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4: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創新意識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數學是人們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的一門學科。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益直接影響著經濟建設和國民素質。應試教育課堂教學的最大弊端就是“滿堂灌”,它扼殺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個性和創新潛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照本宣科,畫地為牢,教得死,學得呆,很少看到教師在課堂上鼓勵那些有創造思維的學生,使得創新意識的培養一直都沒有提到重要的位置。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發展,創新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一、從興趣入手,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發創新意識的催化劑。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想方設法點燃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問題要充分體現趣味性,用數學特有的魅力來提高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狀況和年齡特點,在教學《比較分數大小》這一內容時,上課伊始,便問學生想不想聽故事,學生反映熱烈,興趣盎然,和著優美的樂曲,配上明麗的幻燈,我娓娓動聽地講起了自編的故事:漂亮善良的白雪公主生日了,七個小矮人專門做了一個大蛋糕為白雪公主慶祝生日。生日PATY開始了,七個小矮人樂開了,老二說:“我要吃蛋糕的?!崩先靡獾卣f:“老二,你吃得太少了,我要吃蛋糕的?!崩掀呱駳獾卣f:“哎!你們吃得太少了,我要吃蛋糕的。”就這樣他們你一句我一句地嚷個不停,都在為誰吃得最多爭論不休,最后只好請教聰明的白雪公主,公主溫柔地說:“是老二吃得最多?!蓖瑢W們,請你們想一想,白雪公主的話是對還是錯呢?課堂頓時嘩然,學生情趣盎然,他們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方法去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去,紛紛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挖掘教材蘊含的創新因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一種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超常規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地意愿。創新意識強的人,總是能夠從超出常規的獨特視角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強烈的創新欲望和可貴的創新意氣。創新意識來自質疑,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創新,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教師不僅是學生心靈奧秘的探索者,還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辛勤開發者,教師的靈感是激活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增強主體意識,才能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滲透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去。在教學中,教師應吃透教材,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善于挖掘教材所蘊藏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題,多質疑。因為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表現。我在教學“將一個四根木條釘成的長方形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誰的面積大”這道題時,學生通過交流討論、動手實踐,得出了“周長不變的情況下,面積是長方形的大?!边@一規律,有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來:周長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有不同的形狀,到底什么圖形的面積最大呢?我讓學生課后自己去實踐證明,有些學生竟然自覺地自學了圓的內容,延伸了所學的相關的知識,將周長相等的“長方形、正方形、平形四邊形、圓”的面積進行對比,得出了圓的面積最大,有效地喚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在語言交流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21世紀是創新知識的世紀。教育、特別中學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建立創新思維的關鍵。中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中學教學、素質教育中創新意識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中學的基礎知識教學,特別是理科教學,是對前人研究、發現所積累的基礎自然科學知識成果的傳播再現,不具有首創性。所以,中學化學中的創新教育不是去開拓和創新未知的知識和知識體系,而是創設一定條件和氛圍。引導、啟發學生去模擬、探究原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發現“新”現象,通過聯想、判斷、推理和綜合分析,歸納出物質呈現如此現象的本質和規律,這就是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為此,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指導觀察方法,引發創新活力
觀察是創造的眼睛,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基礎。在實驗教學中,首先重視培養學生愛觀察的習慣。課內實驗中,要使學生觀察的注意力始終處在有意無意的狀態中。在學生眼里化學教師好象一個魔術師,化學實驗好象是在變魔術。實驗中那五顏六色的變化。爆鳴的聲響,奇異的氣味,以及耐人尋味的變化規律,無不引起學生的興趣,激起他們愛觀察,善于探究思考的好奇心。在課外,要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在觀察思考中發現獲取新的化學知識。例如切咸菜的刀和切鮮菜的刀時間長了可觀察到切過咸菜的刀比切過鮮菜的刀易生銹,從而獲取電化學腐蝕比化學腐蝕更快,危害性更大。其次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1)觀察要全面。只有全面觀察,才能獲取完整的感性知識。例如在觀察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既要觀察到教師把細鐵絲饒成螺旋狀,又要觀察到在集氣瓶底預先鋪一層細沙和留少量水以及明顯的燃燒現象。(2)觀察要細致,要抓住主要現象,又不放過次要現象,例如:生銹的鐵釘放入稀鹽酸中,既要觀察到主要現象鐵銹消失、溶液變黃,又能觀察到次要現象有氣泡產生。(3)觀察要設疑、對比、歸納,只能這樣才能提高觀察效果,加強記憶與理解,例如:在學習Mg、Zn、Fe金屬活動性順序時,可先設疑問在實驗室制氫氣,我們常用那種金屬跟稀硫酸反應。學生會異口同聲回答:鋅,這時可進一步設疑,為什么不用鎂、鐵呢?帶著這個問題讓學生觀察鎂、鋅、鐵分別跟稀硫酸的反應。通過反映劇烈程度的差異對比,學生很自然歸納出鎂、鋅和鐵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并能了解實驗室選鋅作理想反應物的原因。
二、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作為一名教師和班主任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在班級工作中竭力提倡創新,善于接受學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議,對班級采取開放式的管理。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養成創新習慣與膽識。班級任命干部引進競爭機制,競選擔任:讓學生寫出競選綱領,提出搞好工作的計劃和設想,鼓勵有創新意識的計劃。進行競聘演講,讓能者居之,并鼓勵和幫助學生將大膽的設想、創新的計劃變成現實。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領略創新的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欲望。教師可以集色、態、味、光、聲于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鈉與水反應、鎂條燃燒、噴泉實驗、爆炸實驗、鋁熱反應、銀鏡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才起著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如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系實際,講解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講述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侯德榜制堿法等化學史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社會性動機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三、積極鼓勵、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特別是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不盲從教師、不盲從書本、不迷信權威的思維品質。例如學習乙烯性質時,教材上用乙烯使溴水褪色的實驗來說明加成反應。為此,可以向學生提問:既然實驗是乙烯與溴水的反應,為什么方程式中只寫乙烯與溴的加成?乙烯與溴水的反應和乙烯與溴的加成反應是否相同?是否具有相同的產物?我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補充了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的反應實驗,又引導他們從加成反應的過程去討論。自己得出答案。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教材結論的局限性。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逐步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
四、鼓勵創新實驗,實現創新價值
創新是道前人所未道,想前人所未想,補別人之不足。實驗創新既包括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從零開始,通過探究確定實驗儀器、藥品、裝置和操作方案,也包括對原有的實驗從新的角度給予新的思考、審視。找出缺陷和不足給予修正和揚棄。
根據化學實驗的特點,為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筆者認為可引導學生進行以下方面的實驗創新。(1)實驗原理創新。如:在制取O2的實驗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盡可能用挑剔和判斷的眼光去發現教材中KCIO3和MnO2制取所存在的缺陷,如裝置復雜,反應條件要求較高(需加熱)并伴有副反應使制取的O2不純。然后讓學生根據實驗原理。設計更為合理的實驗方案。通過比較發現用H2O2分解制O2,不但產物純度高,且安全、簡便、快速。(2)實驗操作創新。如CO還原CuO的實驗,教材中的裝置復雜,演示費時,且常有有毒氣體放出。為此,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如下更換:取一個150毫升的錐型瓶,配好膠塞,塞子上插好一段銅線。下端繞成螺旋狀,用該錐形瓶收集一瓶CO氣體,并用一膠塞塞緊備用,將螺旋銅線加熱,紫紅色的Cu變為紅色。問為什么?因剛生成的CuO活性較大,立即插入錐形瓶中,馬上看到黑色CuO又變成紫紅色Cu,追問為什么?再往瓶中倒人一些石灰水,立即看到渾濁現象。(3)實驗方案創新。對教材中沒有的實驗。鼓勵學生勇于開拓創新,在遵循科學、安全、可行的原則下,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探索合理的方法,設計各種可行的方案。如:設計區分食鹽水和溶液的實驗方案,可以利用密度、氣味、沸點、導電性、揮發性、可燃性來區分,也可根據AgNO3試劑對溶液的特殊反應現象來區分,還可以根據生物細胞對溶液反應等去設計。實驗創新訓練了學生靈活運用創造思維方法,同時又促進了學生自覺的、有意識地去進行創新,并不斷提高自身創造能力。
五、開展科技活動、展現創新能力
要使學生學會創新,和諧、活躍的學習環境是必要的前提。要建立和諧、活躍的學習環境必須要做到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在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自由地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參與各項數學活動;自由地與老師、同學溝通討論各種學習信息。心理學研究證明,當人擁有成功感的時候,便會產生喜悅的情緒,而這種喜悅的情緒可以激勵擁有者向著獲得成功感的方向繼續努力。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要對學生各種正確的學習方式、活動進行獎勵,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成功感,刺激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繼續努力,尋求創新。
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正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天性,正是由于較重的好奇心,這一階段的學生常常會對一些問題產生興趣、產生疑問。而這些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只有先有了疑問,才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才可能產生創新。世界上很多重大的發明創造都是從好奇心開始的,好奇心使人對事物有了一個刨根究底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刺激人們積極思考事物的特點,觀察事物的特殊現象,從中發現奇特之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自由的提出各種問題,這便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在保護的同時,教師還應該通過各種有趣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引導學生用創新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授應用題:“老師為同學購買獎品時,買了10個筆記本用了15元,又買了20支鉛字筆,已知筆記本的價錢與鉛字筆的價錢相同,買鉛字筆用了多少錢?”按照一般的解法,立式應該是15÷10=1.5(元);1.5×20=30(元)。但是,教師可以在解題后繼續提問:“同學們,請問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這樣,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學生的思考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點撥,“我們可以從筆記本與鉛字筆的價錢相同入手”;“再想一想筆記本數量和鉛字筆數量的關系”……通過教師的一步步點撥,全班學生一起思考、驗證,找出新的解題方法:20÷10=2;15×2=30(元)。用這樣的方法計算答案不僅正確,方法也更加簡單。
三、充分放手,引導學生創新
要激發學生創新,教師的教學就不能再延續以往“老師講解、學生記憶”的傳統教育方法,而是應該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對學生表現出充分的信任,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所用過程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活躍起來。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方法的教育,不能只關注答案,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知識時,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用自己的思路去解決新問題,對以往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精煉,深入了解。當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該從旁點撥。久而久之,讓學生培養起一種自己動手、動腦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了解新知識;總結舊知識的學習習慣,以及敢于迎難而上;敢于“天馬行空”;敢于“胡思亂想”的思維習慣。
《網頁設計》是大學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的公共選修課,按照高等院校文科類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要求的規定,屬于計算機小公共課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教學目標是通過對Dreamweaver等網頁制作工具的學習,使學生對于網頁設計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具備獨立開發簡單靜態網站的能力。網頁設計技術由于緊貼時代脈搏,易于反映社會現實的需要,在網站的定位、功能的設計上可以充分表達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非常適宜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目前《網頁設計》公共課的教學,主要是講授Dreamweav⁃er以及Photoshop、Flash等軟件的使用,使學生掌握網頁制作的基本技術、頁面美化的基本方法。但是如果教學過程中僅僅注重技術的學習、知識的傳授,這門課就會失去活力,不能體現出課程應有的價值。雖然可以在課程考核中要求學生交一份開放式作業,自擬主題設計制作一個網站,在評分標準中對網站的創意有一定鼓勵,但這對于激發全體學生的創新意識、把創新意識貫穿到教學全過程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要把鼓勵創新思維、發現優秀創意、指導完成作品作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指導思想。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知識傳授,而是與學生一起進行的創作體驗,期末指導出一個優秀學生作品并進行展評,使學生見證一個想法從誕生到實現的全過程,從而在他們心中埋下創新的種子。
2引導創新意識的網頁設計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為了將創新意識的培養融入到網頁設計的教學中去,就應該突破僅僅進行知識傳授的局限,把發現和鼓勵學生設想新穎獨特的網站、指導和幫助學生完成網站設計、扶持和宣傳優秀學生作品、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創新精神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育意義。從教師講解、學生定題、選題評價、指導完成等過程入手,讓學生親眼見到優秀的創意是怎樣實現的,使他們在《網頁設計》課程中學到的不僅是技術,更要樹立起他們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創新意識。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使《網頁設計》課程成為激發學生創新潛能的大課堂。其實施方案設想如下:
(1)征集學生創意運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法,讓學生自選主題構思一個網站,撰寫簡單的網站策劃書。教師須在開課之初布置該作業,并通過實例介紹優秀網站,啟發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設想出獨特、實用、有意義的網站主題;
(2)發現優秀創意教師從第一次學生作業中找出個別優秀的網站創意,進行點評,征求全體學生的意見,對網站的功能、欄目進一步補充完善;
(3)指導完成作品在以后的教學案例中,以選定的網站主題為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局部頁面制作,在上機課上對這名學生的作業進行主動的輔導、點評,幫助其最終完成作品;
(4)宣傳推廣增值在適當的時候,將優秀學生作品到網上,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題材確實新穎的話,還可以進一步整改完善,推薦參賽。如果每學期都能樹立一個成功的典型,對全體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會起到積極的鼓勵和促進作用。
3培養創新意識的教學案例
按照這種設想,在去年的《網頁設計》公共課的教學中,于開課第四周收了一次學生作業,要求撰寫簡單的網站策劃書,其實就是想看看學生想做什么內容的網站,對創意新穎、貼近現實需求的想法給予表揚和鼓勵,比如為偏遠家鄉做的旅游宣傳網站、針對大學生情感問題做的心理訪談網站、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做的專題學習網站等。其中一名體育學院學生寫的網站創意“華武社”,是根據自己的武術特長及表演經歷,以自己入校以來準備創辦的社團組織——華武社為主題進行設計的,由于內容獨特,需求明顯,被選為教學范例,在后續課程的講解中多次以該項目為例,逐步豐富和完善了各個網頁,最終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個美觀實用的網站,得到了很好的反響。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們看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并且將學習、思考、解決具體問題這些環節緊密地融合在一起,無形中培養了他們勤于思考、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
4結語
軍(2008)等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對影響論文寫作的微觀及宏觀因素作過調查。
這些文章研究角度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強調了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的培養。然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卻是一個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以上學者雖然提及,但都沒有給出具體建議。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為出發點提高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
二、研究設計
文獻綜述
從目前的文獻來看,研究我國外語專業學位論文的文獻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從語篇角度的分析,如鞠玉梅(2004)是從語篇的角度對英漢論文摘要作了對比研究;二是宏觀指導,如李家云(1999)、余曼綺(2001)、黃小蘋(2002)、李萍(2003)、王桂和(2006)等從宏觀角度對論文寫作過程中的管理、評估和教學環節作了論述;三是寫作方法指導,如翟忠和(2000)、宋飛(2001)、王秋華(2002)、尤肖南(2004)等就學位論文的指導對策及寫作方法談過看法;另外,還有學者如穆鳳英(2001)、孫文抗(2004)、顏靜蘭、倪巍(2005)、路文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2.以提高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為基礎的英語論文寫作教學是否能有效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二)實驗研究對象
參加本次實驗教學的是我校2005級(2009屆)本科生,共209人。另外,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論文存在的問題,筆者實驗之前在我校外國語學院28名英語論文指導教師中進行問卷調查。
(三)研究步驟
1.實驗前,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狀況。
筆者實驗之前在我校外國語學院28名英語論文指導教師中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中的問題都是開放性的,包括:1.您認為我院的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在哪方面存在問題?如果有,請詳細列出;2.您對提簡我院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有何建議?由于篇幅所限,我們僅針對第一個問題進行探討。通過分析問卷,筆者歸納出以下主要問題:
(l)選題方面:選題陳舊、選題重復現象嚴重是學生論文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之一。這里的“陳舊”不是絕對意義上的陳舊,這里是指學生所選題目在學術界已進行了廣泛深人的研究,以學生現有的水平很難再有創新。選題重復是指一級學生中選擇某一題目的人很多,而且其研究角度、研究方法、文獻使用、結論等都基本雷同,失去了論文應有的創新性。
(2)資料收集運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搜集的資料比較陳舊,這從參考書目的年代可以判斷;二是資料的相關性和權威性不強;三是對資料的使用不加以合理取舍,所選材料不能很好地證明自己的觀點或者資料淹沒了自己的觀點,造成了本末倒置;四是研究設計選擇不夠合理,大部分的論文都是建立在文本分析的基礎上,沒有一手資料,這影響了部分論文的說服力。
(3)語篇結構:作為英語議論文的一種特殊形式,英語畢業論文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圍繞論題展開各章節,但很多學生的論文在完整性和連貫性上欠缺。具體表現在:各章節聯系松散,結構不合理,重點不突出;有些章節比較空洞,論述冗長但看不出意義重心;句與句之間沒有合適的連接手段。
(4)語言及格式:就語言的規范度而言,論文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語氣太過主觀,語言正式程度不夠,生硬的翻譯,漢語化現象嚴重,用詞不當現象較多;就行文的格式而言,很多論文中出現引文無出處或與參考書目不對應;參考書目格式不規范;空格、行距、字體等顯示出學生在文檔處理方面的不足;另外,標點符號使用也不夠規范。這說明論文的語言及格式的規范程度不夠,需要加強在這方面的指導。
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分析以上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第一方面是選題,選題上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創新意識不強,所以培養創新意識是提高選題質量的關鍵;第二方面是資料收集運用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這兩個方面出現問題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科研方法,所以解決這兩個問題的關鍵在于使學生在寫論文之前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第三方面是語言及格式的規范性。論文語言及格式不夠規范主要是因為學生的科研規范意識不強,增強其科研規范意識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里我們把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規范意識都歸到科研能力的范疇。因此下面作者主要從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包括科研方法和科研規范意識)兩大方面談如何提高學生論文質量。
2.教學實踐中,注重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
(1)創新意識的培養。具體方法主要有:①由于大部分學生之前很少接觸英語類的學術論文,所以讓學生多瀏覽學術期刊文章可以讓學生對學術論文有個較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好的論文題目必須滿足三方面的要求,即論題的研究價值(significanee)、論題的創新性(origi-nality)以及論題的可操作性(feasibility)。為了保證選題的成功,需要多讓學生從這三個方面分析期刊文章的題目。特別是為了增強創新性,需要讓學生對期刊文獻進行批判性分析,找出其研究不足和進一步研究的空間。經過一定的練習后學生對論文選題的標準有了較理性的認識,為今后的論文選題奠定基礎。②為了增加題目的創新性,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在選題時鼓勵他們多向實證性研究課題靠攏。學生可以通過調查問卷、訪談、實驗等的設計鍛煉自己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發現問題、創新思維的能力。
(2)科研能力的培養??蒲心芰υ谶@兒指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的規范意識。具體到資料收集、語篇結構和語言格式三個方面,方法如下:①資料收集。針對所選材料陳舊的問題,首先讓學生了解收集資料的不同渠道以及不同渠道的優勢和弊端。比如收集理論方面的材料要依靠一些專業書籍、字典、百科全書等,這樣可以保證理論的權威性。但這方面的材料一般年代稍遠,要了解某課題的最新研究動態還離不開期刊雜志和網絡資源,所以還要讓學生掌握如何使用圖書館和網上期刊數據庫進行資料收集。除了讓學生了解材料收集的不同渠道,還要使其掌握收集材料的方法,即如何快速瀏覽發現與選題有關的章節,如何判斷材料來源的權威性和檔次等。資料收集完畢,還要進行資料的篩選工作。這一步要讓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判斷,取其精華,用批判的眼光使用材料,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論點有所創新,有所突破,否則自己的觀點只能淹沒在眾多的材料中。另外,筆者還鼓勵學生收集一手資料并使用科學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這一方面可以增強論文的創新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強論文的說服力。因此筆者注重了實證調查方法的培養,如問卷調查、教學實驗、個案研究等。這些科研方法的培養對學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②語篇結構。為了規范學生的語篇,首先必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篇銜接手段;其次,還要使其掌握英語論文寫作的規律和方法,讓學生了解英漢語篇的不同特點,使其擺脫漢語語篇的影響;再次,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論證能力,因為語篇結構布局從一個側面這說明了學生的論證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論證能力不強,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欠缺,那么他就很難用邏輯性的語言進行寫作和論證。③語言及格式。語言上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學生語言基本功和英語寫作能力較差,二是由于學生對英語論文寫作的語言風格、行文的語法結構和詞匯要求不熟悉。要解決語言基本功和英語寫作能力問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這里我們不作探討。解決第二方面的問題就是要教給學生英語論文的語言表達,如用詞上要正式客觀,語法要簡潔等。為了規范論文格式,在講授論文寫作時我們選擇了M壓A格式進行詳細講解并讓學生在電腦上操練,對論文的各部分、各章節的格式(尤其是文內引文和參考文獻的格式)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其格式的規范。
指文章是否有邏輯性,是否有理有據,分析問題是否深人,各部分內容是否充實等。語言及格式的規范程度主要的衡量標準首先是語言的正式程度、用詞是否恰當、有無漢語話現象等,另外一個標準是看是否符合MLA格式要求。
從表中的數字我們可以看出較之前兩級學生,2005級學生在以上四個方面的能力均有提高。其中選題、資料收集運用和語言及格式規范三方面的能力提高比較明顯。2005級學生的選題創新較之2000級提高了17.83%,較之2001級提高了13.31%;資料收集運用方面,2003級比2000級提高了16%,比2001級提高了16.23%;語言及格式規范方面,2005級比2000級提高了8.59%,比2001級提高了10.08%。這說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對論文質量的提高是有一定意義的。但從表格中的數字我們仍能發現一些問題。比如學生論文在語篇布局上提高不是很明顯,只提高了5%左右(2005級較之2000級提高5.89%,較之2001提高4.76%)。這一方面是由于“語學術論文寫作”課時有限,在語篇上的指導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語篇布局能力的發展是個長期過程,短時效應不明顯。另外一個問題是學生的選題創新性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分數還表1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三年論文打分情況
三、結果與討論
筆者隨機抽調我校外國語學院三年的本科畢業論文共180份(每年60份)進行分析。筆者把指導教師的分項打分重新按百分制計算,下表是各年級學生在各項得分中的平均成績。在被抽的論文中,其中2000級和2001級學生論文是沒有經過系統論文寫作指導的,2005級是經過系統論文寫作指導的。筆者曾在這級學生中開設“學術論文寫作”這門課程。
筆者就學生在幾項重要指標中的表現進行對比。如表1所示,幾項指標分別是:選題創新、資料收集運用、語篇布局、語言及格式規范。選題主要指的是題目的新穎性。資料收集運用主要是指資料收集是否翔實,引用是否恰當。語篇布局主要是比較低(2000級得分62.43,2001級64.92,2005級73.56)。這說明雖然學生的創新能力能通過論文寫作指導得到一定的提高,但這種提高是有限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在選題方面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僅靠論文寫作指導是不夠的。
四、思考與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語畢業論文的寫作除了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寫作能力外,還需要在寫作規范、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等幾方面進行指導和訓練。畢業論文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生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需要教師、學生、學校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首先,建議從微觀上加強論文指導,特別是要對學生論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尤其要注重科研方法的指導;鼓勵指導教師加大精力投人,給學生提供結合其科研課題方向的選題;另外,為了更直接地提高論文創新性,應抓好選題,加大實證性研究比例。這樣既可以增加論文新意,又鍛煉了學生的科研能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40―0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4)06―106―03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過程和實踐活動中才能體現出來,是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的現實展現,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所體現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更重要的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學生對自身素養的反思總結和提高。通過實踐過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鞏固和發展,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是技術應用型人才,基本的實踐能力是學生從業的基本素質,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突出應用,就必須側重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讓學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會做”;并且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僅僅停留在操作階段,還要具有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與手段以及在技術應用性層面上有一定的開發和創新能力。因此,本文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看作學生職業發展中基本的職業能力、生存能力和求職能力,以發展的視角、過程的眼界來審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關系
實踐是創造性的來源,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最終都要體現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不斷地產生創新想法,并不斷通過實踐活動檢驗創新想法最終形成創新成果。一方面,實踐活動中林林總總不斷變化的情景,有助于激發創新的欲望,是創新意識產生的來源;另一方面,實踐活動是檢驗創新行為和創新成果的唯一途徑。
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包含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從創新意識到創新成果,需要通過實踐能力作為橋梁來轉化;另一方面,創新意識有利于實踐能力的切實提高。創新意識在實踐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在于,創新意識有助于避免在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的模擬性和重復性實踐活動,有助于運用新方法高效能地完成具體工作。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也是相輔相成的。實踐活動的過程既是知識經驗積累的過程,也是發現探索新知的過程;既是知識運用的過程,也是知識結構改造的過程。而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應當以學生知識的應用為基礎,不斷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能力。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都是在具體的生產實踐中不斷地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在總結新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發展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都要求為學生提供符合其素質發展的真實的生產實踐場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最終都是為了讓學生成為創新實踐型人才,從而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所以,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中,既要兼顧學生實踐能力的創新性,也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可行性。
二、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
(一)把握規律性
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高職類大學生人才培養實效性的具體體現,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客體,要滿足主體的需要。需要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為。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形成的主體是具有現實需要的人――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和形成是在自身需要的激勵和驅動下進行的,就業的要求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構成了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要得以進行,首先要有內在的需求,然后才能推動培養過程的進行。因此,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從了解學生的需求、社會的需求、企業的需求開始,從把握規律著手,從大學生就業和發展、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的實際狀況出發,尋找與之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目標、內容、方法、途徑,深入了解學生自身職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尊重大學生興趣、性格和價值觀的個體差異等因素,客觀地對待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多樣性和過程性。
(二)增強協調性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取得實效,是社會、企業、學校、教師、學生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需要注重各因素之間的協調性,以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為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確保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就必須優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教育教學資源,對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源進行調整、整合,以實現人才培養過程的無縫連接,實現課堂與車間、校園與企業有機結合。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有效性的實現,需要人才培養過程中各個要素的協調配合,產生的是一種綜合效應。因此,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要確保持續性和有效性,就需要研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生態環境,消除對立及不利因素的影響,有效地優化配置各方面的資源:一方面,需要保持學校內部環境的和諧統一,樹立教育育人、實踐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觀念;另一方面,需要與社會和企業等外部環境相適應,實現學校、學生、企業等方面資源的優化組合。
(三)激發主體性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對于大學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接受教育的過程,是一種外在的作用和影響。內因決定外因,這種外在的形式是否具有有效性,關鍵取決于受教育者的態度和接受教育程度。大學生自愿地參與到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把外在的教育內容和實踐鍛煉內化為自身的能力和思想。因此,只有將讓我培養轉化為我想培養,教育者所教授的知識和推行的思想才能由內而外轉變為受教育者的知識和能力。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是工作和學習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學生自身的核心職業技能,不斷地建構學生的自身素養,不斷地提高學生自身的建設水平。通過實際的實踐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在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生自身被動接受信息的教育缺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是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徹底改變灌輸式的教育教學方法,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發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學校和企業的幫助下自主發展。
(四)堅持開放性
學生在實踐獲得的知識是感性的,需要經過加工提煉,才能升華為理性知識。自由辯論和科學的引導,激勵學生勤思、多問、多練習,在教師指導點撥下探索、交流,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是實現這個轉變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要突出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過程的開放性,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思考、靈感、興趣參與學習和實踐。人才培養要呈現豐富性、多變性、復雜性,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模式。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所傳授的知識進行大膽的自我理解、解讀、質疑,尊重學生感受與個人見解。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利用學生所學的知識,對實際操作進行分析,充分討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允許學生自由、充分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
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反思
(一)轉變學習方式,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先決條件
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創新,創新和實踐是人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實踐和創新活動是學生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意識作為一種精神,實踐能力作為一種素養,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影響學習的方方面面,作為一種最終的結果,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學習的目的所在。作為一種發展的動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推動著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然而,創新的基礎是知識和能力的優化組合,是知識通過實踐內化為能力,能力通過實踐推動創新。知識、能力和創新不是簡單的對等關系,學習的目的既是積累知識,也是探索新知、形成能力和進行創新的手段。創新的核心問題是質疑,這不僅是知識和能力的問題,也是個人素養和責任感的問題,良好的心理品質、堅強的毅力、敢于反思敢于質疑既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心理基礎,也是掌握知識培養能力進行創新的先決條件。構建以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主的,具有個性化動態性的學習方式也就成為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先決條件。首先,體現學習的多樣性,這不僅是學習內容的多樣性,也是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任何一種學習方式都不是完美的,也不是唯一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相結合,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相結合,個人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其次,體現學習的反思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好問質疑是反思學習的主要表現,探究是反思學習的基本特征。而好問質疑探究都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前提。在學習中敢于把外在的知識和事件與自己切身經驗結合起來進行認真思考,既用自己的經驗來思考知識與事件,又用知識與事件來思考自己的經驗,不斷地交換位置和方向,達到理解和重新理解知識、事件和經驗的目的。在此過程中,學生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回顧、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總結,最終實現自我發展與提高。最后,體現學習的個性化,個性化學習不僅是個體差異性的要求,也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客觀需要,學生個體在感知、思維等方面的差異,要求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符合自身興趣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的學習方法?!秾W習:內在的財富》說:“個性的多樣性,自主性,和首創精神,甚至是愛好挑戰,這一切都是進行創造和革新的保證”,因此,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提供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才能體現以生為本,促進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二)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根本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其根本是創新教育觀念的深化和實踐。美國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的教育思想可以給我們以啟迪,即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是學生現在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準備;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學生去吸收,而是使學生的本能得以生長。這種教育思想包含著以追求生活適應、強調教育切合需要為特征的人文主義思想以及以追求學業優異、強調學術教育質量為特征的科學主義思想。兩者互相結合,齊頭共進。在這種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其人才觀是“承認個性差異,鼓勵最大限度完善自我”;教師觀是“教師不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是引導學生就業的教練”;學校觀是“立足于職業,著眼于發展,通過學校教育使學生獲得前途和職業”;教育觀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改造生活”;目標觀是“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歸根結底,學校與教師奉行的是一種教育的實踐主義,主張讓學生實踐,在實踐中發展,在發展中創造。這其中充分認識到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在社會進步和學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使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價值深入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內心深處,更深入到社會教育發展理念、社會發展理念的深處。不僅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看作學生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更要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看作民族騰飛和興旺發達的基礎,看作提高民族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看作民族生生不息的發展源泉和動力,看作民族進步的靈魂和核心,把樹立創新與實踐貫徹于素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從教育創新的角度,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看作學生個人素養的最高體現,看作學生反思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體現,不僅認識到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是學生智力因素的體現,更是學生精神和人格的體現。作為教師,樹立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為己任的教育信念,充分認識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在教學中創新教育觀念,拓展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以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為目標,是教師的基本責任。
(三)做好職業規劃,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有力保證
職業規劃作為學生成長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對責任素質和能力實踐效果的反饋,也是對學生發展方向的引導,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做好職業規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有力保證。在職業規劃的基礎上,不斷地更正人才觀、質量觀、知識觀和教育觀,進一步地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探索自身的發展潛能,從職業發展角度,了解自身的需求,促進自我認識,建立和制定適合自己的成長評價標準。通過對自我的全面客觀認知,激發自身的求知欲和創新實踐欲望,端正自身的學習習慣,培養自身的學習能力,注重創新實踐品質的培養,注重對自身特殊才能和興趣的重點培養。同時,做好職業規劃,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念,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這不僅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科學技術發展和企業人才需求的要求。強調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不僅是期望學生在知識和技能層面的提高,更希望學生在學習觀和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和提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培養發現、分析、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曉婕.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模式的構建[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李桂麗.當代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張敬.課程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J].繼續教育研究,2000(2):25-26.
[4]姜麗華.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關鍵詞】會計創新;創新必要性;創新因素
【中圖分類號】F230
一、會計創新的必要性
會計創新可以理解為廣大的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工作者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和歷史條件下,以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在會計研究和會計實踐的過程中有效地解決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等方面所進行的創造性活動。生物學中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生存哲理,同樣適用于會計學領域。中國古代的會計起源很早,中國的“單式記賬法”曾經一度在全世界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例如,秦代的定式簡明會計記賬方法;漢代會計賬簿的登記方法;唐代是我國單式記賬法發展的完善時期,他比較全面地總結了以往記賬法的特點,并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發揮,使之趨于完善。唐代官廳仍然以“入、出”作為記賬符號,但對記賬符號的具體運用,已能夠根據會計事項的具體內容而較靈活地加以掌握等。但是,由于單式記賬法不具備復式記賬法的優點:可以全面地、相互聯系地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全貌,并可利用會計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試算平衡公式,來檢查賬戶記錄的準確性。因此,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適者生存”,必然被復制記賬法所取代。具體而言,會計創新的必要性在于以下幾點。
(一)會計環境變化
1.宏觀環境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下簡稱WTO)以來,我國經濟逐漸和世界經濟融為一體。在這個過程中,會計作為一種“通用的經濟語言”,在跨國間的經濟交流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國的企業要想走出國門,必須要遵循當地的會計法律法規。我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許多財稅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國的會計準則逐漸與國際接軌。
2.微觀環境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我國企業與外國企業的經濟往來越來越多,原有的會計科目以及會計處理方法已經不能很好地服務于我國企業的外貿交易。隨著我國金融的改革,涉及越來越多的金融衍生品,這些事項的處理,原有的舊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科目也不能滿足企業的會計處理需求。這些事實要求我們的會計進行創新。
(二)會計目標變化
會計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導致會計目標的變化,而目標的變化又影響著會計理論以及會計方法的變化。
以往我國會計只要滿足涉及國內的經濟交易或者事項的需求和傳統的實體經濟即可。但是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中國的金融改革,我國的會計還要滿足我國企業進行的跨國經濟交易和事項以及非實體經濟的需求。而這些目標的變化,必然會導致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的改變,來適應新的需求。
(三)會計對象變化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對于會計的認識不斷地深化,其中對于會計對象的認識也隨著深化而不斷變化。人們關于會計對象的認識,由“財產”、“勞動量”轉變到“資金運動”,以至現在的“資源運動”等各種學說的變化,不僅體現出“認識”的變化和會計理論的發展,而且體現出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變化。由于不同的會計對象,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會計理論或者會計流派,而不同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流派往往會形成“百家爭鳴”的景象,從而推動會計創新。
二、會計創新的主要因素
會計環境、會計目標、會計對象的不斷變化決定了會計必須創新,從而謀得生存與發展。然而,進行會計創新又必須依賴于以下因素:會計創新意識、會計創新環境和會計創新能力。
(一)創新意識
會計創新意識是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工作者的頭腦對客觀創新活動的反映。會計創新意識是能動的,表現在能夠正確地反映會計創新活動的外部現象,能夠正確地反映會計創新活動的本質和規律,能夠用以指導會計研究和會計實務中的創新實踐活動。會計創新意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新穎性、目標性和差異性。會計創新意識包括創新基礎內容、創造動機、創造興趣、創造情感和創造意志。會計創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前提。
(二)會計創新精神
會計創新精神是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工作者,在會計研究和會計實務中,通過頭腦產生的思維、觀念、意志、情感等,是對客觀的會計創造性活動現實的心理反映,并為會計事業的創新發展,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服務,而滿懷信心、堅韌不拔、不怕風險、永攀高峰的精神。創新精神是現代會計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會計創新精神包括:會計創新動機、會計創新興趣、會計創新意志、會計創新勇氣。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才能在未來的會計發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培養創新精神,要對所學習或研究的對象,提倡和鼓勵有求異的意識,有懷疑的態度,有好奇的心理,有追求創新的欲望,有敢于冒險的精神,有永不自滿的心態。只有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實務工作者有積極正確的創新動機、濃厚的創新興趣、堅定的創新意志、非凡的新勇氣,才能有效地推動我國會計創新事業的發展與前進。
(三)會計創新能力
會計創新能力亦稱會計創新力,是擁有把創新的觀念、思想、理論和方法,運用到具體的、客觀的各種會計研究和會計實務中,并且能夠提供具有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價值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實際能力。具體而言,會計創新能力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實務工作者完成某種具體客觀的會計創新活動所必需具備的主觀條件,也就是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實務工作者的會計創新思想和方法;另一部分是會計研究人員和會計實務工作者能將自己具備會計創新思想和方法轉化為創新的產品。
(四)會計創新意識、會計創新環境和會計創新能力之間的聯系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面對挑戰,關鍵是要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創新意識是基礎,解決為什么要創新和怎樣去創新;創新精神是靈魂,指引創新勇往直前的方向;創新能力是保證,為創新的實踐創造實施的條件。
三、會計創新的阻礙
雖然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都深刻認識到了會計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目前而言,我國還存在著阻礙會計創新的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可以分為來自實務界和學術界的阻礙因素。
(一)實務界阻礙因素
1.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過程中,直接采用“拿來主義”
現在,雖然國家在大力提倡并積極推進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但這不意味著我國的會計準則就應該與國際會計準則完全一致?,F在,許多實務人員和負責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的會計研究人員,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的就是好的,一切采用“拿來主義”,照搬國際會計準則。然而“拿來主義”,也需要結合中國具體的國情,否則將對我國的會計事業產生不利影響。另外,直接對國際會計準則采用拿來主義,扼殺了我國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的創新動力和激情,不利于我國的會計創新事業。
2.會計規范等法規的“無情扼殺”
由于我國稅法和相關法律法規,將漏稅行為和偷稅行為合并為偷漏稅,予以嚴厲的處罰。而實際中,由于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同,有些偷漏稅并不是主觀刻意造成的,只是由于知識不夠,會計處理不規范而造成的。面對法律法規的日益嚴格的情況下,廣大會計實務人員只能老老實實地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經濟交易或事項,根本不敢有所創新,否則,一旦被查到造成了客觀上的偷漏稅行為,而其本身只是想有所創新,也會處以嚴厲的懲罰,客觀上扼殺了會計實務人員的創新熱情。
3.會計學術團體進行會計創新熱情度不高
對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會計學術團體在制定、論證、頒布會計準則方面有著很大的權限。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是由大量的具備深厚知識和實務經驗的會計專家和學者組成的(這一點可以由FASB成員來自美國會計學會、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分析師協會等),他們在制定準則時充分考慮準則的科學性、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后,再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并進行聽證,修改,最后頒布。其制定的準則往往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科學性。正是由于FASB成員大多是會計學術團體的人,而準則制定權又在這些學術團體手中,有利于激發他們進行會計創新的欲望。
而我國的會計準則的制定,由財政部牽頭,然后再在全國著名的大學挑選出著名的會計專家學者和在實務界中挑一些著名的注冊會計師和高級會計師等實務界精英,召集起來制定會計準則,然后財政部認可后,向社會。往往由于我國會計學術團體中有許多會計研究人員,而能夠真正的參與到會計準則的制定與修改的又少之又少,這在客觀上打擊了會計研究人員進行會計創新,參與會計準則制定的熱情,從而不利于會計創新。
(二)學術界阻礙因素
1.國內期刊“迷戀”實證研究
最近幾年來,國內許多頂尖的會計期刊只認可實證研究論文,非實證論文不發表。這就極大地打擊了我國會計學術研究人員進行規范會計的研究。并且,由于實證會計研究的眾多缺陷,使得其在進行會計創新領域的貢獻不及規范會計研究對于會計創新的貢獻。由于期刊是承載著眾多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研究成果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對外公開的載體,規范會計研究往往更容易激發出具體創新思想的研究,更容易推動我國會計創新事業的發展。但是,國內期刊,尤其是那些具備影響力的期刊絕大多數不愿意接受并發表規范研究,這種現象嚴重削弱了廣大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進行會計創新研究并將其研究成果對外公布動機和熱情,給我國的會計創新帶來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
2.高校教師科研壓力過大,無暇進行會計創新的研究
目前,國內高校教師科研壓力過大,尤其是剛剛從高校畢業的博士,面臨著教學和科研的雙重壓力。我國高校教師科研壓力主要集中于學術論文的發表。但是由于規范性論文寫作難度遠遠大于實證論文,且規范會計論文難于發表,這一客觀事實導致高校教師,這一富有學術研究和會計創新的群體,難于潛心研究并寫作可以激發會計創新的規范性會計論文,從而不利于我國的會計創新事業的發展。
四、會計創新的建議
(一)財政部放權給會計學術團體制定會計準則和制度
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賦予會計學術團體在制定、論證、頒布會計準則方面充分的權力。具體而言,我國在制定會計準則和修訂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時,可以由財政部牽頭,組織大量具備深厚理論知識和豐富實務經驗的會計專家和學者,組成一個團隊來制定和修訂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這樣,既可以避免“拿來主義”對我國會計事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又可以激發我國廣大會計工作者的研究和創新熱情,并使得我國制定的會計準則和制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科學性,更有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鼓勵國內期刊接受規范會計研究
目前,我國的學術界都傾向于使我國的會計研究“入主流”,然后所謂的“入主流”,就是效仿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范式,積極推動實證會計研究,而弱化規范會計研究。因此,國內的期刊,尤其是稍有影響的期刊絕大多數都傾向于接受并發表實證會計研究論文,而不愿意發表規范會計研究論文。鑒于此,我國應該鼓勵期刊接受規范會計研究的論文成果,以提高規范會計研究論文被接受并發表的可能性,這樣就可以有效激發廣大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的會計創新研究熱情,從而有利于推動我國會計創新事業的發展。
(三)高校教師減壓,鼓勵創新性規范會計研究
高校教師是我國會計研究和會計創新的主力軍,但是由于目前高校教師背負著教學與科研的雙重壓力,都傾向于從事實證會計研究,因為這些研究的成果更容易被期刊接受并發表,從而可以更快的完成科研任務。但是,這樣的后果就是作為會計研究和會計創新的主力軍的高校教師進行規范會計研究和會計創新的熱情不高,不利于我國會計創新的發展。因此,高校應該為教師減壓,使得他們從繁重的科研與教學任務中解脫出來,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創新性的研究,從事更容易激發創新性的規范會計研究中去。
主要參考文獻:
[1]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 會計之友,2016,(07):128-133.
[2]陳紅,余怒濤,陳永飛. 創新與本土特色相結合的中國會計研究――中會計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綜述[J]. 會計研究,2012,(08):91-95.
[3]王暢. 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思考[J]. 現代商貿工業,2013,(13):125-126.
[4]黃麗麗. 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創新[J]. 現代經濟信息,2013,(16):252.
[5]劉青,鄧寧,張虹,劉宇. 會計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 財會月刊,2011,(06):100-102.
[6]于淼. 淺析新經濟形式下會計創新[J]. 科技創新導報,2014,(03):230-231.
[7]王迪,于洋. 新經濟環境下管理會計創新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2014,(10):148-149.
[8]高春會. 互聯網企業的財務會計創新策略分析[J]. 商,2015,(20):141+128.
[9]俞劍茹,錢麗俊. 知識經濟對傳統會計的沖擊與會計創新[J]. 財會通訊,2009,(15):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