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1: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特殊教育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堅持新的教學理念和新課改實施的環境下,越來越讓我們懂得德育工作在一個學校的重要性,德育乃教育之首,那在我們特殊教育學校,怎么樣把教育之首——德育,抓到實處呢?憑口號?憑裝裝樣子??……不,這些都不能適應現在的聾啞孩子和智力損傷的孩子那獲取外界知識和信息的渴求欲望了。所以我們要把德育工作做仔細,做準確,必須以德育工作實效性和不厭其煩為工作準則,讓我們漣水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師生健康向上發展,努力把這一群特殊的孩子培養成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好學生,為學生將來成為殘而有為、受社會歡迎的社會人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
本著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指導思想
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積極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加強我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以班集體建設為重點的德育工作思路。面對新的形勢,針對特殊教育學校各類少年、兒童的個性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求開展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健全人格。
二、工作思路
1、確立一種意識:以學生為主體。
2、抓住三條主線:班級管理,養成教育,安全教育。
三、工作內容
1、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各項工作。
在學校的整個工作過程中,需要學校各部門、各位教職員工積極配合做好工作,德育組將以積極、熱情、認真的態度接受各項工作,并盡德育組的最大能力,完成工作任務。
2、繼續做好學校的常規管理
繼續不斷完善學校的寢室、教室、包干區的評分制度,使其更加的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真正體現評比制定表揚先進,鞭策后者的目的,通過各項工作的評比來促使形成全校班級之間進行互相的競爭,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同時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
3、根據我校的特殊性,德育組將始終把學生安全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德育組將配合學校認真做好全校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時刻強調學生安全意識,做到安全工作時時講,時時做的原則。積極檢查安全存在的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德育組將會把安全工作視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7、認真組織并開展好每一次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認識、成長和鍛煉。
(1)、在校園內大力開展“行軍禮”活動。切實提高師生之間乃至于與外界交往中的文明禮貌的習慣。
(2)、開展“一枝筆”隨身帶的活動。發揮學生寫的功能,當在校園內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學生可以拿出筆來禮貌的詢問來者:請問您找誰?……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也可以感動來者,使來客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3)、養成“輕敲門”的好習慣。學生因為聽力損傷,敲門時往往不能顧及到常人是有聽力的這一客觀事實,敲門聲音會很大,不但影響其他辦公室的工作,還給門帶來一定的損壞,再說“輕敲門”也是一種禮貌,即使有急事也使自己不亂于方寸之中,學生如此,教工更應如此。大家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我們學校的人文環境。
(4)、讓“尊師長”的好風尚在我們校園內蔚然成風。
(5)、繼續開展“愛同學”的活動。讓大同學幫助小同學的好習慣屆屆相傳。
(6)、開展“祭掃烈士”的愛國教育活動。
(7)、開展“助殘日”的慶?;顒?。
(8)、開展“六、一”兒童節的慶?;顒?。
花點時間讀書,那是智慧的基礎;花點時間思考,那是力量的源泉;花點時間觀察,那是認識世界之路;花點時間對殘疾孩子微笑,那是靈魂的音樂。
生活中,幸福既是物質生活的概念,又是精神生活的概念;既是享受的概念,又是創造的概念。而我卻以自己能在特殊教育這片芳草地里,永遠的耕耘而樂此不疲為幸福,這才是我追求幸福的完整的概念。
一、班級情況說明
二、加強班風建設
1、安排班級活動
根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的安排,引導學生開展各項實踐活動。
如每周一次的班會,要抓住契機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具體班會主題由我和班委視具體情況而定。
2、營造向上氛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營造平等、圍結、和諧、進取的班級氛圍。
(1)堅決執行現有的班級公約、班規。
(2)布置教室環境。如設立“圖書角”、“衛生角”等。
(3)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供顯示學生才華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自理自治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創新精神。
3、班干部培養工作計劃。
第一,幫助班委干部樹立威信;
第二,鼓勵班委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三、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1、加強與科任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2、定期不定期召開學習委員和科代表會議,了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對拖、欠作業的學生及時進行教育。
3、利用班會課不定期的開展學法交流,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4、在班級建立“小組互助學習”模式,開展多種學習競賽活動,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5、加強對學困生和后進生的幫助,由班委會和科代表牽頭,采取手拉手的形式,實行一幫一。
四、針對特殊學生,開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學困生名單,建立特殊學生檔案。
2、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法,對特殊學生開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過觀察、與學生談心、聽取各方意見,建立起豐富的信息網絡,隨時掌握與調控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思想行為動向。要力爭和科任老師及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特別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取得共識,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3、針對行為習慣差、自控力差的學生,班主任老師對特殊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態度、日常行規等方面進行教育和訓練。
五、與家長保持正常、經?;臏贤?,力爭家長的配合,共同管理好學生。
一、簡單概括(班級基本情況)
我班共有學生53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5人,學生活潑好動,控制力差,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本學期我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一支有進取心、能力較強的班干部隊伍,全體同學都能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弘揚正氣,逐步形成守紀、進取、勤奮的班風。
二、班風管理(加強)
1、安排班級活動
根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安排,引導學生開展各項實踐活動。
如每周一次的班會,要抓住契機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具體班會主題由我和班委視具體情況而定。
2、營造向上氛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營造平等、圍結、和諧、進取的班級氛圍。
(1)堅決執行現有的班級公約、班規。
(2)布置教室環境。如設立“圖書角”、“衛生角”等。
(3)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供顯示學生才華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自理自治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創新精神。
3、指導班干部培養工作計劃。
第一,幫助班委干部樹立威信;
第二,鼓勵班委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三、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1、加強與科任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2、定期不定期召開學習委員和科代表會議,了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對拖、欠作業的學生及時進行教育。
3、利用班會課不定期的開展學法交流,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4、在班級建立“小組互助學習”模式,開展多種學習競賽活動,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5、加強對學困生和后進生的幫助,由班委會和科代表牽頭,采取手拉手的形式,實行一幫一。
四、針對特殊學生,開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學困生名單,建立特殊學生檔案。
2、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法,對特殊學生開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過觀察、與學生談心、聽取各方意見,建立起豐富的信息網絡,隨時掌握與調控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思想行為動向。要力爭和科任老師及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特別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取得共識,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3、班主任工作中最為細節的部分是針對行為習慣差、自控力差的學生,對他們的思想品德、學習態度、日常行規等方面進行教育和訓練。
五、與家長保持正常、經常化的溝通,力爭家長的配合,共同管理好學生。
一、班級情況說明
我班共有學生5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學生活潑好動,控制力差,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本學期我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一支有進取心、能力較強的班干部隊伍,全體同學都能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弘揚正氣,逐步形成守紀、進取、勤奮的班風。
二、加強班風建設
1、安排班級活動
根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的安排,引導學生開展各項實踐活動。
如每周一次的班會,要抓住契機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具體班會主題由我和班委視具體情況而定。
2、營造向上氛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營造平等、圍結、和諧、進取的班級氛圍。
(1)堅決執行現有的班級公約、班規。
(2)布置教室環境。如設立“圖書角”、“衛生角”等。
(3)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供顯示學生才華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自理自治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創新精神。
3、班干部培養工作計劃。
第一,幫助班委干部樹立威信;
第二,鼓勵班委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三、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1、加強與科任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2、定期不定期召開學習委員和科代表會議,了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對拖、欠作業的學生及時進行教育。
3、利用班會課不定期的開展學法交流,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4、在班級建立“小組互助學習”模式,開展多種學習競賽活動,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5、加強對學困生和后進生的幫助,由班委會和科代表牽頭,采取手拉手的形式,實行一幫一。
四、針對特殊學生,開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學困生名單,建立特殊學生檔案。
2、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法,對特殊學生開展教育。班主任要通過觀察、與學生談心、聽取各方意見,建立起豐富的信息網絡,隨時掌握與調控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思想行為動向。要力爭和科任老師及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特別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取得共識,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3、針對行為習慣差、自控力差的學生,班主任老師對特殊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態度、日常行規等方面進行教育和訓練。
特殊教育學校是特殊教育發展的基石,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與發展的水平對特殊教育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1]。據教育部的《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1853所,比上年增加86所;特殊教育學校共有專任教師4.37萬人;全國共招收特殊教育學生6.57萬人,比上年增加1613人;在校生37.88萬人,比上年減少2.00萬人。與此同時,人們對承擔著特殊兒童教育教學任務的特殊教育學校賦予了更高的期望與要求;特殊教育學校已不僅僅是接納特殊兒童就讀的機構,而是要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為特殊兒童的學習、就業和未來發展服務。學校校務評估是評估者依據相關的評估標準,應用科學的方法,對學校整個或某一方面管理工作的狀態和結果以及運作過程進行質和量的價值判斷,目的在于鑒定、監控并指導學校工作,幫助學?;蚬膭顚W校自我發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改進,促進學校發展和質量的持續提高[2]。因此,如何衡量與評價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價值,了解特殊教育學校的經營績效,深入挖掘推進特殊教育發展工作中的問題與盲點,優化教育配置,對于滿足特殊兒童的發展需要、促進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快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臺灣目前已確立了特殊教育學校的評估體系,了解并吸取臺灣特殊教育學校評估的經驗,可以為我國大陸地區特殊教育學校的評估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在分別以“特殊教育”、“臺灣特殊教育”、“臺灣特殊教育學?!?、“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臺灣特殊教育評價”等為關鍵詞,在國家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廳、臺灣教育部網站上進行模糊檢索;然后,對搜索到的文獻進行二次篩選。篩選標準是所的文件必須包含“特殊教育”或者“特殊學?!?,文件內容必須是同特殊學校評估(義務教育階段)直接相關的指標體系。最后,經過整理,獲得了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相關資料。
二、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體系的簡要介紹
依據《特殊教育法》和《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中的相關規定,臺灣教育部在2013年4月頒布《101年度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實施計劃》,著手組建特殊教育學校的評估體系,以背景、輸入、過程、產出(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CIPP)理論為基礎,在評估中以校長領導為輸入,以滿足學校和個別學生需求為考量核心,考察其在行政管理、學務專輔、環境設備、社群互動等7個方面的實踐過程,以評量辦學成效為產出。具體介紹如下:
(一)評估組織
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有三個組織部門,即由教育部選聘教育行政人員、學者專家、校長等代表共同組成的評估會,由教育部選聘特殊教育相關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組成的評估小組,以及由國立彰化師范大學組建的評估研發及工作小組。這三個部門的組織架構如圖1所示。如上圖所示,評估工作是由評估會統籌,評估小組、評估研發及工作小組配合執行來完成的。具體實施時,評估會負責審議、咨詢整體評估事宜,整體調控;評估小組負責前往各個學校進行實地評估;評估研發及工作小組負責擬定評估工作計劃、指標、量表、評估手冊資料,并為評估提供技術支持。
(二)實施流程及評估方式
1.實施流程評估體系包括準備、評估、總結三個階段。在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是制定評估內容,并開展針對評估人員和受評學校的培訓活動;在評估階段,受評學校完成自評,評估人員進行實地測評,并在一個月內完成評估報告,在14日之內把評估報告送達受評學校;在總結階段,討論評估結果,在14日內告知受評學校,并受理受評學校的申訴,完成評估結果的修訂與公示。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2.評估方式評估采用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方式,即學校自評和實地評估相結合。(1)學校自評:受評學校負責人參加自評說明會;組成學校評估委員會和工作小組進行自評,撰寫自評報告;召開自評報告協調會議,匯整學校自評報告。(2)實地評估:評估人員參加專業評估培訓會后,進行實地評估;然后根據評估情況撰寫各校評估報告,并針對評估情況召開討論會,確認正式評估結果。(三)評估內容評估內容分為三個層次,即項目、指標、參考效標。原則上,評估人員依據指標進行評分,受評學校依據參考效標進行資料準備,也可根據實際情況申請免評部分參考效標。因此,受評學校評估時的具體參考效標內容略微有所不同,以下會具體說明。評估項目及指標內容和占分比例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評估共有7個項目,50個指標。對于第三層次參考效標的內容,《101年度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實施計劃》未做詳細規定,各個受評學校參考《102-103教育部所屬高級中等學校特殊教育班評估實施計劃書》中的相關規定,各自制定具體的參考效標進行自評。通過查閱各個受評學校的自評報告,發現參考效標內容多是依據本校情況制定,推廣性較低,且數量較多(范圍在90-105個),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三、關于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體系的分析
歐盟在2001年提出“歐洲跨國合作的學校教育品質評估”(Europeancooperationinqualityevalua-tioninschooleducation)報告書,明確指出,教育品質的評估與改進,最終取決于學校層面的發展。該建議書呼吁各會員國在學校自我評估和外部評估的平衡框架上,創建促使學校進步及學生學習成效提升的雙贏目標。在對特殊教育學校進行評估時,應堅持這一雙贏目標。綜合分析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體系,除了達到這一目標外,還有以下優勢和不足之處。
(一)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體系的特點
1.評估以完善的特殊教育法規為制度基礎臺灣自1970年以來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規,以促進特殊教育的發展。其中,2000年頒布的《教育基本法》第13條規定:政府及民間為能提升教育品質、促進教育發展,應該加強教育研究與教育評估工作。該法令的頒布是臺灣教育評估制度的法源基礎,表明了教育評估工作的重要性。2003年修正的《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規定,“直轄市及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辦理特殊教育之績效,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至少每兩年辦理評估一次”。至此,臺灣特殊教育評估已由過去的專案性、重點性的實施,轉為常態性及持續性的品質監督工作。2010年修正的《特殊教育法》第47條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學校辦理特殊教育之成效,主管機關應至少每三年辦理一次評估”。此項規定除強調特殊教育服務品質的掌控,應繼續由常態且持續的評估工作把關外,更進一步加長了常態評估工作的時間間距,由兩年延長為三年,使學校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周期性的自身素質提升?;谝陨戏傻念C布,臺灣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特殊教育法規體系。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務評估體系正是依據上述法律制定,從而保證了其高效的執行力。2.評估程序嚴謹,力求客觀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體系是一套嚴謹的評估系統,首先,評估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評估和結果。三個階段相互銜接,緊密聯系。每個階段的工作任務和時間節點都做出了具體規定,確保每一階段任務按時完成。例如,在評估階段,評估結果一個月內必須反饋給受評學校。這一舉措,不僅能夠讓受評學校了解自身發展的現狀,而且也能夠讓受評學校在自評的基礎上,審核評估小組的工作,通過主客觀評價的結合方式,確保評估能夠客觀的反映學校的發展現狀。其次,評估結果的審核過程,更是體現了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工作的重點是力求客觀反映受評學校的真實情況。例如,在總結階段,如果受評學校認同評估結果,則公布評估結果,評估完成;若不認同,可以在收到評估結果的14日內,就有異議的部分向評估小組提交復審要求。評估小組需在14日內,完成復審工作,并再次反饋給受評學校;受評學校收到復審結果的14日內,可提交申訴報告,說明評估發現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擬解決方案。3.評估內容全面,體現專業性評估中最為突出特點的是評估內容,在范圍上涵蓋了校務工作的各個方面;在對象上,考慮評估學校教育對象的獨特性,體現了評估的專業性。例如,在學校管理方面,評估了校長領導和行政管理;在教育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方面,評估了課程教學與實習輔導,重點考察障礙學生的適性學習,個別化教育情況,以及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性;在素質教育方面,評估了學務輔導,重點關注障礙學生生活技能和社會適應性的提升;在學校硬件設施方面,評估了環境設備,特別是校園無障礙環境的設置。在學校績效方面,評估了績效表現。此外,由于特殊教育學校教育對象是障礙學生,在社群互動的評估中,重點關注學校與家庭、社區的如何合作,以更好的促進障礙學生的發展。例如,學校定期編印家長手冊、通訊等刊物,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的資源等;與社區醫療機構結合,為障礙學生提供醫療層級的專業復健等服務??偠灾?,臺灣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務評估旨在全方位的展示出校務工作的實際情況,全面而具體的反映出學校教育的成效與不足,進而為學校未來發展計劃的修改與制定提供全面可信的基礎資料。4.評估工作多方協作臺灣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務評估工作不僅僅是由某一個部門完成的,而是多方協作的結果。這在2001年頒布的《特殊教育法》第11條規定中也有所體現,各市縣教育局均設特教科和包含咨詢、特殊學生鑒定及就學輔導會;各中小學設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大學設立特殊教育中心以保障特殊教育的推行運作。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的研發由高等院校負責,事務性的工作由教育部和特殊學校負責,整個評估過程需要多方協作,各司其職,發揮各方所長,專業而公正的對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現狀做出有效評價。
(二)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體系的不足之處
1.評估指標劃分過于細致,導致重復測評正如前文提到的,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的指標共有50個,雖歸屬不同的評估項目,但也有重合的部分。以資源整合和策略聯盟這兩個指標為例,二者的內容有重疊,資源整合中有“配合提供學生的醫療等相關服務”,而策略聯盟里則出現了“與社區醫療服務相結合,為學生提供醫療層級的康健服務”。這種兩個指標下的參考效標內容重疊,不僅會使事務雜陳,加大評估工作的任務量,耗費不必要的時間和人力;而且也會使受評學校為滿足評估要求而重復做同一工作,影響工作效率,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2.評估人員構成過于復雜,影響評估的一致性評估人員構成既包括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教授,相關機構的專業人員,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包括民間團體代表。這里不難發現,高校與相關機構、教育主管部門的參與者基本都是專業人員,對特殊教育有專業的了解。至于民間團體代表,則不能保證他們的專業性足夠高。這樣,在評估時專業人員和非專業人員的知識背景和教育觀念的不同容易造成觀點的分歧,影響評估結果的一致性與科學性等。
四、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體系對我國大陸的啟示
目前我國大陸地區的特殊教育學校評估尚無統一的標準,基本是各省市自行制定評估方法。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特殊教育事業起步較早,能為特殊學校的發展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條件。因此,制定特殊學校評估標準中83.33%的省市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這一比例遠遠高于中西部。此外,我國各省市的特殊學校評估指標體系在整體結構和具體評估項目方面差異較大,評估內容分散在學校定位,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育環境,教育保障,教育效果等六大方面中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難以全面反映特殊學校的發展現狀。正如劉五駒[8]指出,在各省市制定的評估方法中,普遍存在指標體系的構建隨意性大于科學性。鑒于當前我國特殊學校評估標準缺乏理論建構,可采用的操作性評估工具不足,缺乏完整的評估體系指導等問題,再結合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體系的經驗和教訓,可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一)完善特殊教育法律法規,提供法律基礎
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體系的依據是其完善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規體系,而我國大陸地區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規還比較缺乏。目前與特殊教育相關的規定有:1998年,教育部頒布了《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入學及學籍管理、教育教學工作、校長教師和其他人員、機構與日常管理、衛生保健及安全工作、校園、校舍、設備及經費、學校、社會與家庭共計七個方面對特殊學校辦學進行了規定。2001年,教育部了《義務教育階段培智學校/聾校/盲校教學與醫療康復儀器設備配備標準》。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由總則,建設規模與建筑項目,學校布局、選址、校園規劃與建設用地,校舍建筑面積指標,校舍建筑標準五個方面構成。但迄今為止,我國尚未形成一個系統完整的特殊學校評估指標體系,缺乏對特殊學校進行監管和評估政策的依據。正是由于立法的滯后,各省市特殊教育的管理才雜亂無章。只有制定專門的特殊教育法,才能從上至下有序的開展特殊教育工作,才能依法制定完整的特殊教育學校評估體系。
(二)規范的評估程序,確保評估有效性
臺灣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評估體系既有“背景,輸入,過程,產出”的理論基礎,又有規范的評估程序。比如,在準備階段,除了完成評估工具的制定外,還規定必須召開學校自評和評估人員實地評估的培訓會,確保評估工作的順利進行;在評估和總結階段,規定評估結果及時反饋給受評學校的時間范圍,給與受評學校申請復審和申訴的機會,不斷完善評估結果,保證了評估的客觀性。李凌艷[9]指出同西方傳統相比,我國的學校評估工作及其問題的研究更多地是從一種行政管理的需求角度誕生的,而并未滿足專業性研究領域對教育評價從實踐到理論的研究需求。因此,我國在開展特殊學校的評估工作時,要注意從專業領域的需求出發,借鑒臺灣地區的經驗,加快評估體系的理論構建,對評估指標和結果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和論證,實現全面、真實、客觀的評估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育質量這一目標。
(三)整合高校、特殊教育服務機構等資源,提供專業支持
一、班級情況說明
二、加強班風建設
1、安排班級活動
根據學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導學生開展各項實踐活動。
如每周一次的班會,要抓住契機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具體班會主題由我和班委視具體情況而定。
2、營造向上氛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營造平等、圍結、和諧、進取的班級氛圍。
(1)堅決執行現有的班級公約、班規。
(2)布置教室環境。如設立“圖書角”、“衛生角”等。
(3)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供顯示學生才華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自理自治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創新精神。
3、指導培養班委干部。
第一,幫助班委干部樹立威信;
第二,鼓勵班委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三、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1、加強與科任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2、定期不定期召開學習委員和科代表會議,了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對拖、欠作業的學生及時進行教育。
3、利用班會課不定期的開展學法交流,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4、在班級建立“小組互助學習”模式,開展多種學習競賽活動,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5、加強對學困生和后進生的幫助,由班委會和科代表牽頭,采取手拉手的形式,實行一幫一。
四、針對特殊學生,開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學困生名單,建立特殊學生檔案。
2、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法,對特殊學生開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過觀察、與學生談心、聽取各方意見,建立起豐富的信息網絡,隨時掌握與調控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思想行為動向。要力爭和科任老師及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特別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取得共識,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3、針對行為習慣差、自控力差的學生,班主任老師對特殊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態度、日常行規等方面進行教育和訓練。
一、班級情況說明
我班共有學生5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學生活潑好動,控制力差,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本學期我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一支有進取心、能力較強的班干部隊伍,全體同學都能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弘揚正氣,逐步形成守紀、進取、勤奮的班風。
二、加強班風建設
1、安排班級活動
根據學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導學生開展各項實踐活動。
如每周一次的班會,要抓住契機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具體班會主題由我和班委視具體情況而定。
2、營造向上氛圍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努力營造平等、圍結、和諧、進取的班級氛圍。
(1)堅決執行現有的班級公約、班規。
(2)布置教室環境。如設立“圖書角”、“衛生角”等。
(3)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心,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供顯示學生才華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自理自治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掘創新精神。
3、指導培養班委干部。
第一,幫助班委干部樹立威信;
第二,鼓勵班委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
第四,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三、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1、加強與科任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2、定期不定期召開學習委員和科代表會議,了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對拖、欠作業的學生及時進行教育。
3、利用班會課不定期的開展學法交流,促進學生共同提高。
4、在班級建立“小組互助學習”模式,開展多種學習競賽活動,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5、加強對學困生和后進生的幫助,由班委會和科代表牽頭,采取手拉手的形式,實行一幫一。
四、針對特殊學生,開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學困生名單,建立特殊學生檔案。
2、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法,對特殊學生開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過觀察、與學生談心、聽取各方意見,建立起豐富的信息網絡,隨時掌握與調控特殊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思想行為動向。要力爭和科任老師及家長對學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態度,并時常同他們交換意見。特別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取得共識,配合學校教育好孩子。
3、針對行為習慣差、自控力差的學生,班主任老師對特殊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態度、日常行規等方面進行教育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