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9: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母親節的句子簡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有效;作業評價
小學生課堂學習英語的時間是有限的,且課后接觸英語的機會很少。因此,課外作業的重要性凸顯。當前,傳統的抄、讀、背等英語作業形式使小學生感到厭煩。因此,必須從效果出發,精心設計作業,讓學生快樂地完成,使課堂教學因有效的課外作業得以延伸。
一、當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幾個弊端
1.枯燥無味
教師為能達到鞏固課堂教學內容的目的,布置給學生大量的抄寫作業。久而久之,學生對這種機械化的抄寫作業表現得麻木,達不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2.目標單一
教師要求學生對單詞、詞組和句子進行重復的抄寫,大多僅僅是為了單純加深印象,對付測試。
3.任務統一
每位學生的課外作業在數量、內容上都是一樣的??菰?、單一的課外作業打擊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二、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1.以培養學生興趣為目的
小學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產生對英語文化的積極的情感,掌握學習英語的能力,成為學習英語的主人。
2.以發展學生能力為手段
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強調課程要緊貼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組織體驗、參與、交流等多種學習形式,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痹诎l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方面,教師應創造出豐富的課外作業形式,使其為發展學生能力服務。
3.以養成良好方法為途徑
教學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學好英語的方法。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為出發點,把作業的重心放在加強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上。
三、小學英語作業的具體形式
1.趣味性作業
(1)收集單詞。在學習新單詞時,可以讓學生收集相關的材料,并在課上交流。如:閩教版小學英語第四冊教材中《Days of the week》教學中,我讓學生收集自家的臺歷及掛歷,學習臺歷上有關于一周七天的詞匯,從而加深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認知,也加強了教學的趣味性。
(2)收集生活中的英語。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很多。如:VCD(光盤)、TV(電視機)、KFC(肯德基)、CCTV(中央電視臺)、WC(廁所)等等。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了中西方國家的重要節日,如:New Year (新年)、Mother’s Day (母親節)、Children’s Day (兒童節)、Easter(復活節)、Teachers’ Day(教師節)、Thanksgiving (感恩節)、 Christmas Day (圣誕節)、 Spring Festival(春節)等。讓學生收集生活中的英語知識,不僅達到了鞏固復習所學知識的目的,還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2.實踐性作業
(1)動手學英語。如:利用新年、圣誕節、母親節、教師節等傳統節日,讓學生親手制作英語手抄報、賀卡、書簽等。又如:在五年級教材《Emotions》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表示不同心情的面具,用于課堂教學表演,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并將知識點牢記于心中。
(2)畫畫學英語。小學生都喜歡畫畫,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根據課文特色布置畫畫的作業。如:學習新單詞時,我讓他們自己作卡片,即在卡片的一面畫上圖,在另一面用四線格寫上英語單詞。又如:在閩教版小學英語的教材《Sports Day》單元教學中,我與學生在課堂中邊學習文本內容,邊與他們通過繪畫的方式一起學習run, do long jump, do high jump等單詞和詞組,并加以對話及動作上的配合,從而鞏固了課文內容知識。
3.創造性作業
(1)創編簡單的英文歌謠。英語教材中有許多歌曲,唱起來瑯瑯上口,用新知識的內容替換歌曲中的歌詞,能夠加快學生對單詞和句子的掌握。如《Happy Birthday to you》可創編成《Good morning to you》;《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可創編成《Can you swim? Can you swim? Yes, I can.》等。此外,也可舉行英語童謠、歌曲比賽,針對學生現有學習掌握的情況,充分施展學生的創編能力。
(2)用英語創作。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宗旨。單純地讓學生背誦課本上的對話,會讓他們找不到說英語的感覺。更好的做法是讓他們根據新課主題,運用所學句型,聯系已學知識,小組配合完成對話,這樣容易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四、作業完成形式多樣化
多樣化完成作業的形式,能鍛煉學生與他人的團結合作能力,同時加強與他人之間的相處模式。
1.小組合作完成的形式
比如,在學習完每課的《Learn to say》后,我都會將全班同學分成小組,讓他們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小組為單位分配各自任務,共同完成。
2.師生合作完成的形式
如:教師在課堂作業時,可以根據教材已有的話題進行師生互問互答,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
3.家長配合完成的形式
家長在學生的學習中,不單純是單一的監管人,更要監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如:在閩教版小學英教材《Shopping》單元中,教師可以讓家長使用“How much is it?”進行詢問日常生活用品價格,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得到語言應用能力的鍛煉。
五、科學評價作業
1.合理及時地評價作業
(1)以表揚性評價為主。學生都希望得到他人贊許的評議和目光。因此,對小學生的英語作業,教師應多以肯定與鼓勵為主,對其存在的問題和錯誤,委婉地指出。
(2)評價要及時。教師在批改完作業后,未能就學生的作業及時給與反饋,將導致學生產生消極的態度,不利于學生正確對待作業。我認為,凡是教師布置的作業,就一定要及時檢查,并把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及時評價可以讓學生及時發現作業中的問題,對易錯知識點得以鞏固。
2.嘗試新的批改方式
(1)學生互批。在課堂作業評講時,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同學之間分工合作,讓學生自己來充當小老師,通過自身的認知水平與觀察力,從中發現同學與自身在作業中的不足,并進行指正與糾正,從而提高今后作業的正確率。
(2)畫而不改。讓學生借鑒教師的批改情況,自行訂正,教師對學生圈畫的地方及時檢查,糾正失誤。
(3)變換成績。教師在批改作業時,依據學生作業的反饋情況給予獎勵。如:蓋一個笑臉的小印章,或者寫上批語:你訂正了嘛? 太棒了加油!今天不夠細心哦等,既達到了對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作業的實效性。
3.有針對性地評價
(1)比賽形式。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展出課后作業并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激發學生作業的積極性。
(2)書面評語。教師根據學生英語的不同層次和英語學習情況寫一些簡短的評語:Great!Perfect!Well done!Very good!比如對一個作業情況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應寫上鼓勵的言語;對一個后進的學困生,教師在作業的書面評語中,應寫上積極、鼓勵、信任的評語,讓學生在作業中找到自信,更好地完成作業。
(3)現場評比。在現有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平臺,對表現積極、踴躍的學生及時進行肯定與獎勵;對主動性差的學生提出真誠、中肯的意見,讓學生在今后的作業中更上一層樓。
只有當作業變成學生學習英語的樂趣時,在樂趣的驅動下,學生才會善學、樂學。今后,在英語新課標的引領下,教師應根據學生和教材的特點,設計貼近生活、形式多樣的英語作業,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一、激發興趣,樂于寫話
1.嘗試豐富的寫話形式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可以采用多樣的寫話形式進行寫話訓練,同時還能避免枯燥乏味,吸引他們長期堅持寫作練習。繪畫解說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畫好圖后,再配以簡短的文字;還有插圖日記的方法,先寫好內容,再配以簡單的插圖;日記“連環話”也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形式,把相關內容依次呈現;除了這些,還有為班級寫標語、小組合作寫日記、每日一句話等形式。
2.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
學生經常覺得無話可寫,其實就是因為沒有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在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許多值得留意的細節,只是大家沒有注意到,比如教室內學生的同桌、學習用品,操場上的一只小螞蟻、一片小樹葉等,都可以作為寫作的話題。教師如果事先布置好,學生就會留意去看,這樣指引不僅能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拓寬寫作視野,而且蘊含了對生活的感悟,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養成勤于觀察的好習慣。
3.抓住時機進行寫話
在寫話訓練時,教師可結合學生身邊的人和事找尋訓練點來安排練習,這些人和事就在學生的生活中,他們很熟悉,自然就不會感到有負擔,找準時機和切入點,還會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例如,秋天到了,學生都喜歡抓小瓢蟲,可以寫一寫它的樣子;春天來了,回家的路上看到大樹,可以寫一寫大樹的變化;母親節到了,可以寫一寫自己為媽媽做了什么。
4.多表揚、多鼓勵
在平時的寫話訓練中,教師一定要及時點評,多朗讀學生作品中的好詞語、好句子;及時表揚和鼓勵寫話有進步的學生,通過等級評定和評語等,肯定和贊揚學生在寫作方面的進步;每個月都要將學生的作品張貼到班級的“星星角”中,給學生發小紅花,給家長寫表揚信;還可鼓勵學生向刊物投稿,當他們看見自己的作品發表時,都信心百倍,寫作的熱情更濃了。
二、勤于積累,豐富語言
低年級的學生雖然生活經驗不多,但是他們的生活內容卻是豐富多彩的,只是這些內容要靠教師的慧眼去挖掘。作為教師,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將各種生活體驗融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引導他們積累。學生都非常喜歡看動畫片,教師可以做好家長的工作,布置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看一會兒動畫片。動畫片里的情節扣人心弦,語言生動有趣,有些很有教育意義,而積累其中豐富多彩的語言,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且沒有任何負擔。另外,學生可以把動畫片里的故事記在頭腦里,與小伙伴們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鍛煉表達能力。
三、重視說的訓練,為寫做準備
1.利用課文說清楚
課文是我們最好的教學材料,教師應抓住文中的重點內容,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說明白,教學生說的方法,讓學生會說。我們可以利用文章的結構,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讓學生一目了然;也可以利用重點句式等,讓學生進行填空式說話,再寫下來。
2.創設情境寫具體
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的概括能力較弱,說是寫的前提,說得好才能寫得好。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為學生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練說,為寫做好準備。例如在一節寫話訓練課上,我們要寫的題目是《禮物》,課前我購買了很多的小禮物,把它們裝在盒子里,課上我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對學生說:“由于大家的出色表現,我們班得到了文明班級的流動紅旗,為了獎勵你們,老師決定送給你們每人一件小禮物,每個小組一個盒子,禮物就在盒子里,要按老師排好的順序輪流拿,不許搶?!痹诖蠹叶寄玫阶约旱亩Y物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內和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自己拿到的禮物是什么,這個禮物什么樣子,并說說自己拿到禮物時的心情。小組交流后,全班進行交流,每個學生都要發言,其他同學在聽過之后給予補充,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有的學生說自己拿到了喜歡的禮物,很高興;有的學生說自己沒有拿到想要的禮物,但看到大家高興的樣子自己也很高興;還有的學生把禮物的樣子描述得非常詳細。然后,我讓大家動筆,把自己剛才說的內容結合大家的補充寫下來。最后是展示交流環節,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調動學生說的積極性和寫話的熱情。
四、利用下水文,指導寫規范
在生命的黎明,我們應該讓兒童吟誦什么?應該讓兒童親近哪些詞句?如何讓兒童咀嚼精神的芬芳?如何用最明亮的釤,開始新的學習探索?
在每一個清晨,我們每個人又如何開始新的一天?我們如何汲取思想的力量,如何調適心情,愉悅地迎接挑戰,將一切美好落實在生活里踐行?
這是新教育實驗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一、新教育晨誦的發展歷程
2000年,新教育實驗剛剛萌芽時,新教育發起人朱永新教授就組織團隊編寫、出版了《中華經典誦讀本》和《英文名篇誦讀本》,在湖塘橋中心小學等部分學校,開始了新教育的晨誦實踐。
2002年,昆山玉峰實驗學校成為第一所新教育實驗掛牌學校,我們正式推出“一條主線――誦讀活動”,明確制定了新教育晨誦的實施內容與具體方案:從低年段瑯瑯上口、通俗易懂的詩歌,到中年段難度適宜的詩詞,到高年段優秀古文和古代學者的哲理文章。這種尊重詩歌學習規律和兒童成長規律的誦讀原則,迄今為止仍在遵循著。隨著新教育實驗學校從1所到500多所、到1000多所,全國各地實驗學校的踏實踐行,我們不無驚喜地發現,“晨誦”作為一種相對簡單的教育手段,卻產生了超乎預期的效果。這種反差,也激勵著我們繼續深入地投入相關研究。
2007年,在山西運城召開的新教育年會上,我們正式推出了“晨誦、午讀、暮省”的新教育兒童生活方式??偨Y此前新教育晨誦經驗,借鑒不同流派的晨誦技法,新教育晨誦開始以課程的形式在新教育學校廣泛開展。
但是,新教育實驗作為一個專業的教育研究團隊,以“為中國教育探路”為使命,以幫助人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宗旨,所關注的教育領域非常寬廣,從教師成長到課程研發,從藝術教育到生命教育等等,以每年深度切入一個主題的方式向前推進,同時對研究的品質自我要求甚高,并且作為民間公益機構還受到經費不足、人手不夠等諸多制約,導致對許多踐行已久的研究項目,沒能及時進行相關的總結、梳理和提升。
新教育晨誦項目也是如此。
這些年來,一方面新教育晨誦在數千所學校中踐行,成為見效最快、操作性最強的特色課程之一,可另一方面,自從十六年前推出的那兩本《中華經典誦讀本》和《英文名篇誦讀本》之后,我們就再也沒有研發相關讀本,也幾乎沒有對晨誦理論進行新的全面闡釋,對晨誦的操作進行持續的系統整理。諸多一線教師在開展新教育晨誦時,一直缺乏有效指導,存在著諸多不便。
經過16年的醞釀,在前三個階段的實驗基礎之上,我們于2016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新教育晨誦的理論體系和操作綱要,由新教育發起人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研究院院長許新海博士、新教育螢火蟲義工童喜喜作家聯袂主編,由童喜喜擔任總統籌反復打磨,兩年中整體修訂三十余次,局部調整百余次,研發出版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新教育晨誦》系統教材。
二、新教育晨誦的必要性
“不學詩,無以言?!笨鬃拥倪@句話,將詩歌的重要性說到了極致。
開展新教育晨誦,當然是因為兒童需要詩歌。
兒童的語言,最接近詩的語言。正如著名兒童詩作家金波曾經說過的那樣:“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兒童幾乎不需要太多的學習,就能夠說出富有韻律、充滿想象力的句子,草木飛禽、云霧雨雪,世間萬物,在兒童的眼里都是詩意盎然的。
真正的詩歌,當然超越了一般的兒童語言。有人稱詩歌是“藝術中的藝術,文學中的文學”,原因之一就是詩歌語言之美。詩歌的語言精煉、含蓄,富有韻律感、想象力和感染力,好記好學,便于吟誦傳唱。因為兒童語言發展的難度,遠遠低于發展音樂、繪畫等其他技能的難度,兒童從詩歌誦讀中所獲得的滋養、從語言發展中所獲得的提升,是全面又持久的。大量的相關調查已經顯示,豐富詞匯量是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重要原因,同樣篇幅內,無論是簡潔的童謠童詩、精美的唐詩宋詞,再到現代詩、散文詩,以及一些中外經典,如《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從表達的方式而言,它們都提供著極其豐富的詞匯,除此之外還提供著極具個性的表達。學習詩歌自然也是積累詞匯、淬煉語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兒童的“詩性”是生命靈性的一種展現。詩歌王國中,不僅在語言之美、意境之美和音韻之美上,詩歌超過了其他文學體裁。同時,經典詩歌擅長用鮮活的意象、豐沛的情感,幫助讀者超越生活,把讀者帶入感同身受的另一種境界。兒童在感悟中所朦朧思考到的哲理,將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清晰,將在行動中悄悄發揮作用。所以,讓兒童在人生起步的時光里,與美好的詩歌以正確的方式相遇,會在兒童心中播下詩意的種子,會在潛移默化中鼓舞兒童創造詩意的人生。
開展新教育晨誦,也是因為中國特別重視詩歌。
古往今來,中國就是詩歌的國度。詩歌,是最能體現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一種表達方式。林語堂先生說:“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地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并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治人們心靈的創痛;詩歌通過享受簡樸生活的教育,為中國文明保持了圣潔的理想。它時而訴諸于浪漫主義,使人們超然于這個辛勤勞作和單調無聊的世界之上,獲得一種感情的升華,時而又訴諸于人們悲傷、屈從、克制等感情,通過悲愁的藝術反照來凈化人們的心靈。它教會他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村舍炊煙縷縷升起并與依戀于山腰的晚霞融為一體的景色,它教人們對鄉間小徑上的朵朵雪白的百合要親切、要溫柔,它使人們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游子之情。”
盡管這種高度凝練的詩化的表達,有優勢也有劣勢,但無論如何,詩歌在中國,已經超出了簡單的文學體裁,不僅與書法、繪畫、戲劇等中國文化有著天然的聯系,彼此互相促進滋養著,而且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產生了密切的影響。雖然我們不能說學會了詩歌就掌握了中國文化,但詩歌中承載的文化含量之重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完全可以說,一部詩歌史,也是一部豐富、凝練的中國文化史、中華文明史。正如林語堂認為的那樣,詩歌在中國很大程度上已經代替了宗教的作用,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靈感,一種活躍著的情緒”。
開展新教育晨誦的最重要原因,還因為我們每個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正生活在一個特別需要詩歌的時代。
越來越匆忙的生活節奏,讓人們在奔走中,心靈越來越容易干涸。越來越強勁的網絡洪流,又催生了碎片化的表述方式。人們對待外部事物越來越難以靜下心來,耐下心來。在經濟連續發展數十年的當下,過分追求物質欲望的滿足,造成的卻是精神生活的空虛。在社會各界不斷詢問“你幸福嗎”這一問題的背后,在提出“中國夢”這一理想的背后,都隱含著對豐富的精神世界的向往,對詩意的生活方式的追尋。
詩歌的外在形式,在不經意間吻合了當下人們所需要的簡短、緊湊。詩歌的本質內容,又能在最短時間里直擊人心,產生巨大的能量。詩歌所提供的新的角度,讓人重新觀照思考當下的物質生活,在重新詮釋中,獲得生活的價值,創造人生的意義。
所以,生活在當下,我們需要用詩歌的力量,讓我們共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能夠在現實的土壤上,找到一種詩意棲居的生活方式,從而創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三、新教育晨誦與其他誦讀的異同
古今中外,誦讀都已存在。
新教育晨誦,是扎根于中國古代蒙學教育的優秀傳統,汲取中外各教育流派的誦讀技巧,進行突破式創新的現代課程,是一個有著先進教育理念、堅實理論基礎、清晰知識框架的滲透式綜合課程。
新教育晨誦強調讓詩歌“擦亮每個日子,呵護每個生命”,在音樂、美術營造的意境中,通過誦讀經典的詩歌,豐盈當下的生命,用儀式感促使形成積極的感悟,激發生活的熱情,調整心態,健全心智,在日積月累中積累人文底蘊,幫助人們從容應對生活的誘惑與壓力,創造出幸福、明亮的精神狀態。
在理念和操作上,新教育晨誦與中國古代蒙學、讀經(經典誦讀)運動、華德福的晨誦、一般詩歌教學等各類誦讀活動,分別有著部分內容和形式上的相似,但更有本質上的諸多不同。
第一,和中國古代蒙學相比,新教育晨誦與中國古代的蒙學教育的優秀傳統一脈相承,重在行為習慣、核心素養的養成,適度提供適齡的相關知識。但兩者有著明顯的不同:古代蒙學教育所使用的讀本,雖然也有四書五經等經典,但更多是當時根據需求針對兒童臨時寫作,是當時的非經典。新教育晨誦則強調誦讀內容的經典性,是從古今中外的詩歌中,依據新教育理念進行遴選。
一方面,有人認為,中國幾千年的和教育就是從讀經開始的。其實,這恰恰是對古代蒙學本質上的誤解。古代的兒童教育,更強調行為的養成。如朱熹就提出:“古者初年入小學,只是教之以事,如禮樂射御書數,及孝悌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學,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為忠信孝悌者?!比纭度纸洝贰肚ё治摹贰对鰪V賢文》《幼學瓊林》《女兒經》,如明代呂得勝的《小兒語》、呂坤的《續小兒語》等是用四言、六言、雜言的形式講做人的規范,《小兒語》的開篇就講:“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碑斎唬糯蓪W同時也注重知識的講授。除了如《千字文》等書籍中,既講述做人,也不乏知識的介紹,還有如南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明代司守謙的《訓蒙駢句》等是用四言或者駢文的形式介紹關于天文、地理、山川、園圃、花草、鳥獸等百科知識。如《名物蒙求》講天文:“云維何興?以水之升。雨維何降?以云之蒸”“維霽斯虹,維震斯電。散為煙霞,凝為雹霰。”如元代王芮的《歷代蒙求》、
明代李延機的《五言鑒》等是用四言、五言的形式介紹關于歷史的知識,《歷代蒙求》講秦朝:“秦都咸陽,始稱皇帝。吞滅六國,猛若虎噬。焚書坑儒,變易周制?!?/p>
另一方面,中國古代兒童的教材,絕大部分都是用韻語、歌詩和偶句針對兒童編寫而成,讀來簡潔明快、朗朗上口,但從某種意義上,有些書籍并不只是為兒童編寫的讀本。以《弟子規》為例,古詩詞學家葉嘉瑩的弟子黃曉丹博士的研究發現,《弟子規》的讀者對象本就不是寫給兒童,而是針對欠缺進一步接受教育機會的成年農民而寫,希望他們學習后能夠粗通法令、懂得規矩,因此全書中完全缺失關于兒童的成長部分。
所以,新教育晨誦強調把最美的詩歌給最美的童年,把最合適的經典給最適齡的時光。在中國語言經歷了古文到白話文的巨變后,我們對兒童的誦讀內容強調階梯式遞進,從兒歌、童謠起步,逐漸過渡到童詩、古詩詞等其他經典。我們不是為當下兒童臨時編寫讀本,而是通過對經典作品的選擇,完成文化的選編,實現中外的互通、古今的傳承。
第二,和讀經運動相比,新教育晨誦與其相同之處,是汲取了傳統的讀經運動中強調內容的經典性以及大聲朗誦的經驗;與其不同的是,讀經運動一味強調背誦,為未來做準備,新教育晨誦則特別重視所選詩歌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以兒童當下的經驗所能夠理解和感知到的。
讀經運動開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主張從幼兒時期開始學習以四書五經為主體的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主要方法就是反復誦讀,直到能夠會背。主張讀經運動的學者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認為兒童的吸收能力非常強,越是年齡小越是容易像海綿一樣全盤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處,將來慢慢地發酵,就好像種子種下去一樣,將來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王財貴語)。所以,當下的理解不理解不重要,關鍵是熟讀記誦為未來做準備。
我們則認為,盡管童年是人的認知能力發展最快、記憶效果最好的時期,晨誦那些美好的詩歌、經典的確也可以滋潤孩子的一生,新教育晨誦也強調所讀內容的經典性和熟讀成誦的必要性,但是與讀經運動強調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段記憶大量的經典,等長大以后會慢慢地理解的方式不同,背誦如果欠缺了基本理解作為前提,就會成為死記硬背。即使今后在成長中逐漸理解,那也是把當下的認知進行100%的儲蓄,為了將來的幸福犧牲了現在的幸福。新教育晨誦特別強調所選詩歌與兒童當下經驗之間的關系,強調絕大部分內容都能夠被兒童理解,指的是“儲蓄”和“開支”的平衡。詩歌中20%到30%的內容不能被準確理解,只能被模糊感知,這是“儲蓄”,是投資給未來。詩歌中70%到80%的內容能夠在當下有所感悟,這是“開支”,這是讓當下的生命被鼓舞,當下的心靈被滋養。新教育晨誦既不是為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也不是為了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而在于激發當下狀態,調適當下心態,豐富當下的生命,以閱讀養成一種詩意的生活方式。
二是吻合詩歌的學習特點。從兒歌、童謠到童詩,從白話文到古文,從五言到七言,從單一內涵到多重內涵,以及謎語詩、藏頭詩等不同詩歌形式,注重詩歌的從易到難。新教育晨誦的內容選擇,也遵循了詩歌自身的發展規律。
三是吻合生活的情境變化。根據四季的轉換、氣候的改變、各類節日慶典等不同情境,進行主題的安排與詩歌的選擇。新教育晨誦特別強調詩歌要與當下的生活相得益彰。
四是吻合學校的學習節律。未入學時的向往期、新入學的適應期、每年開學的激勵期、畢業階段的告別期等不同的學習時期,有著不同的教育主題,新教育晨誦也盡可能順應這些不同的主題,進行不同角度的引導。
新教育晨誦,就是這樣一個以人為中心,以人的幸福完整為目標,扎根傳統、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以童謠、兒歌、童詩、古典詩詞、現代詩歌、中外經典著作片段等吻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詩歌的學習特點、生活的情境變化、學校的學習節律進行選編的內容,循序漸進地叩問師生心靈、與師生生命編織的綜合課程。
從內容的選材上,新教育晨誦課程特別注重三個方面。
一是扎根傳統,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笠翁對韻》《幼學瓊林》、唐詩宋詞、四書五經等傳統蒙學的優秀成果,以現代教育理念精心選編。
二是立足中國,以印象山水、長江、黃河、民族等不同課程,深刻展示祖國之美,激發家園之愛。
三是擁抱世界,以五大洲的文明為譜系,全面而集中地體現不同國家的風情、世界詩歌的特色,激蕩全人類共通的思想與情感。
新教育晨誦作為一個綜合課程,特別具有五大功用:它是一種儀式,叩問自我,激發生命的內在活力;它是一種藝術,享受韻律,沉醉于美的熏陶濡染;它是一種感悟,日積月累,調節壓力中健全心智;它是一種精神,共讀共情,創造幸福明亮的狀態;它是一種傳承,中外古今,汲取人類文化的精粹。
新教育晨誦是一種儀式,叩問自我,激發生命的內在活力。儀式與形式,一字之差,效用截然相反。形式只是外在,儀式關乎內心。教育的功利化造成教育中儀式感的欠缺,導致對外缺乏敬畏,對內缺少反省。新教育晨誦從儀式感上,一則強調晨誦開始的開啟詩,這是每位老師結合著班級的特點簡單編寫的;一則強調時間基本固定,最好是早晨,其他時間也行。新教育種子教師黎志新在教高三時,就利用每天晚自習時的5分鐘,這樣爭分奪秒的“晨誦”仍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則強調以詩歌中富有哲理的優美語句,和師生自身的生命碰撞,不斷進行追問。
新教育晨b是一種藝術,享受韻律,沉醉于美的熏陶濡染。詩歌之美,無須贅言,僅僅是樸素地誦讀,就能夠有所感受。新教育晨誦的最簡單讀法,就是朗讀與叩問,以此在詩與人之間筑起橋梁。新教育晨誦的完整讀法,則是詩歌、音樂、美術等不同藝術形式的結合,一首詩配上動人的背景音樂、適宜的相關圖片,制作成精美的PPT,新教育晨誦的藝術之美,才達到形式上的頂峰。此時欣賞的,與其說是一首詩,不如說是一段影片;此時誦讀的,與其說是誦讀一首詩,不如說是演繹一段人生。這樣潛移默化的熏陶濡染,是美育最為有效的方式。
新教育晨誦是一種感悟,日積月累,調節壓力中健全心智。作為文學作品的詩歌或經典著作,無論是積極進取,還是消極嘆惋,都有其價值。但是,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我們特別看重所選擇詩歌以及經典名著篇章中的積極思想,借助于這一類經典著作,為誦讀者的心靈注入引領的力量。
新教育晨誦是一種精神,共讀共情,創造幸福明亮的狀態。我們特別強調,新教育晨誦不僅是給孩子的、給學生的,更是送給師生雙方、乃至親子多方的一首生命的詠嘆調。時光匆促,但忙碌的生活讓更多人對時光不是珍惜,反倒是盲目。新教育晨誦歌唱每一天,惠及每個人,讓每個人都能從誦讀開始,感受美好,營造出美好的心態,讓生活更為積極。
新教育晨誦是一種傳承,中外古今,汲取人類文化的精粹。教育是對已有文化的選編和傳承。詩歌和經典名著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載體,標準的新教育晨誦則更是融合了詩歌、美術、音樂等多種藝術門類,以立足中國、胸懷世界的整體框架,以綜合課程的形式,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廣博地汲取營養。
五、新教育晨誦的主要形式
我們希望在每天的黎明時分,與經典詩歌共舞,讓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時間得以舒展,靈魂得以靈動,師生彼此鼓舞,以一種愉悅、飽滿的精神,開啟新一天的學習。
新教育晨誦的主要形式有日常誦詩和情境誦詩。
日常誦詩是指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內,通常選擇在早晨,誦讀一首詩歌。雖然名為“晨誦”,也并非一定局限于“清晨”,其他時間也完全可以進行。這些詩歌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詩歌,不僅奮發向上,積極純真,意蘊悠遠,同時還能夠被兒童當下能夠大致領略到,從而在誦讀的過程中,不斷加深理解,用心靈碰撞詩歌,捕捉詩中的美妙與奧秘,不斷加深感悟,從而提煉出新的思考、獲得新的力量。一組日常誦詩,并不是經典的簡單堆積所形成的好詩大雜燴,而是經過反復挑選、按照不同年齡不同主題精心編排的詩歌課程。
情境誦詩則是在特別的日子,或者是特別的場景,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詩歌。比如教師節、母親節、國慶節等節日時,誦讀一些寫給教師、母親、祖國的詩歌。再如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選擇一些悼念遇難同胞的詩歌。比如隨著氣候的變化,我們在不同的節氣選擇關于二十四節氣的詩歌,等等。在雨天讀關于下雨的詩歌、在節日讀關于節日的詩歌,總是能夠得到更大的共鳴。
同理,特別值得一提的一種情境誦詩,是生日誦詩。這是在學生過生日時,全班師生為“壽星”送上的一首度身定制的詩。每個孩子都特別喜歡生日誦詩,就是因為這種生日詩,能夠讓孩子的生命直接與詩歌相連。這首生日詩可以直接根據一首詩改編,比如直接在詩歌的某個地方,把當事人的名字嵌入其中,然后讓全班同學一起為他朗誦。也可以是老師或者學生專門為當事人創作的詩歌,同樣由大家一起為他誦讀。如何創作生日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生日詩一定要吻合當事人的生命特質,適合當事人,并暗含著當事人的將來,富有激勵性。第二,生日詩具有“唯一性”,切忌將一首詩反復送給多個孩子,否則這首詩的魅力就會大打折扣。生日是每個人自己的節日,生日誦詩也成為了最受人歡迎和期待的一種晨誦形式。許多老師還把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些細節表現及作業、作品等拍成照片,和生日詩一起做成漂亮的課件,展示給孩子們。必要時還可以邀請部分父母參加生日誦詩的晨誦活動。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當老師送生日詩給孩子,孩子也會送生日詩給老師、父母,就這樣在詩的誦讀中,新教育晨誦也成為了家校共同生活中心靈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
六、新教育晨誦的誦讀要點
為了服務于一線老師,2016年8月,新教育實驗推出了第一套完整研制、正式出版的《新教育晨誦》課程讀本。
與一般的晨誦教材只有小學階段不同,我們根據多年踐行和理論研究,按照從幼兒園到高中13年每學期一冊,根據新教育晨誦研制原則,主題上圍繞幼兒階段的生活與環境、小學階段的自我與世界、初中階段的青春與友誼、高中階段的理想與人生,來整體規劃、系統設計。同時,為了養成學生每日晨誦的習慣,我們按照每學期16周、每周7天的內容加以安排,以便于在周末可以進行親子晨誦,也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吟誦內容。
新教育晨誦以新教育實驗的卓越課程體系為框架基礎,對誦讀的詩歌進行主題劃分、課程設計,使得讀者在輕松浪漫地感受詩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系統連貫的生命教育、智識教育、藝術教育乃至公民教育。
在內容的安排上,幼兒園和小學低段,我們主要選用了童謠、兒歌和兒童詩。童謠和兒歌不僅富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和古詩相比,童謠與兒歌能夠將一定的知識蘊藏在生動的形象里,滑稽可愛、富有情趣,特別能夠激發低年齡段兒童的興趣,有助于培養兒童的語感與表達能力,對于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開啟孩子的智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童謠、兒歌往往是民間口耳相傳、集體創作的作品,文學性與藝術性受到一定限制。到了小學的二、三年級以后,t更多選擇了一些優秀的兒童詩。優秀的兒童詩保持了童謠、兒歌的童趣,但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有人說,“兒童詩是童心與詩美的聯盟。兒童詩是兒童的心與大千世界的對話,是孩子與大自然的對話,是孩子與生活的對話,是孩子與教育者的對話,是孩子與夢想世界的對話”。正是這樣的對話讓兒童詩充滿了童心、童真、童趣、童性,整個童年也就充滿了詩意。
當然,無論是哪個年齡,我們都精心選擇了一定數量的古詩,讓兒童在誦讀古人心聲之際,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親近古文的韻律。在此基礎上,我們從四年級下學期開始,用整整一年的時間,以“中華四季詩韻”為主題,按照中國的農歷24節氣,完全采用古詩詞為內容展開晨誦。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更加注重擁抱世界,以不同文明體系的詩歌來歌詠人類共同的珍奇,抒發人類共通的情感。
到了中學階段,我們從之前圍繞主題選詩,增加了作者專輯的選詩方式。通過對同一作者的作品進行集中晨誦,希望在課程開展過程中,融入更多作者的成長經歷、詩歌的歷史背景,給青少年階段的讀者更多啟發。
初中階段的“青春和友誼”主題,我們分別細化為求知(好奇、發現、傳承)、珍惜(時光、物、人)、交往(親情、友情)、自立(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責任擔當――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奮斗(立志、勤奮、耐挫、拼搏)、創造(超越過去、創造未來),結合相關的重要詩人、重要典籍,進行選材。
進入高中階段,我們圍繞“理想與人生”,注重選擇關于愛、人生、價值、信仰、勵志的哲理詩,同樣結合著重要詩人、重要典籍來選材。
但是,研制得再好的教材,也只是材料。葉圣陶先生曾經說,教材只是提供一個“例子”,不能夠照搬照抄,照單全收。我們所研制的《新教育晨誦》也是如此。比如,雖然我們按照四大原則精心選擇了相適宜的名篇,但是,不同地區的孩子甚至同一學校同一年齡不同班級的孩子,都有著不同的情況與發展水平,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老師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教學的需要,在《新教育晨誦》中進行選擇,也可以根據新教育晨誦課程的特點,研發出獨具個性的課程。
同時,詩歌的韻律、節奏、意境,是要通過“讀”來體味的。如何誦讀?新教育晨誦也有著自己的特殊之處。
第一,新教育晨誦的誦讀流程,一般是按照“開啟詩 ― 復習詩 ― 新詩”的程序進行。開啟詩是營造儀式感的重要環節,通常會配上相應的課程主題音樂;復習該課程前面已經學過的一首或幾首舊詩(如果是第一節課,或者時間緊張時,這個環節也可以省略或者縮短),然后誦讀當天的新詩。
開啟詩可以選擇經典詩歌中的一部分,加上老師與學生的對話,編寫而成。比如有的班級選用《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的詩歌,改編為:
“(老師讀)早安,親愛的同學們!
(學生讀)早安,親愛的老師!
(老師讀)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學生讀)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
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
把人帶往遠方。
(師生齊讀)讓我們啟程,前往詩的王國吧!”
開啟詩還可以根據教室名稱的不同特性,自己編寫。比如在《新教育的一年級》系列兒童文學作品中,詳細記錄了一個“螢火蟲班”的故事,這個班里的晨誦開啟詩就是根據螢火蟲的特性擬的:
(老師讀)早安,親愛的孩子們!
(學生讀)早安,親愛的花兒老師!
(老師讀)輕輕地,走進新的一天。
(學生讀)擦亮每個日子,點亮心里的燈,
(師生齊讀)漸漸地,讓我們照亮世界吧!
第二,新教育晨誦的誦讀姿勢,特別建議采用自然而又昂揚、輕松而又舒展的姿勢。也就是說,我們既不希望每一個人正襟危坐,不希望用標準的固定的姿勢束縛每個人,也不希望大家東倒西歪,形成一種懶散、放肆的樣態。通常而言,會采取自然的坐姿與自然的站姿,如果有需要時,可以配合一些相應的動作,抒發、表達情感。
第三,新教育晨誦的誦讀方法,不僅希望讀正確、讀流暢,更希望讀者能夠大致理解詩歌的意思,用生命詮釋詩歌,并且用聲音表達出自己詮釋的意境。在晨誦時,老師千萬要注意不要把晨誦上成表演課,而要特別強調學生對詩歌的個性化解讀,所以學生自由單獨的吟誦要多于集體的齊誦,要盡可能讓每個孩子亮出自己的聲音,感受自我的存在。
一般而言,在出示一首新詩之后,不宜讓孩子們齊聲朗讀,而應該采用自由誦讀或者默讀的方式,讓大家熟悉詩歌,進行理解。接著,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放優秀的錄音范讀,還可以由班內誦讀好的孩子進行范讀,盡可能一開始就讀正確,讀出美感。誦讀詩歌的過程中,重教師垂范誦讀,輕分析詩歌含義。誠然,對復雜的詩歌、尤其是古詩詞,簡單講解,讓孩子們懂得詩歌的意思,有助于在理解之后更好地誦讀,是有必要的。但詩歌在晨誦中作為藝術欣賞,沒有標準答案,因此不能把對詩歌的簡單解讀變成課文分析,否則就喪失了詩意。教師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對詩歌的理解,以聲音的形式誦讀出來,形成一種藝術的濡染。
因為詩歌的內容都比較短,在理解的過程中,單一的反復誦讀往往容易產生疲倦感,這時就可以變換各種形式來讀,比如角色互讀、打節奏讀、個體讀、小組讀、唱讀、問答讀等。尤其是角色互讀,如在PPT上或是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顏色或符號標注,由男生與女生分別讀不同角色,重點部分全班齊讀等形式,有助于學生們愉快地熟讀。
另外,盡管一些詩歌在熟讀之后可以自然背誦,但“讀”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背誦。新教育晨誦注重的是“誦”,而不是死記硬背的“背”。所以不要刻意讓學生反復背誦。
第四,新教育晨誦的讀后拓展。一是指導仿寫。為了增進對詩歌的理解、感受,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鼓勵學生仿寫、改寫和創作都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學生學習詩歌的成就感。最簡單的仿寫、改編是改詞換句,即把詩歌中的某個詞語換成我們需要的詞語。如許多新教育的班級在晨誦“向著明亮那方/哪怕一片葉子/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灌木叢中的小草啊”這樣的詩句時,就經常把“灌木叢中的小草”等換成自己班級的名稱、學生的名字等。還可以采取“加小”的方式,即在原有詩歌的后面,按照原來詩歌的韻律和形式,續上自己寫的內容。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那種采用并列式結構的詩歌。需要說明的是,并不是每一首詩都需要仿寫、改寫,而且不宜過于頻繁。因為,過多的改寫經典詩歌會使學生將詩歌“游戲化”,沖淡了晨誦的儀式感,同時,模仿只是在寫作起步階段采用的方法,太多模仿容易導致思維的僵化。
二是引導繪畫。這是一種借用新教育的“聽讀繪說”項目的流程進行晨誦拓展的方法。近十年來,新教育實驗開展的兒童“讀寫繪”項目受到了廣泛歡迎,我們也在實踐中總結了許多經驗教訓。經過重新梳理后,推陳出新,我們推出了“讀寫繪”的升級版,即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更為吻合兒童年齡特點、學習特征的新教育“聽讀繪說”項目,主要針對幼兒園至小學低年級段的兒童進行的閱讀指導。將該項目用在新教育晨誦中,具體為:聽,是集中注意力,專注傾聽各種范讀,理解詩歌內容;讀,是聽過之后獨立誦讀,提升自己的閱讀力;繪,是把詩歌中所描述的內容,用圖像或者復述、或者接龍、或者同主題創作,以涂鴉的方式畫出來,增強想象力;說,是以繪制的作品為提綱,用口頭語言重新解讀畫面,進一步詮釋詩歌,提高表達力。
所以,我們在設計《新教育晨誦》的系列讀本時,就在“主題拓展”中設計了“寫一寫,畫一畫”環節,把晨誦課本變成可以寫寫畫畫的作業本,這些痕跡都是閱讀的痕跡,是心靈的詩痕,希望成人能夠幫助孩子收藏起來,作為他們詩歌之旅的記錄,也作為他們人生成長的見證。
所以,對學生而言,新教育晨誦的詩句不需要愁眉苦臉地背誦。但是,需要學生身心放松,融入到詩歌之中,把詩里歡樂、思念、傷感、奮進等等一切情感,用聲音讀出來。讀完之后,特別希望針對每首詩思考一些相關的問題,或者和朋友交流,或者心里默默回答,進行思考和行動。
對老師而言,新教育晨誦的詩句不僅是為了滋養學生的心靈,也同樣希望潤澤老師的生活。老師讀詩的樣子,就是孩子們心
中詩的樣子。新教育晨誦并不是語文課,而是在一天勞作的開始,師生共同進入詩的王國,感受詩之美。它不僅進行著知識的積累,更能直接為心靈輸入養分,調整著各種壓力,創造出積極明亮的精神狀態。所以,老師挑選詩歌時,注意與生活相聯系,老師誦讀這些詩歌時,可以忘記自己是老師,盡情享受詩句的美妙。
對父母而言,一切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心靈的問題,都和教育有關。家庭教育最神奇之處在于隨時隨地都可以成為轉折點,只要下定決心,當下就是最好的教育良機。新教育晨誦課程,是為孩子的成長搭建堅實的階梯,如果作為父母能夠參與到晨誦之中,能夠傾聽孩子的心聲,能夠在節假日與孩子共同誦讀,那么這些階梯還將組成溝通父母與孩子心靈的彩虹橋,教育會更得心應手,家庭會更美滿幸福,生活必然也更加富有詩意。
在美好的詩歌里,珍藏著人類最偉大的智慧和最美好的情感。
試想,一個新教育的孩子,從幼兒園的最后一年開始,到高中生活的最后一段時間,每學期16周,每周7首優美雋永的詩歌,2912次沉醉到經典的呼喚聲中,用偉大的聲音開啟生命的每一天黎明,伴隨生命的每一次拔節,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試想,如果中國的學校和家庭,在每一個晨間都回蕩著誦讀詩歌的聲音,那又該是怎樣動人的一幕?那又該是怎樣深刻的幸福?
擦亮每個日子,呵護每個生命,這是新教育晨誦課程的目標。
擦亮每個日子,呵護每個生命,這也是新教育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