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8: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美文化差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中國文化;美國文化;差異;成因
文化是指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習慣、制度、性格、思維方式等的總模式,是一個社會的整個生活方式,一個民族的全部活動方式。它為一個語言社會的全體成員所共有,也為這個語言社會所獨有。文化既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雖然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及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正變得越來越像個“地球村”,中美兩國間的文化交流也日趨頻繁,但是中美文化差異依然存在。
一、中美文化差異現象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和歷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卻只有200多年的歷史。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巨大的,它是兩國人民交流和理解的障礙和鴻溝。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是復雜而多面的。
(一)文化觀念的差異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歷來主張尊卑有別,長幼有序,也就是說,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并受到等級觀念的制約。例如,晚輩見到長輩為表尊重要主動打招呼;學生要尊敬老師。而美國文化主要承襲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級觀念淡薄。美國人更注重個人權益,追求人人平等,沒有輩份間過多的禮節。子女對父母、學生對教師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與父母爭論問題.或提出自己個性主張。
在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國社會中有其一定的社會結構性,人情與面子是相互聯系的,講情面的人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地回報別人的情誼。因此,在中國文化中.自我評價是在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誼中建立和實現的。中國人強調家族及階級層次。中華文化崇尚集體主義。人們之間相互信賴,團結合作,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矛盾時,集體利益總被放在首位。在衡量個人行為時,往往是以道德為準則,注重和諧、群體利益的維護,這與美國文化截然不同。美國人崇尚個人自由,強調個人潛力的發揮,個人目標的實現及個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在美國,人與人之間多為互利關系,表現出人情較為淡漠,但卻十分重視個人利益和自由,個人自我意識較強。
(二)思維方式的差異
思維方式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受到生產方式、歷史傳統、哲學思想及語言文學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約的中美兩國人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國人偏向綜合性思維.強調整體優先,采用從整體到部分的思維方式,如表達順序時,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國家一省一市一區一街一號;表達時間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順序。美國人則偏好分析性思維,強調部分的優先,在表達空間順序時與中國相反,由小地方到大地方,時間的表達也由小到大。
(三)風俗習慣的差異
在社會風俗習慣方面,中美雙方也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以中美文化對待不同動物的態度為例,在大多數的中國習慣語中,“狗”這個字都是貶義的,例如“狗仗人勢”、“狐朋狗黨”、“狼心狗肺”等等;然而在美國文化中則完全相反,他們認為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種態度也體現在習慣語中,例如“Youarealuckydog”意思就是你真幸運。同樣地,在談及“貓頭鷹”時也是如此,英語習慣語中有這樣一句話“aswiseasanowl”(像貓頭鷹一樣聰明)表明在美國文化中把其當成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國文化對待它的態度卻截然相反,由于貓頭鷹長得十分奇怪,叫聲又很難聽,因而古時迷信的人稱其為“惡嗚”,說聽見夜貓子叫不吉利,至今還留下了“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等迷信傳說。
(四)宗教信仰的差異
宗教信仰也是中美文化差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佛教傳人中國的這2000多個春夏秋冬里,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響著中國人。更深深地植入到中國文化之中,對中國的語言詞匯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中相當一部分的成語都是與佛教有關的,例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五蘊皆空”,“半路出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等等,這些詞語如果單單從字面上來譯成英語的話。會讓美國人無法理解。同樣的,作為美國的主流宗教,基督教也深刻地植入到了美國文化之中,“絕大多數美國人相信的是猶太教和基督教所共有的上帝”,“1991年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有一半美國人相信上帝大約在一萬年前創造了人。”因此,在美國文化中,“上帝”(God)這個字代替了“佛”在中國的意義,一些習語和諺語也與這個上帝有關.如“Godsendsfortunetofools”(傻人有傻福),“Godblessyou”(愿上帝保佑你)!
(五)非言語交際的差異
中美非言語交際也有很大差異。首先,在中國,我們不善于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友好與親近,例如擁抱、親吻。而在美國文化里,父母和兒女之問、兄弟姐妹之間、好友之間,從小到大都沒有問斷過擁抱和親吻。其次,在美國,當人們相互交流時,互相注視著對方的眼腈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有句話說:“Nevertrustapersonwhocan’tlookyouintheeyes”(永遠不要相信一個不敢看著你跟睛的人)。但是在中國卻不需如此,甚至一些中國人為了表達他們的謙虛或尊敬而故意避免注視著對方的眼睛。再次,中關兩國人民對于各自的空間距離都有著不同的要求。多數美國人在交談時都不愿意離得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在電梯、公交車或火車上,中國人可以容忍互不相識的人擁擠在一起,而美國人卻無法忍受這樣的身體接觸.因此在對個人空間的要求上面.中國人要比美國人小得多。不僅如此。文化差異也體現在學校里.中國學生通常必須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以示尊重.而美國學生一般都坐著。
二、中美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
中美之間的文化差異現象,其原因也是各自不同,紛繁復雜的。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歷史和地理條件的影響
中華民族生活在廣闊的內陸土地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內陸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使得古代中國人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農業經濟條件下人的生活規律基本上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勞動,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養成了中國人特有的萬物有限.有限寓于無限的哲學思辨觀念,強調了群體問的和諧。美國人的祖先源自歐洲沿海國家和地區,航海業的發展使他們相信人的力量,崇尚發揮個性,勇于探險,富于挑戰。他們講究速度與效率,精于計算,不滿足于現狀。他們抵達北美大陸后,成為了第一批開拓者。
自然條件的惡劣、氣候的多變和印地安人的騷擾使他們隨時應付各種挑戰,于是人和環境常處于一種相峙、對抗狀態,也需要他們高度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培養了他們征服自然和改造世界的信念,是一種“海洋文化”的轉型。中國文化基于農業社會,這種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等級社會,強調等級與和諧;而美國不完全依賴于農業,他們對工商業的依賴較大,這些產業對個人特征的要求更高,所以與此相適應,美國人的思維取向是個人式的,與中國人人際式的取向不同。
(二)傳統思想的影響
中國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的內陸文化,主張簡約、和諧、中庸、對稱與平衡。孔子主張“允執其中”“過猶不及”。朱熹稱:“中者,不偏不倚也,庸者,平常也?!薄爸杏怪馈笔强鬃拥幕镜赖聹蕜t,也成了后人的一個道德準則,是調節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則。魯迅曾舉過一個例子,若一個人嫌房子太暗,要開天窗,其他人是一定要反對的,但他若要把屋頂掀掉,其他人便會勸他開個天窗了,這便是所謂的“中庸之道”。中國人所崇尚的中庸之道在于人際關系中要適當地調節與折衷,務求在不損害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使自己和別人都過得去,不至于造成群體內部的激烈對抗以致破裂,而無論是進取還是退縮,要有節度。合乎中庸,不走極端。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中國人的這種中庸與平和又在一定程度養成了一種惰性,過度沉溺于“和稀泥”,缺乏創新意識與進取精神。由于受儒教和道教思想的影響,在思維方式上中國人以辯證思維和整體思維為主要特征,具有經驗綜合性特點,強調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主張建立一種以集體主義為主要特征的社會。美國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臘傳統之上的海洋文化,在思維方式上以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思維為特征,強調個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種以個人主義為主的社會。美國人不太接受中間調和,是則是,非則非,喜歡標新立異。美國傳統中則貫穿了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信念,他們為了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永遠愿意進行創新,渴望尋求解決老問題的新辦法,也愿意遷移,接受新的工作,進行冒險,而這也正是很多中國人所缺乏的,很可能是因為這一點,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緩慢而美國則經歷一個又一個經濟飛躍。
(三)認知系統的影響
從社會認知系統上講,中美的哲學和認識論在社會歷史背景中建構了不同的心理學理論。中國人生活中復雜的社會關系使得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來關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國人的自我結構是依賴性的;相反,美國人生活的社會關系比較簡單,所以他們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體和自身的目標之上。在這個社會認知系統中.社會組織對認知過程有著直接的影響,辯證思維和邏輯思維就是這種認知過程的特性。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特性一直保持下來,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中國人的認知以情境為中心。美國人則以個人為中心;中國人以被動的態度看待世界,美國人以主動的態度征服世界。
(四)文字的影響
摘要: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有著不同的中西文化背景的人們在進行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的事例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交往的順利進行,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所造成的。因此,我們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層次的原因,避免文化沖突,使交流能順利進行。本文論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異,分析了導致中美文化差異的淵源。旨在說明:了解中美兩種文化不僅有助于加深理解東西方文化,更有助于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文化差異 儒家思想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人們的交往日益增加,特別是中國加入WTO 以后,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交往日益頻繁,西方社會的人和事物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在這種情況下,跨國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經濟和社會交往將會與日俱增,這對于加深我們的西方社會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來自陌生的文化和國家,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與我們迥然不同的人,在與之交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文化沖突的現象。例如,英語中的Blue Room ,如果不了解這是指美國白宮中總統接見至親好友的那個粉刷成天藍色的房間, 你就不可能準確地把它翻譯成“內客廳”。這種由于不了解對方文化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際方面的誤解與損失,簡直不勝枚舉。作為東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兩國有著迥異的文化特征。
一、中美文化的差異
1.中國文化
中國是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大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 孕育了悠久燦爛的東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樸的東方文化。它是一個獨特的文化體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中國文化涉及到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物質與精神的方方面面,是一種由善到美,帶有濃厚的人化色彩的文化。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而不同的哲學觀,剛健有為的進取觀,以天下為己任的價值觀,崇禮重德的倫理觀。其特點是相對內斂、溫和、沉穩。中國的傳統價值觀認為,個人的價值是通過個人對社會的貢獻體現出來的。個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別人和社會負責。中國人強調集體主義,認為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當兩者產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應該作出必要的犧牲以保全集體利益。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歷來主張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尤其是在人與人交往時都必然要受到各自的地位和角色的制約,否則就是失禮。例如,晚輩見到長輩或下級見到上級時要主動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談時,職位高或年長者常是談話的主導一方,另一方則要表現出洗耳恭聽的謙卑舉止。
2.美國文化
而相對歷時較短的美國文化,是一個受到眾多文化影響的多元文化,其文化特性受到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殖民文化的影響,也受到其他眾多移民文化的影響。早期的清教主義思想居統治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本土宗教萌發并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文化要素。美國社會是比較開放的社會,其國民熱切希望實現個人奮斗目標,亦即“美國夢”的文化特性也非常顯著。
此外,美國文化特性中還存在著根深蒂固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下的“物質主義”和“個人主義”。美國人認為,一切人生來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權力。在美國,父子、師生、不同職位的人并無尊卑之別。平等觀念滲透到美國人的生活和思想領域,他們的行為、工作、娛樂、語言、政治等無不體現平等觀念,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關系無不受這種觀念的制約。在美國文化中,人與人交往時較少拘禮。熟人相見,不論輩分與地位,一律以平等的 “你好”(hello)表示問候。
二、中美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
任何—個民族的文化形成最初時期都深受自然環境如氣候、地理位置的影響,是自然環境給文化發展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框架。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人們選擇不同的生存方式。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 滋生于人類生活的整個過程,同時也受到政治、經濟、地域及歷史等因素的影響, 文化具有地域性、超地域性、時代性和繼承性。
中國文化起源于黃河流域,是典型的大陸農耕文化,其地理環境和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國文化注重群體主義,而不主張突出個人。其歷史文化傳統強調群體意識,重視集體的作用,注重互相幫助,相互依靠,注重人際間的和諧。中國又是一個傳統導向的社會,幾千年來,儒家思想一直占統治地位,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封建帝國以來,歷代統治者為了維護其自身利益,需要用倫理之說來教導人們忠于國君(家長),恪守本分,謹守禮數,平安相處,以利于鞏固其政治統治,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傳統的思想規則、方法延續至今,為大家所認同,變成了集體的意識,規范著人們的行為。儒家文化的影響一直占主導地位,受其影響的文化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基礎。儒家倫理歷來講究尊卑有別,長幼有序,這是造成中國文化中等級觀念較強的根本原因。
美國文化則為地道的濱海商業文化,希臘、羅馬是這種文化的發源地,地處海濱及近海各島嶼。眾多的島嶼使人際往來不如平原方便,故強調充分發揮個人作用,形成了今天的美國文化注重個人主義。這種個人主義包括個人的作用,個人的獨立性,自主選擇,注重自立和獨立;重視突出個人,追求個體差異。美國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有著強烈的自我中心觀念,信奉個人主義,充分享受個人的權力與自由。美國文化從一開始,就繼承了歐洲文化(西方文化),而****觀念正是西方思想傳統的產物。****最早見于1628年英國議會向國王提出的權力請愿書,18 世紀,法國思想家盧梭提出“天賦****”并使其理論化。1776 年,美國的《獨立宣言》則用政治綱領的形式宣布:“一切人生來都是平等的。”美國文化強調****,因而等級觀念淡薄。
三、結語
社會學家告訴我們,一切文化都是獨特的、互不相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往,其間必然存在著文化差異,有文化差異就會造成交際障礙。東西方文化差異不可改變, 但可以相互了解。中西兩種文化的形成是一個多種文化相互斗爭、融合與發展的過程。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 要進入西方社會,開拓西方市場就必須熟悉西方文化,了解差異的根源,以求知己知彼。因此,了解中美文化的差異,不僅有助于我們和美國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們和世界,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往來??缥幕浑H研究幫助我們把本民族文化置于全球大環境中, 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對比, 這樣不僅可以在世界范圍內傳播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 同時也在研究中發現本民族文化需要健康發展,不僅可以拓寬視野,也促進了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池振航。英美習俗與社交禮儀[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
賈玉新??缥幕浑H學[M].上海:上海外國語教育出版社,1997.
李宗桂。中國文化概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
關鍵詞:文化差異;中國文化;美國文化;刮痧
引言
由于地域、歷史、政治等多種因素的原因,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一種文化一旦形成,就會對成員產生影響,于是生活在那種文化中的人會有特定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當兩種不同文化的人生活在一起的時候,難免會產生文化沖突,甚至無奈。中美文化屬于兩種不同的類型,各具特色。電影《刮痧》就講述了一個關于中美文化沖突的故事,中國人許大同為了追求美國夢來到了美國,經過多年奮斗,有了事業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他的妻子簡寧,也是一個中國人。大同雖然在美國生活了多年,可小的文化差異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處處可見。影片主要圍繞刮痧這一事件將中西文化沖突引向了。價值觀的不同,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與沖突。
一、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差異
中國注重集體主義,在傳統價值觀念中反復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強調犧牲個人利益去保全集體利益。而美國文化是一個強調個人主義的文化,認為個人的自由、利益不可侵犯,集體利益不該凌駕于個人利益之上,所以他們不會為了集體利益去犧牲個人利益。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差異電影《刮痧》中有所表現。當大同的妻子簡寧分娩時,大同因為開會而不在場。對于美國人來說這種“開會比他孩子出生更重要,”的事情是不能理解的,他們不能接受這種事情,所以接生護士在聽證會上情緒很激動,并且說這件事情會讓她一輩子都記得。
二、等級觀、倫理觀之差異
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歷來主張尊卑有序。中國幾千年來都是等級分明的皇權制度,不管是對于國家的統治,還是家庭的管理上面都強調等級和尊卑。所以在許大同,這個具有中國血統與文化的中國人身上,還是可以看出這種等級思想的影響,不管是對父親的那種尊重還是對妻兒的管教上都能看出,同時認為“我管教自己的兒子天經地義”。他父親那句“你當面教子背面教妻,”更是這一文化的反映。而美國文化中,他們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認為人人生而平等。
在傳統的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文化從來都強調“忠”、“孝”、“禮”幾字。認為對別人要尊重,禮數相待,對父母,講究孝順。在影片中,許大同為了父親,隱瞞了事實,一再承認是自己對兒子進行的刮痧,并且一再制止妻子說出事實。在美國人眼里,為了孝而說謊是不可理解的。同時在解讀中國經典英雄人物上面也能看出來,孫悟空偷吃仙桃、仙丹等行為在美國人眼里也不能理解,認為這不是道義,他們不能理解中國人所崇拜的道義與英雄行為。
三、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差異
中國是一個在乎長遠利益的國家,要看長遠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等思想已經深入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在影片中,當妻子難產時,許大同選擇了保大人,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以后還可以生小孩。
四、“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之差異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在“天人合一”和“陰陽”學說的基礎之上,中醫基于人體的理解是一個陰陽調和的過程。中醫認為人體的結構可以用陰陽來形容,當陰陽失衡時,身體就會出毛病。而美國文化信仰的卻是天人相分,認為人和自然是分開的,人可以支配自然界。
影片中最大的沖突就是在刮痧上,這個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的治療方法,在美國卻被用來當做虐待兒童的證據。中西醫學完全不同,在他們的思想中,這種方式與他們西醫治療方法完全相背離,所以不能理解刮痧這種中國傳統治療法。在影片中,當許大同竭盡全力去對刮痧進行解釋:“這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中醫認為,人體的七經八脈,就像無數條小溪流向江河。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生命脈絡,氣在全身流動,氣沉丹田?!倍趫龅乃械拿绹硕颊J為許大同在胡說八道,不知所云,于是迎來了一系列的矛盾。
五、親情與法律選擇之差異
在交往中,中國人注重情感。而美國人則信任法律,認為它適合于每一個人,人們應該按照法律規定辦事。中國人可以“法外開恩”,而美國人則信“法不容情”。
在影片中,許大同送父親回國,父親因為牽掛自己的孫子,就問了起來,許大同看出了父親的心思,就跑了出去,把小孩接了過來。這已經違法了,看他認為他應該這么做。
六、朋友觀之差異
中國人注重朋友情誼,認為真正的朋友應該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覺得朋友就該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站在自己的一邊為自己說話,應該講“義氣”。中國人強調朋友對自己的忠實,容不得背叛。在美國朋友之不愿意承擔過多的義務,交友處事的順序是法律、道理、人情。
在影片中,許大同在面對第一次聽證會時請的律師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昆蘭這位知識產權法,僅僅因為昆蘭是自己的朋友,信得過他。他認為昆蘭肯定會站在自己這邊說話,肯定會為自己“赴湯蹈火”。可當昆蘭看到了孩子背上的“傷痕”后,感到很氣憤,不再為許大同辯護了。在聽證會上,昆蘭出席證人,承認了許大同確實因為小孩打架而打孩子。許大同不能接受自己的朋友這樣對待自己,于是感到很氣憤,認為應該斷絕一切關系,甚至辭職,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而昆蘭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么,不能完全理解大同的朋友觀,于是感到很無奈。
結論
電影中的許大同,在解釋得不到理解的時候,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行事,比如接小孩、爬窗戶等。因為他的解釋,在他眼里看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不同文化的人眼里看來卻是“胡說八道”。當不同的文化碰面的時候,沖突難免。但是在結局中,當對方的文化得到理解的時候,一切誤會都化解開來。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應該時刻記住文化的差異。一旦了解了對方的文化,也就能理解對方的行為,就像電影中最后的大團結。
參考文獻:
[1] 李麗虹,丹:淺析電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異[J]. 電影文學,2011(4).
[2] 馬櫻:從價值觀角度解析電影《刮痧》中的文化沖突[J]. 電影評介,2008(7).
刮痧》就講述了一個關于中美文化沖突的故事,中國人許大同為了追求美國夢來到了美國,經過多年奮斗,有了事業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他的妻子簡寧,也是一個中國人。大同雖然在美國生活了多年,可小的文化差異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處處可見。影片主要圍繞刮痧這一事件將中西文化沖突引向了。價值觀的不同,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與沖突。
一、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差異
中國注重集體主義,在傳統價值觀念中反復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個人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強調犧牲個人利益去保全集體利益。而美國文化是一個強調個人主義的文化,認為個人的自由、利益不可侵犯,集體利益不該凌駕于個人利益之上,所以他們不會為了集體利益去犧牲個人利益。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差異電影《刮痧》中有所表現。當大同的妻子簡寧分娩時,大同因為開會而不在場。對于美國人來說這種“開會比他孩子出生更重要,”的事情是不能理解的,他們不能接受這種事情,所以接生護士在聽證會上情緒很激動,并且說這件事情會讓她一輩子都記得。
二、等級觀、倫理觀之差異
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歷來主張尊卑有序。中國幾千年來都是等級分明的皇權制度,不管是對于國家的統治,還是家庭的管理上面都強調等級和尊卑。所以在許大同,這個具有中國血統與文化的中國人身上,還是可以看出這種等級思想的影響,不管是對父親的那種尊重還是對妻兒的管教上都能看出,同時認為“我管教自己的兒子天經地義”。他父親那句“你當面教子背面教妻,”更是這一文化的反映。而美國文化中,他們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認為人人生而平等。
在傳統的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文化從來都強調“忠”、“孝”、“禮”幾字。認為對別人要尊重,禮數相待,對父母,講究孝順。在影片中,許大同為了父親,隱瞞了事實,一再承認是自己對兒子進行的刮痧,并且一再制止妻子說出事實。在美國人眼里,為了孝而說謊是不可理解的。同時在解讀中國經典英雄人物上面也能看出來,孫悟空偷吃仙桃、仙丹等行為在美國人眼里也不能理解,認為這不是道義,他們不能理解中國人所崇拜的道義與英雄行為。
三、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之差異
中國是一個在乎長遠利益的國家,要看長遠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等思想已經深入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在影片中,當妻子難產時,許大同選擇了保大人,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以后還可以生小孩。
四、“天人合一”與“天人相分”之差異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在“天人合一”和“陰陽”學說的基礎之上,中醫基于人體的理解是一個陰陽調和的過程。中醫認為人體的結構可以用陰陽來形容,當陰陽失衡時,身體就會出毛病。而美國文化信仰的卻是天人相分,認為人和自然是分開的,人可以支配自然界。
影片中最大的沖突就是在刮痧上,這個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的治療方法,在美國卻被用來當做虐待兒童的證據。中西醫學完全不同,在他們的思想中,這種方式與他們西醫治療方法完全相背離,所以不能理解刮痧這種中國傳統治療法。在影片中,當許大同竭盡全力去對刮痧進行解釋:“這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中醫認為,人體的七經八脈,就像無數條小溪流向江河。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生命脈絡,氣在全身流動,氣沉丹田?!倍趫龅乃械拿绹硕颊J為許大同在胡說八道,不知所云,于是迎來了一系列的矛盾。
五、親情與法律選擇之差異
在交往中,中國人注重情感。而美國人則信任法律,認為它適合于每一個人,人們應該按照法律規定辦事。中國人可以“法外開恩”,而美國人則信“法不容情”。
在影片中,許大同送父親回國,父親因為牽掛自己的孫子,就問了起來,許大同看出了父親的心思,就跑了出去,把小孩接了過來。這已經違法了,看他認為 他應該這么做。 六、朋友觀之差異 中國人注重朋友情誼,認為真正的朋友應該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覺得朋友就該為自己的利益著想,站在自己的一邊為自己說話,應該講“義氣”。中國人強調朋友對自己的忠實,容不得背叛。在美國朋友之不愿意承擔過多的義務,交友處事的順序是法律、道理、人
情。
在影片中,許大同在面對第一次聽證會時請的律師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昆蘭這位知識產權法,僅僅因為昆蘭是自己的朋友,信得過他。他認為昆蘭肯定會站在自己這邊說話,肯定會為自己“赴湯蹈火”??僧斃ヌm看到了孩子背上的“傷痕”后,感到很氣憤,不再為許大同辯護了。在聽證會上,昆蘭出席證人,承認了許大同確實因為小孩打架而打孩子。許大同不能接受自己的朋友這樣對待自己,于是感到很氣憤,認為應該斷絕一切關系,甚至辭職,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而昆蘭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么,不能完全理解大同的朋友觀,于是感到很無奈。
結論
電影中的許大同,在解釋得不到理解的時候,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行事,比如接小孩、爬窗戶等。因為他的解釋,在他眼里看來理所當然的事情,在不同文化的人眼里看來卻是“胡說八道”。當不同的文化碰面的時候,沖突難免。但是在結局中,當對方的文化得到理解的時候,一切誤會都化解開來。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應該時刻記住文化的差異。一旦了解了對方的文化,也就能理解對方的行為,就像電影中最后的大團結。
參考文獻:
[1] 李麗虹,丹:淺析電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異[J]. 電影文學,2011(4).
[2] 馬櫻:從價值觀角度解析電影《刮痧》中的文化沖突[J]. 電影評介,2008(7).
關鍵詞:電影《刮痧》;跨文化交際;文化價值觀;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一、引言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樣的趨勢下,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文化差異給人們的交流與溝通帶來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障礙,而這些障礙必然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由于現實生活中的這些交流障礙,我們進行跨文化研究并為跨文化交際障礙提出解決辦法具有很深的現實意義。在電影中,文化差異也引起了道德觀和價值觀的不同,該影片是一部反映華裔家庭與美國主流文化價值觀沖撞的優秀影片。在影片《刮痧》中,中美文化差異從以下幾方面體現:個人主義思想和集體主義思想;美國人崇尚獨立自主與中國人追求家庭團圓;美國人的理性與中國人的感性。
二、中美文化差異在影片中的具體現
1.不同的教育方式
在任何一個國度,孩子不但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因此任何一種文化,對孩子的教育都是十分重視的。但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和歷史背景都深深地影響著其教育理念及方式。在影片中,中美兩國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尊重個體、民主的教育理念鮮明地體現了美國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人格是美國的教育基礎,孩子在他們的教育中是被看做獨立平等的家庭成員,平等民主的關系在他們的父母與孩子間最為常見;而在我們的教育中,孩子通常被看做是自己的私有財產,孩子與父母間基本很少有民主平等的關系,孩子大多都很順從父母的意思,父母對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批評懲罰,平等民主的教育相對欠缺。在影片中,丹尼斯和保羅打架后,在未了解和追問原因的情況下,大同就打了丹尼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了給對方面子,父親則會對孩子進行嚴厲的管教;而在美國,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打人都是違法的,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因為美國人尊重人權,人人平等。在影片里,中國式的邏輯與美國的觀念產生了不同意見,彼此很難理解對方,就此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是中美文化差異導致的對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所引起的。
2.不同的尊老愛幼觀念
中國式孝道在我們的腦中根深蒂固:現實的美國與中國人的傳統孝道及尊老愛幼的觀念天差地別。在美國人的觀念中,孩子一旦到了十八歲到上大學的年齡,父母就不再有義務撫養他們,這時候也是他們的孩子離家獨立成長、開始自己生活的時候;在他們的文化里,子女一旦獨立,父母的生活幾乎與他們沒有太大的聯系,父母都是自己生活自己照顧自己,跟中國完全相反。在中國,尊老愛幼的觀念一直根植于我們的文化,無論到什么時候父母與子女間都有一份解不開的贍養與侍奉的責任存在,子女永遠都會把贍養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不同的法律觀和親情觀
在影片中,深刻地反映了美國法律至高無上真正法制社會的特點。法律的至高無上及法律對于個人權利的保障,在西方人的文化意識里是根深蒂固的,若個人利益收到威脅時,他們會選擇犧牲個人感情,寧愿用法律保護自己。在電影中多次提到犯法的例子,例如:將子女單獨留在家中犯法、打罵孩子犯法,公共場合吸煙犯法等。人情在中國文化里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是在法律面前,也會融入“人情”的成分。在影片中,我們不難看出“人情”在中國人意識里的重要性。
4.不同的家庭觀
影片中,我們知道“孝道”是許大同一直堅信的基本的家庭道德。當法官問及許大同是否親自給兒子刮痧時,為了保護年事已高的父親及擔心父親以后無法在美國定居,他在思索片刻后便點頭承認了。許大同這樣一個幾乎具備完美道德的人,卻在異國文化里承受了本不屬于自己的遭遇。通過一些細節的描寫,影片揭示了許大同對孝道的恪守。為了親人,他在所不惜,他愿意承受一切重壓,甚至違背法律。在昆蘭的視角,許大同怎能替別的個體頂罪呢,刮痧是他父親做的,當然就應該由他父親承擔。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代父受過是是天經地義的必守的孝道。同樣一件事情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文化差異,導致人們完全不同的看法。影片中,他自己背負的是超越個體的家庭利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下的集體主義思想為基礎的家庭觀念出發的。
本文將電影中反映的中國傳統思想中的孝道,尊老愛幼以及子女教育的與美國文化中所體現的大學進行對比,并從跨文化交際角度為中美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相應策略:我們首先要承認和尊重不同國家的獨特文化,以便避免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障礙;其次我們在學習和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后,應承認和尊重不同國家的獨特文化;最后為了成功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流,為發展自己國家的文化,我們應當應該做的是。最終,使不同文化之間都的相互碰撞和相互吸納的現象能夠和諧相處,互利共榮。
始終具有跨文化交際的意識是我們進行跨文化交流與溝通的基礎,我們應時時站在別國的文化立場上看待問題。在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不斷地相互包容和尊重,最終能達到順暢的溝通與交流。
參考文獻:
[1]張伯存.《刮痧》的文化分析[J].當代電影,2002(01).
關鍵詞:哈金;《孩童如敵》;《兩面夾攻》;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4-0119-02
文化是一個抽象概念,從廣義上來說,它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來說,它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文化是一種由人們一代一代地往下傳承并積淀下來的歷史現象,它與社會有著密切的關系,并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由于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對于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來說勢必存在很多差異,而這些差異又會反過來對他們相互之間的交流理解產生很大影響。
《孩童如敵》和《兩面夾攻》均選自哈金的短篇小說集《落地》,以紐約法拉盛為背景,寫大陸新移民的生活故事。這兩個短篇講述的是隔代人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 這些沖突主要是根深蒂固于中國傳統思想的父母或祖父母和他們決定想要更美國化的孩子或孫子孫女們之間的沖突。
一
《孩童如敵》是從一個祖父的角度講述了主人公和老伴兒賣掉中國大連老家的一切來到美國投奔兒子一家的故事??山酉聛戆l生的一系列的事卻讓老兩口非常沮喪。這種緊張關系起因于這對老夫婦的兩個孫子孫女想要改名,以使他們現有的中國名字聽起來更美國化一些,因為他們的同學老是發不好他們名字的音而常常取笑他們。而他們的兒媳也說若繼續這樣下去將會有很多麻煩的。在這對老夫婦看來,他們孫子孫女的名字都是經過算命先生算過,具有一定深刻含義的,因此不應該再隨意改動。盡管如此,但是他們也并沒有極力去阻止。隨后,他們的兒媳便去圖書館查閱詞典,他們的孫子孫由此獲得了他們的新名字。接著,矛盾進一步深化,他們的孫子孫女想要改掉他們的姓。這一次,這對老夫婦再也不能壓制住他們的憤怒,他們指責這一切都是由于他們的兒媳一味嬌慣造成的。由此,家庭矛盾爆發了。孩子們為了保護媽媽,對祖父母們很是無禮甚至挖苦他們只是他們家的客人而已,這些話深深地刺痛了這對老夫婦的心,而他們的兒子也始終并沒有站出來替他們說話,最終,這對老夫婦失望而又傷心地搬離了兒子的家。
中美不同的姓名文化是造成本篇小說中家庭沖突的主要原因。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姓名反應了不同國家在歷史、宗教和文化上的差異。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的姓氏文化無論是從政治,還是文化,還是社會活動層面上來說都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姓的國家。據記載,中國的姓氏在原始部落早期就出現了,它源于母系社會時期的圖騰崇拜,既是作為血緣關系的基礎也是作為識別并維持血緣關系的標志。自從秦朝以來,姓氏體系的基本模式就已經形成,并一直延續至今。因此,在中國,任何一個姓,都是從我們祖先那里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它代表著有著共同信仰和血緣關系的同屬于同一部落的群體。姓是這個群體中所有成員共同享有的特征,而名則是每個個體所獨有的。換句話也就是說,在中國人的思想里,家族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任何個體都從屬于他的家族。所以,在中國人的名字里,總是姓在前而名在后,這在某一方面也說明了姓的主導作用,而這和那些說英語的國家是完全相反的,他們更強調個性,尊重個人的獨立人格和自我價值的體現,因此,他們的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且,在說英語的國家里,姓氏的起源遠遠晚于中國,而名的出現也比姓早。
作為常伴一生的個人信息載體,在中國,人們對名字的重視從一個人剛出生時就開始了。起名字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蘊含著很多學問。通常,一個新生兒在取名字時,他的祖父母或父母會先找一個算命先生算過后再作決定,這聽起來似乎很迷信,但它通常代表了長輩們的一種美好的希望和祝愿。因此,中國人的名字大都有它獨特的意義。另外,作為一種血親關系的象征,中國人認為改名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改姓更是背叛祖宗,不可原諒的忤逆之行。在老一輩們看來,一旦一個人改了姓,那也就意味著他將徹底使他自己與他的祖先、他的親人脫離血緣關系。因此,這就是為什么文中的老夫婦在得知他們的孫子孫女要改姓時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而勃然大怒的原因。而在說英語的國家,人們往往更強調獨立,追求自由,他們并沒有賦予姓氏如此重要的意義,而只是把姓氏當做名的附屬物而已。為了表現他們的不同尋?;蛲癸@個性,他們寧愿改名而不是改姓。
在這個短篇中,還存在中美在教育上的差異。當主人公看到他的孫子整天除了只會做白日夢外其他的什么都不會,他的孫女甚至連她自己在班里排多少名都不知道后,這位祖父對美國的基礎教育持保留態度。在主人公看來,如果一個學生不好好去學科學,地理等正式學科的話,那他也應該去學汽車修理或者廚師,也好為自己以后在社會上生存謀份技能,而不是整天去學畫畫這種無用的藝術。因為,在中國,上學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以后畢業了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一份好待遇,因此,中國的家長都特別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好成績意味著有機會進入一所好大學,好大學意味著有機會找到一份好工作,從而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而在美國,家長更加注重對孩子適應各種生活環境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培養,對于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發展,父母不會作出太多的規劃,基本依靠孩子自身的選擇。學校的老師們也更注重學生的自由獨立發展,他們經常會通過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和課程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們的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在美國的教育理念里,如何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想象,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性才是人們所關注的重點。
二
《兩面夾攻》中的主人公正面臨著公司裁員的壓力,他的母親從東北老家來到美國打算和他們一起生活半年,但還不到三個星期,他母親和他妻子之間就一直矛盾不斷,婆媳關系很是緊張。一方面,剛來到美國時,婆婆由于語言不通,在當地也沒有其他認識的朋友而覺得很是孤獨,心想若是有個孫子或孫女照顧著也不至于這樣,而兒媳在上護校,她想在獲得學位后再考慮生孩子;另一方面,兒媳為了躲避婆婆的說教,故意下班后晚些回家,主人公擔心他母親做不好飯,同時又擔心她會做一些他妻子過敏不喜歡吃的飯菜,于是他不得不下班后還要匆匆趕回家做飯。為此,婆婆便指責兒媳不做飯不做家務,沒有盡到一個做妻子應當盡的責任和義務。就這樣,婆婆總是抓住任何一個機會說教兒媳。在兒媳看來,不論她做什么都不能讓她婆婆滿意。這讓主人公夾在他母親和他妻子之間處境艱難,他不想和她們中的任何一個弄僵關系,盡力去維持母親和妻子之間的和平相處,因此很是疲憊。最終,盡管他的老板并沒有把他列在裁員名單之內,但無奈之下,他還是不得不主動辭職,放棄他作為家里頂梁柱的身份,而他的妻子也故意推遲去上班以配合他演了一出家庭快要破產的戲,終于,他們把他的母親送上了飛往中國的飛機。
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中國,尤其在老一輩們的觀念里,男人和女人在一個家庭里面所扮演的角色是早已被界定好了的。男人主要負責在外賺錢養家,同時,他們也是家庭的主要決策者。而女人則被認為理應具備為人妻為人母所應該具有的美德,需要負責家里的家務,照顧丈夫乃至全家人的飲食,并主動承擔起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的任務等。因此,在中國一直都有“男主外、女主內”這一說法。盡管現在很多中國女性也走出家門,有了她們自己的工作,但是洗衣做飯,生兒育女,照顧好孩子、丈夫和老人仍然會被認為是她們首先最應該做好的工作。
盡管本篇中的兒媳也是中國人,但顯然她已經適應了美國化的生活。美國的家庭提倡平等。妻子和丈夫在需要做決定時有同等的發言權,若需要,有時孩子們也會參與進來進行投票。至于家務,并不是妻子一個人的任務,丈夫和妻子兩人都做,誰有時間誰做。此外,不像中國女性那樣,美國女性爭取她們的權力和社會地位也更積極主動一些。而且,尊重女性是美國人的傳統,不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其他場所,男士們對待女性都很體貼紳士,女士優先處處可見。如一起就餐時,通常會看到男士會很紳士地先服務他的女性同伴坐好后自己再就座等等。
三
這兩個短篇中,除了上述各自體現的文化差異外,還有一個差異同時存在于這兩個短篇之中,那就是美國人強調的是個人主義而中國人強調的是集體主義。美國人提倡個人奮斗,其濃厚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在他們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都有體現。在美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培養獨立的習慣。孩子們會通過早上送報紙,幫鄰居修草坪,或幫助父母做家務等方式來獲取零花錢;當年滿十八歲時,他們通常會被鼓勵離開家庭獨立生活;一旦結婚,他們更是單獨居住,靠自己的打拼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謀生存,即使有了孩子后,也完全靠自己撫育,不指望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而當他們老了,他們也不和他們的孩子或親人一起居住,而是選擇住在專為老人提供的社區里。就算是身體不太好了,不能獨自料理自己的生活了,他們也會住到專門為老人提供的醫護中心,而不會搬回到兒女的家。
在中國就不一樣,大多數中國人更愿意一個大家庭生活在一起。在中國人的思想里,當孩子們小時,父母們哺育照顧他們,因而,當他們長大成人時,父母們也不再年輕了,他們也應該主動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和義務。年輕人成家了,若夫婦兩人都上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會幫忙照看他們的孫子孫女以減輕負擔,因此,在中國,有句俗語叫“養兒防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年人,雖已年事已高,但這也正說明了他們有著年輕人所沒有的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廣闊的人生閱歷,因而通常被尊稱為‘智者’或‘長者’。像在美國家庭里,父母和孩子之間那種可以彼此直呼其名,甚至孩子可以當面指責反對長輩的做法在中國人看來是非常不禮貌,而且是絕對不允許的。
四
總而言之,正是由于這么多的文化差異才造成了這兩篇短篇中的家庭成員彼此之間的誤解、沖突以及傷害。認識到這些差異對于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流理解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盡可能的避免由于文化不同所帶來的矛盾和傷害。首先,我們應該放棄偏見,要抱著正確的、包容的態度來看待不同的文化;其次,努力適應新的環境氛圍,入鄉隨俗應該是一種有效的嘗試;再次,對于那些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來說,彼此之間及時溝通,相互理解也很重要。只有這樣,我們彼此才能更好的交流,才能夠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和諧的生活。
參考文獻:
[1]何新主編.中外文化知識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9.
[2]Ha Jin. A Good Fall. Pantheon, First Edition edition, 2009.
《刮痧》的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的圣路易斯,主角許大同是新媒介公司的電子游戲設計師,與從事房地產工作的妻子簡寧和五歲的兒子丹尼斯一家三口幸福和睦的生活在一起。一天,兒子丹尼斯突然肚子疼,來美探親的爺爺刮痧為孫子治病。幾天后,許大同把因不慎頭部碰傷的丹尼斯送到醫院,醫生見到小孩背部紫紅色刮痕,斷定其在家中受到了虐待,隨后聯系兒童福利局將孩子監護起來,并把許大同送上了法庭。在特別聽證會上許大同落敗而歸,為使兒子早日回到家中,許大同只得采取了同簡寧分居的辦法。隨后,通過許大同及父親的努力,使得大同的朋友――公司老板昆蘭和兒童福利局的埃韋利女士等人真正了解了刮痧等中國文化,許大同一家得以團聚。
“文化即是人們所思、所言(言語和非言語)、所為、所覺的總和。在不同的生態或自然環境下,不同的民族創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1]“跨文化交際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信息發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交際?!盵2]跨文化沖突是指來自兩種文化的雙方在內容、認同、關系和過程等方面所感受到的或實際發生的價值觀、標準、處理方式、目標上的不相容。在《刮痧》中,我們可以看到,由于地域、語言、民族、歷史淵源等諸多方面的不同,中美文化在一些方面產生了林林總總的沖突和碰撞。但當人們透過這些文化差異的表面現象之后,就會發現一些實質性的東西,這些會使人們能夠找到真正的契合點,從而引領人們以尋求和諧交際的步履而不斷前行。
在影片中,中美文化差異的重點碰撞是有關刮痧方面的描寫。爺爺因看不懂藥瓶上的英文說明,采用刮痧的療法為丹尼斯治病。刮痧作為中美文化差異的一個碰撞點,使許大同被告上法庭。中醫有陰陽說和經絡說,包含具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和良好治療效果的刮痧、針灸、按摩、推拿、拔火罐等治療方法。中醫科學認為,刮痧的治療方法就是通過刮痧所產生的內外合力,把來自血管壁上的淤血趕出來。人體的毒素原本粘在血管壁上,刮痧使帶有毒素的淤血變成游離的垃圾,被刮到了血管壁的外面,隨即被新鮮的血液重新吸入到血管里進行循環,最后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而西方的醫學,注重的是病理學、生理學和解剖學的研究,注重透視、造影、切片、化驗等論證手段。中醫的七經八脈和氣用西醫的理論來解釋,無論如何是解釋不通的。
在聽證會上,許大同竭力解釋說刮痧是一種傳統的中醫療法,幾千年來,中醫認為,人的七經八脈就像無數條小溪流入江河,江河又奔向大海。人的身體是一個復雜的生命脈絡,氣在全身流動,氣沉丹田……但他的這些解釋,對于美國人來說,他們根本聽不明白?!肮摹蓖澐ü傩颊f,要證明刮痧不是虐待,就要請一位美國的醫學權威來證明刮痧的合法性,用能看懂的英文證明來說明刮痧的合法性。但這些,在美國根本就是辦不到的事情。不同的文化差異,使美國人看到的是孩子后背上表面的刮痕,卻不能看到透過皮膚表面的紫痕,實質上卻是中醫的刮痕療法幫助丹尼斯排除了病毒,得到了治療。
霍爾(Hall)作為跨文化交際學的創始人,曾在《無聲的語言》一書中指出:“文化存在于兩個層次中,公開的文化和隱藏的文化。前者可見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見,甚至,連受過專門訓練的觀察者都難以察知?!盵3]和諧交際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之下的人們共同追求的方向??缥幕浑H,是需要各方面的人們共同付出努力的。這點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主觀方面,許大同及其父親是為了讓孩子回家而采取的行動。而在客觀效果上,他們各自的行動,就是起到了讓西方人真正了解了刮痧這種治療方法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許大同在聽證會上,滔滔不絕地反復解釋了刮痧的方法和作用。而不懂英語的大同父親,自己找到新媒介公司的老板昆蘭,用手比劃著設法讓對方了解清楚刮痧是他為孫子治病。此時,美國人昆蘭為了了解刮痧,專門找到了一家中醫診所,聆聽了老中醫所講述的治病原理。同時,他還親身體驗了刮痧的過程。這使他切身感受到,刮痧并不是虐待人的身體,而是在治療過程中非但不痛苦反而很舒服的一種治療方法。
?中國電影評論陳綠展:電影《刮痧》所揭示的中美文化差異及和諧交際 “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經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希臘學習埃及,羅馬借鑒希臘,阿拉伯參照羅馬帝國,中世紀的歐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則仿效拜占庭帝國。”[4]美國是由很多不同的文化混合而成的獨特的聚合體,“色拉盤”是象征美國這一多元文化社會最恰當的比喻。就像色拉中的不同種類的成分一樣,美國社會中的不同群體文化相互平等、獨立,相互依存。這是現代美國社會的現實,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孫悟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英雄,是善良、富有正義感形象的化身。聽證會上,控方律師卻用所謂的西方文化規范為標尺,只是斷章取義地從孫悟空偷吃蟠桃,大鬧蟠桃園和吃掉長生不老丹,砸爛煉丹爐的表面情節上,將孫悟空定義為頑劣粗魯的具有暴力傾向的形象。律師從許大同給孩子講孫悟空的故事和用孫悟空形象創意電子游戲人物入手,把許大同定義為一個沉湎于暴力文化的人。于是,許大同被迫離家并丟掉了工作。這個律師糾結于表面東西大做文章的做法,引起了控方的社會福利局的有關負責人埃韋利女士的不滿,她批評了控方律師為了取得打贏官司的“大滿貫”而不顧及事物本質的做法。埃韋利清楚地表明道,她所看到的《西游記》并不是像本方律師所說的那樣。同時,她和同她一樣追求人類和諧交際的昆蘭等人,被許大同冒險爬樓為兒子送圣誕禮物等父愛所深深感動,使得刮痧所引起的不同文化差異的風波得以平息,大同一家得到了美滿團圓。
電影《刮痧》通過許大同一家人悲歡離合的故事試圖告訴人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不應該是停留在不同文化的比較、抗衡之中。人們所應做的是,為了避免不同文化的沖突,增加一些了解,增加一些包容,在看到不同文化差異的表面的同時,應努力去尋找發現一些能夠促使人們進行和諧交往的實質性的東西,為促進中西文化的融合,不斷邁出和諧交往的步伐。
參考文獻:
[1][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