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3 11:14: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案例1:《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
學生被分為6人一小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學:
師: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動手操作。
師:好!把剛才操作的過程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B教學:
師: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試著按要求進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損壞小棒。看那組最迅速。
學生開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開始小聲議論。
師:有困難嗎?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師:是??!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辦呢?
(生……)
師:好!同組內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調。再試試看。
(生活動。)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交流一下,你們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分析:學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動地合作交流,還是被老師安排去合作交流,兩種心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我感覺讓問題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才能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積極主動性。數學教學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隨意性的談話,它應具有一定的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是為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而進行的合作與交流。因此,教學中要不斷地讓學生產生思維的困惑,讓他們在思維的壓力下,主動地想到與別人的合作與交流。案例教學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種分法,讓他們交流什么呢?只會不斷地重復。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卻是個傷腦筋的事。老師建議重新調劑,怎樣調劑呢?小組成員之間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別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個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學拿出2根,其間的討論一定會熱烈。“方便別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體現嗎?!
案例2:《角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段
A教學:
師:同學們,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圖形嗎?
生:是角。
師: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教學:
師:同學們,咱們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關知識。我知道,幾天前,每個小組都進行了有關角的資料的收集,并進行了一定的整理?,F在用你們喜愛的方式來交流一下,好嗎?
各個小組代表開始交流。
分析:一節課中究竟安排幾次小組學習為宜呢?我們經常這樣討論著。細細分析這種討論,它其實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學環節之上。試想,一節課都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節課再整理歸納就是了!打破知識的分割,建立一種大的課程觀和教學觀,我們完全可以在課堂內探索更大時空的合作與交流。同時,合作交流不能僅僅限于課內,學習小組不能是課內象集體,課外如“散兵”。課外的合作交流,更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調動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讓我們從整體著眼,從形成氛圍和培養習慣入手,積極地將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變成一種師生不斷“對話”與“協作”的過程,讓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發揮出它更大的效應。
案例3:《退位減法》復習課
一位教師上“退位減法”的復習課時,創設了這樣的情景,讓人體會頗深。
(1)直接出示了6道題目,其中2道退位題。請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養學生對數學較為敏感的知覺能力就在這樣簡短的問話里得以深刻體現。)
(2)動筆做,互相檢查。我們也來開個兒童醫院,請你們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來,我們一起來會診,最后請學生們給得病的算式開個小處方。在這里老師提了個要求:請你用一句話來告訴病人應該注意什么。(改錯題的呈現方式有很多,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師沒有停留在熱鬧的場景中,而是專注于讓學生總結錯誤的原因和改錯的方法。
(3)自己出一道退位減法題給同桌做。
(4)老師出題:3000―( );再請每人寫一道題。
……
分析:情境只有為教學服務、適合學生需要的時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為教學服務的情境就是多余的。
1.創設的情境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相應的經驗
在創設的情境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相應的經驗,要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他們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有什么樣的生活經歷,接觸過什么事情等等。一個真實、源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教學情境,往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創設的情境要從教學目標出發,不能脫離學科因素
情境的創設要緊密圍繞教學,服務于課程標準三個維度的要求。這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從生活情境中及時提煉教學問題,切忌在情境中“流連往返”;另一方面不能“淺嘗輒止”,把情境的創設作為課堂教學的“擺設”。
3.教學情境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和成長的情境因素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小學數學;應用
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只有在這一階段給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才能保證學生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順暢無阻。但鑒于當前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學成效不高,學生數學綜合水平不高,實踐運用能力較低。因此,有教師提出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通過實際的教學案例深化知識點的講解分析,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掌握相關知識。
一、案例教學法
所謂案例教學法,其實質就是以各類型的案例作為教學活動展開的基礎,將所要教學的知識點融入到教學案例之中,通過教學案例的引入、分析、討論和總結,使學生認識到案例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并深刻理解記憶這些知識點。
從案例教學法的特點上說來,其打破了傳統的板書式教學,通過案例導入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種和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將學生和數學教學緊密聯系起來。案例教學法在教學流程上也和傳統方法存在較大差別,其一般可以分為課前準備、小組分析、課堂討論和總結等流程,如此不僅實現了教學活動的細化,而且凸顯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運用案例教學法展開教學時,必須遵循幾個基本的原則。一是案例要真實可信,切忌胡編亂造。只有真實的案例才能增強教學可信度,讓學生認識到相關數學知識的重要性。二是案例要客觀生動,避免單純羅列數據、事例。只有生動的教學案例才能使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集中在數學教學上,若是案例刻板,學生很快就會喪失興趣。三是案例選取要多樣化,避免出現重復雷同的情況。多樣化的教學案例可以長時間維持學生的興趣,并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展現相關知識。
二、案例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引入生活案例展開教學
小學數學的層次較淺,涉及的許多知識點都和實際生活存在直接關聯。因此,運用案例教學法展開教學時,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實際案例,以此展開教學。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案例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否則便達不到教學效果。不僅如此,案例選擇要貼合教學內容,不能和教學內容出現較大的脫節,應盡可能全面滲透所要教學的知識點。
例如,在教學公倍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相關概念和知識點進行預習,然后提出教學活動:“現在開始全班進行報數,報數是2和3的公倍數的同學需起立”。很快,全班學生就可以完成報數,這是老師又可以提出一個新問題:“針對剛剛的報數活動,同學生有什么發現嗎”這時,就有學生會說:“我發現有的同學沒有站起來,有的同學站起來一次,站起來的同學間隔數是相同的”。然后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將這一案例引入教學中:“站起來的同學報數都是2和3的公倍數,根據剛剛的報數活動可以看出,站起來的同學所報的數是6,12,18,24……這些數既是2的倍數,也是3的倍數。但是換個角度看,其也都是6的倍數,并且分別是6的1倍、2倍、3倍和4倍等,這樣同學們可以想到什么”學生經過思考就能回答:“2和3的公倍數就是6的倍數,其中6是最小公倍數”。
如此,通過實際的案例,不僅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而且將所要教學的知識完美地融入到案例中,切實讓學生理解了其中知識。
(二)案例引申豐富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本中,存在不少教學案例,都是教學活動展開的基礎。但是,目前不少教師對這些課本中的案例缺少引申拓展,局限于書本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的思維不夠開闊,沒有構建其強大的數學思維。因此,在運用課本中的案例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對其進行引申拓展,提升案例教學的多樣性。
比如,在教學相遇類的應用題后,教師就可以對其進行延伸拓展??梢栽O計追擊、遠離等相關問題,讓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點有更深的了解。有這樣一道相遇問題,甲從A城出發去B城,騎摩托車每小時50公里,乙從B城出發去A城,坐汽車每小時70公里,兩城相距300公里,試問兩人何時相遇。這就是一道典型的相遇問題,教學完這個案例之后,教師可以將其改變為遠離問題,如甲乙兩人先后從甲A城出發前往B城,甲先出發,騎摩托車每小時50公里,乙后出發20分鐘,那么當乙到達B城時,甲距離B城還有多遠。
通過對案例教學延伸拓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透視相關知識點。如此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數學知識,而且能夠掌握其在實際運用中的要點。這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水平,更強化了其實踐運用能力。
關鍵詞 抽象思想 小學數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9-0118-02
數學本身具有其獨有的一些特點,其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等。小學數學雖然相對簡單,但是它是數學入門的階段,對學習者后期數學學習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都有著極為基礎的作用。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觸數學,教師應當將其中的數學思想融入到教學當中,尤其是將抽象思想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一、數學中的抽象思想內涵分析
依據新課標對抽象思想的解釋,其主要是指,數學中的具體思想方法是由抽象思想派生出來的,由數學抽象思想派生出來的有分類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變與不變”的思想、符號表示的思想、對稱的思想等。簡而言之,數學學習者能夠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或思考問題時,理解數學當中抽象內容進行思考的過程和方法。
二、抽象思想在教學實踐中的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抽象思想融入其中,并且要達到較好的融入效果,則必須秉持相應的原則。就其原則而言,主要應當注意以下兩點:
1.抽象思想的啟發原則。教師將抽象思想融入教學時,應當注意不能一味強硬地向學生灌輸該思想,而應當對學生進行啟發式的引導,由此讓學生既能夠逐漸形成抽象思想,也能夠從中不斷擴展思路。就該原則,教師主要可以通過鼓勵和支持學生結合數學知識積極動腦、動手,在課堂上綜合各項因素提出有效問題啟發學生。
2.抽象思想的循序漸進原則。小學生在不同的年級有其身心發展的不同特點,其思維、思想等方面的能力是呈現逐步提升的趨勢,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時間應用抽象思想也應當順應該趨勢,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得學生一步步接受并且使用抽象思想學習數學。
三、抽象思想教學中的實踐案例及分析
就如何將抽象思想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當中,本文以下先給出具體的教學案例,而后對其進行分析,歸納抽象思想在教學中實踐應用策略。
1.抽象思想教學案例
該案例主要結合小學三年級數學中《有余數的除法》內容,進行抽象思想教學,教學過程如下:
教學步驟一:教師先讓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游戲:猜氣球的顏色。
教師使用PPT展示氣球,前四個氣球的顏色分別為紅、黃、紫、綠,而后的氣球循環該顏色排列,教師讓學生猜測第1 1、14、17、21、26個氣球的顏色分別是什么。
學生看著圖片進行推算,說出自己的答案,答案各有不同,但是班級中大部分學生說出的答案是正確的,而教師此時并不著急評判學生說的是否正確,而是留下懸念,將《有余數的除法》內容正式進行講解。
教學步驟二:教師結合教材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分析,并且讓學生3人一組,而不同的組可以進行進一步的組合,教師讓學生分別組合成1 0人、13人,16人的團隊,并讓學生想一想組成10人、13人、16人的團隊分別會余下幾個學生。通過以3為單位的小組分散組合。學生已經從中得出答案。
教學步驟三:教師將以上游戲、實踐活動的答案公布出來,而后結合教材中的數學例題進行分析,呈現如何進行有余數的除法計算過程,并講解余數的含義和意義。講解過程結束,讓學生進行計算練習。
教學步驟四:以上三個步驟結束后,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1“氣球顏色的答案分別是紫、黃、紅、紅、黃。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呢?”,提出問題2“今天的游戲和活動和《有余數的除法》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學生本節課程內容的印象。
2.案例分析
在以上教學案例當中,雖然沒有具體談到抽象思想,但是以上四教學步驟都將抽象思想融入到教學的過程當中了,其中涉及到抽象思想中的分類、集合、對稱等的思想。例如猜氣球的顏色和小組分散組合的實踐活動就結合了以上思想,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也得到一定的思維鍛煉。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充分對學生進行循循誘導和啟發。教師將抽象思想融入到教學中具體可以進行以下策略:(1)充分結合教材以及教學內容;(2)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3)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層層遞進。
綜上所述,抽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的實踐并不難,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探究,而這一過程就是學生數學抽象思想感悟的過程。當然,抽象思想教學實踐不是只通過幾節課就能達到效果,因此這也需要不斷的積累和鍛煉,才能逐步幫助學生形成一定抽象思想,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張秋爽.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抽象[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4,(11).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案例教學
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一定的教學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對教學案例(包括片斷)書寫或分析是教師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與改進的有效途徑。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教師通過案例可以真正觸及到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筆者在同年級的兩個班級進行同課題、不同設計方法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在許多方面力求體現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并且結合觀看課后教學錄像、專家及同事的評論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對不同設計下的教學實踐作有益的反思。
1 練習要立足課本,注意知識的基礎性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這體現了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為其他學科提供了一切發展的基礎。而小學數學中的各方面知識恰好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必須讓學生學好、用好。因此,我們在設計練習時要力求把握基礎,使練習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認識、理解,對基本技能的形成,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鞏固。如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后我們可設計如下練習:長方體有幾個面?它們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有什么關系?同樣,正方體有幾個面?它們是什么形狀?這些面有何關系?為什么說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通過這些練習,使學生很清楚地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從而形成知識體系,為進一步學習形體知識打下基礎。
2 練習要有針對性,有重點、有層次地進行
練習的設計應該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①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提出的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識結構中的重點和難點;必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發展的客觀規律。②練習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基本到變式,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順序去安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經過自己的思考獲得成功快樂的體驗。
如,我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時,其教學重點是“一看”(看除數是幾位小數),“二移”(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除數成為整數,再相應地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位置)。針對這一知識難點,我設計了只列了豎式,先不要求計算的習題(只讓學生移小數點):0.35÷0.5,3.5÷0.05,28÷0.14,0.208÷1.04,這幾個重點解決了,以后的練習就容易了。
3 練習要新穎有趣,讓學生在玩中練
兒童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玩。設計練習時要充分考慮到兒童這一特點,從練習形式、題型、要求出發,保持練習形式的新穎、生動有趣。讓學生做練習的主人,設計各種題型:如設計改錯題;讓學生當小醫生,設計判斷題;讓學生當法官,設計操作實驗題,調動學生參與練習。或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練習,如運用猜謎語、講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戲、模擬表演、各類小競賽等。這些游戲性、趣味性、競賽性的練習,既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做練習的興趣,又能取得滿意的練習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練習,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在教學《質數和合數》結束新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學號,按老師的要求起立,看誰反應快。1學號是質數的同學。2學號是最小合數的同學,3學號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同學,4學號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同學,5學號是合數的同學,6沒有站立的同學。這樣可以把學習氣氛推向。學生通過這個趣味性的游戲把枯燥的概念快樂地完成了運用。使學生在游戲中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的知識,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更增添了練習的樂趣。
4 練習應注重拓展性和開放性
關鍵詞:一貫制學校 數學 銜接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16
在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受關注時間較長,早在1958年北京師范大學就開始編制十年一貫制教材。2006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室組織召開了“第四屆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經驗交流會”,會議的主題就是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問題。會議認為銜接工作應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心理適應、學習習慣等方面開展;同時提出中小學的教學應注意“瞻前顧后”,重視數學概念,關注說理和表達,注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加強計算基本功訓練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近年來,很多關于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的課題實驗也積極展開,如2005年福建省東山縣確定的“初中數學教學與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課題研究,再如2007年漳州市教師進修學校主辦的“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銜接――小學生學習指導的研究”課題,這些課題都有多所學校試點,多達三至五年的實驗時間,也得到了很多研究成果。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以上實驗也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主持研究的并非中小學一線教師,參與實驗的初中教師與小學教師缺乏交流,所以理論上的成果難以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迄今初中、小學這兩個學段在教學上仍存在較嚴重的脫節現象,剛進初中的七年級學生對初中的教學方式、學習方法極度不適應,另外數學內容難度加大,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要求提高導致大多數學生數學成績不理想,從而產生畏懼數學的心理,在客觀上造成了初中生數學成績的兩極分化,因此在九年一貫制學校中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更具有實際意義。
1 研究的意義
九年一貫制學校通過“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研究”,能夠逐步扭轉目前中小學數學教學上的脫節現象,使教師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能夠為學生升入初中后很快適應中學的數學學習鋪路搭橋,在接受知識、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心理等方面都能很快地得到適應,讓學生順利地進行過渡。同時,讓小學教師了解初中的數學教學與小學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也讓中學教師及時掌握小學階段的教學動態,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更快地把握學情,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初中與小學在數學學習內容上的銜接;初中與小學在數學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初中與小學在數學教學方式上的銜接等等。
2 研究方法
2.1 調查法
在參閱文獻基礎上,根據訪談中提煉的問題,編制《學生調查問卷》、《教師調查問卷》。
2.2 訪談法
獲得關于新課程中小學數學銜接的原始資料,從中提煉目前在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一些對策。
2.3 經驗總結法
在教學實踐基礎上,形成有一定文獻價值的文字材料。
2.4 行動研究法
邊研究,邊實踐,邊思考,不斷總結與反思。
2.5 案例分析法
在小學高年級和七年級學生中培養和收集學生數學學習的典型案例,進行個例跟蹤。
3 研究內容
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可以吸納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初中、小學骨干教師參與,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邊研究、邊實踐,及時地溝通交流。在研究人員的分工上,可以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安排,分成三個研究小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每個小組均安排有中學、小學教師,便于了解整個義務教育段每個教學內容的要求,方便不同學段的教師溝通交流。在每個研究小組內可以圍繞以下內容開展研究:中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現狀與銜接問題難點的調查分析;中小學教師合力剖析七年級學生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剖析中小學轉換階段學生思維發展、心理變化和數學認知過程三個方面的規律,探索和優化小學生和初中生的數學學習方法;從數學教學內容上研究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知識的銜接;從小學和初中教法上的差異出發研究做好數學教育教學的銜接工作;在既從小學角度也從初中角度雙向解決兩學段數學教學的銜接過程中,創新人才培育模式的研究;中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有效銜接的管理對策。
4 研究成果
通過研究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并行之有效的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措施,提升數學教師素質,提高學生學習數學效率,使大部分七年級學生能順利通過數學學習過渡期,數學成績有所提高,兩極分化現象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研究成果可以以調查報告、教學案例、論文集等形式體現。
九年一貫制學校由于初中生源主要來源于本校小學畢業生,所以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加強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對提高課堂效益,對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都非常有益,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一貫制學校方便進行案例式分析、個例跟蹤,所以也具備操作的現實條件。研究從數學學科入手,切入點小,操作面也更強。學??梢酝ㄟ^深入的研究,創新本校小學和初中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與模式。
參考文獻:
[1]藍錦江.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探討[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5):78-79.
[2]李琴.淺談中小學數學銜接問題[J].新西部,2011,(15):250.
[3]黃訓志.談怎樣解決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J].科學信息,2010,(13):674.
[4]袁巧玲.淺談小學、初中數學知識的銜接[J].新課程研究,2010,(5):98-99.
[5]謝清芳.有關七年級數學教學的銜接與教法探討[J].科技信息,2009,(23):685.
[6]吳俐俐.中小學銜接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探議――以數學教學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3):193-195.
[7]李曉龍.如何實現從小學到初中數學學習的轉變[J].教育教學論壇,2009,(1):76-77.
關鍵詞:生活案例;數學教學;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207-01
數學對于開發學生們的智力有重要作用,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是對于普遍現象的高度概括,具有規范性和科學性。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夠看到數學知識的運用,例如生活、生產、商貿等等領域,只有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因此,教師們應當巧用生活案例,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找到數學知識的"蛛絲馬跡",最終達到數學知識的學習目的。
1.在課堂導入過程中運用生活案例,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具體到數學教學中也是如此,要想把一節數學課堂開展好,教師們就必須要進行高效的課堂導入,這是教學活動的起始環節,對于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基石性作用。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生動形象的生活案例能夠大大激發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最終能夠影響到學生們的數學水平和數學素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們必須要充分運用各種類型的生活案例來進行數學教學,從而對學生們產生熏陶作用,為了高效開展這項工作,許多數學教師都對生活案例的運用進行了深度探索,并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運用了生活案例,從而有效激發了學生們的能動情感。小學教師們在課堂導入環節的開展過程中,應當利用生活案例來激勵學生們的學習情感,培養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們尋找出合適的教學案例,讓這些案例更加貼合課堂知識和課堂內容。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認識"這一節數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們就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案例來進行課堂導入,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外形是三角形呢?請把這些物體的圖片收集出來,也可以把這些物體帶到教室中來。"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夠在生活之中去尋找三角形,做到了生活案例與數學知識的有機結合,從而有助于培養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
2.在知識要點中運用生活案例,促進學生們的深入理解
數學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之中,會涉及到很多種類型的知識點,對于這些知識要點,教師們可以充分運用生活案例來進行講解,從而促進學生們的深入理解。在數學學習活動之中,學生們需要通過學習建立起良好的數學知識素養,因此,教師們應當把數學素養的培養當做重要的教學目標,采取各種有效手段來提升學生們的數學素質,這不但包括數學知識內容的理解,而且也包含對于數學知識內涵的理解。眾所周知,小學生們的性格特點是比較活潑好動的,因而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耐心,不能持之以恒地完成一些學習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們格外關注這項話題,利用生活案例給予學生們一些刺激,增進學生們的注意力,在這種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們需要合理選擇生活案例,讓這些案例能夠貼近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例如,在講解"分數的意義"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由于學生們以前完全沒有過相應的了解,因而會感覺到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就可以把2個橘子帶到課堂中來,然后分給兩個學生,如果一人一個的話,每個人得到的是完整的一個,如果把1個橘子分給兩個學生呢?我們把橘子剝開成兩半,那么久自然而言地引出了1/2的概念。
3.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案例,幫助學生有效解析
生活案例的融入有利于學生們進行數學知識的有效解析,例如,有一個如下的數學問題:每年的三月十二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在植樹節期間,學校購買了一大批樹苗,一班學生們在樹苗種植的過程中十分積極踴躍,第一天栽培了全部樹苗的1/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栽培了全部樹苗的1/20,求解沒有栽培的樹苗占全部樹苗的百分比。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典型的"分數加減法"類型的題目,與此同時,這也是與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題目,在傳統的教學案例解答過程中,分數加減法是比較復雜的知識點,學生們不容易進行理解,因而在心底里會有一種畏難情緒,在分析題目的時候也會有一種消極和畏懼的心理,為了幫助學生們克服心理上的負擔,教師可以在講解案例的過程中充分運用數學學科的生活性特點,從而為學生們打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這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情感基礎。學生們通過詳細閱讀數學題目,可以主動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內容,"一班第一天栽培了全部樹苗的1/5",根據這個條件,就可以把全部樹苗的數量看做是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栽培1/20",因而就可以把第二天栽培樹苗的數量看做是1/5+1/20,用整體樹苗數量1減去第一天和第二天栽培的數量,就可以得到剩下的樹苗數量。在上述生活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針對學生們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展開了教學,因而能夠幫助學生們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總而言之,教師們應當充分利用生活案例來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只有不斷進行相關的教學探索和教學實踐,才能夠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最終促進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永青.案例教學:數學生活化的有效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4,28:270-271.
小學數學教育學課程構建數學學習活動近年來,一些院校在培養小學教師的課程安排構建思路時,對小學教育學這一課程的重視程度偏低??v觀現狀,當前小學教育學正處在一種看似重要,落實起來卻不被重視的尷尬處境中。而且師范專業的學生對小學教育學學科的學習熱情遠不及對語、數、外課程的熱情高。鑒于這一現象,本文認為提高小學數學教育學的關鍵在于增加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聯系,基于當前背景下,本文針對如何對小學數學教育學課程進行有效性的構建提出了一些意見。
一、學科性質
(一)學科地位
數學教育學在我國已經發展為一門專業學科,而小學數學教育學則是數學教育學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國內教育者對中學數學教育的關注頗多,更有甚者認為這二者之間的內容非常相似,這種想法是非常主觀且不科學的。實際上小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小學數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經驗,不要求學生推理證明;小學生的思維和初中生的思維處于不同的階段。
由于小學生還處于智力的不斷完善階段,小學數學教育必須起到啟蒙作用,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習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影響很大。正確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小學生打好學習數學的基礎,循序漸進,逐漸形成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應該引起教育者們的高度重視。
(二)專業教育課程
鑒于小學數學教育的特殊性,數學教師不僅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儲備,而且還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掌握小學教育學、心理學內容,并且了解小學數學教育學的基本規范。小學數學教育學能使教師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及自身教學經驗,明確有效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育學可以幫助教師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高深的內容,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從而避免教學中的錯誤,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學理應成為高校培育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門專業。
(三)理論應用學科
小學數學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與以研究理論為主要目的的教育學和重視實踐的教學法不同,它不僅能夠為實踐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還能解決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簡言之,小學數學教育學是集應用和實踐于一身的理論應用學科。
二、課程構建原則
(一)科學的原則
小學數學教育學若想成為科學的學科,最重要的是具備科學性。根據哲學思想的闡述,一門理論是否科學是要經過實踐檢驗的。因此,建構科學的理論體系是建設小學數學教育學的關鍵。
(二)實用性原則
小學數學教育學雖然是一門應用理論學科,但其宗旨是將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爭取讓學生在掌握小學數學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將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三)探究性原則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教學模式幾乎是講與練的結合,學生被動接受所學知識,當他們畢業走上教師的工作崗位,就會不自覺地沿用這種教學模式。因此,改變學生學習小學數學教育學的方式迫在眉睫,把被動學習變為探究式學習。
學生的教材也要做改變,增添實際案例等相關材料,設計學習方案;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討論問題,改善授課方法。
三、教學內容
(一)確定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教育學應該重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大問題。但是教學方法又取決于教學內容。學生學什么,教師就應該就教什么;學生怎樣學,教師就應該怎樣教。所以,這兩大問題也可改為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這是當代學者對數學的深入認識和對兒童學習心理準確了解的結果,這也是小學數學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二)建構學科內容
根據上文的闡述的分析,學科內容的建構基本形成。
首先,對小學數學教育學具有科學深刻的認識,需要教師熟悉與數學相關的一些知識。先要了解數學是一門科學,它不是人類刻意的創造,而是客觀存在的真理。它與現實和自然科學都有著緊密的關系,而且研究對象很廣泛;其次,是熟悉數學的發展史,正確的樹立數學觀,了解數學的發展史,了解數學自身特有的特征、獨特的研究對象以及學科的發展演變等問題。再次,是閱讀研究同小學生心理有關的書籍,這對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數學教育學應將書籍中與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實際相符合的內容收入小學數學教材。
在實踐方面,可以安排教學設計原理和兒童學習數學活動等內容,把教學案例分析插入到理論教學中,并安排學生參加相應的教學實踐,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真正結合。
四、教學方法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探究性原則,探究性學習是進行小學數學教育學教學的一個基本方法。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特征就是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以分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針對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又有區別。
數學教育學理論重在理解,其內容遠不如數學題目那樣難解。鑒于此,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先安排學生自學,把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小組或者是全班進行討論。而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交流,適時提出學生忽略卻又應該被重點研究的問題,對討論做出總結和評價。
針對實踐部分的教學,應以案例教學法為主,這種方法在發達國家已經被廣泛采用,而實施這一教學法的重點是提供足夠優秀的案例。因此如何收集和撰寫相關案例是編寫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界對這方面的認識還處于萌芽狀態,已有的、足夠好的案例很是匱乏。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教材編寫組必須要加強案例來源,必要時可以組織人員到小學實踐,注意挑選其中典型事例作為研究對象;也可以挑選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實習課作為案例進行研究。
五、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教育學要按照新課改的建設要求,以建設專業教師隊伍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思想境界為指導,全面加強教師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教育和鍛煉。另外,相關教育人員應當將提升教學水平視為教學重點,爭取課程建設的各項工作都能落到實處,在注重薄弱環節的發展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育學的教學水平,努力建造成具有一流質量的課程。
參考文獻:
[1]黃甫全.小學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