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7: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創新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創新論文參考文獻:
[1]李雪華,楊湘東,朱光.土建類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35-38.
[2]程曉紅,徐娟,張利.基于協同創新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4):108-112.
[3]王純旭.基于協同創新平臺的我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研究[D].哈爾濱,2013.
[4]沈璐,王志云,上官子昌.土建類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建設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6):155-168.
[5]曹青林.協同創新與高水平大學建設[D].武漢,2014.
[6]陸曉成,羅新星.基于技術創新過程的產業集群知識發酵模型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7(4):61-64.
[7]謝洪明,吳溯,王現彪.知識整合能力、效果與技術創新[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8):88-93.
[8]官小春,梁萊歆.中外智力資本及其構成研究綜述[J].財會通訊,2010(5):140-142.
[9]霍艷芳,朱序波.區域創新能力評估及動態優化[J].統計與決策,2012(2):59-62.
[10]陳武,王學軍.區域智力資本與區域創新能力的關系[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6):32-36.
[11]陳武,常燕.智力資本對區域創新能力的影響機理研究[J].技術經濟,2011(7):1-8.
創新論文參考文獻:
[1]李仁芮,馮法軍,等.通過科技制作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13,15(6):78-80.
[2]夏越新.高校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J].決策·探索,2003,(5):55-56.
[3]成正維,牛原.大學物理實驗[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4]趙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5]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創新論文參考文獻:
[1]賈鶴鵬.科學傳播:寫作的力量[J].科學新聞,2011(10):81.
[2]丁誠,張陽德,彭錯,等.新媒體對科技傳播的影響與思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20):3193-3195.
[3]凱文·凱利.科技想要什么[M].熊祥,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4]劉建美.新媒體對科技傳播的影響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3.
[5]伍艷.論網絡信息時代的“被遺忘權”——以歐盟個人數據保護改革為視角[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11):4-9.
[6]翟杰全.科學傳播:時代的發展和科學的開放[J].科普研究,2012(5):62-65.
[7]戴維·克勞利,保羅·海爾.傳播的歷史[M].董璐,何道寬,王樹國,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關鍵詞] 研究生;創新能力;創新;研究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1)04(b)-114-02
研究生是未來國家創新體系的主力軍,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育部實施研究生創新計劃中的重要部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研究生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關鍵。研究生要想創新,必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科學的創新方法和持久的創新動力。本文從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建立校企聯合實驗室,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的建設,課題研究、學術交流、導師隊伍、研究生管理人員等方面著手,介紹了推進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具體舉措。
1 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
增強研究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營造更濃厚的創新研究學術氛圍,激發研究生科研創新的興趣和熱情。張玉春等分析創新能力的內涵,提出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重點是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掌握創新思維方法和創新實踐技能,論述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要開展發散思維訓練,掌握關系―映射―反演(RMI)方法和數學建模(MM)方法[1]。
2 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為研究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開放的、民主的、合作的學術環境,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創造各種條件來激勵研究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使研究生在學習期間,能在寬松活躍的學術空氣中受到熏陶。
高校應配置良好的實驗設備,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創新條件。先進的儀器設備、豐富的圖書資料、完善的信息化平臺、充足的資金支持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物質保障。學校要通過設立研究生創新基金,建立研究生創新中心,向研究生開放教學科研實驗室等方式,為研究生的創新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以鍛煉和提高研究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同時,通過開展各類講座、報告等學術活動,舉辦學術交流會和科技文化節,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等以創新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來營造具有創新理念和文化品味的精神風貌和校園文化研究氛圍[2],向研究生介紹各個學科的前沿動態,為研究生交流創新成果、交流跨學科研究的體會提供場所,為研究生實踐創新思想提供渠道和條件。這樣才能不斷擴大研究生的視野,產生出創新思維的豐碩成果。
3 共建校企聯合實驗室
通過加強研究生實習基地和產學研基地建設,改善培養條件,增強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校企聯合實驗室可以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是高校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一種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3]。學校與有關企事業單位協商建立各類校外研究生實習基地或產學研基地。通過基地建設,努力為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創造基本條件。校企聯合實驗室可謂零距離地與生產第一線接軌,可解決長期以來教學與生產實踐相脫離這一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老大難問題,從而使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更貼近生產實際,更符合教學規律,更有利于創新型研究生的培養[4]。
4 研究生精品課程、精品教材建設
通過開展研究生精品課程、精品教材建設,開設系列學術講座,提高研究生基本理論水平,深化研究生對理論前沿知識的認識;資助研究生專業點開展研究生精品課程與精品教材建設,建立起具有專業特色、適應研究生人才培養需要的高水平課程體系及教材體系。使研究生課程、教材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前沿化,以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5 研究生實踐與科研創新課題
資助在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開展各類實踐與科研創新課題研究。通過立項資助,引導并激勵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從事具有前沿性和開拓性的課題研究工作,應用所學知識綜合解決社會實際問題,撰寫社會調查報告或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取得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的學術論文工作是整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最集中體現,研究生是研究生提高研究水平、 檢驗其科研力的最好標準。論文的創作,研究生在讀研期間結合導師的課題和研究方向,做出并發表的論文,不但可以證明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還可以證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學術水平的提高。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作為研究生,則需要在第一創新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做出成果即為第二創新?!?課題的實施就是一個提出問題―設計方案―方案論證的過程,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培養研究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
6 研究生學術交流
通過研究項目的立項和資助研究生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等,提升研究生學術交流能力和科研能力。
6.1 研究生創新論壇
旨在響應國家高水平研究人才培養的號召,使研究生適應當今多學科,多領域交叉、協調發展的趨勢,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培養質量,調動廣大研究生投身學術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異中求新、自由和諧的學術研究氛圍。
6.2 研究生學術論壇
該論壇是為研究生搭建的交流創新思維、拓寬學術視野、激發創新熱情的學術平臺。每個論壇的主題面向學術前沿和研究熱點,能夠結合本專業的學科優勢與特色,同時涵蓋若干個相關一級學科[6-7]。
6.3 研究生暑期學校
是在某一學科領域內,面向高校招收在學研究生作為學員,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擔任主講教師,開設若干門基礎課程、選修課程和前沿學術報告,介紹本學科領域的學術發展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
通過實施開放式發展戰略,加強研究生培養國際合作,縮小與國外研究生培養先進水平的差距;資助優秀研究生赴海外高校進行聯合培養,推動學術交流和優質資源共享,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各高校的優勢學科進行研究生聯合培養[8]。
7 導師的培養和要求
應提供導師間溝通的平臺,特別是促進中青年導師向年資較長導師的學習;加強導師的繼續教育,可開設研究生導師研修班與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研修班,招收青年研究生導師及新增導師,聘請優秀導師、學生工作專家及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講解研究生培養制度,交流研究生培養經驗,介紹研究生培養的課程、教學、科研、論文等環節的規范性要求;組織安排年輕導師交流、研討和考察,提高年輕導師的培養水平、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9]。
另外,需強化對導師的考評與監督考評,應力求全面、科學、公正,并以研究生培養質量作為對現任導師任職資格審核的最重要指標,這是保證導師隊伍質量的動力之源。通過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和管理隊伍建設,提高導師指導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保障體系,構筑研究生培養質量控制體系[10-12]。
8 研究生教育教學理論研究
資助從事研究生教育的導師、任課教師及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開展有關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的規律和高層次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方法,內容可涉及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課程體系設計、培養方案修訂、學位授予基準制定、研究生教育國際比較等各個方面。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要深入探索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教學規律,更新觀念,營造創新氛圍,激發研究生、教師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建立和完善創新人才培養的工作體系和相應的激勵機制,強化對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和研究生教育整體水平[13]。
[參考文獻]
[1]張玉春,曾巧藝.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與認識[J].科技信息,2010, (1):157-164.
[2]盧軍霞,劉翔.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的關鍵要素分析[J].吉林教育,2010,(10):34.
[3]鄭作華,譚世語,孫大貴,等.共建校企聯合實驗室,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J].廣東化工,2010,37(7):145-146.
[4]黃秉,孔峰,覃偉年.校企雙贏:發展校外專業實驗室的前提與歸宿[J].江蘇高教,2004,(2):76-78.
[5]鄧運來,劉暢,毛新華,等.結合導師課題探究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2):22-24.
[6]梁艷.舉辦學術論壇有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師,2010,(S1):97-98.
[7]陳治亞,蔣琦瑋,馮芬玲,等.學科交叉條件下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0,10(8):114-116.
[8]朱邦芬.對培養一流拔尖創新人才的思考[J].物理與工程,2010,20(4):1-6.
[9]于愛蓮,張忠,王玉,等.研究生創新培養對導師的要求[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112-113.
[10]李思熳.研究生創新教育的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0,(3):70-72.
[11]劉春桃,柳松.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視角下的導師隊伍建設[J].韶關學院學報,2010,31(2):124-128.
[12]王芳艷.試析導師指導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J].高等農業教育 2010,3(3):74-76.
拓展知識邊界并推進新技術開發利用是英國產業戰略的核心,是英國長期增長和創造新市場機遇的前提。創新還會增進健康與福祉,并幫助應對清潔能源、食品安全、人口變化等重要社會挑戰。英國政府積極促進創新,以應對市場失靈,并增進創新體系的協調、合作、互聯和良性競爭。
一、保護科學預算和重點研發投資
英國研發支出居全球第七,研發支出占GDP比重2011年為1.8%,落后于世界其他主要國家,但在經濟危機期間保持穩定。自2010年以來,英國政府保護科學預算,且公共研發支出優先用于著眼長遠的基礎設施項目和其他將會促進經濟增長的項目。英國政府還致力于破除創新障礙,在政府干預最能產生影響的11個產業制定了產業戰略,與產業界共同作出長遠安排,增強企業投資和增長的信心。英國政府還向8項重大新興技術投入6億英鎊,并于2013年底宣布向量子技術投入2.7億英鎊資金,以加強英國在這一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二、進一步增強令人傾羨的知識優勢
英國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基礎。在世界前10強大學中,英國有4所大學位列其中。知識生產是英國創新體系的重要優勢。英國僅以全球3.2%的研發支出、4.1%的研究人員產出了全球6.4%的科研論文,而且英國科研質量十分突出,英國占全球論文被引用次數的11.6%,占全球高被引論文量的15.9%。英國政府已經采取措施加大人才和研究支持,重點關注科技教育、開放獲取、產學合作、科研卓越和未來的戰略方向。為加強產學合作,英國研究伙伴投資基金為大學的大型長期資本項目提供資金,頭兩輪已資助3億英鎊,并調動了8.35億英鎊的私營投資。通過開放獲取政策,英國政府確保用戶免費獲取公共資助的研究成果,以促進合作,使中小企業獲取更多優質研究成果。
三、加強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及地方創新
英國政府采取多項措施,方便企業獲取創新基礎設施,幫助企業把觸角伸至新興市場,并加強地方創新。
一方面,積極鼓勵創新基礎設施和企業加強合作。主要目的是加強數字技術應用和新興技術開發,并且更利于引導中小企業發展,例如,擴大創新券計劃的規模和范圍,促進中小企業獲取知識產權咨詢、設計咨詢等更多的信息服務。目前,英國設計委員會正在擴大小企業輔導項目。英國知識產權局啟動了知識產權企業法庭小額訴訟程序以降低訴訟成本,并幫助高增長中小企業實現專利價值。英國政府還向議會提交了旨在全面改善知識產權體系的法案,并與各界合作回應知識產權融資問題。在標準制定方面,英國的近期行動重點是促進技術發展并擴大新興市場準入,包括:幫助影響國際石墨烯標準制定,在合成生物學、細胞療法、海洋可再生能源和輔助生活領域開始實施標準制定計劃,頒布了《智慧城市標準戰略》和第一階段標準。
另一方面,通過地方主導和參與的方式推動地方創新。英國政府正在與39個“地方企業伙伴關系”平臺合作,通過“企業增長中心”項目和地方戰略提高地方創新體系的效能。在推動地方創新體系建設中,將加強大學在驅動增長中的作用,并采用歐盟“智慧專業化”的方法確定各地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
四、著力釋放企業創新的巨大潛力
創新是驅動增長和提高生產力的關鍵,對于企業成功至關重要。英國在一些國際創新效績指數上的排名較好,但是有些地方值得改進,包括英國企業參與創新活動的比例低。為此,英國政府采取多項行動,旨在克服創新障礙,釋放英國的全部潛能。
一是釋放并激勵創新投資
英國政府成立英國商業銀行,整合支持企業融資的現有政府計劃,其目標是5年內為小企業釋放100億英鎊資金。為培育富有活力的股權文化,該行正在通過“投資天使共投基金”項目促進企業融資,并運行15支由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共同投入5億英鎊創業投資的“企業資本基金”。英國具有吸引企業開展研發的稅收環境,享受研發稅收抵免政策的中小企業比例正在不斷上升。鑒于知識產權對于創新日益重要,英國政府自2013年推出專利收入稅收優惠制度。
二是支持復雜系統創新
在涉及系統及供應鏈復雜、參與主體多元且顛覆性變革正在創造全球機遇的領域,英國加強協調性的支持。在低碳汽車、輔助生活、低碳影響建筑、傳染原檢測與識別、分層醫學和可持續農業領域,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建立了技術平臺,把產業界、學術界和政府聚集起來。為滿足基礎設施需求,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建立“彈射中心”網絡,為創新想法和創新技術商業化提供獲取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的途徑。目前,在高價值制造、細胞療法、海上風能、衛星應用、互聯數字經濟、未來城市、交通系統等優勢領域,首批7個彈射中心已經開始運營。在能源系統和精準醫學領域,兩個新的彈射中心將于2015年運營。英國11個產業戰略均注重如何最有效地推動創新。英國汽車產業戰略承諾未來10年政府和產業界共同投入10億英鎊建立先進推進中心。源于生命科學產業戰略的新型計劃――“催化基金”旨在聯合運用英國研究理事會和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的投資,目前在其他產業如海上風能產業和農業也得到應用。
三是支持新興技術商業化
新興技術具有許多新的、令人振奮的特性和潛在應用,會創造全新的價值主張,并可能顛覆現有市場。2012年底,英國財政大臣宣布向大數據和高能效計算、衛星及空間商業應用、機器人和自治系統、基因組學及合成生物學、再生醫學、農業科技、先進材料及納米技術、能源與存儲等英國能夠領先世界的8項重大技術增加6億英鎊投資,以加快前沿研究商業化。英國政府還正在加強這些技術與產業界的聯系,以解決監管、投資、人才等影響技術商業化的因素。
四是支持有高增長潛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
“Smart計劃”資助有創新想法和高增長潛力的早期小企業,擴大此類項目投入使更多小企業受益是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的一項要務。此外,小企業研究計劃支持小企業競爭政府合同,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
五、圍繞國家重點開展國際創新
英國創新體系高度國際化,其創新、監管、稅收和知識環境很有吸引力。英國研究人員發表的學術論文一半以上為國際合著論文。英國是外國優秀研究人員的理想目的地,其26%的學術研究人員為非英國公民。2011年英國吸引的海外研發資金相當于加拿大、芬蘭、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的總和,英國企業研發投資中來自海外的比例超過20%,約一半的英國企業研發投資是由外國公司子公司執行的。
英國政府日益注重使國際合作服務于國家產業戰略和8項重大技術。英國繼續維持與歐美傳統同盟國的有力合作,而金磚國家科研能力和商業化水平提高為英國企業提供了機遇。
第一,鼓勵英國機構攜手合作。
英國加強戰略性、協調性合作,在關鍵伙伴國實施目標導向型宣傳活動和合作項目,并積極響應當地機遇。英國科學與創新網絡正在加強對創新合作的支持。英國外交部通過“繁榮議程”推進科學與創新。非政府團體通過全球科學與創新論壇等機制與英國政府緊密合作。英國技術戰略委員會與英國貿易投資總署達成了合作協議,將共同制定國際戰略,共同舉辦旗艦活動。
第二,推動英國成為關鍵伙伴。
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將于2014年新設一個創新組織,負責宣傳英國創新體系的領先優勢,吸引國際基金和跨國公司的科研與創新投資,并支持英國企業國際化。
第三,打造有影響力的海外關系。
與中國質檢總局簽訂了中英標準互認協議。與美國達成了加強合成生物學標準合作的意向。還將啟動8000萬英鎊的全球空間合作計劃,與新興空間技術大國加強聯系。
第四,支持新合作并探索新模式。
(一)畢業實習不受重視
1.學生實習態度不認真,實習報告內容不實
實行三年制教學的高職院校通常規定畢業實習在學生在讀期間的第六學期進行,通過要求學生到各企事業單位財務崗位參加實習工作,并將他們對專業工作的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寫成實習報告,上交給實習指導老師作為畢業實習的成果進行評分,作為學生是否能夠合格畢業的一項重要標準。但實際上,受到社會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少有學生重視此項工作,他們要么忙于準備4月份的公務員考試復習,要么忙于參加1、2月份的應屆畢業生“雙選”會及往后期間各種大大小小的現場或網上招聘會,還有部分學生將該學期當作“苦讀寒窗十五載”的最后一次放假,貪圖玩樂。五月份結束后學生上交的實習報告,其內容大多都是從網上直接下載的。部分參加實習工作和已經正式找到工作的學生對于實習報告的填寫也不夠認真或者感悟不深。
2.實習監管力度不強,實習質量無法保證
(1)分散實習形式下,不便于教師監督學生的實習情況。雖然學校給每個教師分配了實習指導任務,但由于會計專業有其自身的約束性,不像工科、醫學專業一樣能將學生按批量分派給與學校有校企合作關系的工廠、生產基地或醫院進行集中實習和委托實習,現今大多數會計專業學生都是采用分散實習的方式依靠自己的能力或社會關系尋找實習單位。在分散實習方式下,因學生實習地點分散,不便于教師頂著其他年級的教學任務在短期內全數走訪,只能通過電話和網絡來與學生取得聯系,了解實習情況,但獲得的信息是否真實是無法驗證的。同時,依靠通訊工具與學生聯系的方式存在著弊端。當學生回到家鄉或者到外地實習,他們有可能更換電話號碼卻不告知指導老師,中斷聯系。
(2)受“一次就業率”影響,學生實習崗位不一定與專業對口。由于就業是大多數學生上大學的直接目標,“一次就業率”又是目前考核大學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加之近年來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困難,學校對于畢業實習的質量也無暇關心,他們關心的是有多少學生能在六月底之前找好工作,哪怕這份工作與所學專業并無相關。在這兩大因素影響下,實習指導教師只要收到學生交來的實習報告都會按照政策給及格。
(3)實習單位不似學校那樣從教學角度指導學生,指導積極性不高。受經濟環境的影響,實習單位的會計人員對學生的指導積極性不如過去學校委托單位指導實習般高了,除非學生與單位有一定的特殊關系,如,學生畢業后接替退休會計的崗位;學生是單位領導子弟,等等。很多學生在單位中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業務,遇到不懂的專業問題也不好意思開口請教,導致實習報告無事可寫。對于實習報告中的“單位評定”一欄,很多單位領導或會計人員由于自己工作繁忙,加上他們不從事教學工作,實習成績評定標準不明確,礙于情面,就讓學生自己填寫評語,成績欄大多給“優秀”或“良好”,未能反映學生的具體表現。
(二)畢業論文質量低,教學意義不大
許多教師在給學生改論文的時候都會發現,高職學生的畢業論文在選題、構思和語言表達上都不能達到相應的要求。學生交上來的畢業論文存在選題雷同、通篇照抄、整段照抄、層次結構混亂、字體格式不統一、不規范等問題。在論文寫作態度方面,認真對待論文修改的學生少之又少,多數學生都有交稿拖沓、頻繁更換題目、新題目論文仍舊通篇照抄等情況出現。面對問題如此之多的論文,老師們都很為難。若嚴格按照畢業論文環節的教學規章進行,學生們就會不斷地更換選題,花兩分鐘時間把新論文復制粘貼再交給老師,甚至置老師在文中的批注于不顧,仍舊把原文重新上交或者遲遲不見回復。到最后定稿期限到,只有老師急著催學生交論文,少有學生急著找老師交論文。長期如此,老師們只有不斷降低要求,只要學生不通篇照抄,論文層次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寫就不與學生計較太多,修改論文的過程變成檢查格式的過程。而拿到畢業證的學生都會感受到自己寫畢業論文的時候交上去的稿子總被退回修改,每次修改過的稿子感覺跟原稿沒什么區別,但是到了最后竟能莫名其妙地及格了,說明其中必有“玄機”。于是“畢業論文只是走過場”的傳說一屆屆地往下流傳。如此情形導致了高職畢業論文環節完全背離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獲得科學研究”的教育意義。高職畢業論文問題存在的首要原因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側重點與本科教育不同。本科教育旨在培養寬口徑、厚功底的理論性“通才”,專業設置體現學科性,課程內容注重理論性,教學過程突出研究性。其知識能力體系呈現出縱向框架式,強調課程的整合、學科的完整和綜合,注重跨學科知識的遷移。在這樣的教學知識結構下,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不乏能將多學科結合研究的好成果。高職的培養目標旨在培養能夠在畢業之后快速適應對應專業崗位的“應用型人才”。其知識能力結構呈現出橫向職業崗位模塊式,它強調崗位業務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其課程設置對比本科教育來說,實訓課的課程和學時就要多得多。對比理論課的教學方法,高職注重處理方法的傳授而非理論研究。其次,高職學生受學習年限的限制,僅憑兩年半的在校時間不易對專業課程形成系統的認識。專業教學計劃中論文寫作方面的課程一般只開設短短十幾個學時的講座。一些課程以論文作為作業和考核方式,但很少有老師認真對待論文批改,使語言組織能力較弱的學生錯失了提高論文寫作能力的好機會。綜上原因,高職學生不能寫出達到國家高等教育政策規定標準的論文是情有可原的。從中可看出,畢業論文適合本科教育,不適合高職教育。
二、高職畢業環節應取消畢業論文,保留畢業實習
盡管高職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存在各種問題,但作為學生真正步入社會前的“最后一課”,畢業環節仍是高職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一)畢業論文不適合高職教育,應當取消
畢業論文理論性較強,它被寫入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猶如本科教育在高職教育的一個縮影,應當從高職畢業環節中取消掉。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基層和生產第一線的實用型人才,這一點與中專相似,但高職生應比中專生掌握更高的理論基礎能力,更有利于完成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所以,論文寫作在整個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不應取消,但可以不放在畢業環節。
(二)畢業實習是實現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應當保留并加以重視
為響應“工學結合”的教育方針,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增加了校內實訓課的開設,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但模擬實習通常是在設定的環境下進行的,與復雜多變的單位實際會計環境還是有相當大差別;模擬實習中學生遇到的不確定情況比較少,需要進行會計職業判斷的機會比較少。校內實訓課只能強化學生的典型業務核算能力,其他會計技能的訓練需在復雜多變的單位環境中進行。畢業生由于工作經驗不足,畢業后到了工作單位后不能立即勝任所有的工作,畢業實習對他們來說相當于積累經驗的寶貴時期。簡單業務可以自己處理,遇到難度大的業務,會計師父一般也不放心交給他們做,但可以在一旁觀察學習。在將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一次就業率”仍可能是考核大學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無法取消。為使就業與實踐教學兩不誤,從每年的11月份起,學校應鼓勵學生應聘與所學專業對口的崗位。一來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就業率,二來學生能真正地從事本專業工作并保證實習報告有事可寫。
三、規范畢業實習過程,加強畢業實習管理
(一)強調學生必須尋找與會計專業相關的實習崗位
適用于會計專業的實習方式仍然是分散實習,既可以減輕學校尋找實習合作單位的壓力,又可以節省實習經費。但在第五學期的畢業實習動員活動中必須強調學生尋找與會計專業相關的實習崗位,其實習報告成績才可計入畢業環節成績,否則另有其他考核辦法。這么做才能使學生不枉所學,將所學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分散實習方式下,老師應積極主動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包括實習所在地、實習單位、實習崗位、學生在單位中的負責指導人等。要細化實習報告的填寫要求。實習報告的內容應包括實習單位基本情況、實習日志、實結、實習單位評定、教師指導情況和教師評定等。其中,實習單位評定部分必須由單位填寫,要對學生的專業能力、遵守紀律、待人處事、表達能力等方面進行客觀嚴格地評價,如果單位評價部分由學生寫入,則其實習成績有所降低。
關鍵詞:跟骨骨折;可塑性跟骨鈦鋼板;內固定;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2.1+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3-073-01
跟骨骨折比較常見,以往在治療的時候都是進行保守治療的,但是患者常常會出現神經肌腱卡壓、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所以近幾年很多患者都是進行手術治療的。跟骨的生物學特點、解剖結構都比較復雜,而且骨折形態也比較多樣,而隨著這些些影像學技術、骨科材料的不斷應用,這也為臨床治療提高了新的內固定器材。本次研究將選取我院在2010年4月到2012年1月期間所收治的52例進行可塑性跟骨鈦鋼板內固定的跟骨骨折患者,對其進行護理干預以后,取得了不錯效果,具體內容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中,男性有34例,女性有18例,年齡在24到38歲之間。21例患者傷在右側,20例傷在左側,11例傷在雙側,所有患者都是因為高處墜落而骨折的,在手術開始前進行了X線攝片。
1.2方法
心理護理:患者手術多數都是意外傷,因此患者就會有焦慮、恐懼心理,這樣就會影響到治療、護理,因此護理人員要細致、耐心的向患者解釋,向患者介紹相關的手術知識,比如說麻醉方式、注意事項、手術目的、術中配合等,告訴患者手術使用的是新材料,治療效果會更好,同時舉一些成功手術例子,增強患者康復的信心,讓患者在手術前做好充分的手術準備,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
皮膚護理:由于跟骨折的出血量比較大,因此在傷處周圍的軟組織就很多出現腫脹,所以在24到48小時時患者的踝部、足部就會有張力性水泡,這時就可以在無菌情況下抽取水泡下緣液。為了防止術后感染[1]。術中縫合困難,因此要在患者傷后的6到8小時腫脹消失以后再進行手術。在手術前常規的做好一切準備,為患者剪去趾甲,在術前晚和手術當天清晨,讓患者在100ml的聚維酮碘液(0.25%)中浸泡30分鐘,然后使用無菌巾進行包扎。
預防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我們足部軟組織的彈性比較差,而且在骨折以后會大量出血,因此就會增高骨筋膜室壓力,從而壓迫軟組織,出現軟組織水腫。滲出問題,而且會造成神經損傷、微循環障礙。通常來說,在肢體缺陷12到24小時就會出現血管神經傷、永久性的痙攣,所以在患者傷后的24小時里一定要觀察患者患肢末梢的溫度、腫脹、色澤、感覺以及足趾活動、足動脈搏動情況。比如患者足部出現了高度的腫脹[2],而且劇烈疼痛,還有持續性的刺痛、跳痛,患者出現了疼痛程度和傷情并不符合,在給予止痛劑以后也無效,在牽拉患者足趾的時候疼痛會加劇,病情足趾有麻木感、顏色蒼白,那么就要立即的報告醫生,這可能是發生了骨筋膜室綜合征。
預防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開:在手術以后很容易出現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開并發癥。在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拆線的時候發現有切口裂開問題,還有1例患者皮緣壞死,在進行相應處理以后在20到35天內切口愈合?;颊叱霈F上述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術中術后的時候局部滲血比較多,而且跟骨外側的軟組織比較薄,其血運比較差,在縫合的時候張力比較大,而且患者沒有攝入足夠的營養,因此就很容易出現切口裂開、皮緣壞死等問題。皮膚壞死早期的表現就是皮緣顏色變淺,因此要加強引流,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延長拆線的時間,也可以間斷的拆1到2針[3],同時護理人員也要囑咐患者多食高蛋白的食物,從而讓創口可以盡早愈合。
保證引流通暢:在手術以后要將患者的患足抬高到20到30°,保證其功能位,避免切口內有積血,在手術以后放置閉式的引流器,要確保引流管順暢,注意不要出現引流管扭曲、脫落問題。要保證引流器始終都是負壓狀態的,通常都是在手術后的24到48小時拔除引流管。假如引流量比較少,那么創口內就會有積血,那么就會出現皮膚壞死、感染問題;假如引流量比較多[4],那么創口就會活動性出血,在每小時引流量在200ml以上的時候,那么就要及時的匯報醫生,進行相應處理。
2 結果
52例患者經過治療、護理以后都已康復出院,對所有患者隨訪了3到12個月,有有1例患者出現切口裂開問題,1例有1例患者皮緣壞死,在換藥以后愈合。根據足部的評分系統,44例患者術后功能優,6例良,2例可,優良率是96.15%。
3 討論
跟骨折的部位比較特殊,進行保守治療會出現跟痛、畸形等后遺癥,因此對跟骨折患者可以進行可塑性跟骨鈦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但是在術前術后都要做好護理工作,從而減少發生切口裂開、切口愈合不良等并發癥,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防止出現關節僵硬、組織粘連、肌肉萎縮等問題。在手術以后,患者會因為疼痛、懼怕心理等問題而不愿進行功能鍛煉,對此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耐心解釋進行鍛煉的重要性,讓患者明白早期功能鍛煉能夠提高手術效果,通常在術后一周以后就可以拄拐行走,在手術3個月的時候,根據患者情況可以適當的負重行走。總之,對于進行可塑性跟骨鈦鋼板內固定的跟骨骨折患者進行護理時,一定要預防出現并發癥,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從而讓患者可以盡快痊愈。
參考文獻:
[1] 武理國;祝海炳;肖曦;馬利杰;王建超;王旭;馬昕;;踝關節骨折術后早期康復治療[A];浙江省醫學會創傷學分會成立大會暨2009年浙江省創傷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17(4):187-192.
[2] 韓建華,陳明,李之斌,喬利亞,阮建偉;足部外傷合并筋膜間室綜合征的診治[J];臨床骨科雜志;2007,3(11):134-136.
200*年在上級黨政的領導下,全體師生以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創建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目標,團結一心,開拓進取,有力地推動了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勝利通過省教育廳組織的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驗收,獲得第八屆省級文明學校光榮稱號,辦學規模突破XX人的歷史新高,實現了兩個文明建設互動發展的良好辦學格局。一、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師生,努力提升教職工的整體素質,積極為學校的改革發展提供思想保證。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師生頭腦,全面加強師生思想道德建設,這不僅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思想保證,也是確保學校辦學目標實現的客觀要求。為此,學校始終把加強師生的思想建設作為學校首要工作常抓不懈。 1、系統地組織師生開展政治理論的學習。一年來,學校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政治學習內容,通過每周二教職工學習日、業余黨團校、班團活動、宣傳欄、黑板報等學習陣地,采取通讀原文學習、集中輔導、小組討論、個人心得等各種形式,系統地組織師生開展十六大報告、十屆人大報告、《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典范—谷文昌》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專題學習活動。 2、堅持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學用相長,以科學理論加強自身修養,指導工作實踐。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通過教代會、教工座談會、班主任研討會、“三個工作”會、中層以上干部研討會等形式,研討學校改革發展重大問題,進一步把教職工思想凝聚到促進學校的改革建設和發展上,有效地激發和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 二、深化學校內部管理改革,不斷構建適應學校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中已建立一整套較為完善的規章制度,為學校的各項管理提供了保證。但是,隨著教育辦學體制和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原有的管理體制難以適應改革形勢的要求,必須不斷創新學校管理機制,為此,學校進行了內部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1、學校組織了中層以上干部和教職工討論修改教師、實驗人員、行政后勤人員的考核評估標準及行政后勤人員考核津貼發放方案;按照責任、職責、取酬三者相統一的原則,調整了教師課時津貼標準,確定了行政后勤工作人員崗位考核津貼系數,進一步規范了教職工考核制度和學校內部分配制度。 2、積極推行學分制改革。制定了《××衛生學校學分制管理條例》、《××衛生學校學分制學籍管理規定》、《××衛生學校學分制綜合活動學分評定細則》,并在XX級助產班進行試點,積累經驗后在XX年全面實行學分制。 3、按照崗位管理的原則,重抓了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的落實,加強學校內部管理,規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強校務民主管理,完善校務民主監督機制。一是認真準備,精心組織,召開了校教代會。組織教代會代表討論審議通過了《學校工作報告》、《學校工會工作報告》、《黨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工作報告》、《校務公開工作報告》,討論了《學校內部分配方案》、《教學及實驗技術人員履職量化考核辦法》、《行政后勤人員履職量化考核辦法》、《關于論文撰寫的有關規定》、《關于學科分婁的規定》,發揮教職工參政議政和民主管理監督校務的作用。二是認真落實校務公示制度,通過校務公示、校情通報會、座談會、下發文件等有效形式,及時將校情校務向師生公示,接受教職工的監督,較好地發揮了校務民主管理職能。 三、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管與監督,重抓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辦學的生命線。遵循教學規律,規范教學管理,改革教學方法,注重課堂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教與學的結合,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學校把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秩序與質量的管理和監督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1、嚴格教學管理,狠抓教學工作的落實。一是認真做好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的安排、授課教師的確定、考試的實施、成績的統計分析等日常教務工作。二是學校要成立教學督查小組,制定了工作職責,加強了對教師教案撰寫、教學日志、課堂考勤、課堂教學、教學進度、考試輔導、試卷分折等教學常規工作的督查,進一步規范課堂教學秩序,確保教學工作的實效性。三是較好地發揮了教研組組織教育教研活動的職能作用,促進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保證教學工作的落實。 2、加強了教學方法的學習與研究,做到因材施教。根據生源文化基礎低,接受能力差,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師開展教學方法的研究,以尋求適應生源狀況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確保了教學工作能真正圍繞大綱的要求,突出重點,講透基礎,幫助學生理清教材主線,歸納重點內容,引導學生領會知識要點,啟發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促進了教與學的有機結合,使教學質量得到鞏固和提升。 3、抓好實驗室的建設,進一步改善實驗條件。一是對化學實驗室進行了改造。二是對實驗樓的窗戶進行了更換。三是教研組安裝了空調,從而進一步改善了教師辦公條件和實驗條件。 4、加強了實習基地建設。一是召開醫學教育座談會,就如何針對臨床實習出現的新情況以及新專業實習安排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統一了落實臨床實習工作的思想認識, 保證了實習計劃的落實。二是加強了學校與教學醫院的聯系,先后共派出50人次到各教學醫院,與教學醫院溝通、了解實習生在醫院的實習表現,召開實習生座談會,有針對性地加強實習生的管理,確保了實習隊伍的穩定,促進了實習工作的開展。二是加強外聘教師隊伍的建設。隨著學校新專業的不斷開辦,外聘老師不斷增多,為穩定外聘老師隊伍,學校加強與外聘老師單位的聯系,進一步地理順了學校與外聘老師單位的關系,取得相關單位領導對我校辦學的支持,以保證外聘老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5、加強醫學教育研究,推動學術活動的開展。一是根據醫學教育的特點,分醫學基礎、醫學臨床、文化基礎三大教學模塊,選定研究課題,開展了課題研究,帶動教研學術活動的開展。二是認真抓好教職工的繼續教育工作。積極舉辦學術講座,開展新知識新技術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學術團體舉辦的繼續教育,不斷更新教師知識。三是加強論文撰寫的管理,進一步規范論文的評審、推薦工作。全年教職工
共撰寫論氳郴??腫雍桶嗤虐喔剎康哪7妒痙蹲饔茫??徊接?旎??蟶系撓?嘶肪場H?羌憂堪嗉兜乃枷胝?喂ぷ骱桶嚳緗ㄉ瑁???嘀魅巫齪冒嗉豆ぷ骱禿蠼??陌锝套??ぷ鰨?辛Φ卮俳?稅嚳紜⒀Х紜⑿7緗ㄉ琛?nbsp; 3、較好地發揮生管組管理學生的作用。一是加強了學生行為規范的管理,重點加強了學生遵守校紀、愛護公物、節約水電、保護環境、衛生保潔、兩操、夜間就寢等行為規范的管理。二是加強了課外時間的學生管理,及時處理學生中發生的突發問題。三是積極發揮學生督導隊的督導管理,進一步提高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四是加強學生督導隊的自身建設,著重加強了督導隊班干部和新督導隊員的培養教育,有力地促進了督導隊建設。 4、積極發揮班主任管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班主任能正確處理好學校利益、班級利益和學生利益的關系,認真履行職責,深入學生、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把教育、引導、說理、解惑、關心、愛護等工作落實到學生的教育中,較好地發揮了班主任應有的作用。 5、較好地發揮教工教書育人作用。全體教職工能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主動參與學生管理工作,自覺地把學生管理貫穿到教書和服務工作中去。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值班工作,認真履行學生早讀和晚自修的督導職責和考勤工作,做到在學習上要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在思想上要鼓勵學生上進,在品德培養上要引導學生自尊自愛,在生活上要給予關心幫助,對不良行為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批評教育,真正用一顆教育工作者的愛心去培養學生健康成長。 五、加強招生工作的組織領導,積極有效地做好招生及就業指導工作。 1 、加強招生工作的組織領導,全力以赴做好中職招生工作。一是組織教師分21個組,前往各縣市、區主要鄉鎮開展招生宣傳和咨詢,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加大招生宣傳的力度,通過新聞媒體、招生簡章等形式擴大招生宣傳,讓更多的考生了解衛校,報考衛校。三是采取全員性、多渠道、分階段的招生辦法,確保招生任務的基本完成,共完成了582名中職招生和22名高升本護理專業遠程教育的招生。2、調整思路,做好新形勢下就業指導工作。一是加強了就業形勢及政策的教育,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自覺服從改革大局 ,積極尋找自己的位置。二是指導學生填寫就業推薦表,培養學生自我宣傳,自我推薦的能力。三是建立畢業生檔案和招聘信息資料庫,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四是做好畢業生升高職的宣傳、報名、資料征訂和考試的組織、服務工作。 六、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學校工作的全面發展。 堅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努力加強省級文明學校的內涵建設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全體師生,引導師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師生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師生在遵守道德規范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有力推進“三德”建設,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 1、積極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再學習再實踐活動。一是通過開展公民道德專題講座,知識競賽,撰寫學習心得,深化《綱要》的學習,使全體師生加深對“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內涵的理解。二是通過開展道德實踐活動,使全體師生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自覺做到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在從事社會工作中,自覺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
會;在家庭生活中自覺做到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崇尚科學、反對迷信,促進師生“三德”建設。 2、重抓德育建設,深化德育教育內涵。一是以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市公德館為依托,以報告會、演講賽為載體,加強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二是以三月學雷鋒月活動為契機,組織師生立足校園,開展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勤學苦練、遵紀守法、扶貧助學、奉獻愛心活動;面向社區,開展關愛社會、助人為樂、上街義診、無償獻血活動。三是開展“德為醫之本,無德不為醫”的醫德教育。促進醫德醫風建設。四是開展文明細胞創建評比活動。激勵師生爭創文明處室、文明教研組、文明班級、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樓院、文明教師、文明學生及十星級文明家庭的熱情,進一步推進省級文明學校建設水平。 3、抓好校園綜合治理工作,確保校園內部安全。一是加強了校園內部安全的檢查與防患。嚴格門衛制度,嚴把外校人員進出校園關,確保學校治安安全。二是嚴格消防制度,認真查處亂拉電線、亂用電器,亂用明火,適時對消防設施進行檢查,切實做好“防火、防爆、防盜”工作,保證了學校消防安全。三是加強對學生防傷害、防群傷、自我防患及消防意識的教育,保證了師生的人身安全。 5、認真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確保師生身體健康。一是認真抓好非典型肝炎的防治,堅持晨檢制度、嚴格控制人員外出、定期消毒檢查,加強校園衛生整治,做好衛生常識、防病治病等健康教育,杜絕了傳染病的發生;二是認真做好學生的門診就醫工作和定期體檢工作;三是嚴把食品衛生監督,杜絕食物中毒。 6、認真做好計劃生育和老干部工作。一是加強了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和晚婚晚育常識的宣傳教育。二是抓好育齡婦女的查環查孕,杜絕政策外懷孕。三是加強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定期檢查流動人口的《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杜絕使用無證人員,確保流動人口計生安全。四是積極做好離退休教工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定期召開離退休人員座談會,通報學校的情況,傾聽他們對學校建設意見;適時組織老同志開展節日活動;關心老同志身體和生活,及時做好慰問工作。 7、做好增收節支,改善教職工的生活福利。一是根據上級有關政策,積極做好增收節支工作,提高學校經濟總量。二是根據經費收入情況和有關政策,調整課時津貼,提高教職工生活福利,增加教職工的收入,改善教職工的生活。三是對實驗樓窗戶和化學實驗室進行改造,給教研組配置了空調,改善了教師工作條件。
關鍵詞:休閑體育教育;社會發展;理論基礎;反思;建構
1 反思:現代體育教育之目的
美好的生活始終是人們向往的目標。車爾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學見解更深刻明了,他把質樸的生活神圣化。那么,“為生活的體育”也因此可以是崇高的事業,而倘若異化出一種為“體育的生活”來,體育教育又何以面對神圣與崇高呢? 體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人的健康體魄、發展人的完美人格。然而,當前有些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正與這種教學目的發生偏離。這不禁讓人想起20 世紀初蒙臺梭利所描述的情景:“孩子們像使用針釘在桌子上的蝴蝶一樣,無奈地伸展著那獲得了些貧瘠的無意義的知識的翅膀???!蹦敲?,體育教育究竟是“為生活的體育”還是“為體育的生活”呢?
1. 1 學生生活的本性“玩”:為生活的體育
“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相對于工作,人們需要在畢業論文閑暇時間里從事輕松、快樂的活動,而這種活動———玩的效果,就成了人生目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時一個人還需要用玩來調劑生活,消除疲勞,使人能更好、精力充沛地工作。而要“玩得有文化”,就離不開體育。這種“體育”是為了生活的體育。其一,為生活的體育,首先是在生活中進行的自然、自由、自主的體育。學生生活是追求自主、自我的一體化的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空間里伸張著生命的力量、創造著嶄新的智慧和情感世界。因此在生活中進行的體育要把體育的方式、方法、技巧等內容組織起來。體育課中灌輸的內容不等于吸收,體育教育如同灌輸的效果,即必須研究吸收,吸收是自然的、自由的、自主的,而且還伴隨著愉悅的情感,學生身心能否健康發展,關鍵要看體育的思想灌輸效果。
其二,為生活的體育,要以培養人的生活能力為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把終身教育的四大支柱概括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1 ]顯然突出了人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以培養人的生活能力為目標,其實是把人為分析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性指標綜合化、活動化等主體行為實踐化。因此,體育教育不是把體育學科知識“塞進”學生大腦,而是漸進的理解與掌握。
其三,為生活的體育,終究是張揚人的生命活力,闡述終身體育的教育。因為生活的體育是真實、樸素的體育,個性化可以真正釋放人的個性。這種個性淋漓盡致地釋放,可以培養人的完美個性,健全人的人格,使體育課堂真正成為適合學生健康發展的現實生活,使體育終究成為人們終身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1. 2 體育教育的“育才”目的:為體育的生活
現代體育教育活動是育人而不只是育才,是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級人群。因此要側重于個性化教育而不是標準化教育,是創新教育而不只是承繼性教育,是開放式教育而不是封閉式教育,是終身教育而不是階段性教育。[2 ]
其一,為體育的生活,是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的生活。這種生活不是“單純的承認”,而是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也就失去了選擇性。因為從理論上講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甚至于主張“以人為本”等等只是形式上的提倡,而忽視則是潛在的、也是實質性的。這種“盆景式”的教育形式無疑不利于學生自由自在的成長,也不利于培養出具有鮮明個性和學有專長的學生。
其二,為體育的生活,對于學生而言,可能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厭惡的生活。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規定了給予學生的一切東西,但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因此,某些體育課不能適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而是以一種“育才”目的削足適履地適合它。這種體育課沒有考慮學生的身心感受,因而對于教學要遵循學生的生長規律也就無從談起。
其三,為體育的生活,實質上是替代了真正意義的學生生活體育。體育心理學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則是動機原則,即要滿足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和需要。而為體育的生活恰恰丟棄了這種認識,因而學生的體育生活也就成了外在的、間接的動機。
2 建構:休閑體育教育的理論基礎
目前,信息革命使人類的體力勞動降至最低的強度和范圍,知識經濟也使人類的體力失去了在生產力中的重要意義。伴隨而來的是激烈的競爭和沉重的壓力,對學生來說,則面臨著升學、學業、分配等各種壓力,背負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沉重的生活負擔,這可能使得他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發生重大改變,他們特別需要一種緩解、釋放或轉移這種壓力的方式。而休閑體育無疑是有效方式之一。所以,要改變學生只知道學習而不會“玩”的現狀,就要進行休閑體育教育。所謂休閑體育教育是一種通過身體活動謀求個體身心健全發展的集競技性、表現性、娛樂性和教育性為一體的社會實踐活動。[3 ]它是一種文明、健康、科學的余暇生活方式,它不僅可以促進個體的生活健康、滿足個體需求,而且可以充實學生文化生活,提高學生文化水準,改善生活品位,使學生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休閑體育的本質取向就是為生活的體育,引導學生去熱愛、認識、理解、體驗、學會生活體育。
由此看來,休閑體育教育是一場使人能夠通過休閑改善和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全面運動;一個使人明確休閑價值取向和休閑目的的過程;碩士論文能夠幫助人們自主地確定休閑在生活中的位置及從休閑的角度認識自己;一種貫穿于從進入幼兒園以前到退休以后的終身教育;一種與人們的休閑需求、休閑價值趨向和休閑能力有關的活動;一種通過擴大人們的選擇范圍,使他們獲得令人滿意的、高質量的休閑體驗的活動。休閑體育教育是為適應學生生活需求,讓學生充分吸收體育運動營養助長其生活能力,張揚生命能力并創造美妙生活的活動。它將架起從“為體育的生活”到“為生活的體育”的橋梁。
2. 1 久遠深邃的休閑思想基礎
2. 1. 1 西方休閑思想的演進
亞里士多德的休閑是“一切事物環繞的中心”“, 休閑是科學和哲學誕生的基本條件之一”等思想已經成為西方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4 ]而美國學者凡勃倫1899 年發表的《有閑階級論》告訴我們,近現代工業文明的高度發展在提高了生產效率,使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人們在擁有物質財富的同時,有可能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另一方面,社會的現代化壓抑了人類生活的豐富性,造成了人的異化。[5 ]以恢復人的本真,重新思考休閑為基點,人們開始對傳統信仰和現代文明進行反思。
瑞典天主教哲學家皮珀在《休閑:文化的基礎》中指出休閑有3 個特征:第一,休閑是一種精神狀態,它意味著人所保持的平和、寧靜的狀態;第二,休閑是一種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個創造過程中”的機會和能力;第三,休閑是上帝給予人類的“贈品”。[6 ]他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在于人有了休閑并不是擁有了駕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態的平和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快樂,休閑不僅是尋找快樂,也是在尋找生命的意義。
美國學者莫里斯·波瑞特比爾則提出以休閑為中心的教育,認為人們只注意到工作的倫理,卻未曾思考如何發展休閑的理論。他的《挑戰休閑》和《以休閑為基礎的教育》兩本書對休閑影響人類的價值和情感、人的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荷蘭學者約翰·赫伊津哈在所著的《游戲的人》一書中,從游戲的角度闡述了游戲與人的文化進化的相關性,他提示人們游戲作為文化的本質和意義對現代文明有著重要價值,人只有在游戲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創造力,游戲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世界。
杰弗瑞·戈比認為休閑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是個體能夠以自己所喜愛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心之愛的驅動下行動,并為信仰提供的一種基礎。[7 ]這一定義包括了內在的心理動機,并且有所超越。
2. 1. 2 我國休閑思想的傳承
保健養生的休閑活動是中國體育休閑方式的重要門類??鬃拥捏w育養生之道尤甚之。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八佾》) 。這段話表達了孔子體育養生的觀點,他認為體育的功用重在強身健體,修養情志,而不在于競技格斗,爭強好勝,主張身與心的共同鍛煉。在通過體育運動鍛煉身體的活動中,孔子主張動靜結合、量力而行??鬃訉w育運動愛好廣泛,除“六藝”外,郊游于泗水之濱“, 登泰山而小天下”,并且對垂釣、游泳、狩獵都具有濃厚的興趣。
而潛隱的道家的教育理念,則以人與自然的關系為其教育思想的基石?!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比“天、地、道”更高一個層次的自然,顯然是道家所說的萬事萬物必須遵循的基本點。這里的自然體現了人作為小自然、小系統和諧發展的自然而然和循其天然的意蘊。因此,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主義理念更注重張揚人的個性的自然和諧,重視個人身體和心理的統一,生物觀賞的生命與內在精神的契合,將追求完美人格作為養生體育的目標注入到身體鍛煉和生命發展之中,從而形成了道家獨特的以內養為核心的自然養生體育觀。
在當代,于光遠先生的“玩學”論,指出了休閑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提出:“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文化,要掌握玩的文化,發展玩的文化”。[8 ]馬惠娣也談到:“休閑學研究的實質,是對人類命運前途的一種思考,是對幾千年人類文化精神和價值體系發生斷裂的現狀做某些補救工作的一種努力,是試圖對休閑與人生價值的思索,重新理清人的文化精神坐標,進而促進人的自省”。[9 ]所有這些,均為發展休閑體育教育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礎。
2. 2 時代進步的休閑社會基礎
2. 2. 1 豐富的物質財富讓體育休閑普遍化
物質財富的豐裕程度決定了人們體育休閑的多少或是有無。改革開放以前,我國人均GDP 只有三四百元,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高達60 %左右,享受體育休閑還是一種奢望;目前我國城市人均收入醫學論文已經達到了1000 美元,而經濟比較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1 200 美元,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已經下降到40 %左右,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10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人的低層次的需求滿足后,必然會產生高層次的需求。人們解決了基本的吃、住、穿的問題后,有了向高層次精神消費的需求。物質財富的不斷增加,將會帶來更加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體育設施、豐富多彩的體育休閑內容、舒適的體育休閑環境;同時,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也會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增加,人們有時間、有能力、有精力、有機會享受體育休閑生活,使我國居民進入“普遍有閑的社會”。
2. 2. 2 充裕的休閑時間使體育休閑日?;?/p>
休閑時間是指不受其他條件限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去利用、享受或消磨的時間,即“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而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就是勞動時間的縮短和休閑時間的增加。衡量人們生活質量高低的標準不是勞動時間的增加,而是休閑時間的延長。馬克思曾經深刻地指出:以勞動時間作為財富的尺度,表明財富是建立在貧困基礎之上的;當自由時間成為財富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時,財富的價值尺度將由勞動時間轉為自由時間。[ 11 ]隨著新工時制和3 個長假日的實施,我國居民全年法定節假日達到了144天。這為人們體育旅游、身體鍛煉等休閑放松活動提供了時間保證。特別是近年來,把清明、端午、重陽、中秋等傳統節日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呼聲越來越高,如此發展,我國居民的休閑時間將會不斷增加,人們參與休閑體育的時間將會有保證。
2. 3 人本視野下的休閑生活基礎
席勒曾說:“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盵12 ]而休閑體育所倡導的走進自然、娛樂身心、放松心情、釋放個性正是人本思想“回歸自我”的最好闡釋。人的能力在物質生產領域總是只能有限地發展,而在藝術等精神活動領域則能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發展。這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 自由王國只是有必需和外在目的規定要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是在“真正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 13 ]所以,在享受休閑時間的同時,充分發揮自己的一切興趣、才能、創造性的思維空間,將會使人們在價值取向上達到人類生活的本質目的———全面自由發展。
由此看來,休閑體育教育提供的不是一條憤世嫉俗的現代意義上的逃避之路,而是一條回歸之路,即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來,返回到一種崇高而和諧的狀態上來。在這種狀態中,每個人都會真正地成為自我并因此而變得“更好”和更幸福。正如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休閑研究專家約翰·凱利的觀點:休閑應被理解為一種“成為人”的過程,是一個完成個人與社會發展任務的主要的存在空間,是人的一生中一個持久的、重要的發展舞臺。[14]“成為人”就意味著擺脫“必需”后的自由,探索和諧與美的原則,承認生活理性和感性,物質和精神層面的統一,與他人一起行動,使生活內容充滿朝氣并促進自由與自我創造。
3 發展休閑體育教育的設想
休閑體育教育是人類為了把握余暇、培養休閑能力而進行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包括提供信息以確保人們懂得抓住現有的或潛在的休閑機遇;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幫助人們發展智力的、社會的和具體的技能;闡明休閑體育興趣和價值的意義,職稱論文向人們提供引導和勸告,培養興趣和生活價值能與那些最值得讓人追求的活動相吻合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學校開展休閑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是提高學校教育整體效益的需要,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實現從“為體育的生活”到“為生活的體育”觀念轉變的需要。
3. 1 完善學科結構,開設休閑體育教育專業
休閑體育是一門文化,它與我們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關,因此,應當把它當成一門學問進行深入研究。不僅要進行學科課程學習,還要進行休閑教育活動。因為休閑體育教育本質上屬于素質教育范疇,它是一種“自由組合”的主體性教育范式。教育效果的實現主要有賴于它的自主教育機制、養成教育機制和事例機制,并相應地表現為認知內化功能、養成訓練功能和素質整合功能。因此,休閑體育教育可以大大彌補學科課程教育社會實踐薄弱之重要缺憾。
3. 2 設立專門機構,開展休閑體育專項研究
休閑體育研究應快于休閑體育課程的發展,只有理論研究的指導才能推動課程建設的不斷發展。但由于長期以來,人們的休閑活動受到實踐的限制,狹隘的勞動觀念阻礙了休閑體育的發展,也因此導致了休閑體育研究的相對落后。于光遠說:“我國對于體育競賽是很重視的,但體育以外的競賽和游戲研究得很不夠”,英語論文也指明了該領域與社會發展不和諧的現狀。同時,也面臨著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框架,沒有專門的機構來組織管理等諸多困難,使目前的研究還只是描述性、個別性的,還缺乏系統的、實證性研究。因此,設立專門機構,開展專項研究是休閑體育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3. 3 加強宣傳力度,確立休閑體育社會地位
“健康第一”是體育基礎教育改革總的指導思想,它涉及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5 個領域目標,應該說這與休閑體育所倡導的身心健康的宗旨是一致的。但社會上述存有陳舊的消極思想和對休閑體育的錯誤或模糊認識。休閑作為“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它倡導一種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加強休閑體育的宣傳力度,留學生論文擴大休閑體育生活影響,使人們明白進行休閑體育的重要性。
3. 4 加強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休閑體育人文關懷
現階段,體育工作的重點是提高國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因此,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主體的多元化的休閑體育服務體系,形成政府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體育需求,市場滿足人們群眾消費能力的多樣化、差別化休閑體育需求的格局,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休閑體育教育的普及與提高也要關注小城鎮、農村等欠發達地區和社會弱勢群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 學會生存[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203.
[2 ] 楊啟亮. 為生活的教育和為教育的生活[J ] . 江西教育科研,2002 , (12) :8~10.
[3 ] 吳貽剛. 中外休閑體育研究的現狀與問題[J ] .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 , (3) :39~41.
[4 ] 張廣瑞,宋 瑞. 關于休閑的研究[J ] . 社會學家,2001 ,5(9) :17~20.
[5 ] 凡勃倫,著;蔡受百,譯. 有閑階級論[M] .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0~54.
[6 ] 約瑟夫·皮珀,著;劉森堯,譯. 休閑———文化的基礎[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4.
[7 ] 杰弗瑞·戈比,著;康 箏,譯. 你生命中的休閑[M] .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4.
[8 ] 于光遠. 論普遍有限的社會[M] .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112.
[9 ] 馬惠娣,劉 耳. 西方休閑學研究述評[J ] .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 , (5) :45~49.
[10 ] 顏廷銳,毛 飛. 小康中國[M] .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27.
[11 ] 馬克思.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25.
[12 ] 牛 犢. 論余暇[J ] . 體育與科學,1990 , (1)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