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1: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學化學職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教學效率;溝通;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0—096—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和課堂改革的深化,教師的教學面臨不小的挑戰。過去,在課堂上,老師滔滔地講,學生昏昏欲睡地聽。這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教學效率,來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化學知識的目的。
一、改進化學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作為化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發展實驗技能、參與情感體驗,養成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著名的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曾經說過“: 只重視傳授知識和技術的教學是片面的化學教學,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化學教學既要傳授化學知識與技術,更應訓練科學方法與思維,還應該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p>
創新精神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發揮化學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好化學實驗,鍥而不舍地注重中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得以充分全面成長,成為人格健全、有信仰、有靈魂的人。
教學中要利用好實驗,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首先,要充分準備,做好演示實驗;其次,對實驗形式加以變通,增加實驗的探究性,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實驗能力;另外,重視家庭小實驗和趣味實驗,使實驗生活化、簡單化、微型化,這是21世紀綠色化學的發展要求。
教材中的家庭小實驗和趣味實驗布置給學生并跟上相應的監督反饋措施,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實驗課上,在教師的有效調控下,要允許甚至鼓勵學生去做一些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自主性”實驗。學生具備了積極的心態與主動參與意識,創造性思維才有生長的土壤。
探索性實驗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它運用了現代教育教學思想,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注重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使學生始終處于不斷探索的情境中,并從中體驗到類似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那種探索的愉悅感。中學化學教學論文在積極、自覺的思維活動中,創新思維意識會被激發,創造能力會得到充分的發展。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勇于創新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有意識的加以引導和培養,化學實驗永遠是值得我們教育者認真研究的教學形式。
二、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科學探究的動力、實現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目標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1、從知識的價值角度創設教學情境 調查發現,學生對有價值的事物,特別是新生事物和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一般比較感興趣。而化學與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許多化學知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價值存在。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研究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和社會發展進行聯系,創設讓學生能體會到所學內容價值意義的教學情境。
2、從學生的情感角度創設情境 學生的情感是廣泛的、豐富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研究、了解學生的情感需求,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將化學知識融入學生的情感。
3、從知識遷移的角度創設教學情境 中學化學中有些概念或理論知識比較抽象,與現實生活也難于直接聯系,學生理解比較困難。教師可依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規律,從概念或理論的形成原因與形成過程入手,通過比喻、類比、課件模擬等方法將知識進行遷移,創設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或理論具體化、形象化、簡單化,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與應用。
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化學雖然是自然科學,揭示自然規律的課程,但是其方法論和思維訓練的功能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生活體驗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尋找契機,抓住適時的機會,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學生的學習中。
1、充分挖掘教學內容 學習是學生的主動活動,大量的心理困擾也都產原上草職稱論文生于學習過程中,因此教師理應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解決。在教學中,筆者著眼于心理素質教育目標來進行教學,使化學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互相促進,真正地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質量和效益。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通過挖掘教材讓學生在觀察、實驗、模擬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和審美享受。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建立民主的課堂,精心設計具有一定思維深廣度和趣味性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指導學生應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成立學生合作學習小組,由小組成員共同解決化學問題。成員之間要鼓勵互相幫助,團結協作。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實施對學生的心理輔導,需要教師善于調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緒,善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用合適的師生溝通方式,合理控制難度和密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