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5: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理模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應急評價 文獻綜述 國內
引言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過程中,評價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它是基于前期對于關鍵因素的識別和分析以及可靠的調查數據來對評價目標進行合理分級與排序的系統化過程,是突發事件預防、救援、應對的基礎,也是應急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
相對于一般評價而言,應急管理評價由于評價對象更為復雜,情景更加不確定,因而評價難度更大。目前許多學者在應急管理能力評價相關概念、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評價模型構建、實證研究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研究工作,對于突發事件預防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本文將在閱讀文獻基礎上,對應急管理評價國內研究文獻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總結,最后為未來研究提出了建議。
研究概況
2013年2月10日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在“篇名”輸入“應急評價”檢索詞,能查到的國內對應急管理評價展開的理論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03年SARS發生之后才有大量研究論文出現。隨著對應急管理研究的越來越重視,近年來研究論文數量逐年遞增。1986-2012年論文公開發表數量共計374篇,其中核心期刊發表105篇,研究對象包括煤礦;交通;地震、干旱、氣象等自然災害;衛生;物流;核電;高校、城市等(見圖1)??紤]到筆者無法窮盡所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本文選取文獻樣本時,主要選用了105篇核心期刊文章。
作為一項公共性很強、社會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應急管理評價的相關文獻以新聞報道、政府政策等形式出現。中國政府網(http://)對應急管理的定義、機構設置、工作動態、應急預案、法律法規、典型案例等有全面、系統的收集與。各地方政府網站也有相應的應急管理專題。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應急管理研究組主辦的“應急管理研究網”(http:///)、設在北京師范大學的“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http://.cn/)、華圖教育集團主辦的“華圖政府風險管理研究中心”(http://.cn/)、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的“應急管理研究中心”(http:///)等是目前國內應急管理研究方面的知名網站,它們對應急管理理論研究、教育培訓、政府風險評價等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國內應急管理評價研究現狀
(一)研究視角
深入分析這105篇文獻可以發現,應急管理評價相關研究主要包含以下9個主題(見表1)。由表1可知,在應急管理評價領域的相關文獻中,有關“一般應急管理評價理論”以及“城市應急管理評價”的文獻占了較大比重,而“高校應急管理評價”、“交通應急管理評價”則涉及相對較少,由此可知國內學者近年研究的側重點和較少考慮的問題。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如何將目前研究的零散思想、經驗和理論進行系統化,并進一步提升,形成一般性的應急管理評價理論,是今后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
(二)研究類型
許德音、周長輝(2004)把學術論文的類型分為:規范型、描述型、文獻型、概念型、實證型、定性經驗型、演繹數學模型。筆者根據這一分類對105篇文章進行了論文類型的鑒別,文獻型論文有5篇,馬建華、陳安(2011)從事前、事中、事后的角度討論了應急評價,并給出九種不同應急評價的特征和研究進展。侯蘭功(2006)、袁藝(2010)、王寶華(2007)、王軍等(2008)等對自然災害應急評價研究狀況進行了綜述,側重于災情評估、災害損失評估方面。描述型、演繹數學模型論文共73篇,所占比重最大,達到了69.5%,其次是規范型論文,共19篇,達到了18.1%,由于實證數據的較難獲取性,其余的論文,特別是實證型論文所占比重較小。應急管理評價論文大多是建立指標體系,然后構建評價模型進行定量評價,筆者對105篇文章進行的論文類型研究結果也正好和評價類論文的特點相吻合。
(三)研究的主要觀點
通過歸納現有的相關文獻,有關應急管理評價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9個主題,代表性的觀點有:
1.一般應急管理評價理論。通過實施國家應急能力評價加強政府的應急能力建設,美國是世界上做得最早、也是最成功的國家。FEMA和NEMA聯合開發了具有56個要素、209個屬性和1014個指標的應急管理準備能力評估程序(CAR)。1997到2000年,美國全部56個州、地方和海島都應用該程序完成了應急能力準備狀況評估工作。這之后,引發了世界學者和實踐者對與應急管理評價相關的一般理論的思考和探討。
韓傳峰等(2007)從政府為主體的角度,構建了20個二級指標的指標評價體系,并運用AHP-FCE法對突發事件應急能力進行綜合評價。趙希男等(2009)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并基于個體標準對應急決策的有效性進行評價。陳安等(2009)認為應急管理中存在“可挽救性”、“可減緩性”、“可恢復性”三大類災中評估,并設計了一個可量化計算的“可挽救性”評估模型。
2.城市應急管理評價,是應急管理評價領域研究成果較為豐富的一個方面。2002年7月和2003年12月,河北理工大學會同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河北省社科院等單位召開了兩次“中國城市災害應急管理能力研討會”,在國內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城市災害應急管理能力,把城市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張梅穎自從在全國政協十屆二次常委會上首次提出關于在我國實施災害應急能力評價的若干建議后,又多次撰文提出“強化我國城市災害應急管理的思考與建議”。自此,國內城市應急管理評價研究的大幕被拉開,一些研究單位和學者紛紛開展類似研究。
鐵永波(2005)就城市災害應急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進行了探討。楊青(2007)用綜合評價表對政府部門的應急反應能力進行了實證分析。王紹玉(2011)、汪志紅(2011)、王薇(2009)、李強(2009)等就城市災害應急能力評價模型進行了研究,目前常用的有:AHP-Entropy確權法、Logistic曲線、可拓評價模型、G1法等。研究角度也從電力、交通、衛生等單項應急管理評價研究向綜合的應急管理評價研究轉變。
3.高校應急管理評價。2007年,國務院了《關于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加強社區、農村、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應急管理工作。學者們加強了高校應急管理評價的研究。周勇(2010)從導師制的角度,評價了校外導師制對預防醫學本科生應急能力的培養效果。陳偉珂(2011)應用霍爾三維結構,構建高校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應用G1法并結合實例對天津市某高校的應急管理能力進行評價。
4.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評價。人類歷史就是一部同自然災害不斷抗爭的奮斗史,近年來,學術界對自然災害應急管理評價的研究側重于損失評價、次生災害評價、應急能力評價方面。1993年李翔、周誠對我國災害經濟統計評估系統及其指標體系進行研究。趙阿興、馬宗晉(1993)從自然災害的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出發,對自然災害損失評估的工作準則、評估指標和方法進行了探索。魏一鳴(1997)等探討了用于災情評估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并結合裕列說明了其應用。王躍杰(2002)等研究了地震次生災害預測和評價。
5.應急物流評價。還有一些學者研究了應急物流能力的評價問題,劉小群(2007)等人研究了應急物流能力的內涵與構成體系,周堯(2009)、鄧愛民(2009)、馬麗(2010)等人運用層次分析方法、DEA方法、模糊灰色綜合評價等方法研究了應急物流能力、應急物流預案評價問題。韓瑞珠(2007)利用模糊數學和層次分析法構建了應急物流外包供應商績效綜合評價模型。
6.煤礦應急管理評價。煤炭作為我國的主要能源,其安全生產十分重要。煤炭行業是我國工業安全生產中傷亡最嚴重的行業。目前,煤礦企業應急管理評價研究側重事前評價,包括煤礦安全評價、煤礦安全風險評價、煤礦應急救援能力評價、煤礦應急預案評價等,應急績效等事后評價較少。張洪杰(2010)構建了基于安全風險指數的煤礦風險綜合評價模型及基于熵權法和灰色關聯分析的煤礦安全綜合評價模型。谷威麗等(2011)分析了煤礦應急管理的內涵,并基于灰色系統理論對煤礦應急能力進行評價。汪濤(2010)利用DEA方法對我國2009年25個產煤省份的煤礦事故管理績效進行評價。
7.交通應急管理評價。交通應急管理很重要,但是在核心期刊發表的交通應急管理評價研究的文章卻不多,而且時間集中在2011年以后,包括軌道交通應急能力評價、地鐵應急能力評價、機場應急能力評價、鐵路應急預案評價等。祝凌曦(2011)以青藏鐵路公司為例選用改進的DEA法對鐵路應急預案編制績效進行綜合評價。田寶林(2011)運用人-機-環境系統理論,建立機場應急能力遞階結構模型,并使用一種改進的區間數層次分析法對各個能力的權重進行計算。盧文剛(2012)以廣州市為實例進行研究,構建了城市地鐵突發事件應急能力評價體系框架。
8.核電應急管理評價。1993年8月由總理簽署的124號令:《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和1994年10月的衛生部令第38號《核事故醫學應急管理規定》是我國核事故應急工作的法制管理依據。關于核電應急管理評價的核心期刊文章最早發表的是1992年胡二邦等介紹了在核電廠事故應急局地實時劑量評價系統中應用的拉格朗日煙團模式及相應的參數,并給出了內邊界層條件下煙團公式的處理方法。隨之,韓育茹(1995)對已經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所實施的應急措施的執行效果進行實地考核,并進行評價,旨在為我國核事故應急預案提供更為客觀的評價依據。常寶盛(2007)等均以大亞灣核電站為研究對象,對應急柴油機進行了概率安全評價。
應急管理研究評述
綜上所述,本文發現關于應急管理評價的研究呈現以下特點:第一,如今,學界對于應急管理評價的研究已經從偏重于單項應急管理評價拓展到了綜合應急能力評價的研究。從側重于事前風險評價、事后損失評價,拓展到了事前的風險評價、脆弱評價、能力評價;事中的演化評價、破壞評價、救援評價;事后的損失評價、績效評價、衍生評價集成的應急管理全過程評價。第二,應急管理評價的一般理論,不再是零散的、局部的,而是逐漸成為系統的、體系的、全過程的。第三,AHP、專家打分法、模糊綜合評價法、DEA法、粗糙集法、灰色聚類分析是目前常用的應急管理評價方法。第四,城市應急管理評價已經成為現代應急管理評價的主要方面,作為綜合性的應急管理評價研究,城市應急管理評價越來越受到學者和決策者的關注與重視。
當然,應急管理評價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是應急管理評價研究的關鍵和難點問題,然而目前學者對于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以及指標權重的計算還偏于通過定性分析和帶有主觀性質的專家打分確定,這些對于客觀地進行應急管理評價研究是不利的,對于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和大規模應用也是不利的。對于應急管理評價的單項研究較多,相對比較分散,而對于應急管理評價的全面研究和系統研究較少,有必要進一步進行理論的提升,形成系統的、更具普適性的應急管理評價理論。給出評價體系內容和要素的多,設計各要素具體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指標權重的少。建立單項災害評價模型的多,建立綜合評價模型的少。應急管理評價研究中定量分析很多,但是大多停留在單個案例的分析中,或者是算例應用中,由于數據的較難獲取性,對于實證研究還非常少。專門針對應急管理評價研究文獻的系統性評述文章較少。
關于未來研究應急管理的建議
在對目前國內集成管理研究的現狀作出分析之后,筆者認為應急管理評價的研究在我國方興未艾,該研究方向下的許多領域和層面在我國發展的前景十分廣闊,還有很多基本問題有待學者進一步研究,也有許多有意義的空缺等待后來者去填補。結合本文綜述的內容,未來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入:
第一,構建并完善較為全面、系統的一般性應急管理評價理論,扎實理論基礎,并用其來指導中國應急管理的實踐。
第二,有必要加強指標體系構建、評價方法、評價模型以及評價標準方面的研究。構建的指標體系、評價模型如何能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和進行大規模應用?如何能挖掘各利益相關者的需求?能使各利益相關者滿意作為決策依據?應急管理評價結果如何為災害預警研究服務?這些都是應急管理評價中不可規避的現實問題,也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
第三,有必要引入更為豐富的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應急管理評價的研究。n年(n≥2)多個城市應急管理評價如何開展?如何能解決多指標面板數據的應急管理評價問題?這些就需要拓展目前常用的應急管理評價方法。
第四,有必要加強應急管理評價應用層面的研究和實證研究,進而對提升我國的應急管理水平更具現實指導意義。
總之,構建完善和有效的應急管理評價理論,對于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長期來看,應急管理評價領域的研究在我國才剛剛起步,今后需要結合突發事件的不斷發展、演化,使得相關理論在理論上更加系統化,在實踐上更具應用性。
參考文獻:
1.陳長志等.流腦A群多糖菌苗普種與暴發點應急接種效果及經濟效益評價[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1986(3)
2.許德音,周長輝.中國戰略管理學研究現狀評估[J].管理世界,2004(5)
3.馬建華,陳安.應急管理評價國內研究進展[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5)
4.袁藝.自然災害災情評估研究與實踐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10(1)
5.韓傳峰.政府突發事件應急能力綜合評價[J].自然災害學報,2007(8)
6.趙希男等.基于個體特征識別的應急決策有效性評價方法[J].系統工程,2009(7)
7.上官艷秋,陳安.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的“可挽救性”度量評價模型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9(9)
8.錢永波.城市災害應急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建構[J].城市問題,2005(6)
9.楊青.基于過程管理的城市災害應急管理綜合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7(3)
10.王紹玉,孫研.基于AHP-Entropy法確權的城市公眾應急反應能力評價[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11,32(8)
11.汪志紅,王斌會,張衡.基于Logistic曲線的城市應急能力評價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21(3)
12.王薇,廖仕超,徐志勝.城市綜合防災應急能力可拓評價模型構建及應用[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9(6)
13.李強,陳翔,陳晉,唐巧.考慮危險源的城市應急交通疏散風險評價模型[J].科學通報,2009(16)
14.陳偉珂,張力英.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評價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11)
15.趙阿興,馬宗晉.自然災害損失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1993,2(3)
16.魏一鳴,萬慶,周成虎.基于神經網絡的自然災害災情評估模型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1997,6(2)
17.劉小群,游新兆,孫建中,孫其政.應急物流能力的內涵剖析與構成體系[J].災害學,2007,22(2)
18.鄧愛民,張凡,熊劍,吳鵬飛.基于模糊灰色綜合評價方法的應急物流能力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0(6)
19.韓瑞珠.基于FAHP的應急物流外包供應商績效綜合評價[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7 (11)
20.張洪杰.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價體系及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21.祝凌曦.基于改進DEA法的鐵路應急預案編制績效評價方法研究[J].鐵道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