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0: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邊城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教學環節設計的適應性。把握好教學環節設計,實質是對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適應性的把握。對教學環節缺乏規律性認識,只為課件去備課或課件只是教師自己教學過程或教案的翻版等都是不正確的?!敖虒W、課件兩張皮”放棄了教學備課的主體――學生和教學環節設計,這方面的失誤往往是課件設計中最致命的。如果課上只是依靠課件領著學生去學習,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課件就無法往下進行,而課堂環節也就會顯得雜亂無章。此外,對教學環節把握不準導致按鈕設計混亂,如“新授”等,也會使使用者和學生造成誤解。還有些課件實際上等于課堂實錄,大段大段錄下教師自己的分析、講述,特別是對段落、篇章的總結;在板書設計上,圖案、線條也是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自己的教案。這種替代教師講課內容或是“原版”的教案設計,不利于激發教師的創造性,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也沒有給教師隨機發揮自己的教學機智留出空間和余地,恰恰違背了語文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的本意。
2.教師的課堂地位不應讓位于課件。教師的課堂地位不應讓位于課件。多媒體教學設備無論有多先進、方便、快捷,它都只能是一種資源、工具,絕不應成為課堂的主宰者?,F在,一些教師從上課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于電腦的操作者,而把學生全部讓位給了多媒體課件。學生完全和電腦屏幕進行交互學習,人與人交流變成了人機交互。雖然利用多媒體課件后,教學形式可以實現多樣化,但這是不可取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讓位于課件,還會造成情感教育的缺失,使語文科目的“人文性”消失殆盡。因此,筆者認為,學生在課堂上需要的是一位可感、可親的教師,而不要一個永不出錯的冷冷冰冰的機器。如果教師是本堂課的導演的話,那學生就是演員,而課件只是道具而已。導演要以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給學生以最大的舞臺去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課件只是能夠幫助導演和演員發揮的最好道具罷了,絕不可能代替了導演的位置。
3.先入為主的形象定型性。形象大于思維,語文教學的形象思維性大于邏輯思維性的特點決定了在教授語文課文時應忠于原著的作者意圖,帶領學生們進行形象思考,發揮學生自己的想象,并對文中的形象進行還原重塑?;蚴轻溽嘣趦灻廊绠嫷纳⑽拿谰爸?或“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林妹妹”,在牽人心魄的小說中,即便是“千人千景或千人千面”那也能達到有益的思維形象性訓練。而有些教師往往上課之初就調用多媒體顯示影視題材中的熒幕形象,以幫助學生們進行形象思維??蛇@種做法往往給學生們造成先入為主的形象定型,造成的后果是提起“某篇散文的優美景象或小說中動人形象”,學生們的頭腦中只會有一種定型形象,而不會有語文課那特有的多樣思維形象性,限制了學生們的形象思維。曾有位教師在分析《邊城》中的人物翠翠的性格特點時,先是用多媒體課件放映了一張電影《邊城》中的劇照,然后讓學生們對照著圖片結合課文分析人物性格。課上,學生們對這幅圖片很感興趣,發言很是踴躍,可總是圍繞圖片來論述。課后,詢問上課的學生“翠翠”這個人物形象,學生們的回答也基本上是那張劇照人物形象的“翻版”,沒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反而扼殺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4.符合課文實際,切忌貪大求全。在語文課堂上使用的多媒體課件在制作時應注意,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應當本著為突出重點、難點而服務。小而精,針對性強能起到畫龍點睛的課件也是應當提倡的,不一定非得盲目追大求全的課件。那樣只能是費時費力,華而不實。譬如,有的語文課件在介紹背景資料時,往往會求大求全,大量調用音像圖片資料,這樣勢必沖淡主題。又如,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的《邊城》和《荷花淀》是兩篇優美的詩化小說,尤其那遍布篇中的優美景色很是引人入勝,這時如過多地放映景色圖片就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偏移,使得課堂教學目標模糊,教學重點偏移,而影響課堂教學計劃。
5.課件設計的細節適應性。有些連設計者都沒太注意的小細節,卻有可能影響課件的整體教學效果。
(1)文字背景設計,應做到文字大小適宜,背景顏色適意。當然也視多媒體教學環境而定。課件中文字大小是否能夠調節,多大號的字體適合大屏幕教學面對全體學生,都是課件制作者應注意的問題,否則上課時學生看不到課件中的文字,就不可能有好的教學效果。另外背景顏色或圖片也不應喧賓奪主,圖片背景不宜太過花哨,否則不能突出主題,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純背景顏色不宜太亮或太艷,否則會影響學生視力。單機大屏幕教學與網絡教學所需要的文字大小、顏色又都不相同。
(2)活動圖標的干擾。有時為了標示連接或翻轉,有時為了增加趣味性,很多語文課件在頁面中都設計有一個活動的或翻轉的圖標,它對理解無任何幫助,但又必須存在,所以應放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切忌不要讓圖標運動或轉動,以免影響學生的注意力。這是一種典型的干擾,設計者應意識到這個問題。
(3)選擇按鈕的指向性不明。有些課件除了設計者外,誰也不知道頁面的按鈕是干什么用的,怎樣使用?學生們在和課件交互時也無法明白各種按鈕的功能和作用,也會影響到教學。所以按鈕的指向性應明確,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與課件的交互時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村旅游新農村建設農村文化可持續發展
農村旅游是以農村自然風光、人文遺跡、民俗風情、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及農村環境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滿足旅游者的休閑、度假、體驗、觀光、娛樂等需求的旅游活動。鄉村旅游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新西蘭、愛爾蘭、法國等國家把鄉村旅游作為穩定農村、避免農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動的重要手段,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加拿大、澳大利亞、東歐和太平洋地區的許多國家,都把鄉村旅游作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國家旅游局從2006年開始大力推介“中國鄉村游”或“中國和諧城鄉游”,旨在推動城市和農村實現旅游資源共享、客源互動、共同繁榮,這對促進城鄉交流和協調發展,建設和諧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已建成的三萬多個旅游景區(點),一半以上分布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據測算,全國鄉村旅游景區(點)每年接待游客超過4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5.2億元人民幣。本文就這一形勢下如何進一步重視發揮好農村旅游的功能,解決好農村旅游目前所出現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將農村融入到現代旅游大潮之中,促進和諧新農村建設進行了探討。
1農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作用
眾所周知,農村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發展農村旅游是我國旅游產業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最大受惠者應該是農村,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推動新農村的建設。
1.1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優化
農村生產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要的物質基礎,發展旅游業是旅游資源富集的農村地區發展農村生產的重要內容。農業與旅游業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豐富農村生產的內容,還能促進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化。有些鄉村為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農民自愿退耕還林還草,治荒治污,出現田園風光與山水風光渾然一體的景象。有些鄉村對農產品等資源進行深加工,生產富有地方特色的農業旅游商品、紀念品和工藝品,還為城市賓館直供綠色農產品。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地方,同時照樣發展種植業,但都產生了附加值,有力促進了生產發展,拓寬了傳統農業的內涵與外延,農民由種糧為主轉向種養植業全面發展,由務農為主轉向農商并舉。發展鄉村旅游,帶動了第一產業、推動了第二產業、拉動了第三產業,進一步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了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1.2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
旅游開發可為旅游目的地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有關研究表明,每1美元的旅游收入可帶動國民生產總值增加2美元-3美元,旅游業1個直接就業崗位能帶來5個間接就業機會。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貧困人口所占比重較大,不少地區土地貧瘠,耕地較少。發展旅游業是其脫貧致富的一種必然選擇。同時農村旅游具有勞動密集、人員需求多層次性等特點,且投資較少,收效較快。這就使農村富余勞動力容易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如云南大理、麗江一些村鎮的農民,直接和間接從事旅游的比例已經達到50%以上,當地農村的就業人員比發展旅游業之前以前增加了8-10倍,實現了不離土也不離鄉的就地市民化,旅游經營戶的收入平均達40萬元以上。
1.3有利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管理
旅游業屬于現代服務業,鄉村旅游同樣需要對旅游業的“吃、住、行、游、購、娛”6大要素配套發展,在產品運作過程中需要使用現代市場營銷觀念進行產品設計、營銷及規范化服務,搞好內部管理和經濟核算,處理好各種分配關系?,F代市場營銷觀念和現代管理概念的引入使農民自主決策、民主決策意識增強,一些農村紛紛成立各種協會,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促進了農村的基層民主管理,加強了政治(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文明建設。
1.4有利于農村形成先進文化與文明風尚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物質文明建設,也包括政治(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旅游業是提高農民素質、培育農村文明的重要手段。旅游不僅帶來人流、資金流,還帶來信息流、觀念流,發展旅游業能促進農民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樹立商品觀念、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時間觀念、效益觀念,促進農民參加各種培訓、外出學習參觀,參加技能比賽,從而使農村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得以提高,促進農民主動學習旅游服務、禮儀禮節、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種養、環境衛生等方面的知識,使農民在與外來游客交往中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提高農民的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文化素質、文明素養和旅游審美情趣;同時旅游者不僅為當地帶來了經濟效益,而且會帶來各種各樣的信息和文化知識,從而促進了鄉村地區與城市的交流,對于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人們觀念的轉變有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農村良好的文明風尚。
1.5有利于促進可持續發展
農村旅游使人們走進自然、認識自然,促進了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增強了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鄉村旅游消耗資源少,環境成本低,一般不會對資源和環境產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改變大量消耗資源支撐經濟增長的傳統方式,形成以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方式,保護當地珍貴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發展鄉村旅游的農村鄉鎮,通過開發和保護旅游資源,使廣大農民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當地環境資源、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展鄉村旅游的策略
2.1統籌規劃,政府引導。
發展旅游確實可以促進新農村的全面發展,但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夠發展旅游。為此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旅游,不能一哄而起,無序開發。同時政府應該認識到旅游業的重要作用,對城鎮旅游業的發展加強引導:第一,通過宣傳引導改變城鎮居民落后的旅游消費意識,樹立新的消費觀念。第二,通過有關媒體的宣傳,使人們全面了解旅游業,了解旅游產品的豐富性。第三,不斷完善健全有關的旅游法規,規范旅游經營行為,以法治旅,為居民出游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第四,做好法定假期的落實工作,如條件允許,還可適當延長帶薪假期。第五,聯合組織編制轄區內的農業旅游開發規劃,指導本地農業旅游健康發展,防止農業旅游開發的冒進現象發生。
【關鍵詞】中學語文 課堂教學 生成性 幾點思考
所謂課堂教學的生成,是在師生、生生多重組合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敢于突破預設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探究,在課堂中教師要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積極因素,及時捕捉教學生成資源,并充分加以利用,努力建構生成性課堂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下面就如何使語文課堂具有生成性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一、認真備課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條件
備課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不但備教參,還要努力擴充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還要對教材深入的挖掘,有教師自己的理解。在傳統的教學中,一個優秀的教師對教材、教參的熟悉,可以說倒背如流,教學設計詳盡無比,具體到每一分鐘該做什么都已經預設好,教學內容呈現順序和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上都有明確的規定。課堂就是按部就班的開展教學。這種剛性的教學設計影響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彈性生成。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對課堂中的生成資源視而不見或不能及時處理,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組織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與拓展生成。并且教師很容易在備課中忽視學科知識與學生經驗的有機結合,忽視學生的整體感受與主觀能動性,忽視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因此,忽視了學生意義生成。在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備課中就應考慮到學生,要把學生當成重要生成性資源來對待,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心理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這也是有效實施生成性課堂的前提。學生所處環境不同,他們的理解就會大不一樣。例如在教授《邊城》一文,如何讓城市的孩子理解文中所談到的自然美、風俗美、人性美,就是一個難點,如果教師只按照教參的理解,不考慮他們的體驗,學生很難深入理解,我們可以從城市生活的環境入手,從身邊人際關系入手來引導學生進行理解,這樣就可以化解時代相隔而造成的難題了。只有在備課中考慮到了我們的學生,才能讓我們的課堂靈動起來,課堂才能有生成性。要想讓課堂具有生成性,在備課時我們還要多想幾個意外,學生會在課堂中想到那些問題,我們教師如何來應對。要想很好的應對這些意外,就要求教師對教材的熟悉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和教參,要深究教材之意,必須走到教材之外,給我們在課堂上留有更多的余地。
二、設計問題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礎
要想讓課堂成為一個生成性的課堂,課堂就要成為一個問題連連的課堂,成為一個研究性的課堂。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我們的課堂要有變化,要活躍,教師們都努力向著這個方向發展,要把一言堂改為多言堂,努力從演員向導演轉變,變成導演也就盤活了課堂,在課堂盡量安排很多學生發言,但有時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問題都是老師設計好的,只不過有了明確的分工,或是變換了各種方式讓學生活躍了起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其實骨子里還是死板的,沒有為課堂的意外預留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不單要有教師提前預設的問題,還應有生成性的問題。隨著同學討論而生發的新問題,在課堂上,有時更有意義,能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李清照的《醉花陰》時,教師在分析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講到瘦體現了詞人之情,尤用黃花比的好。有同學喊到用豆芽比怎么樣,針對學生的這一想法,教師就讓學生展開了討論,用豆芽和黃花的區別,在討論中學生總結出幾點:(1)黃花比豆芽雅,豆芽太俗,只在口頭上說一說。(2)黃花與詞意相合,詞人在前面就寫到了東籬把酒黃昏后,這里自然想到黃花。(3)黃花在古詩中就作為愁的意象。而豆芽只能說是瘦,寫不出愁來,黃花既能寫出瘦又能寫出愁,有詩歌的意境,有詩歌的藝術之美。在此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又把《故鄉》中魯迅把楊二嫂比成圓規,《包身工》中的蘆柴棒同樣是經典的比喻,如果換成黃花就讓人感到不協調了,所以用什么來比喻同文章的意境有關,圓規蘆柴棒重在寫形,而黃花重在寫神,寫情寫愁。詞語原本不分雅俗,用的恰當就一樣傳神,經過討論使學生收獲不少。重視學生的問題,就能利用好課堂的生成性資源,同樣也引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使課堂具有活力。我們要讓課堂成為一個生成性的課堂,不只是老師的探究,更是學生對問題的探討,在討論中、研究中來深化我們對課文的理解。
三、民主平等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保證
一、認真備課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條件
備課不但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不但備教參,還要努力擴充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還要對教材深入地挖掘,有教師自己的理解。在傳統的教學中,一個優秀的教師對教材、教參的熟悉,可以說倒背如流,教學設計詳盡無比,具體到每一分鐘該做什么都已經預設好,教學內容呈現順序和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上都有明確的規定。課堂就是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這種剛性的教學設計影響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彈性生成。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對課堂中的生成資源視而不見或不能及時處理,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組織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與拓展生成。并且教師很容易在備課中忽視學科知識與學生經驗的有機結合,忽視學生的整體感受與主觀能動性,忽視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因此,忽視了學生意義生成。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在備課中就應考慮到學生,要把學生當成重要生成性資源來對待,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心理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這也是有效實施生成性課堂的前提。學生所處環境不同,他們的理解就會大不一樣。例如在教授《邊城》一文,如何讓城市的孩子理解文中所談到的自然美、風俗美、人性美,就是一個難點,如果教師只按照教參的理解,不考慮他們的體驗,學生很難深入理解,我們可以從城市生活的環境入手,從身邊人際關系入手來引導學生進行理解,這樣就可以化解時代相隔而造成的難題了。只有在備課中考慮到了我們的學生,才能讓我們的課堂靈動起來,課堂才能有生成性。
二、設計問題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礎
要想讓課堂成為一個生成性的課堂,課堂就要成為一個問題連連的課堂,成為一個研究性的課堂。在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我們的課堂要有變化,要活躍,教師們都努力向著這個方向發展,要把一言堂改為多言堂,努力從演員向導演轉變,變成導演也就盤活了課堂,在課堂盡量安排很多學生發言,但有時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問題都是老師設計好的,只不過有了明確的分工,或是變換了各種方式讓學生活躍了起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其實骨子里還是死板的,沒有為課堂的意外預留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上不單要有教師提前預設的問題,還應有生成性的問題。隨著同學討論而生發的新問題,在課堂上,有時更有意義,能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李清照的《醉花陰》時,教師在分析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講到瘦體現了詞人之情,尤用黃花比得好。有同學喊到用豆芽比怎么樣,針對學生的這一想法,教師就讓學生展開了討論,用豆芽和黃花的區別,在討論中學生總結出幾點:(1)黃花比豆芽雅,豆芽太俗,只在口頭上說一說。(2)黃花與詞意相合,詞人在前面就寫到了東籬把酒黃昏后,這里自然想到黃花。(3)黃花在古詩中就作為愁的意象。而豆芽只能說是瘦,寫不出愁來,黃花既能寫出瘦又能寫出愁,有詩歌的意境,有詩歌的藝術之美。在此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又把《故鄉》中魯迅把楊二嫂比成圓規,《包身工》中的蘆柴棒同樣是經典的比喻,如果換成黃花就讓人感到不協調了,所以用什么來比喻同文章的意境有關,圓規蘆柴棒重在寫形,而黃花重在寫神,寫情寫愁。詞語原本不分雅俗,用得恰當就一樣傳神,經過討論使學生收獲不少。重視學生的問題,就能利用好課堂的生成性資源,同樣也引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使課堂具有活力。
三、民主平等是課堂具有生成性的保證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教學實施典型工作任務
一、引言
教育部要求各高職院校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實施一體化教學改革,是教育部在認真研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形勢、充分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具有重要的意義。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其主要任務是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崗位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目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尚未擺脫傳統的普通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教師習慣于以課堂教學為主,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只作為輔助手段,習慣于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解答問題。
2.教師大部分來自普通高等學校,“雙師型”教師偏少,理論教師偏多,不少教師只會“教”不會“做”。
3.從企業中聘任的兼職教師數量不足,并且多數從企業聘任的教師只會“做”,不會“教”,結果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
4.相關的軟件措施不適應“學做教”一體化教學模式。例如:考試方法單一,考試制度不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教材、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不適應課程體系改革的要求。
《連鎖經營原理及實務》是一門主要研究特許經營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則和具體操作技術的科學,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性科學。《連鎖經營原理及實務》的課程性質決定了該課程的講授必須革新教學觀念,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社會對從連鎖經營專業人才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為前提,通過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重點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適應企業對連鎖企業崗位的技能要求。本文以《連鎖經營原理及實務》的課程為載體,重點研究“上班式學習,研究式工作”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應用。
三、學做教一體化模式的構建
“上班式學習,研究式工作”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就是將教學場所直接設在一體化教室,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上班式學習、研究型工作”的教學方針,教師對自身定位進一步明確,扮演“教練”角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其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從教學狀態來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不僅能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對學生學習過程起到引導與答疑解惑的作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主人翁精神真正體現出來,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市場調研。通過進一步調研了解煙臺及周邊城市的連鎖超市、國內外知名連鎖巨頭、國際物流公司等企業崗位設置和工作流程;調查分析行業和企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本專業的技能型人才數量和等級需求情況以及崗位工作內容和職責等,得出典型工作任務。
2.構建“典型任務+工作流程+任務驅動式”系統化教學體系。根據充分調研的結果以及走訪企業的親身感受,緊密結合連鎖企業的實際需求,將課程分為多個模塊,每個模塊設定多項典型工作任務,這樣模塊教學結合任務驅動,使得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并伴之以教師給予的必要指導,解決了學生能力培養、自主學習的問題,提高了學生踏入社會后的自我生存能力。
3.對教學組織,教學實施和教學方法進行設計。推行“上班式學習,研究式工作”學做教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遵循認知-設計-自我學習-方案實施-競賽評價來完成課堂的組織。具體步驟為第一步,閱讀教學進度表與工作任務書;第二步,自我學習、自我探究、自我設計;第三步,嚴格遵守時間,認真完成工作任務;第四步,配合任課教師完成工作任務評價;第五步,認真填寫工作總結。
4.構建一體化教材和課程標準。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中,離不開一體化教材的引導。因此,必須重視對一體化教材的構建,全面開發校本教材。在教材編寫中,堅持以崗位特點與職業技能需求為重要依據,保證一體化教材兼具有效性與實用性。其中教材有效性,即在教學過程中,保證教材知識與職業技能、職業標準、教學效果的有效對接。教材實用性,即基于職業本位,從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入手,并與企業的實際生產相結合。從教材內容來看,必須保證其知識的銜接性,明確知識切入點,保證操作步驟的規范性與嚴謹性,充分體現教學任務的引導性,適當拓展知識涉及面。從一體化教學標準的確定方面,應堅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在進行實地調研與崗位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教學大綱,保證其規范性與科學性。第二,根據一體化教學要求,參照職業資格標準,對教學任務與教學訓練項目進行明確,并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第三,以崗位需求為依據,完善考核標準,保證對學生知識水平、專業能力及職業素質等內容進行綜合考評。
5.完成課程資源庫建設。完成《連鎖經營原理及實務》課程的教學大綱、電子教案、實訓指導書、多媒體課件、教學指導表、工作任務書等系列教學資料的編寫和制作工作,爭取出版一體化特色教材。
四、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實施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創新性提出“上班式學習,研究式工作”學做教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師轉換角色,定位為“教練”,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啟發誘導學生的創造性。學生真正變成了學習的主人,而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或答疑解惑者,可以培養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顛覆了傳統教師習慣于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助手段的傳統教學方式,解決了學生習慣于教師滿堂灌,被動接受知識的弊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方式上,打破傳統教、學、做的步驟,而是采用學、做、教的過程,教師主要負責最后的總結及評價、考核。在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上提出構建“典型任務+工作流程+任務驅動式”系統化教學體系。將課程分為多個模塊,每個模塊設定多項典型工作任務,這樣模塊教學結合任務驅動,使得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并伴之以教師給予的必要指導。
五、預期教學效果
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應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通過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其參與熱情,從被動學習狀態轉化為主動探索,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對于實踐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應正視自身與其他同學的差距,通過不斷反思彌補自身不足,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對于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則應注重自己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習興趣,同時也可對其他同學的操作活動予以指導與幫助。另外,關注學生的角色轉變,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夏清明.高職院校課程目標體系及教學模式的探討[J];貴陽金筑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2]董綠英.高職教學模式改革的思考[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李發榮.論學做教一體化教學模式在現代職業人培養中的意義和作用[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4期.
【關鍵詞】多媒體;中職語文教學;作用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是中考的淘汰者,是老師心中的學困生,是家長眼中的失敗者。他們背負著諸多人的冷眼走進職業學校的大門,原因有多種:有的是因為對學習完全失去興趣,只想混個文憑;有的是因為自己早已厭學,但又不忍心違背父母的意愿,迫不得已選擇職業學校;有的是懷著最后的一線希望,想通過取得一技之長謀得一份好工作。不管出于哪種原因,他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數語外等文化課程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畏懼心理??墒?,中職教育又是一種就業教育,在校階段不僅要進行扎實的專業教學,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文化基礎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為學生持續就業和創造性就業奠定基礎。
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充分挖掘教學中的情感因素,重新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創造欲,幫助他們找到自信,找到學習的樂趣至關重要。掌握多媒體技術,正確運用多媒體為我們的語文課注入了一潭活水,為我們語文教師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 課前鼓勵學生使用多媒體,發揮專業特長,實現自我價值。
作為一名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專業課與文化課相結合的原則,基本上每堂語文課都會用到專業技能,尤其是課前預習環節。也許有人會說,中職生沒有高中生的主動和自學能力,能讓中職生課上跟著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都是件難事,更別提預習了。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專業特長認真完成預習作業。
如:在講王蒙的《人生即燃燒》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悟“人生即燃燒”的真正內涵,充分認識到人生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課前我要求每個學生搜集一個自己最欣賞的人生故事,并篩選、整理關于這個故事的所有資料,然后,利用自己所學的ppt專業知識制成幻燈片,結合幻燈片及故事內容選配適宜的音樂,編寫相應的解說詞,課上再逐人做展示。在準備過程中,同學們非常積極,非常細心,小到一個按鈕的設計,大到背景的選擇,個個別出心裁,不僅知識得到了拓展,而且視野也開闊了許多。在班上展示過程中,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講王蒙的《善良》時,我要求學生提前搜集關于善良的名言警句,課上組織學生現場錄入這些句子,并結合身邊的實例談自己的理解。這樣,既現場展示了學生的文字錄入技能,又提高了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講《南州六月荔枝丹》時,我鼓勵學生分組準備,下載關于荔枝的外形、顏色、果實、花、產地、種類、貯藏等資料,整合相關資源,每組選一名學生扮演導游,其他同學輔助做好課件。課后開展導游大比拼,分別設最佳解說獎、最佳設計獎、最佳組織獎等獎項。讓同學們在準備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競爭肯定了自己的價值。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同學們在不斷的預習中收獲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有的同學經常主動提議預習作業的內容及要求,這讓我倍感欣慰。學生在展現自我的過程中,競爭合作意識增強,主動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大幅度提升。
2 課中教師合理使用多媒體,展示個人魅力,實現高效教學。
語文教師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必備的素養之一。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大教學容量,可以給語文教學提供一個多姿多彩的舞臺,可以讓語文課更生動更有趣,從而更吸引學生。
2.1 利用視頻、圖片、音樂等方式傳播教學信息,激發學習興趣。
這種傳播方式既能超越時空的限制,化抽象為直觀,化枯燥為形象,又能創設最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使其滿懷激情地參與教學,變被動為主動。
如:《林黛玉進賈府》、《雷雨》、《邊城》、《祝?!贰ⅰ读纸填^風雪山神廟》等這些故事性較強的傳統篇目,對于90后的學生來說,不管文章寫得有多好,也無法引導他們走入理智和情感并存的意境,也無法喚起他們認知上的共鳴。于是,我通常先讓學生觀看與文章相關的視頻,對文章內容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然后再回過頭來賞析文字,挖掘思想內涵,在視頻與文字的結合對比中獲得情感上的體驗。在學完《雷雨》后,同學們意猶未盡,紛紛以話劇為藍本,自編自導自演了情景劇《雷雨》,并在校元旦聯歡會上得到領導的一致好評。
《我的空中樓閣》、《離太陽最近的樹》、《荷塘月色》等這些側重寫景的散文,我會選擇圖片展示的方式進行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段业目罩袠情w》一文中有這樣的語句:“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比喻獨特新穎,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之后,再展示相關畫面,使語言文字的描述變得更形象、更鮮明,幫助一些想象力欠缺的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字,促進那些已理解句子含義的學生提高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我愛這土地》、《致橡樹》等這些以抒情為主的現代詩歌,意在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為了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與文本零距離對接,幫助學生實現精神的回歸與內心的和諧,充分發揮語文的育人功能,課上利用配樂朗誦,讓學生在鏗鏘有力的音樂中感受艾青的愛國激情,在舒緩優美的音樂中領悟平等獨立、互相尊重的愛情觀的內涵?!犊兹笘|南飛》用《梁山伯與祝英臺》作為背景音樂,《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由相愛、抗婚、化蝶三部分組成,在分析課文之前先播放《梁?!返摹断鄲邸凡糠?,然后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是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可以說‘驚天地,泣鬼神’,而本文所寫的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故事與梁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卻被焦母棒打鴛鴦散,接下來我們看這催人淚下的故事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普遍感到有新意、有興趣,充滿好奇,便開始仔細認真閱讀《孔雀東南飛》一詩。在分析劉蘭芝抗婚部分的內容時,把梁祝的第二樂章《抗婚》作為背景音樂播放,又能有力地烘托劉蘭芝敢于反抗的性格特征。分析最后一個詩段時,播放《化蝶》部分樂章,同時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把樂章的情境與課文的情境較好地結合起來,起到了加深記憶的效果,有利于背誦全文。
2.2 利用動漫展示教學內容,陶冶學生情操。
由于中職生普遍比較懶散,懶于動手、動筆和動腦,在學一些唐詩宋詞的時候,僅靠圖片來激發學生想象已遠不能如愿以償。于是,我嘗試采用制作動畫片的方式,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走進豐富的情感世界。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發揮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詩詞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盡情抒寫詩意的內涵,盡情勾勒詩境的神奇,盡情享受詩情的愉悅。
如:在講柳永的《雨霖鈴》時,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下,制作了十分鐘的動畫片,并將詩詞的內容作為配音融入動畫片中。蕭瑟凄冷的秋天,雨后陰冷的黃昏,孤獨無助的長亭,一對戀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難舍難分,別后“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楚惆悵,虛設的良辰好景。一處處傷景,一次次離情,在舒緩的音樂中再現得淋漓盡致。有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很快進入了狀態,接下來的吟誦與賞析都達到了極致。以至于對許多詩詞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 課后使用多媒體,學生走向銀屏,教師做好教學反思。
任何一個人都渴望被肯定,中職生更是如此,他們急需得到老師的贊譽,家長的欣賞,社會的認可。為了讓每個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奔向未來的支點,我特別注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課前精心謀劃,課上做好錄像,課后認真點評與反思。記得葉瀾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可能成為名師?!睘榱藢懞媒虒W反思,更好的促進以后的教學,結合錄像做點評已成為我語文課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課本劇表演賽、模擬應聘活動等,我都要給學生錄像,鼓勵學生自信地走向銀屏,然后再逐組或逐人播放錄像,同時,在播放過程中,引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最后我再總評。因為錄像,所以同學們對自己要求都很高,服裝、道具、語言、態勢非常講究;因為點評,所以同學們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發言踴躍,細到一個眼神,一個語調,一句話的表達;因為同學們的傾心展示,我也必須做好深刻的反思,反思自己在組織過程中存在的漏洞,反思自己在指導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在教學環節、教學方法中存在的低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