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5: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專業畢業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文在回顧國內外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針對會計專業的特點,提出了畢業設計多樣化分類指導的觀點。具體研究了畢業論文選題多樣化、論文指導多樣化、論文評價與答辯的多樣化。研究成果對工科院校的會計專業畢業設計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會計專業;畢業設計;多樣化;分類指導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厲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畢業論文的教學定位不合理、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夠、教師的主導作用受限、組織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畢業設計存在質量滑坡的問題,由此引發了畢業設計制度廢除與續存的爭議。饒家輝和張乃生(2014)提出通過加強課堂教學等方式取代畢業論文,然而,更多學者支持時偉(2010)的觀點,認為畢業論文的地位難以替代,建議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從選題、指導和評價的角度闡述了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具體措施。另外,部分學者以漸進式培養為思路,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論課程、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三個環節的論文訓練體系;何玉潤和李曉慧(2013)提議借鑒美國高校,為本科生定制豐富的研究項目;陳文祥(2015)提倡通過精簡課程論文數量等方式增強論文寫作與指導的連貫性。而牛銳鋒等(2015)則重點在加強畢業設計全程質量監控層面給出了具體對策。然而,畢業論文質量并未得到明顯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單一模式的畢業設計制度不具有普適性。陳希有等(2012)提出多樣化畢業設計的教學模式,可以營造寬松、舒暢、高效的人才培養環境。同時,畢業設計形式多樣化不等于寬泛化,因此,需要一種全新模式帶動形式多樣化的畢業設計達到同一預定目標。
二、畢業論文選題與形式多樣化研究
1.畢業論文選題多樣化。將畢業論文選題劃分為兩大類:一是學術性論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數據處理為主的畢業論文。這種論文需要在理論與實證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創新是最好的。二是應用型論文。主要是將所有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即畢業實習單位中。這種類型的論文能夠與畢業實習單位的情況密切結合,既能夠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與應用能力。前者適用于繼續深造的學生,后者適用于畢業后直接就業的學生。在選題過程中,應事先確定畢業論文的形式與實習單位。原則上,通過集中性畢業實習,發現企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與企業共同分析解決,其成果可以轉換為畢業論文。
2.畢業論文形式多樣化。突破原來單一的畢業論文形式,采用多種形式的畢業設計。可以是學術論文、調研報告、財務分析報告、財務風險評估報告、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等。圍繞著實習基地發現的問題選擇確定畢業論文的具體形式。畢業論文的具體形式需要學生與校內導師、校外導師共同商議確定,并報會計專業備案,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更改。根據不同的畢業設計形式,具體要求為:
(1)學術論文型畢業設計要求。對學術論文型畢業設計的要求與現在畢業設計要求基本一致,導師一般要建議保送研究生與有志于深造的學生選擇這類題目。與現有要求一樣,學術型畢業設計要求與實習單位的情況密切結合起來,純理論的論文不能通過答辯。字數要求是2.5萬字左右。
(2)調研報告型畢業設計要求。調研報告型畢業設計需要按照設定的規范和流程來進行,一般要經歷初選題,與導師討論,然后確定題目的流程。校內外導師需要對選題進行嚴格把關。字數要求是2萬字左右。
(3)財務分析報告型畢業設計要求。財務分析報告型畢業設計主要是對具體某個實習基地的財務狀況與質量進行調研、收集數據與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對象是實習基地的財務報表,以此為核心,收集相關的佐證資料,給出最后的評價的報告。字數要求是2萬字左右。
(4)財務風險評估報告畢業設計要求。通過對實習基地企業的調研,發現企業在財務風險、市場風險、環境風險、人力資源風險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對這些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字數要求是2萬字左右。
(5)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畢業設計要求。主要對實習基地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發現存在的問題,據此出具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需要與所學理論知識密切結合起來。字數要求是2萬字左右。
三、畢業論文指導多樣化設計
對應多樣化的論文選題,畢業論文指導同樣需要多樣化。具體區分畢業實習階段與畢業論文階段,具體要求為:
(1)畢業實習階段指導。畢業實習階段的指導包括校內與校外導師的指導。校內導師主要是在校內準備階段確定畢業論文題目、畢業設計類型以及畢業實習計劃。其中畢業實習計劃是校內指導的重點內容,學生需要帶著畢業實習計劃到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即帶著問題去有目的的實習,明確自己應該關注什么,以及應該收集什么。校內導師需要憑借經驗對畢業實習計劃進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導師的指導主要是從學生進入實習基地開始,主要負責解答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根據實習基地現場情況修正畢業實習報告。校外導師另一個工作在于指導學生親身體驗所有畢業實習計劃中的實習內容,讓他們在體驗中學習,并在體驗中發現問題,并依據所學理論知識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2)畢業論文階段的指導。畢業實習結束后,畢業生返校,主要指導來自于校內導師。由于組內畢業設計形式各異,因此,要求指導教師應對多種畢業設計形式有著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組內討論的形式,指導教師與所有組內學生就每個學生的畢業設計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這種討論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確的圖片與文字記錄。每一個學生都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沒有經過討論與展示的畢業設計不允許參加最后的答辯。
四、畢業論文評價與答辯多樣化設計
1.畢業論文評價多樣化設計。對畢業設計的評價主要偏重于平時的評價,因此,校外指導教師評分、校內指導教師評分以及學生最后提交的畢業設計內容是畢業論文評價的主要依據?;舅枷胧亲⒅剡^程的評價,不以最后答辯作為主要的成績評定依據。對應于多種類型畢業設計,需要將同種類型的畢業設計放在一起進行評價。因此,需要分類制定不同類型的畢業設計評價細則。
2.畢業論文答辯多樣化設計。借鑒國外大學的經驗,采用必須答辯與選擇性答辯相結合的方式。
(1)必須答辯。在答辯環節上進行分類答辯,原則上選擇學術論文的學生進行逐個答辯。答辯程序、要求與現有畢業論文答辯一致。要求參加答辯的學生提交論文、進行PPT演示、接受答辯小組的提問并回答問題。參加答辯的同學最終成績為校內外導師評分、畢業設計評分與答辯成績的合計,并據此評選優秀論文。
(2)選擇性答辯。對除學術性畢業論文之外其他形式的畢業設計,采用抽簽答辯的形式,按照不同類型畢業設計的總數20%抽簽答辯。被抽到的學生參加現場答辯,參加答辯的同學最終成績為校內外導師評分、畢業設計評分與答辯成績的合計,并據此評選優秀論文。沒有參加答辯的同學,最終成績為校內外導師評分、畢業設計評分的合計,不計算答辯成績。
參考文獻:
[1]厲敏萍,熊璋琳.經管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亟待提高[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1):173-176.
[2]饒家輝,張乃生.綜合性大學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時偉.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棄與存[J].中國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題和過程管理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保證[J].中國大學教學,2012,(3):75-76.
[5]馬忠,屈波,張金鑫.基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本科生畢業論文訓練體系[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1):113-118.
〔關鍵詞〕就業導向高職發展后勁
《都市快報》2006年11月21日以非常醒目的標題《495萬大學畢業生明年找工作》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比2006年增加82萬人,也是歷史上畢業人數最多的一年。11月19日,2007年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首場招聘會在鄭州中原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此次大會有260多家用人單位招賢,但前來應聘的大學生卻超過了3萬人,其中包括研究生。由于現場人數太多,電梯被瞬間擠得變了形。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如此嚴峻,如何解決這一難題,以使畢業生能順利實現就業,并不斷挖掘其發展后勁,這是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一、目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分析
1、傳統觀念制約職業教育發展,影響了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社會認可度的提高
目前,社會上鄙薄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一些人總認為職業教育是低水平、低層次的教育,不僅輕視中等和初等職業教育,而且對近幾年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也持輕視的態度。有些人認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一般是第五批招生,生源肯定不怎么樣;而且,學生在學校中也不好好學習,混個文憑而已。長期以來,認為記帳、算帳、報帳是會計職業崗位的主要工作內容,把會計工作當作一種被動工作。畢業之后,學生缺乏發展后勁。有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分配到生產一線工作,待遇不算低,但是后來他辭職了,因為他看到分配到研發部門的同學就心理不平衡。職業教育從它登陸中國的那一刻起,便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一情結的左右。
另外,社會上對高職教育還有一個不斷認識的過程。部分人誤認為,高職院校的教育就如同一些培訓學校,僅僅為了收錢,給一些下崗職工或者民工進行培訓,其教學質量有待觀望。目前,高職生普遍的外語水平比較差,而且盡管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基層一線的應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提倡“來之能干”,但不可忽視的是,高職生現在的社會地位仍不高,高職生的職業素質和技能與“應用型白領”還存在較大差距。同樣,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曲折的路要摸索,高職教育培養體制還有待成熟完善。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社會認可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2、近年來高職教育的大發展,使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
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加強了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領導和支持,以就業為導向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2004年4月2日,教育部了《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的文件;2005年11月7日,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了《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的講話;2005年11月9日,國務院了《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6年12月14日,《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剛剛出臺。在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大發展的同時,高職教育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特別是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特別是高職教育,同時也逐步改變了傳統觀念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偏見。
另一方面,近年來高職畢業生相對較高的就業率,使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除了學院領導重視外,主要的原因是歷屆學生專業技能突出,工作作風扎實。不少用人單位反映高職畢業生上手快,動手能力強,流動性小,要求條件也低一些,比較好用,很受他們的歡迎。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計專業按照學院提出的“關愛學生進步、關注學生困難、關心學生就業”的“三關”學生教育服務體系理念,用科學全面的人才觀看待學生的成才,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培養有差異的學生。歷屆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都在95%以上,社會反響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社會聲譽。
二、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發展后勁的重大意義
1、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高職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
本文開頭出現的“2007年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首場招聘會,電梯被瞬間擠得變了形”的情形足以說明了這幾年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之大。面對如此大的就業競爭壓力,高職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因此,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根據市場情況,建立了以訂單個性化培養為載體的“三個零”的培養模式,即“教學與實踐零距離、教師與學生零間隙、畢業與上崗零過渡”,使學生的就業率大幅度提高。
2、內涵建設與質量管理,要求培養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發展后勁
高職教育也應打好金字塔塔基,學生畢業后能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學生畢業了,但是學校教育遠遠沒有完成。筆者認為,學校不能放手不管,學校教育要能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提升和發展,并能很好地工作。學校教育應該承擔起這份社會的責任,而不是把這份責任拋給社會,由社會去承擔。筆者認為,這也是現階段提出的“和諧社會”中學校應承擔的責任。因此,必須把培養學生的發展后勁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這也是高職教育提出的“內涵建設”和“質量管理”的內在要求。知識經濟時代、素質教育年代,學校培養學生應把目光放至學生整個人生道路,對學生負責,這也是對我們整個國家民族負責。反過來,這也為學院今后的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幾年來,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為學院示范性院校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因此,高職會計教育應建立“以就業為導向”和“培養學生發展后勁”相結合的運行機制,以就業為導向是前提,培養學生發展后勁是重要保障,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因此,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發展后勁意義重大。簡單來理解,那就是,學生畢業后要有工作做,并且在工作崗位上要有所發展、有大發展,成就一翻事業,成就一片天地。
三、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發展后勁的有效措施
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發展后勁,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計專業進行了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重要創新及特色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強調創新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計專業主要培養學生現代企業會計、現代銀行和農村金融所需要的業務知識,掌握會計和柜員所必要的操作技能,具有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未來提升能力。具備包括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客觀公正的職業意識,開拓進取的職業精神等人文素質,成為適應現代企業、現代銀行和農村金融等基層一線的高技能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該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了創新,其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教學進程表是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和以就業為導向的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為出發點,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意向為前提,以實施訂單式和個性化培養為路徑而編制的。第一學年以專業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二學年以各專業為基礎進行專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第四學期完成訂單班的組建工作,學院與用人單位根據行業背景、崗位業務標準操作系統、企業文化、特殊知識能力要求及職業資格考證等方面共同制定第五學期教學,進行訂單式培養。對于其他學生,則充分尊重其意愿和就業意向,學生可以選擇本專業方向深化模塊進行個性培養,也可以選擇一個非本專業的從業模塊進行學習,即第三學年第一學期以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學生個人意愿為基礎,進行訂單式和個性化培養;第二學期主要安排學生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實現“教學與實踐零距離,畢業與上崗零過度”。
(二)畢業設計方面突出三種能力
1、溝通表達能力。會計數據需要通過大量的書面形式進行傳遞,書面表達能力強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優勢。一份畢業設計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答辯的口頭表達則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口舌表達能力。會計是“商業語言”,本質上是一種溝通工具,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如果具有了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能將會計數據組織起來并通俗易懂地報告給利益相關者,就會在經濟工作中發揮其重要作用。
2、智力能力。畢業設計從選題、開題一直到答辯完成的過程中都面臨不熟悉環境下如何解決非結構性問題。如果能夠選擇一個較好的題目,則說明該學生看問題有較強的敏感性,所以在選題上,他們反復強調題目的學術性和新穎性,強調內容的職業性和實用性,按照“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要求選題進行畢業設計。然后是提出方案解決問題,根據提出的方案進行比較,選擇最優方案尤為重要。會計實務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與畢業設計中遇到的問題性質上是基本相似的,能夠獨立自主解決畢業設計的問題,相應也就能夠獨立自主解決會計實務中的問題。
3、人際交往能力。筆者認為,目前如何協調企業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也已成為會計人員工作的核心內容和提升價值之所在。企業有很多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會計人員需要平衡和協調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必須運用較強的技巧來傳遞企業信息。學生在答辯的過程中也需要說服答辯委員會相信自己提出并進行過論證的觀點,由此也能夠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學生活動方面體現專業特色
1、實施“三大教育”,促進學生素質再塑造
高校不僅僅是教學的場所,更應當是培養人的樂園。高等學校培養社會有用之才,就必須使其培養的學生既有正確的審美觀、健康的心智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又有厚實的專業知識。教師要成為“學生歡迎之師”,就必須關注學生的專業知識需求和健康全面發展需求兩個維度。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創新育人新機制,在大一學生中實施“美育教育”,在大二學生中實施“心智教育”,在大三學生中實施“職業道德教育”,并且與專業教學緊密融合,聚集專業教師和管理教師兩支隊伍的力量,全面推動專業教學。在“三大教育”實施的過程中,他們開展了“生生結對工程”、“情感結對工程”、“優秀名生工程”、“溫暖基金工程”等活動、設立了“美育教育基地”、開設了“職業道德素養”課程,將“三大教育“落到實處,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和諧健康發展,為學生畢業后參加實際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舉辦“三個班級”,促進學生能力再提升
當前高職專業學生的社會認可度不是很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講是比較欠缺的,而就業壓力之嚴峻,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根據實際,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計專業走出了一條新路子,既舉辦了“崗位適應能力提高班”、“動手操作能力尖子隊”、“人際溝通能力訓練營”,促進了學生能力的再提升。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方向主要是銀行和企業,因此他們主要針對專業要求,讓技能訓練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會計專業的傳統和特色;開設了技能特色班,營造技能訓練的氛圍,鼓勵學生加入勤練技能的隊伍中來。通過參加“崗位適應能力提高班”,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素養,同時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長和所愿有針對性的培養自己的崗位適應能力。一技之長能讓學生在就業時處于優勢地位。只有擁有過硬的崗位適應能力,才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社會為自己某得一份滿意的工作,也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會計專業從“崗位適應能力提高班”中挑選一批學生成立了“動手操作能力尖子隊”,努力培養高技能會計人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學生畢業時基本上具備了較全面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其崗位適應能力也較強??紤]到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較弱、學生多為女生且性格大多內向、不善言詞、缺乏交往技巧等弱點,該專業以市場對人才素質需求為出發點,為推動學生將來更好地、高質量地就業,高水平地發展,成立了“人際溝通能力訓練營”。每次訓練分兩個環節:主題討論和趣味游戲。主題環節將圍繞一個“會計熱點或經典”話題展開討論,自由發表意見,從發言、辨析、聯想、思考、判斷中提煉學生對事物、問題及現象的看法和觀點。通過“人際溝通能力訓練營”的開展,為學生增添了不少樂趣、在個人素養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參考文獻:
一、會計實踐課程設計的原則
會計實踐課程是體現應用型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會計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課程。會計模擬實驗課程是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的會計教學活動。它不僅有助于會計理論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正確的思維方法及嚴謹的工作作風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會計學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好形式。它可使學生把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架起了橋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實習可分為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作為會計課程實踐性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前提,也是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際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會計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綜合性的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會計實踐課程應按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會計專業的學科結構和社會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要求等重新設計,而不能照搬普通本科,以充分體現應用型的特點。
(一)體現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通常表述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面向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第一線,從事會計管理與核算領域工作,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心理學專業基本知識、具有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應用型人才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綜合能力的人才。而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會計實踐課程在課程體系上、課程的內容上和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體現實踐性,強調應用型和創新性,以達到培養具有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要。
(二)體現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
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主要由會計學專業課程構成,而會計學專業課程是由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三部分構成。其中:會計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構筑會計學專業理論框架、提供會計學專業技能和方法的經濟管理相關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等;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是指涵蓋系統的會計學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知識的有關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中、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財務管理等;會計專業選修課程是上述兩者之外的會計學其他有關課程。主要包括:金融學、金融企業會計學、預算會計、戰略管理、稅收會計等。會計學專業課程的設置直接反映了會計學科建設的完善程度、會計理論框架的系統性程度,最終影響會計學專業高等教育的效果和未來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技能。因此,會計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一定要體現會計學科的知識結構,要確保在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使會計實踐教學真正起到會計課堂理論教學的延續、補充和深化的作用。
(三)體現社會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社會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結構、層次的要求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會計實踐課程內容不能一層不變,應設置適應社會需求的課程內容,培養能適應國際國內會計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二、會計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
會計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要滿足應用型本科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的要求,建立會計實踐課程體系要在會計理論得到保障的情況下進行。
(一)提高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
由于會計學科知識更新的加快和實際情況的千變萬化,會計專業畢業生只有既具備扎實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會計專業的實踐技能,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因此,在設計實踐課程內容時,1.在強調實踐教學的內容的同時不能忽略會計理論的教學;2.提高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在制定課程規劃、教學計劃時,應將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由過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
(二)建立多學科和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體系
1.建立多學科會計實踐課程體系。會計實踐課程不再設置過去的一門會計試驗課程,而是取代多學科會計實踐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能力訓練課程和審計學、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案例分析實踐課程。2.建立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體系。建立包括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
三、會計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
科學、合理地設計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是良好教學效果的可靠保證。會計實踐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有利于對所學知識全面系統的理解,達到系統掌握、融會貫通的目的。設計實踐課程內容時應采用單項實踐和綜合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綜合畢業設計等形式。具體設計如下:
(一)設計單項實踐課程內容
單項實踐課程內容以理論教材章節為試驗單位,按理論進度分別組織實踐,內容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專業能力試驗課程。比如,會計學基礎試驗,在《會計學基礎》課程學習完之后,安排2周時間的單項實踐。其內容包括如何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編制、審核和傳遞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更改錯賬,編制簡單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等實踐內容。其目的是提高課堂理論教學的效果,使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很好地結合,使學生對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設計會計綜合實踐課程內容
會計綜合實踐課程是將幾門課程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的實踐,目的是達到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課程可采用單項實踐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時分別安排單項實踐。在《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兩門課程都學習完之后,安排2~3周的時間重點進行工業企業的綜合會計業務實踐,實踐的目的是熟悉企業會計賬簿的登記、成本的核算和會計報表業務。試驗的內容一般選用一個工業企業12月份的業務進行試驗。實驗時只提供原始憑證,要求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年終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整套會計處理業務,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應用能力。
(三)校內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方式
學生在完成《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的學習之后,應先安排3~4周的時間讓學生帶著任務到企業,重點實習、掌握《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內容,目的是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然后回到實驗室,安排1周的時間,利用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模擬資料和實驗結果,進行財務分析和審計,并指出該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運用管理會計的知識,提出管理建議。
(四)畢業設計環節的內容設計
應用性本科會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以畢業論文的形式,要求以調查報告或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管理、審計等的具體問題或者具體設計某企業的會計制度等為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會計實踐課程教材的設計
應用型本科教材建設應當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市場上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尚未形成,許多應用型本科學院仍然沿用偏重研究型的教材。這些教材強調的是系統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論知識,缺乏實際操作內容。而且,教材的難度過深,不利于學生消化吸收。因此,筆者認為,設計一套適合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是當務之急。
(一)組織有教學經驗、直接從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老師參與編寫體現應用型特點的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
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高級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課程,并配備相應的習題、實訓、案例教材。教材的內容應體現應用型本科的時代性,在編排上,打破研究性教材從“總論”、“概念”、“論述”到“案例”的套路,建議從“案例”入手,在章節的編排上要先易后難,這樣的教材更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學習。
(二)對輔助教材——習題、案例和實訓,應緊密結合實際,體現實際操作方法
關鍵詞:會計;本科;畢業論文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會計專業獲得了空前的大發展,隨著本科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問題開始浮出水面。迄今為止,國內對于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不少文獻都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了研究。陸翠萍(2010)認為近年來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質量下降問題比較突出,原因包括高校招生規模擴大,導致生源質量下降,就業壓力大,教師負擔過重等[1]。李達(2011)對桂林三所大學會計專業的教師和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將近50%的教師認為論文質量僅能勉強達到要求。原因包括會計數據往往會涉及到商業機密,學生在收集數據和調查訪談時比較困難等[2]。江燕紅(2013)對北京城市學院會計學專業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認為學生沒有在畢業論文上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師生溝通方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3]。肖丹(2013)認為近年來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原因包括學生不重視、過多考證、考研等嚴重影響了畢業論文的寫作、少數教師指導論文不力[4]。王喜榮(2016)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質量較低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原因包括學校要求不嚴格、學生態度不端正、選題不切合實際等[5]。田利軍和王景博(2016)對天津高校140篇會計本科畢業論文研究后認為論文質量整體水平較低,學生的學習績點、英語水平、導師職稱、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學術氛圍均與論文質量顯著正相關[6]。
還有些文獻從教學管理的角度出發,提出改革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管理制度。田春曉(2010)認為每學期專職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組成若干個課題小組,就自己感興趣的財經話題展開研究并寫出研究報告,可以在第七學期開設學術論文寫作課[7]。李達(2011)提出增設畢業論文撰寫技能培訓課程,嚴把選題關,論文題目確定后,教學部門要組織專業骨干教師進行集中審題,嚴格淘汰不合格的論文題目[2]。肖丹(2013)建議開設畢業論文寫作專題課并計算學分,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把選題、開題提前到大三第二學期末[4]。王海兵(2014)可以統一舉行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會,選派經驗豐富的教師對某些共性問題進行集中指導[8]。于衛兵(2014)提出會計學畢業論文應設置為專門的研討課,認為研討課與會計學畢業論文教學有著很大程度的融合性,二者在教學理念上比較契合,在教學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9]。苗晴,石盈芳,彭宏華(2015)提出適當調整畢業論文撰寫時間,選題在大三下學期確定,畢業論文工作放在第四學年第一學期[10]。羅喜英(2016)建議將本科生導師制與畢業論文實踐相結合,認為此舉可以緩解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各種矛盾,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11]。
有的文獻提出改革傳統的學術論文的形式,嘗試新形式的畢業論文。俞軍、李道芳和巫緒芬(2010)提出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應用選題、真題真做”,要求畢業論文題目必須來源于其所實習的企業、來源于實際問題,畢業論文成果要運用到企業實踐中[12]。江燕紅(2013,2014)提出可以探索實務模擬類的畢業論文形式,讓學生置身于現實案例情境中完成一項本專業領域的實際任務,提出可以嘗試以創業財務規劃書替代傳統的學術論文[3][13]。王興娟(2013)提出只要是學生獨立完成、能在公開出版刊物上發表而且內容符合會計學專業培養目標的學術論文,或者畢業設計可直接用于企業實踐的,經學校審定可替代畢業論文[14]。
二、關于創新性和學術性
(一)創新性可列為拔高性要求
真正做過學術研究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創新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對于碩士生和博士生來講,能夠有所創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遑論本科生了。大部分本科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某個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寫出比較規范的畢業論文就已經不錯了,要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實在是勉為其難,客觀地講已經超出了絕大部分本科生的知識和能力范圍。一些本科生在畢業論文中宣稱的所謂“創新”根本就不能算是創新,與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相去甚遠。因此,本文認為,將創新性作為評價碩士生和博士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指標是完全必要也是必須的,但在評價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時,創新性要求可以適當降低,可以把創新性作為一項參考性指標來觀察,歸為拔高性要求,這樣更切合實際情況。
(二)學術性的尺度可以適當放寬
傳統的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通常采取學術論文的形式。但是,會計專業是一個實務性很強的專業,絕大部分本科生畢業后都是進入單位從事會計實務工作,特別是對一些應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更是如此。針對這種情況,國內已經有學校在改革傳統的學術論文的形式,嘗試新形式的畢業論文。比如,合肥學院對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采取“應用選題、真題真做”,要求學生的畢業論文題目必須來源于其所實習的企業、來源于實際問題[12]。北京城市學院試行以創業財務規劃書替代傳統的學術論文[13]。對于這種形式的本科畢業論文來講,用學術性來評價其質量就不太合適。因此,本文認為,在對某些基于實踐、新形式的畢業論文的質量進行評價時,學術性的尺度可以適當放寬。
三、關于學生
大四學生的事情較多,除了正常上課以外,還要應對各類招聘和考試。目前企業秋季招聘通常從每年的10月份開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時間和國家公務員考試都是在每年的12月,企業的春季招聘大多從3月份開始,研究生復試一般是每年的3月-4月份左右,省級公務員考試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份,省事業單位考試通常是在每年的5月下旬或6月初。從上述時間點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是一個空檔期,而且這個期間正好處在寒假期間,學生有比較充足的時間用來寫作畢業論文。因此,本文認為把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時間安排在這個時間段比較合適,可以避免與各類招聘和考試的時間相沖突。
對于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式,本文認為除了極少數學生外,大部分學生由于缺乏經驗或者偷懶省事,自主選的題目通常都不合適,不是陳舊不堪,就是大到沒有邊際,要么就是在網上找那些參考文獻資料比較多,比較“好寫”的題目。相比起來,指導教師由于長期從事會計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對本專業領域比較了解,可以引導學生尋找或設計那些有一定研究價值的題目,因此在老師的指導下選題是比較合適的,而學生自主選題一般情況下是不靠譜的。
本文認為,學生有沒有做好畢業論文的主觀意愿非常關鍵,如果學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僅僅只是將其視為一項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完成畢業論文,只想過關交差按時畢業,那么即使該學生的平時學習成績再好,外語水平再好,也很難做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四、關于指導教師
有文獻認為指導教師的職稱與所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6]。本文認為指導教師的職稱對所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有一定影響,但影響并不是太大,區分不是很明顯。高級職稱的教師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未必一定高過中級職稱的教師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在現實中,某些職稱較低的教師正處在事業的上升期,銳意進取,緊跟學術前沿,勤奮努力,學術研究碩果累累,往往能夠指導出比較高質量的本科畢業論文。
有的文獻認為科研經費多的教師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通常比較高[6]。本文認為現實當中,會計專業本科生直接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的情況并不是太多,指導教師即使花費科研經費,通常也是比較多地是花在碩士生或博士生身上,一般情況下很少將科研經費花在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上面。另外,在現實中,有很多科研經費的老師通常都是所謂“能人”,一般都很忙,不少人還兼有行政職務,事務繁多,花在指導本科畢業論文的時間、精力都比較有限,反而影響所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
指導教師的學術水平對于所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很重要,但是更關鍵的是指導教師有沒有認真做好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主觀意愿。如果指導教師對指導本科畢業論文不重視,僅僅只是把指導本科畢業論文視為一項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缺乏熱情和積極性,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那么即使該教師的職稱再高,科研經費再多,也很難指導出高質量的本科畢業論文。
在現實中有這么一個教師群體需要引起注意,他們往往博士畢業后參加工作時間不長,沒有什么行政職務或頭銜,也沒有太多的科研經費,職稱不高,指導的學生數量也不多。但是往往就是這些老師,有工作熱情,做事認真,受過博士階段嚴格和規范的學術訓練,加上指導的學生不多,沒有太多行政事務的牽絆,有比較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指導畢業論文。這個教師群體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往往比較高。
五、關于
現在各大學普遍對包括會計專業在內的本科畢業論文實行制度,具體的操作方式各不一樣,有的學校是抽查,有的學校是全覆蓋。制度對于遏制本科畢業論文的抄襲剽竊現象發揮了非常顯著的作用,但是有些具體做法可以進一步完善。比如,有的學校規定提交的必須是答辯前最后一稿畢業論文,本文認為這個規定可以修改一下。在現實中,有些學生為了通過學校的,把畢業論文改得支離破碎,面目全非,文理不通,結果是通過了,但畢業論文也成了“廢品”。因此,指導教師對通過的畢業論文應當進行仔細審閱,對那些“廢品”畢業論文要督促學生進行認真修改。盡管通過的畢業論文的質量不一定高,甚至不一定合格,但是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否定的必要性,這一制度不僅要堅持下去,而且應該對全部本科畢業論文進行,而不是抽查。
目前各學校制定的本科畢業論文的結果認定標準寬嚴不一。有的學校規定是文字復制比低于25%算通過,超過45%或50%的被認定存在嚴重抄襲,本文認為這種認定標準偏低。本科畢業論文的結果認定標準可以比碩士或博士學位論文的標準低,但也不能過于寬松,否則不利于學生建立對于論文寫作和學術研究的敬畏之心。本文建議文字復制比低于20%算通過,20%-35%認定為存在疑似抄襲行為,超過35%認定為存在嚴重抄襲行為。制定適度從嚴的結果認定標準對于保證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底線是非常必要的。
六、結論
綜上所述,在評價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時,創新性可列為拔高性要求,學術性的尺度可以適當放寬。除了極少數學生外,大部分學生自主選的題目通常都不合適。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時間安排在每年1月份和2月份比較合適。教師職稱對所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有一定影響,但區分不是很明顯。指導教師科研經費的多少對畢業論文質量的影響有限。學生有沒有做好畢業論文的主觀意愿以及指導教師有沒有做好論文指導工作的主觀意愿很關鍵。畢業論文制度應當堅持并加以完善,結果的認定標準應當適度從嚴。
參考文獻:
[1]陸翠萍.會計專業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原因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15:185-187.
[2]李達.新形勢下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面臨難題與解決對策[J].高教論壇,2011,07:70-73.
[3]江燕紅.會計本科畢業論文現狀調查及分析[J].財會通訊,2013,19:41-43.
[4]肖丹.亟待提升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3,20:123-124.
[5]王喜榮.論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重要性[J].知識經濟,2016,04:126.
[6]田利軍,王景博.本科畢業論文質量關鍵影響因素檢驗——基于天津高校140篇會計學專業論文的數據[J].財會月刊,2016(21):116-120.
[7]田春曉.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08:110-112.
摘要:破解法科大學生難就業的困局,是一項系統工程,而非高校就業部門一家之事。課堂教育教學作為高校的中心工作應如何發揮主
>> 影響應用型法科生專業就業能力的原因探索 提升就業能力的應用型工科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研究 提高應用型大學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對策研究 應用型專業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 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對策研究 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 就業導向的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訓教學模式研究 文科應用型專業本科生參與式研究能力現狀及發展對策 “法律文化節”視角下的法科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 轉型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及機制研究 基于執業能力的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研究及對策 改革《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提升學生專業應用型能力 技術應用型專業學位研究生數學教學實踐研究 應用型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思考 基于就業導向的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研究 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提升應用型英語人才就業能力研究 就業視角下應用型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4-10-24/2014-10-28.
[4]江國華.法學本科教育改革研究[J].河北法學,2012,(4):48.
[5]付子堂.建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法律實務教育體系[N].光明日報,2007-12-25.
【關鍵詞】 應用型財會本科;實踐教學;改革
應用型本科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本科層次教育。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高等教育也從過去的“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本科院校依據招生層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層次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再是過去單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據自己院校的特點提出了以應用型作為學生培養目標,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應用型財會人才與普通財會人才相比,最大的區別點在于,應用型人才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綜合能力的人才。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都對此進行著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據有關院校對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財會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進行問卷調查,顯示財會專業學生應具備以下能力:一是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計算機操作能力;三是遵紀守法、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財務分析決策能力;五是終身獨立自學能力、信息獲取及處理能力;六是經濟業務處理能力。這是應用型財會本科學生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了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以上素質與能力的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在課程的設置體系、課程的內容和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體現實踐性,強調應用型和創新性。但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卻存在以下缺陷。
一、現行的財會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培養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業,忽略了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當前財會畢業生大量地服務于小企業這一現實。
(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體現在“兩課”與專業課的課時比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時比例、各門專業課的課時比例、課堂教學與實習實訓的課時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課時結構不盡合理。表現在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過多過濫,不明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造成會計專業學生掌握的會計知識面寬,而深度不夠的局面。
(三) 實訓手段比較欠缺
主要表現在實訓手段以仿真為主,少有實戰的訓練;實訓資料中存在仿而不真,與實務操作存在較大的差異,實訓規范有待加強。
(四)實訓指導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主要表現在財會教師隊伍中相對注重的仍是教師的專業職稱、文憑等,而具有雙師、兼職、企業工作背景的教師比重仍不理想。這一方面源自具有較好的企業背景的財會專業人才向高校流動的動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使得校內教師無暇顧及外面的兼職及考取會計職稱證和注冊會計師等證書,即使有有限的閑余時間也不如進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師資的文憑為重。具有實戰經驗的實訓教師的匱乏必然會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
二、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上述應用型財會本科教學模式未能很好地體現其應用型、實踐性和創造性,經過多年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探索,筆者認為應作如下改革:
(一) 加大財會實踐課程比重
由于財會實踐課程是體現應用型教育的核心課程,它可使學生把所學的財會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架起了橋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將財會實踐課程的比重由過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這樣才能使財會專業畢業生不斷更新財會知識,適應千變萬化的環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
(二) 建立多層次的財會實踐課程體系
科學、合理地設計財會實踐課程是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可靠保證。財會實踐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有利于對所學知識全面系統的理解,達到系統掌握、融會貫通的目的。筆者認為財會實踐課程應包括單項實踐、綜合實踐、社會實踐、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形式。具體設計如下:
1. 單項實踐課程設計科目與時間安排
單項實踐課程是以理論教材章節為試驗單位,按理論進度分別組織實踐,科目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財務管理、審計、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能力試驗課程。一般安排在每門理論課講完的那個學期末,時間大約2周,這樣可以乘熱打鐵,提高課堂理論教學的效果,使財會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
2. 綜合實踐課程設計科目與時間安排
財會綜合實踐課程是將幾門相關課程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的實踐,目的是達到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時分別安排了單項實踐。在《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兩門課程都學習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時間會計綜合實習課程,重點進行工業企業的綜合會計業務實踐,實踐的目的是熟悉企業會計賬簿的登記、成本的核算和會計報表業務。試驗的內容一般選用一個工業企業12月份的業務進行試驗。實驗時只提供原始憑證,要求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年終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整套會計處理業務,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應用能力。
又比如在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學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財綜合實習課程,選擇相對來說籌資、投資業務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長性較好、較有活力的企業為考察研究對象,進行該企業、該行業的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股利分配等業務實習,以更深入地進行具體的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分析和財務控制。在這一課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資料的采集、處理和分析。達到學生對財務管理知識的融會貫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個孤立章節的單項實踐,以提高學生進行較為綜合和較復雜的財務決策能力。
3. 社會實踐課程
筆者建議,除以上的實踐課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學期末之外,為了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有一個很好的銜接與準備,在學生大四第一學期后半期進行為期十周左右的社會實踐課程。這一階段是在學生已將校內所開課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學期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之前開設的。這一階段讓學生真正融入到社會,帶著任務到企業、事業或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社會實踐。單位主要由學校來聯系,主要是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這樣便于實習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統一管理。這樣可以將財會專業的所有重點理論課,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管理會計、稅務會計等內容,真實地融入到企業財會工作的綜合實務中。當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將有關實踐數據結果,帶回到學校,進行財務分析和審計,并運用有關財會理論知識,提出管理建議。這個成果可以形成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
有人認為,這一階段的社會實踐與畢業環節的畢業實習會有所雷同,對此,筆者不敢茍同。經過多年的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認為雖然要求學生進行為期八周的畢業實習,但個別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畢業論文的壓力,聯系實習單位的積極性不高,或聯系了和自己專業無關的實習單位出具相應的證明以敷衍了事,這樣,使我們的畢業環節的實習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筆者認為在大四第一學期就安排這樣的一個社會實踐課程,一是對學生畢業實習單位的聯系、論文選題的把握有了一個提前的準備,二是對就業的壓力有一定的緩解。因為越早一點接觸社會,對我們的學生就越有好處。
對這一環節的實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將有關非核心專業理論課程進行適當壓縮,以保證這一階段較大的實踐課時數。
4. 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
應用型本科財會專業的論文,要求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財務、審計等的具體問題等為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 完善校內模擬試驗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
1. 校內模擬試驗的完善
校內財會試驗室在傳統手工賬務處理的基礎上,應大力開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會計電算化實習和綜合的財會實習內容。比如會計電算化課程,教研室可以選派相關教師到財務軟件公司掛職鍛煉,去實際參與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設計與實施工作,然后把經驗和技術帶到課堂,用企業的實際數據來解釋教材中的原理。
還可與財務軟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業資源計劃)(用友版)網上虛擬實驗(包括五大系統:財務會計實驗系統、管理會計實驗系統、供應鏈管理實驗系統、生產制造管理實驗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實驗系統)組成。ERP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與案例教學相結合方式,在用企業的實際數據強化基本層(賬務處理、報表管理、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模塊)的教學上,開展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存貨管理、財務分析、成本管理、生產計劃等環節的教學,加大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此外,還有財務軟件公司開發的沙盤對抗賽、銀行證券等多樣化的虛擬試驗,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2. 積極開拓校外實訓基地
學??梢月撓敌姓聵I單位、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房地產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貿企業等的財會部門,作為本專業的專業實踐基地。盡管在一個單位的財會部門建立實習基地會有一定的難度,這畢竟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這就需要學校的支持和教師對實踐的勇于參與。
(四) 高素質的實訓指導教師的培養與聘請
學校應鼓勵財會專業教師參與社會各類財會專業職稱和注冊會計師等能力考試,以提高“雙師”教師比重,同時建議教師更多地進行校外兼職。當然,這些措施需要學校有充足的師資,教師的教學任務得以減輕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此外,在鼓勵教師走出去的同時,還可聘請校外較高層次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財會工作人員來學校作短期的實訓指導教師,這樣可以將其切身的工作經驗、業務能力傳授給學生,這樣必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財會實踐教學的改革,將會使培養應用型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具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嫻熟的財會實務操作技能,使其所學與所干零距離,畢業與就業零過渡的目標盡快實現。
【參考文獻】
[1] 徐經長.“會計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大學教學, 2003年12期.
[2] 李瑞生. 新經濟時代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認識 .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 2002,(2):56.
關鍵詞 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 層次分析法
會計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就普通高等院校來說,會計學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專業人才。但近年來出現的會計專業畢業生找工作難和用人單位招聘會計難的“雙難”現象,反映出了會計教育與市場需求的脫節、實踐教學環節的薄弱以及學生實踐能力不強等問題。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從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原則
本文結合會計專業的特點和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提出了建立普通高等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該遵循的幾個基本原則。
1.1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要求構建的指標體系既能夠反映會計實踐教學的指導理念,又能夠反映會計專業的本質和內在規律,還要能夠反映會計實踐教學的客觀實際;選取的相關指標既要能概括會計實踐教學的主要要素,還不能有所重復。
1.2系統性原則
會計實踐教學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因此必須從上而下劃分為若干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包含若干個指標;同一層次的指標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制約;高層次指標對下屬指標起統馭和控制作用,下屬指標對上級指標起補充和說明作用,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結構。
1.3可操作性原則
選取指標時,不一定是難度越大越好,而應緊貼實際,既要簡明扼要,容易理解,又要便于評價和計算,還要能夠通過努力可以實現;同時,在搜集資料時,無論是定性的還是定量的,都要便于取得。
1.4動態性原則
指標選取以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結合企業實際需求,不斷完善或修改,這樣才能保證實踐教學體系適應環境的變化,及時做出反映,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
2實踐教學體系具體指標的選取
筆者從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理念出發,在分析總結前人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上,提出由教學理念、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管理以及教學評價五個維度構成的準則層,每個維度下又劃分若干指標層,如表1所示,同時運用層次分析法,為各項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從而構建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2.1實踐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實踐的綜合反映,同時又對整個教學實踐活動起著激勵和導向作用。好的實踐教學理念,應該與時俱進,順應經濟發展的潮流,既要考慮到理論層面的指導性,又要考慮到操作層面的實際性,還要考慮到整個會計學科的長遠發展。具體包括:
(1)理論層面的教學理念;
(2)操作層面的教學理念;
(3)學科層面的教學理念。
2.2實踐教學條件
實踐教學條件直接影響著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效果。實踐教學條件可以分為硬件和軟件兩部分,因此,在提高教學條件的時候要硬件、軟件一起抓,甚至,有的時候,軟件比硬件更重要,兩者共同決定了實踐教學效果的高低。主要包括:
(1)校內外實驗、實訓條件;具體包括:實驗場地占地面積、實驗設備配備情況、實驗網絡環境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校企合作情況等。
(2)師資隊伍;具體包括師資隊伍整體水平、“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發展配備情況等。
(3)實踐教材和資料建設情況。
2.3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是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部分。它是按照實踐教學理念和教學條件開設,旨在通過這些課程或環節的進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更牢固地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具體包括:
(1)實驗課程;這里的實驗課程,既包括單項性課程實驗教學,也包括課程綜合性實驗教學,還應包括跨專業綜合性實驗教學、跨學科綜合性實驗教學,從而形成一個“多層次、多形式”的實驗教學體系。
(2)實訓課程;應明確實訓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建設實訓精品課程。
(3)實習環節;應將校內模擬實習和校外實地實習相結合,重視在專業實驗室中創造模擬社會、經濟活動的條件,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環節;應規范畢業論文與設計環節的管理,提高論文質量。
(5)專業社會實踐環節。應重視社會調查、行業訪查、創業大賽、服務等與專業有關的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4實踐教學管理
實踐教學管理對實踐教學的過程和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因此,它也是實踐教學體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主要包括:
(1)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為了保障實踐教學的質量和順利進行,必須成立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機構,負責維護日常教學秩序,包括管理方法的制定,實踐教學的組織和協調、資源配置以及質量評價等一系列工作。
(2)實踐教學的制度管理;具體包括關于實驗、實訓、實習及其他實踐環節規章制度的制定,從而使教學活動有據可依。
(3)實踐教學的運行管理;要保障實踐教學活動有條不紊地運行,必須編制實踐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以及實習計劃等相關文件資料,日常的實踐教學活動要按照這些資料提前進行準備和安排,并按其進行執行和檢查,以保障實踐教學的質量。
2.5實踐教學評價
評價環節既可以反映實踐教學的效果,又可以反過來促進實踐教學的效果。主要包括:
(1)學生評教情況;和理論教學一樣,學生評教仍然是評價教師實踐教學效果的非常有用的手段,學生有沒有通過實踐環節得到提升,只有學生自己最有發言權。
(2)教師互評;和學生評價相比,教師互評站得角度更高,既可以發現教師有沒有知識傳授上的錯誤,還可以互相總結經驗,不斷提升自己。
(3)專家評價。這里的專家主要由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和教學督導組成,從實踐指導教師的工作態度、實踐資料的規范性、教學方法的合理性、學生取得的成果包括獲獎及證書獲取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
3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因上述選取的指標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因此,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的權重。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國著名的運籌學家T. L. Satty 等人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分析方法。這一方法的特點,是在對復雜問題的本質、影響因素以及內在關系等進行深入分析之后,構建一個層次結構模型,然后利用定量分析把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求解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問題,提供一種簡便的方法,最終把系統分析歸結為指標相對于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權值的確定或相對優劣次序的排序問題。主要通過“明確問題―建立層次結構―兩兩比較,建立判斷矩陣―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這樣的程序進行。具體權重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上面的指標權重表可以看出,會計實踐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管理,教學內容是核心,教學管理是保障,同時也不能忽視其他要素的影響。教學理念為教學內容和環節的設置提供了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教學條件為其提供了支持,教學管理為其提供了保障,而教學評價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這個目標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上述五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普通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杜棟,龐慶華,吳炎,等.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