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9: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社會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目前,針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有關部門己著手進行處理,處理的方式包括: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企業,責令其按規定調整賬務,補繳應繳的稅款,限期整改,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對嚴重違反《會計法》的企業依法進行行政處罰,追究主要責任人員的責任,取消應負主要責任的會計人員的會計資格等;并對造成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及有直接責任的總經理、廠長、財務科長進行行政記過、行政警告、留黨察看等處分;對涉及違法犯罪者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上述這些做法對已經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和違犯法律的企業、會計人員、企業管理人員進行各種處罰和處分是十分必要和恰當的。但是,如果僅僅以事后理的方式來制止新的會計信息失真行為的發生,力度是不夠的。會計信息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企業文化,不是由個別人或個別企業管理機構所能造就和形成的,利用虛假會計信息粉飾經營目標和經營成果,實質上是企業文化的腐敗,對已產生企業文化腐敗的那些經濟組織,限期整改和內部財務管理辦法調整只是動其肌膚而難傷其筋骨,而其腐敗文化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僅對個人加以懲罰,由懲罰個別有罪之人替代經濟組織的違法之過是不足以消除影響的,應該同時對企業加以經濟制裁,令其對因會計信息的失真所造成的社會成本進行補償。另外,一個企業能產生大量的會計假信息是會計主體不到位的表現。企業主體有意干預會計主體,在我國的一些企業組織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情況,假信息出得越多的企業,這種缺位和越位情況越嚴重。處罰己經造成危害的缺位者和越位者,對正確的會計主體定位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要缺位實質還存在,新的主角還會重新登場,舊戲重演。因此,不能把制造會計假信息的問題只看作是賬務調整的問題,在具有嚴格會計主體概念的企業中,賬務調整只是一個技術問題。把企業的會計業務置于有組織的廠際會計集體監督之下,是一種既能剝離企業主體侵犯會計主體,又能保證會計主體與企業經營密切溝通的社會監督方式。
二、關于會計主體的到位
筆者認為,防范和化解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主要集中在兩項管理策略上,一是要積極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和社會環境,保障會計主體的到位;二是要加強會計行為人的素質培養,提高職能水平,提高會計服務質量,有效防范企業主體越位。
會計主體的不到位,歸根結底是因為財務管理體制的不健全所造成的,是企業主體越位的行為結果。從抽象的關系來講,會計主體與企業主體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完成企業的再生產運動,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企業主體最關心的是企業的經濟活動能力,創造利潤的能力,財務成果是企業活力的基本內容之一,而財務成果的表達,則必須通過會計活動來完成。所以,在對會計基本概念的認識上,會計主體和企業主體的認識是完全一致的,這使得會計主體的行為在極大的程度上能與企業主體的意志一致。但是二者在經濟管理關系上的區別,往往會在管理工作中產生矛盾,特別是管理規則不同造成的矛盾,造成會計主體難以到位。會計主體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會計法規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一般經濟規律完成會計核算工作,具體體現在會計確認和計量這兩個方面;企業主體在財務管理上則遵循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所確定的各項規則。會計主體所遵循的管理規則具有強制性、法令性和指定性,企業主體遵循的管理規則則具有制度化、靈活性和協商性。以會計核算規則為例,相同的會計核算規則,兩個主體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的:會計核算原理及規則對于會計主體來說是條例和命令,會計主體所關心的是會計客體如何科學、及時、準確地反映到賬面上來;企業主體所關心的是企業的債權及債務關系如何擺平衡,企業經濟地位如何保障,企業與國家、個人的經濟利益如何處理。會計主體講究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學化,建立的是一整套以賬戶結構、記賬方法和匯總方法為內容的獨立的會計核算程序;企業主體講究的是企業管理方法的現代化,利潤最大化是其最終的管理目標。
·社會調查報告格式 ·社會調查報告怎么寫 ·中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
要使會計主體在企業管理的活動中確保定位,首要的任務是實施管理體制的更新和改造,企業主管會計的地位不應受到企業主體的制約,會計人員委派制度、財務總監制度及注冊會計師制度等,都是可行的方法?!稌嫹ā窂娬{了企業主管人員同會計人員在執業方面的關系是遵法、護法與業務執法、守法的關系,為確保會計主體獨立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其次是對充當會計主體的從業人員必須建立合理的主體定位標準。包括心理定位標準、素質定位標準、環境定位標準和職業定位標準。心理定位是指會計主體在位的思想穩定性和優越感,即會計主體定位的心態平衡感,高效率、高質量的會計主體執業活動意味著知識,文化,技能的高速交流與融合,是會計主體穩定在位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才能和作用的基本條件。從業于會計主體的個體不能只是會算賬的機器,而是會把握企業經濟信息流通
的“會計人”。素質是一個人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道德水準的綜合反映,每個人接受的基礎教育和再教育不同,必然表現出個人的素質差異。隨著企業經濟活動的更加復雜化、多元化,對會計主體的從業人員的素質定位要賦予明確的概念和內涵條件,素質高低之分,反映到會計主體身上,就是對不同的會計知識結構和不同層次的素質要求,實施會計主體合格或資格的定期考核,是確保素質定位的手段。當會計主體的從業人員的職位相對固定時,他們總是會置身于某一個具體的環境中,這就必然存在一個會計主體的環境約束問題,環境與會計主體從業者的自我定位有著直接的依附關系,會計主體必須充分認識自己所處的會計環境及其與企業環境的差異,會計上的高手同企業管理上的高手都是由各自的從業環境所造就出來的,如果把兩個主體的環境位置互換其位,恐怕誰也難以勝任其責,因此,強調會計主體的環境定位是保證會計主體到位的充分條件。職業定位是指對會計主體從業人員的職業性質的識別和定位,有人對職業定位的種類作過專門的研究,認為職業定位包括技術型定位、管理型定位、創造型定位、自由獨立型定位和安全型定位這五種基本類型,這些分類在性質上并不是對職業的好壞之分,而是對職業標準的劃分,會計職業應是一種技術型為首,管理型和安全型為輔的職業。作為技術型主體,從業者在會計技能和技術上具有強烈的從業意愿,把希望寄托在繼續研究自己的會計專業上;作為管理型主體,具有很好的會計分析能力,會計監控能力和情感控制能力等管理素質,對所從事的會計職業具有長期穩定和安全的心態??傊?,保證會計主體的定位,必須首先確認會計主體定位的基本標準,這是選拔會計主體從業人員的標準。
三、關于創建會計行為合理化的標準制度
什么是會計信息的基本屬性?這是研究會計行為涉及的基本問題。如果信息發自客觀事物對自身的一種自然表達,這種表達對客觀事物來說就是一種真實的表現,如天氣狀況信息的自然表達,物質運動狀況信息的自然表達,均是客觀事物的真實表現。會計信息則不完全是會計客體的真實表達,以企業的收益和資產為例,它們是企業經濟活動賴以生存的客體,也是會計
行為所要反映的會計客體,但是,收益的確定和資產的計量則需要通過會計人的腦力勞動來表達,這就在會計客體和會計信息之間設置了一道人的行為過程。人的行為在會計信息能否完成對會計客體的真實表達這個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能力差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條件下,在不同的環境中,對會計客體狀況的信息表達是有差異的。所以,便產生了會計信息對會計
客體進行價值表達和服務的真實性的爭論,這種爭論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認識會計工作性質的機會。作為會計主體,至少應該以真實的行為去完成對會計客體的表達和服務。事實上,雖然在企業中存在的各種物流都是真真切切的實體,但它的價值面卻必須通過人的腦力勞動才能具體表現出來。會計客體的價值面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對價值面的描述在目前又只能通過會計信息來表達,并通過會計信息的途徑向會計的服務客體進行傳達,這使得人們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面貌的認識完全受到人的行為的控制,在未能揭話出會計信息失真之前,人們只能將己獲得的會計信息作為經濟面貌的價值來認識,而一但會計信息的失真被暴露出來,人們就將失去對企業經濟活動價值面取得認識的機會,從而造成決策損失。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效果低下,需要建立完整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就目前中職學校教學現狀而言,在實踐性教學過程中,教師仍舊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重視理論知識的教育,忽視了會計實務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填鴨式”的理論知識灌輸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在當前的教學中沒有科學的啟發式教學、應用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實驗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積極性難以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缺乏,學生在問題的分析上缺乏批判性思維,在面對實際問題時缺乏自主解決的能力。從另一方面看,學校的教學手段與教學觀念滯后。在大多數中職學校的會計教學活動中,還是以教師板書等常規手段進行教學,缺乏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教師的教學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課程的設置上較多地偏重理論知識的教授,忽視應用型技能的培養與訓練,與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偏離。
二、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立思路
(一)在會計教育中體現人才教育理念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當前知識經濟環境下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學理念需要跟隨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更新,在人才的培養方面,需要以就業為向導,培養滿足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會計專業要求,具有創新精神與開拓意識,知識全面且職業道德高尚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改變以往只重視理論知識灌輸,忽視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
(二)以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理念
與普通高中與大學對人才的培養不同,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與大學教育在人才培養的知識深度與廣度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對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因此中職學校會計專業應當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即立足于為中小企業培養中等專業應用型會計職業技術人才來進行課程結構的設計,其教學內容需要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應當以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為中心建立課程體系,打破傳統觀念的限制,以培養能力為核心,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實踐性技能培養,將相關學科進行整合,使學生所學能夠勝任社會崗位。
(三)改進教學方法
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模式應當轉變傳統模式下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在會計教學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其作用是提供學生與教師交流溝通的一個平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明確自身在教學中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地位,采用啟發式、案例分析式、分組討論式以及情景模擬式等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加教學活動的互動性與學生的參與性。
(四)多樣化教學形式
為學生走向社會做準備,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安排任務,讓學生了解企業中會計處理模式的實際情況,例如讓學生在假期進行社會調查,在增加學生與社會交流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日后所要就業的崗位的直觀印象。社會調查可根據其內容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對被調查單位的會計核算進行了解,讓學生對會計組織機構的崗位分工、處理會計信息的流程以及具體會計業務的核算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完成社會調查報告;其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當前社會上會計領域中的熱點問題為主題進行調查報告的編寫。在被調查單位的幫助下,學生完成調查表的填寫,并以調查結果為根據進行初步分析。這種方法的目的在于能夠激發學生對于社會上時事熱點的思考,幫助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交流溝通能力的形成。
(五)加強信息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
當前是知識經濟時代,高新科技手段在社會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使用先進的教學工具不斷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還能夠讓學生對會計領域高新技術成果與行業發展趨勢有直觀的認識。將多媒體技術引入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能夠豐富授課內容,計算機以及先進財務軟件的應用還能夠提高會計教學的教學設施水平。
(六)規范課程
考核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立,使以往“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型教學模式轉變為重視學生素質和技能培養的新型教學模式,以此同時,教學過程在教學效果評判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傳統教學模式中通過期中與期末兩次考試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考核的模式已經難以在新模式中適用。建立綜合學生課堂表現、作業完成以及實踐技能掌握等多元評價標準則十分必要。
(七)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實訓基地
對于中職學校而言,校內的模擬室或者是校外實訓基地都是其必要的基本設施,建立實訓基地才能夠保障實踐性教學以及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順利進行,尤其是當前社會對于會計行業從業者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學生在實訓基地進行的技能學習與訓練顯得尤為重要。由于目前中職學校實習、實訓基地明顯缺乏的現狀,需要學校完善實訓基地這一基本建設。
三、結語
論文摘要:廣西財經學院經濟系開辦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兩年來,不斷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教學成果。文中介紹的做法有利于推動高校新專業的建設,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是廣西財經學院2009年開始招生的新專業,是廣西首次開辦的本科專業,對于這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我們是從零開始,是在借鑒兄弟院校辦學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大膽的教學實踐,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專業特色。我們相信,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在不遠的將來,會深受廣西各方面用人單位的歡迎。
一、狠抓專業思想教育
眾所周知,由于歷史和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對“農”字專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忌諱的心理,具體表現就是家長不讓孩子報考帶“農”字的專業,考生也不愿意去讀“農”科專業,來自城市的學生談到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就害怕,農村的學生更不樂意大學畢業后又回到農村去。種種思想顧慮我們認為都是很客觀的,也是很實際的。針對這種狀況,經濟系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了對新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工作。
1.從專業培養目標上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用大量的事實向新生說明,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是培養從事農村經濟和區域發展管理工作的人才,突出在“管理”兩字上。因此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要具有“謀發展、懂經營、會財會、精管理”的能力。通過加強專業培養目標教育,使學生增強了對學習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認識。
2.從政策導向上加強對學生將來的理想教育。從國家層面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央政府對“三農”的投入越來越大,2010年達到了8183.4億元,是2006年的2.4倍。在農村不但免征了農業稅,而且有些地方60歲以上的農民每個月還能領到養老金。從大學生就業政策導向來看,近幾年國家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和基層單位進行創業和就業,2008年廣西考村官的競爭指數是10%(招聘459人,參考4714人),而2009年上升到了12%(招聘476人,參考5665人),說明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生想到農村當干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農村產業發展來看,農村經濟已經由傳統的單純種養方式轉變為現代農業經營方式,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消費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已經形成,農村經濟的范圍已經擴大,產業鏈已經拉長,城鄉“二元結構”差別在逐步縮小。通過理想教育,增強學生對學習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自信心。
3.通過組織參觀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新生入學后,每年都組織學生到附近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參觀,如組織到皇氏乳業、百洋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參觀,通過參觀使學生初步了解到企業都與農村區域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從而擴大了學生了解專業發展的視野。
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特點,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應當貼近農村經濟的發展要求。為此,我們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要求,構建起了“雙體系、三平臺、多模塊”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就是構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教學體系,建立起公共基礎課、經濟管理核心課、專業主干課三個教學平臺,設計財務會計、農村金融保險、東盟農經等多種教學模塊供學生選擇學習。特別是我們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強化了實踐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初步形成了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四年不斷線”的教學體系,即:第一學年開展農村體驗實習,具體在第二學期末利用兩周時間安排學生進村進行社會調查;第二學年進行基礎課實驗,主要是在校內開設經濟學實驗、農業經濟實驗等基礎課程實驗;第三學年開展專業實驗,主要開展專業主干課的實驗,包括綜合實驗等;第四年安排頂崗實踐,學生帶課題或項目到政府涉農部門、農資企業、農業推廣單位等進行頂崗實踐,對崗位技能進行提前熱身,為畢業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模式也可以稱為“兩頭實習中間實驗”的實踐教學體系。目前我校2009級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學生已完成了第一年的農村體驗實習,安排在今年的暑假前進行社會調查,本學期開學后每個學生都交了體驗實習報告。從提交的體驗報告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來自城市的學生,還是來自農村的學生,都能夠利用實習期間深入到農村去,寫出了關于涉及到農村經濟發展、農村公共服務建設、農民日常生活,庫區移民生活、糧食價格等方面的調查報告,從而增強了學生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初步了解,為他們學習專業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這個學期開始2009級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學生開始進入第二學年的專業基礎課實驗,我們開辟了西方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課程實驗項目。目前正在著力開發這個專業的實驗課程,包括農業推廣管理實驗教程、農村區域分析實驗教程、農村發展規劃實驗教程等課程,這些實驗課程項目的初稿已經完成,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在明年下半年開始試用。
三、利用社會資源聯合培養人才
在財經類院校舉辦農村區域發展專業,不像農科院校條件那么有利,有農業主管部門的直接支持。我們只能利用社會資源進行聯合培養人才。
1.利用客座教授開辟學術講座課程。到目前為止,我們已聘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羅必良教授作題為“農村制度匹配問題”的學術講座;聘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池波教授作題為“新農村建設政策與制度解析”的學術講座;聘請廣西農村能源辦公室主任肖超高級經濟師作題為“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促進廣西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學術講座;聘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農村處處長張光作題為“廣西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大勢”的學術講座。通過開設學術講座,為學生提供了農業、農村經濟管理的信息平臺,更新和豐富了學生的農村經濟管理知識。
2.利用基地開辟學生實習場所。一是利用廣西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黨小組辦公室基地,從他們每個月發來的《廣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簡報》中了解廣西新農村建設的新進展、新情況、新問題,為學生傳達新農村建設的最新信息。二是利用廣西農村能源辦公室基地,為老師和學生提供社會調研的聯絡平臺,有些學生的調查報告就是在他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完成的,比如他們親自安排工作人員專程帶領老師和學生到“東園家灑”企業開展再生能源循環經濟調研,增加了師生的感性認識。三是利用企業基地,建立三個平臺——大學生實踐平臺、教師社會調研平臺、學科專業建設平臺。前幾天與新勝利農業生產資料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互聯共建合作協議,并與公司黨委書記梁志業、公司董事長梁承進行了交流溝通,對利用這個公司建立“三個平臺”達成了共識,事后準備進行具體落實。近期學校還準備與百洋集團有限公司商談關于簽訂互聯共建合作協議的事宜。三是通過社團組織探索產、學、研辦學模式,建立了“勝利之鷹社”,與新勝利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聯合培養人才。
四、人才培養初見成效
通過采取多方位的人才培養方式,我們感覺效果是比較明顯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形成了良好的學風和班風。主要是通過加強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端正了學習態度,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對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學習的熱情。到目前為止,兩個年級的學生思想穩定,團結上進,班風較好。雖然這個專業的學生在錄取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以復征或調劑志愿錄取進來的,也盡管今年學校明確允許其他專業學生轉入國教中心會計專業,但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學生沒有一個提出轉專業和退學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新生的報到率達到了96%的全校平均水平。
2.學生近年獲得了一些與“農”相關的科技獎項。如由學生組團完成的題為《關于南寧市暫住群體生產生活的調查報告——以西鄉塘區為例》和題為《大力發展木薯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訂單——以廣西平南縣為例》的兩篇作品,同時獲得了自治區團委組織的第四屆“挑戰杯”廣西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二等獎,題為《關于桂西北少數民族村寨“四改”工程的調查報告——以三江縣獨峒鄉和八江鄉為例》的作品獲得了自治區團委組織的第四屆“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由學生組團制作的《廣西綠園沼氣服務有限公司》和《信諾德商務傳媒公司》兩項作品,同時獲得了自治區團委組織的第四屆“挑戰杯”廣西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銀獎。
3.學生近年獲得了一批競賽獎。2009年學生獲得第二屆數學中國杯數學建模網絡挑戰賽第二階段比賽省部級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得2009年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國家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對于獲得的其他獎項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關鍵詞】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
會計電算化是把電子計算機和現代數據處理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的簡稱,是用電子計算機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和報賬,完成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決策的過程。隨著計算機在會計領域應用的日益深入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會計電算化在企業會計工作崗位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學會熟練使用專業財務軟件,進行日常會計業務的處理,已成為會計從業人員的一種基本技能要求。電算化是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好壞關系到會計專業畢業生能否勝任未來的工作崗位。如何加強中職學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呢?
一、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特點,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主要以計算機和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為基礎,必須加強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教學,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掌握該門課程的設置原理及學習該門課程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不應僅僅局限在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幾個功能模塊設計與實現,還需要以某一通用財務軟件為例講授,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分析基本功能模塊設計與實現的理念。通過采用財務軟件公司的多媒體教學光盤,將更多的理論知識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生通過上機操作具體軟件,增強了實際操作能力、在采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學生邊學習邊操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二、重視案例教學和社會調查
會計電算化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采用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案例教學法、逆向思維教學法、作業設計教學法等多種方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誘導、決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學法。所謂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法即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會計電算化中去的“實踐活動”。它可以分為三個步驟:首先,由教師根據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目的編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課堂上由學生討論,教師引導、提示、總結;最后由學生撰寫報告,對案例的認識和所學到的知識等進行總結。已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擴大和提高學生表達技能、知識運用技能、人際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等綜合技能。
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社會調查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應該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調查報告可作為學生課程考察的一個方面。調查內容由教師根據課程所學內容進行宏觀上的安排,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具體選擇。不管是會計電算化的系統管理方面,還是具體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同時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學案例,充實教學資源。
三、加強會計電算化模擬訓練,實現課堂教學與崗位需求的零距離對接
要加強會計電算化實訓,對學生進行實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完成某個或某些崗位工作所具備的綜合能力,即在職業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實訓應盡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擬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按照崗位需求進行模擬訓練,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與崗位需求的零距離貼近。
不少軟件供應商看中學校的培訓資源,會主動和學校聯合搞培訓。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社會職業培訓相輔相成,通過社會培訓可以及時反饋社會需求,以便及時調整學歷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促進特色課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進專業結構的優化和新專業的設置。學歷教育的系統性和規范性,可以不斷提高社會培訓的職業教育層次,使學生不僅掌握熟練的職業技能,而且具備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四、教、學、評有機結合
會計電算化理論和上機實驗是學生學習內容,上機實驗是本課程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區別其他會計專業課程的標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要進行電算化會計理論的學習,還要進行上機實驗操作??梢詫⒄n程考核嵌入到學生學習過程中,分階段對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操作進行測試,做到教學活動、學習活動、學習測評的有機結合,即全過程的考核,考核貫穿整個學習過程,表現為邊學習邊考核。具體來說,考核由平時訓練考核和考試考核兩部分組成,比例為40∶60??荚嚳己朔譃榱似谥锌荚嚭推谀┛荚?,期中筆試占20%,期末筆試和機試各占20%。在本課程學習之初,教師就跟學生說清楚,讓學生學習起來能有的放矢。
總之,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要重視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將學生培養成能適應工作崗位的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焦永梅.新時期高校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探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年01期
[2]趙芳.數學知識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年01期
【關鍵詞】中職教育 會計電算化 教學
一、引言
會計電算化是電子計算機技術與會計理論、方法相結合,運用電子計算機及會計應用軟件進行會計處理,是一種現代化的會計工作方法。相應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是一門多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課程,這必然要求從事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的教師,除具備豐富會計知識外還要有相當的計算機知識和運用能力。
二、改革會計電算化理論教學
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取得了可喜的社會效益。但是,明顯看出,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的需要,與會計電算化相關的計算機學科課程一般只有計算機文化基礎和一門計算機語言課,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類似會計軟件培訓,計算機學科方面的支撐基礎還較薄弱,學生普遍感到內容太少,這樣經常導致在會計電算化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計算機運行故障則束手無策的現象。所以在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中其深度和廣度應作一個合理的設置,根據社會需要,拓寬學科跨度,在注重介紹流行技術,不但要求掌握會計學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求掌握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不但要求能操作與使用會計核算軟件,更要求能維護會計核算軟件或開發會計核算軟件模塊;專業課除了會計專業課程外,還另外增加有計算機方面專業基礎課, 數據結構,如:數據庫管理系統、信息管理系統、語言、C匯編語言、計算機網絡、實用工具軟件等;對會計軟件操作和計算機類課程,可以以拓寬應用基礎,學習實際操作為主,讓學生的知識面寬一點,形成多元化的知識結構,為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不斷優化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
(一)從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轉換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會計電算化教師要從自身做起,這樣才能更好地組織、指導學生實踐。會計電算化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實踐性極強,這就要求從事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教師不僅要具備系統、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有扎實、熟練的實際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會計電算化的系統管理技能。具體包括三個方面:(1)熟練掌握常用電算化軟件系統各個模塊的操作,并能夠解答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操作問題;(2)熟練掌握會計電算化系統安裝、調試和維護;(3)具有管理信息系統(MIS)的管理技能,如區域網的管理、數據庫的管理等。以上這些實踐技能是作為會計電算化必須具備的技能,筆者建議:第一,教師要認真備好每一次課,防止自己對軟件操作不夠熟練;第二,會計電算化教師要定期接受軟件公司的培訓,或是專業進修;第三,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養“雙師型”教師,提高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水平。
(二)重視案例教學和社會調查
會計電算化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可采用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案例教學法、逆向思維教學法、作業設計教學法等多種方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誘導、決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學法。所謂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法即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會計電算化中去的“實踐活動”。
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社會調查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應該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調查報告可作為學生課程考察的一個方面。調查內容由教師根據課程所學內容進行宏觀上的安排,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具體選擇。不管是會計電算化的系統管理方面,還是具體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同時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學案例,充實教學資源。
(三)以從業能力為導向,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改革措施
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實用性、針對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來設計其課程內容,開展以從業能力為導向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改革措施。例如:強化實踐性的模擬教學,選擇或自編實用的電算化模擬教材,為了提高實訓效果,更好地服務于電算化實踐教學,可聯合組織編寫實訓指導教材。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必要教學設備
會計電算化是運用電子計算機及會計應用軟件進行會計業務處理的一種現代化會計工作方法。這就要求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硬件、軟件,計算機硬件、軟件不足或落后,將成為會計電算化教學和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一個障礙。近些年許多中等職業學校增加了對計算機的投入,建立了會計電算化教學實訓室,但由于受財力的影響,但還存在如下不足:(1)計算機硬件、軟件更新升級不及時或更新升級不均衡,造成了目前硬件設備水平落后于軟件配置的情況,影響了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內容和進程;(2)多數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實訓室并非專用,而是許多專業共同使用,造成會計軟件與其他軟件的部分功能沖突,導致會計電算化教學、實訓中部分功能無法運用;(3)會計電算化教師是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實施者,但多數實施者沒有自己的計算機(學校沒有專配、自己也無資金安排) ,這嚴重影響了該課程的實施。
1 前 言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學與計算機科學技術相結合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它隨著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電子信息處理與傳遞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對于企業的組織形式,經營方式和管理策略的深遠影響,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以及嫻熟的信息技術運用技能。本人在多年的實訓教學和管理過程中,深深體會到,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是一個充滿挑戰和不斷探索的過程。
高等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和層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強調學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職業分類,根據一定職業崗位(群)實際業務活動范圍的要求,培養生產、建設、管理與社會服務第一線實用性(技術應用性或職業性)人才。這種教育更強調對職業的針對性和職業技能能力培養,是以社會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就業教育。那么如何實現這一教育宗旨呢?具體到會計電算化教學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性教學。合理設置專業課程和內容,重視案例教學和社會調查,加大實踐性教學投資力度,提高專業教師實踐技能,走校企合作之路。這里就開展會計電算化實訓談幾點個人看法。
2 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在社會中的地位有所提升
2.1 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穩中有升
建設和諧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企業單位尤其是中小企業數量急劇增加,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長。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加快了知識、信息的擴散和傳播,電子商務企業、網上公司、中介服務公司等新的經濟組織形式的興起,導致會計處理技術發生了重大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了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重要性,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企業覆蓋面和升級率在急速擴大。同時,會計電算化軟件本文由收集整理在安全,穩定前提下,功能也在不斷擴大??梢哉f,會計電算化現在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方面,社會對會計電算化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
2.2 社會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提出更高的質量要求
目前,市場上相當多的企業非??春?ldquo;拿出去就能用”的??茖哟蔚募寄軕眯腿瞬?。用人單位對該專業畢業生的知識、技能、態度有如下要求: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熟練的電算化操作技能,終身學習的能力,良好的溝通及創新能力,尤其對會計人員誠信品質,計算機及網絡運用能力,稅收專業知識和溝通協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必須認清高職高專學生的現實情況
目前,在我國的高職高專院校中,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加之知識掌握程度不高,社會實踐很少,接受會計專業知識的能力還比較弱,他們在計算機基本操作方面也不太熟練,這在具體實訓過程中應該有所關注。此外,學生們在對待財務核算管理上不會從管理的角度看待問題,容易單純地理解為會計核算的電算化,這使得無法更好地理解會計電算化的核心——管理電算化。加上實訓課時不足等原因導致授課內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實訓的效果。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我們的學生剛就業時所面臨的工作不會太過于復雜,而且目前能夠真正實現管理信息化的企業也不是太多,這或多或少會會影響到學生對實訓課的認識和教學效果。
4 必須把對電算化會計實訓的認識放到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
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實用性,針對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來設計其課程內容。特別是高職高專院校電算化專業的教學,更要加強會計電算化實踐設施的建設,強化實驗性的模擬教學,適當增加實訓課時,重視崗前培訓,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合理地安排會計電算化的實訓課程、課時和內容。目前,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各個學校都認識到了實訓的重要性,在教學計劃中逐漸增加了實訓時間和教學設備的投入。
5 強化案例教學和社會調查活動,將教學活動的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案例教學和社會調查活動是實踐教學的重要方面,長期以來,在會計教學過程中,人們對于案例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對于激發學生思維,增強其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判斷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都有一定的束縛。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誘導、決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學法。所謂會計電算化案例教學法即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會計電算化中去的“實踐活動”。它可以分為3個步驟:①由教師根據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目的編制一些案例;②在課堂上先由學生們對案例進行討論,然后教師通過引導、提示、總結來激發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③由學生撰寫報告,對案例的認識和所學到的知識等進行總結。案例教學也可以采用小組學習、模擬實驗、辯論、公開演示課等形式,對案例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擴大和提高學生表達技能,知識運用技能,人際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等綜合技能。
會計電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應用在會計模擬實訓中。先將教師所提供的會計案例,在手工會計模擬實訓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憑證、賬本、報表等實訓工具進行實訓,從而使理論與實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優的解決方案。然后把手工會計中所用到的會計案例,再在電算化模擬實訓室中,利用財務軟件再次得以重演,從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會計電算化實訓的必要性以及電算化給會計領域帶來的變革。會計案例的選擇,應依據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目的,以及會計案例教學法的特點進行選定。在選擇會計案例時應遵循實用性、典型性、綜合性原則。在案例的來源上,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①教師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業,收集實際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動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例如,在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初期幫助進行軟件的初始設置,從而收集會計資料作為教學案例。②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結合社會經濟的實際狀況,設計教學案例。③從有關資料中收集教學案例。④建立校際之間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學案例。
為了編制案例,有條件的教師可深入企、事業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實際部門鍛煉或實現社會兼職,在實際工作中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編成會計電算化教學案例,充實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同時有條件的還要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建設校外實訓基地是學生實踐的保證,由于會計專業學生較多,一般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不可能容納太多學生,應分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在大學一年級時,帶領學生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參觀實習,熟悉會計流程,看實際的賬本、報表以及相關資料,感受會計工作;第二步,在大學二年級時選擇部分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具體從事會計工作,一段時間后回到學校,進行經驗介紹,并在校內實訓中充當輔導其他同學的角色。
6 認清實訓目標
關鍵詞: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011-02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如何培養出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能人才,是高職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了培養新型的職業人才,構建全新的高職教育教學體系,我們“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課題小組,組織了大規模的社會調查。問卷有:《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現狀問卷》、《會計專業學生滿意度及就業前景調查問卷》和《高職會計畢業實習生追蹤問卷》等。調查方式:一是上門走訪、實地調查及紙質問卷填答;二是通過網絡《問卷星》中的問卷和電子郵件調查。通過對幾十家企業和上千學生的問卷調研分析,結果顯示目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主要就業的是廣東的中小微企業。就職的工作崗位主要有會計助理(24.24%)、出納(18.79%)、收銀員(12.12%),審計助理(3.64%)合計比例約60%。其他非財會的相關工作占41.21%,就職的都是最普通的工作人員,占全部被訪人數超過80%,少數做管理或高管。未從事財會工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問卷顯示:沒有從業資格證為27.88% ;對會計不感興趣為14.55%;工資低不愿干的為10.91%;沒人引薦,找不到財會工作8.48%;其他原因為38.18%。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1、專業方向好高騖遠,偏離實際
關于“高職會計專業設置能否滿足專業能力培養目標”的問卷題,學生選擇“基本滿足”和“不能滿足”的人各占36.1%和49.4%,選擇“差距很大”的占9.7%,少數人選擇“滿足”。問到:“是否喜歡所學的專業?”49.7%的學生認為“一般”。喜歡和很喜歡的不到一半。66.9%的學生認為難度大?!皩嵙晢挝慌c考證情況?”調研顯示,實習學生仍有52.7%沒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專業方向及??普n程基本是本科的克隆或翻版,很多方面不適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如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的設置。注冊會計師是會計和審計專業的尖端崗位,很多重點大學的高材生和會計專業的研究生都沒法取得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高職不少學生畢業時都無法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甲詴嫀熥C,這對一般高職大專學生來說就是天方夜談??梢姼呗毟邔TO置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是迎合學生虛榮心的偏離實際的噱頭。至于少量出類拔萃的學生可通過自學考試或其它方式培養
2、實訓課程體系難以滿足崗位技能培養的需要
“學校實訓課程可以滿足實際工作的要求嗎?”問卷顯示:選擇“可以的”占41.2%,“勉強可以”的占34.5%。“工作中需要哪些財會技能?”調研顯示: 60.2%的認為最重要的是會計核算能力,其次是軟件應用能力和EXCEL財務應用能力,還有簽發票據和稅務處理的能力。這與企業的調研結果也相吻合?!皩W校安排的專業課程是否合理?” 調研顯示:27.7%的學生認為有不必要的專業課。25.8%的學生認為缺少必要的專業課。只有38.4%的學生認為合理。關于實訓興趣的調研,50.8%的學生認為“不濃厚”,其余選“一般”。
通過調研可知,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專業課程和實訓課程,不能完全滿足工作崗位的需要。學生在實習初期最感欠缺的就是動手能力。主要原因是實訓課程體系不合理,實習即離校,很難適應。希望學校能夠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和實訓教學體制。
3、電算化教學資源不足,深度不夠
問卷顯示,37.2%的企事業單位使用金碟軟件,24.39%使用ERP用友軟件,38.41%是其他或手工記賬?!半娝慊虒W存在的問題是?”學生認為:一是校內實訓軟件資源有限。有些學校只有一種軟件;二是模擬實訓軟件,內容離企業真實業務相差較遠;三是電算化處于基本的核算階段,跟不上會計實務的發展。
會計專業學生要想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操作財務軟件的能力不可或缺。目前實訓課程通常實行手工、電算兩套賬務并行。一般都是手工實訓賬證表完成后,利用財務軟件進行建賬、制單、審核、記賬和編表?;旧现贿M行總賬系統、報表系統的基本訓練,很少涉及其他會計信息系統模塊。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實踐教學的深度和廣度,難以適應不同類型企事業單位的實際工作的要求。
4、校外實習管理松散,流于形式
“學校何時開始安排實習?”51.8%選擇“最后一年”,43.6%選擇“最后半年”?!皳私?,學校安排實習最主要的是哪些問題?”,32.3% 的學生認為實習機會少,并應早安排;46.8%認為實習與專業相關性不足;27.7%認為實習安排對未來就業幫助不大;24.1%認為缺少教師的指導;16.8%認為缺乏用人單位支持,只做些基礎工作?!澳J為實習對您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幫助?”55.4%的學生選擇“一般”,其余為“很大”、“很小”各半。
調研發現,我國高職院校是統一 的“頂崗實習制”,即到了最后一學年或半年在單位里上班,形式大于內容。某一個企業會計業務相對單一,頂崗實習一年,實質是當一年工作人員。這一年學校收了學生的學費且很少管理。學生的好處是領到了薪水,學業上提高有限,對實操能力提高幫助不大。
二、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的改革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教學改革講了三十年,實踐教學的模式仍是幾十年一貫制。我國高職會計專業在實踐教學模式、教學課程體系、教學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實訓大多安排在大學的最后一年進行,這時學生的心思主要放在找工作上,有些學校又對找到實習單位的學生采取免修實訓課程的辦法,致使許多同學的實訓流于形式。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實現實踐教學目的,以下建議拋磚引玉。
1、準確定位專業方向,創建全新的實踐教學模式
高職畢業生大多是在中小企業工作,所以高職會計培養目標是 “助理會計師”,要準確定位專業方向,并以此指導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實踐教學要突出高職特色。高職會計培養的重點是具有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普通專業技術人才,而不是會計行業的高尖端的精英。畢業前要取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最起碼要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是高職教育的失敗。
為了培養具有專業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能從事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及納稅處理等工作的會計人才,我們要創建全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會計專業和課程應該時代化、國際化、社區化、區域化、民族化、特色化,以滿足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需要。強調具體理論的教授、專門技術的指導和技能實踐的操作以及實訓試崗的培訓。
2、完善實訓教學管理,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設計出一套新的目的明確、層次分明、系統完整、行之有效的會計實訓課程體系??茖W合理的制定實訓具體內容、方法手段、考核標準。如企業需要畢業生具備成本核算、會計處理、財務軟件操作、稅費計算與申報等技能。實訓課程應包括成本會計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會計電算化實訓、電子報稅實操等。綜合模擬實訓應按企業的實際會計崗位,如出納、工資核算、成本核算、會計主管等崗位輪換進行,使每位學生熟悉所有會計崗位的業務。
新的實訓課程體系包括基礎-單項-綜合三部分內容,基本技能實訓,專業技能實訓和綜合技能實訓相統一,循序漸進的完整實訓教學過程。努力完善實訓教學制度,健全實訓教學計劃、實訓教學大綱、實訓教學設計等教學文件;形成實訓教學質量檢查、監督、保障和調控系統。
3、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共建多方融合的實訓平臺
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已經普及到小微企業。學生大都能玩高檔次的游戲軟件卻不能熟練掌握會計電算化系統。這種怪象是我們的教育教學與課程設置嚴重滯后的表現。各高職院校要充分關注行業企業信息發展動態,隨時把新的知識搬進實訓課堂(如今年11月用友公司開始布局移動業務)。開發虛擬實驗系統,如用友點播系統平臺。建立課程網站,將實訓資料掛于互聯網上。各院校也可共同出資構建實訓基地,提高資源利用率。
高職教育應像美、德一樣注重多樣化教學,不應拘泥于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依賴教育部和各省辦的網站和雜志,更可利用人人網、校友網、百度BBS、微博、微信等新型交流交友網站和軟件進行高職教育理念的宣傳、知識的傳播。建議建立互動平臺,強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主要應用現代數字技術,增強趣味性,通過模擬實訓平臺。把實習現場搬到學校, 把實訓課堂當作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場所,師生共同參與,全真角色模擬,分課程、分階段運用數字實訓平成實訓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建立輪崗實習制度
過去實習走過場,有的單位不愿提供財會崗位、學生最后只能做虛假實習報告;有的直接頂崗上班,業務單一,不能全面發展。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體制入手。政府要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規等形式建立“實習制度”。建議借鑒西方作法,如美國社區大學的教學:實驗:實習課時安排為1:2:3;加拿大CBE的“帶薪實習”;德國“雙元制”的校企真正合作,80%的課時是動手的實踐教學。使畢業的學生動手工作能力強,進入企業適應環境快。同時促進職業教育良性發展;澳大利亞提供對實習生有益的課程指導;法國實習生建設的“學習平臺”等。
輪崗實習制度應包括三個層次,即認知實踐、社會調查和輪崗實習。認知實踐的開展,應安排在第一學期。通過入學初期外出參觀企業,讓學生了解各種類型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通過專業介紹、互動交流等形式,引發專業興趣。社會調查可安排在每學期或寒暑假。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行業-專業-就業”等社會調查,了解社會及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能力要求等,激發學習熱情。輪崗實習應象醫學院一樣建立自己的“附屬實習企業”(不一定象附屬醫院那樣,可以是虛擬企業),學生可在附屬企業實習;并且學習醫學院“輪科室”實習模式,將頂崗實習變為輪崗實習。這樣才能培養“全科會計” ,實現畢業生由學生到合格會計人員的轉變。
綜上所述,建立數字模擬實訓平臺,將傳統會計實訓模式更新為高科技的實訓形式,即變學生頂崗實習為以數字模擬為主的輪崗實習;將我國“放羊式”的形同虛設的頂崗實習制變為“主動與合作學習”“師生互動”“學業挑戰”“支持學習者”等全新的實踐教學模式,從而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訓課程體系。
創新觀點:顛覆我國多年的頂崗實習制度,改傳統實地實習為數字模擬實訓,改頂崗實習為輪崗實習。數字化信息模擬實訓類似工業界的 4.0,將顛覆我國多年的頂崗實習制度,開啟我國高校實習新時代。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吳全全.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D理論、實踐和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2] 蒲 萍.用人單位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的問卷調查[J].《調查與思考》2013,12.
[3] 馬英華,湯國梅.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高專會計實踐教學研究[J].《財會月刊》.2009.
[4] 吳文青.工學結合視角下會計實訓教學探討[J].《鄂州大學學報》2014,2.
[5] 吳韻琴.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J].《財會研究》2011,6.
[6] 王 偉.宋 蔚.關于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現狀的問卷調查報告[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