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5: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輸血協會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以現已開通的沈陽市獻血服務呼叫中心電話號96172為域名,建立沈陽獻血服務網絡平臺,塑造全新獻血服務統一宣傳門戶網站,利用網絡的便利、快捷和互動性特征,實現血液中心對獻血者的互動服務,并通過網絡的運營和推廣建立獻血服務網絡社區,以獻血服務為中心,通過優秀的服務導航、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為廣大用戶提供獻血在線咨詢、預約、結果查詢、互動服務;吸引一定用戶群體并為其提供相關服務,掌握稀有血型的獻血者和受血者資料,從而保證中心較為穩定的獻血者群體和穩定的血源,滿足臨床血液供應,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獻血服務網內容初步規劃
媒體中心
1獻血新聞:地市獻血相關新聞.
2本站動態:網站的動態及公告信息
3活動專題:對于中心的專題活動進行動態報道
4獻血感言:獻血者的信息反饋等相關資訊
5媒體關注:各類媒體對于中心及獻血相關的報道
二、獻血服務
1獻血須知:獻血前、中、后的注意事項,同時溫馨提示(有效證件)。
2獻血流程:捐獻全血視頻流程和捐獻血小板視頻流程。
3獻血地點:展示獻血點的電子地圖。描述乘車路線、各點電話和作息時間。
4我要獻血:在線進行獻血預約的內容,主要分為:全血、成分血、團體獻血、加入應急隊、加入稀有血型隊伍等功能。
5獻血獎勵:主要顯示獻血的獎勵辦法。
6豐碑榜:主要展示獻血者的姓名、血型、獻血次數、血量。每月更新一次。
7結果查詢:主要通過填寫獻血者相關信息,獻血碼或者身份證號查詢獻血結果信息。查詢的時候通過手機號碼進行身份驗證。
8報銷查詢:主要提供給獻血者通過網站能夠及時、快速、便捷的了解自身獻血情況以及收益人信息、報銷金額等信息的服務。
9①愛心回饋:主題活動 內容為獻血主題活動宣傳。②活動動態:關于活動的動態信息。
三、互動中心
1社區:所在地市獻血者能夠在這里交友、日志、分享、相冊、心語、視頻上傳等。
2論壇:所在地市用戶可以在論壇相應版塊發帖、回帖、為獻血者打造一個網上交流平臺。
3在線咨詢:此部分主要提供:1、獻血相關2、志愿服務3、報銷4、其他等。四部分的在線服務功能。更為有效的利用網站這個平臺,為獻血者和志愿者服務。
4愛心留言;愛心留言主要分為三個1、愛心寄語。2、獻血感言。3、建議意見。
5在線投票:此部分為投票調查模塊,主要針對兩類用戶進行反饋調查:1、臨床醫院。2、獻血者。網站管理員能夠在后臺通過投票調查系統自行設置內容。
四、志愿者協會
1協會簡介:1、組織性質。2、成員組成。3、服務內容。
2協會章程:主要顯示志愿者協會的章程內容:1、志工隊章程。2、志愿者表彰辦法。
3申請加入:本部分為在線申請加入志愿者部分。主要有三部分內容:1、個人意愿 2、志愿者登記表3、志愿者培訓。申請加入志愿者的訪客可以在線填寫登記表。并通過WebService傳遞到血站。通過審批后即成為志愿者。
4志愿者榮譽:志愿者榮譽是一個志愿者表彰版塊,主要分為以下三部分內容:1、星級志工展示。2、獻血事跡。3、好人好事。
5志愿者風采:志愿者風采是一個志愿者展示模塊,同時又是血站與志愿者溝通、告知志愿者活動的途徑。
五、關于我們
1中心簡介:包括中心概況、組織結構、科室展示、業務項目、辦站宗旨、辦站方針、血站榮譽。
2領導致辭:顯示領導致辭內容,包括節日問候與感恩獻血。
3質量體系:主要顯示血站質量體系內容。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展示:1、科室質量目標。2、質量管理動態。
4輸血研究:主要顯示血站輸血研究內容。
5黨團公會:主要以下四部分介紹血站黨團工會的情況:1、黨委工作計劃實施情況。2、各支部活動。3、共青團活動。4、工會活動。
6科教園地:主要分以下四部分內容:1、培訓公告(本市、臨床、站內)。2、資料下載。3、論文交流。4、成績,結果查詢。
7員工風采:員工風采是血站員工展示窗口。
8經驗交流:經驗交流主要顯示血站主要信息。
六、網站功能系統架構
七、網站功能系統
基于網站目前應用及后續發展考慮,獻血服務網項目組將考慮基于CMS系統基礎上進行客戶化定制開發和其他應用系統的集成。
八、網站的整體風格設計
網站在整體設計上要體現獻血服務網"愛心+服務"的定位,網站面向社會各界及相關目標用戶群,風格力求簡潔明朗,美觀大方,從資訊、服務及網絡社區的形象地位出發,并力圖將良好的用戶體驗置于首位,實現用戶友好導航。主要設計及要求如下:
1簡約風格設計:整體風格以簡約為主,導航科學明確,板塊主次分明。各級頁面的設計采用簡明得當的表現方式,風格符合資訊門戶及網絡社區VI要求。
2以愛心為主題:網站群以社會公益形象展示為主導,圍繞愛心主題,通過愛心活動、主題宣傳突出"愛心"綜合形象定位。
一、始終把加強區域合作、擴大對外開放作為**建設發展的重要戰略。
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堅持立足大局、加強合作、互榮共進的工作方針,高度重視區域合作,把這項工作擺上各級各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地開展區域合作交流,在加強與各地區的廣泛合作中,促進**加快科學發展。
二、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
各縣區、各部門要按照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的要求,在推進區域合作交流工作中主動做好組織、協調和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確立企業在區域合作交流中的主體地位,廣泛調動行業協會、高等院校、中介機構、科研院所、人民團體等各類組織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多形式、多領域地參與區域合作交流。通過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創新形式、拓寬渠道,形成政企聯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區域合作交流工作格局。
三、全面推進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工作。
圍繞建設“四個基地”的目標,虛心學習、主動接軌,繼續完善政府協商機制,在規劃銜接、政策協調、項目建設等區域合作的重大問題上主動及時地加強協商溝通,形成共識,推進落實。充分發揮現有區域合作組織和有關行業合作平臺的作用,根據長三角區域發展的新趨勢,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機制和形式。繼續深化區域間政府部門的合作,加快推進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產業發展、市場建設、能源利用、環境保護、文化教育、人才開發等方面的專項合作,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鞏固和加強企業合作,完善基礎,優化環境,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大企業大集團,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理念和高科技人才。主動參與服務2010年上海世博會,發揮我市特色和優勢,密切合作,促進產業發展和城市功能完善,加快提升**綜合競爭力,推動實現我市在杭寧城市帶中間率先崛起。
四、進一步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
按照《浙江省山海協作工程規范綱要(2005—2010年)》,根據對口協作地區麗水、衢州、舟山的資源稟賦和經濟基礎等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協作新形式、新機制,發揮優勢,互動發展。各縣區、各部門要積極構筑合作平臺,加強載體建設,充分利用每年舉行的全省山海協作系列活動和本地區、本部門的各種節會,因地制宜開展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活動。有結對任務的縣區每年要組織一次高層互訪交流,組織企業進行項目合作洽談,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其他縣區和部門也要遵循優勢互補、效益優先的原則,主動與麗水、衢州、舟山等地加強合作交流。突出重點合作領域,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利用當地資源,積極開展先進制造業、生態農業、現代旅游業和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的廣泛合作,實現兩地優勢互補,共同繁榮。
五、繼續加大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力度。
突出重點,落實責任,創新機制,形成合力,積極推進對口幫扶和對口支援工作。按照《浙江省對口支援對口幫扶2005—2007年工作指導綱要》的部署,重點抓好“浙川扶貧新村示范工程”的推進工作,促進改善對口幫扶縣四川省儀隴縣的農村面貌。加大援建幫扶地區基礎設施及社會公益事業項目力度,通過援建一批人畜飲水工程、交通設施工程、醫療衛生工程、希望小學工程等,切實改善當地生產生活條件。加強勞務合作和產業支援。加大勞動力培訓工作力度,著力提高勞動力素質,繼續開展互派干部掛職交流,加強智力支援。引導鼓勵**優勢企業到儀隴投資興業,扶持貧困農民發展產業,拓展增收渠道。堅持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輸血”和“造血”相結合,推動對口支援工作從政府配置資源為主向市場配置資源為主轉變。繼續援建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事業項目,幫助庫區做好移民安置、勞務輸出和干部掛職交流工作。
六、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統一部署,按照省、市委“立足浙江,發展浙江”和“加快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決策對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工作的新要求,積極組織調查研究,扎實做好服務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發揮**的特色和優勢,參與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和其他項目的建設,幫助改善生態環境、發展效益農業。牢牢抓住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改造的機遇,努力尋求參與合作的切入點和聯動發展的結合點,運用市場機制,實現雙方經濟互動發展。
七、不斷加強與各地的全面合作與交流。
組織參加省內和國內有關區域性重要經貿活動,開展合作洽談,協調落實合作交流的協議和項目。積極支持和參與區域合作組織,聯手探索區域合作交流的新途徑、新方法。進一步發揮好友好城市和友好地區在推進區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十分注重引導**企業加強與資源富集地區的合作,通過投資,建立生產加工基地,建立完善資源合作開發利用機制,在拓展市場的同時汲取資源,推進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八、優化投資和發展環境。
進一步健全對外開放體系,不斷完善市場機制。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著力優化提升產業結構,為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創造良好條件。制定完善加強區域合作交流的政策措施,擴大政策鼓勵范圍,通過項目貼息、資助、獎勵等方式,支持企業加強跨區域合作,增強開拓市場、創新技術、汲取資源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區域合作交流互訪機制、合作項目跟蹤服務機制,著力構建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效能。
九、加強組織協調,健全工作機制。
各縣區、各部門要把區域合作交流工作作為目標責任制的考核內容,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定期研究、協調、部署區域合作交流工作計劃、具體政策、重大舉措和重要事項。及時調研、掌握對口地區和兄弟省市合作交流的需求與政策等信息,認真研究我市區域合作交流的思路、重點、方式和具體措施。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促進區域合作交流工作健康、有序、協調發展。注重發揮各級各部門駐外辦事機構和企業在外分支機構在信息交流溝通、合作項目的綜合分析與協調服務、重大經貿活動的聯系落實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節 引言 1
第二節 我國農產品貿易現狀 1
第二章 技術性貿易壁壘產生的背景、原因、特點和形式 4
第一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4
第二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和形式 5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 5
二、表現形式 6
第三節 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新發展 6
一、地位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大 6
二、新的形式不斷出現,涉及范圍越來越廣 6
三、與標準、專利結合密切,技術含量越來越高 7
四、采用國際標準與合格評定程序,強制性要求越來越高 7
第三章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8
第一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8
一、農產品國際貿易持續逆差 8
二、農產品出口市場范圍不斷縮小 8
三、技術性貿易壁壘降低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9
第二節 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 9
一、外部原因 9
二、內部原因 9
第四章 我國應對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策略 11
第一節 政府的政策選擇 11
第二節 企業的應對政策 13
參考文獻 15
致謝 16
第一章 我國農產品的貿易現狀
第一節 引言
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廣泛性、復雜性、隱蔽性、靈活性等特點,正逐步成為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進行本國農產品貿易保護最常用、最有力的政策性貿易保護工具。我國加入WTO之后,隨著農產品市場進一步開放,我國農產品與國外農產品的競爭更加激烈,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第二節 我國農產品貿易現狀
農產品對外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保持一些傳統農產品出口增加的同時,逐步增加高附加值農產品的出口,從而帶動了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隨著WTO 自由化進程,傳統貿易壁壘對國際貿易所起的作用逐漸削弱,而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日益明顯。我國是農產品的生產大國,但并不是農產品出口大國。自2001年至2008年,我國農產品出口持續增長,年均增長率為13.73%。盡管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受到世界糧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但是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不僅連續9年增長,而且保持較高的增長率。然而農產品進出口逆差卻由2007年的43.7億美元急劇上升至2008年的181.6億美元,增加3倍多。2008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放緩,進口高速增長,貿易逆差快速擴大。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991.6億美元,同比增長27.0%。其中出口額為405.0億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進口額為586.6億美元,同比增長42.8% 。2009年1~11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816.1億美元,同比下降10.5%。其中出口351.1億美元,同比下降4.4%;進口465.1億美元,同比下降14.6%。貿易逆差為113.9億美元,同比下降35.7% 。當前我國農產品貿易呈現如下特點:
(一)農產品出口增長速度慢,占出口總額比重不斷下降。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速度緩慢,2000年農產品出口同比增長為15%,到2007年也只是增長到17.9%。農產品出口占全國出口比例也不斷下降,從2000年的6.3%下降到2008年的2.8%。
(二)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中國的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出口自入世以來取得了較快的增長,谷物類對外貿易呈現為凈出口。隨著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水產品、畜禽、水果、蔬菜、花卉等優勢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會迅速提高,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成為拉動我國農產品出口持續增長的主力。
(三)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初級產品比重遠高于深加工產品。我國農產品的出口以加工程度低、附加值較小的初級產品為主,深加工能力不強,初級產品比重達到80%,深加工產品僅有20%。如2008年水產品出口額106.1億美元,占全部農產品出口的10.7%。發達國家農產品的深加工品占其總生產量的90%以上,加工轉化后產值增加2-3倍,而我國農產品加工量只占其總生產量25%左右,加工產值只增加30%左右。另外,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不合理,影響了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整體品質和收益。隨著農產品出口的增加,我國也逐步提高了深加工產品出口的比重,如2005年農產加工品出口85億美元,占全部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例提高到31.4%,水產加工品出口19.3億美元,占9.2%。
(四)農產品貿易持續6年貿易逆差。我國農產品貿易自2004年起連續6年出現逆差。2008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放緩,進口高速增長,貿易逆差快速擴大,成為中國歷史上農產品對外貿易逆差最大的年份。
(五)亞洲仍是我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對歐洲及北美洲出口市場份額有所增加。2008年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為日本、歐盟、美國、東盟、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韓國,分別出口76.9億美元、62.7億美元、51.3億美元、45.8億美元、36.3億美元、29.1億美元。其中,對日本和韓國出口同比下降8.1%和12.1% ,所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9.0%和7.8% ,較上年分別下降了3.6個百分點和2.0個百分點。對歐盟、美國、東盟出口同比分別增長了16.0%、16.1 %和16.0% ,所占比重分別為15.5%、12.7%和11.3% ,較2007年分別提高了0.9、0.7和0.6個百分點 。
(六)我國農產品貿易仍然以東部為主。東部地區農產品出口占全國農產品總出口額的三分之二以上。雖然2008年中、西部地區的出口增長幅度比東部地區大,增長比值為中部21.75%、西部13.16%和東部9.27%,但是東部地區的出口額仍然居于主導地位。
(七)農產品經營主體結構呈外商投資企業出口比重上升,國有企業出口比重下降,經營模式呈分散狀態。我國農產品出口過去一直由國有企業集中統一經營。近年來在農產品出口中仍占主導地位,但逐漸弱化。同時,外商投資企業出口農產品的地位逐漸上升。此外,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仍然是極其分散的農戶,這種分散經營模式不易形成規模效益,不利于成本的減少和資源的合理配置,制約了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持續發展。
第二章 技術性貿易壁壘產生的背景、原因、特點和形式
第一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隨著貿易自由化,全球一體化的不斷加深,在國際貿易領域,數量限制和高關稅已經成為歷史。WTO各成員國原則上已不能使用通過限制數量和高關稅為國內產品提供保護。技術貿易壁壘正成為發達國家保護本國產品的新手段,對各國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同時,貿易壁壘也體現了消費者對產品安全和質量的更高的要求,對環保的重視程度越來越 高。這對于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技術性貿易壁壘(TBT)是指一國或區域以維護國家或區域安全、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采取的有關產品特性、生產方法、檢驗程序、標簽、包裝等要求的強制性或自愿性的技術措施 。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農產品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法律政策上的合理性而成為技術性貿易措施中最隱蔽的貿易保護工具之一。這些措施對其他國家或區域組織的產品進入該國或該區域市場產生影響。TBT領域的農產品技術壁壘主要是對農產品的質量、等級、成分、與安全無關的標簽、與安全無關的包裝及合格評定等方面的要求。而SPS 領域的農產品技術壁壘主要是對農產品的安全性要求,如農獸藥殘留、有毒有害物殘留、動植物疫病等。
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實行農業保護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從近年來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情況來看,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直接使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遭受巨大損失,其擴散效應造成的間接損失更是難以估計。與其他貿易限制措施不同,技術性貿易壁壘,尤其是農產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隱蔽性,一旦出現,影響巨大,而且損失很難避免。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關稅壁壘和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壁壘的弱化,為技術性壁壘提供發展空間。由于人們的環保、安全和健康意識的空前提高,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各國采取了各種措施,從而形成了越來越多的技術壁壘。高科技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例迅速提高,貿易中所涉及的技術問題日益復雜,也構成了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高精度的檢驗、檢測技術快速發展,為發達國家限制進口提供了依據,形成了事實上的技術壁壘。另外,技術密集型產品與勞動密集型產品之間的差異產生技術壁壘。
第二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和形式
一、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特點
(一)內容上的廣泛性。從產品角度看,TBT不僅涉及資源環境與人類健康有關的初級產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間產品和工業制成品,產品的加工程度和技術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約和影響也越顯著;從過程角度來看,TBT包括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和消費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從領域來看,已從有形商品擴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及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的表現形式也涉及到法律、法令、規定、要求、程序、強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個方面。
(二)結構上的系統性。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一個系統,不但包括WTO《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規定的內容,而且還包括《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協議》、《服務貿易總協定》等規定的措施;《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議》、《補貼和反補貼措施協定》、《農業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等都對環境問題進行了規定。除WTO以外的其他國際公約、國際組織等規定的許多對貿易產生影響的技術性措施也都屬于技術貿易壁壘體系的范圍。
(三)形式上的合法性。技術性貿易壁壘以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及健康與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為訴求,具有合理性。并且,技術壁壘一般是以WTO《TBT協議》為依據,這使它又具有合法的形式。TBT就是抓住了現代社會中人們普遍關注生活質量、關注生態環境的心理,使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目前國際上已經簽訂了150多個多邊環保協定,發達國家也在積極制定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為技術性貿易壁壘提供法律支持。
(四)保護方式的隱蔽性和靈活性。第一,技術貿易壁壘與其他非關稅壁壘如進口配額、許可證等相比,不僅隱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視性等分歧,而且各種技術標準極為復雜,往往使出口國難以應付和適應。第二,技術貿易壁壘措施沒有限制在哪個國家,一視同仁,不存在配額問題,而且技術貿易壁壘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礎上的技術標準為基礎,科技水平不高的發展中國家難以做出判斷。第三,TBT措施廣泛地利用安全、衛生及環境標準作為限制進口的武器,很容易把人們的視線從貿易保護轉移到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上,具有更大的隱蔽性。
(五)實施效果的不公平性。由于經濟技術水平的差異,發達國家制訂的技術標準和措施往往是發展中國家難以達到的。這些貌似公平的技術標準實際上形成了貿易保護的措施。
二、表現形式
頒布各種強制性的技術法規 ;制定苛刻的技術標準;推行嚴格的合格評定標準;利用工業產權、 知識產品形成技術保護;其他形式的技術壁壘。
第三節 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新發展
一、地位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大
TBT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手段,隱蔽性強,影響范圍大。以美國為例,其TBT大都以保障消費安全、保護環境及國內市場秩序、維護國家安全為出發點,幾乎涉及到美國社會及公共生產、生活的每個層面,成為美國法律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而且多屬強制性法規或標準之列,法律地位越來越高。而且,TBT往往產生連鎖反應,由一個產品涉及到相關的所有產品,從一國擴展到多國。
二、新的形式不斷出現,涉及范圍越來越廣
新技術性貿易壁壘在不斷的擴大化,其既涉及國際或區域性協議以及國家法律、法令、規定、要求、指南、準則、程序等強制性措施,也包括非政府組織等制定的自愿性原則。我們以美國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為例,美國針對每一種產品,包括其生產與進口行為,基本上都訂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或標準;并以標準、檢測、標識及認證等手段,為進口產品設置高門檻及繁雜的檢驗手續。
另外,通過法律、法規和強制性認證等設限,包括安全、防恐、衛生、包裝標識、信息技術、環保、社會、綠色等,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形式不斷出現。除了TBT 協定內容外,還包括SPS 協定、TRIPS 協定 、GATS 綠色條款等內容,以及WTO 之外由國際社會簽署的與環境和資源等問題有關的國際條約中與貿易有關的內容。
三、與標準、專利結合密切,技術含量越來越高
技術性貿易壁壘主要是指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其中標準是重中之重,它既是技術法規的基礎,又是合格評定程序的依據。專利的超前性與標準相輔相成,專利是標準的基礎,是形成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有效手段。發達國家認為誰控制標準制定權,誰就主導市場。國際技術性貿易壁壘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以知識產權作為技術支撐, 通過對技術標準的控制,將標準與專利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專利技術為依托形成技術標準體系,促使他人使用他們的專利。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世界各國參與國際不完全競爭市場博弈的產品技術構成的升級,帶動各國建立相應的高技術壁壘,導致各國所采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不斷升級。
四、采用國際標準與合格評定程序,強制性要求越來越高
為了避免技術性貿易壁壘成為對國際貿易構成不合理的壁壘,WTO 制定了《良好行為規范》,協調各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建議各國采用國際標準,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也制定了數以萬計的國際標準和法規,并積極推廣使用,使越來越多的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趨于統一,目前越來越多的國際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被各成員方采用,而且國際標準已經日益成為解決爭端的重要依據。比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ISO9000 質量體系標準和ISO14000 環境管理體系已經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在TBT 領域里,有許多是自愿性的措施,比如ISO9000、ISO14000、各種環境標志認證、HACCP認證 、有機食品認證等,以生產者自愿為原則決定是否申請認證。但近年來,有些自愿性措施正在與強制性措施結合并有向強制性法規方向轉化的趨勢。
第三章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第一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一、農產品國際貿易持續逆差
我國自2004年以來,已經連續6年呈現貿易逆差。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有90%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技術性貿易壁壘給國際貿易造成的障礙占關稅等各種壁壘總的比重,從20%上漲到近80%。 國外對我國農產品出口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壁壘形式涉及的品種多、范圍廣,導致我國農產品的外貿出口額大大減少。
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 等國外技術壁壘制約, 2006年前三季度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速放緩,進口大幅增長,逆差規模擴大。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等所采取的各種應對措施在第四季度方見成效,農產品進出口額有所增長,逆差規??s小。據農業部統計,2006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634.8億美元,同比增長12.8% ,其中出口314.0億美元,增長13.9%;進口320.7億美元,同比增長11.7%。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仍為6.7億美元。
二、農產品出口市場范圍不斷縮小
我國農產品主要的外貿出口集中在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和東南亞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其中亞洲是我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約占出口總額的70%以上;歐洲是第二大市場,約占出口總額的15%;北美洲是第三大市場,約占市場份額的8%,而這些國家和地區正是技術質量標準先進的國家。隨著我國與這些發達國家進出口貿易的發展,他們對我國出口的農產品在質量和技術標準等方面要求越來越嚴格,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也越來越健全。而我國出口的農產品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發達國家制定的標準,從而使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市場范圍不斷縮小。
三、技術性貿易壁壘降低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產品競爭力的強弱是一個國家在世界貿易中能否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性因素。同樣,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也是評價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以及獲利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指標。雖然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決定因素是產品自身的質量、成本等因素,但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國外消費者形成對我國農產品的負面印象,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出口的成本,其結果是直接造成了我國農產品出口相對的減少,導致其出口競爭力的持續下降。
第二節 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一)國際貿易競爭的加劇和全球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近年來,自然災害頻頻發生,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不斷提高,對食品的安全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各國為了保護本國市場,紛紛利用世界貿易組織關于環境保護的例外條款,在環境保護上做文章,通過頒布實施嚴格的環保法規和相對苛刻的技術標準,從而限制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
(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強化。我國的農產品出口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產品上,農產品的低價正是我國的比較優勢所在,使得農產品能大量進入國際市場。目前我國農產品中的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已經得到一些國家消費者的認可,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這就勢必會對進口國同行業發展構成威脅。這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行業,于是制定的條件多十分苛刻。
二、內部原因
(一)初級產品比重大,產品的附加值低。我國農產品的加工,特別是深加工由于企業的整體素質不夠高,大部分農產品以原料或者初級加工產品的形式在貿易流通,而且大部分農產品包裝簡陋,造成價格不得提升,產品附加值低。此外,出口企業為了爭奪海外市場,不惜成本,競相壓價,使得出口商品的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的效益流失,同時也誘發了進口國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
(二)出口農產品的產品結構與市場結構不盡合理。一方面,產品結構失衡,特色產品少,競爭性產品多。相對于高檔、特色農產品而言,我國出口的中低檔產品無疑是貿易技術壁壘沖擊的主要對象。另一方面,市場結構失衡,市場風險集中。我國農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是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發源地,其政策法規比較系統和完善,而且要求嚴苛。
第四章 我國應對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策略
第一節 政府的政策選擇
政府應積極參與各種國際活動,特別是在新一輪的WTO談判中,表明我國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原則立場,并加強信息搜集,建立預警系統。政府相關部門應在其主要的出口市場,有效地收集和有關信息,特別是一些正在進行暗箱操作的,應該做到早預測、早辨別、早分析、早評估、早報警、早公布、早采取應對措施。
一、加強對WTO規則的研究,有效利用有關彈性規定和保障條款
(一)組織力量對TBT協議進行認真研究,有效利用TBT協議的技術法規,包括實現正當目標的規定;研究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的制定、批準和實施方面的具體要求,以及成員國應享有的權利;研究如何充分應用TBT協議中在信息援助上對發展中國家成員的特殊待遇和區別待遇,爭取獲得更多的技術援助和照顧;研究TBT協議中關于磋商和爭端解決條款的內容、程序及規定,以維護企業正當權利;研究在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方面,在國際貿易中設置技術壁壘的要 求;積極利用我國技術法規、標準及合格評定程序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充分利用WTO/TBT有關規則研究制定有利于我國產品發展、制約出口、保護民族工業的苛刻要求。
(二)建立現代化WTO/TBT服務體系,完善應對技術壁壘的預警機制。重視各國技術標準、法規及政策措施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權威、高效、開放、便捷”的標準、技術法規、合格評定情報網,設立高效的咨詢機構;擴大情報資料來源。
(三)充分利用WTO/TBT有關條款,特別要用好用該協議的“例外條款”。首先要學會運用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非歧視原則以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保障出口產品在出口國家或地區享有平等待遇。其次,在積極引導出口企業消除或減少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同時,學會應用WTO/TBT條款的正當目標要求,即:在涉及到國家安全、防止欺騙、保護動植物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保護人身健康和安全等方面采取正當的防護措施,保護自己的民族工業和國內市場;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于國際市場接軌的正當貿易技術保護體系,有效防止低質進口產品充斥國內市場。此外,我們開可以充分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則,建立起聯系快捷的世界性信息網絡,及時了解國際標準化組織,區域標準化組織、以及主要貿易締約國的標準化工作計劃,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有權對成員國正在制定的標準或其提供的標準草案及時提出意見,以保護本國企業的利益。
(四)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引進。世界貿易組織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貿易政策審議、爭端解決、服務貿易自由化、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涉及的大量復雜的貿易規則及相關法律問題,專業性要求很高。在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更是如此,不僅涉及諸多技術問題,而且涉及行政管理問題,專業性,技術性和政策性都很強。這就需要加大對技術性貿易政策知識的宣傳、培訓與普及力度,加快建設咨詢服務體系,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咨詢隊伍。
二、盡快建立并不斷完善標準化體系及認證體系,建立我國技術壁壘保護體系
(一)充分利用標準化手段,支持競爭,沖破技術性貿易壁壘。進一步加大采用國際標準的力度,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爭取主動權;轉變觀念,加快我國標準化體制改革。
(二)大力推行國際認證,取得國際市場“通行證”。采用IS09000系列標準,使國內企業積極邁向國際市場;推行ISO14000體系標準認證,與國際環境接軌,發展綠色經濟;推行認證體系的互相認可制度,提高消除技術壁壘的有效性;積極利用條碼技術,信息技術為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保證。
(三)加快我國技術法規體系的建設。針對加入WTO的新情況,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技術法規和標準體系,并適時構筑我國國內貿易技術壁壘體系,在涉及安全、衛生、健康、環保等諸方面制定強行性標準,制定和實施對國外相關技術產品有一定針對性、抑制性和限制性的有關法律、技術標準和檢驗制度,把未達到技術標準的產品拒于國門之外,同時使用外國因害怕報復而盡量減少歧視性的技術規定。具體措施包括:按照TBT的規定,明確可以制定技術法規的設計的領域和范圍;確定技術法規的形式和種類;明確技術法規制定、批準的權限;盡快研究如何使現有強制性標準成為技術法規的組成部分;對現行的技術法規進行全面清理、充分、協調。
三、提升產業結構
調整農業種植業結構中國農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長期戰略,應該選擇積極參與國際化進程的競爭性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中國農業的比較優勢,以促進傳統農業發展戰略的改變,實現從自己自足型農業向市場競爭型農業的轉變,從增產型農業向質量效益型農業轉變,從依靠傳統技術轉向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與資本和知識密集相結合的轉變,從依靠資源消耗型的增長方式向重視生態保護、可持續性發展的增長方式轉變。
第二節 企業的應對政策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入世后中國市場經濟正式與國際接軌,中國企業也面臨著加快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從企業入手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其實很具有針對性,具有最迅速的效果。并且,宏觀層面的種種調整措施也是最終為企業服務的,企業針對自身制定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方法和計劃,是當務之急,也是改革發展不容回避的階段。
一、強化標準意識,培育創新能力
(一)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企業技術水平的競爭力。一方面,要切實做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工作,要真正掌握引進技術的先進之處,為我所用,并在其基礎上發展自身的技術。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歸根結底,不管是吸收先進成果,還是在其基礎上加以創新,都需要一定的科研水平與能力作為保障,都需要依靠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只有真正具備了“造血”功能,才能擺脫輸血的依賴。
(二)全面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企業的經營質量,改善管理水平是企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時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企業可以采用國外先進的質量管理標準,獲得質量體系認證,從而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獲得對方的信賴,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
(三)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一個優秀的企業固然要有卓越的技術、一流的質量和出色的管理,企業對社會的作用與貢獻也是非常值得考慮的因素,因此,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全球問題的今天,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感莫過于環境保護了。企業在考慮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同時考慮到保護環境,保護人類健康以及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讓企業獲得長足發展,為廣大消費者所信賴。
二、熟悉目標市場國的有關規則和標準
目前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地區)美國、日本、歐盟也同時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上訴地區憑借其自身的經濟、技術優勢高筑技術壁壘,成為影響我國出口的重要因素。而且各個國家技術壁壘側重點各異,且具有很多具體的環節和規定。所以我國企業要對自己的目標市場加以鎖定并研究。
三、了解國外實施技術壁壘的一般程序
充分了解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規則,尤其掌握其程序和步驟,對于我國企業更好的應對技術性壁壘,維護自身利益時十分重要的。由《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爭端解決規則及程序的諒解》等協議可以歸納技術壁壘的一般程序為:技術性法規與 標準的制定、采用和實施—合格評定程序—信息的獲取、技術協助以及發展中國家優惠待遇—爭端解決程序。通過對這些基本程序的了解,能夠盡可能的減少面臨的技術壁壘時遭受的無謂損失。
【參考文獻】
[1] Ping Zhao. The External Factor Constraint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and Countermeasures[J].World Rural Observations 2009;1(2):73-76
.IEEM,2008,1-3:1600-1604
[3] Yuzhong Li. The adverse influence on Chinese agricultural export of foreign technical barrier and its countermeasure.Journal of Heze Universtiy 2007;8:61-65
[4]王英.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是突破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有效途徑[J].農業經濟問題,2008(7):93-96
[5] 宇方成.基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農產品貿易結構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7,(8):99-103
[6] 黃冠勝.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7,(5):18-22
[7]陳湘霞.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法律對策[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05.
[8] 宋宇. 技術性貿易壁壘中的非政府行為研究[J].國際貿易題,2003,(3):19-23
[9] 王稚琳.技術性貿易措施對發展中國家福利影響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5(4):57-60
[10] 齊欣,岳晉峰.標準制度互認機制與發展中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突破[J]. 國際貿易 2005,(6):36-40
[11]王江,龔麗等. 構建我國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體系的框架[J].農業經濟問題,2006(5):65-68
[12] 余倩倩,張曉濤等.中國農產品出口受制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及對策[J].世界農業,2004,(2):7-9
[13] 謝娟娟. 技術性貿易壁壘研究-理論、實證、對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159-167
[14]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解決國際貿易爭端協調委員會編. 應對國際貿易爭端服務手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181-182
[15]王琪.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研究[J].今日南國,2009,(05):92-93
[16]夏合群.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基礎金融危機背景的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9,(10):52-59
[17]王中豪.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新發展及其對中國農業的影響[J].農產品加工,2009,(2):57-67
[18]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2009年1~11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情況[N].農民日報,2010-01-19(005)
[19]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2008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情況[J].農產品市場周刊,2009,(09):46-47
[20]徐睿霞. 試析外國對華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突破策略_基于美國_歐盟和日本經驗的借鑒[J].商場現代化,2009,(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