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組合作學習經驗總結
時間:2023-03-13 11:15: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組合作學習經驗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問題的解讀
小組有效合作學習是"345"高效優質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但在實際教學應用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如班額大導致小組成員較多,小組長的組織活動往往顧此失彼;部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不好,不能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小組長組織能力有限,不能全面有效完成帶領全組成員完成合作學習任務;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其他環節占用時間過多,小組合作學習的安排時間不能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習,沒有拓展到課外學習中,致使無法保持學生合作學習習慣培養的長效性等等。此種種原因,都將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不高,不僅不能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知識,培養合作互助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的目標,還將導致學生產生惰性心理,將小組合作學習時間當作偷懶的良機,從而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將會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
綜合其原因,造成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不高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
(一)教師不注重小組建設。在合作學習之初,只是根據某一方面的依據(或成績,或座次等等),將全班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任命學習成績好或學習認真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而不注重分組的方式和方法,更談不上小組的建設。從而致使小組管理混亂,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無法高效率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不注重合作學習內容的設計、方法的指導、實效的監控、評價的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只是機械地設計合作學習的任務,讓學生合作談論得出結論,讓學生進行展示。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只注重了合作學習的結果,而不注重合作學習的過程,對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最終造成了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成為了一個或幾個學生的"一言堂".好學生的觀點得不到完善和升華,思路無法拓展,差學生被動接受,從而懶于思考,懶于表達,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我通過理論學習發現,現階段國內對合作學習的價值和有效性已經相當重視,許多組織和個人都進行了本問題或類似本問題的研究,有一些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理論系統。但對于"345"優質高效課堂環境下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研究卻不多,而且對于本問題的解決沒有形成系統的方法。
二、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社會對人才標準做了重新的界定,創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識經濟時代要求教育界培養大批有創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也把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合作學習"是我國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
(二)課題界定: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或群體,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動上互相配合的過程。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斷,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力。 研究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指出目前我國教育現狀中存在著學習方式單一的問題,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美國心理學家AqHq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學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個性心理隨著學習過程的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的展開,不斷發生碰撞與相融。合作學習聯系的建立,為學生創造了與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間,順應了學生的心理需求·
三、理論依據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能在課題合作交往的機會,對于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習交往理論認為,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受課題教學氛圍的影響很大,多種形式的小學討論交流,是學生之間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這樣有利于生動活潑課堂氣氛的形成,有利于課內信息的 溝通交流,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課程標準》中也強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時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索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相互啟發。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及內容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并且指出,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組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和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成員可以互補,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實現思維、智慧上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相互團結的力量使小組成員互勉、互助、互愛。一個學生的成功同時會幫助別人成功,包括組內、組間存在著一種合作學習共同進步關系。
依據以上理論,本課題的研究目標為: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實踐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通過研究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
3、通過研究活動的開展,探索合理分組的策略和小組長培養的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依據以上研究目標和我校班級及學生情況,本課題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進行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有:
1、小學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現狀研究。
2、學習小組建設的研究。
(1)優秀小組長培養策略的研究。小組長的選擇和培養,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重要環節。
(2)合理分組策略的研究。分析班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對本班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提高小組成員間參與學習和合作互助的效率的原始幾率,為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3)學生合作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3、合作學習建設的研究。
(1)合作學習任務設計、內容確定策略的研究。精心設計課內課外的合作學習任務,使合作學習的任務有層次性,進行合作學習任務設置的研究,針對不同基礎和學習習慣的組員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以保證每個組員都能"吃得飽,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糧".進行課內外合作學習內容確定策略的研究,正確把握合作學習內容與任務。
(2)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效評價機制的研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研究,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長效機制,實施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策略。將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與課堂總體評價機制相結合,引入有效評價機制,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五、課題研究的對象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是本校四年級學生。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中主要運用以下方法:
(1)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的研究,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全面參與,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反饋后在進行研究,將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動實踐中進行再次的實踐檢驗。
(2) 文獻資料法。整理收集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文獻資料,進行相關理論的學習,梳理有利于本課題研究理論資料,應用于研究活動的開展。
(3)調查研究法。在課題研究之初,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態進行前期調查,分析得出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的癥結所在,有針對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過程中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及時調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總結階段,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行后期的調查測量,對研究的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總結和分析。
(4)、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實踐中的具體情況及時地進行歸納和分析,找出實際經驗中的規律,使之系統化、理論化,從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導教學實踐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 課題準備申報階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進行理論學習,收聽或收看有關的課題講座,廣泛收集與課題有關的資料,認真研究各地有價值的經驗。提高理論素質,組織落實,論證課題。明確課題研究目的和任務,制定實施方案,掌握實驗的步驟和方法申報課題立項并完成開題工作。
(二)課題實施研究階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對"合作學習"課堂模式的有效性進行探究
以課堂教學為載體,追蹤教研為形式,開展實踐活動與研討交流工作,每周有教研活動,期末有總結交流文章。
這一階段結束后,開展階段評估工作,撰寫學科組規范、實用的課題方案,形成中期研究報告。
(三) 課題反思階段(2015年2月——2015年4月)
這是課題的關鍵階段,不僅把第一階段的成果運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文本問題如何提出、如何達到學習目標,以及問題的地位、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和發展前景。同前一階段一樣,有活動安排,有期末總結,并形成階段性的總結成果,如教學案例、論文和展示課等。
【摘 要】合作學習已經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被廣泛地應用于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本文首先介紹了合作學習的概念。然后,提出了合作學習中劃分小組的五大原則。最后,提出了建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六個步驟,具體是教師要學習課本內的教學內容;制定學習目標;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的交流討論;進行課堂評價;進行課后反饋。
關鍵詞 新課程;高中化學;合作學習;劃分小組;教學模式
一、合作學習的概念
當前,合作學習已經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被廣泛地應用于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然而,何為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如何界定,對于該問題,當前的學術界對其缺乏一個統一的定義。許多教育工作者,從不同的層面和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研究與探討,并給出了各自對其的定義。經過對文獻的梳理與總結,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分為三種,具體如下:
第一種是把合作學習看作是一種方法論。持這種觀點的教師,把合作學習看作是是一種有效的促進課堂教學組織的方法。這些教師往往在課堂教學中會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這種觀點比較傾向于教師的“教”。
第二種是把合作學習看作是一種學習的效果論。持這種觀點的教師,往往認為,在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獲得比較理想的效果。這種觀點比較傾向于學生的“學”。
第三種是把合作學習看作是一種“教”“學”并重的教學體系論。持這種觀點的教師,認為合作學習只是教師所采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而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根據研究和實踐經驗總結,筆者把合作學習的概念定義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小組的形式把學生組織起來,根據一定的合作要求和合作的目標要求,使得學生在相互間的合作中促進共同的學習和進步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和情感的能力水平。
二、合作學習中劃分小組的原則
要進行合作學習,首先需要把班級中的學生劃分成小組。而如何劃分,能夠最大程度的促進學生的學習,就是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經過實踐,得出以下具體原則,能夠保證小組劃分的有效進行。
原則一:小組人數以4-5人為宜。小組的人數不要過多,也不宜過少,把人數控制在4-5人最為適宜。教師要為每一個小組設立一個組長,組長要對小組的成員進行安排與協調,小組成員要服從組長,共同完成教師規定的任務目標。
原則二:性別比例要均衡。劃分成的小組,小組成員不能都是女生,也不能都是男生,要注意性別比例。一般而言,男生的動手能力比女生要強,但是容易粗心大意;而女生則更加仔細,因此,要注意小組中男女之間的協調。
原則三:各小組的總體能力要平衡。各個小組中的成員,要有學習好的,要有學生中等的,也要有學習差的,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原則四:適量尊重某些學生的個人選擇。在分組的時候,也要征得學生的同意,對于某些學生的個人選擇,教師不可以強制學生服從,可以在滿足前三條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組合。
原則五:便于小組之間的學習與競爭。小組的劃分,要使得各組的水平差不多,便于小組之間的學習與競爭。
三、建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步驟
在建構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需要強調的是,合作學習方式是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它強調學生在學習時的主體意識。同時,合作學習方式也注重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包括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合作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知識系統,以實現教學的要求。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分為六個步驟。
首先,要學習課本內的教學內容。教師與學生都要對課本內的教學內容閱覽一遍,閱覽了課本的教學內容之后,教師要根據課本的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要求,教師依據教學要求引導學生的學習。
其次,教師再以學習資源制定更具體的、更加細化的學習目標。例如,教師根據創設的教學情景提出問題或者教材中提出的交流、討論的問題等等,教師以更具體的、更加細化的學習目標為引導,組織學生的學習。
第三,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學生以更具體的、更加細化的學習要求為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教師此時則要為小組內各成員確定好各自的分工,成員間進行交流討論,在討論的末尾,盡量促成組內成員達成共識,形成統一的認識、結論。
第四,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則再組織引導各個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各個小組要與其他小組形成互動,互相交流討論,向其他小組展示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聽取其他小組的學習成果,互相取長補短,盡量相互之間達成統一的認識、結論。
第五,當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小組間的交流討論結束之后,進行課堂評價。如果小組內、小組間的交流討論進行的較好,則此時學生便會建立起知識網,并轉化為自身的知識。
第六,課后反饋。此時,教師要在各個小組匯報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的時候,引導其他小組聽取其匯報的學習成果,在聽的同時,批判性的吸收其學習成果中正確的部分。若是小組間有不同的結論,則要組織小組間提供相應的正確的依據支持,小組間互相補充,建立共同的知識結構。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表現較好、有正確結論的小組予以表揚與贊賞,鼓勵學生再接再厲,挖掘潛力更上一層樓。對于表現較差、結論中存在不足的小組,教師要恰當的指出他們結論中不足的部分,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鼓勵他們改正,不斷的自我提高。
參考文獻
[1]馬靈.學會合作共享快樂——高中化學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3.14
[2]楊川.合作交流 協作發展——高中化學合作探究模式淺談[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2.21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科學探究:習慣
課堂教學的模式,要求我們在集中式的教學中,著眼于學生,用一個又一個45分鐘的時間逐步引導學生去實現擁有獨立學習的方法和技能,養成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習慣,實現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做到探究新知、銳意進取的可持續發展。
一、利用教材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課程標準:“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p>
(一)利用教材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
對學生來說,學習過程內在的動力支持是極為需要的,要讓學生覺得“好玩”“學的有意思”很重要,現在化學教材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打破了傳統的知識網絡體系,充分體現學習化學的“有用”“就在身邊”等特點激發學生興趣。如:教材中的“你知道嗎”“活動探究”“問題解決”“化學史話”“拓展視野”以及教材中的精美插圖等方面的內容,妙趣橫生,貼近生活,讓學生一看就會認為:“化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學化學真的很有意思?!?許多學生如是說)。我認為,凡是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在智力開發上能發揮主導作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二)利用教材內容的深刻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持續性
對學生來說,能讓學生持久“自主”的學習下去的最好動力,莫過于“成就感”了,有了“成就感”,就會越學越“帶勁”(學生原話)。記得在《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的第一節課教學時,當我把第一個海洋紀錄片播放給學生看的時候,整個教室就像炸開了鍋,學生前后左右交頭接耳,整個教室里“嗡嗡”之聲,不絕于耳—他們在交流、在向身邊的同學展不各自“豐富”的海洋有關的知識,我也就順水推舟地讓學生各自發表對海洋知識的了解,一節課下來,我的課件始終只停留在第一張PPT上,而學生已經把氯氣的生產以及澳、碘、鈉、鎂等后面的教學內容,都融合于濃濃交流氣氛中去了。個人經驗總結: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積極成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自己學下去。在教材內容上的分析或解讀方面,應尊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去講,讓學生去學。課堂上,教師應當重方法輕內容,敢于放手讓學生學,放手讓學生去實驗、去探索。教師應該踏踏實實當好一名課堂教學的引導著、組織者和支持者,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人。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充滿成就感,還將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分組教學養成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為實現互動式、交流式的合作學習,新課程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仟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焙献鲗W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仟務,有明確責仟分工的互學習。
(一)面向全體學生,深入了解、實現組內互助優化
同一教學班的學生個性各異,學習特點各異,學習的層次各異。所以進行分組教學之前,教師絕不可草率,要深入了解教學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習情況),多與班主仟、同班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情況(性格、人際關系等),然后予以分組。如:我曾經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劃分成A}優),B}中),C(差)三個層次,把一個班級分成若十個四人小組(也是化學實驗小組),讓每個組都有同樣ABC層次的學生,并讓組員們推出一位組長,這個小組就成為一個學習的團體。教師授課完成后,讓刁、組學生交流學習,由于同是學生,相互之間差距比較小,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討論氛圍濃厚(為了學習完成后能“回答”老師的幾個復習小問題,獲得老師對學習小組的學習成效的“肯定,’),收效很好,學生普遍反映,通過這樣的“再學習”,組內成員纂卞可以理解課堂的教學內容。
(二)完成集體學習任務,養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
課堂教學是化學教學的一部分,調動學生課后集體協作學習的主動性,養成他們在互相合作中學習的習慣是化學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分組分配仟務的方法,將學生置身于集體的環境中,從而使其為了集體的榮譽,很好地刺激了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十個小組,指定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內容,讓學生進一步進行學習,拓寬知識面。同時,讓各小組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展不本小組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一個學年下來,幾乎每個小組都能出色地完成學習仟務,甚至有的小組還制作了小課件、小教具、小模型、小實驗等在班里展不,贏得了大家的好評;有的還請我去與化學實驗室聯系,去解開小組的“疑惑”,有地還拍成小錄像。個人經驗總結:讓學生置身于集體中去學習,品味團結協作的成功喜悅,體會自己在集體中的主人翁地位,進而養成主動與他人合作的學習意識和習慣。同時教師應走入到學生中去,一起動手,一起探究,師生合作,共同建構知識體系。
三、注重過程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p>
(一)課前開放教學內容,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學生自覺進入探究的情境
化學新課程的實施,教師不能只把教材內容看成是教學過程中唯一的教學資源,還要求我們要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周圍有利的條件,開發利用各種有效的化學資源。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問題研究、實驗動手,培養他們通過獨立學習,獲取新地化學知識,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學新課之前,我總會讓學生在課前先“學”一點相關的知識內容,“透露”一些相關信息的搜集方法或途徑,從而使學生們能在下一節課時,帶著“收獲”進課堂,帶著“經驗”進課堂,帶著“困惑”進課堂,使學生的學習處于“有基礎”的狀態,而非“空白”狀態。一位學生如是說到:“以前我在上課之前,真的不知道老師要講一些什么內容,哪怕我對課本做了很好的預習?,F在不同了,因為現在的課堂上是我們在問您,所以我得知道我要問什么?!眰€人經驗總結:教師應給學生“提前”學習和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先“學”,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學而不仄。
(二)課堂開放教學模式,營造自主探究實踐環境
【關鍵詞】初中英語 小組合作 教學策略 評價模式
一、初中英語小組合作教學與評價模式的內涵
王坦教師提倡在初中英語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具體特點為:參與者為2個或以上的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展開教學活動;符合教學的動態性特點,以互動交流、合作探究為動力,展開學習過程;基于任務導向,為實現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以集體形式展開,關注學生興趣、知識、能力的發展,以集體成績作為獎勵依據。一般有互教互學式與集體探究式這兩種實施方式?;谛〗M合作教學模式,科學的評價策略應該具有全面性、系統性、過程性,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的表現進行多方面評價,包括合作方案、互助效果、任務完成、能力提升等,并實施多元評價,包括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與組內學生自評、互評等。通過全面而科學的評價,站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這三個方面,不斷完善學生綜合素質。
二、初中英語小組合作教學與評價模式
1.小組交流討論合作教學與評價。英語教學為強化學生表達、閱讀、寫作等能力,以及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如查找資料、閱讀文獻、學習技術等。引入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強化學生思維邏輯、交流能力。結合數學、物理、語文等學科知識,展開綜合性的合作討論分析,以此拓展學生思維,建構完善的知識網絡。小組討論有辯論式、分析式等形式,圍繞主題展開討論性學習過程。對于小組討論合作評價,可以選用加分評價方式,從小組討論前準備、討論方案、過程表現、討論成果與參與態度等各方面進行評價,還需要評選出優秀討論選手。
如關于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Whether students should have pocket money等問題,可以運用辯論式的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模式,展開資料收集、思路整理、話題辯論、總結分析的合作學習過程。還可以關于英語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語法知識、固定短語展開小組討論分析。對于小組討論評價,選擇加分評價方式,制定評價表格,以小組為單位,關于討論前準備、討論方案制定、過程表現、經驗總結、討論成果等,實行1-4分制評價模式,最后計算每個小組的總分,選取最優秀小組,并交流學習心得與體會。
2.小組角色扮演合作教學與評價。角色扮演是一種趣味合作學習模式,踐行了新課改中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考核小組成員的相互配合、應變能力、創新思維等。學生在小組組織模式下,小組成員參與角色扮演方案制定、程序設置、過程實施、互助交流、總結評價的整個過程。教師科學指導與介入,學生自主體驗英語知識的學習、應用、反思與完善的整個過程。由此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英語素養。對于角色扮演的合作評價,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選取交流、持續工作、責任、活動、分享、傾聽、合作等方向,進行定性分析,并實施分層次定量評價,在每個方面評定小組優良中差等級,最后得出總成績。
如學習“Shopping”這一小節的知識時,選取角色扮演合作學習模式教學,分配角色任務,靈活對話操作。設置場景supermarket、clothes shop、bookshop等,展開詢問性對話“What can I do for you?I need……”、“How many do you need? I need……”、“How much does it cost?It costs……”通過角色扮演,在真實場景中進行對話,激勵表達與交流,并創新扮演過程與內容。角色扮演關注學生知識與情感的表達,學生可以發揮自身潛力,在小組內成員互動交流時,實現優勢互補。實施定性與定量評價時,要從扮演創意、知識掌握、相互配合等方面進行點評,鼓勵創新思考。
3.小組互動游戲合作教學與評價?;佑螒蚰芑钴S課堂,調動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初中英語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活動和游戲形式,以互動游戲合作學習模式,打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互動游戲具有動態性、短小精悍、可操作、可調控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制定科學的互動游戲合作學習方案,讓學生在互動游戲中合作學習、互動交流、創新思維,提升英語素養。對互動游戲的合作評價,要關注游戲的完整性、過程性與條理性,還需要評價互動游戲合作是否符合教學目標,選取多主體評價方式,從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四個方面出發,優良中差等級評分各位4-1分,對每個學生實施加權分計算,優勝者可以記錄下來,以參與到期末平時成績的計算中,作為激勵??梢陨暾堉卦u,教師針對學生個體現存問題,給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如賓語從句教學,運用互動游戲合作學習模式,選取3個學生為一小組,展開句型的轉換游戲。A與B對話“A:Can I watch TV?B:You should wash your clothes first.”A與C對話“C:What did you ask your father?A:I asked if I could watch TV.C:What did your father say?A:He said I should wash my clothes first.”或10個學生圍成一圈,展開快速問答活動。或短語接龍游戲,get up、put on、next year、rather than等。實施多主體評價方式時,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并展開多主體的評價策略,教師給予優勝者口頭獎勵或學習用品等獎勵,以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并互相幫助。
4.小組綜合活動合作教學與評價。綜合實踐活動屬于基于任務型的集體探究學習模式,它圍繞一定任務展開合作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有課題研究、實驗分析、動手制作、競賽交流、辯論演講等不同的形式,圍繞著實際問題、研究課題、教學任務等,展開探究性學習活動。在綜合活動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作為組織者與引導者,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知識、方法與技能的掌握,引導學生互助交流、相互配合。綜合活動的合作評價,結合多主體評價與加分評價方式,從小組活動中知識、能力、方法與情感態度等多方面,進行評分,關聯到期末成績中,以此鼓勵學生重視平時學習與總結。
如選取研究課題“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展開綜合實踐活動。部分學生選取us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ducts、afforestation、reduce waste discharge這些角度作為切入點拓展研究。以環保產品為例,選取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pping bag、cycling、using new energy等作為生活工具,或組織植樹造林活動。每個小組選取課題的一個點,通過海報制作、文化長廊中結合圖片和文字進行宣傳,以及英語寫作,制作公益PPT等,作為小組研究成果。對于綜合活動的合作評價,從實踐價值、實施方案、實施過程、參與態度、合作情況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與多元評價,學生、教師與家長都可以參與到評價中,以培養學生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總結
應用小組合作教學與評價模式,選取交流討論、角色扮演、互動游戲、綜合活動等多樣化的合作模式,實行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與評價,順應了時展的需求,引導學生參與到互助學習模式中,契合了社會對人才合作能力培養的需要。在合作學習與綜合評價的引導下,學生們發現自身知識與能力的不足,相互學習與點撥、實踐與探索,實現了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也有效提升了學生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齊春娜.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開展合作學習的分析[J].教育. 2015(3).
[關鍵詞]合作學習 高職 實踐教學
目前,實訓設備臺組數量不足是很多職業院校面臨的問題,如何有效開展實踐教學,既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動手參與,獲得較好的專業技能,又能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困擾很多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的一個難題,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教學模式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合理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學生是未來的社會成員,必須具備社會人的主體性,小組合作學習,首先使學生在小集體中相互適應,通過適應這個小集體,逐步過渡到適應大集體,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一個具有自覺能動性、自主性和獨立性的人,是一個對事物有自己獨創的思維與見解,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具有社會交往能力的開放型人才。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這類人才的有效途徑,小組成員能夠在小組內進行充分的語言、思維及膽量的訓練。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他們能夠大膽地將自己的見解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在交流中逐步培養學生能主動與別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三)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到學校里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氛圍,為每個學生個體提供更多的機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使之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使每個學生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他們的主體地位被大大地肯定與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率
小組合作學習,可使思考結果不正確的學生及時得到糾正;不愿思考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討論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集體中心意識,增強學生為捍衛集體榮譽而學習的強烈動機,這種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正是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具體體現。
二、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踐教學特點
由于在將來的工作中更多的采用的是合作完成,所以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中,尤其是實踐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方式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須的。
1.綜合能力培養的需要?,F階段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學科體系教育中的劣勢群體。如果過分注重知識的邏輯性和學科的完整性,學生學習的不適應性將顯露無遺;這些特點要求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教育不應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培養,而應在教學的整個環節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這既是職業教育的需要,也是學生將來不斷發展提高的需要。
2.工作崗位特點的再現?;A教育“知識學習”的局限性,學習的內容大多是可以獨立完成的記憶、理解性知識,而職業教育是“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學習的內容包括工作對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勞動組織方式和工作要求等內容;這些要求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是學生將來工作崗位特點的再現。
3.教學資源局限。包括教師和實訓設備臺組數。高職教育不同與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職教育,它要求專業教師既有全面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行業從業經驗,在我國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符合這兩項要求的非常少,所以這導致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資源普通緊張,生師比通常不達標;同時在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方面對實訓設備的現代化程度和臺組數要求也非常高,大部分院校由于教學經費緊張,實訓設備的現代化程度通常不高,跟當前行業使用的設備有一定差距,臺組數更是不能滿足學生充裕的訓練和學習。(如在“網絡綜合布線”課程中,涉及到的光纖熔接機、Fluke福祿克測試儀等設備為例,由于設備單價較高,使用該設備進行實訓的學生人數和授課學時有限,因此一般高職院校對該類設備配置的臺組數偏少。)
4.學生特點。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相互間的文化成績差距較小,個好差距較大,偏科現象更為嚴重;在計算機網絡專業,進入學校學習的學生起點基本一致,存在的問題也基本相似;同時,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踐教學以實踐動手為主,不同于中小學階段以理論學習為主;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導致不同的學生之間動手能力差距較大,在教學中學生自我意識更加突出,這些特點都對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模式包括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合理的分組
職業教育中的小組分組與普通教育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中小學教師由于對學生的情況非常熟悉,課程特性基本相同。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具有可能性,而在職業院校中絕大部分老師并不熟悉學生的背景情況,各門課程間的差異性較大,所以采用該原則進行分組不符合職業院校的情況。
合理的分組是進行實訓教學的基礎,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總結相關要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人數合理:以一個40人的班級,實訓設備臺組數位為2的情況為背景來進行描述。為了保證學生在實訓中都能有效參與,小組人數應以4—6人為宜,如果以5人為一個小組,那么該班級可以分成8個教學小組,結合實訓設備臺組數將8個小組分為2個大組,即一個大組一臺實訓設備。
成員搭配合理:盡量平均分配男女生人數、盡可能保證組內各種成績類型的學生都有,因為可能存在要求靈活性或體力型的實訓項目,不反對平時表現較差或成績較差的學生組成一個組,這樣可能在教學中利用合理的激勵方法能有效促進全班整體水平的提高。
小組成員選配形式靈活。下圖是筆者常采用的一種形式。分組采用學生投票選舉的方式進行。教師制定組長人選基本要求,然后由全班學生參與投票進行選舉。如整個班級分為8組,則投票結果前8名自動成為小組組長。首先由得票最少的組長選擇第一個組員,依次進行第一輪選拔,然后由排名第一的小組長選擇第二名組員,依次進行第二輪選拔;直至選完所有組員為止。
2.任務難度合適
任務的制定要求:應該高于小組單個組員能力所能完成的標準,這就要求小組成員只有積極的相互依賴才能完成。為了實現小組的共同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彼此了解并相互信任,遇到問題能相互幫助,相互支援。在課程開始階段的任務可以設計為較小難度的任務,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較容易完成,不會因為難度太大影響學習的積極性,隨著課程學習的深入,任務難度逐漸加大,小組成員的集體力量更容易展現。
3.全過程監控
小組成員要認識到每個人都必須盡職盡責,不能“搭便車”。如果小組的成功僅靠小組成員中個別人的努力就可以達到,則小組的其他成員會采取袖手旁觀的態度。在個人發展方面,只有那些參與者可能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提高得也更快。而非參與者的提高程度就要大打折扣了。具體而言,為了使每一個小組成員都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當中,避免袖手旁觀的現象發生,通常采取以下方法落實個人的責任:1)對每一個小組成員進行考試;2)不定時地要求小組成員口頭向教師或整個班級匯報其所在小組的工作情況;3)觀測每個小組并記錄每一個小組成員對小組工作的貢獻次數;4)指派一個小組成員擔任該組的“檢查員”,其工作就是讓其他小組成員對其推理過程以及隱含的基本原理做出解釋;5)讓學習者把自己所學的內容講解給其他成員,當學習者講解時,他同時也在解釋自己的推理過程以及隱含的基本原理。
4.綜合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對學習過程和結果必須進行綜合評價評價。評價內容包括:1)評價小組的全部勞動成果,給出小組的總成績;2)給出個體在實踐中的成績;3)當所有小組成員在實踐中都達到一定標準時,給出額外的獎勵成績。
四、小結
通過近兩年在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實踐教學中應用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改變了在傳統集體教學中師生單維交流,教師壟斷了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陳向明.小組合作學習的條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3,(4):24-29
[2]馬紅亮.合作學習的內涵、要素和意義[J].外國教育研究,2003,(5):16-19.
合作學習在教育領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紀中期的美國,研究者運用系統的合作學習方法進行教學管理,對調和種族矛盾,促進不同種族的兒童形成積極的同伴關系,促進兒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成為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合作學習理論在改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弊?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我國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驗,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秶鴦赵宏P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笨梢?,國家對合作學習的重視。由于合作學習在我國開發與研究的歷史較短,目前仍屬新生事物,能否乘著新一輪新課程改革的東風,在我國有效地實施合作學習,對于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關系重大。
二、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
我們現在所普遍談論的合作學習,其實是指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美國重新興起且至今都盛行不衰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主要代表斯萊文教授認為:“合作學習是指使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依托他們整個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泵绹髂崦鬟_大學合作學習中心的約翰遜兄弟倆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焙献鲗W習的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沙倫博士對合作學習進行了這樣定界:“合作學習是組織和促進課堂教學的一系列方法的總稱。學生之間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則是所有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
在課堂上,同伴之間的合作是通過組織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實現的,小組通常由3-5人組成。小組充當社會組織單位,學生們在這里通過同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開學習,同樣也通過個人研究進行學習?!保ū本┙逃茖W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孫偉(什么是合作學習))我國教育學者王坦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钡鹊取1M管存在種種不同,但我們不難看出合作學習是以生生互動合作為教學活動主要的取向的,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為其共同特征。對任何一種形式的合作學習來說,有五個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嘎斯基著,王坦譯:《合作掌握學習的策略》)。一是積極的相互依賴,使小組成員確信他們“同舟共濟”;二是面對面的交互作用,確保小組成員能直接交流;三是個體責任;四是合作技能,即與他人在小組中協同學習所需要的組織能力、交流能力、協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態度等;五是集體自加工,小組成員采取自我檢查或反饋方式考查集體學習進行得如何并提出改進措施。
三、課題研究意義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通過此次課程改革,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今天的學習方式就意味著明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質量,新課程改革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不僅對現階段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影響重大。本課題的研究盡力體現新課改理念,一方面摸索合作學習在課堂內外的實施,為學生探索多樣化的學習方法積累經驗,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關注學生個性化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摸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形成我們政治組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風氣,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課題立項依據
1.從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看。經濟全球化要求社會成員具有交往、合作、分享的行為品質和行為習慣。
2.從我國課程改革發展趨勢來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行)》在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合作學習被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但在我國仍屬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國實施合作學習,對于推動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意義重大。
3.從我校政治教研組當前實際教學存在的問題來看。相當一部分教師較多關注教材教法,對學生學法,尤其是對合作學習指導不足;亦有相當部分學生學習方式單一、陳舊,被動,需要尋找新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結合教情學情,研究合作學習,對于轉變傳統的教法學法具有現實意義。
五、研究目標
1.通過在高中政治學科課堂教學中踐行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促進教師盡早轉變教學觀念,轉變教師角色,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提高業務素質。
2.實驗合作學習方式,掌握學情,加強指導,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尋找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學、會學、想學,樂學。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1.課題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2年3月8日-3月25日):課題籌劃。確定課題人員,成立課題組,確定課題研究方向,收集相關資料,進行集體學習研討,明確任務分工,申報立項。
第二階段(2012年3月28日-6月17日):課題實施。圍繞課題研究內容及任務分工,課題組成員學習文獻資料,提高理論水平,站高角度,進行多種多樣的課題實踐活動。
梁小波、霍艷:根據我校我組實際情況,自主設計問卷調查,分別在高一(2)班實驗課前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在高二(19)班實驗課后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及時地統計了調查結果,書寫了調查報告,給課題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寇利利:在高一(2)班上了實驗課,課前有設計,課后有反思。
申彩云:在高二(19)班上了復習課,課題組邀請了我校教研室資深教研員對本節課進行了重點點評,課題組成員進行了集體討論,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達成了合作學習如何在復習課中運用的初步認識。申老師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多次實驗課的開展,總結了復習課中運用合作學習方式的心得體會,在復習課中探索合作學習方法做了有益的嘗試。
陳永霞:在高一(5)班上了《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的實驗課,將全班分為6個小組,每3個小組又分為一大組,組成兩個大組,以組為單位,小組活動為依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合作學習的理念。例如,在復習導課環節,她采用了兩大組A組、B組互考的方式,向學生出示了該環節的規則,一組提問,另一組回答,答對了給該組加分,答錯了給對方組加分,引導學生溫習了上節知識,學生感到“用這種方法新鮮緊張,不像過去老師提問誰,好像這事與自己無關,坐著歇著,可用這種方法大家都想回答對,不想給對方組機會,都沒閑著?!保▽W生語)又如,為了讓學生能理解并能印證國家利益是決定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課堂進行了中日經貿談判模擬現場,A組B組各推薦團長、企業代表,政府發言人、專家學者等若干人。雙方在談判中據理力爭,言辭激烈,各自都站在自己國家利益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老師不時給談判活動指導點撥,期間不參加談判的學生也沒閑著,他們時不時給自己組的代表遞紙條,傳資料,同學們看起來很興奮,也很盡興。
第三階段(2012年6月18日-7月10日)課題總結。課題組成員人人總結課題活動,做到人人有課題成果。
2.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法:課題組專門安排了兩位老師進行問卷設計,在實驗課前和實驗課后分別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問卷,及時掌握教情學情,向實驗課老師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另外,實驗課老師在自己的課前或課后隨機進行師生訪談,了解實驗動態,及時發現問題,以便為后面的實驗課提供幫助。
(2)課堂實驗法:課題組安排了不同年級,不同課型,不同教齡的老師開展體現合作學習的課題實驗課,經過課前研討,課堂聽課,課后點評等環節,對比效果,發現問題。同時,課題組老師深入非課題實驗課進行聽評課活動,對比效果,總結得失。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驗與研究中,我們采取了邊研究、邊實驗、邊總結、邊傳播的方法。實驗教師作為首批課題實驗與研究的教師,在教學中大膽實踐,注意及時反思總結經驗,并及時把經驗匯總,傳遞給第二批實驗教師,使第二批教師能夠準備地更充分,以便更好地在課堂實施合作學習。同時,在教研組集體聽課評課中,課題組老師將課題研究方面的資訊傳播給非課題組老師,讓更多的老師受到影響,參與到課題實驗與研究中來,為課題提供意見和建議。另外,也會影響到非課題組老師在課堂上運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使課題研究沐浴于濃厚的教研氛圍之中。
3.課題成果分析
(1)科學分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基礎和依托的,沒有分組,談不上合作學習,沒有科學分組,談不上能有好的效果。分組可以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老師進一步調整。分組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如性別、性格、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寄宿走讀(走讀生比較之下更有條件搜集下載查閱資料)等方面因素。課題組老師在每一節實驗課前,都在分組方面下了工夫。根據課堂活動需要,有時還要將小組合并成大組,例如,陳永霞老師的實驗課亮點“中日經貿談判模擬現場”,正是有了合理的分組,兩組學生才能唇槍舌戰,激烈交鋒,勢均力敵。否則,分組不勻,有可能出現默默無聲冷場現象。
(2)小組獎勵。我國學者王坦(1994)在《合作學習:一種值得借鑒的教學理論》中指出: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在課堂上實施合作學習方式,老師必須向學生講明學生小組合作的共同目標是什么,它與學生的個體目標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只有當所有成員都達到目標時,個體自身才能達到目標。在這種條件下,小組成員之間必定會形成積極的相互促進關系,以一種既有利于自己成功又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動。當小組成員達到了共同的目標時,老師應該給優勝組獎勵,獎勵可以是精神層面的,也可以是物質的東西。我們課題組承擔實驗課的老師給優勝組有獎勵名人名言的,也有獎勵水果糖的,筆記本的。小組獎勵這種形式我們課題組一致認為,它不是可有可無的,在合作學習中一定要有。因為它可以是學生達到共同學習目標的一副“引子”,因為它的存在,學生會很在意小組活動的結果,他們也會積極地投入到小組活動中來,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溫情和友愛,又充滿互助與競賽。
正如合作學習研究者所講的:“在教學目標上,合作學習注重教學的情愿功能,追求教學在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蔽覀冊谡n題研究中發現,由于合作學習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生上課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睡覺的沒了,沉默的少了,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釋放,掌聲笑聲討論聲,課堂氛圍民主和諧,老師以小小的獎品鼓勵學生,拉近了師生距離,教與學達成良性互動。
(3)任務分工。課題組實驗課老師有一個共識:合作學習課堂效果好不好,要看課前任務分工細不細,任務完成實不實。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了事,分組是為了合作,為了高效,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需要對小組進行合理分工,當然,小組長的協助不可缺少。每個人都有具體的分工,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老師要指導檢查任務落實情況,每個人對小組的成功都有平等的貢獻機會,要在合作中體現出自己對于小組的獨特貢獻,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合作學習追求的境界。防止出現“責任擴散”現象,即小組的任務由少數人來完成,而其他人不聞不問,袖手旁觀。
(4)酌情評價。新課程的評價改革強調建立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這種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發展變化的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
在學生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很強烈的期待,假如老師對小組的活動沒有及時做出評價,他們會表現出失望的情緒,會影響到他們下一次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這就告訴老師們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做出合情合理的評價。合作學習的評價觀與傳統的教學評價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教學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個體在整體中的位置,往往熱衷于分數排隊,比出強弱勝負。這種評價方式,由于拿到高分的或好名次的畢竟是少數學生,而大多數學生注定是學習的失敗者,因此這種評價方法挫傷了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合作學習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成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轉化成小組計分,將小組總成績作為獎勵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整個評價的重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我們課題組實驗課上,聽到了老師們這樣的評價:“xx同學,你能搜集到這么典型的事例,說明你會動腦筋想問題,真好!”“你的觀點雖然有些偏激,但你的勇氣令人欽佩,希望你繼續大膽發言,相信你的觀點會有更多的追隨者!”“我們組今天這節課是落后了,但我們小組中的每位同學都盡力了,你們的表現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送給你們一句話:愛拼才會贏!”“你們爭執不下,老師一時也難分伯仲,你們可以讓你的同學點評嗎?”總之,運用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對課堂活動進行總結評價,我們認為評價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發展性,評價標準一定要注重開放性。
4.課題效果分析
(1)從學生收獲來說,我們通過課題調查活動,了解到學生對什么是合作學習,怎樣進行合作學習比較陌生,因此課題組老師在不同的年級向學生介紹了合作學習方法,并且通過實驗課讓他們踐行了合作學習方法。這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人際交往技能、形成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積極影響。
(2)從教師收獲來說,課題組老師通過課題活動,提高了理論素養,豐富了教學經驗,撰寫了各自的教育教學論文,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提高了貫徹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自覺性。同時,通過課題研究活動,帶動了非課題組老師的參與熱情,形成我們政治組重研討、重實踐、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風氣,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5.課題研究反思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存在以下問題需要思考。
(1)合作學習方式需要老師和學生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怎樣體現,怎樣運用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2)如何對學生和教師的發展狀況作出科學的測量、統計?
(3)如何更好地實行小組合作,使合作學習方式更富有成效?
(4)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如何更好地把握介入的時機?
(5)對研究過程中的實驗課案例剖析深度不夠,課題研究還不夠開放,以后在課題活動中注意邀請課題“外援”,讓專家學者,學科外的老師,甚至學生參與到課題中來,我們以為這種做法定有裨益。
以上問題,還需要在今后繼續探索和驗證。
關鍵詞:小學教育的入門性、小學數學教育現狀分析、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一.引言
眾所周知,由于小學教育的獨特階段,教育學家們普遍認為小學教育的教育任務與初、高中教育有著本質的不同。初、高中教育普遍被認為是片斷性課程與系統性課程的結合,即在完成其基本階段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為后續教育階段做好充分準備。而小學教育則在其基本階段教育與后續階段之間劃了一條嚴格的界限,也就是把小學教育的入門性提到了首位(1)。小學教育的根本目標并不在于龐大、豐富的教學內容以及高效率的教學速度,而是培養學生的終生學習的能力。作為基礎性學科的數學學科筆者認為在小學低年級的教育教學中要培養的不僅僅包括計數、運算等外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潛在的基本學習理念。接下來筆者將就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培養展開論述。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樹立起合作理念的必要性
(一)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優勢
建國以來,我國教育工作十分重視數學學科構建與發展,在不斷的改革與實踐過程中,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的教育傳統。(2)尤其在改革開放的全面推行下,隨著對外教育研究交流的推進和我國少年學生在國際測試和競賽中取得的不俗成績,我國的數學教學經驗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與重視。
1.我國少年學生解題能力強:在小學數學常規教育訓練下,我國小學生在有特定時間、情境壓力的數學競賽中能夠熟練運用所學技巧并有其獨特、高效的解題技巧。
2.我少年學生數學基本功扎實:我國小學數學教育重視對學生基本運算技能的訓練,中國少年兒童的數學計算能力在世界范圍內遙遙領先。
3.學生具有嚴謹的數學素養:中國學生在經常性的課內課外數學訓練中,對待數學態度嚴謹,可以按照其規范的思維模式進行數學學習。
(二)當前小學數學教育的局限
由于小學數學教育缺乏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學生缺乏自主討論研究的氛圍與動力,學生的數學素養主要通過教師的單一傳授獲得,小學數學教學缺乏活力,已經出現的一些問題應該受到教育界認識的普遍重視。
1.學生思維固化,缺少創造性思維:在長期以考試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途徑下,學生解題模式常常有著格式化、規范化的傾向,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揮以及自主思考的發展。
2.對數學的應用停留在競賽,實際應用效果不佳:我國少年學生的數學學習往往出現學校與現實的脫節現象,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數學技巧解題,卻缺乏對現實生活中數學現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3.少年學生缺乏對數學研究的興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練習與學習多是以考試為目的的,對數學的魅力認識不足,缺乏主動探究的自主性。
(三)新時期世界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大勢(3)
21世紀是發展、改革的新時期,世界各國為獲得期人才優勢地位努力開展教育嘗試與改革,世界小學數學教育的普遍傾向可以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發展提供良好的借鑒。
1.擴大數學的應用范圍,豐富數學教學目標
2.更新數學教學反方法、增強數學課堂趣味性
3.多種途徑考察數學學習效果,調整數學考試內容
4.鼓勵數學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數學素養
三.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理念的經驗總結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理念的培養不同于基本數學技能的培養,它是一種深層次的的、有關潛意識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培養,是一種長期性的習慣培養。對如何切實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問題作了如下整理與總結。
(一)校內合作學習訓練
1.課堂合作:學生在課堂上可依據劃分好的小組對老師提出的探究性問題采取合作方式,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合作分工,例如有人負責討論觀點、有人負責紀錄要點、有人負責成果展示等等。小組可以每節課按照一定順序交換分工,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可以訓練學生傾聽、討論、記述、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2.課下合作:對于課上不清楚的問題,除了鼓勵學生向老師求助外還要鼓勵學生以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倡導不同層次之間同學的相互交流,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并杜絕小團體意識。
3.合作效果檢查機制:通過定期統計各小組的探究活動表現、課下作業完成情況、考試成績等措施,對合作效果明顯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并幫助合作效果不明顯的同學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
(二)校外合作學習拓展
教師要定期為學生提供課外研究性課題,課題選擇要遵循科學性原則,既不能過于簡單沒有挑戰性,也不能遠遠超出學生現有水平使學生喪失信心。課題設置要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個人無法獨立完成,客觀上便會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合作對象進行合作研究。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鼓勵學生家長發揮獨特指導作用幫助學生克服合作中的問題困惑,既發揮家庭教育的獨特功效,同時促使學生感受積極性學習的樂趣。
四.合作學習培養中應注意的問題
合作學習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過程,充滿著許多不確定性與復雜性,因而要使合作學習不偏離初始目標,在這一過程中便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合理指導。
(一)合作組的人員構成要符合協調性原則:分組要避免同一水平的學生聚集在一起,要合理分配學習成績較好和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得以彌補自身弱點,同時也可以使學習較好的同學多角度地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潛在問題。
(二)避免刻板印象對交流合作的影響:老師要鼓勵小組合作中學習不理想的同學積極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而不能僅僅是好學生闡述自己的看法、弱勢學卻只能在一旁傾聽而不參與互動。
(三)合作過程要避免流于形式:合作學習的目的在于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進而激發其創造力,因而合作學習的內容與形式要相對自由而不能死板硬化。
五.總結
記得偉大數學家希爾伯特的學生外爾曾經這樣描繪他的老師:“希爾伯特這位吹笛人所吹的甜蜜的蘆笛聲,誘惑著許多老鼠投入數學的深河?!毕柌厮鶄魇诘膬热莶粌H僅是數學,更是他對科學的信念以及對理性和科學的熱愛。今天作為數學基礎教育工作者的一員,我們是多么憧憬這樣的境界啊,而要真正挖掘出數學的無窮魅力,便要從小抓起,給予學生自由、開放的交流空間,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促使其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參考文獻:
(1)參看B.F.安納尼耶夫《兒童的初期教學和教育》,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出版社195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