程體系
我們專家籌備組調查的結果是,目前多數高校的審計專業是按審計三大主體來建設專業主干課程的,即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這種設置的內容沒有問題,但是,如何審計這些內容?以什么方式、什么手段、什么技術來進行審計才可以達到最佳的審計效果?譬如,我們的審計人員掌握了會計軟件,就可以審查這一臺計算機里的經濟業務與會計數據,但是,在無紙化交易的條件下,舞弊者(或黑客)通過舞弊程序以及遠程控制方式,可以隨時篡改,或者已經篡改了你的這一臺計算機里的經濟業務與會計數據,那你怎么辦呢?結論非常簡單:審計人員僅僅掌握軟件應用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這就是我們以計算機專業主干課程為重點的直接原因。
課程是按教育規律對學科中相對穩定的知識進行
取舍、剪裁、排列、組合的。學科發展是課程設置的基礎。在以財務審計與審計方法(技術)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計算機審計的學科建設的條件下,專業主干課程就必須相應地以學科為導向進行設計與調整。所以,最能體現計算機審計學專業的核心基礎理論的專業主干課應包括兩大類課程:一是審計學原理以及方法的課程(傳統審計學專業課程);二是電子審計工具方面的課程(計算機專業課程)。此兩大類課程是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比較全面地詮釋了計算機審計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也必須指出,傳統的紙質的審計專業方面的技術和方法也非常重要,誰也不可否認。但是,我們在這里主要強調的是無紙化條件下的計算機審計方面的技術和方法。
三、計算機審計學專業的課程建設
我們對于計算機審計學課程建設的研究,是以人才的培養目標為開設課程的標準,通過合理設計計算機審計課程及其開課順序,認真協調各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使得專業知識結構合理,課時安排適度,開課先后順序正確,使得學生學習的知識能夠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的計算機審計專業的公共課程是按照教育部規定開設的,在此省略。這里主要介紹一下是我們設計的專業課,希望專家與教授賜教。
核心課程包括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原理、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會計信息系統、企業資源規劃(ERP)、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企業資源規劃(ERP)、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技術、可視化編程技術、財務報告分析、計算機審計、內部審計等。
系級選修課有: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學、電子商務、成本會計、專業英語、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經濟效益審計、政府審計、舞弊審計、可視化編程技術、運籌學、管理信息系統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有:基礎會計模擬訓練、管理信息系統模擬實驗、高級語言課程設計、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課程設計、中級財務會計模擬實訓、數據庫應用課程設計、會計信息系統模擬實驗、審計模擬實驗、計算機網絡工程實踐、計算機審計實務、內部審計案例分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
四、以“金審工程”建設為中心,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的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縮短理論與實務之間的差距。所以在計算機審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計劃以“金審工程”建設為中心,以計算機課程為基本平臺,以現實的審計業務為內容,從以下幾個方面設置實踐環節或實踐課程。
1.重視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國外高等教育中一種非常成功的教學法。計算機審計學專業的實踐性比較強,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向學生提供其在學校接觸不到的實際問題,提高動手能力。因此,今年(2014)我們通過福建省審計廳廣泛收集、認真遴選、精心編寫計算機審計教學案例,盡量使案例教學的內容具有典型性、綜合性、理論相關性。通過省審計廳目前“金審工程”的平臺,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也不斷充實與完善了計算機審計案例教學的內容。
2.強化實驗課
實驗課是增強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手段。計算機審計實驗課程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常有助于學生實現從審計理論到審計實踐的跨越,增強計算機審計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有利于他們掌握基本的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從而適應“金審工程”發展的需要。我們的實驗課程設置方式有三種:一是手工模擬實驗(由審計學專業老師負責);二是實驗室的計算機審計軟件實驗(由審計學專業老師負責);三是參與“金審工程”建設的實地試驗(由省審計廳計算機處專家、計算機專業教授、審計學教授等三方專家與教授負責),這種試驗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不同的實驗目的、不同的功能分別設計為驗證型、綜合型和創新型實驗。在這個模式下,教授可以申報研究課題,可以帶學生一起做課題,使得產、學、研相結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提高了老師的科研能力。
3.逐步完善實踐課程體系
在分析“金審工程”的發展對計算機審計學專業學生專業能力需求的基礎上,以實際應用為最終目的,確定審計軟件實訓過程中應重點學習的內容。通過學習審計軟件,使學生達到熟練掌握與操作審計軟件的基本技能,通過相應訓練,提高學生的整體審計信息化的素質。
課題名稱:
本文系福建工程學院教育科學研究項目(課題編號為E0500353)《計算機審計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論文摘 要 隨著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審計課教學也不符合審計課程應用性強的特點,違背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實際教學效果與預期的相差較大。本文針對高職高專審計教學現狀,提出了改革意見。
審計學是集會計、財政財務、金融證券、稅法、經濟法、經濟管理等多門學科知識于一體并對各門專業基礎課程進行回顧、總結和運用的實用型課程,與其他財經學科相比,它的綜合分析性、判斷推理性和社會實踐性都比較強。在審計課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獨立思考、創新思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高職院校審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職院校審計教學目標沒有合理定位,無法滿足現行環境對高素質應用性人才要求。目前大多高職院校審計教學目標和本科院校區別不大,高職高專審計教學的定位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審計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審計環境,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因為高職院校審計專業學生大多面向中小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的會計與審計基礎工作崗位,除了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誠信、敬業、嚴謹、準確”的良好職業素養,還應具有扎實的經濟管理基礎知識和會計、審計基本知識,熟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培養學生整體的審計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應變能力,具備較強的會計、審計職業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缺乏適合高職高專審計教學的教材,審計課程綜合實訓案例也不適合高職學生。目前高職高專使用的審計教材基本是以注冊會計師審計為主的內容,傾向于注冊會計師的應試教育,教材中選用的教學案例缺乏一條主線,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難以形成系統的審計基本理論與技術方法。大多審計課程的教材的知識是局部的和零散的知識,過于具體和細微,難以培養學生的審計判斷和處理的能力。大多的教材未能考慮到學生沒有任何實踐經驗,審計的理論和實務沒有循序漸進,逐漸認知的過程,給出的往往是一些經典的、綜合的、大型的案例,學生剛開始根本無法理出這些案例的頭緒,更無法參與分析討論。
(3)高職院校不注重審計課程,專業課少,師資不足,教師少實踐,不能適應審計教學要求。對于高職學生,審計實務課程缺乏合適教材和實際的案例,課堂枯燥無味,加上大多數審計教師也缺乏審計實際經驗,缺乏必要的調研和實習,更缺乏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經驗,教學收效欠佳,學生對審計課程的學習興趣減少。審計課教師與一般的財會課教師相比應具有更高的專業素質要求,要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獨立科研的能力,必須采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研究性教學方法。
(4)現行的高職高專教學大多采用課堂講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目前高職高專審計學教學基本教師講、學生聽,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教學方法局限于灌輸,對從未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講,從他們已有的感性知識中很難過渡到教師講授的內容之中,生動的學習過程變成單純的記憶與背誦,學習過程變得枯燥無味,難以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審計人才。
(5)高職院校審計教課程考核方式簡單。大多學校的審計考核仍然采取閉卷方式,無法衡量學生學習程度的好壞。這種單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 高職院校審計課教學改革的途徑和方法
(1)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審計教學活動。盡量運用多種方法教學,如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角色定位法,啟發式提問,研討式教學和論文寫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在教學手段上,要編制審計課程的多媒體課件,有條件應該購置計算機輔助審計教學軟件,可以大大縮短了學生對審計認知過程和審計方法的掌握。
(2)審計授課內容可以采用模塊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模塊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將審計實務課程劃分為不同的教學模塊,根據教學模塊將審計任務劃分成便于學生學習的單項操作、綜合訓練等審計任務,每類任務的完成又通過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評價結果、教師總結等行動過程進行。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教師在提出任務的同時,對每一項任務再進一步設計成模仿操作、獨立操作、綜合實踐等環節,真正讓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等實訓過程對審計實訓的內容達到學會、學懂、熟練掌握,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3)建立和完善審計實訓,建立審計模擬實驗室。由于審計模擬實驗所需資料涉及的知識面廣、時間跨度大、技術性強,要求研發人員不僅要具有相當豐富的會計、審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還要熟悉電算化會計與計算機審計操作技能。高職院校可以從學校自身條件出發,把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兼作審計訓練基地,也可以單獨設立審計試驗室以作為審計實務演習之地。
(4)鼓勵教師主動參與審計實踐,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學校應采取積極措施,盡量讓教師參加全國或地方的會計、審計社團活動,增加同實際工作多年的專家進行交流的機會。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利用假期到相關企業(如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掛職鍛煉,積累實踐工作經驗;還可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注冊會計師來校擔任兼職教師或開設專題講座,以提高審計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5)改革單一的考核辦法,實行多樣化考核評價方式。審計教學考核可以采用理論測試、課堂討論和撰寫審計報告等方式,增加考查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能力的試題。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部分進行多種形式的考試。對于考試成績的評定,課堂討論成績由事前的準備、事中的發言踴躍與否和事后所寫的報告三者綜合確定。
3 結束語
新的政治經濟環境下,高新技術不斷向生產和生活方面滲透,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競爭不斷加劇,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多,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審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應有利于培養“大會計”(財會審計)人才的綜合素質,形成既注重理論水平,又注重計算機與審計相結合,強化實務操作能力的課程教學特色。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張家杰.基于新準則體系的高校審計教學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9(8).
[3]何偉威.《審計實務》課程中的案例實訓教學方法探索之我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
論文關鍵詞:案例導向;審計課堂;教學方法
《審計學》課程是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本課程融合了學生將來從事經濟工作所必須掌握的會計、審計和理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然而,從幾年來自己從事審計學教學工作來看,審計教學常有“假、大、空”之嫌。自己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可學生始終似懂非懂,不得要領,因此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很困惑,自己也也無奈。一直以來,如何找到一個既適合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始終困擾著我。范欽珊教授說過,教學效果有三個層次,如果有80%的老師能夠達到第一層次效果就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也即課堂教學效率高、學生對講課有興趣、聽課率高。經過自己的認真思考與反復實踐,我認為《審計學》課程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案例教學法的使用。那么,作為《審計學》課程的執教老師,到底應該如何開展案例教學呢?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析。
1 案例教學在審計課堂中的運用
審計案例教學旨在配合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和進度,通過教師講授會計、審計與理財的理論知識和組織審計案例討論來實現,只有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法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首先,要充分搜集案例,逐步建設案例庫?!秾徲媽W》的案例不需要要閉門造車,形形、活生生的案例比比皆是,中國證監會的資料公告、財政部的處罰公告、審計署公告等都對我國上市公司違規操作、審計失敗等情形進行公開的披露。搜集案例只是進行案例教學的第一步,要想把案例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要要進行至關重要的一步,認真研讀案例并將其與課程講授內容相對應。當然,學生也不能閑著,要教會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畢竟上課時間有限,老師只能是介紹一些經典案例,對于跟理論知識相關的其他案例可以由學生自己搜集,或是老師給出基本案情,由學生動手搜集。
建設案例庫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亦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這需要教研室的老師精誠協作,一起努力。由于本課程只有我自己執教,那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搜集、整理并形成案例庫了。
在具體的案例搜集整理過程中,可采用多種方法:(1)通過報刊雜志網絡(如《中國證券報》、《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署網站、證監會網站等)搜集案例;(2)利用其他專家學者編寫的案例,如:《會計舞弊之反思》、《會計數字游戲》、《安達信:事件與反思》等書籍;(3)教師如果能親身參與會計師事務所與政府審計機關的審計實務工作,搜集整理形成案例更好;(4)老師自己分析上市公司年報或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并分析案例。
其次,案例在教學中如何恰當運用,發揮其應有的效果。有了好的案例,并不意味著老師就能靈活運用于教學中了。要真正融入到教學中,老師還必須有很好駕馭課堂教學的功力。否則,案例教學就又會變成冗長的照本宣科。那么,如何才能使案例恰當地在課程教學中體現、令抽象的審計理論變的栩栩如生呢?通過觀摹一些精品課教師的審計示范課以及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的積累,自己進行了總結,可操作的方法有:
(1)采用課程討論或者是課程辯論的形式。案例教學沒有唯一的答案,對于大的案例,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一般4-6人一組),學生可以分別從不同角度來剖析同一案例,然后每組推一名負責人進行發言闡述,本組成員可以補充,其他組成員可以反駁或贊成,形成熱烈探討問題的氣氛,最后由任課教師做點評與總結。在此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好案例討論時,要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并注意把握案例討論的方向,以便學生緊緊圍繞案例的主題。
(2)平時授課過程中每章或每節都有一個案例做引導,以導入所講內容。這樣學生就會了解本次課要學習什么知識,解決什么問題。這就打破我們傳統的先講概念、特征、重點、難點等形式,由于審計的概念、理論抽象難懂,一味的講解很難讓學生領會。采用案例導入的方式講授每一節課就會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找到一、兩個和此章節相關的案例,把學生吸引到解決案例的過程中來。 轉貼于
(3)在授課中適時穿插小案例,以使授課內容更生動有趣,便于學生理解。
(4)采用網絡上現成的好的案例,直接采取鏈接的形式,當堂讓學生上網觀看或讓學生課后了解與學習消化。
最后,讓學生動手做案例分析題?!秾徲媽W》課程必須要有作業,這樣學生才能消化所學內容,案例分析是一種很好的作業類型題。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對審計案例的分析討論后,要求學生獨立進行案例分析和評價報告的撰寫。當然,在寫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告誡學生不要去照搬所謂權威性的分析評價結論,要求學生通過分析和評價復雜多變的會計、審計與理財實際問題,掌握正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 案例教學法的審計課堂教學效果
(1)案例教學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活躍教學氣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的興趣,并能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各類知識加以綜合運用,各抒己見,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揮,培養創新型人才。
(2)案例教學可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知識、思維與才華的場所,在分析與討論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言,自由辯論。對學生來說,這不見鍛煉了其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對如何有效組織、歸納自己的觀點、論據和結論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3)案例教學促進了教學互動,強化了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案例討論與分析將基本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到案例中去,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躍,思路更加開闊,提高了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常常也使老師在討論中獲益匪淺。
3 實施審計案例教學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
(1)審計課程教學不能指望單單采用案例教學就可以實現所有的教學目的,有一些知識相對于有些形式的學習是低效率的,如何將案例教學與理論講述有機結合起來是需要不斷探索的。
(2)當所要學的東西是一種個性化的,不能明確表達的知識的時候,案例教學也可能失效。這時,老師不能告訴學生“正確”答案,學生不得不獨自與自身的洞察力的限制作斗爭,并嘗試從自身的經驗中找出有意義的東西。
【論文摘要】 本文從的目標出發,借鑒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成果,根據實際教學經驗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任務為驅動”。學生為主體是前提,能力為本位是目標,任務為驅動是手段。
“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和職業素質,應當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具備持續發展的能力。但是,目前我國高職無論在培養模式上還是在教學過程中都達不到上述要求。審計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教學手段單一,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發揮,停留在“教師”的表演;重視知識傳授,而輕視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注重審計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記憶,而忽視以能力為目標的審計操作訓練,因而難以滿足對審計人才的要求。筆者從職業教育的目標出發,借鑒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成果,根據自己教學經驗提出一種新的審計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任務為驅動”,即從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轉變,從知識目標向能力目標轉變,從單純練習向任務驅動轉變。
一、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轉變
當前審計教學普遍狀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教學方法局限于灌輸。教學中經常出現此類情景:課堂上學生似乎很清楚,課后感覺茫然不知要點。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是課堂的被動灌輸者,而不是主動參與者。改革的呼聲高漲,改革也勢在必行。以倡導學生為主體,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正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又叫結構主義,是認知學派的一個分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有別于把學生作為知識灌輸對象的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而是把學生視為信息加工主體的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外部下(包括書本、教師、同學甚至整個社會)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按照這個理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環境是促進因素,知識是不能簡單地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每個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加以意義建構。因此,“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過程中的主導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該模式不僅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審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掌握審計技能要靠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反復實踐。作為審計教師,就要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把學生看成能動的主體,促進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同時,審計學還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不但融合了學、管等學科知識,而且社會審計學又是從業的基本執業和規范性學科,因而涉及到定義、術語和規定等條條框框的東西很多,這就客觀上造成了審計學科的枯燥、難懂、學不透的特點。 因此教學設計不能僅僅考慮教學目標,還要把“情境”創設作為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習中的“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本課程教學做了如下嘗試:
(一)形象化
采用圖文相結合的方式,生動、形象地講述學的內容。比如在“模型”一節,以圖畫的形式將過去只能用文字闡述的審計理念,演繹得入木三分。
(二)真實感
審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文字教材學習審計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讓人感覺比較抽象。在教學過程中,可掃描實際憑證、賬薄和報表,比較真實地再現了審計實務過程,使教學內容變得真實、生動。
(三)質疑教學
將抽象的和概念貫穿于審計案例中,在授課時設置一個個的懸念。不僅僅是一問一答式的課堂提問,而且要求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主動探究的欲望,使得授課順勢而下,層層深入,最后豁然開朗。如果教師還是停留在照本宣科,肯定達不到這種效果的。當然,要提出問題,教師必須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提出適合于學生的問題,學生在尋求答案過程中就能把相關的審計理念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總之,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和適當的教學安排來創設“情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審計案例分析和審計模擬的各個環節中,鼓勵學生之間的協作與相互討論,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
二、以能力為本位
當前高職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以知識為本位,以教材為中心,忽視能力的培養”的狀況。審計課堂多側重理論知識,大多生覺得抽象難以理解,即使少部分人理解了也不知道如何運用。教材舉例也往往是停留在審計的細枝末節上,如簡單介紹審計人員通過實施了哪些必要的審計程序,收集到哪些審計證據,很少有具體審計過程的再現。對審計過程中最重要的職業判斷,如查出錯弊的過程是怎樣形成的,詳細的描述更少,這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提高。
當今世界,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模式,已被一些發達國家所廣泛采用?!耙阅芰楸尽保虒W目標明確,針對性和操作性強,充分體現了職業技術的性質和特點。這種專業技術教育要求學生在學好必備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接受較多的實踐性教學訓練,培養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一定的崗位工作適應能力。因此,要從以知識為本位向能力為本位轉變。
案例教學能夠有效將審計理論和審計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應得到重視并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是指案例作為教學的重要工具,通過案例引導和指揮學生參與到教學各個環節中,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培養能力的目標。但目前大多數案例教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除了教師運用案例的能力和水平之外,筆者認為關鍵是沒有將案例教學步驟細化、突出能力目標,仍然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四大循環”(銷售與收款循環、采購與付款循環,存貨與倉儲循環、籌資與循環)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密不可分,這些對沒有實務經驗的學生來說相當陌生,更何況控制測試極其抽象,學生往往感到茫然無措。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以案例為載體,將方法、技巧溶于案例的具體情節中,通過對案例的講述,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抓住審計案例和審計方法的契合點,對審計案例進行剝繭抽絲的分析,展示審計人員查出錯弊的過程是怎樣形成的,以培養學生的審計思維;以審計工作底稿為載體,以報表項目和審計流程為主線,要求學生根據所提供的資料,對案例單位的業務進行模擬審計,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案例教學的步驟如下:
(一)案例導讀
先提出問題,讓學生閱讀案例時有的放矢。
(二)基本案情
所選的案例必須具備典型性、真實性和相關性。教師在分析案例時才能有推理的空間,才能分析的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進入問題的情景,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審計方法
如通過比率的分析,展示審計人員的查出錯弊過程是怎樣形成的;如何通過財務比率確定審計的重點。
(四)填制審計工作底稿
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按照所附的財務報表資料,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記錄在審計工作底稿上,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五)歸納
通過教師的分析和學生的操作,由學生總結在審計過程中如何運用如分析性程序確定審計的重點,最后由教師歸納。
(六)實戰演練
向學生提供比較真實、原始的會計資料,讓學生課后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模擬審計,以達到熟練掌握審計技能。
三、以任務為驅動
(一)整合教學資源
現代專業教育理念強調教學資源的共享,因而,在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吸納多方資源。整合的教學資源既包含師資,也包含教學硬件資源。黑龍江大學借助社會保障審計科研項目,鼓勵各個學科背景教師參與到項目中來,通過對真實、海量的社會保障審計數據的分析與研究,積累豐富的教學素材。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條件,盡可能地整合硬件資源,建立社會保障專業、審計和計算機專業共享的社會保障綜合實驗室。加大審計和計算機專業設備的開放程度,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持。建立社會保障專業、審計和計算機專業共享的數據庫,方便各專業廣大師生便捷地使用資源,并應用于研究工作。同時,強化計算機技術在社會保障政策的分析、評價、仿真、預警與建議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通過整合教學資源來推動學科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提高民生領域科研團隊能力,培養多學科背景的跨學科的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依托國家級和省級社會保障科研項目,采取聯合立項、聯合科研、聯合創新的方式,增強跨學科師資團隊的科研能力建設。此外,加強不同學科間教師的交流和互動,建立合作教學、共同培養的機制。
(二)跨學科選修課程設置
跨學科選修課程設置,提高學生選擇的自由度。社會保障專業結合自身專業的需求選擇不同院系的課程,如選擇法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課程,經濟學院福利經濟學、審計學、統計學課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數據庫與軟件應用等課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背景和興趣愛好,跨學科進行課程選擇,三年選修并完成一定量的課程學習且考試合格,即達到跨學科選修課標準。這種課程設置充分體現綜合性大學的課程特色,在滿足廣大跨學科研究生選課需求的同時,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鐚W科選修課程的設置將為未來社會保障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和踏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我國古代先賢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梢姡谥螌W過程中要不斷地吸收不同的學術觀點,從不同的理論中提取精華。因而,教學體系的構建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廣泛地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學術交流活動,一方面,鼓勵包括社會保障專業在內的多學科背景學生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可以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通過學生間的互通,逐漸形成理性思維邏輯,構建多學科的知識結構,培養思維方法。另一方面,邀請社會保障專業教師、計算機專業教師、審計方面研究者等定期給各個專業的研究生開展學術講座。通過研討活動相互學習,教學相長,加強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互動,建立學科聯合培養機制。
(四)開展雙語教學
目前,黑龍江大學在社會保障專業教學領域積極探索開展雙語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社會保障專業雙語教學目標以社會保障專業知識為核心,兼顧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結合專業特點進行針對性研究,將英語作為一種拓寬研究視角的工具。從教學模式上看,以社會保障專業導師選取的最新、最前沿的學術論文為教學素材。目前黑龍江大學社會保障專業雙語教學主要選取《Public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SocialWelfarePolicy》和《SocialPolicy&Administration》等SSCI期刊核心論文為授課教材。從授課方式上看,導師與學生實現雙向互動,開展廣泛討論與研究,以期達到深入理解論文的目的。教學過程最后由專業導師進行一個全方位的梳理,進而從整體上把握業界信息、理論知識、論文寫作、語言能力等方面的內容??梢姡_展雙語教學,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能力,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提升了文獻的搜集和應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國際社會保障最前沿的理論,為學術論文的撰寫起到指導性作用。今后黑龍江大學仍將社會保障雙語教學納入專業教學體系,并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完善雙語教學的內容,打造雙語教學的專業特色。
二、教學條件體系的構建
(一)探索建立學生實習途徑
國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綱要均提出了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隊伍的要求,規劃要求未來要把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變成人力資源強國。這里所指的人才需兼具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目前,黑龍江大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的關注度不高。未來社會保障專業在教學條件體系構建中要將實踐教學納入到教學活動中。但結合當前黑龍江大學社會保障專業建成時間短、學生數量少的實際情況,專業自己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和實習基地不具有現實可能性。因而在探索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將選擇“學生自主找實習單位和專業推薦實習單位”的方式。學校加強同勞動與社會保障局、民政局、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社區、慈善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聯系,拓寬實習渠道。通過探索建立學生實習途徑,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逐步建立實踐技能訓練和理論知識學習相互補充的教學模式。
(二)完善教學配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