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5: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個人調研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活動內容
《20xx年教科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選題》。
二、活動對象
教科學院在校本科生(本科級12級普通本科為主)、研究生
三、重點團隊和課題調研立項申報
1.申報范圍
校級重點團隊:能圍繞今年的實踐主題,開展真正讓學生做奉獻、長才干,使地方和學生個體雙方受益的社會實踐活動。
校級調研課題:各實踐團隊或個人圍繞實踐主題、今年社會熱點、政府關心問題、青年成長、地方需求、高校人才培養等問題,結合社會實際,開展調查實踐的研究項目。
校級實習見習項目:用人單位為我校學生提供5個以上實習見習崗位,能以各種方式妥善解決學生實習見習期間交通、食宿問題的項目。
2.申報流程
(1)立項申報:
各實踐團隊下載并填寫《教科學院20xx年暑期社會實踐立項申報書》及《20xx年教科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安全責任書》進行暑期社會實踐項目的申報,需申報學校重點隊伍的團隊下載并填寫《20xx年浙江工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校級重點團隊申報表》,同時撰寫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詳細策劃書,策劃書模板詳見《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暑期社會實踐策劃書(參考模板)》。
同時,為促進社會實踐與學術科研的緊密結合,增強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和創造性,鼓勵廣大同學在實踐過程中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提升調研成果,學校團委將開展20xx年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研課題立項申報活動。申報的團隊和個人可下載并填寫《20xx年浙江工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調研課題申報表》。
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和調研課題申報,參照但不限于《20xx年教科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選題》范圍
(2)材料上報與立項評審:
各基層團委經內部初步評審后,將已蓋章的匯總表與各《項目申報表》(書面稿與電子稿各一份)于規定日期前上交至學校團委。學校團委組織專家對申報調研課題的材料進行評審,最終確定準予立項的課題名單。
四、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進程安排
1.6月2日——6月4日:組隊、申報階段。
每一個社會實踐團隊將填寫的《教科學院20xx年暑期社會實踐立項申報書》及《20xx年教科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安全責任書》(附件2)(如申報校級重點團隊,同時需要填寫的《20xx年浙江工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校級重點團隊申報表》(附件3))、調研課題申報表及相應策劃書,于6月4日8點-11點將書面稿交至暢遠415辦公室,鮑老師處(電話:85290488)。
注:策劃書內容需詳盡,時間安排請與各專業短學期安排錯開。
3.6月中旬:校級重點團隊及校級立項調研課題評審與社會實踐領隊培訓,20xx年暑期社會實踐啟動儀式。
4.7月初—8月,實踐活動展開;
5.8月中下旬,實踐團隊提交實踐報告成果;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 創業 可實施性
一、前言
我國自上世紀末高校擴招以來,由于高校畢業生的迅速增加,就業問題成為各高校、地方政府工作的一大重點。近些年來,“風口”的概念火遍了網絡社區。 “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這樣的話,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正為就業而苦惱的即將畢業大學生的神經。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往往有著更加強烈的自我實現欲望,很多在校大學生走上了創業之路,渴望比同齡人更早的實現自我。
二、在校大學生創業情況
1.在校大學生創業主要的驅動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項:
(1)實現個人價值。在校大學生往往有著很強烈的自我實現的欲望,他們渴望證明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比單純的創業賺錢更加讓人能夠有向上的動力。
(2)占據了一定的信息優勢,因機遇創業。在市場上,信息的不對稱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在高校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大學生比較容易接觸到一些較為前沿的信息,發現這些信息下隱藏的市場需求,從而走上創業之路。
(3)就業問題日加嚴峻。就業問題早已成為社會關心的重點,為解決就業問題,各級政府和高校組織積極迎合時代潮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定的資金與技術支持。同時就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大,也使得一部分學生進行創業。
2.針對在校大學生對在校創業的意愿與看法上,我們采取了隨機調查和網絡問卷的形式。在我們調查的在校大學生中,22.6%的受訪者表示有過在校創業的想法。42.6%的大學生表示,在大學期間或多或少有過進行一些創業的想法。大至專利技術的開發和市場應用,小到承辦一些難度較低的畢業酒會。有創業想法的人雖然不少,但是真正在大學就讀期間就付諸實踐、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投資的大學生卻很少。在受訪者中,曾經真正進行過創業將想法付諸實踐的人數僅占4.2%,而創業取得些許成果的人只占了不足0.8%??傮w來說,目前在校大學生對于創業想法多,實踐少。
三、現今在校大學生創業現狀
在校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
1.大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知識掌握較為前沿和專業,但對市場運作的認識不足,對待創業所面臨的問題往往想的太過簡單。創業不僅僅需要專業性的知識,而且需要有關市場與管理的綜合知識,對個人和團隊素質考驗較高。在校大學生對于進行市場運作往往想的較少,對于創業僅僅有大概的概念,不清楚創業步驟,對如何有效融資、創業地點的選擇、創業宣傳策劃、管理與經營策略、財務管理等問題的綜合考慮較少,加之年齡較小,社會經驗不足,在創業過程中難免遭遇打擊,難以調試心理。因而大多數創業者面臨困難之時往往不知所措。
2.大部分在校大學生的創業缺乏新意,傾向于從事服務性創業。具有技術優勢的理工科學生創業傾向并不是很明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科學生就業壓力較小,對創業的需求度并不大。出于在校大學生個人的資金與眼界限制,創業方向主要是一些資金投資相對較少、回本比較快的行業例如小型餐飲業。這些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存在大量的競爭者,看似做起來簡單,穩賺不賠,但在實際運作中也存在大量風險。例如遭遇同行的惡意價格打壓時,大部分學生創業者不知如何規避處理,導致創業失敗。
3.項目缺乏可操作性。高校大學生懂得更多的是從書本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所以其進行的創業項目在前期市場地位和思路上就有可能偏離。這可以看做是在校大學生創業項目的一個通病。雖然現今存在許多大學生創業項目比賽,這些雖然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一定的鍛煉,讓在校大學生對創業有了一定的現實認識,但實際中遇到的情況往往復雜得多。再者,其項目在初始并沒有完成一個很好的市場定位,針對什么樣的人,做滿足什么樣需求的產品此類問題沒有明確的定義,缺少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的支持,所以要把項目放在實際情況下運作起來是比較困難的。
四、關于在校大學生創業的建議
對于以上關于在校大學生創業所存在的問題,我們經過認真分析研究,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1.高校應普及創業教育,讓在校大學生正確認識創業。
創業,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近些年來,馬云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和電子商務的主要推動者,成為現代草根創業的榜樣。大部分的年輕人渴望通過創業成為像馬云一樣家喻戶曉的成功人士,認為那才是真正的創業。但創業不等于阿里巴巴。我們的在校大學生創業由于個人能力、資金和經驗問題,可以立足眼前市場,做一些具有市場前景和可操作性的小項目,不宜過大。
高校在創業概念方面應該加強大學生的認識,以免創業學生好高騖遠,想法不切實際。首先對于創業不要一股腦的鼓吹創業的好處,捧出一個又一個神話,而是應該切實的根據現實,提供給在校大學生更多的市場信息與方向,鼓勵創業的同時也要讓學生認識到創業并不適合所有人,也并不是只有創業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對于任何創業涉及的領域,鼓勵學生不要憑空猜想,要實地進行市場調研,并經過合理數據分析,再確定項目的發展方向;其次,繼續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和教育培訓。教育有創業意向的在校學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要敢于面對,直視錯誤,及時糾正方向。最后,二十一世紀,團隊是成功的一大因素,一個好的項目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團隊。高校的一大優勢也在于它可以將有共同志向的人才集中起來,集思廣益。通過學校的平臺相結合,采取分工協作的方式,充分發揮各自特點,優化資源,合理配置進行創業。
2.大學生個人來說,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傾向新興的產業方向進行創業。在校大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強,知識儲備較為豐富等特點,因此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在專業知識上的優勢,利用在校學到的知識,盡可能的前瞻性選擇創業項目。這并不是對傳統產業的歧視,而是盡大可能的利用在校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想。在創業前應積極對創業環境與創業市場進行調研,了解創業條件及機遇,并通過文獻閱讀、已取得的知識積累等條件,借鑒前人創業經驗及學者對大學生創業建議,制定切實可行的創業計劃與創業模式。其次,加強團隊協作。大學生創業僅靠單槍匹馬取得成功比較困難。但是采取團隊分工協作的方式進行創業,團隊各成員可以相互支持,包括技術與精神上的支持,遇到困難時可以更加客觀地分析問題來源。
五、總結
當前大學生創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成為解決大學生創業難的關鍵。大學生應該充分發揮專業化水平較高、知識儲備較為豐富的優勢,利用較為寬松創業環境,打破魍承∩譚返拇匆的J劍擴大創業渠道與途徑。高校更應該加強對大學生創業方面的正確引導,讓在校大學生真正成為推動祖國發展的人才儲備。
參考文獻
[1]田靜.大學生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
[2]林葉.大學生創業伊始現狀調查研究.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公益創業;調查;研究
本調研選取中央民族大學校內各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230份,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在樣本中,男性占35%,女性占65%。包括維吾爾、蒙古、傣、回、土家、黎、滿、水、苗、壯、哈薩克、朝鮮、柯爾克族、藏等14個少數民族,另外有5%的漢族學生,兼具代表性和全面性。問卷涉及32個問題和3個訪談內容。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對公益創業的認知及參與情況
在大學生個人對公益創業的認知及參與情況層面,我們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了調研。大學生個人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的了解程度如何;對公益創業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否經常參加公益志愿活動;認為開展公益創業最需要具備的素質是什么;少數民族大學生公益創業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等問題進行了調研分析。
據數據分析,占75%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本人基本了解我校及周邊學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的情況。可見,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于就業和創業普遍關注。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只占不到5%。
至于對公益創業的了解程度,就沒有這么樂觀。 38.5%沒聽說過公益創業或者只知道是與公益相關的創業,有55%大致了解這一定義,但不了解具體的操作;僅僅有6%左右對公益創業的定義以及操作都十分了解??梢姡鎰摌I需要大力普及。
對于開展公益創業最需要具備的素質來看,大多數同學(85%多項)選擇良好的心態、積極的創業精神和專業背景。積極創業精神基本都被測試者選擇,說明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創業方面的積極心態。這也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公益創業的主要做法和實踐
(一)對公益創業的調研內容分析
目前哪些領域更需要公益創業,我們在調研的3個方面(多選)的比例排名,第一是教育(88%);第二是養老(78%);第三是社區服務(60%);分析可知,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自少數民族地區,吃了沒有文化的苦頭,對于教育發展,認知尤為強烈。其他方面大家都沒有寫出,說明少數民族大學生對公益創業的領域還不熟悉,不知從哪里下手,不知道以什么作為抓手和切入點。因而加強引導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和內容。
少數民族大學生要是進行公益創業,開展的根據是什么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市場需要明顯放在了第一位(83%);自己的興趣排在第二(75%);項目的創新性(55%)排在第三。而專業(45%)則最靠后。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市場經濟已經被少數民族大學生接受,等靠要和依靠國家來解決就業問題的思想,已經去除,依靠自己,憑借創業來發展,則是新時期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擇業觀念的轉變。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開展公益創業,需要大力支持
哪些方面可以對其進行支持,大家的回答很不一致。這就體現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活躍,思路各有千秋。我們通過對問卷分析和訪談,進行了總結。第一,少數民族大學生選擇學校支持,是對學校教育的信任,同時給學校提出了要求:公益創業的教育培訓,學校要承擔一定的任務,不能全部推向社會和市場。第二,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選擇了家人選項??梢?,家庭永遠是孩子的后盾和大后方支持者。這提出了兩個方面的問題,家庭教育和社會的責任。孩子選擇了公益創業,需要家長支持,政府有責任向家長宣貫。為什么創業有困難、需要支持的時候,少數民族大學生首先想到的是家庭父母,而不是組織和政府呢?這個問題值得社會各個層面深入思考。第三,選擇公益組織和政府的,主要是對此方面知識有了解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他們有的是專業接近,有的是曾經在其中志愿者服務或者實習的。比如,政府向公益組織或者公益公司購買服務,就為公益創業提供了市場需求和合作機會。
少數民族大學生準備創業,推動創業的因素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家里人影響(31%);朋友鼓勵(55%);受成功人士的影響(66%);個人事業心和責任感(87%)。首先,公益創業的前提是公益,載體是創業公司或者協會等形式。公益創業,首先體現的是責任,是CSR(企業社會責任)。這是最主要的推動力。另外,榜樣的力量,鼓勵和幫扶也很重要。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有自身的優勢,同時也有劣勢。在同一個平臺競爭,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艱辛。
因此,創業者必須要具有一些基本能力和優良的素質。從眾多問卷和訪談中,我們認為以下幾點素質和能力尤其重要。包括較好的組織能力;具有專業的知識背景;具備較好的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等。
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畢業之際或者選擇就業、創業的發展中,大家的想法是不一致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去創業。在本調查中,占絕大多數的是1考研,其次是2到企業工作考公務員(65%);;第三是3有出國想法;有個人創業(非公益)意向的占很少一部分;想做公益創業的比例更小。從數據分析,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還是把求學放在第一位,把穩定工作,例如公務員,放在前頭。創業艱難,大多數同學還是存在畏難情緒。(見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擇業示意圖)
因此對于是否考慮過自己從事公益創業,基本是沒有仔細考慮過或者不確定(80%),打算短期內從事,提高自身能力,進行公益活動,或者打算做為自己的長期事業的很少(11%)。但是,大家普遍覺得公益創業的前景很樂觀。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發展會越來越好(80%)的論點和實際行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就需要我們加強教育、引導和宣傳工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思想一定要多家宣傳,尤其是共青團要在青年中廣泛開張宣傳教育工作,并加強引導。
三、少數民族大學生公益創業的劣勢與優勢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的具體困難
調查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公益創業的具體困難是什么?1缺乏資金支持、2缺乏社會經驗、3缺乏人脈、4缺乏營銷策略、5缺乏創業伙伴、6家人反對、7缺乏相關專業知識、8其它。
從圖中可以看出,選擇1、2、3、4的最多,選擇中包括所有的選項。由此可以看出,困難集中在資金、經驗、人脈和營銷等四個主要方面。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公益創業中存在的客觀不利因素
同樣,在確定少數民族大學生公益創業中存在的客觀不利因素(1資金短缺、2缺乏寬松的注冊條件、3社會認同度低、4項目創意不夠成熟、5缺乏成熟完善的項目管理執行模式、6其他)方面,1、2、3是明顯的不利因素。
(三)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的優勢
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相對于其他群體的優勢。(1年輕有活力,勇于拼搏、2專業素質較高,有創新精神和開拓精神、3素質較高,適合從事與公益有關的事業、4對新鮮事物敏感,容易接受、5具有民族優勢、6其它)。如下圖分析,1、2、5是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的優勢。年輕有活力,具有專業素質,再發揮出民族優勢,這是他們具備的優勢。
[結語]
少數民族大學生公益創業的社會意義體現在多個方面。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講,可以在實踐中增長學識和社會接觸能力(90%);能緩解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85%);從學校和社會的角度老看,能幫助弱勢群體,彌補社會鴻溝(75%);推動高校進行實踐教學改革(60%);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80%)。而對追求增加個人收入的百分比卻很小(12%)。
【關鍵詞】學分制;延期畢業學生;管理策略
1目前國內外研究現狀
學分制概念起源于德國、定型于美國,最終于19世紀下半葉在哈佛大學得以確立,并隨著時間推移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它是一種以選課為方式,以學分為計量單位,規定和計算學生的學習量和學習進度,把必須修滿最低總學分作為畢業標準的教學管理制度。1999年全國高校擴招后,為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國眾多高校紛紛實行了學分制。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是指在本科生學籍管理規定中,將學習年限定為3.5-6年,按照本科培養計劃,學生完成既定課程要求為4年時間,學業優秀者可提前修完學分,申請畢業;也可根據需要中止本科培養計劃,進行社會實踐,增強實踐能力后再繼續完成學業,從而成為以理論帶實踐,以實踐促理論的高水平人才。關于高校延期畢業學生的相關研究呈現起步較晚、內容較少、成果較小,針對大學生降級行為的相關學術研究開始于80年代,由大連理工大學劉少新本著“防重于治”的原則,對延遲畢業學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起點要低、內容要實、要循序漸進;90年代重慶郵電學院周衛紅,根據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可布森的研究,提出了學生在教育活動中都有一種“向師性”,希望得到教師的尊重、愛護和鼓勵,希望得到師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著深刻的影響。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愛的效應。隨著高校規模的急劇擴張,生源廣泛復雜,導致出現了教育管理難度加大、教育環境、師資問題日益突出,對延期畢業學生的管理要求更具體化。首先2008年大連交通大學齊昆,針對延期畢業學生的特征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單獨管理,逐一建檔,學校和家長齊抓共管的管理方式。其次2009年廣東工業大學莫暢和華南理工大學李漫,分析了延期畢業學生試讀期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學生黨員干部“一對一”,教師“一對多”,家長“一對一”的跟蹤管理模式。尤其是2010年集美大學周宜生、沈陽工業大學程軍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田園,分別對各自學校延期畢業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了必要的應對之策。2012年河北工業大學紀美靜等人從學生個人原因、學校教育原因和家庭社會原因,分析了大學生延期畢業的誘發成因。然而就我國目前實行學分制的高校來說,未能在四年內完成學業,而申請延期畢業的學生大部分為學習困難、自我管理能力低的學生。這不僅違背了學分制彈性學制的初衷,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管理的難度。表1是對某高校2009-2013年度延期畢業情況的統計,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學分制下高校延期畢業人數比例趨于上升,“延期畢業”問題也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如何有效管理這些“邊緣學生”,是改善大學生就業率及建設和諧大學校園的關注點,也成為高校提升戰略。表1某高校2009-2013年度延期畢業情況年度本科延期畢業人數本科畢業生總數延期畢業所占比例2009年216人3356人6.04%2010年231人3508人6.17%2011年285人3590人7.35%2012年253人3702人6.39%2013年311人3764人7.63%。
2大學生延期畢業生管理研究趨勢
2.1大學生延期畢業的個體、學校和社會影響分析。我們發現,目前對大學生延期畢業的個體、學校和社會影響的系統分析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挖、細理??赏ㄟ^對以往大學生延期畢業進行整理及系統回顧,從現有的延期畢業學生管理中尋找規律,通過現有研究資料,對相關教育管理部門進行深入調研分析,總結大學生延期畢業對學生、學校和社會的影響程度和影響因素,在學分制積極作用的同時,應正面其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要查找其與學生學習規劃變化之間的聯系。2.2大學生延期畢業的易發人群調查分析。通過對學生、輔導員和班級導師進行深度訪談和調查研究,研究分析延期畢業學生中的易發人群的人口特征和行為特征,并借鑒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相關理論,從學生個人的心理特點、行為特點、學習特點、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展開,發現大學生延期畢業的形成規律,了解易發人群的癥結所在,有助于我們建立有效的預防機制。2.3大學生延期畢業的應對策略長效機制構建。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延期畢業因素和形成過程中關鍵環節的系統研究(如學科特點、課程設置、家庭因素、管理現狀等環節),總結大學生延期畢業的形成機理,為制定階段性應對措施提供依據。站在高校教育和諧發展的角度提出應對策略,建立長治有效的預防和面對大學生延期畢業的幫扶體系。在建立幫扶體系的同時,除考慮學校的作用外,也應該積極建立有效的家庭干預模式,使幫扶機制形成家庭和學校一體化。同時,還要注意各個部門的聯動,學生工作部門、教務部門和任課教師之間要相互協作,齊抓共管,才能達到目標。另外,幫扶機制的研究應更多地為實際教學提供幫助,從實際教學需要出發并且最終要回到實際教學中,不能和教學脫離。針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學分制實施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也是建立幫扶機制的應有之義。
作者:趙琦元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質量就業 理工科大學生 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84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ex of evaluating the level of running a college, and employ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directly affect high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graduat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o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sis,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and enterprise recruitment graduates investigation content related to the investigation, i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for example, analyz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mployment, reflecting the form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and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model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of high quality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 high quality employment;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熱點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理工科畢業生在專業背景、知識結構等限制下,跨專業就業、高質量就業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在大數據時代下如何在保證就業率的基礎上提高理工科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探索高質量就業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開拓有效的工作載體推動就業工作的開展,是高校當前就業工作的當務之急。
1 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內涵
1.1 核心競爭力定義及理論概述
1990年,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是在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普拉哈德(C. K. Prahalad)和加里?哈默爾(Gary.Hamel)合著的《公司核心競爭力》一文中首先提出來的,“核心競爭力是在一個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個體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于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①根據英國原教育與就業部(DFEE)對就業競爭力的理解是:個體獲得并且有效保持工作的綜合評價能力,即在求職市場內通過把握充分就業機會來實現個體的潛能自信。就業競爭力是指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如何具有戰勝競爭對手、發現適合發揮才能和找到自身價值的合適工作崗位的能力。②
1.2 就業競爭力構成及現實意義
就業競爭力是個體通過智力、學歷、專業背景、情商、綜合素質,加之對行業認知、市場定位、工作經驗程度、掌控市場機遇的能力力、就業的思路、求職的實戰能力和面試表現情況等因素形成的合力。就業競爭力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綜合能力的象征,也是大學生求職和發展的全面展示,能側面反映出所在高校的大學生培養和教育質量。③就業核心競爭力是就業過程中能使大學畢業生保持長期穩定競爭優勢的能力,是將個人綜合能力和社會發展需求有機融合,不斷自我完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④就業核心競爭力是一個高度綜合化的概念,是大學生個體內在系統與外在環境互動作用的體現,是畢業生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結合的結果。⑤從本質上來講,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是一種綜合實力的體現,是大學生獲取、發現、把握就業市場、獲得職位的內在能力和競爭優勢。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核心競爭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在求職和發展的突出表現面。
2 影響工科大學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
以東北大學2016屆本科(理工科)畢業生、2016屆(理工科)碩士畢業生500人,來校企業100家為調查對象,針對畢業生主要圍繞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就業影響因素、就業渠道和就業指導服務等內容展開調研,針對來校企業開展關于“企業用人質量標準”方面內容進行調研。對數據進行統計,通過頻數分析、比例分析等手段對調查數據進行處理。學歷和性別比例分布如圖1所示,男生占數據比例的72%,女生占數據比例的28;碩士學歷占占數據比例的24%,本科生占數據比例的76%。
2.1 專業設置對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
從畢業生初次就業情況在各專業之間的差異比較大。以東北大學理工科為例,冶金、材料、機械、自動化等國家重點學科的專業就業情況良好,2016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在96%以上;而新建專業就業則相對困難,2016屆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在92%以上。學科地位、學科與社會市場的適應性、社會對學科人才的需求量是影響各學科相應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2.2 就業指導工作對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
2.2.1 就業渠道
圖2為理工科大學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途徑。分析得知,理工科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學校招聘會、學校官網的就業信息、學校導師推薦、其他招聘網站等,比例分別為。學校的就業信息網等及時向畢業生傳遞各單位的招聘信息,為畢業生提供就業的平臺和機會,信息渠道是畢業生就業的基本保障。
2.2.2 就業指導服務
理工科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求職與就業市場需求的信息不對稱、非理性就業、求職就業技巧缺乏等諸多問題,調研了解理工科畢業生需要在就業指導課、就業指導服務需求情況如表1所示。因此,就業指導服務能有效促進畢業生就業,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
2.2.3 來校招聘企業和崗位質量
2014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經濟發展不穩定,國內鋼鐵行業加速下行,鋼材價格已跌回十年前的水平,導致來校招聘企業數量略有下降,冶金、礦業、材料、環境等專業企業需求量減少,供需不匹配,直接影響畢業生就業質量。
2.3 畢業生綜合素質對就業競爭力的影響
通過對100家用人單位調研數據頻數分析,用人單位看中的畢業生的個人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學習知識的能力、解決專業問題的素質、綜合素質、溝通和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執行力、創造創新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等諸多方面,如圖3所示。畢業生個人綜合素質的高低自接影響到求職的成敗。此外,性別因素一直影響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尤其對于工科學生而言,就業單位的性質決定了男性更適合于從事。
2.4 就業心態對就業競爭力的影響
工科畢業生存在初次就業過程中存在求職定位不明、趨向較為集中、盲目考研、就業環境接受能力差、就業后穩定性不足等就業心態不理性問題。
畢業生初次就業首選就業城市分布如圖4所示,64%的學生初次就業首選直轄市或省會城市,34%的學生初次就業選擇地市級城市,僅有2%學生選擇地市級以下城市就業。反映出工科畢業生就業心態有所偏頗,而就業心態是否理性將決定就業情況及就業后穩定情況。
3 提升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3.1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確立“就業指導系統”在提升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中的定位
(1)就業指導模式創新。隨著招聘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的期望值不斷提升,社會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調查分析,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應以市場為導向、從本科入學前抓起,實現就業指導工作系統化,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活。對一年級開展目標教育,主要側重于如何了解、適應所學專業;對大二、大三年級的學生知道主要把握如何打好基礎知識、建立合理和完備的知識結構,在塑造自我的同時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校、院可通過舉辦模擬競聘會、簡歷設計大賽、掛職鍛煉等活動積極為學生提供各種鍛煉平臺。對四年級學生則側重加強如何引導學生理性就業、如何拓寬學生知識面等工作。
(2)就業指導方法和途徑創新。在就業指導政策方面,高校要不斷完善就業指導體系和機制,創新設立就業指導工作室等,加大學生高質量就業指導力度。在就業市場拓展方面,學校結合學科、學院、校友資源,要進一步擴寬學生就業市場,拓寬學生就業途徑,保證來校企業和崗位數量及質量。在就業信息方面,要利用微信平臺等新媒體就業信息暢通學生就業信息渠道,引導學生在校園招聘會基礎上拓寬就業信息來源渠道。在就業心態引導方面,由于理工科畢業存在就業環境差、就業地偏遠等問題,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應加強學生就業心態指導,引導學生理性就業,鼓勵畢業生不怕艱苦,敢于到基層去、到一線企業實現自身價值。
3.2 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完善大學生職業選擇與發展關鍵元素的整合,增強大學生核心竟增力
學校、學院在進行專業課程設置的時候,要加大調研力度,專業課的開設要緊跟時代步伐,適應社會需要,利用教學改革等方式,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同時,在教學模式創新行動方面,應不斷嘗試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即:在強化通識教育教學的同時,通過加強實踐基地建設逐漸實現“通識教育+實踐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堅持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專業學習能力”的研究型教學為出發點,兼顧拓寬大學生國際視野培養的多維教學模式等,培養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大學畢業生,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第二課堂方面應培養、鍛煉大學生的面對社會工作的執行能力、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團隊協調和合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力爭通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他們形成相對優化和完備的知識結構。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好基礎和專業課程知識外,還應通過輔修第二學位、參加知識講座、閱讀課外書籍和論文等方式不斷拓展大學生的知識覆蓋面。
3.3 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拓展多元化就業模式
創業基礎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的教育,以便于他們從事創業活動和實踐的教育。創業基礎教育可以創造性地帶動就業活著創造出新就業崗位和機會。2016年,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隨著學校對創業教育的研究、教育和實踐的加大投入,創業基礎教育的思維逐漸形成,而大學生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優勢和社會對個體的需求,培養創業能力和思維,將有效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4 結語
要提高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除了做好就業指導服務等應急對策之外,也應改善影響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高校應針對各學科、各年級、各階段學生特點,構建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體系,在教育工作中認真總結、不斷完善。要從根本上提升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需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更需要社會的普遍關注和支持。
注釋
① 肖力瑋,梁斐,陳溪.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研究綜述[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2).
② 余冠軍,肖友平.略論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8).
③ 徐涌金,高秋艷.試析大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的基本要素[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4).
關鍵詞:大數據;教育管理;大學生;創新策略
一、運用大數據技術,健全師生服務系統
高校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不同類型的實用技術人才,因此高校在制定教學計劃、開展科研活動、引進師資隊伍時,都應圍繞“人才培養”進行,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部分高校仍注重理論教學,沒有真正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高校應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不斷建立健全師生服務系統,結合學生多層次需求,提供針對,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高??赏ㄟ^調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學生、教師的需求,創建合理的師生服務系統。服務系統應覆蓋在學生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1],如通過大數據服務平臺,創建數據共享平臺,統計學生專業學習的興趣愛好,并開設對應的課程,豐富學生專業課程的開展方式,提升學生專業學習的有效性;其次,通過大數據技術,關注學生、教師、學校部門中產生的數據,利用相應的統計軟件,繪制數據變化的趨勢圖,為學校領導層制定管理政策提供數據資料;最后,應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簡化大學生教育管理程序,綜合考慮學生個性特征、專業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提供針對,如就業信息服務、選課服務等。
二、利用數據倉庫功能,建設信息化校園
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數據的數量、種類不斷增多,從某種程度而言,“海量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因此,數據模式也越來越豐富,高??山Y合自身發展需求,合理引進數據倉庫,充分發揮數據倉庫收集、分析數據的優勢[2],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數據支持,建設現代化信息化校園。如高校黨團組織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的數據倉庫功能,存儲有關學生、教師的黨團教育資料,了解師生思想變化,創建網絡互動平臺,借助信息化技術開展黨政教育:(1)針對學生社團、黨團組織而言,其能夠通過數據倉庫,總結學生日常興趣愛好,開展有吸引力的活動,提升社團活動的整體質量;(2)針對學院黨委組織而言,為弘揚社會主義新文化,其應借助大數據技術,整理有關學校中優秀的黨員事跡,以網絡平臺為基礎,創建網絡黨支部,傳播校園正能量。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校園不僅能夠有效節省學校管理學生的時間,還有利于尊重學生個性特征,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因此,在利用數據倉庫技術時,也應合理傾聽師生意見,真正實現人物、物物聯網[3],通過設置感知終端等方式,協調好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教育管理的質量與水平。
三、借助云計算技術,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云計算技術以網絡存儲、虛擬化、負載均衡等多種技術為基礎,能夠有效保護好數據的安全與完整,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應結合自身建設、人才培養的需求,引進云計算技術,做好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受到高校信息資源、教學理念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高校在管理學生事務時,仍存在管理效率較低、信息化管理程度較低等多種問題,針對這一現象,學??衫迷朴嬎慵夹g,創建學生事務一站式管理模式,通過大數據技術梳理與學生管理有關的事務,根據學生的需求,建立信息資源導航、信息索引等系統,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同時,在網絡平臺中,為學生詳細講解網上辦事的流程,簡化學生管理工作程序,并借助數據中心、身份認證等方式,保護好學生信息。此外,學校應基于整體的角度,整合學生管理的信息資源與信息系統,加強學校不同部門之間的交流與聯系,將學生管理工作貫徹在每一環節,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發揮大數據優勢,構建良好網絡環境
大數據技術以計算機、互聯網等為基礎,高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應利用大數據產生的數據,充分發揮網絡空間的優勢,為學生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指導學生科學地進行學習,加強實踐與理論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高校的教學不應局限在課堂,也可延伸到學生生活中,全方位的實現教育活動,學校也可利用大數據網絡平臺,整合不同專業的學習資源,優化學習資源配置,為學生學習創造更好條件。同時,將學生喜愛的校園文化、思想教育活動“轉移”到網絡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教育模式,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應利用大數據網絡平臺,科學傳播各項法律法規政策,提升學生思想覺悟,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信用認知、網絡道德意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上網習慣。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將其運用在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中,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的信息技術水平,還可創新大學生管理方式與理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個性與特征,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創建完善的師生服務管理系統,借助云計算、數據倉庫等技術,構建良好網絡環境,進一步提高學校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覈咝4髮W生戀愛教育狀況研究———基于對476份調研數據的分析[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5,23(1):28-34.
[2]路葵.大數據時代給教育帶來的轉變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45(4):237-238,240.
[關鍵詞]校園經濟;休閑文化產業;大學生消費觀
[DOI]10.13939/ki.zgsc.2016.24.051
1 前 言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節奏加快,休閑文化娛樂產業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和自我享受的重要場所,也代表著一種氛圍文化和追求。[1]對于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校園而言,大學生受到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其穩定、合理的價值觀尚未正式定型,休閑理念和休閑方式的可塑性較大。他們在校園內構筑的休閑消費往往反映出特有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休閑消費不僅是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它已內化到大學生思想、行為過程的始終。他們的消費觀念對高校周邊甚至未來社會休閑文化商業市場開發和運營都有很大的向導意義。
2 當代大學生消費傾向研究
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由于受到社會環境以及自身身體素質、心理等因素的影響,經常展現出其獨立的休閑理念和休閑方式。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大學生的消費能力、結構、消費觀念等,以最客觀的調研結果來呈現大學生消費文化現狀,整體并且有依據地把握大學生消費特點,得出了以下結論。
2.1 大學生群體普遍具有一定消費能力
通過了解,我們發現,大學生每月生活費主要集中在800~1000元,所占比例為39.06%,甚至還有5.74%為2000元以上;除了正?;ㄙM,每月可支配花費主要集中在300~500元,占了44.41%。
從每月生活費和每月可支配收入這兩組數據中,可以發現,大學生這一特殊的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是比較可觀的,校園是一個具有一定潛力的市場平臺,高校周邊的商業開發也具備了一定的市場需求。
2.2 休閑娛樂類消費對于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具有一定市場需求
我們將大家日常消費中所涉及的內容列舉了出來,包括伙食費、交通及通信費、購物、交際情感維系、學習費用、個人興趣愛好消費,然后讓大家按照比例進行排序,排序前后以高低分數計入統計。
購物、交際情感維系消費在大學生日常消費中所占比例排到了第二、三位,即僅次于必須消費伙食費之后,個人興趣愛好等消費在日常消費支出中占據一定比例,可見高校周邊休閑文化產業作為校園生活的補充與豐富,是學習、聚會、交流、休閑的理想之地,有著強大而穩定的消費力。
3 高校校園休閑文化的特點
3.1 高校休閑文化消費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得以體現
校園本身的背景氛圍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消費行為的產生。每一項消費行為背后都會有一定的原因導向,為此我們做了關于消費原因的調查。從調研校園背景文化開始,讓大家對自己所在學校的各種文化氛圍打分。通過交叉分析法,可以發現各個學校的社團活動氛圍所獲得分數都比較高,培正學生這一方面的打分也是最高的;學習氛圍一本類打的分數普通偏高,其他類學校分數參差不齊,不過差距不大,由于涉及圖表多,不一一呈現。另外,我們也對廣州的兩所高校――廣東培正學院和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兩座高校進行考察分析,發現兩所學校有很大的文化性格區別,這也使得校園周邊經濟消費呈現比較明顯的高低。培正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使得培正學子性格偏活躍,加上特有的社團文化傳統,使得培正校園周邊休閑文化消費的內容比華廣豐富,商業氛圍也比較活躍。休閑是我們的存在狀態、生命狀態和精神狀態。[2]所謂高校校園休閑文化,其實就是指在高校校園特有的環境下,大學生們在完成日常學習、工作之余從事的帶有一定精神內涵的休閑行為所構筑的文化氛圍,其實質是大學生現實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所以校園本身的背景氛圍也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大家的性格和觀念及消費行為的產生。
3.2 高校休閑文化更加關注情感共鳴
沖動消費行為背后原因調查中,可以發現個人喜好、新穎創新喜歡嘗試、促銷活動、朋友介紹四個方面占據比較大的比例;而感受到美好消費體驗的原因調查中,44.6%比例選擇個人喜好得到滿足,其他選項比例均勻。
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大學生消費群的消費特點,比較注重個人情感、個人喜好,有獨立的消費觀念,喜歡新鮮嘗試,說明高校休閑文化側重顧客人文精神和情感價值,以學生思維狀態來理解學生消費需求。菲利普?科特勒的營銷3.0提出“從產品到顧客,再到人文精神”。[3]高校校園休閑文化更多地關注大學生精神層面的訴求,關注情感共鳴,這既是由高校校園休閑文化本質所決定的,也是由大學生個人成長的特殊階段性所決定的。
3.3 高校休閑文化消費渠道是與時俱進的
關于對高校學生線上與線下消費行為情況的調查,同時也對選擇線下消費做了原因了解,選擇日常消費中線下消費所占比例大的人數為總人數的54.69%,選擇線上為45.31%。雖然選擇線下所占據的人數比例較大,但線上45.31%的大比例數字也是需要我們引起關注的。而大學生選擇線上消費的原因傾向于方便、選擇多樣,可以看出大學生消費行為比較容易接受并且傾向新鮮多樣化消費方式,電腦、手機等互聯網應用在其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非常高,這也提醒我們高校休閑經濟是與時俱進的、緊跟潮流的。
4 高校休閑文化產業的運營
根據前期調研結果,將其運用到高校休閑文化產業經營中來,制定新經營方案如下。
第一,重新裝修:打造更好的娛樂環境。裝修設計方面采用照片墻、留言墻,一方面節約成本,另一方面通過校園場景圖片展示,運用場景思維,拉近與消費群體的距離。留言墻的設計,可維持良好的客戶關系與情感交流。
第二,傳單等紙媒傳播方式的運用:“有也”是一本成熟的培正商家宣傳手冊,培正新生入學前人手一本。投入一定宣傳費用,拿下其最好版面,以“培正第一家KTV”為宣傳點,將原點信息第一時間覆蓋到新生群體中,在新生群體中形成“培正有家KTV叫原點,在培正唱K去原點”的意識。
第三,本土化特色宣傳:培正多社團,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喜歡團體活動,有“換屆”“慶功”的傳統,結合本土特點,與社團等群體的組織者搞好關系,通過提供團體優惠等,實現團隊人群到達,營造原點KTV熱鬧、朝氣蓬勃的氛圍。
第四,合作宣傳:與社團進行友好合作,通過提供一定社團活動贊助費等方式,加入社團活動中,提高知名度和宣傳力度。
第五,微信宣傳:可以通過微視頻的方式,也可以搞特色活動進行宣傳,比如原點的“1元歡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些宣傳的文字描述要有吸引力,能入學生眼球,確保他們第一眼看到就想進來了解。
第六,節假日宣傳:節假日是商家營銷宣傳的一個很好的手段,可以通過節假日特點,切入原點文化,讓人們更多的了解原點。
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我們找了大一晚自修下課時間,隨機訪問“是否知道原點KTV”這個問題,被訪問學生中,高達80%的學生表示知道,說明前期廣告手冊宣傳及陸陸續續的社團活動合作宣傳有了明顯效果。作為培正第一家KTV,并且是由培正學生自己創立,對比其他商家,原點具備了一定的歷史文化,覆蓋范圍已經很廣,加上對新生的宣傳,可以說基本覆蓋了培正的每一個角落。另外,通過與社團等團隊的關系營銷,團隊優惠措施等方式,基本每個月都能拉到至少一張大單,以此保證每月的營業收入。最后微信平臺的運用也取得較好效果,微信上各種營銷活動的舉辦取得很好的宣傳及人群到達,例如“原點1元歡唱”,轉發朋友圈即可享1元房費的活動很好的效果,活動的兩周內,天天爆滿,給原點帶來前所未有的人氣,由于KTV必定會附帶酒水消費,所以活動兩周內在沒有任何虧損還有少許盈利,即不花錢營銷,實現了朋友圈到處是“原點1元歡唱”的轉發信息,原點微信公眾號粉絲也呈倍數在增長。
5 研究總結
大學生是一群具有一定消費能力,對休閑文化類消費又具有一定需求的群體,高校休閑文化產業的開發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而大學生消費觀念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對精神消費需求較高,并且其穩定、合理的價值觀尚未正式定型,休閑理念和休閑方式的可塑性較大,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通過周邊商家考察,再加上自身實踐經驗,發現要把高校休閑文化產業經營好,需要運營模式上的創新。這就要求商家在保證自身質量前提外,還要抓住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的特性,如喜歡嘗鮮、喜歡創新、追求個性,同時也有從眾攀比心理。操作手法包括高校周邊KTV行業的各類節假日宣傳促銷、餐飲業平板自動點餐模式,還有被玩壞的各種微信宣傳玩法等,均是抓住消費群體的特性及消費傾向,以營銷內容創新、傳播溝方式創新等去征服目標受眾,形成良好的口碑,造就知名度。要盡量地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既要做到讓大學生的休閑生活方式具有現實的生活性,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彰顯文化精神和內在底蘊。
參考文獻:
[1]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馬惠娣.文化、文化資本與休閑――對休閑問題的再思考[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10):68-73.
[3]菲利普?科特勒.營銷革命3.0[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4]吳承忠.國外休閑經濟發展與公共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