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5: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燕子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事物的能力,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
2.學習課文從不同方面寫出燕子特點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燕子(看圖學文)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春天到了,在樹林、在山野、在城市、在農村,隨處可以看到一只只可愛的小燕子,你們誰見過小燕子,它是什么樣的?有什么特點?能給大家說說嗎?
讓幾名同學說一說。
三、預習
請大家看圖,讀課文,想想圖上畫了哪些景物,小燕子是什么樣子的?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俊俏:(相貌)好看。
蕩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動。
聚攏:聚集。
偶爾:間或,有時候。
看圖,你從哪兒看出是春天?小燕子有什么特點?
四、讀文,了解課文大意
1.自由讀,思考大意。
2.指名讀,并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了解燕子的外形特點。
第2自然段:春天來了,燕子為春光增添了無限生機。
第3自然段:燕子在空中飛舞。
第4自然段:燕子為春天譜寫出一支美麗的贊歌。
3.再讀文,思考課后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回憶,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全文,思考課文都寫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讀第1自然段,其余同學邊聽、邊看圖、邊思考:寫了燕子的什么特點?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
活潑機靈羽毛翅膀尾巴
4.朗讀第1自然段。(要求:有語氣。)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導語:活潑可愛的燕子為春光增添了無限生機。
看圖:圖中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點?是通過什么表現出來的?
讓學生看圖,對照第2自然段內容說說。
指名讀第2自然段,有語氣。
重點體會:“聚攏”是什么意思?這句話寫出了什么特點?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說一說你的感受。
寫出了活潑、充滿生機的小燕子。
2.仔細體會。(對照插圖和文字。)
①看圖,小燕子到哪兒去了,它是什么樣的?
②讀文,體會小燕子生機勃勃的特點。
3.朗讀第3自然段。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思考:這段寫了什么?
小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桿上。
2.課文中把小燕子比作什么?你是怎么體會的?說一說。
3.為什么說燕子“正在譜寫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4.小結。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我們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是按照備課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帶著學生一步步地進行,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往往被動地在老師預定的范圍內活動,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我們轉變了觀念,確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因學定教,不受備課的束縛,即課堂上拘泥于備課時設計的固定不變的教學程序,而是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確定教學,更以學生的現實表現及時調整教學,從而創造性地完成教學。
一、不受備課束縛,生成美妙的“意料之外”。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遵循備課,但不受備課的束縛,抓住和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發展的切入點,進而生成美妙的“意料之外”。如一次學習生字“日”。我指著“日”字問:“同學們,這個字讀什么?”學生齊答:“日”!我問:“誰知道日是什么?”
學生1:“老師,我知道‘日’是太陽……”。
學生2:“老師,我知道太陽是紅紅的……”。學生們開始美妙的“扯遠”了!
學生3:“太陽紅紅的掛在天上!”我興奮地豎起大拇指:“這個‘掛’字用得好!”學生們更興奮了。
學生4:“老師,應該是紅紅的太陽掛在藍藍的天上!”
學生5:“紅花紅的太陽掛在藍藍的天上,旁邊還飄著幾朵白云!”
學生6:“紅紅的太陽掛在藍藍的天上,旁邊還飄著幾朵白云,小鳥繞著白云飛來飛去?!?/p>
學生7:“紅紅的太陽掛在藍藍的天上,旁邊還飄著幾朵白云,小鳥繞著白云飛來飛去,還快活地歡叫著與公陽公公聊天?!?/p>
太美妙了,太意外了!真是美妙的“意料之外”!學生由一個詞擴成詞組、句、一段話,學生“越扯越遠,”學生的踴躍讓我無暇評價,更不忍心打斷。怎么能打斷呢?這正是學生思維的活躍時期,是我們老師可遇不可求的時機呀。我們不能受備課的束縛,不能單純為了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而放棄學生發展思維與想象,發展語言的機會,而是以學定教,讓學生大膽地表達。在這里看似扯遠了,其實學生在學習中語言、思維、想象都得到了發展,積極性得到了保護,個性得以張揚。我們有時間去彌補某一環節沒完成的教學內容,卻永遠沒有時間去創造已經失去的教育和學生發展的契機,因為這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特定的氛圍中產生的。
二、不受備課的束縛,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二次備課。
“因學定教”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們的教育活動是針對學生的“學”去設計,備課的時候既要有預設,又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二次備課。因為我們的備課基本是“一相情愿”,雖然我們提倡“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但是課堂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學生,難以預料的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很多時候“發生”的是教師難以設計和尋求的教育教學的、學生發展的最佳時機。
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要受備課的束縛,而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自己對新教材、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二次備課,化非預設為預設,從而使教學目標、人文目標、學生目標三位一體,一切從學生的“學”出發,整合學生學習思路,更新、調整自己的“一相情愿”的教案,確定完全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思路,完成二次備課,并相機實施之。如,還是學生說字“日”:
師:這個“日”字,古人造字時是這樣寫的“”,太陽是圓的,中間有一個黑點,后來演變成了這個樣子。
學生甲:“老師,我知道為什么有‘黑點’!”
師:“噢?說說看!”
學生甲:“太陽上面有太陽黑點,所以,古人造字有一個黑點……?!?轉貼于
師:“你簡直成了小科學家了,你怎么知道那么多?”
學生甲洋洋自得地說:“我看了我爸爸給我買的《十萬個為什么》影碟。”
師夸贊道:“噢!同學們你看這個同學多會獲得知識呀!不過那叫‘太陽黑子’?!?/p>
學生乙不服氣地說:“古人造字時能看到‘黑點’嗎?”
學生甲也不服氣的說:我回家再上網,“看不到”為什么造字時有黑點呢?
師馬上趁機說:看看,有這么多獲得知識的方法,同學們回家后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不過,我們現在要記住這個字,記住了嗎?
全體學生一齊:記住了!目的在于記住這個字,但從一個黑點卻引發開來,功效卻不僅僅在于記住字形了,而是順利地完成了二次備課,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習興趣,學習求知方法等。
三、不受備課束縛,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和個性體驗。
新課標從人本的角度出發,第一次提出“學生對語言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不受備課的束縛,對學生發表的不同見解、不同體驗、不同思考決不能漠然視之,要用相應的對策,創設良好的氛圍,誘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導入后,老師說:“小壁虎在哪里捉蚊子?”一名學生答:“在墻角?!薄罢l咬斷了他的尾巴?”“一條蛇?!薄靶”诨]有了尾巴,心里怎么樣?”“難過。”“它會想什么辦法呢?”一名學生說:“問別人去借。”老師非常高興,馬上接下去說:“對呀,小壁虎想到了去借一條尾巴。”老師說:“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哪兒?”老師一邊問一邊點擊課件。孩子們一邊看畫一邊說:“小河。”“對了,它看見——?”小魚出現在小河的背景圖上?!靶◆~!”孩子們不假思索地回答?!靶◆~的尾巴在水里干什么呢?”老師連續問。孩子說:“小魚搖著尾巴在水里游來游去?!薄氨诨⑴c小魚怎么說呢?”一學生說:“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真有禮貌!小魚會同意嗎?它會怎么說呢?”孩子們同樣回答得非常順利。最后老師說:“我們一起把小壁虎與小魚的話來學一學,演一演,看誰學得最像?!币粫r,小手林立,小臉通紅:“我來,我來!”師生合作扮演壁虎和小魚邊做動作邊講述故事中的對話。就這樣,以簡單重復的方式學習與老牛、小燕子、媽媽之間的對話,一直到下課,課堂表現得非常“活躍”。
案例分析
實踐中,我們發現此類“活躍”的課堂為數不少。真的是活躍嗎?是學生的興趣高嗎?是老師的問題具有啟發性嗎?都不是!教師的問題實質很簡單,學生只需讀過一遍課文就能回答——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就有這篇教材。作為一年級語文課堂,這樣的活躍是一種沒有經過深層思維和想象的活躍,充其量至多只能算是熱鬧。不見沉思和有序,其實沒有任何語文價值。究其原因,這同一些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不到位有關。不少教師把文本解讀等同于翻閱教參,抄抄教案,對語文價值的挖掘沒有經過認真思考,教學設計時只憑感覺浮光掠影羅列幾條,然后照本宣讀。結果是目標膚淺,流程簡單,不同的教學內容組織框架如出一轍——遇到對話就提問,這樣就“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遇上動作突出的對話就表演,以“發展學生大膽表現的能力”。殊不知,這樣的課堂只是老師的“演藝劇場”,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多半無緣。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則經典的知識性童話故事,文中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黃牛、燕子借尾巴這一故事主線,巧妙地向學生介紹文中三種小動物尾巴的作用及小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讀這種類型的童話,目標有兩個:一是認識童話所滲透的科學知識;二是感悟文中如何以生動有趣的情節、活潑形象的語言來展現科學知識。語文教學重點應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和表達力。對此類知識性的童話故事,教學時在科普價值的顯現上,應凸顯文本所蘊含的語文價值,重點完成語文教育目標,適當弱化文本中隱含的其他教育價值如認識價值等,將語文教學從關注文本內容轉移到重視文本形式、培養學生語文能力上來,為科學和語文之間搭起一座橋,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對策建議
1.閱讀文本,獲取“第一印象”。
初涉教材,要通覽整體,以獲得“第一印象”。不可僅憑教學參考和網絡,就匆匆著手教學設計。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恒說:“在讀文、設計方案之前,我決不翻閱任何參考資料,就是自己認真閱讀教材?!蓖ㄟ^閱讀和思考,整體把握,如“小壁虎借尾巴”,“向誰去借?怎么借?對方怎么回答?”,其實就是故事發展的主線。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理清故事情節,知道文本所傳遞的科學知識,知道這些動物的尾巴的作用,從而落實“初步認識一些小動物尾巴的作用”這一目標。
2.再讀文本,把握文本重點。
通覽文本后,進入細讀,在細讀時,除了要看文本傳遞的科學知識外,還要看一下作者用了什么樣的語言,鋪設什么樣的細節,用了什么方法描述,怎樣遣詞造句,怎樣布局謀篇,從中深層次地把握文本的語文價值。例如,小壁虎“借尾巴”是事件核心,小壁虎分別向小魚、老黃牛、小燕子借尾巴,把握出現“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一則是通過對話,向學生介紹文中三種小動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小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這一特點;二則隱含有小壁虎因借尾巴而產生的系列心理變化與情感體驗,由難過、焦慮、矛盾、失望轉而欣喜,具有濃郁的感彩。教師要抓住具體的情景,讓學生了解小壁虎擁有完整的尾巴——掉尾巴——長尾巴的情感變化,誘發孩子自主表達的意愿,盡可能根據不同動物、不同身份、不同心情讀出不同語氣、語調,而非只知道不同尾巴的作用和僅停留于內容的單一復述和機械表演。
3.豐富外延,凝練文本內涵。
一些具有科普性的經典故事作品總是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內容,教師需要借助各種工具和途徑進一步了解文本的信息,旁征博引,豐富文本外延。如,課文提到壁虎尾巴除有“再生能力”以外,還有三個特點:一是能自切,因為壁虎尾巴長得不很結實,節與節相連處骨頭很脆,所以在遇到危險時通過自切尾巴達到自救;二是再生需要一段時間;三是還有平衡和吸附的功能。如此就不難理解故事中反復出現小壁虎“爬呀爬”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因為小壁虎掙斷了尾巴而使身體失去平衡,影響爬行,故而爬得慢;二是因需過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長成尾巴,所以爬的時間比較長。文本中的語文形式“爬呀爬”和語文內涵“過了一段時間”是統一的,是對這種一定時間的摹寫,教學應體現這種語文形式的解讀。
多年前,斯霞老師就這樣引導學生:
師:我提個問題,請你們想想,為什么寫“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邊”,連用幾個“爬”字,而不是寫“小壁虎爬到小河邊”?
生1:說明小壁虎爬了較長的時間,尾巴不是斷了立即就能長出來。
生2:小壁虎爬呀爬,說明爬的路很遠。
生3:小壁虎爬的時間很長。
師:對了,所以課文上寫了“爬呀爬”,而不是寫“爬到……”你們可去調查調查,還有什么動物的尾巴、腿、腳,弄斷了又會慢慢地長出來。另外,再想一想過去學過哪些類似的句子?
生1:《燕子飛回來了》一課,燕子飛呀,飛呀。
生2:雪花飄呀飄。
一、聯系生活,及時開發、整合各種學習資源
學生學習語文,最討厭老師照本宣科。如果老師能夠聯系生活則可以受到歡迎。聯系生活學語文也是新課程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各種資源,引進源頭活水,把各種與文本有關的資源整合到課堂中去。在日常教學中,我總是把更新的有價值的信息整合到課堂中。
二、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時尚”教師
不知道“風”向哪個方向吹、不知道“超女”、“快男”的老師,學生會認為是“老古董”,自然會產生心靈的隔膜。而能蹲下身子,了解學生愛好,關注流行趨勢,能哼唱幾句他們喜愛的歌、說幾句流行語的老師,他們則認為是“自己人”??吹綄W生聽歌樂此不疲,休息的時候,我也嘗試去聽,發現很多歌詞很不錯。學習《愚公移山》這篇課文,我把歌曲《愚公移山》拿來放給學生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深刻地理解內容主旨皆歸功于聽歌。
我還利用星期天,節假日,潛入學生的Q群,破解“火星文”,了解學生的心態及動向。以便為課堂選擇正確的策略。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對學生的趣味一味的迎合,對于脫離主流文化的低級趣味,我有意識的加以引導。由于和學生打成一片,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他們常常把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向我傾訴,讓我幫他們解決心理問題甚至是家庭問題,能得到這樣的信任,還愁他們不喜歡我的課嗎?
三、注重宣傳展示,樂于贊許,做學生心靈的發動機
雖說有“有癢自己抓,好要別人夸”的俗語,但新接一個班級,還是要對自己的情況,特別是能證明自己實力的情況,比如文章發表、獲獎情況,指導學生發表、獲獎情況作一番介紹展示,目的是使學生樹立自信,同時,給學生樹立榜樣使之產生見賢思齊的愿望和要求。要練就一雙明察秋毫的眼睛,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點滴進步,并給予熱情鼓勵,使之感受到信心和力量,如此,學生怎能不喜歡自己的課呢?
四、充滿愛心,冰心說:有愛便有一切
愛能換來愛。我進教室如果發現誰神情恍惚,或者伏在桌上,就用手背拭其額頭,再輕聲詢問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去看醫生,這樣噓寒問暖,真有病的,會感激對他的關心,想睡覺的,也不好意思再睡覺。當看見看病回來的學生,我也總是主動問一問是否痊愈。有一次,自習課,岳祥同學腳病復發,腳趾腫脹疼得直哭,送醫務室無濟于事,我立即用自行車馱著他,后邊兩個同學扶著他,一路狂奔,到了縣醫院,我替其交齊費用,送他進了急救室,才來得及給他家長打電話。其父母趕來時,孩子已轉危為安。其父母感動的涕泗橫流,在學生的日記上,那天,都不約而同的記錄了我送學生看病的事,并給予高度評價。這種愛,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不圖回報,而不是“作秀”,當學生籠罩在這種愛中并心存感激時,又怎么會不喜歡你的課呢?
五、語言幽默是一種藝術,是師生關系的劑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難題
1.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陳舊與單調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還普遍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依賴課本內容,缺乏學科的延伸與內容的拓展,課后練習往往也按照教材的內容操習,有些教師習慣了機械式的教學模式,農村教學基礎設施也不完善,導致學生探究創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2.課堂教學的內容過于枯燥和乏味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于注重記憶型的教學方式,特色化教學的內容非常少,而在課后的訓練中也將重點放在了課堂內容的鞏固上,無法真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不能將語文知識運用于實際的生活學習中。
3.農村小學生語文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受到生活條件的限制,我國農村小學生自身的語文基礎水平參差不齊,而課堂教學中教師忽略了個體差異性,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普遍存在。很多教師學內容與教學節奏,卻忽略了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沒有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引導,導致差距越來越大。
二、農村小學語文同課異構的設計對策
1.課前準備
備課組教師負責制定教學內容,同時要求授課的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風格,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并在備課組內進行討論,比如教學《春天來了》一課,在課前,兩位以上的教師要對文本展開研究,將教材讀透,并拿出各自的教學設計,或是參考優秀的教案進行集體的備課,也可以選擇其中如“春天來了,來到了小鳥的家,鳥兒唱著動聽的歌,來到了校園里,校園里充滿了歡聲笑語”等精彩環節,根據學生對內容的掌握加以改進。備課組還要在教師不同的優秀教案中組建專門的資料庫,集合了音頻、視頻、圖片,如春天來了燕子的叫聲、春雨的聲音、萬物復蘇的視頻、柳條隨春風搖擺的圖片等,集中于一個資料庫,完善資料并將其拷貝給每一個參與同課異構教學的教育者,實現資源共享,并為同課異構的開展打下基礎。最后,教師組分別針對自身的教學設計進行交流與改進,著手施教工作。
2.施教過程
教師可以強抓朗讀的訓練開始教學,比如《春天來了》一課,先通過詩歌般的語言為學生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況,同時發揮自身的語言運用魅力簡潔而不失優美地引出課題,激起學生對《春天來了》的閱讀興趣,隨后進行提問:“為什么作者要以春天這個季節進行敘述與歌頌?”繼而引導學生展開課文的細讀,包括搭配音樂自由朗誦、參照圖片個別抒發、師生合作閱讀等形式,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意生字詞的發音并保證拼音的準確,通讀全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作者對春天的感受與喜愛。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便捷性,深層次挖掘春天的特點與教學的亮點,比如“來到小河邊”搭配河流流淌的背景聲音,“來到田野上”提供一望無垠的廣闊田野圖片,“來到小鳥的家”播放小鳥清脆的叫聲……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師可以以走出課堂的方式開展教學,教師在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感受春天景色之前,可以先為學生提供各種視圖,表現春天的特色,并結合農村特有的田園風光和鄉間環境進行講述,隨后,展開戶外的語文教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田野,走近小河,走入林間小道,增強自身對于春天的理解,有山有水,樹木蔥蔥,田野無際,雨時紛紛,將春天呈現的美盡收眼底,并結合課文的描述融入其中,提高語文知識水平與能力。
3.說課評課
在結束了《春天來了》的教學以后,教師要對自身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捫心自問教學效果是否已經達到了預設目標,是否遵循了小學生的認識與學習規律,是否真正突出了教學的難點與重點等等,同時積極加入到其他教師針對《春天來了》的教學設計中,進行交流和評議,與講師一起圍繞有關教學的中心問題展開討論,提出思考的建議與想法,并針對問題進行分析與闡述,讓所有對這一課展開教學的教師明確改進的方向。最后,通過備課組長進行小結,總結這一課在教學過程中的優點與缺點,從而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做好再次實踐與探究的準備。
關鍵詞:教學細節;隱點;顯點;空白點
古人云:“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薄疤煜轮y事必成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引千年古訓,看今日課堂。教學的精彩是由一個個教學細節構成的。所謂教學細節,是指教學行為的最小單位,是教學過程中很小的環節和片斷,對課堂教學具有推動和連接作用。教學細節是能看見,能聽到的,它可以是學生困難時的引導,迷茫時的指點,失敗時的鼓勵,出錯時的包容,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次動作,一種態度……
一、精彩細節,源于對文本“隱點”的挖掘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曾說過:“課前,教師得先和文本對話,即鉆研教材,清楚作者的寫作意圖,正確理解文本的主旨,對其價值和內涵有發掘?!币恍┱n文含義深刻,在備課時,教師應挖掘文本所隱含的價值,即文本的“隱點”,只有這樣才能打造精彩的細節。
如教學古詩《江雪》,備課時教師首先得問自己:“這么寒冷的冬天,那個老翁為什么還在江上釣魚?他能夠釣到魚嗎?”果真,上課時學生提到這個問題,老師同樣請學生大膽地設想。有的學生說因為他家里很窮,以捕魚為生,也有的說老翁在享受那份難得的清靜,還有的說老翁可能是遇見了什么傷心事在排解傷感。這時老師話鋒一轉,拋出一個問題:看來大家的理解都是各有各的不同,那么,究竟哪一種比較吻合當時柳宗元的心境呢?這時老師補充介紹了柳宗元的生平簡介,特別是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然后請學生再談談自己的理解。學生馬上領會到柳宗元是借這個“蓑笠翁”表達自己孤傲的心情,詩人目的不是釣魚,而是表示他面對惡劣環境永不屈服的超然心態。
這樣精彩的細節,源于教師對文本隱含部分的全面解讀,不然,會被學生突如其來的發問,弄得束手無策。
二、精彩細節,源于對文本“顯點”的推敲
文本的“顯點”,可能是一個畫龍點睛的關鍵詞,一個概括全文的句子,一處生動傳神的語言……
比如學習《燕子》時,教師就得思考:描寫燕子用尾尖或翼尖點水形成的水圈兒,為什么說成“小圓暈”?“燕子飛倦了,落在遠處的幾痕電線上”,為什么這里不用“根”而用“痕”?其中的一個“落”是為什么不能換成其他的字?別看只是一個字,這里有多少意趣呀!一些名師的精彩,就是憑借這些文本“顯點”,使課堂充滿活力,《美麗的小興安嶺》中的“抽”字,抽出了生機勃勃的春天,《草船借箭》中的“笑”字,笑出了諸葛亮的智慧,《貓》中的“蹭”字,蹭出了人與動物和諧情趣……
三、精彩細節,源于對文本“空白點”的悟寫
文本往往會給學生留下意想不到的“空白點”,這些空白體現了文本的“含蓄美”,給學生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師應把握這一細節,讓學生用想象去填充。
如老舍《貓》一文,講到貓很盡職,“她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可以先讓學生想象,在貓等待的幾個鐘頭里,他的樣子如何,心里會怎么想?又如“滿月的小貓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一根雞毛,一個線團,都是它們的好玩具,耍個沒完沒了。”小貓是怎樣玩雞毛,玩線團的,讓學生任選一種,想想寫話。這樣,貓的性格脾氣就會躍然紙上!
四、精彩細節,源于“藝術性”的提問
在教學中,教師總會對學生進行提問,特別是在延伸拓展階段,這就更加要求老師注意到提問的細節。如有兩位教師在教完《我有一個夢想》一文后,就采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提問,其效果也就不同。一個老師問:“同學們,學完課文,那你們有什么夢想呢?”這時,教室里靜悄悄的,連愛講廢話的孩子也靜下來了,可就是沒人回答。這時,老師為了達到這一訓練點,不得不又提示:“那好,我先說說我的夢想。”雖然如此,但舉手的人還是寥寥無幾,即使有幾個人回答,說的答案也雷同。而另一位老師的問法是:“在上學路上你趕時間,卻堵車了,你最希望有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出現?”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這時老師又問:“假如老師給你們一根魔棒,可以實現你們的夢想,那么你們想干什么呢?”學生同樣都舉起了手。
同樣一個訓練點,老師不同的問話,學生回答卻大相徑同,原因何在呢?其實很簡單,提問的藝術不同。前一個老師的提問較籠統不具體,學生找不到思考點,沒有打開思維,當然回答的學生少。而第二個老師的提問設置了具體的情景,學生找到思考的觸點,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當學生有欲望表達,有興趣表達時,他們才會暢所欲言。
五、精彩細節,源于教師用心的“傾聽”
有這樣一個并不陌生的場面:新課開始了,教師讓學生逐個朗讀課文。在朗讀前,教師提出了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他同學請注意傾聽?!倍處熢诟墒裁茨兀克诘皖^翻看著他的教案或者在做圈生字標段之類的預習工作。
十年前,我是一團稚氣的學生。每天穿過曲曲折折的居民區小巷子,急急匆匆奔向學?;蛘呗朴苹丶摇W類鄣氖窍奶?,居民樓下紫藤蘿爬滿了支架,柿子樹厚厚的葉子遮蓋了半空,偶爾小小的柿青果砸在地上。學校就在居民樓的盡頭,白楊挺立著,枝葉濃密,伴著校鈴聲颯颯地響著。我穿枝拂葉,滿載著花香,奔來奔去。在法桐最美麗的時候,手掌似葉子,拍打著,掌聲陣陣里,我結束了初三的生活。
十年后,我帶著一群孩子氣的少年們學習著。 每天隨著晨曦清醒,仰望著或藍或灰的天空,聽著校園道路上,傳來小孩子們的嬉鬧聲,我開始了一天。有時候整理一天要上課的思路,有時候會手忙腳亂補寫著要上課的教案和練習,顧不上早飯,沖向了校園。此時,停車場自行車擺放整整齊齊,不管晴天還是陰天,車把閃閃發亮,透著青春的俏皮。鄉村的校園最美的是上課時,朗朗讀書聲,小園香徑處處安謐乖巧,香樟樹葉子們精神抖擻,圍墻上的小麻雀時飛時落,籃球場邊的老楊樹開始抽絮,枝杈上那個鳥窩的主人回來了,燕子模樣的鳥兒,停停落落。在最美麗的四月里,藍天藍得沁人心脾,校園外的麥苗綠得閃閃發亮,油菜花芳香漫過圍墻飄進校園里,襯著穿著花花綠綠的孩子們,一切是那么的舒服坦然。在五顏六色的季節里,我陪著少年們沖刺中考,在此時,換做他們要結束九年級,也就是初三的生活了。
十年前,非典肆虐,人人都帶著口罩,84消毒液廣為人知,板藍根價錢不斷上漲?;丶疑蠈W的小巷口一個又一個被堵上,我不得不繞很大圈子上學回家。因為非典,體育考試被取消,我們每天被迫坐在教室里,看書又看書。新聞里,每天播放著非典新聞,穿著白色衣服的人跑來跑去,那個時候醫生護士被人們頌揚著。我不發燒,也不難受,只是失去去市中心考試的機會,考場下放到各個學校,我在自己的學校進行了中考,人生中第一次大考試像平時考試一樣心平氣和結束了,回家時路經郊區稻田,人們在余暉里忙著插秧,十五歲的我想,夏天,真的來了。
十年后,H7N9禽流感病毒開始流行。人們開始恐慌起來,城市里板藍根又開始流行。鄉村里依舊安謐,人們似乎沒有聽說過。在學校里,孩子們正在為不久以后舉行的體育考試準備,每天大課間,九年級孩子們圍著操場馳騁著,塵土飛揚,七八年級孩子們看著看著似乎有些羨慕的眼神。女孩子跑步,步子小小的,嬌嬌弱弱的。男孩子跑步,步子大大的,似乎想一下子就邁進未來的大門。大汗淋漓的他們在陽光下,分外堅定。有時候跟著他們跑步,我跑著跑著,竟追不上他們的步伐,我怎么能追趕的上他們啊。中考時,如果沒有意外,他們會去縣城考試,遠遠的縣城對久居鄉村的他們是很有誘惑力的,因為這將會開啟孩子們未來的大門。對他們而言,平靜而又陌生的考場,定會是驚心動魄的經歷。考罷,孩子們會回家,經過黃橙橙的麥田,十五歲的他們或許會想,夏天,真的來了。
十年前的回家道路,周邊的稻田已被一座座浮華的房子取代。老居民區的小巷子倒還是那么幽深,清清涼涼。而我的母校,已被賣給一所職高。十年前的我想過許多未來的事情,但是絕對沒想到十年后我會帶著一群少年們一起再次進軍中考。十年后的孩子們,當你們回想你們的十年前,會是什么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