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6: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美術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美術主要是通過線條、色彩等手段進行再次加工的藝術表現,光有線條而沒有色彩的美術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所以,色彩在美術活動中的作用是不可逾越的。在美術教育中,通過豐富多彩的色彩,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并對學生的審美情感產生一定的影響,以潛移默化的形式感染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梢哉f,正確地把握色彩,能夠給學生傳遞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在美術教育中,色彩除了其本身所特有的物理性質之外,還能對人的感情產生觸動,此外,鄰近的色彩通過合理的調配,可以看起來更加完美,繼而獲得一致的色調效果;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對比性,不同色彩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使得某一色彩更加顯著,達到預期的目的。
(一)激發學生對色彩的認知能力
色彩教學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假若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將使得這一課程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從美術工具的認識上來促進學生對色彩的理解,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物體對色彩進行分辨和學習,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學生很容易產生對美的情感,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此外,也可以通過“游戲”設置來引領學生感知色彩的變化,在美術活動中,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顏色進行搭配,充分激發學生對色彩的認知能力;在課外活動中,拓展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與愿望,小學生是活潑好動的,他們更希望從大自然中來感受色彩的變化,為此可借助于課外活動,引領學生感受藍天、綠水、四季等的變化,幫助學生體驗色彩的美感。
(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世界
色彩對人是具有一定的影響的,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年齡較小的孩子由于大腦的發育并不完全,對色彩的辨識能力有限,而對于鮮艷的色彩卻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色彩心理敏感時期,男生多喜歡冷色系的藍色和綠色,而女生多喜歡暖色系的粉色或紅色,由此便可判斷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某種心理傾向。例如,對于偏愛紅色的學生,其感情較為細膩,具有一定的好強心,對任何事物總是好奇的追問,性格開朗、熱情奔放;對于偏愛黃色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性格偏向于熱情,在外人面前會表現得很有自信,反應較為靈敏,做事比較積極、主動,具有團隊精神等等,可以說,通過對喜歡不同色彩進行分析,能夠判斷出學生的性格、喜好等具有典型的特點。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利用這種色彩心理效應,完全可以因勢利導地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使學生的優點充分發揮出來,通過揚長避短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三、提高學生的色彩教學質量的具體途徑
(一)掌握色彩的觀察方法
對于色彩的觀看是觀察的一種,就拿紅色來說,不論紅色的物體受什么環境色影響,起什么變化,只是孤立、抽象地觀察物體的固有色,這種觀察色彩的方法一般用于裝飾色彩繪畫中。但是,對于不同的為物體,不同的角度會出現不同的理解,同一個物體,因作者觀看的角度不同,便會得出不同的形象,比如,正方形的物體因作畫者和物體的角度不同,可以看成梯形的透視形,換一個角度也可看成近于平行四邊形或菱形的透視形。觀察色彩也是如此,一定要將對象、光源和環境三者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來觀察、比較,要讓學生學會從對色彩的諸要素的對比聯系中來把握色彩的變化。這種觀察方法是造型藝術的技術基礎,但也包含了審美的基礎,因為色彩美是色彩的整體效果,體現在色彩的關系之中。
(二)正確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
藝術離不開生活,美術也不例外,對于美術教育的學習可以借助許多生活中的細節元素,更好的認識到美術構圖中的關鍵元素,也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周遭的事物色彩。當然,美術學習過程漫長,量的積累是為質的轉變做準備,美術的學習便是為今后美術的發展做準備,美術終將歸于生活。在小學的美術學習階段,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們學會觀察生活中與美術相關的細節,對生活當中的事物以及自然界的生物都擁有一個明確的認知概念。
(三)結合實踐,聯系生活
小學生在進行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對某一美術作品進行賞析,最為常見的便是對名畫進行鑒賞,針對此,教師可以適當在美術課程當中涉及名畫賞析,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真正切身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愫,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這些美術作品的思想內涵。
四、結束語
【論文關鍵詞】創新性思維小學美術教育 培養途徑
【論文摘 要】本文在分析創新性思維與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探索與建構以提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優化課堂教學各要素與整體結構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并形成新的教學規范和策略體系。
創新教育也就是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小學美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眲撔陆逃侵赴l明和發現一種新方式用以處理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它要求重新組織觀念,以便產生某種新的產品。培養創新思維就是要使思維具有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力、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五個的特征。具有這五個特征的創新思維能使學生更順利地解決對他們來說的新問題,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廣泛的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活動更輕松、更順利。在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中,培養創新思維可以說是構建整個創新活動的智能結構的關鍵,是創新力的核心。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創新思維意識
1.1培養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創新素質表現為善于發現問題、求新求變、積極探究的心理取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應強化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自己看到現象,比較異同,找到聯系,認識關系,總結規律,想出辦法。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看、去想、去做,只把現成的知識和技法生硬地塞給他們,讓他們不用自己的眼睛去審視,不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只會機械地照描照抹。對美的存在視而不見、頭腦失去獨立思考的功能,是不會有創造意識的。
1.2經常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發散思維是一種無規則、無限制、無定向的思維,具有靈活性、流暢性、多變性、新穎性和相對性等特點。許多美術教學目標的達成,必須通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啟迪學生的創造想象和創作構思才可實現。如命題創作畫,在引導學生理解命題的含義后,就要啟發他們對各種選材進行取舍、思考各種組織方式、各種表現方法,靈活地進行處理,以創作新穎、獨特的作品。在美術教學中,類似這樣的發散思維訓練,只要有意去做,內容比比皆是。
2. 構建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情景
2.1創設開放的學習與探究氛圍
創設的前提是自由。沒有自由,就沒有想象,沒有大膽的假設。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精神飽滿的情況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容易產生思想的火花。為此,教師要求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富有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接納、支持學生的興趣和發展,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娛樂,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這樣才有利于做出大膽的設想,萌發創新性思維。
2.2豐富想象,拓寬學生創新性思維
黑格爾說“說到本領,我認為最重要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想象,從本質上說,就是把通過感受把握完整形式或大腦中儲存的現成圖形加以改造、組合、冶煉,重新鑄成全新的意象的過程。心理學告訴我們,想象與創造性思維有密切聯系,它是人類創造活動中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小學美術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引導孩子們的想象力,孩子們最大的樂趣也是在于幻想,每個孩子的心都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著眼于童心的釋放,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從而帶動創造思維的發展,如在《畫汽車》教學中,學生通過欣賞、同學介紹了解汽車的功能特點并說出自己喜歡的汽車,有一個學生迸發出未來汽車是怎樣的設想,教師可抓住這個契機創造條件讓學生大膽中閃爍出求新求異的思維火花,鼓勵了學生大膽想象,學生的想象就會像鳥兒一樣展開翅膀在聯想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翱翔。
3.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3.1對學生的評價要科學合理性
對學生的評價科學合理,可以促使和提高創新性思維。教師應摒棄一切舊的,與時展不相適應的評估標準,淡化評估模式的單一性、支配性、權威性。人們曾把美術稱為“無錯誤科學”。誰聽話,誰守紀律,誰的作業潔凈規矩,還有標準化測量,這些標準化固然有其可依據處,但學生的創造性在評估體系的哪個位置?沒有,這是個很大的弊端,創新性思維只有在自由的氛圍中才會開會結果。評價的方面有很多,如:積極性、靈活性、動手能力、合作性、獨立性等,評價的方式也可多樣,如:語言、文字、數據;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間互評等。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杜絕平淡與重復,重視個性的培養?!白鳛槊佬g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教學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取消只有一個標準,一個答案只求共性,忽視個性的評價方法”。
3.2引進競爭激勵機制,展現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是一件復雜而艱巨的工作,所以要求教師必須也要有創新意識,在教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要敢于探索,大膽創新,所以我們將競爭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競爭意識是一種進取性和顯示性的個性心理的表現,競爭就是爭取超過別人而獲得成功,這種意識可以調動人的內在積極因素,向成功的方向努力。在美術課上,我常常將有創新思維,表現形式有創新的學生及作品,請到前面展示給其他學生觀看,并給他們在美術課上選同桌學習的一次機會,作為獎勵,并激勵到:“還有哪位同學的作品更有創新思維的,老師還會請你到前面介紹自己作品,咱們來個小組比賽,看看哪個組想象豐富,表現的有新意”。以激勵其他學生積極思考,激活創新思維。
總之,現代教育給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創新,發揚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掌握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并善于向學生學習,兒童身上潛藏著巨大的創造力,破除惟我獨尊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日積月累地進行創新教育,一定會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才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選擇,張揚學生的個性,熱愛和關注學生,注意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在教學中真正樹立創新的意識,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以培養,創新思維才能得到不斷弘揚。
參考文獻:
[1]劉生.創造教育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論文摘 要:《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育在以技能訓練為價值取向的年代,欣賞教學只偏重于作為在學習和體驗造型表現時起到某種參照和補充的功能,但是現在,當美術教育作為一種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面貌出現時,欣賞教學的功能就有了新的拓展,并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诖耍恼聫乃膫€角度構建了欣賞教學在中美術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欣賞、評述”是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學習領域,它充分體現出人文性質,使學生自身的審美意識在作品欣賞中被喚醒,提高他們的審美的感受、情感、想象與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協調,最終使學生具有敏銳的審美知覺及對美的欣賞力和創造力,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那么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欣賞教學呢,筆者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總結出實施欣賞教學幾個環節,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感受環節
感受是進行美術創作表現的基礎和前提,學生表現活動缺少感官刺激,就不能獲得感性認識和創造靈感。直觀知覺和理智分析是人類認識過程中的兩個程序,美術課有利于兩種認識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美術教學中一方面通過感知啟發學生的美感潛能;另一方面,注意發展學生視覺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通過直覺訓練提高學生的感性知覺、審美知覺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主動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運用美術創造性語言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欣賞教學也要從學生的自主感受入手,不能只是老師講學生聽,搞滿堂灌。學生對一些藝術作品知之甚少,但目睹這些藝術品,總會有所感受和感覺,而學生不知道的正是教師設置質疑的寶貴契機。抓住這個契機,設法激起學生的興趣,追求新的鑒賞知識,使審美的感性階段向理性階段上升。在這一環節,要鼓勵學生看和觸,多渠道獲得感知信息,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
二、賞評環節
在這里,筆者把美術教學中的賞析改為賞評,其目的是欣賞課要有意識地開展對美術作品的評論,也是美術課程標準所說的“評述”。盡管在創作課中的賞析環節也有理性的分析,但不可能也不必要進行細致的評論;而在欣賞課中,細致的評論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評論的內容包括作者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和作品在美術史中的地位和價值,更重要的是對作品本身內容和形式的分析。當然,評論的深度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審美經驗水平來確定。同時,評論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賞評中學生的審美實踐活動應包括聽、讀、說等等。比如,在學生初步感受了白石老人精美作品的基礎上,整理出白石老人的畫作,讓大家欣賞、分析、議論:“作品美在哪里?為什么那么惹人喜愛?”學生們可以分組討論,教師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大家紛紛發言,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說,白石老人的畫與真的一樣,很好看,都是活生生的,充滿著生命和生機。此時,教師應抓住機會加以點撥:這就是藝術家作品的動人之處,他把自然界中生物的形象同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和認識融為一體,抓住最能表現生命力的特征而刪掉累贅的細節,把它的活力表現出來,這就是“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但又形神兼備”。就以蝦來說吧,同學們都覺得像極了,蝦體透明,似乎活潑地在水里游動、在跳躍,但是與真的蝦相比較,可以看出,蝦的頭、頸、足等細部都經過了提煉和概括取舍,與真的蝦不一樣。白石老人通過長期的仔細觀察,按著自己的審美規律,進行夸張取舍,畫作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激發著人們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向往,并產生強烈的共鳴。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師生合作培養了學生的社會意識,并轉變了教師為主體的傳統觀念,并在共同合作中發展了教學。
三、表現環節
本環節實踐中,教師可以把一堂欣賞課的美術作品分成兩組:一組是用于賞評,另一組是用于表現。在賞評環節中通過欣賞第一組作品,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因為審美是美術實踐活動的源泉,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文化教育。在表現環節,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表現,讓學生在對第二組作品進行自由的感受和自由的賞評,鼓勵個性發展。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力。個性發展唯一的目標是使個體活動自我滿足、自我完成或自我實現,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勇于創新的精神和獨立的分析思考能力。教師主要起組織、啟發和引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學會參與、學會選擇、學會自主學習和發展。表現是一種應用,在應用中去復習、鞏固前兩個環節的學習所得;表現又是一種開發,啟發學生依靠直覺感受、想象和靈感,通過自由的表現去開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和思維能力。表現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說、寫,還可以是表現性地搞點小創作,讓學生對范畫作品的形式美特別是技法等形成更深刻的體驗。為每個學生提供充分表現并獲得成功的機會。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喜悅和獲得參與活動的樂趣。寫和作不必局限在課堂以內,而應該鼓勵學生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尋找感興趣的主題,圍繞主題去拓展閱讀、拓展欣賞、創新構思、創新技法等。這實際上就是美術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研究性學習”。
四、總結環節
這里所說的總結不同于其他教學模式中的評價環節,其目的不在于比較學生學習成果的優劣,更在于讓每個學生認真歸納、概括本課學會了一些什么。既要總結本堂課所欣賞的同類美術作品的共同藝術特征,又要總結所學習到的鑒賞知識,還有所獲得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經驗??偨Y不僅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還應該說和寫。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向學生推薦好書、好的藝術節目等。讓學生課外去欣賞、看展覽、去繼續延伸學習。
總之,中學美術教育中應加強藝術欣賞,在美術欣賞教學要力求體現人文性、自主性、創造性,最終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發揮美術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更好實現新美育中的新理念。
參考文獻
[1]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