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4 11:34: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研究生園林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 導師團隊聯合培養風景園林碩士模式的優越性
(一)適應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加強了學科建設
1.提高導師學術水平,減輕學術門戶的負面效應
導師團隊的建立不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而且有利于提高導師自身的學術水平[ 2 ]。不同專業、不同研究方向的導師集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研討,年輕的教師有活力和激情,年長的教師成熟、知識淵博,兩者可以相互借鑒和補充。在交流中各種學術新思想相互碰撞,可以擴展導師的知識面,開闊學術視野,彌補知識欠缺,開拓相關研究的新思路。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減輕學術門戶效應的負面影響[3]。
2.有利于學科交叉,實現學校資源共享
風景園林碩士應能較好地掌握風景園林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具備獨立承擔風景園林設計、建設、保護和管理工作的能力[1]68。某一位導師往往只專注于某一研究方向,而對其他研究方向可能缺乏了解,如:研究植物栽培管理的導師一般不具有規劃設計的能力,精通規劃設計的導師植物栽培知識也可能有所欠缺。單一導師制不能滿足風景園林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需求,也會阻礙風景園林學科的發展。導師團隊聯合培養模式是實現風景園林相關學科交叉的有效途徑,規劃與栽培等學科相融合,加強了學科建設,促進了學科的發展。另外,導師團隊培養模式可使原先分布于各導師實驗室中的實驗儀器和設備有效地集中起來,實現實驗資源共享,更好地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與創造能力。
(二)培養了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1.有利于研究生選擇研究課題與方向,發揮學生創新能力
風景園林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時間一般為兩年,以往入學后學生不能清晰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實行導師團隊聯合培養的模式,可使風景園林專業的研究生吸納導師集體的智慧,博采眾長,能夠很快地定位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據自己的愛好確定論文選題,在后期的研究中能極大地發揮創新能力。
2.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管理水平,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導師團隊培養模式中,研究生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論文選題及研究方向等,都是集體決策。導師團隊監督、檢查培養計劃的落實情況,嚴把論文的開題、中期檢查、答辯關。發揮導師各自的專長,有利于提高決策質量,提升管理水平,彌補單一導師制中師徒模式的缺陷。導師團隊聯合培養模式彌補了單一導師指導下知識面狹窄的缺陷。實行導師團隊聯合培養,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加強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為自己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同時,在這種模式下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4]。
二、 導師團隊聯合培養風景園林碩士模式的構建
(一)根據應用性 、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制訂科學的培養方案
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主要為風景園林事業相關行業培養應用性、復合型專門人才。因此,制訂科學的培養方案尤為重要。南京林業大學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了詳細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要求學生掌握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相關知識和方法,具有一定的藝術設計素養,具備理論與實踐設計能力。研究方向劃分為兩大方向,即: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向和園林植物應用與管理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向研究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相關理論,包含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風景名勝區與森林公園規劃、園林建筑規劃設計等。園林植物應用與管理方向研究園林植物種質資源、現代化花卉生產理論與技術、園林植物遺傳育種理論與技術、新品種培育與開發、園林植物規劃與種植設計、園林植物生產管理、園林企業管理、園林建設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等。知識體系分為五個方面,即:園林植物應用、園林植物繁殖栽培;城市生態環境規劃、園林規劃設計、景觀建筑;森林生態、林農復合生態、景觀生態;工程建設、工程環境;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動植物相互作用等。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研究方向和知識背景合理選擇。
(二)根據培養方案 ,建立跨學院多學科合作的導師團隊
風景園林碩士專業的發展離不開城市規劃與設計、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生態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土木工程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應用性、復合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也必須具備這些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根據已制定的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培養方案,在學生的科研和實踐中,建立跨學院多學科的合作團隊,實行多學科導師聯合培養的模式,其導師團隊構成如表 1 所示。
三、實施導師團隊聯合培養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導師團隊結構 ,定期舉行學術交流活動
要完善導師團隊的組成結構,導師團隊應由不同學科、不同知識層次、不同專業特長的教師組成[5]。在專業構成上,強調以風景園林專業的教師為主,其他相關專業教師為輔;學歷上將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導師相搭配;年齡上應考慮中年、青年導師相結合,中年導師思想成熟,基礎扎實,年輕導師有激情有活力,兩者可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南京林業大學所建立的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導師團隊來自不同院系和專業,如:風景園林學院、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等。導師團隊建設的目的在于聯合培養風景園林碩士,他們的合作就是圍繞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這一目標,相互配合,精心合作,直至實現培養目標。在培養過程中,定期組織學術交流活動非常重要,一方面學術交流活動可以促進學科發展,另一方面可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科研與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為此,導師團隊每月組織研究生報告會,學生將自己的研究進展匯報給團隊中的每位導師,研究中遇到的難題也及時提出來,由導師團隊進行交流商討后,提出解決的措施與方法。
(二)健全管理制度,強化研究生導師的職責
健全管理制度和強化導師職責是導師團隊有效運行的保證。導師團隊是為了培養高質量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這一目標而聚集在一起,需要有完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明確導師的權利與義務。因此,應建立專門的導師管理機構,負責制定導師團隊的管理辦法,建立導師的遴選與退出機制,明確導師的崗位職責、權利與義務等,定期召開導師會議,組織開展經驗交流,不斷提高導師水平。導師團隊中可以選擇一位有名望、責任心強的導師作為團隊的負責人,組織安排團隊的各項教學指導活動。每位導師應積極參與學生的指導工作,履行學術義務,起到模范帶頭的作用,避免出現導師團隊形式化。
一、努力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學校的知名度是吸引考生報考,擴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學校的知名度越高,考生報考的人數,尤其是高素質考生的報考人數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提高招生的質量。
學校的知名度除了取決于學校的歷史積淀外,還取決于學校現實的辦學水平。由于歷史的原因,林業高等院校的知名度普遍不高。北京林業大學雖然是林科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大學,但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一所以林學為主導的單科性大學,學校的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生的招生質量。近幾年,我校抓住了教育大發展的機會,在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林學、林業工程學等學科為特色,理、工、文、管、經、藝術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大學。1997年學校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211工程”;2000年教育部批準我校試辦研究生院,在全國林業院校中率先進入研究生院的行列;2001年開始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學校的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源得到了擴大,招生數量和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1983年以前,我校每年招收科學學位研究生不足20人,但1999年上升為163人,2003年高達900人。僅1999年至2003年間的招生人數就擴大了5倍。以前報考我校的生源比較單一,主要是來自本校和其他農林院校的畢業生。近年來,包括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及全國其他綜合大學的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的生源擴大,招生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
嚴把培養質量,是提高學校知名度,進而提高學校招生質量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各個學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這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有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研究生生源競爭激烈,如果在報名條件、入學考試、錄取及其后學習、考核和畢業論文的要求上比較嚴格,將會影響本校的生源。但我們的體會是,只有嚴把學生入學和培養質量關,培養出的研究生能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認可,學校才能真正吸引高素質的考生。些學校,只為盲目擴大生源,降低入學門檻和培養標準,短時期內達到了擴大招生規模的目的,但這種做法卻損害了學校的聲譽,長期下去,考生和社會最終會擯棄這些學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嚴把招生和培養質量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使他們真正能學到知識,增長能力,順利地成為生產和科研上的合格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大量吸引高素質的考生報考,最終提高本校研究生的質量,實現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我校通過碩士生提前攻博、與國外高水平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資助研究生在國內外高水平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建立優秀博士論文評選制度、建立優秀論文激勵機制、資助出版優秀博士論文等措施,顯著地提高了研究生的質量。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是學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塊試金石,目前我校已有森林培育學科和木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兩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博士論文,林業院校唯此一家,在全國農林院校中并列第二,在全國大學中排名并列第八。2002年1月參加北京市研究生英語學位統一考試,我校碩士生的一次通過率達到62.3%,博士生達到41.6%,已進入北京市高校先進行列。
三、多渠道籌集科研經費
研究生的培養和本科生不同,培養目的主要是為企業和教學科研單位培養具有獨立科研能力的高級科技人才。只有具備一定的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才能得到保證。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一名碩士研究生平均每年的培養經費為9000元,3年需要2.7萬元;一名博士研究生平均每年的培養經費為1.1萬元,3年需要3.3萬元。林業科學具有明顯的特點,它主要研究的對象樹木和森林生長周期長,進行科學研究環境艱苦、工作量大,需要的科研經費較多。因此,林業高等院校要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研究生導師就必須擁有較充足的科研經費。但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一部分導師的研究經費明顯不足,使正常的研究生培養計劃無法落實。因此,我校要求研究生導師和學校有關部門在積極申報國家自然基金和各類國家科技項目的同時,加強和地方及社會上各單位的橫向科研合作,彌補科研經費的不足。
我校研究生院除了配合導師和學校有關部門廣開各類科研項目的申請門路外,從2001年開始,在全國率先設立了研究生培養基金,通過多種途徑、籌集經費,資助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研究生學位論文科研經費不足的學生。2001年資助33人,投資13萬元;2002年資助53人,投資20萬元;2003年資助70人,投資25萬元。我校計劃在多方籌集資金的基礎上,資助人數每年增加20%,資助金額每年增加25%,加大資助范圍和資助力度。
四、對專業學位強調應用能力的培養
農業推廣(林科)碩士專業學位是我國一種新型的學位類型。與林學及相關科學碩士學位相比,農業推廣碩士(林科)專業學位的主要特點是側重于應用,為林業技術推廣和林業發展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針對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特點,為保證招生質量,我校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招生嚴格按照以下程序進行:按照國務院學位辦下達的當年錄取限額,根據考生入學考試的總成績擇優確定擬錄取名單,并對擬錄取人員進行復試,復試著重考查考生從事農業推廣和農村發展工作的潛在素質、崗位經歷和業績。為了向農業生產第一線上的優秀人才傾斜,保證符合招生條件的優秀在職人員有更多的入學機會,真正達到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招生目的,對有中高級技術職稱,或獲得一定級別獎勵的基層單位業務骨干,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錄取。在培養方面,針對農業推廣(林科)研究生注重應用的特點,我校在云南、貴州、福建、江西、浙江、廣西、山東、山西、遼寧、河北、內蒙古、北京等地區建立了教學實習點,許多應用性和現場性強的課程均在教學實習點進行。在論文選題方面,要求農業推廣(林科)研究生的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產實際和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能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要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先進性。上述措施的實施,使我校農業推廣(林科)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質量得到了保證,在林業生產單位和社會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隨著學校聲譽的提高,農業推廣(林科)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人數穩步增加,近年來的招生人數一直居全國農林院校的第2位,生源的質量和數量都得到了保證。
五、就業狀況對學科招生質量的影響
一個專業的就業率和考生的報考數量和質量是呈正比的。如果某些學科和專業的社會需求量大,就業率高或就業前景看好,這些學科和專業的報考人數將會顯著增加,招生質量也會相應提高。反之,如果一些學科和專業的社會需求量小,就業率長期偏低或就業前景不好,這些學科和專業的報考人數將會減少,招生質量也會相應下降。
我校研究生的招生,在保證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專業及對國計民生和國家生態環境建設有重要基礎作用的學科專業外,在國家招生計劃允許的范圍內,向那些社會需求量大、就業率高或就業前景看好的學科和專業傾斜。例如,我校的城市規劃與設計、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林業經濟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近年來的招生和就業均很好,生源質量較高。我校已有計劃地提高這些專業的招生比例,將研究生的擴招名額適度地向這些學科傾斜。
六、積極有效的宣傳
有的放矢,積極開展宣傳活動,針對考生的各種問題,解疑釋惑,對學生的報考和招生質量的提高有積極促進作用。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工程建設項目的力度,相應的科學研究項目大量增加,林業戰線上對高級科技人才的需求量也大量增加,林業科學的高級科技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林業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招生單位,應結合當前這一大好形勢,在符合報考條件的人員中廣為宣傳,積極引導高素質的考生投身到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宏偉事業中來。
1999年以來,我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國建立了10余個招生基地,派專人在全國不同地區進行了數十次招生宣傳,宣傳地區的研究生報考和錄取人數明顯增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們有效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招生信息或在影響面廣的報紙等媒體上進行招生宣傳。我校每年舉辦2次咨詢會,深入到院系學生中解答學生的各種問題,引導和促使一批素質較高的應屆畢業生報考本校研究生。
七、軟硬件條件的良好保障
我跟莫先生的相識是在學生時期。那時在系里常常會見到一位體格消瘦但精神矍鑠的老人,每每見到學生,總會露出一種慈善而略帶天真的笑。從其他老師那里知道,這就是跟隨梁思成與林徽因先生數十年的莫宗江先生。老師們在談起莫先生的時候,總會帶出一種敬佩的語氣說,莫先生無論是繪畫還是繪圖功力都很深,梁先生的著作與文章中的許多圖版與插圖都是莫先生繪制的。還有的老師帶著感慨和教誨的語氣對我們說,莫先生的藝術感覺極好,在他的談話中,時時會蹦出藝術的火花,要學會從莫先生那里“偷”學問。從那時起,我就對莫先生就產生了一種景仰的心情,很希望能夠聆聽先生的授課,但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中國古代建筑史課程幾乎處于被取消的狀態,除了在系里偶爾見到先生的身影外,很難與先生有交流請教的機會。那時,除了因為有關《營造法式》問題而請教,一段時間內與先生有過較多的接觸外,真正能夠拜在門下師從于先生,是在1978年考上研究生之后。
莫宗江先生是廣東新會人,生于1916年,1931年他15歲時,開始師從梁思成、林徽音、劉敦楨先生,在中國營造學社作繪圖生,并主要承擔梁思成先生的助手工作。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以其勤奮好學與聰穎智慧,不僅在繪圖技巧上,而且在學術與藝術造詣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莫先生的水彩畫、鋼筆畫,及墨線測繪圖,意境高雅,筆觸瀟灑。他繪制的西蜀王建墓中人物雕刻的寫生畫,以及大量精美的測繪圖、古建筑速寫,都堪稱藝術佳作與繪圖典范。晚年時,莫先生還曾鉆研國畫。留下了許多國畫習作。
莫先生的水彩畫畫的好在系里是有口皆碑的,我曾有幸在系資料室看到過一幅先生的水彩畫,是抗戰時期在四川出土的五代王建墓中為墓內棺槨基座上的樂女人物像所繪的寫生,在光線幽暗的墓窟中,一個五代樂女盤腿而坐,手撫鼓瑟的形象,僅用了淡淡的幾筆,且用的是與實物十分接近的淺灰的色調,卻將人物的神態表現得栩栩如生,而其色調仍不失墓窟石雕的蒼古氛圍。據說,這只是先生所繪王建墓中一系列雕刻人物繪畫中的一幅。他的許多畫隨著動蕩的歲月與變遷的時代,已經漸漸地失散不存了。
莫先生看我們用針管筆畫的圖,看著那缺乏彈性的線條,有時候會笑。然后就講起他是怎樣用鴨嘴筆的,使用鴨嘴筆是要磨的,還要防止墨的流淌,更需要學會掌握手上的力,才能做到所繪線條的精美。然后,他就拉過我們的手,輕輕地在手心示意,讓你感覺到畫圖時應該運用的那微妙的力。先生繪畫與繪圖功夫的厲害,還可以從梁思成先生論文與著作中的許多插圖中看出來。而莫先生自己在《營造學社匯刊》第七卷中有關山西榆次雨花宮的研究文章中,插入的幾張他自己親自手繪的插圖,其線條之簡單流暢,其對對象表現的把握之扼要自如,使每一位讀到過這篇文章的人都會嘆為觀止的。
莫宗江先生追隨梁思成、林徽因、劉敦楨先生,為中國建筑史學科的確立,為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與保護,做了大量的工作。梁思成先生在學術上的許多拓荒性工作,如對數千座中國古建筑的調查與測繪,發現與研究唐代建筑佛光寺大殿、應縣木塔等重要古建筑等,都包含了莫宗江先生的大量心血。關于這一點,我們不僅可以從梁思成先生的許多文章中略窺一斑,而且,作為弟子的我也曾有幸從莫先生那里聽到過一些。
莫先生常常說起的一句話是,自己是十分幸運的,可以同時與幾位大師共同工作、學習了數十年。莫先生說,藝術的感覺,是看出來的。梁先生那里的書很多,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國外的書,還常常能夠聽到梁先生與林先生在那里點評。而且,跟著兩位先生,走了那么多石窟寺與廟宇,看的多了,眼睛就把握的準了。藝術,特別是雕塑藝術,包括建筑物上的裝飾雕刻,其線條,其刀法,其衣飾、其面的凹凸,有時就差那么一點點,就有了藝術上的優劣差別。要緊的是要用心地去觀察、去觸摸、去感覺。
莫先生特別提到了1937年他跟隨梁先生與林先生在五臺山考察發現唐代建筑佛光寺大殿的過程。他說,那個時候的他們高興極了,一直深陷于發現、研究與考察的興奮之中,直到完成了考察工作,回到太原時,才得知了北平已經淪陷的消息,心情又忽然變得十分沉重。他曾談到,那一年他輾轉回到北平,從長安街上走過,看到在東單附近有日本軍人在操練中,用槍瞄準過往的中國人時,內心的悲憤感覺,無以言表。按照營造學社的安排,學社成員們分散各自撤離北平,輾轉到了天津,再乘船去往了南方。
先生也談到了在中國營造學社在四川李莊時候的情況,那時候條件非常艱苦,還要繼續進行學術研究,《營造學社匯刊》第七卷,就是在那個時候的艱苦條件下,用手刻蠟版與油印的方式出版的,我看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資料室保存的這一卷匯刊,不僅因紙張的簡陋與粗糙而為當時條件的艱苦卓絕所感觸,也為字跡的工整與插圖的精美而感嘆,其中無疑也有莫先生的許多心血。莫先生說,那時候梁先生常帶他們到四川各地做古建筑的調查、測繪與研究。有時,實在太困難,沒有經費作調研工作,梁先生就帶著他們到住所附近的電線桿上作攀高爬桿的練習。這種練習的目的是為了在今后測繪古建筑的工作中,能夠更快捷,更熟練地獲得測繪數據。
可能正是有過這樣的訓練,加上多年的古建筑測繪實踐,即使是到了花甲之年,莫先生的身手仍然不凡。記得1979年莫先生帶我們一行研究生們去山西應縣木塔考察參觀時,先生一邊興奮地滔滔不絕地講著,一邊登塔,到了塔的第三層樓梯處,先生忽然一躍就順著木樓梯的扶手,攀上了三層與四層之間暗層的梁架上。當時的我們幾乎是一楞然后,也有同學躍躍欲試,雖然是一些年輕人,卻遠沒有先生的這身功夫。跟隨莫先生考察時的體會就是,只要一到一座古建筑物面前,莫先生就會變得十分興奮與年輕。他幾乎總是會第一個就攀上梁架。在薊縣獨樂寺,在福州華林寺,在杭州閘口白塔,在正定開元寺鐘樓,我們都曾跟隨莫先生攀上梁架做過草測。一邊畫測稿,一遍丈量一些重要的數據,以便能夠帶回來做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莫宗江先生對建筑與園林藝術有一種特殊的體驗。凡是聽過莫先生講中國古典園林課的,都會對中國古典園林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深刻的理解。在文化革命以前,莫先生曾經指導過一位研究生,從事中國古典園林的研究。莫先生對研究論文的要求很高,所以,不滿意的研究文稿,絕不發表,據說那位研究生的論文,因為沒有達到先生的要求,而未能獲得通過。莫先生的考察筆記、測繪手稿、及已經進行但尚未完成的文稿等,高可盈尺。除了抗戰期間,在梁思成先生指導下完成的關干山西榆次雨花宮的發表在《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第7卷上的研究論文外,上世紀70
年代對遼代建筑河北淶源閣院寺大殿的所進行的研究,也是先生注入了大量心血的成果。莫先生指導我們幾位研究生對福州華林寺大殿進行的研究,通過大量的史料、文獻與測繪數據,否定了原來已經發表的華林寺大殿建于南宋時期的錯誤結論,明確肯定了華林寺大殿是建造于五代末的吳越王時期(時為北宋初年)這一史實,并對華林寺大殿與日本天竺樣(大佛樣)建筑之間的關聯進行了探討,從而為華林寺大殿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奠定了基礎。
聽莫先生的講課是一種享受。他講課幾乎不帶講稿,只在一張紙上,列著一個簡要的提綱,隨著自己的思路侃侃而談,一堂課下來,會旁征博引出許多的歷史故事。有時為幾位研究生上小班課,大家甚至忘記了是在上課,不時地插話問先生。這樣的課有時會不在意是否到了下課的時間,大家越談會興致越高。有一次陪莫先生在一個省會城市,受邀作一次演講,起初,我還擔心先生若不用講稿,可能會像和我們小班課上談天一樣拖延了時間,誰知那一次演講,先生條分縷析的講了兩個小時,時間把握的十分恰到。一堂演講下來,我就為先生講課時那瀟灑輕松的風度與時間、會場氣氛的把握能力所深深折服。
在福州的那段日子,每天晚飯后,我們會跟隨他去散步,走在福州老城的三坊五巷中,穿梭在那些有曲線的風火山墻所圍合而成的街巷中,街巷曲曲彎彎,時而還會在窄巷中,放出一塊空間,置放幾個石桌、石凳,或者還有一棵老榕樹,就會透出一股南方傳統城市特有的濃郁地方氛圍。每到這種地方,莫先生會興奮地問我們的感覺,然后加以點撥,講出自己的道理。在后來的一路考察中,他也會時時地發問,比如怎樣使園林的空間顯得更大,中國園林的水系為什么那么曲曲折折,園林中的池岸為什么會那樣處理,那些風火山墻的曲線為什么那么優美,中國古代建筑的反宇式凹曲屋面是出于什么道理,如此等等。莫先生對福建的山水與文化十分欣賞,他總是說,江南園林中的景觀,是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福建的寺廟園林就不一樣,福州鼓山、廈門南普陀,都將寺廟與大氣磅礴的山景、石景結合在一起,再加上古人的摩崖石刻,給人一種雄渾的南國風韻。福建人重視書法,即使是街頭巷尾張貼的一紙告示、通知,甚至訃告,其文字書法都很不俗,為什么福建民居建筑中風火山墻的輪廓線,不像其他地方那樣是直線的,而是一些自由而道勁的曲線,這也許就是其中的原因所在吧。在這樣的交談中,一種耳濡目染的學習,使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有了深刻的體驗。
莫先生與陳明達先生交往很深。陳先生家一度住在石碑胡同,莫先生常常會在周末騎自行車,從清華園到石碑胡同,兩個人會聊得很久。我有幸陪先生去過陳先生家一次。看到兩位老者,談論起《營造法式》中的學術問題,會是那么津津有味,絕沒有一點枯燥的感覺。莫先生是藝術感覺極好的人,思維也十分敏捷,交談中常常會蹦出思維的火花,陳先生又是十分嚴謹扎實的人,在學術上一絲不茍,兩個人談起來無拘無束,有時還會爭執起來,聽這兩位前輩學者的一席交談,簡直就像是參加了一場有趣的學術沙龍會。我常常記起一位老先生對我說過的一句話,莫先生是一個寶庫,關鍵是要善于從他那里去捕捉,去發掘。在莫先生看來,學術乃天下的公器,在與學生及同行的交流中,他幾乎是毫無保留地拋灑自己的學術新見。凡是與莫先生有過長時間交談的人,都會對莫先生在海闊天空般的漫談中,不時流露出來的真知灼見有深刻的印象。
其實,莫先生是一位述而不作的人,對學問有很深的積淀,從與先生的交談中,常常能夠感受到他智慧與思想的充溢,但先生卻從不輕易動筆。也許因為對身后之名淡薄之至,所以,不是做到深思熟慮的東西,他是絕不肯落墨的。這也許是莫先生畢一生之力于建筑史的研究,講起課來思路開闊、知識縱橫裨合、引例趣味四溢,且十分熟諳繪畫、雕刻藝術,但留給我們的文字卻不是很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時常在想,若是先生身邊有一位助手,隨時將先生日常言談話語間流露出來的一些思想火花記錄下來,將先生草繪的圖,加以仔細的整理,一定會有許多有相當分量的建筑歷史學術成果問世。
我和我的研究生同學鐘曉青的碩士論文就是由莫先生在認真思考后所確定的,這是一個真實的研究課題,題目是對位于福州市越王山下的華林寺大殿進行系統的研究。從結構于造型上可以明顯地看出,這是一座建造于唐宋間的木結構建筑。由于南方現存古代木結構建筑如鳳毛麟角,這座建筑的重要性就更凸顯了出來。這座建筑的被發現是20世紀50年代的事情,最初,由地方文物工作者對它進行了一個初步的研究,認定這是一座建造于南宋時期的木結構建筑。因為這樣一個斷代,其歷史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所以,最初僅僅將其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正是因為其重要性沒有得到充分認識,這座位于福建省委大院中的南方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在中因為要為省委機關車隊讓出一個通道,而遭遇了“截肢”手術,即將大殿清代時所加建的前后檐廊截除,使大殿進深變短,從而緊貼前殿身鋪設了水泥道路。萬幸的是,盡管大殿遭此不幸,盡管大殿中的佛像被野蠻地摧毀,但在當地文物部門的努力下,將大殿木結構古代原構的主體部分保留了下來。
1979年,莫先生到福建考察,他一眼就被這座宏偉的木構建筑所吸引了,經過一番研究之后,莫先生認為這座建筑應該早于南宋時期。就莫先生的直覺,這座建筑有可能是晚唐至五代時期的遺物。于是回到北京以后,莫先生就將這座建筑選定為我們的論文研究目標。在國家文物局與福建省文物局的支持下,1980年春,我們師生三人就進入了這座建筑的現場。
在莫先生的帶領下,由福州文管會的楊秉倫先生密切配合,我們對福州華林寺大殿的主體部分進行了詳細的測繪,并翻閱了大量資料。莫先生和我們一起穿梭在梁架之間,仔細的尋找每一點歷史上可能遺留下的蛛絲馬跡。在經過大量文獻閱讀,及相關史料的比對,并對唐宋時期的木構建筑的各種比例、做法進行了系統比對的基礎上,我們基本確定這是一座建造于五代末年吳越王時代的建筑,其具體年代是公元964年,時間雖已進入北宋時代,但當時的福州仍然在五代吳越國的范圍之內,故仍應看作是五代晚期的木構建筑。而且,可以肯定地說,這是現存中國南方年代最為久遠的古代木結構建筑,比原來所知南方最早的建造于公元1013年的北宋時代寧波保國寺大殿還要早49年。
莫先生還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座建筑與日本大佛樣(天竺樣)建筑的關系。以圓潤的月梁以及復雜的插拱為特征的日本廉倉時期一度出現的大佛樣建筑,一向被認為是古代日本特有的建筑形式,而莫先生認為福建地區建筑中大量使用插拱(丁頭拱)的做法,和華林寺(以及宋代建造的福建莆田元妙觀大殿)中所使用的肥胖圓潤的月梁,與日本大佛樣建筑之間很可能
有所關聯。我們在莫先生所指導的碩士論文中,將莫先生的這一猜測做了詳細的論證。后來又有資料證明,在韓國12世紀的木構建筑中,也有與華林寺在造型意匠上十分接近的圓潤月梁的做法。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韓國與日本的同一類建筑,主要是建造于相當于北宋時代的公元12世紀左右,而華林寺大殿卻是公元10世紀的遺物。顯然,具有濃厚特色的日本大佛樣建筑以及韓國同一時代的類似建筑,很可能是從福建地區傳入的。這也突顯了華林寺大殿在東亞古代建筑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地位。
正是由莫先生所主持的這一重要研究,使得華林寺大殿獲得了它應有的歷史地位,并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У氖牵诤髞硭M行的對華林寺大殿的保護修復工程中,從事修復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能夠及時向莫先生請教,我們也已經畢業而去,沒有機緣參與這一重要修復工程,因而,當我們知道這座千年的古老建筑為了給省委機關讓路而被整體移動了數百米,并被簡單地恢復到了五代時的樣子,而將后世增修的歷史信息完全抹去,同時,還將其油漆一新的時候,心存的遺憾也就難以言表了。
莫先生也是一位對學問孜孜以求的人。他考察古建筑時,總會親手繪一些草圖,并草測一些數據,回到家里就把測稿鋪開,邊畫圖邊做分析。記得莫先生曾向我展示過一次他那高可盈尺的研究手稿,笑著說,將來退休了,可以將這些研究深入下去。我也曾接下這個話茬說,有條件我來幫您整理這些手稿吧。其實,我知道真正能夠整理這些手稿的人,必須是他身邊的人,我曾幾次對先生的公子莫濤說,這是你的一筆財富,你應該花點氣力把這件事情完成??上獫彩且粋€十分忙碌的人,在中國文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了近20年,在祁英濤等老先生的指導下,一直在一些國保級的文物建筑修繕工地上辛勤勞作,實在沒有機會坐下來做這樣一些繁瑣細致的研究整理工作,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莫先生的書法功底很深,寫得一手好字。對好的書法作品也十分喜愛和欣賞。記得我們在福州城內的三坊五巷中考察、調研中,在一家清代建造的老式大宅院中,看到了一位沈姓的老者每日習字,所寫的字貼就晾在穿堂的桌案上,老先生習的是顏體,筆力渾厚道勁,莫先生看了就贊不絕口,后來才知道這位老先生是清代林則徐親戚家中的后人,是當時福州最為人們稱道的書法家。由此,也可以看出莫先生的眼力之強。后來,這位老先生還書贈了莫先生一貼對聯,寫的是林則徐的話:“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边@是沈老先生為知者書,可謂君子之遇也。
退休以后,莫先生忽然對國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開始每天練習國畫。記得有一次到先生府上,見屋里掛滿了山水畫稿。以我的眼力,每一幅加以裝裱,都是很好的作品。那時的莫先生身體還好,繪畫的興味還很強,他說,吳昌碩60歲才開始學畫,我現在習山水,還不算晚吧??粗壬撬坪鯉в心撤N天真感的笑,真為先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那種畢生的不懈追求而感慨。莫先生還喜歡體育,常常由公子陪著去打網球。他那瘦削的身體,倒很像是一位身手不凡的網球運動員。如果不是因為年輕時吸煙留下的隱患,相信莫先生還能有時間為他所鐘情的建筑與藝術事業做很多事情。
莫先生也是一個極有毅力的人。他曾經煙癮很大。有時一下午的講課,他會一根接一根地抽完一盒煙。1979年因突犯肺炎而住進了醫院,醫生告誡說,不要吸煙了。從此,煙癮如此大的老先生,竟然許多年不再沾煙了。記得1980年,我和莫先生出差,住在同一個房間,夜晚兩人同在書桌旁查閱資料??吹饺肷竦臅r候,莫先生左手翻著書頁,右手卻伸向書前方在摸索什么,在一旁的我急忙問,您在找什么?先生從入神的恍惚狀態中擺脫出來,看著自己伸出的手,又天真地笑了。他說,我在摸火柴。我想,這一定是先生挑燈夜讀時的一個習慣性動作。然而,與先生交往的多年中,包括我們連續數月的一路考察、調研,有時十分忙碌和疲勞,但莫先生從來沒有再吸過一根煙。曾經煙癮很大的他,要克服這一切,需要付出怎樣的煎熬,是可以想見的。
后來,在年近80的時候,先生還是罹患了肺癌。先生住院期間,我去看望,他仍然是那種很開朗、很天真的樣子。值得慶幸的是,手術還是成功的。到了20世紀的最后兩年,先生的肺癌再次復發,這時已經到了有病亂求醫的地步了,當時,先生曾住在北京南郊大紅門外一家自稱可以用中醫草藥治療癌癥的民辦醫院中。我幾次去看他,已經感受到他身體的日益贏弱。后來,又轉移到了北大醫院。那是1999年,似乎已經可以聽到新世紀的腳步聲了。我仍時而去看他,久被疾病折磨的莫先生已經顯得更是消瘦了,聲音中也透出因病魔的糾纏而身心疲憊的感覺,但心中似乎還仍然蘊藏著一團對未來充滿憧憬與渴望的火,只要精神好,他還會談些與建筑歷史有關的話題,話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望,談歷史,談建筑,談建筑史的未來,也談新世紀,他似乎還有許多的話沒有說完。那時的深切感覺就是,莫先生多么希望親眼看一看新世紀的曙光,多么希望還能為他所投身一世的建筑歷史研究與古建筑保護事業再盡一份力量。還有幾次他喃喃地說,要是能夠見到21世紀,他還想做些這個,做些那個。似乎,他仍然還有許多學術理想沒有實現。我總是被先生這種孩童般的天真與執著所感染,在聊作安慰的寒暄中,向蒼天默禱。然而,先生還是沒有能夠聽到新世紀的鐘聲。最終帶著一生的辛勞與一路的風塵離我們遠去。
老子《道德經》有云:“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恍中有象,恍忽中有物。窈冥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盵2]學問如道,恍兮忽兮,其中有象。治學問者如精,其要在真,其中有信。因而可以說,其象其物,塊莫大焉,其真其信,理莫深焉。其言不諱,其意也長矣。在回憶的恍惚中,以這樣的話來結束這篇短短的文字,或是對先生音容的追想,更是想在先生的墓塋上,再培上一土,愿封植兮永固,俾斯人兮不忘[3]矣。
注釋:
1.本文是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為編輯《建筑史解碼人》 書向筆者所約稿件的基礎上略加修改而成的,因為是紀念性文字,仍然用了原有的標題,因為這題目似更能表達筆者對于先師的景仰之心。
2.引自老子《道德經》上篇“道經”。
3.引自韓愈《韓愈集》卷13,雜著三,“河中府連理木頌”。
聯系縣(區)農林局,建設局、園林局,行業協會。
二年來,我強化學習,扎實工作,廉潔自律,團結班子,帶好隊伍,加大落實力度,不斷開拓進取,圓滿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實現林業、園林城鄉一體化,開創城鄉綠化工作新局面。現述職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職工作,認真履行職責,較為滿意四項工作
一是積極聯系客商,發揮行業優勢,切實搞好服務,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責任,第一要務,調動多方關系,多次上門造訪客商,邀請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選擇、項目資金爭取、銀行貸款聯系等方面給客商解決實際問題,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長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進竣工和簽約項目各1個。
竣工項目:ddd吉星針織襪業有限公司在市經濟開發區投資16000萬元建設博遠實業有限公司,一期投資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產,產品已遠銷海外。
簽約項目:經過兩年半的洽淡,ddd林木產品有限公司投資定向刨花板(OSB)項目,2011年10月中旬,已與宿城區簽訂投資合同。
二是對內全面規范管理,對上策應扶持支持,對外強化形象宣傳,做好分工負責的主體工作。強化制度建設,注重學習提高。堅持每月例會制度,學習重要文件,布置業務工作,提出嚴格要求,形成局務會議紀要。
選舉產生林業(園林)局第三屆黨支部委員會、第一屆團支部委員會、第一屆工會委員會。完善市風景園林協會、花卉園藝協會、木材行業協會和林學會運行機制,通過協會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行業整體運行水平。
定期召開黨組會、民主生活會、班子碰頭會,組織青年職工座談會、主題教育演講比賽、國防教育專題講座、林業形勢報告會、扶貧慰問、書畫攝影比賽、論文評比等系列活動,營造班子團結,同事配合,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多次帶項目申請赴省進京,并邀請上級領導到現場辦公,爭取支持,二年共爭取到國家和省各類項目資金逾2500萬元。
深入開展“楊樹產業年”活動,每年植樹1000萬株以上,積極引導木材加工企業發展,全市木材加工企業2587家,規模以上369家,產值達105億元。
完成黃河景觀橋及周邊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濱公園;抓好春秋兩季市區綠化工程;完成省第五屆(南通)園博會工地建設任務;全面接管雪楓公園。
同時,借外省外市林業考察團來我市之際,積極宣傳生態特色,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是高標準嚴要求,努力爭先進位扛牌奪旗爭一流,力取創新創優佳績。常給同志們灌輸“有牌就扛,有獎就得”意識,每年度匯總一次局各處室、單位在省市內獲獎情況,張榜公布,并分不同檔次再予以適當獎勵,以激發大家在其位謀其政履其職盡其責創其優。
2011年,局榮獲全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單位,林業產業先進單位,綠色建設一等獎,省第五屆園博會造園藝術獎二等獎、組織工作優秀獎,《綠色實踐與建設》主題生態文化建設唯一最佳組織獎,市2011年度目標管理先進集體;河濱公園榮獲市創建文明風景旅游區(點)工作先進單
位,雪楓公園榮獲市文明風景旅游區(點)稱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已通過省初檢。
積極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組建專門班子,配強人員,量化任務目標,責任落實到人,10月中旬,省專家已進行專題調研。
創新公園管理體制。實行“免費開放”和“公園綠地管理人”模式,花錢買服務,養事不養人,并加大園林綠化主體培育,靠大靠強,設立省建筑園林設計院分院。
創辦“中國楊樹推出移動農信通“楊樹產業”頻道,向林農和企業,傳播楊樹育苗、造林、營林、采伐、運輸、加工等產業體系技術、產業動態、產品價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舊帳,深入調研,編制規劃,做好具有長遠效應的打基礎工作。林業園林工作分幾大塊:造林營林、木材加工、林政執法、古樹名木、園林工程、綠化管養、風景名勝、濕地野保。
逐項調查摸底,逐類編制規劃,近二年已完成《現代林業發展規劃》、《木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駱馬湖濕地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駱馬湖—三臺山、古黃河—運河風光帶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古樹名木保護總覽》;啟動《野生動物保護規劃》、《有害生物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植物多樣性與鄉土樹種保護規劃》、《綠地系統規劃》。
就如何進一步理體系、順體制、建制度、強隊伍、上臺階,作了為期一旬的深入調研,制訂出臺《綠地補償實施意見》、《園林綠化規劃建設導則》等規范性文件。并組織人員對建市以來,市園林局承擔的所有工程124項進行全面清理,請財政審計人員再驗收核查,理清帳目,結清欠款。
二、強化理論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奮好學、明理敏行、廉潔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學得進,在理論學習上取得豐碩成果。2007年3-4月,在省委黨校學習,被評為優秀學員;2007年8月參加全國地市級林業局長培訓班半個月,被推為學員代表發言受到好評,隨后不少地區林業考察團來宿。
2011年2月起,堅持學習南林大森林培育專業研究生課程。
組織人員編寫《楊樹良種繁育與速生豐產栽培技術》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組織完成的《市木材加工產業可持續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市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及應用研究》,均榮獲“第二屆(2011年)省優秀軟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合作撰寫的《市森林資源現狀、特點及培育技術措施探討》在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河北林業科技》2011年第二期發表。
合作撰寫的《楊樹產業在平原地區現代化林業建設中的作用》在《中國林業》2011年第4期發表,收入《中國林業論壇(論文集)》并獲論文二等獎。
撰寫的《楊樹林地高效復合經營模式研究與初步實踐》被收入科技論壇分論壇優秀論文集。
二是嚴要求,常警省,在廉潔自律上做到警鐘常鳴。作為局領導班子班長,作為年輕干部,我時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權力,只是意味著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個人炫耀的資本,更不是謀取個人私利或小集團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軟,經濟上不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紀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的綠線,守住自律的底線;要健康而充實,善思而踏實,肯干而廉潔。
平時,認真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試行)》及省、市關于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認真執行工作紀律、“禁令”等規定,堅持自省自警,并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同時,履行監管職能,嚴格要求教育管理監督好干部職工,努力使集體成為團結進取陽光向上學習型創新型奉獻型團隊。
•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學校
•全國64所“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國務院授予 “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及首批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經驗典型高?!?/p>
一、學校概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悠久,并校于 1956年,是全國的土木、建筑“老八?!敝?,及原冶金工業部重點大學,也是國務院首批批準具有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學?,F有雁塔、草堂、幸福三個校區,占地面積4300畝,建筑面積近100萬平方米,本科生按“書院—學院(學科)制”人才模式培養?,F有15個院(系),63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第一批次招生。學校設立有研究生院,擁有重點學科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1個、博士后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95個。近年來,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開放辦學”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內涵式發展的科學路徑,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整體辦學實力顯著增強,學校社會認可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擁有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工業設計、藝術與科技、雕塑、攝影、廣播電視編導、繪畫9個本科專業,其色專業1個,陜西省“專業”1個。同時擁有設計藝術學、美術學、戲劇與影視學、風景園林、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工程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59人,其中專職教師13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7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9人,講師61人,并有兼職教授、副教授24人。近年來,學院學生在國際IFLA大學生設計競賽、UIA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大賽、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大學生設計競賽等一批國際國內重大設計競賽中獲得重要獎項,完成了一批科研項目,學院先后承擔和完成了多項政府、企業重點工程項目,出版、發表了一批高質量的學術著作與論文,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同行與社會的好評,也為國家各大設計院、研究院、大專院校、大型企業及其它領域輸送了大批高素質的畢業生,已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培養高級藝術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學生獲獎
序號
獎 項
作品名稱
1
第51屆國際IFLA大學生設計競賽第1名;第46、47、50、51屆國際IFLA大學生設計競賽獲六項評委會獎
《祁•跡- - -玉華煤礦生態景觀修復策略》第1名
《能源型城市的生態變革》
《種植未來城市-整合•鑲嵌•疊加》
2
第24屆UIA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大賽優秀獎
《一個立方體成就一個生態城市》
3
第一、三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攝影組DV作品一等獎兩項;雕塑作品一等獎一項
《頭朝下》、《抉擇》、《西部風》
4
2014“園冶杯”風景園林國際競賽一等獎一項,單項獎三項
《prospect of rebirth》《破壘·校園-對中國大學校園規劃策略的探索》
5
第二屆全國雕塑畢業生作品展銀獎
《被束縛的人》
6
2012第八屆全國高校景觀畢業設計作品展獲場地理解與方案獎、人類關懷獎等多項
《守望者之家(The Watcher's House)》等
7
2013年中國環境設計學年獎金獎
《華夏百家苑景觀規劃設計》
8
IDEA-KING艾景杯第二、三屆國際景觀規劃設計競賽金、銀獎
《城市濕地綜合化設計》金獎
《余震重的避難所》金獎
9
第五、六屆國際大學生雪雕大賽三等獎兩項
《秦韻》 《那時》
10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三等獎、優秀獎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苯處煹难詡魃斫虒τ谌瞬排囵B至關重要。為了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卓越工程師,首先應該加強師資隊伍的道德建設。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為一個卓越工程師的前提條件,而作為培養卓越工程師的大學教師,更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須有理想、有抱負、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堅持立德樹人,從而能夠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其次,教師需要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合理的知識結構、扎實的基本功是從事教學實踐的基礎,了解學科、專業的最新發展,掌握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新觀點,對于培養卓越工程師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師要注意與培養對象加強協調溝通,同時加強與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在教學實踐中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第四,教師應該具備豐富的工程教育經驗。工程教育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掌握先進的技術,解決現實中面臨的工程問題。這就需要在培養時著重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因此對教師的工程實踐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師需要有較強的專業外語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設需要在國際范圍內展開合作和交流,參與國際競爭,這就要求卓越工程師具備很高的專業英語水平。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雙語教學,吸收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成果,將教學實踐與國際接軌,充分適應國際化的要求。
二、農林院校園林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我國園林專業最初成立于農林院校,改革開放后,一些綜合類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繼開設園林專業或類似專業,如景觀專業。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農林院校園林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師隊伍結構有了明顯變化,教學和科研工作成效顯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園林專業人才。但是,與國際著名高校的園林專業相比,師資隊伍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面臨不少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師德建設
需要進一步加強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教學態度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從平時一點一滴的生活習慣,到專業教學的全過程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另外,個別教師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對教學工作不夠重視,缺乏責任感。
2.缺乏工程實踐經驗
高校教師大部分都是從高校或科研院所畢業直接進入學校工作,盡管學歷較高,但是實踐經驗相對缺乏,沒有相關企業的工作經驗。他們的知識結構很大程度是來自書本,是間接的。筆者的調查發現,許多青年教師認為在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實踐經驗少,教學語言不夠準確,實踐操作能力不強。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
需要進一步提高近年來,由于受到教師考核評價和職稱評聘條件的影響,專業教師隊伍普遍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重、輕實踐活動的問題。教師基本坐在辦公室里,在電腦前寫論文,忽視了教學實踐及教學研究,導致教學質量沒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國際化教育理念
教學中,教師視野不夠開闊,多強調本地化的專業知識,不重視國內外其他區域相關知識的介紹,不能從經濟全球化的戰略高度來認識人才國際化培養的重要性。
5.專職教師職稱評聘和教師評價考核機制
亟須完善在教學管理和教學實踐中,較低的勞動報酬直接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整個學校的教風以及教學質量;領導意志表現突出的教師評聘機制不能制度化,導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對教師進行評判考核;落實各項人才待遇的時效性較差,使得部分教師的晉升空間受到擠壓。這些現象都嚴重挫傷了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工作熱情,導致部分教師不再把教學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談不上去研究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研究,結果教學質量每況愈下,學生深受其害。
6.專業教師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有待改善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教師的居住環境和工作條件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園林專業教師的收入與勞動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師與同等學歷、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業人員相比,工資還處在較低的水平上,這也導致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園林專業人才選擇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業單位。
三、對農林院校園林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建議
1.開放胸懷,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園林綠化成為城市建設中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國內大部分農林類院校和綜合類院校都開設有園林專業,吸引了大批學子前來深造。另外,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在國外高水平大學的園林專業中也有不少中國學子。因此,應該吸引和鼓勵國內外優秀園林專業博士、碩士來校工作,積極投身于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中。
2.立足現實,培養已有的教師隊伍
第一,應該創造更多的條件,鍛煉教師的實踐能力??梢怨膭钋嗄杲處熑鴥韧庵麍@林企業掛職,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積極加入行業協會,貼近生產一線,經常參加行業會議,了解園林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第二,鼓勵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增強教師的科研能力,使教學和科研互相促進。例如,東北農業大學園林專業教師通過積極開設開放實驗室項目,吸引感興趣的同學進行科學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教師的課題得以完成,又使學生體會了科學思想,鍛煉了實踐能力,培養了創新精神。另外,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的開展,更好地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師的科研成果與學生的創新、創業聯系起來。第三,增強教師國際化教學的能力。目前,東北農業大學70%的園林專業教師均有國外留學經歷,但是僅僅開設了一門校級雙語課程和一個省級雙語教學項目,雙語教學的潛力有待挖掘。應該通過邀請國外優秀的園林企業家、工程師、專家、學者來學校講學交流,招收國際留學生,以提高專業的國際化層次。第四,通過制定一課多師、一師多課以及集體備課制度,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將教師的優勢發揮出來,同時可以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高校教師既有科研任務,又有繁重的教學工作,有時難以兼顧。可以借鑒國外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助研制度,使優秀研究生能夠更早地參與教學實踐,為培養后備教師奠定基礎。第六,提高青年教師的職業滿意度。適當通過完善評價機制和提高生活和工作水平,來鼓勵青年教師更專注地從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3.廣開渠道,吸引優秀工程人才來校兼職
[關鍵詞]:主題公園;景觀;植物配置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現代園林的植物景觀設計不僅僅受到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文化內涵影響,還受到西方各種主義、思潮流派的影響,風格和形式都大有變化。因此,不難發現在我國現代主題公園中,植物配置模式有著不同時代的風格和特征。
(一)圍繞主題特色,強化特征
每個優秀主題公園的賴以生存的靈魂便是他們不可復制的主題。因此,在植物配置中,都圍繞著主題內容、樂園特色,強化主題公園園的游樂性、參與性、知識性、趣味性、休閑性等綜合游樂活動特征。西安大唐芙蓉園通過演義唐代傳統的植物配置來強化它“寫意山水園林”的大唐文化主題特色;大連發現王國通過眾多熱帶植物來強化它異域探險的特色;深圳歡樂谷香格里拉森林是塑造得一種殘破的美感,設計中處處體現了這兩個字;而北京歡樂谷香格里拉該園區景觀元素選用的是偏重鄉野意趣――粗獷、浪漫的感覺。
(二)重組古典原型的元素
以古典的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元素為原型,結合現代的各種藝術思潮,對傳統的植物景觀視覺元素進行重組,賦予其新的表現形式是當代藝術創作的基本趨勢。尋求簡易的思維方式與表達方式,設計中強調形體的重復與差異,從而建立時間與空間的關系,使得植物形體與空間整體得到最佳的表達?,F代的景觀設計師認為這種形式的簡潔純凈和簡單重復,就是現實生活的內在韻律,其植物的造型手法趨向簡約化、規則化。樹木大多按網格種植,整齊劃一,灌木修剪成綠籬,花卉追求整體的色彩和質地效果,作為整體景觀設計幾何構圖的一部分。這種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事物的本質,沒有任何附加的東西,也恰恰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取向,同時保證了較高的質量和效率,反映了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其視覺沖擊力卻是直接的,并且有力地控制大尺度的空間,形成簡潔有序的現代景觀,有時會帶來令人滿意的景觀效果。
大唐芙蓉園里把日式植物配置、修剪常用技藝與草坪結合,芳林苑庭院的散置的竹從與水系、地面鋪裝的構成感極強的結合方式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三)植物功能多元化
我國初期的主題公園,往往把植物放在一個起裝飾作用配角地位上,而現代主題公園的科學性已經在植物景觀設計上得到體現,植物的設計已經上升到限制空間、構成室外空間、遮擋不利景觀的物體、護坡、在景觀中導向、統一建筑物的觀賞效果以及調節小氣候和光照、水土保持的層次上,實現了植物配置功能的多元化。現代景觀設計不再強調大量植物品種的堆積,也不再局限于植物的個體美,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間和尺度,以及反映當地自然條件和地域景觀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著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點和整體景觀的美感。植物的整體空間形態在設計中確定以后,才考慮其觀賞性,通過個體植株形體、線條、色彩、肌理、香味等所表達出來的韻味以及人們賦予它的擬人化性格,都讓植物充滿靈性,立體而生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主題公園的植物重在強化其主題特色以及園中各景區、功能區的多樣性。生態環境和園林藝術相結合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生態意識的增強,主題公園的景觀規劃設計應注意圍繞體現自然生存環境特征,運用園林藝術構圖手法,巧妙布景,精心立意,將現代人們的情趣和愛好與娛樂融匯于一園。
(四)節約型為主
綠地是主題公園一切活動的載體,可以創造開展各種活動的空間與場地,形成總的環境氛圍。主題公園是個求快求新的典型景觀園林類型,然而由于這類公園需要極大的投資,往往在植物景觀上的經費預算相對較少,導致景觀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除了良好的植物配置模式,美觀而經濟的植物配置更為重要。主題公園中綠地面積往往占總面積的60%~80%,其管理維護費用是相當巨大的,節約型的植物配置模式不可或缺。因地制宜,重視綠地建設結合功能區、景區的設置,在總體規劃過程中,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條件、現狀特征進行規劃設計,通過減少喬木增加花灌木的方法,草本花卉的應用在主題公園的植物配置上的使用應加大比例,達到使景觀看起來既美觀,又節水的效果,植物配置應結合各景區特征和生態群落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形成綠色基調。
(五)植物種類不夠豐富、配置相對單一
我國被譽為“植物王國”,擁有的植物種類約在三萬種左右,居世界第二,其中木本植物八千多種,然而我國的大多數主題公園中采用的植物品種僅僅不足百種,南方植物材料如此豐富的主題公園的栽植種類不超過200種,僅占2.5%。像大唐芙蓉園這樣上千畝場地的大型主題公園里的植物種類僅100余種,各園區的不少植物品種重復率極高,頗為可惜。因此,應該大量使用特色的鄉土植物、引進國外優秀品種、采用喬木、灌木、地被植物和草坪立體結合種植的方式,來增加植物群落物種種類,形成疏密有度,障透有序和高低錯落的群落層次結構,才能對改善綠地系統的自我維持機制有積極的作用。當然,主題公園中僅植物種類多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建的是主題公園不是植物園。植物多樣性只是自然法則中的一個重要規律,是形成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景觀形式多樣的前提。只有通過明確的設計意圖和精巧的植物配置、精心的選擇豐富多樣的植物,才能建造出風景如畫的主題公園。
參考文獻:
[1] 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2] 朱鈞珍.中國園林植物景觀藝術[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