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6: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技術學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教學重難點的處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理解程度,關系著教學的成敗。重點是學習其他知識的基礎,而難點則是基于學生現狀,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的;不管是重點還是難點,僅僅依靠教師單純的語言描述或是閱讀教材都是難以理解的,學生往往只是死記硬背,而根本沒有理解,無法運用,無法用于解決現實問題。這一直是傳統教學的最大“瓶頸”,是教師最為頭疼的問題?,F代信息技術可以跨越時空的限制,直觀、形象而動態地呈現知識,利用自身的特殊效果來將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引向教學重難點。尤其對于一些難點問題,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利用自身強大的優勢,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化無形為有形、化微觀為宏觀,將文字描述的知識點變成活的物體與場景,這樣更能在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的知識間搭建橋梁,縮短由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的距離,加強學生的理解,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大課堂容量
傳統教學中以語言描述、黑板板書為傳遞信息的主要方式,費時費力,教師教學負擔沉重,但整個課堂教學密度與課堂容量非常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實現知識的互動呢?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輸出方式的多元化,正是進行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師可以提前將所要講述的內容存儲于電腦,課上只要進行相應的操作,就可以將所要講解的內容圖文并茂地呈現出來,將教師從繁重的板書中解脫出來,教師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與學生進行互動探究,從而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來傳遞信息。其次,表現手段多元,擴大信息輸出量。現代信息技術以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等來傳遞信息,這使得信息的種類更為多元,內容更為豐富。1.圖片。眾所周知,圖形不是語言,但是卻比語言更加直觀、更加形象,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包含著更多更豐富的信息,甚至可以傳遞許多語言所不能表達與描述的信息。2.動畫。動畫將圖片與文字結合在一起,并能夠利用圖形的縮放、移動、顏色的漸變等一些特殊效果來集中展現,更加生動,富有動態感。現代信息技術都可以充分利用圖形、動畫等來將學生帶入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中,這正是增大知識密度、擴大課堂容量的重要手段。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生物學科是一門研究人類生產生活的生命學科,其內容廣泛,跨越度大,小到細胞大到生物全部都是生物學科的研究對象,可以說只要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生命研究。這決定了我們的生物教學不能只是就教材講教材,而是要踐行新課改所倡導的大教學觀,將教學的觸角延伸到無限的生命空間。生物學科既然是研究生命運動的,其傳遞信息的方式就不僅是文字以及插圖,還有更為豐富的表現形式?,F代信息技術不僅有強大的互聯網為依托,同時還具有強大的綜合功能與表現效果,可以實現多種教學資源的優化與重組,開發出以教材為中心的多種資源的整合,極大地豐富教學內容,讓我們的生物教學與社會接軌,與世界同步。如我們可以將當今全世界人類所面對的人口、資源、環境、糧食等話題以圖文聲像地形式引入課題,讓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生物知識,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生物學科與人類息息相關。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更能全面實現因材施教
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客觀事實。在傳統教學中這是教學的最大問題,但是在現代教學中這卻正是教學的重要資源。學生有著鮮明的個性,促進學生富有個性的成長,引導學生展開富有個性的學習,這正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F代信息技術具有很強的交互性,信息量大,處理速度快,可以為學生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知識、接受水平來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進度與難易程度,更能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處于這樣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模式之中,更能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展現學生不同的學習個性,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基于自身基礎選擇最為合適的方法展開自主學習,使得學習更加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更能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
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模擬實驗展現學科魅力
提升教育技術學為一級學科的必要性
(一)現代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需要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會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高效學習的人,而培養這些人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和信息化的學習環境,這些恰巧是教育技術學學科所要研究的問題,也是教育技術專業工作者的責任?,F代社會是需要教育公平的社會。而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教育資源分布也不均衡,要實現教育的公平就必須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讓教育資源相對貧乏的地區通過現代遠程教育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為實現全民教育及終身教育提供一個有效的途徑?,F代教育技術是教育改革的制高點與突破口,用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教育技術學研究的是學生和教師如何利用先進技術和豐富的資源進行有效地教和輕松地學,目的在于優化教學,提高績效。從國家培養社會所需人才到促進教育的公平,提高教育績效,教育技術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功能和應用領域也超越了現有教育學一級學科所涵蓋的范圍。因此提升教育技術學科為一級學科是順應時代和社會需要的。(二)學科發展的需要當學科作為一種知識分類或一定科學領域的相對劃分的時候,學者的學術興趣和科學研究不會也不應該受到學科的限制。但當學科成為制度的一部分,演變成學科制度,特別是當其淪為一種行政化產物的時候,學科便異化為一種僵硬的制度模式、歸類體制或評價機制,成為影響學科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的學科專業目錄,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是我國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制度的一部分。由這種制度所帶來的利益導向使得學科演變成為對于學問表達和學者活動的束縛,并成為教學科研活動的效益以及利益分配的一種現實尺度,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對正在成長起來的交叉學科、新興學科的不利影響。[5]作為新興學科的教育技術學,從其獨立之日起,一直是教育學中的二級學科(1983年的《學科專業目錄》中還沒有這個學科)。由于教育技術學的迅速發展,它的研究領域逐漸擴展,其中融入了計算機科學技術、媒體技術、工程學、信息科學等多學科的相關領域知識,而這些新領域是傳統教育學一級學科難以包容的。同時,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迅速推進,全國各種類型和層次的高校都相繼開辦了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技術學的研究隊伍迅速壯大,各種矛盾也隨之產生,如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搶飯碗”問題(其實在學科發展過程中,各學科或多或少都存在過類似問題)。若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矛盾,必然會影響作為新興學科的教育技術學的發展,因此不斷有學者提出將教育技術學提升為一級學科的建議。[6](三)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一般說來,同在一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有著共同的理論基礎,因此,高等學校的課程計劃一般按一級學科設置共同的學科平臺課程。但教育技術學卻有著與教育學其他二級學科不完全相同的理論基礎。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哲學基礎、系統科學基礎、具體學科基礎(包括教育學、心理學等)、技術基礎和藝術基礎。而傳統的教育學的理論基礎通常不包括技術基礎與藝術基礎,這成了按一級學科來設置共同平臺課程的巨大障礙。如果將教育技術學從原來的教育學一級學科中獨立出來,此問題將迎刃而解。
提升教育技術學為一級學科已經具備的條件
對照前述關于設置一級學科的條件,目前教育技術學已經具備如下條件。(一)有確定的研究對象和較完備的理論體系教育技術學已經廣泛開展了研究對象問題的討論,在研究對象問題上已經基本上達成了共識。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對象是現代教育技術問題,是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育教學問題。是為解決教育教學問題而開發、使用現代教育媒體中出現的問題,既包括過程問題,也包括資源問題。[7]以“現代教育技術問題”為研究對象的教育技術學,與“課程與教學論”等學科有明顯的區別,具有不可替代性。教育技術理論體系的最初框架是上世紀80年代形成的。以南國農先生提出的“七論”為代表:即本質論、功能論、媒體論、過程論、方法論、管理論。后又經歷美國AECT’94定義的引入及兩項新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兩種新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介入,教育技術理論體系的建設進入了多元化的發展階段,并且進行了融合。按其建立的依據,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美國AECT’94定義為依據建立的;另一類主要是在不斷總結本國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建立的。[8]教育技術學理論體系的初步形成為設置一級學科提供了前提條件。(二)已經形成了比較獨特的范式和學術共同體北京大學哲學系吳國盛教授認為:一個學科之所以成為一個學科,就在于它有自己獨特的范式。范式有觀念層面的,也有社會建制和社會運作層面的。學科建設就是在這兩個層面上進行范式的建構和鞏固。觀念層面上的范式建構,目的在于形成一種知識傳統或思想傳統,或者具體地說是一種研究綱領。社會建制和社會運作層面上的范式建構,目的在于形成一個學術共同體,它包含著學者的職業化、固定教席和培養計劃的設置、學會組織和學術會議制度的建立、專業期刊的創辦等。[9]目前,教育技術學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初步范式,包括建立了自己的學術組織、創辦了專業期刊、打通了國際交流渠道、形成了獨特的研究方法等。影響較大的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已經擁有28個專業委員會,覆蓋了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四大領域,并定期地組織了高質量的學術交流活動;公開發行的教育技術期刊已有20多種,其中《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中國遠程教育》、《開放教育研究》、《現代教育技術》、《遠程教育雜志》等的學術地位日益提升,在教育領域產生了較大影響;自電化教育事業發展之初,我國就與國際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從引進先進的設備到引進書刊、學術報告,保持著與國際間的合作與對話。當然我們在學習國外先進教育理念的同時也不忘與本國國情相結合,最終形成適合本國的一套理論與實踐體系。(三)實踐中已經形成若干個可歸屬的二級學科教育技術學在我國從一項事業發展到一個領域、一門獨立的學科,期間不斷融合積累相關領域的知識,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技術學體系。2004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根據全國各地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人才的現狀,確定了五個專業方向:教育技術學(基本理論)、數字媒體技術、教育軟件工程、現代遠程教育、信息技術教育。李龍教授認為教育技術學下可設教育技術學原理、信息化教育學、遠程教育學、學科教育技術學、軍事教育技術學及教育軟件工程、數字媒傳技術、教育技術裝備、績效技術、知識工程等二級學科。[10]南國農先生也提出若干可歸屬于教育技術學的二級學科:教育技術基本理論、教育信息工程、學校信息化教育、社會信息化教育、現代遠程教育等。[11]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又根據教育技術學培養人才的現狀和社會對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重新確定了五個專業方向(課程組):教學與培訓設計、信息技術教育、數字教育媒體、教育軟件工程和教育技術裝備。筆者認為,提升為一級學科的教育技術學是廣義的教育技術學,可將原有的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分開,將課程論作為教育學的二級學科,將其中的教學論合并到教育技術學之中,這樣既可以實現教育技術學與國際接軌,又避免了教育技術學與教學論爭奪地盤。與國際接軌后的教育技術學可以包括教育技術學原理(或教育技術基本理論,含教學與培訓設計)、信息技術教育、視聽媒體技術、教育軟件工程、教育資源建設(含教育技術裝備)、現代遠程教育等二級學科?!敖逃夹g學原理”(基本理論)主要圍繞教育技術學理論基礎、基本理論等進行研究,包括教育技術概念、研究對象、學科性質以及教育技術學學科體系、教育技術發展史、教學與培訓設計等。“信息技術教育”主要圍繞信息技術教育基本理論、信息素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和媒介素養教育幾個方面進行研究?!耙暵犆襟w技術”主要涵蓋多媒體技術及其教育應用、新興媒體技術對教育影響,以及媒體技術的開發、設計等,偏重于教育電視的“攝、錄、編”或數字電視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教育軟件工程”是研究如何用工程的技術和方法,開發和維護作為工程化產品的教育軟件。主要包括:(1)教育軟件及其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2)教育軟件的開發與維護的方法和技術;(3)教育軟件的標準、評審與商品化等。“教育資源建設”包括硬件資源建設和軟件資源建設兩個方面。硬件資源建設主要是指教育技術設備與裝備的建設,軟件資源建設包括四個層次:一是素材類教育資源建設;二是網絡課程建設,它是按照學科知識體系以及網絡教學的要求,對各種教育資源的綜合集成;三是資源建設的評價,通過評價篩選優秀的教育資源;四是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的開發。“現代遠程教育”主要為現代遠程教育系統提供專門人才,包括遠程教育管理人才和遠程教育資源開發與設計人才。(四)社會對該學科人才有較穩定和一定規模的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其他媒體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教育領域,社會和一些教育機構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人才需求不僅在量上日益增多,而且在規格上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需要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不同方向和規格的專業人才。(五)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專科、本科、研究生(碩士、博士)、博士后等多種層次的培養體系。據統計我國高校已有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224個、碩士點83個、博士點8個,并在教育學博士后流動站中設立了教育技術學專業方向。綜合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教育技術學已具備一級學科的基本條件。
關鍵詞:SCIE科學引文索引;統計分析;論文收錄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6-0255-04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簡稱ISI)出版的一部自然科學領域基礎理論學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SCI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約3 500種。ISI通過它嚴格的選刊標準和評估程序挑選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減,從而做到SCI收錄的文獻能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SCI是國際通行的一種對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成果進行評價的比較客觀、定量和易操作的指標,它在衡量國家、科研機構或大學的科研實力,評價科研人員學術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檢索北京交通大學2007―2009年被SCIE收錄的論文為例,采用Web 0f Science的“分析檢索結果(Analyze Results)”對2007―2009年北京交通大學發表的1 215篇論文(其中:2007年358篇,2008年405篇,2009年452篇)進行多種類型的統計分析,討論北京交通大學的學科研究發展現狀與趨勢。
二、統計分析
1.論文被SCIE收錄作者分析。北京交通大學2007―2009發表的論文被SCIE收錄數量在20篇以上的作者一共有24位,具體收錄篇數及所占比例(見表1和圖1)。
由圖1及表1可以看出,其中只有四位作者的論文收錄量逐年增加,四位作者分別是JIAN,SS、NING,TG、WANG,YS、LiJ。三年論文收錄量持續下滑的作者七位,而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被SCIE收錄的論文是逐年遞增的。這說明,雖然前二十四位作者的論文收錄量中有29.2%作者的論文量呈下滑走勢,但是被SCIE收錄的論文作者范圍在擴大,也就是說更多的老師積極投稿,并且被SCIE收錄。這表明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不同學科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學校提倡的科技創新、激勵教師發表高質量學術成果的舉措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2.論文被SCIE收錄合作國家/地區。分析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論文被SCIE 收錄合作國家/地區分析(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所發表的被SCIE收錄的文章中,與國外作者合作的文章所占比例較少,但趨勢是上升的,與國外合作者的國別逐年增加,合作文章數目逐年增加。從2007年的358篇文章作者反映出,與美國、新加坡、德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加拿大、英國等15個國家/地區的作者合作發表67篇文章;2008年的405篇文章,其中與美國、新加坡、臺灣、德國、日本、意大利、荷蘭、加拿大、英國、北愛爾蘭等22個國家/地區的作者合作發表文章88篇;2009年在被SCIE收錄的452篇論文中,分別與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英國、臺灣、新加坡、葡萄牙、蘇格蘭、西班牙、比利時、喀麥隆、斯洛文尼亞等24個國家/地區的作者合作發表文章119篇。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簡報》的統計,近些年中國發表的SCI論文中,國際合作產生的論文一直占中國SCI總數的20%左右。表2表明北京交通大學的論文參與國際合作的機會逐年增多,但并未達到平均水平,有進一步開發、提高的可能性,應進一步加強學校整體科研能力、提高科研人員國際合作意識。
3.論文被SCIE收錄語種分析。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被SCIE收錄論文語種分析(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被SCIE收錄的論文語種平均90%以上為英語,這是因為SCIE檢索工具是美國研制的,編輯語言為英語,收錄文獻時,英文文獻被首先考慮。
4.論文被SCIE收錄主題內容分析。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被SCIE收錄論文的主題內容分析見表4。由表4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每年超過20篇的學科主題有6個,分別是光學、多學科物理學、多學科材料科學、電力與電子工程學、應用物理學、應用數學,其中屬于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學科有5個。可以看出SCIE側重收錄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成果,工程技術領域收錄的數量不多。北京交通大學被收錄的論文大多數由本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重點學科產出,說明學校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的建設正穩步、健康地向前推進。
三、提高北京交通大學論文被SCIE收錄的措施
從以上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被SCIE收錄的論文數逐年遞增,但增長幅度與排名靠前大學收錄論文的增長率相比有較大差距,為了進一步提升學校的研究水平,必須采取更為有力的措施,力爭在SCIE收錄論文的數量與質量上有較大突破。
1.學科帶頭人的傳、幫、帶。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發表的論文被SCIE收錄數量在20篇以上的作者一共有24位,這些作者都是學科帶頭人,因此在鼓勵中青年教師和學生向這些知名度高的專家和教授請教的同時,學科帶頭人應以自身的經驗和學識帶動一些教師和學生,提高撰寫科研論文的水平,進一步提升北京交通大學的科研水平和知名度。通過分析,雖然近三年來收錄論文達到20篇的作者有下滑趨勢,但因為在學校鼓勵、學科帶頭人示范作用下,其他老師也在不斷提高質量,增加論文被收錄機會,因此,論文收錄數不降反增。
2.制定一系列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的政策。北京交通大學近三年被SCIE收錄的論文參與國際合作的機會較少,因此,學校的相關部門應該制定一系列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的政策,鼓勵優秀人才去著名學術機構學習進修,參加國際著名學術機構的科研活動和學術團隊,擴大科研人員的學術視野和跟蹤國際科技前沿動態的能力,增強國際合作意識。
3.投稿時盡量用英文。SCI本身的期刊源多數來自于英美,占總數的60%以上。而我國科技人員撰寫的被SCI收錄論文中英語語種達90%以上。從北京交通大學2007―2009年的統計結果看,1 215篇論文中只有115篇發表在中文期刊上,其余1 100篇是國內的英文期刊或外刊,占總數的90.6%。由此可見,用英文撰寫是進入SCIE的一個重要優勢。
4.確切了解SCIE的收錄范圍。SCIE側重收錄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成果,工程技術領域的內容收錄較少。所以,準備發表文章的作者應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從而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科學評價體系中獲得認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玨,方國輝.基于Web of Science的中南大學科研論文定量分析[J].圖書館,2008,(2).
[2]韓潔.SCI功能及局限性探討[J].圖書情報論壇,2008,(1).
[3]秦長江.SCI、El收錄河南省三所高??萍颊撐牡钠诳捶治鯷J].現代情報,2005,(8).
學術論文是一種具創新性的科學研究成果的記錄,是進行成果推廣和交流的手段也是考核科技人員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它是人類知識寶庫的基本單元,或為人類精神財富的一部份,并能為科學界有效地利用,對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起推動作用。
一、學術論文的分類
學術論文包括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是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出的論文。這種論文是考核申請者能否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可分為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及博士論文等三種,其水平由淺而深。學士要求達到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擔負專業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碩士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博士則要求達到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由字數來看,學士論文約一萬字,碩士論文約五萬字,博士論文則在五萬字以上,有時多達十至廿萬字。茲分述如下:(一)學士論文大學本科畢業生運用在校期間學得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進行分析、解決某一不太復雜的科研課題所寫的畢業論文,順利通過簽辨者,均可授予學士學位。其條件如下:
1.能夠較好地掌握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碩士論文
碩士所提之碩士論文應為指導教授指導下,由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者,其論文須有自己的新見解,并在過程中有一定的工作量。一般用于論文工作的時間約一年左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
2.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能力。
(三)博士論文
博士論文對本學科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本學科水平提高有重要的突破。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
2.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3.在學科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四)一般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是論述創新性研究工作成果的書面文件,是某些實驗性、或理論性、或觀測性的新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
學術論文的內容應該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進步,而不是簡單重復、純屬模仿或全盤抄襲前人的成果。學術論文應具有新的信息。
學術論文通常在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在學術報刊上發表等。它反映學科最新的前瞻科學技術水準及其發展動向,體現了科技工作者擁有的成果。
為進一步探討學術論文寫作特點和規律,應從內容性質和結構形式的差別方面將學術論文分為理論型、實驗型、描述型和設計型等四大類。理論型論文的重點在于理論證明和分析。依研究對象可分兩種:一種以抽象的理論問題為研究對象,其研究方法重于理論推導和運算;另一種則以客觀事物和現象的觀測數據以及有關的文獻數據為對象,其研究方法是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及抽象化,并通過歸納、演繹、模擬等過程,提出某種新的理論和見解。一般說來,理論型論文正文結構型式靈活,沒有固定格式,可將研究的對象或結果劃分為若干有聯系的層面,按一定邏輯逐層進行論述。
實驗型論文的重點在于設計實驗以及對實驗結果的觀察和分析。它也可分兩種:一種是介紹實驗本身為目的,重在說明實驗裝置、方法和內容;另一種是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討論,從而認識客觀規律。實驗型論文的正文結構與理論型論者不同,主要是由實驗報告的結構演化而來,并已形成一定約定俗成的格式,一般有『材料和方法、『結果和『討論等三部份。此三部份仍可做適當調整,其重點內容則必須對實驗作說明和分析。
關鍵詞:SCIE數據庫;揚州;統計分析
Abstract:For database from 2006 to 2012 collected by SCIE Yangzhou region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ospitals of scientific papers,from the aspects of quantity,quality,subject distribu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to explore the region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academic situation,and puts forward managemen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 on,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in the region more healthy.
Key words:SCIE database;Yangzhou;Statistical analysis
醫學科研論文是記錄醫學科研成果的主要載體,是反映醫療科研機構影響力與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1]。統計分析醫院發表的科技論文,有助于了解醫院的整體診療技術水平、醫學科研水平,對促進學科發展、增強醫院科研實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科學引文索引)的擴展版,是由美國湯森路透科技集團出版的大型綜合性引文檢索數據庫,它收錄報道并標引了數學、物理學、化學、醫學、生物科學等150多個學科領域約8700種重要期刊所發表的論文信息。SCIE數據庫被公認為世界范圍內最權威的覆蓋學科面廣,源期刊篩選標準嚴格,是國際通行的一種對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成果進行評價的比較客觀、定量和易操作的指標[2]。本文對SCIE數據庫2006~2012年收錄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的論文進行統計分析,旨反映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的科研現狀及趨勢,為推動該地區醫學科研持續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1資料與方法
選擇SCIE數據庫,檢索字段選擇地址,分別以"地址=yangzhou same hosp"、"地址=jiangdu same hosp"、"地址=gaoyou same hosp"、"地址=baoying same hosp",文獻類型選擇Article、Review、Letter和Editorial,入庫時間選擇2006~2012年進行檢索。結果篩選去除含有揚州名稱但非揚州地區的醫院,如揚州大學醫學院附屬泰州醫院、揚州大學醫學院附屬南通醫院等。
2結果與分析
2.1各醫院發文情況 SCIE數據庫2006~2012年收錄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的科技論文共計190篇,其中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和江蘇省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最多占分別占論文的62.63%和23.16%,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江蘇省五臺山醫院等8家醫院在2006~2012期間相繼有所突破,但論文的持續產出能力,參差不齊還有待觀察。揚州市江都人民醫院等9家醫院沒有,見表1。
2.2論文增長情況 2006~2012年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在國際期刊發表的SCIE論文190篇;前4年CSIE論文增長遲緩,后3年SCIE論文增長迅速,其中2010發表SCIE論文40篇,環比增長率高達263.64%,2011和2012年分別發表SCIE論文47篇和66篇環比增長率為17.5%和40.43%,見圖1。
2.3 SCIE論文類型分析 2006~2012年,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在國際期刊發表科技論文共計190篇,Articles(研究論文)182篇占論文95.79%,Review(綜述)4篇占2.11%,見表2。
2.4論文被引情況 截至到統計日期,有157篇論文被引(被引率為82.63%),累計被引1072次,篇均被引5.64次,H指數16。各年度間,被引論文逐年增加,從2006年的9篇發展到2012的48篇,年均增長率為32.18%;篇均被引次數方面,各年度間,存在顯著性差異,經過2008年13.64次高峰后,逐年梯減到2012年的1.79次,見表3。
2.5論文被引頻次分段統計分 將被引頻次按范圍分成6段進行統計分析,被引頻次比重最高的頻段是1~2,49篇比重為25.79%,被引頻次比重最低的頻段是≥20,10篇論文,比重為5.26%,但累計被引頻次293其比重27.33%,見表4。
2.6論文來源期刊分區情況 190篇SCIE論文刊登在168種期刊上,根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SCI期刊分區表劃分,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發表在4區期刊的論文最多,達92篇,其次3區期刊有72篇,1區期刊的論文最少僅有6篇(僅占3.16%)。從年平均增長率看,3區論文增長速度最快達45.10%,高于總體年平均增長率(36.96%),4區論文增長率21.93%低于總體平均增長率(36.96%),見表5。
2.7論文學科分布分析 SCIE論文的學科分類參照Web of Science的學科分類,2006-2012年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發表了190篇CSIE論文,幾乎涉及了所有醫藥衛生類學科領域,其中最多的三個學科分別是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ONCOLOGY、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分別發表了29篇、28篇、24篇。本文選取排名前10的學科進行統計分析,見表6。
3討論與建議
3.1各級政府加大科技投入,繼續實施"科教興衛工程",依托基礎好,科研水平高的醫療機構帶動地區醫學科技發展 2006~2012年揚州地區二、三級醫院科研工作總體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SCIE論文增長迅猛,由2006年10篇增長至2012年的66篇,年均增長率達36.95%,這與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2006年8月,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實施醫學重點學科建設和人才戰略工程的意見》簡稱"科教興衛工程"??萍寂d衛實施5年來,揚州市建成省重點學科共建單位2個、省重點???0個、市重點專科60個,引進和培養博士96人,碩士478人,此外,有2人被江蘇省衛生廳確認為"科教興衛工程"重點人才[3]?;仡櫩偨Y全市"科教興衛工程"所取得的成績,明確了解新時期衛生科技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規劃目標,要以新一輪"科教興衛工程"為載體,繼續深入實施醫學重點學科內涵建設與人才梯隊培養戰略,推動地區醫學科技創新和進步。本文數據顯示,江蘇省蘇北醫院和江蘇省揚州市人民醫院是該地區醫療衛生領域的龍頭,這些機構集中了揚州地區優秀醫學科研人員,科研實力雄厚,代表著揚州地區的醫療衛生科技水平,對揚州地區醫學科研發展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該地區可以依托上述強勢醫療機構,集中優勢資源,構建揚州醫學人才高地,發揮其科研優勢,聚焦力量瞄準公關既定目標,將該地區的醫療科技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2具有國際水準的高水平論文有所突破,但論文的總體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盡管2006~2012年揚州地區醫院已有在國際頂級期刊上,但論文整體質量還有待提高。根據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數據查詢,目前揚州地區尚無一家醫療機構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進入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行列。發表在SCI期刊1區、2區論文分別是6篇和20篇只占SCIE論文13.69%。SCIE論文高被引情況不容樂觀,具有高被引頻次的論文(≥10)只有39篇(僅占論文20.53%)。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應把提高論文質量定為科研發展的目標,可以依托該地區的優勢學科以及重點實驗室,抓住機遇,強化轉化醫學意識,為基礎和臨床構建互通交流的平臺,以此促進提升醫學研究,發表更多高水準的科技論文。
3.3加強區域內、國際間科研合作,對促進揚州地區人才培養、提高論文質量有重要作用 從目前揚州地區各二、三級醫院科研合作情況看,多數醫院科研合作仍局限于本院內部和揚州本地區域,與非本地機構合作論文數比例相對較少。揚州地區的醫療核心機構,應依托其高校的科研平臺優勢,積極開展區域內和國際間的科研合作。充分發揮高校的學術資源,重視國內、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的交流,積極開展機構間學術研討、人員互訪活動。醫務科研人員還需要更多地加強與國際科技管理部門或組織的聯系,利用組織的幫助,以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從而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方位國際合作交流局面,實現資源共享、資金共籌、技術互通、風險分擔,更好地應對醫學領域的挑戰[5]。
3.4改進論文管理,促進高水平學術論文的產出 地區各級科技管理部門必須制定出一系列管理措施來促進高質量的論文的產出。鼓勵引導科技人員向國際高水準的雜志投稿,采用有效的物質、精神獎勵措施,在加大物質獎勵力度時,注意拉開獎勵檔次,不搞"大鍋飯主義",對SCI論文按JCR分區或影響因子大小給予獎勵。加強指導和督促課題申報工作,沒有高水平的科研課題作依托,不能高質量地開展課題研究。樹立為一線科研人員主動服務理念,積極參與和聯合公關項目,主動了解課題進展情況和科研困難,給予及時解決,保障課題順利完成,對高質量的課題論文,科研管理部門應該協調英語專業人員對論文進行翻譯,以便在國際SCI期刊發表。
參考文獻:
[1]孫懿斌,林嵐,王誠麗,等.基于科技論文產出的醫院科研管理策略研究[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1,24(3):162-171.
[2]崔林.南京理工大學SCIE論文產出狀況與影響力統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24(19):108-112.
[3]《江蘇衛生年鑒》編委會.江蘇衛生年鑒(2011)[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312-313.
1醫學論文的基本要求
1.1創新性醫學論文的創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發展醫學成就,破解醫學問題。醫學論文有無創新,選題是關鍵。選題創新是醫學論文寫作的靈魂,是衡量醫學論文價值的重要標準??审w現在:①理論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見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論方面的獨創見解,又要提出這些見解的依據;②應用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技術等,也就是要寫出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關鍵,或揭示原有技術移植到新的醫學領域中的效果;③創新性還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進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謂選題的可行性,是指能夠充分發揮作者的綜合條件和可以勝任及如期完成醫學論文寫作的把握程度。選題切忌好高鶩遠,脫離實際,但也不應過低,影響主客觀的正常發揮,降低了醫學論文的水平。影響選題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知識素質結構、研究能力、技術水平及特長和興趣等;②客觀條件,包括經費、資料、時間、設備等。
1.3實用性撰寫醫學論文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及應用。要從實際出發,選擇夠指導科研、指導臨床、造福人類的主題,因此,選題的實用性尤為重要。
1.4科學性醫學論文是臨床和醫學科學研究工作的客觀反映,其寫作的具體內容應該是取材客觀真實、主題揭示本質、科研設計合理、論證科學嚴謹、表達邏輯性強、經過實踐檢驗。所以,嚴格遵守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醫學論文寫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選擇有研究價值及發展前途的主題,應積極開發研究新領域、新學科和新理論。
2選題的基本方法
2.1根據課題研究的結論來確定主題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為:①以科研的結論或部分結論作為醫學論文的主題;②科研結果與開題時預測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尋找主題;③科研達不到預期結果,可總結經驗,從反面挖掘主題。
2.2在科研過程中選題醫學科研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意外的現象或問題,作者如果能夠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可以在這些偶然中獲得新的選題。
2.3在臨床實踐中選題臨床工作是醫學論文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作者在臨床中會經常遇到許多需要解決的實際應用問題或理論問題,對此,只要從本學科實際出發,用心思考,會從中產生很多好的主題。其包括:①探討發病機制與預后情況;②分析臨床癥狀與表現;③研究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從文獻資料中選題醫學文獻是人們長期積累的寶貴財富,是醫學論文選題的重要來源。閱讀最新文獻資料,可以了解當前醫學科學研究的進展情況,開拓思路、激發靈感,從而挖掘提煉出好的醫學論文主題。
3醫學論文的一般體裁
3.1實驗研究一般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藥理、生物、寄生蟲和流行病學等實驗研究。主要包括:①對各種動物進行藥理、毒理實驗,外科手術實驗;②對某種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體外實驗;③某些藥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蟲實驗;④消毒、殺蟲和滅菌的實驗。
3.2臨床分析對臨床上某種疾病病例(百例以上為佳)的病因、臨床表現、分型、治療方法和療效觀察等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新建議、新見解,以提高臨床療效。
3.3療效觀察指使用某種新藥、新療法治療某種疾病,對治療的方法、效果、劑量、療程及不良反應等進行觀察、研究,或設立對照組對新舊藥物或療法的療效進行比較,對比療效的高低、療法的優劣、不良反應的種類及程度,并對是否適于推廣應用提出評價意見。
3.4病例報告主要報告罕見病及疑難重癥;雖然曾有少數類似報道但尚有重復驗證或加深認識的必要。
3.5病例(理)討論臨床病例討論主要是對某些疑難、復雜、易于誤診誤治的病例,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進行集體討論,以求得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臨床病理討論則以對少見或疑難疾病的病理檢查、診斷及相關討論為主。
3.6調查報告在一定范圍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處理因素,對某一疾?。▊魅静?、流行病、職業病、地方病等)的發病情況、發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給予評價,并對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議。
【摘要題】理論探索
【關鍵詞】社會科學/科學生產力/CSSCI
1引言
科學生產力與物質生產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范疇,它們的成果表現形式有著質的差別。后者的成果是物質的、有形的,而前者則是非物質的、無形的,需要經過轉化才能成為有形的。自然科學、技術生產力成果的表現形式主要是論文、著作、專利;社會科學生產力成果的表現形式則主要是著作、論文、研究(咨詢)報告。對于物質生產力的評價國際上已經建立起一套通用的、公認的指標體系,可以進行直接評價。而對于科學生產力的評價,由于它的成果是非物質的、無形的,因此無法對它進行直接評價。目前,國際上的通用做法是對它的成果的轉化表現形式進行量化評價,從而對科學生產力進行間接評價。
論文是科學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這里所說的社會科學生產力是指社會科學生產的能力。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加菲爾德(E.Garfield)主持的美國費城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研制了《科學引文索引》(SCI),以在SCI來源期刊上發表科學論文的數量和已被SCI錄用論文的引用量作為衡量科學成果的量和質的主要指標。經過30多年的實踐,目前SCI已被國際公認為評價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乃至學者個人科學成果(主要是基礎研究)和學術影響的主要工具。自1988年開始,受國家科委的委托,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依據SCI每年我國各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在SCI的發文量和被引量統計。這一重大舉措導致了各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紛紛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從而在總體上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科學生產力的發展。
在E.Garfield的主持下,自《科學引文索引》之后,美國費城科學信息研究所相繼研制、出版了《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和《藝術與人文科學引文索引》(A&HCI)。但SCI、SSCI、A&HCI是國際性的,且不收錄中文期刊,而我國的科學研究人員的成果絕大多數發表在國內出版的中文期刊上。為了能準確、全面地反映、評價我國的科學生產力,研制基于中文學術期刊的引文索引就成為十分緊迫的重要任務。1995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制的以國內出版的核心科技期刊為素材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正式出版。1998年南京大學開始研制《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hinese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CSSCI),1999年經專家組論證,教育部正式批準,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列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重大項目。
在教育部社政司的支持和指導下,經過課題組3年多的努力,《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已研制成功,相繼出版了CSSCI(1998)、(1999)、(2000)、(2001)光盤和網絡版,并提供查詢、咨詢、統計服務(包括網上服務)。CSSCI的出版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的空白。
CSSCI來源期刊的選定是在教育部社政司的直接指導下、廣大社會科學領域專家的參與下進行的。2001年3月,教育部社政司成立“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咨詢委員會”,由全國17所高校的社會科學專家和社科管理專家組成。在教育部社政司領導的參與下,咨詢委員會于2001年3月、4月、5月分別在南京、長沙、珠海召開會議,對CSSCI來源期刊進行了充分、深入的討論,會后由教育部社政司組織全國社會科學領域1000名教授對CSSCI來源期刊進行評選,最后確定CSSCI來源期刊419種。這保證了CSSCI的科學性、客觀性。
表1論文的地區——學科分布
附圖
說明:由于少數論文涉及2個學科、作者涉及2個地區,故論文總數略多于CSSCI(2001)論文總數。
本文基于《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01),以發表學術論文為指標,對我國社會科學研究及其結構、分布作一初步研究,以對我國社會科學研究作一宏觀描述。
2社會科學學術論文總量及其地區、學科分布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01)來源期刊為419種,錄用來源文獻為61492篇。根據CSSCI(2001)數據庫,分析、統計得出社會科學學術論文的地區——學科分布,如表1所示(見上頁)。
3我國社會科學生產力結構分析
由表1論文的學科分布可知,2001年我國社會科學學術論文總量中經濟學占30.41%,這是我國改革開放20年來實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在論文學科分布中的反映。占社科論文總量4%以上的其他8個學科依次是:教育學,政治學,新聞與傳播學,圖書館、情報學與文獻學,文學,歷史學,法學,哲學。
由表1論文的地區分布可知,2001年發表的社會科學學術論文中北京占28.16%,列第1位,遙遙領先于其他省市,這是由北京市集中了量多質高的高等院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政部門(含所屬研究機構)所導致的。占社科論文總量4%以上的其他6個地區依次是:上海(9.04%),江蘇(7.70%),湖北(6.82%),廣東(6.45%),浙江(4.52%),四川(4.23%)。表1全面反映了我國社會科學生產力的地區分布。它還列出了社會科學各學科論文的地區分布,由此可反映出社會科學各學科生產力的地區分布。表2列出了各學科論文發文量按地區分布的前5名,反映了各學科社會科學生產力處于領先地位的省、市,比較突出的是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廣東。
表2學科論文地區發文量排序前五名
附圖
收稿日期:2003-06-09
【參考文獻】
1鄒志仁.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01).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鄒志仁.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計量指標——論文、引文與期刊引用統計(2000年).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