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5: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誠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會計審計工作中的誠信問題。一個企業的經營過程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多數企業會嚴格按照規章來辦事,但是個別企業中仍然存在著嚴重的誠信問題:第一,個別企業盲目追求自身利益,粉飾財務報表和體系,利用各種技術和手段將真實的財務報表隱瞞,用一份虛假的報表來迷惑大眾以達到自己追求利益的目的,這就出現了財務報表與實際不符的現象。第二,會計審計中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較低,在財務工作中造成財務信息失真。這種情況會嚴重影響和制約著企業會計工作的質量,最終為企業管理決策中存在重大過失埋下隱患。
2.誠信的重要性。我國堅持市場經濟為主、宏觀調控為輔的經濟模式,市場經濟追求自由,自由環境下會出現很多的問題,誠信是保障經濟能夠自由健康發展下去的重要原則。會計工作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各種經濟得到運行和應用都離不開會計,若是誠信問題出現在會計工作中,其帶來的損失和影響必然是不可估量的。會計行業是對誠信要求最為嚴格的行業,若是會計行業中失去了誠信,那么獨立的審計工作就無從談起了。我國現在的經濟體制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如果說,會計師事務所與評估方、審計單位一味迎合,拋掉自己的專業素養,只顧自身的利益,不能如實評估實際資產誠信價值,制作出虛假的審計報告,這不但損害了會計行業的誠實信譽,還會損害到國家利益。
目前看來,我國的會計行業的確出現了所謂的誠信危機,并且已經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會計師出具虛假的會計信息不僅僅對自身有利,對被審計單位也是有利的,所以說這種誠信問題是被審計單位默認的,他們喜歡這樣的審計報告。在這個惡性循環當中,受益的是當事人雙方,受損害的外部企業和社會。因此,這是惡性循環得以長存的道理所在。
二、會計審計誠信價值的博弈理論
經濟學領域有一種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并且有著深遠影響的方法論,即博弈論。博弈論主要集中在博弈雙方或多方就彼此之間存在的對抗、沖突等進行討論。市場經濟運行原理也可以通過博弈論來進行解釋,市場經濟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看作是博弈論中的一個主體,不同的主體代表著不同的利益群體,但是這些主體所掌握的信息量是不盡相同的。就經濟發達的地區而言,市場經濟機制相對成熟,信息流量大,流轉速度也快,不同的主體之間掌握的信息量也可以更加對稱。此時,博弈的結果是呈現均衡趨勢的。但是在經濟相對不發達甚至落后的地區,市場經濟體制是不完善的,信息量很小,信息流轉速度慢且相對閉塞。此時,博弈的結果就要取決于各個主體掌握的信息量的大小,誰的信息量大且有效,誰就是這場博弈的勝出者,非對稱信息也是通過這種形式表現出來。
三、審計與被審計單位的狀況分析
對于會計誠信的討論并不是一個新問題。筆者以“會計誠信”為主題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分“精確”和“模糊”兩種檢索方式,檢索期限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提供的1979年起至2009年止。檢索發現,1979年至2000年長達22年間沒有公開發表的論文.自2001年起開始有“會計誠信”為主題的論文公開發表,2002年起至2008年止的7年間,每年公開發表的以“會計誠信”為主題的論文大約在250~650篇之間。對于2009年度,截止至2009年9月底,用“精確”和“模糊”檢索分別得到168篇和260篇。檢索結果說明對會計誠信問題的討論,主要是自2001年11月份美國發生安然事件和國內銀廣廈會計造假事件,結合原國務院總理給國家會計學院題詞后學界集中開展討論;同時電說明會計誠信既是一個老問題但也仍然一直是大家研究討論的主題。盡管對會計誠信問題已經有上述諸多的討論,但“誠信”問題仍是目前社會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主題,它不分社會制度形式,不分國界,不斷顯現。此外,會計誠信雖有好轉但并沒有得到根本的好轉,會計誠信將是一個長期存在的仍需不斷關注的問題,
(一)會計誠信的現狀從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受處罰情況來看,在2001―2007年7年間,上市公司受到的各類處罰占上市公司總數的比重,最低的為2007年的2.09%,最高的為2001年的7.48%,中間幾年有波動。從處罰原因來看,除因上市公司高層領導個人言行不當受到處罰外,大部分處罰都是與會計信息不及時或不真實相關,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會計信息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經營成果和經營狀況,投資者主要關注公司的會計信息。雖然整體來看,2007年所占比重比往年有所下降,但仍不能說明會計誠信得到根本好轉。
(2)bk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情況來看,在2001年到2007年7年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合格敷占全部披露信息的上市公司總數的比重,最低的為2007年的3.42%.最高的為2005年的6.52%.中間幾年也有反復,由此說明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可以說明會計誠信沒有得到根本好轉。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上市公司審計報告出具類型來看,自2003~200795年間,上市公司各年年報的審計報告,并非都是標準型的審計報告。其中非標準型審計報告占全部審計報告的比重,最低的為2007年的7.71%,最高的為2005年的11.86%,呈現一個倒u型。這說明,不少公司的會計年報存在問題。
(二)會計的誠信“會計”這一職能自產生以來,便是如實、準確地記錄著事物的數與量,因此可以說會計自誕生便是誠實的、可靠的,會計的誠信與生俱來。千百年來,會計作為一種職業.都是默默記錄著所發生的一切,不管是早先記錄實物數量還是后來以貨幣資金形式記錄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從職業這個角度而言,會計是誠信的;并且因為誠信,一直準確地記錄著事物的數與量,會計職業才發展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重要行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梢哉f,誠信是會計行業生存發展的基石。
二、會計人的誠信
會計職業是誠信的,但誠信的會計并不等同于會計人的誠信。誠信的會計需要會計人的誠信來反映,只有誠信的會計人,才能使會計成為誠信會計。在很長一段時期,會計人都是誠信的,因此會計也才發展成為現代社會里的一種重要職業。而會計人的不講誠信,也造成了會計的誠信問題,會計人的不講誠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
(一)會計誠信問題的發展合伙(股份)制出現前,由于生產資料的所有權與生產經營權二權合一,社會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對私有經濟而言,不管是農業、手工業還是商業,會計所體現的僅是正確記錄事物的數與量關系,并不需要真正意義上的會計職業和專職人員。會計是純粹記賬的功能,并且一直體現著誠信的本質。合伙(股份)制出現以后,有些生產資料所有者并不參與生產經營,這樣生產資料的所有權與生產經營權開始分離。沒有參與生產經營的生產資料所有者,為了了解生產經營情況,就要求參與生產經營的所有者設置專職會計人員,定期提供會計報表,以反映生產成果、確定投資回報的多少,于是會計的功能實現了質的變化,由只供生產經營者內部使用轉向對外提供報告,現代真正意義上的會計功能開始確立,會計專職人員開始出現,也就產生了現代會計行業。也因為生產資料所有權與生產經營權兩權分離,參與生產經營的所有者掌握了比沒有參與生產經營者多得多的信息,為了掩蓋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問題或是更多的占有生產經營成果,參與生產經營的所有者提供給沒有參與生產經營所有者的會計報告就存在不真實的可能性,于是產生了會計人誠信問題??梢?,生產資料所有權形式變更后,會計人誠信問題開始出現。
(二)會計誠信的行為主體會計人誠信問題中的“會計人”是指對會計報告正確與否產生影響的人員,一般意義上包括三類人:會計人員、高層管理者和審計人員。
會計人員是會計誠信問題的直接責任人。會計賬務是由會計人員處理的,會計報告是由會計人員編制的。會計準則和會計職業道德要求會計人員在處理賬務時要對經濟業務發生的合理、合規、合法進行審核和監督,對不符合會計準則要求的業務不能處理并退回經辦人員,對性質嚴重的事項應向上級領導或部門報告。會計誠信出現問題,說明會計人員并沒有按照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準則的要求處理賬務、編制會計報告,所以在會計誠信問題中,會計人員起到直接的作用。
高層管理者是會計誠信問題的主要責任人。高層管理者決定著企業人員職務升遷、獎勵等政策,除非會計人員是獨立于企業的人事和工資制度,否則無不受到影響。從現實情況來考慮,高層管理者對會計報告的干涉顯然是有意的,因為會計報告是會計人員按照職業準則的規定來編寫的,在沒有外部因素干涉的情況下,會計人員編寫的會計報告應該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的財務結果和財務狀況。非會計人員對會計報告的干涉,顯然違反了會計報告真實性的原則;而能對會計報告進行干涉的,只有高層管理者,所以高層管理者對會計報告的干涉是故意的,對會計報告能否準確反映財務經營成果的影響是關鍵的、最根本的。從實踐看,企業會計造假幾乎都與高級管理層的授意、指使和強令有關。
審計人員是會計誠信問題的間接責任人。審計人員是對會計報告正確與否進行鑒證的人員,具有社會公信力。然而如同會計職業是誠信的,但誠信的會計并不等同于會計人的誠信一樣,審計行業也同樣存在誠信危機的問題。社會分工的不同并不表明人們的道德水準就會有所不同,審計人員與其他行業人員在職業道德水準上并沒有根本的區別。正是審計人的誠信問題才造成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圍的會計誠信問題,審計誠信問題構成了會計誠信問題的一個部分,而且加劇了會計誠信問題。
三、會計誠信問題的根源
對于會計誠信問題產生的成因,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有關方面也根據已有研究提出的對策對會計誠信問題進行了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會計誠信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好轉,筆者認為,已有的研究都只是從表面現象進行分析,并未對造成會計誠信問題的根源進行分析。逐利行為是會計誠信問題的根源,并且因為逐利行為仍將長期存在,會計誠信問題也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逐利行為在以資本為主導的社會形態下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人們自覺和不自覺、自愿和不自愿地追逐經濟利益。對現實人是一名經濟人來說,經濟利益的多少彰顯了其個人的地位,占有的經濟利益越多,其地位也就越高;占有的經濟利益越多,其擁有的資源也就越多。地位越高、資源越多,其對社會的影響也就越大,經濟利益占有的多少成為社會評價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所以人們總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來逐利,會計誠信問題的行為主體也不例外。
(一)會計人員的逐利行為會計人員編制的會計報告正確與否,存在兩類情形:一類是會計人員的無意之錯,一類是會計人員的有意之錯。會計人員無意之錯,是出于工作粗心、業務水平不夠等原因產生,此類差錯是正常的過錯,可通過一定的會計機制進行檢驗和糾正。會計人員的有意之錯,是會計人員為達到特定目的而做出的錯誤甚至違法行為,也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高層管理者并不知情,是會計人員純粹為自身特定目的而發生的差錯,這種差錯是個別會計人員的個別現象,一般而言對外部投資者等報告使用者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影響作用;另一種情況是高層管理者所要求的,這種差錯往往對會計報告起到決定性的影響作用?,F實中,會計人員如果不按領導的要求做假賬,就有可能被降職或解聘。在面f臨失業和失信的選擇時,對失業的恐懼就可能會導致會計人員喪失職業道德而造假,或者會計人員不按高層意志辦事,就很可能出現所謂的會計“囚徒困境”現象。由此可以看出,會計人員做假賬、編制虛假的會計報告,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二)高層管理者的逐利行為高層管理者對會計賬務和會計報告的干涉,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高層管理者對企業剩余收益分配的不滿。在以資本為主導的社會生產中,人力成本作為一種既定成本予以量化,在成本費用中列支,不參與企業剩余收益的分配;所有者的資本因承擔經營虧損的風險而沒有將資本成本列入成本費用中,一般占有企業全部的剩余收益。當剩余收益處于正常的社會平均投資收益率水平時,這一安排顯得合乎情理;當剩余收益多到足夠大時,即遠遠超出社會正常的投資收益率時,就會引發高層管理者的不滿。高層管理者認為,剩余收益主要是因其經營有方而得,于是高層管理者或是過度揮霍企業的資源、增加企業的成本,從而減少收益的剩余;或是想方設法從剩余收益中獲取利益。第二種情況是高層管理者參與部分剩余收益的分配,但與經營財務成果密切相關。高層管理者根據經營業績可享有部分剩余收益的索取權,如期權激勵。由于期權激勵往往跟隨業績上下變動。業績越好,獲得的期權激勵也就越多;相反,業績越差,期權激勵也就越少甚至沒有。高層管理者為了追求更多的期權激勵。即獲得更多的剩余收益,就要努力把業績做得更好,當業績不佳時,為了保持一定的期權激勵,高層管理者往往要求會計人員“做”出需要的業績來。第三種情況是高層管理者為了占有更多的經濟資源,不斷進行資本運作,以便控制更多的公司,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當高層管理者所在的公司并沒有這樣的資本實力或符合資本市場運作的條件時。高層管理者就尋求通過虛假的賬務處理和會計報告符合條件,達到占有更多資源的目的。所以高層管理者指使會計人員做假賬、編制虛假會計報告的目的,同樣是為了追逐更多的個人經濟利益。
(三)審計人員的逐利行為現行審計收費政策,限定了審計人員只能根據審計業務量來取得報酬,由于注冊會計師行業間存在著惡性競爭(低價攬客)現象,因此行業租金很低,這樣會導致審計人員的收入比預期的要低。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審計人員明知企業會計報告存在問題,但卻出具了標準的或是企業高層管理者所希望的審計報告,從而獲得企業高層管理者給予的更高或特別的收益,所以審計人員誠信問題的目的仍然是為了追求個人經濟利益的更大化。
會計誠信問題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為了謀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占有更多的經濟資源,人們總是想方設法使自己個人的利益最大化。而經濟利益總量在一定范圍內是不變的,謀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就必然導致他人利益的減少或損害,會計誠信行為主體為了自身更多的利益和掩蓋損害別人利益的行為,就會粉飾會計報告,使會計報告不能反映真實情況,而謀取更多經濟利益的行為還將在一定社會時期內長期存在。
四、會計誠信問題消除的基本條件
會計誠信問題是可以消除的。會計誠信問題既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也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消除,達到一定條件后,會計誠信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地消除。
由于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忙季人員嚴重不足,淡季人員又無所事事,因此,許多會計師事務所都采取了忙季臨時招聘試用或兼職人員的辦法,這些人員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等方面的情況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會計師事務所的整體業務水平,有時甚至會損害會計師事務所的整體形象。而會計師事務所的在職審計人員素質不同程度上存在如下問題:
1、思想觀念有誤區。
沒有樹立“以質量取勝”的良好思想作風,實際工作中,不注重審計質量,偷工減時,片面認為只要項目做得多就會給會計師事務所帶來巨大利益;為了節約審計成本,讓只接受過有限專業培訓,缺乏執業經驗的新手擔當重任;為了不失去客戶,對客戶管理層過于寬容,過分信賴客戶內部審計的工作;為了開拓業務,在對客戶的經營業務不夠了解的情況下接受委托,一旦客戶管理層的誠信度不夠,遲早會影響到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甚至會涉及官司。
2、業務水平不很高。
首先,知識面不寬。審計人員基本上都能較熟練地掌握會計、審計等專業知識及部分常用的經濟法規,對于較為特殊的行業的會計知識不太了解,真正懂得經濟學原理的人很少。其次,知識的深度不夠。實際操作能力較強,理論知識較為薄弱;國內知識較為豐富,國際準則及國際慣例等知識較為貧乏;對國際會計學界的新問題、新思路、新動向等了解不多。最后,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較差。從發展的眼光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業務不應只局限在年度審計業務上,更應該擴展到財務顧問、管理咨詢等方面。除了要具備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外,還要善于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運用。[
3、職業道德失水準。
會計師事務所將自身利益凌駕于實施高質量審計帶來的公眾利益之上,聽命于客戶管理當局甚至有求必應;審計人員對非常熟悉或信任的客戶不能保持適度的懷疑;當客戶以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相威脅時,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生存以喪失職業道德為代價迎合客戶;有些審計人員對道德和非道德行為的界限認識不清,不能堅持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為了牟利會計師事務所采取各種不正當的手段招攬客戶,不僅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受到整個社會的質疑,而且嚴重威脅著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生存和發展。
二、高質量審計與高素質審計人才關系
審計環境對審計證據、合理的職業謹慎、公允反映、獨立性、審計方法、審計人員的道德行為等都具有內在的、必然的影響。脫鉤改制后的會計師事務所具有更大的獨立性,然而其外部環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將影響高質量的審計工作:
首先,有些企業在法人治理結構上極易發生“內部人”控制現象,當審計人員與管理層出現意見分歧時,容易發生購買審計意見行為。其次,有些企業對會計信息弄虛作假,經濟利益驅使其串通某些審計人員作弊,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再者,有些企業缺乏高質量的審計需求,在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時,只考慮審計費用,忽視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和執業質量。最后,當會計市場供求失衡變為買方市場時,同行間無序、不正當的惡性競爭就會變本加厲,行政干預的指定壟斷,經濟拉攏的傭金回扣日益泛濫,會計師事務所就會面臨嚴峻的考驗和巨大的沖擊。
所以,開展高質量的審計工作,離不開高效有序的審計環境。在良好的法制環境下的審計,其質量肯定要高于法制程度不高條件下的審計,而注冊會計師行業法制化的進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發展和完善,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和配合,在規范審計工作、提高審計質量的過程中更離不開高素質審計人才。
三、全面有效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人員素質
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已呈現出終身化的趨勢,在職審計人員素質的全面有效提高,不再是幾次短時間的培訓、輔導,而是必須要經常地、系統化地進行。
1、加強思想作風建設。
同行間競爭是不可避免的,而會計師事務所應始終堅持“以質量求信譽,以信譽求發展”。要擺正和客戶的關系,對客戶做客觀分析,項目要有取舍,對風險要做事前評估;從領導至每位員工都有明確的質量責任制,并把質量的考核與職務、工資、獎金掛鉤;配備高素質審計人員,提高社會公信力;加強專業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從精神面貌、職業道德、職業紀律、管理水平、社交能力等諸多因素入手,構筑自身的文化內涵。
2、提高業務素質水平。
在人員聘用上,要嚴把進人素質關,全部要求大學本科以上的會計和審計專業學歷,不僅注重學識、經驗、業務水平,同樣注重思想作風、道德品質;要體現用人價值關,只有用足用好人才,會計師事務所才能出業績、出效益。在人員培訓上,審計人員應加強自身修養,注重業務實踐的鍛煉;會計師事務所要真正重視審計人員的后續培訓,如上崗培訓所有業務人員,及時全面地掌握必需的政策法規,執業規范、執業技能及職業道德要求;不定期舉辦國際會計師講座,與國外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學習他們先進的審計方法和風險意識;選拔一批人員到國外的會計師事務所學習;定期召開人員經驗交流會,對專業人員進行案例教育。在人員晉升上,搞好質量獎罰機制,讓加薪、晉級與其審計項目的質量評分直接掛鉤,質量分比重大于業務數量分。
3、營造誠信大環境。
當巨額的經濟利益與嚴肅的道德規范發生碰撞時,只有潛移默化的誠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傾向道德規范,誠信教育應當從全社會抓起。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使企業充分認識到社會審計的目的、重要性及企業自身的會計責任,并建立健全各種配套的法律法規,嚴肅查處一批屬于會計責任的違規企業,為會計師事務所創造一個誠信的執業環境;審計人員只有不斷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按德辦事,才能真正樹立會計師事務所在社會公眾中應有的威信和形象。
會計師事務所只有以人才為起點,逐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實現人才發展的良性循環,才是提高自身執業能力最基本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企業會計 財務控制 會計報表 粉飾問題研究
目前我國一些上市公司為達到企業管理當局的經濟和政治目的,利用一些合法手段或會計舞弊等不合法的手段,粉飾會計報表,操縱會計信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并且這種現象愈演愈烈,對我國的社會經濟市場發展已構成一大隱患。本文通過對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粉飾行為動機的分析,剖析了上市公司操縱會計報表行為的手段,從而提出了對其的識別,進而提出治理上市公司粉飾會計報表操縱會計信息行為的措施。目前,中國正處于轉型期,企業財務粉飾會計報表現象比較嚴重。這些經過歪曲的會計信息,將不可避免會給整個社會帶來非常嚴重的經濟后果。因此對會計報表粉飾問題的研究,在會計理論和實務中均具有重要意義。
一、會計報表粉飾常見的幾種手段
(一)利用資本經營:資產評估;債務重組;資產重組。
(二)利用會計準則規定的靈活性和會計制度規定的不完整性。如運用不合理的借款費用核算方法和不當的股權投資核算方法;隨意選擇折舊方法和存貨的計價方法;運用不正當的收入和費用確認方法等。
(三)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虛構經濟業務,人為抬高上市公司業績;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場價格的方式,進行購銷活動或置換資產;以旱澇保收的方式委托經營或受托經營,虛構上市公司的業績;以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費為由調節利潤等。
(四)利用虛擬資產,虛構利潤。指已實際發生的費用或損失,但由于企業缺乏承受能力而暫時掛賬的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虧損等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由此可見,防止會計報表粉飾、保證會計報表的質量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本文所提出的建議包括:完善公司產權制度、內部監控機制、外部監控機制,以建立規范化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政治制度、業績評價機制和經理人員薪酬制度、以消除或緩解會計報表粉飾的動機;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增加會計報表粉飾的難度;完善政府監督體制,加強對會計報表粉飾的監督;加強企業的科學化管理,確保真實會計報表的生成等等。
二、防范財務報表粉飾的幾條對策
1.建立對經營者的長期激勵機制。激勵是對經理人員的正面刺激,即通過給予足夠的報酬使作為被激勵者的高層經理,人員樂意付出全部的努力,達到激勵提供者的利益要求。會計報表粉飾本質上是一種趨利行為。如果能夠通過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使經理層收益和企業的長期業績掛鉤,就會自發地激勵經理層摒棄對財務報表粉飾,轉而關注企業經營,削弱其會計信息造假的動機。
2.開展誠信教育。誠信守則原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體系中一個重要內容,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原則仍然是社會信用的基礎。德治與法制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來講,制度的制定往往落后于實踐。那么怎樣解決制度落后于實踐而引發的虛假行為,那就要靠加強道德建設依靠倫理道德規范。
3.建立企業內部有效制衡,約束制度,完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①2008年6月28日,國家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必將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立發揮積極的作用。②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果。③建立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制度。為了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有效發揮作用,并使之不斷得到完善,企業必須定期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
三、強化企業財務控制的措施
第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各級人員的內部財務控制意識,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創建良好的財務控制環境,根據現有的內部會計控制的基本規范規定,單位負責人是單位財務和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讓你,對本企業的財務控制負主要責任,因此強化財務控制的宣傳力度,加強企業責任人和員工的培訓,幫助其認識到財務控制的重要性,以便切實履行自身的職責。
第二,加強內部審計機制,完善內部監督。內部審計的有效實施是企業財務控制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利用內部審計可以對企業財務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的監控,了解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解決,保證企業的財務控制可以真正起到作用。在具體的審計機制的構建完善中,首先,要保證企業審計部門可以獨立的進行審計工作。其次要建立起會計部門監督,財會人員監督和全體員工監督相結合的內部綜合監督機制,對企業財務控制做到全方位的監控。同時,一定要打造一支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優秀的內審隊伍。
第三,堅持授權批準控制與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企業內部應當明確組織架構,建立崗位責任制,保證組織架構中各部門的職責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之間協調配合良好。涉及企業經濟業務事項的處理必須經過授權和批準,在規定的范圍、權限、程序和責任內進行。
希望本研究報告的研究能夠豐富我國的會計理論,對實務中治理會計報表粉飾問題能有幫助。通過對企業經營管理所面臨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深入分析,本論文指出不同類型的企業粉飾會計報表的動機是不同的,企業粉飾會計報表的動因是多方面的。本論文分析了企業目前慣用的粉飾會計報表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在識別企業粉飾會計報表之時所需把握的基本原則,為了治理和杜絕企業粉飾會計報表的不良現象,本論文提出了防范企業粉飾會計報表現象的具體措施,最后指出治理企業粉飾會計報表問題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謝向東;財務報表粉飾成因與治理對策[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10
論文摘 要 隨著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審計課教學也不符合審計課程應用性強的特點,違背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實際教學效果與預期的相差較大。本文針對高職高專審計教學現狀,提出了改革意見。
審計學是集會計、財政財務、金融證券、稅法、經濟法、經濟管理等多門學科知識于一體并對各門專業基礎課程進行回顧、總結和運用的實用型課程,與其他財經學科相比,它的綜合分析性、判斷推理性和社會實踐性都比較強。在審計課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理論聯系實際,獨立思考、創新思維,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高職院校審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職院校審計教學目標沒有合理定位,無法滿足現行環境對高素質應用性人才要求。目前大多高職院校審計教學目標和本科院校區別不大,高職高專審計教學的定位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審計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審計環境,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因為高職院校審計專業學生大多面向中小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的會計與審計基礎工作崗位,除了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誠信、敬業、嚴謹、準確”的良好職業素養,還應具有扎實的經濟管理基礎知識和會計、審計基本知識,熟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培養學生整體的審計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應變能力,具備較強的會計、審計職業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缺乏適合高職高專審計教學的教材,審計課程綜合實訓案例也不適合高職學生。目前高職高專使用的審計教材基本是以注冊會計師審計為主的內容,傾向于注冊會計師的應試教育,教材中選用的教學案例缺乏一條主線,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難以形成系統的審計基本理論與技術方法。大多審計課程的教材的知識是局部的和零散的知識,過于具體和細微,難以培養學生的審計判斷和處理的能力。大多的教材未能考慮到學生沒有任何實踐經驗,審計的理論和實務沒有循序漸進,逐漸認知的過程,給出的往往是一些經典的、綜合的、大型的案例,學生剛開始根本無法理出這些案例的頭緒,更無法參與分析討論。
(3)高職院校不注重審計課程,專業課少,師資不足,教師少實踐,不能適應審計教學要求。對于高職學生,審計實務課程缺乏合適教材和實際的案例,課堂枯燥無味,加上大多數審計教師也缺乏審計實際經驗,缺乏必要的調研和實習,更缺乏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經驗,教學收效欠佳,學生對審計課程的學習興趣減少。審計課教師與一般的財會課教師相比應具有更高的專業素質要求,要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獨立科研的能力,必須采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研究性教學方法。
(4)現行的高職高專教學大多采用課堂講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目前高職高專審計學教學基本教師講、學生聽,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教學方法局限于灌輸,對從未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講,從他們已有的感性知識中很難過渡到教師講授的內容之中,生動的學習過程變成單純的記憶與背誦,學習過程變得枯燥無味,難以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審計人才。
(5)高職院校審計教課程考核方式簡單。大多學校的審計考核仍然采取閉卷方式,無法衡量學生學習程度的好壞。這種單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 高職院校審計課教學改革的途徑和方法
(1)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審計教學活動。盡量運用多種方法教學,如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角色定位法,啟發式提問,研討式教學和論文寫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在教學手段上,要編制審計課程的多媒體課件,有條件應該購置計算機輔助審計教學軟件,可以大大縮短了學生對審計認知過程和審計方法的掌握。
(2)審計授課內容可以采用模塊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模塊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將審計實務課程劃分為不同的教學模塊,根據教學模塊將審計任務劃分成便于學生學習的單項操作、綜合訓練等審計任務,每類任務的完成又通過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評價結果、教師總結等行動過程進行。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教師在提出任務的同時,對每一項任務再進一步設計成模仿操作、獨立操作、綜合實踐等環節,真正讓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等實訓過程對審計實訓的內容達到學會、學懂、熟練掌握,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3)建立和完善審計實訓,建立審計模擬實驗室。由于審計模擬實驗所需資料涉及的知識面廣、時間跨度大、技術性強,要求研發人員不僅要具有相當豐富的會計、審計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還要熟悉電算化會計與計算機審計操作技能。高職院校可以從學校自身條件出發,把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兼作審計訓練基地,也可以單獨設立審計試驗室以作為審計實務演習之地。
(4)鼓勵教師主動參與審計實踐,提高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學校應采取積極措施,盡量讓教師參加全國或地方的會計、審計社團活動,增加同實際工作多年的專家進行交流的機會。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利用假期到相關企業(如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掛職鍛煉,積累實踐工作經驗;還可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注冊會計師來校擔任兼職教師或開設專題講座,以提高審計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
(5)改革單一的考核辦法,實行多樣化考核評價方式。審計教學考核可以采用理論測試、課堂討論和撰寫審計報告等方式,增加考查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能力的試題。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部分進行多種形式的考試。對于考試成績的評定,課堂討論成績由事前的準備、事中的發言踴躍與否和事后所寫的報告三者綜合確定。
3 結束語
新的政治經濟環境下,高新技術不斷向生產和生活方面滲透,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競爭不斷加劇,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多,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審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應有利于培養“大會計”(財會審計)人才的綜合素質,形成既注重理論水平,又注重計算機與審計相結合,強化實務操作能力的課程教學特色。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張家杰.基于新準則體系的高校審計教學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9(8).
[3]何偉威.《審計實務》課程中的案例實訓教學方法探索之我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
論文關鍵詞:新會計準則,資產減值,資產減值損失
一、資產減值及相關原則概述
資產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中所取得的或者加以控制的資源。資產減值的本質是資產的現時經濟利益預期低于原記賬時對未來經濟利益的評估值,在會計上體現為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歷史成本,這種差異源于社會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根據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當資產發生減值時,財務會計應當正確反映資產的減值,其實質是對減值資產按減值后的現行價值進行重新計量,當企業的未來可預期經濟利益高于賬面成本時,記錄為一筆資產減值損失。與資產減值會計相關的會計原則主要有兩個:一是資產減值會計是對歷史成本原則的修正,如今,通貨膨脹的存在增加了企業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資產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會計是針對現有的環境和條件提出來的,是基于歷史成本計價模式的重大突破;二是資產減值會計是對穩健原則的應用,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下,滋生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多,經營風險的不斷增大,就需要更加廣泛深刻的運用穩健原則,穩健性原則要求企業正確地反映風險,以有利于會計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資產減值會計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二、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資產減值會計實務中常遇到的問題
1.上市公司財務預測能力較低
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對于現金流量預測缺乏經驗,預測的可靠性低,證監會曾先后強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提供3年至10年期的盈利預測,結果都不理想,結果只能把盈利預測列入自愿披露的信息,究其原因主要體現上市公司的財務預測能力偏低。
2.弄虛作假層出不窮
在中國證券市場取得重大發展的十多年中,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屢屢出現論文格式模板。2001年,爆發了銀廣夏、麥科特等多家上市公司造假案。在每一份虛假財務報告的背后,都附帶著一份由注冊會計師出具的虛假審計報告。
3.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偏低
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低,操作能力受到局限,缺乏洞悉市場信息的能力,對于錯綜復雜的資產減值問題,一些會計人員有心無力,這就影響了我國資產減值會計準則實施的效率資產減值損失,也讓我們必須加快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才能達到要求。
4.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健全
現在大多數上市公為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這使得所有者缺位,對經營者的約束力小,企業形成不了一個健全的監管約束經營者的機制,會增加經營者為獲取自身的利益而利用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進行盈余操縱的機率。
5.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不合理
上市公司受其利益的驅動性,通常會千方百計地尋找新的利潤操縱手段以逃避市場的監管,從而達到上市、“保牌”、“摘帽”、“扭虧增盈”和增發配股等多重性目的,且在相關信息披露時會選擇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和內容予以披露,利用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及其他減值準備的計提操縱利潤。
(二)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問題的原因分析
1.市場經濟發展不夠完善
市場經濟體制不健全,在經濟發展程度不足以形成一個統一的交易信息系統,便不能取得具有實際意義的預期未來收益信息。這使會計人員在考慮資產減值的因素時,不能獲取可觀的估計數據。而且在多變的當今環境下,公司的運作,經營狀況不穩定,偶發性因素較多,因而在市場上要獲得準確的信息仍需時日。
2.外部審計監督力度不夠
注冊會計師是會計外部審計監督的主要力量,它對于會計信息的質量保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注冊會計師的監督力度還不夠,這主要是由于注冊會計師制度的不健全,會計師聘用、輪換制度尚不完善,影響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資產減值損失,我國還缺少給予注冊會計師支撐的專業審計準則。造成我國獨立審計報告失真的原因很多,其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導致外部審計制度的固有缺陷,是造成審計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3.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我國高層次會計人才匱乏,而低學歷或無學歷的會計人員還占有相當大的比率,有的甚至沒有受過專門的會計教育。雖然他們在多年的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但是由于快速發展的經濟形勢和新的會計制度及相關準則的實施,一些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實際工作的需要。有的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不強,對政策法規的運用和業務處理不夠準確,導致業務處理的估計、判斷偏差較大,會計信息失真。另外,我國會計專業教育對會計道德教育重視不夠,對一些會計人員的營私舞弊行為不聞不問,聽之任之,還有些會計人員不認真學習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法制觀念淡薄論文格式模板。
4.上市公司治理機構不完善
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規范上市公司會計行為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有明顯的缺陷。一是在授權審批控制時沒有做到按資產減值準備額的大小進行分級審批和審核;二是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中的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工作沒做好,有時原始數據的提供、計算和審核都是同一批人完成;三是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中的審計監督弱化,真實有效的信息并未反映在財務報表中,而是為了上市公司自身利益進行編制。
5.會計政策選擇權的運用不合理及減值準備披露的透明度不夠
很多企業并沒有正確運用《企業會計制度》賦予的會計選擇權資產減值損失,而是將其視作了利潤操縱的機會,往往利用會計選擇權重組“報表業績”,違背了資產減值會計相關規定的初衷,造成了股票市場資源的不良配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不高,也沒有在改變會計方法和原則時詳細披露其改變對利潤的影響。
三、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進一步完善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
有效的信息和價格市場是順利實施資產減值準則的重要保障,它可以使企業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和市價得到公正合理的確定和公開。健全和發展我國的信息市場和價格市場就必須健全和發展期貨市場、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等,進一步建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報價系統,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公正合理的信息,使企業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具可操作性,提高信息的客觀性和公允性。
(二)強化外部監督作用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對被審計公司年度報表中所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具有鑒證作用。因此,注冊會計師應該評價資產減值準備所依據的資料、假設及計提方法;檢查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批準程序;比較前期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數與本期實際發生數;復核資產減值準備的正確性;評價資產減值準備披露的充分性。在審計工作報告階段,注冊會計師依據審計證據所估計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列示有差異時,應判斷差異是否合理。只有加強外部監督才能更好的規范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
(三)增強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會計人員應結合資產減值規范規定的計量標準,正確確定資產減值的數額,并及時通過會計記錄反映在會計報表上,使報表使用者及時了解企業資產的實際狀況,以做出正確決策,這都要求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判斷能力和綜合能力,會計人員應自覺、自動去學習、思考、探索和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來提高職業判斷能力,來適應會計變革的需要、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提高會計職業判斷水平資產減值的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中更多注人了會計人員的主觀因素。這需要會計人員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需要會計人員的自覺主動性資產減值損失,另一方面也需要國家從法律法規的角度對企業會計人員的上崗要求、后續教育等方面進行規范。
(四)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機構
公司需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組織體制和管理機構來行使決策、管理等權利,承擔責任,相互監督和約束,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機構是很重要的環節論文格式模板。加強所有者的控制權,真正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完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改變股權過于集中的局面,形成國有股權適當分散持有、國有股權人間有效競爭、相互制衡的國有股持股結構。通過激烈競爭的外部市場,形成對高層管理人員的外部監督,使其因擁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而去監督和約束經理人,這樣能提高上市公司動作的自律性和自覺性,還能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五)加強資產減值會計政策的信息披露和減少人為因素
在準則中盡量采用定性與定量描述相結合的方法,將有助于減少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主觀性差異,減少資產減值確認與計量的人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主觀上有目的的操縱利潤行為。會計準則制定部門應該盡可能明確資減值會計政策的選擇權,使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方法,計提比例更先進、更科學,嚴格限制可能導致會計信息模糊和失真的處理方法,盡可能縮小會計人員人為估計和判斷的范圍,避免企業執行會計政策的主觀隨意性,不斷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減少人為的估計和判斷資產減值損失,加強資產減值會計政策的信息披露。
結束語
由于新準則有引入了資產組的概念,減值跡象要求明確,以及計提的減值不得轉回等特點,所以對上市公司的利潤和會計信息都有重要影響。不得轉回的規定,符合上市公司監管現狀,也是我國在賦予企業資產減值會計選擇權的謹慎性體現,但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仍存在許多問題。影響資產減值會計處理的有關問題,不僅僅是準則因素,更重要的是制度因素。因此,要上市公司真實地計提資產減值,一方面是技術問題,有賴于公允價值的研究;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與管理者的誠信問題,這就有賴于整個社會、企業和廣大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和相關部門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只有把主觀和客觀相結合,不斷的剖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規范和完善資產減值會計。
參考文獻
[1]蘇瀾.典當企業2010年將執行新會計準則[N].商務時報,2009(6)。
[2]郭恒泰.試論我國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J].財會研究2008(2)。
[3]趙莉.資產減值會計政策選擇的實證研究.沈陽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4]例茜.上市公司資產減值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7年。
[論文摘要]隨著知識經濟及全球一體化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必將催生出新的經濟制度和結構框架。在現有規章制度存在漏洞的情況下,在巨大利益誘惑面前,現代人面臨的將是更大的“道德抉擇”。法律制度和法律效力是保障人們不偏離道德機道的基拙,為此我們要盡快建立“誠信制度”。
一、缺乏“信用”的原因
(一)利益驅使
1.企業所有者或經理人員。社會轉型時期企業所有者會采取各種手段鉆法律規章制度的漏洞,謀取不正當利益。同時,由于經理人員和所有者多半存在短期委托契約型關系,在對其缺乏合理的收人分配激勵機制和績效評價機制的情況下,經理人員利用會計人員制造虛假信息獲取利益。
2.企業財務人員。財務人員造假提供虛假會計信息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部分會計人員在巨大的物質利益誘惑下,做出“道德失范”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普遍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會計人員受其聘任,本著“為己服務、服務于小團體利益”,做出“故意失真”的違法行為。
3.會計師事務所。獨立性的缺失是會計行業缺乏的重要原因。會計師事務所數量多、規模小、收人低使執業范圍狹窄,對客戶經濟上的依賴關系使其很難發表獨立、客觀和公正的審計意見。
4.地方政府。企業上繳利稅是地方財政收人的主要來源。過去由于政企不分,出于地方保護,會為企業信息失真提供外部環境。
(二)制度缺陷
1.會計準則缺乏精確性、完善性和規范性。我國會計準則的客觀性原則和謹慎性原則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抵觸,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在會計準則和標準上具有較大的政策選擇性。會計制度本身“內部模糊性”的局限性為會計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這些都需要從制度上進一步規范和確立。
2.公司治理有待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性在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通過改造,大多數公司實現了改制上市。但由于改制不徹底,一些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失調的同時,會計行業也難以發揮外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三)監罰不嚴
監督機制不健全。日常監管不嚴,內部監督多流于形式;外部監督具有時滯性(事后多于事前、事中),監管不及時。對違法行為以罰代法,輕法律制裁;執法不嚴,削弱了法律效力。
(四)素質欠佳
我國部分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分兩種情形:一是本身業務不精,二提歲寸金錢過分追求,三是行業年檢考核流于形式,知識更新和日常培訓后續環節跟不上。
二、建立誠信制度的必要性
(一)整頓經濟秋序,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虛假信息會誤導經濟行為,損害市場主體各方利益,導致決策失誤和經濟秩序混亂。會計誠信能夠防止的產生,推進黨的廉政建設,實現“以德治國”;尤其是上市公司避免市場欺詐,在確保投資者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可以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金融風險,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推進會計行業健康蓬勃發展
加強會計誠信建設,有利于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信息和質量,從根本上杜絕制造虛假信息違法行為的發生。由于我國會計行業發展較晚,會計規范欠佳,會計準則缺乏統一性,行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嚴格的衡量標準,因此在法律失去效力的環境下,誠信道德在有缺陷的制度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推進制度建設的內在動力。
(三)增強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加人世貿組織已有一年多,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加大,國外大型跨國公司紛至沓來,外資可通過購買股權合資兼并我國企業,會計作假會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同時一些不法之徒會利用我國準則制度的疏漏轉嫁、制造“信用危機”,損害我國利益。我們在與國際大公司抗衡的同時,要著重注意會計行業的規范性和法治性,確保金融環境的安全穩定。要增強行業責任心與“誠信”的職業操守,加快誠信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整治會計秩序,根治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創造良好的經濟運行條件;把握機遇,接受挑戰,提高自身競爭力,在競爭中發展壯大。
(四)有助于把社會主義法制推向前進
當前我們面對的是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大環境,由于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歷史較短,制度建設與行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政策的不確定性要求我們必須完善、規范各項法規制度。提高公民誠信意識,加快信用制度、信息制度的建設,改進服務與監督,增強道德意識,樹立法律意識,依法治國,為經濟建設提供良好的社會法律環境。
三、建立“誠信制度”的措施
(一)倡導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規范,確立誠信原則地位,建立誠信制度
如今會計已從經濟活動資料計算的核算型過渡到決策依據的管理型,只有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才能站穩腳跟。這既是促進我國會計行業蓬勃發展的需要,也是確保我國經濟持續健康良性發展所必需的。因此,必須確立“誠信”的行業地位,應該把誠信作為行業的基本原則,以行規、制度的方式建立。
(二)積極推進強化公司治理基拙性工作
主要是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這里重點強調對上市公司治理。一方面要改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解決“一股獨大”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對國企選派董事長,充分發揮監事會和獨立董事作用;同時健全公司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由強化內部治理實現從外部保障。
(三)加強會計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注重從業人員資格考核,健全專業資格確認制度;切實抓好對會計人員的經常性管理和后續教育工作。加強素質培養,強化誠信教育與責任管理,推行終身教育,確保信息工作的規范、真實可靠。
(四)充分確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角色地位
獨立性是保證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社會中介機構充分發揮其專業性公證和社會監督作用的前提。我們必須加快“合伙制”和“獨立執業人”制度的建立;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和自律化管理。實現客觀與公正職責,切實做到服務與監督目標的協調統一。
(五)完善監管體系,加大監督處罰力度
包括內部監管、行業監管、政府監管、社會監管在內的能夠充分履行其公正、監督職責的完整監管體系。要加強廉政建設,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要加強責任管理,避免形式監督;突出監管重點,克服監管的時滯性,保障社會主義法制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