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1: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企業工程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題目: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語言精練、明確,中文摘要約100200字;3、關鍵詞: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
4、目錄:寫出目錄,標明頁碼。
5、正文:??飘厴I論文正文字數一般應在3000字以上。
畢業論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論、結論三個部分。
前言(引言)是論文的開頭部分,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現實意義、對所研究問題的認識,并提出論文的中心論點等。前言要寫得簡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長。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材料、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實驗結果,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結論是畢業論文的收尾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束語。其基本的要點就是總結全文,加深題意。
6、謝辭:簡述自己通過做畢業論文的體會,并應對指導教師和協助完成論文的有關人員表示謝意。
7、參考文獻:在畢業論文末尾要列出在論文中參考過的專著、論文及其他資料,所列參考文獻應按文中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排列。
8、注釋: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闡述和說明。
9、附錄:對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附錄中。
環境工程專業卓越工程計劃的教學改革
摘要:“卓越工程師計劃”是基于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的工程實踐教學改革,更注重大學生工程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以學校環境工程專業為改革對象,全面分析與探討實施環境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必然性、基礎與措施。通過改革與完善現有的課程教學體系與校內外多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實現了學校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目的,滿足了國家培養人才的需求。研究結果對于卓越工程計劃及在其它專業方面的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卓越計劃;環境工程;教學改革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教育部提出的提高教育質量的重大改革項目和重要舉措,旨在為國家的經濟發展輸送大量創新型的工程類人才,進而實行強國富民的目的,這將對國家全面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①②本文以安徽建筑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踐教學改革為例,探討在本校開展卓越工程師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在全校乃至全國的全面開展將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文將從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改革的必然性、改革的基礎、改革的具體實踐等幾個方面展開敘述。
1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模式改革是國家和地方發展的必然性
1.1國家人才的需求傳統經濟不顧環境健康的飛速發展,導致了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由此導致的環境危害事件頻繁發生。因此,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全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形勢尤為嚴峻,面對嚴重的環境污染現狀,國家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社會對環境工程學科專業研究及應用型相關人才的需求將急劇增加。③作為高校的環境工程專業,面對日益嚴重且更為復雜的環境污染現狀,需要通過不斷改革才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求,培養出的人才才能更好地為國家服務。
1.2支撐地方經濟社會和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要隨著安徽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生態環境問題將日益突出,我省所頒布了《安徽省生態強省建設實施綱要》,④實施重點目標為將我省基本建成生態環境優美、生態經濟發達、生態家園舒適、生態文化繁榮的宜居宜業生態強省。因此,不僅要培養環境工程專業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培養創新型、高端的環境工程工程類人才以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才能使人才培養真正地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
2本校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基礎
安徽建筑大學環境工程專業2001年正式開始招生,2009年,水污染控制與廢水資源化實驗教學中心批準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2年,水污染控制與廢水資源化實驗室被批準為“安徽省重點實驗室”,2013年通過國家審核;2012年環境工程學科被批準為“安徽省重點學科”。從2005年至今,環境工程專業已有10屆畢業生,為社會輸送大量專業人才,有的直接進入環境方面的工作崗位,其中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工作單位的技術骨干或管理骨干,有的繼續進行深造讀研或讀博以便將來從更高層面服務于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
環境工程專業是一個“朝陽專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學校領導和老師非常重視學科的創新型,通過不斷輸送教師外出調研、學習和參加會議交流的形式,進行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修訂和培養模式的改革;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同時組織多人次成功申報國家教育部、建設部、安徽省教育廳等各級各類教研教改項目幾十項,其中十余項獲省級和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經過多年的探索與改革,在培養方案的設計、課程與教材體系構建、師資隊伍的建設、課堂教學手段的轉變、校內外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本專業卓越工程師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卓越計劃人才培養過程的研究與實踐
3.1制定以工程項目為導向的培養方案培養計劃的制定是實現環境工程卓越計劃人才培養的方向和指針。工程項目是以工程建設為載體的項目,以建筑物或構筑物為目標產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并應符合質量要求。按照CDIO標準⑤來制定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需要培養出適于社會發展的工程型人才,那么就需要考慮在制定環境工程培養計劃時以工程項目為導向。
3.2根據工程項目需求,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工程項目需求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是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人才培養的必備條件。工程項目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實踐。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培養出來的工程型人才,必須全面系統地了解工程項目的相關知識。因此,環境工程專業需要建立以“通識課程、工程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特色課程”有機結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并通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學生可將課本知識與社會條件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自己,以便于學生后期從事工程實踐的時候真正做到理論結合實際。
3.3根據卓越工程培養計劃的需求,進行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改革卓越工程培養計劃需要改變傳統的說教方式,提倡自主和引導式學習,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并通過實行導師制,讓學生跟隨老師進入實驗室、進入工廠企業進行大學生科技創新方面的活動。通過實地學習,完成一系列項目的方案的構思、項目設計、項目的實施和項目運行結果的考核等,使學生真正地從課本走向實際。
3.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業務水平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實施完成的前提。在堅持高學歷高水平的基礎上,充分考慮科研學術梯隊和專業課程團隊建設的需求,培養和引進1~2名具有相關工程背景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和骨干2~3名,聘請一些有企業生產和管理經驗、職稱較高的技術人員作兼職導師,同時擴大對外交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繼續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學術交流與合作,建立教師交流互訪、項目合作等合作制度,不定期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開設講座與進行學術交流。
3.5加強實踐教學內容建設和改革,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實踐環節是實現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關鍵。環境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近幾年改革較大的是實驗教學,對所有開設的實驗進一步整合、優化,按照“必做、選做、綜合設計”開設,使學生不僅掌握實驗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實驗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將緊貼未來工作崗位、緊貼實際工程項目展開。既可在學校進行,也可在企業進行,主要根據學生的個人志向、就業前景而定。
3.6強化教學與科研基地建設強化教學與科研基地的建設是實施環境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的保障。在鞏固和完善“國幀環保集團”、“皖維集團”、“安徽豐源生化有限公司”等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的基礎上,聘請企業業務水平較高、責任性強的工程師作為實習指導老師,選派青年教師參與企業或設計院項目,加強與“合肥水泥設計研究院”、“安徽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江淮汽車”等單位的廣泛聯系與合作,擴大實習基地。與“中冶華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煤炭工業合肥設計研究院”、“安徽省化工設計院”等單位共同建設2~3科學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基地,實現產學研有機結合,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同時加大現有教學、科研平臺的建設力度,打造本專業省內一流的教學和科研平臺。
3.7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人才質量跟蹤體系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人才質量跟蹤體系是實施環境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另一保障。設立院專業教學工作委員會,加強對專業教學過程的指導和督查,完善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人才質量跟蹤調查機制。
4結束語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工程類院校專業培養的必然趨勢和要求。本校環境工程專業通過建立教師隊伍、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手段的變革、建立校內外實踐建設平臺,有力地推動學校環境工程專業的卓越計劃的改革實踐,這對探索出一種適合安徽省地方土建類大學的實踐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案例。
注釋
①李愛玲,申少華,胡忠于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研究[J].廣東化工,2014.41(10).
②楊子江,姚大飛,郭波.基于“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4.34(3).
③王健勝,劉沛松,楊風嶺,文禎中.中國生態修復技術研究進展.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0).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雙導師;畢業設計
一、引言
我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品牌專業,也是內蒙古科技大學核心專業,機械工程學院的主要專業,在具有重要的地區影響力和輻射力。在內蒙古科技大學總體定位(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指引下,學院為卓越工程師計劃專業制定了具體的培養目標:高水平用型人才。重點突出“上手快、留得住、后勁足”的人才培養特色,“上手快”是指實踐能力強、“留得住”指人才綜合素質高、“后勁足”指創新能力強。
畢業設計與實習環節是培養學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階段,是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的最后一次綜合型實踐環節,該階段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實踐素養,在培養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二、當前畢業設計與實習環節存在的問題
工程實踐類畢業設計題目數量不足,內容陳舊。高校擴招,專業教師和學生人數比失衡,老師指導學生數目增長過快,導致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流于形式,質量不高。工程實踐類設計題目數量不足,部分畢業設計的題目和內容比較陳舊,與企業實際現場結合不多,畢業設計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機會少與價值有限。
教師實踐經驗不足。青年教師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工程實踐經驗欠缺。導致畢業設計常采用論文模式、回避設計課題。
教學實踐和生產實踐脫節。機械類本科畢業生在四年的學習中除了能在工程教育、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與實習等環節接觸到專業技能的鍛煉和培養外,沒有更豐富和充實的實踐環節鍛煉自己的專業能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應該具有扎實的理論素質和基本的專業能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企業迫切希望高校教師和學生進駐企業、熟悉企業,希望有更多高校畢業生加盟,表示希望校企共同培養學生。通過學生駐廠進行畢業設計,加深學生對企業的了解,也有利于企業引進和培養急需的高素質人才。
三、全力推進雙導師制畢業設計培養模式
推進畢業設計指導方式改革,建立“雙導師”制畢業設計培養模式。在畢業設計環節實行“雙導師”制。其中“校內監管導師”由學院統一安排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老師,負責學生畢業設計過程指導;“企業負責導師”由企業技術人員擔任,負責畢業設計選題、畢業實習、具體指導、過程管理。企業導師需具有高級技術職稱、在企業工作5年以上、具有與本專業相關的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一線工程技術人員擔任。
實行“雙導師”制,確保畢業設計真題真做是搞好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的根本。雙導師制就是為每一位學生安排一位高校專職教師和一位企業兼職教師作為導師,校企雙方導師共同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在選題審題、任務書下達、開題答辯和畢業答辯各個環節都由雙導師共同協商,制訂出詳細的工作計劃。畢業設計要求結合企業實際項目“真題真做”。企業導師的主要職責是為學生提出源于企業實際、是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校內導師的主要職責是分析和判斷選題的難度和深度是否合適。學生畢業設計題目既可以從企業當前的實際項目中選擇,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從企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中尋找。畢業設計方案在校企雙方導師的指導下制定完成。在開展畢業設計過程中,企業導師重點負責實踐方面的指導,校內導師重點負責理論方面的指導和畢業設計最終質量的把關。
每年聘請包頭鋼鐵集團、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神東集團天隆公司、包頭鋼鐵設計院等企業、設計院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企業帶教導師,與校內教師共同完成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立題、過程指導、論文評閱和答辯等工作。近3年來,“雙導師制”指導本科畢業生的人數已占總人數的35%以上,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2013―2015畢業設計(論文)52%學生以上由雙導師來指導。
加強“雙導師”制畢業設計過程管理及制度建設。針對企業導師與校方導師權責不清晰的情況,學院在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和具體操作可行性后,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對此進行改進嘗試:提高選聘要求以加強校企雙方導師的溝通。敦促時間節點以加強導師與學生間的溝通。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體系框架和內容由企業導師負責,如果學生和導師疏于溝通,論文進度明顯變慢。針對這個問題,校內導師負責進度指標,敦促雙導師制畢業設計學生的論文進度,并及時將進度情況與企業導師溝通,以提高學生對論文時間安排的合理性,保證論文按時間節點完成。
關鍵詞:中外高校;機械工程;畢業設計;比較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8-0045-02
一、我國高校機械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存在問題:導師對本科畢業設計題目進行預先指定,給出具體實施步驟和解決方案,學生被動接受并完成,許多問題分別存在于選題、開題、設計或研究、論文撰寫、答辯、評價等環節中,表現在:無論是以軟件設計為主的計算機編程類題目,還是以工藝設計或以結構設計為主的工程設計類題目,綜合性不夠。選題環節中導師的課題題目大而空洞,畢業設計內容和要求不明確。
作者對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2004級(2008年畢業)、2005級(2009年畢業)、2006級(2010年畢業)、2007級(2011年畢業)、2008級(2012年畢業)、2009級(2013年畢業)畢業設計的選題類型及來源進行統計分析,80%以上為自擬課題,務虛化嚴重。
設計類課題所占比例不足4成(2008年及2011年除外),有理科化的傾向。設計類選題(包括機電專業硬件設計、機械結構設計或工藝設計)較論文類(包括以軟件應用和程序編寫為主)題目比重所占比例過小。學生識別能力下降。
國內其他大學也有類似的情況:一人一題雖然可體現學生的工作能力和態度,但不利于培養合作精神,不利于設計成果的實物化和產品化;畢業設計任務書代替開題報告,設計環節學生得不到及時指導;低水平,重復多,創新能力不足;設計任務不明確,進度不合理;外文資料與設計內容相關性不強,綜述缺少整體感,文獻數量不夠;畢業答辯環節中提問簡單,學生回答隨意,成績評價不夠客觀;很少做出物理樣機或經過實驗驗證,不能反映學生的水平;畢業設計成績對就業和升學沒有太大影響,也是導致設計質量下要原因之一。
大學考核或排名主要依據的是科研而非教學水平,導致對教學不夠重視!高校擴招,教學和科研資源緊張,現有經費難以做出一定水平的研究。畢業設計是讓學生運用所學動手解決問題的良好契機,不良學術風氣造成粗制濫造現象嚴重!就業不容樂觀,設計與工作幾乎毫無關系,重視度不夠。畢業設計質量與指導教師有直接關系,選題深度廣度不夠。擴招后,師生比例呈放羊狀態。
二、國外高校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過程與要求
1.美國高校:許多研究型大學一般在大四開設頂峰(又譯尖峰)體驗課程,通過研究難度項目,把本科教育零碎知識整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獲得“頂峰體驗”。
美國工程頂峰體驗課程的采用,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教學模式為:接受(Receive)―聯系(Relate)―反思(Reflect)―提煉(Refine)―建構(Reconstruct)。打通技能和知識間的壁壘,可使學生發現技能與技能、知識與知識、知識與技能之間的有機關系;反思過去改進不足;把學習經驗融會到知識和技能體系中。
(1)師資保障:ASEE2005年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所有工程類高校教師均參與了頂峰課程及項目。教師主要擔當指導(57%)、咨詢(34%)和評價(16%)等三種角色。
(2)經費保障:經費是保證課程質量的重要保障。成本在1000美元以上項目:硬件成本55%,物資成本63%,旅行成本26%,軟件成本36%,其他成本26%。
(3)項目保障:項目數量關乎質量。2005年,每個項目團隊有10個以上的項目的占4%,有7~9個項目占3%,有4~6個項目占10%,有1~3個項目占12%,有1個項目占71%。每門工程頂峰設計課程有16個項目的占12%,有11~15個項目的占11%,有6~10個項目的占23%,有2~5個項目的,所占比例是38%,有1個項目,所占比例是17%。
(4)設計流程保障:綜合考慮需求擬定科目,工程課程的主題定位為:首先要易于整合以往學生的學習知識和經驗,其次要易于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使用所學技能和知識。
專家經過評估后,編寫大綱,即課程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時間、考核方案等。
2.英國高校:有些專業要求寫畢業論文,有選修有必修,較多部分是以課題為主。以英國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簡稱IC)為例,機械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設計過程可分為:(1)及接受畢業設計任務書;(2)依據畢業設計任務書的內容及要求進行考察、調研、查閱資料,并制定畢業設計任務進程表,進行總體方案設計;(3)詳細設計;(4)樣機制造及裝配;(5)樣機性能測試、實驗和綜合分析;(6)撰寫總結報告;(7)考核答辯。英國IC機械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過程時間為15周。
IC的畢業設計不是一人一題,而是四人組成團隊,題目一樣,但參數不同,成員共同完成。之后,將實驗與理論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成績評定由實驗測得實際效率決定,最后評定出最佳設計和最佳工藝獎。
由IC的畢業設計,可看出英國高校畢業設計的特點:選題綜合性強,熟練運用AUTOCAD、SOILDWORKS、FLUENT、ANSYS等各種CAD/CAE軟件包;3~5人組成小組,進行設計,培養加強團隊合作精神;成績評定基本基于對學生畢業設計成果的實際功效做出;對深造或就業影響重大,因此學生們一開始就投入最大的熱情和努力。
3.德國高校:德國工程應用型大學除必要外,不開純理論課程。學生畢業設計課題需自己到企業尋找。政府制定法規、優惠政策和提供經費。
(1)德國大學本科機械專業教育階段:德國本科生教育第一階段為兩年,學習各系共同基礎課程,進行選拔和淘汰。第二學習階段也是兩年,學生選擇專業方向,完成選修課、必修課和任選課程的學習任務,還需要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設計、專題報告、實驗、實習和畢業論文。第五學年,花3~6月時間寫畢業論文。
(2)畢業設計選題:大公司在本單位的報紙雜志上或網站課題信息,學生提出選題申請,企業對學生選擇錄取與否。小公司直接與學校聯系。
(3)畢業設計管理方式:如果申請畢業設計題目的學生被公司選中,公司會安排工程師來指導畢業設計,包括給出具體的課題名稱、任務內容及要求、課題時間進度、預期結果等。學生在公司做畢業設計課題一段時間(如2~3個月)后回到學校,導師進行審查。一旦導師和學生均認為能夠完成,該課題就可作為學生正式畢業論文課題。
(4)畢業設計基本要求:包括100頁左右的文字材料、需要的圖表及說明論文格式。論文以應用為本進行質量控制。課題未完成,但學生以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一樣可獲得通過。
(5)畢業設計成績考核及評定:畢業論文與專業考試用五分制進行評定。畢業總分是由論文分數加上專業考試分數得出平均分數??己嗽u定畢業論文原則上一般由兩位考官完成,一位(教師或畢業設計單位工程師)由考試委員會主席委派,另一位是畢業論文題目的指定者。如果兩位考官在評定考核中有意見分歧時,則采用地方性考試的評分規則。成績由學校教師給出,畢業設計單位不參與成績評定。
4.法國高校:對應的課程設計:從題目到項目開展及檢查,都與企業聯系密切,等同于我國本科階段的“畢業設計”課程,但在形式與方法上有差距。
法國課程設計的特點:(1)法國的課程設計學分較多,為本科總學分的1/16,我國高校畢業設計平均占總學分的1/20;法國工程師學校與我國的工科院校畢業設計的時間都是16周,一個學期,但法國工程師課程設計每天2學時,一周5天,共16周,總計160學時,而我國畢業設計總學時數是640,畢業設計要求學生每周5天,每天必須保證8學時,總共16周,法國學生只需要每天2學時。(2)法國工程師院校工程師階段的第二年,即四年級的課程設計題目通常以公司題目為主,經過主題演講階段、題目選擇階段、演講階段。(3)組織形式:以團隊形式完成。為保證科學及結果上的正確性,每一個“項目設計”小組均配備相關專業教師。(4)指導方式及要求:主要集中在實驗、選材及答辯等方面。教師提供參考資料供學生查閱,提供方法和思路供學生開展實驗、表述過程及結果,定期報告,經過反復分析和實驗獲得結論,準備答辯。教師給予指導。(5)考核方式:在學期末,課題進行最后答辯,以此作為企業工程師第一年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答辯考核既有企業教師,也有本學院教師。
法國課程設計的優缺點:強調團隊協作,課程設計及答辯各個環節均以團隊――組的形式進行?!绊椖吭O計”學時占學年全部課程的20%,學生每周有專門時間參觀公司、做項目。“項目設計”是考核學生的重要指標,占到3~6個學分。
三、對我國機械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的啟示
淡化專業方向,加強通才教育。選題綜合性強,不局限某一方面訓練,選題采用校企聯合形式。3~5人以組為單位進行畢業設計,培養加強合作精神、設計成果的實物化和產品化。研究經費籌備由學校、企業及教師共同分擔。畢業設計考核成果多樣化,圖紙、畢業論文、報告、實物及程序或視頻等多種形式成果,只要能反映創新成果,就可達到目的。畢業設計大四上學期或大三下學期開始,主要是基礎知識及研究(設計)工具熟悉、對設計項目進行理論知識及文獻準備。
參考文獻:
[1]夏伯乾,馮靜,郭紅.中外高校機械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比較與思考[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4(6):64-67.
[2]王樂梅,張巍,唐宏哲.中法高等工程教育體系中的畢業設計比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32-135.
關鍵詞:冶金工程;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思路
一、培養方案與提高專業興趣
以培養冶金工程專業工程應用型技術能力為宗旨,恰當設置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例及邏輯關系,加強本科生工程能力培養力度。專業課理論教學中,以講授冶金工藝基礎知識和生產控制基本規律為重點,培養學生冶金知識學習與應用能力。結合冶金行業工程案例講解,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和工程設計問題,培養思維判斷與分析能力。例如,氧化鋁生產工藝專業課,根據氧化鋁生產主要流程,從原料制備到氧化鋁成品生產共12個主要工序,制定12個專題講座,在闡明原理的基礎上,采用視頻、圖片輔助,詳細介紹工業化生產中的主要設備、工況條件及調控機制,使氧化鋁冶煉過程講解更加具體。在入學教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了解所學專業,掌握一定專業知識[4]。介紹教師的研究課題及參與的工程項目,引導學生搜集整理冶金研究領域有關最新科研成果,提高專業和科研興趣。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平臺,提供圖、文、聲、動、實等信息,加深對抽象知識點的理解與應用。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學術講座,了解專業最新發展,開闊科技視野,加深對專業的認識。
二、優化教學方法及資源
(一)工程案例教學法
結合冶金工程專業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工程案例教學法,并將大量工程實踐研究成果編入教案,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生產問題,培養知識應用、思維判斷和分析能力。聘請企業工程師任教。外聘的校外導師定期以生產流程工程技術路線及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為案例,講授冶金專業生產實踐,傳授專業知識在生產實踐的應用。目前,學院已聘請了3位分別來至中國鋁業貴州分公司、貴州中鋁鋁業有限公司及貴州華錦鋁業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為冶金專業校外指導教師,近期將與首鋼水城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大龍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省內企業合作,聘請具有一線豐富生產經驗的高級工程師為校外導師。
(二)實驗室教學平臺
本科生實驗課大多數是基于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進行的驗證性實驗,是提高專業基礎實驗技能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專業基礎實驗技能的培養目標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重點在于儀器使用、基本操作規范和對基本實驗現象的理解[5-6],加強冶金工程實驗教學平臺建設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極為重要。目前,冶金實驗中心規劃建設的主要實驗室為“冶金專業基礎實驗室”、“儀表實驗室”、“礦物預處理實驗室”、“有色金屬冶金實驗室”、“鋼鐵冶金實驗室”、“冶金環保實驗室”及“分析實驗室”。所有實驗室建設方案已完成,相關主要設備已完成選型,保證冶金工程本科實驗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三)虛擬仿真實驗室
近年來,虛擬仿真技術被應用于冶金工程專業實驗、實習和課堂教學,顯著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學習效果[7-9]。冶金實驗中心規劃重點建設實驗室有“虛擬仿真型實驗室”,主要建設內容有“鋼鐵生產全流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以燒結、高爐煉鐵、轉爐煉鋼等系統全流程實驗教學資源為核心,建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利用虛擬仿真技術資源,結合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該中心規劃采購METSIM過程模擬軟件,應用于冶金工藝流程熱量平衡計算、化學反應、過程控制、設備設計、成本估算和過程分析,實現實驗過程零污染,教學資源零消耗,實驗無危險性[6],實驗教學內容豐富,增加學生動手操作機會,為冶金工程專業工程師培養提供重要保障。
(四)實習基地平臺
按照冶金專業本科培養方案,集中實踐性環節學分比例占整個培養方案的17.14%,具有相當分量。本校已與中國鋁業貴州分公司簽訂《冶金專業本科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合同,共建冶金專業本科實踐教學實習基地,將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在企業進行,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實現專業基本應用能力培養。實踐基地主要為冶金專業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場所,項目實施后,將定期聘請較高專業技術水平和生產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項講座和培訓,可滿足每年300人次冶金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實踐需求。根據冶金專業發展需要,學校將陸續拓展實習基地建設,選擇國有或地方大型骨干冶金企業作為合作對象,增加冶金專業實習基地的多樣性。
(五)“雙創”項目全覆蓋
全面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強責任、精技術、善管理、重實踐、求創新”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確立了“113”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雙百分百”),即“讓100%學生接受創新創業知識教育,資助100%學生經歷創新或創業訓練,期待3%學生取得優質創新創業成果”。開展“本科生導師制”,由學生自愿選擇專業老師,并在其指導下,申報“雙創項目”,獨立開展立項項目的實驗研究、撰寫論文、完成課題。以本文指導的2016級3名本科生為例,經過一年來實驗室科研項目實踐,在專業認識和科研開展基礎手段方面獲得較大提高。
(六)提高師資隊伍工程教育素質和水平
承擔冶金專業本科生培養任務的工科教師,不僅應在工程教育教學方面具有突出能力和綜合素質,還應具有工程實踐、工程設計開發、工程技術創新和工程科學研究背景[1]。高校教師更擅長于知識理論性和系統性講解,對知識的實際應用和工程實踐掌握相對薄弱。本校為新建院校,教師以剛從高校畢業的博士為主,他們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工程經歷和實踐經驗。目前,本院現有專職教師44人,其中具有2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的“雙師型”教師只有6人,占比不超過14%,總體而言,是一支實踐能力較弱的教師隊伍。為提高工程實踐能力,選派新入職教師去企業進行脫產1年的實踐。目前約30%青年教師完成了相關實踐,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學體系;工程實踐;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029-03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計劃,旨在培養造就一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1,2]。培養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要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立足于“卓越工程師項目”的主旨與重點,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為核心,強化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規律的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企業工程實踐環節,注重國際化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材料熱處理工程師的培訓和全國大賽。通過一系列探索實踐和教學改革,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專業在培養適應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卓越工程師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成果。
一、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規律的教學體系
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是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批準的本科專業。圍繞工程教育的核心問題,在聽取企業專家意見的基礎上,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通過轉變教育理念,構建了符合工程教育規律的、多層次、立體化的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對原有的教學計劃進行修訂,優化了課程設置,并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考核與評價標準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新修訂的教學計劃具有以下特點:(1)夯實學科基礎,強化工程文化。(2)增加實踐性和研討性課程比例,擴大開放性實驗、實訓,強化實踐教學,突出以工程項目為載體的任務拉動式的研討性和實踐性環節設置。(3)引入“校企、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的機制,與企業共建課程,邀請企業專家對本科生進行職業生涯培訓,聘請企業專家走進課堂主講專業前沿講座,充實授課內容。(4)增加企業學習環節,以工程項目為載體,聘請企業專家指導學生的工程訓練,指導畢業設計,參與學生的培養。鼓勵學生參與企業的課題研究,使學生在工程環境中接受熏陶,激發學習興趣,實現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增強工程意識,提升工程和能力。除了對教學計劃的修訂之外,還相應地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新了授課內容,改革了教學手段、教學考核與評價標準,以適合金屬材料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要求。如:以項目為載體的任務拉動式教學模式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以工程實例為核心,把知識點與工程應用有機地聯系起來;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重視案例教學、基于項目的教學和工程實踐教學,培養工程能力和素質;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課上、課下互動”、“課內、課外互補”;倡導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通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實現學生與教師課堂的上下互動交流;改革考試方法和考核機制,注重學習過程考查和學生能力評價,加強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和參與課外活動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工程實踐能力。
二、加強企業工程實踐
新教學計劃的課程設置在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為大力推進“卓越工程師”實踐培育的環節,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發動廣大教師,選取“上海匯眾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山特維克材料科技公司”、“肯納金屬有限公司”、“艾伯納工業爐有限公司”、“上海工藝研究所”等一批在行業領域頗具影響的國企和外企作為學生的企業實踐基地?!敖饘俨牧瞎こ虒I”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在企業的工程實踐采取了分散形式,以分階段、逐步推進的模式實施。包括:“暑期實踐(7~8月)深度實習(冬季學期)畢業設計(春季學期)”。每年的7~8月組織本科生先進入企業進行為期2個月的暑期企業工程實踐活動。通過這一階段在企業的工程實踐,使廣大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未接觸到的實踐知識,加深了對所學專業的理解和認識,提高了自學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社會大課堂中鍛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獲得了與人交往的經驗,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在實踐過程中,同學們雖然也暴露出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處理問題不夠成熟等問題,但這些經歷督促學生回到學校后更加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不斷深入到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經歷了暑期實習環節后,冬季學期一部分學生重新回到原實習單位進行深度實習,并與企業導師一起探討,提出合適的畢業設計題目。春季學期在企業完成畢業論文。學生在經歷近一年的企業工程實踐活動后,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如:2008級4名本科生經過一年深度實踐洗禮,圓滿完成了畢業論文,取得優良成績。其中趙小滿同學的論文《耐熱耐沖擊球墨鑄鐵鑄造工藝方案研究》被評為校優秀畢業論文,他本人也順利進入原實習單位就業,并與另一位同學一起將畢業論文研究結果整理成文章,發表在《現代鑄鐵》雜志上。在企業期間他們積極參與“168中低壓氣缸排汽段下半”鑄件的制造過程,該鑄件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上榮獲“2012年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優質鑄件金獎特別獎”。雖然我們的學生只是參與其中的局部工作,但實踐給他們帶來的收獲以及集體榮譽感成為激勵他們不斷奮進的動力。4名學生實習之后全部與企業簽約,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校企共同培養的優異效果。這些學生在企業表現出色,已逐漸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為了更好地提升“卓越工程師”培養工作,我們對參加企業工程實踐的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企業為學生提供了各類有效的培訓和實習崗位,絕大多數同學對此感到滿意和認可;絕大多數提供的是技術相關崗位,有助于學生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而一些市場、銷售、客服等崗位,則有助于學生成為一個能迎合社會需求的復合型的材料工程技術人員。企業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深入生產和工作一線的機會,通過在知名企業實習,絕大多數同學認為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是有前途的,專業認同感得到了提升。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提前適應企業對各類技術的要求,并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同時在更好的理解所學專業后,不少同學愿意繼續求學,“卓越工程師”在企業的實踐活動對學生今后攻讀研究生也起到良好促進作用。
三、注重本科生“國際化”的培養
通過與國外高校、科研院所互派學生訪問交流,我們鼓勵學生到海外大學或企業參加交流學習或短期實習,開拓視野,在國際聯合實驗室和海外實習基地進行實踐活動,嘗試以國際化的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已開展的主要項目有:IHEEC赴美暑期交流培訓、臺灣成功大學/臺灣大學聯合培養、美國羅格斯大學研修生、上海大學優秀本科生夏季學期赴海外交流項目、密歇根州MACOMB郡海外實習項目等。不同的交流項目均有相應的交流方案和培訓課程,學生可以選擇實習項目或者交流項目,可以選擇短期或者長期項目。通過這些活動,不僅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學生在享受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更能開拓其國際化視野,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視野都有一定的改變。這些海外學習、實習經歷除了學生本人受益之外,還帶回一些“國際化空氣”,營造了學生更加努力開展專業學習、問題思考與探討的良好氛圍,不斷集聚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四、組織參加材料熱處理工程師的培訓與考取資格證書
“材料熱處理工程師”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開展的職業技術資格認證,現已納入我國專業工程師系列,是評定材料熱處理工程師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據。對在校學生主要是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見習)的認定,“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見習)資格證書”是檢驗金屬材料專業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是否合格的具體體現。為此,在金屬材料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最后階段,我們組織一部分學生參加了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見習)的培訓與考試。作為一名還未接觸到實際工作的學生來說,熱處理工程師(見習)的培訓和考試給他們的影響非常大。學生普遍反映: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一是鞏固和拓展了專業知識,二是更多地接觸了實踐中的問題。在這里,接觸到的都是資深的教授專家以及一線員工,他們對于熱處理的認識是大學生從未涉及的深度和廣度。在教學過程中,培訓教師都會將已有的知識聯系實際生產,也能更加靈活的運用專業知識且非常有意義。另外,在課余時間,很多來自各單位企業的員工學員都會提出一些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各位教師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給予解答,這是培訓的另一收獲。
培訓中既有重點院校教授講授的基礎理論知識,如:通過對工程材料的基礎講解,使學生對材料熱處理的本質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工藝學的講解通過大量實際案例的分析和討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學習到多方面的熱處理實際經驗,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設備、質量控制及檢測部分的講解,使得學生在今后的生產工作中,對設備的合理選擇和使用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對熱處理質量控制及材料檢測有了系統的了解。此外,更有富有多年生產研發管理經驗的高級工程師、廠長講授熱處理實際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等知識,尤其講授了在大學課堂教學中涉及較少的熱處理相關設備原理及應用知識,既擴充了知識面,又理論聯系了實際,做到學以致用,為學生今后工作中安全生產、綠色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培訓班上的最大亮點是院士的精彩報告,院士的博學多才、遠見卓識,在教學中循循善誘、絲絲入扣,教書育人,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健生教授每期培訓班安排20課時,為學生講述由他主編的《熱處理工藝學》書中的“導論”內容,包括熱處理在制造業中的作用、熱處理技術的特點、怎樣搞好熱處理等。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祖耀教授的“做一個優秀的熱處理工程師”報告,闡述了科學與工程的關系、熱處理工程師應具備什么知識、熱處理工程師要有三個概念及產學研結合的重要性等四個方面內容。他們以親身的經歷生動地講述自己在長期從事材料熱處理理論研究和實踐的體會,還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分析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難題,以鞏固和加深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受益匪淺。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自2012年開始組織學生參加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見習)的培訓與考試。2015年又有14位學生順利通過了“見習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資格考試,目前累計37名學生獲得“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見習)資格證書”,并且獲得資格證書的學生數逐年遞增。
五、積極參加全國大賽
除材料熱處理工程師(見習)的培訓與考試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大賽、大學生創新項目和大賽。在全國競賽的大舞臺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創新和實踐能力。
1.“永冠杯”中國大學生鑄造工藝設計大賽。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等單位主辦的“永冠杯”中國大學生鑄造工藝設計大賽主要目的是通過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活動平臺,鼓勵在校學生學習鑄造專業知識,為鑄造企業培養優秀人才,促進我國鑄造行業的發展。自舉辦以來,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積極組織學生參與這項全國賽事。在教練組長楊弋濤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參賽學生積極備戰,克服缺乏實際設計經驗的瓶頸,全面完整地完成了從鑄件零件圖、鑄造工藝圖、型板圖、芯盒圖到鑄造工藝方案計算機輔助模擬優化的全部內容。在面對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對書中的理論知識靈活應用、虛心求教,發揮團隊合作精神,這些為他們日后走上社會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已連續參加了四屆大賽,每次均有獲獎。迄今為止共有63名學生取得22個獎項(2013年有8名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生獲獎,2014年有16名本科生獲獎,2015年共有9名學生獲獎)。特別是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上海大學獲得“永冠杯”中國大學生鑄造工藝設計大賽一等獎,充分體現了金屬材料工程學科在培育“卓越工程師”上取得的實戰成效。
2.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金相制備是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應用廣泛、行之有效的研究和檢驗方法,是材料學子的必備技能。全國大學生金相技能大賽是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材料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實驗室管理工作分會)聯合主辦的一項全國性大學生賽事。旨在提高大學生的金相制備及觀察的實驗操作技能,增強金相圖譜分析能力,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增強實踐操作能力。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專業認真組織學生校內預賽,積極備戰全國總決賽,已連續參加三屆大賽,每次均有獲獎。其中2013年獲個人二等獎和團體優勝獎;2014年三名參賽選手分獲個人一、二、三等獎,同時以名列前茅的得分為我校奪得團體優勝獎;2015年黃嘉豪、李笑玲和牟博維同學代表上海大學參賽,獲得個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上海大學獲團體優勝獎。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賽事的組織過程中,年輕教師陳卓和徐京老師得到迅速成長,因出色的表現連續2年獲優秀指導教師獎。此外,2014年在“華為杯”(首屆)中國大學生新材料創新設計大賽中,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本科生安立聰和王曉領銜的兩支參賽隊伍在指導教師楊弋濤和韋習成的精心指導下,在全國180余支隊伍中過關斬將,均獲得全國三等獎。2014年7月,第四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全國決賽中,王曉同學領銜的參賽團隊在繼“三創賽”上海賽區獲得特等獎之后,喜獲全國總決賽二等獎。2015“豐東杯”中國大學生材料熱處理創新大賽本科生劉成杰和陳世超在指導教師韋習成和王武榮的指導下,經過激烈的比賽和答辯,論文《BR1500HS硼鋼板熱壓淬火工藝及其性能的研究》獲得全國總決賽二等獎。2015年8月,第二屆上海市大學生先進材料創新創意大賽中,王曉與吳俊瑋同學組成的參賽隊以項目《新型耐磨金屬基復合材料》獲得二等獎。學生在各類賽事中的優異表現,側面反映出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工作得到專家評委的肯定和認可。
通過一系列探索實踐和教學改革,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專業在培養適應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卓越工程師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成果。在收獲成果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在校大學生吃苦精神不夠、動手能力不足、溝通欠缺,特別是因缺乏誠信給實習單位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了實習單位對后續學生實習的接納。這些現象日益突出,成為卓越工程師培養最大的障礙。今后,我們將針對這些問題做進一步的改革,以期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卓越工程師。
致謝:本文的研究工作得到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和“上海大學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材料類專業職業生涯培訓)的支持。
參考文獻:
關鍵詞:礦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評聘分開
一、聘任工作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
一是聘任流程及規則設定;二是聘任的分級管理模式,總部和下屬管理權限設計;三是崗編設置;四是技術職務通道建設;五是薪酬標準設計;六是任職資格要求設計;七是管理性技術人員與純技術人員的區別;八是整體公平考慮;九是崗能匹配考慮;十是核心專業考慮;十一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晉升設計;十二是聘任工作日?;芾淼某PC制;十三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設計。
二、礦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工作實踐
1.成立各級聘任委員會
各級聘任委員會負責組織各級各層各專業技術人員的聘任工作,討論和決定聘任工作中的各種情況和問題。
2.確定聘任原則
一是堅持以注重實效,科學配置,優化人才結構為宗旨,依據“因事設崗、精簡高效、結構合理、群體優化”的原則進行聘任;二是堅持本人專業技術資格,工作崗位與所聘任崗位相一致的原則;三是堅持公開競聘、客觀公正、從嚴考核、適度調整的原則。
3.確定專業技術崗位職數設置
根據公司戰略、部門職能、技術含量、工作量等需求,綜合考慮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水平、能力等因素,確定崗位職數。
4.職級體系確定
根據評定的專業技術職稱確定擬聘專業技術職務通道,如可將擬聘的專業技術職務分為中級、高級、教授級專業技術職務,也可根據需要每一級別的專業技術職務分為1-3個等級,主要是考慮同一技術職稱等級人員資歷、貢獻等因素。本文建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務設兩檔,高級工程師和工程師職務設三檔。
5.專業技術職務的設置和定義
根據以上職級體系,需要進一步明確各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定義,以便評議時有基本的參考依據,如: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務定義:為公司各專業領域的帶頭人,在其它某一專業具有一定技術權威性,能獨立承擔重大課題研究,能主持重大工程項目實施,能解決專業技術疑難問題,在科技攻關等方面有突出貢獻并取得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得到行業內認可,能指導高級工程師的開展技術工作。
高級工程師職務定義:公司各專業的技術骨干,能獨立承擔重要課題研究,能主持較大工程項目實施,能解決專業技術較為復雜問題,在科技攻關等方面有一定貢獻并在企業內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得到公司內認可,能指導工程師的開展技術工作。
工程師職務定義:公司各專業所承擔工作的主要力量,能獨立承擔一般課題研究或參與重要課題研究,能主持一般工程實項目實施或參與較大工程項目實施,能解決一般性的專業技術問題,得到所在單位員工認可,能指導助理工程師的開展技術工作。
6.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申報條件
根據職務設置、職級體系明確各職級的申報必備條件,建議如下:第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務1檔:具有教授級高級職稱5年及以上。第二,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職務2檔:具有教授級高級職稱3年及以上。第三,高級工程師職務1檔: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7年及以上或具有教授級高級職稱。第四,高級工程師職務2檔: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4年及以上或具有教授級高級職稱。第五,高級工程師職務3檔: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2年及以上或具有教授級高級職稱。第六,工程師職務1檔:具有工程師職稱5年及以上或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第七,工程師職務2檔:具有工程師職稱2年及以上或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第八,工程師職務3檔:具有工程師職稱或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或具有助理工程師職稱3年及以上。
7.明確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的破格申報條件
為體現不唯學歷、不唯職稱、注重實績的聘任原則,特別制定了破格申報的條件,建議如下: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申報條件中對應年限可降低一年;或取得助理工程師職稱但不足3年人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可破格申報8級工程師;或取得工程師職稱,符合以下條件4-8之一者可最高破格申報至5級工程師。
第一,獲得與本人所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相關的地、廳級以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一項及以上(主要參與者)。第二,獲得與本人所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相關的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或三等獎二項及以上。第三,獲得與本人所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相關的行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或三等獎二項及以上。第四,獲得國家專利(發明或實用新型)(作為主要負責人)。第五,獲得與本人所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相關的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第六,獲得與本人所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相關的行業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七,本專業的學術、學科帶頭人。第八,本專業提出的技術報告、學術論文、專著曾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宣讀,并在這些成就中起關鍵作用。
8.薪酬標準
根據市場化、行業內標準,并考慮內外部薪酬的公平公正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的薪酬標準(略)。
9.確定競聘程序
第一,本人提出書面申請,提供相關材料;第二,所在單位根據聘任條件進行初審;第三,將申報材料報公司,由公司組織專業人員對申報人的材料進行審查;第四,合格人候選人公示;第五,對符合聘任條件的合格候選人員,統一組織公開述職競聘;第六,組織考察;第七,將擬聘候選人報專業技術職稱聘任委員會審批;第八,結果公布(公示擬聘候選人);第九,聘任。
10.確定競聘評分標準
競聘評分由基礎評價和現場部分組成,詳見下圖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競聘成績構成與評價特點:
(1)基礎評價
根據實施方案確定的量化賦分標準,對符合條件的應聘人員的學歷、資歷、任職資格年限、年度考核、表彰獎勵、工作業績、論文成果等基本條件進行量化打分,計算出應聘人員的基礎成績。具體基礎評分標準如下:
第一,基本知識和技能:已獲得高級工程師及以上職稱的(100分);已獲得博士研究生畢業或取得博士學位,或者已取得工程師職稱的(90分);已獲得碩士學位或研究生畢業或雙學士學位,或者已取得助理工程師職稱的(80分);已獲得學士學位或本科生畢業的(70分);已獲得大學??茖W位或??粕厴I的(60分),評價時根據學歷和職稱對應分數取最高分。建議占基礎評分權重的30%。
第二,企業貢獻:在公司從事本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滿1年,加5分,不滿1年的按當年實際工作月份折合計算,最高100分,建議占基礎評分權重的40%。
第三,項目成果:近十年內,作為項目主持者或主要技術負責人,每獲得一項以下獎項,加對應分數:1項目獲得國家級獎項(30分);項目獲得省部級授予三等獎及以上(20分);項目獲得地廳級授予二等獎一項以上,或三等獎二項以上(20分);獲得國家專利并在生產中取得明顯社會效益、經濟效益(10分)。近十年內,作為項目主持者或主要技術負責人,每獲得一項以下項目成果,加對應分數:完成了省部級或者地廳級的重點項目,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或填補了國內、省內空白的(15分);完成過系統性強、技術難度較高或較復雜的科研和工程項目全過程的經歷,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或經濟效益(10分);獨立完成了1個項目綜合研究報告或主持研究制定了復雜項目的綜合分析方案,應用效果良好并提交了試驗報告(10分)。
以上各項評分可累加,最高分100分,建議占基礎評分權重的20%。
第四,論文成果:近十年內,作為第一作者或主要編寫者,每獲得一項以下著作成果的,加對應分數:完成有重要實用價值的專業技術報告、設計報告2份(大型的可1份)和論文l篇以上(20分);在公開出版的國家級或行業核心刊物上發表本專業論文2篇以上(15分);公開出版有價值的專業著作(5分);參加了省部級技術規范、規程或標準等重要技術文件的編寫,并有重要實用價值的(10分)。
以上各項評分可累加,最高分100分。建議占基礎評分權重的10%。
(2)現場答辯
第一,個人述職:主要反映應聘人員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政策法規、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和對礦山企業公司本專業技術信息了解和掌握的情況。第二,評委問答:主要考察應聘人員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實際業務工作能力。
(3)綜合成績
按照基礎成績占40%、現場評分60%的比例,加權計算出應聘人員的綜合分數。
11.聘期
建議2-3年。
12.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后管理
(1)考核
另行制訂了公司技術人員績效管理辦法。主要考核的維度包括有:生產或專業管理問題發現及解決情況;技術標準、重要制度、主要技術報告起草及修訂情況;技術交流、師帶徒情況;經濟效益、效率改善貢獻情況;科研、技改、基建項目或課題成果情況;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提出及采納情況等。
(2)專業技術職務續聘、低聘或晉升
第一,依照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年度或聘期內的績效考核結果決定其續聘、低聘。第二,晉升必須通過公開的述職競聘及組織考察。第三,在聘期內,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予以解聘:受到刑事處罰者;不能完成本人職務職責者;不認真履行現職崗位職責,拒不接受組織上分配任務者;弄虛作假或抄襲剽竊他人研究成果,影響惡劣者;工作極不負責,造成嚴重事故、經濟損失嚴重者;個人績效考核、專業技術人員績效考核結果為不合格者;因機構或崗位變動,不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者;其他不宜繼續聘任者。
參考文獻
關鍵詞:獨立學院 畢業設計 雙導師制
【中國分類法】:G642.477
1引言
畢業設計是工科專業最重要的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它是對本科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系統設計的能力的綜合性總結和檢驗。學生在該環節中要完成文獻檢索、方案制定、軟件硬件設計以及調試等工作,最后通過論文和答辯的形式闡述所完成的工作。畢業設計既可以全面檢查學生基礎理論掌握的情況、技能熟練程度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雙導師制”是指同時安排選派校內和校外企業兩門指導教師共同指導本科生的畢業設計,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通過理論和實踐型導師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創新能力、科研能力等各方面進行綜合指導的一種培養模式。“雙導師制”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加大對在校大學生的培養力度,以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
2獨立學院工科畢業設計實行“雙導師制”的必要性
獨立學院在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由于民營資本的注入,硬件設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為高等教育加入了新的元素,在校學生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與普通高校相比,獨立學院著眼于技術型、實用性人才培養,因此對于學生的實踐技能要求更高。而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對現階段工科大學生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實踐性少,所以把“雙導師制”引入到工科大學生畢業設計中,讓學生把書本知識與工程實踐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畢業設計的效果,增強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工科大學生畢業設計的傳統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傳統模式的畢業設計沒有以企業的實際項目為課題進行創新研究,做到“真題真做”。學生在畢業設計只是紙上談兵,接觸不到實際的工程項目,對所學的知識只是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形成應用的概念。傳統的畢業設計階段沒有更好的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讓學生很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更無法滿足企業和社會的要求。
與傳統模式相比,“雙導師”指導機制強調的是由校內外兩名教師共同負責指導學生畢業設計的全過程,兩位指導教師之間既有協作,也有一定的分工。校內指導教師側重學術指導,而校外指導教師(即資深的工程師以及工程技術人員)則強調實踐工作能力。
2 “雙導師制”畢業設計改革的計劃和實行
為了加強畢業設計規范,保障“雙導師制”畢業設計改革的順利進行,學院及電氣系分別制定了《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畢業設計(論文)規范》和《電氣信息系關于2012屆畢業設計工作的總體安排》,在此基礎上,電子教研室針對本專業學生的特點,制定了《關于實施“雙導師”本科畢業設計的試行方案》。對畢業設計要求、選題原則、過程指導、畢業設計文本規范要求等做了全面的規定和要求,保證了整個過程的規范性。
2.1 畢業設計指導的總體計劃
電子教研室共承擔了2012屆電子信息工程1、2班,通信工程1、2班畢業設計(論文)指導的教學任務。借助湖北工業大學本部的師資力量以及長期建立的校外校企合作實習基地,將以上本科4個班分成2類進行培養。
通信工程1班、電子信息工程1班采用A類,及選派校內本部具備中級以上職稱優秀教師指導;通信工程2班、電子信息工程2班采用B類,一個學生由兩名導師指導:聘用校外企業高工和校內青年專職教師,雙方導師明確校方指導教師要做好校企間協調及學生管理工作,嚴格按教學要求把關;企業指導教師由公司聘用的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擔當,負責對學生的設計過程、設計細節等方面進行具體的指導,使教學與研發有機地融為一體,保證畢業設計的工程應用性技術含量。
2.2 校外指導教師的選派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電氣信息系與富士康(武漢)科技工作園、精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凌特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烽火科技集團武漢虹翼信息有限公司、湖北省廣播電視臺、湖北廣播電視發射臺、四川華迪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秦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湖北衛星地球站等十多個單位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湖北工業大學工程學院選擇這些技術業務相對穩定的單位為專業教學實習基地,建立了長期的合作機制,這些企業選派業務能力強的資深工程師及工程技術人員做外校外指導教師,培養指導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2.3 畢業設計的選題要求
校內外導師要熟悉學校對學生畢業設計的基本要求基礎上,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和企業自身的特點的情況下,選題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生的就業方向擬定畢業設計題目,并報教研室審批合格后,對學生公開,召開畢設動員雙選會,確定畢業設計題目,導師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大四下學期開學第四周,要求導師在本小組舉行開題,并進行指導。要求:(1)選題應體現本專業培養目標,達到畢業設計的基本要求;(2)選題難度和份量應適度;(3)結合工程實踐;(4)一生一題,且不重復;(5)每位老師指導學生不超過8名。指導教師結合自己的科研課題或橫向實際技術服務項目為學生提供設計或研究課題,供學生選擇。學生結合教師的科研和開發課題項目進行畢業設計。這些科研和開發項目大多是該學科具有一定創新性的課題或結合實際的工程項目。
2.4 畢業設計過程管理
指導教師對論文指導每周兩次以上,并進行記載。同時集中進行中期檢查,中期檢查時每個學生都要匯報畢業設計(論文)進展情況,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提交已查閱到的參考文獻、已獲得的實驗數據、應完成部分的論文初稿等。校內導師要培養學生在專業方面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校外導師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能力,解決理論學習的不足,增加實踐認知能力,提供工程實踐經驗。這就要求校內外導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從畢業設計的題目到畢業設計過程最后到畢業設計結束都要有兩位指導教師的共同參與。校內外導師既要有分工又要合作。
2.5 畢業答辯管理
在答辯分組時,充分考慮了個答辯組指導教師的專業特長,以利于從不同角度對畢業設計進行全面的評判,并制定了合理的、操作性強的評分標準。答辯小組成員根據學生論文的內容、創新點與答辯情況給出答辯的量化評分。學生最后的成績由校內外導師的綜合評價給出成績,要從學生畢業設計選題的難度、工作量大小、課題的工程實踐性價值、完成的質量等多方面考慮。
3 實行“雙導師”畢業設計改革的效果評價
“雙導師制”畢業設計指導制度從2012屆開始,實施周期2年,以下三個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3.1工程實踐題顯著增多
以2013屆畢業論文選題中,其中真題選題占46.8%。工程實踐題占71.6%。本畢業設計(論文)更加注重了結合社會實踐、生產、科研的選題,真題真作,設計性題目比重大;公司提供給學生的設計課題涉及面廣、量大,進行畢業設計調研必須了解最新技術去解決具體問題。學生到企業完成畢業設計還獲得了直接參加工程實踐、科研項目或新產品的設計和開發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3.2指導教師整體水平提高
參與本屆畢業論文工作的指導教師中,高級職稱占46.7%;中級職稱占43.3%;中高級職稱參與論文指導比例明顯增加,另外首次采用雙導師畢業設計指導,工程人員占20%。校內青年教師在參與工程人員指導學生畢業設計的同時,從專業理論課堂深入到企業,了解電子通信行業最新應用技術,既促進了自己的科研動力,又能將工程實踐運用到教學中,提高課堂質量。
3.3學生的就業信心和能力得到提高
承擔公司課題的2013通信工程2班和電子信息工程2班學生在企業經過14周的畢業實習與設計,了解了目前電子通信行業項目設計開發流程,得到了實戰的機會,使得學生的編程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們一致認為,這種形式的畢業設計給他們帶來了非常大的收獲,改善了人才培養環境,縮短了就業適應期,為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并較快適應畢業后的社會環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 小結
獨立學院實行“雙導師制”畢業設計后,學生在實地基礎企業新制度、新規定及新的實踐,通過理論實際,可以學到課本中學不到的東西,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實行“雙導師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有利于適應現代化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呂芳.工科本科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探索[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1):156-157.
[2] 王建方,吳文健等.“本科生導師制”教學改革初探[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6,1.
[3] 孔令乾.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管理探索[J].山東紡織經濟,2009(6):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