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1: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幼師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幼兒園 集體課教學活動 互動提問
一、互動提問的內涵與展開的意義
(一)互動提問的內涵
互動提問就是指在集體課集體課教學的過程中幼師根據集體課教學的目標以及幼兒學習的需要,設置問題情境以引起幼兒反應,啟發幼兒思維的一種集體課教學方式。在這種集體課教學方式中,語言是主要的表達方法,但在某些集體課教學情境中,幼師的表情、手勢等都可能成為發問的信號,激發幼兒的思考和回應。
(二)互動提問展開的意義
提問作為師幼互動的一種形式,需要幼師與兒童雙方的真實投入,包括幼師和兒童之間的情感溝通、思維激發與信息交流。集體課中的互動情況是檢驗集體課教學效果的標志。為了能夠吸引幼兒,幼師需要使用多種交流符號。互動提問形式的展開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主動性,讓師生思維互動起來,集中感覺和視覺的注意力于講課內容,以便更好地完成集體課教學任務。
二、幼兒園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幼師提問的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環境的影響
集體課教學的主要場所在室內,由于大班的緣故,教內的場所有限,所以幼師在上課時不能顧及到互動提問交流課上里的每一個孩子。 而且一些年輕幼師較多地受到年長幼師的影響,慢慢地就會融入到年老幼師缺乏創新的教學經驗氛圍當中因而缺乏改革意識。二是幼師間相互對比競爭使年輕幼師在教學上不敢有太多創造性思維,因為創造性思維總要冒一些風險。在短時期內課堂紀律不好把握,幼師的壓力會比較大,即使選用了互動提問交流模式也擔心教學效果而經常反復。
(二)互動提問交流流于形式化,不充分,不深入
互動提問交流的目的只是為了增加集體課教學的多樣化,設想一下有限時間如何能讓孩子互動提問交流?在嘰嘰喳喳的吵鬧聲中,老師宣布互動提問交流到此結束。互動提問交流時孩子沒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互動提問交流問題不夠深入,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情況。
1.在集體課集體互動提問交流中,很多幼師的著眼點是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不是怎樣調動更多的孩子積極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
2.幼師對孩子的組織能力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必要的信心,不敢放手讓孩子獨立活動,所以小組互動提問交流的形式主義更嚴重,往往互動提問交流尚未完成甚至還未充分展開就被幼師中止,不利于孩子互動提問交流問題能力的培養。
3.有時幼師為了順利完成當堂課的教學任務,怕孩子把問題岔開,對孩子思維上的束縛很多,孩子思維的自由度極低。
(三)組織效率低
喜歡交流的小朋友只顧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沒有組織全體參與互動提問交流的責任感或觀念,使互動提問交流參與率不高,內向小朋友很少有發表意見和提出問題的機會。正式的互動提問交流一般都有總結發言的。但是我們的一些集體課互動提問交流說結束就結束,在沒有有效組織的情況下,孩子總是會開小差,互動提問交流一些與上課無關的話題。
(四)對兒童反饋的激發回饋缺乏追問
集體課教學過程是師幼對話、互動的過程。幼師在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對兒童反饋提問進行評價,對提高兒童學習興趣,參與到集體課教學活動中來的積極性和培養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有著直接的作用。
三、幼兒園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幼師互動提問形式的展開
(一)問題的類型應多樣化
問題的劃分方法很多,可以分為:封閉型問題,開放型問題,事實化問題和思考化問題,微認知問題、低認知問題和高認知問題等。這些問題之間沒有好壞之分,即并非后者好于前者,幼師應根據具體情況綜合使用各種問題。在非整休參與型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幼師的互動提問多以單一偏低型為主,即多是低認知問題和微認知問題,高認知問題所占比例極少;而在整體參與型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幼師的互動提問則常為多樣組合型,即高認知、低認知和微認知問題的比例適中。
(二)激發回饋
幼師在幼兒反饋或其他行動之后使用的反應行為帶有激發回饋信息。它能告訴幼兒他們的反饋或其他行動的正確,充分或恰當程度,從而幫助他們調整和獲得控制他們未來行為的尺度。在理論上,激發回饋能給幼兒的學習和行為以很大的影響。它能強化幼兒的行為,因而加強了幼兒的應答效果;它能動員幼兒進一步學習;它能提供認知信息(認知信息可以進一步明確意義和聯想,改正錯誤,澄清誤解)和指出學習內容的當前掌握情況。
幼師的激發回饋對激發幼兒和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情況非常重要。對于幼兒迅速而堅定的正確反饋,首先要表示肯定。如,點頭,說聲“對”,“是的”;重復幼兒反饋。其次在必要時給予表揚;或對正確反饋作進一步解釋,或者追問一個問題,了解幼兒是真的理解,還是在“背解答”。幼師在激發回饋時盡可能多地利用幼兒提供的觀點,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其參與互動提問活動的熱情。
幼師要根據幼兒的個體差別性,對不同的幼兒作出有效的、針對性的激發回饋。有些幼兒喜歡幼師的非言語激發回饋(如:目光交流、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微笑……)。
(三)通過追問促進兒童反思
追問是指追根究底地問,是幼師基于兒童反饋的進一步的互動提問,是其對兒童反饋的積極回應。追問不僅指幼師的問與兒童的答在時間上的先后交叉排列,更具有內在的連續性。追問,是集體課教學活動中幼師和兒童對話的形式。通過追問,兒童在幼師的吸引下,不斷地進行思考,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漸建構知識及其意義。
五、集體課教學課幼師互動提問效果分析
幼師要吸引和鼓勵幼兒互動提問題。作為幼師,應當鼓勵幼兒互動提問,提供機會讓他們互動提問,讓他們學會抓住問題的關鍵,進而提出尖銳的問題。幼師在集體課教學中,首先要營造出一種自由、輕松的集體課氣氛,讓幼兒感到他們的意見和觀點在集體課中會受到尊重和理解,那么幼兒就會提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其次,幼師要為幼兒互動提問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在集體課里提出問題與幼師、同學進行探討。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幼師要教會幼兒如何提出問題,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才算是好問題,幼師在平時的集體課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加強在這方面的訓練。在集體課教學中采取了互動提問的“主觀能動參與”措施,努力創設幼兒參與的條件和機會,激發了集體課的活力,也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莉君,對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觀察研究,學前教育研究 2007/02
[2]季冬,幼兒園教學中優化教師提問的策略,廣西教育 2009/04
關鍵詞:團隊合作教學;男幼師生;活動設計與實施;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06C-0076-04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學前五年制大專男幼師生的培養已成為社會熱點,對于男幼師生而言,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實踐能力是其專業素質集中體現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對所學理論知識消化應用程度的一個顯著體現,這也是其日后在幼兒園工作的“看家本領”。根據筆者對學前五年制大專學生實習調查發現,學生在校所學與幼兒園實際存在脫節現象,即學生在校學習的是五大領域的分科教學,但在幼兒園開展的都是綜合主題活動。很多學生到了幼兒園自己不善于設計綜合主題活動,對于已經設計好的綜合主題活動在具體組織實施的時候,也存在著機械模仿、照搬教育活動設計、對幼兒年齡特點把握不準、對幼兒現有發展水平分析不具體細致等問題。
那如何提高男幼師生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實踐能力呢?本文通過對男幼師生這一特定主體進行研究,采用校內外資源精密合作,組建由學前教育專家、園長、幼兒園男教師工作室成員、師范學校專業課教師、幼兒園一線骨干教師的2011級的30名男幼師生共同構成的合作教學團隊,就基于團隊合作教學的男幼師生活動設計實踐能力提升作初步的探索。
二、男幼師生活動設計實踐能力的內涵理解
實踐能力是指個體所具有的處理問題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品質,它由一般實踐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構成。一般實踐能力泛指處理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通常包括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適應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專業實踐能力是指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專業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專業訓練能夠從事某種專業工作所需要的專門能力。
2014年6月22日,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未來高等職業教育要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人才培養模式?!蔽覀冋J為男幼師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一要重視知識的學習;二是重視知識的轉化;三是后天習得,通過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實踐體驗、反思總結,再如此循環反復、逐步提升而獲得的。[1]
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了“幼兒園教師的七項專業能力,即環境的創設與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能力、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能力、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能力、激勵與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和反思與發展能力。”本文所指的“男幼師生”活動設計實踐能力,特指學前教育五年制大專男幼師生的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
三、團隊合作提升男幼師生活動設計實踐能力
(一)制定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團隊合作教學成員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把男幼師生的活動設計實踐能力定位在觀察了解3~6歲幼兒,掌握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分析幼兒園教育活動,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實施,特別是能充分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針對不同年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積極捕捉幼兒的興趣點,以幼兒的興趣為線索來設計綜合主題活動與組織實施。
(二)搭建實踐能力的教學平臺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發起者和實施者。組建由幼兒園一線骨干教師、幼兒園男教師工作室成員、學前教育專家、園長和師范學校活動設計任課教師共同組成的團隊合作教學,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的理論優勢、幼兒園教師的經驗優勢和學前教育專家的專業引領,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措施。目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障礙是人才培養過程和市場需要之間缺乏有效對接。學校和學前教育專家、園長及幼兒園男教師工作室領頭人簽署“男幼師生帶教師傅”協議,并成立了5所附屬幼兒園,在常州市、武進區大約20家幼兒園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這就在高校與用人單位之間架起連接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和組建團隊合作教學開展幼兒園教學研究、教育觀摩、教育見實習、科研課題研究等系列活動,既為男幼師生提供穩定的實踐教學機會,又豐富高校教師的實踐經驗,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幼兒園男教師和一線骨干教師的專業成長。至為重要的是,通過搭建團隊合作教學和合作平臺,可以加強理論研究人員和幼教一線工作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有助于人才培養方和人才使用方形成實踐指導合力,不斷提高幼教人才培養質量。
(三)建構實踐能力的教學內容
教學實踐常以教學內容為軸心展開,教育改革也常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因此,培養男幼師生的活動設計實踐能力,團隊合作教學首先要審視師范學校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教材,依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和幼兒園實際工作的需要,調整、重構《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的教學內容,增大實踐性知識的比重,使教學內容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
1.聽發言。即由師范學校專業課教師和學前教育專家、幼兒園園長、幼兒園男教師工作室成員一起聽取幼兒師范學校的兩位省級課題組長關于《學前五年制“男幼師生”培養機制》和《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活動設計與實施”團隊合作教學的行為研究》的發言。
2.觀行為。即團隊合作教學成員圍繞課題提出的研究內容,實地考察師范學校的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
3.齊號脈。即進入協作聯動,互相交流的實質性環節。要求團隊合作教學成員一起協作聯動,深層交流:圍繞主題發表觀點、尋求良策。
4.達共識。即團隊合作教學成員梳理以上考察、交流、討論的內容,在原教材基礎上,細化、擴充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科學、藝術、社會)的教學內容,補充“綜合主題課程”(綜合主題課程是指以某一主題為中心組織課程,它打破學科和領域的界線,把學習內容融匯成一種新的課程體系)的教學,從而使教學內容符合幼兒園實際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以應用性強、適用性廣為原則,以能力標準為主線,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界線,強調理論內容與實踐應用的融合。
團隊合作教學將各方資源進行整合,對教材進行重構,使其內容更具有發展性、指導性、實用性、針對性。強化與幼教工作實際的接軌,逐步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把能夠轉化成能力訓練的理論知識進行了轉化,從而一定程度上把教學內容進行了技能化改造。
(四)強化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
學前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常包括課堂教學、實驗教學、教學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且各途徑發揮不同的作用。團隊合作教學啟用起航、診研、浸悟三大教學方式來推進教學,改變以往單純接受式的學習,轉向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互動學習、合作學習,調動男幼師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實現從“教”向“學”轉變,“知識授受”向“問題解決”轉變。
1.起航教學。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更多的活動空間,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由團隊成員根據自身優勢承擔相應的項目教學。如由體育特色幼兒園的一線骨干男教師和《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任課教師組成備課小組,完成健康領域中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教學項目。以“自助”“他助”“互助”相輔相成的互促形式,突破單個領域教學實踐技術難關。在整個教學中注意精講多練,適當增加課堂練習時間,以減少學生課外負擔。在教師講課中貫徹設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決矛盾)三個環節的啟發式教學,引發學生對幼兒教育的好奇心,并能進行獨立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探索問題的思路。教學中積極引進現代教育技術,將多媒體、網絡、視頻、攝像等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如采用網絡視頻方式,組織男幼師生在教室里就能即時觀摩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進行研討和評析;拍攝制作幼兒園男教師工作室成員的教學活動錄像,引入課堂教學,豐富實踐教學內容,等等。
2.診研教學。加強實驗教學,強化男幼師生教育教學技能訓練。例如,一方面可以利用微格教學技術,在幼教模擬室開展單項技能訓練,借助微格模擬室的錄像、回放等設施,幫助學生在單一環境中反復循環學習,逐一練習掌握諸如集體教學活動、教學導入環節、教學過渡環節等單項教學活動的組織,為學生進入幼兒園半日見習、一周見習和實習做好準備。另一方面也可以參與幼兒園男教師工作室的研討活動,到幼兒園現場,從觀摩到參與,步步深入了解幼兒園教育活動。在實施途徑上“以團隊合作集體診斷研討”為載體,首先強調改善男幼師生的教學活動實施效果,奠定其專業發展基礎。其次通過集體診斷及時解決男幼師生的實踐困惑,快速促其積累經驗并生成具有一定價值的、以教學策略為主的實踐性知識。
3.浸悟教學。旨在提高男幼師生反思和教育科研能力,助其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例如,可以先請幼兒園園長、教育專家進校為男幼師生做幼兒園教玩具制作、輕器械操、主題墻的創設和綜合主題活動的設計等專題講座,然后讓男幼師生相互組隊,參加這樣的專項比賽。由幼兒園園長、教育專家、幼兒園一線骨干教師組成評委團打分、評析。比賽結束后男幼師生撰寫活動感悟,通過團隊合作教學綜合培訓加強其自我剖析。經過這樣的專題研討、群體共策、檔案回顧、知識分享,引導個體反思和群體互助反思。
團隊合作教學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教學模式,以能力培養為重點,采用“教學項目化、學習自主化、實踐職場化”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手段,構建立體化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做到教學做合一。
(五)提高實踐能力的教學管理
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其實踐能力是一種復雜的高級技能,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團隊合作教學合理統籌安排男幼師生的半日見習、一周見習和實習,從而為男幼師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真實的學習、體驗機會。為了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必須加強對教育半日見習、回鄉見習和實習的管理與指導,我們通過團隊合作教學改革教育見習、實習過程、指導方法、評價指標和考核方式等,提高教育見實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1.改變。變放養式教育實習管理為目標化教育實習管理。如團隊合作教學成員一起制定男幼師生在學習《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的一年半時間里的各階段半日見習、一周見習和實習的不同任務、目標要求及評價指標,將其寫入學生實踐指導手冊,用目標管理引導學生的教育見實習過程,提高實踐教學的任務意識;制定幼兒園見實習流程,明確每個環節的要求和任務,強調對實踐教學各環節的細化管理。
2.調整。調整教育半日見習、回鄉見習和實習的評價方法。例如,每一次學生進幼兒園組織教學或開展主題活動都加上多視角評價環節,變結果評價為過程評價,對實踐教學的準備、中間過程及結果均進行評價,從而對教育見、實習活動進行全程監控和指導;改變評價主體,變過去單一評價為多主體評價,有本人自評、同學互評(下次實踐的學生,即是對他人實踐的反思,也是對自己將要實踐的提醒)、幼兒園男教師工作室成員或幼兒園一線骨干教師評價、師范學?;顒釉O計任課教師評價、園長或學前教育專家評價,按一定的權重計算到學生的考核成績中,從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在這中間,團隊合作教學成員要把握三個關鍵點:第一,“眼中有人”。男幼師生們有著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問題、不同的需求。要尊重他們的發展特點,給予自主交流、溝通、表現的空間,創設自主發展的教研文化。第二,“關注有效”。評價點要小而實,關注男幼師生的現狀與實際問題,通過教學活動前后的追蹤,科學合理的安排,多樣多元的方式,以真實情境體驗和團隊教學互助為主,有效提高男幼師生的教育實踐能力。第三、“逐步推進”。以往培養學生時我們總是急于要“給”,現在我們要適時而“退”,以團隊合作教學互助研討為主,使男幼師生有自己的思考力和行動力。
3.規范。規范實踐過程指導。通過團隊合作教學分工,明確幼兒園男教師工作室成員、幼兒園一線骨干教師、園長、師范學?;顒釉O計任課教師和學前教育專家各自的職責、任務,提高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
團隊合作教學讓學前教育五年制大專的男幼師生充分感受到合作是幼兒園工作的基本方式,使他們在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中,能掌握合作的全過程,形成合作的觀念和習慣,體驗到合作的樂趣,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團隊合作的教學過程,基于項目導向,開展情景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注重過程評價,強調全員參與;利用多種資源,強化自主學習,使男幼師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并以研究的態度對待幼兒園工作,這是作為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參考文獻
[1]秦金亮,步社民,朱宗順.全實踐進行時――反思性幼兒教育實踐者的專業養成[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2011.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Kindergarten Male Teacher-student Activity Design Ability Based on Team Cooperation Teaching
ZHANG Hua
(Changzhou Normal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hangzhou 213164, Jiangsu Province)
1.1教學設施不完善。
我國很多農村地區政府對于幼兒教育不夠重視,公辦幼兒園遠遠少于民辦幼兒園。大多數幼兒園的規模非常小,通常只有幾個班的幼兒。相比于城市較完善的教學設施,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幼兒教學設施不夠完善。比如很多幼兒園沒有獨立的幼兒活動室,只有一個教室,教學和活動都在一個教室里。有的教室的教學環境很差,通風不暢,而且存在廢棄木材等,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農村幼兒園基本沒有休息的地方,學生中午放學回家,下午再上課,一路上存在安全隱患。多數城市幼兒園在教學樓附近都有豐富的游樂健身設施,還有一些大型玩具,而這些游樂設施在農村幼兒園幾乎看不到。沒有游戲的幼兒教育對于幼兒是非常不利的。
1.2師資力量薄弱。
師資力量的薄弱主要體現在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方法、教學觀念、教師人數等方面。農村很多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相對較低,他們學歷不高,對于工作的責任心不強,不把幼師作為自己的長期職業.得過且過.這就造成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農村幼師由于自身的教育水平不高,很多并非專業出身,他們的教學觀念比較保守,認為只要關注幼兒不出事就算完成任務。他們不具備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比較落后,通常只按照一些傳統的育兒方法教學。同時,農村幼兒教育的教師數量是非常醫乏的,一所民辦的幼兒園,一般只有兩三個幼兒教師。
1.3地區發展不平衡。
我國的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很不平衡,一般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相關。發達地區的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得比較好,落后地區的農村連一般中小學的教育都無法保證,更不會關注幼兒教育。
二、搞好農村幼兒教育的對策
2.1加大幼兒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學設施。
政府和教育部門需要加大對于農村幼兒教育的投入力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部門需要不斷地增加對于農村幼兒教育的資金投入。政府需要從財政支出中專門拿出一部分經費完善農村幼兒教育的教學設施,還可以通過招商引資,擴大融資渠道,進行幼兒教育的多元化投資。比如江蘇省蘇州對于農村幼兒教育的投資方法非常好,他們利用企業捐資、村村聯合等多元化的投資方進行幼兒教育的融資,改善蘇州農村幼兒教育的教學設施,促成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
2.2豐富培訓形式,提高教師素質。
農村幼師的素質相對偏低,需要通過豐富的培訓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加強對幼師隊伍的建設,建立健全幼師培訓體系,關系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首先要向幼師們灌輸正確的教學觀念,提高幼師待遇,留住幼師的人需要先留住幼師的心。對幼師進行多層次培訓,將不同專業的幼師照不同的方法進行培訓。學??梢哉衅父嗟膬炐阌變航處煟⒍ㄆ诮M織幼師技能比賽及相關的評比活動,以增強幼師們的榮譽感。
2.3政府合理引導。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鄉土資源;區角活動
鄉土資源就是指我們生長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觀、民俗風情、語言文化等,它包括社會發展資源、人文歷史資源等,廣義上還包括學生所在學校的校園環境、學生情況等。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區角活動是幼兒自由并自主探索的重要學習方式,鄉土資源作為農村幼兒最親近的環境,是最真實的課程資源。因此,作為幼師,我們要善于挖掘、選擇并整合這些鄉土資源,將其進入幼兒園的區角活動中來,使農村幼兒園教學更好地符合課程要求。
一、生成鄉土課程的原則
1.整合性原則
幼兒的發展是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協調統一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活動要有利于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但當前的農村幼兒園鄉土資源過于零碎,缺乏整體上的開發和規劃,鑒于此,農村幼兒園應組織幼師和幼兒家長深入挖掘鄉土資源多方面的教育價值,明確其利用目的,在篩選和分類的基礎上加以有效整合。
2.共同參與原則
課程專家作為理論指導者,有著無可比擬的理論優勢,對鄉土課程的構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師是生成鄉土課程的主體,在鄉土課程的生成過程中充分借鑒課程專家的建議,于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適合農村的思維方式。如此共同參與的鄉土課程生成方式充分凸顯了地方特色,更適合幼兒的發展需求,也將促使農村幼兒園教育質量、幼兒身心發展和幼師的教學素養等方面發生根本改變。
二、農村幼兒園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區角活動的策略
1.在區角活動中創造性地利用鄉土課程
幼師和農村幼兒十分熟悉鄉土資源,而鄉土資源特有的作用和影響都會固在鄉土課程中,所以鄉土資源的鄉土課程會使他們的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幼師在鄉土課程中要從農村幼兒的情感認知和個新特點等情況出發,打破固有的模式化,從多個角度和多個方面去研究和審視不同鄉土課程在健康、語言、藝術等方面應發揮的基礎性和獨特作用。此外,幼師還應善于創設多種多樣的區角活動,如在美工區,我們可以結合課題目標一些投放帶有鄉土特色的材料,如石頭、竹片,開展石頭畫、竹印畫活動。如此鼓勵幼兒在自主操作和使用材料的過程中體驗鄉土資源帶來的樂趣,引導幼兒突破思維定勢,讓鄉土課程在區角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作用,以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2.關注幼兒經驗的發展與收獲
杜威強調經驗對兒童發展的意義,他曾說:“我們的經驗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不關注一個事件的前因后果?!笨梢?,幼兒教育中兒童經驗連續性的問題不容忽視,此外,還要重視兒童經驗的節奏性問題。幼兒是區角活動的主體,是游戲的主人,我們應讓他們自主地選擇游戲,包括游戲的內容和材料,鼓勵幼兒自設區角、自訂規則,進而使幼兒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在這樣寬松自由的游戲中,幼兒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技能,進行獨立操作和自發交流,通過操作和鍛煉,不斷豐富經驗,形成較強的獨立性和獨特靈感。如在一次活動中,有幼兒設計出了帶有輪子的小房子,還有幼兒與小伙伴一起搭建出會飛的游船,這些都說明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正逐漸成長起來。
3.研制并編制鄉土課程教師指導用書
從農村幼兒園實際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幼師對《幼兒園教材教師指導用書》存在著較大的依賴性。鑒于此,我們可以研究并編制出適合農村幼兒園教學的《鄉土課程指導教師指導用書》,這不僅可以為幼師創設和開展區角活動提供有力的幫助,能增強鄉土課程的可操作性。這就要求幼師做好思想、技術和實踐三方面的充分準備,首先要明確自己的主體地位,認準目標,不畏艱難;其次,在技術上要循序漸進,從借鑒模仿到自主創新;再就是在實踐中要立足園本,多與其他幼師交流和探討,樂于分享并勤于反思。
總而言之,在農村幼兒園中科學有效地利用鄉土資源和鄉土課程開展區角活動,符合我國幼兒園課程建設的生活理念、活動理念和園本理念。發揮農村地域優勢,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可以有效地改善農村幼兒園教育經費緊缺、教具材料匱乏等狀況,所以農村幼兒園應根據區角活動的理念,結合本園環境,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努力挖掘一切可利用的鄉土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區角活動。
參考文獻:
[1]吳玲,汪秋萍,葛文怡.農村幼兒園布局調整的挑戰、評價與策略:基于安徽省各地市學前教育的調查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 小學化傾向 策略研究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是指幼兒園教育脫離的實際的教學軌跡,以升小學為目標,在教學中加入了小學教育模式以及課程內容,增加幼兒在學習中的負擔,提前實現小學化教育管理。小學化的教學傾向超出了幼兒的智力接受能力,增加了幼兒的學習任務,不能有效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形式上造成了揠苗助長的現象。除此之外,小學化的傾向還給整個幼兒園教育帶來了更多的束縛,不利于幼兒園教師更好的開展幼兒園教育。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出現的原因
(一)應試教育思想影響
在很多幼兒園教育調查中發現,之所以有很多幼兒園的教學內容與小學教學內容相似,并且在實際教學中為學生加大學習難度,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幼兒園升小學考試中,題目難度較大,因此幼兒教學中難度也要增加。也就是說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幼兒園教育出現了小學化傾向。應試教育具有雙重性,從積極方面進行分析,應試教育能夠提高教育教學的目的性,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從消極方面進行分析,應試教育抑制了教育的多元化,一味的趕超計劃,增加學生負擔。
(二)幼兒園師資以及家長等方面的影響
從幼兒園師資方面進行分析,由于很多幼師水平有限,不能認識到幼兒園教育的真正目的,盲目的在教育教學中增加小學教學內容。另外,從教學設備上分析,幼兒園教育設備比較稀缺,教學模式單一。而從家長方面進行分析,家長也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始作俑者,很多家長錯誤的認為,在幼兒園中讓孩子學得越多,學得越難,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有好處。其中不然,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沒有科學依據,也罷免了幼兒的快樂童年權利。
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策略
(一)增加幼兒教育設備,提升教學趣味性
幼兒階段的學習并不是要求幼兒能夠懂得多少科學道理,識得多少的多比劃的漢字,以及多會驗算多少數學算術題。真正的幼兒教育是指,還原孩子的童趣,在歡快的氛圍中,引導幼兒認識生活中充滿知識,幫助幼兒理解知識,并鼓勵其在參與學習活動中各抒己見。該種形式的教學模式既不失童趣,也能夠寓教于樂。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實現趣味性的教學模式,首先從如何實現趣味性教學方面進行分析。
其中增加幼兒園教育設備是實現趣味性教育關鍵,如微型多媒體,學生音樂學習演播室、操場設施等。在室內教學中,引入多媒體設備,幼師根據書本課程進行相關情境設計,以多采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而音樂學習演播室的相關設備引入,如幼兒架子鼓等樂器的提供,能夠讓幼兒接觸到真正的音樂,培養幼兒的審美。而操場設備的增加,為學生提供鍛煉的平臺,實現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多種形式。
(二)提升幼師教育教學素質能力
在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中,幼師是一個催化劑,教師的素質能力不過關,其在實際教育教學中的方式將會出現偏差,對于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在理解上也會出現多誤解。因此,提升幼師素質能力是健全教學小學化的重要方式。首先,提升幼師對幼兒教育與教學啟蒙的重視,并向其宣傳小學化教學的弊端,并在教學中以發展學生為主,為其創造良好的學習與娛樂的環境;其次,對幼師進行定期的教學培訓,對教師能力進行測試,以講座的形式提升幼師教學能力。
(三)呼吁幼兒升小學的考試制度改革
近年來,幼兒升小學的考試為幼兒園教學帶來重大壓力,同時這也是幼兒教學小學化傾向產生的直接原因。因此,隨著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小學教學固然重要,但是其與幼兒園教育的差別較大,筆者在此呼吁幼兒升小學的考試制度改革,尊重幼兒園教育,明確幼兒園教育目標,在教育教學中還幼兒一個健康、歡樂的童年。升小學的考試制度嚴重的打擊了幼兒教育的發展,限制了幼兒多采的教學形式,不能注重發掘孩子的天性,教育趨向于機械化,是幼兒教育中的一大敗筆。因此,考試制度的改革,能夠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劃清小學與幼兒教育的界限。
三、結論
幼兒園教育是培養孩子學習與認識學習的關鍵階段,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揠苗助長,不能關注到孩子成長的特點,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內容。本文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對策。希望以實際策略的提出能夠推動幼兒教育改革,“解救”那些“鐐銬”下的孩子。同時,本文就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來探索整個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如何能夠更好的應對教育小學化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黃燕榕.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個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
[2]王廷廷.“鐐銬”下的孩子――多重視角下的公辦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D].西北師范大學,2013.
幼兒園是對幼兒開展學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對幼兒的個人成長乃至整個人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幼兒園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在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后,幼兒園內開始嘗試新的教學模式,在幼兒園內建立活動區,對幼兒開展特色的體育活動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受到師生的歡迎,近幾年在廣大幼兒園內不斷推廣。通過在活動區內開展各類活動,不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因素,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兒園的教學水平。
一、教育改革背景下開展特色活動的重要作用
1.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活動教學的積極性
教學活動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是組織者與引導者,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核心因素。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幼兒教育也是如此,幼兒年紀較小,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每天精力旺盛,對室外互動比較喜愛。從這點入手,幼兒園內設置活動區,為幼兒的實踐活動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然后安排具有特色的體育活動來吸引幼兒的參與,這樣,不僅可以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還降低了幼兒在園內的恐懼感,讓更多的幼兒覺得上學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
2.通過體育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的身體素質還沒有發育成熟,需要通過多項的鍛煉來提高。在幼兒園開設的活動區內進行體育活動,可以幫助幼兒發展自身的身體機能,在實踐活動中,幼兒的各項身體器官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比如在跑步和踢球項目上,幼兒在跑來跑去中增加氧氣的攝取量,加深呼吸,這樣做可以有利于他們呼吸系統的發育,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提高。而且通過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幼兒的興趣大大提高,他們在參與活動中的心情是愉悅的,這有利于他們形成樂觀的心理素質。另外,幼兒園內的活動多以小組活動為主,這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團隊精神。所以說,在幼兒園活動區內開展體育活動可以有效改善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對幼兒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對幼兒今后的發展也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3.豐富了幼兒的教學體系,推動了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在《幼兒云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強調了,幼兒園的教育必須積極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將幼兒的身體素質放在首位,全面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這很清楚的看到,我國幼兒教育對幼兒在園內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在現代教育改革的推動下,不少幼兒園內出現傳統教育模式落后,不能滿足幼兒需求的情況,簡單的教學體系讓不少幼兒感到枯燥,甚至對幼兒園學習產生排斥。而在活動區開展體育活動,建立更多豐富而有特色的新項目,突出本幼兒園的特色辦學,不僅豐富了教學體系,適應了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還提高了幼兒園的競爭能力,吸引更多的幼兒來參與教學。
二、幼兒園活動去內體育活動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在活動區內開展各項活動,這是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幼兒園內推廣,里面也包含了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然而,由于一些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他們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這項活動的重要性和精髓所在,沒有采用正確的途徑來發揮這項活動的作用,他們只看重幼兒的安全,認為只要看好孩子,讓孩子們自由的玩耍就可以了,實際并不是如此,幼師的責任不僅僅是保障幼兒的安全,而是在保障每個幼兒安全的基礎上,要對幼兒的活動進行有效引導,并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有益的活動中去,可是,不少幼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將幼兒禁錮在一個區域內,將活動區保持整潔有序,這不僅打擊了幼兒的動手欲望和創造能力,還讓園內的活動區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學前教育改革指導下改善幼兒園活動區內體育活動的措施
首先,要提高幼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幼師作為幼兒教育的領路人,在幼兒成長生活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幼師,要積極學習教育改革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要懂得尊重和愛護幼兒,仔細研究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征和需求,從而設計出適合幼兒發展的活動。
其次,幼兒園要加強對幼師的培訓,組織幼師與其他幼兒園的教師進行交流學習,開拓幼師的視野,提高幼師的教學能力,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發揮幼師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幼兒園要加強對幼兒各項活動的重視,除了基礎知識課程,還要對音、體、美的課程引起重視。除了要培養師資隊伍,還要投入經費,保障體育設備的安全與創新。通過體育活動,來啟發幼兒的智力,不僅培養幼兒養成健康的身體,還要形成良好的心態和行為習慣。
還有,要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和幼兒發展的需求,對幼兒園活動區的材料進行更新,幼師也要不斷研究和開發新的體育項目,收集各種集體項目,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幼師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改革
一、幼師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改革探索
第一,在進行幼師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時候,要以市場需求出發,以就業為導向。幼師專業進入社會后,大多數會進行幼兒相關的工作,因此,對幼師專業學生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的時候也要確保所教學的內容能夠滿足市場對他們的需求,確保學生能夠順利找到工作。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本身要掌握當前幼兒園市場情況,用最前沿的內容進行教學,可以定期與幼兒園進行參觀學習,或者邀請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園園長來展開交流,然后根據當前幼兒園需求,制定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計劃與進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審美觀,培養適應當前與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幼兒園教師。第二,在進行幼師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時候,要以教學改革為手段,提高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教學質量。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以學生為主體,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師講、學生聽,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用當前的教育,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的興趣點與能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課堂教學要多引用典型案例,讓學生能夠通過案例得到一定啟發,通過案例的討論,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正確認識和深入了解,同時也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學場所不僅僅在課堂中,還可以走出課堂,走入社會進行教學,比如可以讓學生去幼兒園實地考察和調查,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讓他們能夠將課堂知識與實踐動手相結合。在互聯網時代,教師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妨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起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橋梁,當學生有問題的時候可以隨時隨地向教師請教。另外,學校也應該多和一些幼兒園建立實踐基地,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幫助他們實踐學習。教學形式要打破傳統的、單一的“填鴨式”課堂,采用多樣形式教學,比如采用小組學習形式,將班級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分成幾個小組,通過小組學習形式來鞏固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比如案例教學法,通過收集各個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案例進行交流、分析、討論,讓學生打開幼兒園環境創設相關的視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三,在進行幼師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時候,要多進行實踐活動,提高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實效性。幼師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應該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提升幼師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與專業技能的訓練,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嘗試用專題探索性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去充分感知幼兒園環境創設,只要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都可以形成探索性的課題來進行研究學習,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比如在進行幼兒園墻面布置專題研究的時候,通常采用的步驟可以這樣:第一,進行情境創設,選定要研究的課題。教師先要給出一定的主題設計思路,然后學生帶著這些設計思路去幼兒園觀察,通過自己的觀察,先初步感受到幼兒園墻面布置的技能,然后教師組織學生自由發言,提出他們自己想要探索的問題,最后整合成本次實踐活動主題:幼兒園墻面布置。第二,進行選題策劃,具體方案制定。幼兒園墻面布置研究涉及到幾個分類:墻面主題、布置材料等,這時候,可以將學生按照自己感興趣的模塊進行小組劃分,進行小組活動方案的定制。第三,小組自主探索課題,完成活動。這個時間段就是全權交給學生自主去探索,可以通過上網搜索、去幼兒園實地考察、查閱以往活動報告等來完成,并對整理收集資料,形成報告,當然教師在適當的時候要做引導作用,以免學生遇到瓶頸不知道如何解決。第四,各小組進行成果展示與評價。小組派選出一名作為代表來進行課題成果的匯報,可以鼓勵學生多樣化的匯報方式,比如借用多媒體技術、采用圖表相結合方式等,此外,可以讓全員參與到評價中,通過交流溝通,讓學生能夠學習到別人的優點。第五,總結與反思。這也是實踐活動后的最后一步,對進行研究的成果要進行總結與反思,對于不足之處要有相應的措施,并且能夠確定后續要研究的實踐課題內容。
二、結束語
幼師專業學生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未來幼兒教育行業所需的專業教師,而幼兒園環境創設非??简炗變航處煹膶徝烙^、創造性與動手實踐能力,所以在對幼兒專業進修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的時候要改變傳統單一地講授方式,要對教學改革創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能力,為我國幼兒教育行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趙晶,郭麗,李慶德.《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大舞臺,2011
[2]林慧斐.幼兒教師必修的一門課程——談幼兒園公共環境創設的策略[J].教師,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