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4: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競技體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課余體育訓練
當前學校出現一種現象:重視學校體育工作的必然十分重視課余體育訓練;不重視課余體育訓練的必然十分不重視學校體育工作。課余體育訓練為何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焦點呢?
本文試從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關系、課余體育訓練與學校體育關系及課余體育訓練價值展開分析研究。
1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的關系
學校體育訓練與競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它工作對象是少數具有運動特長或運動天賦的學生,以運動隊、代表隊、俱樂部等形式采用競技訓練方法進行較為系統的訓練,旨在全面發展他們的體能和身心素質,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和水平,對這些學生實施“精英教育”。長期以來體育界把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與為國家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聯系在一起;然而普通大、中、小學學校真能成為國家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基地嗎?它在實現學校這一目標有多的現實意義,很值得我們探討。雖然,我國大部分在國內、國際比賽中奪取優異成績的運動員都啟蒙于學校課余體育訓練[1],但啟蒙不等于培養。課余體育訓練只是為競技人才的選拔提供一個選拔的平臺的功能,我國競技人才的培養體系并沒有真正把普通中、小學作為它的組成部分,只是把普通中、小學學生作為它的選材基地。一旦發現可造之才就會使其脫離中小學的課余訓練而納入各級的體育運動學校、各級專業運動隊進行專業系統的訓練。如果要說課余體育訓練真的具備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功能的話,也僅存在于國家布點于個別大、中、小學學校的體育訓練基地,極其不具有普遍性。如果真以為各級專業運動隊輸送多少人才來評價課余體育訓練的成績的話,絕大部分的學校的課余體育訓練是失敗的體育論文體育論文,一事無成的。由于現行的競技體育開始走“體教結合”之路,普通大中、小學更多擔負的是此類運動員學生文化學習,而不是競技能力的打造。因此他們除了具有運動學校、各級專業運動隊隊員身份外,還具有掛靠所在大、中、小學學生的身份。當然他們亦有資格代表所在學校參加校外各類的比賽,并輕易地取得出色的競技成績,為校爭光。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競技水平并不是所在普通中小學培養出來的,而是由體育運動學?;蚋骷壐咚綄I運動隊所培養出來的。從某一角度來說,他們有充當“”,學校有“請槍”的嫌疑。若普通大、中、小學通過他們獲得的榮譽鼓叫自己的學校體育工作如何出色;或這類運動員身份的學生在國內外大賽披金戴銀,學校而利用媒體大肆宣傳自己為國家競技體育作出極大的貢獻;此中給人以自欺欺人、欺世盜名之意。
2課余體育訓練與學校體育
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課余體育訓練對學生來說不具普遍性,其面對的是少數具有運動特長與天賦的學生,屬于高層次的體育教育;其要實現的是學校體育總目標之一的“提高少數學生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 [1]。 課余體育訓練工作的好壞對學校學生整體體質的增強、運動技能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對整個學校體育任務完成、目標的實現遠次于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論文怎么寫論文格式模板。學校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更多是基于學校的需要和社會的需要,而不是基于學校體育的需要,表現出極強的工具性、手段性。
3課余體育訓練價值分析
從理論上講,課余體育訓練較之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其不應成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稍诂F實的工作中,因其能成為學校的“面子”工程和“功利”的爭逐場,很多學校對課余訓練過分厚愛,很多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工作中,以課余訓練為主,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為次。這種本末倒置“錯位”現象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很多學校目前是要據課余訓練的需要配備所需專項特長師資,而不是根據教學的需要,使得不少學校的師資配備不合理,制約著體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落實。很多學校為了參加校外各類體育比賽取得榮譽而將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體育經費用于競賽,使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缺糧”。學校之所以如此重視課余訓練,是為了在校外各級體育競賽中能獲得優異的成績,而這些都是源自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的考慮。
3.1通過訓練以求獲得優異體育競賽成績提高學校知名度
各級校際間的官方比賽它能為各個學校提供一個展現體育水平的舞臺。各學校都想在此舞臺上披金戴銀打敗對手塑造一個體育強校的形象,并借此宣傳學校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較高的競技水平體育論文體育論文,提高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3.2通過訓練以求獲得優異體育競賽成績彰顯學校體育工作的成績
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對外窗口,很多學校都試圖通過這個窗口讓兄弟學校和體育主管部門借此窺探到本校體育工作的成績。雖然課余訓練不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但是,很多學校都想通過訓練以求獲得優異競賽成績并借此論“英雄”。這就使得很多學校偏離學校體育工作的軌道狠抓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以圖彰顯學校體育工作的成就。
3.3通過訓練以求獲得優異體育競賽成績彰顯“政績”邀功論賞
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工作當然是主管體育的學校領導和體育科組的工作職責,學校體育成績當然亦成為學校領導其“政績”的重要考評
摘要和較易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是學校課余訓練與競賽受到校領導和相關人員重視“熱棒”,把其作為學校體育工作中心來抓的關鍵所在;使得學校體育在實踐中不是踐行“素質教育的方針”而是踐行“功利”性的方針,扭曲學校體育三大部分的正常關系,這嚴重影響學校工作的健康、正常發展。
4結語
課余體育訓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組成部分,對部分有運動天賦和運動特長的體育“尖子”實施的“精英”教育,以圖實現學校、領導、體育教師的功利性目標。而對于大多數學校來說,其不具有為競技體育培養后備人才的功能。學校體育不能以課余體育訓練主導體育師資的配備、經費分配;不能把把課余體育訓練作為工作的重點,把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把在次要的位置,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參考文獻:
[1]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89.
關鍵詞:渝西農村中學,民俗體育,農村中學體育論文
一、民俗體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選題依據
2001年,教育部頒發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強調“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即各地要在達到國家規定課程的基本要求下,規劃、開發并管理好地方課程,發展學校課程。
渝西地區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立而又穩定的民族文化體系,造就了各民族群體的社會生活、價值觀念、思維方式、風俗習慣以及個性特征等方面的差異,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著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征,即文化的民族性。民俗體育是構成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具有鮮明的民族發展特點。由于各民族生活方式、經濟、文化背景不同,構成了民俗體育具有競技性、多樣性、民族性、健身性、娛樂性等特征。
二、名詞界定
渝西農村中學:主要針對的是重慶西部地區(原江八縣)以及由于打工以及三峽移民到該地區所建立學校以及學生。
民俗體育: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廣大民眾在其日常生活和文化空間中所創造并為廣大民眾所傳承的一種集體的、模式化的傳統體育活動。主要存在于民間節慶活動、宗教活動、祭祀活動中,是一種世代傳承和延續的體育文化形態。如舞龍、舞獅、跳繩、踢毽子、跳竹竿、扇子舞、蕩秋千、秧歌、踏青、蕩秋千、登高、抖空竹、放風箏等都屬于民俗體育的范疇。
三、渝西地區農村中學引進民俗體育校本課程資源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
由于我國學校體育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盲目追求體育教育的近期目標,造成體育目標狹窄,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脫節,缺乏延續性。因此,從終身體育看學校體育不僅要解決學生的體育教育問題,而且要解決將來的發展和延續問題。人們對體育的興趣、愛好、習慣,在體育活動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民俗體育來源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集體行為,而非個人的,這就注定了民俗體育往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其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彩、規則簡單通俗易懂,是青少年兒童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活動,即便在街頭巷尾也能開展,贏得了社會廣泛的喜愛和重視。
2、體育與健康課引進民俗體育有利于課程目標的達成
課程目標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體育只有有利于課程目標的達成,才有必要積極引進到體育與健康課中來。民俗體育課程資源內容豐富,活動形式靈活,各類型的民俗體育項目具有較高的娛樂與健身價值,不僅能較好地促進學生的體能健康,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民俗體育有利于培養良好的道德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課程目標的核心是培養一個健康的人。民俗體育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其審美性主要體現在內容美、形式美、氛圍美、和諧美等方面。人們在參加或觀賞民俗體育活動時,民俗體育的內涵中體驗了美的情緒,人們通過感官把這些富有情趣的民俗體育活動的聲、色、形、象諸要素結合而構成了形式優美的審美價值,給運動者和觀賞者以愉悅身心、溝通情感、擷取運動感的審美體驗,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3、體育與健康課引進民俗體育有利于民俗體育的傳承和保護
學校體育對于民俗體育的挖掘和保護有其自身的優勢。通過學校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學校體育競賽、校園體育文化節等多種途徑傳授給學生,從而推動民俗體育在學校中全面開展。民俗體育項目扎根于特殊的民俗土壤中,依附于各民族的生產勞動、歲時節令、婚喪禮儀、信仰崇拜等活動中。民俗體育與農村學校存在著一種天然的聯系,每種民俗體育項目對于條件較差的農村學生來講并不陌生。在缺少器材設施資源的現實下,民俗體育項目是他們健身的首選。通過在學校的開展把這種特殊的文化傳授給學生,鍛煉身體的同時,對于弘揚民俗文化、讓青年一代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起到特殊的意義。
四、渝西地區農村中學民俗體育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對策
1、多途徑開發和制作民俗體育器材
學校體育經費的缺乏,在很大程度阻礙了學校體育的發展、普及與提高。在目前看來,讓比較貧困的農村學校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建設購買民俗體育器材不太實際。而器材的短缺是影響民俗體育在學校中開展的主要因素,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時期根據實際情況多途徑多功能的開發和利用民俗體育器材來緩解器材的嚴重缺乏,積極發揮器材的多種功能開發、制作簡易器材。
2、加強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
農村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引進民俗體育必要性,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學校領導要突破傳統的體育教育觀念,充分認識民俗體育資源開發在學校體育中發揮的重要潛力,制定相應的民俗體育發展措施,要完善發展民俗體育的相關長效機制,提供民俗體育開發和利用的政策和一定的經費支持,正確引導和組織學校積極引進民俗體育,提倡多途徑地開發和利用場地器材,重視民俗體育場地器材的建設,讓更多的民俗體育項目引進到學校體育與健康課中。
論文關鍵詞:家庭體育,社區體育,融合發展
一、家庭體育與社區體育融合發展特征
(一)目標一致性
社區體育與家庭體育具有一致的目標。家庭體育可以增強家庭成員的身體素質、預防其疾病的發生、保持家庭成員的身體健康,同時還可以促進家庭成員間的和睦,構建和諧幸福的家庭生活。開展社區體育的目的同樣是為了提高社區人員的身體素質,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交流,構建和睦又好的社區。社區體育和家庭體育都不關注體育成績的好壞,更多的重視成員的參與度,因此,二者具有目標一致性。二者的目標一致性也說明了社區體育的公益性,然而,社區體育仍有部分項目不符合青少年身心特點,其目的主要是盈利等問題,這些問題亟需相關部門來解決。
(二)主體重疊性
社區是由單個家庭構成的,而單個家庭又是社區的一份子。社區是聯系家庭與家庭、集體之間的紐帶,是公共的活動空間,因此,家庭成員是家庭體育活動和社區體育活動二者的共同主體。
(三)時空連貫性
對社區成員來說,家庭模式主要是“421”結構。對于大多數青少年來說,其活動空間就是家庭、社區和學校,除學校之外,社區和家庭就是青少年活動時間較長的地方;對于老人來說,其活動主要空間就是社區和家庭;對于青年來說,除工作領域以外,其主要活動場所也是社區和家庭。每天出門就是社區,進門就是家庭,足以證明社區體育和家庭體育具有時空連貫性。
二、社區體育與家庭體育的融合發展策略
(一)轉變觀念,加強家庭體育與社區體育融合發展
社區體育作為大眾體育隨著社會發展而產生的新事物,是今后城鎮居民體育運動形式的主要發展趨勢。但由于部分民眾思想觀念上的保守,并未認識到社區體育的重要性,認為體育運動是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家庭體育搞好就行了,對社區體育的參與積極性不高,加之各地政府宣傳力度不夠,導致了當前我國家庭體育與社區體育融合程度不高的現狀。針對此問題,首先要統一認識,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轉變思想觀念,認識到社區體育與家庭體育互動、協調發展的重要性,積極參加社區體育活動;其次是各級政府要加強宣傳,組織人力對相關方面進行普及教育,增強群眾認識。
(二)把家庭體育作為評價社區工作情況的一個指標
要認真貫徹執行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的要求,形成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相結合,社區、家庭共同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民健身體系。工程對家庭和社區的體育活動情況都做出了明確要求和規定,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卻沒能貫徹執行,政策的不執行導致了我國家庭與社區體育運動長時間的發展乏力。要想切實促進我國家庭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融合發展,體育論文推動我國全民健身事業踏上新的臺階,就必須破除一切阻力,嚴格按照“一二一”工程的要求和規定,貫徹執行相關標準。
(三)完善大眾體育的服務系統
完善服務系統,一是要加強硬件建設,這方面的重點在于資金投入。除了體育彩票籌措的公益金外,要大力吸引社會投資、鼓勵捐贈活動,擴大支持大眾體育事業發展的資金來源,用來建設體育場地、增添體育設施及器材用品等,提高大眾體育的硬件水平。二是要加強軟件建設,軟件方面要積極發揮政府和各類社會組織的引導作用,加強對家庭體育和社區體育的宣傳。具體來講,首先是做好大眾體育信息網,詳細介紹各類體育信息和貼士,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其次是充分利用社區宣傳欄、報紙、電視公益廣告等媒介宣傳造勢,發揮媒體的信息傳播作用;同時普及科學的體育運動方式,常見運動傷的處理方法等內容,引導群眾科學鍛煉,提升運動效果。
(四)努力吸引社會贊助
在組織家庭和社區體育活動時,可以通過對贊助商實行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對家庭、社區體育活動的支持和贊助,同時要通過網絡、電視、報紙、廣播等各類媒體加強對家庭和社區體育活動的宣傳力度,利用廣告效應來吸引企業贊助。努力吸引社會資金對家庭體育和社區體育進行贊助,一方面可以提升企業形象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又有效促進了家庭和社區體育活動的發展,可謂雙贏之舉。
(五)社區組織,家庭參與,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康活動
社區體育和家庭體育不同于正規賽事的競技體育,可以有更多的隨意性和趣味性,增強對普通大眾的吸引力,提高參與積極性。由社區牽頭組織體育運動會活動,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既加深了社區居民間的了解和友誼,又通過體育活動增強了身體素質,為全民體育健康活動的推廣和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
三、結語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全民健康體系的體系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家庭體育和社區體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兩者的融合發展、共同促進能為我國全面健身運動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傳志,翟愛民,楊冉.家庭體育與全民健身體系的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5).
[2] 龔忠勇.社會轉型期西部地區家庭體育與社區體育的互動發展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6).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的 成績令人矚目,相比之下,對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 改革與發展研究缺乏關注。在我國定期舉行具有 較大影響的體育科學大會,全國學校體育論文報告 會,基本上沒有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研究成果,更 少見國家、省、市舉行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研究活動。 顯而易見,我國對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科學理論與實 踐的研究尚未重視??偟闹v是科研意識差,學術氛 圍不濃,科研成果較少,其結果是學校體育教育改 革的信息不暢、步伐遲緩、觀念落后。嚴重影響了 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改革與整體發展。正是基于此 目的,我們提出:對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現狀與 發展對策研究”的課題,借此推進我國特殊教育學 校體育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性發展。為國家、教 育行政部門提供咨詢服務和發展對策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對北京、上海、江蘇、山東、云南、遼寧、 山西等12個省市的近百所特殊教育學校進行抽樣 問卷調查,調查問卷根據我國東西南北中省市政 治、文化、教育、經濟態勢發放進行,基本涵蓋省、 市、縣級各類特殊教育學校。調查對象是校長、教 務主任、體育教師和學生等。發放問卷120份,3月 后共收回問卷105份,問卷收回率87. 5%。最后確 定有效問卷102份。確保了問卷對特殊教育學校體 育調查的全面性、整體性、科學性等。從而獲得我 國省、市、縣各級各類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課外 體育活動、體育師資隊伍、體育設施條件等方面的 第一手資料。鑒于有關本課題的國內、外文獻不 多,在分析研究中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搜集、查閱 國家對特殊教育學校有關的政策法規,作為本課題 研究的理論依據。又在廣泛征求了國內對學校體 育問題有專門研究的15位資深專家意見的基礎上, 實地觀察了北京、山東、上海、南京等12所具有代表 性的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工作,并與學校有關領 導、體育教師、學生進行座談,全方位了解特殊教育 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堅實的事 實依據。并運用了 spss11.0統計軟件,對問卷相關 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分析)確保數據的真實度和 可信度。通過分析、論證提出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 育現狀與改革發展對策。
2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現狀分析與評述
我國特殊教育發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新 中國建立后,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特殊教育事業,尤 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除普通學校 的隨班就讀和附設的特殊教育班外,全國縣市以上 基本都建立特殊教育學校,許多省高校成立了特殊 教育學院和特殊教育體育專業。符合我國國情的 特殊教育從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體系基本形成,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呈現蓬勃發展趨勢。但特殊教 育學校的體育卻令人擔憂,且有相對滯后現象,將 影響著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整體發展與進步。
2.1特殊教育學校的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現狀概況
《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規定:特殊教育學 校應按照國家制定的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計劃、教學 大綱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我們對執行體育教學 《大綱》、教材和體育教學課調查,見表1所示:
表1結果說明,多數特殊教育學校重視體育教 學工作,80%以上的學校開設體育課程,教師能做到 備課、寫教案。對體育教學總的感覺是:教學目標 較明確,組織教學較好,運動負荷適中,學生練習積 極性高漲,教學效果良好。但絕大多數體育教師認 為,教育部1990年頒布的《大綱》、教材己不適應現 代教學的需要,其結構體系欠合理,課程內容單調, 競技體育內容主線明顯,不符合殘疾兒童身心特 點,缺乏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與普通中小學校《體育 (與健康)課程標準》比較嚴重滯后,必須對特殊體 育課程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和探討,要把體育課程的 改革作為特殊學校體育改革的突破口,以此來推動 整個特殊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重要組成部分。通 過調查說明,80%的特殊學校堅持早操、課間操活 動;70%的學校堅持每周2次課外體育活動;65%的 學校有運動代表隊2— 3個,多數學生非常愿意參加 訓練和比賽,但苦于場地小,器材少,與外界學校比 賽少。每年學校僅僅召開一次小型田徑運動會。 特殊教育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不景氣,制約著特殊 教育學校體育的整體發展。
2.2體育師資隊伍力量薄弱,影響特殊體育教育的 質量和水平
體育師資隊伍是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關鍵,通 過對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類型、學歷、職稱 情況調查,見表2所示:
上述調查說明,特殊體育教師的專職與兼職; 專業與非專業教師的比例、學歷、職稱的層次都有 待于改變與提高,否則,今后將影響整個體育教學 的質量和水平。另說明90%的特殊體育教師愿意接受繼續教育,并認為很有必要。但在實際中,絕 大部分體育教師從未參加過任何培訓和進修。此 外,我們還對我國12省市的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 工作態度進行了調查,見表3所示:
上述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師工作態度調查結 果告訴我們,特殊體育教師多數并不認為所從事的 職業低人一等,他們非常熱愛本職工作,總的感覺 是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可歌可泣。 另在調查中得知:我國特殊學校體育教師出現短缺 現象且質量不高。因為目前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近 2000所,今后要有大量的殘疾兒童入學接受九年義 務教育,每年都需要補充一定數量的特殊體育教 師,加強特殊體育教師的培養、進修將成為發展特 殊教育事業的當務之急。我們國家為鼓勵教師從 事特殊教育事業,將特教津貼提高20%并且多數 省市規定從事特教工作20年以上的退休時保留特 殊津貼的政策,并規定在評職稱、評優中傾斜照顧。 國家的一系列政策對穩定、發展我國特殊體育師資 隊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3體育設施差、經費匱乏,制約著特殊教育學校 體育的發展
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是搞好學校體育工作的物 質條件。根據國家教育部頒布的《特殊教育學校建 設標準》和場地器材配備要求進行調查。我們所調 查的省、市縣級特殊教育學校有400米標準田徑場 的寥寥無幾,非標準田徑場占61%;有一般性活動 場地的學校占37%有籃、排球場的學校占76.5% 有單、雙杠的學校占75%有律動教室(健身房)的 學校占47. 8%;有康復訓練室的學校占25%;有乒 乓球臺的學校(含室內)占78%。90%以上學校有 體育器材室,但室內狹小,器材數量品種單一,只有 少量的幾塊體操墊子、鉛球、拔河繩、跳繩而己。部 分學校體育器材僅能夠滿足體育課堂教學的需要 (部分學校嚴重匱乏),特別是可供殘疾學生康復運 動的器材更少,使有些體育活動根本無法開展。據 統計特殊學校體育經費每年的投入從500元一7000 元不等,根本無力購買大型體育活動器材和建造體 育場館等。體育場地設施、經費嚴重不足,給特殊 學校體育的發展帶來了相當困難和障礙。
3我國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工作改革與發展 對策研究
3.1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建立特殊體育教育課 程新體系
特殊體育教育課程建設是我國特殊體育教育 改革的重要問題,要把“學校教育要貫徹' 健康第 一’的指導思想”作為課程改革的首要理念,在新的觀念和教學理念。打破傳統《大綱》、教材、體育課 程結構的體系和內容,要從殘疾學生的主體需要出 發,尊重學生的興趣選擇和個體差異,確立殘疾學 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終身體育意識。體育教育課 程內容的選擇避免“常人化”、“成人化”模式,要開 發符合不同年齡階段殘疾兒童特點的課程資源,充 分發揮體育教育在身心補償和康復過程中的作用, 并與殘疾兒童的職業訓練有機結合,制定編寫一套 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 準》新體系,加快我國特殊體育教育改革的步伐。
3.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適應特殊學校體育教育改 革發展的需要
特殊教育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是我國特殊 教育學校體育發展與進步的關鍵。要重視特殊體 育教師的培養和進修工作,讓其盡快接受新的教育 理念,更新體育教育知識,適應現代特殊體育教育 發展的需要。特提出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特殊教 育體育師資的培養體制與模式:一是在普通高師院 校體育教育專業中培養特殊體育師資;二是在高等 體育大學、學院設立特殊教育體育專業培養特殊體 育師資;三是在省市教育學院體育專業中通過繼續 教育的方式培養特殊體育師資。通過上述幾種特 殊體育師資的培養體制和模式,為我國特殊教育事 業發展培養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良、高素質、復合 型的特殊體育師資隊伍。
3.3增大體育經費的投入力度,加快特殊教育學校 體育的發展步伐
目前,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經費匱乏是制約學校 體育發展的瓶頸,我國各級政府、社會團體和特殊 教育學校應多方面籌措辦學經費,加大學校體育設 施經費投入,逐步改善學校體育物質條件,有計劃 地建造體育設施場館和購買器材。要加強對符合 殘疾學生運動規律的體育活動項目和康復活動器 材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確保特殊教育學校體育工作 的整體發展。
3.4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要成為殘疾人體育后備人 才培養基地
殘疾人體育事業是隨著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的 發展而發展的。特殊教育學校要把努力發現和培 養優秀殘疾運動員作為學校的重要任務,要加強殘 疾學生的競賽訓練工作,各省、市要定期開展殘疾 兒童少年體育競賽活動,使特殊教育學校成為“特 奧會”和“殘奧會”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