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4: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語課程標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語境對翻譯的作用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2. 畢業設計(論文)起止時間
2019年3月15日~2019年6月5日
3.畢業設計(論文)所需資料及原始數據(指導教師選定部分)
1)Boud, D. (ED.).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M]. London: Kogan.1988.
2)Candy.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M]. California: Jossey-Bass.1991.
3)Dickinson, 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1981.
5)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1: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 Dublin: Authentik.1991.
6)Littlewood, W. Autonomy: ‘an autonomy and a framework’ System [M].1996.
7)Nunan, D.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In P.Benson&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1997.
8)O’Malley, J.M.and Chamot, A.V.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Macmillan.1990.
9)Vygotsky, L.S. 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0)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J]. Great Britain: Prentice Hall.1998.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12)葉軍.如何發揮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題作用. 中學外語教與學[J].2019.
13)谷莉.新課標引導下的一堂英語課. 中學外語教與學[J].2019
14) 何琳. 在新課標的體驗下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M].
15)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16)武和平.元認知及其與外語學習的關系[J].國外外語教學第二期.2019.
17)王立非.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問題與對策[J].外語教學第四期.2019.
18)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9.
19)劉潤清.胡壯麟.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畢業設計(論文)應完成的主要內容
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從自主學習的定義,理論基礎以及學習策略的概念及其種類來判定我國中學階段自主學習能力的缺乏,進而提出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1)自主學習的定義: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2)自主學習的理論基礎:以構建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社會互動理論為指導。
3)學習策略的定義:是指在學習情境中,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認識,對學習方法的調用和對學習過程的調控。對學習者來講,學習策略是學習執行的監控系統。
4)學習策略的類別: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等。
5)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從學生和老師兩方面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5.畢業設計(論文)的目標及具體要求
1)通過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撰寫文獻綜述,從而對本課題的當前研究情況有較為深入的了解,為論文的撰寫做好準備;
2)擬訂粗線條的論文大綱,指導教師認可后撰寫詳細的論文大綱;
3)文獻綜述和論文大綱獲得指導教師的認可后,開始準備開題報告;
4)按外國語學院統一安排的時間,參加開題報告答辯;
5)開題報告獲得通過后,進入論文的寫作階段。在論文的寫作階段要保持與指導教師的經常性聯系,并且定期向指導教師匯報論文的寫作情況及進展;
6)按時提交論文的初稿和修改稿,并做好論文答辯的準備;
7)通過完成上述各項任務,對學術論文的寫作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
6.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所需的條件及上機時數要求
1).利用一定數量的與本論文有關的中英文資料
2).在校內圖書館,校外圖書館查閱大量相關的資料
3).至少200小時的上機時間
學院(系) 外國語學院 專業 英語 班級 英語本科
學生姓名 XXXX 指導教師/職稱
任務書批準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系)主任(簽字)
任務書下達日期 年 月 日 指導教師(簽字)
完成任務日期 年 月 日 學生(簽名)
英語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題 目 名 稱: 語境對翻譯的作用
題 目 類 別: 畢業論文
學 院(系): 外國語學院
專 業 班 級:
學 生 姓 名:
指 導 教 師:
評 閱 教 師:
開題報告日期: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語境對翻譯的作用
一、題目來源
其他,專題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的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痘A教育階段新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在實際的中學英語教學中,大多數同學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沒有有效的自主學習策略,本文通過對自主學習的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英語自主學習的策略,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去學習知識,從而做到真正的會自主學習。
三、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及資料名稱
[1] Benson, P. and Voller, P.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 Longman.1997,
[2] Breen, M.P .and Mann, S. Shooting arrows at the sun: perspectives on pedagogy for autonomy. In P.Benson and 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7.
[3] Boud, D. (ED.).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M]. London: Kogan.1988.
[4] Candy.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M]. California: Jossey-Bass.1981.
[5] 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 Gardner and Miller. (Eds.).Tasks for Independent Language Learning [M].
Alexandria. 1996.
[7]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1981.
[8] Jones.Strateg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gnitive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s [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87.
[9] Nunan, D.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In P.Benson&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1997.
[10] O’Malley, J.M.and Chamot, A.V.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Macmillan.1990.
[11] Sinclair, B. “Learner autonomy: the next phase” In Sinclair, B.et al. (eds).Learner Autonomy, teacher Autonomy: Future Directions [M]. London: Longman.2019.
[12] Voller, P. Does the teacher has a role in autonomous learning? In P.Benson and P.Vo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J].1997.London: Longman, 98-113.
[13] Vygotsky, L.S.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4] 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ers [M], Hertfordshire, UK:
Pre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1.
[15] 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J]. 1998.Great Britain:
Prentice Hall.xi:347
[16] Wenden.A.In cooperating learner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 In A.Wenden
and J.rubin (Eds.)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J],159-68.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7.
[17] 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18] 武和平.元認知及其與外語學習的關系[J].國外外語教學[J]第二期.2019.
[19] 王立非.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問題與對策[J].國外外語教學第四期.2019.
[20] 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19.
[21] 劉潤清,胡壯麟.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四、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與研究的主攻方向
1.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
自主學習,又稱自我調節的學習,一般是指學習者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自主學習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維果斯基學派、操作主義、現象學派、社會認知學派、意志理論、信息加工心理學等都從不同角度對自主學習作過一些探討。對此,20世紀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學習和學習成績:理論、研究和實踐》一書已作過系統總結。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外對自主學習問題的研究更加廣泛、深入,尤其在自主學習的實質、機制、自主學習與學習成績的關系、自主學習能力的獲得等基本問題上都取得了重大進展。隨著我過的教育改革,素質教育是一個熱門話題?!痘A教育階段新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研究的主攻方向
自主學習理論是在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以及認知語言學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發現的、合作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能力,是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但是,在我國現階段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大多數老師和同學都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沒有有效的自主學習策略,本文旨在提出一些有效的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學習策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主要研究內容、需重點研究的關鍵問題及解決思路
1.主要研究內容
1)自主學習的定義及理論基礎;
2)學習策略的概念及其類別;
3)通過對我國中學階段自主學習能力的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英語自主學習的策略。
2.重點研究的關鍵問題和解決思路
我國在新課程改革以來,大力提倡學生從被動、依賴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本論文旨在通過對自主學習的定義及其理論基礎進行說明,針對當前我國中學階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有效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策略。
六、完成畢業論文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條件及解決的辦法
1.所需工作條件:
1)搜集大量相關的中英文資料,尋找類似課題的論文作為樣本借鑒;
2)利用網絡查詢課題研究的國內外信息,了解課題的研究成果及發展趨勢;
3)要求有先進的文件檢索系統及完備的計算機打印設備。
2.解決辦法:
1)充分利用校內外圖書館、資料室查找所需資料;
2)利用中國期刊網,下載CAJview5.5瀏覽器查找相關論文;
3)運用Microsoft Word 撰寫、編輯、排版論文;
4)通過學校機房及打印室完成論文的打印和裝訂。
七、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與時間安排
1. 2019年12月20日確定論文題目.
2. 2019年12月20-31日前查找資料,閱讀文獻,翻譯文獻資料,撰寫文獻綜述,擬定寫作大綱。
3. 2019年1月5-10日開題報告,做好開題準備。
4. 2019年4月1日前完成初稿,并讓指導老師提出指導意見.
5. 2019年5月20日前結合指導老師意見認真修改論文.
6. 2019年6月7日前定稿,打印上交,準備論文答辯。
八、指導教師審查意見
同意開題。
附件大學英語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申報、審核表
關鍵詞:通識;學習;課程改革
2010年3月16日至18日,甘肅省政府主持召開了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啟動大會暨首期管理者通識培訓會。啟動會議的順利召開,標志著我省高中課改工作正式全面啟動。從今年秋季開始,甘肅省高一年級的新生將在未來3年的高中生活中接受大學般的學習模式。高中英語也是這次要改革的重要課目之一,作為高中的英語教師,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改革浪潮的洗禮,每位英語教師都不可能是佇立海岸、襟袖飄飄的觀海者,而要成為立于潮頭把旗而舞的弄潮者。在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中,我認為應該樹立以下五種意識,才能夠振奮精神,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全面完成新課程實驗工作。
一、要樹立學習的意識
高中新課程改革才剛剛起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作為一線的英語教師必須具備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們要認真學習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背景、英語課程標準的改革方向、英語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以及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要點。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首先我們可以自己購買資料充電提高。其次我們應積極參加省、市、縣教育部門以及學校組織的新課標培訓,刻苦鉆研新課標、新教材,把握其脈絡和思路。再次我們應該積極參與教學教研活動,研讀教學論文,吸取他人的經驗。
二、要樹立實踐的意識
作為一次大規模的課程改革,對于我們的影響遠不止一般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改良,而是在新的教育觀下課程標準的改變,是課程實施及管理領域的深層次震蕩,是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選擇、轉換和塑造?;艁y、迷惘、徘徊,還是喜悅、振奮、勇往直前,這都是感覺上的必然,卻沒有選擇的自由。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面對,勇敢投入,以極大的熱情和艱苦的探索去完成這項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任務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具體地說,在教學總體目標上,要重興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在課程實施上,要重環境、重頻率、重效率;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要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在語言教學的目標上,要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流能力;在教學評價上,要重態度、重參與、重努力程度、重交流能力。
三、要樹立借鑒的意識
高中新課程改革從2004年秋季開始,至今已走過了九個年頭。在甘肅省今年秋季進入高中課改以前,相繼有24個省市的一線老師已經參與了實驗。老師們撰寫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實驗報告和教育教學論文見諸報刊,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聆聽他們的心聲,吸取他們的教訓可以使我們揚長避短,少走彎路,縮短實驗的周期和時間,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使我們在新課標的理念之下,盡快實現高中英語教育教學的轉型轉軌,使高中英語新課改由低
層次的操作盡快轉向高層次的實踐。
四、要樹立反思的意識
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要時刻進行教學反思,促進自我完善發展。一套教學方法,教材要生存下去,要站得住腳,歸根到底不是取決于它是否是“最新”的,而是決定于它在實踐中是否是合理的,有效的,要看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例如在高中英語新課程實驗中,很多教師憑著對研究性學習的一知半解,推行探究性的教學活動,只注意了教學形式上的“轟轟烈烈”,僅在直觀興趣和表演上下工夫,但卻沒能設法幫助學生記住英語、學到英語。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一結束,傻眼了,教學質量下滑了。
五、要樹立創新的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的前途;沒有創新,就會失去前進的希望。高中英語新課改倡導英語教學的最新理念和方法,但并非最新的就一定是最好的。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其中許多理念和方法是不是符合中國的國情、教情和學情的,還有待于進一步實踐、探究和論證。像前幾年有些地方在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中推行的合作語言學習教學法、全身反應教學法、整體語言教學法、“任務型”教學途徑等就很受專家、學者、老師們的質疑,這些教學方法是不是符合中國的實際,這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上面談到的五種意識中,學習是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只有通過學習了解了新課改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措施,才能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新課改的進程。實踐是英語新課程改革的最主要的途徑,通過英語教育教學實踐,我們才能夠踐行英語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理念、新方法,有效地完成各項實驗任務。
論文摘要:結合本校校本實例,論述校本開發之英語課本劇讓學生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識以及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2011年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課本劇就是活用教材的語言材料。
我校浙江省溫州市第九中學,從2010年起,全面啟動以“教師掛牌、學生走班”的校本課程。我校每周三下午第1、2節課確定為固定的校本課程時間,七、八兩個年級段所有的學生全部跑班選課,到適合自己的班級上校本課程。
我們八年級英語備課組根據本校學生實際情況,開設英語課本劇選修課程。經一學年選修課學習,發現英語課本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實踐證明英語課本劇有助于學生英語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1. 英語課本劇讓學生更好地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教學大綱》著重指出英語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應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課本劇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Go For it! 新教材的編寫十分注重學生的交際能力,涉及的內容豐富多彩,這些材料略加改編,以表演的形式來學習,讓各種語言環境呈現在課堂上,學生成為情景中的主人。
如八下的unit 10 這個單元的small talk的素材, 就體現了英語課本劇能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西方人一般見面通過談論天氣,電影等搭訕,這點在英語課本劇中的滲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又如Go For it! 九上的unit 3 討論學生對校規和家規的看法。教師利用Section A 1b的聽力材料,Anna想征詢母親的意見和好友John一起駕駛去打耳洞,買衣服的情景。表演課本劇時,老師演母親,學生演孩子,師生合作,在表演中拉近師生的距離,增進師生感情讓學生感受西方父母和子女平等民主的關系。
2. 英語課本劇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識
語言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表明:掌握一種語言不僅限于學習語言本身。在語言學習中,目的語的文化知識不但培養教學對象交際能力,而且其本身也是語言教學的要求之一。英語課本劇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識。
八上的unit 5談論如何邀請對方參加聚會。在這單元運用教材進行英語課本劇表演時,涉及不少西方的社交文化,如接受邀請應什么時候到聚會,穿什么樣的服裝,帶什么樣的禮物等等。在表演時,亦可通過學生的服飾,道具很好地表達這些社交文化,比如正式的黑色套裝領帶,包裝精美的小禮物,鮮花等。
英語課本劇的表演,會用到不少的英語諺語。如it rains cats and dogs傾盆大雨,love me, love my dog 愛屋及烏等等。在英語課本劇表演時,教師要求學生能根據場景的需求,靈活地運用這些句子,不僅使得英語課本劇表演更加生動形象,同時讓這些諺語更加深入人心。又如為什么在說了不好的話之后,要touch wood,它起源于基督徒發誓或祈禱好運時觸摸一個木制十字架的儀式。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課本劇可以額外加入一些文學名著,如:《項鏈》、《百萬英鎊》等。
3. 英語課本劇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
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英語課本劇排練中,將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對比,把中西方在宗教信仰、價值觀、社會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生活方式、日常用語、英語習語等方面的差異作為課本劇話題,和學生一起進行比較、討論。
如US girls spend a lot of time in the burning sun to get a tan but in China, girls try every possible way to get their skin paler, or “whiter”. 這種中西方對于不同膚色來定義美麗的文化差異,通過課本劇的形式加以藝術的表演,如孩子們在自己身上涂上淺黑白的不同顏色,配以戴著墨鏡躺沙灘上曬太陽看報紙的動作,或坐在辦公室里吹空調吃快餐的情景,讓學生更能了解中西方不同的審美角度。
綜述,英語課本劇表演是一種既實用又具魅力的教學手段,可創造性地運用到當前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校本研究之英語課本劇的開發是有利于學生跨文化交際的培養,更好地完成英語課程的所擔負的提高人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論文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本身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和《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的頒發,特別是“英語課程標準”的出臺,時代對英語教育目標和英語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英語教師正面臨著如何將“英語課程標準”理念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及如何用教學實踐去驗證“英語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等新情況,這些既是英語教師面臨的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是時代提出的具體要求。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如何解決這兩個突出的問題,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筆者就英語教師須具備的素質進行了探討。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其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可見,英語教師要完成這些使命,其教育思想、教育科學和教育藝術的水平以及自身的基礎素質起著直接的、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須具備以下七方面素質。
首先,英語教師應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及道德修養。要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培養對祖國有用的人才,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人先正己?!苯處煹赖卤旧砭褪且环N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師的世界觀,教師的品格、言行,教師對社會事物所持有的態度,都將這樣或那樣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在履行自己職責的過程中,必須對自己提出較高的道德要求,要嚴于律己。現代教師的形象,已經不是只注意單純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而是面向未來教育的革新的主導員,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
其次,英語教師應有廣博的知識及扎實的專業知識。如果說高尚的師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動力、提高教師素質的基礎的話,那么廣博的知識和精湛的英語專業知識則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當代英語教師應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知識:①普通文化知識。②學科知識(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語言學基礎知識,本民族語言知識等)。③一般教學法知識。④英語教學論知識。⑤個人實踐知識。
第三,英語教師應有有效的方法及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英語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學習。有了興趣,學生就會樂于學習,刻苦努力,把學習英語當作一件樂事,而并非一種沉重的負擔。教師要把學生當主體看待,盡可能發展學生最大的潛能。學生應是英語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正如有句諺語所說:“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not make it drink.”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甚至創造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努力學習。
第四,英語教師應具有現代的教育理念。英語教師是“英語課程標準”實施的主體,課標中所倡導的一切都要通過教師的努力來實現。課標給教育帶來了許多新變化、新特點,英語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等要適應這些變化,就要進行必要的思想、觀念的調適和重塑。
1.更新人才觀念。二十一世紀將是高科技、高競爭的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顯然與過去不同。二十一世紀要求學生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傳授英語基礎知識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之一,但還需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能適應時展的要求。
2.轉變教師角色。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多數扮演的是一種家長式的角色,而未來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變——“走出演講者的角色”,并認為“所有優秀的教師都是激勵者、促進者、輔助者和協調者”。
3.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英語教師要充分發揮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研究學法”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也是“英語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其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學習策略培訓可按以下步驟進行:①了解學生現有策略。②確定學生所需策略。③制定策略培訓計劃。④講授新策略。⑤訓練新策略。⑥評估新策略的效果。⑦強化新策略的運用。為實現新課標的目標結構,英語教師須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和培訓。
5.充分運用情感因素。積極的學習態度是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人文精神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要解決學習問題,先要解決人的問題。因為未來的學習不再是以認知內容的獲得為主,而是注重認知以外的情感知識的獲取與情感能力的培養。在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不僅有利于提高英語學習效果,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是學習過程的真正動力。
6.實踐終身學習。終身學習首先應從教師做起,教師應率先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楷模。一個人不是一從師范院校畢業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的,合格的英語教師需要不間斷地實踐、反思、學習、提高。學生終身學習,教師也要終身學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常年不變的英語教師很難受到學生的歡迎。即使那些英語高級教師、英語特級教師,如果停滯不前,不經常更新知識、調整策略,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原有的許多英語知識(包括詞、句、語法等)也會老化,從而變得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不適應教學的要求,最后淪為不合格的教師。
第五,英語教師應有較高的課程開發能力和科研水平。隨著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建立,英語課程開發能力已成為教師最重要的專業能力之一。培養和增強自己的課程意識,實現從單純的英語課程執行者到課程研制者、開發者的角色轉變,提高英語課程開發能力和相關技術,才能使英語教師不斷獲得專業成長,這就要求現代英語教師應當具備教育科研能力。英語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包括:①英語教育能力。②英語作為交際語言的運用能力和作為教學語言的運用能力。③課堂教學能力和教材處理能力。④創造、鑒別、運用英語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能力。⑤洞察、協調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具備這樣能力的英語教師不再是“照亮別人毀滅了自己”的蠟燭,而是既能照亮別人又能照亮自己的火炬。這是每位英語教師應當追求的境界,也是應當具有的風采。
第六,英語教師應有合作交流的素質。英語課已從過去的封閉式走向現在的開放式,英語教師有了創造性教學的空間。為此,具有善于與人合作交往的個性品質對一名英語教師就顯得特別重要。英語教學需要師生間進行精神的溝通、情感的交流,才能引導學生健康活潑地學習、成長。同時,每個英語教師也是工作群體的一員,要有與同事融洽相處、合作共事的能力。英語教育教學不僅涉及學校,同時還涉及家庭與社會,所以英語教師也應具備有與家長、社會有關人員溝通與團結合作的能力,形成教育的合力,以便更有效地開展英語教育教學。
第七,英語教師應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教師的心理素質會影響自身及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會直接影響教育工作的成效。當代的英語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謙遜好學的品質,應具有是非分明、心胸開闊、關愛他人、勝不驕敗不餒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給學生以正面、積極的影響。
在國內外教育形勢日益變化的今天,作為“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者及英語課程改革的主力軍之一,英語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銳意進取,主動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戰,才能不斷地取得勝利。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劉曉明.新課程與教師心理素質[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論文摘 要:從教學性質和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及教學思路,課程設計思路及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四個方面對比分析了《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從中看出中學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的不同要求和層次差異,但兩者對教學評價過程達成一致,如何把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更好地銜接起來,對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方法。
如何幫助學生從中學英語學習平穩地過渡到大學英語學習,如何把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銜接起來,使大學生走出英語學習的困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大學兩年的英語學習,是大學英語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大學英語教師,首先必須認真學習,研究對比《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這是做好中學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的基礎,明確課程性質,掌握課程教學要求,熟悉整個課程設計思路,幫助教師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造自主式和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以適應多樣化、網絡化、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需要。
一、教學性質和教學目標
高中英語課程應根據高中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學習外國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并為國際交往創造條件,提高民族素養,增強綜合國力。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中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闡述: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學生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二、教學要求及教學思路
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要求以義務教育一至五級的目標為基礎,共有四個級別(六至九級)的目標要求。其中七級是高中階段必須達到的級別要求,八級和九級是為愿意進一步提高英語綜合語言知識能力的高中學生設計的目標。七級的詞匯要達到2500左右,八級達到3300左右,九級達到4500左右,各個級別的要求均以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大學生經過中學英語學習階段,掌握了一定的詞匯與基礎語法,但由于缺乏外語的實踐能力與自學能力,很多學生只能跟在老師后面跑,自主性較差,學習方法仍然停留在比較簡單的重復。
目前,我校大學英語教材采用的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學英語》聽說教程和綜合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體驗英語》聽說教程和綜合教程。這兩套教材編寫的體系以話題為中心(每單元一個話題),教學材料內容廣泛,多為熱點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重在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中學英語過渡到大學英語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在平時的授課中才能挑選學生在中學階段所熟悉的、能接受的詞、短語及句型來組織教學,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懼,縮小學生與英語課之間的距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導學生貫通知識經絡,引導學習方法,培養學習策略,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課程設計思路及教學模式
高中用英語課程采用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課程設置模式。必修課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英語語言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靈活多樣的學習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必修課程共10個學分,按模塊1~5順序開設,每個模塊2個學分,36學時(每周4學時)。修滿10個必修學分,達到七級目標要求即達到英語學科的畢業要求。選修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就業選擇、升學深造以及個人的興趣和發展的需要,選修課程分為兩個系列。系列I是在必修課程模塊1~5的基礎上順序開設的課程,共有六個即英語6~11模塊,每個模塊2個學分。完成6~8模塊的英語學習,可以達到八級目標要求,完成英語9~11模塊的英語學習可以達到九級目標要求。系列II的課程為任意選修課程,分為語言知識與技能類、語言應用類和欣賞類。
四、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英語課程改革的方向、力度和效果。全面、多元、客觀、科學、準確的評價體系對于實現課程目標至關重要,中學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都采取了形成性的評價和終結性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的評價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間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務部門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等。
終結性的評價是指期末考試或水平考試,以評價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主。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評價能使教師獲取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本文從教學性質和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及教學思路,課程設計思路及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四個方面對比研究了《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從中得出中學英語教育和大學英語教育在教學性質和目標,教學要求和教學思路,在課程設計思路和教學模式中有著不同層次的要求和差異,但在最后的教學評價過程中達成高度的一致,為大學英語教學更好地銜接中學英語教學提供了系統的、科學的研究方法,使大學英語教師不斷學習,不斷調整,幫助學生從中學英語學習過渡到大學英語學習,確保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旨在培養出合格的,社會需求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07.
[2]金鶯,宋桂月.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教師讀本.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9.
[3]肖第郁.教育評價的新取向.教育評論,2002(5).
一、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IntelligencesTheory)由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教育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結構》一文中提出后,在世界范圍內引發了教育的“革命性”變革。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引進多元智能理論,國內有專家認為,多元智能理論無疑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質教育的最好全釋”;還有人指出:多元智能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一道,構成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強大理論支撐。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類內涵的能力至少有八種:包括語文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人際智能;自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加德納認為,相對于過去的一元智力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能夠更全面地描繪和評價人類的智力能力。加德納還指出,人類智能還包含有次級智能和多種次級構成要素。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汽車英語課程設計
(一)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基本條件
Posner(1994)認為,課程設計的基本條件包括:了解學生的需求、興趣、能力、知識水平等例如:學生需要什么、需要的原因、已有的能力、待補的能力、已有的基礎或條件,缺乏什么等等。熟悉課程情況例如,有能力識別和解釋該課程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全面和細致的有關知識,目前這個課程的開設情況等。擅長聽說讀寫譯五項必備能力,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而不是簡單的拼湊、復制、模仿依據以上課程設計的基本條件,做好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就要求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或訪談學生已經完成的課程標準或已經具備的語言知識,要求通過參考有關著作、論文、同類課程、教材等,與同行交流,收集積累案例或經驗等等。
(二)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標準
根據Furey提出的標準,高職英語課程設計必須把握下列標準:
1.是否有足夠的理論依據英語課程設計必須基于什么樣的科學理論基礎,是否遵照其本身的科學性和社會性?
2.是否適合學生目標在從事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不但熟悉、掌握學生的自身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效果性。
3.是否具有成功實施的可能性和效果的可評性在從事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自評課程設計的真實效果。
(三)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內容
汽車英語課程設計的內容取決于授課的理念。針對英語語言,如果認為語言是符號系統,課程設計就由語音、詞匯、語法、句型構成,強調語言形式的正確性;如果視語言為交際工具,課程設計要考慮的是交際的人,交際發生的條件、交際的目的等。英語課程設計關注的不僅是語言形式的正確性,還有社交的適當性。在教學研究過程中,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根據調研結果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逐步更新,教材從最初的純英文閱讀形式的到單獨開發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能力,從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平行拓展,汽車專業英語校本教材內容新穎,圖文并茂,根據主題確定教學內容、重點及難點,融專業英語聽、說、讀、寫訓練于一體,重點突出,實用性強,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多元英語語言智能,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三、多元智能理論下汽車英語課程設計需注意的問題
首先,汽車英語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為本位,突出應用性本課程在對汽車企業英語應用能力需求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按確定工作任務模塊、同時突出語言技能的要求制訂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明確了教學應達到的知識標準和技能標準。其次,課程體系整合突出全面性、邏輯性、典型性和實用性本課程以國際汽車行業最新的知識體系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將傳統汽車英語課程的以訓練專業英語閱讀能力為主體的教學內容,整合成為汽車構成的4大部分分別為發動機、底盤、車身、電氣設備以及發動機的兩大機構五大系統和底盤的傳動系統、行駛系統、轉向系統和制動系統等各個任務模塊以系統的知識主題構成課程內容體系。最后,教學手段優化,突出多元英語智能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將互動教學、角色扮演、案例教學、多媒體聽力、課件加視頻等教學手段相結合,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用英語分析和理解專業知識的能力和用英語進行專業領域的交際能力,并結合具體課程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延伸性思考,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總結
論文摘要:教育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智慧技能,而且應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引導他們會如何學習。創造能力的培養與學會如何學習的核心是認知策略的獲得與改進。就初中英語學習而言,除了良好的學習動機以外,還要有科學的學習策略指導,才能把英語學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運用學習策略的訓練,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和運用學習策略,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就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边@就要求英語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更要傳授學習策略。
《英語課程標準》已明確了學習策略的定義,即學習策略是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為和步驟。由此可見,學習策略并不等同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學習策略除了包含學習方法和技巧外,還包含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的認識、對學習過程的調控等。
《英語課程標準》根據我國實際和中學生的特點指出,英語學習的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采取的步驟和方法;調控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進行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策略;交際策略是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資源策略是學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明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含義。傳授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教授學習的策略和方法更重要。因此,要想把學習策略浸透到教學中來,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現在的教學,“教是為了不教”,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習策略的教授必須在教師的思想意識里扎根,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
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要教授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要傳授的策略,并準備好材料。例如,英語的詞匯教學有很多方法,但在初中階段,特別是低年級,應該堅持聽說領先原則,加強讀音規則教學,培養學生的拼寫能力,通過事物、情景教學的方式講解詞義,幫助學生擺脫在記憶詞義時,對漢語意義的過分依賴,使他們把英語單詞和其所指的事物、情景聯系起來,以加深記憶。這樣,學生就能夠從英語單詞的語音、拼寫、意義等幾個方面積極地吸收詞匯,從而達到掌握詞匯的目的。
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培訓和指導,培養其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策略,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要真正做到在教學中浸透學習策略,教師除了在思想上重視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實施起來,這就要求教師要切實改變自己的角色。
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扮演好四種角色
1.教練員
教練員的職責就是訓練別人掌握某種技術。外語作為一門工具,其實踐性非常強。要使學生熟練掌握聽、說、讀、寫、譯等各種技能,必須要讓學生參加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教師的作用重在傳授和培訓策略,并引導學生利用策略主動去解決問題,從而使策略內化,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
2.資源提供者
人們總結的學習策略很多,但是在面對某一項任務時,教師要提供切實可行的策略以供學生選擇利用。在學習過程中,只有通過大量的實踐,學生才能掌握好策略,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嘗試多種學習策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策略。
3.激勵者
在教學中,學生如有進步,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常用的激勵方法有:物品激勵,言語激勵,行為激勵,榮譽激勵等。這樣一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內心學習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
4.觀眾
新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利用策略去完成學習任務,充分展示自我。
二、掌握學習策略的步驟
學習策略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培養。一般可采取以下幾個步驟。
1.出示策略。教師要積極創設策略學習的情景,明確任務,出示策略。即讓學生明確將要進行的任務,如記單詞,然后向學生展示可用的策略,像分組記憶策略、構詞法策略等。
2.嘗試運用。鼓勵學生嘗試利用所掌握的策略解決問題,將策略知識指導應用與實踐。
3.內化策略。通過大量練習,使學生掌握策略,把策略知識內化為自己處理任務的程序。
總之,要想使英語教學低成本、高效益,教師迫切需要吸收先進的教學策略和技巧,積極開展有效學習策略的研究。適應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發展需要,圍繞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這條主線,更新教學理念,探索提高英語教學效益的有效學習策略,力求在理論上有所突破,在實踐中大膽實踐,在成效上有所顯現,把學生由過去的接受型學習轉化為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