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4: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部工作要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Courtyard in Fengqiao Town, Jiaxing City
Wang Gongyi; Zhou Shaoyun
(Zhejiang Jiayu Project Management Co.,Ltd.,Jiaxing 314001,China)
摘要:結合文物工程的特點,明確古建筑的文物的修繕的原則和規范,分析了文物修繕工程的施工監理要點。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projects, the principles and norms of renova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and cultural relics are cleared, and the po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for renovation.
關鍵詞:古建筑文物 修繕 規范 施工管理要點
Key words: ancient architectural heritage;repair;specification;points of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中圖分類號:TU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5-0082-01
0引言
中國古建筑是我國悠久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偉大創造的結晶。近年來,由于城市建設和旅游事業的發展,維修古建筑的任務越來越重,古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的技術力量越來越感到不足,我就所施工管理嘉興市鳳橋鎮馮家大院修繕工程的施工監理心得體會作簡要的論述。
1工程概況
嘉興市鳳橋鎮馮家大院修繕仿古建工程由嘉興市聯眾新農村建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設計,浙江嘉宇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監理,長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建設。
馮家大院位于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三星行政村,原石佛寺自然村,建筑面積1681平方米,為一至二層磚木結構,建筑座北朝南,分兩條軸線。東軸線沿河,依次為門樓、儀門、住樓。門樓與住樓之間建有廂樓。西軸線與東軸線平行,依次為門樓、大廳、住樓。兩軸線之間有一避弄相隔。
2修繕原則和規范
2.1 保持真實完整的歷史信息的原則馮家大院歷經百余年歷史變遷,已凝聚了豐富的歷史信息,保持它的真實性,反對加建混淆真實性的構筑物。施工過程中努力尋找殘留的歷史信息,為修繕方案提供進一步的復原依據。
2.2 遵循最低干預原則重點采用結構補強加固,盡量少用拆除重做。
2.3 堅持原材料、原尺寸、原工藝原則為保持馮家大院原有的風格、特點,保護真實性與傳遞真實的歷史信息,除設計別規定以外,所有維修部分均應堅持使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
保護是一切利用和傳承的基礎。作為一種古跡,應當得到合理的利用,以充分展示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2.4 保護為主、合理利用的原則保護是一切利用和傳承的基礎。作為一種古跡,應當得到合理的利用,以充分展示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2.5 遵守的古建筑技術規范
①《古建筑修建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南方地區)CJJ70-96;
②《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CT1350165―92;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3年12月29日修正);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2003年7月1日起實施);
⑤《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令第26號2003年4月1日);
⑥《文物古跡保護準則》;
⑦《浙江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2006年1月1日起實施);
⑧《中國古代建筑的修繕》文化部文物保護科研所主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⑨現行國家有關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3工程進度情況
本工程自2009年11月24日開工修繕至2010年4月完成。
4施工管理工作要點
4.1 施工單位編輯報驗(審)施工組織設計,質保體系及制度;精心組建項目部人員并上報名單和相應上崗證;上報相應特種行業人員名單上崗證等,人員與現場對照相符,滿足施工需要。
4.2 主要部位的材料:燒結磚(包含金磚和望磚)、水泥、砂、碎石等實行現場見證取樣復試,合格后方使用,砂漿試塊現場隨機取樣、制作,作好標志送檢試壓,木料檢查含水率;各種原材料半成品均提供合格證及質保書,試驗報告,現場對實物進行驗收,合格后方才使用,不允許不合格材料進入工地。
4.3 墻壁工程:砌墻的灰漿的配合比及色澤符合規范要求及原院墻色澤;磚墻的平整度、磚縫的平直度符合要求。
4.4 木構架工程:①木構架修繕工程在木構架安裝完成后及時會同有關單位檢查整體造型、整體形制尺寸及各種構件的安裝位置并做出檢查記錄,②對梁枋、柱、檁等大型構件的修補與更換工程,柱頭的卷殺、梭柱、月梁、駝峰等的形制符合原狀;新配的承重木構件符合規范要求③椽的安裝、修配和更換符合原狀和設計要求。
4.5 石作工程:①各種石構件按設計的位置和尺寸歸安平整、灌漿嚴實、勾縫均勻、表面平整。②重砌和補砌的臺基符合要求。
4.6 抹灰刷漿工程:材料、配合比、厚度、色澤、表面平整度、陰陽角的方正度符合要求。
4.7 屋面瓦工程:①瓦頂的式樣,各種瓦的壟數,各種瓦獸件的形制、尺寸、色澤符合原狀;②瓦壟壟直當勻,屋面曲線流暢。
4.8 小木作工程。
①補配的小構件截面尺寸精確,邊棱、起線平直;②門窗扇等四角平整平面無翹曲;③樓梯欄桿榫卯嚴實,安全牢固。
4.9 雕刻件的修繕工程。
①各類雕刻修繕所用材料并與原雕刻材料相一致,②修繕后的雕刻內容、形式、圖樣與原樣相一致,③修補后的雕刻新舊聯結牢固拼縫嚴密、接槎平順、新舊色澤相一致。
4.10 堅持按圖施工,按設計變更聯系單施工。水電安裝符合設計要求;三防施工符合設計要求;質保資料要基本齊全,符合要求。
業績穩增長大項目貢獻突出
3月28日,太極股份的2013年年報數據顯示,2013年公司簽訂合同總額達到45.77億元,同比增長19.09%;實現營業收入33.66億元,同比增長16.55%;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7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72%。凈利潤同比增速大幅高于營業收入增速,主要源于北京慧點科技有限公司資產并購和公司業務結構優化帶來的利潤增加。
太極股份主營業務分為行業解決方案與服務、IT咨詢服務、IT產品增值服務。年報顯示,2013年太極股份行業解決方案業務收入為238,838.93萬元,同比上年度增加24.63%;IT咨詢和相關服務業務收入為20,149.54萬元,同比上年度增加35.73%;而毛利率較低的IT產品增值服務業務收入為77,649.14萬元,同比上年度略有減少。業務結構的變化使公司整體毛利率有所改善。
劉淮松介紹,業績的穩步增長源于公司持續推進深化行業應用、推進智慧城市、加快區域拓展等戰略舉措。2013年太極股份在黨政、公共安全、公共事業和能源、金融、制造等戰略性行業的市場地位進一步凸顯,特別是在黨政、公共安全等相關行業,通過增強與海關總署、文化部等部委戰略合作關系,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中央政府市場領域的優勢地位。而整合并購慧點科技也為太極股份補充了三十多個中央企業客戶資源。
目前,太極股份已經成為擁有大量中央國家部委和中央企業客戶的綜合IT服務企業?!?013年我們承擔500萬元以上重大信息化項目達191項,比上年增加34項,累積合同額占總合同額的61.1%。其中,1000萬元以上重大信息化項目87項?!?/p>
而在智慧城市方面,太極股份依托中國電科集團,已與陜西、海南、新疆、北京、廈門等多地展開戰略合作,從頂層設計入手,圍繞智慧公共安全、平安城市、智慧政務公共服務、智慧園區等領域推動創新解決方案。另外,劉淮松透露,2013年太極股份與北京市經信委合作探索政務云建設和運營模式,服務于此的太極信息產業園云計算中心2014年動工建設,計劃明年竣工。
整合更重協同創新
劉淮松告訴記者,太極股份2014年度的重點工作有四大方面:一是優化事業集團(BU)組織架構,進一步健全公司管控體系;二是集中資源發展戰略性行業,實施“大客戶”策略,強化高端市場服務能力,加快發展智慧城市,加強重點區域市場拓展力度,積極推動太極股份與慧點科技業務的系統發展;三是繼續推進整合并購工作,積極開展產業戰略合作;四是組建創新研究院,加強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研究。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大投入,提檔升級服務平臺。堅持公共財政支持文化建設資金重心下移,促進公共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堅持高標準、高質量、高覆蓋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在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一個文化廣場(1000平方米)、一個文化活動室(90平方米)、一個簡易戲臺、一個宣傳欄、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器材、一套體育設施器材”的“七個一”標準規劃實施,并配備了廣場舞音響、書畫創作用品、樂器(如:鑼鼓、二胡、琵琶等)、電腦、圖書等文化設備器材。目前,每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室內場所面積都超過了100平方米,室外活動場所面積都超過了1000平方米。同時,注重以泗州戲文化、大運河文化、山芋文化等地域文化打造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山芋展覽館、農耕展覽館等特色覽館,推進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現“一村一品”。
2.提升能力,逐步壯大服務隊伍。圍繞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管、用”工作,著力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明確由鄉鎮文化站長負責指導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開展工作,開展政府購買基層公益文化崗位試點工作,按照“村級推薦、鄉鎮審核、縣級考核”的程序,采取簽訂托管合同的形式,為每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都配備一名專職文化協管員,負責設施(設備)管護、活動策劃和文化輔導等,確保事情有人做、設施有人管,活動有人辦。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幫助每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組建至少1只文藝隊伍,定期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群眾參與度顯著提高。選拔推薦“村級文化帶頭人”50名。目前,全縣已培育各類文化隊伍200多支,其中廣場舞隊伍150余支、莊戶劇團20余支、書畫隊伍30余支,參與人數超過3000人。積極加強基層文化人才的培訓和指導,對基層各類文化隊伍,分層次、分類別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打造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基層文化服務隊伍,不斷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
3.提高質量,常態化開展服務活動。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上具備了書刊借閱、電子閱覽、娛樂健身、講座培訓、書畫展覽、非遺展示、影視欣賞、戲曲演唱、文藝排練、文化志愿服務等“十項文化服務功能”。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積極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每月至少組織開展1次文化活動,有效的滿足了基層群眾的需求,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顯著提高,切實保障了基層群眾的文化權益。為了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積極培育“一村一品”,從2017年開展,縣文化部門積極指導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有條件的村舉辦“鄉村春晚”,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大力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開展送戲進萬村演出200余場,開展送公益電影下鄉放映2100余場,開展農民體育活動200余場次,使文化配送服務真正沉下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常態化、多樣化、特色化、品牌化。
4.完善機制,不斷提升服務動能。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列入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出臺了《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及《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2016—2020年)》,同時成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及項目實施工作計劃,明確項目建設專人負責,有力促進建設試點工作開展。整合省、市、縣各級關于美好鄉村、文化、體育、旅游等各類項目資金,加強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做到資源綜合利用、共建共享;對中心村已有、在建、將建的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以及留守兒童活動室、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進行整合提升,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整合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按照“建、管、用”并重原則,健全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管理與服務規范,制定公共文化建設服務標準,提高管理運營效率。
二、存在問題
1.管養及免費開放經費不足。目前,鄉鎮綜合文化站每年5萬元管護經費,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缺乏專項管護經費,難以保障基層文化惠民工程高校為民服務。
2.基層文化人才極度匱乏。一是懂專業、會管理的基層文化人才十分稀缺;二是基層文化設施缺乏專職管理人員;三是鄉土文化人才斷層,青黃不接,農村文化創作與表演人員基本上是50歲以上,傳人難尋。現代年青人大多局限于打工或創業成家,對農村文化尤其是鄉土文化感興趣不多,部分曲藝品種面臨失傳或滅絕的危險。
三、相關建議
1.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大對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貧困村建設文化廣場等文化基礎設施。將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管護經費列入各級財政經常性項目,采取分級比例分擔形式,形成常態化的資金投入機制,每年2萬元。
一、領導重視、任務明確、責任落實
市委關于*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意見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作為了主要工作任務,*市領導干部作風整頓建設領導小組將“加強市場經濟秩序整治、食品藥品的安全監管,著力解決市場經濟秩序不規范、用藥安全性不高、招商引資環境不夠寬松的問題”作為“整建活動”實施“三大行動”的重點內容之一。
市委常委、市長、市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組長王海林,市委常委、副市長、市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副組長劉國慶分別在國務院、省政府印發的全國、全省*年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要點上批示要求:市整規辦結合我市實際,認真組織貫徹落實。副市長劉國慶、戴紹泉分別在4月12日和2月8日電視電話會議上對我市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行了部署,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
市整規辦及時將兩位領導的講話印發給了各區縣、市級各部門,并于6月14日和26日分別召開了區縣和市級部門整規工作專題會議貫徹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年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要點以及全國、全省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明確了各區縣、各部門的工作任務。
按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市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三年總體規劃的通知》(自府辦發[*]102號)要求,在*年底,市整規辦印發了《*市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年工作總結和*年工作要點》(自整規辦[*]15號),對*年全市整規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確了全市整規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整規工作重點、宣傳報道、基礎建設工作等。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
二、進一步加大專項整治力度,鞏固整治成果
(一)組織開展節日市場綜合整治行動
為了確保人民群眾重大節假日生活健康和安全,市整規辦分別組織開展了元旦、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重大節假日市場全市綜合整治聯合行動。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節日市場綜合整治共出動執法人員37000多人次,取締各種非法生產經營戶600多戶,查獲各類案件1045件(其中:立案查處334件)。通過節日市場整治,使全市節日期間未發生重特大市場經濟秩序事件,凈化了市場,為廣大人民群眾節日生產生活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二)繼續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
由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質監局)牽頭,組織開展了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各區縣、各部門將食品安全整治作為全年整規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特別是《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出臺后,集中4個月的時間開展了專項整治。在食品安全專項整治中,全市出動執法人員5萬人次,依法查處各類食品違法案件2753件,其中立案查處662件,搗毀窩點49個,取締無證生產經營戶和小食品攤點2366戶。立案查處藥品醫療器械違法案件217件。
1、加大農業投入品及農產品市場整治。農業部門重點開展了農業投入品監管、農產品生產環節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三大環節的執法行動。農資市場監督覆蓋面達100%以上,立案查處案件43件,挽回經濟損失78萬元;共抽檢糧食、蔬菜、水果、茶葉等農產品1009個批次/樣,合格率為96.33%,農產品農藥殘留合格率明顯提高。畜牧部門認真組織實施放心肉工程,深化畜產品無公害基地建設,加強獸藥飼料企業監管,加大動物防疫檢疫及監督工作力度。抽檢飼料產品和畜產品各50批次,畜產品“瘦肉精”檢出率繼續保持為零,畜產品藥殘超標率控制在6%以內;新申報無公害畜產品養殖基地和品種各6個;禽畜產地檢疫率和定點屠宰廠(場)內檢疫率均達到100%;查處各類違法案件45件,取締無證照企業16家;沒收、銷毀不規范獸藥23件(瓶、盒、支),違規產品7.9噸、不安全肉品3.1噸。水務部門組織開展了水產投入品經營市場、化肥養魚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強了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建設和監督管理,開展了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工作。完成3個無公害水產品基地和10個無公害水產品的申報工作;實施成魚檢疫303批次,苗種檢疫260批次;對全市具有代表性的水域共1萬余畝進行了魚病測報。
2、繼續深化食品加工環節整治。質監部門牽頭組織開展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并結合本部門職能職責開展了對食品生產企業使用原輔材料、添加劑及食品生產過程的監督檢查,加大了對安全類產品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3C認證違規行為的查處,共立案查處食品類案件75件,其中大要案10件。
3、強化食品流通環節監管和市場整治。工商部門繼續依法清理規范食品經營主體,強化食品安全日常監管;進一步完善農村12315申訴舉報網絡建設;加大食品質量監測和專項抽查力度,深入推進“四制兩查兩書一承諾”的監管模式;以城市社區、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為重點,清理無照經營和查處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行為。取締無證無照經營1023戶,立案查處食品違法案件104件,搗毀非法食品窩點10個,監測抽查食品166個批次,配備食品快速檢測儀41套,加大了對農貿市場、超市場所出售的食品的定性檢測力度。商務(經濟商務)部門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強化屠宰和酒類市場管理,加強肉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了屠宰市場和酒類市場專項整治。全市取締非法屠宰點5個,整合關閉16個,查處酒類違法案件11件。我市豬肉質量安全專項整治12月通過國家專家組驗收。
4、深化食品消費環節整治。衛生部門實施了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目標責任制,與工商、旅游等部門建立了餐飲業聯合整治機制,對食品消費環節組織開展了18次專項檢查,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100%,查處無證經營戶282家,整改到位并取得食品衛生許可證195家,取締87家,查處違法行為32起。城管執法部門以整治和規范無證飲食攤點、夜宵攤點、游動攤販和校園周邊小食品攤點的無證經營和占道經營的行為為重點,建立了錯時上班制度,落實了“劃片包干,定人定責”責任制。規范飲食攤點789個(次),取締占道經營飲食攤點314個。鹽政稽查部門繼續實施鹽政執法駐廠監控制度,健全了鹽政舉報制度,組織開展了鹽業市場專項整治。搗毀私鹽窩點1個,立案15件,結案12件,查獲違章鹽12.3噸,查獲無主私鹽3噸多。
5、開展藥品、醫療器械市場專項整治。食品藥監部門加強對藥品生產、流通、使用企業以及醫療器械的監管,組織開展了藥品、醫療器械專項整治。立案查處藥品醫療器械違法案件217件;監測藥品、醫療器械廣告32次,移交工商部門查處違法藥品、醫療器械廣告28個,收繳違法印刷品5623張,拆除違法違規戶外廣告牌1092個;快檢藥品1002批,篩查出可疑品種56個,檢驗出25批不合格藥品;GSP監督檢查覆蓋面達100%;集中焚毀20余噸、貨值80余萬元的假劣藥品。
(三)繼續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
各區縣、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保護知識產權行動綱要(*—*年)的通知》和省、市《*年保護知識產權行動實施意見》精神,依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
1、開展專利保護及專利執法檢查。市知識產權局深入企業開展調研,指導企業對創新技術加以知識產權保護,其中久大集團公司一次性申請專利6項。堅持以日常檢查與重點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專利執法行動,抽查了各大商場的6000余種商品,查獲49種專利權已失效和66種無法確定其法律狀態的商品,及時進行了通報,并對相關單位提出了具體的整改要求。
2、開展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打擊商標侵權行為專項行動。工商部門組織開展了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打擊商標侵權行為專項行動。指導企業新辦理商標注冊63件,其中農產品商標18件;“長城”商標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著名商標”,有3戶企業材料上報認定;10戶企業申報“四川省著名商標”,有7戶企業已經初審處于等待認定中;復審認定“*知名商標”65件,38戶企業參加“*市知名商標”新認定;打造“城市名片”,辦理“南國燈城、千年鹽都、恐龍之鄉、鹽幫萊”四件商標注冊,已辦理39件商標注冊;查處商標違法案件200件。
3、開展打擊盜版侵權專項行動。文化部門深入開展了反盜版天天行動,完成了12318文化市場舉報電話區縣聯網工作,健全和完善了文化市場義務監督體系,開展行業自律建設,加強了校園周邊文化市場整治。取締無證經營“黑網吧”18家,取締無證經營電子游戲室30家,收繳搗毀賭博游戲機、電腦板464臺(塊)、收繳非法出版物3600冊、非法音像制品48000多張,立案查處違規網吧82家,治安拘留2人。
4、開展打擊假冒偽劣專項行動。公安部門組織開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山鷹2號”行動,與煙草部門協作配合,查處制售假冒煙草制品案件26件(其中:立案15件,移送煙草部門行政處罰11件),打掉假煙生產窩點3個,查獲各類假煙11000多條和大量制假設備及假煙標識材料,涉案金額130余萬元,刑事拘留18人,逮捕1人,直接移送4人。煙草部門以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卷煙和非法運輸為重點,堅持日常監督檢查和節日專項整治行動相結合,充分發揮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協作機制,有力的打擊了制售假冒煙草制品違法犯罪活動。查獲違規卷煙1079.74件,查處案件907件,查獲制假窩點5個,販藏假煙窩點10個,移送司法機關刑事拘留19人,判刑2人。
(四)繼續開展打擊商業欺詐專項行動
1、整治虛假廣告、打擊合同欺詐行為。工商部門會同宣傳、監察、糾風、衛生、食品藥監、公安等部門制定了《*市*年整治虛假違法廣告專項行動部門聯席會議工作要點》和《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聯合會審制度(暫行)》,進一步加強了廣告的日常監測工作,加大對虛假違法廣告查處。繼續深入開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動。共查處各類違法廣告76件,查處合同欺詐案件6件,調解合同糾紛案件10件,幫助157戶企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新發展“守合同、重信用”企業113戶。
各級檢察機關依法批捕合同詐騙案件11件12人。
2、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行動。衛生部門組織開展了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專項整治,檢查醫療機構523家,取締無證行醫機構32個,立案查處案件10件,出具監督意見書344份,并對部分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黑診所、假醫生執業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對黑龍江省牡丹江水泥集團醫院非法承包科室非法行醫行為,給予罰款10000元,沒收違法所得80余萬元和設備一臺。
3、開展打擊商貿活動中的欺詐行為。市商務局、市物價局、成都海關*辦事處等部門根據自身職能職責組織開展了打擊商貿活動中的欺詐行為專項行動。
(五)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和反壟斷專項執法工作
工商部門加大對工程建設、土地轉讓、交權交易、政府采購、醫藥購銷、教育等商業賄賂的查處力度,今年立案8件,已結案7件,罰款36萬元。扎實開展反壟斷專項執法工作,特別是對涉及民生問題的供水、供電、供氣、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壟斷企業的不正當行為進行了嚴厲查處。全年共立案查處68件,案值87.89萬元,罰款56.89萬元。主要典型案例有:*市大安區某供水企業限制競爭(強制收取底度)案;*市某供氣企業強制收取檢驗費的限制競爭案;富順縣某電力公司強制用戶更換電表和濫收費用案;*市沿灘區某燃氣公司濫收費用案。
各級法院依法宣判涉及商業賄賂和反壟斷案件20件26人。
(六)繼續開展打擊傳銷專項行動
按照7月10日全國、全省打擊傳銷集中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的部署,各級工商、公安部門立即行動起來,市工商局、市公安局聯合出臺了《*市打擊傳銷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并聯合開展了打擊行動。重點打擊“拉人頭”、“團隊計酬”和利用互聯網進行傳銷的行為,搗毀窩點48件,驅散傳銷人員1810人。開展了創建“無傳銷社區”、“無傳銷校園”活動;通過《*日報》、《今日晚報報》宣傳5次,提高廣大群眾防范和抵制傳銷的能力,通過“打、挖、防”工作體系,努力將傳銷消滅在萌芽狀態。
(七)深入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
農業、質監、工商、物價、供銷等部門深入開展了農資市場專項整治。農業部門重點對種子、農藥、肥料開展檢查,強化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治理。農資生產經營企業監督覆蓋面達100%以上,查處案件53件,其中立案查處43件,挽回經濟損失78萬元。收繳國家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農藥甲基對硫磷7.2公斤,接待案件7個。質監部門認真開展了農資送法下鄉和打假治劣工作,加大了對化肥、農藥、農機重點區域的整治工作力度。查獲農資違法案件49件,立案查處41件。發放農資鑒別系列資料8800份,接受群眾咨詢620余次。工商部門繼續開展“紅盾護農”行動,維護農資市場秩序。查處各類農資違法案件48件,取締無照經營89戶,受理農資投訴案件117件。沒收不合格肥料25.9噸,農藥70公斤,種子130公斤,農膜1500公斤。物價部門開展了化肥價格和涉農收費檢查。檢查民政、計生、畜牧、建設等涉農收費單位和種子化肥經銷點共244個。發送種子經營戶價格告戒書300份,查出違法所得金額30萬元。供銷部門結合實施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對所屬農資經營戶采取了分級負責制,監督進貨渠道,采取不定期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處理,配合農業、工商、質監等部門開展了農資市場專項整治。
(八)開展房地產交易秩序專項整治
工商部門為規范房地產主體資格、房地產廣告、展銷、經紀、合同等行為,先后制定了《*市工商局關于開展房地產交易秩序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關于房地產交易秩序專項整治自查自糾的通知》和《關于開展房地產交易秩序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該系統共檢查經營主體435戶,檢查合同82份,核準登記房地產廣告29個,立案查處房地產違法案件29件,結案20件。房管部門組織開展了商品房預售專項整治,細化了《商品房銷(預)售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實施方案,嚴格商品房預售許可制度;開通了“*房產168”網站,建立了“經濟適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設”公示制度;強化了權屬登記網絡化管理;開展了房地產中介機構專項整治行動等工作,為規范房地產企業一房多買、炒賣房號、捂盤惜售、囤積房源、哄抬房價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全市辦理房屋權屬登記22024件(其中:注銷登記409件),受理法院、公安等部門查封凍結363件,受理委托查詢350件,受理房產測繪備案139件,共受理投拆舉報42件,已辦結投訴35件。
(九)結合行業特點開展專項整治
市經委組織開展了成品油市場和加油站專項整治;開展了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嚴格煤炭生產和經營市場準入制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依法吊銷6個加油站經營許可證;關閉煤礦15個;分別換發新版煤炭生產和經營許可證49個和61個;查處安全隱患400多起。
稅務部門繼續深入開展了稅收專項整治。國稅部門組織開展了對農副產品加工、汽車銷售、藥品制造、電力、建材等行業稅收專項整治。查處偷稅案件75件,查補稅款、罰款、滯納金共計1226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涉稅案件3件。地稅部門開展了房地產業、建筑安裝業、金融保險業、餐飲業、服務業及娛樂業稅收專項整治,對高收入行業的個人所得稅專項檢查。查結案件155件,查補稅金及附加、罰款共計2737萬元。
物價部門組織開展了化肥價格和涉農收費、藥品價格和醫療服務收費、節日市場、全市豬肉市場、食品價格、食用植物油市場價格等專項整治行動。共查獲案件81件,挽回經濟損失159萬元,發送種子經營戶價格告戒書300份。
質監部門組織開展了建材市場、計量監督、絮用纖維制品、鞭炮生產企業、飲料冷飲、特種設備安全等專項整治行動。查獲案件56件,立案查處40件,貨值金額121.73萬元,
規劃建設部門組織開展了建筑市場專項整治。建設項目報建率、施工圖審查率、招標工程招標和公開招標率均達100%;已清理償付工程款42769萬元,民工工資9494萬元,分別占網上拖欠總額的99.57%和100%;按在建工程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標準責令整改工程55個;報建工程監督、監理、工程質量合格率均達100%;整改安全隱患940處/件。
國土資源局部門組織開展了土地執法百日行動,查處土地違法違規案件專項行動,嚴厲查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60件,立案查處28件,面積7.67公頃。市監察局和市國土資源局查處省監察廳、省國土資源廳掛牌督辦案件1件。
旅游部門重點組織開展了打擊利用“零負團費”欺客宰客、低價競爭、非法經營和超范圍經營、強制或變相強迫游客消費以及“黑車”、“黑導”等專項整治行動。對星級飯店、旅行社和景區、星級農家樂監督覆蓋面達到100%。全年共接到旅游投訴25起,立案查處3起、調解處理22起、投訴辦理的結案率達到100%,查處安全隱患7起。
成都海關駐*辦事處組織開展了減免稅設備和加工貿易專項整治活動。查獲違規案件2起,案值1190萬元人民幣,已移交緝私部門處理。對加工貿易企業的剩余料件、副產物、邊角料等補稅340萬元人民幣。
交通部門組織開展了機動車維修市場、?;愤\輸市場、鄉鎮船舶安全、渡口渡船和低質量船舶等專項整治,共查出安全隱患48起,全市88道渡口經區縣政府審批,19艘單機客渡船舶得到有效整改,17艘水泥、木質船舶已整改完成。
安監部門重點組織開展了煤礦安全、水上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聚集現場消防安全、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安全等專項整治。查處安全隱患780起,共發出了隱患整改指令書96份,行政處理決定書47份,停產整改通知書45份,查獲案件45件,其中立案查處15件。
審計部門將整頓和規范財經秩序和惠民資金審計作為工作重點,全市完成審計項目116個,審計查出違紀違規資金15,382萬元,移送有關部門經濟案件線索1個,涉案人員3人。
市政府法制辦進一步清理行政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牽頭組織開展了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行為工作;市司法局開展了規范法律服務市場的活動;市發改委在項目審批環節上,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產業項目;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開展了反洗錢專項行動。
(十)各區縣結合本地實際組織開展各項專項整治取得成效
各區縣整規辦結合本地特點,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市政府部署的整規工作,積極組織本地區的行政執法部門開展了各種專項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
榮縣共搗毀各種非法窩點25個,立案查處案件531件,查獲案件貨值133萬元,挽回經濟損失100萬元,查補稅款480萬元,已移送司法機關案件3件。富順縣共搗毀各種非法窩點12個,立案查處案件727件,查獲案件貨值2685萬元,挽回經濟損失118萬元,查補稅款303萬元。自流井區共搗毀各種非法窩點10個,立案查處案件196件,查獲案件貨值58萬元查補稅款484萬元。貢井區共搗毀窩點12個,立案查處案件104件,案值350萬元,挽回經濟損失55萬元,已移送司法機關案件6件,檢查機關批捕3人。大安區共搗毀各種非法窩點4個,立案查處案件126件,查獲案件金額265萬元,挽回經濟損失230萬元,查補稅款197萬元,已移送司法機關2人。沿灘區共搗毀非法窩點10個,立案查處案件66件,查獲案件貨值144萬元,挽回經濟損失126萬元。高新區共搗毀非法窩點5個,查獲各類案件141件。
三、進一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市委宣傳部牽頭開展了“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并從對象、地域、內容、所有制性質四個方面進行了延伸;市經委開展了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大力推進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建設、開展信貸市場企業主體信用評級、拓展非銀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圍;工商系統繼續完善企業信用分類監管,開展了“守合同重信用”活動;食品藥監、質監部門牽頭組織建立了全市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市房管局建立了中介機構從業人員執業行為信用體系及網上公示平臺;國稅局、地稅局開展了“依法誠信納稅”活動;司法局開展了法律服務隊伍誠信體系建設;成都海關*辦事處開展了報關行業道德教育,建立誠信報關市場活動;農業局完善和細化了農資市場準入制度、完善農資領域誠信檔案與誠信評價制度;旅游局組織開展了“軍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景區”創建活動;衛生局規范了10余條衛生監督和管理制度,建立每年2次的衛生行政處罰案件評查制度,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公開制度,提高了衛生部門在社會的誠信度;供銷社開展了農資公司以及各基層供銷社網點“誠信經營,優質服務”活動。
市整規辦、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局(市貿促會)、市衛生局、成都海關*辦事處、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廣電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物價局、人民銀行市中心支行(市外匯管理局)、市企業管理協會、市企業家協會、市中小企業聯合會、市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聯合開展了*年“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
四、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工作銜接,推動整規工作長效機制建設
我市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整規辦、公安部、監察部《關于在行政執法中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見》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整規辦、公安部《關于加強行政執法機關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工作聯系的意見》。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和檢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執法部門與司法部門協作機制,聯系會議制度,公安經偵信息聯絡員制度,加強行政監察力度,確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相銜接工作落到實處。各級檢察機關主動深入到工商、煙草、鹽業、稅務等行政執法部門,深挖立案監督線索。全年共建議行政執法單位移送案件線索6件,均已立案偵查。
通過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各項工作的推進,有力地打擊了各種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已移送司法機關查處33人;各級公安機關共抓獲經濟犯罪嫌疑人147人,刑事拘留79人,取保候審55人,逮捕25人,直接移送14人;各級檢察機關已批捕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案件17件22人(其中:合同詐騙11件12人,假冒注冊商標2件4人,虛開增值稅專業發票1件1人,生產銷售假藥1件2人,非法經營2件3人);各級法院已宣判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案件31件39人。
5月31日,由市整規辦、市檢察院聯合組織市級行政執法部門負責人到宜賓漢王監獄開展了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活動。
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整規工作的良好氛圍
工商等部門開展了“3.15”宣傳咨詢活動;市整規辦、市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知識產權宣傳月暨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組織開展了食品安全宣傳月活動,并于今年5月正式開通了*市食品安全信息網;質監部門組織開展了“農資打假下鄉”集中行動日的宣傳活動。
在市委宣傳部的精心組織下,我市各新聞媒體加大了宣傳報道力度。據不完全統計,1月至11月底,《*日報》刊發稿件70篇,圖片10幅,開辟專欄1個——《消費和諧3.15特別報道》;《今日晚報》刊發稿件38篇,圖片15幅;以電臺《新聞時空》、《1009早新聞》和電視臺《*新時空》、《鹽都播報》、《都市全接觸》、《走進生活》等欄目為龍頭,播發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主要報道:廣播消息95條,廣播專稿7篇,廣播專訪4個,電視消息130條,電視專題14期,電視專訪5個。
六、開展調研,溝通信息
市整規辦組織開展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情況、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情況的調研。通過調研,初步掌握了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情況,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來進一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思路。在調研基礎上,分別形成了《關于開展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自整規辦[*]8號)和《關于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情況的報告》(自整規辦[*]8號),上報了省整規辦、市委、市政府,并印發給了各區縣和市整規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對推動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企業網站身份認證的相關概念
(一)基本概念
經筆者全面調查,目前企業網站身份認證的概念在國內法律法規及各級政府部門的內部信息中都未見相關提法。但在極少的電子商務網站平臺中已有涉及,且在許多企業網站的自發行為中早有類似做法。概括地說,它應該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少數資源并不完全共享的重要網站,采用身份認證方式,加強對注冊用戶的管理,防止非法用戶登人訪問該網站的重要資源。二是為證明一個網站的真實身份,在通過認證的網站上顯示一個不可復制和不可假冒的認證標志,使得網站訪問者訪問網站時可以在線查驗其真實身份。
本文的企業網站身份認證指第二方面的內容,根據筆者的工作實踐及研究,它的基本含義是指現實世界中的各類有形企業通過建立無形的互聯網網站,向公眾自身企業的相關信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網站現實所有者的身份認定申請。工商部門根據自身職能職責和有關工商法規要求,依照自身掌握的在冊經濟戶口信息,審核確認網站的所有者信息后,通過較為先進的技術手段,在該網站的首頁底部加貼不易修改、不便仿冒、具有顯著特征的工商“網站身份認證”電子標識,并將網站所有者的工商營業執照信息向社會公示。上述做法,也適用于各類企業在各種電子商務平臺上的不具有獨立域名的企業網頁。
(二)工商部門開展網站身份認證的法律依據
從工商職能職責角度來看,網站身份認證工作是工商部門對互聯網中各類“企業性”網站的所有權進行認定,是確認網站所有者真假、核發工商電子營業執照的工作,是工商企業登記職能在互聯網中的延伸;從閱站自身角度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企業登記管理條例》和《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等法律法規都明確規定,經營者必須亮照經營。而經過身份認證后的網站,在其首頁上加貼“網站身份認證”標識并顯示網站所有者的工商電子營業執照,其本身就是亮照經營的表現。因此,網站身份認證工作是國家賦予工商部門的基本職能,是王商法律法規的客觀要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各類“企業性”網站通過身份認證,只表示該網站所有者向工商部門申請辦理了一份電子營業執照,并懸掛在網站上向社會展示該網站所有者主體信息的真實性。但這完全不表示該網站就是一個合法的網站,相反,它恰恰為工商部門提供了一個明確的監管對象,這完全類同于有形世界的各類經濟主體。
(三)企業網站身份認證與當前少數地方開展的工商網站備案登記的不同點
1、法律依據不同。企業網站身份認證依托于工商職能職責和法律法規,本質上是工商部門要求企業網站亮照經營的一種手段,也是網站確認自身身份的基本要求。企業網站通過身份認證后,網站所有者主體身份真實性得到保障。當前少數地方開展的王商網站備案登記只是工商部門介入網絡經濟監管的一種探索,在法律依據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2、具體范圍不同。根據上述概念,企業網站身份認證的范圍不僅包括《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所稱的各種經營性網站,而且還包括大量的非經營性網站,即各種企業設立的僅介紹企業形象、產品、聯系方式等信息的普通網站。而當前少數地方開展的工商網站備案登記僅包括上述的經營性網站,即那些通過互聯網向上網用戶有償提供信息或者網頁制作、虛擬空間出租等服務活動的網站,它的范圍只是企業網站身份認證的很少一部分。
3、實現手段不同。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網站身份認證一般利用各省數字認證中心制發的當前最為先進的“企業數字證書”這個網絡身份識別工具,根據2005年4月1日生效實施的《電子簽名法》規定,通過該工具實現的網上營業執照具有不可修改性和法律效力;而少數地方開展的工商網站備案登記一般僅通過編寫一個普通的網頁實現,缺乏權威性和法律性。
4、公示內容不同。網站身份認證公示的僅是該網站所有者的營業執照信息。而少數地方開展的工商網站備案登記除了公示網站所有者的情況外,還公示網站的IP地址、服務器位置等非屬工商職能的信息。
(四) 企業網站身份認證與信息產業部門的ICP網站備案的不同點
1、具體內容不同。ICP備案是指信息產業部門對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有償或無償提供信息或網頁制作等服務活動的網站進行的備案。也就是說,通過ICP備案,網站就獲得了從事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活動的資格。而工商企業網站身份認證則是工商部門核定網站所有者基本信息和發放電子營業執照的過程,是對網站所有者主體身份的確認。
2、法律依據不同。ICP備案的依據是2000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2)頒布實施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工商企業網站身份認證主要依據是工商部門的職能職責和有關企業主體的登記法規。
3、確認程序不同。目前,信息產業部門的,CP備案分為經營性與非經營性兩種,它們都是形式審查。對于后者,只要在網上填寫提交一份表格即可獲得備案。對于前者,必須按要求準備一大堆的書式材料和具備一定條件后,到當地省級通信管理同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取得互聯網的相關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后,才算獲得備案。而工商企業網站身份認證是審核網站所有者的真實性,只要網站展示的主體信息與經濟戶口信息相比對吻合后,即可核發電子營業執照。至于申請表格的提交方式,可視具體情況而定,但企業至少到當地工商部門一次。
4、管理環節不同。ICP備案管理是把關網站是否具有提供信息服務活動的資格,即未履行備案手續,不得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而工商企業網站身份認證主要任務是從網站所有者的身份入手,把住網站信息的真實性,并對網站的相關信息和網上經營活動的監管,從而實現對整個網絡交易秩序的監督。
5、具體范圍不同。CP備案管理面向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在內的所有具有獨立域名的互聯網網站。而工商企業網站身份認證只是包括各類企業在互聯網中設立的獨立網站,但也可擴展到各類企業在各種電子商務平臺上設立的網頁。
二、工商部門開展企業網站身份認證的現實意義
通過上述對企業網站身份認證概念的研究及與信息產業部的ICP網站備案和當前少數地方開展的工商網
站備案登記不同點比較,可以發現工商部門通過開展企業網站身份認證可實現多方面的目標,具體表現為五個方面。
(一)可以極大地推進我省企業數字證書的應用和發行
200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生效以后,全國許多省市的政府都在著手研發能有效確認企業網絡身份及電子簽名功能的數字證書,以促進本省企業的信息化發展水平。浙江省工商局受省政府委托,通過精心籌備,早在2004年5月開始,就通過各級工商向企業推薦發放企業數字證書,目前全省發行總數已達15萬多張,使發行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但對該證書在各部門的應用工作全省還沒有好的成果,也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工商部門開展企業網站身份認證工作可以為企業數字證書的應用找到很好載體,使企業數字證書最主要的網絡身份識別功能得到充分體現,使企業切身感受到企業數字證書的強大作用,從而使企業數字證書的應用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同時,對設有獨立網站而未辦理企業數字證書的企業,也有促進辦理的作用,從而一定程度上又推進了證書的發行工作。
(二)可以有效地滿足廣大企業在網絡經濟方面的強烈需求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企業電子商務快速推進,網絡交易如火如茶。但是鑒干網絡經濟的特殊性,如何確認網絡主體身份的真實性是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迫切要求。阿里巴巴等許多大型電子商務網站為了提高網站會員的誠信度,通過編寫企業工商登記信息的網頁推出會員通服務。許多規范企業的網站為尋求法律保護,提高網站的信用度,紛紛主動向工商部門咨詢網站身份確認的可行性。從路橋工商分局開展網站身份認證的試點工作來看,認證網站主頁上鮮紅的帶有標注“網站身份認證”字樣的“紅盾”標志和具有法律效果的工商電子營業執照已成為網站尋求法律保護和提高信用資產的重要手段。當瀏覽者見到網頁上的紅盾標志及工商電子營業執照時,就可以證明此網站所有者的真實性,從而得到企業的廣泛贊同。
(三)可以快捷地實現上商部門對網絡經濟的全面介入
根據當前網絡經濟的現狀,近年來,各地工商部門在開展各項執法中都將網絡行為監管作為工作拓展的重點,有些地方還將此項工作列入目標責任制的考核內容。瀏覽中國工商報、半月刊等媒體,也不時地可以看到某地查處網絡違法案件的案例及做法。廣告、經濟檢查、商標管理等業務線幾乎每年都要專門下發文件,要求各級工商加強企業網絡行為監管。市場線還要求各地工商積極培育網上市場,促進企業電子商務發展。但是由于監管方式和服務手段的滯后,全國工商系統在介入網絡經濟方面的成效還沒有大的突破。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由于各級工商部門未開展企業網站資源的梳理登記工作,執法人員根本無法掌握本轄區范圍的企業網站數量,只能憑借搜索引擎或零星獲得的網站域名信息開展網上巡查,這種原始的、不全面的網上監管對象鎖定方法,造成了先天性的監管盲點。但是,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通過實施企業網站身份認證登記工作,可以對企業網站資源進行有效整理,從源頭上掌握和鎖定網絡監管對象。在此基礎上,再引入分類分級的信用監管機制,從而可有效提高網絡監管效率。
(四)可以全面推動網絡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當前,網絡上的詐騙、侵權、擅自設立網站、不正當競爭、傳銷、虛假廣告、損害消費者權益等違法行為日益突出。深究其原因,網絡主體身份不明是各種違法行為的根源。通過企業網站身份認證工作,實現在企業網站的首頁底部加貼具有顯著特征的王商紅盾標志,調用該網站所有者的企業電子營業執照,從而有力打擊了各種虛構或夸大主體的違法行為,促使企業在虛擬網絡中的誠信自律行為,同時也有利于維護網絡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五)可以有力地保障工商部門在網絡經濟中的執法地位
網上交易環境雖然虛擬,但交易活動卻是真實的。隨著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它有逐漸趕超傳統經濟的趨勢。根據有關部門在傳統經濟中監管職責在網絡中自然延伸原則,公安部門著重查處破壞網絡安全和嚴重的欺詐行為,信息產業部門主要對網站域名及IP地址等網絡資源進行管理,文化部門主要是對不良文化及侵犯版權等內容的監管。根據當前各部門的現狀和網絡經濟的發展需求,作為擔負社會主義大市場監管職責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是最有能力和條件做好網絡經濟監管和服務工作的單位之一。它對網絡經濟的監管服務職責首先應該是對網絡經濟主體身份的監管,即工商部門應該對網絡經濟的主體身份進行認定,以確定其合法地位。更重要的是,開展全面的企業網站身份認證,在其首頁上加貼“紅盾”標識并顯示網站所有者的電子執照,這將使工商部門在網絡中的影子無處不在,并使工商部門在網絡經濟中的地位發生質的變化。
三、工商部門開展企業網站身份認證的工作要點
綜上所述,工商部門開展企業網站身份認證是一項嶄新且又很有現實意義的工作。為了有效實施該項工作,筆者根據自身的工作實踐,認為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全面梳理轄區企業擁有的網站資源
全面掌握轄區企業網站資源是開展企業網站身份認證的基礎??梢灾饕獜乃膫€方面進行梳理:首先是從工業經濟局等相關政府部門網站平臺搜集,掌握轄區重點骨干企業網站。二是對照內網企業名錄,利用百度、google等工具進行拉網式搜索,掌握轄區絕大部分中小企業網站。三是從轄區主要企業網站設計單位搜集,獲取少量遺漏的網站。四是從企業年檢資料中獲取。上述幾項工作到位,可以掌握轄區95%以上的企業網站。當然,企業網站的設立和關閉就像有形企業的開業和注銷,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有專門的人員和運行機制才能達到較為全面的掌握。根據目前現狀,此項工作,由各縣市級的信息辦(信息中心)及注冊監管股共同承擔較為合適。
(二)積極營造開展企業網站身份認證的良好氛圍
首先是要認真學習,提高工商干部的認同力。工商千部要認真學習領會企業網站身份認證工作的意義所在,并把它提升到推進企業電子商務和地方經濟發展、促進工商職能到位的高度,增強工作的自覺性。在實施此項工作時,要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制訂詳細的實施方案。相關科室要做到邊學習、邊實施、邊總結,使整個工作目標明確,行動有序。
其次是要全力服務,增強認證企業的配合力。企業網站身份認證是一項技術性高、服務性強的工作。為了做好工作,工作人員要服務當頭,不厭其煩地向企業經辦人員解釋、演示網站身份認證對提升企業網站的重要作用,使他們領會工商部門開展此項工作對保障企業網站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為了實現在企業網站底部加注身份認證標志,技術人員還必須編寫完整的程序代碼,并發送給企業網站的設計單位,或者在告知進入網站后臺的FTP用戶名和密碼后,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工作。
再次是要深入宣傳,提高認證工作的影響力。要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企業宣傳工商部門開展網站身份認證的職責、作用和意義,讓社會了解工商部門開展此項工作是保護網站經營者、消費者權益、提高企業網站信用度的重要手段,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推動網絡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宣傳,使工商部門的網站身份認證工作深入人心。
(三)努力搭建一個高質量的網絡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