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6: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政治心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撰寫政治小論文的積極意義
由于撰寫政治小論文需要與時政熱點相結合,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多地去關注時事政治,了解社會百態,進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現實問題的深入分析也有助于鞏固課本的基礎理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初中生由于受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所限,理解新聞事件時可能過于片面,通過寫政治小論文,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更全面、客觀地認識新聞事件。
二、如何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
1.引導學生選好題目
政治試題中常常給出一則或多則材料,要求圍繞材料內容撰寫小論文,題目通常為自擬。假如論題太大,學生必然泛泛而談,說理空洞且缺乏說服力,所以選題必須要“小”,或從“小”現象切入來講“大”道理。例如,一次考試的試題材料中倡導廣大網民要遵守“七條底線”,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有的同學便立題為“上網安全”,這樣的題目使人讀不出所寫論文的主旨內容,如果把它改成“文明上網,人人有責”或“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就會通俗易懂,論點明確。優秀小論文的題目應該立意新穎,富于啟發性,體現與時俱進的特點,使人一看題目就有一種新鮮感,并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2.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提煉觀點之后就要對觀點進行說理論證,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盡量把政治理論生活化。如針對“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一論題,可以收集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了解國家針對環境問題制定的方針政策,思考青少年能為保護環境做哪些事情。針對“責任一路相伴”這一論題,可以收集201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跡材料,并結合材料闡明學習先進人物的優秀品質、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的重要性。
結合生活實際撰寫政治小論文,既有利于鞏固書本知識,又有利于學生養成關心時政、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習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凸顯創造性思維
寫小論文時教師要給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空間,使學生在寫作中能夠表現出對情景材料認識的深刻性、靈活性、獨立性和批判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參觀、訪問、調查、實踐等活動搜集材料,并將其歸納整理,結合材料對一些社會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是學生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過程。
4.通過批改以提高其寫作能力
批改、分析、校正是撰寫政治小論文不可忽視的幾個重要環節。教師在批改小論文時切忌包辦代替,直接把自己的理解或想法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寫進小論文里,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所以,要通過批改小論文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指導學生如何修改小論文。此外,也可以采用學生互批的方式,引導學生在互批過程中借鑒他人的優點、查找自身的不足,借此提高寫作水平。
三、其他常見問題和應對方法
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政治小論文時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此總結了幾點應對方法:
問題一:對時事的認識不深入,對文章的分析不透徹。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時間緊,對時事政治了解得少,平時看電視也不關注新聞;部分學生關心時事,但對許多問題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感性認識上。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中我把課本知識與時政熱點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握寫小論文的要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二:對政治小論文的文體特點把握不好。有些學生片面追求華麗的語言,未能遵循政治小論文的文體特點和寫作要求,有些學生的小論文邏輯和條理不清晰,缺乏推理性。針對這些情況,我經常張貼范文供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克服對寫作的畏難心理。此外,在教學中我還結合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組織寫作比賽,幫助學生養成敢寫、樂寫的好習慣。
論文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實效
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雖然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最終形成是多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卻一直處于核心地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進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個嚴謹而開放的體系,必須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黨的教育方針的基礎上,不斷適應社會進步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政治論文,引入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經驗,努力開創新局面站。
一、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問題
1、教育理念落后
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片面強調教師的作用,注重形式化、表面化,習慣對學生進行外在強化,缺乏“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忽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大大降低了學生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削弱了學生對于教育內容的認同,致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排斥乃至厭學情緒,背離了課程設置的初衷和目標,育人功能難以真正實現。
2、教育內容空洞
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理想化色彩濃厚,偏重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內容過于理論化和原則化,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認知水平,缺乏對社會現實的觀察和介入,內容更新滯后,沒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結合起來政治論文,忽視大學生對“真、善、美”的真實體驗,對大學生面臨的實際困難如學習倦怠、就業壓力、心理問題等關注不足,致使課堂教育與社會現實的反差極為明顯,效果大打折扣。
3、教育手段陳舊
傳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上是課本統一、大綱統一、教學方式統一,不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通常以灌輸說教和書面考試為主,大話講得多而行為指導少,管教多而啟發少,灌輸多而引導少,致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了無根之基、無本之木,很難使正確的理論真正內化為大學生堅定的信念和精神的支柱。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社會工作理念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一種以助人為宗旨,運用各種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去解決社會問題的專門職業,是確?,F代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制度[1]P6-7。”社會工作者通過與案主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為那些被社會問題所困的個人和家庭直接提供幫助。社會工作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助人活動,而“是充分考慮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體性,運用盡可能有效的方法幫助受助人滿足其需要、擺脫困境的活動和過程 [2]”,在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政治論文,以人道主義為基礎,以接納、尊重、自決、保密、中立為原則逐步形成了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專業價值理念。引入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更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與社會現實和高校發展實際不相符合的陳舊觀念,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重要保障站。
1、平等尊重的理念
社會工作最基本的價值觀就是尊重當事人,確認幫助者和被幫助者之間的平等關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社會工作平等尊重的理念,首先要改變教師是教育主體、學生是受教育客體的關系,改變主體絕對權威、客體被動服從的陳舊模式,積極促成主客體平等雙向、交流互動的教育模式,滿足大學生自我肯定和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其次,平等尊重的理念要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上,教師必須以不批判的態度接納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使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一種平視的姿態與受教育者進行入情入理的對話,真正擯棄那種我講你聽、我說你行、我教育你服從的說教模式,使受教育者在尊重、認可、理解中得到教育 [3]”,更好地以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2、助人自助的理念
社會工作“最核心的摘要通過“助人”達到人“自助”。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社會工作方法
作為科學的助人活動政治論文,社會工作在發展中形成了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一整套科學的工作方法。從教學實踐入手,靈活運用社會工作方法,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性和實效性的關鍵環節。
1、個案工作方法
社會工作的個案工作方法是“采用直接的、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運用有關人際關系與個人發展的各種科學知識與專業技術,對案主(個人或家庭)進行工作;它通過提供物質幫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務,協助案主解決困擾他或他們的問題,并改善其人際協調能力,完善其人格與自我,增強其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以維護和發展個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增進其福利站。[1]P103”
伴隨社會發展的多元化,學生的個性和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除了要考慮所有學生共同的需要外,還應該考慮到個別學生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區別對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個案工作方法,教師在課前,通過向學生告知個人郵箱、電話號碼、MSN等形式政治論文,與學生充分互動,開展有效調研,多方面收集學生對授課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有針對性地備課;課上從各種角度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關注點,適當調整授課內容,滿足學生需要;課后及時對授課效果進行回訪,認真對待學生的反饋信息,對于發現的問題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給予更多關注;對于個別學生提出的特殊問題,可以在課后對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和交流,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個案工作方法的融入,也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愿意作為一個平等的教育主體通過開放互動的交流與教師相互探討、共同進步,從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模式更加科學,效果更加突出。
2、小組工作方法
社會工作的小組工作方法,也稱為團體工作方法,是“以社會團體為工作對象,在團體工作者的協調下,或通過團體情境與團體互動實現娛樂、教育與治療的目標,或通過團體的共同努力達成社會行動政治論文,從而促使社會變遷,促進整個社會繁榮。[1]P128”小組工作利用小組成員互動中的彼此分享、分擔、支持、感化、教育,帶來成員態度與行為的變化,具有發展性和預防性。“小組工作相對于個案輔導其最為顯著的優點就是小組成員在彼此互動中通過小組動力達到改變的目的,其改變的結果是持久而有效的。[5]”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采用大班教學方式,往往效果不佳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小組工作方法,可以按照各種形式把大的教學班分成多個小組,組織學生按小組參與課堂互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自然班分組,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可以按照宿舍分組,組織學生上臺講課;可以按照選題分組,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最后由學生代表評定各小組成績,再由小組評定個人成績,直接與學生個人的學期成績掛鉤。在小組活動中,每個組員通過分工都能積極參與、認真準備,既是專業知識的豐富、綜合能力的鍛煉,也是集體觀念和參與意識的提高。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平等主體參與到互動中,以小組工作方法的技巧合理建組政治論文,適時引導,強化暗示,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幫助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發揮學生的各項優勢,引領小組成員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引入小組工作方法不但實現了社會工作的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理念,而且可以推動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完善,并通過明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加強學生的群體教育,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拓展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3、社區工作方法
“社區社會工作是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幫助社區成員確定其需要或目標,鼓起其行動的意愿與信心,協助共尋求各種資源,采取行動,以求得問題的解決站。[1] P15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政治論文,基本上是以理論灌輸為主,大多忽視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解決了“知”的問題,卻沒有解決“行”的問題。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各個高校都提出要大力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教學幫助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實現寓教育于社會服務之中,寓教育于參與之中,使大學生達到知行統一。社區工作方法強調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相互聯系與彼此依賴,重視學校與社會的關系,對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開放性、持續性以及推動社會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入社區工作方法,可以積極開展各種活動介入社會,以學校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為依托,充分利用豐富的教育資源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把學校和社會有機結合,一方面協助社會發展,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促進學生的成長。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社區資源政治論文,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學生日常實踐結合,通過各種課外教學活動、學術講座、文藝演出、志愿者和社會服務活動,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社會責任感,增強社會認知和動手能力,在實踐中學會愛和尊重,學會感恩,最終實現知行統一。在實踐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表現進行較綜合評價和考核,作為學生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引入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定會摒棄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適時更新工作方法,切實增強教學實效,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大學生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更好地應對社會轉型期的嚴峻挑戰,實現高等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級才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張樂天.社會工作概論[M]:(第二版).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2]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
[3]易鋼,肖小霞.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創新[J].高教探索,2007(6):94-96
[4]范燕寧.社會工作專業的歷史發展與基礎價值理念[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94-100
[5]廖鴻冰.學校社會工作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元整合教育構想[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5):230-231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高職院校,思想道德工作,創新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高職院校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培養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證,對于保證學校的社會主義性質和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群體的新變化,在新的歷史時期,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應堅持與時俱進, 創造性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確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認為要從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育理念、實踐教學、考核辦法等方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高職大學生群體思想道德的特點
高職學生生源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也反映出高職學生有其自身特殊的思想特點。
1、思想活躍,觀念超前,是非評判能力比較薄弱。高職學生大都是80或90后,生長在我國改革開放和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且獨生子女較多,他們有較好的受教育條件和生活條件,開放的環境和傳播媒介使他們接受了各種大量信息,他們思想活躍、信息來源靈通,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觀念。高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在和人交往過程中,往往隨大流,人云亦云、“重義氣”,對評判事物的標準不清楚,往往憑義氣辦事,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缺乏正確評判是非的能力。
2、個體意識強,但自我控制力較差。高職學生本能的個體意識的膨脹,表現為更注重個人發展,關注個人的榮譽,忽視他人、集體利益,甚至把社會、他人與自我對立起來。不愿接受學校和老師的教育,而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往往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生活上依賴老師的督促。
3、情緒浮燥,逆反心理較重。高職生的身心發展正處于青年階段初期,在這個階段當中生理發展超前于心理發展。他們活動范圍廣,遇到問題較多,但認知水平、社會閱歷積累與其活動的范圍不相適應,因而出現急燥、不嚴謹的情況,在待人接物中與正常社會道德規范不相協調。少數成績較好的同學因高考失誤,有強烈的失落感,心態不平衡,總認為是被迫到高職院校來的,看不上學校、看不上老師、看不上同學,抱著混日子的態度來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
4、價值觀趨于功利與現實。大多數還是缺乏對社會的真正了解,缺乏他人、社會、國家做貢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多的是強調個性張揚、自我價值、自我利益的實現,表現出注重個人實惠,個人利益至上,這些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高職院校學生道德教育的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道德教育既有社會原因,又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學校應采取各種措施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
(一)高職學生的特點,使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具有了特殊性。具體表現如下:
1、自我目標定位的差異。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同以及學生自我目標定位的不同,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重點使學生正確認識什么是成才,怎樣才能做到對社會更有用,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特別要樹立學好職業技術、 崗位成才的價值取向。 2、心理素質的不同。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他們要么有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視感,要么有相互歧視心理,要么有逆反心理,調皮、不受管教、不成熟是他們的典型表現。心理素質的不同,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必須切合學生的思想特點。
3、學生層次的不同。目前,各種主客觀因素決定了高職學生的層次參差不齊,報考高職高專的一般是達不到普通高校分數線的高中生和職專、職高、技校的“對口生”。降低層次的壓力使他們內心自卑,情緒低落,入校后的思想波動較大。學生層次的不同,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消除學生的自卑感,使他們堅定完成學業的信心。應當激勵他們正視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較好地完成學業。
4、社會認知度的不同。社會對高職有些偏見,不僅不利于高職的發展,也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由于社會認知度不高,他們往往也對自己認識不足,或對自己的認識發生偏差。社會認知度的不同,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高職,堅定自己的選擇。
(二)、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原因分析
高職學生注重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學習與掌握,影響高職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因素主要有市場經濟的影響,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競爭體制有利于進取、平等、競爭等新的道德觀念的形成和強化,推動社會道德的進步;另一方面,市場經濟自身的盲目性、自發性和利益原則、等價交換原則又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對社會風氣和學生的思想道德產生巨大沖擊。
1、現行的學校德育有的存在實質和形式上問題的。許多高職院校教師和學生不重視對職業道德的培養。據調查,26%左右的大學生認為職業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養也不遲。有的學校領導、德育人員尤其是輔導員也認為:“職業道德只有同人們的職業摘要在職業實踐中慢慢實現。有一部分教師和行政人員對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持否定態度,認為學生課很多,考試很多,職業道德教育會加重負擔;等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再學習可以節省教育資源。論文格式,創新。論文格式,創新。
2、很多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沒有落到實處。論文格式,創新。論文格式,創新。目前,大部分高校還是把職業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課或就業指導課上,職業道德教育方法過于簡單、流于形式。論文格式,創新。在教學方法上多以灌輸理論條款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這種授課形式利于職業道德知識體系的傳授,但職業道德教育內化的效果不夠理想。
3、教導太過狹義。高校職業道德教育主要以具體的職業道德知識為切入點,以職業道德的傳授乃至灌輸為主,有的學校還停留在黑板加粉筆的程度,把狹義上的知識當做職業道德的全部,忽略了對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行為的培養,沒有讓學生在生產中實踐職業道德的原則與規范。
三、高職院校實行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1、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質、能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好壞。因此,高職院校的每一位員工,上至領導、下至教師及具體工作人員,都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都要注意“言傳身教”。同時,注意調整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識結構和人員結構,要使多數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達到“雙師”標準,要鼓勵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參加繼續教育。
2、把職業素質的培養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職業素質,應包括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人文素質、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創新素質等等。這些素質直接制約和決定著職業能力的水平。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十分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尤其加強學生的與從事各種職業有關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創新素質的教育。
3、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貼近學生心靈。教育專家提倡“ 蹲下來與學生說話”是很有道理的。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因人施教, 有的放矢, 逐個解開其思想上的疙瘩,進行特色化的教育。論文格式,創新。
4、著眼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學生的個性發展。必須堅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的實際出發, 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 虛功實做, 虛實結合, 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梢詭椭幱诿悦r期的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5、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開展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梢猿浞掷脤W校廣播、電視、校報、刊物、櫥窗、板報等宣傳媒體,廣泛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其關注興趣,拓寬心理教育渠道。還應引導高職學生參與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并自主開展自身思想品德、道德規范和精神文明等教育,在此基礎上建立和健全高職學生自律組織機構。
思想政治教育既注重理論上的宣傳,思想上的疏導,又把思想教育同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緊密結合起來,及時為他們在學習、生活、心理、就業等方面存在的困難排憂解難,使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學校的溫暖和老師的愛心,這樣才會大大地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號召力。
四、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具體的工作,要認真堅持原則,又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根據時展的要求和學校實際,不斷在理念、載體和方式等方面改進創新。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重點應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增強實效性。
1、轉變觀念,樹立“以生為本”的新理念。為高職生的創新、實踐、成人、成才提供廣闊的舞臺和空間,讓廣大學生能夠適應不斷加劇的社會競爭環境,應對日趨激烈的時代挑戰,進一步增強社會生存能力。
2、建構以班級活動為模塊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及班級之間的文體活動,從而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還要加強班級間的交流與協作??梢砸园酁閱挝婚_展知識競賽、文藝競賽、體育競賽,開展班際交流活動或研討會、舉行班際聯歡或座談,展示班級整體形象,調動各班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強班級的整體凝聚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3、建構堅實穩定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①以校園文化為模塊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校園氛圍、校風校訓、校園精神等校園文化的強大力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育人的良好途徑。②以網絡文化為模塊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通過網絡,一方面與學生進行網上交流,幫助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另一方面,將學生的思想狀況和關注的熱點問題,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納整理,向學校領導和職能部門反映,使網絡成為學校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③以公寓社區和宿舍文化為模塊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學生的主要交流場所由教室轉向公寓或宿舍,公寓或宿舍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居住休息之地,而是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職業道德教育是高職學生德育的重要內容,需要對學生進行勞動觀教育,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使其認識到盡管每個人的職業崗位不同,還要加強實踐環節的作用, 在實踐中完善的,應該讓學生在親自實踐中培養競爭意識,養成職業習慣,學生只有在進行實習、實踐過程中真正承擔崗位任務,才能切身體會到自己角色的變化,適應職業環境,才能把這種職業習慣逐漸地內化為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提高道德認識水平。要更新觀念、倡導學校道德教育開放的精神、倡導學校道德民主作風。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道德環,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與管理,發揮學生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總結語:科學發展觀下,高職學校的德育工作,承擔著培養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通過多樣化、開放式的靈活性教學,使得思想政治工件既有理性的啟迪,又有實踐的思考,只有我們敢于實踐,勇于探索,才能夠不斷地創造和積累經驗,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適應社會環境變化要求的高職政治思想教育新體系,開創高職教育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使高職教育健康、有序、穩步地發展。必須運用科學的發展觀,與時俱進積極地探索真的為社會與學生所需要地道德教育社會,道德規范,努力培養新世紀所歡迎的道德新人。要根據高職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與時俱進,努力改進高職院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呂遂峰.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05 .(4):31-32.
[2]丁娜,郭玉剛.對高職院校學生道德素質教育的思考[J].遼寧師專學報 (社會科學版 ) , 2006 . (5) 58~59 .
[3]朱麗.職業院校道德教育初探.繼續教育研究[J] . 2008(3)
關鍵詞:“三貼近”,政治教學
如何使我們的政治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怎樣使我們的政治課堂變得生動自然,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已經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內使學生最有效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直是我們政治教師探索的課題。我認為,最為關鍵的是貫徹好政治教學的“三貼近”原則,真正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些老師總是依賴于以前的知識底子,備課時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結果是一節課下來嗓子累的疼,學生學得累,課堂氣憤死,自己也覺得沒勁,缺乏成就感。而要想使自己的課讓學生喜歡就必須下大力氣做好“三貼近”,這個過程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然而貫徹好了“三貼近原則”又會使你的授課變得輕松,課堂氣氛變得活躍,隨之而來的就是課堂的陶醉和享受了。
去年我剛接高一新生時,第一節課我沒有給他們講具體教學內容,而是做了一個調查:“同學們是否喜歡政治,并寫出你的理由。”當我看到同學們的回答時,我非常驚訝,有80%的同學不喜歡政治。理由也諸多教育論文教育論文,例如:“我不喜歡我們的政治老師”“我討厭背東西”“對政治不感興趣,很難理解”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學們對政治學科不感興趣,而其主要原因主要還是廣大政治教師總是停留在原來的教學模式上,沒有很好的貫徹新課程改革內容,沒有很好的貫徹“三貼近”原則。
什么是“三貼近原則”呢?《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高中學生群體的原則,注重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三貼近原則是高中新課改的課程理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性質和理念。三貼近原則不僅是思想政治教材編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和亮點,而且是我們廣大政治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如果能將這一指導思想運用于我們的課堂,那么你的課會大放異彩,會受到學生的喜歡,會受到老師的好評。
讓我們來具體看一下“三貼近原則”在政治教學中的運用:
一、貼近實際
“貼近實際”就是貼近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現象。“貼近實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教學必須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說明理論,最終提高學生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思想政治課要貼近實際主要是貼近社會實際,體現時代性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模塊內容體現了社會生活的實際,從必修課程到選修課程,從教材形式到教材內容都是從社會生活入手,聯系社會生活實際。
聯系社會實際要求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必須要貫徹時事政治的
摘要保證。因此,每個中國公民,都應當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緊密聯系在一起,自覺地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利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對學生進行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要想貫徹好“貼近實際”這一原則我們廣大政治教師就要深刻理解課本知識,經常在生活中關注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頻道、財經頻道、文藝頻道、法制頻道、科教頻道,經常上網關注社會熱點和時事政治。將課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聯系,形成貼近實際的教學案例。組織學生學習時事政治,進行時事政治競賽。
二、貼近學生
“貼近學生”是指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學習、情感、思想和心理。思想政治課要關注學生學習、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現狀,了解學生思維、心理特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的貼近學生,比如在《經濟生活》的教學過程中,講到貨幣、信用卡這一知識點時,先讓學生回憶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從學生的生活體驗談起,使學生感到經濟就我們身邊,學生也就覺得學習經濟生活有關知識是有用的,這時自然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這就要求我們密切聯系學生,多接觸學生,同學生聊天和談心,在非常寬松的氛圍中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掌握第一手資料,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功能。在研究學生的基礎上,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深刻內涵,把教材內容和社會、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哲學生活》中講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時,要讓學生說出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他們是怎么解決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為什么的得到解決或沒有得到解決?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教育論文教育論文,使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教師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教育活動設計,要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所見所聞出發,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體驗、去認識,這容易使學生產生認同感,并內化為自覺的行動。這樣的教學貼近學生,學生才感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
三、貼近生活
“貼近生活”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新課程教學實踐應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應當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尤其是貼近學生生活。思想政治課必修的四個模塊分別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哲學生活、文化生活,每個模塊都帶有“生活”二字,這完全可以體現出政治教材是與生活密切聯系的,這說明思想政治課是扎根于現實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密切貫徹“貼近生活”原則,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與學生生活相聯系。比如《經濟生活》新時代的勞動者,勞動和就業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不暢通,我們必須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面對當前我國的就業壓力,我們應該怎么辦?可以舉行職業生涯策劃活動,學生結合現實生活,結合自己的實際設計自己的發展道路,設計自己的就業理想,通過這一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干勁。
“三貼近”原則說起來只有三個字,真正要貫徹好并不簡單,但做起來需要很多步驟。
首先,備課要做好“三貼近”原則。要做好這一點,主要是在于“備學生”這一環節。備學生是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狀況和知識架構,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此作為我們備課尋找事例的出發點,作為我們語言設計的出發點,作為我們邏輯結構設計的出發點。做好以上工作,也就尋找到了學生的興趣點。再就是“備教法”。教師要研究學習方法,給學生學法指導,使學生在眾多的課程當中,學會總結,學會學習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其次,講課時要做好“三貼近”原則。備課要做好“三貼近”原則,同樣講課時也要做好“三貼近”原則,備課是準備,講課是實施,落實的怎樣教育論文教育論文,關鍵看實施的情況。要做好這一點需要做到:
1.語言要生動,要做到抑揚頓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許多專家的課為什么會被人們喜歡,主要在于其語言方面的魅力。
2.教態要生動。毫不夸張的說,講課實際上就是表演,不光要有語言,還要有動作。比如說,手勢、面部表情、適當的調侃、與學生的交流等。
3.課堂要民主。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教師不能唱獨角戲,應該適當和適度地把講臺讓給學生,為學生展示才華搭設舞臺,讓學生能有在眾人面前講話的機會,這也是目前社會上倡導的人才的八種能力的重要能力。這就要求,師生平等,課堂上要民主,讓學生充分表達其觀點,教師予以點評,不要以教師的身份強加給學生觀點。鼓勵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提問。
再次,輔導和練習要做好“三貼近”原則。課堂上和課后要有適當的練習和輔導,練習題要符合學生知識水平。輔導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做好輔導。
總之,我認為,一位政治教師的課是否得到學生的喜歡,是否得到同行們的認可。以及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師,貫徹好“三貼近”原則是重中之重,是關鍵之所在。“三貼近”原則要時刻貫穿在我們的政治課堂中。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政治;教學改革
社會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學生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自然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那么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初中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政治教學的重要性,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現狀,促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從而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學質量,完善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那么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要如何有效地促進初中政治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創新呢?
一、在激發興趣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言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边@爾文小時候曾是一個平庸的孩子,因為他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后來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學家;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成功的起點是他對電腦網絡的癡迷;楊振寧博士在總結科學家成功之道時說:“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梢?,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興趣是創新的啟動器,也是創新能力發展的必要條件,興趣會產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會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去,主動積極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創造。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們不妨可以創設情境教學;或者巧設疑問,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興趣來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就要勤于積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設計問題、情境,善于駕馭語言技巧將引人入勝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動活潑的奇聞趣事,漫畫,圖片等通過電化教學手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可能帶著愉快、高漲的情緒去克服一切困難,執著地去探求,要鼓勵學生表現與眾不同的創見,提倡個性化發展,對學生提出的不合理的問題應采取寬容的態度,這種教學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個性。在這方面,自己要善動腦子,肯動腦子,舍得下功夫,做課堂教學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發了學生興趣,也激活了課堂教學,進而改變了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的狀況,學生愛學了,課堂活躍了,師生融洽了,成績提高了。
二、興趣活動與小論文比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政治課堂教學中這是由教師指導而學生獨立進行的教學要素結合方式。它的特點是可以彌補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性不足的缺陷。興趣活動可以就一門課的內容來組織如“政治理論研究小組”、“思想政治課學習小組”等。也可以就某個專題的探討組建興趣活動小組,如“法律問題研究小組”、“人生問題研究小組”、“道德問題研究小組”、“學習方法研究小組”等。興趣活動小組要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論文比賽是就大家所關心的某個社會熱點問題開展的論文比賽。論文比賽要有計劃、有安排,包括比賽次數、比賽比賽內容、比賽形式等都應納入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教師對學生的論文比賽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包括課題選擇和設計的方法、資料收集的方法、資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論文撰寫與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興趣活動和小論文比賽的作用:一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和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政治課教學內容的理解,將所學的內容運用于實際生活;二是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分析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增進同學間和師生間的團結和友誼。興趣活動和論文比賽的組織簡單易行,我想值得每一個政治教師積極組織和開展。
三、教學內容結合社會實踐,不斷拓寬學習領域
為有效促進初中政治教學改革和創新,教師還要注意教學內容和社會實踐的有效結合。政治理論知識都是社會實踐的升華,是對社會實踐的規范化、系統化反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和教學內容聯系起來,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知識認識和把握,還能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學習領域。例如,教師在教授九年級第六課行使政治權利中的建議權和監督權時,可以結合時事政治和社會中的實例進行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可行使的權利和體會使用權利必要性的同時,加強對社會的認識,對自己職責的認識,從而促進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另外,經過筆者調查研究發現,很多學生進入思想政治認識誤區,認為對思想政治的學了考試之外,并沒有了其它實際性的意義。那么教師要在充分認識到學生這觀點之后,為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必須有效地采取措施扭轉學生這一錯誤的想法。而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的結合,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效的運用知識,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提高學生對政治知識學習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政治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偉 《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 《考試周刊》 2010.46
一、注重學習,努力提高教研素質。
本人一生從來就沒有間斷過學習,總在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和教研水平。曾多次隨教育局領導到省市觀摩學習,XX年10月20日至23日,與縣教研室覃道炳主任一起參加了湖南省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觀摩活動。XX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周澤樹主任的帶領下,參加了常德市政治課競賽活動。XX年4月和XX年5月兩次參加了省級規劃課題研討會等??h里如果有大型的教研活動,我都會千方百計地克服困難參加,只要有學習新知識、新理念、新經驗的教育教學研討機會,我都不會放棄。除此之外,我還會讀許多有關教育教研的業務書刊,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把握時代的脈搏,掌握教研的信息,與時俱進,努力地提升自身的教研素質。
二、勤于教研,成果突出。
本人一直勤于教研工作,在教學中熟練地駕馭教材,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運用現代教育理念和方法駕馭課堂,結合先進的教育經驗,營造寬松、民主、平等、互動的 “顯性”學習化環境,關注學生“愿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化環境的構建,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教學效果達全縣一流水平,教研成果比較突出。
1、教學比武和教研示范情況。
XX年10月參加常德市思想政治課教學優質課競賽中,執教的《與友同行》一課,榮獲二等獎。每學期都在教研組上一堂公開課或示范課。
2、教學設計與課件制作。
XX年8月參加湖南省第四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三優聯評”活動評選中,《與友同行》一課的教學設計榮獲省級一等獎,課件制作榮獲省級二等獎。
3、教學案例與反思。
XX年4月在湖南省新課程優秀教學案例評選中,《暢談理想》一課的教學案例與反思,榮獲省級一等獎。
4、教研論文。
①《讓智慧之花綻放》在《教師》雜志XX年第六期上發表,并入選國家級出版大型教育文獻《全國教育管理與實踐創新探索》一書。
②XX年6月撰寫的《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文,在湖南省第十二屆學校心理教育學術年會上榮獲一等獎。
③論文《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在《今日教育》XX年第五期上發表。
④XX年6月撰寫的《如何讓思想品德課 “活”起來》獲湖南省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優秀成果三等獎。
⑤XX年5月撰寫的論文《師德修養是引領德育工作的旗幟》,在湖南省“十一五”規劃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研究專項課題論文評選中榮獲二等獎。
5、課題研究。
1.科技寫作:是科技信息的書面貯存活動。科技寫作的結果,是形成科技文獻。
2.科技文獻:是以文字為主要表達手段的科技信息物質的載體。
3.科技寫作的特點: 1)科學性和先進性。2)寫作目的,是總結科學研究成果,促進科技事業的發展,因此具有功利性和及時性:科技寫作必須及時、準確,方能收到應有效果。3)它的寫作對象,是專業科技工作者,因此表現出對象的專門性和狹隘性。4)寫作手段和工具,主要是自然語言的書面符號——文字外,還廣泛采用圖相、照片、表格、公式以及其他各種書面符號或手段。以期有效地展示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5)由于科技寫作是用文字等書面符號來記載科技信息和客觀規律,故必需符合其邏輯性和語言的基本要求,條分縷析、文通字順,使本專業的科技工作者感到平易可讀。6)具有自身許多特殊性。
4.當今的科技寫作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類型繁雜:科技寫作除了傳統的專著、論文、報告的寫作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情報文獻、會議文獻、專利文獻、政府出版物、技術標準、產品樣本、學位論文、科技檔案、科技應用文等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寫作。2)作者眾多3)數量龐大4)更新加快
5)應用縮短6)體裁成熟。
5.科技寫作主體的素質:素質,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是指先天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點,表現在內外感官,神經系統和腦的特點方面,也稱為生理素質。廣義的素質是指個人天賦稟性經過后天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心理品質和在各項精神和行為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養。人們通常說的素質,一般包括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文化素質等。
6.寫作素質通常是指作者在收集素材、運思謀篇和書面表達等寫作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素養。對于科技寫作主體來說, 要提高自身素質, 重要的是在心理素質、政治品格、學識修養、審美理想四個方面下功夫。
7.心理素質:人的心理素質,內容很豐富,本身就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對科技寫作活動有影響的主要是寫作主體的氣質、性格、興趣和情緒
8.氣質:是人類個體表現在心理活動上的動力特征,包括心理過程的快慢、強弱、顯隱、靈敏遲鈍等。心理學界將人的氣質分成四類: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
9.性格:是具有核心意義的、獨特的、帶有本質屬性的個性心理特征。它由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四個方面的特征構成:I. 態度特征。II. 意志特征。III. 情緒特征。IV. 理智特征。性格即是上述各種特征的綜合體。性格是氣質的外在表現,并且有發展或遏制某些氣質特征的作用。
10.興趣:指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表現為人們對某種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并非與生俱來,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與發展起來的,通常具有四種品質:I. 興趣的傾向性。II.興趣的廣度。III. 興趣的穩定性。IV.興趣的有效性。
11.情緒:字面含義是指一種被激起的心理狀態,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觀點而產生的主觀體驗。心理學家認為,任何情緒都含有三個成分:主觀體驗、生理喚起、表情行為。關于情緒分類、情緒理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正在發展之中。但是,情緒對人類所有活動的影響和作用卻是被反復證實了的。
12.思維與科技寫作的關系:1)思維活動貫穿始終2)思維活動的主導作用:從根本上來說,科研工作是一種認識活動,是探索未知的客觀世界的工作。一方面,它必須遵重客觀事實,對研究客體取承認的態度;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活動,它又總是和研究者持的認識論分不開的。在科學發展中, 由于科學家在認識上的差異,而造成對同一客體的研得出相反結論的事例是屢見不鮮的。3)寫作是思維的手段、是思維的描述工具: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它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又始終與人腦的活動聯系在一起。思維是一個心理過程,是一種認識活動。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維是認識活動中的核心成分。
13.科技寫作中的思維過程:1)選題——創造性思維的運用。2)收集與利用資料—或然判斷到必然判斷的過程。3)從提綱到執筆——嚴密的邏輯推理:從擬定提綱到執筆成文,這是寫作的主體工作。4)修改與最后定稿——反饋的運用:科技寫作是復雜而艱辛的工作,從初稿的完成到最后的定稿,必須經過反復多次的修,要對全文的觀點,材料、結構、語言、表達方式等各方面進行調查、補充、完善,不恰當的要刪除,修正。我們把這一過程叫“反饋”。
14.在科技寫作中的思維特點主要體現兩個方面,即思維活動的復雜性和邏輯思維是最基本的思維。1)科技寫作中思維活動的復雜性:人的思維活動一般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兩種。抽象思維,就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反映現實的過程。抽象思維又被當作邏輯思維的同義語。形象思維則以直覺、形象、想象作為自己認識世界的基礎。邏輯思維是最基本的思維方式科技寫作是以揭示、證明事物的某一規律為目的,
這就決定了達到這一目的的思維活動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
15.邏輯思維的主要方法:1)歸納與演繹:歸納,就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它是從個別事實去異求同得出一般的結論。演繹,則是從一般到特殊,從概念、原理走向個別結論的思維方法。歸納與演繹是對立統一的。歸納是演繹的基礎,它通過對個別事物的研究概括出一般原理,它的終點也就是演繹的起點。演繹則是歸納的前導,幫助解決歸納的目的與方向,為歸納提供理論依據,其兩者是互為補充、相輔為用的。2)分析與綜合:分析,是在思維中將認識對象的整體分解為各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或屬性,并個別加以考察的一種研究方法。綜合,則是在思維中將認識對象的各個不同的組成部分或屬性聯合起來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加以考察的一種研究方法。3)抽象與具體:抽象,指思維中對客觀事物某方面的屬性的認識。具體,則是事物矛盾內部各方面的對立統一在思維中的再現。
16.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1)學點形式邏輯:學習和掌握形式邏輯的原則和方法,是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經。2)學點辯證邏輯:辯證邏輯是研究辯證思維的形式及其規律的邏輯科學。3)學點數理邏輯:數理邏輯又稱符號邏輯、理論邏輯、數學邏輯。
17.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1)培養吸收和儲存信息的能力。2)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3)培養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責任感、頑強的毅力、學習新的科學方法。
18.科技論文按其發揮的作用來看可分為兩類:1)純學術性論文:是指科技工作者向科技部門送交的或供各專業性雜志上發表的論文。純學術性論文反映了各學科領域內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水平,反映了本學科發展的動向,它對科技事業的發展和交流起著積極的作用。2)學位論文:是學位申請者為申請學位而提交的論文。學位論文,尤其是博士學位論文是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的,但是這類論文更突出的作用還是為授予學位提供依據。
19.學位論文又依學位的高低分為三種: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
20.學士學位論文:是大學畢業生取得學士稱號的一項重要考核。篇幅一般應為1萬字左右。
21.碩士論文:是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其學術水平要高于學士論文,篇幅一般應為2~5萬字左右。
22.博士學位論文:博士論文是博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篇幅一般應為5萬字以上。論文應反映出該科技領域最前沿的獨創性成果。因此博士論文被視為重要的科技文獻。由于學位論文都要經過考核或答辯。因此無論是論述還是介紹實驗方法、實驗裝置都要十分詳盡。
23.科技寫作的意義與作用:1)科技工作的組成部分2)科技研究的手段3)科技成果的標志:所謂發表,就是把科技成果公之于世。4)科技交流的工具5)推動科技事業的發展。
24.科技寫作的學習方法與途徑:1)應重視基本功的訓練:所謂寫作基本功,是指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乃至行款格式等方面的基本訓練。要扎扎實實地進行字,詞、句、篇的訓練,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通過寫日記、板報稿、廣播稿、讀書筆記、書信等方法逐步提高基礎寫作的能力。2)勤學苦練,多讀、多寫,多改。科技寫作的實踐包括讀、寫、改三個方面。
25.科研課題:是指科研所圍繞進行并企圖得到解答的某一具體問題。
26.論文題目:通常是科研課題完成之后,在課題基礎上,以整個科研成果或其中的某一部分做為論文題目。
27.主題:既不等于科研課題,也不完全等同于論文題目。在課題研究中,主題是指課題研究的結論部分。在論文中,主題是指該論文所提出的論點。所以,主題又稱為基本結論或中心論點。
28.選題的基本原則:1)要有科學性。2)要有應用性:所謂應用性,即所選的課題應能回答和解決現實生活或學術研究領域中的實際問題。能應用于生產實踐。3)要有可行性。
29.選題的具體途徑:1)站在前人的肩上,選取“前沿性”的課題。2)人類對自然及自身的認識并不是一次可以完結的,永遠處在一個過程之中,它需要不斷地深入與發展。在人們忽略的地方深入探索。3)前人對自然的認識有其不足之處,就是同代人也會由于站立的角度及其它因素不同而出現一些偏差與空白。選題時不要輕易放過別人忽略的地方,要能在這些地方尋到矛盾,發現問題,深入進去。被人們忽略的地方是大量存在的。4)從事科研時不應人為地設置不可逾越的禁區,在選題時要敢于從自己熟知的學科跨入到生疏的學科,敢于修訂自己原來的計劃。5)勇于開拓新領域,善于獨辟蹊徑6)不要拒絕意外的獲取。
30.論文主題的確定:1)論文主題必須明確集中2)要能迅速成文。
31.科技資料的積累:科學研究和科技寫作所需要的積累,包括思想認識、理論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資料素材等等方面的積累。
32.積累資料的重要意義:1)掌握了資料,學術上才有發言權:掌握資料,一要多、二要精?!岸唷?,就是所掌握的資料要達到足夠的數量。“精”,就是根據選題的需要選擇精當的資料。2)資料是形成論點的基礎。3)資料是撰寫論文的血肉。
33.收集資料的方法:1)直接信息的收集方法:a.在實驗中獲取直接信息實驗。b.調查或考察。C.測量:對實驗現象進行定量測量。D.觀察。2)選取信息要做到針對性強即針對科研題目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周密細致的調查。
3)所取得的信息一定是事實:因為直接信息儲存于事實中,調查報告必須尊重客觀實際的,它得到的結論以調查事實為基礎,考察或調查報告是以充分確鑿的事實為依據。用事實去闡明道理、說明問題。4)要有堅強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
34.收集整理資料需注意的問題:1)擇其思想精華,增補自己的感受2)擇其爭議之處,說明自己理由3)收集資料,要廣而深4)閱讀資料,要詳而略5)記錄精全:即精當、準確地記錄那些令人神思游移的精言妙語,同時盡可能把課題研究所需要的作全面記錄,不得疏忽遺漏。6)整理資料,要思而辨。
35.文章的結構也叫文章的布局:科技文章的結構就是對以科學技術為內容的文章的組織與構造,也即對要寫材料的安排科技寫作的結構特點。
36.科技論文寫作的特點:1)科技文獻相對固定的程式;2)體現內在邏輯:科技文獻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都有其內在的邏輯。這種內在邏輯,是靠文獻的結構來體現的。在執筆寫作開始,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結構如何安排。結構是文章邏輯的展現。一方面,它有一定的規律性和規范性。另一方面,它又因每個寫作者思維方法的不同而互有差異。3)運用標題和序號:科技寫作的結構特點由于電腦排版技術發展的需要,在上述程式基礎上,現在的科技文獻多采用如下程式:1?????(標題)1.1?????(一級小標題)1.1.1?????(二級小標題)1.1.1?????(三級小標題)等等。具體編排形式可靈活掌握和運用。
37.科技論文的結構程式:
A. 標 題:標題是文章的總題目,它仿佛是文章的眼睛,透過它,人們可以看到全文的精髓。它可以在文章寫作之前擬出,也可以在文章寫成之后確定,往往是后者居多。文章的標題,必須簡明、確切、具體、傳神:a.簡明是指用字要少,但這少并不等于簡而陋。它必須確切反映論文的內容;少而明確才稱的上簡明。如果用字少而意義含混,那就寧可多用幾個字,以便題目的意義明確。b.確切是指題目的用字一定要準,不能有歧義;若題目有歧義,則容易使人產生誤解,這是擬題的大忌。c.具體即確定題目的弊病之一是失之抽象,貪大求全。d.傳神是指擬題的技巧。同一內容的文章,可以擬出若干個題目,其中必有一個是能傳達文章精神的。它能概括文章的課題,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從而使論文發揮更大的作用。
B.作者與單位:為論文署名,并標明作者所在單位,是論文的第二大結構程式。它表示作者對論文負責,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自己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代價(成果)的珍愛,同時,當公開發表時也便于科學同行或讀者與作者聯系,也要負學術責任。署名要放在標題之下,獨占一行正中的位置上,不應放在文后,也不應用化名和筆名, 這樣做往往會給導師或讀者帶來許多不便。應按其作用和工作量的大小安排名字的次序,工作量相等者則按姓氏筆劃的多少排序。
C. 摘要(關鍵詞或主題詞):較長的論文一般附有摘要。刊登在正文之前的亦可稱為“提要”,正文之后也可叫做“摘錄”。摘要不是正文的解釋,而是正文的高度概括或濃縮.它是傳達全文的主要信息,使讀者決定是否需要閱讀全文。所有摘要中,一般不列圖表、不引例證、不與其它研究工作對比。摘要字數以300~500字為宜,不可過長。在摘要的下方應列出與標題和內容相關的3-5個主題詞或關鍵詞。為了加強交流,論文往往附有英文摘要和主題詞或關鍵詞。
D. 引 言:引言又稱前言或緒論、導語等,是論文的序論部分。其寫法如同所有文章的開頭一樣,要簡捷、明快、概括。即要以簡練的語言,交代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概括地介紹或提示研究的基本內容、結果。 E. 本 文:本文又稱本論或正文,是科技論文的主題部分。論文的重要內容全在這里。由于科技寫作的題材極其廣泛,不同學科、不同方法的研究都使得論文的寫作有所不同。因此,要規定一種萬能的本文結構程式是困難的。但本文的寫作也并非毫無規律可循。歸納起來,可分為理論性的闡述和實踐性的闡述兩方面。a.理論性的闡述:提出假說的事實的或理論的前提條件 假說的要點,適應范圍,論證所據的資料,具體闡述與計算,運用的方法(歸納、演繹、分析、綜合、類比、比較等)。結果 理論的內容、規律等。討論 應用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存在的問題,對不同的見解的評價等。b.實踐性的闡述包括調查或考察的闡述;實驗觀察的闡述。 F. 結 論:結論是全文的概括、總結、強調和提高。結論并不是重述本文中的研究結果,而是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出科學的結論,也就是使研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它要以本文的論述為基礎,但較本文的表述更精煉、更集中、更典型、更有價值。結論的寫法樣式,要根據作者的寫作習慣、風格,文章內容的規定性等不同而異。但是其寫作的要求有如下幾點:a.要有明顯的辯論性b.要有高度的理論性c.要有內在的聯系d.要有相對的獨立性.
G. 謝 詞:謝詞的文字要簡短,致謝的言辭應該懇切和實事求是,而不應該失之浮夸或單純的客套。至于“拉
大旗當虎皮”的做法,當然是不足取的。
H. 參考文獻:在科技論文的正文之后要列出本論文在研究和寫作過程中所參考或引證的主要的文獻資料。列出參考文獻的目的:a.表明論文作者言之有據 便于研究相同或相似課題的同行從文獻目錄中得到啟示和進一步探討。b.表現論文作者對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c.供指導教師或審稿專家了解論文作者對課題研究的范圍和努力的程度。d.為進行論文答辯向指導教師提供信息,便于指導教師進行審閱和評定成績。
I. 目次(目錄):長篇論文在標題之后多有目次,并標有頁碼。
J. 附 錄:在論文中不便收錄的研究資料、數據圖表、修訂或再版說明,以及譯名對照表等,均可作為附錄列文末,以供讀者參閱。
38.列出參考文獻的要求:1)按論文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依次列出,不以文獻的重要程度或名家非名家的順序排列。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應該是正式出版或公開發行的,尚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別人不便考證,最好不要列出。包括書籍、雜志、報刊等。3)列舉參考文獻時,要標明序號、作者姓名、著作或文章名稱、頁數、出版單位、出版時間、版次等。
39.科技論文的寫作要求:1)客觀性2)規范性3)科學性。
40.考察(調查)報告的寫作:1)前言:基本同實驗性論文;2)主體部分需要詳細敘述如下問題:對哪些部門或哪些方面進行考察;對被考察的現象和事實作詳細說明,指出它們的意義;對上述現象和事實進行分析。3)結論:結論部分是報告的結尾,應列出考察所得的全部結論,并對結論的意義作評價。
41.綜述是總結某一科技領域在一段時期內的發展情況,做出綜合性描述的科技情報文獻。
42.綜述的特點:綜述的第一個特點是“綜”,就是說它綜合了某一個問題在某一段歷史時期內的發展概況,它既有縱的描寫,又有橫的對比。綜述的第二個特點是“述”。所謂述,不僅是指對某一段時期內文獻資料的綜合描述,而且還是指綜述的工作者在研究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后,對以前的工作適當的評論,預測今后的發展方向。
43.綜述的寫作要求:破題:綜述的開端就要接觸到所要講的問題,絕不能繞圈子。綜述的題目是經過仔細選擇后確定的,它應當符合科技發展方向,符合當前生產與科學研究需要,也應能反映全世界的最新科技成就。
44.綜述的寫法:1)常見的寫法是按歷史發展的時間順序敘述的。主要講清下面幾個問題:A.課題研究的主要方面;B.歷史過程概述;C.已解決了的問題,主要困難和存在的問題等。2)目前發展水平:即要指出目前各國的發展狀況,綜述的作者往往要概括出當前有代表性的幾種型號產品,說明每一種型號的原理、特點和待解決的問題。3)發展的方向預測:通過上述縱、橫對比與分析,有可能認清課題發展的主流和方向,從而做出較可靠的預測。4)綜述中列出的參考文獻有著特別的意義,這是因為人們利用綜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根據綜述提供的線索去查找原始資料,以便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