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0: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一年級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走進校園,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再加上許多學習習慣沒養成,要讓他們坐下來安心學習還真不容易。在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我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運用直觀教學
(一)運用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學具首選學具盒。因為里面有許多圖形可供選擇,一年級的學生抽象能力差,相同的題目用不同的學具操作,相當于又是一個變式。反復練習,達到鞏固提高。比機械反復強得多。
(二)運用圖形、圖片進行直觀教學。
書上有許多情景圖。利用情景圖來分析數量關系,生動活潑,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再要求他們敘述出來,一舉兩得。還可以自己手動繪制圖形。如出示一道題,為了達到全班掌握或鞏固提高的目的,可以讓他們畫圖形來分析數量關系。講長方體、正方體、球,名稱一出示,書上的圖例一觀察,再要求在練習本上畫一畫。他們最喜歡這樣的練習;在畫與觀察的基礎上,我又布置用小棒來做正方體。一石擊起千層浪,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但有人用小棒做成正方形,還有人做成了正方形上邊一個三角形,我把它講成是小矮人的家,并給它畫上一洞門;還有人是上下兩個正方形連著,我都沒有大驚小怪,發現有人完成了,就表揚他,緊接著又有許多人完成了,就這樣層層推進,大家做得很開心。再用小棒做長方體,要求長的一邊用兩根小棒,這次要順利多了。做園柱體是用兩個圓片,再有兩根小棍,一下子就做好了。也許是積累了剛才的經驗。我認為經歷了這樣一個探索過程,學生能自我生成許多東西,自己也得到了煅煉,學到了知識。收集了多方面的信息,獲得了許多想不到的收獲。
(三)用手勢進行直觀教學。
教材在進行數字教學時,本身就有手勢。講大于、小于,也可用手勢――用食指與母指做大于小于符號,教師示范講解要注意鏡面示范;手勢還可以幫助我們思維。如“合起來”“還剩下”“連加”都可以用手勢表示出來。學生多個器官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習效率,管住了學生。久而久之,他們就養成了習慣,上課過程中他們自覺地比劃起來了。
(四)在學生生活中,用他們身邊的事物進行直觀教學。
如抽幾個學生排排隊,這樣來理解多與少和同樣多。再用一雙手的五個手指一一對應來理解同樣多。用教室里的物體或書包里的東西來認識數字。鼓勵他們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來理解數學題。讓抽象的數學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這樣才不枯燥,數學知識就成了鮮活的事物。
二、把童話和故事引入數學學習中
教材中有許多情景圖,都是一些精美的圖畫,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可以演繹成美好的童話和精美的故事。學生會從中受到多方面的教益,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數學能力。
(一)運用童話增加趣味,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受到美的陶冶。
如課堂活動:情景圖――荷葉上5只青蛙,有1只正在往水里跳,要求列減法算式。我是這樣描述的:冬天到了,青蛙正在緊張地進行游泳比賽,“撲通”一只青蛙搶先下水了。我再用語氣和體態一夸張,同學們個個笑逐言開。因為我知道這幾天全校都在準備冬運會。馬上列式:5-1=( ),第二名下水了……第三名下水了……第四名……第五名……
上課已處于尾聲,學生精力已開始分散,通過故事與運動會一烘托,又激活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了學習。在此,我進一步認識到學習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認識到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機智。
(二)運用童話進行思想教育,陶治學生的情操。
如,情景圖是一把直尺,從6以后數字沒有了,10以后直尺折斷了。我先進行這樣的描述,學習用具都是我們的好朋友,他們幫助我們學習,我們應該感謝它們。例如直尺幫我們畫直線,幫我們量長度,但今天一位好朋友受到傷害,誰愿意幫助它?!叭酥酰员旧啤?,大家躍躍欲試,我出示例題讓他們觀看,并說明6以后皮膚受到傷害,數字不見了,如何幫助它?同學們都立即動手填好了數字。我又講10以后肢體折斷了,如何幫助它?大家踴躍發言,積極討論,但結果也只是一片嘆息聲,我明顯地感到,他們已受到深深地觸動。
(三)利用童話幫助思維。
在講單數雙數時,為了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我設計了“青蛙跳”這一形象。從0開始,青蛙跳過了1填幾,跳過了3填幾……學生們就這樣順利地填下去了。比單純講單數雙數容易得多,同學們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
(四)利用童話進行人文教育。
【關鍵詞】數學基本思想 抽象思想 推理思想 模型思想 數學素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要“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史寧中說:“數學基本思想很多,有數形結合、等量替換等,基本的數學思想主要有三個:一個是抽象,一個是推理,還有一個是模型?!睌祵W基本思想很多隱含在數學教學內容中,如果與具體的數學知識剝離開來,單純地講數學思想是空洞的、抽象的,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同具體的知識相結合,用具體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數學思想才能發揮其存在價值。下面,筆者就小學數學一至三年級的教學內容來談談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感悟蘊涵其中的數學基本思想,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
一、感悟抽象思想,提升數學素養
所謂抽象,是指從現實的材料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進行研究,而不是研究具體存在于現實世界的事物本身。數學研究的是抽象了的東西,這些“抽象了的東西”來源于現實世界,來源于人們的感性經驗,是人們通過直觀和抽象得到的。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涵蓋了自然數的抽象、計數法的抽象、四則運算的抽象、分數的抽象、幾何圖形的抽象等,下面僅就一至三年級的教學內容來分析說明。
1.自然數的抽象。
數概念的產生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分類,即根據事物的特點進行歸類,把具有相同特征和屬性的事物放在一起,以便于研究和討論。比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一分”,把樹葉分在3個盤子里,可以把樹葉按形狀分成三類,也可以按顏色分成三類。第二階段是比較,即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同類事物辨別異同或高下,以便于更好地認識同類事物。人們常將實物按照大小、多少、高矮、長短、輕重分別進行比較。比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一比”,新授部分比較兩根繩的長短、兩個學生的高矮,比兩種水果(石榴和柿子)的輕重。第三階段是多少,即同類事物在數量上進行比較,考察它們數量上的差異。第四階段是數數,即采用實物一一對應或口頭叨念或心中默念等方式查點數目,逐個說出數目,這是對事物的數量進行比較精確的界定。第五階段是記數,即用語言、符號、文字等替代物將數數的結果記錄下來,以便于日后使用。比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一數”,第一部分的綜合性場景圖里各種物體的個數都不相同,分別是1臺滑梯、2架秋千、3匹木馬、4架飛機、5只蝴蝶、6只鳥、7朵花、8棵樹、9個氣球、10個小朋友。學生要開展數個數的活動。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圖及與其相對應的圓點圖。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滲透了對應的數學思想。3匹木馬畫成3個圓點就是一個抽象過程,是第一次抽象,之后寫成數字“3”就是第二次抽象。教師在教學寫數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經歷這種過程,感悟抽象的數學思想。
2.計數法的抽象。
人類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才從用文字表示數進入到用“十進制計數法”表示數的階段:第一階段創造數字符號。一年級小學生認識和表示0~10各數就處在這個階段。第二階段建立進位規則,即重復使用有限的幾個數字符號按一定規則進行組合表示大量數字,這是早期的“十進制計數法”。第三階段建立位置概念,即數字符號在不同的“位”表示基數不同的量。比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的第十單元“認識11~20各數”的教學,讓學生從本質上領悟該計數方法,比如“11”中兩個“1”表示不同的量,第一個“1”表示1個十,第二個“1”表示1個一。第四階段建立十進制計數法,即按照“滿十進一”的原則,用0~9這10個數字表示所有的自然數。比如在教學“整數的認識”時,可以進一步凸顯“現實情境中的數量小棒(或正方體組合)表示數計數器(或算盤)表示數寫數”這樣一個不斷抽象的過程,體現數學抽象的意義和十進制計數法的特點,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數學思想,促進其數學素養的提高。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一至三年級的教學內容中蘊涵著大量的抽象思想。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經歷過程,感悟抽象思想的價值。
二、感悟推理思想,提升數學素養
推理是數學的顯著特征,與這個特征有關的思想也就成為數學的核心思想。數學推理的模式有兩種,即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演繹推理就是按照某些規定的法則進行的、前提與結論之間有著必然關系的推理。歸納推理則是按照某些法則進行的、前提與結論之間有著或然聯系的推理。
1.小學數學的演繹推理。
在小學數學中,有很多地方都涉及演繹推理,比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三年級的加法運算的規則、乘法運算的規則等。從本質上說,自然數的加減都是整數,都是“+1”的復合,加法是順著數,減法是倒著數的。什么意思呢?如“7+2”就是順著7的后面數2個數得9,“7-2”就是7倒著數(往前數)2個數得5。當數字很大時,一個個地數要花很長時間,于是便有了筆算加減法,其本質就是十進制計數法的“位置原理”,比如“32+54=(3×10+5×10)+(2+4)=8×10+6=86”。如果是進位加,就要遵守“滿十進一”的原則,如“37+48=(3×10+4×10)+(7+8)=7×10+1×10+5=8×10+5=85”。乘法豎式的計算規則是用乘法分配律來完成的。這里就不再說明了。
2.小學數學的歸納推理。
在小學數學中,使用最多的歸納推理是簡單的枚舉推理,也叫不完全歸納推理。即從一些個別或者特殊的事物出發,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論的思維方法。比如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時,可以觀察一些典型的長方形,然后寫出它們的周長:
這樣很容易歸納出:長方形的周長就是兩條長和兩條寬的和,即“長×2+寬×2”或“(長+寬)×2”。
一年級開始安排“思考題”,有些涉及的數學思想深刻一些,能夠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去感悟這些思想,這對提升其數學素養是很有幫助的。
三、感悟模型思想,提升數學素養
數學模型是指對于一個現實對象,為了達到特定目的,根據其內在的規律,做出必要的簡化假設,再用適當的數學工具將現實對象轉化成一個數學結構。數學建模就是建立教學模型用于解決現實問題的全過程,包括表達、求解、解釋、檢驗等基本過程。數學模型思想是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所依賴的思想,也就是讓數學走出數學的世界,是構建數學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的橋梁。數學模型思想和數學模型緊密聯系在一起,不能單獨存在。
小學數學教材中蘊涵了許多數學模型和模型思想。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學生可以理解的形象、直觀、具體的實例來說明,通過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教學內容,這些實例就是數學模型。在教學中,通過一個典型問題的解決,帶動相關問題的解決,從一個到一類,這就是模型思想。教師在教學這類問題時,一定要滲透,讓學生去感悟。比如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千克和克”,在教學“2千克=( )克”時,引導學生經歷“1千克=1000克”的學習過程,理解了兩者之間的進率,很快,“2千克=(2000)克”就可以解決,反過來“2000克=(2)千克”也就迎刃而解了。這種模型建構好了,學生對于“7千克=( )克”“9000克=( )千克”這一類的問題就都可以解決了。
【關 鍵 詞】 游戲教學法;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質量;數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27-0057-02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較高抽象性的學科,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如果教學方法、學習方式枯燥死板,就無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1]而運用游戲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師以游戲的形式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上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更能夠使學生在課堂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不由自主地對數學教材中的內容產生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揮灑愛玩的天性,開發智力,活躍思維。
一、應用游戲教學方法的重要作用
首先,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上的應用是對低年級學生好玩天性的順應[2],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并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效果。其次,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上的應用,能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拓展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能力。最后,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上的應用還能鍛煉低年級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雖然有著較強的參與意識,但是動手操作能力卻不強。[3]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些需要動手操作的游戲,這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而實現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二、應用游戲教學方法的注意事項
雖然游戲教學方法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但是如果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游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不注意方式與方法,是無法將游戲教學方法的應用效果體現出來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對游戲教學方法應用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游戲的設計應當具有知識內涵[4],要避免熱熱鬧鬧開展游戲活動,學生卻并沒有在游戲活動中學習到數學知識,應盡量使游戲形式更加多樣化,使游戲內容更加豐富,提升游戲的趣味性以吸引低年級學生的參與熱情。其次,應結合低年級學生數學知識實際掌握程度,合理選擇游戲難度。如果游戲活動的難度過大,很容易打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游戲活動的下一步開展。最后,小學數學教師要注意兼顧游戲過程和游戲結果。游戲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中,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很容犯偏重游戲結果的錯誤,這就可能使得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忽略了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因此教師在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引導。
三、游戲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探討
1. 創設生活情境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點就是活潑好動、熱愛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能夠充分揮灑自己的天性,還能鍛煉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如果教師采用枯燥死板的教學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不僅無法有效實現教學目標,還可能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數學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生活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學會如何靈活運用這些數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這節內容的時候,一年級兒童由于年齡尚小,缺乏商場購物的體驗,因此對人民幣僅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用錢買東西也僅僅有一個基本概念,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對人民幣的功能以及幣值產生進一步的認識。教師可以將講桌作為一個小小的商品柜臺,并在上面擺放上學生熟悉的鉛筆、橡皮擦、練習本、直尺等物品,分別標上價格,教師扮演售貨員,隨機挑選一名學生扮演顧客,模擬商品的購買過程:
師:你好,很高興為您服務,請問您需要購買什么?
生:請問,這只鉛筆多少錢?
師:這只紅色的鉛筆嗎?2元5角。
生:那么這只黃色鉛筆呢?
師:1元5角。
生:那我還是買這只黃色鉛筆吧,給您5元錢。
師:好的,找您3元5角,請收好(此時教師還可以故意找錯錢,看是否有學生指出來)。
當教師模擬商品購買游戲后,可以讓學生同桌兩人將課桌作為商品柜臺,將隨身學習用具作為商品開展購買游戲。通過游戲活動,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還能使學生在商品購買的過程中鞏固加減法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2. 創設故事情境
除了創設生活情境,教師還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結合起來,通過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游戲的興趣和熱情。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故事情境:
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懶羊羊、慢羊羊等正在森林里采野果,他們的籃筐里分別裝了5、4、3、2、1個野果,懶羊羊和慢羊羊由于采摘野果的時候累壞了,于是靠著樹子睡著了。正在這個時候,灰太狼出現了,它抓住了懶羊羊和慢羊羊,懶羊羊和慢羊羊被嚇得大聲喊救命,聽到呼救聲的其他三只羊趕了過來。機智的喜羊羊看見懶羊羊和慢羊羊已經被抓住了,于是就對灰太狼說:“灰太狼,我向你提一個問題吧,如果你答對了,我就跟你走,這樣你就一下抓住三只羊了,但如果你回答錯了,你必須將懶羊羊和慢羊羊放了,怎么樣?”灰太狼一想到可以同時抓住三只羊,老婆紅太狼一定會很高興,于是立刻答應了。喜羊羊問:“灰太狼,我的籃筐里有5個野果,懶羊羊籃筐里有2個野果,慢羊羊籃筐里有1個野果,那么懶羊羊籃筐里的野果和慢羊羊籃筐里的野果加起來有沒有我籃筐里的野果多?”灰太狼腦袋一轉,想兩只羊采摘的野果肯定比一只羊采摘的野果多,于是脫口回答道:“他們兩個加起來的野果比你多。”
聽到灰太狼的回答,孩子們哄堂大笑,此時教師及時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正確答案是什么呢?”學生齊聲回答:“1+2=3,當然是喜羊羊的野果多?!比绱?,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將孩子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從而不僅輕松實現了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了1~5這5個數字,同時也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1~5以內的加減法。
四、結語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上的運用,不僅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提升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更能夠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揮灑自己的天性,同時,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因此,游戲教學法的應用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文從創設生活情境以及創設故事情境兩個途徑探究了游戲教學法的具體應用,希望能借此給予廣大小學數學教師一定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香蘭.淺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游戲設計的作用[J].亞太教育,2015,(26):159.
[2] 張衛紅.游戲教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應有的興奮劑[J].數學教學通訊,2015,(10):54-55.
關鍵詞:觀察能力; 理解水平; 新舊知識; 計算錯誤; 生活經驗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2-096-001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第四部分“課程實施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惫P者結合近兩年來的課堂教學,初步總結了以下幾種類型,愿與同行們一起探討。
一、觀察能力欠缺型
低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能力相對較弱,耐心不足,在觀察畫面時會出現無序、遺漏信息等現象,他們在解決問題時也有可能不會提煉有用的信息,所以,首先要幫這一類型的學生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以便于正確解決看圖列式題。
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5題最后一幅圖,粗心的學生找不到籮筐上的“7個”,只發現籮筐上露出的3個菠蘿,于是列成錯誤的算式“3+3=6”。當教師發現學生出現此類錯誤,一定要強調觀察畫面要全面、細心,否則會遺漏重要的信息,即條件。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如果圖片上同時出現了文字的條件,應該以文字條件中的數字為準,而不是簡單地數一數,上題的正確算式應該列成“3+7=10”。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是學好小學數學知識的第一步,等到圖文結合或者含有文字內容的題型越來越多,還要求學生在識字量方面同步跟進,所以,圖片題觀察能力的培養又是簡單生活實際問題學習的基礎。
二、理解水平偏低型
低年級的學生,在初步學習數學知識時,語文學科還只是拼音教學,更不用提對于字、詞、句的理解,在這樣不同步學習的情況下,學生因理解水平有問題而出現列式解題錯誤,也是存在的?!稊祵W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目標中指出:“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睂W會表達,理解是重要的前提條件。要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有效的方法進行實施。
首先,教師應利用主題圖的直觀,注重學生對已知條件和問題的完整表述,有效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的習慣,在表達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理解水平。其次,為加大識字量,家長也應該積極配合,讓孩子多認字,平時在孩子預習數學書時多關注常用字詞,多讀多記,有助于審題。最后,教師平時要鼓勵學生多加交流,在看不懂、不理解的地方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進一步提高讀題能力。
三、新舊知識混淆
某些學生常常會在學習新知識時被一些已學的相關知識所遷移,特別是負面的影響,給他們解題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根據兒童“從已有舊知識出發,同化新知識鞏固深化”這一認識過程,教師要注意分析教材知識結構和新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突破新舊知識的關鍵環節,引導學生知識遷移類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第八單元“加法和減法”中,在學習加法之后,再教學減法。在畫面上,加法圖片題總是將一些物品分為左右兩部分,而減法題的畫面匯總,左右兩部分的中間會出現一條豎虛線,這個小小的區別決定了加減方法的確定,其實相當重要。此時,教師在教學減法圖片題時要強調豎虛線的特殊意義,不要因忽視而造成方法上的錯誤。如果不強調,很多學生會因為前面剛學會加法解決類似圖片而誤解。新授課的教學,一方面要做到新知識重難點的突破,另一方面也要強調與舊知的區別,幫學生找出解題的關鍵,不要讓新舊知識混淆起來。
四、計算錯誤干擾型
在低年級學生的看圖列式作業中,經常會看到列式正確而計算錯誤的現象。他們已經通過細心審題理解了圖意,列出了正確的算式,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們的得數是錯誤的。對這種出錯類型的學生,教師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首先,要培養學生細心看數字和運算符號的觀察習慣,只有用正確的數字和運算方法想得數的學生,才能有計算正確的可能性。其次,要讓學生牢固掌握相應的運算方法,即加法或減法,平時要加強口算訓練,知道一道題能用多種方法口算,并選用自己喜歡且快速的方法算出得數。最后,還要提醒學生養成自覺檢查得數的好習慣,可以用不同的口算方法進行檢驗,也可以采用再算一次的方法。總之,教師要讓學生完成正確解答看圖列式的題目。
五、生活經驗不足型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知識很多并非“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相關的經驗。每一個學生都從他們的現實世界出發,與學習內容發生交互作用,建構自己的數學知識。低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某些題目的解答過程中,可以進行聯系。
關鍵詞:“分與合”;整體與部分;圖示表示數量關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毙W數學教學也是一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小學數學的基礎作用尤為重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說,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的思維。但具體實施卻有一定難度:怎樣培養學生思維方式?思維的習慣是如何形成的?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需要多長時間?在各個不同的學習階段培養什么養的思維方式?不同的學生之間會有什么樣的差異?這些都是我們作為數學教師要常常思考的問題。下面以“分與合”為例,談談我對關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分與合”的教材編寫
“分與合”是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單元《1~5的認識》第四課時的內容,教材中利用主題圖中的向日葵分別放在兩個筐里,把4分成了兩個部分,并把所有情況用數學符號表示(數的組成)如下:
■
并告訴學生讀法以及表達的意思,感受語言符號的簡潔。
這部分內容在各個版本的教材里都有編排,有些叫作“數的組成”,有些叫作“幾和幾”,是后面學習加法和減法的基礎。在學前教育里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能很好地掌握數的組成,對組成的符號很熟悉,并且會做分與合的題目,能明確三個數的關系,并在已知兩個數的情況下想到第三個數,其實這就是最開始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只是學生年紀較小,不能明確地表達出來。像這樣的分與合的符號在后面的“十以內數的認識”之中還會繼續學習,并且幫助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一般在一年級下冊以后,學生的數感增強后,就很少用了,不去繼續挖掘有點可惜,在后面的教學中可以一直延伸,直到線段圖的學習,把分與合的圖示與畫線段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動筆分析、手腦結合的思維習慣就會變得更連貫,更有成效。
二、“分與合”是重要基礎
“分與合”借助簡單的折線抽象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具體地描述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是小學數學中最重要的數量關系,是各種數量關系的基礎。例如:“加法”是把各個部分合成總數,“減法”是把總數分成一部分與另一部分(或幾部分),“乘法”是加法的特殊運算,也是把各個部分合成總數,“除法”是把一個總數平均分成幾個部分,加減乘除也就是分分合合?!氨榷嗌佟笔前演^大數分成相等的一部分和多出來的一部分,“倍數應用題”是比多少的一種,“分數應用題”是除法應用題的一種……所有的運算不外乎加減乘除,因此,可以說如果學生不能掌握“分與合”的關系,不能熟練地理解和運用總數與部分數之間的關系,那么他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必然會出現問題。
三、“分與合”要融會貫通
“分與合”這部分知識在一年級上冊,一般來說,到一年級下冊以后教材上沒有出現,教師也就不再提了,“分與合”好像已經完成了它的任務,退出了數學舞臺。其實不然,仔細想想,為什么有些學生低年級數學成績挺好,到了高年級卻不會解應用題,不會分析數量關系,其實跟低年級的數學基礎有很大關系。低年級的應用題比較簡單,能夠很直觀地看出來,但是到了高年級以后,應用題的數學信息比較多,有些還隱藏得比較深,這就需要學生有條理的思考。一般我們對于較復雜的題目喜歡用線段圖來表示數量關系,但是畫線段圖什么時候開始學習比較好呢?大多在三四年級開始學習,我發現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有的學生不會畫,條理不清晰;二是學生不想畫,教師也不能時時監督,久而久之,學生就不畫了。我們經常說要養成畫線段圖分析的習慣,可是一個習慣的養成不是幾個星期、幾句話就可以養成的。因此,我認為“分與合”其實可以看成線段圖的雛形,在一開始學習文字應用題的時候就培養學生養成畫圖分析問題的習慣,在文字應用題之前學生學習的都是圖畫應用題和圖文應用題,用圖畫來表示數量關系在他們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低年級的小朋友很喜歡畫畫,雖然畫的不是線段圖,也不是很規范,但是首先要養成畫圖的習慣,養成手眼耳腦共同參與思考的習慣,這比圖示畫得是否標準更重要。
總之,數學教學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是前后連貫的。思維過程是存在于頭腦之中的,它需要外在的表達方式。很多時候單單靠語言描述是很抽象的,因此我們需要借助一些符號和圖示。在小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做到有目的、有階段地培養學生思維的習慣,這遠遠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對學生將來的工作、學習、生活都有幫助。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
游戲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結合小學生愛玩的性格特征,將教學內容融入游戲中,給學生創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在玩游戲中就有效學習并掌握了數學知識,從而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很愛玩,同時對游戲也有著濃厚的興趣,而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有效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合理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教學,可以給學生營造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能使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快速、有效地掌握教學知識。
二、以“加與減(一)”為例,探究游戲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加與減”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就采用了游戲教學法進行有效教學,同時還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讓學生背誦之前課堂上講過的“湊十”兒歌,學生背得又快又好,接著教師給學生出示了一些簡單的口算練習,2+9= ,3+8= ,6+5= ,13-4= ,9+( )=12,15-( )=7……讓學生進行比賽,看誰口算得又快又好。先通過一些簡單的復習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稍后教師說:“今天我們將學生分成兩組,來玩捉迷藏的游戲。先由一組學生進行捉迷藏,另一組學生進行觀察。接著換過來繼續玩?!痹诘谝唤M學生玩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游戲中的數學問題,學生會發現有3個學生在找藏起來的學生,教師又說第一組一共有15個學生,問學生藏起來的有幾個人?教師問學生應該怎么解答,學生說應該用減法來計算,接著教師用卡片來代替學生,用數數法給學生詳細講解減法的計算方法。
總之,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因此教師應該合理運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有效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促使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是由一線教師自己來完成的,起點低,學習效果肯定沒有保證。我自參加工作以來,曾參加過省、市、縣各種培訓無數次
,每次都是由全國的知名教育專家親臨現場,為老師們獻上精彩絕倫的主題報告,還有迭起的現場互動,專家們的引
領觸動了老師們教育的敏感神經,激起了老師們堅持新課改精神,實踐新課改理念的決心。而此次培訓既沒有教育專家親
臨現場,也沒有專家團隊的遠程培訓,培訓效果可想而知。但是我錯了,這十幾天培訓下來,使我心中波瀾起伏,感慨萬
千,收獲頗多。心中千言萬語濃縮成兩個感謝。
感謝鎮(校)團隊中的兄弟姐妹們,是你們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收獲。
鎮(校)培訓是本次小學數學培訓的基石,如果沒有扎實有效的鎮(校)培訓,那么以后開展的一系列培訓內容全都是走
馬觀花、紙上談兵。7月13日,我們博奧學校的16名數學教師,齊聚在英語成六年級二班的教室里,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
開始了第一天的教材分析,第一位做教材分析的是一年級王老師,當王老師在講壇上面侃侃而談時,坐在下面的15位老師
臉上一片茫然,雖然王老師經過認真詳細的準備,因為聽的老師手中沒有教材,聽起來的感覺就好像盲人走路,無依無靠
,找不到方向。這時組長郭老師說:我們必須把小學六年的教材和教學用書全都借來,必須保證每位老師都有一套教材和
教學用書,這樣學起來才有針對性,才會收到實效,于是我和幾位數學老師開始到圖書室借書,在過圖書室韓老師和教導
處高老師的幫助下我們終于湊齊了小學一至五年級的所有教材,終于我們的學習可以順利開展了。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講解
,我們老師都對一年級上冊這本教材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和把握。我們再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王老師的辛勤付出。培訓還
在繼續進行,會議期間劉老師主動做好后勤工作,每天都會提前來到教室給我們燒好熱水,當老師用一個半小時分析完一
本教材后,累的口干舌燥,舌頭都有點要抬不起來了,這時熱心的劉老師會主動倒上一杯熱水,讓老師們心生感動,說聲
謝謝,顯然已經表達不出心中濃濃謝意。
當馬上就要開始對六年級教材分析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我們博興青島版教材剛剛使用到五年級,也就是說在博興根本
借不到六年級的教材和教學用書,這可怎么辦呢?這時趙老師和馬老師主動請纓,自己駕車,冒著炎炎夏熱,趕往濱州借
教材去了,上午10點出發,下午3點趕回來了,謝謝你們,如果沒有你們顧全大局的意識,我們一家人肯定還像熱鍋上的螞
蟻團團轉呢!
在鎮(校)培訓的過程中還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情,忘不了我們一起把教師打掃的干干凈凈,忘不了潘老師給大家帶來的
甜美大西瓜,忘不了宋老師為大家送上的清涼爽口的雪糕,忘不了英語老師給數學組帶來的令人捧腹大笑的游戲,忘不了
……雖然外面的驕陽讓人無可奈何,雖然有時會瓢潑大雨,可是在六年級二班的教室里有一群兢兢業業的老師們,他們認
真學習、鉆研教材,激烈討論,團結互助,也讓我在這個集體中不斷地汲取營養,迅速的成長起來。
感謝縣級培訓的兄弟姐妹們,是你們的無私奉獻保證了培訓大會的圓滿完成。
很榮幸我也成為了此次縣級培訓團隊中的一員,我以既是學員又是培訓團隊成員的的雙重身份參加了縣級的培訓,在培訓
過程中讓我更加體會到了縣級培訓團隊成員的團結實干、不辭辛勞、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培訓團隊由教研室韓國棟老師
和來自教育一線的十二位老師組成,在這個團隊里面每人各司其職,團結協作,這十二位教師成為本次大會順利開展的重
要力量。團隊的工作質量決定了全縣培訓的效果,所以我們在韓國棟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打造優秀培訓團隊,整體把握培訓方向。
為了保證這次暑期培訓的實效性,教研室主任韓國棟老師從縣直學校和部分鄉鎮學校抽取了部分名師和骨干教師成立了本
次會議的培訓團隊,在培訓活動正式啟動前,培訓團隊的全體老師在韓國棟老師的領導下曾多次舉行碰頭會議,確定培訓
的總體目標,討論培訓的具體形式,分配負責的具體任務等工作。培訓團隊的十二名教師全都來自教學一線,他們有著豐
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理論,從而保證了此次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在韓主任的帶領下,十二名教師各有分工,盡職盡責,精
誠團結,通力合作,團隊的力量在本次培訓活動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二、精選多維立體培訓課程,精準把握培訓高度。
為了保證本次暑期培訓高質量的完成,我們小學數學培訓團隊成員專門研究了課程的培訓內容,經過幾天的討論和不斷調
整,最終確定了課程的培訓內容。會議的主要內容針對小學數學一至六年的十二冊教材的教材分析,圍繞教材分析這個主
題,我們又開辟了單元教材分析、課時教材分析、課例視頻分析、信息窗分析和試題設計與說明等課程,力爭通過本次培
訓讓全縣小學數學教師對小學數學教材有一個整體而又系統的把握,切實提高全校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習教材、理解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