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小學語文培訓個人總結
時間:2023-03-10 14:56: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培訓個人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新時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是,以專業意識為基礎,以外在背景為動力,自身專業素養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探討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長足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結構
(一)教學理念
所謂教學理念就是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中的體現,具體表現為教育觀、教學觀、師生觀、兒童觀等。教師理念的形成過程就是教師的認知過程。教師的教學理念是隱性的,并長期、穩定存在的,對于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內在的、根本的影響。就教學理念而言,在小學階段要著重培養學生的以下幾種能力:一是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積累詞匯、培養語感、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二是挖掘人文內涵。通過課文主旨的講解,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三是授予正確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激發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知識結構
“教師的知識結構往往直接支配著他的教學活動:知識結構規定了思考問題的視野,也規定了他的實踐工作范圍。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實際上始終是在他的知識范圍之內進行的”。
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學科知識和人文素養,學科知識是教學的基礎,人文素養是要求教師用自己真實的感受來帶動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上培植起一種人文情環;二是教育專業知識,也就是教學方法,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木體性知識與學生成績之間幾乎不存在統計上的高相關”。 也就是說教學方法比教學內容更重要。
(三)專業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專業能力主要分為:教學能力、教研能力和提升能力。教學能力是小學語文老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對教材解讀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對課文感悟的能力、對教程的組織設計能力等。教研能力是在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對語文教學探討研究的能力,是對教學任務的進一步深化,決定了教育變革的方向,課程的研制、開發。提升能力就是要求小學教師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和能力,適應現代化教學任務。
二、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
(一)外在因素
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地位、經濟待遇等。社會地位低是小學老師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大多數人認為小學教學內容簡單,教師要求的素質相對較低。社會地位、經濟待遇是大多數人選擇職業的主要考慮因素,只要提高小學教師地位,提高福利待遇,才能引進人才進入小學教師隊伍,促進小學教師隊伍專業發展。
(二)內在因素
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和知識結構。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教師只有熱愛這個職業,才能熱愛她的學生,才能用自己的心與學生溝通,將自己的知識和感悟傳授給學生。知識結構是小學教師發展的基礎,也是制約因素,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具備了基本的知識素養、教學能力、教學方法等,才能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知識結構中缺少一部分,教師就談不上個人發展,更談不上專業發展。
三、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策略
(一)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和勤奮思考的基礎上,撰寫教學日記,記錄下課程上學生的反響及授課的效果,課后進行認真的分析,總結相關經驗。教學還要積極參與教學課題研究,總結出自己教學經驗中普遍性的東西,將教學實踐理論化,使用科學的方法分析總結,將理論升華后再應用于實踐。在反復的實踐工作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才能使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得到穩步提升。
(二)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水平,首先要從教師教育入手,教師教育要在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價、課程實施、教學過程等方面,全面進行改革,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對教師開展教育,除了師范教育外,還應采取繼續教育和短期培訓,使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斷得到更新。教師作為將教育理論轉化為教育實踐的中間人,應具備基本的專業教學理論,還應具備教學實踐專業操作能力。教師教育就是要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時傳授給教師,讓教師將反復論證的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以此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專業化水平。
(三)形成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專業組織及有效的交流機制
學校、年級組、教研組作為教師學習與生活的日常組織,可起到專業組織的作用。但要使教師專業得到更深層次的提高,就需要建立跨學校的專業活動組織,如研究會、學會等,主要目的是進行學術交流。同時,要形成專業組織的內部交流機制,出臺定期研討、定期參觀活動等一系列的交流機制,大家共同探討專業問題,交流工作經驗,以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我積極參加培訓的同時,還注意學習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文章,努力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樹立嶄新的教學觀。
努力適應新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制”走向“教師開發”,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主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共同參與課程開發,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使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使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二、樹立了新型的學生觀。
(一)、學生是發展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相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
(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和成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現狀 對策
一、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1、師資水平偏低
據調查,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隊伍較為薄弱,師資結構不夠合理,師資水平整體較差,其中許多教師雖然具有合格的學歷,但實際上許多都是通過“函授”等方式取得的學歷。雖然這些教師在不斷地學習以提升自我,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仍會出現一些問題,如課堂上不用普通話講課,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不夠豐富,對語文知識的應用不夠靈活等,這些表現都與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此一來,其語文教學活動主要依賴于經驗的總結,而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變,這不僅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無法滿足我國教育不斷發展的需求。
2、家長的配合不夠
學生的第一位老師是家長,但是,有很多家長都沒有盡到做好第一位老師的責任。目前,農村有三種類型的家長讓我們難以配合。一種是,家長本身學識有限,對現代的知識感到很茫然,家庭輔導對他們來說比登天還難;第二種是有部分家長有能力給子女作輔導,但是由于他們忙于掙錢,忙于農活,沒有時間好好管理自己的子女,把子女交給學校就是學校的事了;第三種情況是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許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等長輩。他們沒有太多精力管理,與學校及教師間也很少溝通,或者就是過分溺愛子女。這類孩子都比較厭學,學習成績也不好。這是語文教學也是各科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3、學生語文基礎參差不齊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未注重學生的個體差別,“一刀切”的語文教學現象還存在,不能因材施教。例如,農村小學教師布置的語文作業對于部分基礎較差的農村學生來說較為困難,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來引導他們來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
4、教學方式不適應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特別是要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將以往那種傳授知識的方式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但是,在不少農村中學,語文教師不適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明白學生要學什么、怎么學,還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師講得越多,學生聽得就越累,無法把握學習的重點。
二、改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相關對策
1、師資水平在不斷提升
提倡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重視自身修養的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到以下三點:第一,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課堂教學,避免方言和不恰當的口語出現在課堂上;第二,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語言藝術性的展現,在教學導入的過程中以及對文字的教學過程中展示語言文化之美;第三,教師應通過多讀書、多參與教師培訓講座等活動,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只有語文教師自身修養提高了,才能在課堂上使語言更加豐富,學生才能從教師的語言、動作等教態方面感受到語文知識對自身發展的促進作用。
2、提升家長對子女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意識
從升學來看,語文只要肯記,其實是一門容易取得成績的學科。從社會發展來看,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是時代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學習對子女來說也是一樣重要的任務,家長必須以正確的觀念來引導子女。因此,在廣大的農村小學,需要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以便正確引導家長及其子女對子女語文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3、加強農村小學語文差異性教學
農村小學學生的原有素質和基礎參差不齊,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興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體教學策略上需要進一步改革教學理念和方法,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有很大的自。此外,農村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選擇整個班級的語文教學計劃。對于學生積極性高、學習資源豐富的班級,教師要調動學生的興趣,放手讓學生學習;對于學習資源暫時缺乏的班級,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仔細學習基礎知識,先達到最基本的語文教學要求。
4、實施多樣的教學方法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被動灌輸的現狀,究其原因,是教學方法太單一,教師只知道一味地向學生們灌輸該記住什么,什么該會寫,什么問題該怎樣回答,完全是應試教育的模式。其實作為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暫,需要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中體驗多重學習,比如合作學習、討論學習、體驗學習等,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也可以進行師生互動,探究屬于自己班級的語文學習方法,讓學生們增加語文學習的樂趣,最大限度地學好語文。說到課堂,美國語文教學的環境相對比較人性化,符合小學生好奇的心理,學生們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教學效果也會非常好。
5、重視學生審美和情感教育
語文課不同于其他學科,最重要的在于它不只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灌輸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它作為母語教學,是文化的傳承和體現,是能夠塑造學生人格內涵養成的科目。所以在小學生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也應該更加重視學生審美和情感的教育。在日常授課中,教師可以采用高科技教學,或者模擬情境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更加貼近語文文學之美,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以情動人,以理育人,才能培養“智商”“情商”相得益彰的人才[3]。
三、結語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并進一步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需要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個人素質,并結合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際,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才能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玉杰.淺論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學時代,2014,09(22):121-122.
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德育教育就成為了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就目前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產生出共鳴,同時也存在著沒有重視小學德育教育的現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精神層次,實現教學目標。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德育教育;研究分析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展現出了我國的傳統美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這樣才能發揮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與教學目標發生了偏離的現象,這樣也就沒有及時對小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學生的德育素質不高,也就影響了小學生的未來發展。
1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有著其他課程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在語文教材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提高學習效果。
1.1層次比較分明。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在編寫上層次比較分明,其中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也大多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等情況來進行編排的。所以將德育知識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如年級較低的學生在學習《劉胡蘭》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直接引導學生學習她在敵人面前那種不懼敵人的堅韌性格。如中年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學習他的憎恨敵人的思想。如高年級學生在學習《舍身炸碉堡》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他舍己為人,甘愿獻出年輕生命的品質。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德育意識,提高精神品質[1]。
1.2具有良好的滲透性。
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講解與閱讀等。其中將德育滲透到閱讀中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教育的要點,如在進行文章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進行朗讀文章,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內心,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除外在寫作教學中也可以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2]。
2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措施
2.1全面解析德育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文字對德育教育進行解析是最為基礎的內容之一,而這也成為了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階段。在此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不能過于注重德育教育,忽視語文教學任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章中的生字與生詞等向學生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在掌握這些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其中的思想,這樣才能在學生的內心中產生出正確的認識,最終也就實現了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
2.2在語文教材中滲透德育教育。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中蘊含著許多的德育教育內容,但是這些內容在教材中卻并不明顯,因此就需要語文教師要詳細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這樣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字詞等進行賞析,掌握好字詞在文章中的意義,明確句式的變化形式等,這樣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找準教材中的內容,先對文章進行分析,這樣才能促使其成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上,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來輔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國歷史背景與文化的材料。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這些內容可以讓學生明確我國的幅員遼闊,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我國的人文地理,如學生在學習《西湖》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描寫西湖美景的段落來讓學生朗讀,或是利用多媒體來講西湖的圖片展示在學生的目面前,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來差生對西湖的向往,同時也會讓學生明確西湖是我國的名勝古跡之一,這樣也就會產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無形中也就提高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3]。
2.3利用情感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為學生介紹一下文章的背景,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創建出相關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也可以在這種情境中更好的學習語文知識,增強自己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德育內容了。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好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讓學生具備高尚的品格。如學生在學習滴水穿石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明確只有堅持不斷,注重從點滴細節開始積累,才能逐漸完善自己,促使自己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上[4]。
3總結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分析好語文教材,將德育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作者:胡勇 單位:山東省寧陽縣泗店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宋貴.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02):57-59.
[2]王光輝.教育應觸及學生的心靈———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思考與嘗試[J].基礎教育參考,2012,(09):737-738.
一、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過去的一年,我能夠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通過學習提高了自身對小學語文教研工作性質的認識,增強了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特別是通過參加吉林省教育學院組織的教研員培訓班,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堅定了做好小學語文教研工作的決心和信心。通過學習和培訓,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業務方面,對我都是一個提升的過程,為今后做好本職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二、 鉆研業務,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過去的一年,我能夠團結部室的其他同志,在完成本職工作方面積極努力,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效果,為我縣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六年級語文新教材輔導
為了使六年級語文教師更好地理解新課程標準教材,按學校和小教部工作計劃,我利用開學初教師備課期間,為全縣小學六年級語文老師進行了為期一天的語文新教材輔導。在準備輔導材料的過程中,我能夠端正思想認識,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講授的內容,同時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注重了工作的實效性,使輔導工作真正發揮了作用,不流于形式,收到了實效。
2、開學初視導檢查
為了充分發揮教研部門的職能作用,幾年來我們都能夠深入基層學校進行教學視導檢查。在今年的兩個學期開學初下鄉調研中,我們深入了十幾個鄉鎮中心校和所轄的部分村小進行了視導檢查。按照下鄉前的工作計劃,我能夠對所查內容認真記錄,思考整理形成文字材料,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提供服務,為今后工作積累了第一手的材料,也為所檢查的學校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提高辦學質量提供了幫助。
3、深入基層教研組織,積極協助開展語文教研活動。
為了深入進行課程改革,活躍教研氣氛,我縣小學相繼成立了幾個教研協作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的主題鮮明的學科教研活動。為了充分發揮教研的引領作用,在各個教研組織開展各種教研活動時,我都是積極參與,努力發揮著自己在活動中的作用,為指導活動的開展獻計獻策。一年來,我與其他相關同志,先后深入到了大興中心校、橫道河中心校、黃河中心校指導并觀摩教研活動,提高了教研活動的質量,促進了課改的健康發展。
4、深入薄弱校指導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隨著課改的深入發展,一些學校由于師資等各個方面的原因,在教學質量方面與很多學校產生了較大的差距。為了減小差距,促進教育教學的均衡發展,幾年來,我們將教研的重點和難點定位在農村,定位在農村的薄弱校。為了推動影壁山小學的教學質量能夠再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加大了對其教研扶持力度,連續幾天蹲點搞調研,并在其興隆小學召開了教學現場會,安排兩位老師上了二、三年級的語文課。通過與相對薄弱的學校領導教師座談、研究教學,促進了他們思想認識再上一個新的高度,研究能力也有了提高,對于帶動一個區域教學水平的提升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5、加強了對骨干教師的培養
多年來,我們一直將骨干教師的培養作為學科教研工作的一個重點。實踐證明,骨干教師對于推動學科教學、教研水平和學科教師隊伍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幾年來,在骨干教師培養上,我們采取了分級培養的模式,即對不同層次的骨干教師提出不同的發展要求,實行跟蹤培養,工作針對性強,實效性也更大。橫道河中心校的李春紅,原本是一個村小的老師,但其本身思想素質好,有愛崗敬業的精神,教學基本功也比較扎實,我們先是將列為縣級骨干培養。近幾年,推選其參加市里的各種教研活動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于是,我們將其確定為省級骨干培養目標。得到市教學學院的厚愛,今年的10月8日至12日,李春紅代表遼源市參加了吉林省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執教五年級《梅花魂》一課,效果較好,有希望被評選為省小語學科的“教學新秀”。
6、用科研帶動教研,加強了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模式的落實。
XX年上半年,我們在實驗小學召開了語文、數學兩個學科的教學模式研討會,分別總結了語文、數學兩學科的教學基本模式,供全縣小學老師學習并落實到教學中。之后不久,我們將這些教學模式申報為吉林省教育廳教研室“十一五”重點教研課題“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這一舉措,為進一步落實這些教學模式提供了契機。在整個XX年年,我們在深入基層學校調研時,都將落實教學模式作為重點工作來檢查和指導,取得了很好的實效。
三、團結協作,積極完成學校和部室的各項工作
關鍵詞: 高考改革 小學教育專業 語文素養
201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正式出爐,語文180分,突出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地位、注重同其他課程同生活實踐的聯系、注重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考查的基本思想,這一定是今后的大方向。小學語文是各科學習之基礎,是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語文學習將伴隨孩子一生。所謂教育目的就是“培養人的總目標,關系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么樣的社會角色和具有什么素質的根本性問題,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因此,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相結合。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教學環節包括教學主體――教師,教學客體――學生和教學環境――課堂。
在此著重探討教學主體――教師在小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情感“缺鈣”。
所謂教學情感“缺鈣”主要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對課文故事內容的介紹,缺乏對富有情感色彩詞匯的深刻體會和分析。學完后記住的往往是精彩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而書中具體的語句一般都忘記了,即教學“意化”。例如,在學習《列寧和衛兵》一課時,學生通過閱讀能清晰地記憶文本內容,但對文本語言,包括一些很有表現力的詞語句子,卻沒有留下印象。比如,課文開頭寫:“清晨,陽光透過薄霧,金色的光輝灑在高大的斯莫爾尼宮上?!苯處熥寣W生轉述,學生說:“清晨,太陽照在斯莫爾尼宮上?!蔽谋疽馑级荚冢俏谋局胸S富的語詞卻沒有了。課文用“陽光透過薄霧,金色的光輝”這個短語表達此時此刻“太陽”的狀態和景觀,用“灑”表達“照”的意思,而學生轉述時只會運用原來掌握的簡單語詞“述意”,而沒有記住文本中豐富多彩的語詞,這種學習方法忽略的正是語文課程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語言學習。
我國小學語文課一直以“初步理解課文――分段講讀分析――概括總結全文”的“讀懂課文”閱讀教學模式,學生獲得的主要是文本的“意”,課文學完,學生腦中留下的只有文中的人和事。也就是說,學生在小學階段學了二三百篇課文,實際上只知道了二三百個故事而已。
(二)兒童文學素養低。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有著必然的聯系,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在《兒童的文學》演講中指出,所謂兒童的文學就是“小學校里的文學”,在周作人看來,兒童文學幾乎就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同義語。
以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例,在入選的320篇課文中,有264篇屬于兒童文學作品,占82.5%。其體裁包括兒歌、兒童詩、童話、兒童故事、寓言、科學文藝、散文、小說、獨幕劇等。
此外,兒童文學還是小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內容。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小學階段不少于145萬字,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主要有:《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古今中外童話;《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中國古今寓言;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等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科普科幻讀物和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這些作品基本涵蓋兒童文學的主要體裁,兒童文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發揮重要作用。
現實卻是:1.語文教師忽略兒童文學教育在整個語文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性。2.語文教師知識結構體系中兒童文學知識方面的匱乏,難以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真正享受到兒童文學的閱讀樂趣,難以充分發揮兒童文學的啟蒙作用。
(三)學科知識單一。
學科知識綜合化是創新的基礎,跨學科綜合教學才能為學生提供廣泛的知識背景和良好的學習氛圍。一個復合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掌握除小學語文課之外的一至兩門其他學科教學,并學會把這些跨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很難想象一知識貧乏、知識面狹窄的教師如何拓寬學生的視野、引導思維、啟發想象、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課后老師經常被學生問及幾個問題:圓明園是哪朝哪代建造的?當時的皇帝是誰?為什么要興建這座園林?為什么圓明園要建在北京西北部?這個地方地理位置有什么特點?有溫泉浴嗎?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文中說到“大火燒了三天”,如果積極地滅火,那么用什么方法滅火最快最省最好?這些問題有的屬于歷史知識范疇,有的屬于地理知識范疇,有的屬于建筑學范疇,有的屬于科技知識范疇。對上述問題要求語文老師都能準確地回答,老師只有具有較深厚的多學科知識積累,才能居高臨下、駕馭自如。
二、小學教育專業語文素養的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與教育目的有著內在的聯系,面對現實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要求,小學教育專業語文素養培養目標就顯得明朗了許多。
小學教育專業本著“綜合培養,學有所長”的要求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養的小學語文、數學、英語或其他有關綜合課程的專門教師。
(一)多層復合的知識結構。
未來對小學教師的知識結構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生知識的簡單組合,而應強調多層復合的知識結構特征。小學語文教師要用人類智慧的整體文化(文學文化、科學文化)武裝自己,讓自己的頭腦就像一部百科全書,廣博與精深兼具,宏觀與微觀貫通。
首先,一個復合型的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具有包括政治理論、科學人文及不斷積累的社會生活方面和人際關系方面的一般知識在內的基礎知識。其次,要擁有博中求精求專的語文學科專業知識和兩門或兩門以上的學科專門性知識與技能。因為從我國目前實際情況看,小學語文教師要承擔幾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兩門或兩門以上的學科基礎性知識技能有廣泛而準確的理解,了解學科的發展歷史和趨勢,了解這些學科對于社會、人類發展的價值及在人類生活中的多種表現形式。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展示知識本身發展的無限性和生命力,把知識活化,在教學中真正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理論與實踐、知識與人類的統一,充分發揮學科知識全面育人的價值。最后,一個復合型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應具有包括教育學、心理學、語文教學理論、教育藝術等方面的知識。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不具備相當的心理學知識,沒有對兒童心理結構與活動進行深入觀察的人,是沒有資格當教師的。復合型小學語文教師應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觀、整體觀、辯證觀、發展觀都有科學的認識。還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創新與應用。方法制約效果,只有科學的、新鮮活潑的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一代具有活躍智力的、有進取精神的、有效率感、有敏銳的觀察感、有責任感的新人。
(二)扎實的兒童文學素養。
復合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樹立科學的兒童觀。不斷提高自身兒童文學素養,把學生看作社會的、發展的、獨立的、完整的人,給予他們公平的機會和權利,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對兒童的情感認知、品德、個性等全方位了解并努力促進其向好的方向發展。只有充分認識他們,才能正確對待他們,才能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小學語文教學有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教育的主要需要是把人性中的某些有價值的特質和知識傳給學生的途徑”。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求他們同時把健康的人格、獨特的個人素質和特性傳授給學生。因此,新世紀復合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講究教學藝術,掌握認識規律。除了“講”的能力之外,還要有“導”的能力,引導小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例如,在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看圖畫寫童話、看玩具寫童話、根據故事開頭寫童話、根據關鍵詞寫童話、根據課文續寫童話、根據材料擴寫童話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童話創作中嘗試,放飛想象、張揚個性、激發童心、釋放童真,讓學生想寫、樂寫、善寫,為以后中高年級的記敘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兒童文學是語文教材中的寶貴資源,語文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有效利用這些資源,熟悉兒童欣賞文學的特點、兒童文學的體裁功能,倡導加強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理念教育,讓“兒童文學回歸兒童”,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游刃有余、生動活潑,才能使學生對自己的課感興趣,才能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三、培養小學教育R滌鏤乃匱的途徑
(一)整合中文類課程,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適應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需要,整合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中文類課程,提高學生的語文專業知識素養。目前,許多高師院校在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上主要照搬高師“中文專業”,到形成相對“專門化”的課程設置,這種課程體系不符合小學教育專業特點,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小學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小教專業特點強調“綜合培養,學有所長”,不可能與高師中文專業完全一致。高師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學生開設的中文類課程顯得特別多,而小教專業的學科專業知識不需要“專業化”,相對寬厚一些,對此需要對中文類課程進行整合。不僅符合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整體安排,而且使學生較為全面地理解掌握語文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樹立正確的文學觀,具備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能力,從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專業知識素養。
加強語文教育類課程與普通教育類課程的整合,培養小教專業學生應用語文的素養。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協調發展。要求加強語文教育類課程與普通教育類課程的整合。通過整合,學生不僅對枯燥的教育理論產生興趣,還提高現代教育水平,充分掌握小學語文教學規律,大大提高高師小教專業學生應用語文的素養。
加強教育實踐課程設置,提高學生語文教學實踐素養。教育實踐課程包括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高師院校小教專業學生語文課外活動較少,組織語文活動能力不強,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準備不夠,還缺乏有效的指導,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必要延長見習和實習時間,并加強指導。還要加強教育實習和實習指導,切實提高實習水平和實習質量,使學生加深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認識,為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小學語文教師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的實踐素養是一種綜合性素養,是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體現。因此,教師語文教學實踐素養的發揮要以訓練學生語文能力為目標,主動轉變自己的角色,使之成為語文學習環境的創造者,成為課堂資源的提供者,成為實踐方法的指導者。
小教專業學生只有具備這些素養,才能在將來工作中努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向上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二)加強對學生語文教學技能的培養。
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具有基本性、全面性和規范性、展示性。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具有從事小學多學科教學的能力,不僅具有扎實的聽、說、讀、寫技能,還具有能唱、會演、能做、會畫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能力。小學教育具有強烈的示范性,兒童模仿性強、具有向師性,對教師有著特殊的情感。教師自身基本的人文素養、教學技能對小學生尤其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這就要求小學教師教學技能不但要全面,而且要規范,成為小學生模仿的榜樣。因此,小學教育專業教學技能的培養要具有規范性、展示性,小學教育專業在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要求上,如讀、寫、算、藝體等基本技能不但要會,而且掌握要準確、扎實、規范,且富于美感,切實提高未來小學教師的人文素質,提升教學技能的內涵品質。
教學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基本教學專業技能和綜合教學技能?;炯寄苡柧毎ㄗx、寫、算、畫、體操、舞蹈等,還要加強對“三筆字”和普通話的要求。訓練目的主要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個人的基本素質及內在修養,為其專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特點是全面性、基礎性?;窘虒W技能訓練是結合專業要求,使學生形成從事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教學技能,要求是做小學教師。特點是進行單項訓練,為培養實際教學能力打下基礎,突出師范性、規范性。
綜合教學技能是指在基本教學技能形成的基礎上,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綜合運用基本教學技能。這一階段訓練反映學生運用已形成的教學技能完成特定教學任務的熟練程度和水平,是對基本教學技能的運用和發展。這一階段的訓練目的是開發學生潛能,使其形成一定的教學能力,會做小學教師。特點是訓練緊密結合具體教學情景,開展見習、實習、調研等綜合性訓練,使各種技能達到熟練與和諧,形成完整與靈活的教學能力。
總之,教育目的應符合社會需要,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應與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密切結合,實現“人盡其才”的完美統一。
參考文獻:
[1]沃爾夫岡?布列欽卡.教育科學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顧明遠.教育大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65,1173.
[3]羅樹華,李洪珍.教師能力概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一、尋找滲透點
教材是課標的具體化,也是老師教學的載體,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決的自然是吃透教材。小學語文所涵蓋的內容方方面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從語言文字的培訓過程中挖掘出文章深層次的含義,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點。例如在《小白兔和小灰兔》以及《兩只小獅子》中可以根據故事的講解幫助學生克服其心理依賴;又例如小學生由于年紀小,對感情的表達總是非常直白,而在同學的相處中,不懂得包容,容易產生排遣或者嫉妒的情緒。那么,針對這一弊病,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老師在講到《校園里的畫》時,可以啟發學生在課文中受到教育,而對于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則有《爭吵》和《將相和》等課文可以使學生從中受益;又例如《藍樹葉》、《小公雞和小鴨子》等可以使學生在與人交往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學法指導
所謂的學法指導,是指通過一定途徑,教師對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誘導和診治,從而學生掌握科學學習方法,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提高自學能力。但是就小學生的學法指導來說,由于小學生的各方面都處于成長的過程中,知識體系并不完備,而除了知識儲備的不足還有心理的不成熟,也就給學法指導造成了一定的難度。正是心理因素這一非智力因素對于學習的啟動和強化作用,也使之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部分。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最好的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是,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指導。例如在閱讀課文《自己去吧》時,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聯想。比如說當小鴨子被媽媽要求自己去時,小鴨子是怎么想的?小鴨子又是如何學會游泳的?在小鴨子學會游泳之后會有什么樣的故事發生等等。只有想出問題,才能夠討論問題,并解決問題。而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又可以引導學生,若是某一天,小朋友們的媽媽要你們自己去獨立的做一件事情,你會不會像小鴨子這么勇敢呢?這樣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就會教學生學會獨立與堅強。
三、學與實踐相結合
語文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是其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并且自主學習與自我活動機會多。若是在一個人的小學過程中,有比較好的教師的積極引導,激發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定會養成愛閱讀愛思考的習慣,在日后學習其他東西時也能獲益不淺。因此教師要時刻把握時機,巧妙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見縫插針,往往事半功倍。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和社會實踐活動不少,教師若是引導的好,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就會全身心的投入,體驗成功與失敗,總結經驗與教訓。在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以活動為教材,注意把握教育的契機,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學會成長。例如在開展實踐活動“我來露一手”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家炊具帶到實驗室,學生自己分組自備食材,進行一場烹飪大比拼。學生的廚藝如何暫且不提,參與度肯定會很高。而且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學生們既分工又有合作,或是煮面條,或是包餃子,或是炒菜,團隊協作,拉近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同時也可享受到勞動的快樂,在以后的家務勞動中,就會主動的動手,自理能力得到提高。最為重要的是,促進學生團結協作心理品質的形成,并樹立集體意識。
四、在學習中悟出道理
人與動物的最本質差別是人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與學習的過程中會總結教訓,積累經驗,悟出道理。比如在講到《掌聲》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針對文中自卑憂郁的心理難題,將這種難題轉達給學生,使其接受心理健康的考驗。也可以引導學生設想,假如文中角色和我們所想象中的不一樣,她又會怎么做呢?那么在學生讀想說的過程中,除了更加加深對課文本身的理解之外,還會從文中角色中學會自信。很多語文課文最大的特點是細膩的人物內心心理刻畫與描寫。在課文《灰雀》中,小男孩與列寧的僅僅三次對話就講人物內心心理活動刻畫的栩栩如生。在讓學生對小男孩的所作所為進行描述時,學生通過揣摩,潛移默化與感同身受,學會真誠。在語文教學中,作文始終是占著很大篇幅的一個部分。作文也是考驗一個學生語文學習程度如何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那么教師在布置作文時,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讓學生寫《我的爸爸》等,通過寫作,理解父母的辛苦,并懂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