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9: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文化禮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著裝的原則
1.TPO原則
T、P、O分別是英語中Time、Place、Object三個單詞的首字母縮寫。"T"指時間,泛指早晚、季節、時代等;"P"代表地方、場所、位置、職位;"0"代表目的、目標、對象。TPO原則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衣著標準。著裝遵循了這個原則,就是合乎禮儀的。
2.整體性原則
正確的著裝,能起到修飾形體、容貌等作用,形成和諧的整體美。服飾的整體美構成,包括人的形體、內在氣質和服飾的款式、色彩、質地、工藝及著裝環境等。服飾美就是從這多種因素的和諧統一中顯現出來。
3.個性化原則
著裝的個性化原則,主要指依個人的性格、年齡、身材、愛好、職業等要素著裝,力求反映一個人的個性特征。選擇服裝因人而異,著重點在于展示所長,遮掩所短,顯現獨特的個性魅力和最佳風貌?,F代人的服飾呈現出越來越強的表現個性的趨勢。
4.整潔原則
在任何情況下,服飾都應該是整潔的。衣服不能沾有污漬,不能有綻線的地方,更不能有破洞,扣子等配件應齊全。衣領和袖口處尤其要注意整潔。
著裝要協調
1.著裝要滿足擔當不同社會角色的需要。人們的社會生活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在不同的場合擔當不同的社會角色,因此要根據情況選擇不同的著裝,以滿足擔當不同社會角色的需要。
2.著裝要和膚色、形體、年齡相協調。比如,較胖的人不要穿橫格的衣服,肩胛窄小的人可以選擇有襯肩的上衣,頸短的人可選擇無領或低領款式的上衣,而中老年婦女不能像少女一樣穿超短裙。
3.著裝還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色彩搭配的方法有兩種,即親色調和法和對比色調和法。親色調和法是將色調近似但深淺濃淡不同的顏色組合在一起。對比調和法是將對比色進行搭配,使之對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輝。
西裝的穿著規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西裝已成為當今國際上最標準的通用禮服,它能在各種禮儀場合穿著。其具體的禮儀規范為:
1.西裝的套件。西裝有單件上裝和套裝之分。非正式場合,可穿單件上裝配以各種西褲或牛仔褲等;半正式場合,應著套裝,可視場合氣氛在服裝的色彩、圖案上選擇大膽些;正式場合,則必須穿顏色素雅的套裝,以深色、單色為宜。
2.襯衫。與西裝配套的襯衫須挺括、整潔、無皺折,尤其是領口。襯衣袖子應以抬手時比西裝衣袖長出2厘米左右為宜,領子應略高于西服領,下擺要塞進西褲。如不系領帶,可不扣領口。
3.領帶。領帶必須打在硬領襯衫上,要與襯衫、西服和諧,其長度以到皮帶扣處為宜。若內穿毛衣或毛背心等,領帶必須置于毛衣或背心內,且西服下端不能露出領帶頭。領帶夾是用來固定領帶的,其位置不能太靠上,以襯衫的第4粒紐扣處為宜。
4.西裝的紐扣。西裝有單排扣和雙排扣之分。雙排扣西裝,一般要求將扣全部扣好;單排扣西裝,若是三??圩拥闹幌抵虚g一粒,兩??圩拥闹幌瞪厦娴囊涣#蛘呷坎豢?。
5.西裝的帕飾。西裝的胸袋又稱手帕兜,用來插裝飾性手帕,也可空著。手帕須根據不同的場合折疊成各種形狀,插于西裝胸袋。
筷子文化
中國人都用筷子吃飯,筷子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現在,筷子的使用也已經深入到其他許多地方,如:越南,韓國,朝鮮等等??曜拥恼Q生象征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這一對筷子雖然看似簡單,但是他可以夾,繞,戳住食物。同時,在一些重大的場合中,例如婚禮喜宴,贈送筷子作為禮品也寓意幸福,吉祥。
餐桌上的禮儀小結:
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內的話.以示歉意.
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著,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后著.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重要時刻
生日是每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在年輕的時候,人們往往在生日前要吃一碗面,寓意長壽;在生日當天則吃蛋糕慶祝。等人到了中年,這時候的生日更為重要,除了吃面和蛋糕之外,大家還會送上蟠桃祝福長壽安康。
在結婚的大喜日子,中國人往往會吃花生,龍眼等食品,祝福新人能馬上有愛情的結晶。 在端午節,盡管不是所有人都能親眼欣賞到賽龍舟的精彩比賽。但是,他們都會吃粽子,用糯米,鮮肉以及竹葉等原材料包出來的特別食物。這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屈原而制作的,人們害怕他吃不飽,就會給他做各種樣式和形狀的粽子。
在中國農歷最后一個月的第八天,中國人都會吃臘八粥,來紀念和分享大家的成果,至今這個傳統沒有改變。
電視娛樂節目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輕松的娛樂內容、愉悅的現場氣氛,吸引觀眾眼球。但一些娛樂節目不顧大眾媒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教化功能,節目內容有“跑偏”傾向,具體表現為:行為舉止流于粗俗、口語表達失于文雅、服飾裝扮欠得體、體態語言欠文明。
一、電視娛樂節目禮儀文化水準不高的原因
1.家庭、學校禮儀文化教育不足。家長的言行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有的家長不重視個人修養的提高和禮儀文化的學習,其粗俗的言行舉止無形中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同時,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一些學校把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依此而構建的評價體系,不同程度地重視智育而輕視德育,忽視禮儀文化知識的傳授和行為的養成,導致人們對禮儀文化重要性的認識普遍不足。
2.娛樂媒體禮儀教化功能淡化。在傳媒業產業化、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影視的娛樂化特色在功利主義驅使下被無限放大。這就使得提升收視率、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成為一些電視節目的重要任務。同時,政府部門的監督不足,使一些電視媒體在娛樂節目中淡化了傳播文明和宣傳社會公德的功能,從而讓電視娛樂節目“劍走偏鋒”。
3.道德滑坡致使禮儀失范。如今,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一些人錯誤解讀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權,抵觸我國優秀的傳統禮儀文化,追求另類、個性,實用主義、功利主義至上,社會道德滑坡,禮儀失范現象頻發。在此背景下,部分受眾低級趣味、畸形扭曲的欣賞態度,與為迎合受眾故意制作“看點”的娛樂節目“一拍即合”。
二、電視娛樂節目禮儀文化回歸的對策
1.提高公眾禮儀文化素養。加大宣傳力度,明確禮儀文化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充分利用校園、街道、企業、機關等文化宣傳陣地,大力宣傳禮儀教育內容;廣泛利用媒體、宣傳欄等形式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儀文化,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迪;運用各種媒體向公眾傳遞禮儀文化信息,全面推動禮儀文化教育。從幼教開始,強化不同時期的禮儀教育。進行禮儀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并在不同的教育時期,制定禮儀守則和行為規范。同時,借鑒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禮儀教育經驗,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禮儀文化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系統工程的重要內容,貫穿于人們不同的教育時期。公眾需加強文學修養,潛移默化地接受禮儀文化熏陶。中國文學典籍中蘊含著豐富的禮儀文化,閱讀文學作品對提高一個人的禮儀文化修養起著重要作用。禮儀文化素養提高了,審美水平也會隨之提高,從而能以高品位的眼光品評電視節目。
2.強化電視娛樂節目禮儀文化教化功能。電視娛樂節目不能膚淺地媚俗,而應品味高雅、制作精良,潤物無聲地提高受眾的審美趣味。一些以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視率為目的、追求淺層次情感宣泄和滿足的電視娛樂節目必須限播。
3.加強受眾媒介素養教育?!懊浇樗仞B是人們面對傳媒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應能力。”①媒介素養教育可以幫助受眾提高鑒別低俗信息的能力,自覺抵制和拒絕低俗信息的干擾。可以通過各種公共信息平臺,向公眾普及和推廣媒介知識,不斷提升受眾的媒介素養,使主題不積極、格調不健康的電視娛樂節目沒有受眾市場,實現受眾對膚淺低俗內容由被動收看向主動抵制轉變,回歸電視媒體的認知、審美和教化服務功能。
4.提高從業人員職業修養。隨著電視媒體的發展,電視從業人員隊伍快速壯大,但從業者的職業訓練和職業道德教育沒跟上,致使部分從業人員職業修養欠缺。首先,提升文化素養。優秀的電視人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積極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文化,在以禮儀文化護航的前提下,將創新理念與諸多藝術元素相糅合,不斷推出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節目。其次,藝術養心。電視人要廣泛涉獵各種藝術門類,打牢藝術理論基礎,保持良好的藝術素質,在充分的藝術積淀的基礎上,創作不失禮儀規范、雅俗共賞的精品節目。再次,強化自律。庸俗、低俗、媚俗的電視娛樂節目,格調低下,腐蝕受眾心靈,毒化社會風氣。電視人應堅守“內容為王,品質至上”的節目制作理念,擺正心態,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自律意識,自覺抵制違反道德準則和禮儀規范的娛樂節目。
參考文獻:
①黃學建:《中國電視娛樂文化批評》[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②孫保國:《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形態學》[M],新華出版社,2009年版
1.了解游樂宴的座次和場所分布游樂宴的座次一般采用圍坐式,圍繞酒令官進行排列,這樣,便于游戲的進行。除了主客座次有別外,其他座次是按本家、外姓分別安排的,并不是隨便混坐。鳳姐和李紈作為媳婦,沒有座次,僅僅位列紗櫥后面待命,并對丫鬟進行掌管。對于游樂宴來說,重點不是飲食方面,主要是考慮人與人的交流,考慮游樂的方便性。所以,游樂宴場所的選擇呈現多樣化,不同的游樂主題往往有著不同的景觀。這種地點,常常選擇在園內的閣、亭等處。
2.了解節慶宴的座次和場所分布節慶宴往往有著較多的人數,有著較高的等級,因此,節慶宴座次同樣也有著一定的重視度。在節日喜慶氣氛的影響下,有時座次往往會依據長輩實際的喜好而進行調整,以示注重傳統孝道這個千古傳誦的主題。節慶宴的主題多數是團聚,往往有著較大的排場,因此,常常選擇在正房或長輩上房。
3.了解慶生宴的座次和場所分布慶生宴的主角是壽星,參與人員一般而言往往有著親密的關系,因此,座次的選擇并沒有一定的標準,可以不分主仆。慶生宴場所的選擇方面,一旦有長輩出現,則往往有著一定的規模,同時空間的選擇也有著一定的要求;而平輩之間的慶生宴,主要選擇在園內進行,有著隨意的形式。
4.了解日常飲食的座次和場所分布《紅樓夢》中,對日常飲食場景描寫不多。一般的日常飲食場景,主要是一種小范圍的團聚,主位往往是長輩的位置,晚輩則處于一種圍坐的形式,陪長輩用餐。這樣,不僅將孝道充分展現出來,同時也體現出一種親情的維系。日常飲食場所的選擇方面,主要安排在各自的房間,有時子女在長輩的房中吃飯,體現出一種孝道。對于輩分較小的媳婦而言,主要在自己的正房炕邊吃飯,有著一定的隨意性。
二、宴飲禮儀文化空間關系的現代流變
時代的變遷,也使得宴飲禮儀發生了一定的流變。高校大學生要理解禮儀文化的流變,懂得現代禮儀知識,傳承優秀文化,彬彬有禮,氣質高雅,做一名高素質的大學生。關于宴飲禮儀文化空間關系的現代流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1.有著凸顯的功能獨立性一般而言,我國傳統建筑典型平面中,餐廳功能空間的布置,并沒有相對明確的設置,同時也沒有單獨列出。宴飲活動的進行,往往需要依據需求,分布在不同性質的空間。傳統建筑在對房間的定義中,往往和功能沒有直接性關聯,房間一般有著多種使用的可能性?,F如今,人們居住的方式有著微妙轉變。同時,功能主體性也在逐漸受到認同。一些住宅平面,往往對不同功能的組合有著一定的強調性。我國現代住宅主要是西方現代建筑運動的一種產物,往往和傳統居住建筑沒有一定的聯系。在當前,傳統的宅院模式發生著微妙轉變,宅院處于一種分離的狀態,同時宅園也缺乏直接關聯。沒有了院與園,游樂宴活動逐漸消失,酒店逐漸成為禮儀性要求較高的宴會活動的場所;而家庭內部的日常餐飲,往往有著比較隨意的氣氛,但也應該遵循一定的禮儀要求。
2.有所淡化的文化倫理吃飯作為日常交流以及情感聯系的載體,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座次所體現出的禮制、等級、身份,還在延續。當前,在大型聚會中,座次的觀念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有著一定的支配性作用。對于禮節,同樣也有著一定的強調。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生活方式逐漸淡化傳統生活中關于空間多意性的追求,更加注重功能使用的明確性。這樣,餐飲空間位置的可變性淡化了,生活的情趣也處于一種減弱狀態。當前以核心家庭為主,每個家庭的人數不多,大家族式的家庭組織模式被削弱,同時也減弱了血緣的凝聚力。人們對傳統的禮制處于一種淡化狀態。雖然傳統的煩瑣禮俗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但是,也將某種維系社會關系的紐帶加以割裂,這是我們應該格外注意的。良好的禮儀禮節,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加以傳承。
三、結語
【關鍵詞】學生禮儀文化;高職禮儀教育;文明禮儀
《三字經》里提到了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具有與生俱來的善良和單純,而復雜的生活、學習環境決定了每個人成長的路線。對于高職學生而言,他們已不再是年少無知的孩子,具備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如何對他們進行禮儀文化教育需要教師認真思考。在此,筆者為高職的禮儀教育提出一些思路,可供參考。
一、我國學生禮儀文化現狀
1.隨著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幾千的傳統美德逐漸被學生們忽視,很多學生的口中臟話連篇,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甚至在大街上以及其他公共場合中,到處可見出口成“臟”的學生,他們完全忽視了文明禮儀的存在,有些學生甚至把說臟話當成了一種時尚。
2.說起時尚,它是大多數學生迫切追逐的對象,為了追趕時尚和潮流,每個學生都在不斷變換著自己的衣著和打扮,與此同時,各種奇裝異飾開始在校園內外出現,有些女同學穿起了低胸裝、露臍裝,梳起了五顏六色的卷發,身上佩戴著五花八門的裝飾品,部分男同學也在頭發的形狀和顏色上大做文章,甚至和女同學一樣佩戴起了耳環等飾品,試問:當今人們都在給寵物穿衣遮羞,作為學生是否應該思考些什么?
3.尊老愛幼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核心環節,它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可是在我國,很多學生們似乎已經遺忘了這個最基本的做人底線。首先,很多學生不懂得尊敬父母,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對父母大吼大叫的情形,當學生們對父母大發雷霆后揚長而去,他們的背影后面是家長期待而又無奈的目光,因此,對學生的禮儀文化教育勢在必行。其次,很多時候學生們的自私心理非常嚴重,學生們往往因為自己的得失而忽略了那些做人最基本的文明禮儀。
4.從上學的第一天起,老師就會教育學生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愛護環境和公共財務??墒侨缃瘢芏鄬W生早已不記得這些細微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手中垃圾隨意亂扔,破環公共財務的現象數不勝數。由此可見,我國目前的學生禮儀文化現狀相當可悲。
二、高職教師如何進行禮儀教育
1.課堂教育。要對高職學生進行禮儀文化教育,課堂教育是基礎,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充分滲透禮儀文化教育,可以通過講解一些新聞資料或者進行一些案例分析,讓學生從根本上對禮儀文化有全新的認識,使他們進行自我反省,從而增強他們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
2.課外實踐。禮儀文化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課堂,要把它延伸到課外的實踐之中。比如,可以根據學校的需要讓學生去做一些儀式的禮儀服務工作,或者也可以組建校園義務禮儀服務隊,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禮儀文化的魅力,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禮儀修養。
3.隱形熏染。在開展禮儀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良好的校園禮儀氛圍可以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熏染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圍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同時有利于他們道德修養和禮儀素養的養成。首先,要建設校園的物質文化環境,可以通過藝術板報、宣傳長廊等形式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其次,可以通過校園傳媒來對學生進行禮儀文化教育。例如:通過校園網絡、校園廣播等形式彰顯禮儀文化的魅力,使學生們重視禮儀文明,嚴于律己,自覺養成良好的禮儀素養。
4.職業導向型教育。在高職學校中,禮儀文化教育可以采用職業導向型的教育方式來進行,針對學生們選擇的不同行業,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禮儀文化教育。一方面,讓同學們了解從事所選職業應該具備哪些知識和素養;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自覺糾正日常中的不當行為,促進他們禮儀文化素質的養成。
5.教師以身施教。在對學生進行禮儀文化教育時,教師要懂得以身施教,從自我做起,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激勵他們學習禮儀文化,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了良好的禮儀素養,才會讓學生們信服。換言之,如果為人師表的教師都沒有良好的禮儀修養,又何談去教育學生。因此,教師職工提高自身禮儀素養,以己為例、以身施教,是高職禮儀文化教育的關鍵。
正所謂“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中生存,就必須要懂得文明禮儀,而一個國家想要在國際中立足,就必須要懂得外交禮儀。從某種角度來講,文明禮儀是一個人的處事之道、生存之道,當今社會,教師不僅要對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加強對他們的禮儀教育,這樣才能確保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碰壁、少挫折,對學生的禮儀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而且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和穩定,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程秋瑩.關于高職院校開展禮儀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9).
【春節/元旦】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采用公歷紀元后。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于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元宵】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p>
【社日】農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這一天,鄉鄰們在土地廟集會,準備酒肉祭神,然后宴飲。王家《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個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這個節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們到水邊去游玩采蘭,以驅除邪氣。后來,演變成水邊宴飲,郊外春游的節日。杜甫有《麗人行》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p>
【寒食】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國君后,大封功臣,獨未賞介子推。子推便隱居山中。重耳聞之甚愧,為逼他出山受賞,放火燒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燒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飯,追念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因寒食與清明時間相近,后人便將寒食的風俗視為清明習俗之一。元鎮《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社無煙宮柳綠?!?/p>
【清明】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
【端午】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于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驅“五毒”等。杜甫有《端午日賜衣》:“端午被恩榮?!?/p>
【乞巧】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少女節或七夕。相傳,天河東岸的織女嫁給河西的牛郎后,云錦織作稍慢,天帝大怒,將織女逐回,只許兩人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夜晚在鵲鳥搭成的橋上相會?;蛘f:天上的織女嫁給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將織女抓回天庭,只許兩人一年一度鵲橋相會。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婦女們趁織女與牛郎團圓之際,擺設香案,穿針引線,向她乞求織布繡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靜聽牛郎織女的談話,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和凝《宮詞》:“闌珊星斗綴朱光,七夕宮嬪乞巧忙?!?/p>
【中秋】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系起來后,更富浪漫色彩。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表f莊《送秀才歸荊溪》:“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
【重陽】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酒、插茱萸等習俗。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p>
首先說下登船,登船者必須征得船長(船主)的同意才可登船。
如果貿然登船,您就有可能會被視為不受歡迎者而被趕下船。有個故事是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柯克在海上跟船長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國。這個故事引起轟動,也備受作家關注,其中一位叫笛福的作家為此創作了一部小說叫《魯濱遜漂流記》。賓客對主人領土的尊重必不可少。
接著說下著裝,出海并非時裝秀,就算私人游艇再豪華,終歸不是超級郵輪。
除非船主說明是夕陽晚酌的特別盛裝場面,否則穿著還是以舒服輕巧為主,高跟鞋與名貴鉆飾還是能免則免。這樣一來不會刮損游艇甲板的高級木板或人造纖維,再者還可以保障自己不會滑倒。輕便的皮面膠底鞋,防水布的膠底休閑鞋、硬幣袋式樂福鞋都是最佳選擇,因為它表明了您具有極為紳士或淑女的船上時尚觸覺。
還有很重要的一項提醒,不要浪費每一滴淡水。
現代大多數船艇都會在船尾上船部分設有花灑系統。切記在游樂歸來后,去那里簡單沐浴更衣,洗掉海水。不過,沖沖即可,我親眼見過有人在船上竟然自顧自開始涂上洗發水,拿出香皂來大洗特洗,實在是有礙觀瞻,如果恰好被鄰近游艇上的朋友看見,難免給人貽笑終身的把柄,當然重點是不浪費淡水。
最后要略微注意的小問題是垃圾的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