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4: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工程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學士學位學制為4年,學習科目主要內容為廣大領域內計算機科學及其應用。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為:1、理解并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和實踐;2、培養能應用計算機新技術的能力;3、在計算機領域為學生提供進一步學習的知識基礎。該專業主要為信息技術類企業的生產和研發培養人才。畢業生的就業范圍也比較大,可以在軟件開發、軟件測試、網絡管理、軟件系統管理、客戶培訓和服務、項目開發、設計和調試等方面從事工作。該培養目標比較簡單,以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為基準,滿足社會對大批量的開發性人才的需要。
1.2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
按照培養目標,應加大計算機應用方面課程設置,注重新課程的開設和引入計算機的新技術新應用,使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與時俱進,合乎信息社會發展的節拍。相比當前國內高校的計算機學科各個方向,本課程體系側重應用性、實踐性環節。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的課程分為非計算機專業課程和計算機專業課程兩類。非計算機專業課程占總課時的比例應該為17%;其必修課為國家本科工程類教學規定的。增加了非計算機專業課程選修課,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相關領域知識的了解,能夠拓寬視野和擴大知識層面,這些課程主要為文學院、工商學院、信電學院、機電學院和法學院所開設的課程中選擇,要求該專業的學生必須限選7門,主要是按照學生個人的興趣和個人目標為選擇指導。計算機工程專業課程分為3個層次: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實踐環節,其中必修課占總課時的比例38%,選修課占總課時的比例19%,實踐環節占總課時的比例26%。專業課程主要為計算機應用以及軟件工程和信息處理課程,包括當前應該掌握的課程如離散數學、計算機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原理、算法分析、計算方法、Web技術、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及其應用、Java和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軟件工程、計算機系統結構和計算機網絡等,注重計算機學科應用能力的培養。減少了計算機硬件的課程,例如模擬電子和電路、單片機原理和微型計算機原理;而是以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為核心,以課程事例引入嵌入式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的內容。按照國際和國內信息社會對軟件業發展需求來設置教學課程,以適合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應過多強調全面的基礎課程,縮小基礎,加強知識綜合,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在教學內容上強調應用性、針對性和系統性。
1.3實踐教學體系設置
計算機專業具有實踐性[1]非常強的特點,設置了課程實驗、綜合設計、教學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設計等多種形式比較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以綜合設計和畢業設計為主。按照計算機課程設置,綜合設計有高級程序語言綜合設計、計算機原理綜合設計、操作系統綜合設計、軟件工程綜合設計、Web技術綜合設計、信息管理系統綜合設計等6門次。綜合設計是以班級為單位教學,以當前現實的計算機項目開發為目標,學生獨立設計和完成,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核心。較大的項目則采用多名學生協同完成,進一步提高學生增強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技術技能。畢業設計采用導師負責指導制,設計開發綜合應用項目,按照軟件工程和信息開發的標準編寫文檔、撰寫程序代碼,提交一個項目總結和程序系統,包括開發文檔、程序源代碼、數據庫結構、配置文檔和測試文檔。在答辯委員會的審核和測試下完成畢業設計,不再進行包含大量基礎知識和重復開發文檔內容的畢業論文撰寫,側重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2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的課程實施的若干教學改革
2.1注重課程實驗教學
課程實驗是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實踐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實施質量對專業教學質量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3]。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都設有試驗內容,按照知識結構和學生需求分配合理的試驗學時。課程的每個單元實驗都是從講授過該課程一段知識范圍中選取的,其內容相對獨立、自成體系。這些實驗集中反映了各門技術課程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術,能夠加深理解和掌握課堂學習主要內容。當前多數采用實驗課程單列方式進行的,要求每個單元實驗結束后,每一個學生應獨立完成試驗過程和結果的分析,撰寫自己的實驗報告,進一步訓練學生的科技報告撰寫能力。通過課程實驗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課堂中所學習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在實驗過程中掌握計算機專業學習所需要的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
2.2教學方式改革
課堂教學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模式,以實踐為核心的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的教學更應該注重教學互動,以靈活掌握技術為中心。課堂教學中增加討論課、習題課、觀摩課、演示課等方式,補充以大量相關技術講座,自學輔導課相應增多,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以實踐為目標的課程教學以大班講課程內容,采用多媒體和網絡,以豐富多樣知識形式展示給學生,更加自然的方式掌握理論知識;同時采用小班輔導方式,進行個性化教學。小班輔導為學校劃分的自然班級,或者自由組合而成的臨時班,但每個班學生人數不超過30人,以便每個學生能夠直接面對教師來解惑,消化并真正掌握課程內容。按照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的課程教學大綱知識點選擇合適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以國家優秀教材和各種專業學科規劃教材為主要參考,也可以選擇國外著名大學教材。但是一定要以課程體系完整性為核心,不能選擇過多以計算機理論和抽象內容等先進性為主的教材,要選擇適合專業和學校學生實際需要的教材。注重教材與教材之間的相互銜接,符合計算機工程的課程設置。計算機工程專業方向的理論核心和課程多數起源于美英等國家。為了提高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素質和學科的發展,雙語教學教育[2]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它能使學生直接和國際接軌,滿足IT市場對學生素質的需求。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為此要采用多種形式進行雙語教學。對于學生基礎素質好的學校和學校,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素質比較差的可以實現部分課程選用外語教材,采用中文授課,逐步到位。
2.3考試方式改革
減少閉卷考試,增加開卷考試,也可以采用項目系統開發、課程報告等考核方式。當前以多種方式的綜合為主,總評成績由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和試驗成績組成,其比例為30%、40%、30%。學生平時成績為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問題和討論課的發言,以及作業和專題報告、期中測試等,以此來激勵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提高學習積極性,也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課程試驗內容減少驗證型和演示性,以設計性、綜合性和研究性實驗為主,采用實驗過程和結果的考核,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該考核方式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更好指導教學方向。
2.4教學資源庫的建立
教學資源包括以學校數字圖書館為核心的公共數字信息資源和專業教學資源。公共信息資源建設以學校定位和辦學特色為基準,購買其他高校優秀信息資源和社會商業信息資源為主,本校自己創建信息資源庫補充。公共信息資源庫以服務公共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計算機工程專業教學資源建設關系到專業方向的發展和底氣,以自己建設為主,突出精品課程,按照各個課程的自己特點建設比較全面的數字資源。
2.5開源應用到教學各個環節
開放源碼程序就是公開源代碼存取訪問、軟件自由再分發,任何人可以閱讀、再、修改軟件的源程序,通過讓更多人參與來提高軟件的質量、可靠性、安全性、開發速度等。把開源軟件應用到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真正地參與比較大且比較實用項目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培養融入IT市場,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核心技術和系統開發技術,開拓知識面,積累實際的開發經驗把握住計算機新技術和掌握計算機發展方向。學生通過感興趣的項目,能夠在相互溝通中使計算機素質得到大大提升,也可以協同開發和學習中相互碰撞中產生新的思想,擁有新的技術,同時也必定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
【論文摘要】針對就業市場對計算機人才(IT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以實際企業工程項目為栽體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分析了高職計算機人才(IT人才)在就業市場上的定位及專業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剖析了工程項目選題的原則及實施的過程。闡發了對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的一些認識。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專業的就業卻相反地成為了矛盾的焦點,出現了報考集中就業分散的社會現象。就業壓力的增大,說明原有的教學目標體系、課程體系、知識能力結構已不適應現代企業技術發展的需要。為了改善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能力、知識結構,全面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擴大就業面積,培養市場所需要的人才,山東經貿職業學院計算機系進行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實際企業工程項目為載體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的大膽嘗試,在此,結合教改過程談談對計算機專業培養的一些認識。
一、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市場及定位
當前,IT業已成為占據我國市場三分之一份額的支柱性產業。IT業的迅速發展,與不斷注入的IT業人才有著緊密的關系。IT人才已成為人們心目中高科技的象征。對IT人才,用人單位實際上是有不同的需求層次的,要求掌握的知識結構也各不相同,除了IT基層勞動者(如打字、錄入、生產線組裝等)宜由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外,我們感到,高職應側重于在如下幾個方面對人才的培養:
1.設計型人才(如網頁設計、平面廣告設計、建筑和家裝設計、綠化工程設計、動畫設計等)。隨著電腦應用的普及深入,各行各業越來越廣泛地使用電腦做形象宣傳、包裝、設計等工作。各類設計型人才作為IT業市場的生力軍異軍突起,其就業市場范圍非常廣、缺口比較大。但隨著電腦軟件的不斷升級,功能的不斷完善與強大,此類型人才由原來的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如網頁設計人員除掌握專業網頁設計軟件之外,還應掌握圖像處理軟件和網站維護等方面的知識,如果再能掌握后臺技術就成為寶貴人才了。其他如建筑、綠化、動畫設計人才不僅要掌握計算機知識,更重要的還要學習其他相關知識體系。我們認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是高等職業計算機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2.辦公應用型(如文秘、辦公文員、行政助理等)。此類人才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更多的管理知識,需要人際交往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這類工作的主要要求是:熟練掌握應用軟件、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責任心。此崗位職能的培養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辦公管理軟件,還要學會融通管理知識并切實掌握管理的基本功。
3.網絡型人才。當今計算機的普及與發展之所以如此之快,除其具有強大而先進的功能之外,主要還歸功于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網絡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談變得近在咫尺。網絡型人才已成為計算機發展和計算機就業市場上的中流砥柱。此類人才不僅要掌握網絡技術,還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4.開發型人才。作為計算機發展和完善的締造者,開發型人才在IT行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未來幾年當中,我國對軟件藍領和軟件工程師的需求潛力依然很大。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及我院計算機專業的特點,我們目前主要培養辦公型人才、網絡人才和開發型人才,同時兼顧設計型人才,下一步在新專業的開設上,我們打算加大設計人才的培養力度。
二、課程改革思路
1.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以職業崗位為目標,重點突出職業技能。分階段劃分教學模塊,按工作崗位確定實際工程項目,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完成教學任務,最終實現學生的就業培養目標。
2.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熟悉并掌握計算機工程項目的組織程序,掌握計算機工程項目中的問題解決方法,針對具體崗位.掌握專門技能熟練完成具體工程項目。
依據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路,我系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是緊緊圍繞培養目標而進行的,強調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以職業或職業群為基礎,讓學生先接受職業群內共同的基礎教育和基本技能訓練,然后,接受專業基礎理論教育,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以及社會需要,選擇不同職業或專業方向,學習專業知識,進行職業技能的培訓。使學生既具有較大的就業彈性和適應能力,又具有職業針對性。課程設置總體分成三個模塊。在對職業崗位能力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培養的人才應具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通過整合,把課程分成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三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職業基礎模塊”教學階段。這一階段強調寬基礎,主要學習一些相關職業通用性的必備知識和技能,同時,要進行思想品行、職業道德、外語能力以及其他通用能力的培養和教育。此階段一般不采用項目教學,但也必須把項目教學的精神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
第二階段,“職業技術模塊”培養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進行不同職業的專業基礎理論教育和專業知識學習,以及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在該模業知識的學習。該模塊是高職教育的重要階段,在課程設置和內容安排上我們結合IT技術的發展水平對相關學科進行整合和綜合,以滿足在較短時間內學習到更多更新的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內容體現出寬和扎實。此階段可部分采用項目教學,宜以工程項目中的技術項目的實施為教學手段。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軟件工程;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18-0125-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Model for Application-type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PENG Huanfeng, XU Jinbao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current Application-type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 cultivation doesn’t fit the and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 cultivation experience,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model for application-type software engineering personnel from three aspects: cultivating goal system,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combined cultivation with enterprise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cultivation model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軟件產業在我國得到長足發展,但在軟件人才需求方面仍有大量缺口。隨著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為行業輸出大量軟件工程人才,但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仍然存在較大程度的脫節[1],主要體現在畢業生應用能力差、缺乏工程意識以及創新能力較差等方面[2]。
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南京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致力于培養富有工程意識的軟件工程專門人才,強調畢業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南京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軟件工程專業是全國首批卓越工程師計劃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試點專業,并于2012年獲批江蘇省重點建設專業。為解決高校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積極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良好成效。
1 培養目標體系的建立
通過企業考察、召開座談會和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在用人企業、畢業生及在校生中開展有關人才培養目標的調研活動,進一步明確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定位,從學科基礎與專業理論知識、專業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綜合素質與職業素養三個方面明確培養目標體系。
學科基礎與專業理論知識 區別于社會IT培訓機構,高等院校軟件人才培養應注重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積累,畢業生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且應更強調合理的知識結構。經過深入調研,結合已有培養經驗,面向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畢業生應具備良好的數學基礎、扎實的計算機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具備軟件開發、系統測試、計算機網絡等較寬領域的專業知識。
專業能力與工程實踐能力 南京工程學院倡導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軟件工程專業定位于培養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為實現工程師化的人才培養目標,注重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研究型本科人才注重“厚基礎、寬口徑”有著明顯差別,與高職類人才注重職業能力的技能培養也顯著不同。多次組織企業和知名高校對軟件工程人才的工程能力培養模式進行論證,明確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在專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目標,即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軟件工程實踐能力、富有創新意識及較強的再學習能力。
綜合素質與職業素養 良好的綜合素質與職業素養是畢業生能否取得職業成就的關鍵因素,有些素質如人際交流的能力需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得到鍛煉,但有些素質和能力需要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包括文獻檢索與利用能力、信息表達能力、外語應用能力、工程意識與創新意識及終生學習的能力等方面。
2 課程體系建設
理論課程體系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體系,課程設置應體現各種能力的培養。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對課程進行模塊化設置,強化基礎理論與專業能力的模塊化培養。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模塊、基礎編程模塊、高級編程模塊、核心專業課程模塊、專業能力拓展等五個模塊組成。通過這些課程模塊的學習,使畢業生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最終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軟件工程師。
專業能力拓展模塊包括企業級軟件開發、軟件測試、數據庫工程師、嵌入式系統應用開發、軟件服務外包等五個拓展子模塊。學生有選擇地學習專業能力拓展課程,強化具體專業技能,通過對相關專業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和應用,拓展就業領域。
實踐課程體系 實踐課程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工程能力的重要載體[3],通過基礎實踐、工程認知、綜合實踐、創新實踐四個層次構建實踐課程體系。
基礎實踐層次包括企業參觀及相關課程實驗,通過企業參觀,學生對行業現狀及未來從事的職業有初步認識,通過相關課程實驗為進一步提高專業技能打下基礎。專業課程是培養專業技能的核心,因此,通過加強考核力度,強化課程設計的實際訓練效果,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程序設計大賽,考取相關職業證書,參加相關學術報告以提升對新技術的跟蹤與認知。通過為期四周的軟件開發綜合訓練、畢業設計、企業實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同時,為加強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學院建立專項基金資助學生進行科研實踐活動;學校層面創建大學生創業產業園,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及在校生自主創業。
3 企業聯合培養
為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合格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南京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與企業深入開展合作,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摸索出校企合作、人才聯合培養的一些經驗。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達到16家,并于2012年與中軟國際聯合成立中軟國際國家級軟件工程實踐中心。實踐“3+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經過前三年的在校學習,學生具備專業基本知識和初步項目實踐經驗,第四學年在企業頂崗實習。
雙師制度 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參加企業組織的高端技術、管理培訓,參與企業的項目開發,具有實際項目實踐經驗的教師比例逐年增加。與企業合作進行專業課程優化等多層次合作,企業可以參與學校、學院的教學與人才培養。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優秀的軟件工程人才,建立了完善的企業教師兼職制度,聘用企業技術專家或具有豐富項目管理、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作為兼職教師,開設企業課程,指導學生綜合實訓、畢業設計及企業實習。
綜合實訓 針對四年級本科學生進行軟件外包綜合實訓,一般于完成大三學習后的暑假進行,為期一個月。與企業共同設計項目案例,以項目為主導,模擬真實的開發環境,項目組成員3~5人,協同完成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測試等軟件開發各個階段的工作。通過高強度的綜合實訓,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更為關鍵的是讓學生熟悉軟件項目開發流程的各個階段,體驗企業開發環境,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加強對軟件開發中的各崗位的認識[4]。綜合實訓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最后一個環節,能夠為下一階段的企業培養打下良好基礎。
企業培養 企業負責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的各項教學安排,專業實習環節安排學生進行軟件項目開發實踐,盡量做到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環節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承擔,工程師負責指導系統的設計開發,學校教師負責指導論文寫作,通過這兩個環節的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由于學生在企業完成企業培養階段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了解行業現狀,并對將來所從事職業的認識更加清晰,因此,企業培養可以看作學生正式進入行業工作的良好過渡。
4 結語
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堅持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改革和創新,并取得一定成效。軟件工程專業在校生多次獲得國家級競賽獎項,在就業方面,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近年來,通過麥可思數據有限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南京工程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薪酬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今后將繼續深入進行教學改革,完善培養體系,提高辦學質量,培養優秀的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
參考文獻
[1]韓中元,雷國華,李軍.應用型本科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10):26-29.
[2]文俊浩,楊丹,陳林,等.軟件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63-65.
關鍵詞: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體系;DLX虛擬處理器;立體化課程
中圖分類號: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18-21ppp-0c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Computer Architecture Course System for Applied Type Undergraduate
CAI Qi-xian1, WANG Zhi-wen1,HE Hai-zhao2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China; 2. Library,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pplied type the profession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goal, form the new Computer Architecture course system with increasing microcomputer architecture contents and introduce into the DLX virtual processor experiments. And make use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work hard to carry out a stereo course, that enhanc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Computer Architecture; Course system; DLX virtual processor; Stereo course
1 引言
計算機系統結構歷來為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必修的主干專業基礎課。計算機的發展歷史說明,計算機性能的不斷提高必須依靠器件的變革和系統結構的改進。今天,在器件潛力幾乎達到極限的情況下,計算機系統結構的改進尤為重要。該門課程主要反映現代計算機在系統結構上的新思想新技術,如流水線處理、向量處理、并行處理、多處理機結構等等,要求學生從分析和評測的角度把握計算機系統的設計。這對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計算機系統來處理復雜計算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學生今后從事計算機系統軟硬件開發打下良好的基礎。對這樣一門核心課程,如何突出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研究和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國家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中明確指出要“面向21世紀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改革我國高等教育中與其不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保撚媱澃?“基礎課程、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及教材;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創新?!?列為改革的主要內容[1]。因此,在現代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計算機應用迅猛擴展深入的今天,在高校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移的今天,在地方經濟發展大量地普遍地需要工程應用型計算機人才的今天,必須重新審視這門課程的現狀和特點,按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定位,構建新的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體系,從而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2 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的特點
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具有下述特點:
1) 綜合性強。計算機系統結構一般安排為計算機專業高年級課程,它需要用到幾乎所有計算機專業基礎和相關的前繼專業課程知識。主要有: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編譯原理等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對各課程知識融會貫通,教學難度較大。
2) 理論性強。內容抽象繁雜,概念多,教學處理不好的話,容易讓學生感到學習乏味,明顯增加了教學難度。
3) 本課程教材內容多是針對大中型計算機系統描述,常以一般學生接觸不到的機型作為系統結構舉例,而結合微機應用實際,結合現代微機系統結構技術的發展的內容幾乎沒有,嚴重脫離學生實際。
4) 缺乏實驗環境,學生無法獲得對計算機系統結構性能改進的直觀認識。如果真正要求學生對其理論與技術有直觀的接觸,則需要深入到現代大中型計算機內部進行實踐,這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在開設這門重要課程時,僅僅停留在理論講授上,相應的實踐教學尚是空白,學生面對枯燥理論,學習興趣大減,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帶來極大障礙。
3 新課程體系的研究和建設
針對這門課程的原有特點和不足,我們從以下三方面更新了該課程體系的研究和建設:
1) 修改教學要求,明確教學目的。
我們把對現代微型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分析和評測作為學生意義構建的主要目標。很難想象,一個生活工作在微機廣泛應用的信息化時代的計算機高級技術人員,如果對微機的系統結構知之甚少,又怎么能夠用好微機呢?因此,在認識和了解一般計算機系統結構新技術的基礎上,加強對微機系統結構的教學是完全必要的。
2) 在總的教學目標要求下,大刀闊斧地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構建符合教學目標,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新的課程體系。
我們積極開展本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注意吸收國內外同類教材教學思路,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對計算機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壓縮和擴充,精簡了有關大中型計算機的過多介紹,增加和突出微機上常用的新的系統結構,突出基本知識,注意和前繼課程的內容貫通,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
理論上,既講清一般原理,又緊密結合微機系統結構。比如,結合80X86指令系統,闡述從CISC到RISC的發展;在介紹各項新技術時,盡量例舉微機上應用相關技術的實例。如Pentium的4級整數流水線、8級浮點流水線,Pentium的分支預測策略等。我們還以“奔4:奔騰不已的‘芯’”為題,專門介紹Pentium 4的NetBurst微結構,從Willamette核心、Northwood核心到Prescott核心的不斷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及Core微架構的面世,同時還涉及到同時代CPU產品的競爭情況。應該說,結合系統結構的原理比較全面地介紹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微機的系統結構。
如何在常規的條件下例如利用普通的微型計算機,讓學生直接用到有關計算機系統結構的新思想和新技術,得到實踐學習的機會,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對現代計算機系統的認識,大大提高這門重要課程的教學效果,值得我們花大氣力進行研究。為此,我們引進了DLX虛擬處理器實驗。
DLX處理器是1995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John L.Hennessy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David A.Patterson在其“Computer Architecture-A quantitative approach”一書中首次提出的一個虛擬的32位處理器。該處理器不僅體現了當今多種機器(如AMD 29K,DEC station 3100,HP 850,IBM 801,Intel i860,MIPS M/120A,MIPS M/1000,Motorola 88K, RISC I,SGI 4D/60, SPARCstation-1, Sun-4/110, Sun-4/260等)系統結構的共同特點,還將體現未來一些機器的設計思想[2]。特別是,DLX虛擬微處理機提供了一個基于PC機的研究平臺,研究者可以在PC機上模擬新的處理機技術。清華大學著名教授鄭緯民在其著作中專門介紹了DLX虛擬微處理機,并指出:“通過了解DLX處理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并利用DLX模擬器進行實驗,可以幫助讀者綜合地了解和運用有關處理器指令系統的設計、流水線的設計與實現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對本書前面章節所述內容的理解?!盵3]
我們在全面了解DLX虛擬處理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的基礎上,探討從“軟”的角度,利用DLX虛擬處理器進行處理器指令系統的設計、流水線的設計與實現、并行處理的設計與實現等帶有新一代處理器思想和技術的實踐教學體系,總結出有典型教學意義的實驗[4~6];并編寫相關的實驗教材,注重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的訓練。比如,讓學生通過實驗軟件,模擬采用旁路技術消除數據相關,采用增加運算單元的方法消除控制相關,采用優化程序的方法來提高流水線的性能等。此外,我們開辟了一些有關Cache、CPU性能測試的實驗,形成一套計算機系統結構實踐教學體系。這是一項難度較大的具有開創意義的教學研究工作。
3) 革新教學方法手段,利用信息化技術,努力構建立體化的課程體系。
我們自行制作CAI課件,以多媒體的形式精心展現課程內容,形象地講解理論,化解難點,融匯前繼課程知識,雖然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是保證了全部理論課在多媒體電教室上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研制實踐教學軟件,以多媒體形式介紹實驗內容和操作過程,并以網絡課件形式提供給本校學生,以便學生實驗前自學。
我們充分利用校園網環境,建立一個以本門課程為主的基于校園網的教學網頁,不僅有覆蓋全部教學內容的CAI課件,還有與網絡電子教案配套的課程介紹、信息、教師答疑、名詞解釋詞典、教學論壇、實驗探索、習題與題解、相關鏈接等輔助網絡資源。
在課堂教學上除了用多媒體教學外,還積極探索開展課堂討論,通過“協作”、“會話”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此基礎上,撰寫高質量的小論文,很多小論文體現了學生課堂討論的成果。
本門課程的改革成效已初見端倪,學生們普遍反映,這門課程好學實用,學了后眼界開闊,有助于全面把握專業知識。在學生評教活動中,本門課程得到了較高的評價。
總之,一門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與所屬專業辦學定位和學生實際相適應,必須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必須與學科領域技術發展相適應。目前,我們仍在對該課程的立體化和信息化方面進行研究、探索,力求完善課程的理論體系、實踐體系和網絡學習環境,進一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
[2] John L.Hennessy, David A.Patterson. 鄭緯民, 湯志忠, 汪東升, 等譯. 計算機系統結構:一種定量的方法(第二版)[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3] 鄭緯民, 湯志忠. 計算機系統結構(第2版)[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4] 蔡啟先,李日初. DLX處理器整數流水線性能的研究[J]. 計算機應用, 2005,25(12B):374-376.
[5] 蔡啟先,李日初. DLX處理器浮點數流水線性能的研究[J]. 計算機工程,2006, 32(9):222-224.
[6] 蔡啟先, 李日初,王智文. DLX虛擬處理器流水線向量運算的性能研究[J]. 廣西工學院學報, 2007,18(1):43-47.
收稿日期:2008-03-22
戶口所在: 花都區 國 籍: 中國
婚姻狀況: 已婚 民 族: 漢族
培訓認證: 未參加 身 高: 170 cm
誠信徽章: 未申請 體 重: 65 kg
人才測評: 未測評
我的特長:
求職意向人才類型: 普通求職
應聘職位: 中學教師:,職業技術教師:,計算機軟件:
工作年限: 6 職 稱: 初級
求職類型: 兼職 可到職日期: 隨時
月薪要求: 面議 希望工作地區: 花都區,花都區,花都區
工作經歷廣東省高新技術技工學校 起止年月:2009-08 ~ 2011-03
公司性質: 事業單位 所屬行業:教育/培訓/院校
擔任職位: 計算機教師
工作描述: 北大青鳥ACCP啟蒙星——網絡編程相關課程
離職原因: 在職,周末兼職
廣州加利福職業技術學校 起止年月:2007-09 ~ 2009-07
公司性質: 民營企業 所屬行業:教育/培訓/院校
擔任職位: 計算機專業教師
工作描述: 所教科目主要有多媒體技術、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ASP動態網頁設計、C語言、電子商務等。在此期間,三次兼任計算機中級證培訓教師,所帶學生考證通過率達96%以上。在之前的教學期間,一直擔任班主任管理工作,積累了大量高職高專技校學生班主任工作經驗,屢受學校好評,也深得學生喜愛!個人上課風格也得到學校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離職原因: 復雜
廣州優嘜裝飾科技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7-03 ~ 2007-05
公司性質: 民營企業 所屬行業:房地產/建筑
擔任職位: 業務員
工作描述: 在廣州優嘜裝飾科技有限公司做業務
離職原因: 不太適合
廣州市冶金高級技工學校 起止年月:2004-09 ~ 2007-01
公司性質: 事業單位 所屬行業:教育/培訓/院校
擔任職位: 計算機工程系教師
工作描述: 所教科目主要有多媒體技術,網站設計、電子商務、Photoshop、CorelDraw、Flash、Dreamweaver等。在此期間,除了正常的教學外,先后兼職指導了兩屆畢業班畢業設計和論文答辯,取得良好效果。2006年4月,擔任學校非計算機教師“雙師”培訓講師,培訓辦公軟件應用和幻燈片制作。
離職原因: 想做業務志愿者經歷
教育背景畢業院校: 湖北黃岡師范學院
最高學歷: 本科 獲得學位: 教育學 畢業日期: 2004-07
專 業 一: 教育技術學(信息技術) 專 業 二:
起始年月 終止年月 學校(機構) 所學專業 獲得證書 證書編號
2000-09 2004-07 黃岡師范學院 教育技術學 畢業證學士、信息技術教師資格證 ********
2005-04 2005-04 多媒體CAI立體課程與虛擬現實設計培訓班 多媒體CAI 合格證書 *******
語言能力外語: 英語 優秀 粵語水平:
其它外語能力:
國語水平: 優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專長① 良好的與人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誠實守信。有耐心、有自信,自學能力強!
② 計算機和英語應用能力較強:懂網絡,會電腦硬件故障維護。精通常用軟件,能夠獨立開發中小型單位動態網站。具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③ 愛好體育運動,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尤其愛好羽毛球和排球運動。
關鍵詞:精品課程;課程建設;教學方法
2007年6月,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計算機專業規范研究小組在對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軟件工程和信息技術知識體系和CC2005核心課程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了我國計算機科學專業的15門核心課程、計算機工程專業的16門核心課程、軟件工程專業的24門核心課程和信息技術專業的15門核心課程,并給出了各專業包括的知識領域及知識單元。按照各個專業方向核心知識體系的要求,給出了程序設計、離散結構、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系統等7門課程作為這四個專業的公共核心基礎課程。2008年4月國家教育部公布,從2009年起,計算機專業考研中的專業基礎課實行全國統一命題,專業基礎課由數據結構(占45分)、計算機組成原理(占45分)、操作系統(占35分)、計算機網絡(占25分)四個部分組成,并于2008年8月公布了統一的考試大綱。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核心專業基礎課,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較全面地介紹計算機組成及工作原理的硬件課程,它與數據結構、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微機接口技術、計算機體系結構、嵌入式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等計算機學科核心課程關系緊密。要建設一門既符合CC2005核心課程知識體系,又符合研究生入學考試全國統考大綱要求的計算機組成原理精品課程就顯得格外重要。為此,本文從課程建設的定位與目標出發,從精品教材建設、教學內容規劃、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和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1 課程的定位與目標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定位是以基礎理論知識為本、實踐以及應用并重、反映學科最新成果、兼顧不同層次對象,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工程應用以及創新能力的精品課程。
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理解計算機的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計算機整機設計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提高計算機整機性能所采用的核心技術,培養學生整機調試、故障分析、故障檢測與故障排除的能力,為今后學習微機接口技術、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絡、并行與分布式處理等課程及計算機系統的硬件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課程的內容和過程
2.1 建設精品教材,滿足專業規范和考研大綱要求
通過分析CC2005、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業基礎課全國統一命題考試大綱對計算機組成原理知識點的要求,我們新編了《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并于2009年2月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教材在系統地講述計算機最基本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設計技術的同時,還介紹了有關的先進技術在計算機組成方面的最新進展。教材具有基礎性強、內容組織合理、取材先進、注重實踐、便于自學等特色。實踐證明,新教材的使用加深了學生對計算機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2.2 合理規劃教學內容,注重基礎理論知識與新技術的結合
根據計算機組成原理的定位和教學目標,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給出的專業規范和研究生全國統考大綱的要求,我院將此課程規劃為72學時,其中實驗占12學時,講授占60學時,課程設計單獨占32學時?;A理論知識及講授學時規劃如下。
1)計算機系統概論部分占4學時,主要講授計算機的發展歷程,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計算機的工作過程,計算機性能,計算機的典型分類方式。
2)運算方法和運算器部分占12學時,主要講授數值數據和非數值數據的表示方法,定點數的運算方法和運算器,浮點數的運算方法和運算器,數據校驗碼。
3)存儲系統部分占10學時,主要講授存儲器的基本概念,半導體隨機讀寫存儲器和半導體只讀存儲器的組成及工作原理,半導體存儲器的容量擴展,雙端口RAM,多模塊交叉存儲器,相聯存儲器,Cache存儲器,虛擬存儲器。
4)指令系統部分占8學時,主要講授指令系統的發展與性能要求,指令格式,指令和數據的尋址方式,指令格式的分析與設計,CISC、RISC、退耦CISC/RISC和后RISC的基本概念。
5)中央處理器部分占12學時,主要講授CPU的功能和組成,指令周期,時序產生器,微程序控制器,硬連線控制器,流水線技術。
6)總線結構部分占6學時,主要講授總線的基本概念,總線標準,總線仲裁和總線通信。
7)輸入/輸出設備部分占4學時,主要講授典型輸入/輸出設備的工作原理和常見的性能指標。
8)輸入/輸出系統部分占4學時,主要講授I/O系統的基本概念,I/O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結構,I/O端口及其編址,以及I/O設備數據傳送控制方式。
為了讓學生了解理論知識在新一代計算機系統中的應用,我們在計算機的發展趨勢、計算機的典型應用、指令系統的發展、提高單機系統指令級并行性的措施、總線標準舉例等知識點中引入了近幾年來較新的計算機技術。例如在“提高單機系統指令級并行性的措施”這一知識點中,我們分別補充介紹了在單機系統中目前比較廣泛使用的五種技術,即超標量、VLIW、超流水、超標量超流水、EPIC技術,并簡要介紹了這些技術在現代微處理器中的具體應用。
2.3 加強綜合性和創新性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不僅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而且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實踐課程。要清楚地理解計算機組成原理的精髓,親自動手進行計算機各部件和模型機設計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通過加強綜合性和創新性實踐環節,不僅讓學生理解了抽象的概念及原理,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動手的能力。
這門課程的綜合性實驗項目包括數據通路實驗、操作控制器實驗、高速ALU設計實驗和浮點運算器設計實驗,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計算機運算部件、控制部件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與理解,鍛煉運用EDA技術進行計算機硬件設計的能力和硬件調試的能力。
創新性實踐環節單獨安排為一個課程設計,其內容是運用理論知識、硬件描述語言和EDA軟件QuartusII進行模型機的設計。盡管在理論教學時,已分章節介紹了計算機的組成、指令的解釋過程、指令周期、微指令格式、微程序的設計方法,以及時序控制方式和微處理器的設計步驟,但是實現相同的功 能,在微處理器的內部結構設計時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微處理器內部寄存器的個數設置、是否采用片內指令Cache和數據Cache,采用什么樣的指令格式和尋址方式、設計哪些指令、指令如何解釋、采用微程序操作控制器還是硬連線控制器、是否采用流水線技術等。創新性實踐環節涉及的知識面廣、設計方案多樣、設計方法靈活,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2.4 科學合理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的組織采用了整體“自頂向下”、細節“自底向上”的教學方法,從計算機硬件系統入手到分別介紹計算機硬件的五大部件及相互聯系,再將內容的展開,分別講授每一個部分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在涉及到各組成部分具體細節的知識點時,采用了“自底向上”的教學方法,講授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在講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再進行分析和設計。這種教學方法既讓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了各部件的組成及工作原理,讓學生掌握了計算機中各部件的設計方法和相互之間的聯系,建立了整機的概念。
教學任務的安排是將不同的專業分別定為一個教學班,以小班上課的方式進行,促進了講授、提問、討論、練習等多種教學方式的開展。同時要求每個教學班的主講教師必須參加理論課的輔導工作,并要求每個實驗必須參加一批實驗輔導。青年教師必須先經過實驗輔導和理論課輔導兩年后,才能根據試講情況確定其是否能勝任主講教師資格。理論課輔導教師主要負責作業批閱、答疑、上習題課、網上教學交流等工作,實驗課輔導教師主要負責講授實驗目的、實驗要求、實驗內容、實驗步驟,并指導學生完成實驗的全過程。
教學方法的改進,有助于各專業主講教師根據本專業的課程結構和學生能力水平,以及課堂交流、作業和輔導、實驗操作等情況的反饋信息,及時將出現的問題與所有學生溝通,以便隨時調整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和補充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5 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利用課件教學,使得計算機各部件抽象的工作原理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大大地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通過動畫模擬機器指令的取指和執行過程,來解釋中央處理器的組成和工作原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CPU內部控制信號的產生、指令和數據的流動過程、在指令執行過程中CPU內部各寄存器的變化情況等。通過使用QuartusII仿真軟件進行實踐教學,可以清楚地理解CPU的組成和詳細設計,可以將CPU的頂層電路圖逐層解剖,看到CPU內部的各組成部分及VHDL描述。通過微處理器執行某一個具體功能的機器語言程序,調出仿真波形,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到CPU內部程序計數器、地址寄存器、指令寄存器、微地址寄存器、通用寄存器、數據暫存器、狀態條件寄存器、主存儲器、輸出總線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的情況,將理論教學與實際設計充分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課程網站輔助教學,豐富的教學資源和交互式教學平臺提高了學生的學生主動性,促進了師生之問的互動。課程網站采用Dreamweaver MX、Flash MX、Photoshop、ASP和SQL Server等軟件開發,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學習輔導支持,包括教學大綱、學習指導、教學視頻、課件下載、在線測試、難點解析、動畫演示、虛擬實驗室、在線答疑、學生論壇等。這些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了解該課程涉及的新知識和新技術。
2.6 建設合理的教學團隊,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建設由課程負責人、主講教師、輔導老師和實驗指導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是極其必要的。我們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團隊由8名教師組成,主要成員均長期從事本課程及相關課程教學和相關課程的教學和學術研究,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1人、碩士6人;35~45歲年齡段的中青年教師占75%,具有計算機相關專業教育背景7人、通信相關專業教育背景1人,所學專業涵蓋了計算機應用技術、通信與信息工程、自動控制等。教學團隊成員分別來自上海理工大學、中山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在知識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等方面形成了較合理的結構配置,教師隊伍在理論教學、教學研究和學術研究等方面已開展了較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課程教學團隊充分發揮高學術水平和高教學水平骨干成員的傳、幫、帶作用,通過合理規劃、創造條件、培育環境、嚴格要求等多種機制,實施青年教師的培養,具體措施包括選派青年教師到國內知名大學參加培訓、實行骨干成員為核心的導師制、組織開展教研討論和科研活動。
通過以上措施,青年教師得到迅速成長、能夠很好地勝任本課程的教學任務。在近幾年的學生評教中,教學團隊的學生評教成績一直保持在優良以上,深受學生歡迎。近五年來,課程組承擔和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和橫向科研項目16項,發表學術論文24篇(EI、ISTP收錄10篇),出版專著/教材4部,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4個;承擔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項目10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6篇,獲得教學改革與研究成果7項。
龔老師上課條理清晰,有些比較難懂的知識點,一經他的講解,便能夠很容易地理解。他講課以教材為基礎,但有增刪,課件中時常穿插一些動畫及其他多媒體效果,增強課件的吸引力;實驗課上我們學習了時下比較流行的多媒體工具,如Cool Edit、Photoshop、Premiere、3D Studio MAX以及Flash,這讓不少同學從此對多媒體技術產生了興趣。
龔老師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上時常引導同學們自己思考,并鼓勵我們多多與他交流;因為我對圖像處理比較感興趣,龔老師便鼓勵我參與到他所指導的國家大學生創新計劃。在指導我的過程中,龔老師十分強調培養我的創新意識,鼓勵我撰寫。在龔老師的指導下,我完成了論文《基于局部熵的CMOS攝像頭疵點檢測》,現已被《計算機工程與應用》雜志錄用。
龔老師不僅在學術上有很高的成就,生活中也是個極其和藹可親又熱心的老師。課間的時候,我曾經和龔老師一起討論過對這門課程的看法,以及大學生應當如何對待學習等問題;因為我想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龔老師了解我曾被評為江蘇省三好學生后,便主動為我寫了推薦信,現在,我已成功保送北航研究生,真的很感謝龔老師!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05級
本科生 沈雅芬
龔老師教我們“多媒體技術應用”,采用的是龔老師自己主編的“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這門課程涉及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很多有趣而新興的內容,加上龔老師不拘一格的教書風格和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展現,我們的學習過程變得形象生動,同時也接觸到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作為教授和碩士生導師,龔老師治學嚴謹,具有大家的儒雅。然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的平易近人。在遇到疑惑時,我首先想到的是與龔老師交流,無論是對學習的困惑,抑或是對生活的迷茫,總可以從他那里得到滿意的解答。他的平易近人也使我們對所學的課程喜于思考、善于交流,不懼權威地表達自己的學術思想,而這種平易近人也正是我們作為學生最需要的。
――2005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本科四年級學生 劉燕清
能夠成為龔老師的學生,我感到十分榮幸和自豪。他傳授給我們知識和方法,讓我們受益匪淺;他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讓我們深深折服。課上,他總是不厭其煩地為我們仔細講解每一個知識點,深刻剖析各種技術方法,在幫助我們理解問題的同時還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和方法,使我們的知識面得到擴張,思維也更加發散。每次上龔老師的課總能感覺有意外的收獲,他在基礎的東西上總是能另辟蹊徑,引導我們在某些問題上作出思考,而這正是我們所欠缺的能力。
最后,衷心地感謝龔老師!祝龔老師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一切順利,
身體健康,合家幸福!
――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業研究生 干楠
作為龔老師的學生,我感到非常驕傲和榮幸,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科研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在給我們講課的時候,怕我們不能理解,不厭其煩地在黑板上書寫,當時我特別感動;在課外,他也很耐心地給我們指導,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我學習方法。平時他雖然很忙,卻總不忘關心我們的學習情況,教育我們從小事做起,不要小看任何細節,要循序漸進,告誡我們要目標明確,踏實過好每一天,實現自己的理想。
――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業研究生 周菲菲
我是龔老師“模式識別”課程的學生。非常榮幸能夠有機會聆聽龔老師精彩的講解,在課程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龔老師不僅教會我們課本上的知識,還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教會我們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教給我們做學術應該持有的態度:嚴謹、耐心、堅毅。
龔老師是一個很開明的老師,對教學和我們的學習持著“學以致用”的態度,所以采用“報告+論文+考試”的方式來要求我們完成課程的學習,而不是一味地只是通過去考察知識點來督促我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