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9 01:47: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綜合實踐課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綜合實踐課與學科課程在內容、形式、目標上都是互為補充、有機滲透、彼此促進的關系。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手段,以實踐性、自主性、創作性、趣味性為主要特征的綜合活動內容構成的課程。因此其目標應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理念,即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確定三維的目標體系: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技術與能力,知識與理解。即通過學習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具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具有較強的認識自我與選擇學習的能力、生活與發展的能力,形成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懷。而且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究精神與創新意識、學習與研究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進而逐步形成科學的認識觀,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只有這種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定位,才能讓教師與學生對自己要獲得的學習結果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指導教師更好地設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學。
二、綜合實踐課的適宜性實踐主題
綜合實踐課是基于生活實踐領域的課程,是基于學習者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強調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及學生經驗整合的課程,表現為活動主題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種學科的,應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和興趣所在,即對學生而言是有意義的,且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具有一定挑戰性的跨學科任務,所以實踐課題的選擇設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主題來源的生活性
對學生來說,來源于他們實際生活中的課題首先是具體的,即是可見、可及、可感的。真實的生活容易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經驗基礎,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同現實世界建立聯系,從而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為學生了解社會,增強生活責任感提供了條件與可能。其次,真實的生活主題往往不單純屬于某一學科,而是打破學科的界限,必須綜合各方面的知識才能解決。一個主題多個領域的綜合實踐為學生的情感體驗的得以實現提供了開放的環境和空間。
(二)主題內容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綜合實踐課的選題只有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索動機,從而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地參與實踐過程的體驗才是真實的、愉快的,而且學生容易克服和戰勝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最終實現課程目標。
(三)主題目標的開放性
綜合實踐課與學科課程相比,更注重情感目標和全面發展,所以其選題在條件與結論上都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即不確定性。也就是每個活動主題應有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案。這樣,思維水平、知識水平、生活經驗不同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獲得程度不同的成功和體驗。
(四)主題難易的適中性
綜合實踐活動選題的太難或過易都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實踐積極性,有礙于實踐活動的持續與完成,因此在選題的難易上應根據贊可夫的“最近發展區”來設計,找準選題的切入點,即找準“在有指導的情況下,憑借他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生活中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要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三、綜合實踐課的良構性實施環境
良構的實踐環境是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得以實施完成的保證,它主要包括時空的靈活與開放,形式的豐富多樣,師生的平等與協作,以及資源渠道的暢通等。
(一)時空的靈活與開放
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生活性、開放性及趣味性決定了在實踐活動的時空上要具備靈活和開放的特點。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更著重于課程實施動態運行過程中學生多方面經驗的獲得,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學習行為和心理活動是獨特的,所以,活動前預設的時間、場所難免發生變化,所以說靈活、開放的時空會有利于發展性目標的實現。(二)形式的豐富多樣
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及外顯的自主參與活動的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主張一切有利于調動學生活動積極性和實踐欲望的形式,強調多種感官和多種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動組織形式的豐富多樣,如班級、小組、個人活動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獨創意識。有利于學生體驗困難和成功,在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鍛煉。
(三)師生的平等協作
綜合實踐活動中應體現學生是學習和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是組織著、指導者、合作者、實踐伙伴,教師處在學生們的中間,同學生一起交流合作,使學生在平等、自主、和諧的氛圍中學會提問、善于交流、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積累經驗。
(四)資源渠道的暢通
豐富的課程資源、實踐環境和暢通的使用渠道是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目標達成的重要條件和有力保證。除了網絡資源和學科課程資源外,還有廣泛的社會環境資源,教育管理部門要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意義與價值的宣傳工作,使全社會達成共識,積極配合學校開好這門課,為學生提供環境資源、社會資源、資料資源等,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學校、學生與社會間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綜合實踐課的發展性評價體系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及個性發展,而這其中的探究和創新意識、獲得方法、鍛煉能力、形成生活責任感和良好的態度價值觀等指標是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或簡單的測試來衡量的,所以對每個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收獲及生成的關注,是衡量綜合實踐活動效果的主要內容,而由此形成的靈活多樣的基于學生發展的形成性評價是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主要形式,這里的靈活多樣還指在活動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發展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和指導,且評價標準不能整齊劃一,同時,要將學生個人發展的縱向評價與班級、小組發展的橫向評價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全面的立體的評價體系。
(一)評價實施的過程化
比較而言,分科課程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和相對獨立性,注重教學的認知功能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綜合實踐課更強調知識的豐富性和相互聯系,更強調教育的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以及發展學生的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所以,綜合實踐課的教育評價應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情感和行為進行積極評價。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抓住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每一有利條件,針對學生情感和行為的細微變化,尤其是在活動過程中外顯的生活能力的發展和態度的形成,及時、適時進行點評,即評價發生在整個活動過程的時時、處處,這必然會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綜合實踐課,進一步實現發展性的教育目標。
(二)評價內容的豐富化
在學科教學中,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多是將學生獲得的知識或技能作為教育績效的基本標志。綜合實踐課的發展性目標,使人們意識到,學生的實踐和活動是他們在社會中成長的必然過程,學生獲得的積極的內心體驗也同樣是成長的結果和評價的標準。因此實施綜合實踐課,不能用傳統的分數或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教育效果,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按三維的目標體系(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技術與能力,知識與理解)進行立體的全面的發展性的評價。
(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傳統學生評價中,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評價,這種評價容易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甚至對評價產生畏懼和逃避的心理。綜合實踐課應改變這種教師是教育評價的唯一主體的做法,充分重視小組評價與自我評價,形成教師、小組、班級及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主體。教師作為綜合實踐課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參與者,在綜合實踐課的評價過程中也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特別應當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教師準確地發現問題。另一方面自我評價能力的形成也是綜合實踐課的重要目標之一。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既可以保證評價的真實性,又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與完善,會更客觀確切地反映學習者的實際情況。
(四)評價標準的個體化
由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個性化,加之他們的感悟能力的差異,同時又受現代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所以綜合實踐課的評價應該以每個學生為評價對象,將其在綜合實踐課中的感受及變化作為具體評價內容,突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位,強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更好的發展,構建一個縱向的個體化的評價標準,這樣更有利于全面準確地衡量復雜而又有個性的學生對象。
(五)評價手段的多樣化
討論、成果展示、評比、論壇、體會、自我小結等都可以作為綜合實踐活動過程實施評價的手段。由智力多元化理論可知,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由不同程度、不同元素組成的智力系統,而且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中表現也不盡相同,所以評價手段的多樣化有利于實現客觀、真實、有效的評價,使評價的調節、激勵、改進和教育功能在教學中得以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4--181.
[2]范蔚,設計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則要求[J],課程.教材.教法,2003,3.
[3]李志厚,李如密,論可持續發展教育的課程觀[J],課程.教材.教法,2004,1.
[4]張華,研究性學習與生活[J],教育發展研究,2003,6.
[5]文可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探討[J],教育發展研究,2003,6.
【關鍵詞】綜合實踐課 教學難點 問題 策略
一、綜合實踐課教學中的難點
新背景下,我國的素質教育發展進一步深入,綜合實踐課的開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在綜合實踐課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難題和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方法仍然不能使實踐課教學的作用得到真正的發揮,組織的實踐活動并不能完全適應學生的心理要求,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薄弱,不能真正起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精神以及增強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計劃也沒有達到期望值,如此,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就受到了直接的影響。
實踐課教學缺乏創新元素和創新手段,仍然沒有突破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束縛,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興趣等等,這些都是目前綜合實踐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也是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需要提出相關策略來推進實踐課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綜合實踐課有效教學策略
(一)師生互換角色,以學生為主體
在傳統教學理念中,教師是主體,是教學的主導者,向學生講授和灌輸知識,對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觀念具有很大的約束性,沒有考慮到讓學生自己思考,主動發揮,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理念,將創新理念和創新教學方法應用于教學工作中。
在綜合實踐課教學中,師生進行角色轉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和課下的“主持人”“主導者”,教師扮演引導和輔助的角色。教師通過不同的引入法將學生的思路帶領到正題上,然后讓學生主動思考和研究,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將課本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往自行規定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及過程等這些程序,讓學生自己來確定。教師從“確定者”轉向為“預定者”,由學生自己創設學習目標,準備探究步驟,不必按照老師的安排進行,加入學生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另外,教師要積極與學生溝通,培養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耐心聽學生的意見,更有利于導入式教學工作的展開,為學生營造民主、活潑的學習氛圍。
(二)教師精準引導,活動形式多樣化
在綜合實踐課中,教師對學生每個階段的活動情況都要全面把握,因此,要求教師以輔導者的身份,全程參與實踐活動,在掌握全局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的指導策略,依據學生的基礎、性格以及興趣愛好,開展多形式的活動。例如,合作交流學習,或者分組探究,這類學習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創造空間,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有利于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學生在探討和商量的過程中,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這就改變了以往教師按固定思路灌輸給學生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思考、自主探索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也打破了原來課堂沉悶、枯燥的氣氛,為學生提供更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活躍了課堂氣氛,寓教于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例如,在講解“平均分”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有12框草,要想平均分給懶羊羊、美羊羊和沸羊羊,應該怎么分?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課本知識相結合,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再經過了討論和交流,暢所欲言,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擦出更多的明艷的火花。不僅使課堂氣氛很活躍,在這種形式下學生們所獲得的知識和見解記憶尤為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徹。分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途徑也一改往日的沉悶形式,在新穎而活潑的氛圍中,更能讓同學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也便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多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討論,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思維成果,挖掘學生的智慧,利用分組討論或者開展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探究活動和學習活動,可以更好地實現綜合實踐課的教學目的。
(三)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民主與平等、嚴肅而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有利于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寬廣的空間,也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便有利于綜合實踐課教學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付出一些耐心和愛心,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問題,主動質疑,提出疑問,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精神,實現綜合實踐課教學的目標,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教師要耐心、誠懇地解答學生的疑問和問題,不能打擊學生的質疑積極性和自信心,不能因學生提出的問題幼稚、怪癖而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或者干脆不回答,不應故意回避或轉移話題,積極與學生共同討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事件的一些細節部分進行了發掘和質疑,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在這種形式下學生們所獲得的知識和見解記憶尤為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徹。
結語
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為學生營造適宜的學習氛圍,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選題要恰當而有可研究性。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選題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注重教育與當代現實生活的聯系,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重視學生的體驗、感受,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探索為特征,以實現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展為目的。但必須認識到學生的自主選擇是建立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基礎上的,以幫助學生探索健康愉悅、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意地生活。在選題中尤其要注意指導學生選題不能過大,這樣易使得活動內容面面俱到,活動主題不明確,研究活動不易操作。
此外,在選題時還要有可研究性。學生通過開展連貫性的體驗式、問題解決式、主題研究性學習活動,并充分開發、整合、利用學校及周邊社會的課程資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通過自主學習和協作,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掌握信息的收集、處理歸納及調查,發表和討論等學習方法、思維方法,以及培養他們積極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態度,使各門學科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等相互聯系和深化,在實踐中得到綜合運用,從而達到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傳統的學?;顒邮怯袇^別的。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課程,它具備課程的三要素: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穩定多樣的教學和學習方法。而學校傳統活動內容是限定在班團隊的活動、晨會、體育鍛煉、科技活動和文體活動,活動的目標依然停留在淺層次的技藝訓練上,對學生的現實生活、社會實際關注不夠,學生生活與社會依然脫節。而且活動中學生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角”,常常處在被安排、被設置的“配角”地位。這些都不符合綜合實踐課自主性、開放性、生成性及實踐性的基本特征??梢姡瑐鹘y活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此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自己的特點。作為一種基本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變學生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屬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集中體現了實踐的課程觀。實踐的課程觀不再把課程僅僅視為“學科”、“知識”或“教材”,而把課程視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一種批判性、反思性、建構性的實踐活動。實踐的課程觀念強調:
第一,課程實施中的實踐情境包括課堂活動情境和開放的社會活動情境。
第二,實踐的課程觀強調的實踐不是指人類一般的、普遍的實踐活動,而是指以學習和自我發展為目的的實踐,這種實踐依然是一種學習方式,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的學習過程。
第三,實踐的課程觀注重的實踐不純粹強調實踐的實際產品,它注重的是學生通過實踐的實際體驗,通過體驗,進一步獲得感悟,獲得能力發展和情感升華,樹立良好的態度和價值觀。
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及時而有效的方法指導。
在每個階段,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本階段的目標是什么,本階段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搜集到了哪些材料,不知道什么,還需要搜集什么材料,從而在活動過程中根據目標適時調整方案,讓研究的方向更明確,避免時間的浪費和組內學生搜集材料的重復性。這就要求教師適時組織學生進行階段性成果交流,在交流中明確小組內已知的材料和信息,確定未知材料和信息的搜集。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就要明確課程綜合化的真正意義在于促進學科知識的應用,促進生活、體驗與學科的統一,促進師生合作。教師要做到幾個“引導”:
第一,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
第二,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一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參與;二是讓學生在多向交流中參與;三是讓學生在探索中參與;四是讓學生在合作中參與;五是讓學生在競爭中參與;六是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參與。
一、要注重生活時空的多元,實現學生樂學的需要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圈于學校,而要以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絡,全面實施教育。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獲得發展。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斷更新的通信家族》時,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
二、要選取貼近生活的課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
小學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的掌握與情感教育相結合,陶冶情操,培養興趣。因此,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于兒童的生活實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產生情趣,這是維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選取學習課題時,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相關聯,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統一搭起一座橋梁,使它們得以溝通。由此可見,小學綜合實踐課僅有系統性知識教學是不夠的,學?,F實生活中的各種生活事件隨時發生,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抓住教育的切入點、結合點,針對學生的思想和具體表現找準時機,然后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滲透,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教育,從而促進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統一,生活與發展的統一。
三、綜合實踐課的良性實施環境
良性的實踐環境是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得以實施完成的保證,它主要包括時空的靈活與開放,形式的豐富多樣,師生的平等與協作,以及資源渠道的暢通等。
(一)時空的靈活與開放。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生活化、開放性及趣味性,決定了在實踐活動的時空上要具備靈活和開放的特點。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更著重于課程實施動態運行過程中學生多方面經驗的獲得,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學習行為和心理活動是獨特的,所以,活動前預設的時間、場所難免發生變化,所以說靈活、開放的時空有利于發展性目標的實現。
(二)形式的豐富多樣。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及外顯的自主參與活動的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主張一切有利于調動學生活動積極性和實踐欲望的形式,強調多種感官和多種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動組織形式的豐富多樣,如班級、小組、個人活動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獨創意識。有利于學生體驗困難和成功,在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鍛煉。
(三)資源渠道的暢通。豐富的課程資源、實踐環境和暢通的使用渠道,是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目標達成的重要條件和有力保證。除了網絡資源和學科課程資源外,還有廣泛的社會環境資源,教育管理部門要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意義與價值的宣傳工作,使全社會達成共識,積極配合學校開好這門課,為學生提供環境資源、社會資源、資料資源等,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學校、學生與社會間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要發揮時間上的近距離效應,實施學生生活中的教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傊@種新形態的課程對實現“四大支柱”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改善教育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一、綜合實踐課的發展性目標定位
綜合實踐課與學科課程在內容、形式、目標上都是互為補充、有機滲透、彼此促進的關系。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手段,以實踐性、自主性、創作性、趣味性為主要特征的綜合活動內容構成的課程。因此其目標應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理念,即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確定三維的目標體系: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技術與能力,知識與理解。即通過學習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具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具有較強的認識自我與選擇學習的能力、生活與發展的能力,形成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懷。而且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究精神與創新意識、學習與研究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進而逐步形成科學的認識觀,形成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只有這種全體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定位,才能讓教師與學生對自己要獲得的學習結果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指導教師更好地設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教學。
二、綜合實踐課的適宜性實踐主題
綜合實踐課是基于生活實踐領域的課程,是基于學習者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體驗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強調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及學生經驗整合的課程,表現為活動主題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種學科的,應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和興趣所在,即對學生而言是有意義的,且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具有一定挑戰性的跨學科任務,所以實踐課題的選擇設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主題來源的生活性
對學生來說,來源于他們實際生活中的課題首先是具體的,即是可見、可及、可感的。真實的生活容易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經驗基礎,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同現實世界建立聯系,從而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為學生了解社會,增強生活責任感提供了條件與可能。其次,真實的生活主題往往不單純屬于某一學科,而是打破學科的界限,必須綜合各方面的知識才能解決。一個主題多個領域的綜合實踐為學生的情感體驗的得以實現提供了開放的環境和空間。
(二)主題內容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綜合實踐課的選題只有符合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索動機,從而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主動地參與實踐過程的體驗才是真實的、愉快的,而且學生容易克服和戰勝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最終實現課程目標。
(三)主題目標的開放性
綜合實踐課與學科課程相比,更注重情感目標和全面發展,所以其選題在條件與結論上都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即不確定性。也就是每個活動主題應有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案。這樣,思維水平、知識水平、生活經驗不同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獲得程度不同的成功和體驗。
(四)主題難易的適中性
綜合實踐活動選題的太難或過易都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實踐積極性,有礙于實踐活動的持續與完成,因此在選題的難易上應根據贊可夫的“最近發展區”來設計,找準選題的切入點,即找準“在有指導的情況下,憑借他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生活中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要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三、綜合實踐課的良構性實施環境
良構的實踐環境是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得以實施完成的保證,它主要包括時空的靈活與開放,形式的豐富多樣,師生的平等與協作,以及資源渠道的暢通等。
(一)時空的靈活與開放
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生活性、開放性及趣味性決定了在實踐活動的時空上要具備靈活和開放的特點。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更著重于課程實施動態運行過程中學生多方面經驗的獲得,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學習行為和心理活動是獨特的,所以,活動前預設的時間、場所難免發生變化,所以說靈活、開放的時空會有利于發展性目標的實現。
(二)形式的豐富多樣
綜合實踐活動課強調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由度及外顯的自主參與活動的條件,讓學生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主張一切有利于調動學生活動積極性和實踐欲望的形式,強調多種感官和多種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動組織形式的豐富多樣,如班級、小組、個人活動相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獨創意識。有利于學生體驗困難和成功,在身體力行的實踐活動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鍛煉。
(三)師生的平等協作
綜合實踐活動中應體現學生是學習和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是組織著、指導者、合作者、實踐伙伴,教師處在學生們的中間,同學生一起交流合作,使學生在平等、自主、和諧的氛圍中學會提問、善于交流、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積累經驗。
(四)資源渠道的暢通
豐富的課程資源、實踐環境和暢通的使用渠道是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目標達成的重要條件和有力保證。除了網絡資源和學科課程資源外,還有廣泛的社會環境資源,教育管理部門要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意義與價值的宣傳工作,使全社會達成共識,積極配合學校開好這門課,為學生提供環境資源、社會資源、資料資源等,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學校、學生與社會間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綜合實踐課的發展性評價體系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和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及個性發展,而這其中的探究和創新意識、獲得方法、鍛煉能力、形成生活責任感和良好的態度價值觀等指標是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或簡單的測試來衡量的,所以對每個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收獲及生成的關注,是衡量綜合實踐活動效果的主要內容,而由此形成的靈活多樣的基于學生發展的形成性評價是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主要形式,這里的靈活多樣還指在活動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發展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和指導,且評價標準不能整齊劃一,同時,要將學生個人發展的縱向評價與班級、小組發展的橫向評價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全面的立體的評價體系。
(一)評價實施的過程化
比較而言,分科課程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和相對獨立性,注重教學的認知功能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綜合實踐課更強調知識的豐富性和相互聯系,更強調教育的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以及發展學生的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所以,綜合實踐課的教育評價應重視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情感和行為進行積極評價。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及時抓住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每一有利條件,針對學生情感和行為的細微變化,尤其是在活動過程中外顯的生活能力的發展和態度的形成,及時、適時進行點評,即評價發生在整個活動過程的時時、處處,這必然會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綜合實踐課,進一步實現發展性的教育目標。
(二)評價內容的豐富化
在學科教學中,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多是將學生獲得的知識或技能作為教育績效的基本標志。綜合實踐課的發展性目標,使人們意識到,學生的實踐和活動是他們在社會中成長的必然過程,學生獲得的積極的內心體驗也同樣是成長的結果和評價的標準。因此實施綜合實踐課,不能用傳統的分數或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教育效果,對教育活動的評價,按三維的目標體系(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技術與能力,知識與理解)進行立體的全面的發展性的評價。
(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在傳統學生評價中,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評價,這種評價容易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甚至對評價產生畏懼和逃避的心理。綜合實踐課應改變這種教師是教育評價的唯一主體的做法,充分重視小組評價與自我評價,形成教師、小組、班級及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主體。教師作為綜合實踐課的設計者、組織者與參與者,在綜合實踐課的評價過程中也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特別應當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教師準確地發現問題。另一方面自我評價能力的形成也是綜合實踐課的重要目標之一。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既可以保證評價的真實性,又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與完善,會更客觀確切地反映學習者的實際情況。
(四)評價標準的個體化
由于學生主體意識的個性化,加之他們的感悟能力的差異,同時又受現代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所以綜合實踐課的評價應該以每個學生為評價對象,將其在綜合實踐課中的感受及變化作為具體評價內容,突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位,強調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更好的發展,構建一個縱向的個體化的評價標準,這樣更有利于全面準確地衡量復雜而又有個性的學生對象。
(五)評價手段的多樣化
討論、成果展示、評比、論壇、體會、自我小結等都可以作為綜合實踐活動過程實施評價的手段。由智力多元化理論可知,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由不同程度、不同元素組成的智力系統,而且在不同的時間和環境中表現也不盡相同,所以評價手段的多樣化有利于實現客觀、真實、有效的評價,使評價的調節、激勵、改進和教育功能在教學中得以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進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4--181.
[2]范蔚,設計綜合實踐活動的原則要求[J],課程.教材.教法,2003,3.
[3]李志厚,李如密,論可持續發展教育的課程觀[J],課程.教材.教法,2004,1.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策略;學習環境;課堂活動
既要實現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的培訓目標,又要重視學生個體發展目標的實現,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既能獲得知識又能謀求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綜合實踐活動是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是小學生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小學生存在年齡較小、缺乏閱歷、定位不清、實踐活動缺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最好是從根本上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提高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效率的關鍵。
一、數學綜合實踐課中應用探討教學策略
綜合實踐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要給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讓學生占據主動學習的地位,這樣就不會覺得數學是一門枯燥、被動學習的課程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之中,在數學綜合實踐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分組學習在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中是較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有一個教師在教學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時提問:“某工程由甲、乙兩隊承包,2到4天完成,需要支付1800元;由乙、丙兩隊承包,需要3+3~4天可以完成,需要支付1500元;由甲、丙兩隊承包,要2+6~7天可以完成,需要支付1600元。在需要一星期完成的情況下,選擇哪隊支付的費用更少?”教師要求同學們分好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每組派出代表發言。這時前后左右的學生聚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教室里嗡嗡的聲音表明學習氛圍濃烈。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了討論之中。幾分鐘后,小組中選出的代表發言,“根據應用題的題干可以看出選擇甲……”“我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是,我應該……”小組之間的討論學習是一種實現資源共享、大家凝聚智慧的過程,能夠讓學生以討論交流的方法相互學習、交換看法,提高數學實踐課程的實效性。
二、數學實踐課中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數學的實踐教學非常重要。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能夠以一個愉快、輕松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有利于數學實踐課的學習。那么,如何在數學實踐課上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呢?
首先,教師應該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個性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喜好,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實踐氛圍,還要了解學生對數學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
其次,可以利用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像多媒體、投影儀等,聲音和畫面都會對學生的感知產生強烈的沖擊,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強化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還要在平時的課堂上或是課下的交流中抓住有利時機,向學生講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使學生正確地看待數學。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社會價值、現實意義就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實踐課的教學效率。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是新世紀數學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素質教育重點提倡的方法。綜合實踐是一種能力,可以終身受益,有這樣一句話說:“世界上最珍貴的知識就是關于方法的知識?!苯處熢趥魇谥R的同時要積極地致力于培養學生數學綜合實踐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我們要創新教育方法,改變教育模式,用事實說明問題,為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發展提供經驗借鑒,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實踐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本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實踐性課程。尤其注重學生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方式,轉變學生那種單一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因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比其它任何學科課程不一樣,更強調學生對實際活動過程的經歷和體驗。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向學生生活領域延伸的綜合性課程。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局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活動領域延伸,密切學生與自然、與生活的聯系。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三級管理的課程。課程集中體現了新的課程管理和發展制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由國家統一制定課程標準和指導綱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門根據地方差異加以指導,學校根據相應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開發和實施。因而,它不僅僅是哪一級的課程,它體現了三級課程管理的特征和功能。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最能體現學校特色、學?;顒樱瑵M足學生個性差異的發展性課程——校本課程。
二、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的角色扮演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去做,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實際的真實感受。比如我在講三年級《有趣的葉子》時,就讓學生利用雙休日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種植物葉子進行感性認識,再通過采訪、調查、發現問題、積極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并通過各種方式搜集資料、篩選材料、最后得出結論。使他們有一種成功的自豪感。這種內心的感受是學生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也是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健康發展的基礎。在課程的指定領域中,研究學習突出讓學生親自參與科學探究的活動,體驗科學活動的艱辛與愉悅。著重讓學生通過與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直接接觸,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體悟科學,把科學知識加以融合并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同時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使學生滿懷興趣而又比較便利地投入到各種實踐活動中。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具體的現實情境,讓學生走出課堂,置身于廣闊的大自然和豐富的社會生活中。通過親身經歷,實際操作與活動來獲得豐實的經驗。在具體的活動方式下,盡量采用參觀、實驗、調查等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改變以書本和教室為中心的學習方式
回想一般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由于教師重視了文本的學習活動,重視了教室空間進行教學活動,是以書本和教室空間為中心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做法使學生很自然地感覺到古老的學習方式的復古,認為老師還是像以往的活動課一樣,只是哄著大家玩玩而已,不會動真格的去實施,造成了實施時無法進行。這種以書本和教室空間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容易使學生遠離自身日常生活,不利于增進學生對自我的感性認識和實際體驗。同時也容易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各門認知性的學科課程的延伸,從而窄化了綜合實踐活動,使得綜合實踐活動演變成了活動認識課。
四、教學與實踐要緊密結合
考慮到我校所處較落后的農村地區,內容選擇上要體現農村教育的特點,在以當前學生的生活活動和環境為背景,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面向農村學生的生活與經驗,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特別是農村生活需要。如“農藥的使用常識”、“養殖”、“種殖”等等。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都在與周圍環境進行信息交流。因此,我們應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挖掘學生身邊的具有生命力的資源,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對自我、對自然、對社會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學生的生活看似簡單,但是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現他們的秘密與特點。比如,孩子中有很多“小胖墩”,究其原因與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于是“滿城盡是‘小胖墩’”的主題研究活動開始了,學生從自己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出發,自主進行研究,首先隨機進行了調查、統計,發現問題;再在一些比較胖的學生中開展調查,發現他們除了遺傳因素以外,很大原因與不良飲食習慣及缺乏運動有關。
所以,在選擇課題時,教師要學會從兒童的視角來看待兒童的世界,尊重兒童幼稚的想法,讓他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