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9 12:20: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工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新時期,加強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不僅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而且對加強企業的管理水平,推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有重要作用。
(一)明確企業職工教育對企業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國企要想不斷地發展,就需要不斷地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才,企業在發展中要對這方面有深入的認識,加大對企業職工教育的投入力度。雖然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實力不夠,在職工教育中不可能像大企業那樣投入過多的資金,但是從思想上要對職工教育有足夠的認識,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加強對企業職工教育的投入。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訓機構為了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應不斷提高企業職工的素質,在企業中設置專門的職工培訓機構。對于大型企業來講,要在企業中設置獨立的培訓機構,在培訓機構運行的過程中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如果企業自身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建立專門的培訓機構,應委托有資質的社會專門培訓機構,定期對企業的職工進行培訓。社會專門的培訓機構要在研究各企業不同發展需要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教育培訓方案,這樣才能保證企業職工的教育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選擇正確的職工教育方式和內容很多企業在進行職工教育時,往往采用比較死板的教育方式,灌輸式的教育使職工感覺沒有新意,降低了企業職工教育的效果,所以在企業職工教育過程中要轉變觀念,采用適應企業特點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方式的選擇中要對教育對象有足夠的認識,盡量創造出輕松、活躍的教育環境,勇于嘗試新的教育方式,提高企業職工教育的效果。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要根據企業的具體需要進行,對企業在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教育培訓中重點解決。不斷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生產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加強企業職工的思想教育,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精神基礎。
(四)重視對職工教育結果的評價企業職工教育培訓評估是對企業職工在教育過程中收獲的知識進行評價,公正的教育評估有助于企業對當前教育培訓內容進行調整,使其更加有利于企業進一步的發展。在企業教育效果評估中需要注意對三方面的內容進行評價:首先要評價教育培訓的內容是否滿足企業的發展;其次要評價教育培訓中學到的知識能不能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最后要評價教育培訓的長期效果,看在長期的發展中教育培訓的內容能否發揮出重要作用。
二、加強企業職工教育的方法步驟
(一)崗前培訓對新招聘入職的員工進行培訓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文化。包括公司業務范圍、創業歷史、企業現狀以及在行業中的地位、未來前景、經營理念與企業文化、組織機構及各部門的功能設置、人員結構、薪資福利政策、培訓制度等。二是員工守則。企業各項規章制度、獎懲條例、行為規范等。三是崗位職責。了解所從事的崗位具體工作內容和有關規定。四是業務技能。包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與崗位相關的技術知識和操作規范。五是安全法規。所從事的工作中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各種事件的處理原則與步驟、仔細介紹安全常識,通過安全知道培訓使其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六是員工福利。主要有加薪的方法和升遷政策,各種補貼與獎勵制度等。七是職業道德。
(二)在職培訓企業在職員工培訓內容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對已在崗的技術工人,主要進行本崗位職業技術理論、安全生產、職業道德和技能操作等應知應會的加強培訓。二是對需要晉級的技術工人,主要進行高一級的職業技能和管理技能培訓,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規程的培訓等。三是對具有一定專業學歷和技術職稱的各級技術、經濟干部和業務管理人員,主要進行知識更新的教育。四是對于高、中級科技人員,要定期、脫產進行各類形式的繼續教育,并按規定形成制度,使這部分骨干適應世界新技術革命發展的形勢。
(三)培訓方式一是在企業內實行內訓。即由人力資源部組織,由各部門主管進行內部員工素質及技能提升培訓。一般指崗位業務及企業文化、安全知識、職業道德和有關的行業相關政策法規。培訓地點以在企業內部開展為主,上課時間由主管部門統一安排,上課老師可以是企業內部的主管或外面聘請回來的相關行業專家。二是以外訓形式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即由人力資源部或工會組織、宣傳及發動職工報名參加,組織企業員工進行戶外訓練或到外面的培訓機構參加的培訓。比如各種技能晉升或技能考證的培訓,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短期或繼續教育培訓等。
關鍵詞: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廣州醫科大學
地方高校是指隸屬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依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地方的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高校[1],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地方高校有兩類,一類是省屬地方高校,另一類是市屬地方高校。本文中的地方高校是指由地市級(自治州)地方政府(或稱第三級政府)出資興辦的、接受省政府(教育廳)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通常稱為“省市共建”)的公立本科地方院校。
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的核心競爭力突出表現在學校的人才培養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兩個方面。地方高校推進國際化有利于師資、課程、知識等發展要素與國際接軌。地方高校可以吸取國際經驗,加強國際合作與競爭,增進協同創新理念和實踐探索,提高人才培養水平進而提高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地方高校在推進國際化的進程中,受到自身定位(服務于地方發展)、人才培養方向(為地方培養人才)、有限的資金投入等因素的影響,其國際化水平與其改革發展的現實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廣州醫科大學是一所以醫學為主的單科性本科教育的地方院校。近年來,學校實施國際化辦學戰略,把國際化辦學納入學?!笆濉卑l展規劃,提出了擴大對外交流、提高對外交流合作水平的發展方向。在管理體制上,學校成立了國際教育學院,從人員編制、辦公條件、外事經費等方面給予國際化辦學工作充分的重視和支持。廣州醫科大學在國際化辦學方面的探索,為廣州落實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和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提供了醫療衛生方面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對由點到面推動廣州地區高等教育國際化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一、課程國際化
課程對高校和學生群體的未來發展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課程國際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醫科大學從2011年開始開展本科教育國際化辦學改革試點工作,在課程設置、教材建設等方面不斷革新,積極構建國際化課程體系。一是創新臨床醫學精英人才培養模式。廣州醫科大學從2010年開始設立臨床醫學專業統籌實驗班――“南山班”(以鐘南山院士的名字命名)。學校集中優質教學資源,實行小班制、導師制、全英教學制、學生早臨床制,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2013年成立的“南山學院”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薦優秀學生到國外名校攻讀博士學位或參加海外交流項目,旨在培養具有寬厚的人文素養、較高的科研素質、廣闊的國際視野的臨床大夫、臨床工作管理者和臨床科學家。二是加大國外原版教材的引進力度(如國外名校的醫學課程體系和教材)。廣州醫科大學鼓勵教師積極開展全英語或雙語授課,目前使用了37本原版英文教材。通過國際合作,學校以“南山班”為龍頭,建立了國際化課程體系。
二、教師國際化
沒有國際化的師資,就不可能有國際化的教學和科研[2]。大學教師的國別構成、學緣結構、學術觀點等方面的多元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基礎。廣州醫科大學通過“引進來”與“送出去”的策略打造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廣州醫科大學通過各種方式在全球范圍內招聘優秀教師,比如長江學者、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并讓他們活躍于二級學院的科研前沿和教學一線,進而提升學校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學校還注重培養本校教師。第一,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將本校教師和管理人員送到國外進修學習。幾年來,共送出12批次205名教師和管理干部(占全校教職工的37%)到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的知名高校進行培訓,有效地促進了教職工教育和管理理念的國際化,進而提升了學校的國際化辦學水平。由于培訓成效較好,廣州醫科大學多次被評為“廣州市出國(境)培訓先進組團單位”。第二,長期在校內開設為期4個月的英語強化培訓班,由具有博士學位的外籍專家授課,每期遴選6~8名骨干教師或管理干部。目前,共培訓了近百名中青年教師,占專任教師的25%,切實提高了教師隊伍的英語水平和全英授課能力,打造了全英教學的中堅力量。
三、學生國際化
(一)開展多元化的國際合作項目
醫學教育國際化不是單向的過程,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的過程。廣州醫科大學積極引進和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并與本校實際情況相結合,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國際聲譽。學校以國際合作項目為載體,8個學科的專業實現了與境外高校優質專業的對接并建立學分互認機制,5個碩士和博士項目與國外名校聯合培養學生,課程對接促進了學校課程的國際化[3]。例如,學校與英國愛丁堡大學成立了“廣醫-愛丁堡醫學教育聯盟”,開展多層次合作與科研合作,包括聯合培養本科生、研究生,定期舉辦醫學國際教育論壇。
由于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醫學教育體制不盡相同,一般醫學專業無法跟國內外高校的醫學專業直接對接;且受地方高校學生英語水平的限制,醫學院校無法通過國際交流項目大批量輸送學生出國交流。因此,廣州醫科大學創新學生海外學習交流項目形式,與境外姊妹學校聯合開展方式多樣的暑期海外游學項目。項目類型主要有三種。一是暑期臨床醫學專業游學團,選派師生參加姊妹高校暑期臨床醫學專業游學團。二是利用假期到境外醫院見習的學生交流團,學生可以獲得實習學分。三是“以問題為本的學習(PBL)課程體驗”活動。
近兩年來,廣州醫科大學共派出100多名學生參加各類國際合作項目和游學項目,還設立專項獎學金,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多元化的國際交流項目,開拓學生視野,擴大師生對外交流的范圍,增進與境外友好學校的相互了解。
(二)營造多元文化校園
廣州醫科大學自2010年開始招收來華留學生(臨床醫學),為他們提供全英授課,目前吸納了100多名來自印度、尼泊爾等10個國家的留學生。學校還以招收國際留學生為契機,積極營造多元文化校園,探索醫學教育國際化。學校參照醫學教育國際標準,根據留學生來源國家對醫學的需求及留學生畢業后回國或到第三國服務的要求,制訂外國留學生教學計劃,對課程安排、考試管理、成績評定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調整。此外,學校引入國際承認的學生考核評價標準,注重形成性評價,采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等國際公認的醫學教育評價模式,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
四、科研國際化
很多高校旨在通過科研的國際合作,培養熟悉國際慣例并能融入國際社會的科研人才,引進國際科研技術,推動本土的科技創新。然而,地方高校的科研投入有限,不可能在所有領域和學科與重點高校進行競爭,只能在投入許可的范圍內, 結合本土的科研優勢與國外頂尖科學家或團隊進行合作,形成局部優勢,力爭在短期內打造具有前沿水平的學科,從而提升學校的科研實力。
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帶頭人鐘南山院士是近十幾年來推動中國呼吸疾病科研與臨床醫療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領頭人之一。鐘南山院士和他的團隊重視與國外科學家的團隊合作,與國外高校、實驗室成立了“中美肺癌聯合實驗室”“中國-加拿大呼吸疾病研究聯合實驗室”等,形成了協同創新的科研合作平臺,在國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SCI論文,實現了科研和臨床領域的創新。自2012年起,廣州醫科大學與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霍夫曼教授的團隊合作,成立了“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該研究所將建設與國際接軌的實驗平臺,組成國際化的科研團隊,與國外實驗室聯合培養有潛力的青年科學家和學生。
通過整合全??蒲袑嵙Γ訌妵H合作,廣州醫科大學積極促進高端醫學學術交流,提升大學的科研水平和國際知名度。近兩年來,以廣州醫科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發表的SCI論文達到277篇。此外,為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了解專業前沿動態,廣州醫科大學充分利用對外合作資源,舉辦國際學術會議,為學校學術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和國際化水平。其中,兩年一屆的“廣州-愛丁堡醫學教育論壇”在廣州和愛丁堡兩地輪流舉行,促進了中英兩國醫學教育者的交流與合作。高水平的學術會議不僅介紹了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也促進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之間的交流、對話及合作,提升了相關學科的研究水平及國際影響力,為學校師生獲取大量最新的醫學信息和先進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國際化平臺。
五、小結
廣州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這使得廣州醫科大學在推進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具有先天的區位優勢?!吨榻侵薜貐^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提出,2020年把廣州建設成為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放寬與境外機構的合作辦學權限,鼓勵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形式的智力引進和人才培養合作,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借助廣州建設中心城市的契機,廣州醫科大學有較多機會與境外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在推進國際化的進程中,廣州醫科大學注重利用多種國際化要素。廣州醫科大學以廣泛的國際交流活動和專業的國際學術會議為基礎,推動實質性科研合作,建立優質國際合作項目,并在項目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課程對接,促進師生的國際交流;通過建立國際科研合作平臺,引進國際優秀的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提高學校的科研水平,并在科研合作的基礎上與國外實驗室聯合培養研究生,互派青年教師到對方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積極召開國際學術會議,擴大學校影響力;以招收留學生為切入點,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提升辦學層次。
通過大力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廣州醫科大學擴大了學校的開放程度,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合作交流局面,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學校實際情況、具有地方院校辦學特色的教育國際化道路,為培養與建設廣州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所需人才相適應的、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醫藥衛生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地方高校在推進國際化辦學的過程中還面臨著國際交流專項資金不足、參與國際交流學生比例較低等問題,如何搭上廣州建設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的順風車,繼續深化國際化辦學并推動自身的發展,是值得進一步研討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趙芳林.地方高校辦學特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