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9: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班數學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活動設計與幼兒的年齡特征不相符
幼師生應在幼兒年齡特征的基礎上設計數學活動方案,但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特點理解缺乏實際了解,因此設計活動目標時容易過高或過低,對內容難易的處理不恰當.雖然學生在思想上有考慮到幼兒各年齡階段特點的意識,但因為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征也是一知半解,只是按照自己主觀的理解設計.例如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時鐘”,67%的學生設計的目標僅僅是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知道鐘表表面和數字,掌握整點、半點.
1.2活動目標設計不科學
設計活動目標應根據數學教育的總目標和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在整體把握活動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的.通過學生平時練習以及目標設計訓練,筆者發現存在以下問題:第一,目標設計定位與幼兒各年齡段不相符,如中班數學活動《自然測量》,學生表述是:能選擇不同的自然物測物品的長度,初步掌握測量方法,知道不同的量具所測量的結果不同.這一目標與中班幼兒不相符,目標定的過高;第二,我們現在提倡活動目標涉及三個維度:情感態度目標,知識技能目標,能力目標,而學生在設計時往往比較單一,偏重知識的傳授和學習,忽視能力和興趣的培養,尤其是數學活動,更應把培養興趣放在首位;第三,目標的表述啰嗦,不準確.例如,數學活動《10以內數的比較》,學生表述為:通過教師的講解幼兒掌握10以內物體的數量,通過教師的指導感受自然數列的等差關系,會說“x比x多1,x比誰x少1”,這個學生在表述時不簡潔,感受一詞比較模糊;第四,目標內容之間重復過多,表述不一致.例如,大班數學活動《學習6的分解》,有的學生表述為:通過操作玩教具幼兒學會6的分解組成,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前者是從幼兒的角度,后者是從教師的角度表述,前后不一致.
1.3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素養問題
學生在進行數學教育活動設計時,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概念的掌握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看到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尤其是數學素養和數學能力.筆者在多年的從教經驗中發現五年制幼師生數學基礎比較薄弱,對數學概念的掌握不扎實,有57%的學生的水平達不到初中二年級學生的水平,甚至有一些達不到小學畢業生的水平.這些學生因為基礎差,底子薄,所以對學習數學失去興趣,筆者曾做過調查,84%的幼師生不喜歡開設數學課.因此,幼師生在設計數學方案時,出現諸多錯誤.例如,在大班活動“認識時鐘”中,許多學生將整點界定為3點、4點、8點、10點;半點就是2:30、5:30等具體的時間;還有很多學生教幼兒認識秒針;更有學生這樣表述目標中“通過教師講解,知道整點、半點和秒針沒有關系,主要是時針和分針”,這些都是錯誤的認識,體現了學生的數學素養較低.
1.4活動過程設計簡單,層次單一,不易操作
學生在活動設計前盡管已經通過觀察模仿和單一練習的方式學習,但學生在真正設計教案時,筆者發現學生設計的環節簡單,不容易操作,層次感不強,結構零散,整個過程中方法使用單一.以大班活動“認識時鐘”為例,幼師生設計的過程如下:(1)教師出示表盤,引導幼兒發現指針不同,引導幼兒觀察鐘表(2)提問幼兒發現了什么(表盤、數字、指針),和其他幼兒交流發現;(3)教師指導幼兒認識整點;(4)教師指導幼兒認識半點.從幼師生設計的活動過程中可以發現:教學設計過于簡單,環節銜接缺少層次,整個活動都在觀察鐘表,通過講授認識整點、半點.第三步和第四步是活動重難點,整個活動設計沒有凸顯出重點,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整點、半點的策略不清晰,沒有展示出具體的操作方法.
1.5教學方式重講授,缺少引導探究和操作練習
數學知識本身是比較抽象的,而幼兒的思維又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這種矛盾決定了數學教育活動要以幼兒的自主探究和教師的引導為主,輔以操作練習,但在學生所設計的數學教案中大多是以教師向幼兒講解知識概念以及幼兒的機械學習為主,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不能將理解的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自身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意識到怎樣通過創設情境及所提供的教具、學具來引導幼兒自主操作和主動探究.在幼師生設計的大班活動“認識時鐘”的活動設計中,教師灌輸講授的較多,幼兒的實際操作少,尤其是向幼兒解釋整點和半點.
2提高幼師生數學活動設計能力的對策
2.1提供優秀活動案例,加強基本理論的學習和應用
數學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理解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能夠理解并轉化成教學實踐自己應用.因此,在教學中建立幼兒園優秀視頻案例資源庫(包括數學活動優秀教案及教學錄像),通過分析活動案例和視頻,將實踐和教學理論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教育的基本結構和框架,利用分組進行模擬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教育活動的基本觀念、知識結構及常用教學方法.
2.2增加幼師生練習實踐的機會,及時反饋總結
學生通過案例的學習和模仿所得到的是理論的、間接的經驗,而學生的教學技能需要在練習中才能得以提高的,從而獲得直接經驗.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是五年制幼師生必須掌握的技能,需要經過反復練習和實際訓練才能加強和熟練.在目標設計、活動過程、準備教具、過渡部分等環節中,學生通過實踐練習(教學模擬)才明白自己的錯誤在哪里,怎樣修改更有利于幼兒的發展,哪些地方自己容易出現問題.不僅如此,她們存在的更大的問題是絕大多數幼師生自己缺少思考的能力,同時,自我評價的能力也較低,這就需要教師對幼師生實踐練習的效果及時給予反饋總結,幫助學生反思自己活動設計中的問題,從而提高活動的效果.
2.3密切與幼兒園合作,加強幼師生與幼兒的接觸
盡管在教學中提供給學生案例和練習機會,但學生真正和幼兒接觸的機會少,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階段特征缺少感性經驗,提供給學生與幼兒相處的機會,通過學生觀察分析幼兒的生活學習與發展情況,掌握學生的發展特點以及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式,了解不同階段兒童的發展水平,以便于學生在設計數學活動時能根據不同年齡的兒童設計活動目標并選擇適合的活動內容及教學方法.
2.4強化基本課程的學習,訓練幼師生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抽象思維,具有嚴密、規范、正確等特點.這恰恰是幼師生所缺少的,筆者經過調研發現在課程設置中,幼師生普遍未開數學、生物、物理、化學等可以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理科課程.當然這和幼師生理科課程普遍基礎較差,對這些課程沒有興趣,感到枯燥乏味,不愿聽講有很大關系.雖然如此,我們的教學不能放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擔任幼兒園活動設計課程的教師應意識到該學科培養學生素養的任務和意義;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教學中采用一些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的方法.
2.5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參與,提高數學興趣