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與人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 本文從教育學視角討論理工科大學發展文科的理據。理工科大學創辦與發展文科是理工科大學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過程的需要,而非國家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使命的需要。
理工科院校文科的發展,不僅是創辦文科專業與設置文科課程的問題,而且是對理工科學生實施人文教育過程的問題。理工科高等學校要從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思考文科發展的問題,將自然科學的問題與社會問題相結合,將理工科的自然科學知識與技能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幸福觀等相結合,將理工科的科學問題納入哲學社會科學的視域加以審視與研究。因此,本文將討論理工科大學文科發展的教育學視角。
一、理工科大學發展文科是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當代人類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如生態、人口、經濟規劃、城鎮建設等,內在地要求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二者通力合作,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即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理工科大學人文學科的建設,順應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大趨勢,是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需要。
使學生學習與掌握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但不是高等教育的全部目標。我們不僅要傳授理工科自然科學與工科知識技能,我們還要從道德品質、工作態度、社會責任、文化素養、道德情操等方面培養教育學生,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茖W技術問題只能解決人與自然的問題,解決物質層面的問題,但解決精神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楊義(2002)認為,繁榮與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是一種“文化工程”,而文化工程是一種人心工程。這個工程具有以下四個要點:(1)它涉及一個民族的總體科學、道德和精神文化素質;(2)它涉及一個民族對世界、社會和人生的價值共識;(3)它涉及一個民族對全局問題、突發事件和日?,F象的理性思維能力;(4)它涉及一個民族的社會管理和社會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科學技術賦予社會以物質基礎、物質力量和物質形式,而人文社會科學賦予社會以前進方向和精神內容。只有把物質形式和精神內容結合起來的社會,才是一個完整的充滿生命力的有機體。理工科高等院校的大學生,不僅要具備創造物質文明的才能,而且也是精神文明的承載者與踐行者。因此,培養理工科學生的人文素養是社會發展對理工科大學提出的要求。
二、理工科大學發展文科是人才培養過程的需要
對于理工科高校來說,落實全民族的哲學社會科學素質的目標,在于研究與制定哲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課程的培養計劃。70年代以來,我國大多數重點理工科院校相繼創辦了人文、社會科學專業。這些工科強勢學校,逐漸轉變為以工為主、理工文管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學。然而,“綜合性大學”浪潮過后,理工科高等教育研究面臨著如下問題:理工科應該創辦什么樣的文科專業?如何創辦與發展文科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定位文科課程?確定什么樣的文科發展路徑?采取什么樣的必要的管理與發展措施?
“課程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個人知識與學科知識、教材的心理組織與邏輯組織)之關系的問題,在課程形態上則表現為經驗課程和科學課程的關系。課程理論和實踐的任何實質性進展都意味著在這個基本問題的探究方面做出突破?!保ㄧ妴⑷?張華2001:144)我們認為,課程哲學的基本問題還應該包括個體發展與社會需要之間的關系問題。不管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社會化,還是使人類社會更加人化,教育的目的性是存在的,而這種目的性就是教育活動的方向和推動力,就是選擇教育內容的方向和標準。教育的方向性,或受教育者個體經驗的方向性,并不是任意選擇的結果。
杜威在研究經驗課程時歷來重視教育的目的性,重視學生經驗的教育價值。他重視學生的個體經驗,認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從經驗中產生的,強調教育與個人經驗之間的有機聯系。然而,他認為,經驗和教育二者并非等同,并非一切經驗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地起著教育的作用。他運用“經驗的連續性”原則區分了“有教育價值的經驗”和“沒有教育價值的經驗”。經驗具有一定的連續性,“每種經驗既從過去經驗中采取了某些東西,同時又以某種方式改變未來經驗的性質?!薄懊糠N經驗就是一種推動力。經驗的價值只能由它所推動的方向來評斷?!币虼?,教育者的責任就在于判明一種經驗的走向。(杜威,1991:259-263)
理工科大學教育者代表社會完成高等教育階段教育下一代的任務,因此從事高等教育的教師就應該首先具備能力,判明理工科大學生經驗的走向。理工科大學教育者與教師是社會化的典型產物,因此他們具備社會發展先進思想的素質與品質,能夠代表社會與按照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要,完成教育受教育者的任務。這充分說明,個人發展與教育、學生與教師、教育與社會需要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的相關性。
課程作為教育內容的目標化過程,必然要受社會需要的制約。因此,課程哲學的基本問題應該包括個人的發展與社會需要、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個人應該如何發展,其發展如何促進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又是如何影響個人發展的,這些問題都是教育的基本問題,同時也是課程研究的基本問題。
王佩華(1998)認為,文理分家,理工脫離,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高等教育學習蘇聯模式的結果。這種模式使得我國理工科院校人文氛圍相對淡薄,文科發展阻力大。然而,文理分家,并不是理工科院校創辦文科專業的真正理由,文理融合比較典型的麻省理工學院也并非理工科院校學習的典范。這是因為,從另一個角度看,文理分家加強了文科院校的文科專業,如果具有文科傳統與優勢的文科高等院校不能繁榮發展哲學社會學,豈有理工科發展文科專業的道理?麻省理工學院的發展有其歷史與傳統,解放前的清華大學也有其歷史與傳統。理工科高等學校要問自己這樣的問題:理工與文科并舉的麻省理工學院對于發展文科有什么優勢?對于發展理工科有什么優勢?假如清華大學具有以往強勢的文科,其文科會發展到什么水平?其理工科又會受到什么影響。
因此,理工科大學創辦文科專業向綜合大學發展的真正理由,并不是繁榮與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而是通過創辦文科專業,讓理工科學生享受人文學科滋養。人文學科的滋養通過三個渠道滲透到理工科大學生的經驗,影響著其個人發展方向與路徑。其一,通過開設人文學科課程。學生必修與選修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文科課程,獲得人文學科的知識滋養,在個體的知識結構上完成文科與理工科的融合,實現知識結構上的個人全面發展的目標。其二,通過師生與生生交往影響學生。理工科院校文理科的融合,不僅僅表現在學生知識結構層面,還表現在文科課堂上文科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交往方面。文科教師以其特有的文科氣質、文科態度、文科價值取向與文科人格魅力,影響著理工科學生。在課下,理工科學生與文科學生社會交往,文科學生的言行從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理工科學生。其三,文科專業的創辦與文科院系的設立,無論從學校學術氛圍與學校學生生活,還是從圖書資料與網絡資源等方面,都會對理工科學生產生影響。
三、結語
高等教育以培養高級人才為己任。理工科院校以其理工專業見長,發展文科專業,發展什么樣的文科專業,怎樣發展文科專業,都不能離開與脫離教育學理據,高等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是人才培養過程,高等教育的目標是人才培養目標。理工科院校人文學科的發展不可離開其理工科人才的培養。
參 考 文 獻
[1]北京郵電大學文法經濟學院.“全國理工科高校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研討會”綜述,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4.
[2]戴忠信.動態多元課程觀:統整課程與教學研究,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1):1-5.
[3]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姜文閔譯.北京: 民教育出版社,1991.
[4]王佩華.重點理工科大學文科發展思路芻議,高等教育研究,1998(3):59-62.
【論文摘 要】針對當今國內高等院校運動訓練專業偏重于培養“體育專業人”、注重強化科學的運動知識技能的教學與訓練,而忽視了同步進行相關的人文教育等問題,通過對為運動訓練專業教學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關系的闡述分析,為訓練專業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現實價值奠定理論基礎。
2009年10月16日總書記在濟南接見體育先進代表時強調指出:體育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體育戰線的同志們要牢記肩負的歷史使命,努力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倳浀闹匾v話為我們運動訓練專業培養高素質人才,加強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機。因此,本文將結合體育教學的實際,對普通高校運動訓練專業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基本原則和對策進行探索。
一、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原則
1.“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則
在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的設置上,應以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為著眼點,從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準則和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的目的上考慮。遵循“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則。過多的設置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并不一定達到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學生文化基礎底子相對薄弱,文化水平參差不齊,而且性格、愛好、特長又存在許多差別,對他們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更應該注意實行“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則。
2.顯性與隱性并重的原則
課堂教學無疑是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建構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直接的、外顯的、通過學生有意識的特定心理反應起作用的教育影響因素;但是,體育教育相對較為薄弱的人文氛圍,即環境“課程”,更不應忽視。它是課內外間接的、內隱的、通過學生無意識的非特定心理反應發生作用的,因此又可以稱之為隱性課程。由于隱性課程是建立在學生無意識心理活動基礎上,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因而相對具有更強的同化力,它在社會行為規范的價值標準和個性的健康發展等方面所產生的作用,往往是顯性課程所無法比擬的。所以,有系統地開設綜合性人文社科課程就成了優化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
3.雙向融合與滲透的原則
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不是簡單地調和,也不是教育價值的科學取向和人文取向的二元相加,它們的融合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制度和課程編制等方面的根本改變。在教育價值取向上,以社會發展需要為中心的教育價值觀和以個人發展需要為中心的價值觀的統一,強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養健全的人格,既要彰顯教育對增進個人尊嚴與價值,又要突出教育在增進社會團結,培植社會公共精神方面的作用;在教育目標上,力求實現人性與提高人力的統一,培養既有明確生活目標,又有審美、會創造生活的人;在教育內容上,它把傳遞人類文化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規范與傳授科學知識和實際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高等教育不僅應該教給學生實用知識,還應該幫助他們形成道德責任感。
二、運動訓練專業教學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融合的途徑
1.大力發展科學教育,培育積極完整的科學文化
科學教育是傳授科學文化的活動,但現行的科學教育往往在教知識而不是教文化,只注重知識的結論或結果而忽視文化形成的過程,從而引起科學文化和科學教育的雙重迷失。要改變現有的這種狀況,我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待努力:首先,全面理解科學教育,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全面地理解科學教育,具有極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其次,樹立建構主義科學教學觀。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否認知識的預設性、結論性、靜態性,消解知識就是真理的習慣意識,培養學生的批判、質疑的態度和精神,這對于形成正確的科學文化是有積極建設作用的。再次,構建學術創新機制與體系??茖W研究的本質在于創新,在創新中才能凝練、體現出科學精神,才能形成積極向上的科學文化。
2.提升教育的人文性
提高教育的人文性和人文意義,必須要充分肯定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闡發與弘揚科學教育的人文價值,充分挖掘教育教學中的人文因素和價值內涵,營造和諧自由的育人氛圍,注重校園文化建設。首先教師要有很高的人文素養和人文水平。其次,教育中去除狹隘的專業教學心理,注重整體的文化品格教育。再次,注重體育生自身的人文環境建設。總之,這是一項全面的系統的行動工程,需要全方位地加以培育,才得以促進教育的人文性和人文意義的形成。
3.在制度層面上要高度重視人文教育
時至今日,人文教育的嚴重缺失成為體育院校教育長期以來不可忽視的弊病。所以,我認為在有關政策制訂和制度安排上要高度重視人文教育,要營造出有利于人文教育實踐推展的制度環境。首先,從宏觀方面來說,確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均衡發展的教育理念。因為學校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必須建立在二者均衡發展的基礎之上,這種均衡性要求既要重視發展科學教育,也要在整個高等教育中賦予人文教育以同等重要的地位。其次,在學校層面上,要努力形成有利于兩種文化教育和諧互動的發展機制。兩種文化教育的失衡,或者說人文教育的失落,有其深刻的歷史緣由,是人類文化中人文理性和科學理性矛屑沖突的一個結果。
4.建立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課程體系
師范素質是作為一名師范生起碼的素質之一,但目前師范素質已被弱化,培養的師資逐漸脫離了師范軌道。特別是有些項目教學能力有下降的趨勢,與中小學的教學要求已相差甚遠。因此應通過一切手段強化師范素質:在課程設置中,應增加教育類的相關課程。同時還應多創設和構建教師職業的真實環境,從中體驗教師職業。故此,在課程設置方面,亟待需要濃縮、精煉基礎課程,適宜的增添跨學科、新興學科與綜合性課程。將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滲透列體育專業的教學之中,使人文課程不脫離體育實際,體育課程體現人文精神,形成體育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一體的課程體。
綜上所述,普通高校運動訓練專業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互融合,在實施運動訓練專業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互融合的過程中,應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提高其全面素質。人文與科學只有二者相互融合,緊密配合,科學才能全面發展,人才能全面發展,社會才能全面發展,自然、人、社會才能健康、協調而持續的發展。這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這也是國家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培養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體育專業人才,賦予高校體育專業的必然抉擇。
參考文獻:
[1]孫承斌,鄒聲文.會見體育界代表:推動向體育強國邁進[BE/OL].,2009-10-16.
[2]宋繼新.論科學與人文融合的體育運動—體育運動的思想、原理和方式的變革[J].體育學刊,2004(11).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心理疏導”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是人,對象是人,其出發點和歸宿也是人。人文關懷是關心、愛護、尊重人;心理疏導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動規律,通過解釋、說明、溝通等方式,疏通人們的心理障礙。人文關懷側重滿足人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導則側重解決人們的心理障礙問題。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幫助人們解除思想困惑、疏導情緒,有助于緩解人的心理壓力、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
1.認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重要途徑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尊重人,就是要確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人的功能動性、自主性和自覺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成為引導人自我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評價、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們應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幫助人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既然要講道理,又要幫助人們去解決實際問題。如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的問題等,要教育他們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征,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在人與人關系上,要引導人們樹立合理競爭,共同發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協作精神,要在全社會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用和諧的方法、和諧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處理問題,培育樂觀、豁達、寬容的精神,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以開闊的心胸和積極的心境看待一切。要教育人們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范,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
2.堅持以人為本,做好人的工作,是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結合
在當今的社會里,人文關懷已經從原來的側重教化,發展為進一步強化對人的主體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以及強化對符合人性的生理需求,生存狀態、生活條件的關注和保障。關注人民群眾的主體感受,關注每一個人自身成長與發展,關注人的理想、信念、情感。。努力讓每個人都能夠根據自已的選擇發揮聰明才智的環境,使人人有平等創業和憑借自身能力改變自已,實現愿望的機遇已顯明地展現出來。為此,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途徑、注重人文關懷和疏導,是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認真加以研究和探討問題,努力從教化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解放出來,開辟一條以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的心理疏導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引導人們把個人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發展、把自身價值的實現與他人價值的實現,社會價值的實現統一起來,在為祖國和民族的奮斗中實現自身的價值。除此之外,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出發,找準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準點與定位,自覺按規律辦事,立足長遠、著眼長遠、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培育人的心理和諧提供強有力的社會環境支持。
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完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建設
思想政治教育應從關注人的日常生活入手;要建立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反映機制,要加強社會心態的監測,評估和預警,完善社會心態疏導,調適與平衡工作體系,促進社會情緒交流渠道暢通,避免不良心態積累惡變,引導社會心態良性變化,幫助人們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心理和諧。網絡媒體傳播范圍大、速度快、影響大,要加大心理衛生投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貫穿、滲透、體現于各級各部門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輿論引導、文化消費、志愿服務、專業咨詢、心理醫療等各個方面。在全社會各級和各種組織內部,建立健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加強組織與成員,單位與單位,團體與團體,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及時幫助人們解決思想情緒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
一、教學工作方面
教學是我的的本職工作,這就要求我認真書寫教案、備課,并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課堂上,耐心細致地講解,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書本知識,并能夠在操作上學會正確操作,我會認真研究學生、鉆研教材,盡量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易學易懂的情境下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以自己在實踐中摸索到的教學模式去進行教學。同時,認真研究相關教育理論書籍,與實踐相結合,以促進自身的發展。作為年輕教師,我會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充分利用業余時間,閱讀有關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資料,使自己首先具有一種先進的教育意識及理念,為新學期的教學工作不斷積累理論知識。同時將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踐結合,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下更扎實的基礎。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一要提高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學生的能力、正確評價學生的能力、轉化后進生的能力、指導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教師“身教”的能力等。面對今天的教育教學對象,尤其是整體素質普遍不高的教育對象,我必須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是加強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有了理論的支撐才有底蘊。只有采用適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二要提高班級管理能力。創造和諧健康的人際環境,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創造積極健康的輿論環境,增強抵制不良信息影響的能力;提高選拔、培養班干部的能力;提高組織班級活動的能力;增強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自身建設方面
首先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這就要從自我做起,教師不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就無法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我計劃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①認真學習道德理論。 ②積極進行道德實踐。 ③努力提高文化知識水平和專業素養。 ④努力參加課改實踐。
其次還要加強技能的培養,在工作中將教育教學和教科研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際教育教學,從實際教育教學中及時總結經驗或教訓,并以論文的形式記錄,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及教科研的技能。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科學精神;基本策略
Abstract:Collaborative and inquirybased learning is a necessary approach for students’development. It is a basic strategy for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and inquirybased learning to give full play to teachers and improve students’self quality.
Key words:autonomous learning; collaboration and inquiry; scientific spirit; basic strategy
合作探究學習的意義何在?怎樣促進合作探究學習的順利進展?本文從科學研究的成功經驗和物理教學特點出發,對上述兩個問題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討論,旨在為人才培養提供有益的啟示,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進展。
一、合作探究學習是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
翻開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榮獲者的名單,可以發現人才出現的兩個重要現象:人才鏈與人才群體崛起。人才鏈是指連續出現的一長串人才,像鏈條一樣。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最長的人才鏈是師徒五代相傳:1909年化學獎榮獲者奧斯特瓦爾德的學生能斯特獲1920年化學獎,能斯特的學生密立根獲1923年物理學獎,密立根的學生安德森獲1936年物理學獎,安德森的學生格拉塞獲1960年物理學獎。人才群體崛起是指人才成群出現。國外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曾經形成了威震世界的人才群。這些人中,獲得諾貝爾獎的就有十七個。在人才群體里都有一個或幾個核心人物,他們才能出眾,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形成人才群體中心。
人才鏈與人才群體崛起的實質是人才師承作用和人才優勢互補作用。科學家群體的科學研究過程實質就是一個合作探究學習過程。合作能夠出智慧,出成果,出人才。人才鏈與人才群體崛起的現象是合作探究學習的必然結果。合作學習包括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和師師合作三種類型?!懊麕煶龈咄健本褪菐熒献魈骄繉W習的結果。在合作學習中,大家形成一種伙伴關系,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在具有和諧、民主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和討論,借助集體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交往和互動有助于激發靈感,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當然,合作學習是以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基礎的,沒有獨立學習做基礎的合作學習猶如空中樓閣,沒有經過個體獨立思考而展開的交流討論如無源之水。探究學習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培養了人的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證精神和樂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所有這些都是創造性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新課程之所以提倡合作探究學習,就是因為合作探究學習是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人才鏈與人才群體崛起的事實就是非常有力的說明。
物理學家探索物理領域的過程與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同屬于人對自然界的認識過程,二者有著本質的聯系,這就為我們從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探討物理學習方式找到了最可靠的依據。物理學的概念與規律是科學家群體長期合作探究的結晶。物理教學的過程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再發現”的過程。在物理課程實施上應注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促進合作探究學習順利開展的基本策略
人才鏈與人才群體崛起的事實深刻地揭示了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合作探究學習是時代精神的反映,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充分發揮教師作用,努力提高學生本身的素質,是促進合作探究學習順利開展的基本策略。
(一)教師的五種作用是合作探究學習順利開展的關鍵
1.科學伯樂作用
分析科學家的成長歷程,不難發現,特長和愛好是成才的基礎和起點。伽利略長于理論思維才引入數學與實驗相結合,牛頓善于綜合他人的研究成果才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法拉第敏于形象思維才提出場和磁力線的概念,愛因斯坦很富于設計理想實驗才具有創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稟賦。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因材施教,真正做到慧眼識英才,精心育棟梁,起到科學伯樂作用。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尊重學生的人格,是開展合作探究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創新需要心靈自然放松,只有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才會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勇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創新更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想種花須知百花異,要育人須懂學生心,看到學生的“閃光點”,要揚其長而避其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確定合作探究課題,是學生走向成功的起點。
2.啟發引導作用
研究愛因斯坦的教育觀以及他的成功經驗,可以使物理教師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愛因斯坦認為:“對一個人來說,學習知識并不像顯現的那么重要,他也無須為此去學校而可以從書本上獲得。在學校里,教育的價值并不是學到很多的知識,而是受到如何進行思考的訓練,而這是不可能從書本上學到的”。 [1]他還指出:“用富有活力的表達和知識去喚醒樂趣是教師的至尊藝術?!敝挥谐浞职l揮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才能使學生的思考得到有效的訓練,才能喚醒學生學習的樂趣?!爱攲W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去想;當學生思路狹窄時,教師要啟發他們拓寬;當學生迷途時,教師要把他們引上正路;當學生無路時,教師要引導他們鋪路架橋;當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教師要引導他們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2]啟發與引導的過程也是師生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滿腔的熱情,高度的責任心和高超的啟發、引導藝術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教師還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和自由。所有這些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在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的學習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這所學校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和自由。他晚年時回憶道:“這所學校用它的自由精神和那些毫不仰賴外界權威的教師的淳樸熱情培養了我的獨立精神和創造精神。正是阿勞中學才成為孕育相對論的土壤。”教師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和自由,適時啟發引導,喚醒樂趣,這是合作探究學習順利進展的前提和基礎。
3.組織促進作用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什么要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學習對于學生的成才到底會起什么作用?愛因斯坦的成功之路會使廣大的物理教師對這些問題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在伯爾尼期間,愛因斯坦有幾個重要的青年朋友,他們在一起研讀哲學和科學著作,并進行深入地討論。這項活動,他們稱之為“奧林匹亞科學院”。 [3]愛因斯坦在奧林匹亞科學院進行的科學討論中不斷受到啟發。他在1905年所寫并發表的五篇震動世界物理學界的論文,幾乎每篇的最初構想都曾經在奧林匹亞科學院的聚會上和朋友討論過,其中相對論,他曾在長達十年的苦苦思考中,多次向朋友們表述過,并且每次都能從他們那里獲得有價值的啟發。奧林匹亞科學院是愛因斯坦偉大理論的搖籃。哲學思想指導下的批判思維,使愛因斯坦做出了突破傳統時空觀念的劃時代的成果。愛因斯坦指出:“使青年人發展批判的獨立思考,對于有價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關的”,并認為傳統的教育由于太多和太雜的學科造成青年人負擔過重,大大地危害了這種獨立思考精神的發展。從愛因斯坦的成功中,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和求證精神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尤其是朋友間的交流和討論,能夠激發靈感,活躍思維,互相啟發,有助于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愛因斯坦就是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為20世紀的科學之星。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育對象的年齡、知識基礎和學科特點,組織一些類似于“奧林匹亞科學院”的活動,促進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例如,對教學中的疑難問題討論、科技制作、論文寫作、物理學應用方面的調查研究,或者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對物理規律進行“再發現”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教師精心組織有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合作探究,這是學生走向成功的關鍵。
4.權威榜樣作用
教師知識淵博,經驗豐富,融教育研究和科學研究為一體,站得高,看得遠,思得深,已經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學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學生跟教師在一起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會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這樣就會增強創新意識,堅定創新信心、提高創新勇氣。由于學生面對面直接接受教師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這樣就能使學生的思維方法得到充分的訓練,學到課本中學不到的東西。教師嚴于律己,率先垂范,帶動學生參與科學研究與教育研究,通過實踐,教會學生怎樣在學習中選題,怎樣查文獻找資料,如何搞研究,怎樣撰寫研究論文,這就明顯地提升了學習的層次。學生知識豐富了,思想開闊了,有利于成為創新人才。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教師不僅以知識魅力吸引學生,而且以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具有權威、表率、榜樣作用。
5.評價激勵作用
合作探究學習重視過程評價。教師要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獨特見解、微小創造性以及參與的積極性都納入評價范圍,不要以書面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進步。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全面發展;發現學生潛能,了解學生需求;使學生能看到自己在發展中的長處和不足,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激勵引導學生發展;形成生動、活潑、開放的教育氛圍。評價應該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評價的內容要多元化,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化。要把學生的小論文、小制作、研究報告等成果進行展示與交流,指導學生進行自評和同學之間的互評。對那些特別優秀的論文,可為學生推薦相應的刊物,力爭公開發表。通過評價,為學生樹立榜樣,典型引路,反饋強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教育的唯一理性方式就是做出榜樣”“樹立榜樣不僅是影響他人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唯一方式”。教師要強化激勵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激勵能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給學生以無限的信心和力量。激勵的效果是空洞的說教或居高臨下的灌輸所無法取代的。離開教師的激勵和引導,自主學習就會蛻變為一種隨意性學習、自由性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就會流于形式,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這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實踐誤區。
(二)學生本身的素質和努力是合作探究學習順利開展的根本
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教師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學生本身的素質和努力則更為根本。教師這個外因只能通過學生這個內因起作用,沒有學生本人的努力,要取得優異的成績是不可能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是落實三個培養的唯一有效途徑。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中,教師只能啟發引導、激勵導向、組織促進,而不能包辦代替,也無法包辦代替。學生本人也應該深刻地認識到課程改革的深遠意義。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是時代的要求。歷史上三次著名的經濟追趕都是首先發展教育。我們不但要實施“科教興國”,還要實施“人才強國”。學生只有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才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高尚的學習動機、高度的學習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學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還要認真學習科學家的崇高科學精神──求真求實的理性精神、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敢為天下先的開拓精神、鍥而不舍的拼搏精神、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互助合作的協作精神。學生的勤奮努力和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是合作探究學習順利開展的根本。
在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中國需要大量的教學名師和培養出更多的“強國人才”,要盡快制定和實施教師工程計劃,并把提高學生的素質放在首位,唯有如此,合作探究學習才能順利開展并取得顯著效果,國家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E Leonard Jossem.愛因斯坦的教育觀[J].物理與工程.2005,(3):1—11.
[2]朱瑛.對新課標實施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中小學管理,2003,(10):32—34.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導師;引路人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9-0078-03
一、引言
面對世界范圍的新技術革命和人才競爭,把自己的研究生培養成為“勤奮、嚴謹、求實、協作、創新”的高水平專業人才,是每一位導師追求的目標[1]。多年來,本文作者在碩士研究生培養方面做了些探討工作,并取得了一點成效。在指導學生過程中,準確把握研究內容,科學判定實驗方案和技術路線,合理確定研究目標,嚴格督促檢查。由于嚴格要求,方法得當,使得研究生取得了較好成績。每人發表SCI英文學術論文兩篇以上,獲校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7篇、獲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4篇、省級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兩項三等獎兩項,近三年學生發表學術論文60%以上被SCI收錄,單篇最高影響因子為6.1,培養的研究生畢業時考取博士研究生達42%,并獲2009年度山東省優秀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
清華大學的尤馭球先生在一次指導博士生座談會上幽默地說:“我的主要體會就是:帶博士生比帶碩士生省事兒”,這句話道出了碩士生培養的難度和重要性。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是培養科研型人才的基礎教育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探討[2]。本文在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中也深有體會,并積累了一些經驗。
二、明確培養目標,全方位正確引導
碩士研究生年輕活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缺少社會磨煉,比較看重個人價值,思想容易波動,自覺性和自制力不強,所以,在培養過程中需要使其明確培養目標,并進行全方位引導。首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懂得要學會做學問,先要學會做人,不受功利與名利思想影響,甘于短期寂寞,樹立遠大理想和獻身科學的精神,養成實事求是、一絲不茍和勤奮苦學的學風。其次,引導學生明確學習與研究目標。為學生制定學術研究指導計劃,讓學生第一學期就有明確的學習計劃和目標,不但知道自己在三年里要做什么,還要知道具體怎樣做,達到什么要求。在這個指導計劃中強調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和獨立開展研究工作,打好基礎,掌握專業英語、信息收集、實驗設計和數據處理分析四項基本技能,并通過要求發表英文學術論文培養學生運用外語能力和綜合素質。第三,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由于碩士研究生的專業知識面和實驗經驗有很大局限性,易判斷失誤而漏掉一些很重要的實驗現象,所以,導師要經常親臨第一線指導,親自動手,親自觀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幫助學生抓住一些重要的現象,提高科研工作效率,鍛煉學生進行科學實驗的能力,培養善于觀察的科學作風和方法,提高科研水平。第四,引導學生善于協作與協調。協作協調能力是學生必備的一種素質[3]。平時有意讓學生去聯系處理校內外有關科研的一些事情,鍛煉培養他們的協作與協調能力,并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相互學習啟發,共同提高。
三、關心鼓勵,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強調了導師對學生的影響和導師的責任。導師的人品、學問以及如何對待學生都將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導師應該始終把關愛學生、培養學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學生人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科研興趣。由于碩士研究生正處在談婚論嫁的時期,經常會遇到一些戀愛、婚姻、家庭以及其他個人生活方面的問題。作為導師應該細心全面了解學生,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處理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做他們的良師益友。例如,一位研究生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流,入學學歷較低,年齡較大,學習成效不佳。通過主動與他談話,和他探討學習、生活和就業相關問題,才知道是戀愛出現問題才造成他情緒低落。通過耐心開導,想法幫助他解決問題,鼓勵他要勇于攀登科學高峰。之后該生不但更加勤奮刻苦地學習,而且變得善于與他人交流,學習成績優良,學習期間6篇,其中第一作者英文論文4篇,單篇最高SCI影響因子為3.05,并榮獲2007年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畢業后考入中國石油大學博士生,博士后出站后在河南理工大學工作,現已經是優秀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些研究生來自農村,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在生活上要盡力去幫助他們,例如,有一名學生的母親住院急需住院費,導師知道后設法幫助他解決困難,使他非常感動,也激發了他的學習和科研熱情,使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學習期間發表SCI英文論文4篇,榮獲省級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并獲2009年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畢業后考入山東大學博士生,博士畢業獲德國洪堡獎學金,現在德國讀博士后。
四、言傳身教,形成良好學風
為人師表,誨人不倦。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導師的一言一行對樹立良好的學風有潛移默化的影響[4]。以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對待學生,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不斷感染學生,真正起到表率作用。遵守時間能反映一個人的作風和精神面貌。在參加任何活動中,導師自己要提前到,對無故遲到的學生會毫不客氣地批評,讓學生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與學生約好的事情導師一定要認真的去做,從不違約。平時經常與學生一起做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認真講解一些有關的知識,探討實驗方法,分析實驗結果,啟發學生思考問題,通過實驗培養他們實事求是和嚴謹的作風。有時約好與學生一起作實驗,甚至需要晚上繼續做,我們也會一直堅持到最后。在科研工作中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良好的學風使學生研究成績突出,例如,2009屆周偉家同學發表SCI英文論文8篇,獲2010年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并榮獲省級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三等獎,畢業后考入山東大學博士生,博士畢業后進華南理工大學工作。另外,2012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發表SCI英文論文的影響因子有很大提高,分別達5.985(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和6.1(Chemical Communications)。研二的學生現在都已經做了大量的實驗,積累了很多的實驗數據,已經發表出了中文綜述論文,并都至少撰寫出了兩篇英文論文進行投稿實踐。
五、把握學科前沿,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引導學生提高科研能力,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寫出高質量學位論文的具體做法有如下幾點。
1.引導學生要選新的、有一定難度的、屬于學科前沿的課題,把握好研究方向,使學生進入學科的前沿陣地,這是培養創新型專業人才的前提。要想引導學生進入學科的前沿陣地,首先就要求導師自己要緊緊跟上最新理論的發展,并要特別注意一些新興學科的成果和不同學科的交叉結合。只有在學科的前沿陣地上,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5]。
2.近三年來,本實驗室根據本學科前沿的研究動態,以納米功能材料的仿生合成為研究方向,提出微生物催化綠色仿生合成新技術,利用這個新技術在常溫常壓下合成了一系列復雜結構的介孔磷酸鹽材料,解決了傳統化學法合成的非氧化硅介孔材料穩定性差、難以合成、無法調變其結構的關鍵技術問題,并實現了介孔磷酸鹽材料的批量合成,合成的介孔材料在化工環保、醫藥、能源等領域顯示出重要應用價值與應用前景,并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在國內外引起了同行專家的重視。由于本研究方向屬于新興交叉學科,要求學生要掌握一些有關微生物發酵原理、生物無機化學、超分子化學、配位化學、納米化學,結構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跨學科方面的知識。所以,鼓勵引導學生針對實際問題擴大專業知識面,深入理論分析,才能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3.經常組織學生討論學科研究領域的發展和研究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師生共同研究討論,充分發揚學術民主,互相取長補短,創造學術探討式的氣氛,激發學生創新性工作。
4.引導和幫助學生不但能正確分析實驗結果,包括與同樣方法制備出來的空白樣品的對比分析、與不同方法制備出來的同種樣品的對比分析和參考文獻中的結果的對比分析等。還要引導學生善于總結實驗結果,找出其創新點,并引導學生進行高水平的學術寫作,把自己的實驗成果發表出去,讓同行專家們認可。要引導學生在論文寫作上一絲不茍,從實驗方法的嚴格性、結論的可靠性以及句法、標點符號、專業名詞、格式、結構布局、參考文獻等都要嚴格要求,尤其對論文的每一個結論都要非常慎重,不確定的結論不要急于發表。投稿前至少要修改五遍。
六、結語
實踐證明,上述做法行之有效,在加強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訓練基礎上,努力提高學術水平,才能使碩士研究生在學術研究中早日成才。
參考文獻:
[1]徐匡迪.學師風范做名副其實的科技工作者[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1-5.
[2]吳孟超.用一生為理想去奮斗[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6-8.
[3]陳學飛.質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北京大學高等教育學科研究生培養的工作報告[J].現代大學教育,2002,(4):7-10.
[4]李連.淺談當好碩士生導師的幾點體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4):11-14.
[5]薛惠鋒.研究生成才需重點把握的四大觀念[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3):6-8.
一、自我現狀分析
1、優勢:在幼兒園一線工作9年,大本學歷,幼教高級職稱。工作期間,曾擔任大、中、小班教師。工作認真、踏實。了解每個年齡階段幼兒特點,能尊重幼兒的原有水平和個性發展,科學有效地實施五大領域的教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日常教學中積極開展教科研工作,協助園內開展各項科研課題,同時也積累了一些研究的有效策略,有多篇論文在國家、市、區級獲獎,有多項教育活動在市、區級獲獎。
2、不足:理論學習的意識不強,理論基礎還需要進一步扎實。指導教師活動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二、個人發展目標
1、加強專業理論學習,提高師德修養,樹立科學的幼教理念,增強事業心和責任心。
2、提高專業水平。學習先進的幼兒教育教學方法和教育經驗。能駕輕就熟地掌控教學,靈活應變,形成屬于自己的教育風格。
3、提高教科研能力。通過《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的專題研究,積累做科研課題的實踐研究經驗,掌握一些實用性強、操作性強的研究方法與手段,提高自身教科研能力。
4、提高指導教師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與姐妹園的骨干教師多加溝通,學習其他園所和教師的先進經驗。
三、實施措施
1、自主學習:閱讀幼教專業理論書籍。認真撰寫讀書筆記、教育活動隨筆,積極與他人交流感想,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更新教育理念。
備選書目如下:
*教育理論:《教育學》、《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學前游戲論》、《中國教育改造》、《兒童發展》、《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等。
*幼教文集:《爬上豆蔓看自己》、《窗邊的小豆豆》、《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給教師的建議》、《成長在路上》、《教師的20項修煉》、《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藝術99例》、《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等。
*幼教雜志:《學前教育研究》、《幼兒教育》、《學前教育》等。
*各領域優秀教案、教育活動錄像。
2、參與式學習:珍惜每一次參與式學習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參與研討。多于姐妹園所溝通交流,學習其他園所和教師的先進經驗。
3、小組研修:結合小組研究課題《繪本教學的指導策略研究》的專題研究,通過各種方式查閱相關資料,學習多種科研方法,為科研提供理論依據,開展課題《關于繪本教學中有效性提問的研究》評價標準的實踐操作與研究。提高團隊意識和與人合作能力。
4、向專家、指導教師學習:學習專家、指導教師的先進教育理念,并不斷反思,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不斷改進、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