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3 04:44: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實踐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調查方法
采用自制的、經過信效度檢驗的《社會實踐自評量表》,從社會實踐態度和認知程度、學習能力和社會實踐效果三個方面對二組學生進行比較,每個維度分值為0~25分。發放問卷50份,回收問卷50份,回收率100%,剔除2份不合格問卷,剩余48份問卷進入統計分析。
1.2統計學方法
調查數據采用EPIDATA3.02進行雙錄入,錄入結果核對無誤后,采用SAS9.2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如果二組數據均服從正態分布而且方差齊同,統計描述給出均數、標準差、最小值、最大值,假設檢驗采用t檢驗,否則統計描述給出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最小值、最大值,假設檢驗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研究結果
2.1不同年級社會實踐態度和認知程度的比較
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高年級學生的得分為滿分,大多數低年級學生的得分為23分,不同年級學生在社會實踐態度和認知程度方面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高年級學生在社會實踐態度和認知程度方面的得分比低年級學生高,這說明在思想認識方面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更深刻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2.2不同年級自主學習能力的比較
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分為22分,大多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分為23分,不同年級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不同年級社會實踐效果的比較
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高年級學生的社會實踐效果得分為22分,大多數低年級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分為22分,不同年級學生在社會實踐能力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高年級學生在社會實踐效果方面的得分與低年級學生沒有差別,也就是說預防醫學的社會實踐可以從低年級就開始,一直貫穿到畢業整個學習過程。
3討論
3.1社會實踐態度和認知程度
《預防醫學》是一門理論嚴謹、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預防醫學》教育理論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培養“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的復合型醫學人才,使其既懂醫治又懂預防?!额A防醫學》的社會實踐不同于一般意義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它要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學會本課程中所涉及的最基本的營養學知識、常見傳染病和慢性病的預防控制、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和理論、常見調查方法的設計分析,以及和調查對象溝通的技巧,因此《預防醫學》的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成為“五星級”醫生的必要環節,而不是可有可無的環節。不同年級對社會實踐態度和認知程度的不同,反映了他們對社會實踐重視程度的不同,高年級經過了見習這一階段,馬上要進入臨床實習階段,他們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更能深刻的體會到社會實踐對他們的益處。
3.2自主學習能力
本研究表明,無論是低年級學生還是高年級學生大多數都能積極參與《預防醫學》社會實踐的各個環節,通過社會實踐,同學們將課堂理論與社會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增強了對《預防醫學》的理解和認識,能夠對社會實踐調查的資料進行及時核對和整理,能夠根據社會實踐撰寫調研論文并達到醫學雜志發表水平,提高和強化了中西醫結合專業學生的三級預防意識、水平和技能。常言說“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21世紀的學習是終身性的學習模式,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知識日新月異的更替年代中,每一個人都要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成功的教學方式不是填鴨式的授給學生知識,而是交給學生獲取知識方法,通過《預防醫學》的社會實踐培養了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同學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今后從事臨床、科研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3.3社會實踐效果
【關鍵詞】高職學生;社會實踐;鄉村文化振興
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根”和“魂”,它不但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而且為鄉村振興始終沿著持續健康的發展道路定位導航。沒有鄉村的文化振興,難以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使命。作為與地方經濟發展最緊密聯系的高職院校具有服務鄉村振興的優勢,高職院校每年暑假都要組織數量龐大的學生開展“三下鄉”志愿者服務社會實踐活動,其中送文化下鄉是“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重要內容之一,因此高職院校要充分發動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探索繁榮鄉村文化的各種途徑,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一、鄉村文化振興的內涵
關于鄉村文化振興,學術界對此進行多方面的探討,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如范建華、秦會朵從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角度出發提出鄉村文化振興是在繼承原有優秀鄉土文化基礎上,與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機融合,形成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作出貢獻的具有中國特色鄉土的文化。李軍明、向軾認為鄉村文化振興是對原有鄉村文化進行重新整合構建成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新型鄉村文化。孫喜紅、賈樂耀、陸衛明從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角度出發提出鄉村文化振興是滿足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需要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現實需求。沙垚、王昊從主體、空間、時間、實踐的四維框架出發認為鄉村文化振興是以農民為主體的文化、能夠激發鄉村內生動力的文化、能重新鉤連歷史和當代的文化、也能超越職業化的文化實踐。從上述所列的內涵可以看出,學術界對于鄉村文化振興內涵的表述雖然不同,但是他們所表述的都體現了共性的東西對原有文化的重新構建。綜上觀點,筆者認為鄉村文化振興是對原有傳統鄉土文化的重新構建,在重構的過程中通過剔除其不合時宜的傳統鄉土文化因子,順應時展潮流,融合現代優秀文化因子,從而把鄉村文化打造成具有獨特韻味的與時代潮流相適應的優秀鄉土文化,從而使傳統的鄉土文化得以振興。
二、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意義
(一)鄉村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價值引領。鄉村振興包括產業、人才、文化、組織、生態五方面統一協調發展的全面振興,其中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在鄉村振興中起價值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通過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形成鄉村文化產業拉動鄉村產業振興。我國在幾千年的農業耕作實踐中,形成了許多各有特色的鄉土文化,這種經過長期改造、傳承和發展積淀而成的文化資源形成鄉村文化產業,以此拉動鄉村產業振興。二是通過挖掘鄉土文化中蘊含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生態理念,幫助農民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優化鄉村生態環境促進鄉村生態振興。三是通過挖掘傳統鄉村社會中長期形成的治理智慧,如鄉規民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規范和準則、淳樸民風等促進鄉村組織振興。四是通過挖掘古代商人長期在外闖蕩過程中形成的“注重誠信”、“敢于打拼”、“勤儉致富”等的優良品質激發農民創業活力促進社會振興。(二)鄉村文化振興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要求??倳洀娬{:“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保?]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在幾千年漫長的農耕社會所積淀的農耕文化基礎上孕育出來的,傳統的農耕文化是整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和源泉,是中華文明流傳至今生生不息的靈魂,傳統的農耕文明在凝聚鄉村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代表傳統文化傳承的農耕文明不斷受城市文化的沖擊,廣大鄉村地區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生活不復存在,淳樸、敦厚的民風逐漸衰落,這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但造成了一定的沖擊,而且導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在鄉村的逐漸流失。因此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要求。(三)鄉村文化振興是滿足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內在要求??倳洀娬{指出:“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存在?!保?]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農民對物質需求基本得到滿足,隨著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期盼有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但從總體上看,當前我國鄉村文化建設步伐滯后,跟不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難以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改變落后的農村文化面貌,是廣大農民的迫切期盼和需求。
三、高職學生社會實踐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途徑
(一)助推鄉村思想道德建設,提升鄉村文明水平。思想道德建設在鄉村文化振興進程中起著引領和指導作用。因此,鄉村文化振興首先要大力推進村民思想道德建設,切實提高廣大村民和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高職學生可以利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借助于高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優勢,積極參加到鄉村思想道德的建設中去。一方面,高職學生可以通過掛職鍛煉等方式與深入各鄉鎮黨支部,并與之結對共建,還可邀請本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他們作新時代黨的最新方針政策的專題報告,提高村民特別是黨員干部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理論素養。另一方面,高職學生通過參與舉辦一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幫助廣大鄉村群眾樹立正解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明辨是非,在傳承優秀地方文化的基礎上去其陳觀陋習,全面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跟時代步伐,真正做到“聽黨話,跟黨走”。(二)助推拓展鄉村文化資源,推動鄉村文化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鄉村基層文化機構的建設與發展,這給鄉村文化帶來了新的活力,為鄉村文化建設開啟新征程,但還存在著文化資源缺乏、文化內容單一、文化建設可持續性不強的問題。高職學生社會實踐的加入,可以拓展鄉村文化資源,推動鄉村文化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一是高職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豐富的文化資源,給予鄉村文化建設的直接的幫助。二是高職學生通過開展以鄉村文化振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調研活動,深入農村并協同鄉村文化人員共同挖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鄉村文化內涵,增厚地方文化底蘊,增強地方文化自信。三是高職學生可以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幫助鄉村建立電子圖書館,集合網上文化資源,這不但實現高職院校與鄉村基層文化機構可共享圖書資源,而且還能引領村民健康學習,拓展網絡文化資源。四是高職學生利用自身社會活動面廣和活動能力強的優勢,向社會各界宣講鄉村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向鄉村文化機構捐贈、捐購其所需要的書刊資料,聯系城市各類文化組織給鄉村基層文化機構傳經送寶,不斷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新活力。(三)助推開展鄉村文化活動,提升鄉村文化品位。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一系列的鄉村文化活動進行,因此鄉村文化活動是鄉村文化發揮作用的主渠道、主陣地,對于提高鄉村群眾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義。高職學生社會實踐助力鄉村文化活動具有天然優勢。一是高職學生既可以為鄉村文化活動出謀劃策,也可以出人出力,協助鄉村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具有朝氣活力高職學生的參與不但為這些活動增光添彩,而且大大增強活動效果。二是高職學生發揮高職院校自身文化優勢,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獨立為村民舉辦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宣傳活動。三是提升鄉村文化活動品位,促進鄉村文化活動繁榮發展,從“送文化下鄉”到“種文化下鄉”,發揮高職學生較高的文化活動能力,通過言傳身教,幫助鄉村黨員干部和群眾提升組織和參與鄉村文化活動的能力。(四)助推創建鄉村特色文化,培樹鄉村文化品牌。鄉村特色文化,既是鄉村文化品牌的源泉,也是鄉村文化中的精華,更是鄉村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挖掘和創建鄉村特色文化,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高職學生可以借助本校具有文化研究資料和自身人才的優勢,在開展社會實踐時,協同鄉村文化干部和當地有較高文化修養的行家里手,從歷史、地方、經濟、人文、區位等方面入手,挖掘或策劃鄉村文化品牌,尋找可以打響鄉村文化品牌的路徑和內容。具體可以通過查閱當地鄉村文化的歷史文獻資料,通過文獻資料疏理并挖掘當地鄉村文化的特色和亮點,著力打造鄉村特色文化名片。也可以通過實地調研和走訪相關人物,深入了解鄉村特色文化傳承,形成相應的調研報告,為創建鄉村特色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議。同時加強宣傳推廣,實現鄉村特色文化與文化旅游、文化產品相結合,打造響亮的鄉村特色文化品牌。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學生社會實踐參與鄉村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前景廣闊。為了進一步地發揮高職學生社會實踐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還需要高校、地方政府與鄉村的通力合作,進行無縫對接,資源共享,并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N].人民日報,2018-9-23(1)
[2].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4
[3]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與“魂”[J].山東社會科學,2019,4:176~181
一、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
1.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7.8%,不僅高于全省14.5%、全國9.7%的同期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高于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階段的平均增長速度。
2.外向型經濟總體水平較高。珠江三角洲地區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和僑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條件,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國內市場為依托,推動外向型經濟高水平、快速度發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出口貿易總額高達384.6億美元,占全省當年出口貿易總額的76.6%;實際利用外資87.98億美元,分別占全省、全國當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8%和24%。
3.產業結構優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完成了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向重要的制造業中心的轉變,并成功實現了第二、第三產業雙重主導的經濟社會全面聯動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第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80年的25.8:45.5:28.9發展為1994年的8.8:51.2:40??傮w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結構已經基本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到工業化,再到產業多元化發展的轉變。
4.農業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該地區農業的市場化、社會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格局很快形成。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了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資源開發為基礎、以種養業為支柱,農工技貿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5.城鄉協調均衡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工業化的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加速城鎮化。70年代末只有幾十個城鎮,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個,1992年達到406個,1994年達到597個。15年增長近10倍。中山、東莞兩市,只轄建制鎮,而沒有縣和鄉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個百分點?,F在,該地區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鎮。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城鎮化過程中,將現代城鎮的服務功能優勢與現代鄉村的田園風情優勢相互補充、結合,推動了城鄉協調均衡發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區。
6.社會流動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外來工聚集地?,F在,在該地區就業的外來務工者有數百萬,形成了規模龐大、富有特色的外來務工人員流動群。這種社會流動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邏輯,是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自然體現。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關部門和勞務機構對外來務工者的管理,已經基本上實現了依法管理,使社會流動從無序走向了有序。
二、珠江三角洲地區青年群體的特點
1.青年群體的構成為二元結構。珠江三角洲地區青年群體由本地青年和外來務工青年兩部分組成。據1997年底的統計,廣東省青年總數為1589萬,全省外來務工青年有500多萬。外來務工青年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些城鎮,外來務工青年與當地青年的數量基本相等。有的城鎮或行政村,外來務工青年已經超過當地青年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幾十倍。如,廣州市東山區有外來務工青年6000多人,占全區青年就業人數的65%。又如,深圳寶安區有外來務工青年90多萬,是當地常住人口的4倍多;福田區皇崗村有外來務工青年15000多,是本村青年的40倍;龍崗區愛聯村有外來務工青年近3萬,而本村村民只有2907人。
2.青年群體分化明顯??偟目?,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青年分為當地青年和外來務工青年兩個基本群體。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社會聯絡的日益廣泛,珠江三角洲地區青年群體的整合與分化也在加深。其中,“三高”青年和“四不”青年是兩個引人注目的群體?!叭摺鼻嗄晔侵父邔W歷、高職務、高收入的青年。這部分青年是青年中的“精英”,他們的行為方式在青年中有明顯的導向和示范作用?!八牟弧鼻嗄晔且粋€在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特殊青年群體。這部分青年不學習、不讀書、不經商、不做工,主要靠出租自有物業生活,具有明顯的寄生性。根據當地團組織的調查分析,從職業分類角度看,青年工人主要追求收入穩定,青年職員一般向往體面和榮耀的生活,公務員則更希望前途順利,知識分子重在謀求發展機會。其中,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中各類金融機構、管理機構、新型公司的出現和迅速發展,青年職員群體迅速壯大。他們的知識水平、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都比較高,其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與青年中的其他職業群體相比,有明顯不同??傊?,不同職業青年群體的利益要求與精神追求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且,這種需求的多樣化引導著青年群體的分化。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青年中基于共同愛好與興趣而自發成立的專業社團比較發達,其活動表現出明顯的群體特征。
3.青年在經濟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青年是物質財富的主要創造力量。在作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新經濟組織中,基本上是青年人在工作。如,主要在新經濟組織中工作的規模龐大的外來務工青年,現在和將來都是當地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高新技術企業中,青年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中山市能夠被遴選為全國30個“科技興市”的先進城市之一,與該市有一支力量強大的青年科研隊伍是分不開的。據統計分析,1995年,中山市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十幾個百分點。
4.職業選擇注重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青年在選擇職業時,一般把能否給自己帶來發展機遇看得比較重。據當地團組織調查,珠海、番禺兩市分別有50.4%和37.3%的青年選擇職業時首先考慮的是長遠發展前景及個人興趣特長。在珠江三角洲這樣經濟發展比較成熟的地區,社會能夠為各個層次的青年提供可供選擇的就業機會,從而在更大程度上實現了勞動作為謀生手段與實現自身價值的統一。
5.注重社會生活。在調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區青年把“八小時”以外的社會生活看作是自己整個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把社會看作是自己活動的一個重要舞臺。而且,青年社會生活的領域十分廣泛,跨單位、跨團體、跨區域的社會行為,在青年的社會生活中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青年社會生活的場所主要是社會公共場所。傳統的走親訪友,閑聊度日,被認為是浪費時間。在日常人際交往中,青年把自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看得很重。在該地區,青年文化不再是一種亞文化,而成為主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文化的發展潮流。
三、社會化運作
在珠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團組織所使用的“社會化”概念,有不同的含義。從運作方式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地區共青團工作的社會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面向社會設計活動。珠江三角洲團組織設計的活動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面向全社會的青年及群眾,便于人們在“八小時”以外自愿參與,從而使活動具有廣泛的社會參與面。而團組織一般只負責活動的設計和宣傳,很少進行直接組織。如,廣東團省委推出的“青年文化廣場”,深圳團市委創立的“大家樂”舞臺,都是這樣。每周末在廣州市著名的商業網點天河城廣場開展的“青年文化市場”活動,舞臺露天,出入自由,觀者如潮?,F在,青年文化廣場活動已在珠江三角洲各城市推開。在深圳,以青年為主體,以“自愿、自薦、自演、同樂”為原則的“大家樂”舞臺,自1986年7月第一次開辦以來,僅深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大家樂”舞臺就已舉辦各類文藝演出XX多場,參加表演者4萬多人次,觀眾達450多萬人次。全市有不同規模的“大家樂”舞臺100多個。對“大家樂”,社會各界有口皆碑,譽之為“特區平民夜總會”、“打工族心中一片蔚藍的天”。在迎接祖國期間,深圳團市委設計的“營造回歸紀念林”和“回歸的足跡接力跑”活動,也是面向社會開展的。
2.面向社會設置組織。團的組織建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共青團工作發展的難點。在這方面,珠江三角洲團組織可以說在探索中邁出了新的步伐。他們的主要做法是:打破行政隸屬關系的限制和“一廠一支部”的格局,通過設置企業青年工作委員會以及興趣建團、員工宿舍區域建團、活動中心建團等途徑,探索國有企業建團的新途徑。通過依托工會建團、社區建團、行業掛靠建團等靈活形式,使新經濟組織建團工作取得了突破。在農村,形成了以村建團委為核心,以支部進廠和廠外建團為網點的以村帶廠設置模式。實現了農村團組織的良性運行。特別是注重調整和改革社區共青團工作體制,加強社區與行業、學校等不同戰線團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團組織的區域交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
3.面向社會尋求資源。在立足自身力量的同時廣泛調動社會資源,是全團推動工作發展的普遍做法。但珠江三角洲地區團組織對此的理解則更為深入,操作上則更為系統。首先,他們注重向社會尋求人力資源,以發展和壯大共青團的工作隊伍,形成以團干部為骨干,團聚各界人士的青年工作隊伍。如,在深圳,團的許多具體工作是義工在做。同時,他們還努力向社會尋求財力資源,形成政府撥款、社會贊助和實業創收三結合的經費渠道。值得注意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團組織把黨政部門在政策法規方面的支持也看作是一種社會資源。他們認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共青團工作同樣需要通過政策法規的支持來獲得法定的社會地位。他們說,過去靠文件,現在靠立法。
珠江三角洲共青團工作社會化的意義,從根本上看,是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共青團工作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市場經濟是一種打破行政隸屬、地域區劃和系統封閉的開放式經濟。共青團工作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必須把視野由所隸屬和依托的黨政組織系統擴大到全社會,善于在社會舞臺上扮演社會角色,努力做到:力求使工作內容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需求和青年需求的變化相一致,把為需求服務作為工作導向;力求使組織設置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結構和青年構成的變化相一致,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團的活動和影響;力求使獲取資源的方式與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方式的變化相一致,以服務市場的方式開發社會資源。
四、事業化發展
據當地團干部講,“事業化”是各級團組織從實踐中得出的寶貴經驗。從“辦實業”到“辦事業”,團組織有過曲折的探索,深刻的教訓?,F在他們所形成的共識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共青團組織必須以辦事業為主,以辦實業為輔。而且,無論是辦事業,還是辦實業,都要圍繞青少年需求來辦,都要以服務青少年為出發點,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人才效益的統一。
從珠江三角洲團組織的實踐看,共青團組織興辦的事業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1.青少年活動陣地。其中最主要的是青少年宮和青少年活動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青少年宮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建設,可以說已經成規模,上檔次,是共青團工作事業化發展的重要支柱。如,深圳團市委直接領導下的深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有干部職工160人。他們堅持從事業帶實業,以實業補事業,發展事業,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爭創一流青少年活動陣地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正在籌建中的深圳市青少年宮,是深圳市“九五”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項目,總建設面積為3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有大小教室、飯廳70多間,擬設培訓項目80多個,娛樂項目20多個,可以同時接待5000人學習、參觀和娛樂。又如,江門市現已有一座青少年活動中心,運行狀況良好。一座規模更大、檔次更高的青少年宮將很快動工修建。廣州市青少年宮的占地面積也達3萬多平方米。
2.文化產業。與青少年有關的文化產業,如報刊、雜志、藝術團,是事業化發展的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快、文化水平高,文化產業的發展潛力很大。廣州、深圳兩市團組織創辦的青少年報刊和雜志,能夠覆蓋整個珠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可以輻射到臨近省份,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
3.基金。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相應各級團組織籌建基金的工作也十分活躍。如,列入《廣東團工作五大體系構建規劃要點》中已經建立或準備建立的基金達11項之多。廣州團市委提出,要以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依托,建立和拓展各類青少年發展基金。這些基金在支持團工作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如,由廣州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出資建立的全國第一個專為青少年提供扶助服務的非營利性輔導機構——廣州市手拉手越秀輔導中心,其工作對象是情緒起伏不定、發展有困難及經常在公共場所流連和集聚且易受不良影響的青少年,其工作內容有11項之多。中心為青少年所提供的幫助,是一般團組織難以做到的。
從珠江三角洲共青團的實踐看,事業化發展對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共青團工作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解決的是依托問題。有了與青少年有關的陣地、產業和基金等實實在在的依托,團的組織就擁有了自己的資源,團的工作就可以開展得扎扎實實。第二,解決的是機制問題。陣地、產業和基金作為一種工作機制,可以長期使用,長期發揮作用,推動工作持續向前發展。第三,解決的是工作覆蓋面問題。陣地、產業和基金組織的活動,是團組織開展的活動所難以替代的。陣地、產業和基金組織的活動所產生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也是團組織開展的活動難以相比的。
五、幾點啟示和思考
在調研中,珠江三角洲地區共青團工作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所進行的探索,給我們許多具有全局意義的啟示,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堅持發展的觀點。小平同志所講的“發展是硬道理”,同樣適用于共青團工作。共青團事業是一項不斷發展的事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共青團工作面對困難和挑戰更需要發展??梢哉f,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沒前途。共青團工作面對困難和挑戰,要實現發展,應當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敢試敢闖的勁頭。
2.強化共青團組織的社會服務功能。應從共青團如何發揮好國家政權重要社會支柱作用的高度來認識強化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性??梢哉f,共青團組織青年服務社會是國家政權社會支柱作用的具體化。共青團國家政權社會支柱作用發揮的如何,主要取決于社會服務功能的強弱。近年來,共青團的社會服務功能有很大拓展,但與政府在轉變職能過程中對社會組織提出的新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進一步強化。
3.形成共青團組織結構的新構架。共青團組織體系依托黨政機構建立于計劃經濟體制之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共青團在發揮黨建帶團建的優勢的同時,應努力推動團屬青年社團面向基層、面向新的領域、面向新興青年群體調整和完善組織機構,密切與非團屬青年社團的聯系,推動經濟部門和企業設置青年工作機構,培育和發展團屬社會中介組織,以此形成一個對共青團原組織體系具有補充作用的新的開放多元的社會化組織網絡,從而覆蓋到那些原組織體系涉及不到的新體制下的新領域和新興青年群體,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和不同的層面上與青年進行聯系和溝通。原有的組織體系和新的社會化組織網絡共同構成共青團組織結構的新構架。
4.把社區作為新的工作生長點。隨著社會的進步,社區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社區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活動場所,可以為團的工作提供寬廣的空間和豐富的內容,應當成為共青團工作一個新的重點領域。全團有必要以整體推進的態勢來加大社區團工作的力度。實現團的有關重點工作和建設在社區的平衡發展,以推動新的工作領域的開拓。
5.在團的工作中加大有關青年事務的內容。青年事務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共青團服務青年的重要內容。適應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職能的轉變,主動地承擔和參與有關青年的社會事務,有利于共青團工作在促進社會發展中拓展領域,豐富內容,占領陣地,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青年的成長成才服務。聯合國第50屆大會通過的《到XX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動綱領》,對我們加大這方面工作力度富有啟示意義。應在總結經驗和借鑒國外有關做法的基礎上,推動這方面工作實現新的發展。
6.爭取政策法規方面的支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共青團作為重要的人民團體,其工作職能、工作領域和工作內容,都有必要更多地得到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證。以此進一步明確共青團的社會職能和政府中的青年工作職能,把團的工作納入黨政工作的目標之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之中,保證團的組織在社會各個領域更好地發揮應有的作用。近年來,各級團組織在這方面進行了不少努力,而且收獲不小。同時,希望上級團組織在這方面予以支持的呼聲也比較高。各級團組織都有必要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
1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特殊意義
研究生社會實踐,主要是指在學校培養指標的要求下,研究生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走進各企業單位或政府機關、公益組織、社會團體等機構或團體實踐,即在工作中向實踐學習,向社會學習,把書本的專業知識同社會實際結合起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全面應用自己的知識,積極奉獻于社會,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實踐活動[1]。醫學教育具有實踐性強的專業特點,因此積極開展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得到越來越多廣大教育者的認可。醫學研究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形成強烈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優良的醫德醫風,提高其就業能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1.1在社會實踐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實踐活動是研究生學術科研和人格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展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個性品質,對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進行一項調查顯示,有65.1%的大學生認為,在高等院校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徑是社會實踐活動[2]。社會實踐可以讓醫學研究生深入社會,了解民情,充分感受作為一名醫生的自豪感,體現自身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也更加了解國家的方針策略,激發愛國的情懷。
1.2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醫德教育
醫學生醫德修養是指個人對醫德理論、知識、規律、規則的了解掌握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和水平,以及將這些理論等轉化為個體的醫德、行為態度和能力的過程。對醫學研究生來講,他們有著相對完善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是未來醫學傳承創新的主力軍。醫學研究生良好醫德品質的形成,高尚醫德行為的展示,離不開醫德的修養。高校德育的“創生論”認為“:個體道德意識的產生、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錘煉、道德信心的確立都離不開個體活生生的現實生活和活動?!币簿褪钦f醫德教育必須與實踐相結合,讓醫學生在走出校門前完成醫德品質從認知到行為的內化,做到知行統一[3]。通過社會實踐,可以使醫學研究生加深對醫德理論的理解,真正了解《醫學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內涵。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醫學研究生奉獻、合作、關愛、助人等各種社會行為,可以使其獲得醫德情感體驗,堅定“懸壺濟世”“普度眾生”的崇高思想。
1.3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提高醫學研究生就業能力
隨著我國研究生的不斷擴張,使其教育逐步從精品化走向普遍化,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醫學研究生的就業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參加社會實踐,特別是一些與醫學相關的“三下鄉”“進社區”活動,可以使醫學研究生對其所學專業和專業知識有更加準確的認識和思考,對社會實際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擺正自身位置,端正其就業觀和擇業觀。北京中醫藥大學針對各學院學生展開社會實踐活動對醫學生就業能力影響的調研,結果表明社會實踐對學習意愿、社會適應能力、心理素質、職業道德、實踐操作等方面均有積極的影響,對提高醫學生就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4]。因此,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在研究生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對提高研究生的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
2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模式
2.1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定位
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指出,社會實踐活動是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各高校要把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組織課堂教學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與專業學習、就業創業等結合起來,制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年度計劃。自2011年以來,北京中醫藥大學已將參加社會實踐列為研究生培養計劃中的必修環節,對研究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制定了較為嚴密的教學實踐計劃,并出版《研究生社會實踐指導手冊》供其參考學習。同時,北京中醫藥大學也制定了較為完善的考核機制,規定社會實踐不修滿學分或成績不通過者,學生將不予畢業。將社會實踐課納入必修課程,不僅促進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改革,還檢驗了學生們的在課本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起到了真正培養創新人才的作用。
2.2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
我國社會實踐活動往往是政府牽頭,由學校負責具體組織和推動,其形式多樣,包括理論宣講、教育幫扶、科技支農、專題調研、科普宣傳、醫療服務、預就業實習、幫殘助困、掛職鍛煉等。而醫學生的社會實踐,往往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原則,主要有志愿服務、組織扶貧、救助失學兒童、健康科普宣傳、義診、送醫送藥下鄉等形式。在此,僅以北京中醫藥大學為例,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采用項目化招標的模式進行,分為實踐團隊項目、實踐基地建設2個類別,每個類別下設校級重點項目、校級一般項目和院級項目3個層次。實踐團隊項目是組建社會實踐團隊,結合教學內容,發揮專業特色,集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基礎志愿服務活動、社會考察調研活動等,以調研報告、學術論文等形式為實踐成果。基地建設項目化是于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共同建設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依托基地開展志愿服務、中醫藥文化傳播、就業見習、掛職鍛煉、創業實踐等長期社會實際活動。
3提高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社會實踐是一項涉及面廣、投入大、且具有社會影響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的支持才能深入、持久、有效地開展。目前,我國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也存在一些問題,社會實踐實效性差主要與領導與管理體制不健全、組織工作不完善、社會實踐專業性不強、實踐模式單一、內容缺乏多樣性及研究生的積極性不高等因素密切相關[5-6]。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性,使之成為醫學研究生成才之路階梯,需要從學校組織和學生個體2個層面著手。
3.1構建完善實踐地基,增加經費支持
目前有些學校沒有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研究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四處奔波尋找社會實踐基地,社會實踐沒有經驗的積累和教學的總結。高等醫學院校應加強學校實習基地的建設,建立更多長期合作的見習基地,給研究生提供一個穩定的實踐環境,這是能否有效進行社會實踐科學化長效機制的關鍵。除此之外,經費問題對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形成了制約。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經費支持不足,研究生需要額外墊付經費,這樣不僅給研究生增加了額外的經濟負擔,還容易打消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針對經費問題,學??膳c多方企業醫療單位合作,設立專項社會實踐基金,加大對社會實踐項目的資助力度。
3.2充分結合專業特色,豐富實踐內容
從就業職業發展角度來看,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將極大地促進醫學研究生的就業水平,有助于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對于醫學院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不僅要表現出直接的實踐性,即培養醫學研究生的動手能力、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還應與時俱進緊隨社會發展的步伐,充分體現醫學研究生的現實需求和學校的培養目標。同時,由于各醫學專業的特點,適合其提高就業能力的社會實踐形式也不同,我們需將專業與社會實踐形式結合,為不同需求的醫學生提供符合其專業特點的實踐機會,對于提高其專業技能及就業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3.3建立合理考核及獎懲機制
社會實踐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須環節,各高等醫學院校須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正規教學計劃。社會實踐納入必修課,需要提出和制定嚴密的教學計劃,應明確教學大綱要求,明確時間、任務、目的和要求等。對于社會實踐的考核,要從嚴以待,避免研究生為了拿到學分而出現走過場的現象。對于優秀的團隊,學校應予以表揚獎勵,充分發揮其榜樣作用,對于截止畢業時沒修到一定學分或實踐態度不端正的學生,需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3.4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挖掘其主觀能動性
研究生社會實踐應以研究生作為“主體”,醫學研究生是社會實踐活動最終的受益者。醫學研究生相對于本科生來講,已經具備了相對完善的知識構架,因此,在社會實踐的活動中學校更應“放手”,給予研究生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使其從“被動實踐”轉為“主動實踐”。在醫學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專家老師把握方向,管理調控,保障社會實踐活動的質量。但實踐活動仍應以研究生為中心,要使研究生全身心的投入,激發其內在動力,充分調動研究生的積極性。在此,需重點強調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應在安全合法的情況下開展,對未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的研究生,不應進行診療活動,但可提供醫療保健等服務,如量血壓、推拿、耳穴埋豆、養生功法教學等。對于已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的研究生,其開出的處方,應由帶隊老師親自過目并修改,對于疑難病及病重患者,應建議去相關醫院進行診療。在組建社會實踐團隊時應鼓勵跨學科、跨專業組合,如須進行醫學診療活動實踐,團隊中需有具有執業醫師資格證的研究生及帶隊老師,以確保醫學診療活動的合法性及安全性。總之,醫學研究生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醫學研究生需要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實踐精神,研究生們身處校園,面向社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為研究生提供了實現自身價值、展現個人魅力的舞臺;也讓研究生們開拓視野,了解社會,關注民生,同時更加直接地參與了社會生活,更加嚴肅地思考未來。
參考文獻:
[1]王樂生,張瑾.對研究生社會實踐的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3(14):98-99
[2]李長松.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3]田潤平,傅騫,周嬙,等.以醫德教育為核心的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模式的建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2):31-34
[4]宋佩寧,左璇,羅碧川,等.社會實踐培養醫學生就業能力作用的調查與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20(12):1173-1175
[5]汪麗,王飛,孫捷,等.淺議如何提高醫學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J].科教導刊,2011(25):34
一是研究如何推進教育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有關“逐步完善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體制機制”的意見,充分利用“課程”和“社會”兩大資源,建立開展社會實踐學習的常態機制。二是研究新形勢下如何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社會實踐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及如何挖掘和利用校本性、區域性的社會資源,讓學生在自主、創新地參與社會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三是研究如何通過社會實踐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在夯實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參與開放性學習,增強其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
二、本項目研究意義
第一,在小學階段開發和實施社會實踐學習課程是杜威“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的最好詮釋。兩位分別來自美、中的教育家,其教育眼光同時放在了“教育與生活的一致性”上,他們所強調的教育環境和諧發展,為本項目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第二,“廣闊的天地在課外”,社會實踐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有助于促使學生自主、和諧、全面發展。小學生在參與學習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創新精神和鍛煉出的實踐能力,能為自身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第三,教師在參與組織社會實踐學習的過程中也能促進自身的多元發展,有利于學校培養“兩專多能型”(學科專長、素質特長并軌,提高綜合能力)的教師隊伍。
三、本單位的研究基礎和預期成果
本單位近年來一直堅持在學生中開展體驗教育活動,提出“體驗真實童年,邁向光彩人生”的育人口號。開展全校性的社會體驗教育活動已經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常態機制。除了一、二年級的學生因為年紀較小,體驗活動陣地主要在校內和家庭外,其他三至六年級的學生每個學期均可以參加不同主題的校外體驗活動。本課題的立項,可以更好地將社會體驗教育活動推向深入,也能進一步提升社會實踐學習課程的校本性和實效性。
(一)研究的工作基礎
本單位是一所普通小學,場地較小,生均占地面積不足五平方米。但學校近年來一直堅持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形成了“小場地大領域”、“小社團大舞臺”、“小空間大課堂”的學生課外活動渠道。學校地處廣州中心地帶,校外實踐學習場所較為豐富,有一定的開發基礎;學校班子、教師團隊及家長義工們都可以提供有關課程學習的組織和服務。學校還被列為省、市多個科技、體育、紅領巾實踐活動類的教育基地,學生的課余拓展教育活動有相當好的條件和成績,具備深入開發、實施社會實踐學習課程的良好基礎。學校近年來和一些校外教育基地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如廣東省防震減災科普館、廣州市青少年科技館、廣州市青少年陶藝實踐中心、廣州動物園、廣州民間金融博物館、廣州禁毒教育館、廣州海關博物館、越秀區檢察院等,學校和香港多所小學建立了姊妹學校并堅持開展兩地文化交流活動。這些教育資源的利用和相關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本項目的順利實施,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推進奠定了實驗基礎。學校近幾年嘗試推進面向社會的特色社團建設,曾多次有不同社團獲得全國少工委授予的“優秀紅領巾小社團”、“優秀少先隊特色小隊”榮譽稱號。學校開展特色社團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效應,一定程度上為實施本項目課題研究提供了良好條件。
(二)預期研究成果
通過完善、豐富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校外實踐學習資源,建立具有校本性、受眾性的社會實踐學習資源庫,為學生提供更多元、更適合、更豐富的社會實踐學習項目和內容。預計通過一年的時間,按照各年級學生特點,發展8到10個常態性的社會實踐學習基地,讓學生在充分學習和體驗的基礎上,自主參與社會實踐學習課程的設計與開發、自主整理社會實踐學習的資料與成果,自發性地動員、影響家長及身邊的人共同投入到課外實踐學習活動中去。并力求在這個基礎上,通過研究人員的觀察、統計、調查、分析等手段,總結出開發和實施社會實踐學習課程的有效途徑和科學方法,并于第二年在全校加以全面推廣實施。本單位從社會實踐課程學習為切入點,其立項基礎和實施方向都能緊扣世界教育發展趨勢和國家教育發展戰略,除了可以豐富、拓展學校的課程資源外,也能促使更多的社會資源單位自覺承擔其教育功能和社會責任。本研究成果將作為社會實踐學習的經驗材料,向社區、學區宣傳推廣,務求有更多的社會人士和教育工作者對開發和實施社會實踐學習課程活動給予更多的重視和支持。同時,堅持“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理念,讓學生家長在督促、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學習活動的同時,自身的學習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也能得到增強,從而能主動、積極配合學校實施社會實踐學習課程,真正發揮“三結合”教育網絡的作用。
四、研究的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主要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分別對教師、學生、家長、社區在有關開發社會實踐學習活動的項目內容、資源支持、預計成果等方面進行調查統計,為學校實施社會實踐學習課程提供數據參考。
2.行動研究法
根據學校班子成員、教師隊伍風格特點和文化背景組建社會實踐學習課程開發團隊,力爭每名在職教職員都參與到課程開發和之后的課程實施活動中,同時廣泛吸收家長志愿者積極參與。研究成員在其中既是參與者又是研究者,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實時跟蹤、記錄、提煉、反饋,并通過個別訪談、小組座談、分享沙龍等形式展開充分研討,為總結實驗成果提供科學全面的參考依據。
3.評價研究法
在整合社會學習資源、開發和實施社會實踐學習課程的過程中以及階段性總結的時候,應該以評價研究法來對本課題的實驗效果加以評價。本研究擬根據相關理念和標準,設置一定的評價指標,對實踐學習課程的活動方案、實施過程以及效益成果等給予價值判斷。
(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中職校;社會實踐資源;途徑;開發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3)04-0073-03
一、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內涵
教育資源是指蘊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創造出一定教育價值的各類信息資源,是社會資源的必要組成部分。社會實踐教育資源則是在日常課堂教學以外、以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為目標、被教育者開發利用的各類教育資源。社會實踐教育資源一般具有數量的有限性、質量的未定性、類別的多重性、功能的多樣性、使用的共享性等特征,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陣地。
二、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分類
社會實踐教育資源大致有如下幾類。
(一)活動資源。即可用于中職學生社會實踐并有利于職業教育目標實現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按活動舉辦空間的不同,有校內活動和校外活動之分;按活動內容的不同,可分為專業活動(如專業競賽、專業實踐、專業交流、專業講座等)、文體活動(如主題論壇、演講與辯論賽、書畫攝影作品競賽、文藝晚會、球賽、運動會等)、社會實踐活動(如主題調查、頂崗實習、勤工助學等)、志愿服務活動(如社區義工);按主辦單位的不同,可分為黨團活動、學生會活動、社團活動、班級活動等。
(二)組織資源。即支撐中職學生社會實踐目標實現的組織、機構、部門等。組織資源包括團體資源和個體資源。團體資源分校內組織團體與校外組織團體。校內組織團體包括黨團組織、社團組織、系(部)或班級組織、后勤與教輔部門以及其他非正式組織、自組織、虛擬組織等;校外組織團體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街道社區村(居)委會、民間組織(國際國內)等。個體資源,包括校內的專兼職教師、師生典型、校友、名人大家、高技能人才、時代模范、歷史人物、家長親屬以及校內外的朋輩資源等。
(三)物質資源。即運用于中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各種有形的物質要素的總和。物力資源包括校內的教學設施、校企合作企業、實習實訓中心與其他科研場所、文體活動場館、專業與人文展館、校園景觀以及校外的各家企事業單位、各種場(館)、自然與人文景觀、技術設備等。
(四)信息資源。指在中職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文件、資料、圖表和數據等信息的總稱。按信息來源不同可分為圖書信息、報紙信息、期刊信息、電子庫信息、光盤信息、廣播信息、電視信息、互聯網信息、手機信息、櫥窗板報信息、電子屏幕等戶外傳媒載體信息等。
二、中職校開發和利用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途徑
(一)以活動為載體,“活化”社會實踐教育資源
活動,是教育教學的有效載體,能激活學生內在潛能。結合中職學生年齡特征和專業特點,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是社會實踐教育資源開發的有效途徑。
1.圍繞傳統開展職業素養活動。以人文傳統教育為主線,以職業實踐體驗為途徑,在傳統節日教育內容的基礎上,緊緊圍繞職業教育主題和特點,開展挖掘傳統節日、紀念日教育資源活動。如護理專業開展的重陽節“走進社區,敬老護老”主題教育活動,幼師專業在全縣幼教系統舉行“六一”節技能展示等均是具有職業學校特色的活動。
2.依托專業開展職業技能活動。社會活動擴展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資源,把學生的學習場所從學校拓展到社區乃至社會。中職校開展社會活動必須與學生的專業發展緊密結合。與普通中小學的軍訓、參觀和郊游、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不同,中職校的社會活動除了前述常規活動和頂崗實習、就業調查外,諸如烹飪專業師生參加龍蝦節烹飪大賽、旅游專業師生參加開(竣)工儀式等都是中職校所特有的開發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途徑。
3.服務社會開展公益實踐活動。針對社會現實,以所學專業為依托開展多方面主題調查和志愿服務等活動。如汽修專業學生的汽車污染主題調查、土木工程專業的土地開發項目調查與旅游專業的節慶志愿者服務等。
(二)以人脈為支撐,“內化”社會實踐教育資源
1.名人引領,提升職業素養。校外熱心教育事業的領導、退休教師、優秀企業家、高技能人才、知名人士等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社會閱歷、創業歷程與人生體驗。他們的成就及崇高品格,對中職學生具有很強的導向力、影響力。聘請上述杰出人士擔任校外輔導員,參與中職校的社會實踐活動管理,對中職學生的求學、成長、成才等都具有啟迪意義。如邀請教育專家作題為“面向現代化的地區職業教育”的主題報告會;聘請市縣黨政領導擔任學校的名譽理事長;邀請優秀企業家、校友等經常來校給師弟們作創業知識講座;邀請司法工作人員給中職生上法制教育課等。
2.技能為先,挖掘技能人才。挖掘來自不同工作崗位的家長資源是中職校開發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途徑之一。家長負責第二課堂,經常根據他們的不同的專長給中職學生作一些專業講座。如在銀行工作的家長為財經專業學生作人民幣的識別和愛護的講座,有風箏制作手藝的家長為幼師專業作手工制作講座等。同時,為了加快中職校技能人才的開發與培養,依托企事業單位和高等職業院校,邀請行業技能大師組建專業技能社團。通過開展技術技藝交流、名師帶高徒等活動,讓一批技術精湛、專業能力強的學生社團嶄露頭角。聘請德才兼備的社會技能人才為兼職教師,如聘請本地區富有經驗的高級技師擔任汽修、旅游、建筑等專業高級實習指導教師或專業實習顧問等。
(三)以物質為基礎,“催化”社會實踐教育資源
1.融入本地多種場館(所、室),搭建共享平臺,開辟人文素養實踐基地。根據本地人文和自然資源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原則,與相關單位共建社會實踐教育基地能提高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如在教育部門支持下聯合成立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與本地高水平賓館共同建設廚師培訓基地,與縣少年宮共建青少年活動中心等。
2.以企事業單位為研究對象,開辟專業實踐基地。中職學生是未來的企業人,走進企業、學習企業、研究企業是中職校社會實踐的必然要求。盱眙中等專業學校所在地不僅是著名的“龍蝦之都”“新興軸承之都”“中國凹土之都”“特色休閑之都”,而且工業園區內相關企業眾多,開發利用企業教育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學校依托這些資源建立了西馬機床實踐基地、龍蝦烹飪實訓基地、天泉湖旅游實踐基地等。
3.引企入校,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引企入校是一種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能最大化開發社會資源的專業屬性。引企入校能實現教場與職場互動,是職業學校開發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特有途徑。近年來入駐學校的蘇州思維沃德公司、南京新正奇有限公司等是其中典范。
(四)以信息為紐帶,“柔化”社會實踐教育資源
1.基于信息化教學,大力開發仿真實訓軟件。利用仿真軟件構建虛擬社會實踐場所是中職校開發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空間延伸。仿真軟件可以在職業學校內建設企業級全真實訓基地,可以實現教學與虛擬企業無縫對接,讓學生零距離接觸社會和企業場所。
2.以博客、QQ空間等為媒介,共同利用社會實踐資源。QQ空間、博客在網絡上為學生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一方面,可以通過上述載體廣泛地搜集各種有用的社會實踐資源;另一方面,對這些資源進行內容重組,實現實踐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王蘭.教育資源配置及優化配置初探[J].吉林教育科學(高等教育研究),1995(2).
[2]傅松濤,張揚.論教育資源的深度開發[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8(1).
[3]孫慶民.關于新時期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的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2).
【關鍵詞】初中生 社會實踐 荊楚文化 項目運營
一、創業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精神上的享受。而旅游成了人們放松心情和精神享受的主要方式,旅游業無疑將會成為世界經濟中發展潛力最大和勢頭最猛的產業之一。荊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旅游資源豐富。將這種優勢與初中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系起來,不僅可以使學生放松身心,更重要的是通過旅游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和在快樂中了解荊楚的文化,使得文化精神得到傳承。
二、項目簡介
公司名稱:荊州**文化旅游公司
目標人群:針對荊州所有中學的學生
項目特點:以荊州的各旅游景點為契機,重在培養初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達到對荊楚文化的全面認識和更好的傳承的目的。
盈利模式:和旅游公司合作,為其提供生源,從中收取中介費。做大之后,可以自己開旅游公司。
產品:創設旅游公司運營模式。
三、市場分析
(一)社會需求: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精神上的享受,而文化的熏陶可謂是一舉兩得。不僅可以讓人們了解我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而且可以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愉悅。提到文化不得不說到歷史悠久的荊楚文化, 荊楚文化是荊楚人民在特定歷史時空中創制出來的獨特的地域文化,它是中原文化與南方民族文化的融匯與復合。但許久荊楚文化好像被遺忘在某一角落,因為大多的人涌入大城市或者國外,但如果你想讓你緊繃的神經放松一下。那么荊楚之地就是最佳選擇,它會帶給你獨特的精神享受。同時文化的傳承和開發也是社會的需要。其次,經濟的發展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在當今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就必須有多方面的能力。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碰到這樣一批人。他們從小沒有參加過任何的社會實踐活動,長大了發現很難適應社會和群體生活。雖然學歷高,但是情商很低。為此,國家十分重視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將社會實踐納入教學體系中。因此,將初中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與荊楚文化的傳承與開發聯系起來,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而這又要與旅游各古跡聯系起來,要與旅游公司合作。
(二)市場需求: 旅游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被譽為“朝陽產業”。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推進,中國旅游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必將對旅游需求增長發揮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國家擴大內需的經濟發展方略和加快推動服務業的發展,將為旅游業進一步發展創造新的機遇。中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將為我國旅游業在國際市場和世界舞臺更好地發揮作用,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而且,隨著對現行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將形成巨大的國內旅游消費市場。旅游業發展的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是滿足市場需求的重要部分。而荊楚文化的特色就是有很多的旅游景點,譬如荊州古城、張居正故居、荊州博物館、三國公園、熊家冢古墓 等。荊楚文化旅游區的開發,可以促進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迎合旅游業發展的需要.為此,作為初中生更應該有使命感,積極參與其中。保護好我們荊楚特有的旅游區,通過參加與此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傳承和共同開發荊楚文化旅游區。其次,手工藝品也體現出一個地區的文化,而荊楚的特色有刺繡、剪紙、陶瓷等。而這些有文化韻味的東西在市場是最有價值的。初中生雖不能做到將其拿到市場上出售,但是對其以后的發展以及身心的發展有很大幫助。日積月累,時間的沉淀會給他們打開市場的大門。因為認知的提高是無形的市場,是一個人潛在的最具有爆發力的市場。
(三)教育需求: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了《關于聯合相關部委利用社會資源開展中小學社會實踐的通知》。 提出了開展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而且我國教育目標明確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作為加強勞方面的社會實踐當然肩負重任,它是我們教育所需要的。其次,現在大多學校都堅持“唯分數”論,更多的老師采用灌輸的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在小學有開勞動課,但在初中很少有學校開勞動課。學生更多的精力放在語、數、外上,成績成了學生唯一追求的目標。這對學生產生了誤導,也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不利。所以從學校出發應該把社會實踐納入教學體系,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更要讓學生付諸實踐。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即危險期,在這一時期學生需要某種介質來使其自我同一性達到統一。而社會實踐活動則很好的充當了這一介質。雖然有的學生參加過素質拓展,但只是對其心理品質的鍛煉。這太過狹隘,應該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而且,受網絡的影響,更多的學生沉溺于網絡開始遠離社會。脫離群體,失去了同理心。而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初中生丟失的這些東西慢慢找回來。同時,社會實踐也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在社會實踐中,學生能鍛煉各方面的能力。也滿足了學生的需求,無形之中給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支撐。通過開展與傳承荊楚文化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了解了荊楚的文化,更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很多人文知識.促使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達到真正的統一。
四、項目實施內容及實施方案
根據中學生身心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大體來講,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可分為五類,包括:勞動技能類,如學農、學軍、學工等;志愿者服務類,如扶貧幫困、護綠保潔、助殘敬老、維護交通等社會公益性活動;社會考察類,如結合社會熱點問題的各種類型的參觀、考察活動和以各類人群為對象的社會調查活動;創造發明類,如各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研究方案、分析和解釋研究結果的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活動;其他類,如假期打工、見習工作等。生產勞動處理社會關系和科學實驗以外,還有生活實踐、教育實踐、社會服務、文藝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
通過開展中學生對荊楚文化的傳承與開發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現社會實踐活動教育目標和任務的“九個一”的目標,即培養一種習慣(勞動習慣);一種能力(動手能力);一種感情(熱愛勞動和對勞動人民的感情);一定技能(勞動基本技能);一種精神(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一種責任(關心國家、集體和他人的責任);一種方法(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和觀點觀察分析問題的方法);一種認識(國情、市情的了解認識);一種觀念(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價值觀)。
五、完成項目所具備的條件
(一)硬件條件:
1.高校創業項目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重點扶持項目,相關政策的支持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完成“初中生社會實踐”這個項目。
2.在荊楚文化的教育理論研究方面,教育科學系是荊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基地,師資力量雄厚,而且大多老師來自荊州本地,對于荊楚文化的內涵及精神有著獨到的見解,能夠給予專業的指導,且擁有與之進行合作的實驗學校,可以提供實驗基地。
3.荊州本身文化方面,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荊州博物館、荊州圖書館、古城墻、張居正故居等特色文化景點進行文化傳承及弘揚,激發初中生對荊楚大好河山和悠久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軟件條件:
1.我們有關于教育學專業的理論知識,學過《教育心理學》,《普通心理學》,《教育學原理》等重要課程,對初中生的認知及身心發展有一定了解,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開展學習活動。
2.對于荊楚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愿意為之奮斗。了解荊楚文化的特色,并且有條件切身體會。
3.我們小組成員專業學習成績優秀,思維敏捷,能夠很好地把所學的教育專業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