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1: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曾經教了三年初一,這讓我對初一學生的了解大大增加。然而在教學中也發現了初一學生學生物時幾點不容樂觀的問題。
1.錯別字較多
三年批改作業下來,第一個令我瞠目的問題就是:學生的錯別字太多。我曾做過一份對學生作業常見錯別字的記錄,倒也頗有些內容。如:鏡臂寫成鏡“壁”;液泡寫成“葉”泡;酒精燈寫成“灑”精燈;膽囊寫成膽“襄”。
另外,還有一些錯字,比如思考的“考”右下角寫成了“與”,貯存的“貯”多了一橫,機械的“械”少了一撇,小腸絨毛的“絨”多了一豎,“氮”字少了一個火,“磷”、“鉀”更是換了偏旁。至于“闌尾”、“齲齒”、“粗準焦螺旋”、“臼齒”干脆不會寫,“氧氣”更是有多種寫法,氣字頭底下加什么的都有:米、炎、火、亥,連人民幣符號都上去了。
去年改試卷時見一題,問“連接胎兒與母體的是?搖?搖”(臍帶),答案上卻赫然是“膠帶”二字,一時令眾人絕倒。
僅在初一上半學期就出現如此多的錯別字,而且寫錯字的人還為數不少,針對如此令人尷尬的現狀,雖然我不是語文老師,但也有必要對祖國下一代的文字功底負責,至少,生物學科涉及的常用字和常見名詞可不能寫錯。于是,在課堂上我搞起了必要的文字訓練。剛接觸一個新名詞時,就像上語文一樣,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名詞的正確讀音、寫法(為了保證正確,必須事先到字典上求證),同時提醒注意它的偏旁,以后有機會遇到它也提醒提醒。這種提醒在以后往往作為一個小問題出現,用不了幾秒鐘,收獲卻很大。幾次下來,容易寫錯的學生自然就記住了。
2.作業喜歡抄答案
蘇教版新編生物課本有配套的生物實驗報告冊一本,后有答案。有些偷懶的學生就看也不看地往上抄,使作為老師的我的批改速度從此大大加快――標準答案嘛。有時粗心的學生看走了眼,抄錯了行,結果不是文不對題,就是驢唇不對馬嘴鬧出大笑話。舉個例子,有一道題:“顯微鏡目鏡放大倍數是6倍,物鏡放大倍數是15倍,問物像放大倍數為多少?”答案應為15×6=90(倍)??墒怯袔讉€同學的答案卻是2.90(15×6)倍。前面是2.90,括號里的數算來又等于90,這答案本身就是矛盾的,到底怎么回事?翻到書后答案一看,恍然大悟:這題的題號是2,答案是90,這些學生把題號也寫上了。
針對這些情況,我在檢查時就總是要問個“為什么”?!盀槭裁??”可以提在上課時,也可以提在復習時或給時間做作業時。生物題目一般也就分為填空題、選擇題、填圖題、分析說明題幾大類。填空題倒也罷了,注意錯別字即可。有些考概念、功能的選擇題,無法問為什么,卻可帶出其他知識點讓學生思考。有些選擇題不屬概念型的,四個答案都有可能,這時學生站起來回答選D,就得問問他這題為什么選D。要回答為什么,自然就必須先把它搞明白,無論是自己想明白的還是看了答案后想明白的。只要懂了,目的就達到了。分析說明題是我最喜歡讓學生做的,而且有時還把題目略作改動,增加類型,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經常這樣做題目,有些愛偷懶的學生就被我這個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壞”老師逼得不得不開動腦筋了。
3.回答問題只知念書
關鍵詞:互動;體驗;能力;圖文轉換
師生互動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關系[1]。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而初一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并表現出強烈的意愿,喜歡學習他們認為有用的東西,喜歡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學習活動[2]。教師應很好地利用學生這一動機,挖掘《生物圈中的人》中的可利用資源,引導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實現有效的互動。下面筆者就談談自己在本專題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活體“教具”,調動人的器官體驗――能互動
在《生物圈中的人》這一主題的學習中,人既是學習者,也是學習對象,那么來自人身體的感受是最直接的體驗,而且進入青春期的他們也已經對自己的身體有了自我意識,因此,模型、動畫等方式都不如人體這一“活體教具”來得更直接,更具有說服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多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例如,在學習呼吸道的作用時,教師可以請同學們比較用口呼吸與用鼻呼吸的區別。通過吸氣比較,學生會體會到用口呼吸時,喉比較干,有點兒涼,感覺不舒服,教師再引導學生試說說“鼻這一器官的作用”。有了前面的體驗基礎,學生能夠將新學習的內容與之相聯系[3],很快同學們就會說出鼻具有濕潤、溫暖等作用,學習自然而輕松,并且同學們還懂得為了自己的健康,應用鼻呼吸,增加衛生保健意識。
再如《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這一內容,對于還沒接觸過壓強的初一學生來說,這是相當難的一個問題,而生物課堂又不可能花大量時間去學習這一物理學問題。以往教學中大都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記憶的方法,這樣做不但課堂缺少互動,而且教學效果很差。筆者在教學中是這樣處理的:上課伊始,先請同學測自己呼吸頻率,學生很快就行動起來,為課堂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然后教師再請同學們做深吸氣,并將雙手放在肋骨兩側,體會它的移動與呼吸的關系,體會胸廓的變化與呼吸的關系。學生很快就得到答案:吸氣時胸廓增大,肋骨外移。這時教師再讓學生嘗試難度大一點的活動:只讓胸廓增大,不吸氣和只吸氣不讓胸廓增大兩種情況。他們從來沒嘗試過這樣的呼吸,“這怎么做得到?”一臉疑惑的他們還是非常好奇地去嘗試。沒一會兒,不少同學反應說:老師,這好像很難做到。筆者要求他們再努力試試,哪一種情況更難做到。學生經過嘗試之后說:只吸氣不增廓更難做到。這時筆者因勢利導地提出,剛才如有捏鼻子只讓胸廓增大的同學,請試著放松鼻子,體會空氣是不是一下子就進去?!罢娴?!”班級再次熱鬧起來,學生有求知欲,再通過模型演示,教師講解,問題變得容易而有趣了。教師還可以教學生用手臂做一個很簡單的活體模型:將兩手擺成下圖姿勢,左面為呼氣,右面為吸氣,以幫助學生理解胸廓增大,膈頂部下降,胸廓縮小,膈頂部回升。
這樣的教學也是完全符合新課程理念倡導的面向全體學生,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即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精神。
二、圖像轉化,降低識圖難度――樂互動
每一冊生物書都有大量的插圖,這是生物學的學科特點,《生物圈中的人》這部分內容尤其突出,其中許多插圖反映人體的結構或人的生理變化過程,通過分析圖,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分析和思維能力,學生識圖能力也是生物學需要培養的一個重要能力。但反映生理過程的靜態圖對于初一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存在比較大的難度,最典型的圖型是人體血液循環模式圖[4],因為它的綜合性強,需要將文字轉換成圖形的能力,還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筆者認為,如果教師在前面幾節的教學中適當地做好鋪墊,不但能降低學習難度,學習效果也會大大改觀。在學習中學生經常會遇到下圖,許多同學望而生畏。筆者在教學中是這樣處理教材的。
在學習《血管》這一節時,在學生學完文字內容后,教師讓學生完成:下列3個圖例中的序號處表示的是哪種血管?理由是什么?圖像線條具有形象生動、簡潔的特點,對于兒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他們就樂于思考這樣的問題。(完成圖1之后,教師還可以拋出一個問題:心臟真的是只連著一條動脈和一條靜脈嗎?這個問題將在下一節的學習得到解決,為下節課的學習圖4――心臟的結構留下懸念)
有了前面的幾個圖的知識基礎,再來學習《血液循環途徑》,其實質就是將圖2、圖3、圖4如何有序地連結成一個閉合的、有序的管道。同學開始思考并討論,很快確定連結方式只有兩種可能:左(心室)出左(心房)進、右(心室)出右(心房)進或左(心室)出右(心房)進、右(心室)出左(心房)進。這時教師提示:組織細胞需要什么?哪里可能獲得氧氣?學生認真思考之后,得出連接的方式只可能是左出的右進,右出的左進,這樣才能將肺獲得的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中。然后教師再輔以一個紅細胞的運動路程的Flas,讓學生嘗試對紅細胞經過的“景點”和沿途發生的“主要事件”作介紹,從而認識循環路線及血液循環的意義,原本相當費解難懂的內容,學生一樣可以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嘗試構建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如下圖)。通過課堂實踐,發現學生構建知識能力還是挺不錯的。
而《尿的形成》這一生理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如果在觀察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時,教師引導生嘗試,將尿的形成的動態生理過程逐步地轉換成文字,如腎小球的過濾,轉化成文字:除蛋白質等大分子外,其他物質經腎小球過濾后,到腎小囊的液體叫原尿,未過濾的部分由出球小動脈流出,沒有提出氣體交換,從圖中可以獲取信息:為什么叫出球小動脈?因為在腎小球只有過濾而沒有進行氣體交換。也知道了,原尿既不是尿也不是血液,是血液的過濾液;腎小管的重吸收,轉化成文字: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減少了葡萄糖等營養物質的流失,從而明白了重吸收有什么意義,吸收的物質到什么結構去。通過這些信息的轉換訓練,有利于培養圖文轉換能力。圖文轉化板書如下:
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進行圖文轉化訓練,不僅能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還有利于突出知識的規律性與聯系性,深化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三、媒體輔助,微觀問題直觀化――促互動
在計算機未普及的過去,教師在授課時一般以文字、圖片以及流程圖的形式進行教學,對于生物中微觀的、復雜的、動態的變化就顯得缺少直觀性、生動性,從而造成學習困難。而多媒體具有圖文并茂、聲色皆存、形象生動等優勢,是以往教學中無法比擬的優勢。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適時適量地利用媒體,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培養學習情感,形成學習動機[5]。
人都有尋根心理,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曾好奇于“我是從哪里來的”。以前父母的回答不能讓他們滿意,他們早就盼望著老師能夠在《人的生殖》中給予科學的闡述。筆者認為,雖然課本采用了大量的插圖,但仍不能滿足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師播放《人卵受精到出生過程》的視頻,畫面中呈現出卵細胞產生的過程,如何才能與卵細胞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開始發育,能看到胎兒的形狀,還能聽到胎兒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學生自然地發出聲音:哦,原來是這么一回事。然后再學習本節重要知識點,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前面提到了《人體血液循環模式圖》,即使有了前文介紹的探究法,但如果沒有適當地用動畫輔助教學,學生還是難以想象血液循環到底是怎樣進行,教學效果也是要大打折扣的。動畫《肺內的氣體交換》《毛細血管的物質交換》在這些生理過程的學習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學輔助作用。
在《生物圈中的人》這一主題中,還有許多的動手實驗以及社會熱點問題,如沙塵暴、青春期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巧妙地利用這些內容,那么,有效開展師生互動也絕非難事。
[參 考 文 獻]
[1]鄭杰.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美)威爾斯,邦迪著.徐學福,陳靜譯.課程開發:實踐指南[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3](美)沃姆利著.池春燕,彭堅譯.50種教與學的總結技巧[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我校如火如荼的開展開來,我也成為新課程改革的一員。為了更好的將課程改革在我的課堂上體現,9月22我校初一年組去洋思中學考察學習,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回來后,我們就著手模仿洋思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使我的教學改革明確了方向,在校領導和教務李主任的多次指導和幫助下,我課改的教案和“學習指南”有了雛形,11月13日,教委讓我校課堂對外開放,把我校的新課改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在課堂開放日期間我們初一生物組的教師精心備課,耐心設計學習指南,細心布置當堂訓練,積極出課。力爭每一節課都把最精彩的教學展示給其他學校的同仁們。在這期間受到了同仁們的好評 。
我參加了縣和學校組織的各級課改培訓。并在我縣的學科課改研討會上做《導學案的編寫與使用》的講座,受到了好評。為了將所學習的培訓內容更好的應用到自己的課堂上,我還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新課程標準》等與課改相關的書籍,向學校參加課改的老師取經學習?;仡欉@段課改的教學,從一開始的生搬硬套到后來慢慢的課堂中自然而然的應用新課改的精神,每一次的上課都會給我一個新的觸動,
在參加課改期間,每次上課前,我都會認真的備好每節課,認真鉆研教材,在認真備好教材的同時,也要備好學生,看在課堂上怎么才能體現合作,交流,與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大膽的嘗試應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在上完課之后認真思考這節課的得與失。每學期的公開課,我都認真備課,并在上完課后認真聽其他有經驗的教師評課,希望能從評課中得到啟發,讓自己的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在課改的期間,我自己學習并制作了20多個課件,自己做的課件《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等課件都獲同仁們的好評。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地制宜,自制教具,改革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積極實踐新課程標準,形成了“趣、實、活、新”的教學風格,教學成績突出。并在2013-2014學年度被評為課程改革先進個人。
我能夠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走在課改最前沿,大膽創新生物課教學,注重應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收到了極好的課堂效果。我多次承擔縣級課改及實驗示范課、觀摩課,優質課以及校級好課,并多次獲得縣好課的一、二等獎。每個學期在學校為其他的教師出示課改“展示課”。聽課教師給予好評。為了更好的學習其他學校有課改經驗老師的教學方法,我還積極的到外校聽參加課改的老師的優質課,聽他們的評課。希望通過聽課,評課能更好的在我的課堂體現這些課改的精神及課堂教學的方法,同時也提高自身的素質。
除了認真搞好自己的課堂教學,還參加了學校組織各種課題研究,包括信息技術整和與生物教學,以案例為載體的校本教學研究等課題。同時還參加了學校生物組的各種活動。我深知“獨木不成材”的道理。我作為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便積極組織本組教師開展各種形式的業務學習和課改教研工作。在工作中,吸收好的經驗和做法,同時從教研專題的確立、教研課的開展,到課題的考核、結題等各階段我都為全組教師作出榜樣,通過引領和示范,我組全體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我自己也在不斷學習、相互交流,探討中逐漸走向成熟。我們這個集體多次被評為優秀教研組。
自參加課改教學工作以來,不斷的學習新課程的理念及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并把學到的理念及方法應用到自己的課堂。自己的課改教學工作比較出色,但是學無止境,我還要向更優秀的課改教師學習,讓自己在課改的工作能達到優秀的水平。我將再整行囊,積蓄力量,向下一個驛站吹響沖鋒的號角。
新課程改革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二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學英語教師,自踏入教育這個崗位以來,我始終以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態度來對待我的工作,以“師德”規范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以“當一名好老師”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
英語課程改革初步突破了只重視知識傳承的教育理念,不僅考慮對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注重對學生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體現了新課程致力于學生全面發展的功能。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我對于新課改有了一定的認識,也接受了新的教學理念,并結合自己的教學體驗,形成了新的觀念。
現將我在新課程改革工作中的體會做以匯報:,。
一 、 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是實踐的先導,教育觀念的轉變是課程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正確、先進的教育觀念,就不會有自覺而有效的實踐,一切先進的教育改革都是從先進的教育觀念中生發出來的,而先進的教育觀念來自不斷的學習,因此,我把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作為我自己進行新課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課程理念作為一切工作的指導。我對照新課程的要求,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討論反思。通過學習、討論和反思,提高了認識,深刻地感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與21世紀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必由之路。在今后本資料權屬文秘資源網放上鼠標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資源網的教學中,一定要貫徹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實現五個轉變:1、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要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生存;2、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怎樣教,更要精心研究學生怎樣學;3、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教師不但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培養學生“會學”;4、由居高臨下的權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轉變,師生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5、由教材的接受和傳遞向教材的開發和創造轉變,教師不再是教材忠實的闡述者和傳授者,而是教材開發者了創造者。教與學的方式的根本轉變,是此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傳統的教與學,就是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師是知識的主宰者和闡述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和儲存者,沒有教師對知識的輸出,學生就接收不到知識,學生沒有自由選擇和自主學習的權利和機會,完全處于單一的、被動的接受狀態,失去了自主性和獨立性。所以,在課改實驗中,我狠抓課堂教學,努力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教師由課堂的主宰者,向學生學習引導者轉變;由高高在上的權威,向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轉移;由單一的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轉變。學生要從被動的接受者向主動參與者轉變,由學習的主體轉變。要創設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自由、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真正達到師生交往,平等對話,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目的。經過幾個月的實踐,我的師生關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居高臨下地要學生接受學習,而是放下架子,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情感交流,與學生交朋友,成為完成學習任務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也不再是學習的被動者和接受者 ,而是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和合作者,把學生參與教學,探究知識貫穿于整個課堂。小組學習時,讓小組長當小老師檢查、輔導本組學生,并選出學習好的小組到前邊講臺教全班學生讀寫等等。課堂上師生配合緊密協調,關系融洽和諧,一種平等,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正在消然形成。
二 、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傳授給學生多少知識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師從舊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學習,著眼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問題情境—共同探究—多項交流—實踐應用的課堂教學的結構模式,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例如:為了便于學生多感官接受和傳遞信息,增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便于學生之間相互切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學習互相交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實社會相聯系
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受考試考死知識多、靈活運用少的限制,教師重傳授知識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導致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就事論事和現實聯系較少,讓學生感到學習沒有意思,只是為了考試硬著頭皮學。.但這次課改卻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由不愛學到愛學這些學科。主要原因我們分析主要有四點,一是新教材增添了許多圖表、圖像、文字資料,非常適合學生自主學習;二是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把有關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三是突出了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與人交流的能力;四是知識點不斷循環往復,注重新舊知識的結合,讓學生“溫故知新”。學生由初期的不適應逐漸轉變為接受,從不愛開口,到積極發言,踴躍參與。
在總結課程改革經驗的同時,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同樣是課改教師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 掌握教材,靈活使用
以往教學,教師都是一成不變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為教材內容的忠實的闡述者和傳遞者,而現在我領會了新課改理念后,才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領會本資料權屬文秘資源網放上鼠標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資源網教材編寫的意圖,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找例子,靈活的處理教材,展開課堂教學。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老師能把學生的生活引進課堂,讓學生感到生活離不開學生,學習也離不開生活。這種方法更容易達到增強學生興趣、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 密切合作,多項溝通
課改是一個艱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單兵作戰是不行的。我特別注意老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教育教學中遇到問題就與同行交流磋商,還定期總結一些問題與同行進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識的到了豐富,能力也的到了提高。
五 、認真總結,不斷思考,充分做好今后實驗工作
從開展課程改革實驗以來,我們的工作思路就是:實驗—反思—調整—改進—再實驗。對實驗的每一步,我們都要作認真總結,反思,思考,詳細分析,成功之點,作為經驗,繼續發揚;失敗之處,作為教訓,改進調整,繼續前進,并把這些總結的經驗教訓作為一個專題“課改小結”記錄在在自己的教案上。這樣,不但積累了經驗,也使我對今后的實驗工作始終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明確的思路。 中國不僅要使自己的經濟融入世界,同時也要將自己的教育融入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課程改革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選擇。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將課改革引向深入,是眾多教師十分關注的重要問題。為了適應新的課程要求,為了在競爭激烈的教育中不被淘汰,為了在學生中重塑自己的形象,我們教師應當關注自己知識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進修培訓,主動學習,不應是他律的強求,而應是自我心理的渴望。參加培訓固然重要,而自我學習,而且是持之以恒地學習更重要
也正是在我門歷屆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豐碩的果實結伴而來,將鼓勵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更進一步。
新課程改革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三
青春是美麗的,但一個人的青春可以平庸無奇,也可以放出美麗的光彩;可以因虛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結結實實的步子,走到輝煌壯麗,這就是我的格言。
新課程改革是我校教育戰線上的一次突破性的改革措施。本人有幸投身于這場涉及課堂教學方式、教育教學理念、學生學習狀態以及日常教育教學管理等一系列領域革命的重大改革中。作為學校的骨干教師,我積極參加學校課改工作,承當班主任以及數學學科的教學任務。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反思中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為二十九中的教育教學工作,課改實驗工作發揮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一、 不斷完善自我、增強課改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的課程較之以前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成千上萬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極大的熱情投入到這場改革潮流之中,只有以更加飽滿的熱情、開放的心態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去,才能迎接挑戰、贏得主動?!按蜩F還須自身硬”,作為一所學校的課改帶頭人,只有不斷的轉變教育思想,不斷的完善充實自我,才能不斷地增強課改的能力,擔當起學校課改的領路人。
新課程改革之路,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這更需要學會互相學習,“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幾年以來,我參加了多次新課程培訓,積極參與各級各類教研活動等。并通過互聯網、教育理論??韧緩椒e極接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努力學習新課程理論,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并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貫徹實施。行之有效的結合我校的實際,深入思考,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在實踐新課程理念的過程中,認真撰寫學習心得體會,撰寫教學論文,大膽開展新課程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努力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也不斷增強了自身推動新課程改革的能力。
二、 營造課改氛圍、引領教師成長
教師隊伍是學校教育成敗之根本,更是課改成敗的源頭。所以進入課改伊始,我們就把鑄造一支“師德好、觀念新、水平高、結構合理”的一流師資隊伍作為首要任務來抓。而要完成這項任務,營造良好的課改氛圍是關鍵。
本次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千百萬教師舊的教育觀念,而且要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必須把學校建設成為一個有共享的信念和價值取向的學習型組織,把提高教師的學力當作首要任務來狠抓落實(學力是指學習的欲望和能力),從而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為此,我們首先營造出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校氛圍,在這種大的背景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將“放低自己,欣賞別人”,“合作雙贏”,“1+1>2”等信息有效地傳達給學校的每個成員,使得我們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來打課改的攻堅戰。其次,為了引領聽課評課的正確導向,我們領導及時提出并切實履行了兩個“允許”。一是允許對課堂的不同看法,提倡交鋒,鼓勵爭辯,但要把學術之爭與對人的評價嚴格區分開來。二是允許出錯和失敗。再者,在學年末的教師考評工作中,學校領導將每一位教師的學習狀態列為重要的考核內容。
通過學習型組織的創建,老師們的教育視野和理論素養提升了,思維方式改變了,能力水準提高了,甚至連他們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改變。老師們說:“只有學習精彩,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成功,生命才會成功”。學習已經成為我們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的法寶,成為課改形勢下個人成長和學校發展的命脈。
對于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講,一下子要從課題研究的角度來進行研究,顯然是不現實的。我們的策略是:以教學反思為切入點,促使教師發現問題;以案例研究為抓手,幫助教師探究問題;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引導教師解決問題,并借此全面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這個“三步行動法”使得我校教學具有了專業性和高品質,從日常的經驗性教學向反思性教學轉變。我們為了對近一個時期內課改工作中涌現出來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展開一種自由、民主、平等的研討方式和平臺,我們就選擇了分組研討這種形式。日前,僅我校舉行過的全校性較大規模的分組研討會就有10次,尋著這種對話的思路,本學期我校先后建立了研究課制度、課研小組研討制度、青年教師拜師制度等,在全校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我們的教師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一些行之有效課改經驗。
三、 制定評估體系、提升課改實效
隨著課程改革在我校的全面啟動,我發現原來的評估體系很滯后,不能適應課改的需要。于是我們改變了以往的應試管理辦法。注重了人性化的觀念管理、情感管理,使老師們產生觀念認同感和情感歸屬感。隨著課改的深入開展,我校實行層級管理。從校長到中層干部到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再到備課組長直至任課教師,層級定位明晰,責任到人,目標到人,行動到人。我對我校領導班子成員明確提出:“現如今的學校教育應從管理走向經營,經營的核心理念就是發展,發展學校的前提首先是使教師得到發展?!北局洜I學校的理念,不只是將教師擺在他們合適的崗位,而是充分考慮到他們的發展,要我們為教師的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使得學校成為教師發展自己,提升自身生命價值的地方。比如,我們的獎勵制度,學校除了制定對優秀的教師的獎勵條款并進行物質激勵之外,對于那些積極投身課改、業績突出的老師,學校為他們創造一切條件提供參觀學習的機會,漸漸地,“培訓是最大的福利”這一理念深入人心。正是在課改形勢下,在踐行以人為本的思想中,我們的教師形成新的價值、信念的同時,我校的教師管理文化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