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2: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知識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國的北方大地常被稱為“黃土地”,主要有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兩大地形區,東北平原主要為黑土地;北方地區的交通主要以鐵路為主;東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國春小麥、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產區;北方地區煤、石油、鐵資源豐富,山西是全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大慶、勝利、遼河、中原和華北等油田,是全國主要的石油工業中心;北方地區的交通運輸,陸上以鐵路、公路為主;被譽為“神州第一線”的是大秦線,被稱為“北大倉”的是東北平原;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為主食的地區是黃土高原;北方地區蘋果產量最大的地區是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我國冬小麥、棉花、花生的主要產區是華北平原;南方地區降水豐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屬于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南方地區農作物可一年兩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區主要的糧食作物,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國重要的糧棉產區。
(來源:文章屋網 )
第六章
第一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亞洲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北臨北冰洋,西部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為界與歐洲相鄰,西南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以白令海峽為界與北美洲相望。(圖6.2p2)亞洲的地理分區: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圖6.4p3)
2、亞洲是世界上面積,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注意不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南極洲和北冰洋)面積達4400萬平方千米。
3、地形與河流: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勢影響,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圖6.5p4,結合圖認真完成第5頁的活動題)
4、亞洲之最:
(1)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積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2)世界陸地點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海拔-415米);
(3)亞洲第一長河是長江,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經中國(瀾滄江)、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發源于中國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歐洲],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尼羅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是亞馬孫河[南美洲])
(4)亞洲面積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世界面積的平原:亞馬孫平原;
(5)世界的湖泊:里海(咸水湖);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
(6)世界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世界的群島:馬來群島。
5、氣候: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亞洲東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密切關系,受夏季風的影響而易發生旱澇災害。(圖6.96.10p7氣候類型、主要國家氣候分布,認真完成第8頁活動題)
第二節人文環境
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地區,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11個(2003年),亞洲有6個。分別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和印度尼西亞。人口最多的是亞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極洲外);人口增長率的是非洲,人口增長率最低的是歐洲。(圖6.146.15p10-11)
2、人口增長對土地的壓力。(活動p12)
3、亞洲民族十分復雜,大大小小有1000個,其中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亞洲的三個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黃河—長江流域的華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倫文明。共同特點是適宜的溫帶和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注:兩河流域古代氣候條件好)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筑、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的不同。(圖6.17p13,活動p13)
4、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發達國家較少,如日本。
第七章
第一節日本
1、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自北向南依次為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的是本州島。東臨太平洋,西臨日本海。面積37.7萬平方千米,人口1.27億(2003年)。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是一個多火山和地震的國家,最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為主,的平原是關東平原。日本為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圖7.2p18,活動p19)
3、日本的首都是東京,日本的港口城市是橫濱。日本由于地域狹小,資源貧乏,二戰以后,經濟高速發展,對工業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國內供給不足,對外依賴很強。日本的經濟特點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地區,這樣有利于原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揚長補短。(工業分布的原因見活動p23)
4、日本民族構成單一,大和民族占絕對優勢。日本文化既有濃厚的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節東南亞
1、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圖7.17-18p26-27)
2、東南亞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的內陸國是老撾。注意與中國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3、氣候類型主要包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東南亞人口稠密,耕地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東南亞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產地。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的橡膠生產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上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的椰子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圖7.22p29活動p30)
3、中南半島上山脈、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各大河上游流經山區,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游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形成重要的農業區。中南半島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圖7.28p31)
城市附近大河所在國家
河內紅河(上游為元江)越南
金邊湄公河(上游為瀾滄江)柬埔寨
萬象同上老撾
曼谷湄南河泰國
仰光伊洛瓦底江(上游為怒江)緬甸
4、東南亞居民絕大多數為黃種人。世界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是東南亞。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南亞的旅游勝地。(圖7.30p33)
第三節印度
1、印度是南亞面積的國家,人口超過10億,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河流是恒河,印度河在巴基斯坦。注:看印度地形圖7.34,找出印度所在經緯度、臨海,地形的分布特點,主要鄰國及方位,主要城市:新德里、加爾各答、孟買、海得拉巴、班加羅爾。
3、印度大部分地處熱帶和*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終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風,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活動p37)由于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為抵御水旱災害,修筑水利工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規模龐大的灌溉系統,南部的防旱貯水池。
4、20世紀60年代,印度實行了“綠色革命”,改進了糧食生產技術,糧食產量增長很快。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糧食作物,對照圖7.34、7.41、7.42,分析小麥和水稻的分布與地形和降水的關系。經濟作物有棉花、黃麻和甘蔗。印度的黃麻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產量居世界第二位。
5、印度首都是新德里;加爾各答是麻紡織工業中心和鋼鐵工業中心;孟買是棉紡織工業中心;班加羅爾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節俄羅斯
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位于亞歐大陸北部,地跨亞歐兩大洲,領土大部分處于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候特征是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2、大部分地區地形比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以山脈河流為界自西向東分別是東歐平原(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對照俄羅斯地形圖7.45,找出俄羅斯的經緯度位置,周邊國家、大洋及海,各地形區的位置及分界。
3、俄羅斯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石油、天然氣、煤、鐵資源居世界前列,的煤礦是庫茲巴斯煤礦,的油田有第二巴庫油田和秋明油田,的鐵礦是庫爾斯克鐵礦。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位于莫斯科附近。(圖7.48p44,閱讀材料)
4、俄羅斯交通部門齊全,但交通運輸線在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
(1)以鐵路運輸和管道運輸為主,歐洲部分鐵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亞洲部分鐵路稀疏,有一條橫貫亞歐大陸的鐵路是西西伯利亞大鐵路,被稱為亞歐大陸橋。(第二條亞歐大陸橋起始點為中國連云港,終點為荷蘭鹿特丹)
(2)伏爾加河是俄羅斯的母親河,是歐洲第一長河,流量豐富,水流平穩,航運價值高,通過運河,伏爾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羅的海、白海、里海、亞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羅斯首都,俄羅斯的城市,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有世界的克里姆林宮和紅場;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終年不凍港。
第八章
第一節中東
1、中東位于亞洲西南部、非洲東北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是東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之地,本區的霍爾木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在東西聯系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對照中東地形圖8.3,了解中東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主要國家、鄰國,主要河流、運河、海峽、海洋?;顒觩52
2、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藏量、生產量和輸出量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主要產油國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聯酋、伊拉克等
3、完成活動p53,記住3條石油輸出路線。
航線經過的主要海洋、海峽和運河到達的國家和地區
A波斯灣
霍爾木茲海峽
阿拉伯海亞丁灣、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各國
B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歐、北美
C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太平洋日本
4、本區水資源匱乏,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稀少,有大面積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有關河流、湖泊水資源的分配和爭奪是中東地區除石油以外的又一個焦點。(圖8.7p54)但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流經本區。
5、中東主要是白色人種。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伊斯蘭教還把麥加看作圣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猶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猶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蘭教。文化上的差異也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閱讀材料,活動p56了解)
第二節歐洲西部
1、歐洲西部地區人口稠密,國家眾多,是發達國家最集中的地區。本區形成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叫做歐盟,目前有27個成員國,統一貨幣叫歐元。歐盟加強了歐洲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和經濟聯系,并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活動題p58,讀歐盟成員國之間密切聯系圖8.14,讀歐盟國家分布圖8.15)
2、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歐洲西部的工業以制造業為主,工業分布密集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的工業密集區。
3、發達的畜牧業:本區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大西洋東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風影響,形成溫和濕潤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牧草,草場廣布,本區的人們把牧草稱為“綠色金子”。荷蘭、丹麥是的乳畜大國。
4、讀圖8.23p64,找出主要平原(西歐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河流(萊茵河、多瑙河)、山脈(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亞平寧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島嶼(大不列顛島)、半島(南部自西向東依次為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海及海峽(黑海、土耳其海峽、愛琴海、亞得里亞海、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比斯開灣、英吉利海峽、北海、波羅的海)。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5、本區絕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北溫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內陸及伊比利亞半島內部為溫帶大陸氣候,阿爾卑斯山脈為高原山地氣候。(圖8.22p63)
6、歐洲西部的自然條件多種多樣,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夏季陽光明媚,海濱沙灘風景優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峽灣;中部阿爾卑斯山脈是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讀圖8.24p65,知道本區有哪些旅游資源。
第三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本區位于世界上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有6億多人,90%以上是黑種人,所以本區被稱為“黑非洲”。
2、赤道和南北回歸線都穿過本區,非洲是世界上跨熱帶面積的洲。讀圖6.12p9,本區氣候分布的特點: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中心,南北熱帶草原分布,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終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特點:終年高溫,明顯分為干濕兩季。熱帶草原地區常常受到旱災影響。
3、讀圖8.26p67,區域經緯度位置,主要國家、河流、地形分布等。本區地形以高原為主,最的盆地剛果河盆地,有被稱為地球傷痕的東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有非洲山乞力馬扎羅山。
4、由于殖*義長期占領和掠奪,使本區有許多國家成為單一商品經濟,即出口礦產、木材、畜產和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初級產品,進口機械、汽車等工業制成品。這種過分依賴一種或幾種初級產品的模式不利于經濟的長期發展,因此要努力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多樣化的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旅游業、水產業等其他產業。
5、非洲是人口增長率的大洲,本地區更是人口增長率的地區。這里農牧業生產落后,農產品產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長快,因此糧食供應不足是本區各國普遍遇到的問題。由于人口增長過快,對糧食和肉類的需求大,人們砍伐森林、開墾草原以擴大耕地面積,或在草原地區過度放牧,導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
第四節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南回歸線橫穿澳大利亞中部,澳大利亞主要位于五帶中的熱帶和南溫帶。的河流是墨累—達令河。讀圖8.38p75,了解澳大利亞的經緯度位置、地形。讀圖8.39p76,了解澳大利亞的氣候分布。
2、澳大利亞有許多特有的古老生物,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代表動物有袋鼠、鴯鹋、考拉、鴨嘴獸等(前兩種出現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
3、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是世界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此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農牧業,形成四個不同的農牧業區,讀圖8.37p74。澳大利亞又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人口密度小,農場規模很大,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主要農牧產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毛外,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麥的出口國。
根據地理在文科綜合中的特點,考查能力的題目多;覆蓋面比較窄;側重對地圖知識的考查;關注社會。要求我們既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又要注重能力的提高。高三地理復習中,就要求我們一方面應緊緊圍繞地理基礎知識的復習,通過地理知識的系統整理、歸納,形成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綱規定的能力要求,通過原理分析、規律總結和解題訓練加強能力培養,提高創新意識,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一、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在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中系要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多思、敢問、善問,可準備一個問題本質,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實基礎,突出主干,注意與初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
基礎和主干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它們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總體來看,能夠體現地理學科學習功能的、能夠形成再生知識的、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部分多為高考復習的重點所在。如:地圖、地球運動、大氣運動、人類活動、人地關系等。
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絕不能回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并落實到區域圖上。
通過這樣處理,不僅能使初高中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便于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梢?,抓住多角度觀察地理事物的空間性質,綜合分析地理系統內部與外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與轉化這些大問題,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識學習得更加透徹、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拓展思考與解答地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三、加強空間思維訓練,不斷提高學生能力
從高考試題看,地理試題選取了能夠反映地理學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內容為命題素材,緊緊圍繞“描述、概括、理解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和發展變化過程”、“認識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空間位置”等能力要求。試題中時差的推斷、地圖的判讀、世界和中國某個區域的特征分析、判斷等都是在考查學生的空間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復習中要特別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以提高學生能力。
空間思維能力的考查主要有這幾項內容:各類地圖的判讀,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大氣的運動和變化,世界和中國區域的重要經線、緯線等。培養地理學科的空間思維能力,一定要講求方法。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分析可選取主要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E、120°E等),通過它們,形成空間經緯網定位,并通過有效的空間思維訓練,才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四、訓練解題思路,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明確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規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規律和觀點,訓練答題思路,提高答題水平。(1)要全面思考,綜合分析解答問題。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2)循序漸進,加強邏輯推理,提高解題水平。(3)要多角度訓練,促進知識正遷移。(4)要聯系實際,運用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五、通力合作,發揮集體力量
地理知識的記憶需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只有深刻理解了知識的內涵,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操作。首先是教師自己,需對初中地理知識有整體的把握。在研習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認真設計好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將教學內容理解充分。在此基礎上,才能將教學目標下的知識點準確地,有創造性地進行總結和加工。而學生在進行口號式的朗讀前,也需要先進行初步的的學習,理解所學的知識。口號式的朗讀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更牢地記憶。
二、總結關鍵詞句
口號式的朗讀不適合所有的地理語言,需要將某些地理知識經過總結、提煉、加工、概括,形成相對比較工整或對稱,詞句相對簡練的地理語言。例如,在教學“地形對降水的影響”知識的時候,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將該知識總結成“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在教學“東南亞中南半島地形特點”的時候,將該知識總結成“南北走向,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在教學“夏季風對降水的影響”的時候,將該知識總結成“夏季風強,降水多,易洪澇;夏季風弱,降水少,易干旱”。
三、韻律朗讀訓練
口號式的朗讀,需要讀出韻律,讀出節奏,這樣學生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還讀出了趣味。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樂于朗讀,特別是當集體朗讀時,就特別有意思,類似于喊口號了。如在朗讀“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時,將每三個字的最后一個字故意拉長些。還可以學生之間互相訓練。如一同學讀“迎風坡”,另一同學接著說“降水多”,一同學讀“背風坡”,另一同學接“降水少”。這種口號式的朗讀法,富有韻律和節奏,只要多朗讀幾遍,學生就記住了,而且不容易忘。
四、聯想想象并舉
[關鍵詞]高中地理 有機結合 基礎知識歸納 知識遷移
在高中地理的考試中,地理考查的內容繁雜,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到科學復習,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是每位考生都應該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在高三地理復習中,我們一方面應緊緊圍繞地理基礎知識的復習,通過地理知識的系統整理、歸納,形成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要按大綱規定的能力要求,通過原理分析、規律總結和解題訓練加強能力培養,提高創新意識,不斷提高認識水平。本文僅對此談談自己的做法。
1 加強高中地理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教學理論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具價值。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比較偏重于掌握知識的細節,而忽略了對知識結構整體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帶來的直接的危害是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使獲得的知識難以成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礎。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多思、敢問、善問可準備一個問題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2 落實基礎知識,突出主干,注意與初中地理知識的結合
基礎和主干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它們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總體來看,能夠體現地理學科學習功能的、能夠形成再生知識的、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部分多為高考復習的重點所在。如:地圖、地球運動、大氣運動、人類活動、人地關系等。對于基礎和主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體應用。高考試題往往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仍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主干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各部分的基礎和主干知識,尋找各部分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綜合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決不能回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并落實到區域圖上。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如,復習“地球運動”時,就應把初中的“時區和日界線”融入其中,復習“地殼運動”時應一并復習初中“地形和地形的變化”等等。通過這樣處理,不僅使初高中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便于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
3 掌握地理知識基本原理,訓練解題思路,不斷提高解題能力
3.1 要多角度訓練,促進知識正遷移。地理學習中有很多圖形、圖文之間可以不斷變化,如太陽高度角可以有旗桿影子、窗戶光線、樓房間距、地球經緯網、太陽能熱水器、變化曲線坐標圖等多種題型;晨昏線問題更是變化多端,側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局部圖等。對于一些可從多角度思考的地理問題,要從整體上把握,注意發散思維的訓練。解題中注重加強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題多變、一題多解,訓練解題思路,提高應變能力,研究各種可能造成知識負遷移的因素,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3.2 要全面思考,綜合分析解答問題。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結構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弄清自然地理環境的內涵(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內涵(人口、資源、城市、市場、交通、勞力、技術、政治、經濟、文化等),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之間的聯系、影響等。對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進行對比分析??煽v向對比分析,如按f佃順序比較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工業布局的影響,也可以進行橫向對比分析,如比較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氣候特征、地區分布,比較幾種農業地域類型的發展條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過圖像來通過設計題目進行對比分析。認清相似問題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明確知識間的聯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實質內容,排除干擾因素,形成正確的認識。
學校地理老師個人總結
本學期我帶的是地理,對他們來說地理是進入中學一來的一門新的課程,真的是個挑戰。經過一學期的師生間的共同努力,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逐漸產生了,他們開始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等地理知識,也開始慢慢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遵守學校的,恪守良好的師風師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認為,要想在學生心目樹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的知識和廣闊的知識面,還要在道德行為上以身作則,以已服人。
二、在教學方面,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虛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首先,認真鉆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再次,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最后,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
三、在自己總結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首先,在我帶的地理課上,將“人地關系作為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線索,注重列舉的問題和地理事物,盡可能啟發學生運用身邊的“人地關系材料,使學生實實在在認識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從地理中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角度舉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掌握地理基礎知識與學好其它學科的關系,從而改進了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出“看書、聽講、用圖、動手、動腦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學習圖向學生介紹地理學習的形式。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要求應簡明具體而又切實可行。并經常督促檢查,養成學生很好的學習習慣。
再次,認真組織開展迎接考試。側重于教會學生了解地理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掌握好地理知識的同時,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進行學習,如:培養學生多種興趣,多閱讀課外書籍,多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
盡管在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現代教學質量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學工作中課堂語言尚存在平緩,平時考試較少,語言不夠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尚需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學校地理老師個人總結
時間匆匆而過,回顧20xx年的地理教學工作,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使自己在教學中得到很大的收益?,F將一學期來個人工作總結報告如下:
一、提高教學質量,重點抓好四個環節。
1、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2、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4、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地理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
二、提高學生素質,力抓課后輔導工作。
現在的中學生還是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我在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首先是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激發學生對中國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認識、理解。故此,還進一步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并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三、做好教學工作計劃,提高工作效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出成績。
在自己總結教育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首先,在我帶的地理課上,將“人地關系”作為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線索,注重列舉的問題和地理事物,盡可能啟發學生運用身邊的“人地關系”材料,使學生實實在在認識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從地理學科中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角度舉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掌握地理基礎知識與學好其它學科的關系,從而改進了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出“看書、聽講、用圖、動手、動腦”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學習”圖向學生介紹地理學習的形式。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要求應簡明具體而又切實可行。并經常督促檢查,養成學生很好的學習習慣。再次,認真組織開展復習、測驗、考試組織課外活動等。側重于教會學生了解地理知識在生產建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農業、工業及其聯系紐帶——交通輸業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識的同時,將地理知識與通信、郵電、貿易、旅游等第三產業聯系起來進行學習,如:培養學生多種興趣愛好,多閱讀課外書籍,多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盡管在一年的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現代教學質量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學工作中課堂語言尚存在平緩,平時考試較少,語言不夠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尚需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學校地理老師個人總結
半年過去了,不知不覺我又工作了這么長時間。在這半年里在各位領導和老師的熱心幫助和指導下,我的教育教學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下面就這半年的工作情況作簡要的匯報。
第一,在教學方面。 在這半年里,為了彌補我工作經驗不足的缺點,我經常聽老教師的課,借鑒老教師新教材試教的成果和他們多年來的經驗,虛心向他們請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上課時,注意利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與求知的欲望。氣氛活躍,力求做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而且做到了因材施教。我教四個班,其中一個是理科實驗班,所以對不同的'班級我做到了因材施教。在實驗班我注重了多學科的綜合,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我注重多種方法教學,避免了死板,多給學生一些地理感性知識,同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課下我積極備課,認真編寫教案,廣泛地閱讀各種參考資料,獲取間接經驗,深入研究教材,鉆研大綱。根據新教材的精神實質,把握重點與難點,并突出重點,弱化難點。多與學生進行交流,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反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會考前夕,我把我全部時間利用上。而且我還把我的各種聯系方式告訴我的學生,以便他們碰到任何為題都能隨時詢問,因此也收到了較好的收獲。除此之外,我還積極參加各種按時參加了市教研室的教研活動,了解教學新動態,從而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用一顆真心,滿腔熱情對待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與每一位學生成為了朋友,奉獻一片愛心,幫助關心學生。被學生稱為“最可愛的人”。
【關鍵詞】微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教學效果;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微課教育資源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微課具有現代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審美特點。將微課資源引入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高效高中地理課堂的構建。
一、高中地理微課資源特點
“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模式可以說是傳統教學視頻在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方式,“微課”的研究還在進行中,到目前為止,國內仍然沒有發現對“微課”做出的準確定義,主流定義為:“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結合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表現形式,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就某個知識點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 “微課”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微課”的資源構成可用“6+1”來概括,即:“1”是指“微課”的核心資源微型教學視頻片段,“6”是指與所相配套的教學設計(微教案〕、素材課件(微課件)、教學反思(微反思)、學習反饋(微反饋),練習測試〔微練習)、師生評論(微點評),等輔教與學內容。微課資源具有時間短與內容少的特點,微課視頻的信息容量較少,但交互性較強,方便師生利用。這些特點是微課資源的普遍特點,高中地理微課資源還有極個性化特征。
(一)生活化特點
有教育價值的高中地理微課資源,應當與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相符。教師利用地理微課資源,將地理課堂教學內容與高中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母咧醒生的生活中獲取教育素材與案例,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像在講解有關于交通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搜集本市近些年來交通條件變化圖以及新聞資料,用微課形式呈現給學生。用生活化的微課資源實施教學,往往能夠推動地理教學改革創新。
(二)趣味化特點
微課資源與多媒體技術密切相關,在微課視頻中,大量的信息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與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微課資源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刺激學生的神經,讓高中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習的趣味性。微課的存在,不僅讓地理知識變得立體化,更讓地理課堂變得輕松、愉快。
(三)綜合化特點
教師在選擇與制作微課資源時,不僅要考慮地理學科本身的內容與特點,還要考慮其它學科的內容與特點。從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將多個學科的知識融合在小小的微課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微課資源具有綜合化特點,在于其是多學科知識的集合,更具有明確的主題與科學的內容,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實現情感教育目標。
二、微課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方式
(一)利用微課,優化新課導入
課堂導入,對于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有直接影響。在講解新的地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與新授課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的作用,利用現代化的微課導入方法,在課堂開始的前幾分鐘,抓住學生的興趣點,促進學生成為地理課堂的積極參與者。
比如在講解有關于河流地貌的發育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河谷形成的動畫以及沖積平原形成的動畫,讓學生通過微課更好地理解課本中的陳述性文字以及圖片。這樣的課堂導入符合高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在導入環節讓學生對河流地貌發育的過程有所了解,會讓之后的學習更加輕松,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微課,優化知識講解
知識點的講解,是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初中地理知識相比,高中地理知識更加豐富,難度更大,理解起來存在困難。面對這樣的變化,教師要利用微課降低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難度,讓地理學習變得零負擔學習。巧妙利用微課,去解決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識點,促進學生地理學習思維的清晰化,才能保障教學質量。
比如在學習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相關知識時,學生要學習區域自然資源在農業、工業以及城市化過程中的作用,了解我國不同區域的自然資源特點。多個零散知識點的集體出現,會讓高中學生猝不及防,學習起來找不到頭緒。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去整理知識點,將看似混亂的知識點分好類,在三五分鐘時長的微課引導下,打消學生的負面學習情緒。讓微課成為高中學生地理學習中的一個燈塔,能夠促進地理課堂吸引力的提高。
(三)利用微課,鼓勵學生探究
地理學科知識的抽象性強,許多地理概念具有專業性。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微課對抽象的地理知識點進行轉化,讓學生找到自主探究的動力。一直以來,教師過于重視地量知識點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開發。在微課出現之后,教師要借微課之力,讓學生通過觀看形象的微課,做地理知識的提取者。
比如在講解有關于天氣系統的知識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鋒面系統、鋒面氣旋以及氣壓系統等知識,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天氣系統的形成過程與特點。教師用微課向學生展示各個天氣系統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用文字去描述每一個天氣系統,有利于學生地理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提取成果與課本陳述相對比,發現問題進行探究,是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高效手段。
(四)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
地理學科知識的涉及面較廣,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學生不僅在學習自然知識,還會接觸到許多人文知識。在自然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從時間、空間等多個角度去思考、去想象,才能理解地理知識。對于離高中學生生活較遠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多多利用微課去創設情境。
比如在講解有關于地球運動的知識時,這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地理現象,學習起來難度較大。教師利用微課向學生展示地球自轉與公轉的情境,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地理知識點。
(五)利用微課,優化課堂總結
總結,是高中地理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總結環節,學生與教師一起回顧本節課所講內容,加強記憶。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微課幫助學生再次提起精神,積極動腦去回顧本節課的所用知識點,并找到高效記憶的線索。作為新型的教學資源建設和應用模式,“微課”目前是教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而目前,有關地理“微課”方面很少。本文從新課導入、地理知識詳解、地理知識探究學習、場景模擬、知識點總結、課程練習制作方面探討了如何在中學地理教學中運用“微課”。并指出,在運用“微課”時應該注意“微課”的適用性,必須滿足微課表現鮮活性、微課目的要明確、微課“生活性”原則等問題。像在講解有關于海岸與海底地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展示二者對比的圖片與文字,讓學生在對比中回顧與之相關的知識點。鼓勵學生根據微課資源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總結成果,能夠讓課堂在結束階段變得熱鬧起來。在民主的總結氛圍中,地理教學成果會得以升華。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微課資源的應用在我國教育領域處于起步階段,但卻給教學活動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動力。高中地理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利用更加科學的思想去調整教學活動,促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用微課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才能讓高中學生建立全面的地理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劉艷輝.如何實現高效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