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6: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本科工商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由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辦學目標的明確,其在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調整。但是,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仍與地方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其主要表現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方法上。
(一)培養目標的確立無差異化。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它影響與制約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方法。工商管理類專業是一個基礎較寬的學科,專業特色不明顯,導致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大同小異,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與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需求結構存在偏差,學生很難將就業與所學的知識結合起來,感覺課程體系大而空,導致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比重點大學低,而實踐動手能力又比高職院校差。
(二)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職業化特征不明顯。人才培養目標上的無差異化決定了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上職業化特征不明顯。第一,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沒有體現出職業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F有的課程體系的設置大多強調重基礎、寬口徑、知識結構全面,缺乏相應的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與實習環節,或是設置了實踐教學環節,但流于形式,導致工商管理類專業方向性不明顯而且實踐性較差;第二,從教學內容上看,強調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傳授的理論知識往往與地方經濟發展和企業需求相脫節,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缺乏實用性,無法實現職業化培養;第三,從教學安排情況來看,社會實踐、學期實踐和畢業見習等實踐環節因資源缺少而流于形式,這導致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達不到預期目的。
(三)人才培養方法的運用單一。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較為單一,傳統教學方法的運用還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在專業教學中主要以課堂教學為重點部分,導致教學活動脫離社會實際。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材為主,課堂講授過多,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太少,課堂上照本宣科,對學生創新思維與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夠,實踐教學環節較弱。雖然學校提供專業實驗室,但是實踐教學活動僅為一些管理軟件的模擬,與真實企業運作相差甚遠。而且,地方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與其辦學定位不切合,多為引用國外教材或是重點大學編寫,教材的理論和案例與地方本科院校的社會經濟環境存在一定差距。另外,由于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職業化應用型定位的特點,就要求教師要具有雙師型素質,但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師資達不到這種要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工商管理類專業具有的“發展性、實踐性、創新性”等特點,地方本科院校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應強調其應用性,立足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培養各行各業的職業化應用型人才,在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體系上強化實踐能力,形成職業化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并豐富和拓展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一)確立人才培養目標。針對地方本科院?!暗胤叫詰眯痛髮W”的辦學定位,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辦學定位應該是:應用性突出、特色鮮明、影響力穩步提升的區域工商管理類人才培養基地。根據地方本科院?!芭囵B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夠直接為教育、生產、建設、管理一線服務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高綜合素質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二)制定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化人才培養方案中必修課由公共基礎課系統、專業基礎課系統、專業主干課系統構成;選修課由多個與工商管理類系統知識相關的專業模塊和有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構成,共同構成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五個子系統。公共基礎課系統設計目的為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身體素質、掌握基本知識與培養基本能力。專業基礎課系統設計目的使學生掌握某一學科領域和相關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專業主干課系統設計目的是為從事某一專業的學生掌握該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選修課“專業模塊”是根據學生的個性要求和專業特點而設置,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可以分為三個模塊:理論素養模塊、職業技能模塊和素質拓展模塊。在建立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應加大各類課程實踐教學的時數要求;在專業主干課系統中增設一定學時的專業方向實驗實訓課程。加大專業選修課中職業技能模塊的教學時數和學分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化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注意淘汰舊知識,補充新知識。注意專業相關知識內容的相互滲透和配合,注意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精化課程門數,精化課程內容,提高課程綜合化程度。
(三)建設課程實踐、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化人才培養體系中,實踐教學環節對于職業化與應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以職業化培養為導向,建立起課程實踐、校內實訓、校外實習“三維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在課程實踐設計中,應統籌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構架,保證本科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在總課程中所占比例不低于20%,在大多數課程中都進行課程實踐的硬性要求。實施過程中,任課教師要精心設計實踐性教學內容,可以采取模擬實驗、實地考察、調研分析等多種形式。校內實訓的設計應結合工商管理類專業的特點,運用實驗室相關設施,組織學生參加模擬仿真的實踐活動,進行綜合訓練,建立以綜合性、職業性的實驗教學模式為主體的實驗教學體系。校外實習通過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為學生參與社會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參加各種創業活動。
(四)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首先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處于積極狀態,同時將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組織指導學生獨立學習上,加強對學生運用各種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應大量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幻燈、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等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些直觀的、動態的和大量的信息,使教學內容實現對時空的超越,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以職業化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考核方式可采用閉卷、開卷、口試、小論文、課程設計、文獻綜述等多種方式進行。多樣化的考核方法,可以豐富對學生能力檢查的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財經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是地方財經類本科院校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需要,是遵循教育內、外部發展規律,適應大眾教育階段以及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的理性選擇。自2007年以來,西安財經學院結合西部地方財經院校的實際,探索并提出了“明確一個目標、創新兩個體系、聯動三個課堂、突出四個能力”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多年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綜合實踐,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一、明確一個目標:應用型創新人才
明確、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前提和基礎。近年來,學校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依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學校自身條件及發展潛力,不斷轉變教育思想觀念,逐漸明晰了“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西安財經學院2007年組織召開了“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加強實驗實訓教學,不斷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為主題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議;2008年組織召開了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不斷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為主題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議;2010年召開了“加強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為主題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調整為“應用型創新人才”。2011年《西安財經學院“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中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為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二、創新兩個體系
1、理論教學體系
學校按照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內涵和特征,2009年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全面修訂,創新了人才培養的理論體系,更新整合了課程教學內容。第一,構建了“四個平臺、五個模塊”的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四個平臺包括公共課平臺、學科共同課平臺、專業課平臺和實踐教學平臺;五個模塊包括公共必修課模塊、任意選修課模塊、學科共同課模塊、專業必修課模塊和專業選修課模塊。第二,加強基礎教育,打通大類平臺課,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2009年起在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公共管理類、數學類四個大類的14個專業,實施了大類培養教學改革。第三,各專業加大應用性課程的建設力度,著重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第四,依據財經類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素質要求,設置系列課程強化學生的數理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實踐教學體系
學校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構建了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三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和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目的?;A實踐旨在培養學生基本素質和技能,主要內容包括:公共課實踐、軍事訓練、公益勞動、愛心服務;專業實踐旨在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掌握基本專業技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主要內容包括:學科共同課實驗(實訓)、專業課實驗(實訓)、課程論文(設計)、學年論文(設計)。綜合實踐旨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主要內容包括: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科技競賽、社會調查、第二課堂等。各專業修訂培養方案時,充分體現實踐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實踐教學的學時和學分。目前,列入教學計劃的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學時),文科類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理工類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25%,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學校制定了一系列關于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方面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以引導實踐教學環節的高質量開展。對超過18課時的實驗實訓課均獨立設課;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每學年設置兩周的實踐教學周。針對財經類人才培養特點,突出實訓教學在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加強實訓課程教學、管理和投入,編制實踐教學大綱、教學指導書,規范了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的考核辦法,保證了實踐教學質量。
三、聯動三個課堂
1、第一課堂(課堂教學)
學校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實施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融入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學校要求課程所屬系(教研室)定期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研討,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的以案例式、呈現式、發現式、討論式和創造式的開放教學方式為主,引導學生積極地獨立思考、勇于實踐,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學校每年開展課堂教學觀摩、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實驗室(實訓中心)評估、優秀教案和優秀多媒體課件評比等活動。
各二級學院(教學部)根據不同專業、課程特點,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如:經濟學院與管理學院推行“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信息學院倡導“教學互動,重在實踐”,文法學院開展“模擬教學”,《高等數學》課實行“分類分層教學”,《大學英語》課推行“聽說領先,綜合訓練”等,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教學方法。
2、第二課堂(課外科技文化活動)
學校以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學科競賽和學術講座為載體,推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近三年來學生參加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大學英語競賽、高等數學競賽等科技創新競賽的學生達8000余人次;邀請校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教授作高水平的學術講座600余場,參加學生10萬余人次;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歷屆陜西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舉辦了5屆“博學杯”西安財經學院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2010年學校成立了西安財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學?,F有人文類、體育藝術類、科技類、理論學習類、社會實踐公益類學生社團組織共56個,參加人數達8000余人;創辦了《區域財經論壇》、《管理論叢》、《經濟新視野》、《藍風鈴文學報》等10余種學生刊物;定期舉辦書畫大賽、英語演講賽、辯論賽、攝影作品比賽、“校園之星”風采大賽等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了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3、第三課堂(社會實踐)
多年來,學校利用寒暑假及節假日組織社會實踐團,分赴全省各地進行社會實踐,開展社會調查、環境保護、支教掃盲、法制宣傳、社區援助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逐步形成了制度化、規?;⑸鐣?、品牌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特色格局。近三年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人數達1.5萬余人次,廣大學生結合區域經濟社會和科技文化發展狀況,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使學生開闊了視野眼界,錘煉了思想品質,提高了實踐能力,增強了創新精神,積累了社會經驗,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基礎。
四、突出四個能力
1、知識應用能力
在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在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中,突出實習的專業對口性;制定和完善教學大綱、明確實踐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組織方法,突出實訓教學在財經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中,以改革實驗實訓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為重點,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重,逐步建立開放型實驗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
2、創新創業能力
學校實施“2+2”大類培養教學改革,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選擇空間。學校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學生個人特長、興趣和未來就業取向,結合社會發展需要,在專業大類內采取分流培養,提高學生對市場需求的適應能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在人、財、物上支持學生參加參與各類社團活動、科技競賽活動及教師科研項目,鼓勵學生積極開展深化對課堂教學內容理解的實踐性活動,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新途徑,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3、數理分析能力
學校按照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要求,著力提高學生的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尤其在經濟、管理類專業加大《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量經濟學》、《運籌學》等相關課程的開設力度。通過強化量化分析課程教學,提高學生依據數據和模型進行經濟管理、經濟分析的能力。另外引導與鼓勵教師結合專業特點,開展量化分析教學方法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資源,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