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6: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發展歷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0.研究背景
CAI,被廣泛譯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已基本得到教育界的認可。但從實踐意義來看,“計算機輔助教學”涉及的范圍遠遠大于CAI自身的本義。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深化,這一領域的外延還在發生著變化。
計算機輔助教學應包含如下四個內容:
CAI―計算機輔助教學
CAL―計算機輔助學
CBE―計算機輔助教育
CAC―計算機教育應用
美國是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和應用最早的國家,所以CAI的歷史基本上是以美國CAI發展歷史為主線。近四十年來,CAI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五個階段[1]:
(1)1958-1965年
這是CAI發展的初期階段。在這個時期,主要是以大學和計算機公司為中心開展的軟件硬件開發研究工作,并出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系統。如:PLATO系統。
(2)1965-1970年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研究規模擴大,并且將以前的研究成果投入應用。斯坦福大學在1966年研制了IBM1500教學系統。
(3)1970-1975年
這一時期,CAI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并進一步趨向實用化。開發的科目除了數學,物理之外,在醫學、語言學、經濟學、音樂等多種學科領域均開展了CAI的應用。
(4)1975-80年代后期
微型計算機進入教育領域之后,形成了極大的沖擊,使之成為多種教育環境中的理想工具。
(5)80年代末以后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多媒體計算機的出現,被稱為計算機的一場革命,它具有能夠綜合處理文字、圖像、聲音、圖形的能力,顯示了計算機在教育方面的非凡才能,很快成為CAI發展的重要方向。
2.設計CAI教學軟件的基本要求
科學選擇:由于在計算機輔助教學過程需要花費較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對這一方式的使用要慎重,要在高效的原則下決定是否使用??茖W選擇還體現在課型、媒體、資料、使用方式等的選擇上。特別是在自然課中,并不是每一種類型都適用于計算機輔助教學,即使適用,也存在著選用哪種應用方式的問題。
科學決策:主要體現在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設計,以及制作者對構思的實現方式選擇上。具體體現在軟件制作的全過程[2]。我們在實踐中的制作過程如下:選擇課題目標解析教學流程圖設計輔助教學方案設計編制稿本制作課件試用檢測修正課堂教學實踐討論教學效果評價修正。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專家、教師、制作者等各方面人員都應密切配合,力求以科學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對教學軟件進行評價和修正。經過一個制作周期后,教學流程圖、程序流程圖和一套完整軟件等都應該作資料進行保存。
3.當今兩款主流CAI教學軟件的介紹
幾何畫板:幾何畫板(The Geometer's Sketchpad®)軟件是由美國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優秀教育軟件,1996年該公司授權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國發行該軟件的中文版。幾何畫板是一個通用的數學、物理教學環境,提供豐富而方便的創造功能使用戶可以隨心所欲地編寫出自己需要的教學課件。軟件提供充分的手段幫助用戶實現其教學思想,只需要熟悉軟件的簡單的使用技巧即可自行設計和編寫應用范例,范例所體現的并不是編者的計算機軟件技術水平,而是教學思想和教學水平。
PPT:眾所周知的一種演示文稿圖形程序,是Power Point的簡稱。Power Point是微軟公司出品的office 軟件系列重要組件之一。該軟件功能強大,專門用于演示文稿的制作;可協助用戶獨自或聯機創建生動的視覺效果;它增強了多媒體支持功能,利用該軟件制作的文稿,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播放于投影儀當中,也可將演示文稿打印成一頁一頁的幻燈片,使用幻燈片機播放,可以將演示文稿保存到光盤中以進行分發,并可在幻燈片放映過程中播放音頻流或視頻流[3]。對用戶界面進行了改進并增強了對智能標記的支持,可以更加便捷地查看和創建高品質的演示文稿?,F在大多數的CAI教學資源都是以PPT的文件格式存儲于計算機當中的。
4.總結
本文介紹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本概念及其延伸,并且通過對CAI歷史發展的研究與探索,提出了對于制作優秀CAI教學資源的兩點重要要求。最后,介紹了當今最流行的兩款CAI教學軟件,應用于具體的教學資源的制作。通過本文的介紹可以讓我們認識到,計算機輔助教學不僅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而且更能達到傳統教學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可以使教學過程更為生動,更具互動性。
參考文獻:
[1] 蔡憲.試論高校CAI的發展定位[J].電化教育研究.1998,05.
[2] 李玉玲,徐曉陽.多媒體課件制作系統比較研究與實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1999,04.
[3] 易慧.談PowerPoint的教學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3,06.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 發展 趨勢
1、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歷史
為了計算導彈的運行彈道,歷史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肯尼亞克)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到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后,計算機除應用于軍用單位以外,很多政府部門和大型的科研機構,甚至一些比較有實力的企業部門也開始應用計算機進行管理。之后,Intel4位中央處理器的問世讓計算機的普及與發展更深入,并于1982年創造了第一臺個人計算機,促使了計算機成本的飛速降低,實現了計算機除有能力的單位或研究組織和軍事機構之外的家庭和小型企業也能使用。20世紀90年代開始,很多企業和家庭也使用了計算機。同時計算機向兩極分化:一方面是往微、往小、往便宜發展進入家庭;另一個向高、向難、向大發展,仍然運用于軍事、科學技術?,F在,計算機在互聯網、公司、政府機關、家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從計算機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計算機技術作為一項歷史突破性技術,不斷的在快速成長、更新和發展,而它的每次更新也都必然促進它自身的發展與推廣。
2、新型計算機系統的出現
2.1 光子計算機
光子計算機是以光子代替電子,將光子作為計算機的傳導粒子,將傳統的導線連接創新為光互連接,傳統的計算機硬件也將被光硬件設備取代。在運算形式上,光子計算機能夠在并行度及運行速度上得到飛躍式提高。光子計算機的通訊量也是傳統計算機望塵莫及的,此外,光子計算機還具有十分強大的糾錯特性,能夠確保當某一計算機出現問題時,其他的計算機能夠繼續安全運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的計算機是計算結果的正確程度。
2.2 納米計算機
納米計算機使計算機在外觀上大有改變,在能源的消耗方面,納米技術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納米計算機技術使電腦耗材的使用量大大減少,提高了相關硬件的使用年限。因此,在諸多新興計算機當中,納米計算機可以說是最先進。
2.3 分子計算機
分子計算機的運算過程就是蛋白質分子與周圍物理化學介質的相互作用過程。計算機的轉換開關由酶來充當,而程序則在酶合成系統本身和蛋白質的結構中極其明顯地表示出來。DNA計算機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電子計算機的十億分之一,由于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質分子,所以生物計算機既有自我修復的功能,又可直接與生物活體相聯。
2.4 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是基于量子效應基礎上開發的,它利用一種鏈狀分子聚合物的特性來表示開與關的狀態,利用激光脈沖來改變分子的狀態,使信息沿著聚合物移動,從而進行運算。量子計算機在特征上介于器件與架構之間,量子計算機中數據用量子位存儲。
3、計算機技術發展趨勢預測
3.1 納米技術將廣泛發展和應用
由于納米技術突破了計算機集成和處理速度的雙重限制,因此需要大力發展該項技術,它也將隨著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成為未來計算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量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可達每秒1萬億次,儲存容量可達到1萬億億二進位。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可以產生量子計算機和生物計算機,而它們的運算速度,存儲能力都遠遠超過目前的計算機,因而納米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將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
3.2 改善計算機的體系結構
計算機是一個組合體,是一個具有不同功能的體系結構。當前計算機在結構設計方面主要是進行多任務的并行計算,這樣可以利用同一臺機器進行多個任務的處理。對于大型電腦來說,另一種發展趨勢是集群系統,它能夠給用戶提高可靠性以及相融性。因此,為了提升當前計算機和用戶之間的交互性,應該重點發展集群性的計算機系統,強化系統的可靠性以及兼容性。
3.3 網絡技術的發展
計算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網絡技術的發展。正是網絡的出現與快速發展使得計算機有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前計算機的發展已經離不開網絡。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的成熟和發展,人們和網絡之間的聯系也在不斷的密切。這就使得未來的互聯網云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大力發展網絡技術有利于計算機的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將步入物聯網、智能電網的時代,這些都必須基于先進的網絡技術。
3.4 軟件技術
對于計算機來說,軟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硬件性能作對比,軟件性能作用不小。用實際使用系統來說,屬于Microsoft的都形成了工業臺式計算機的占多數的實際使用系統,還能促進對企業工程區域進展。數據庫的作用越來越完整,不過針對數據內容的解決會脫離僅僅限制在數字與符號等,對于多媒體消息的解決還可以超過仍然還處于單一的進制代碼文件的儲備。程序語言是
軟件性能的主要構成類別,因為互聯網的通用性,多種類的語言逐一實行支撐互聯網新技術。計算機協調工作性能同樣仍然是現在軟件技術進展的相同目標。
3.5 多媒體性能
多媒體性能的開拓與進展把服務器、路由器以及轉換器諸多互聯網需要的設施的技術明顯提高,其中包含有用戶端、內存、圖形片諸多硬件性能?;ヂ摼W使用人不再像原來一樣被動地接受解決信息的形態,而是更加以踴躍主動的形式來進入現在的互聯網空間。除此以外還有藍牙技能的發明運用,令多媒體通信技能無線電、數字信息、個人區域網絡、無線寬帶局域網等快速更新。
事實上,多媒體性能數字化是促使將來技能擴展的主要方面。由于多媒體性能是電腦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數字多媒體芯片性能就會變成將來多媒體性能生命里的核心。
4、結語
計算機技術是一個自我生存能力、自我發展能力極其強大、前途無量的一門新技術,軟件、互聯網、計算機系統組織、納米等技術的運用,不僅是實現發展高速化、智能化、多元化和微型化的前提,還是未來計算機技術提高的關鍵環節。因此,總結和了解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歷史、現狀并對其未來發展進行預測,能夠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發展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產業,更好地讓計算機技術服務于我們的生產和生活。
參考文獻
[1]彭斌.計算機技術發展中的創造與選擇[D].南京:東南大學,2004.
關鍵詞:高中歷史;素質教育;思想道德修養
1 對學生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生學習不好,常常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不會學習。學校首要的任務就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教會學生學習。教師要加強對學法指導的研究,結合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上,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教會學生運用概念、判斷、推理、分析與綜合等科學思維方法,讓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指導學生學習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指導學生學會預習;指導學生提高聽課、記筆記的能力;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復習指導;教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信息反饋。好的學習方法能使我們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識缺陷,帶著問題學習和探索,比盲目地、抽象地學習更深刻、更有效。指導學生既學好文化課程,又博覽群書,這樣學生思想才會開闊,頭腦才會靈活,從而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同時還要注意指導學生積累經驗,相互交流心得和體會,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規律,這對學生的終身學習會大有益處。
2 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具備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能夠隨時了解和掌握歷史專業內容發展變化的脈絡,在更高層次上駕馭教科書,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書。例如,現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自1978年以來,已經經過了4次大的修訂,其原因之一就是其中存在著謬誤。近十年來,史學界研究的成果豐碩,高中歷史教師應該涉獵歷史上重大歷史現象的最新研究動態,并恰當地運用到歷史教學中去。“那種把知識看成是一成不變的真理,而產生的知識迷信,書本迷信,權威迷信和以固定觀念看待事物,以老經驗處理新問題等都是阻礙創造力發展的因素”。同時,我們強調創新思維精神,并不是說高中歷史基礎知識的傳授與創新思維精神的培養相比,是處于次要的地位。如果脫離了歷史基礎知識的傳授,那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精神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授歷史基礎知識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是并重的,更無主次之分,沒有必要作一個“排隊”。輕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專注于創新精神的培養,最終將會使創新思維意識的訓練流于形式,從而出現前面所說情況。只傳授歷史基礎知識而忽略創新精神的思維訓練也違背了實施素質教育的初衷。
3 高中教學中對進行學生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所謂情感教育,就是通過對歷史教學內容的學習,將學生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環境所產生的情感,轉化成學生對黨、對社會、對人民的熱愛,轉化為對祖國、對社會的奉獻,使學生產生熱愛祖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積極上進、以集體為核心的個體情感,并將這種情感寓于歷史學習中。歷史教學中的學生情感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學任務。
(一)創設情感教育的情境教學
教學中情景教學的創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起學生對于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情感共鳴,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有著積極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利于學生體會歷史大事件并產生積極的情感投射。比如利用視頻影像重現歷史事件,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相關歷史,讓學生身臨其境。還可以用遺留下的圖片和文字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榮辱,以便于形成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二)利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1.事件導入教學。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已有的社會事件引起W生對于歷史事件的好奇,結合當下的社會環境,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欲望。比如教師可以結合社會人士對某年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并否認侵華歷史行為的譴責,展現國人自己的情感態度和國際友人的情感態度,讓學生正視這段歷史,并塑造學生正確的歷史觀。2.啟發式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歷史事件對于當下生活的影響,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比如提到端午節時,就可以啟發學生“端午節是怎么來的”,然后進行戰國時代的歷史知識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尊重并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除此以外,還可以用歸納總結、分析判斷、討論探究等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歷史情感教育教學,最大程度地發揮多媒體給歷史教學帶來的便利,拓寬歷史學習視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增加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進而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三)深入學習歷史事件,促進學生情感的自我形成
歷史課程的學習不僅僅在于課堂的四十分鐘,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也不能只浮于表面,而是應該深入地了解歷史事件。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的歷史知識,進行歷史教育,還要深入地學習歷史事件以及其帶來的影響,引導學生接受新的歷史觀念,從而培養學生情感的自我形成。比如學習時,應深入了解爆發的原因,站在現代人的角度看待這場打開中國大門的戰爭,深入挖掘該事件的歷史因素,并加深學生對于戰爭的正確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
4 以史為鑒,修品德
古往今來,多少歷史風流人物,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是這樣一代代地流傳至今。古有不辱使命、忍辱負重的蘇武,精忠報國心不改的岳飛,寧死不屈、忠貞不渝的文天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賣梨重信諾的趙柔,等等。一個個歷史人物因為他們的美德而名垂千古,至今仍活在人們心中,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思想道德修養一直是我國培養人才、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早在漢代,就有舉孝廉的選官方式,直到唐朝之后才被科舉替代。如今,黨和國家提倡我們要堅持用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凝聚全社會的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來鼓舞廣大人民的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新時代的道德風尚。在歷史教育中,我們可以用鮮活的歷史人物事跡來引導和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讓學生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和國家法律。
5 幫助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
我國古代有很多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為之驕傲的科學文化成果。如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而且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正是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造紙術的發明,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和狀態。再如,公元132年張衡發明的地震儀,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比歐洲早1700多年;東漢的名醫發明的全身麻醉的藥物――麻沸散,是醫學史上的創舉,對推動醫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南朝的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第七位數字的數學家,比歐洲早一千多年。這些文明成果對世界的貢獻不勝枚舉??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尊重學生主體性參與的地位,讓高中歷史教學氣氛活躍起來,對于改變目前高中歷史教學的窘境,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良方,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為此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對此,我們是有信心和決心的。
近幾年,隨著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變革,學生對計算機能力的掌握已經成為社會人才需求的重要方面,只有學生具備計算機實踐能力,才能夠獲得社會相關企業的認同。因此中職教育部門在開展計算機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內容,借助實踐能力的強化促使學生能夠在未來工作階段更好的適應職業生活,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 當前中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配套教學能力不足,無法實現統一的教學管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興盛,在全國范圍內大量的中職院校被建立起來,對職業人才的培養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從我國中職院校的辦學力量上看,由于中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獲得的國家支持一般相對較少,因此辦學規模不是很大,學校在基礎設施以及師資資源等配套教學配置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直接導致教師教學手段相對單一,教師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相對忽視,課堂教學以理論知識的灌輸為主,無法對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實施全面系統的培養。同時,受到中職院校自身教育屬性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較之于本科院校受到的限制較小,教學隨意性相對較大,對不同的教師和相關教學活動缺乏統一的管理,不僅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良好的培養,即使在理論知識教學方面,也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嚴重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計算機綜合素養的培養。
2、實踐教學方法相對落后。在素質教育理念和社會人才需求的影響下,部分中職計算機教師已經開始認識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嘗試將實踐教學加入到理論教學中,但是由于中職教育階段的教師一般沒有接受定期的教育和培訓,因此他們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相對落后,不僅無法順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教學效果也相對較差,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看似掌握了實踐能力,但是由于缺乏實訓演練,導致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不足,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強化,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未來發展。
3、實踐教學考核工作缺乏科學性。對于部分中職院校計算機教育來說,雖然教師已經開始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并嘗試探索了相應的教學措施,但是與實踐教學相配套的實踐教學考核和評價工作卻缺乏科學性,算機教學考核活動的開展仍然以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作為考核主要內容,一般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科學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培養自身實踐能力的積極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并且由于缺乏科學的考核,學生往往無法對自身計算機實踐能力情況進行準確把握,不利于學生深入學習相關知識,也嚴重限制了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
2 在中職計算機教育中對學生實踐能力加以培養的措施
在中職教育階段的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但是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當前我國中職教育階段對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創新,才能夠促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逐步的強化,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
1、教師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激發學生的實踐學習興趣?;趯W生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中職教育階段計算機教師也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內容,進而借助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真正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實踐人才,為學生未來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具體來說,基于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在開展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有效激發學生對實踐學習的興趣,可以設置與實踐教學內容相關的計算機小游戲,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基于自身興趣愛好完成網頁設計、小程序設計等,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唯有如此,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興趣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效,為學生深入學習計算機知識、掌握計算機技能奠定基礎。
2、教師精心選擇教學方法,提高實踐教育質量。計算機方法的選擇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強化以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只有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選擇相對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加以培養,實踐教學效果才能夠得到保證,學生實踐能力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具體來說,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設置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引入微課教學理念等,這樣在特定教學方法的輔助下,不僅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課堂學習興趣能夠得到全面的激發,在微課的作用下,學生的課后時間也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不僅實踐教學效果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計算機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得到全面的培養,對學生逐步強化自身計算機實踐能力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同時,良好教學方法的設置對學生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學習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借助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能夠在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活提供相應的保障。
3、全面改革創新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積累和鞏固。教學評價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科學的教學評價工作不僅能夠完成對學生一個階段內學習效果的總結,還能夠基于系統的分析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對學生下一步學習提出科學的指導,并且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借助科學的評價,教學效果才能夠得到逐步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才可以得到良好的培養。因此基于中職計算機實踐教學現狀,教師應該進一步加強對教學評價改革創新工作的重視,只有全面改善當前單一的結果性評價模式,切實引入過程性評價、動態評價等先進的評價思想,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實施科學的評價,才能夠保證教學評價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進而促使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出科學的指導,促使學生在不斷轉變學習方法和學習理念的基礎上能夠真正掌握計算機技能,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得到逐步的強化。同時,為了借助實踐教學增加學生的就業成功率,在對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也可以適當的開展崗位認證考核評價,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出客觀的評價,促使學生的就業競爭優勢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為學生順利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發揮歷史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優化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為師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料,還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越性。
1、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興趣是獲得成功的動力。多媒體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關系,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發現式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動手操作,自己參與發現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識,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活躍了課堂氣氛,真正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CAI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理智型”的教學方式展示的平臺,對一些內部結構嚴謹,歷史理論性較強的教材,CAI可以解決邏輯問題,通過模擬問題情境,小組的互助學習,從而訓練了學生分析問題、邏輯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斷加強了,知識的疑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學生從中獲得了成功的樂趣。
2、強化思維力度,提高記憶效果
歷史知識具有過去性、具體性的特點,教師在教授歷史時,必須運用多種手段再現歷史,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掌握距離他們極其遙遠又難以記憶的歷史知識。心理學認為,人類各種器官配合思維都具有吸收知識的功能,其中視聽并用的學習效率最高,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多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這種教學來鼓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教師通過剪輯的電影電視畫面、動態電腦及教師精心編制的解說詞,把本不能再現的歷史現象“真實地”或“近似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聲、光、形、色等多種形式作用于學生,在他們的大腦皮層留下很多較深刻的歷史現象痕跡,這樣能加深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印象,提高記憶效果。例如:在講述“”一顆時,可播放電影《林則徐》焚燒鴉片的片段,讓學生更形象、更逼真的接近事實,了解吸毒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3.多媒體能夠強化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
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教學的首要任務。歷史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的歷史知識,還要結合歷史教材中蘊含的思想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國情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運用其聲像效果和感染力強的特點,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歷史情境,通過內心體驗感悟知識的內涵意義,引起情感共鳴,使學生接受良好的熏陶,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開展歷史多媒體教學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1、各級教學決策部門及學校對歷史學科的教學應給予充分重視,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遍_展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需要一定的教育經費投入,配備水平較高的硬件設備和有關的軟件材料,并合理安排使用現有的電教室,還可創造條件建造包括文物博覽、多媒體教學、資料存儲等多功能的歷史室。這是歷史教學手段走向現代化的基礎。
2、加強歷史教師的現代科技理論素養和提高對現代科技設備的實際操作水平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教授A.K.狄更遜在其《歷史教學與資訊科技》選擇中說:“由于教師和決策制定者,過高估計了電子計算機立竿見影的功效,又過低估計了其長遠的影響,及教師面對的實際困難,因此只是大量增加裝置器材,并沒有為大部分教師提供基礎訓練。”例如,開展CAI時由于沒有從理論上把握CAI的實質,表現在觀念上是習慣人對工具的作用,而不注重人對使用工具的設計;在應用上,往往不能自覺體現人機交互和智能的兩大優點,把計算機僅看作是一種傳統的電教手段。所以普及教師的CAI理論知識,對應用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的開展和推廣是極為必要的。
3、加強歷史教師與計算機教師的合作,是提高多媒體教學實踐水平的必要條件
CAI實踐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教學軟件的質量。編制CAI軟件是一項復雜的勞動,要求歷史教師具備較高的軟件編制技能和經驗,但這顯然不現實。只有歷史教師與計算機教師密切合作,將歷史教師的歷史專業知識和歷史教學經驗與計算機教師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教育理論、學習理論相結合,才能編制有較高質量的應用軟件。
4、學校應多開展一些不同學科的交流,可減少或者避免低層次的重復實踐,提高實踐的起點
關鍵詞:計算機導論;課程定位;教學內容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課程定位
“計算機導論”是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入門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包括計算機科學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等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計算機專業完整知識體系的緒論。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對計算機的發展簡史、計算機專業的基本知識及知識體系、計算機學科方法論及計算機專業人員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和職業道德有一個基本的掌握,并了解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為大學四年的知識學習、能力提高、素質培養和日后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經營管理等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計算機導論”教學由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組成,具有5個方面的作用:了解計算機的發展簡史,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構建專業知識體系框架;熟練掌握常用軟件的操作技能并初步具備系統的組裝與維護能力,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跟蹤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促進研究性學習;培養計算思維,強化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傳統教學內容的不足
近幾年,大多數高校的計算機專業都開設了“計算機導論”課程,也出版了一批計算機導論教材。在內容選取和敘述上各有一定的特色,基本適應了不同學校的教學要求。但從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高素質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來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敘述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2.1計算機發展簡史的介紹過于簡單
介紹國內外計算機發展簡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科學技術及軟硬件產品的發展歷程、生產廠商的經營策略和專家學者的重要貢獻。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概括性地了解計算機科學技術及產品的歷史發展是很有必要的,從成功的經驗中啟發思路,從失敗的事件中汲取教訓,從科學家工程師們獻身科學技術的奮斗中獲得力量,從而激發出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興趣和動力,如果這部分內容介紹過于簡單,就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2.2內容相對陳舊
“計算機導論”的教學,不但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歷史發展,還應使學生跟蹤到計算機科技術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否則,會使學生感覺教學內容落后于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接觸到的概念和產品,影響其學習積極性。把計算機科學技術和產品的最新進展及時融入到教學中,可以通過兩個主要步驟來實現。一是教材的編寫要盡可能吸收最新的內容,二是教師備課時把由于教材出版時間等因素一時不能及時寫入的最新發展補充進來。
2.3不容易理解
對于計算機知識的介紹(如計算機基本組成、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數據庫、軟件工程、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安全等),有些內容介紹的太多太細太深入,而有些內容又介紹的太少太簡單,各部分內容在層次和深度的把握上不平衡、在前后呼應上不協調。有的內容介紹成了相關課程的簡單壓縮版本,敘述方式上沒有考慮大學新生的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學生難以真正理解,不符合“計算機導論”的教學需要。這些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其后續課程的學習。
3理論教學內容改革
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入門性和緒論性課程,“計算機導論”的理論教學內容選取與敘述應體現6個字的特點:廣、淺、新、易、趣、思。即知識面廣、層次淺顯、內容新穎、通俗易懂、激發興趣和引導思考。
3.1知識面廣
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引導性課程,“計算機導論”要包括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和計算思維的各個主要方面。學生學完該課程,應初步具備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知識素養和思維素養,對電視、互聯網、報紙等日常媒體中常見的專業術語與產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或了解;初步建立起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的框架,在日后的學習逐漸豐富和完善這個框架,最后形成內容豐富翔實的完整知識體系。
基于對傳統教學內容的分析,在借鑒有關文獻中關于“計算機導論”內容選取的基礎上,我們確定“計算機導論”教學內容包括9個部分:計算機發展簡史、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計算機組成知識、操作系統與網絡知識、程序設計知識、軟件開發知識、計算機系統安全知識與職業道德、計算機領域的典型問題和計算機學科方法論。這是一種全面系統的內容選取模式,每部分內容都有其獨特的作用,能夠較好地適應“計算機導論”的課程定位。
讀史使人明智。學習計算機發展簡史,可以從中吸取成功的經驗和創業的啟示。
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的介紹,使學生進入大學后盡快了解計算機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與素質要求,初步了解將要學習的主要專業課程的基本內容,重視操作技能、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編譯原理、數據庫、軟件工程、計算機系統安全等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內容,通過對這些知識的概括性介紹,可以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的框架。
職業道德與有關計算機安全法律法規的介紹,使學生不僅要有保護自己所用計算機系統安全的意識,而且要遵守法律法規及職業道德,不做破壞他人計算機系統安全的事情。
通過對計算機領域典型問題的介紹和分析,能夠使學生清楚所學課程的重要作用,了解計算機學科中一些重要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
學習計算機學科方法論,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機學科的本質,了解數學知識和系統科學知識在計算機學科中的重要作用,使其重視數學知識、系統科學知識的學習,有利于數學思維、系統觀及計算思維的培養,既有利于大學階段的專業知識學習和能力提高,也有利于日后從事計算機領域的相關工作。
3.2層次淺顯
由于大多數剛進入大學的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是非常有限的,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思維方式還不適應,所以對每一部分內容的介紹應從宏觀層面上進行,不宜深入,把握到高級科普的層次。作為導論課程,不可能把所有專業知識都講深講透,可以留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這樣有利于增加學生對后續課程的期待和學習興趣。
對于計算機基本組成、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編譯原理、數據庫、軟件工程、計算機安全等方面的知識,要結合現實應用以合適的切入點深入淺出地進行介紹,廣度優先、控制難度和深度,使學生理解相關課程的基本知識及課程的作用即可,深入的、細節性的原理內容留待后續的相關課程中介紹。
基本知識的介紹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內容多且深入,二是內容雖少但深度不減。內容多且深入,或許是想把更多的內容告訴學生,但由于受教學時數及學生知識背景與理解能力的限制,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也沒有必要,因為學生日后還要學習相關課程。內容雖少但深度不減,這或許是一種省事的做法,把相關課程的內容簡單壓縮后介紹給學生,最大的可能是把學生講糊涂,還不如不開設導論課程。
3.3內容新穎
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是迅速的,新的概念和術語不時在互聯網、電視和廣播等媒體中出現,新型電子產品不時推出并不斷更新換代?!坝嬎銠C導論”課程中介紹的內容要能反映計算機科學技術和產品的最新發展,使學生了解相關概念和術語的基本含義及新型電子產品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新穎的教學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原理的強烈愿望。
我們在計算機發展簡史部分,從最初的手指記數一直介紹到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IBM公司研制的運算速度超過1000萬億次每秒的Roadrunner,對未來可能的生物計算機、量子計算機及光計算機也作了簡要介紹。
在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部分,我們介紹了考研的最新規定。從2009年開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包括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和計算機系統結構3個二級學科專業)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在原來政治、外語、數學全國統考的基礎上,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也實行全國統考。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內容包括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絡。
在計算機網絡部分,介紹了近幾年流行的博客、網格、云計算、IP地址、域名、電子商務、電子政務、B2B、B2C、C2C等術語,并說明了Ipv6與Ipv4的主要區別。
計算機系統安全部分,在介紹計算機病毒知識的基礎上,簡明扼要地介紹了近幾年比較流行的黑客、網絡釣魚、防火墻、入侵檢測、數據加密、數字簽名等術語和相關技術及產品。
其他部分也都介紹到了近幾年的最新技術進展。如U盤、DDR內存、小體積大容量硬盤基于的巨磁阻效應、動畫、虛擬現實、超線程技術、多核技術、Windows Vista、面向對象軟件開發方法、面向對象程序設計、UML、分布式數據庫、XML、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智能機器人等。
3.4通俗易懂
對教師來說,經過多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經驗積累,“計算機導論”課程中的內容都會覺得容易理解。但是,如何才能使大學新生真正理解所介紹的內容?這需要教師對內容的敘述和講解要深入淺出、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要適合一年級大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其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思維方式,這是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教師對各部分專業知識的介紹,要以合適的角度切入,力戒成為相關課程的簡單壓縮(內容少而深度不減),否則學生是難以理解的,不僅導論課程的教學質量不能保證,還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
在計算機組成部分,我們簡化了對計算機組成部件特性的介紹,充實或增加了一些新內容和宏觀層面內容的介紹。如充實了對主板和總線功能的介紹;改寫了對字符型數據及漢字的編碼表示;對按層次組織文件的優點、刪除文件的含義及文件恢復原理等進行了更為明晰的敘述等。
在程序設計知識部分,我們簡化了對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和編譯原理具體內容的介紹;強化了對程序設計語言發展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結構化程序設計語言、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可視化程序設計語言、人工智能程序設計語言的不同特點及各自的適用領域;強化了對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和編譯原理知識在培養程序設計能力上各自所起作用的介紹,為今后更好地學習掌握這些知識作出鋪墊。
在軟件開發知識部分,我們簡化了對有數據庫與軟件工程具體內容的介紹,概括性地介紹數據庫和軟件工程的知識,使學生在剛入門計算機專業時,就認識到數據庫技術在軟件(特別是應用面最廣的信息處理類軟件)開發中的作用,認識到開發大型軟件只有好的程序設計能力是不夠的,要有科學的軟件開發方法指導才能高效率地開發出高質量的中大規模軟件。
3.5激發興趣
“計算機導論”課程總的作用是把學生引入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殿堂,即起引導入門的作用。如果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激發起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興趣,該課程內容的選取和教學就是成功的,有了興趣才能更主動地學習,才能把后續課程學好。一些學生報考計算機專業是出于自身的興趣,但更多的學生可能是考慮到就業或受家長、親友的影響才選學的計算機專業,通過計算機導論課程培養這些同學對計算機專業的興趣尤為重要。
在計算機發展簡史部分,我們介紹了計算機領域著名的公司和科學家,包括計算機之父――圖靈和馮• 諾伊曼、ACM圖靈獎獲得者、IEEE-CS計算機先驅獎獲得者及國內計算機領域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著名公司的發展歷史及杰出科學家們的工作給有志于在計算機領域成就一番事業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很好的激勵作用。
各主要知識領域主要是介紹其發展歷程一直到最新進展并與實際應用相聯系,這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就是逐步想辦法提高系統資源利用率的歷史,軟件開發方法就是在開發大型軟件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出來的,互聯網的接入方式是隨網絡技術和產品的不斷發展而變化的。
3.6引導思考
本課程不只是讓學生學習了解一些基本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問題,為學好后續課程奠定基礎。大學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自己找需要解決的問題,自己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傳統習題的基礎上,設置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進一步閱讀有關文獻,對一些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思考和探討。
在計算機發展簡史部分,無論是計算機軟硬件產品的研制技術路線,還是公司的經營策略,都有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在計算機領域的典型問題部分,我們特別指明了算法設計與分析的作用,一些理論上可行的算法在實際上可能是不可行的,需要設計出實際可行的代替算法;對于計算機智能,介紹了目前的各種主要的不同觀點;在計算機學科方法論部分,我們講解了學科的3個過程、12個核心概念以及數學方法與系統科學方法如何與后續課程的學習聯系起來。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很好地思考。
4實驗教學內容改革
“計算機導論”課程的5個要求之一是:熟練掌握常用軟件的操作技能并初步具備系統的組裝與維護能力,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這個需要通過實驗教學來實現。雖然可選的“計算機導論”理論教學教材比較多,但相對來說專門的“計算機導論”實驗教材比較少,有些是把理論教學內容與實驗教學內容安排在一本書中,有些是選用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類實驗教材。這樣的實驗教學偏重于常用軟件(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操作使用,而對計算機的基本組成、網絡連接、病毒查殺、軟件的安裝與卸載等有關計算機系統的組裝與維護內容的介紹比較少,甚至沒有。課程學完以后,計算機專業學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和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沒有什么明顯的區別,體現不出計算機專業學生應具有的專業特點。
“計算機導論”的實驗教學內容要突出專業特色,學生除熟練掌握常用軟件的操作技能外,還要初步掌握計算機系統的組裝和維護能力(真正打開機箱觀察過計算機各組成部件的學生并不多),如計算機的拆卸與組裝、網絡連接、環境配置、軟件的安裝與卸載、計算機病毒的查殺等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安排一些有關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和數據庫的實驗題目,供學生在實驗室的開放時間選做。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能使學生熟練掌握常用軟件的操作技能,初步具備計算機系統的組裝與維護能力,還能加深對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系統安全等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當然,也要注意計算機系統的組裝與維護的實驗內容的難度與深度,畢竟是剛入學的學生,以要求初步具備相關知識和技能為好,更深入的知識學習和技能練習可以在后續課程的學習或實踐中逐漸要求其掌握。
5總結
本文在分析“計算機導論”的課程定位與傳統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討論了“計算機導論”的教學內容改革?!坝嬎銠C導論”包括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幾乎包括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各個主要方面,目的是使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有一個總體性的了解和認識,建立一個基本的框架性的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以后通過每門課程的深入學習逐漸豐富和充實這個體系。為符合剛入學大學生在計算機領域的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對每部分內容的介紹要淺顯,要適當掌握深度,著眼于基本內容的講解,為以后的深入學習起一個引導和鋪墊作用。各部分內容既要介紹歷史由來,也要盡量介紹到最新發展,這樣便于學生了解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研究組.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董榮勝,古天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法論[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4] 袁方,王兵,李繼民. 計算機導論[M]. 2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應用;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計算機設備的廣泛運用,促進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成熟。計算機科學技術是具備新興表現特征的尖端應用技術,其在現代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廣泛引入運用,給世界各國基層普通民眾群體的生產生活實踐體驗過程,造成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和沖擊。時至今日,現代計算機科學技術,已經實現了對包含平面二維圖像、視頻,以及音頻等多種具體表現類型的媒介技術要素的結合式運用,并且長期處于不間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有鑒于此,本文將會圍繞現階段計算機技術應用及發展展開簡要闡釋。
1計算機科學技術基礎概述
從整體性角度展開分析,計算機科學技術本身具備鮮明且充分的綜合性表現特點,能夠實現與多種具體表現類型的技術形態之間的結合運用,因而能夠長期維持快速有序歷史發展趨勢。在計算機科學研究與現代機械工程技術相結合背景之下,能夠實現在現代機械工程技術領域的引入運用;在計算機科學研究與現代電子工程技術相結合背景之下,能夠實現在現代電子工程技術領域的引入運用;在計算機科學研究與現代通信工程技術相結合背景之下,能夠實現在現代通信工程技術領域的引入運用。歷史文獻記錄資料揭示,我國第一部具備通用性的電子計算機設備,就是在針對現代通信技術和核物理電子技術等技術形態的結合運用背景之下研制形成的。微電子應用技術在現代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引入運用,有效提升了計算機科學技術在物理科學研究與應用實踐過程中的價值表現水平,促進了以光學和激光應用技術、真空電子應用技術,以及超導應用技術在內的一系列現代應用技術形態的日漸成熟。而且計算機科學技術在現代機械工程事業領域的引入運用,為有效提升我國機械工程技術活動的綜合性組織開展水平,做出了不容忽視的重要貢獻。
2現階段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應用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1)計算機科學技術在多媒體技術領域的運用。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與應用實踐活動不斷深入發展的實踐背景之下,多媒體應用技術借助與現代計算機科學技術之間的有效充分結合,獲取了在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領域多個具體方面的廣泛滲透。在一般性技術分析視角之下,多媒體技術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運用,能夠在針對平面二維圖像、視頻,以及音頻等媒體數據信息要素完成基礎性輸入和輸出技術處理的前提條件之下,能夠有效將抽象數據信息要素轉化處理為具體數據信息要素。在未來一段是時期之內,借由多媒體應用技術與現代計算機科學技術之間的有效充分結合,能夠保障和促進現有的多媒體技術,能夠切實實現在地質勘探、氣象觀測、通信工程,以及航空航天工程等現代化的系統性,或者是功能性應用技術實踐領域,獲取到穩定且廣泛的應用實踐活動空間。(2)半導體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研究與應用實踐活動水平的不斷提升,充分促進了計算機科學技術與半導體應用技術支架的相互結合,在較大程度上充分保障和促進了現代半導體技術的日漸成熟發展。在人類文明進入21世紀歷史發展階段之后,半導體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在于一系列具備更好技術特性的半導體技術產品的研發和廣泛投入運用。(3)個人數據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應用。個人數據信息處理技術是一種具備基本性表現特征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形態,其主要的技術性應用功能,在于針對具體面對的各種具體表現類型的數字信息要素和數據信息要素展開系統化的計算分析處理?,F代計算機科學技術最基本的功能和應用最為廣泛的功能,就在于針對各種表現類型的數據性信息要素的計算分析處理,且其實際的應用范圍覆蓋了我國民眾日常化生產生活實踐體驗過程中的方方面面。(4)移動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運用。在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早期發展階段,受設備物理技術局限性的影響,在一定歷史時期之內給其廣泛性的引入運用造成了顯著不良影響。而伴隨著個人PC設備和移動計算機設備的涌現和普及運用,為現代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普及發展,做出了不容忽視的重要貢獻。
3結束語
針對現階段計算機技術應用及發展,本文選取計算機科學技術基礎概述,以及現階段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應用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兩個具體方面展開了簡要的論述分析,旨意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蔡志珍.淺析現階段計算機技術應用及發展[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1:174~176.
[2]王一卓.淺析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6,20:105.
[3]夏春梅.探討現階段計算機技術應用現狀以及發展[J].價值工程,2014,35:191~192.
[4]孟慶濤.芻議現階段計算機技術應用現狀與發展[J].數字化用戶,2013,07:52.
本文所論及的,就是當前中學歷史教育改革的重要進展,以及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歷史課程的編制
關于學校課程的設置、編排、類型、結構等問題,直接涉及到了教學的進程和教學的內容。歷史課程究竟應該如何設計?在哪些年級開設?多少課時才合適?課程內容應該怎樣編排?課程的類型可以有哪些?等等,對于這一系列問題,我們的研究還是比較薄弱的??梢哉f,五十多年來我國的學校歷史課程經歷了反復的變動,其政治和社會方面的沖擊是影響課程發展的外部因素;而我們對課程理論的科學研究上的不足,尤其是從歷史學科教學的角度上,從學生學習歷史和全面發展的角度上的探究不夠深入,則是制約課程發展的內部原因。傳統的歷史課程在編制上,暴露出了明顯的問題,例如,歷史課程屬于分科課程,類型單一;課程的內容艱深而且繁多,過于強調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邏輯性;教學內容多偏重于政治史方面;初中與高中的課程在銜接上不甚通暢,內容重復較大,等等。
近幾年來,歷史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對課程理論的研究,力圖從學科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社會的發展等多角度來考察歷史課程的編制,以科學、合理地設置學校歷史課程。經過多年的努力,在課程設置與編制上已有了一些進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歷史課程類型的多樣化發展。長期以來,我國中學的課程編制是由國家教育部主持,在全國實行統一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大綱。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的發展不平衡,教育狀況也很難達到高度的統一,統得過死顯然并不利于各地的教育和教學的發展,因而有必要適當地開放課程編制的權力,給地方以一定的自主權,使課程編制具有一定的彈性。近些年來,一些省市可以根據本地區的教育情況編制課程,使得國家課程、地區課程、校本課程這三種類型的課程共同發展,呈現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課程,一些學校還開設了歷史方面的選修課,因而出現了歷史課程的多樣化趨勢。
2.歷史課程綜合化的改革。在以往,我國的中學歷史課程基本上是保持著分科課程的類型,對于歷史課程與其他社會學科課程的聯系與溝通上,往往不夠注重。近些年來,歷史教育工作者比較重視課程的綜合化問題,努力探索如何使歷史課與其他學科的課程相互聯系、相互溝通、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以突出學習的主題和問題的解決,使歷史課程與其他社會學科課程之間聯系得以加強,使學生在學習社會科學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運用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目前,歷史課程的綜合化主要表現在:一是課程設置上的綜合,把歷史與地理、公民教育統合在一起,編制了《歷史與社會》、《社會》這樣的綜合課程:二是歷史課程在內容上的綜合,使歷史教學的內容融入相關學科的知識;三是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的綜合,在教學中與其他學科共同教學或采用相關學科的教學方法(如社會調查、專題研究等)。
3.課程內容由學科體系向學科教學體系的轉變。我國中學的歷史課程一直是屬于學科類課程,采用通史體裁,強調的是歷史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知識,注重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連貫性。學科中心主義的課程,雖然可以顯現歷史知識的系統、結構、層次和線索,突出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但知識內容分量過重,密度過高,在教學實際中容易導致以知識教學為主,偏重課本知識,偏重對歷史知識的記憶和復述,使教師和學生缺少探究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這方面,我國的學者認為,應當適當地降低歷史課程的學術化水平,削減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不重要和不必要的知識內容,使歷史教學內容由學科體系轉變為學科教學體系。目前采取的做法,一是以課題或專題的形式進行內容編排,以突出重點,刪減過于煩瑣、細密的知識;二是在歷史知識的體系中明確地劃出一部分只作為學生閱讀的內容,不做考試的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視情況可講可不講;三是加強教學中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自主地去進行研究性學習。
雖然我們在改進歷史課程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解決。例如:(1)對學校歷史教育的總體構想和設計上還存在著不足,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育尚缺乏整體的規劃,使得中小學各階段的歷史課程還存在著脫節和重復的情況。建構一套完整的、有機的學校歷史課程體系,使歷史教育在中小學能夠循序漸進地、有層次地進行,還需要我們進行深入和縝密的研究。(2)在初中與高中歷史課程的銜接上,目前還有著很大的問題。特別是高中歷史課程的編制,目前是把中國古代史排在中國近現代史之后,不大符合歷史課程的邏輯:而高中歷史課程的內容,其知識體系與結構同初中相比較,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歷史課程的循環怎樣才能區分出層次與深度上的不同,這樣顯現出初中和高中課程的特色,這樣使歷史教學得以不斷地深入和拓展,這一直是困擾著我們的問題。(3)在課程的類型上,學校的歷史課程基本上是屬于必修課,大多數的學校還沒有設置真正意義上的歷史選修課,學生還不能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志向等來自主地選學課程;在教學安排、教材編寫以及師資培訓等方面,也未能對選修課加以應有的考慮。(4)對綜合化的社會課的教學內容,對中外歷史內容的合編,現在還很不成熟,爭議也是比較大的。社會課的體系與內容編排、社會課教材的編寫、任課教師的培訓等,都是值得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討的。尤其是綜合化的社會課如果泛化、削弱了歷史教育,就會造成令人擔憂的后果。(5)歷史課程如何編排學科教學的體系,如何從學生了解、認識歷史的角度上來編制歷史課程的進程和內容,如何使歷史課程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探究,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歷史課程怎樣編排,采用什么體例,選取哪些知識,這些問題是很具體的,解決得不好就可能制約課程的發展。
二、歷史教學的目標
學科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出學科教育的性質和功能,也反映出學科教育在學校的整體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一般來說,制定學校課程的教學目標,必須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這就是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體現學科的教育功能和特點,要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歷史教學目標的制定亦是如此。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中學的歷史教學目標,多是強調要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并通過歷史教學使學生在政治思想方面受到教育。也就是說,比較重視的是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而在近二十年來,我國的學者不斷深入思考學校歷史教學的任務,探討如何全面地編訂歷史教學的目標。這就不可避免地要轉變觀念,重新審視歷史學科的任務與功能,特別是要考慮到歷史學科不僅僅是對過去事實的記述,而是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認識與理解;歷史教學也不僅僅是為了使學生了解過去發生了什么事情,而是為了使學生學會全面、客觀、辨證、發展地看待人類社會的過去與現在,掌握認識歷史和社會的方法。因而現在的歷史教學目標在編制的過程中,比較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使學生學會學習。學生學習歷史,其真正的意義并不是在于使他們只是知道和記住過去所發生的事情,更不應該只是讓他們學會重復老師或課本對歷史的敘述,而是要透過歷史教學的活動,使學生不僅感受歷史的境況和氛圍,體會歷史人物的心態和想法,而且逐步學會怎樣對歷史進行認識,如何對過去所發生的事情進行解釋,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積累對人類社會歷史進行探究和思考的經驗,掌握認識歷史和了解社會的方法,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即使是傳授歷史知識的教學任務,也應該是在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注重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綜合理解和掌握,尤其是注重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實際運用,注重使學生掌握學習和探究歷史的方法。
2.使學生提高人文素養。學校歷史教育的目標中,無疑是要含有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因素的,這方面的教育必然要反映出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同樣重要的是要考慮學生的成長,使教育和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歷史教學的目標中,不僅是要強調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國家意識、國際意識、社會意識、民族意識等,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公民意識,具有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我們既然很強調歷史學科的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就應該通過歷史學科的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認識過去,認識社會,認識人生,認識自己。目前我們國家的教育非常強調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就是要求教育活動不僅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而且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發展。在新編訂的歷史教學大綱中,就特別提出了歷史學科具有提高國民素質的教育功能,通過歷史教學,使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從歷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得到全面發展。
3.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近十多年以來,我國的歷史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研究,在這方面進行了廣泛的探討,發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的目的和任務,這是己經取得了共識的。有了一定的理論研究基礎,在歷史教學大綱的編訂。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歷史課堂教學的組織、歷史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歷史考試的試題編制等各個方面上,現在都很注重培養能力的問題,近年來還特別強調了對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歷史教學目標的研究上,也還存在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例如,(1)在研究教育者的目標與學習者的目標方面,還是比較側重在前者上,即從教育的角度上研究教學目標,要多于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上的研究,而針對學生對歷史的認知、學生歷史意識的形成、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學生的歷史學習心理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是比較薄弱的,這就必然會影響到歷史教學目標的全面制定。(2)目標編制的理性上的思考要多于實踐上的思考,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和可操作性還應該細化一些。此外,對中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還沒有列入目標編制的視野,這都是需要加強研究的。(3)對于歷史學科能力的系統、結構、層次上的研究,目前還存在著較大的爭議:對于歷史教學需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也還有著不同的看法;對于學生學習能力所要達到的標準,還缺乏深入的研究;對于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學科能力,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今后從理論上和實踐中去深入進行研究。
三、歷史教科書的編寫
歷史教科書是依據歷史課程標準而編寫的學校教學用書,是歷史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憑借,也是學生學習歷史的主要工具,因而教科書是學校歷史教學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一種歷史教材。我國歷來很重視歷史教科書的編寫,社會的各方面都對歷史教科書給予一定的關注。從理論上講,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必然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諸如:在政治方面上,要遵從國家的法律法規、意識形態和方針政策(如國家的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在教育方面上,要符合國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育的方針和目的;在教學方面上,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適應學生的特點(如年齡、學力等);在學科方面上,要反映歷史學科研究的成果,知識的結構、線索、比重、選材、編排等要體現出歷史學科的特點,等等。因此,歷史教科書的問題是一個涉及面廣和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謹慎地加以對待。近十多年來,我國學者對教科書的研究有很大的進展,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這主要表現為:
1.教科書編寫制度上的改進。我國的教科書制度曾長期采用“國定制”,學校使用的教科書只有一種版本,即所謂的“統編教材”。這種對教科書的高度統一制度,實踐證明并不利于教科書的發展,尤其是不能使學校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1986年以后,我國對教科書制度進行了重大的改革,由“國定制”改為“審定制”,實行“編”與“審”分離。由此一來,多種版本的教科書同時問世,初步形成了教科書市場的競爭機制。目前,我國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就有北京、上海、重慶、廣東、湖南、山東等地出版的多種版本,還有一些省份也在準備自編或合編歷史教科書。應該說,開放式的教科書制度有利于教科書的發展,而多版本教科書問世的情況在今后的發展速度還會加快。
2.教科書編寫水平的提高。90年代以后,我國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在編寫上有了非常大的改觀。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是以課題的形式來編排教學的內容,并將課文分成了學習的課文與閱讀的課文兩部分,用大字和小字加以區別,并配合課文加入了相關的史料,以及大量的地圖、圖片和圖表,還設計有“課前提示”、“課內思考”、“課后練習”等內容,增加了教科書的實用性。其他地方編寫的歷史教科書也是各具特色,各有其優點。歷史教科書編寫質量的提高,無疑是有利于歷史教學的。
歷史教科書的改進總是在對傳統的繼承與揚棄的過程之中,不可能很快就解決所有的問題。就目前的狀況看,不盡人意的地方仍有很多。主要的問題有:
(1)教科書審定制的優點還未充分發揮出來。盡管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不再控制教科書的采用了,但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還掌握著教科書的采用權,雖然有多種版本的教科書出版,然而各省市還在指定使用某一種版本的教科書(尤其是本地區出版的教科書),學校及教師在采用教科書時仍是缺乏應有的自主權,不能在各種版本的教科書之間做出選擇。這種情況可以稱之為教科書的“地方保護主義”,使得教科書市場還難以有真正的競爭,這并不利于教科書的發展。(2)歷史教科書在編寫上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F在出版的歷史教科書,仍然是內容量過大,概念太多,知識點高度密集,對實際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課文輔助部分的設計上,知識性學習的設計要大大多于探究性學習的設計,引導學生對歷史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的活動設計還比較少;歷史教科書在體裁、體例上的創新還很不夠,編年式的通史體裁尚未有突破性的改進。(3)不同版本的歷史教科書的特色尚未突顯出來,怎樣更好地設計和編排,怎樣突出特色,仍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如課文的大字與小字的功能,還需要深入研究和開掘,尤其是專題性的課文,其小字部分不僅可以是具體史事的敘述,還可以起到大字部分之間的聯系和銜接的作用。(4)對教科書的認識上還存在一些保守的觀念。認為教科書是唯一的教材,認為教科書是教學唯一的依據,認為教學就是教教科書,學習就是學教科書的觀念仍很普遍。要改變這種把教科書的地位看成至高無上的“教科書中心”的認識和觀念,還需要我們的教學思想和理念要突破傳統的模式。
四、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往往是體現為“以教師為中心”或“以教科書為中心”,即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以知識教學為主,教學方法多是側重在教師教書本知識的方法。而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習方法則較為忽視,學生只能被動地、機械地進行學習。近二十年來,我國的學者對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更加重視學生在教學關系上和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倡學生對教學的主動參與,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
在現代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學校歷史教學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變化。歷史教學工作者認識到,歷史教學不僅是為了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透過對人類過去的了解,生成自己的歷史意識和對歷史的解釋,發展歷史的思維能力,掌握認識歷史和認識社會的方法。在歷史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教學的過程,而不是教學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思考的展開、方法的運用和經驗的積累,而不是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因此,目前在歷史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注重師生共同對問題的探究,注重對學生歷史思維的培養,注重在教學中對史料的運用和對歷史的理解。在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上,提倡使學生感受、認識和探究歷史,而不是被動地去記誦歷史?,F在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如討論、辯論、模擬、角色扮演等。運用以史料研習為主的方法,也受到學生的歡迎。此外,教學參觀、實地考察、社會調查、模擬考古等形式的教學活動也逐漸開展起來。雖然傳統的講授方法仍是最常用的課堂教學方法,但也要在講授的過程中注意是啟發式的,而不是灌輸式的;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而不是僵化和遏制學生的思維。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教師在努力探索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研究,組織開展學生的研習活動。這主要是教師和學生選定與歷史內容相關的研究性課題,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學生通過閱讀書籍、搜集和整理材料、討論、調查等各種活動方式,開展獨立、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并獨立完成或合作完成研究課題。
當然,新型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并不是馬上就能得到普遍的認同和接受;落后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也不是朝夕之間就可以完全轉變和消失的。即使是對新的教學方法,如果是不顧教學實際情況的刻意模仿,也難免“穿新鞋走老路”。因此,要進一步研究各種教學方法的作用、效能及其運用的問題。要使廣大的歷史教師在教學思想和認識上跟上時代的發展,使他們的素質和水平能夠勝任當今教學改革的需要,這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對現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優秀的歷史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要得到推廣,起到示范作用和輻射作用,也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努力。此外,在當前的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學計劃、課時安排和教材等都可能影響和限制著歷史教學方法的改革,使教師難免感到受到諸多摯肘,尤感缺少時間和空間去研究和開展創造性的教學。而且,升學、考試的壓力仍是非常大的,“考試第一”、“分數第一”的輿論并沒有因為素質教育的提倡而煙消云散,考試方式和考試方法的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改進。
五、歷史教學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現代化的教育不僅要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而且要有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和手段。近十多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十分顯著,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在中學教育中的應用,更為突出。中學歷史教學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已成為歷史教學改革中令人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目前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在硬件設備方面,中學里的電化教育設備如計算機、投影機、錄像機等,其普及率和使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的學校里,計算機設備不斷改進,大多數的學校建有計算機專用教室,有的重點中學還在每個班的教室里配備計算機及投影屏幕。計算機網絡建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一些學校和教師正在積極探索歷史的網絡教學、遠程教學。在軟件制作方面,近幾年不斷加速對教學軟件的研制和開發。一些實力雄厚的計算機公司與中學聯手,編制和生產高質量的教學軟件系統,以滿足學校教學實際的需要;很多教師也自己動手制作教學軟件。由于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配套,特別是歷史教學軟件的制作,為中學歷史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創造了條件。不少歷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使計算機所具有的信息存儲量大、檢索方便、互動性強的特點與歷史教學的需要結合起來,探索歷史教學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