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3: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三學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此次學習規劃的重點放在軟件學習和景觀專業課學習以及讀書計劃的制定上。軟件學習的目標是提高軟件制圖水平,大三結束時能講流利簡單的操作軟件制圖,能用軟件進行制圖和設計,同時為技能考試和以后的工作做準備,爭取拿到技能考試資格證。專業課學習緊跟老師進度,適當超前,做到不留問題,真正學懂專業課,為以后工作做準備。讀書方面,有計劃的讀書,鍛煉自己的思維深度。
具體措施如下:
一、軟件學習。軟件學習貫穿整個大學生活,將來工作中也很重要。軟件學習貴在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總會提高軟件制圖水平。
⑴、學會積累復習,每天學習一些內容,隔天復習一次,一周復習一次,月末復習一次,沒記住的內容反復復習。
⑵、每天背誦兩句話,內容隨意。一周復習一次,一個月的最后一周復習。同時努力提高英語口語能力,一周與同學練習口語一次。
⑶、每周用軟件完成一幅作品,然后對照原圖,查漏補缺,發現不足。周六周日晚上為作圖時間。
以上計劃,如遇突發事件,如緊急作業等,可延期完成。期末考試時計劃停止??傮w計劃每天需花一小時時間學習軟件,我相信,我有這個毅力堅持下去。
二、景觀專業課學習。
⑴跟著老師進度學習,提前預習。不懂的地方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不留問題。
⑵十二月份考技能考試證。
⑶每周復習一次本周學過的內容,每月末復習本月學習內容。循環復習。
⑷定期總結,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及時查漏補缺。
三、讀書
⑴每周讀書時間不少于五小時,每天抽出一小時讀書。
⑵讀書內容從文學方向向專業方向轉變。開始讀有關景觀設計以及經濟方面的書籍。多讀些設計大師作品。
[摘要]在民辦高校中,學風建設一直是工作的重點,良好的學風會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民辦高校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文章通過問卷調查,總結民辦高校學生存在的學習心理障礙類型,分析存在心理障礙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對策,即引導學生做好各階段有關職業的生涯規劃,分析現實社會的就業壓力和人才需求狀況,加強大學生學習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學生學習策略指導。
[
關鍵詞 ]民辦高校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對策
[作者簡介]劉穎春(1984-),女,江蘇宿遷人,宿遷學院基礎部團總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蘇 宿遷22 38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蘇北地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立項課題“民辦高校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的教育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BXLKTYJ1300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19-0067-04
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新興產業,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民辦高校在人才的培養目標方面有一些共同特征,即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包括各種專業的人才、專門的人才和實用型職業人才,并將他們培養成復合型、立體型的“社會職業人”。其創立讓高等教育更大范圍地實現了普及化、全民化。但是,民辦高校總體仍處于辦學的初始階段,生源質量、收費機制、社會認同等方面與公辦高校存在很多差異。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學風建設仍是民辦高校工作的重點,對民辦高校學生學習心理障礙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障礙
LD (learning disabilities)是西方歐洲國家慣用的省略術語。至今,可查閱到的有關學習障礙的術語和定義已經超過90種。1963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科克提出的學習障礙概念是國際學術界最早的界定,他認為學習障礙是兒童的發育障礙,主要體現在語言、閱讀、說話和社會交往的技能等方面,并不包括聽覺障礙、視覺障礙和智力障礙。長久以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很少探討LD的界定,他們大多是以“學業不良”“差生”“雙差生”“后進生”等名義對LD進行相關研究的?!皩W習障礙”“學習困難”“學”等詞語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其中,“學習障礙”的出現頻率最高。但是,這幾個概念一直被混淆使用,一些研究者時常把“學習障礙”界定為“差生”“學習成績低下”。如他們認為LD兒是指那些智商雖然正常,但主要科目的學習成績不合格或低于平均成績的一個標準差以上的兒童,或者是那些由于學習成績差而被留級以及被教師們評定是學習能力較差的兒童。本文研究的大學生學習障礙指學習困難生的心理障礙。
二、研究方法
(一)對象
研究對象為宿遷學院、南師大泰州學院、中北學院三所民辦高校大一、大二、大三學生,見表1。采用網絡問卷調查方式,自動刪除無效問卷,最終提交成功問卷880份。
(二)研究工具
主要采用訪談與問卷法。在前期訪談及已有研究的經驗基礎上編制涉及學習目標、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情緒等維度調查問卷。項目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問卷題項進行因子分析,剩余60個題項,組成調查問卷。信度分析,進行信度檢驗時采用個別項目信度,潛在變量的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和Cronbach a系數,分析結果表明,測量問卷的組合信度為0.88,這說明調查問卷具有較好的一致性。效度分析,計算5個分類表和總量表項目總分的相關,5個總量表與分類表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12,0.852,0.826,0.867和0.805,這表明調查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三、結果
(一)不同年級在學習目標、動機、態度、興趣、情緒方面的差異
從表2的目標、動機、態度和情緒4個分量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個年級組學生的得分差異十分顯著。一年級的學生各維度的水平都相對較高,而高年級卻并未顯示出其年級優勢。
(二)學習各維度的性別差異
從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在學習態度和動機分量表上的差異水平極其顯著。與男生相比,女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更高,學習態度更積極主動,女生學習水平整體高于男生。
(三)文科大學生與理科大學生學習各維度的差異
從69頁表4可以看到,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在態度、動機、興趣3個量表的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文科生的得分明顯高于理科、工科大學生。
四、結果分析
(一)分析學習各維度的年級差異
各年級的測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學習各維度水平會隨年級的增高而呈總體下降的趨勢。一年級學生學習各維度指標要高于大二、大三學生,大三學生各維度指標在總體上略低于其他年級。國內有關學者關于學生的學習策略的研究結果與這個結論較為一致。大一學生進入大學時間不長,還沒有完全適應從中學生到大學生角色的轉變,在高中時候形成的高壓式的學習習慣仍然存在,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使自己在考試中獲得滿意成績。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從高考的重壓下解脫出來,學習壓力變小,所以學習的各維度指標變低。
(二)分析學習各維度的性別差異
結果表示,在態度、動機、目標和情緒4個分量表上,男女大學生的差異非常顯著,男生的得分明顯低于女生。女生比男生在學習中,自控力更強,更努力和細心,態度更為端正,目標更為明確。在現實社會的職業選擇中存在性別歧視,這使女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壓力。女生學習的重要動機和目標是能夠獲得社會的認可,能夠體現其自身的價值,并能夠在未來獲得滿意的工作。男生更為理性,學習如果有興趣支撐,則會更主動。在興趣分量表上,男女生差異不大。
(三)分析學習各維度的文理科差異
結果顯示,文科大學生在態度、動機、目標、情緒、興趣5個分量表的分數明顯高于理工科大學生。文科生中女生相相較多,學習較為用功、踏實,而理工科因為專業課程難度較大,考試容易出現低分、掛科的情況,很多學生會出現畏難、厭學等情緒,進而不愿意學習、逃避學習,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文科大學生考試相對容易,但就業范圍較理工科類學生而言相對狹窄,因而文科生更注重增加自己其他知識的學習,盡量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綜合能力。所以,會出現幾個分量表分數相對較高的情況。
五、學習心理障礙類型及產生原因
根據一系列調查數據和訪談,筆者總結出民辦高校大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學習心理障礙的幾種類型。
(一)缺乏學習動力
調查結果顯示,對目前所學東西很感興趣的學生占13.75%,選擇對自己專業態度感覺一般、沒什么特別感受的占60.11%,覺得自己學習充滿動力的僅占16.93%。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對自己專業沒有興趣,因而學習動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外界督促和教師的嚴格管理。學習動力不足,往往表現為對學習提不起勁頭,上課自由散漫,不認真聽講,對教師布置的作業和任務拖拉或者不完成,甚至有厭學、棄學的消極情緒,不能堅持學習,缺乏具有社會意義和深刻的個體意義的遠景性學習動力。
(二)缺少學習目標和規劃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占48.30%.選擇現在很茫然、不知道該如何努力的占56.02%,選擇制定了學習計劃并在認真執行的僅占18.52%。由此可見,部分學生沒有遠大的理想和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大部分時間在混日子。還有部分學生的學習只是為了博得家長、教師或他人的贊揚。一些大學生認為既然已經考上了大學,就大功告成了,缺少抱負和期望,坐等畢業;一些人習慣了由教師帶著、盯著、趕著學習,對大學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隨波逐流。
(三)缺乏自主學習意識
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在空閑的時間里學習的學生占29.43%,選擇上網的占31.36%;選擇自己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的占23.75%;選擇能按時完成作業,但不會主動學習的占48.64%;選擇經常去圖書館學習的占36.14%。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夠,仍需要有外界監督和督促。
(四)缺乏學習方法策略
調查結果顯示,選擇認為自己學習效率高的僅占11.25%,選擇認為自己學習能力一般的占51.59%。民辦高校的學生,高考失利并不是因為他們智商、能力上比一本、二本的公辦學校學生差,而是因為他們不會主動地尋找適合自己的靈活變通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因而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導致民辦高校大學生出現學習心理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的因素,也有內在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家庭條件較好,無就業壓力。民辦高校的學費比公辦院校高出兩倍,因而民辦高校中很多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優越的家庭環境讓學生沒有危機感和責任感,畢業后要么子承父業做生意,要么家里通過良好的人脈關系安排好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學生來上大學就是混張文憑,因而學習態度不端正,形成種種學習障礙。二是高中基礎不好,到大學后仍自暴自棄。民辦高校的學生或是高考失利,或是在高中時成績就不好,到了大學后,對自己的定位仍然是差生,或覺得自己沒有前途,因而自暴自棄,不想用心學習。三是上進心較弱,耐挫性強。民辦高校大學生,因為高中成績屬中下游,對自己期望值不高,并且有些同學經常被教師教育談話,因而,他們中有部分學生上進心較弱,習慣了自己的平凡和普通。面對考試成績不理想,他們已經習以為常,沒有太多的壓力和觸動,也不會主動去改變成績不好的現狀。四是家庭、社會、學校因素的影響。家庭教育作為直接影響學生的一個因素,在學生的學習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單親家庭和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都會影響學生的性格和發展。還有一些家長秉承讀書無用的理念,對孩子的要求是能畢業就行,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同時,社會多元化嚴重影響學生對成功的評判,加之就業越來越難,讓很多學生迷茫,學習沒有激情。學校的教育方法、教學模式,對學生思想的引導,也可能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讓學生產生厭學等不良情緒。
六、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的應對策略
(一)引導學生做好各階段的有關職業的生涯規劃
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通過自我認知,依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特長,結合社會與市場環境,對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和所想達到的職業目標而做的方向性方案。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如缺少學習目標、缺少學習規劃等,幫助學生解決好其職業生涯中的“四定”,即定心、定位、定向、定點,使學生在平穩、正常的心態中,把握好職業定位,并盡早確定職業目標,選擇好職業的發展地域范圍,同時按照自己的理想與目標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努力。
(二)分析現實社會的就業壓力和人才需求狀況
很多學生學習沒有動力,缺乏學習主動性,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身上的責任感不強,不知道目前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對人才競爭的危機感準備不足;有一部學生因為家庭條件優越,以為父母可以為自己畢業后包辦工作和出路,不需要擔心;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徹底失望消沉,不知道如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自暴自棄。
針對這種情況,必須教育學生,現代社會人才濟濟,而且職位招聘越來越公正透明,找工作時個人沒有真才實學是不行的。對于民辦高校的學生來說,培養自己的應用能力,有一技之長,仍然是可以找到好工作、有好的前途和未來的。
(三)加強大學生學習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和提高,開設心理學必修課和開設學習心理方面的專題講座。從正面向學生教授學習心理學和健康心理學方面的科學知識,增強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提高學習心理的自我調節能力,提高學校心理咨詢輔導的科學性并加大力度,教會大學生正確對待學習壓力,應對挫折的策略以及心理調適技巧。
(四)加強學生學習策略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
針對民辦高校部分學生學習計劃性、自主性、獨立性差以及不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的情況,民辦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方法和技巧的指導,開展切實有效的學習策略指導。
首先,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讓學生對專業產生認同感和興趣。其次,讓學生認識到高校的學習是自主的,學習內容是豐富且具有專業性的,學習方法是多樣的,學習目的是具有探索性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制訂合理、可行的學習目標與計劃。再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筆記記錄與整理、制訂學習計劃、資料查找與利用、提高記憶效果等具體的學習方法指導。
[
參考文獻]
[1]高玉敏,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成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2).
[2]李偉蘭.論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基本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5).
[3]劉風華,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成因初探[J].濰坊學院學報,2008(1).
[4]聶霞,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的教育對策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5]時斌.大學生心理障礙產生原因及其對策研究[Jl.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6).
[6]孫維武.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及處理[J].科教導刊:上,2011(9).
[7]譚頂良.高等教育心理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
[8]王春梅,辛宏偉.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與教育對策[J].教育探索,2003(4).
關鍵詞:學業拖延;師范生;問卷法;訪談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4-0224-02
一、引言
學業拖延,主要指學生在學業任務中的延遲和拖延行為。Ellis研究發現高達95%的大學生有意推遲學業任務,而70%大學生有經常性的學業拖延行為;Solomon等人調查342名大學生發現:46%在寫論文,27.6%在準備考試,30.1%在完成每周的閱讀任務時會拖延,另外50%的大學生報告在學業任務中至少有一半時間會拖延,而35%的大學生報告偶爾會拖延。有研究指出,學業拖延不僅會造成延遲承擔責任、延遲做出決定、延遲完成任務等直接后果,導致學生損害學業進度,錯失良機、人際關系惡化,還有可能帶來一系列如后悔、絕望、自責等內部精神壓力,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及時地發現學生的拖延行為并對其進行適當的處理,對于學生順利地完成學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對學業拖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1.對學生學業拖延狀況的研究;2.對學業拖延成因相關因素及其消極后果的分析;3.對學業拖延的干預研究。目前國外對學業拖延的研究發展迅速,而國內則尚在起步階段。且國內對學習拖延的研究多是對國外學習拖延研究的綜述,實證研究很少。尤其針對師范生的研究就更少。對師范生的培養肩負著祖國未來的發展,因此師范生的學業拖延情況急需探論。本研究采用自制的大學生學業拖延問卷并結合訪談調查師范生的學業拖延程度、原因、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策略。以引起個體、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師范生學業拖延的重視。
二、研究方法
1.被試:隨機選取安徽省安慶師范學院大學生100名,其中男,女生各50名,大一、大二、大三各30名、大四10名(鑒于在校人數較少)。選取10名學生、3位老師,5位學生家長。
2.研究工具:大學生學業拖延問卷:測量師范生的學業拖延現狀,包括封閉式與開放式問題。
訪談問卷,針對師范生,家長和老師分別設計問卷,共三套。
三、結果與分析
共發放問卷100份,剔除錯答、漏答和有規律填答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8份,有效回收率98%。把問卷項目整理歸納為“寫學期論文、備考、完成每周作業、學業管理任務、列席任務、一般學?;顒印钡染S度,在性別、年級、專業等變量上報告的學習效率、學習滿意度。使用SPSS13.0分析數據。
調查發現,在各任務上幾乎總是或總是發生拖延的人數比例由高到低:每周作業(15.3%),備考(13.5%),一般學?;顒樱?0.2%),學期論文(4.6%),學業管理任務(2.5%),列席任務(0.6%)。這說明大學生對考試、作業、學校活動不太感興趣,容易選擇拖延,以此來回避。
在各學業類型上學業拖延“幾乎總是或總是”成為問題的人數比率由高到低:備考(35.6%),列席任務(21.7%),每周作業(17.4%),學期論文(16.8%),學業管理(15.0%),一般學?;顒樱?.0%)??梢钥闯鰝淇己土邢蝿沼绊懙搅舜蟛糠值拇髮W生正常學習和生活,成為了問題。
“比較想或非常想”改變拖延行為的人數比率從高到低:備考(81.9%),學期論文(66.3%),列席任務(62.1%),完成每周作業(59.6%),學業管理任務(51.2%),一般學校活動(43.3%)。結果表明大部分師范生想要改變拖延現狀,想要擺脫學業拖延。
研究結果發現有高達85%的男生,45%的女生存在經常性的學業拖延現象,且差異顯著。有75%的文科生和70%的理工科生存在經常性學業拖延現象,差異不顯著。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存在經常性的學業拖延現象學生各占70%、75%、60%、90%。
四、學業拖延現象的原因
學習興趣。備考、完成每周作業、一般學?;顒由洗髮W生的學業拖延比例最大,而其他三項所占比例很低。這說明師范生在不同學業類型上的學習興趣差異很大。這顯現學習興趣的重要性。當學生具有強烈學習興趣,主動性增加進而積極完成學業,不易產生學業拖延現象。
學習動機。研究發現,大一、大二學生出現經常性學業拖延的情況比較明顯,這由于老師要求、學校管理、獎學金等外在動機作用下,而不是主動要學,因此出現拖延現象。大三學生的學業拖延情況好一些,這里內在動機起了很大作用,學生主動提升自己,為自己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傊瑢W習興趣在學業拖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時間管理觀念?!敖裉焖懔?,明天再做吧”是不少拖延者的行為時間觀,這其中既有對時間的錯誤認知,如“反正還早,不必急”,也有對任務計劃的錯誤認識。Blatt等認為有拖延習慣的學生和無拖延習慣的學生對于時間知覺有顯著差異,守時學生能把時間的焦點延伸至未來,而拖延學生則將時間焦點鎖定在目前。因此,形成一個嚴肅的時間管理觀念,有利于學業拖延的改善。
家庭環境。研究發現,良好家庭環境的學生更不容易出現學業拖延情況。而在管教過于嚴厲的環境下容易出現學習拖延現象。這類家長往往剝奪孩子娛樂休息的時間,對孩子的學習進行嚴密地計劃并嚴格監視。這種“高壓管制”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和逆反心理,從而故意拖延時間發泄心中不滿。故溫馨美好的家庭環境有助于減少學業拖延現象。
【關鍵詞】元認知;獨立學院;英語;大學生;聽說;自主學習
一、前言
“自主學習”問題被國家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課題確立為重要研究內容,它指的是一種特定的學習模式,即在傳統課堂環境之外的學生獨立的或自我指導式的學習。元認知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最先使用的。其實質是認知個體對自身認知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理論包含的三個內容,即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元認知知識指對認知活動過程,結果及相關信息的認識;元認知體驗指對伴隨認知活動而產生的情感體驗;元認知監控指主體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知識特點和學習要求制定計劃、選擇策略、評估有效性。元認知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對英語聽說自主性學習有指導意義。
二、調查背景
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良好的英語聽說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或是書面的交流,同時可增強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但遺憾地是,“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的大量存在讓用人單位對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深感失望,尤其對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另外校方在大學英語教學課時的分配上反映出重“讀寫”、 輕“聽說”的傾向。為了弄清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大學生聽說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特點,我們以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為例進行了一次實地調查。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為一所典型的獨立學院,外語系現有商務英語、英日雙語、英法雙語與英語教育四個專業方向,在校學生有520人。本次調查以元認知理論為基礎,旨在清楚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學生對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視度以及課堂滿意度(2)學生對自身英語聽說能力滿意度及自主學習效果評價(3)課后聽說自主學習的現狀。
三、調查過程
本次調查對象為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外語系大二到大四的100名本科學生。按照分層方法,依據各年級人數所占系總人數比例,大二抽取29人,大三36人,大四35人。調查采用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五大板塊,分別為英語學習背景、
對英語聽說自主學習的認知、英語聽說自主學習情況、對英語聽說課堂教學的滿意度、以及對學院改進英語聽說學習環境的建議。調查問卷共涉及27題,其中有5道多選題,19道單選題,2道開放題。于2015年9月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10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7.1%,問卷無效原因為單選題多選或漏選。在調查問卷統計結束后,我們還就相關問題對其中的15名同學進行了訪談,訪談分為一對一、一對多的面對面訪談和電話訪談。
四、結果與分析
(一)學生對英語聽說能力重視度以及對課堂滿意度
本次調查中各年級學生對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視度遠高于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她們認為英語聽說能力對未來職業的影響程度超過90%,由此可見,學生對于英語聽說能力提升的渴望程度很高。但是華夏學院英語專業大二學生每周僅有兩節聽力課,一節外教口語課,而大三和大四學生甚至沒有聽力和口語課。學院設置的英語聽說課時較少,學生進入大三后,英語聽說主要靠自主學習。另外,對所上過的聽力課堂和口語課堂評分結果表明,學生給出的中等分數占多數,可見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并不太高。通過訪談我們發現,評分低者多認為聽力課堂上教師教學手段單一,從頭至尾只是聽磁帶做題目。而外教的流動性太大,學生對不同的外教課風格適應性比較慢且學院采取的是非小班教學,大多數同學開口的機會還是很少。
(二)學生對自身英語聽說能力滿意度及自主學習效果評價
本次調查的100名學生中,有超過50%的人學生有至少七年的英語學習經驗。對其英語聽說能力影響最大的階段是初中,其次是高中和大學。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大四學生而言,大三和大二學生更認可高中和大學對英語聽說能力的影響。此階段60%以上學校所在地位于城市,且隨年級遞減,此比例呈上升趨勢。我們認為,豐富的學習經驗和較優越的學習環境會讓學生對自身英語聽說能力評估較高,但是調查結果表明(表1)三個年級學生中,至少有69%的學生對自身英語聽說能力不滿意,在大三和大二學生中表現更為明顯,大三有94.4%的學生不滿意,大二有77.1%,但總體而言,大四的滿意程度高于大三和大二學生。此結果表明,大學英語專業學習前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對后期的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評價影響不大。而學生英語交流能力調查結果進一步表明,大四學生中可以用英語交流能力的比例明顯而高于大三和大二學生,且大四在對自身英語聽說自主學習效果評價上要明顯高于其他兩個年級。
(三)課后英語聽說自主學習情況
如表2所示,在對英語聽說自主學習的態度上,各年級學生表現差異較大。喜愛程度隨年級遞減而遞減,大四學生對英語聽說自主學習的喜愛程度達到65.5%,但到大二僅有31.4%。與之相反,學生持無所謂程度隨年級遞減呈上升狀態,大四學生持此態度人數僅占該年級總人數的6.9%,但到了大二階段其比率達到了31.4%,與持喜愛態度的人數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年級較低學生在英語聽說學習中,對課堂或其他外界輔助的依賴性較大,而高年級學生更傾向于自主學習。我們認為,這和學生英語聽說自主學習的動機和途徑密切相關。調查結果表明,找工作、課程需要和個人興趣是激發學生自主提升英語聽說能力的主要動力,其中找工作占比重最多。值得關注的是,找工作、個人興趣和課程需要的大四學生均比重小于其他兩個年級,而其選擇出國留學考試、獲得他人認可的比重高于其他兩個年級。我們認為,相對于大二和大三學生而言,大四學生課程少,所以她們在學習上對課堂的依賴自然減少,但因面臨擇業、考研或出國的壓力,其對于證書和專業學習的要求更高,故比其他年級學生更多傾向自主學習的方式。這一點也在聽說自主學習時間和書籍選擇上得到進一步印證,大四學生選擇考前突擊和備考書籍的比重遠多于其他兩個年級。
在途徑選擇上(表3),選擇網上媒體資源的比重至少達到77%,其次是資格證書備考以及同學交流。由于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學組織在網絡上提供了豐富且免費的學習資源,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自主聽說訓練。傳統的備考提升方式仍然是主要途徑,這說明,備考仍是有效的提升英語聽說的方式。在訪談中,許多學生認為有壓力才有動力,考試可以迫使她們去學習,特別是對自我監督能力比較差的同學,考試在能力提升上影響很大。而學生對于比賽、
社團以及培訓的興趣不大,我們認為其原因是學生對學院英語角活動參與度不高,她們認為外教數量太少,沒有好的外語學習氛圍。而學院每年關于口語和聽力的比賽相對較少,且比賽時間大多集中在一個月內,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長期影響較小。而培訓班的費用較高,特別是專門針對的口語培訓課程,大多數超過了一千元。我們認為學生在選擇學習途徑時,比較看重短期效果和資金節約兩個因素。這在書籍選擇上的原因相同,因為在100人中,有30人傾向于選擇速成書籍。學習者只有在設立目標并能客觀評價自己的表現時才能開展自主學習。然而調查結果表明,不會制定計劃且不會定期評估表現的人數達到53人,超過調查總人數一半。能制定計劃且定期評估的僅有19人。
在訪談結果也表明,許多學生不適應假期后的學習。以下為訪談部分筆錄:
采訪者:大學寒暑假,沒有作業,你會不會自己有計劃地去學英語呢?
王同學:會,我真的就是堅持了幾個月。但是那種效率的話,因為家里又有wifi,又有電腦,又有手機,然后環境又很舒服,就是你隨便那拿個東西都很順手,可能就會分心很多。
金同學:寒暑假的時候,原本計劃是這樣的,計劃趕不上變化?。∈罴僭诩依飼浺幌聦K脑~匯什么的,也沒記多久,就沒記了。
張同學:沒有,這個沒有,在家里比較懶散的那種,是朋友也沒有太多的學習。
五、啟發與建議
針對以上調查結果,我們特為提高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聽說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以下建議:
(一)樹立正確自主學習態度,運用科學自主學習方法
元認知理論強調學習者應對自身學習過程及結果有正確的認知并且能合理運用計劃策略。調查中結果表明,對英語聽說自主性學習的無所謂態度的學生人數隨年級遞減持上升趨勢。學生首先應樹立對自主學習的正確認知,明白是多種因素而非單一因素促使學生產生自主性學習的動機和并導致不同的學習結果。因此,在激勵學生自主性學習時應側重強調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因為相對于較高年級學生而言,低年級學生存在對專業認知、學習方法以及大學生活的困惑。因此,學校應該從低年級起應開始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其次,學生和學院都應認識到自主性學習是長期而非短期的行為,學生應樹立長期的英語聽說自主學習目標,尤其是在英語聽說自主學習初期,學生應開始在自身探尋和教師指導下,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這更有利于她們減少在后期目標實現中因方法不當而產生挫敗感,從而堅持實現目標。
(二)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避免功利化自主學習
元認知體驗強調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從學習動機、途徑、時間以及書籍選擇來看,考試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影響很大。學生在考試的壓力下,很難體會到學習樂趣。但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中,相對其他方法而言,考試成績更能反映學習效果。因此,大多數老師和學生都將其作為自主性學習效果檢驗的標準。但是由于考試是階段性的,且國內對口語測評的考試較少,從而使得考試無法貫穿于學生英語聽說自主性學習的全過程,并有針對性的對此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因此,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是避免學生為考試成績而進行功利化自主學習的有效解決途徑。比如參加與英語聽說相關社團的活動、比賽、課堂表現都可納入到英語聽說能力評價體系中來,這樣就可進一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聽說的興趣,并選擇多元化途徑來進行聽說能力訓練。這也有利于學院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三)形成多方多樣監督途徑,強調跟蹤式調節策略
監督和調節是元認知學習理論中的重點。根據調查結果,各年級學生對英語聽說自主學習學習計劃、監控和評估能力都很欠缺,難以實現自我監督和調節。這需要教師在給予學生自主性學習方法的同時強調課后互動。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傳遞補充授課材料,交流學習信息,了解學生的反饋意見,幫助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可有效組織學生之間的交流,可讓英語聽說技能突出的學生分享自己的訓練方法。學習經驗交流能在學生中產生共鳴,促使學生自身探索學習方法。
(四)創建豐富的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自豪感
目前,華夏學院聽力口語課時較少,而且除英語角和每年一次的英語文化節比賽外,學院的英語活動較少,而學生對英語語言環境的渴望度很高。我們認為,學院可考慮多舉辦英語活動,貫穿于整個學年,這有利于學生長期保持學習興趣,并可以作為自主學習效果的階段性檢測方式。其次,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的自豪感十分重要。為了提升全院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學院可考慮發揮英語專業學生的優勢,組建學習團隊,讓英語專業學生幫助非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語音語調、日常英語溝通等。
六、結語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華夏學院不同年級的英語專業學生在對英語聽說自主學習的重視程度、采用的學習途徑、獲得的學習效果和對英語聽說課堂的滿意程度等方面上存在較大差異,并找出了學生在英語聽說自主學習中的問題。對此,我們根據元認知提出了提升獨立學院學生英語聽說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但是本次研究樣本僅涉及武漢一所獨立院校,調查樣本數量較少,并只比較了不同年級的英語聽說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所以在今后研究中,我們將擴大研究樣本,并比較不同專業學生在英語聽說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
致謝:本研究得到了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2015年度大學生自主創新科研項目基金的支持,特此鳴謝。
參考文獻:
[1]陳美華.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學,2005(6):19-23.
關鍵詞: 習得性無助理論 高校學困生 成因分析 轉化對策
學困生問題是各國教育界、心理學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努力探索、持續研究的重點難點。國內外關于學困生研究的理論成果與個案分析種類繁多,卻收效甚微。究其根源,學困生的個性品質、認知能力、心理狀態、學習水平等內因存在巨大差異,造成學困成因復雜,且短期難以內化、消除的不良局面。本文立足于習得性無助理論,通過對高校學困生的形成階段、心理特征及形成內因等進行分析,提出相適應的轉化對策,以期為學困生的教育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1.學困生現狀及成因分析
1.1群體形成關鍵階段
學困生作為教育工作者高度關注的首尾兩極學生群體之一,其形成及表現呈現出較為突出的階段性。
第一個轉折點為大一下學期。學生在步入大學后,經過大一上學期的磨合,基本適應了大學生活的節奏,但部分同學因為時間管理及自律自制等方面能力的缺失,未能很好地規劃大量的課余時間,或過于關注學習以外的能力發展,導致學習成績滑坡,陷入學習困境。以某高校電子類專業學生為例,圖一集中反映了大一下學期較上學期,學分績點在2.5―3.5區間(即課程成績加權平均分在75―85分)的中等成績學生數量銳減,小部分分流向更高端的區間,更多的流向2.0(70分)以下的低端區間,變化幅度較大,牽涉學生數量較多,學困生初步形成一定規模。
圖一 大一學期學分績點分布
第二個轉折點為大三上學期。大二整個學年的課程處于基礎課與基礎專業課的集中時期。學生的學習狀態、課程壓力基本延續大一下學期。但整個大二階段基礎專業課的學習是大三階段全面開始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基礎,學生對基礎專業課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對專業課學習方法的訓練和理解程度,直接引發專業課學習情況的連鎖反應。同樣以上述電子類專業學生為例。下圖是對整個大二學期與大三上學期末成績分布的對比,反映出大二階段,專業基礎及專業學習能力素養的培養與積淀情況,最終較為集中地表現到大三的學習成績上來。大三,隨著專業課的深入,3.0―3.5區間(即課程成績加權平均分在80―85分)的大部分群體呈現大面積的滑坡,中間成績的人數再次銳減,2.0(70分)以下區間人數急劇增多。成績低端人群出現第一個低潮,0.5―1.5區間人數情況突出。專業學習的連鎖性與積累性極易導致專業信心的缺失,最終將導致這樣一個群體絕對弱勢。隨之將引發高年級延長學制及學習困難的突發與期。
圖二 大二、大三學分績點分布
1.2 基于習得性無助理論的學困生心理特征分析
“習得性無助”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最初由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研究發現,它是指個人經歷了反復的失敗與挫折后,面臨困境時產生無能為力,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與行為。習得性無助現象在學困生身上較為普遍,一般表現為認知、情感和動機的缺失狀態,這種狀態影響他們的整個心理和個人行為。
1.2.1低成就動機。成就動機個體在完成某種任務時力圖取得成功的動機。學困生往往缺乏恰當的目標,學習時漫不經心,遇到困難自暴自棄,對失敗的恐懼遠遠大于對成功的希望。
1.2.2低自我概念。指個體對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覺和自我評價。一些學困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認同和正確的自我評價,學習被動、態度消極,易產生自卑、猜疑、羞怯、孤僻、悲觀或暴躁、沖動等心理偏差。
1.2.3低自我效能感。指人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的主觀判斷。學困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持懷疑態度,遇到挫折時,缺乏自信和拼搏意愿,表現出焦慮、緊張、不安、敏感等情緒。
1.2.4消極的定勢。定勢指個體心理上的一種準備狀態和行為傾向,受個體先前的生活經驗、思維方式、需要和態度等因素的影響,體現出心理活動的選擇性。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先前的學習生活經驗往往失敗多于成功,受到的消極評價較多,從而逐漸形成刻板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態度,將自己認定為無可改變的失敗者,任何努力都無濟于事,為人處世消極被動、缺少熱情。
1.3高校學困生習得性無助的成因分析
“習得性無助”是一種漸變的過程,當學生在學習上長期經歷失敗而無法扭轉局面時,他們會認為失敗是無法控制的,將失敗歸因于自身的無能,繼而產生無助感。了解學困生產生習得性無助感的成因,有助于我們理清思路,明確方向,有的放矢。學困生習得性無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類。
1.3.1不良的學習狀態。學生不良的學習狀態的長期延續,令他們一次次承受失敗,逐漸產生了絕望、抑郁、意志消沉,導致他們自我認知產生偏差,認為自己天生愚笨,主動放棄了努力。同時因長期得不到老師和同伴的重視和贊揚,而喪失了自尊,形成了消極負面的心理。
1.3.2不當的評價方式。人的內心意愿是渴求進步和努力嘗試的。只是當學困生屢次無法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常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嘲笑時,便產生了焦慮情緒,對于探求事物和參加活動產生了恐懼心理。外部監管會加重學困生的焦慮情緒,增加自我設置的心理障礙。老師不恰當的評價方式,會強化學困生的行為模式和認識態度。
1.3.3消極的歸因傾向。當學生認為造成他學業、心理問題的因素是內在的、穩定的、不可控制時,容易形成內疚、沮喪和自卑心理,認為無論付出多少努力,都難以提高學習成績,從而降低學習動機,不愿做嘗試性努力。這種錯誤歸因是學困生習得性無助感產生的根源。
2.解決高校學困生問題的對策研究
2.1主要原則
在學困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我們需要審時度勢,認真把握以下幾項原則。
2.1.1主體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困生并非異類,不應受到排斥和歧視,外界干預并非強行矯治而是引導管理。
2.1.2共情原則。深入學困生的主觀世界,以其立場和視角來了解其感受,探尋產生學困的深層次原因,避免因主觀臆斷和個人偏見而陷入認知誤區。
2.1.3全面原則。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大膽發言,達到全員參與,全心參與,全程參與。
2.1.4肯定原則。對于學困生取得的點滴成績,給予大力肯定和熱情鼓舞,保護其自尊心、自信心,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
2.1.5發展原則。最大限度地激發學困生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暢想與追求,將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尋求發展進步。
2.2具體措施
對于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可以依據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2.2.1創造成功機會。給學困生制訂一個合理且適度高于學生現有水平的總體目標,再將其細化分解為若干個難度呈梯狀分布的子目標,幫助學生由淺入深,逐步獲得成功體驗,依次實現層層目標,從而激發和重塑學困生的學習潛能,樹立信心,增強自我效能感。
2.2.2樹立成功典型。以學優生的標準來制約和要求學困生,只會加重他們的消極和逆反心理,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與自尊心。因此,需要從學困生群體中評優評獎、榮譽表彰等方式肯定和宣傳學困生群體中的先進和典型,樹立學習榜樣,讓他們從相似者的成功中感受正向刺激,通過比較,引發反思,產生自我效能,這能給其他學困生制定“最近發展區”,形成示范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2.2.3加強正面評價。每個個體都希望獲得他人的信任,學困生尤其渴望被肯定、被賞識,師生對其表現的肯定性評價能加強其歸屬感和自尊心。因此,需要給予學習困難群體足夠的理解和無限鼓勵。通過定期談話、走訪課堂宿舍、了解師生評價、觀察實際表現等途徑,有意識地聯系與認識學困生,肯定他們通過每一次努力取得的進步與克服的困難,從心理上消除他們與新集體、輔導員的距離感,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2.2.4加強歸因認知。自我效能感與人們的歸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學困生往往將學習結果歸因于不可控因素。我們在引導他們進行歸因時,要肯定他們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幫助他們發現優勢劣勢,挖掘潛力機會,鼓勵他們多著眼于主觀可控方面加以改善,如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同時,可結合學困生群體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現象和思想傾向,開展辯論等活動,通過學困生對目前現狀的思考、辯論、梳理、澄清,引導學困生群體揚正風、去詬病,正視自身不足,放眼未來發展。
2.2.5加強心理疏導。厭學甚至厭世是學困生的明顯特征之一,對此,應當與他們加強溝通,關心其學習生活,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通過舉辦“家長觀察日”、“校園開放日”等活動,邀請家長了解學生在校表現,參與培優育人工作,在推動家校聯動機制形成和全員育人工作開展的同時,全方面、全階段、全身心加強學困生心理疏導,引導其正視學習、生活困難,幫助他們探索解決問題的可操作方案奠定基礎,促進其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建立適合的學習目標,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在加強監督的同時引導其自我規劃與自我幫助。
總之,消除學困生的習得性無助感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從認知、動機、情緒及個性品質等多方面進行引導。要設立合理目標,提高學困生的成就期待,加強成功體驗;樹立學困生成功典型,使學困生恢復信心;對學困生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培養他們正確的歸因認知能力;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生活,加強心理疏導。
參考文獻:
[1]林宇.“學困生”概念的厘定[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10月第10卷第10期.
[2]張和云.淺談大學“學困生”及其轉化策略[J].教育長廊,2009年9月(中旬刊).
[3]王偉華.基于高校學困生抑郁傾向的若干思考,考試周刊[J].2009年第36期(上卷).
關鍵詞:獨立院校 自主學習能力 人才培養
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積極探索的改革成果,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學院致力于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的發展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積極探索高校向極具特色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近年來,國家和地方相繼出臺了支持獨立學院發展的相關政策。然而,獨立學院的發展歷史較短,在辦學條件、生源質量、人才培養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使得其人才培養效果、辦學定位與預期存在差距。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獨立學院教育事業的重要內容,也是教育方式改革創新的重要切入點。鑒于此,筆者以浙江海洋大學東??茖W技術學院為例,通過調研、訪談等方式初步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以期揭示獨立學院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相應的策略。
一、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
自主學習是相對于傳統“授受式”學習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即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受外界干擾,自主地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實踐等手段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學習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基礎教育總體水平還不高,素質教育相對欠缺,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時展的需要。鑒于此,教育部有針對性地出臺了有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改革發展基礎教育的舉措。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手段。教育部2001年公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并“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
另外,我國教育工作者也就學生“自主學習”問題從不同角度、領域、專業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其中,龐維國所著的《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年)是國內較早對自主學習進行系統研究的專著,該研究把自主學習的教學指導建立在科學的學習心理學基礎上,通過實例來詮釋自主學習的實質,為自主學習的教育實踐工作者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方法[1]。這些研究為教育工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探索完善自主學習模式是提升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內容。2016年8月,教育部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2012年)等文件,在函復關于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關于以學生為中心完善高教人才培養機制的提案”中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管理模式,探索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專業、自主選擇課程等自主學習模式。強調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及時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重點實驗室、研究基地等向學生開放。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要改革考試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破除“高分低能”積弊。
總而言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是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高等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的重要課題,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內容。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學習習慣的調研與分析
(一)影響獨立學院大學生學習習慣的內在因素
不同獨立學院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存在差異,教育工作者應根據不同學校、不同專業、不同生源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調研分析。2016年3月,筆者以浙江海洋大學東??茖W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電氣類專業學生為例,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方式對大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了調研。調研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習計劃的制定與調整、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的利用情況。調研分別向大一、大二、大三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各100份,參與調研的人數占學院電氣類專業學生總人數的56%,問卷回收率為98%,有效率為95%。
(一)調研對象的基本信息
本次調研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生源地、家庭經濟收入、家長受教育程度、家長職業,同時還結合訪談法初步調研了學生“為什么上大學?”的動機和學習積極性。其中,男生占72%、女生占28%。來自省會城市的學生占6%、地級市的占26%、縣級市或縣的占27%、鄉鎮的占11%、農村的占30%;來自中等收入及以上的家庭的學生占6%、一般收入的占77%、低收入的占17%;家長未受過正規教育的占5.5%,小學學歷的占27.5%,初中或中專學歷的占42%,高中學歷的占17.5%,大專學歷的占5%,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占2.5%;家長職業為農民的占21.5%,工人(包含服務業從業人員)的占38%,個體戶的占22.5%,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的占5.5%,自由職業的占6%,無業的占6.5%。結合訪談得知,想通過上大學來改變自己,以取得更好發展的同學的91%,對“為什么上大學?”沒有明確目的占9%;調研對象認為自己學習積極性高的占22%、一般的占62%、不積極的占16%;他們較多參與校內外各種活動的占38.5%,參與度一般的占38%,較少參與和不參與的占23.5%;經常主動與任課教師互動交流的學生的占6%,偶爾交流的占36%,幾乎不交流的占58%。
不難發現,很多學生的家境普通,受自身、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對通過大學學習這一方式來實現自我全面發展的期望較高。分析表明,學生雖然渴望改變自己,但在大學生活、學習中的主動性卻不夠。
(二)調研對象的學習習慣現狀與分析
1.學習計劃的制定與調整。調研對象認為有必要制定生涯規劃的占66%,無所謂的占31%,沒必要的占3%;在學習目標制定方面,目標高于預期的占10%,與預期相當的占67%,低于預期的占20%,不清楚的占3%;在影響學習目標實現的關鍵內在因素方面,認為目標的實現取決于個人潛質的占17%,心理情感因素的占48%,生理因素的占12%,其它因素的占23%;在影響學習目標實現的關鍵外在因素方面,認為目標的實現取決于學習環境因素的占40%,家庭因素的占23%,經濟因素的占17%,其他因素的占20%。如果學習預期目標沒有達到,進行理性分析并及時調整的占40%,有所氣餒但繼續堅持的占46%,放棄的占8%,無所謂的占6%。在制定學習計劃時間間隔方面,學習計劃周期為一年的占14%,一學期的占31%,一個月的占33%,一周以內的占22%。另,對獎學金感興趣的占53%,無所謂的占40%,不感興趣的占7%。
分析表明,調研對象普遍具有規劃意識,主要問題是部分學生對預期目標定位偏低或者缺乏挑戰性,他們對影響學習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方面,表現為歸因于自身與環境各類因素,在預期目標沒有實現的情況下進行理性分析并及時調整的僅占40%,一個月內隨時調整學習計劃的僅占55%,部分學生在實際行動中表現為追求獎學金和各類榮譽,而忽略了大學學習生涯應該與自身的全面發展相結合。這與筆者在實際學生工作中所觀察到的情況一致,即多數學生習慣為自己的失敗或者不上進找尋理由,各類計劃與目標往往流于形式,嚴格按照生涯規劃步驟自我調整的學生更是少見,最終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自我發展。
2.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的利用情況。課外自主學習時間達3小時以上的占25%,1-3小時的占60%,少于1小時的占15%;在課前預習行為方面,經常預習的占21%,較少預習的占65%,不預習的占14%。結合訪談得知,學生課外學習時間主要用于完成課程作業、預習、復習、英語等級考試和專業考證。
在調研對象對網絡學習資源的認可度方面,非常認可的占50%,比較認可的占44%,不感興趣的占6%;對網絡期刊資源利用較為熟練的占16%,生疏的占69%,完全不會的占15%。由表1可知,調研對象對網絡資源、教科書和圖書館等學習資源利用均達到了一定比例。訪談得知,調研對象對學習資源的利用,目的多在于應付課程作業和考試,注重完成學習任務、修滿學分,目的是應付 “學習任務”,解決“題目答案”,而非為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主動鍛煉自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客觀因素分析
獨立學院面向地方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設置專業,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但是,部分獨立學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為“課堂教學等同于人才培養”,所培養的人才中“高素質應用型本科人才”比例不高,與其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較大差距。筆者認為,影響獨立學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客觀因素,可以從辦學基礎條件和生源群體特征的視角來進行初步探討。
(一)獨立學院辦學母體是辦學條件成熟的公立普通本科院校,為推動獨立學院的正常運行,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共享辦學基礎條件。但是,母體院校與獨立學院在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尚處于摸索階段,母體優秀的辦學資源,如實驗室、科研基地、實踐基地、科研項目、科研團隊、師資力量等核心資源并不能很好地為其服務。
(二)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包括辦學母體的代課教師、獨立學院自主招聘的教師(如人事)、外聘教師等。一方面,在獨立學院人才培養過程中,辦學母體的代課教師因自身工作側重點在于辦學母體,難以在獨立學院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預期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為“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另一方面,獨立學院發展歷史較短,獨立的師資隊伍正在逐步完善,教師課堂教學任務繁重,實踐環節欠缺,外聘教師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實習實踐環節的臨時管理者,學業導師制度不健全,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獨立院校的招生多放在本科第三批次,錄取分數較低,生源質量不同于一本生、二本生。國內學者研究認為,相較于“一本生、二本生”而言,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習慣相對較差,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但是,他們在人際溝通、組織協調、創新創業方面表現突出[2]。針對這些特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改革教學管理模式,是獨立學院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應該說,獨立學院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尚缺乏系統的方法和理論指導。
三、提升獨立學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初探
(一)改革創新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模式,構建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一是針對當前形勢,要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支持獨立學院發展的政策,堅持獨立學院應用型高校的發展方向,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畢業生就業創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努力實現獨立學院的特色化發展。深化獨立學院管理體制改革,實行規范化管理,促進獨立學院獨立發展、可持續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參與獨立學院辦學,不斷增強獨立學院活力。二是從長遠來看,要統籌推進部分獨立學院向一流應用型高校發展,獨立學院也可以涌現出一批一流的學科,獨立學院作為應用型高校,其單一的“三本”生源格局也許將會發生改變??偠灾?,要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突破局限,創新人才培養和教學管理模式,構建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二)重視生涯教育,立足獨立學院學生自身特征,全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心理學領域,研究者側重于考察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各種因素,以及自主學習發生發展的內在機制[3]。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將生涯的過程視為從出生到死亡,大學生的生涯發展屬于探索期(15-24歲),探索期的主要任務是從多方位探索自我,為職業生涯打下基礎[4]。獨立學院要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強化生涯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目標,培養職業興趣,積極進行自我探索和職業探索,克服影響生涯目標實現的內在障礙和外在障礙,激發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積極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受“自我意識、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意志控制”等內部條件的影響,生涯探索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自我意識和內在動機,引導學生掌握并熟練運用合適的學習策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李萍,喻莉丹.簡論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及其管理策略[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2).
一、引言
“學風”,最早源于《禮記?中庸》,即“廣泛地加以學習,詳細地加以求教,謹慎地加以思考,踏實地加以實踐”。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在全國高校學風建設研討會上指出:“學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是指老師的治學風氣和學生的學習目的、態度、紀律等方面的學習作風,主體包含學校、教師、學生三個方面。從狹義上講,學風是指學生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的綜合表現?!?/p>
本文中所指的學風是從狹義范疇來講,是指學生的行為特征和精神風貌的集中表現。由于生源問題,民辦高校大學生學風狀況與公辦高校存在不同,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具體表現在學習目的、學習計劃、自覺性等方面。通過調查了解民辦高校學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比與公辦高校存在的差距,筆者提出學風建設的一些建議,旨在為學生教育管理提供借鑒,同時也促進民辦高校的辦學水平的提升。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調查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調查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四個年級的在校大學生,共發放問卷360份,回收有效問卷335份,回收率為93%。被調查的男女生分別為122人和213人,符合民辦高校學生分布特征,具有代表性。同時選取萬素英等人在《大學生生活質量調研報告》中對公辦高校本科大學生調查的數據、劉小張在《江西民辦高校大學生學風調查研究》中對民辦??拼髮W生數據進行對比,作為對照組。
2.研究方法
本調查采用劉小張2011年《江西省民辦高校學風調查研究》碩士論文中使用的“民辦高校大學生學風調查問卷”。問卷共50個題目,包括41個單選,8個多選,1個開放性題目,分別是學習目的與學習動機、態度、行為、方法、效果。通過再次對問卷的同質性信度系數進行檢驗,結果顯示為0.723,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水平。此外,輔以學生個案訪談,對問卷數據結果進一步說明和解釋。
3.研究程序
以各年級和系別為單位發放問卷,說明問卷填寫注意事項,并采用SPSS16.0進行數據處理分析。
三、研究結果
表1顯示,各項得分均高于中值,大于中值說明民辦高校大學生學風高于中等水平。相比較而言,成績評價上得分最高,說明學生對自己學習成績基本滿意。表2顯示,在學習目的、自覺性、計劃方面,民辦本科學生學風各項得分介于公辦本科和民辦高職之間,這與生源和實際情況相符。在圖書館借閱方面,低于其他兩類高校,這是因為樣本量中大一新生占有很大比例,而目前我院大一新生??ㄟ€沒有開通借閱功能,導致了得分偏低。
學習動機排在前三位的與公立本科、民辦??茮]有差別,但比例均高于其他兩類學校。這是因為華商學院以財經、管理類專業為主,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從學生角度來講,高額的學費使得他們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
另外,在學習努力程度上,調查顯示:有14.9%學生表示盡到了最大努力,68.7%表示沒有,6.3%學生有厭學情緒,還有10.1%學生表示不知道,由此可見民辦高校學生大部分沒有盡到最大努力去學習。訪談得知,高考成績距離普通本科一步之遙,使得沒能進入公辦本科的他們自信心受挫,加之周圍學習環境影響,讓他們缺乏努力學習的勁頭。
結果顯示:女生在學習評價方面高于男性,且差異顯著。這與學校實際相符,我院目前在校生男女生比例約為3.5∶6.5,在學習成績表現和課外活動等方面,女生均表現出色,這從近幾年學生綜合測評中國家獎學金獲得分布、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分布、校內優秀生一二三等獎、優秀學生干部等獎項分布就可以看出。其他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從均值來講,女生表現好于男生。
年級因素在學習目的、自覺性、計劃及逃課情況上有顯著性差異(P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巨大,有些教育學專家甚至指出,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為重要,這主要體現在經濟狀況和文化熏陶上,而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經濟狀況一般較好。事后比較得出,父母為小學文化程度與中學、大學及以上在逃課情況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
從學校層面來講,調查顯示:55.2%學生認為目前教育教學制度(包括招生、就業管理)非常有必要改革,5.2%學生認為較需要改革,另外6%認為不需要或者無所謂。由此可以看出,由于辦學經費和辦學時間所限,目前民辦高校教育教學制度有待改善。
已有研究發現,隨著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學校、家庭構成了人的成長和發展的一體化環境。社會教育是基礎和保障,學校教育是中心和載體,家庭教育是基礎,這三位一體的環境對學生學習目的產生了很大影響。其中學校環境方面包括課程和專業的滿意程度、本校學風狀況,本文就這幾個方面做了皮爾遜相關分析。
表6顯示,社會環境、專業和任課教師滿意度、學校學風采取措施與學習目的呈極其顯著正相關,與本校學風顯著相關。目前社會風氣、制度、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學生極其關注社會大環境。同時由于民辦高校學費較高,學生對“投入-產出”也非常關注,他們認為投入就應該得到相應的收獲。另外學校教學、管理也對學習目的產生影響重大,這與對教育教學制度是否需要改革的調查結果一致。
四、結論與建議
1.本研究的結論
(1)通過與公辦本科高校、民辦高職院校對比,民辦本科高校學生在學習動機、目的、自覺性、計劃上均處于兩者中間水平,但學習動機比例高于兩類高校。
(2)在性別上,女生學習成績評價表現強于男生,且差異顯著;在年級上,大一新生各方面表現最好。與大二、大三學生相比,存在學習目的、自覺性、計劃及逃課情況的差異性顯著;在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學習成績上的顯著性差異,表現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逃課越嚴重。
(3)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社會環境、專業及任課教師滿意度、學校學風采取措施、本校學風對學習目的影響巨大,差異顯著。
2.具體建議
(1)加強知識價值觀教育,提高對學習的認識及努力程度。學生時期形成的知識結構和數量決定了以后的職業發展。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幫助他們樹立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