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6: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納稅籌劃技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房地產開發企業;主要稅種;納稅籌劃
中圖分類號:FS10.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8-0171-02
1 房地產開發企業營業稅納稅籌劃技巧
1.1 籌劃思路
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按照營業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營業稅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主要稅種之一,貫穿于企業經營的整個過程。營業稅以營業額為計稅依據,營業額是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向對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及價外費用。價外費用包括向對方收取的手續費、基金、集資費、代收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一營業額×稅率,由計算公式可以看出,要想降低應納稅額,一要降低營業額,二要爭取適用較低稅率甚至是零稅率。
1.2 籌劃案例
案例一:丙企業通過參與土地拍賣競得一塊地價6億元的土地。由于丙的技術水平有限,采用合作建房方式與丁企業聯合開發此房產。由丙提供土地使用權,丁提供資金。丙、丁兩企業商定,房屋建好后,雙方平分。完工后,估計雙方可各分得價值7億元的房屋。合作建房有兩種方式:純粹“以物易物”方式和成立“合營企業”方式。根據營業稅法的規定,兩種不同的合作建房方式將產生完全不同的納稅義務:(1)“以物易物”方式。丙企業通過轉讓土地使用權而擁有了部分新建房屋的所有權,從而產生了轉讓無形資產應交納營業稅的納稅義務。此時其轉讓土地使用權的營業稅為6億元,丙應納的營業稅為3000萬元。(2)“合營企業”方式,丙企業以土地使用權、丁企業以貨幣資金成立合營企業,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后雙方采取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分配方式。由于丙企業投入的土地使用權是無形資產,無須繳納營業稅。
2 房地產開發企業房產稅納稅籌劃技巧
2.1 籌劃思路
房產稅是以房屋為征稅對象,按房屋的計稅余值或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向產權所有人征收的一種財產稅。區別房屋的經營使用方式規定征稅辦法;對于只用的房屋,按房產計稅余值征收,稱為從價計征,房產稅依照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30%后的余值作為計稅依據,按1.2%的稅率計算年應納稅額;對于出租、出典的房屋,按租金收入征稅,稱為從租計征,以房產租金收入為房產稅的計稅依據,按12%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這兩種方式的差異為納稅籌劃提供了空間。房產稅的籌劃思路就是想方設法將“出租”房屋行為轉變為“自營”房屋行為,或者采用拆分法將租金進行分解。
2.2 籌劃案例
案例二:A公司開發了一棟高層商住樓,第一到第四層樓設計為商場,開發成本為1500萬元,市場價值6000萬元,如果出租,預計年租金500萬元。由于該商住樓的增值率比較高,如果對外銷售需要繳納2000多萬元的土地增值稅,經股東會決議決定將該商場自留用于出租。H先生擬租下該商場用來做酒樓,提供餐飲服務。
方案1:A公司與H先生簽訂房屋租賃合同,年租金500萬元。則應繳納房產稅:500X12%=60(萬元)。
方案2:A公司將該商場轉為固定資產,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去變更營業執照,增加附營業務餐飲業,然后與H先生簽訂承包經營合同,年承包費500萬元。此時,該房產屬于自營性質,可以按賬面原值從價計征。根據《固定資產》會計準則,自建自用的房屋的入賬價值為實際的建造成本加相關稅費。為簡單起見,我們不考慮將開發產品結轉為固定資產的有關稅費問題,則應繳房產稅1500×(1-30%)×1.2%=12.6(萬元)。
可見:方案2巧妙地將出租行為轉變為承包經營行為,改出租房屋為自營房屋,就可以按建造成本從價計征房產稅,比方案1少繳納房產稅47.40萬元。
3 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技巧
3.1 籌劃思路
土地增值稅是指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著物并取得收入的單位和個人,以轉讓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貨幣收入、實物收入和其他收入為計稅依據向國家繳納的一種稅賦,不包括以繼承、贈與方式無償轉讓房地產的行為。土地增值稅實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的部分,稅率為3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的部分。稅率為4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50%;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部分,稅率為60%。土地增值稅以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為征稅對象,以增值額為計稅依據。增值額是以轉讓房地產取得的收入,減除法定扣除項目金額后的差額。增值額越多,適用稅率越高。另外,稅法規定:納稅人建造普通標準住宅出售。如果增值額沒有超過扣除項目金額的20%,免予征收土地增值稅。因此,土地增值稅籌劃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土地增值稅的稅率特點及有關優惠政策控制增值額,從而適用低稅率或享受免稅待遇。降低增值額的途徑有兩條:(1)減少或分解銷售收入。可以將裝修收入從銷售收入中分解出去;也可以適當降低商品房的售價。(2)增加扣除項目金額??梢约哟髮@林綠化的投入;也可以提高住宅的配套設施標準。
3.2 籌劃案例
案例三:Y公司開發一住宅小區,總可售面積100000m2,均為普通住宅。銷售均價3500元/m2,預計總收入35000萬元,預繳營業稅及附加1960萬元,總開發成本20800萬元(不含銀行費用)。
方案1:直接按現狀進行開發與銷售,則;
①可扣除項目金額=20800×(1+20%+10%)-51960=29000(萬元)
②增值額=35000-29000=6000(萬元)
③增值率=6000÷29000×100%=20.69%
④應繳納的土地增值稅=6000X30%=1800(萬元)
方案2:追加園林綠化方面的投資200萬元,則:
①可扣除項目金額=(20800+200)×(1+20%+10%)+1960=89260(萬元)
②增值額=35000-29260=5740(萬元)
③增值率=5740÷29260×100%=19.62%
④因為增值率
可見:方案2比方案1雖然多投資200萬元,但卻因此導致增值率低于20%,從而節約了土地增值稅1800萬元。
關鍵詞: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
個人所得稅是以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為對象征收的一種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鎮居民收入逐年增加,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人越來越多。個人所得稅的征稅項目具體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等11個項目。在這11個項目中,工資薪金所得涉及的納稅對象最廣,在個稅中占有的比例也最大。因此,如何合理運用現有個人所得稅法律法規,做好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成為很多人密切關注的問題。
一、提高職工的福利水平,降低名義收入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因此,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籌劃應積極做到“應扣不漏”、“應免不扣”。
首先,工資薪金應納個人所得額除每月可以稅前扣除3500元外,還可稅前扣除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因此,企業可以通過提高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的計提基數或繳納比例來提高職工的福利水平。尤其是住房公積金的繳納,因為無論是職工個人繳納部分還是企業單位繳納部分金額,都會直接存入職工個人的住房公積金賬戶,提取后可以用于住房類消費。且從2016年2月21日起,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存款利率調整為統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執行,上調后的利率為1.50%。這無疑是有利于職工納稅人的。當然,無論是計提基數還是計提比例,都以不違反相應法規政策規定為準。以杭州市為例,住房公積金由單位和職工分別按職工本人的繳存基數和繳存比例繳存,單位和職工的繳存比例為各12%。同一單位執行相同繳存比例。2016年7月1日起,杭州市公積金月繳存基數最低限額為1860元,最高為19717元。
其次,要注意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通訊費等費用的個人所得稅政策。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按國家規定發放的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以及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屬于不征收收入。另外,地方稅務機關對通訊費補貼具有一定的免稅優惠。以浙江省為例,稅務機關規定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按月取得取得通訊費補貼的,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不按月取得的,分解到所屬月份并與該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合并后計征個人所得稅。但單位主要負責人允許在每月500元額度內按實際取得數予以扣除,其他人員在每月300元額度內按實際取得數予以扣除。企業應充分利用這些不征收和免稅規定,降低職工的個稅稅負。
第三,企業還可以通過各種消費利手段提高職工的實際工資。比如,由單位支付個人在工作期間的寓所租金,并集體配備租住寓所的家具或設備及相關辦公用品和辦公設施,由企業提供具有不可變現性的免費膳食或者由企業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費,等等??傊?,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能福利化的盡量福利化,從而使職工在保持工資實際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使承擔的稅收款項最小化。
二、均衡工資薪金收入,降低個稅稅率檔次
我國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實行的是7級超額累進稅率。個人全月工資薪金所得額(含稅級距)不超過1500元,稅率為3%;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超過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45%。
根據上述規定不難發現,工資薪金所得額越高,納稅人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越多。其中第二級到第三級,第六級到第七級的累進速度最快,均是10%,其余其余則為5%。而當前工薪階層的應納稅所得額較為集中的區域正好是第二級距和第三級距對應的金額。因此,均衡工資薪金收入,降低個稅稅率檔次是個人所得稅籌劃的一個重要方法。
【案例】2016年甲公司采取銷售人員績效與薪酬掛鉤的方式為公司銷售部門員工發放薪酬。由于甲公司屬于季節性生產和銷售差別明顯的企業,銷售旺季集中在每年7月和8月。假設公司銷售部門員工李某7月和8月工資均為10000元,其他月份工資均在5000元。
分析:如果該公司按實際情況發放薪酬,則李某7月和8月應納個人所得稅分別為(10000-3500)×20%-555=745元;其余月份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45元,總計應納個人所得稅=1940元。
如果該公司將各月薪酬按年估計總工資額平均發放,最后一個月多退少補。假設各月平均工資5800元,第12個月發放6200元,則全年累計繳納個人所得稅=[(5800-3500)×10%-105]*11+[(6200-3500)×10%-105]=1415元。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通過采取推遲或提前的方法,將各月工資收入大致拉平,可以適當降低納稅人個人所得稅稅負。
三、合理運用臨界點效應,避免獎金發放誤區
(一)合理規避獎金發放誤區
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法規定,納稅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但在計征時,應當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因此,若該商數剛剛超過個人所得稅的某一計稅級數,就要按高一檔的稅率計稅,這樣就有可能導致個人收入的增加不及稅收的增加,使得個人稅后收入反而下降。
【案例】某企業職工劉某和張某2015年12月份的工資均為4000元,預計劉某當年年終獎為18000萬元,張某因經常加班,預計當年年終獎為19000萬元。
從年終獎發放總額來看,張某比劉某的獎金更多。但通過計算,我們會發現劉某年終獎稅后收入=18000-18000*3%=17460;張某年終獎稅后收入=19000-(18000*10%-105)=17305,劉某最后反而多拿了155元。這是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年終獎除以12月得出的金額所處的級距不一樣,臨界點稅率導致個人稅后收入下降速度差異明顯。
那么應如何進行3%和10%的納稅臨界點籌劃呢?假設張某的年終獎收入為Y,則有18000-18000*3%=Y-(Y*10%-105),通過計算得出Y=19283.33,即當張某的年終獎發放區間為(18000,19283.33)時,張某的稅后收入始終比劉某少,(18000,19283.33)為年終獎發放誤區。同理可以得出臨界點的多個獎金發放誤區。(見表1)
因此,企業在發放獎金時,應注意避開各年終獎發放誤區,采用其他福利方式對員工進行獎勵,從而使員工真正享受到企業的額外獎金。
(二)尋找最佳月度發放金額和年終發放金額
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中高層經營者實行年薪制。即企業經營者平時按規定領取基本收入,年度結束后根據其經營業績的考核結果再確定其效益收入。如何根據預測計算的全年應稅所得額來尋找最佳月度發放金額和年終發放金額成為經營者們日益關心的話題。
【案例】某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李明一年收入600000元,假設其平常每月收入12000元,各項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合計2000元,年終獎為456000元。則其每月工資應納個人所得稅合計=[(12000-2000-3500)*20%-555]*12=8940,同時根據456000/12=38000來確定年終獎的適用稅率為30%,年終獎應納個稅=456000*30%-2755=134045,應納個稅合計數=8940+134045=142985。
這種分配方法是否合理呢?我們以臨界點為限來進行分析:
1.如果員工當年應納稅工資獎金所得額為0-36000元,假設其月應納稅所得額介于0-1500元,則其對應的稅率均為最低3%。此時年終獎的發放額若控制在0-18000元,也可獲得最低適用稅率3%。
2.如果員工當年應納稅工資獎金所得額為36000-72000元時,假設其月應納稅所得額介于1500-4500元,其對應的稅率最低為10%。此時要使年終獎能享受到3%的低稅率,那么其發放的最佳額度仍為0-18000元之間。
3.如果員工當年應納稅工資獎金所得額為72000-108000元時,假設其月應納稅所得額為1500-4500元,其對應的稅率最低為10%。此時應將年終獎發放額調整在18000-54000元,這時對應的最低稅率為10%。
以此類推,我們可以得出表2:
上例中李明一年收入600000元,扣除住房公積金和費用扣除標準后,年應納稅所得額為534000元,處于第7級中,此時假設發放月應納稅工資額10000元,則年終獎應為4140000元,其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總額=(10000*25%-1005)*12+414000*25%-1005=120435,比之前的142985節約稅款22550元。或者如果將發放的月應納稅工資額調整為20000元,則年終獎應為2940000元,其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總額=(20000*25%-1005)*12+294000*25%-1005=120435,與之前月工資10000應繳納的稅款相同。不難發現,只要月工資應納所得額和年終獎發放額在第7級的區間中,無論怎樣發放,其應納稅額都是相同的,且都是最低的。
關鍵詞:工業企業;納稅管理;籌劃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01
所謂工業企業,具體是指為滿足社會需求而進行工業生產活動,具有自主經營與盈虧權利的一種經濟組織。工業企業在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促進就業與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當前的工業企業也面臨著成本上升、稅收重等問題,經營壓力日趨增大。在此背景之下如何緩解壓力、節約成本,企業自身的納稅籌劃是其中的一個重點,企業納稅籌劃是企業權利和義務體現,對企業發展產生著重要作用。本文則具體針對工業企業的納稅管理與籌劃展開具體探討。
一、工業企業納稅管理籌劃的重要性
所謂納稅籌劃,又稱為稅收籌劃,國家稅務總局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在《稅務實務》中對稅收籌劃有著明確的定義:在遵循稅收法律、法規的情況下,企業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者股東權益的最大化,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自行或者委托人通過經營、理財、投資等事項安排與策劃,以充分利用稅法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對多種納稅方案進行優化選擇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從定義當中不難看出,稅收籌劃的主體為納稅人,納稅人主體既享有少繳納稅款權利,同時也需遵循納稅的義務,總體來講,納稅籌劃的目的在于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其依據法律與法規來采用專門的方法研究合理的納稅方案。如今稅收相關政策體系日趨復雜,并且稅收監管也更為嚴格,工業企業是我國的支柱型產業,作為工業企業來說,其自身的經營業務也更為多變,各種因素的綜合導致了工業企業的納稅問題變得更為復雜、更具風險性,此外,從整體上來講,納稅籌劃也有助于企業立足于整體的戰略視角對各個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審視,其在完善企業經營管理與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幫助。因而,工業企業必須要對納稅管理與籌劃保持高度重視,實行完善的管理。
二、工業企業納稅籌劃所存在的問題
如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逐漸增加了對納稅籌劃所產生效益的關注度,然而其依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對工業企業的納稅管理與籌劃產生制約。就外部因素來說,體現在我國稅收制度的不完善、體系不健全等,而內部因素則表現為意識薄弱、管理不完善等,現進行具體探討。
1.思想觀念落后,納稅籌劃意識薄弱。在某項針對東北工業企業的調查數據顯示,72%的國有工業企業對于納稅籌劃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沒有認識到納稅籌劃的重要性,工業企業納稅意識的薄弱與當前我國稅收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稅收執法的隨意性大有著必然的關心,通常,許多工業企業在研究風險去成本后,對稅收籌劃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文件認可,而并沒有實際的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具體落實,一些企業領導將納稅策劃簡單地理解為不繳稅或者少繳稅,而沒有采取合理措施使企業少繳稅,沒有意識到企業的稅收籌劃與依法納稅為企業帶來的效益,而忽視整體的稅收管理與籌劃。
2.管理體系不完善。如今就工業企業的管理現狀來看,許多工業企業未能按照財務管理要求完善開展經營業務,沒有進行完善的財務預算等相關管理,導致企業自身的納稅籌劃工作無法合理進行,并且,雖然工業企業一般已有自身的納稅籌劃方法,但并沒有基于企業全局的角度出發,合理科學選擇而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而是效仿已有的納稅籌劃方式,導致實際的納稅籌劃效果大打折扣。
三、工業企業納稅籌劃技巧分析
1.加大宣傳,提升企業納稅籌劃認識度。首先,國家相關政策需要將納稅籌劃同稅法提升到相同的位置,促進企業的重視程度的提升,同時需進行完善的培訓與宣傳,為企業納稅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作為企業,需要對專門的納稅部門與人員進行科學的培訓,組織學習《征管法》與《發票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提升員工特別是領導骨干的納稅籌劃意識,從而進一步設立納稅會計,建立起納稅籌劃組織,確保培訓效果。
2.利用不同銷售方式納稅籌劃?,F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具體規定納稅人所采取的折扣方式銷售貨物,若銷售額與折扣在同一張發票注明,則可按折扣后銷售額繳稅,而反之則不從銷售額減除折扣額,此外,也有現銷與賒銷等方式,企業在產品銷售的過程當中,可以自主選擇,因此為不同銷售方式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為減輕企業自身的納稅負擔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3.將納稅籌劃納入企業生產經營中。企業的供、產、銷等大多數活動都與稅收有著必要的聯系,因而,納稅籌劃需要滲透入企業生產活動的各個環節當中,如今我國工業企業雖然有一定的納稅籌劃意識,但整體的納稅籌劃核算等工作尚未完全落實,因此,工業企業需要將納稅籌劃歸入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納稅會計人員需要深入基層,掌握企業從產品工藝到物料產品出入庫到發票索取等各個流程,從而結合實際的納稅籌劃需要制定最合理的格策,進行必要的調整,最大限度減少納稅的金額。此外,工業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納稅籌劃核算,利用選擇供貨商進行籌劃增值稅,若供貨商為一般納稅人,則開增值專項發票,若供貨商為小規模納稅人,則可以通過比較產品的抵扣增值稅差與價格差來選定供貨商,實現降低增值稅目標。
4.實行專家會診,防范風險。工業企業納稅籌劃一般為企業內部的納稅會計人員所制定,具體的納稅管理與籌劃方案對企業的各個部門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當具體方案制定好之后,既需要綜合各個部門主管的意見,同時也要專家參與具體討論并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綜合討論后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進行完善,從而進一步增強納稅管理籌劃方案的可行性與科學性,減少納稅籌劃風險。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工業企業的納稅籌劃管理是一項嚴密謹慎的工作,掌握科學合理的納稅管理與籌劃的技巧,是減少企業的納稅負擔,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作為工業企業,必須首先提升納稅管理籌劃重要性認識,并將其滲入企業的生產經營當中,唯有如此才能夠發揮納稅管理籌劃的作用,促進其工作順利展開,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詹明霞.工業企業基于發展戰略的納稅籌劃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2(08).
關鍵詞:納稅籌劃風險
一、企業納稅籌劃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納稅籌劃是納稅人對稅法的能動性運用,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策劃活動。一個成功的籌劃方案可以為企業實現稅收負擔最小,這也要求企業納稅籌劃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素質。一個優秀的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能制訂成功的籌劃方案,而且應該是一個最有效的溝通者。溝通能力主要表現在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上。
納稅籌劃人員如何將納稅籌劃方案通過自己的溝通技巧獲得稅務機關認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籌劃人員應良好的具備職業道德,嚴格分清涉稅事項、涉稅環節合法與非法的界限,不得將違反稅收政策、法規的行為納入籌劃方案,從而避免將納稅籌劃引入偷稅的歧途,給企業和個人帶來涉稅風險。
二、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
在一般人看來,納稅籌劃是涉稅問題,理所當然是財務部門的事情。事實上,企業財務工作只是對企業經營成果進行正確核算與反映,很多具體業務不是財務單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納稅籌劃應該從生產經營入手,即在財務處理過程之前,有的甚至應該在業務發生之前,就要知道稅收對業務的影響。以上文瑞都國際一期項目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實務操作為例,納稅籌劃方案整體設計(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財務部門完成,提交給公司管理層的專題研究通過后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由公司領導統一協調,工程、營銷、財務等部門密切配合。
因此,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而是決策、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的統一協調。企業要做好納稅籌劃,必須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加強業務過程的稅收管理,加強各部門的通力協作,按照稅法的規定,結合生產經營業務進行操作,對各涉稅環節統籌規劃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籌劃效果。
三、納稅籌劃的風險及防范
納稅籌劃風險指企業納稅籌劃活動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失敗的可能性。納稅籌劃的風險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不依法納稅的風險。即由于對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準,造成事實上的偷稅,從而受到稅務機關處罰;二是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風險;三是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形成稅收籌劃風險。例如在企業改制、兼并、分設過程中的稅收籌劃涉及多種稅收優惠,如果不能系統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現籌劃失敗的風險;四是籌劃成果與籌劃成本得不償失的風險。針對納稅籌劃可能的風險,企業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1.加強稅收政策學習,提高納稅籌劃風險意識。企業納稅籌劃人員通過學習稅收政策,可以準確把握稅收法律政策。既然納稅籌劃方案主要來自稅收法律政策中對計稅依據、納稅人、稅率等的不同規定,那么對相關稅法全面了解就成為納稅籌劃的基礎環節。有了這種全面了解,才能預測出不同納稅方案的風險,并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作出對企業最有利的稅收決策。反之,如果對有關政策、法規不了解,就無法預測多種納稅方案,納稅籌劃活動就無法進行。
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可以提高風險意識,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
2.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素質。納稅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是集法律、稅收、會計、財務、金融等各方面專業知識為一體的組織策劃活動。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經濟前景預測能力、項目統籌謀劃能力以及與各部門合作配合的l辦作能力等素質,否則就難以勝任該項工作。
3.企業管理層充分重視。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這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十納稅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4.保持籌劃方案適度靈活。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的稅制、稅法、相關政策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會不斷地調整或改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納稅籌劃方案必須保持適度的靈活性,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重新審查和評估稅務籌劃方案,適時更新籌劃內容,評價稅務籌劃的風險,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轉嫁風險,比較風險與收益,使納稅籌劃在動態調整中為企業帶來收益。
5.搞好稅企關系,加強稅企聯系。由于稅法規定往往有一定的彈性幅度區間,加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在執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納稅籌劃人員對此很難準確把握。這就要求一方面,納稅籌劃人員正確地理解稅收政策的規定、正確應用財會知識,另一方面,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使納稅籌劃活動適應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特點,或者使納稅籌劃方案得到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的認可,從而避免納稅籌劃風險,取得應有的收益。
隨著納稅籌劃活動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價值的體現,納稅籌劃風險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企業只要有納稅籌劃活動,就存在納稅籌劃的風險。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范措施,為納稅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關鍵詞:納稅籌劃風險
一、企業納稅籌劃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納稅籌劃是納稅人對稅法的能動性運用,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策劃活動。一個成功的籌劃方案可以為企業實現稅收負擔最小,這也要求企業納稅籌劃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素質。一個優秀的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能制訂成功的籌劃方案,而且應該是一個最有效的溝通者。溝通能力主要表現在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上。
納稅籌劃人員如何將納稅籌劃方案通過自己的溝通技巧獲得稅務機關認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I劃人員應良好的具備職業道德,嚴格分清涉稅事項、涉稅環節合法與非法的界限,不得將違反稅收政策、法規的行為納入籌劃方案,從而避免將納稅籌劃引入偷稅的歧途,給企業和個人帶來涉稅風險。
二、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
在一般人看來,納稅籌劃是涉稅問題,理所當然是財務部門的事情。事實上,企業財務工作只是對企業經營成果進行正確核算與反映,很多具體業務不是財務單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納稅籌劃應該從生產經營入手,即在財務處理過程之前,有的甚至應該在業務發生之前,就要知道稅收對業務的影響。以上文瑞都國際一期項目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實務操作為例,納稅籌劃方案整體設計(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財務部門完成,提交給公司管理層的專題研究通過后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由公司領導統一協調,工程、營銷、財務等部門密切配合。
因此,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而是決策、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的統一協調。企業要做好納稅籌劃,必須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加強業務過程的稅收管理,加強各部門的通力協作,按照稅法的規定,結合生產經營業務進行操作,對各涉稅環節統籌規劃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籌劃效果。
三、納稅籌劃的風險及防范
納稅籌劃風險指企業納稅籌劃活動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失敗的可能性。納稅籌劃的風險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不依法納稅的風險。即由于對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準,造成事實上的偷稅,從而受到稅務機關處罰;二是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風險;三是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形成稅收籌劃風險。例如在企業改制、兼并、分設過程中的稅收籌劃涉及多種稅收優惠,如果不能系統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現籌劃失敗的風險;四是籌劃成果與籌劃成本得不償失的風險。針對納稅籌劃可能的風險,企業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1.加強稅收政策學習,提高納稅籌劃風險意識。企業納稅籌劃人員通過學習稅收政策,可以準確把握稅收法律政策。既然納稅籌劃方案主要來自稅收法律政策中對計稅依據、納稅人、稅率等的不同規定,那么對相關稅法全面了解就成為納稅籌劃的基礎環節。有了這種全面了解,才能預測出不同納稅方案的風險,并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作出對企業最有利的稅收決策。反之,如果對有關政策、法規不了解,就無法預測多種納稅方案,納稅籌劃活動就無法進行。
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可以提高風險意識,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
2.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素質。納稅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是集法律、稅收、會計、財務、金融等各方面專業知識為一體的組織策劃活動。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經濟前景預測能力、項目統籌謀劃能力以及與各部門合作配合的l辦作能力等素質,否則就難以勝任該項工作。
3.企業管理層充分重視。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這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十納稅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4.保持籌劃方案適度靈活。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的稅制、稅法、相關政策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會不斷地調整或改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納稅籌劃方案必須保持適度的靈活性,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重新審查和評估稅務籌劃方案,適時更新籌劃內容,評價稅務籌劃的風險,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轉嫁風險,比較風險與收益,使納稅籌劃在動態調整中為企業帶來收益。
5.搞好稅企關系,加強稅企聯系。由于稅法規定往往有一定的彈性幅度區間,加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在執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納稅籌劃人員對此很難準確把握。這就要求一方面,納稅籌劃人員正確地理解稅收政策的規定、正確應用財會知識,另一方面,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使納稅籌劃活動適應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特點,或者使納稅籌劃方案得到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的認可,從而避免納稅籌劃風險,取得應有的收益。
隨著納稅籌劃活動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價值的體現,納稅籌劃風險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企業只要有納稅籌劃活動,就存在納稅籌劃的風險。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范措施,為納稅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關鍵詞】現代企業;納稅籌劃風險;防范對策;研究
隨著各企業及管理者對納稅籌劃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其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納稅籌劃不僅能夠為企業帶來一定的效益,其潛在的財務風險因素繁多,因而其結果不確定性較強。納稅籌劃要求其在國家規定的法律要求以及稅法的基礎上進行,其有效實施能夠大幅度的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但不合理的納稅籌劃可能會使企業的成本虧損,承受較大的經濟損失。因而企業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強化對納稅籌劃的風險因素分析及控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納稅籌劃中存在的風險因素
(一)政策風險因素
隨著我國市場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稅收法規法律也在不斷的被完善和更新,因而其時效性變得較差,所以企業在實施稅務策劃時普遍存在不能及時跟進國家稅收法規調整的問題。但企業的納稅籌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便是長期性,從最初的籌劃設計到后期收益需要一個漫長的歷程,而稅收法律法規的實現會使得最初的籌劃設計發生改變,因而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專業納稅籌劃人員不足
就目前來看,企業的專業納稅籌劃人員嚴重不足,因而方案的不確定性和隨意性較大,從而造成稅收籌劃地位顯著但稅收籌劃工作差強人意的情況。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企業對納稅籌劃的投入較少、專業納稅籌劃人員不足引起的。專業納稅籌劃人員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納稅籌劃人員專業性不強,大多由企業財務人員擔當,因而其稅收策劃能力及專業能力明顯不足,納稅籌劃的合理、科學性大大降低,不能保證方案的組織策劃質量。二是激勵制度缺失,相關工作人員工作量及強度增大,而主觀能動性及工作積極性大大降低。三是修訂納稅籌劃方案時,相關工作人員的主觀意識強烈,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三)納稅籌劃內部控制問題突出
在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內部納稅籌劃風險中問題時常存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流程,并通過風險控制流程的改進,來實現風險的有效規避。但就目前來看,大多數企業根本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納稅籌劃內部控制制度,或是制度建立但未有效落實,其作用未有效發揮,納稅籌劃風險便由此產生。
二、針對風險因素采取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風險意識
納稅籌劃是指在納稅人經濟行為開始前進行規劃部署的一種活動。在企業實際當中,經營環境是瞬息多變的,因而不可控因素較多,納稅籌劃風險因素繁雜。在這種內外界形勢下,要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及納稅籌劃人員充分認識到客觀存在的納稅籌劃風險,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充分考慮涉稅問題并提高警惕。納稅籌劃具體實施開展時需先考慮其存在的風險因素,以便做出合理決策,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二)及時跟進財稅政策,整合稅收資源
財稅政策風險是現實存在的一個風險問題,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國家稅收政策的發展動態,才能科學制定籌劃方案,合理開展納稅籌劃工作。但就目前來看,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稅制,普遍存在稅收政策更改快、層次多等問題,因而熟悉掌握較為復雜,這就需要運用現今先進的信息技術對現有的稅收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分類整理,及時跟進國家財稅政策,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培養專業納稅籌劃人才
專業納稅籌劃人才對企業合理實施納稅籌劃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實際工作當中,強化對內部稅收策劃人員的專業培訓對企業納稅籌劃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重要資源,尤其是納稅籌劃工作,其對納稅籌劃人員的質量要求及專業性要求更高,因而需要企業管理人員強化對現有納稅籌劃人員的培訓和再教育工作,并聘請專業技能水平較高的納稅籌劃人員參與企業的納稅籌劃。具體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大資金投入,為納稅籌劃提供資金支撐;二是招賢納士,為新入職人員提供教育培訓,改善工資待遇,提高納稅籌劃工作的科學性和專業性;三是開展多種多樣的交流會,交流經驗,并通過理論、案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納稅籌劃相關人員對稅收籌劃知識的認知程度,全面提升其科學合理性。再者,企業可通過建立獎懲機制以及提升福利待遇的方式密切聯系工作績效與待遇,提升其在實際工作中的積極性。
(四)合理分析及衡量納稅籌劃方案
開展納稅籌劃工作時,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措施,綜合考慮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與投資情況,實現企業經濟價值的最大化。在實際工作當中,要對節稅以及籌劃問題進行綜合考慮,確定整體利益最優,而非稅負較小的解決方案,再者,應遵照成本收益原則,對具體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問題進行充分考慮,合理組織籌劃,既要滿足合理性,又要滿足合法性,以此實現預定的收益目標。但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全面性,既要充分考慮方案實施而造成的一些額外費用,也要考慮到所產生的機會成本,通過全面的統籌兼顧,實現成本的最低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三、結語
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路徑。納稅籌劃作為擴大企業發展空間、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路徑,是企業實現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措施,亦是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納稅籌劃不僅作為一種節稅活動,更作為現代企業實現財務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舉措,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并嚴格遵守國家的各項經濟法規,確保其合理、合法性?,F階段,隨著經濟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納稅籌劃越來越受到各行各業的青睞,掌握技巧,有效防范風險,才能確保企業納稅籌劃的合理進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郭社欽.社會轉型期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及其防范對策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01:262+264.
[2]康娜.論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及其防范[J].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04:57-59.
[3]邵曉娜.企業納稅籌劃方面的風險分析及其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4,06:12.
[4]李艷霞.論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及其防范[J].經營管理者,2014,28:10-11.
關鍵詞:財稅制度;企業;納稅籌劃;探析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1-0-01
一、企業納稅籌劃中存在的問題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納稅籌劃的實施不僅影響到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還影響到企業今后的發展及市場聲譽,可謂影響重大。然而,在企業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以至于企業納稅籌劃無法順利實施。主要表現在:
1.納稅籌劃存在一定的風險
納稅籌劃需要操作者精通稅收知識并執行嚴密操作過程,否則會因為掌握不到位而使納稅籌劃存在一定的風險。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基于納稅籌劃的專業性,由于沒能準確掌握稅收法律中的相關條款或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因而在籌劃時出現漏洞;二是在納稅籌劃方案執行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監控措施,以至于納稅籌劃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使企業面臨著涉稅違法的風險。
2.稅收法律意識薄弱
在一些企業中,管理人員稅收法律意識薄弱,無法正確認識依法納稅的重要性,也分不清偷稅、漏稅以及納稅籌劃的界限。這樣,自身企業的納稅籌劃最終不能與國家的法律相匹配,甚至可能觸犯法律允許的范圍,因而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3.沒有正確的納稅籌劃觀念
在很多企業里,由于管理者將企業管理的重點放在企業直接經濟效益上,以至于納稅籌劃未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而在企業實際的經營中,納稅籌劃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間接的,是基于節支等于創收的觀念,稅收負擔的輕重,與企業的整體收益是分不開的,且稅收的節支直接節約貨幣資金的流出。因此,納稅籌劃需要企業管理者樹立正確的納稅籌劃觀念,以正確的心態來規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
二、企業納稅籌劃的原則
納稅籌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全面性原則,才能有效地進行納稅籌劃。
1.合法性。納稅籌劃要在稅收法規許可的范圍內,充分利用稅收法規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
2.合理性。指企業投資、融資、經營管理等行為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納稅籌劃只是企業商業活動的目的之一。
3.全面性。一種稅負的減少,可能導致另一種稅負、非稅成本的增加,甚至會影響企業重大的經營活動或企業戰略,因而要全面衡量,綜合籌劃。
三、完善企業稅收籌劃的途徑
掌握最新的稅收法規精神,完善企業的稅收籌劃,能夠使企業在各項經營活動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促使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稅收籌劃的方法主要有:
(一)企業籌資活動的納稅籌劃
企業進行外部資金籌集,有權益籌資和債務籌資兩個備選方案。因為債務籌資所發生的手續費及利息支出可以計入企業的在建工程或財務費用在稅前列支。而權益籌資成本卻是由稅后利潤支付的,與債務籌資方案相比,需要多納所得稅。所以從稅收的角度考慮,債務籌資比權益籌資成本要小。
但要注意的是,在權益資金和債務資金的籌措中,要同時考慮成本和風險兩個因素。即既要考慮籌資的邊際資本成本,也要考慮負債增加相應增加的財務風險。
(二)企業投資活動的納稅籌劃
1.下級機構組織形式的納稅籌劃。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法和實施條例,子公司的組織形式是法人,應在屬地繳納企業所得稅,而分公司的組織形式是非法人分支機構,應并入總公司進行匯總納稅。企業在設立下級機構時,就需前瞻性地對兩種納稅方式進行對比,結合其他效益指標,選擇合適的下級機構組織形式。
2.企業合并的納稅籌劃。企業在合并中,會產生盈虧互抵的情形,即盈利企業兼并一個虧損企業時,兼并企業可用其盈利先補抵虧損企業的累積虧損,再按利潤余額繳納企業所得稅,這樣就減小了企業所得稅的稅基。
(三)企業經營活動的納稅籌劃
1.適應流轉稅的納稅籌劃。許多大型企業,可能既是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同時也是營業稅的納稅人,這樣在混合銷售和兼營業務中,就必須全面籌劃好適應增值稅還是營業稅的問題。一是應當分別核算應稅勞務的營業額和貨物的銷售額,應稅勞務的營業額繳納營業稅,貨物銷售繳納增值稅,避免因為未分別核算兩種稅種,使企業增加稅負或者由稅務局核定導致稅負增加的情況發生。同時,對于同屬增值稅或營業稅不同稅率的,也應分開核算,避免從高適應稅率。二是只提供服務收取中介服務費的業務,應避免簽訂安裝、購銷等形式的合同,防止因此增加稅基或改變稅種加重稅收負擔的情況。
2.固定資產折舊的納稅籌劃。目前,折舊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產量法、工作量法、加速折舊法。稅法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凈殘值使企業存在企業選擇的空間。這樣,同一項固定資產在使用期間內按不同的方法計算,就會產生不同的折舊額。這就給企業納稅籌劃提供了條件,企業可選擇適合的折舊方式。如:免稅期不選擇加速折舊法;在沒有免稅條件時,固定資產可選擇加速折舊法,這樣投入前期產量高、修理費用少,加速折舊可適當減小所得稅稅基。
3.固定資產修理的納稅籌劃。在現行企業所得稅法中,固定資產的修理支出可以在當期稅前扣除,而同時符合大修理支出兩個條件:一是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年,二是修理后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處長2年以上。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這樣,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企業可將修理合并成大修理或將大修理分拆成多次日常修理,從而達到調節稅負的目的。
4.虧損遞延的納稅籌劃。虧損遞延是指如果某企業在某經營年度中出現了所得稅法定義的虧損,則該企業不但可以免付當年的所得稅,其虧損還可以向后遞延5年,以抵消以后規定年的盈余,企業根據抵消后的盈余再交納所得稅。這樣,如在企業經營不是很景氣的年度,且虧損對企業沒有很負面的影響時,可以適當虧損以減輕所得稅稅負。
參考文獻:
[1]蔡昌,張西克.新會計準則與涉稅處理技巧[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